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文化范文

2024-06-22

经济学文化范文(精选11篇)

经济学文化 第1篇

一、从文化产品计价过渡到文化要素计价

文化产品是可以计价的, 而大家习惯性认为文化要素的经济价值是无法量化和计价的, 就算文化可以计价, 也通常以文化产品的思维来计价, 其实文化要素是可以量化和计价的, 只是容易被大家忽略。

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有明确的定价, 但是文化产品的价格并不等于文化的价格。李庭新、李书 (2005) 指出文化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主体价值、载体价值和转化价值。 所以, 以文化产品的价格来计价文化的价格是不够精确的。

刘刚 (2012) 提出 “ 产品差别法” 和“ 要素差异法” 两种划分产品差别化的方法, 科技产品与文化产品往往由科技要素与文化要素主导其附加值, 但由科技要素和文化要素主导其附加值的产品不一定表现为科技产品和文化产品, 所以用 “产品差别法”来量化文化的经济价值往往会遗漏那些未表现为 “文化产品”却以文化内涵和品牌等文化要素主导其附加值的产业领域, 而用 “要素差异法”把文化看做为生产要素来计价就会更加准确。

以文化要素来计价就不仅仅只包含文化产品, 各种产品当中都会有文化要素的贡献。文化价值能否计价的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把视角从文化产品的计价转移到文化要素的计价上去。

二、文化经济价值源于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企业从只获得完全竞争市场的正常利润到获得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利润的关键原因。文化之所以有经济价值就是因为文化使产品形成了差别化, 从而使企业由完全竞争市场过渡到垄断竞争市场。

产品差别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物理特性, 即产品的实质特性, 主要由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产品的的主观印象, 即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的偏好, 是由消费者的文化偏好不同造成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交流更加密切, 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越来越同质化, 所以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 提升产品的观念价值, 提高产品文化的差别化变得更加重要。

三、知识产权是文化经济价值的载体

在知识经济形态中, 知识作为一种资产, 它的作用早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生产要素, 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要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来确保技术和文化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形成产品差别化, 确立市场进入壁垒。 知识产权制度是使知识经济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的最有效的制度。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实际操作的概念, 如果对形成产品差别化的要素进行具体分类, 从而解决了文化与技术交融在一起, 文化作用隐含在技术作用之下的一种隐晦的问题。 李翔、刘刚和杜曙光 (2012) 将知识产权进行区分, 把它分为技术要素知识产权和文化要素知识产权, 把知识产权所保护的生产领域的操作方法和工艺规范归入技术要素范畴;把涉及到品牌、包装、设计和广告等生产工艺之外的内容归入文化要素范畴。 这样就可以清楚的解释究竟是产品的技术要素形成差别化还是文化要素形成差别化。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使文化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抽象观念变为实际的制度, 从而知识产权成为承载产品文化差别化载体, 使获得产品差别化的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市场进入壁垒, 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 形成垄断竞争, 使原有企业获得持久的、 高额的经济利润。

四、无形资产是文化经济价值的指标

因为有了产品差别化, 才能从完全竞争市场过度到垄断竞争市场, 因为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垄断才变为切实可行的。切实可行的的知识产权使得知识产权所承载的经济价值变得可以计量, 在计量和实际处理中知识产权所承载的经济价值往往被视为无形资产。 刘玉平 (2008) 提出知识产权不完全等同于无形资产, 但是知识产权包含于无形资产的范围内。对于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 在无形资产的会计记账和无形资产的评估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解决, 从而无形资产可以成为文化经济价值的计价指标。

大家通常都认为文化无法计价,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 无形资产的计价和评估都是可操作的, 从而文化的价值就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的计价得以量化。无形资产的计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根据无形资产种类不同, 选取合适的计价方法和确定其具体的价值构成因素, 就可以计算出无形资产的价值。 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 使知识产权所承载的文化要素的价值得以明确、清晰的量化和计价, 从而可以解决文化是可以计价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 文化价值虽然与实物价值结合在一起, 但是文化要素以知识产权为载体, 在无形资产的量化标准下, 是可以明确计价的。在这个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上, 文化发挥的作用就更加清晰, 对于提高文化要素的经济价值的具体政策就更加明确, 更有指向性。

五、结论:何以让文化值钱

企业必须要扩大文化要素的应用, 才能摆脱最基础的质量竞争, 形成产品差别化, 获得高额经济利润。

(一) 进军高端消费品市场, 提高国内消费层次

企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之所以能获得经济利润关键在于产品文化差别化, 因此只有提高产品的文化差别化程度, 才能开拓高端消费品市场, 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而要开拓高端消费品市场。

(二) 注重品牌战略, 开拓国外市场

企业要提升文化要素在消费品市场差别化的应用, 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上。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跨国投资、收购、兼并, 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树立国际知名文化品牌。

( 三) 建立健全文化要素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文化要素的价值实现是以知识产权为载体, 以文化为依托的。 所以要形成产品差别化, 提高文化的经济价值, 不能只注重技术要素类知识产权, 更应该建立和完善文化要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庭新、李书.文化产品价值的经济学分析[J].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 (03) .

[2]刘刚.文化软实力与高端文化产业[J].光明日报, 2010-11-26.

[3]李翔, 刘刚, 杜曙光.文化产业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基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的评析与重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09) .

经济学文化 第2篇

文化视阈内的节约经济--关于节约经济的文化思考

节约在中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应是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浪费,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包括了文化习俗--各种浪费陋俗的因素,陈规陋俗导致的浪费,往往比经济上的浪费更可怕.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有赖于经济学家开出“药方”,亦应营造节约文化及其文化氛围.不仅应对各种浪费陋习开展文化批判,而且应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节约文化.通过新型的节约文化促进节约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实现.

