超声诊断成像仪

2024-05-30

超声诊断成像仪(精选12篇)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就诊的肝癌患者50例, 其中男36例, 女14例, 年龄25~60岁。全部病例经肝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32例, 继发性肝癌18例 (原发癌包括胃癌8例, 食管癌3例, 乳腺癌2例, 肺癌5例) 。单发结节2 9例, 多发结节2 1例。

1.2 仪器与材料

所使用的仪器为PHILIPS HD3, 西门子小狮王, 超声探头频率为3.5MHz。造影剂使用Sono Vue (由意大利博莱科公司生产) , 其主要组成成份是由磷脂聚合物包裹的六氟化硫气体微小气泡。在使用前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m L, 直至冻干粉被振摇分散完全。收集2.4m L混悬液, 在肘前静脉位置通过静脉留置针20G迅速注入, 然后再取5m L生理盐水注射冲管。

1.3 超声检查方法

首先进行肝脏和病变部位常规二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记录病变部位的数量、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声晕、内部回声以及之间的距离底部的腹壁。其次是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状况。然后切换到超声造影Cn TI模式后, 注射造影剂观察病灶及周围肝组织, 制作5min的影像并创建和保存的图像。其中选择多发结节性肝癌患者的最大病灶最大的直径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2 结果

2.1 超声成像特征

小肝癌患者共有34例, 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在1.0~3.3之间, 其中低回声13例, 等回声6例, 强回声15例。病变部位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 多数存在包膜, 暗晕50%~60%。在超声造影模式下, 动脉相:有26例表现为快速弥漫增强, 其中12例轻度增强, 14例为环形增强。动脉相增强后有22例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欠清;门脉相:38例快速廓清, 12例仍呈弥漫增强。延迟相:35例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 其余为边界欠清的近似等回声。

2.2 肿瘤血流特征

小肝癌患者主要以较少的血液供应为主, 肿瘤及其周围血液呈稀疏点状或1~2条细薄条状血流。其余原发性肝癌内见插入一些大血管, 显示树突状或彩色镶嵌的血流量, 和继发性肝癌肿瘤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 主要是见血管包绕在肿瘤四周, 肝静脉或门静脉通过肿瘤或可能被挤压。

3 讨论

肝脏肿瘤的类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 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发生恶性肿瘤, 也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肿瘤血供丰富。经过超声观察发现, 肝癌是一种典型的动脉相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 病变部位显示杂乱的血管;门脉相多为快速或等增强, 延迟期则为低增强。本组病例超声成像表现比较典型。有部分文献报道, 肝癌在超声影像学上呈良性病变灌注样功能, 主要表现为低动脉期增强, 或者是在延迟期呈等或高增强。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如果分化程度越高, 肝癌的病变部位往往表现出良性特征。

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可以检测肿瘤内部的血液供应, 但一些肿瘤的血液供应减少, 血管肿瘤内血流缓慢或位置不佳的肿瘤, 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不能衡量内血流信号。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 检查时由于多普勒受到组织行动的干扰, 特别是肝左叶受到心脏的影响了大量的伪像。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上主要根据超声技术显示三种不同的时相, 以便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病灶的具体情况。不仅提高了传统超声波检测血流量的能力, 而且进行动态观察病灶组织, 从而提高超声诊断肝脏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组病例显示, 在肝癌早期阶段小肝癌分化程度一般是较好, 病变部位的内部结构较为均匀, 处于低散射强度, 从而使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随着肿瘤变大, 恶性程度不断加剧, 增长速度加快, 血管生成和营养供应不足, 脂肪变性、坏死、出血和其他变化的发病率高。在病变部位超声波反射和散射强度增加, 回声增强。可见, 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学构成不同, 其成像特征和血液供应有其自身的特点。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检查肝癌病灶的成像特征。方法对50例肝癌患者肝脏和病变部分行常规超声扫描, 然后切换到超声造影模式详细检查病灶及周围肝组织。结果26例动脉相为快速弥漫增强;38例门脉相快速廓清, 12例仍呈弥漫增强;35例延迟相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 其余为边界欠清的近似等回声。小肝癌、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在肿瘤血流特征差异明显。结论不同类型的肝癌肿瘤组织学构成不同, 其成像特征和血液供应有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肝癌,超声检查,成像特征

参考文献

[1]朱明华.肝脏肿瘤病理学研究展望[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7, 36:721~722.

[2]齐青, 王文平, 魏瑞雪,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肿瘤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508~510.

超声四维成像操作小技巧 第2篇

实践总结认为四维成像的难度有

70%在于如何判断胎儿颜面部所向的“方位”并获取四维图像所需的“矢状面”,因为在二维操作中以胎儿颜面部观测最常用的是冠状面,此切面提供了很多胎儿颜面部的信息,而矢状面较少用到,所以很多医生对如何准确、快速的获取该切面有一定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四维成像的效果。而另外只有30%的难度来自于对仪器的操作各对四维的调试。时钟法的具体步骤只有两项:

1、获取胎儿丘脑平面,判断胎儿颜面方位(指向几点钟)。

2、移动探头至颜面所指的方位,旋转90度,至获取矢状面。

技巧及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胎儿颜面指向8:30---12点钟,12点钟到3:30位置可成像。

2、当探头指向的钟点位置较低时(如9点前、3点后),需将探头用力向上翘以尽量获取胎儿颜面的矢状面。

3、当检查的胎儿胎龄较小,其颜面部距体表较深时,在找到钟点位置应用探头对肚皮施加一定压力,使胎儿颜面部更贴近体表,因为对于四维成像而言,部位越深效果越差。

4、当找到胎儿“钟点位置”后,如果颜面前方羊水较少,应稍施放压力,尽量腾出透声空间。

5、当胎儿颜面指向4:30--8:30时,四维颜面成像困难,一般先完成其他二维观测项目,然后看胎儿是否有移动位置,如没有,可让孕妇活动30分钟再检查。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3篇

[关键词] 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

[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74-02

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近年来,四维超声逐渐应用于临床,四维超声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可以明显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率,对于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二维及四维彩超声对1586例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并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二维及四维超声产前检查的孕妇1 586例,其中初产妇1 363例,经产妇223例;年龄19~39岁,平均(25±3.2)岁;孕18~38周,平均(24±3.4)周;部分有孕期感冒史、服药史、异常分娩史、高血压史、接触X线史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

