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2024-09-20

经济发展战略分析论文(精选12篇)

经济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第1篇

(一) 旅游发展定位不鲜明

旅游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 许多外地游客对北戴河、山海关很熟悉, 却很少有人知道秦皇岛, 更加不清楚这两个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区属于秦皇岛市。秦皇岛的主打旅游产品始终是“滨海修疗”、“度假观光”和“长城文化”。多年来其旅游产品内涵没有创新, 缺乏文化性、娱乐性和多样性, 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亟待挖掘。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日益表明, 旅游产业的结构效益已经上升到日益突出的地位。从秦皇岛目前的产业结构看, 餐饮和住宿基本适应需求, 而购物、娱乐、交通等方面仍有很多缺口, 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三) 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及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城市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既有广泛的带动功能, 又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 秦皇岛目前旅游行业的协调能力十分有限, 相关协调政策不能适应城市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系不顺、政策不明, 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碰撞现象仍然很多, 尤其是景区建设、管理等决策方面问题更为突出。

(四) 旅游交通发展滞后

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是游客出行动机的重要考虑因素。秦皇岛的旅游交通至今还没有形成集团化的规范经营, 这大大制约了秦皇岛的旅游业。

二、秦皇岛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困难和希望同在。秦皇岛应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 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 发挥区位优势, 进一步提高秦皇岛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体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点、轴、面、网”发展模式

以四通八达的海路、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 把秦皇岛划分成四个旅游“圈带”:一是海岸旅游景观圈带范围包括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昌黎的黄金海岸地区和南戴河旅游区, 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滨海观光”、“海上娱乐”三类旅游项目, 以海岸风光、湿地等作为旅游吸引物。二是历史文化景观圈带重点展示秦皇岛历史文化的厚重、古朴, 整合现有的各项产品, 整体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长城文化旅游产品”。三是山地风光景观圈带包括长寿山森林公园、燕塞湖、祖山、花果山等风景区, 突出秦皇岛的奇山异水和良好的生态, 融长城与山林自然一体化。四是都市文明景观圈带范围主要是海港区, 利用城市中心区的优势, 将到周边的游客全都吸引过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在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上造势, 提升知名度, 当知名度到达一定程度后, 再着力打造相关的品牌。同时, 结合金梦海湾项目, 着力推进休闲、娱乐、接待等硬件设施的上档进位。

(二) 明确秦皇岛市大旅游业的定位

随着省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的正式提出, 尤其是秦皇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立, 为强力推进秦皇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以此为契机, 除了传统旅游景点上档进位外, 我们还要在吃、住、娱、购等工作上再下功夫。发挥好海港区的中心城区作用, 真正将该市打造成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层次休闲、娱乐之都。同时着力深化服务内涵, 提高游客满意度, 建立、健全各类软硬件服务设施。积极开发出与不同会议相适应的旅游路线, 让客户在会议之余放松心情, 感受我市丰富而又内涵的旅游产品, 既收到旅游效益, 也能宣传我市的旅游品牌, 同时还能实现县区之间的旅游共赢, 真可谓一举三得。

(三) 调整旅游产品、商品结构

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多年不变的贝壳、珍珠项链、木雕等大路货, 难以引起顾客的购买欲。因此, 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是有必要的。在旅游产品的销售上, 旅游发展委员会要与各大旅行社联系组织好客源, 在渠道上, 要积极与有意向的大超市连锁集团联系, 设立大型特色旅游用品专门店, 向游客出售高质量的旅游纪念品。

(四) 完善交通设施

要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就必须要有便利的航空交通条件作保证, 在强力推进昌黎新机场建设的同时, 联合各主流航空公司, 增开秦皇岛至香港、澳门、俄罗斯等海外旅游城市的航线或航班。要大力培育近海客运市场, 积极发展海上豪华游船。在重点高等级公路和干线公路开设旅游客运专线, 发展豪华旅游包车。利用2011年即将开通的津秦高速客运专线, 增开主要旅游城市的始发车及旅游专列, 以同城化吸引更多周边游客周末休闲旅游, 形成海、陆、空配套的立体客运网络。

三、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 要求区域旅游发展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旅游加速的发展态势, 要求战略的发展制定具有超前意识;而影响旅游的发展因素日益复杂, 要求战略的制定工作有更强的研究性。形成科学明确的发展战略就可以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秦皇岛作为沿海开放的旅游城市, 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对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促进秦皇岛经济的发展乃至河北省经济的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业正.艄建平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 2008.

美国宽带发展战略分析 第2篇

http://2009年6月8日 10:29通信世界网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张沛

美国的宽带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离不开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培育竞争、放松管制、推进技术中立、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美国的宽带领域近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近来新任总统奥巴马推出的宽带刺激计划更是为美国宽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美国政府大力推动

布什总统制定宽带发展规划

在美国,宽带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经济和文化。正是因为认识到宽带技术的这种变革力量,6年前,美国前总统布什制定了全国发展宽带技术的规划:发展普及的、负担得起的宽带技术。

从布什总统颁布规划的第一天起,美国行政管理机构就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全面综合的一揽子技术、管理和财政政策,目的是要降低门槛,为宽带创新和竞争创造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

几年来,美国宽带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资本投入、创新和市场准入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近几年经历了超越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宽带业务经营者应用多种宽带技术,向美国人提供了不断增加的宽带服务。美国宽带普及率持续增长,价格普遍下降。

21世纪宽带战略计划

在培育竞争、放松管制政策的基础上,美国国会颁布了1996年美国电信法,对美国21世纪宽带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在FCC的紧密协作下,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商务部、农业部(USDA)和其它行政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性动议,以发展和快速部署新技术,消除管制瓶颈,在关键技术领域解除投资的经济障碍。

技术中立政策。过去的经验证明,当政府企图以自己的判断取代市场机制,偏护一种产品或某个厂商时,这种行为会明显改变投资,阻碍人们对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研究。在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这种行为会在各个经济领域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出于这一考虑,美国行政管理机构坚持推行技术中立政策,以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

频谱政策。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就需要足够的频谱资源来支持无线宽带业务的发展。按照布什总统2003年6月制定的频谱政策动议,NTIA通过提高联邦无线系统经营的频谱效率来促进更大范围的频谱接入。NTIA、FCC和国会一起合作为先进的无线业务提供了更大的频谱利用空间。美国行政管理机构还积极拓展需求途径加快宽带部署,促进无执照使用和鼓励使用有前途的新频谱技术,诸如超宽频带应用,同时实施新的频谱管理制度,为非联邦用户提供更快和更容易的频谱接入途径。

管制政策。美国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清除不利于宽带新技术和新业务部署发展的政策障

碍,支持FCC积极修改遗产管制政策,以鼓励本地电话公司投资升级网络,同时激励其它业务经营者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部门还进一步鼓励宽带新业务的拓展,为VoIP等互联网应用制定支持政策,为它们免除不必要的经济管制。此外,美国管制部门还支持有线电视特权改革,以促进视频业务竞争,加快宽带发展。在2004年4月,布什总统签署了一份《实施备忘录》,为宽带经营者在美国提供及时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过境权。

财政政策和目标融资。减税政策会大大刺激商业资本投向宽带技术领域。意识到税收会钳制增长后,布什总统曾三次签署法令允许各州和本地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延期偿付税务,同时敦促联邦政府长期实施。布什总统还签署立法程序,要求公司加快资本开支的折旧,包括和宽带相关的设施。美国行政部门还强烈提倡为研究和开发宽带技术者实行长期课税扣除,同时提供目标启动融资,支持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宽带,特别通过由USDA管理的几个项目来实施。

政府提出八项措施

美国已是全球宽带接入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即便如此,为实现宽带普遍接入的目标,美国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刺激和加快美国宽带发展。美国国家层面的措施包括以下8点。

第一,支持宽带设备的商业性投资。美国政府提高了一些重要设备的财务折旧指标,其中就包括了宽带设备,这种措施加速了宽带设备的折旧,扩大了宽带设备的投资规模。

第二,支持新应用与新技术的研发。在美国,政府向国会提议对目前一些需求迫切的技术研发项目(其中包含宽带相关技术)进行退税,以鼓励这方面的投资,加速科技研发进程。

第三,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信息,并在宽带应用中向社会做示范。例如,政府将电子政务放在其政府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位置,通过宽带电子政务的应用来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并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四,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保护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加速关于影视内容和音乐在线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案的制定工作。