作 者:严明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刊 名:北方论丛  PKU英文刊名:THE NORTHERN FORUM 年,卷(期): “”(1) 分类号:B016.8 C912 关键词:节约   节约经济   文化  

企业文化的经济学思考 第3篇

一、企业文化与市场、土地和资本作为同等要素考虑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企业文化被称为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阶段。大家比较一致的认为是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二战后以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三个阶段后,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首先推出“公司文化”这一概念。之后西方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者发现, 在经营得最成功的公司里, 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 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 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 而是所谓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1987年, 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E·海能在其著作《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专门提出“企业文化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独特的企业文化对于绩效和竞争力可能有决定性的意义。正如最新的经验表明, 不考虑组织成员有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结构就很难进行企业革新战略的设计与修改。”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在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任务。许多行业的许多企业都把企业文化创新列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持续有效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力的开发。比如“中石油”, 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国家电力总公司编写了企业文化读本。1995年7月, 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进入洗衣机市场, 同年12月, 海尔又出资收购了武汉西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 成立了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海尔以收购兼并方式首次进行的跨地区经营。海尔的成长和发展从来都是采取“企业文化先行”战略的。他们首先向新企业派主要领导, 依靠注入海尔文化理念和OEC管理激发企业活力。张瑞敏认为, 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 只有先盘活人, 才能盘活资产, 而盘活人的关键是文化先行、文化力先行, 用文化力去盘活有形资产。

二、企业文化与市场和资金作为同等要素考虑的经济学分析。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偏好怎样, 效用理论都很适用.效用分析是经济学入门所学习的第一种方法, 只要坚持效用最大化的假设, 经济学家就可以对任何现象进行分析。在这种分析方法中, 文化价值观不能例外——“经济学的最大化方法推演至人类整体行为模式, 包括利他主义和道德行为分析。”

从投入, 产出来看, 其他要素无一不受到边际贡献递减规律的约束。工资分配对劳动供给也只是在局部成正比---“劳动供给曲线严格向后弯曲, 青少年和女子的供给一般与工资是正相关的。”但企业文化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或价值体系和行为规则, 它告诉人们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 要求人们做什么。这种是非标准和行为规范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及效率。德鲁克在1985年出版的论著《管理的实践》中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做出了预见性的论述:“组织精神良好, 表示组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于个人投入努力的总和。显然, 企业无法靠机械手段产生这样的结果。理论上, 机械手段充其量只能完整无缺地保存能量, 而不能创造能量。只有靠道德力量才有可能获得高于投入的产出。”并且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方面进一步指出:“我们无法用金钱买到责任感。金钱上的奖赏和诱因当然很重要, 但大半只会带来反效果。对奖金不满会变成负面的工作诱因, 削弱员工对绩效的责任感。证据显示, 对奖金感到满意未必足以形成正面的工作动机。

三、先进性是企业文化的机会成本。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持, 因此, 先进的企业文化必然内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 很多企业习惯于把自己经营业绩的停滞甚至萎缩归结为宏观经济等外在的不利因素, 但没有从企业内部找原因, 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样在宏观经济条件下, 为何有的企业经营却能蒸蒸日上?大量的事实证明, 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状况, 并不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内部有无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就其科学性而言, 需要纠正、澄清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观点, 概括起来是:不能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 如组织歌咏比赛、办个俱乐部、赞助社会文化事业等等;不能把企业文化变成文化概念的演绎, 脱离企业运作, 在文化概念上兜圈子的做法;不能把企业文化变成一般社会观念变革的举例, 其中一般社会观念包括的封闭、保守等等都不是企业文化本身的问题。

文化管理在企业内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 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 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态, 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西方一位哲人说得好, 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 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工作是整个生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作应当是有趣的。越来越多的人在权衡成功所得到的报酬时, 通常较少考虑金钱上的多少而较多考虑个人成就的满足程度。

纵观中外企业的成功之路, 拥有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素质, 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经济效益, 保证企业常胜不衰的重要条件, 是企业应该重视配置的“稀缺”资源, 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贾春峰《贾春峰说企业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版

[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

企业文化的一种经济学解释 第4篇

(本文字数:3375)

《商业时代》 2005年第36期

字号: 【大 中 小】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员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某些共性的行为惯例,企业和社会推崇的“损己利人”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人而言是非均衡解,即使建成这种文化也会被员工逐渐放弃和偏离。本文承认人的理性能力和利己动机,研究作为员工均衡解的企业整体行为惯例的形成机制,探求“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 行为惯例

我国企业界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后期两次兴起“企业文化热”,但是收效不大。本文从博奕论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到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可行的思路。

企业文化管理的产生背景

以手工或机械操作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是劳动者的四肢,劳动结果的数量和质量是容易识别的,以四肢进行的重复性劳动是可以也是容易被监督和检验的,在规范的动作要求、精确的时间限制、严格的产品验收的管理环境中,一个心情不佳的员工照样可能成为高绩效员工,因为他没有机会消极怠工。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已经开始面对市场需求多变、科技创新频繁、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外部环境,企业的业务特征与管理重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开始盛行;员工技能广度和深度提高很大;研发、营销等活动倍受企业重视,这些工作很多都是脑力劳动或重复性较小的创新劳动;高水准的专业员工接受外行管理者的领导;管理者对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难监控和评价。高绩效与低绩效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区域,员工的工作绩效出现在这个区域的什么位置,取决于员工的能力与态度。管理的主题也就从控制人的四肢转移到强调对人的头脑的控制。企业文化管理强调的就是通过影响员工内在价值观,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出现管理者希望其表现出的积极的工作行为。

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众多,但都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精神层面进行影响,从而导致员工表现出某些一致的、长期的行为特征。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人的外显行为确实是由内隐的精神特征与思维活动决定的,为了得到企业希望的员工行为,许多企业都希望影响员工的精神世界。通过种种企业文化活动达到改变员工价值观进而影响员工行为的目的,这些企业文化活动与宗教活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强调影响甚至控制员工的精神层面,这是一种错误倾向,理由如下:

员工的精神无法考核或观察。我们期待的是企业员工的积极行为,而精神影响或决定行为,因此,许多企业设法影响或控制员工精神,而员工的精神世界是无法观察、无法考核的,因此企业文化管理活动往往走上“务虚”的道路。许多组织都提出了极为类似的精神理念,而员工行为和企业理念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影响或控制员工的精神世界来实现企业目的是非人性的。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企业文化活动影响或控制员工的精神世界,这样做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如同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一样,员工价值观多样性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一个企业包容多种价值观是企业应对环境激变的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员工虽然接受工作,但却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是作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所有员工情感、价值观都高度统一,不就成了一群机器人了吗?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个体员工相对企业而言是弱势群体,企业以宗教方式或现代心理学技术操纵、影响人的价值观、心理活动,这是非道德的管理举措。