1.2 方法

使用GE公司生产的730四维超声仪,频率2.5~7.0 MHz,经腹扫查。对每个胎儿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认真检查胎儿全身情况并测量各项常规测值,然后对重点感兴趣区进行四维超声检查,如颜面部、脊柱、肢体等部位,将病变信息详细记录、储存于硬盘中,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正常产或引产后病理证实。

2 结果

经正常产或引产证实,共有畸形42处,二维、四维超声诊断的胎儿畸形分别为35处和41处,二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3.3%,而四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6%。二维超声主要漏诊了部分四肢及脊柱畸形,还漏诊了1例小唇腭裂。而四维超声因胎儿体位关系漏诊1例多趾畸形。四维超声可以对畸形部位进行多角度观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胎儿畸形分类见表1。

2.1 唇裂和唇腭裂

唇裂唇腭裂是失去正常的唇部结构,上唇回声中断。本资料中1例唇裂因病为程度较轻,二维超声漏诊,但四维超声对该类小畸形具有明显优势,在胎儿张嘴运动时能发现较小的唇腭裂。Baba等[1]报道:孕周<24周的胎儿唇部观察三维超声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而24~40周后胎儿唇部二维超声显示与三维超声显示无明显差别。

2.2 脊柱畸形

脊柱由椎体、横突、椎管等结构组成,因脊柱含有正常的生理弯曲,二维超声有时很难显示其微小病变,四维超声能清晰立体显示其排列关系及曲率变化。本资料中1例病变较小及1例脊柱侧弯二维超声均未能明确诊断,但通过四维透明模式可以突出骨骼的结构,最后确诊了这两例病变。四维超声透明模式,能从任意角度观察胎儿骨骼图像,能获得类似于X线的图像资料,直观性好,且可无创重复操作,可成为替代胎儿骨骼检查的新手段[2]。

2.3 四肢畸形

因手足的结构较为复杂,二维超声很难在同一切面显示手或足结构,二维超声需要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才能对手或足的病变做出诊断,不够直观且极易漏诊,所以手足部病变对于二维超声是一个难点。而四维超声检查能清晰直观显示手足部的立体结构,对手足部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受肢体体位固定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四维超声检查也会漏诊手足部的病变。

3 讨论

选择合适的孕周做为产前超声筛查是极为重要的,合适的孕周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可以提高诊断率及准确性。在较发达国家,超声产前筛查孕周选择妊娠18~22周[3],因此时胎儿解剖结构已形成,各系统基本发育成熟,胎儿大小及羊水量适中,能获得较清晰图像,大多的胎儿畸形均能从超声图像上表现出来[4],可检测到大部分胎儿畸形。但笔者认为对于部分透声条件不良的孕妇小孕周时进行产前筛查易形成一定漏诊率,所以选择妊娠20~24周进行详细的胎儿畸形筛查是最理想的[5]。孕周太小或孕周过大均会影响超声观察。

四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更为直观、立体,是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率可靠的方法。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之上,而四维超声是在三维超声基础加上时间因素,提供了6种可能的重建方向,而三维超声只有1种重建方向,各种重建模式相互组合可获得较为优质的图像质量[6-7]。

四维超声可以清晰提供胎儿在母体内的立体图像,并可实时记录胎儿的生理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医生对各种先天性胎儿发育畸形的诊断率,使诊断更加准确[8],为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供了有利保障,成为胎儿产前超声筛查不可替代的方法,在产科诊断中有更广阔的前景,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aba K,Okai T,Kozuma S,et a1.Fetal abnormalities: evaluation with realtime processible three-dimensional US-preliminary report[J].Radiology,1999,211(2):441.

[2] 吴锡金,陈桂英,阮俏梅,等.实时网维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障碍[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7):491.

[3] 严英榴,杨秀雄,沈理,等.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0-171.

[4] 陈桂荣,甘柏柳,唐新平,等.实时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7,8(10):151-152.

[5] 邓宇傲,田方平,陆一松,等.四维彩超诊断胎儿发育异常120 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45(11):691-694.

[6] Timor-Tritsh IE,Platt ID.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perience in obstetrics[J].CurrOpin Obstet Gynecol,2002,14(6):569-575.

[7] Leung KY,Ngai CSW,Chan BC,et al.Three-dimensional extended imaging: a new displaymodality for 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 examin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eol,2005,26(11):244-251.

[8] 解丽梅,蔡爱露,刘守君.胎儿超声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296-298.

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 宫颈癌23例, 宫颈癌前病变17例;年龄38~67岁, 平均年龄 (38.46±4.37) 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对宫颈病灶进行集中探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为Hitachi HV900彩色超声诊断仪[2]。患者在检查前排空膀胱, 在检查过程中, 取平卧位,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经阴道超声对患者的宫颈部位进行探查, 对患者的病灶部位、个数、大小、范围、形态、边界以及回声情况进行记录, 要重视宫颈病灶与周围其他组织的关系[3]。

后切换弹性模式, 给予患者宫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患者的病灶处固定探头位置, 手持探头在重点怀疑部位行反复“加压——减压”弹性成像显示操作, 形成二维灰阶图和弹性图[4]。

1.3 显示分析

在检查过程中, 操作人员应该对显示屏进行密切观察。其中数字1~7表示的是压力的大小, 施压操作应该控制在2~3 s之间, 每次图像的采集需持续成像2~3秒[5]。在弹性图中, 彩色编码代表不同组织的弹性程度, 分为绿色、红色和蓝色。绿色部分表示组织属于正常硬度, 红色部分表示组织比正常硬度更软, 蓝色部分表示组织比正常硬度更热[6]。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7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 检出13例, 未检出4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76.47%;23例宫颈癌患者中, 检出21例, 未检出2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91.30%;共检出34例, 未检出6例, 总准确率为85.00%。统计结果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率为85.00% (34/40)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宫颈癌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现代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健康问题, 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7]。据相关分析指出, 宫颈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诊疗中应该坚持全面分析, 对症治疗。但是, 临床研究也明确指出, 宫颈癌致病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 (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对提升宫颈癌的疗效, 挽救患者的生命, 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可靠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可以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水平[8]。从国内的医学发展现状来看, 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细胞学检测 (Thin Prep cytology test, TCT) 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等都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先进、结果可靠的宫颈癌筛查技术。相比于其他两种筛查方法,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检查成本低、易于操作等突出优点, 能够作为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筛查手段, 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女性患者普查操作中, 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水平,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进步[9]。

如果将超声弹性成像作为宫颈病变的重要排查手段, 最值得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如果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不高, 就会对临床诊疗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就不能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仅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为了更好的把握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准确性, 本院临床人员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 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得到的统计数据上看, 17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 检出13例, 未检出4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76.47%;23例宫颈癌患者中, 检出21例, 未检出2例, 诊断的准确率为91.30%;共检出34例, 未检出6例, 总准确率为85.00%。由此可以看出, 作为一种宫颈病变的排查手段,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检出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 能够作为宫颈病变排查和术前诊断的常用手段,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10]。

参考文献

[1]范晓芳, 丁勇俊, 王卫理, 孙卫健, 康莉.乳腺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与X线钼靶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10:1459-1463.