第五,为新的内容和在线服务提供免税政策。美国政府延长了互联网的免税期,并在多哈谈判中说服WTO延长有关电子商务消费税的免税期限。

第六,增强消费信心以及计算机安全。美国政府加强了与IT和电信厂商的合作,以更好地保护高速互联网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FCC和美国司法部在打击互联网欺诈、保护隐私以及减少网络犯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七,保证商品、服务以及观念(Ideas)在互联网上自由畅通。美国认为言论的自由使公民更有理由上网,并认为欧盟向在线交易的商品和服务征收增值税的做法将减缓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八,提高无线频率资源的效率,为宽带发展提供无线频率管理方面的便利条件。为了使新的宽带技术快速发展并进入市场与其他平台竞争,美国政府在对各种无线宽带技术进行频率

管理的时候提供了政策上的倾斜。

除以上国家层面的措施外,地方政府也实施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创造有利于宽带发展的地方政策和法规环境、为宽带发展创造集中的需求热点、对国民特别是商业人士进行宽带通信方面的教育、减少阻碍宽带发展的非技术障碍(如寻求取消有关禁止医生通过网络为病人进行诊断的法令)、为当地社区提供地区宽带规划协助以及积极开展新技术试验(如对FTTH等技术进行试验,并鼓励应用与服务的创新)。

宽带发展措施见成效

在政府的主导下,美国宽带整体发展迅猛。美国消费者现在正受益于行政管理部门的超前投资、放松管制政策。一个充满活力的宽带市场已经出现,宽带业务经营者应用各种平台在价格、速度、移动性、内容和服务各方面进行竞争。当前所收集的数据显示,宽带应用和用户引人注目地增长,包括农村和郊区的用户,可以享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来选择宽带解决方案,找到最适合自己需要和预算的服务。

根据FCC的最新统计数据,布什任职以来,美国宽带总线数增长超过1100%,从2000年12月的680万线增加到2006年12月的8250万线,这些线路中超过580万线路是住宅用户线。根据FCC的数据,从2003年12月到2006年12月,宽带业务提供者的数量以超过3倍的速度增长,无论有线还是无线业务都处于历史最高发展速度。

从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互联网使用补充资料来看,美国人使用宽带的家庭数量激增。到2007年10月,美国的家庭宽带和应用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据PaksAssociates的调查,2007年美国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了50%,到2007年底,有超过6000万个美国家庭通过宽带连接到互联网上,约占美国家庭数量的55%。PaksAssociates预测,到2012年全美将有3300万家庭拥有10Mbit/s的接入能力,而在2007年则为570万户,占宽带用户的9%。此外,美国农村地区也出现了明显增长,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从2001年的5.6%增长到2007年的38.8%。

继续推进宽带发展战略

未来,美国政府在继续执行已经制定的宽带战略的基础上,将为无线宽带技术提供更多可利用频谱,并进一步推进数字电视转换,奥巴马政府的宽带投资计划则为美国宽带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继续执行已经制定的宽带战略

美国政府表示,未来将鼓励私有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宽带,而不是由政府指令或干预;将健全管制环境以刺激资本投资、技术创新和竞争,并将从预算、管理、技术三方面制定综合的相互支持政策。

为无线宽带技术提供更多资源频谱

美国政府计划为无线宽带技术提供更多的频谱资源,以解决它们发展的后顾之忧,这些业务包括先进的无线业务(例如3G)、超宽频业务(Ultra-wideband)、5G频谱业务、70/80/90GHz

业务。

美国政府还将委任管理部门制定21世纪频谱管理政策,美国商务部部长将领导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初步计划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项目A/国内政策,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和频谱管理者的效率;项目B/国际政策,降低针对美国技术和业务的国际障碍;项目C/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联邦频谱管理过程现代化;项目D/公共安全,满足公共安全的通信需要,确保互操作性;项目E/工程分析和技术评估,加强频谱工程分析;项目F/频谱检查和频谱授权,提高频谱利用率;项目G/频谱计划和改革,提高频谱计划性,促进频谱管理中市场机制的利用。

在频谱政策方面,美国政府打算制定联邦战略计划和国家战略计划,建立频谱试验床,实施商业化频谱管理。

推进数字电视转换

美国政府近年来在推进电视信号从模拟转向数字,具体包括推进NTIATV转换盒优惠计划,建立公共安全互操作性通信,为州和地区投入10亿美元,主要方向为建设互操作性项目、设备采购、系统配置和人员培训。

奥巴马政府的刺激计划

从2009年开始,美国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进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方案一旦实施,宽带发展规划将成为主要内容,将推动美国经济进一步数字化。

更新信息高速公路

奥巴马总统曾多次就经济刺激方案的宗旨等发表讲话,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议员也根据奥巴马政府的思路,提出了经济刺激方案法律草案,列出了具体的资金分配。综合来看,这一草案具有浓厚的科技色彩,即使一些基建项目也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该方案既重视短期的创造就业等效应,又着眼于长远,通过加大对教育、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升美国长期竞争力,这些用意现在看来已相当明显。

草案多处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奥巴马在正式就职前曾表示,希望“更新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有分析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堪比克林顿政府,不仅将信息技术视为21世纪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且力图通过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等进行力度较大的政府支持。

据测算,该方案有可能使美国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左右。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的负责人阿特金森认为,如果方案得以实施,这将是自“数字经济”在美国出现以来,美国首次从联邦政府层面如此大规模刺激这一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

72亿美元拉开电信计划序幕

2月17日,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促进高速互联网发展的72亿美元资金到位,展开了政府推动电信服务普及计划的第一步。

奥巴马助手莱文称:“新的联邦资金只是使美国在宽带连接方面达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当水平所需资金的一小部分,我们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奥巴马在竞选时承诺将投入巨资推动宽带互联网的普及,使科技界看到了希望。但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推动宽带互联网建设的资金金额令科技界有些失望,一家公共利益集团曾呼吁政府投入440亿美元,建设连接美国乡村和没有网络服务的地区的宽带网络,缩小数字鸿沟。

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3篇

资金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根本。缺乏资金,资金断流不单企业无法发展,就连能否生存都是个问题。只有资金有保证。才能谈到发展。从资金角度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阶段、成熟阶段、稳步壮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资金发展的三部曲,一资金快速回笼,二融资上市、三稳步扩大营业额。

对于任何房地产企业,都是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发展的,第一个项目也就是房地产企业发展迈出的第一步。对于第一个项目要选择自己有实力所能承担的项目,要保证项目的从头到尾都有充足的资金,如果有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风险,可以选择相对较小的项目作为起步项目。无论选择什么规模的项目,最重要是选择好卖的,能够快速回笼资金的项目。

快速回笼资金贯穿于整个房地产企业前期的发展战略。资金的快速回笼的重点在于项目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才会卖的快。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首次置业的购房者所占的市场比重最大,从市场分析来看,首置的刚性需求也最大。前期项目的选择尽量考虑首置市场。前期项目的选择要更多考虑首置群体的需求共性。绝大多数首置业主更为关心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是否靠近城市的核心地段,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何,如交通、购物、教育、医疗等。首置业主也较为关心户型的选择,户型是否经济实用,90-100平的两室两厅户型相对更为受到首置业主的青睐。

被降价阴影所笼罩的低迷市场环境中,降价补偿机制尤为重要。如下调项目整体房价。可对购房者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一定比例或是全额的降价补偿。初看上去会给开发商带来一定的损失,其实则不然。如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房价下调,则说明还有大量房源未售出。且市场低迷,需要以降价手段刺激市场进行消费。降价手段刺激消费在多数商品市场中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房产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它商品,房产具有总价高、持有周期长、有升值潜力等特性,绝大多数购房者在置业过程中都会慎重考虑,如果市场前景不明朗,即使有需求,购房者也会将购房计划推迟数年。这以年计算的时间。会给任何企业在资金流上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这种负担是致命的。而对于有升值潜力的商品,商品价格越是走高,市场表现越是追涨。反之,商品价格越是低迷,市场表现也越为冷淡。事实表明,盲目的进行房产降价,往往不会刺激市场进行消费,反而丢掉市场信心。降价并非市场个体所能决定,而是市场的整体反应。个体只能随着市场走势进行调价,调价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被动性。既然调价不可掌控,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应该考虑项目的市场信心,降价补偿机制则能有效的建立自身项目的市场信心。