员工的积极行为对其本人往往是非理性的,因此也是不持久的。多数企业的文化都宣传“奉献、团结、创新、客户导向”等价值观,仔细体会,企业所期望的员工价值观中都包含着要求员工发扬“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容。员工在企业中长期工作,就会形成与其他员工、领导乃至整个企业的长期博奕关系,人是有限理性的动物,在一两次博奕中员工可能会情感用事,可能会利他损己,但最终在长期反复的博奕中,他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均衡解,他会逐渐偏离这种行为方式。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与现实环境是不符的。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寄希望于员工利他主义的发扬。我不排除有利他主义的人和行为的存在,甚至存在一生遵循利他主义原则行事的人,但是,管理是遵循权变原则的,所有的人性假设都描述了人的一个侧面或是社会在某个阶段的人的主要特征,当前,我国企业面对的员工、管理层及各类股东,无一不是在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极强的经济人特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推崇利他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最终失败或不了了之的原因。

企业文化的进化博奕解释

大卫•克莱珀斯(David Kreps)在其《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一文中用博奕论来解说企业文化。企业作为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其行为实际就是人与人的博奕过程。人的行为取决于他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一般认为效用函数的变化很小,因此个人所面对的约束条件如环境就决定了他的行为。这个基本稳定的效用函数实质上就是说明员工个人价值观是稳定的,不易改变或受到影响的,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与现实是吻合或接近的,现代知识型员工价值观更加趋于稳定,不会轻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各企业环境才是企业间员工行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将着重点从精神层面转移到行为层面,从改变员工价值观到尊重员工个人价值观,提倡和尊重员工的利己行为,通过员工主观上的利己来实现客观上的利他。通俗地说,就是谁作出了有益于组织的行为或组织期望的行为,组织就让他获得满足,员工为了不断利己就会保持这种利他的行为特征,最终形成为一种行为惯例。期待员工从利己的精神状态转变为追求利他的精神状态,是美好的希望,但是却与人性相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建立在不可靠的精神乌托邦之上。亚当•斯密研究整个经济系统时使用了利己利人的人性观念,这是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被借鉴的,即员工如果希望自己最大程度的获取与满足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作出有益于组织的行为。

员工的行为是员工决策的结果,价值观不变时,员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员工需要作出的只是选择:员工有多种行为特征可选,员工与管理者、同事、下属、客户都在同一个复杂博奕之中,企业制度、领导者的管理方法、同事态度、资源与技术的状况等因素就构成了这个复杂博奕的约束条件,员工利己的动机不变,但博奕对手与约束条件使他认识到不同的行为特征选择将使自己获取的利益大小不同,因此员工作出行为特征的选择。如果某个企业的员工工作积极、团结、勇于创新,与其相信这个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倒不如相信这个企业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优良,环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比价值观重要的多。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与情感因素,员工不一定在一轮博奕中就发现最优解,因此,员工常常选择了令自己吃亏的行为特征。正如有人对博奕论中的纳什均衡表示怀疑,人怎么会象一部计算机一样时时得到最优解呢?但当代进化博奕论的研究者们发现很多场合中人确实无法迅速达到纳什均衡,但是多数人在长期的选择中却会趋近纳什均衡解。员工在企业中行为惯例的形成也就是员工与企业反复博奕的结果,员工最终会发现某些行为特征的选择对自己在企业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满足最大化,都是较好的选择,其他员工也会发现这些规律,于是,某些行为惯例就开始被多数员工自觉遵守和服从,企业文化开始形成。

后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又是如何接受企业文化的呢?并不需要所有人都经历个人策略的优化过程,后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可以由代理式学习方式掌握和接受这些共性的行为惯例,老员工的亲身经历、公司的典故都会给新员工以触动和启发,模仿已经经过筛选和优化的老员工的行为惯例,是新员工最快融入组织而少受伤害的最好途径,因此,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以后,即使创始人或文化缔造者已经离开,也依然可以保持,新员工的模仿策略是重要原因。当然,也会有部分新员工不遵守企业的这些“潜在规则”,但是他们也最终发现,只要公司环境不变,老员工的行为惯例才是优选策略而最终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已经承受了损失和伤害。

因此,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内所有员工在长期的企业博奕中经过选择、优化和学习而保持下来的一种具有共性的行为惯例。那么,员工的行为惯例是在与谁的博奕中形成的呢?只有那些强势人物或规章制度才是让员工感受博奕的不同约束条件的因素。许多研究者将制度与文化截然区分,实质两者关系密切,企业文化是员工已经接受的行为惯例,制度是企业希望员工形成一定的行为惯例,许多精心设计的制度在企业内部博奕过程中被证明是员工们共同的均衡解,从而被员工接受,即使这些制度不存在了,这些行为惯例也依然存在。强势人物是另一种促使某种行为惯例形成的力量,许多公司文化著作中都会强调创业者对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创业者、公司变革推动者这些人也都会使人强烈感觉到自己在与公司的博奕中,他们对约束条件的的安排或控制,与他们长期博奕就会导致企业出现某些行为惯例。企业文化理论时常谈到企业亚文化问题,但很少谈及其形成原因,实质上,在公司各部门或分公司、子公司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强势人物,他们的长期存在,影响了与他们接近的员工的行为惯例,企业亚文化也就形成了。

无为而治的管理理想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消灭管理,这与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但究竟从何着手,不得而知。通过对企业文化的经济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理解,许多企业宣传与普及与人性不符的企业文化或管理模式,员工在强大的宣传工具、英雄楷模的感召的影响之下,可能作出管理者希望的行为,但是损己利人、损己利组织的行为对个人而言是一个博奕上的非均衡解,长期角度来看,员工会逐渐在行为上偏离这些非均衡解。员工的大规模行为偏离致使企业产生严重的绩效问题,管理层终于又重新开始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浪潮,又开始强力宣传、树典型,使员工行为回到期望的状态,宣传高潮过后,员工又出现偏离,周而复始,这就是管理者的“有为”管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与人性对抗的管理。把企业文化建设变成“愚民”工具,从长期看对企业是没有帮助的。