[2]屈振吉, 尚艳梅.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 10:1149-1151.

[3]胡春梅, 崔建华, 类婷婷, 薛涵文.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 2012, 01:7-9.

[4]刘彦英, 赵晓虹, 丛淑珍, 周瑞莉, 郭玉萍, 王煜.灰阶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01:144-147.

[5]鲁蓉, 肖萤.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6:83-86.

[6]张宇, 刘雪静, 刘佩芳, 朱鹰, 徐熠琳, 李小康, 张淑平.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 2012, 10:702-705.

[7]丁利霞.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不同大小占位结节诊断的价值[J].当代医学, 2013, 20:118-119.

[8]付瑶, 邢萍, 张彧, 洪金玲, 李楠, 吴长君.阴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3, 13:6109-6111.

[9]王先进, 周欣, 夏劲, 汪玉琴, 邓颖辉.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11:36-39.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5篇

现如今的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操作,已经在压力容器检测中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为了在日后工作的开展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加强探头的合理选择,这是非常基础的工作,而且产生的影响力较为突出。例如,针对75mm以下的工件进行检测分析,主要是通过单探头扫描的方式来完成的,或者可以在检测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标准来进行灵活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奥氏体材料、高衰减材料是比较特殊的材料,应坚持在探头的公称频率方面,以及晶片的尺寸方面,开展有效的调整,从而避免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上造成不利影响。

3.2增益调整

就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本身而言,在对压力容器开展检测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增益方面做出良好的调整。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增益调整是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最终结果方面具备很大的影响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单个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探头组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增益的设置过程中,将表面波的波高达到满屏高的40%-90%之间。通过开展这样的调整工作,能够促使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体系更加健全,在应对各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断的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3技术测试

现如今的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应用,对于压力容器检验产生的帮助是比较多的,而且整体上创造的价值相对突出。本文认为,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实施,还需要在测试力度上有所提升。例如,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压力容器的自我更新状态,以及压力容器的材料更新等等,不同工厂对于压力容器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此种情况下,如果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继续按照单一的标准来实施,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绩,还会导致压力容器检验的结果存在偏差和不足,最终造成的损失非常严峻。

4结语

我国在压力容器检测过程中,正在不断拓展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发展的空间,以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日后,应继续在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我国压力容器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乌力吉图.浅谈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2):127.

[2]王波.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06):147.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6篇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乳腺;应变率;剪切波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71-02

【Abstract】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 has a bright future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iseas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theory , scaning technique of UE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sing this technique at early time and nowadays.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the new technique of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ain ratio and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Keyword】Ultrasound, Elastography, Breast,Strain ratio,Shear wave

近年來,乳腺疾病日益增多,尤其是乳腺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如今已成为检查乳腺疾病最常规的影像学技术之一,超声弹性成像为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开辟了新天地,本文重点介绍新技术应变率和剪切力在乳腺肿块的运用情况。

1乳腺弹性成像原理

1991年Ophir等首次提出了弹性成像这个概念。弹性成像基本原理是对所关注的物质进行外界施压,由于各物质的弹性形变有所不同,则物质受外压后形态变化也不同。生物学基础是各组织间存在硬度的差异,原因为组织的分子结构的形式有所不同,从感官上来说就如触诊时,良性肿块的硬度、活动度与恶性的有着明显的区别,弹性成像技术就是运用一些参数,来反映组织间的这些差异。超声弹性成像是运用探头直接加压或特殊的探头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压缩前后的回波信号,计算出受压后组织各点位移,利用自相关综合分析法算出各组织的不同弹性系数。最后把获得的数字信号以灰阶或彩色的方式编码成像,形成组织弹性力学的分布图。最初采用灰阶彩色图来定性分析弹性图像,该图像将较疏松的组织设定为明亮的区域,如脂肪组织;而较致密设定为较暗的区域的组织,如间质成分及恶性肿瘤。

2乳腺弹性成像最初临床运用

在乳腺疾病中,Itoh等[2]提出了弹性成像评分5分法。评判标准为:1分为受压后病灶整体变形,图像为整体的绿色,2分局部变形,呈现绿色和蓝色的马赛克状,3分边缘变形,图为中心蓝色,周边绿色,4分为未变形,为整体的蓝色,5分病灶及周边都未变形,整个及周边都为蓝色。国内罗葆明[3]等通过研究将4分以上定为恶性,3分以下定为良性,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6.3%,准确性为94.4%。5分法对乳腺癌的诊断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原因是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的重叠性,如髓样癌和粘液癌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因所含纤维等成分少,实质成分多,质地较软,弹性评分相对较低,恶性病灶内部发生出血及坏死液化时也可导致弹性成像评分偏低,而良性病灶纤维增生、钙化或胶原化及玻璃样变时则导致弹性系数增大,另外施加外力过轻或过重,也影响病灶弹性的评判。

3弹性成像如今的进展

⑴ 应变率(strain ratio,SR),指形变发生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应变,也等于单位长度的速度差别变化。Gee等[4]提出应变图像能很好的显示组织硬度的定量信息。SD测量工具是附带的软件,有两种计算应变率的方法,一为整体应变率(ERS):即病灶组织的整体弹性系数与正常腺体组织的比值,用于评价病灶质地的坚硬程度。另外一个是局部应变率(LSR):即寻找病灶内最高组织弹性值-病灶内最低组织弹性值再与正常腺体组织弹性值相比,评价病灶组织质地的均匀程度。

SR测量是一种相对比较简便、客观的方法。据Zhi等研究表明SD能提供比5分法更多、更可靠的诊断信息,SD的ROC的曲线下面积是0.944,而5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85。目前国内主要的参考标准为智慧等[5]提出ESR以3.08为最佳临界点,其敏感性97.38%,特异性91.33%。应变率的方法将弹性成像技术参数量化,具有了客观性,避免了早期评分的主观性。