无论如何选择项目。房地产企业前期发展的核心都是快速回笼资金。在发展一段时期过后,房地产企业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一定规模后进入了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此阶段遇到发展的瓶颈,为打破瓶颈。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此时的发展需要融资上市。

融资上市可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市后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关注度,让企业变得更具影响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旦能够上市,标志着企业完全进入了成熟期。企业在行业内具备了较高的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的稳步壮大,持续稳步的扩大营业额,让企业在市场内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稳步壮大阶段,依旧需要迅速的回笼资金,但迅速回笼资金不再是发展中考虑的唯一问题,在资金流有保证的前提下。需要入主高端市场,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让企业的影响力渗透到市场的每个角落。

企业在发展中,资金有保证是最根本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是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在社会中,人是发展的根本,在企业的发展中人也是核心要素之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

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但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融入企业文化,同企业建立互信关系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不是到哪都能找到的,这需要企业自身来培养彼此相融的人才。

房地产企业培养人才可以十年磨一剑。从房地产企业项目公司的人员配置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从发展次序依次可分为:助理、工程师、主管、经理、副总、项目总6个阶段。一般单期项目为两年一个周期,这两年一般是从单期项目的开始到收尾,这两年可以从某一角度学习了解单期项目的整个过程。如果从大学校园招聘助理开始,每个阶段以最快的两年进行提升,则最快十年则可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人才计划,不仅能够让企业培养出自己信得过的人才。也能充分带动企业内部人才的积极性。从人才发展战略上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资金和人才的两大保障,企业的发展提升更多的依赖于品牌,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立需要两个核心,即品质与服务。

品质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房地产产品质量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建立“三心工程”产品体系,即隐蔽工程质量过硬——住的放心,使用功能质量过硬——用的顺心,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过硬——看的舒心。做到让业主对产品无任何后顾之忧。

当下商品房的发展趋势倾向于精装房,精装房可有效控制业主二次装修所带来的国家资源浪费:精装房交房即可人住,让业主入住变得更加便利:精装房也有利于物业的管理及维修服务等。精装房对品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精装房的产品质量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竞争核心。

品牌离不开服务。房地产企业的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销售服务和物业服务。

销售服务让购房者买房变得轻松愉悦,销售服务尽量去掉繁杂的手续,从每一个细节做好代办服务,让购房者不再感到买房是件麻烦的事,让买房变得轻松。做好销售服务让买房成为购房者的美好体验,让买房成为购房者津津乐道的愉悦之事。

物业服务不单单是做到清洁、保卫、维修等基本服务。物业服务要让业主感到家一样的温暖。服务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拥有幸福感,物业服务要让每一位业主充分感受到幸福感,将幸福感发挥至极致。

有了品质和服务的两大保证,企业的品牌在稳步的发展中定会脱颖而出。

光伏产业战略性经济发展分析 第4篇

近年来, 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资源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一方面,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不断飙升, 另一方面, 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能源成为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它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能、风能、潮汐能可用的总量都太小, 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核聚变能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 但有不可控性及安全问题。地热能从理论上看也具有潜力, 但是存在技术和安全性的问题。所以, 太阳能是人类所知, 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的, 清洁安全的, 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所需的唯一能源选择。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发电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简称“光电”。

(二) 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 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 (组件) 、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 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 不涉及机械部件, 所以, 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 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从理论上讲, 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在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发挥作用。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 蓄电池组, 充放电控制器, 逆变器, 交流配电柜, 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 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三)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金字塔分布, 随着产业链的增加市场容量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由于硅料特别是高纯度的硅料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利润最高, 因此处在上游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明显的高于下游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9年我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 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 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2010年5月,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 此联盟以规范发展、推动应用、引导行业联合创新为核心, 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 其中主要包括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始终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加大行业凝聚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内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 根据Solarbuzz最新数据统计, 2007年全球光伏系统装置新增容量为2826MW, 同比增长62%。光伏产业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在进行政策支持, 通过产业自身不断技术创新, 企业不断规模化而迅速发展。但是全球光伏发电的补贴却处在下降阶段, 这就驱使光伏产业不断寻找科技创新、降低成本的途径。到2012年时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一) 经济的发展促使光伏产业的发展

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资源的大量消耗, 特别是化石能源日益减少, 同时环境受到破坏, 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 因此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 其中发达国家因其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而起步较早, 日本、欧美等国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较高, 因此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20世纪90年代末, “阳光计划”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内开始实行, 政府在许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 例如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国家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 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政府的资助下也加大了对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二)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 在能源构成中, 煤占有着主导的地位, 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 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从环境和能源双重考虑, 政府正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 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年平均日照超过2000小时,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 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 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 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开发潜能。

中国光伏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 起初用于空间, 70年代后光伏应用扩大到地面, 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运而生, 每年以400%的速度快速发展, 短短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 中国光伏产业取得的进步世界瞩目。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到2020年, 我国将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 (百万千瓦) , 到2050年将达到600GW (百万千瓦) 。预计, 到2050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 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预计2030年之前, 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中国光伏产业一方面拥有相对的电池技术、半自动化的设备和人力的最佳生产模式和成本优势, 但是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还不健全, 关键技术上有所欠缺, 与国外相比, 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却相对缓慢。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和业界人士一直共同努力改善“原料、市场、技术和设备”四个都在外的情况, 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 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硅料铸锭切片、电池和组件, 系统配套产业, 这些价值较低的中间段, 硅材料95%依靠进口, 主要市场目前也在国外, 使得我国光伏产业高度依赖国外, 国内市场与生产能力十分狭小。因此, 要向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拓展和延伸, 壮大和提升中国光伏产业的价值、产值和市场, 应大力研发高纯硅冶炼技术, 使我国光伏产业尽快由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

三、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据推测,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21世纪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 将替代部分常规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 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 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 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充分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今社会化石资源日益短缺, 各国都寻求发展低碳经济, 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 因此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光伏产业上。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 期望在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欧洲光伏协会提出了“setfor2020”规划, 计划在2020年让光伏发电实现商业化竞争;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28GW的光伏发电总量。

我国光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空间较大, 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 到2010年, 我国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达30万KW。将通过开展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启动光伏发电城市应用工程和开展光伏电站试点方式展开。大力发展多晶硅产业可以改善国内原料供应不足的现状, 目前国外多晶硅原材料需求巨大, 国内企业纷纷投入多晶硅原材料的生产, 目前, 有许多新能源项目在建, 例如洛阳中硅和四川峨眉、四川新光硅、特变电工多晶硅联合新能源等项目, 其产能均超过1000t/a, 如此巨大的产能将改变国内多晶硅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下游产业年产能的提高, 对原料的需求也大大增大, 因此要想使国内多晶硅产业改善国内原料供应不足的局面, 就要提高自身的产能, 扩大下游产业的生产能力。近几年来, 我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势头迅猛, 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随之而来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将较少受原料的限制, 目前, 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规模竞争优势。由于全球仍处于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 太阳能发电上网成本较高, 而这方面的政策支持相对不足,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本较高, 因此近期内, 国内光伏发电系统推广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光伏发电行业发展间简析http://wenku.baidu.com/view/9403e9e79b89680203d8259f.html

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第5篇

1、制造能力

⑴主机产品制造能力

内燃机车:制造东风

4、东风

5、东风10系列和CK(出口)系列、GK(工矿)系列机车。其中东风4D型客、货运机车为主导产品。还制造了“神州号”“金轮号”“普天号”内燃动车组,具有年产300台的能力。