“无为而治”道理实际上非常简单,关键在于顺势而为,顺应人性,建立“利人、利组织”行为与利己结果之间的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使员工认识到谁作出了企业希望的积极行为,谁就可以真正利己,让员工认识到“积极行为”是个人与企业、个人与管理者、个人与同事博奕过程中的均衡解,是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是不会让自己偏离的行为,让消极员工和产生非组织希望行为的员工感受到自己的行为选择非最优解,从而“改邪归正”。这样的组织将会出现员工行为特征从发散状态趋于收敛状态,员工会自我增强这一反馈过程,积极行为越来越普及,并且被员工从内心深处接受。这是一种对“无为而治”的简单构思,管理方法上还有许多工作要贯彻这一思想,如绩效考核、薪酬设计、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应顺应人性和企业发展需要,管理者也应顺势而为,放弃强权思想,毕竟,今天的企业员工的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跳槽或消极怠工对企业的伤害极大。通过“无为而治”使企业内部积极行为惯例化、自发化,这是“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英]肯•宾默尔 著.博奕论与社会契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杰克•J•弗罗门 著.经济演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柯武刚 史曼飞 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中国人的财富文化与快乐经济学 第5篇

人企业或基金对中国内地的捐款占一半以上,大陆富豪在慈善事业上仍然表现欠佳。去年《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中国慈善总会所获捐赠的70%部来自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内地富豪的捐赠不到15%。其实在发达国家,富人在致富的同时往往会拿出一部分钱回报社会,既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又有助于调和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国家行政学院张占彬先生指出,“市场经济只有建立在健全的道德基础上,或者说建立在财富伦理与市场伦理的基础上,才如同建立在磐石之上。否则,我们不知道,哪一天诚信的大厦会倒塌;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天‘仇富’的心理,会演变成另一场暴民政治;我们同样不知道,市场经济的秩序会不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旧体制复归。”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育中国人自己的财富文化。在我们潜心钻研理财技术、为财富毕生操劳的同时,必须弄清追求财富的根本目的,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

直面财富文化存在的问题

今年北方的春天让人很不爽,天气忽冷忽热、平均气温明显偏低,三、四短短两个月内就遭受了10余次沙尘天气的袭击。北方一些城市白天开车还得亮着大灯,京城的天空一时黄沙蔽日。气象专家说,沙尘天气的宅要原因是西北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汉化和沙漠化,一遇强风就飞沙走石。三峡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过坝船闸已经成为航运的瓶颈,清理水面漂浮垃圾耗费着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生态旅游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游人锐减。我们正在为经济增长付出沉重的代价。正如《南风窗》杂志《幸福的责任》一文中讲道的,近50年来,全球人均GDP已经增长了两倍,但人们的生活满足感几乎没变,收入和幸福间的关系似乎下太牢靠了。

政府的个税收入逐年攀高,但纳税主体还停留在工薪阶层,真正的富人却普遍存在下同程度的逃税行为。日益成熟的网络技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但短信诈骗、信用卡诈骗也成为消费者的烦心事。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存在的商业贿赂行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影响投资环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干部,成为了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一些政府高官、企业高管因为经济问题身陷囹圄,少数人还丢了小命,“第一桶金”中的确存在着原罪。随着中国证监会对证券业整肃行动的深入,一批券商高管被处以永久性市场禁入的处罚或者移送司法机关。财经评论家水皮先生指出,中国证券业存在“黑社会文化”,有组织的犯罪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财富文化存在问题。《读者》杂志《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一文指出,“对于一个积弱百年的国家来说,‘经济优先主义’在—定阶段自有它的合理性,可是如果它一直作为一个国家成长的唯一指标,那么它的健康性,甚至合理、合法性部面临质疑。”如果只是一味地以财富论英雄,甚至无视其收入来源是否合法,不讲究起码的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我们将无法构建起一个和谐而发达的商业社会。

中国人需要快乐经济学

在基本消除贫困之后,我们必须开始关心财富怎么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问题。什么是幸福?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人有5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5种需要的满足即是幸福。金钱可以买来一定程度的幸福,比较富裕的人总是比较幸福。可一旦吃穿住行的问题解决了,你多赚得每一元钱的意义就会越来越小——所谓边际效用递减。在我们应用经济学知识解决消费与投资问题的同时,不要忘记追求财富的根本目的是为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不能因为经济增长而忘记对环境的关爱,不能因为家境贫寒而巧取豪夺,不能因为腰缠万贯而为富不仁,生活经济学必须成为快乐经济学。

财富只是生活的手段,幸福才是生活的目的。卡耐基说过,“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达一点,也许他们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加速,激烈竞争带来了持续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财富》杂志的“2005年中国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表明,中国高级经理人的主观压力感受比2003年有了显著上升。研究表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恶性肿瘤都与压力水平高度相关,压力已成为影响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建议大家有机会去一趟西双版纳,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一定会令人流连忘返。在忙碌之余,远离尘世的喧嚣,有时间感受自然、回归人性,实在是一种最好的心理按摩,是一次恬静的心灵之旅。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流经六国汇入大海,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成为多民族共存共生的母亲河。傣家跟着流水走,泼水节抒发了对水的极度崇拜,水文化成为傣民族文化的核心。傣家人赋予了水以人的灵性,水孕育了傣家人如水的性格。傣族温和而聪明,像水;傣家女娉婷娴静,像水;傣家村寨清幽而典雅,像水;傣族舞蹈轻柔而优美,像水。

经济学文化 第6篇

机动战士高达(GUNDAM)动画及稳定增长的收视率

在分析高达系列模型的热卖和商业策略前,必须先了解引发高达模型热潮的动画作品《机动战士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作品由日本日升动画制作会社制作发行。系列第一部作品以电视动画形式于1979年开始在名古屋电视台放送。

《机动战士高达》(高达系列第一作)是日升动画制作公司继《无敌超人战宝3》、《无敌铁人泰坦3》之后推出的第三部机器人题材的原创动画作品。该作品由富野喜幸担任监督(日后的高达之父),玩具厂商三叶草(之后与万代合并)作为主要赞助商企划制作。