对于ESR和LSR的比较研究中,秦石成等[6]ESR以3.16为最佳临界点,LSR以31.15为最佳临界点,即所获得的弹性比率值≤3.16时认为良性病灶;>3.16时认为恶性病灶;LSR中≤31.15为良性,>31.15为恶性,ES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33%、88.24%、88.28%,LSR的分别为96.67%、94.12%、95.17%。另外鲁媛媛等[7]的研究ESR采用3.48作为参考诊断比值时,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8%;LSR采用32.05作为参考诊断比值时,其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81.8%。两个研究均显示,病灶局部弹性参考比值优于病灶整体弹性参考比值。由于恶性肿瘤易出现生长快速,血供不足时发生液化坏死,使得肿块内部成分丰富多样,当运用ESR时得出的应变率小于实际肿块本身的硬度,而运用LSE增加了组织局部硬度参数,能对病灶量化更加全面。

⑵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A.P.Sarvazyan 等人于1996年提出,利用聚焦超声波束调制使生物粘弹性组织内产生声剪切波,组织随后发生形变,焦区外辐射力迅速衰减,剪切波局限于组织内部区域。剪切波运用于组织的弹性中,主要原理为已知组织的密度ρ后,只需测出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就能算出组织的弹性组织的硬度,关系公式为E=3ρC2 。其中E表示弹性模量(即杨氏系数),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也就是杨氏模量越大,组织的硬度就越大,因而可以根据杨氏系数来定量评价不同生物状态下的组织弹性。常规超声不能够测出剪切波的量,只能采用独特技术的探头和MultiwaveTM多波技术平台,该项技术由法国Supersonic Imagine 公司推出,也叫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原因为剪切波是横波,传播速度很慢,而且量少,为了达到可测量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只能发射连续的单频振动脉冲波到体内,再在不同深度的组织内产生连续聚焦剪切波,并产生“马赫锥”现象,并且超声成像速度达到20000Hz/秒,才能够获得剪切波弹性成像,做出定量的判断,而该速度是传统成像速度的200倍。然后运用超快速成像系统记录剪切波,通过互相关算法定量剪切波引起斑点的运动速度,所以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声波下触诊,同时有了图像的实时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弹性量化技术。

国外报道Chang JM和传统超声比较:恶性肿瘤平均值为153.3±58.1kPa,良性为46.1±42.9kPa,其中浸润性导管癌为157.5±57.07 kPa、浸润性小叶癌169.5±61.06 kPa、导管内癌117.8±54.72 kPa、纤维瘤49.58±43.51 kPa、增生病变35.3±31.2 kPa、导管内乳头状瘤69.5±63.2 kPa、硬化性腺病149.5±132.4 kPa。在乳腺良性和恶性肿块组织弹性的绝对值有着明显的不同,SWE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4.9%,ROC曲线下面积传统为0.898,SWE为0.932,表明了剪切波弹性成像优于传统超声检查。目前国内李俊来等提出,采用利用组织弹性的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进行组织定征,通过研究乳腺恶性病灶的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113.92±61.05kPa、55.68±31.65kPa及23.45±16.13kPa,良性为37.26±24.10 kPa、23.45±14.73 kPa、13.61±9.49 kPa,恶性与良性病灶弹性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检测也发现弹性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浸润性导管癌 、腺癌 、 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或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腺体、脂肪,不同组织的弹性模量存在差异,由此推测量化这些不同组织后可识别出组织成分。

它的主要优点是结合常规超声影像,检测特定区域组织的弹性硬度;解决生物弹性重构,且可近似统一不同生物组织的弹性重构方法;有了图像的实时性;采用的剪切波弹性成像图用彩色编码后叠加在二维灰阶图上,获取客观弹性数据,达到组织定征的目的;与以往的弹性成像相比,具有无需施压以及定量测量结果不受操作者影响、极佳的可重复性。

4 弹性成像的展望

超声弹性成像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前景,由当初的灰阶直观图像发展到如今的定量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获得的信息由人为直观定性到借助组织物理指标定量,更加准确完善可靠,乳腺病灶与同水平腺体组织的应变率比值能够半定量的反映病灶的硬度,较常用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更客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生物弹性重构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研究。都为判断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提供新的检查指标,将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需要接受活检以确定良恶性的患者数也将大大减少,对临床早期发现病变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现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同组织内部的弹性系数重叠性这个问题无法由上诉技术避免,但无论如何弹性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并将不断被临床广泛使用。

參考文献

[1]彭卫军, 顾雅佳. 重视乳腺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水平的普及与提高为降低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而努力[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 43(5): 1005-1201.

[2]Itoh A, Ueno E, et al. Breat disease: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S elstography for diagnosis[J].Radiology, 2006,239(2):341-350.

[3]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2):1823-1826.

[4]李俊来,黄炎,王知力,等. 乳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组织定征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1,4(8): 812-819.

[5]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超声影像学志,2009,18(7):589-591.

[6]秦石成,王俊玲,崔可飞,等.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与局部应变率诊断乳腺病灶的比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5) :963-965.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乳腺病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 良性结节114个, 恶性结节63个;患者年龄23~66岁, 平均 (47.3±11.9) 岁;病灶直径3.2~50.3 mm, 平均 (20.2±9.7) mm。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Logiqe 9彩超仪检查, 线阵探头, 频率6~15 MHz, 患者去除上衣后, 取平卧位, 依次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UE检查, 二维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性质、有无钙化及晕环和内部回声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和肿块内部信号的分布、形态和数量, 分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高阻力指数及峰值流速;UE检查时将探头垂直于病灶部位, 将肿块调至取样框的中心处, 大小调至约2倍肿块面积, 使用最微小振动, 以免出现移位, 轻触5~10 min获得弹性图像。二维和UE检查探头加压时可对病灶硬度进行鉴别。