电力机车:韶山J3型货运、韶山4G型货运、韶山7E型客运、韶山3B型客运机车,具有年产100台的能力。

铁路车辆:C64K型等敞车,具有年产2000辆的能力。机车修理:东风4D型为主的多种内燃机车,具有年修理150台的能力。

⑵关键部件制造能力

柴油机:具有年产360台的能力。

转向架:具有年产400台的能力。

车体钢结构:具有年产400台的能力。

2、产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公司根据中国铁路“高速重载”和电气化趋势的上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时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迅速形成了多元经营的新格局。2000年试制成功韶山4改型货运电力机车;2002年研制出韶山7E型客运电力机车;2003年研制出铁路提速重载急需的韶山J3型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截至当前总

产量已达108台。2002年研制出城市轨道车辆。目前,公司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已形成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城市轨道车辆三大支柱产业。

3、国内外市场

国内市场:建国以来公司机车产品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同行业的第一位,累计生产机车6600余台,干线内燃机车市场占有率达50%。同时,公司还大力拓展路外市场,先后有多种型号机车开拓出电力、冶金、化工、油田、港口、矿山等大型企业和地方铁路市场。

国际市场:公司继1992年首次向缅甸出口内燃机车以后,近两年又连续向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出口机车。目前公司已向10个国家出口机车或签订出口合同达377台,占我国内燃机车出口总量的80%以上。

二、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及措施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对公司来说是两大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家、辽宁省和大连都明确提出将机车车辆作为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予以扶持,这些为我们机车车辆工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公司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市场深入分析,瞄准“三个一流”(世界一流的技术、世界一流的产品、世界一流的基地)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深化企业改革,力争到2010年,主要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耐久可靠性

全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公司跻身于世界铁路机车车辆和城轨车辆知名企业的行列。为此我们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加快、三大基地”的未来发展思路。

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生产经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两个加快:一是要千方百计加快改革,把一个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问题较多的百年老厂改革成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充满活力的开放型企业。

二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在做强做精“两条铁轨”的同时,开拓柴油机市场,实现产品扩张,把企业做大。

三大基地:一是国内机车制造基地(含柴油机制造);二是出口机车制造基地;三是城轨车辆制造基地。

为实现上述发展规划,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1、全力做好铁道部技贸结合,技术引进工作

铁道部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正在加紧进行技贸结合,技术引进工作。公司已被铁道部列为六家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目前正在抓紧配合铁道部积极与美国GE公司和GM公司进行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按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全力做好项目的分析论证,争取尽快取得谈判成功,从而使公司获得世界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

2、积极筹建新厂区,全力打造出口机车制造基地和城轨车辆制造基地

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出口机车制造基地和城轨车辆制造基地,加上现有厂区国内机车制造基地,形成三大基地为主的机车车辆产业。新厂区面积约11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约10亿元,设立出口机车和城轨车辆两大项目。将新建厂房20万平方米;新建动态试验线3.5公里,新增制造设备86台(套)。整个项目完成后,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生产基地,可使公司出口机车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将建成全国城轨车辆的重要生产基地,可使公司生产的城轨车辆工艺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年生产内燃机车100台、电力机车150台、城轨车辆250辆的生产能力。

3、发挥大连市柴油机产业的区域优势,拓展柴油机产业大连市作为我国柴油机的制造基地,有着高、中、低速完整的柴油机产品,基本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这就为打开整个柴油机产业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柴油机经过40年余的开发研制,重要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40系列柴油机已经形成4缸、6缸、8缸、12缸和16缸等不同缸数、不同功率等级的产品系列,运用功率可在1000马力到5000马力之间选择,成为我国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代表。

为此,公司将充分依靠大连市柴油机产业的集聚优势,全力拓展柴油机市场领域。我们要继续强化柴油机的合资合作,快速

提高开发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合作开发大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适应未来环保要求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柴油机,实现借梯登高。按照这一原则,公司正在积极寻找世界级水平的合作伙伴,已经与多个世界知名公司进行了谈判。

这个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我国最先进的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基地,产品不仅用于铁路内燃机车,而且可以逐步拓展到矿山、油田、工业发电以及军、民用船舶动力等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快企业改革,依靠体制创新使企业轻装上阵

公司作为老国企,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困难,改革任重道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我们感到加快老企业改革,解决多年计划经济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公司正加紧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结合贯彻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当前经济形势与“十三五”战略分析 第6篇

当前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有非常好的一面,也有问题非常严重的一面,如果我们多看一些好的方面,可能觉得很不错、形势大好,如果多看一些负面的东西,就可能会觉得悲观无望。总的来讲,政府发布的信息好的方面多一些,民间可能悲观情绪比较重一些。目前中国经济好的方面,主要是我们多年来强调的转型,现在已经开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占50% 左右,这是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成果;另外,我们的新兴产业,不管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如果看这些方面,应该说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实体经济困难重重,中小企业危机四伏,过剩产能蕴藏着极大的风险,问题也非常严重。

目前的形势是一种胶着状态,但我并不悲观。我们分析经济形势,不要只看GDP、CPI 这是经济学家常看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运行的本来面目。现在我们的经济数据表现得不十分理想,进出口、投资、消费的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拉动经济的三大要素都遇到了很大困难,GDP 往下走也是必然的。至于GDP 增长会是5%、6%,还是7%,关键就看两个指标:一是就业,如果就业出现了问题,那经济就会出现重大问题,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来调整;二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如果出现负增长,政府的正常运转就会出现困难。所以只要守住这两条底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所谓转型,就像赛车转弯一样,必须要把速度降下来,因为只有减速才能转弯。现在我们的速度下来了,开始转弯了,这是好事,但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多企业无所适从,发现过去的一套模式已经不行了,一部分企业还面临巨大的困难,但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因为只有度过了转型这个时间点,国家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才能沿着新的发展道路一马平川继续前进。

所以,经济形势大家要分析,经济发展是要靠政府、靠企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如果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地方政府都能够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转型升级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经济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信心建立在两个中国特有的基础之上:第一,我们的民营经济,现在已经占到了全部GDP 的65% 以上,民营经济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考验,活力是无穷的,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所以即便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在我们党发展民营经济方针的指引下,民营经济是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

第二,中国有战略纵深的空间。这个战略纵深指的是什么呢?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所以当某个问题在东部出现时,可能还没有传导到中部和西部,有一个纵深差,给我们留下了调整战略、逐步适应新发展的时间。不会像一些小的国家,可能出了问题一下子就不行了。很多西方国家不明白中国这个优势,总觉得中国好像出了问题,但最后又没有出现问题,他们没有考虑到中国发展的不平衡,调整的空间是比较大的。

所以,中国有两个基础条件,充分的市场活力和纵深的战略空间,遇到困难只要应对得当,完全是可以克服的。

再看中国的国际环境,我们以前都寄希望于外国人买中国的东西,现在这个模式已经发生逆转,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淡化全球化概念,强化区域同盟,修改贸易规则,搞贸易壁垒,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筑起一块一块的区域壁垒,给中国产品出口制造了困难。那我们怎么办?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实施,把一块一块的贸易壁垒冲垮,这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

“一带一路”提出来以后,行动要跟上去,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中国的优势是什么?第一,资金充裕,我们有4万亿美金外汇储备,与其买美国国债,不如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用国际化来锻炼我们的企业;第二,工业的优势,现在国内比较痛苦的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实际上这些过剩的产能并不是落后产能,有的还是很先进的,这些产能国内用不上,但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是急需的,通过“一带一路”,我们给他们投资建厂、解决就业、增加税收,这些国家非常欢迎,慢慢跟我们的关系就近了。所以从国际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但是可以有各种办法化解。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了,随着我们各项改革的深入,中国对外投资还将大幅度增加。对于中国而言,除了刚才讲的突破西方对我们的贸易壁垒之外,我们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将形成一大批跨国公司。我们现在不仅要挣中国人的钱,将来还要挣全世界人的钱。我估计10年以后,中国的跨国公司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很多企业会成为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这个意义是非凡的。现在中国GDP 排名世界第二,但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最终的综合实力的指标是GNP,GNP 的数据日本远超我们,所以我们不能骄傲。要通过大规模的“走出去”战略,做大我国的GNP。