《机动战士高达》的企划源于《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热卖。当时日升动画制作公司的山浦荣二从《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制作公司得到相关数据。数据是以《宇宙战舰大和号》的狂热粉丝为基础展开的相关商品开发企划。数据中提到,“如果能吸引到30~40万的狂热粉丝追捧,相关商品开发企划的成功便可以得到保障”的结论。《机动战士高达》与《宇宙战舰大和号》一样,以培养狂热粉丝为目的,将受众对象年龄锁定为中学以上人群。但是与《宇宙战舰大和号》不同的是,《机动战士高达》在借鉴《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同时,对该剧中主人公年龄过高,无法真正给年轻层观众带来自我认同感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机动战士高达》的首播时间锁定黄金档,设定为每周六傍晚5:30-6:00由名古屋电视台播出。首播后由朝日电视台及下属电视台、CS.BS电视台、崎玉电视台等全国28个电视台进行滚动播放。

该作首次播出后在名古屋地区平均收视率为9.1%,关东地区为5.3%,并未达到理想目标。但随着粉丝要求重播的呼声,《机动战士高达》不断地在各大电视台进行重播。多次重播使该作的认知度达到空前的高度。重播后的全国平均收视率超过了10%,名古屋地区达到25.7%(最高时为29.1%),关东地区达到17.9%,逐渐达到当初的预计目标。

放映结束后半年,1980年7月,万代抓住时机,开始出售高达系列模型。由于之前积攒的高人气与知名度,高达系列模型空前爆卖。模型爆卖后,日升动画制作公司在万代赞助下重新整合动画剧情,制作播放《机动战士高达》电影,再次引发社会热潮。随后,大量与本作有关的世界观设定、历史背景、机械人设定等资料被填补完善。同时,相关的小说、漫画、游戏等周边产品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发表。在当时,是整合了多个媒体领域发展的动画作品的先驱。

《机动战士高达》动画高人气的原因分析

1.真实感

在本作诞生前的1970年代,以十多岁青少年为目标的《宇宙战舰大和号》、《鲁班三世》、《长浜忠夫超级机器人系列》的观众层的年龄逐渐增长。由于当时玩具生产商赞助制作的机器人动画的相关产品的销售对象仅仅限定在小学生以下的低龄人群,“儿童向”的定位已经很难再改变。因此,为了兼顾逐渐成长的年轻观众,重新定位消费群体。该作一改之前机器人题材动画中敌人是外星人的科幻设定,首次以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战争为舞台,从形式上开始剥离“儿童向”的影子。

2.写实的兵器设定

作为本作开拓新市场重要的尝试之一,该作中登场的机器人“Mobile Suit”(战术泛用宇宙机动机械,简称Ms)的设定接近现代兵器的描写。在这之前,根据赞助商生产玩具的需求,考虑到玩具的销量,机器人题材中的主角机都必须具备变形和合体功能。为兼顾赞助商的需求,该作在写实设定的基础上,主角机“高达”通过组装配件同样可以达到变形的效果。另外,该作中首次取消了以往“儿童向”机器人作品中的“必杀技”等概念,大量的导弹横飞、白兵战的真实战争描写受到大龄观众的喜爱。

3.深刻的人物刻画

该作中的主人公阿姆罗突然被卷入战争,被迫作为机动战士的驾驶员背负起了战斗的使命,在极度封闭的状态下身心疲惫,自尊心受到上级伤害后逃离战场,再次背负上责任回归战场等在动画作品中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被大量粉丝接受。

除了主人公外,全剧中对支持主人公成长的角色以及敌对士兵,甚至是核心剧情以外的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主人公所属联邦军内部的尔虞我诈、宿敌夏亚的复仇等要素也作为分支剧情穿插在全剧中交替深入开展。与以往的同类作品相比,该作世界观更加深邃复杂。

4.新人类的概念

该作中另一个关键词就是“人类的革新”这一概念。新人类这一概念的设定为拥有超常人感知能力的人群抽象概念。在剧中主人公由于在战场上的活跃被冠以新人类的称号,之后宿敌夏亚与少女啦啦同样被证明为新人类。与以往超人系列作品不同的是,该作通过3人间产生的悲剧,重新与观众探讨“人类的革新”这一抽象到底为何物,使作品主题再次升华。

结果,该作并没有破坏机器人题材动画的整体框架(充分考虑了赞助商的利益),而是将宇宙幻想与哲学元素融入其中。充满现实意义的故事与设定吸引了高年龄层的关注,为以后的商品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之后,高达系列作品一直延续以上特点,推出了包括电视动画、电影、ova等共计30多部系列作品。其中,有延续《机动战士高达》世界观所制作的正统续作高达UC系列。也有尝试开拓海外及女性市场的《高达G》、《高达W》等作品。近年来,为了重新培养新的年轻消费者,日升动画制作公司制作播出了《高达AGE》、《BB战士三国传》等作品。

高达系列模型

高达系列作为日本塑料模型历史上最热卖的种类,是万代株式公司走上模型界巅峰的原动力。作为发售时期最长的动漫角色模型,高达系列模型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化。革新内容包括多色成形技术的开发、无需胶粘的子母套件的登场、关节可动范围扩大等。现在,组装后的高达模型不仅在塑料分色上已经接近于动画原作效果,也可以像原作中一样轻而易举的摆出各种造型。

高达系列模型于1980年7月开始发售至2015年3月的35年间累计销售4亿4500万个。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持续上涨,2014年度出售的1100万个高达系列模型中,约3成近330万个远销海外。特别是在人气最高的亚洲地区,2014年仅在韩国就销售出100万个。另外,深受日本动漫文化影响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也和日本一样,接受了高达系列产品。中国市场,随着万代近年在淘宝天猫的入驻,中国市场的消费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在欧美市场,《机动战士高达》的后续系列《高达G》、《高达W》以及近年人气极高的《高达00》、《高达Seed》为中心的高达模型系列受到持续热销。另外,以三国演义为题材制作的《BB战士三国传》SD高达模型,在熟悉亚洲文化的美国等市场颇有人气。模型在售价上,由于出口关税的原因,稍高于日本国内贩卖价格。

在高达热潮后,后续作品集(高达作品系列)不断制作播出,与新作相对应的模型套件也不断被制作出售。同时,为了兼顾粉丝的需求,旧作中的角色也会使用新的技术重新制作后再生产发售。1990年中期,高级模型系列MG、HGUC开始售卖。除了模型店、玩具店外,在家电卖场等地方都作为盈利商品出现了售卖点。