1.3 观察指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0-I级, 为良性, 血流少;II-III级, 血流多。采用改良的UE5分法进行评分:组织受压移位变化大、弹性系数大的为蓝色;位移变化及弹性系数小的为红色;组织中等弹性系数为绿色。病灶大部分为绿色为1分、中心呈蓝色为2分、蓝绿比例相近为3分、少量为绿色或整体蓝色为4分、周围组织及病灶均为蓝色为5分。其中良性≤3分, 恶性≥4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114个良性病灶中导管乳头状瘤47个, 炎症6个, 纤维瘤61个;63个恶性病灶中髓样癌6个, 浸润性导管癌47个, 腺癌10个, 共有177个乳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级:114个良性病灶中, 0-I级86个, 63个恶性病灶中II-III级48个, 诊断准确性为75.7%, 特异性为75.4%, 敏感性为76.2%。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良性病灶100个, 恶性病灶57个, 诊断准确性为88.7%, 特异性为87.7%, 敏感性为90.5%。两种检查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相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UE的出现为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 对直径大于10 mm的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鉴别作用。组织的硬度与弹性系数相关, 压迫前后不同硬度的回波信号获取的变形程度不同, 不同深度位移量也不同, 病灶会有不同的颜色显示[3]。UE能反映不同物体的硬度, 从而诊断和鉴别病灶的良恶性。

本研究显示, 与病理结果相比, UE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8.7%、87.7%, 90.5%, 明显优于传统超声的检测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UE能够准确鉴别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UE出现3例恶性结节误诊, 原因可能为:①病灶的面积大小。病灶小于0.4 cm受力会出现变形或消失, 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病灶大于4 cm时受力不均匀, 影响弹性结果。②病理征象。出现误诊的腺样囊性癌和髓样癌均为较为柔软的质地, 易影响弹性评分。③取样框范围。取样框面积小于病变2倍时, 对于较大结节弹性评分较低, 造成UE图像面积是传统超声的2倍。14个良性结节误诊可能原因为:①部分结节内出现囊性变化, 无法反映结节的硬度, 影响评分。②病灶发生坏死、钙化或纤维化, 导致结节硬度增加, 特别是组织出现弥漫性病变, 会造成UE评分偏高。③钎维瘤通常活动度大、界限清晰且包膜完整, 使其无法均匀受力, 影响图像质量。

综上所述, 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方面, 应用UE检查可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与UE (超声弹性成像) 在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乳腺病患者94例, 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良性结节有114个, 恶性结节63个, 入选患者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 对比两者检查结果。结果 与病理结果相比, 超声检查结果诊断准确性为75.7%, 特异性为75.4%, 敏感性为76.2%;而UE检查结果诊断准确性为88.7%、特异性为87.7%、敏感性为90.5%, 明显优于传统超声的检查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方面,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更为优异, 应用价值更加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乳腺良恶性结节

参考文献

[1]苏丽娟.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1) :98-99.

[2]吴敬恒.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实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1) :80-81.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因乳腺肿块、乳头凹陷等症状,并伴有乳腺疼痛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的女性患者,并经手术或组织学活检确诊64例乳腺癌患者及7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43.87±12.47)岁。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弹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1.2 仪器与设备

超声诊断仪采用SIEMENS S3000超声仪(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L11高频探头,频率为7~11 MHz;MRI使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德国西门子公司),双侧乳腺阵列线圈。

1.3 方法

1.3.1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检查法

患者平卧,必要时取侧卧位,并使其双手举过头顶,以便充分暴露乳腺及其周围部位。先行常规超声扫描检查,待图像稳定后,按乳腺外上至内上、内下至外下扫描检查,最后为乳晕。待常规超声扫描检查发现病灶后采用多切面扫查病灶,确定病变位置后,重点观察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缘、内部回声等。随之切换到弹性成像模式行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嘱患者平静呼吸,将病变部位的感兴趣区调整为病灶及周围组织,至少为病灶大小的1.5倍,一般为3~4倍。若病灶较大时采取分段法观察,探头垂直体表,在病灶表面做细震颤,以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仪显示的压力与压放频率的综合指标达到2~3为宜。弹性成像检查运用实时双幅模式,分别显示弹性图及灰阶图,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应变程度。弹性图的取样框要超过肿块的大小,以弹性成像硬度评分5分法并结合本仪器的特征,对弹性图像分级[9,10]。

1.3.2 超声与磁共振联合诊断检查法

患者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检查后,行磁共振检查,具体如下。患者俯卧位,乳腺自然悬垂。常规横断面扫描:(1)平扫:重复时间(TR)为9145 ms,回波时间(TE)为75 ms,反转时间(TI)为150 ms,层厚为2.8 mm,矩阵256 mm×512 mm,1次激励,扫描时间3.12 min。(2)动态增强扫描: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动态成像序列,TR为12 mm,TE为4.6 mm,层厚为1.8 mm,激励角(FA)为25°,矩阵512 mm×512 mm,1次激励,重复扫描6次,扫描时间60 s/次,每次采集由88层图像组成。第1、2次扫描间隔20 s,间隔期间由高压注射器手背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速为2.0 m L/s,剂量为0.15 mmol/kg,随即连续重复5次扫描,无时间间隔。(3)图像后处理及分析:根据正常腺体信号的标准,判断平扫时的病灶信号,在工作站上行图像后处理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根据病灶大小及需要,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多平面重建,重建出清晰图像,并运用Functool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1.4 判断标准

根据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分5分法评价超声弹性成像[11,12]。参考北美放射学会(ACR)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标准分为良性与恶性[13]。联合诊断标准:若高频超声或磁共振诊断结果不一致,则需要由3名资深超声科医生重新审核超声与磁共振的影像评定。若未达成一致,则按照高频超声或磁共振诊断结果中有一种诊断符合各自的恶性诊断标准,并被诊断为恶性,则结果为恶性;两种方法诊断全为良性,才为良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比较

83个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出68个,误诊15个;79个良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出66个,误诊13个。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2.72%(134/162),误诊率为16.46%(13/79),漏诊率为18.07%(15/83)。见表1。

2.2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诊断检查与病理确诊结果比较

83个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出81个,误诊2个;79个良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出74个,误诊5个。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68%(155/162),误诊率为6.33%(5/79),漏诊率为2.41%(2/83)。见表2。

2.3 两种诊断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χ2=14.126,P=0.000),而误诊率及漏诊率却明显低于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χ2=11.075,P=0.001)。