总的来讲,我们的形势虽然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我们还有优势,只要能运用得好,这些困难都不在话下。所以,信心要有、危机意识也要有,不要光有危机意识没有信心。我们一路从困难中走过来,现在已经有了庞大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国家实力,只要大家想明白了、政策落实了,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十三五”期间的三个改革重点

当前我们还面临一个抉择,发展速度降下来了,经济转型已经开始了,怎样能把经济转型坚持进行下去?因为经济转型是痛苦的,如果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利益不能弥补减速带来的负面效益,那这个转型可能就会失败。现在经济减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新生力量的增长,去抵消这些困难和问题。但是如果新的经济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老的模式就已经垮了,那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现在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的规划,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我认为,“十三五”期间,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是改革,而改革有三个重点:

第一是政府的改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和其他的政府是不一样的。当前政府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提出来的“一百年不动摇”。因为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个根本性矛盾并没有改变。不要以为现在中国人富了,中国的人均GDP 还排在100 名左右,中国还没有真正富起来。如果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没有把蛋糕做大,总想着怎么分得更好一些,这怎么可能呢?应该是一边把蛋糕做大,一边把蛋糕分好,所以经济建设不能丢,应该明确“十三五”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老百姓、尤其是企业界来说,目前政府的问题是有些政府一是不作为,二是不会作为,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稳当当混下去就行了。我们的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口,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如果政府不作为、不会作为,就会出现问题,这是绝对不行的。

当前政府改革是简政放权,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企业感觉还是太慢了。尽管政府一公布就是取消几百项权限,企业还是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动静,没有政府还是办不成事,自己想办事不行、政府不知道也不行、政府不同意也不行。我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采用建立负面清单形式,明确规定政府管的几件事,其他的都可以做,这就是负面清单。这项改革难度很大,牵涉到很多政府利益上的问题,但一定要作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点。

第二个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我们看到,现在的国有企业和以前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有一批国有企业发展的非常好,比如说高铁,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现在的铁路,吸取了当年引进汽车时的教训,当时讲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拿到,我们的汽车厂生产的外国品牌汽车连动一颗螺丝钉的权力都没有,国际汽车展更是进不去。高铁建设就吸取了这个教训,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就要把技术拿出来,我们集成了各国的技术,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一下就世界领先了,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核电也是一样,外国的核电企业来中国,也要把技术拿出来,再加上我们集中力量去研制,我们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核电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还可以出口。

所以说,国有企业是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加速发展这样的国有企业,但是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体制优势不能发挥,就应该腾出生产要素,为能够更高效利用生产要素的企业创造条件。十八大里有一句名言大家都知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的资源过多地配置给了无效或者低效率的企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就减弱了。

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非常重要,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也正在进行中,大家要形成共识:在军舰、潜艇、导弹、卫星这类能够发挥社会主义体制优势的领域,应该加强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就不能用国有企业这种模式,我们研究的建议是,国有经济不一定要以企业的形态存在,而应该以国有资本形态出现。比如我们现在有100 多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到民营企业,跟着民营企业一起赚钱。国有资本干什么?就是盈利,资本的本性就是盈利,盈利以后就做改善民生的事,这才是国有资本最大的正事。那些可以发挥体制优势的行业,例如高铁、核电、航天等,这种行业可以保持国有企业形态经营。

第三个改革的重点是金融。我们的金融存在很大的问题,上市公司里,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到了所有企业利润总和的50%,太高了。等于银行挣走了一半的钱,企业给银行打工,剩下的利润里,垄断企业又拿走了相当一块,其他的企业都只能喝汤了。贷款利息太高,很多企业拿到10% 的利息都已经很高兴了,现在干什么可以赚那么多钱?中央、国务院开了很多次会,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小企业一是贷不到款,二是贷款利息太高。因此,金融不改革,这个问题就很大。

现在谈到金融改革,大家都在讲人民币国际化、贷款利率市场化,企业家就觉得这些问题离我们还很远。现在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反而对民营企业不利,比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要来贷款,就往下浮动,降低利息;民营企业要来贷款,那就往上浮动。现在迫切的要求是把贷款利息降下来,民营企业将来能不能拿到5% 的贷款利息,敢不敢设这个目标?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这个血液要是没有,或者不干净,那金融就没有起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刚才讲的“十三五”期间的三个改革重点是非常重要的,要把这些改革的内容实施下去,给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在“十三五”期间的战略选择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什么说是重大的变化呢?

以前的资本主义是靠资本运作,现在资本运作已经过时了,生产要素的权重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和科技成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就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大家要清楚,现在不要再走老路,只想着抢煤矿、铁矿那些资源了,要占领的制高点是信息和科技,要瞄准科技发展的方向,工业4.0、机器人、3D 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都是新的科技发展的方向,民营企业有这种能力。

另外,新兴产业发展的也非常快,蕴藏了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之前听一位民营企业家讲,他们的投资都是瞄准中产阶层消费的产业,中产阶层消费什么,他们就投资什么东西,我觉得他这个思路很好,中国的中产阶层这个群体将来肯定会人越来越多的,这批人逐渐富裕起来以后,他们的消费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所以民营企业在“十三五”期间的战略选择,要综合考虑每个企业所处的地区、行业的比较优势,选择自己发展的思路,千万不要再走之前的老路。如果还固守老的发展思路,后面肯定走不下去的,早转型早受益。

首先,民营企业要尽早拥抱互联网,不是说都变成互联网企业,实体企业也应该有互联网的思维,应该与互联网融合。其次,民营企业要重视科技开发。民营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队伍,要有科研经费投入。有的企业家认为,搞什么科研呢,有什么成果我买、要什么人才我挖就行了。以前是这样,现在不行了,现在做科技型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扎实的科研队伍,培育自己的研发力量。我们现在每年有800 万大学生毕业,中国的大学生成本相对廉价,所以现在正是低成本创新、研发的好时期,民营企业要把握住机会。

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 第7篇

一、内部管理战略发展策略

在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策略体系中, 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复杂性的综合体, 就笔者的总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集约化运营管理战略。

集约化运营管理不仅可以规范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还能实现效益规模化, 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 推进集约化运营管理是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首先, 规范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制定标准, 确保制度及政策体系的统一, 明确各层次机制效力等级和制约关系。其次, 加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等基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符合国家电力系统发展统一部署, 为电力企业各项信息的完整掌握和发展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最后, 建立统一的公共关系管理体系、长效优质的服务机制以及标准的企业品牌标识, 以构建完整的电力企业文化体系, 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2. 智能电网建设战略。

智能电网是未来的电网发展主流趋势, 当然基于电力企业战略发展视角而言, 智能电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了实现电网智能化, 各种电力资源要做到优化配置, 并优先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断提高供电能力, 满足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做到电网风险的快速评估、快速反应, 实现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及全寿命周期管理, 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指标达到最佳水平。

3. 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电力企业战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必须制定人才强企战略。根据电力发展战略需要, 构建科学、顺畅、高效的组织体系, 通过对岗位配置的优化, 不仅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 还能合理的控制员工总量。同时,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 以保证主营业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 通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的分析, 细化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将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到各个专业, 有针对性地建设电力人才队伍, 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为了保证人才战略的实施, 还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各项管理制度, 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形成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4.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战略。

电力企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 技术创新和应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 特别重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零排放燃煤电站及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智能电网、电网储能技术的创新,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 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 促进已建成专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全面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并加强数据化管理, 逐步实现基础资料的数据化, 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 为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支撑。

二、外部市场战略发展策略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除了内部的管理外, 还需重视外部的市场经营, 因此, 外部市场战略也是必不可缺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实施。

1. 提升客户服务品质。

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 服务品质的提高是企业实现营销、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 对于电力企业也同样如此, 为了提高客户服务品质, 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力服务分析体系, 实现对差异化客户用电特性、服务需求、满意度标准的精准把握, 从而指导电力营销活动, 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在电力产品方面, 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差异化的特色电力产品;在电价管理方面, 建立基于“量、价、费”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 提高平均售电单价;在服务策略方面,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 采取差异化的服务方式, 特别是大客户, 可提供个性化的电力服务, 而对于居民用户, 可参照日本推行的“全电力家庭”用电模式, 开拓居民用电市场。