高达模型的种类

通常塑料模型需要通过塑料模型专用粘着剂(类似于502)粘合后进行涂装的方式制作。这种传统的模型组装模式不仅需要制作者有熟练的组装打磨技术,还需要同时掌握喷涂技术,门槛较高,作为普通成年人不经过长期练习很难享受到其中乐趣,更不适合低年龄层。1988年后,万代以兼顾低年龄制作者与普通成年人为目标,重新设计了高达模型。不仅开发出了无需塑料模型专用粘着剂就能简单拼装的子母扣套件,还将塑料板件做了分色处理。这突破性的改革创新使不善于组装塑料模型的成年人与低年龄层疯狂的爱上了拼装模型,成为了该系列模型的粉丝。针对技术娴熟的骨灰级粉丝,万代则开发了MG、PG等高级模型。高价模型中,不仅重现了机器人内侧的机械结构,还在制作方式上使用了与塑料模型专用粘着剂完全不同的组装工艺。例如,使用螺丝来固定机械关节。

在模型比例方面,正统的高达系列模型按照动画设定中的实际尺寸进行等比例缩放,一般分为3种尺寸:1/144-约12.5cm,1/100-约18cm和1/60-约30cm。

当初,最早发售的1/144的比例模型,主要是考虑到高达模型的外包装的尺寸后设定的,与国际比例相一致。在当时,大部分的模型包装大小尺寸不统一,与之相比包装尺寸规格统一也是高达模型能热卖的原因之一。万代在模型比例上进行区分后,分别推出HGUC、MG、PG这3种主流高级版本模型。近年来,考虑到HGUC消费群体转移MG时的适应性,又推出了RG系列模型。

高达模型保持人气增长的原因

高达模型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模型市场中保持优势,不仅仅是高达的市场定位和文化受到市场认可,分析其人气能够不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4点。

1.完成细腻的素组后所带来的成就感

高达模型中的部件纤细精密,每一件细小的部件就需要通过多种组装方式才能完成。粗暴的制作方法容易导致部件的破损。在制作过程中,不按照操作说明,强行从板件上切割部件的话,容易造成不可修复的后果。为此,在制作高达模型时需要格外的小心谨慎。往往制作一台高达模型,需要花费1周左右的时间。与之相对的是,制作的高达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在完成后的成就感就会越高,对该模型的喜爱便会深切。并且在这样强烈情感的驱使下,消费者对于制作下一个高达模型的热情会持续高涨,逐渐成为忠实粉丝。

2.看不见的细节也做到至善至美

高达模型在看不见的细节也进行了设计。消费者在制作过程可以感受到万代的用心。除了在可动结构上费心设计外,为了体现机械的真实感,还在骨架结构上刻画了电路管道等丰富细节。在被外装甲包裹的内侧万代也进行了细节的刻画。除了骨架,甚至在作为配件的武器、装甲车的细节工艺上万代都一丝不苟。无微不至的细节刻画大大满足了对模型品质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

3.不断增加的新挑战

高达模型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愉快的素组过程所带来的满足感。当消费者具备高级的素组能力后,喷漆上色、水贴制作等便成为了新的挑战。和素组一样,喷漆上色的入门并不简单。但是,在掌握该技能后,通过自己给高达模型上色,模型制作的原创性也会增加。随着喷漆上色技能的提升,战损效果的制作、原创部件改造等新的挑战不断吸引着粉丝。

4.根据组装难度制定的模型分级制度

万代根据制作难度将高达模型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HG、RG、MG和PG。

HG—高级模型:比例为1/144的入门模型。具有板件数量较少,组装简便的特点。

RG—真实级别:比例为1/144的初级模型。相比HG模型具有板件数量较多,分色较完美的特点。

MG—大师级别:比例为1/100的中级模型。相比1/144的HG和RG,MG具有更大的体积,更多的板件,成品的把玩性也更强的特点。复杂的拼装对于初学者来说充满挑战。

PG—完美级别:比例为1/60的高级模型。部件种类繁多,极高的组装难度经常会使中级制作者陷入沉思。对于初级制作者来说更是遥不可及般的存在。就算是高级制作者也必须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相对完成后所达到的成就感是中级所无法比拟的。

5.限定版高达模型

高达限定版模型,从一开始就锁定以收藏为目的的核心粉丝群体。限定版模型一般指在原有板件基础上,通过改变板件配色,或者替换局部配件的少数限量销售形式。一般限量版的发售都与粉丝的需求、各品牌的合作或者重大事件的推广宣传有关。

高达模型背后的文化探究

高达系列作品的播出,吸引了大量塑料模型御宅族粉丝的追捧,其文化得到粉丝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世界观的探求

对大部分御宅族来说,挖掘动画作品背后的深度,分析每一个细节是对喜爱的作品认真负责的态度的表现。因此,高达系列作品在动画片的播出中,留下了很多可以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人类的革新”是什么,在作品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反思留给了观众。由于真实细腻的故事描写,御宅族便会将自己完全融入作品的世界内去挖掘每一个感兴趣的点。

年长的高达御宅族,从小就开始接触高达作品,受旧作影响,更加倾向于探求UC系列(以初代高达作品为舞台,以探求战争意义为主题,讲述战争残酷性,探求宇宙哲学为目的的作品)作品。而年轻的高达御宅族(参考前文御宅族的转变),比起深邃沉重的UC系列,更加喜欢人物设定美型,混合了恋爱,解谜等时尚元素的新系列作品。他们喜欢探求分析剧中主人公神秘的身世、所搭配的服装、幻想剧中角色的生活细节等问题。

御宅族的活跃与积极参与引起了万代的重视。万代官方除了采用了部分御宅族的分析成果,还推出了小说、漫画、作品集等各种周边供御宅族收集。

2.真实的机械武器设定

高达系列作品中的机器人设定吸引了军事御宅族的关注。前文中提到过,某领域的御宅族有对该领域非常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高达系列作品中,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机械刻画、真实的爆破效果全符合军事御宅族的需求。他们一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官方提供的所有机械设定资料,另一方面结合自己对机械武器原理的理解创作了大量的假象作品。因此,之后高达高级版本(MG、PG系列)模型的推出一开始就以这群人为目标。