2.4 两种诊断检查的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如一些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1,2]。这可能与饮食与生活习惯有关,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高频彩超、钼靶等是常规检查乳腺的常用方法,并已成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主要手段,但其漏误诊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常规检查不能获取乳腺组织弹性的信息,医师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患者主诉及常规检查来评价病情,而良性与恶性乳腺肿瘤在弹性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恶性的整个病灶无弹性,加压后病灶无变形;而良性病灶至少周边处富有弹性,加压后病灶边界发生变形。根据良性与恶性病灶的重要特征,依据RTE评分,可提高恶性与良性乳腺肿瘤的区分度,有效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若RTE得分≥4分,则诊断恶性,否则为良性病变,这也是本文的判别标准[11,12]。

弹性成像的概念源于触诊,即利用肿瘤组织硬度程度与疾病的相关性诊断,而良恶性乳腺肿瘤病灶与其硬度密切相关,乳腺癌硬度要大于良性肿瘤,这符合弹性成像的诊断标准[14]。乳腺癌是一种恶性乳腺肿瘤病灶,其由较坚硬的肿瘤组织组成,浸润生长,且与其附近的组织密切粘连,极大降低了其活动性,从而降低了弹性,提高了自身的硬度。研究证实,组织弹性系数越大表示硬度越大,乳腺内不同病变及其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从浸润性导管癌、非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化、乳腺至脂肪组织的弹性系数依次降低,从而也表明了恶性乳腺病灶较正常或良性病灶硬度小[11]。王旭等[6]研究表明,虽然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的效能高,但其联合彩色多普勒更能提高乳腺癌确诊率,并利于判断乳腺癌的TNM分期。

核磁共振成像是采用磁共振现象从机体的相关组织或脏器中获取电磁信号,重建出机体内部信息的一种无创显像技术,对乳腺癌的分辨力较高[15,16,17]。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范围大,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可显示高深位置伴局部或远处侵犯的病灶,使病灶更清醒、准确、直观的呈现,提高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并减少了误诊与漏诊率[18,19,20,21,22]。另外,核磁共振成像不受病灶位置、大小及周围腺体致密程度的影响,可提供乳房不同断层的影像,并对小叶癌与小叶原位癌的检出率高,且能清晰显示结节分叶、毛刺尖角状、瘤周围的结构及其强化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率,笔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研究显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而误诊率及漏诊率却明显低于超声弹性成像,且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具有可行性,且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能够有效区分恶性与良性肿瘤。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可行性与效果,以便探究更优的诊断方法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组织学活检确诊的64例乳腺癌患者和7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同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64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共检出83个恶性病灶,7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经病理检查共检出79个良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符合率为82.72%,误诊率为16.46%,漏诊率为18.07%,而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为95.68%,误诊率为6.33%,漏诊率为2.41%。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而误诊率及漏诊率却明显低于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的恶性预测值、良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19%、97.37%、97.59%、93.67%,明显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的83.95%、81.48%、81.93%、8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具有可行性,且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能够有效区分恶性与良性肿瘤,可用于乳腺癌检测。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触诊可及乳腺肿块来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的妇女140例患者 (共154个病灶) , 年龄17-71岁, 平均年龄 (42.6士10.9) 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检查, 在入院前未做治疗。患者超声检查完毕后, 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乳腺恶性肿瘤51个,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1个, 导管内乳头状癌4个, 髓样癌3个, 粘液癌2个, 小叶原位癌1个。乳腺良性病变103个, 其中纤维腺瘤63个, 纤维囊性乳腺病18个, 乳腺增生18个, 慢性炎症4个。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S2000型彩色超声仪, 该设备配备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探头频率在7.5~13.0MHz。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首先对乳腺常规超声检查, 确定病变部位后, 根据肿块的形态、边界和血流等情况, 判断病灶性质。然后切换到超声弹性成像模式, 专用探头轻触病变部位, 注意方向与患者皮肤保持垂直, 实时双幅模式下分别获取弹性图与灰阶图。在获取实时弹性成像图像后, 分别测量病灶区与其周围乳腺组织的变应率, 以病灶周围乳腺组织的变应率与病灶区变应率的比值计算变应率比值, 以该比值评估病灶性质:>3.08诊断为恶性, ≤3.08诊断为良性。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 比较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的总符合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证实, 乳腺恶性肿瘤51个, 占33.1%, 乳腺良性病变103个, 占66.9%。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2.8% (31/51) , 特异度为74.8% (76/103) , 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9.5% (107/154)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3% (44/51) , 特异度为91.3% (94/103) , 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9.6% (138/154) 。

2.2 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

普通超声观察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一致的例数为107例, 诊断总符合率为69.5%, 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一致的例数为138例, 诊断总符合率为89.6%,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总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的符合率, 二者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9.18, P<0.01) 。见表1。

3 讨论

3.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的早期预测价值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而乳腺癌在其中占较大比例, 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据报道,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已达20/10万, 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5]。本研究病理结果显示, 乳腺癌占所有乳腺肿块的33.1%, 早期诊断乳腺肿块性质, 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筛查对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超声检查是乳腺癌筛查与诊断的最常用方法[7]。常规超声主要通过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等情况对肿块性质进行评价。但其诊断的正确率不够理想, 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超声诊断技术[8],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各种不同组织 (正常及病变) 的弹性系数不同, 通过比较正常组织的应变率与病变组织的应变率得出弹性应变率比值来反映良、恶性肿瘤的硬度。本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2.8%, 特异度为74.8%, 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9.5%。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3%, 特异度为91.3%, 诊断总符合率为89.6%, 明显高于普通超声, 说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 能更生动地显示及定位病变, 显示病变性质, 其在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3.2 乳腺癌的早期防治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赖于广大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但我国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状况堪忧, 据报道, 孙元平对500名女性进行乳房自检知识调查中发现, 女性对乳房自检知晓率仅为56%, 掌握率仅为17%, 不会自检的占7%, 不重视者占33%, 坚持每月自检仅为9%[9]。因此, 笔者认为,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不足密切相关[10]。为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治, 应通过健康专题讲座等多种手段提高广大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 加大乳房自检知识的宣传力度, 并积极开展乳腺癌筛查工作, 在筛查工作中可推广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的诊断率, 更好地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许红, 毛德强, 王燕, 等.重庆市女性肿瘤发病率及年龄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39 (11) :1422-1423, 1447.

[2]杨凤娟, 牛莹莹, 陈王洋, 等.1992-2007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1, 25 (3) :257-260.

[3]许光中, 李凯, 封国生, 等.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 (3) :293-297.

[4]盘丽娟, 肖萤, 刘芳, 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2) :124-127.