2. 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

根据目前电力市场发展需求, 加大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使用的力度是大势所趋, 这也是电力企业未来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 电力企业需抓住机遇、攻克挑战, 并加强相关政策的跟踪研究, 使支持和推广新能源发展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切入点, 从而推动电力企业创新业务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资金、信誉等优势, 有序的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向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等新型市场领域扩展。

三、结语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战略发展意识和策略是必不可缺的, 文章结合笔者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在具体的战略策略制定过程中, 还需结合企业实情及电力市场发展状况、趋势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第8篇

一、山西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一条贯通亚欧大陆,连接中外世界的重要国际通道。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丝绸的重要产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源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纺织业有了大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丝织品送往京师,销往海外。生产自江南、山西的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进入欧洲、中亚市场,西方的珠宝、玻璃制品经过新疆、甘肃,进入河南、山西,再流入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山西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丝绸之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山西为中心辐射四周的丝路文化圈。从汉、唐到元朝,再到明清时期,山西继续续写丝绸之路的神话,明末清初,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山西商人继续活跃于海上丝绸之路中,将山西的绸布、铁器、土产运往东南沿海出口,同时将海上进入东南沿海口岸的香料、水果、水产、木材等贩卖回内地。所以从历史上看,山西与丝绸之路并不陌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曾在丝绸之路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山西地理区位与交通优势

山西作为内陆省份,通秦联豫、承东启西,自古以来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互通互连的中间枢纽,是贯穿整个欧亚大陆的桥梁,“一带一路”建设中,山西可以继续传承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把山西建成真正承东启西的陆路交通、物流枢纽。

山西近年来在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构建了山西省内发达的铁路交通网络。2008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规划中许多途经山西境内的新线路,即京包线、神黄线、青银线、新菏兖日线和侯月线、中南部铁路通道线,将使山西成为连接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在建中的董家口港、日照港等五条铁路南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通道。这五条海铁联运大通道将使山西成为联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介桥梁,也为山西外贸物流提供畅通便利的出海口。此外,途径山西腹地的“二陇海线”,即从日照,经兖州、晋城、侯马、韩城,到西安的铁路线,与陇海线呈平行走向,陇海线作为联通亚欧大陆的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近年来已处于饱和状态,二陇海线将逐渐成为国内优势运输线路之一(李书吉,《关于山西加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体系的几点建议》)。大秦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等重载铁路的投入运营,已使山西成为中国重载铁路最密集最发达的省域,山西应立足交通密集、物流节点众多优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通行地域和投资地域。

在高速铁路方面,山西已进入高铁时代,特别是大西高铁通车打开了山西通往西部的南大门,运营1年来,其通道效益正在显现,将不断提高山西南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能力。

在公路建设方面,山西目前已建成“三纵十二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使从东三省、北京、河北、河南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线路更加便捷和多样。四通八达,贯通东西的交通网络将使山西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梁、中转、物资服务集散地等多功能作用。

三、山西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

山西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发挥经济产业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占具一席之地。

(一)强势产业优势

山西的强势产业——铁路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毋庸置疑的比较优势。山西的铁路装备制造业,从电力机车到牵引系统,再到轮、轴,已形成原材料、关键部件、整车组装等比较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列车的核心部件机头、牵引机、车轴、轮对乃至车厢的生产技术,完全可以通盘“拿下”。山西的铁路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在高铁设备、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可以进行技术的输出。另外,山西在铁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在高等级钢铁制品制造领域,太钢就已经具有很大的优势。太钢已成功开发了用于时速大于200公里车辆的EA1N高速轴坯。太原重工是国内唯一能自主配套生产高速列车轮轴和轮对集成产品的企业,形成了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车轮、车轴和轮对的完整产业链,其控股子公司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为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城轨车辆以及其他铁路车辆生产轮对、轮轴零部件及其关联件。中国北车集团永济新时速机电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占据了中国铁路大功率机车70%的市场份额。中国北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电力机车,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平。

(二)丰富能源优势

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在发展煤炭产业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山西煤炭产业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发展后,已陷入发展瓶颈。近年来,山西开展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煤炭产业。

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现代煤化工和煤层气以及与之相关的装备制造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新型煤化工产业作为绿色环保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及天然气的需求逐年增加的形势下,发展煤化工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煤层气资源居世界第三位,山西的煤层气又占全国储量的1/3,居全国第一位。但多年来山西的煤层气资源并没有被有效开发利用,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改造过程中,山西省越来越意识到煤层气资源以及派生的煤层气装备制造业是一项新兴清洁高效产业。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实现山西转型,节能减排的目标,就要充分地利用煤层气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十三五”规划中,山西继续将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作为重要内容,继续发展煤层气产业。

可以看到,山西在历史渊源、地理区位、经济产业发展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正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更好地融入未来“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中。

四、山西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前景分析

“一带一路”的战略大幕已经拉开,山西应该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其中,取得山西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抓住机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资源型经济地区,山西近年来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2015年山西省GDP同比增长3.1%,在全国31个省的GDP排行榜中排名24位,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一煤独大”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即将在全国展开,随着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沿线省份的政策倾斜,大量的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将从东部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也将会进一步协调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关系。山西正好可以借此良机,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山西经济结构的华丽转身。

(二)扩大开放,实现经济交流合作优势互补

山西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西亚、中亚国家一样,都是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在能源产业合作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合作共同体。因为虽然中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这些国家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在煤炭开采、机器设备制造领域具备绝对的优势。山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为山西新兴产业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提供机会。另外,山西在高铁设备制造业方面目前也是全国领先。“一带一路”就是要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联通欧亚之间的高速经济走廊,让丝绸之路的陆上基础设施进入高铁时代。在未来沿线国家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山西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实现高铁设备和技术输出,重塑晋商雄风。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9月11日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在这个过程中,山西正好可以将山西的产品和服务带入蒙古和俄罗斯,寻找投资机遇,共同发展。总之,通过不断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可以提升山西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三)文化先行,打造山西的文化旅游名片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山西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大力提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山西旅游缺乏成熟的旅游产品,对外宣传的力度不足,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正好可以促进山西文化走出去,通过沿线国家间文化交流,为山西的旅游资源寻找广阔的海外市场。“一带一路”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历史上,山西与中亚各民族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当今时代,更应推动山西文化走出去,借助山西文化与中亚文化之间天然的亲切感,深化人文社会层面的认同,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文化基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历程分析 第9篇

1.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1949-1978年,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内地与沿海关系”是这一阶段区域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为了改变生产力和经济布局严重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 同时也为国际环境所迫, 1956年前后, 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 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新思路, 其中提出了“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以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的均衡发展区域经济战略构想。在此阶段, 我国基本上采取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总体战略, 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内地。由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对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跨地区调拨是强有力的。所以全国大量经济资源被转移到内地和西部地区, 甚至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大批工厂被整体搬迁到西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模式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历史选择。该战略在拓展中国生产力发展空间、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改变旧中国地区经济严重不平衡的格局等方面, 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全国各地经济, 特别是建立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方面,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 也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低、重复建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缺陷。这一时期内地的重点建设, 尤其是“大三线”建设的最主要不良后果是经济效益较差, 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低下, 延缓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没有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内部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缩小了,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距离却进一步扩大。与改革开放之后相比, 这一时期, 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率较低, 并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经济效益继续降低。这种忽视经济效率的发展战略,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而只能最终导致我国各地区的共同落后。

2.1979-1995年, 实行沿海优先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论述和梯度推移非均衡发展, 成为这一时期区域经济政策的集中体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政府不断总结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 理性地认识到, 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矛盾统一的, 机械地追求和过分地强调沿海与内地的均衡和公平, 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效率;超越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的内地过度开发, 而不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区域经济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 将导致全国经济发展滞后, 沿海和内地只能是共同落后和贫穷。1978年后, 我国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重点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 也就是“梯度推进战略”, 根据“梯度推进战略”, 我国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 充分利用其各方面的优势条件, 投资和政策双重倾斜,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大规模吸引境外投资, 试图改变前一时期经济发展效益差、速度慢的状况。待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 再逐步将资金、技术推进并扩散到中西部地区, “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 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 尤其是区域之间的差距出现了拉大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对区域发展公平方面重视不够,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拉大, 经济收入差距也扩大了。区域经济的“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 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失衡, 成为我国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3. 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