3.丰富饱满的人物

高达系列作品非常注重对人物的刻画。每一部作品中,都会有让粉丝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诞生。对于性格内向的御宅族来说,动画中个性或张扬、或沉稳、或刚毅、或温柔的各种角色,总有几个可以获得他们的认同感。特别是动画人物中具有煽动性和时代感的台词,使御宅族深深为之着迷。例如旧作Uc系列《机动战士高达》中“无法逃避的就是自我,无法挽回的就是过去”,“是男人就要开扎古”。《机动战士高达Z》中“你会看见时代的眼泪”,“新人类可不是超能力者”。新系列作品《机动战士高达seed》中,“我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男人”,“不可以逃避!活下去!活下去也是一种战斗!”。《机动战士高达00》中“每一方都有属于他们的正义”,“我现在就是高达”。

从台词中可见制作方的用心,除了拥有同类作品所不具备的哲学意味外,反复出现的“高达”、“扎古”、“新人类”等具有代表性的名词,不断强化御宅族对作品主旋律的印象,是之后模型大卖的原因之一。

4.高达游戏

高达除了动漫、小说外,还在手机、掌机、家用机、pc等各大游戏主机上推出了大量的游戏。游戏类型包含了战棋类、格斗类、休闲类等多个种类,吸引了大量的游戏领域御宅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叫《机器人大战》系列的战棋游戏,在该系列游戏中,将以往各大机器人题材动画中的角色整合在一起,开创出一个全新的世界,玩家将选择多个自己喜欢的机体在游戏中进行探险。高达系列作品几乎每次都会在该系列作品中扮演主要角色。即使之前没有接触过高达系列作品的游戏玩家,也会因为通过游戏开始接触高达的世界,对游戏中机体的喜爱会使他们产生购买高达模型的欲望。

5.与各类品牌的合作互动

与各大品牌的合作互动也是高达系列之所以可以长生不衰,被大家喜爱的原因之一。前文提到过,收藏所有与作品相关的周边,是作为御宅族的天性。如此多的限定商品,必然会使御宅族不断投入精力与财力。高达系列作品与71 1便利店、格力高、相模屋豆腐、丰田汽车等生活中的常见品牌进行合作推出限量商品。在与71 1便利店的合作中,万代将在女性心中具有较高人气的熊霸等角色涂装上711的配色在便利店内限定售卖,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2012年3月27日,万代与相模屋豆腐合作,将作品中的量产机“扎古”制作成毛豆口味豆腐出售,仅在3个月内销量就突破了100万份。不仅赚足了眼球,高达品牌又再次在美食界引发了热潮。

6.高达博物馆

2009年,为庆祝高达系列诞生30周年,万代在东京台场举办了为期52天“GREEN TOKYO高达主题展”,随后建立了高达博物馆。

为了更好的展示高达的魅力,在高达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开设了主题礼品店。在博物馆外的1:1巨型高达模型,集合了声光、可动技术,不仅吸引了大量御宅族前来膜拜,还成为了日本的新标志性地标,再次引发了高达热潮。

总结

高达系列模型发售至今已有37年历史。但是在模型热卖的背后,更加重要的是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及精确的市场定位。高达系列在动漫、小说、模型和游戏等领域相互渗透和穿插,形成一个巨大产业链,是经典日本动漫产业模式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政府大力提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发展动漫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在动画制作技术上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真正能以经济为核心,创造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成功案例却很少。

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经济 第7篇

在中国, 高占祥不但是一个善于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人, 更是一位兴趣广泛、勤奋创作的艺术家。他自幼酷爱文艺, 九岁开始创作。数十年来, 出版的著作包括诗歌、散文、杂文、书法、摄影、文艺评论等。不仅如此, 他还三次成为国标舞国际大赛和国内五次大赛的领舞者, 国标舞荣获金星勋章, 是英国皇家国际标准舞学院名誉会员。

一天早上, 我有机会和高占祥坐在国会旁边的一家湖南餐厅里, 听他谈论有关文化力的观点。他说:这次访美, 是利用机会就自己当前在文化理论方面的最新观点进行阐述, 并学习借鉴美国在文化管理和有关学术方面的思想。

高占祥接着谈到:如何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 这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社会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在这个背景之下, 他完成了他的新作《文化力》。该书详尽展示了作者近三十年来关于“文化之力”研究的相关成果, 从文化对人类自身、社会和国家等的巨大作用出发, 深入剖析了文化的巨大力量, 认为“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

高占祥《文化力》一书, 是以全球的视野和未来的眼光来阐述文化力问题, 同时以纵向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先导经验。此书涉及到九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二百六十位名人、引用了四百多个数据、引证了二百多个事例。关于文化先导力的问题, 高占祥在十年以前就曾经提出过, 但鉴于当时的形势, 不敢宣传, 现在被社会接受, 也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和进步。

高占祥说:美国和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先导力问题, 把它列入战略研究范围。世界各国的发展史都证明了文化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用。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成功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过去中国认为: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高潮自然会带动文化发展高潮。这是忽视文化的先导作用, 不了解文化对经济具有的反哺作用的说法。

高占祥对自己这部著作的评价是“具有前瞻性”。在今天国家提倡理论创新的环境下, 作者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要“一意孤行”, 独树一帜, 不能像一只鹦鹉那样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 丝毫没有自己的语言和个性。

高占祥谈到他的《文化力》一书的写作背景时说:写作这本书主要原因是:一, 针对国际上物质与精神失衡的现状, 当前物质的社会在闪烁着科技发展的光辉的同时, 道德却显得黯淡无光。这是一个物质的巨人和精神的侏儒的时代。可惜很多人没有清楚看到这一失衡症的存在。二,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经济腿长、文化腿短的情况。此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担忧。中国这个成长中的巨人, 如果一条腿长, 一条短, 肯定站不稳、走不快。即使跑起来, 也会跌跟头。因为“有文化穷不久, 没有文化则富不长”, 这是被很多实践证明的。三, 中国社会已经出现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与现实不适应、物质的发展与精神生活不适应、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现在文化落后现状不适应的情况。中国社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靠文化力的力量。