[5]王健生, 张明鑫, 王昌燕, 等.乳腺癌防治、妇女健康与和谐社会构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6 (5) :346-347.

[6]朱启霞.妇女乳腺普查1389例结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4) :421-422.

[7]周一波, 樊静, 应瑛, 等.彩色多谱勒超声、X线钼靶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6) :638-639.

[8]何晓东, 顾素英.乳腺癌超声成像现状与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2) :231-233.

[9]孙元平.乳房自我检查认知和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7) :2441-2442.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10篇

关键词:成像,三维,超声检查,宫内避孕器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我国孕龄妇女常用的避孕方法,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将三维超声应用于IUD的检查弥补传统二维超声检查局限性。但是以往的研究大都应用三维表面成像进行诊断,本研究拟将三维表面及声影成像进行联合应用,探讨两者诊断IUD异常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妇科IUD超声检查并成功获得三维成像的的病例共820例,其中发现IUD异常的病例共118例,患者年龄28~53岁,平均(35±6)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730及GE E8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均配有腔内三维超声探头,探头频率(5~9)MHz。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后对宫腔及IUD进行三维超声表面和三维声影成像:以子宫正中矢状面为初始切面,注意要将子宫体尽量放平将子宫及IUD均包括在取样框中进行三维成像扫描,获得容积后进行调节:将观察线放置在节育器强回声上或节育器后方的声影上分别获得三维表面成像和三维声影成像,并可以在三个轴线进一步调节直至获得最佳的图像。

2 结果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妇科IUD超声检查并成功获得三维成像的的病例共820例,其中联合应用表面成像和声影成像诊断IUD异常的病例共118例,包括单纯位置下移58例,位置下移并嵌顿子宫肌层的26例,位置下移合并妊娠的8例,型号明显不符的3例,位置移位于膀胱壁的2例,节育器发生旋转的15例,取环失败节育器残存的6例。其中97例追踪到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三维表面成像对于常见的简单金属质地、回声反射强烈的I-D成像效果好,并能清晰显示节育器与宫腔的关系;但是新型塑胶质地IUD如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因其二维显示不清晰但是伴有强烈声影,三维声影成像效果佳。

图1三维表面成像显示IUD横臂嵌顿于子宫肌层

图2三维表面成像显示IUD旋转

图3三维表面成像显示IUD型号偏小

图4宫内残存的IUD三维成像

图5三维表面成像显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图6三维声影成像显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3 讨论

IUD异常包括下移、嵌顿、旋转以及型号不符等。三维超声成像因其能显示冠状面图像,能直观观察IUD形态及与宫腔的关系等从而更容易判断IUD的异常[1];目前临床上对I-UD的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尤其是三维超声在IUD的诊断上有很好的表现[2]。文献[3]报道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1.1%,结合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可提高至100%。本研究中追踪到的97例与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亦为100%。其中单纯位置下移58例,位置下移并嵌顿子宫肌层的26例,节育器发生旋转的15例,型号明显不符的3例。笔者体会所有IUD异常的判断三维超声均优于二维超声:I-D位置下移时三维成像能显示IUD在宫腔内的位置,而二维超声仅能测量其上缘距宫底的距离,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准确的,如子宫腺肌症宫底肌层增厚;IUD嵌顿时三维超声能显示其横臂、纵臂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图1);IUD旋转时因三维超声能显示IUD全貌以及其在宫腔内的位置形态,有助于判断旋转的角度等(图2);另外三维超声直观的显示IUD在宫腔内的放置情况以及与宫腔的匹配情况(图3),如放置型号小的IUD则容易脱落。当取环失败后残存的IUD形态的改变(图4)以及判断是否发生嵌顿是三维超声都能清晰直观的显示,更便于临床医生的理解。

三维声影成像实际上是三维表面成像的一种变形应用,能利用IUD后方产生的强声影形成的影像间接反映出IUD的形态。三维成像时可以将观察线放置在节育器强回声上或节育器后方的声影上分别获得三维表面成像和三维声影成像(图5,6)。甘晗靖等[4]报道三维声影成像尤其适用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等三维表面成像显示不清晰的IUD。新型IUD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因环体外覆硅胶层而无法产生表面回波反射,因此三维表面成像显示困难,但该环后方声影明显,三维声影成像可清晰显示IUD后方的类“T”型声影(图6)。对于结构复杂的IUD如TCu220C等由于其铜套的强烈声影,三维声影成像可清晰显示铜套的个数。2种成像方法各具有优越性:目前对于IUD异常的诊断方法多是应用三维表面成像,因表面成像在显示IUD全貌的同时能同时显示宫腔从而判断两者的关系,在判断IUD有无嵌顿以及与宫腔的匹配情况等应该应用此模式。但是一些节育器如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二维图像不清晰,三维成像同样困难[5],却伴有明显声影,所以对于此种情况可以应用三维声影成像作为重要补充显示IUD的形态以及内部细微结构,但是因声影成像不能同时显示宫腔,所以不利于判断IUD与宫腔的关系。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成像是诊断IUD异常的重要工具,三维表面成像能清晰显示IUD的形态及与宫腔的关系,在判断IUD嵌顿、旋转以及型号不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三维声影成像是三维表面成像的一个重要补充,尤其针对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及其他三维表面成像显示不清晰的I-UD。两者的联合应用更能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金昕,张,朱玲艳,等.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777-1778.

[2]Moschos E,Twickle DM.Does the type of intrauterine device affect conspicuityon 2D and 3D ultrasound?[J].Am J Roentgenol,2011,196(6):1439-1443.

[3]鲁红.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的三维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6):350-351.