从实现“九五”计划至今,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即经过新世纪头20年的努力, 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性小康社会”, 而改变东西区域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争取达到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内坚持不懈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使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都得到发挥和释放, 既要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又要保持东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带动全国经济高效率的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也是实现全面性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特性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发展战略,四化培养,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采用民办机制。学院经费及支出, 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 学费是经营费用的主要来源, 一般比公办院校高。

(2) 独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 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独立招生和颁发学历证书。独立学院由于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 在学生培养和学院管理中可以更贴近社会化需求, 走出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3) 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其中以原来的母体学校与社会投资力量结合共同管理为典型。

独立学院的发展要谋略, 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完善的发展战略。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既包括以硬实力-基建为主的量能增加, 也包括以软实力-品牌建设为主的质的变化, 其发展必须考虑到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师资建设的长期性、学生培养的基本性、专业设置的谋略性四方面。

1 综合管理的整体性

独立学院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整体性的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了教学、教务、行政、后勤等多个方面。

教学管理的目标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 是学院对教师实施监督, 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的过程。教学管理一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反映其教学态度, 三反映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的评估由学生的课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也是教师工作绩效的考评依据。

教务管理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 一方面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提供服务与保障, 合理运用相应的职位权力加以监管, 一方面也需要从教师及学生的信息反馈中总结经验, 以实现教学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行政及后勤管理则是对学院建设加以全局性的的调控与实施;关注重点在于硬实力的加强、资源的合理分配、品牌竞争力的打造、人才的完善与培养等方面。未来同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会不断加剧, 竞争范围不断拓宽, 正确的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则需要独立学院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把上述多个方面有效的结合,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各个职能部门互相监督和促进,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院整体机构的运作效率, 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2 师资建设的长期性

当前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以青年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为主, 师资力量的长期性建设是独立学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其目的在于稳定师资队伍, 提升团队凝聚力和业务能力, 培养对学院的忠诚度, 积累学院的教学文化底蕴。具体则主要体现在薪酬设计与培养计划两方面。

薪酬是师资队伍长期性建设的保健因素, 薪酬设计体系的完善需要结合公办院校的薪酬制度、行业内的平均标准、经济水平的高低以及政策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 对于自有教师, 在薪酬体系上一是薪酬结构要完整, 在调研比较的基础上给予广大教职工明确的知情权。二是与业绩挂钩, 例如在课酬计算方面应当清晰、准确, 保证青年师资力量的稳定性。对于外聘教师, 其薪酬主要按课时付酬, 在课程的分配上、课时的计算方法上需要根据上课时间、所设专业、授课反馈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在师资对薪酬的满意度上需要实现多方面的平衡。

培养是师资队伍长期性建设的激励因素, 在培养计划上应当制定专职教师培养方案, 加强执行力度, 在教学方面应当鼓励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专业教研活动、组织定期的教学评比、参加专业培训和调研等方法, 在进修方面对于青年教师读博、出国进修等应当给予相应的支持与肯定, 做到学为我用, 对专职教师培养既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又可以提升学院的整体资产价值。对于外聘教师则需要注重其对于独立学院责任感的培养, 其专业经验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里要注意的问题在于独立学院应当明确把师资培养与管理与各自的绩效考核直接对应, 制定合理的指标并加监督。

除了教师队伍外, 辅导员由于工作特殊性需要住校,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家长式的角色, 工作强度、难度都很大。因此对辅导员团队的建设和教师队伍一样, 需要给予薪酬、培养计划双方面的保障和激励。

3 学生培养的基本性

生源对独立学院的选择至关重要, 有效的培养是独立学院的根本性任务。从生源素质与社会需求结合来看, 针对本科教育的四年期限应提倡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及个性化的四化培养模式。

(1) 规范化。

规范化培养需要由学院相关领导机构制定正确、全面的管理办法, 建立以各班级辅导员为主, 班主任与授课教师为辅的执行团队, 就学生问题相互沟通协作, 从思想、生活、专业方向等各方面给予学生支持, 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2) 系统化。

大二年级是开始具体接触所学专业的重要时间段, 学生此时已经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律习惯并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系统化培养具体体现在:培养对本专业的认识、系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组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技能的培训、完成从公共基础课向专业课程的过渡等等。系统化培养的分工中, 辅导员负责在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引导与监督, 班主任或者授课教师以个人、教研组或者系部为单位, 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 目的在于巩固规范化教育的成果, 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危机意识, 杜绝在很多学生中存在的当时学、事后忘的现象。

(3) 专业化。

对学生专业化培养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的讲授, 通过授课、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 二是有效的引导学生参加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 三年级是学生获取各类资格证书的最佳时机, 既与所学知识接轨, 又能在毕业后学以致用。三是发掘校外资源,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同时利用社会资本参与的便利,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学生的直观认识。

(4) 个性化。

个性化培养涵盖多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出各自的执行力、表现力和亲和力, 能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上分析问题, 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有敏捷的思维表达能力等很多方面。独立学院可以组织师资力量和人力专家举办模拟招聘会, 在社会的角度上从专业知识、行为仪表、思维表达等方面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和毕业生建立一对多的指导关系, 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在社会实习、学业深造等方面提供实时咨询与引导;以学院名义联系实习企业, 为适合的毕业生创造更多机会等。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培养不是仅局限于毕业班, 而是体现在四年完整的学习年限中。

4 专业设置的谋略性

首先, 专业设置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 在设置上合理利用原有优势, 杜绝盲从;从专业上注重招生与就业的统一。学生与家长对毕业后的市场认可, 并不能达到很专业程度, 而且对每个专业将来市场前景的预测是很困难的, 这就需要从每年的就业率、接收单位的信息反馈、当地人力资源机构的数据提供、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 就业率的高低对学院的品牌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独立学院应当从长远角度加以认真考虑, 进行专业化的深入分析与决策, 只注重表面宣传、仅局限于局部、以提高生源数量甚至以盈利为目的的发展思路是不可取的。

其次, 专业设置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应用基础上开展研究这个思路上更为适合。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于开设专业的种类, 这需要结合母体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及自己的发展特色, 例如文科与理工科的偏向、特长专业的开设、专业人数的配比等等, 暂时达不到办学要求和培养目的的专业没必要急于开设。第二在于学院资源是否能给予足够支持, 这需要结合学院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特点, 自身发展思路等方面考虑, 对于基础优势好、社会反馈和需求都不错的专业需要加大资源的配置, 打造针对性强的品牌专业。第三在于专业和市场的结合, 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目的, 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 都要做到学能所用, 学有所用。

最后, 在专业本身建设上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市场对很多专业除了相关学历外还需要对应的职业技术资格来说明拥有者的实践能力。对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加入资格认证的要素, 既给学生提供各种培训便利, 又通过教学管理的方法使其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有效的增强的专业的竞争性。另外, 还可以有效的利用独立学院所注入的民营资本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 利用假期配置对应的校外实训基地, 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年轻的师资力量都将有深刻的意义。

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要与一、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有所区别, 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将使独立学院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高振峰.对独立学院发展战略之基础的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8) .

[2]李广芩.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科技教育, 2007, (1) .

[3]朱建华.民办高校影响招生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8) .

[4]黄灿.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 (13) .

[5]吴先顺.民办高校考核激励及至浅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6, (4) .

经济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第11篇

摘要:珠海作为南方海滨城市和经济特区,具有生态环境优美和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等优势,自建市以来一直注重环境保护,曾获联合国人居中心“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本文在探讨宜居城市概念和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以珠海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为出发点,结合科学的判定指标,对珠海市宜居城市建设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对其未来宜居城市战略提出建议,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宜居城市 实施效果 战略 珠海

一、引言

珠海市拥有南方海滨城市的特点,建市30多年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等有利条件,成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发展内涵,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但是,面临经济快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病”,比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破坏、缺乏城市特色等,珠海市以“宜居城市”为战略,其实施效果和影响验证着该市是否适应当今城市环境的变化。对珠海市“宜居性”进行科学评价,揭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方向和规划,对未来珠海市宜居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英文定义中,“liveable city”指宜居的城市,自古希腊开始很多学者就不断探究心中理想的国家(城市)样子。到资本主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及田园城市等概念的诞生,使得宜居城市上升为自由社会、公民权利的追求[1]。国内针对宜居城市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其开端主要受到钱学森先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设山水城市》论文的影响[2]。袁锐(2005)认为,宜居城市就是拥有良好人居环境,保证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同时提到宜居城市应有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六个判别标准[3]。基于对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各大中城市也开始有序开展相关社会调查和研究,并将宜居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调查研究”,该研究选择大量城市居民进行调查,得出中国宜居城市指数排名,也反映了民众对宜居城市的认同和定位[2]。近年来,国内对宜居城市的关注度日益加强。

二、宜居城市相关概念

宜居城市是指一定生存区域内城市各方面都能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生活 [4]。从国内研究来看,对宜居城市的定义,更侧重于“生”的概念,认为宜居城市在气候宜人、生态和谐、环境优美这样一个人类居住有利的条件下,还要兼顾生活舒适、交通便利、社会稳定、就业机会充分等各方面的经济条件。而国外对其定义,更注重“权”,城市内居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参与能力。简单分析两者区别,国内重视“在这个城市内,居民不仅要能生活,还要生活得好”,国外认为“居民不仅要生活得好,更要有权生活得好”。但这两者并不冲突,国内对宜居城市顺应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的经济指标和居民生活指标。国外在此基础上,加深其内涵,居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度,即居民整体素质也是宜居城市的标准之一。

三、珠海宜居城市发展现状

(一)珠海市概况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珠江口与南海交汇之处,有大小岛屿217个,有“百岛之市”的美誉。珠海市陆地地貌多样,地处珠江流域,形成了“河涌纵横,开门见水”的水乡特色。珠海市是粤港澳的核心交汇地域,东与香港隔海相望,西邻江门市,南与澳门相连,北接中山市。境内区域性交通设施发达,有高栏港、珠海机场、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等。珠海市有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管理区,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88%、 35.90%、 32.22%[5]。

(二)珠海宜居城市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情况

由于珠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断吸引外商投资,使得其经济飞速发展,珠海市2014年GDP达1857.32亿元,在广东省经济排名第十,经济走势上升,整体呈现稳步升温的良好态势。从增速来看,总体波动大,2010年达到最高,慢慢趋向稳定,至2014年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5]。

2、环境发展情况

珠海市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气质量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大气环境优良率一直是100%,是珠三角地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2015年在全国367个监测城市中珠海市空气质量排名第23位,击败了全国93%的城市,在广东的21个监测城市中排名第2位。珠海市位居前列,生态环境是其重要优势。2010年珠海就已建成吉大、香洲、拱北等13个污水处理厂,整体环保投入比例一直保持在占GDP的2%以上,2010年占比高达2.20%。空气、水环境质量较好,集中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2011年,珠海生态环境竞争力全国位列第六。2014年,珠海环保部门规定:产业环境设立严格准入条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保证合理产业空间布局,注重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5]。

3、文化发展情况

珠海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具有很好的人文优势,注重文化事业发展,珠海有200多处文化古迹和遗址,除去其中的26处已为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6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建立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园,目的在于建立“文化强区”,将关注点放在创新。建设高质量大学园区,目前有中山大学分校、暨南大学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分校等,加大珠海教育文化氛围。珠海市在文化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城市展览馆、画展、图书馆等,积极举办文体活动,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保护性,综合提高整体文化竞争力。

4、社会治安情况

发电企业整体战略发展路径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整体战略,发展

当前, 采用天然气进行发电尚有不少阻碍, 但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 故而对天然气一类的洁净能源发电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天然气使用量逐年递增, 其开发及管道运输成本却在逐年下降, 国家也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来倡导开发使用天然气。故此, 可以说天然气的未来必将是美好的。在天然气和电力这两个产业领域内, 天然气发电地位特殊, 因而, 对采用天然气发电实施战略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电企业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定, 不能超出企业实际, 超出企业全体员工的承受能力, 最终导致无法完成;当然也不能低于现实, 挤压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而是要在边际效用原则的基础上制定。首先在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空间范围内, 对企业经营战略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精准界定, 经营战略的选择对企业发展方向、风险控制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 保护环境资源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为此, 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以及今后几年的节能减排目标, 发电企业也将依照会议要求, 把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工作立足点, 加大调整力度, 改变原有落后经营模式, 采用更为得力的措施助力技术革新, 大力发掘企业内部潜在力量, 抓紧实现资源节约、节能环保等约束性发展目标。

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问题是如何不断扩大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 而市场份额的扩张, 首先是由企业产品的市场发展方向的选择方向是否正确决定的, 其次还要看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以天然气发电为例, 天然气发电燃烧热效率高, 燃料清洁, 不含硫化物, 氮氧化物的排放微乎其微, 最大限度切合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另外, 天然气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具有运行灵活、启停迅速的技术优势,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 对电网调峰和安全稳定运行均十分有利。但是, 如果天然气发电企业依照调峰的方式运作, 则对可靠稳定的气源要求苛刻, 燃气供应要适应发电企业每日供电调峰和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波动性需求, 即是说其需要更为灵活的供气方式。一般来说, 供气方只依照合同约定供气, 并不能根据电厂的波动性调整需求来供气。电网调峰通常有着极强的时段性, 导致了天然气发电厂时而供气充沛却不能发电, 时而断气时却需要发电。除此之外, 天然气的成本, 尤其是进口LNG成本很高, 故而天然气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价中难以与燃煤发电企业相抗衡。

二、发电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设计

1. 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

决策与管理、研究与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是企业并驾齐驱的创新管理体系。拥有一个高决策层统一研究创新规划、开发计划, 重点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和重大研究开发课题及有关经费计算等, 进行高瞻远瞩十分必要, 发电企业必须成立一个由决策层、决策咨询层和管理执行层构筑的高层智囊团。

单单依靠企业制定目标是不行的, 实施计划和路径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实施计划也是建立在行业状况和企业技术优势基础之上的, 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有序的战略管理体系, 推进企业战略的有序进行。战略管理一旦开始筹建, 企业就应当使其制度化, 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 始终如一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此项机制在制度化过程中可分两步操作进行。首先建立流程, 然后建立制度。战略管理机制的制度化在战略管理步入正轨后开始建立。

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各生产要素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市场面临多种替代资源的竞争, 因此, 天然气发电厂想要增加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就必须通过有效的价格管制来降低天然气的价格。在政府对天然气实施税收政策调整期价格是, 最好是用分类定价的方式。因为一般情况下, 天然气发电厂属于大规模使用项目, 特别是LNG项目, 对气源、气量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 他们还需确保城市供气网络运行的安全稳定, 如此便应当享有低于商业以及民用的燃气价格。目前, 对于天然气电厂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价是应当由国家调控并施以相应的政策来保障的:一方面, 需制定有利于天然气发展的环保政策, 比如, 规定天然气发电的电价应该计入环保成本, 以此体现其环保效益;第二方面,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电峰谷电价, 或是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网上竞价制度, 发挥出天然气发电的最大优势, 增强其行业竞争力。

3. 要恰当处理企业内部各种的关系

应科学地界定优质服务的概念, 处理好优质服务和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用电紧张和优质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在技术革新与改造技术之间做出选择, 充分发挥设备潜能, 强化节能增效的革新力度;

增进企业部门之间的默契, 使得企业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对于日益紧张的天然气资源和不断上涨的发电需求, 企业要寻求新的技术, 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产能转变的新时代下, 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技术革新。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创造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更新、经营的创新, 以适应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将为企业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创造全新的思维空间, 围绕这一目标, 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贯彻到企业文化中, 被员工所吸收, 并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员工具有共同的企业价值认知、富有团结精神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着眼于未来, 需保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一致。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容创新提炼, 逐步渗透, 让员工在内心对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高度认同, 从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使企业文化成为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的内推力。

参考文献

[1]王莉, 庄建远, 檀建超.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供气调峰设施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 2005, (6) :32-36.

上一篇:养殖娃娃鱼富了养殖户下一篇:物质与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