[4]甘晗靖,林琪,焦阳,等.三维声影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宫内节育器诊断中的对比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16(2):92-93.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11篇

【关键词】超声波图像 三维成像 表面成像法 体积成像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8-01

超声波图像也会因设定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包括:探头频率、扫描方向、扫描深度。因此解译一张超声波图像,不只要有对图像范围内组织与器官特性的了解,还要配合仪器的操作与设定,才能顺利解译图像所代表的意义。三维超声波图像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二维超声波成像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的医学超声波三维成像技术。

1三维超声的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三维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维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三维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三维体数据。但二维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三维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维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三维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维阵列探头。用一维阵列探头提取三维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维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三维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三维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 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体位置关系,进行术前TNM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1.2 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三维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肝囊肿与肝脓肿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三维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三维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三维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三维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三维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輔助作用。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三维较二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三维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维超声的80%增87%。此外,三维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此同时,应用3CDE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3 三维超声波成像

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上,由于三维超声波成像系统的技术大幅改善,使得许多医疗研究领域不断地被开发,因而对病人的诊断以及管理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胎儿、心脏以及妇科方面等领域最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

在三维超声波成像中,首先建立三维结构的人体组织及器官。在临床上虽然医生或专业人员对人体结构上有了充份的了解,可是人体结构复杂,对超声波切面图像所代表的意义不能完全记忆;因此在超声波设备旁,常常都会附上辅助的?面图像,对应各主要部位超声波图像所代表的组织或器官切面位置,方便医生进行对比。近年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现在已经能在计算机上展现出逼真的3D ?体效果与多屏幕输出功能;在计算机所呈现虚拟现实中,创造出与真实空间相类似的环境。通过对象物?引擎的开发,更以可在虚拟环境中仿真物体的真实物?特性,进而发展虚拟现实等工具与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娱乐等领域。最典型的取得三维超声波图像的方法,是通过移动探头,以线性扫描(Linear Scan)、扇形扫描(Sector Scan)或是箭形扫描(Sagittal Scan)的方式,连续取得多张二维图像后,再给予图像间应有的相对空间位置,最后利用表面成像法或是体积成像法来实现三维成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颖,龚渭冰.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超声诊断成像仪 第12篇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针刀,瘢痕组织

运动系统软组织顽固性疼痛是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其治疗靶点是在确定原发病灶后依据触诊发现“硬结”或“条索”来定位[1]。由于该诊断方法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使针刀的疗效和安全性受到质疑。普通灰阶超声可通过回声直观地显示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形态结构,而新近推出的弹性成像技术可通过测量组织的弹性应变率获取其硬度变化信息,从而推断其内部病理。本研究选择髌腱腱病且触诊有硬结或条索的患者,先在灰阶超声下观察髌腱内部回声,在回声异常区域进行弹性成像检查,测量触诊阳性区域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针刀治疗靶点的定位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2013年12月在南京体育大学专业运动员中筛检出的髌腱腱病患者,共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4~26岁,平均(19±2.6)岁。诊断标准[2]:髌腱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且超声检查有异常声像图改变。纳入标准:病程1年以上;触诊发现压痛点局部有硬结或条索。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日立HI VISI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0 MHz。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查均由同一名超声医生使用同一台仪器完成。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腘窝下垫枕,膝关节屈曲30°。先采用灰阶超声观察整条髌腱的形态、回声及纤维纹理走形,重点扫查临床医生触诊发现的阳性区域,再切换到弹性成像模式,取样回声不均质区为感兴趣区,取样框超过高密度强回声区面积的2倍,探头垂直于该区域最微小振动,防止位移,均匀施压5 min,以现视屏压力反馈标尺指示饱和为准,用双幅实时显示功能,同时观察弹性图和灰阶图,以便对比病灶内不同密度组织的硬度。弹性图像中以彩色编码表示不同组织的硬度大小,红色代表较软组织,绿色代表平均硬度组织,蓝色代表较硬组织。在感兴趣区内选择不同颜色的两点标记为A和B,规定硬度较高点为A点,硬度较低点为B点,分别测量其弹性应变率。

1.3 统计学处理

对A点和B点的弹性应变率进行分组比较,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两组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中位数(median,M)和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进行统计学描述,治疗前后数据分布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灰阶超声下均呈现明显的慢性期改变:髌腱局部或弥漫性肿胀、增厚,纤维走形紊乱,回声不均质,除高密度强回声外,还有低回声、无回声裂隙,提示病灶内有多种性质的病变。在重点扫查的触诊阳性区域内,可见不规则团块状或点状分布的高密度强回声。弹性模式下取样回声不均质区为感兴趣区,应用双幅实时显示功能同时观察弹性图和灰阶图,可见感兴趣区内并非呈现一致的颜色,高密度强回声区对应的A点呈现蓝色或蓝绿色,周围分布有黄色甚至红色,比较A、B两点的弹性应变率,结果表明A点弹性应变率明显低于B点(P<0.05),说明A点组织弹性低于B点,硬度高于B点。见表1和图1。

表1 A、B两点处超声弹性应变率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elastic strain rates in the two areas

髌腱远端纵断面扫查,双幅实时显示灰阶图(右)示肌腱肿胀增厚,局部低回声(☆),高密度强回声(↑),弹性图(左)取样回声不均质区为感兴趣区,A点弹性应变率为0.04%,B点弹性应变率为0.65%

图1 髌腱回声不均质区超声弹性应变率图Fig 1 Elastic strain rate of the region of heterogeneous echo in patellar tendon

3 讨论

肌腱损伤后慢性顽固性疼痛在运动及康复医学领域十分常见。肌腱是乏血管组织,损伤后自身缺乏有效的修复能力,多通过瘢痕形成来愈合,而瘢痕组织不能恢复原来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强度[3],且同时不可避免地引起粘连,易导致顽固性疼痛和活动受限。一般认为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即切开病灶、清除病灶组织、修补缺损和腱减压等[4,5,6,7]。

中医微创疗法中的针刀、长圆针、铍针等各种经皮软组织松解术,具有与外科手术有相似的作用,其治疗依据多源于《灵枢》中的经筋理论。《灵枢·刺节真邪》中指出:“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的目的在于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索压迫[8,9]。朱汉章[1]应用现代病理学语言对治疗靶点作了更清晰的描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表现,对于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处的瘢痕组织,依据触诊发现硬结或条索而确定。瘢痕组织是机体对损伤所形成的组织缺损进行纤维性修复的结果,质地硬韧且缺乏弹性。瘢痕较厚且位置浅表,触诊可扪及硬结或条索;瘢痕较薄、范围较小或较分散时,仅依据触诊结果则并不可靠。肌腱损伤多有腱病基础,变性使肌腱强度削弱,易反复发生微损伤甚至断裂[10,11],从损伤后最初的炎症反应期到增殖修复期再到重塑期,大概经历1年左右才形成成熟瘢痕,因此同一条肌腱内可能有多种病变共存[12,13]。不同的病变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而针刀疗法所针对的瘢痕组织仅是病灶内相当小范围的部分,如果单纯依赖查体获得的有限信息,则无法了解疾病的全貌,也难以保证针刀到达真正的治疗靶点。

上一篇:流转规模下一篇:建筑空间光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