高占祥补充道:我们在谈到国力的时候, 总是先提到经济、其次是军事、政治, 很少有提到文化力的。提升文化力, 同提高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同等重要。文化精神力是综合国力中占据第一位的。一个民族的强弱, 精神力量是国力之王、之冠, 是第一力量。有很强的民族精神, 其他方面都有希望。而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经济, 没有文化力支持的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地发展。经济活动在物化的时候, 文化的力量愈大, 含金量就会愈高。经济的背后是科技, 科技的背后是人才, 人才的背后则是文化 (文化力) 。今后世界的竞争, 主要是文化的竞争。一个没有文化力的民族, 自然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高占祥特别强调:没有文化力支持的政治, 就会是没有清明的政治。这要么导致强权专制, 要么懦弱无能, 甚至冷漠、无情、乃至惨无人道。缺少文化阳光的政治必然是阴暗的、腐败的。

但是, 文化力的构建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正如一个信仰的建立形成有一个过程一样。中国人从古到今, 从三皇五帝到当代的领袖, 信仰的人物一个个被打破。要重新建立, 需要一个世纪的努力。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 一定要意识到只有文化先导力才是维系一个民族永恒的动力。

文化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软实力体现在社会文化力、民众精神力、政治导航力、外交决策力几个方面。文化的力量是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内在驱动力。现实中国社会的文化力量还不是我们所说的那样, 民间的力量还远不能够明显体现。

当问到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真正和长远的价值, 如何建立和保护时, 高占祥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为贵”的理念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问题指出了一条道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对限制人们今天无限制发展、破坏自然、从而导致灾难后果———全球变暖、动植物消亡, 时时刻刻是一种警示。中国的“和为贵、天人合一”理念, 对解决当代世界问题、引导人们从东方文化中寻找世界的出路, 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 则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只要注入今天新的内容和基因, 就会具有新的生命力———他们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巨石, 永远不会流走。

中国具有五千年独一无二的文明史, 一直没有出现断层, 这是一个奇迹。近百年来产生的不断自我怀疑, 历史上“五四”运动、破四旧、文革、加上现阶段改革大潮的冲击, 中国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动摇。

近年来, 为弘扬中国文化, 我们试图掀起国学热, 建孔子学院等, 这都只是非根本性的举措。国家应该有保护战略和具体步骤。

这些战略步骤包括:一:培养教学师资, 提倡读书。过去还提倡读马列著作, 现在却没有人提倡读《四书五经》。有些不能因为是历史上糟粕的东西, 便全部否定。当时的东西, 有其历史价值。二:要唤起中国各级领导保护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对弘扬中国文化问题, 现在是明白的人作不了主, 能够做主的人不明白。要真正选拔培养一批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人领导文化事业, 现实是出现很多政治领导文化的现象。三:要从教学内容上, 加强古典文学的修养。现在的学生、乃至大学生, 掌握的中国文化元素太少, 主持人、领导人念错字的太多。读不了孔子、孟子, 谈什么弘扬。记得小时候, 家长强迫我们学习诸子百家, 当时很不理解, 现在却获益良多。要像办党校一样去办读古书班。古书中的从政之道, 现在看来都是经典理论。现在学外语的时间比学中文长, 有那个必要吗?我们不能去怪青年人, 我们没有去帮助他们阅读, 我们国家没有人去为那些帮助青年学习的人提供条件, 大家都忙着去挣钱了。

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访美巡回演讲大华府一站, 应邀在马里兰大学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做题为《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中华文明》以及《走过古文明的遗迹》的演讲。

余秋雨先生在国会图书馆的演讲以他为什么这么多年要“走”开始。余先生说:这么多年来, 他获得过许许多多的名号, 自己最喜欢的是“旅行者”。16-17年来, 他一直在路上走, 这种出走与古文明有关。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学者看重“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是人生目标, 也是培养人格素养的方向。生命是靠拓展空间提高质量的, 否则就无法摆脱平庸, 达到高贵。

余先生认为:在书斋里读书, 纵然是空间无限, 但获得的知识其真实性却值得怀疑, 有的根本就是起点知识有误。另外, 在一个狭小空间里生活长了, 容易“以己度人”产生恶。同时造成人生的伪坐标—即为证实不值得的事情花无谓的时间, 或者陷入眼前的事, 卷入行业纠纷。如果大家都知道世界之大, 人生之无限, 人类的矛盾就会小得多。中国文化中有李白, 杜甫, 徐霞客, 他们思想与脚步一致, 学问在脚步上, 并不断开出新天地。空间大了, 虚假和邪恶就会少一半。从历史上看, 中国文化繁荣之时, 很多文人都会在路上走;反之, 就会缩在书斋里不出来。

余先生说:在中国, 要出走是要有勇气的。要离开过去长期工作的环境往往很难。其次, 很多交通不发达地区, 或者处在危险状态的地区, 出走就会有危险。余先生的出走, 从非常具体的理由, 到超越具体理由, 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废墟, 感到了一种忧伤。从废墟中, 看到曾经伟大过的文化又消失了, 于是产生了《文化苦旅》这部著作。没有想到的是, 随后产生的共鸣, 使他感到一种责任, 决定要继续走下去。以这样的年龄出走, 虽然身体力不从心, 但却因读过不少书, 经历过文革灾难, 比年青一代有独到优势。

国内走过以后, 就想看看国外与中华文明同龄的文明, 这些文明如今怎么样?这就是余先生《千年一叹》所走过的地方—古巴比伦, 印度, 埃及, 阿拉伯及犹太人居住地区。余先生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为什么世界上曾经是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 今日都会处在危险之中?例如今日的伊拉克。经过考察, 结论是:正因为文明的罕见, 所以他不断受到嫉妒和抢夺包围。一旦文明形成了, 又会走向奢侈, 然后被毁坏。虽然文明会借用野蛮来武装自己, 但最终抵不过野蛮。

经过比较以后, 余先生分析了中华文明能够立足千年的原因:

一.中华文明是守卫型文化

历史上其它文明或是征服, 或是被征服, 这可以从国外古文化的废墟中看出。而中华文明的立国之本是农耕文化。中华文明的精耕细作精神, 使他们对遥远的土地缺乏向往。而充满向往的一定是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我们看到的中国万里长城, 就是一座典型的守卫型城墙, 与十字军远征时期的进攻型城墙迥异。中华文化虽然内战频繁, 但从未远征国外, 对文化未造成根本伤害。当一种文化成为远征的工具时, 文明程度就没有了。文化征服会产生报复, 这样文明便消失了。中华文明因为未能远征他国, 在历史上避免了遭到报复之灾。

二.未受到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

当人们放弃了理性判断, 把一切都交给宗教时, 就会出现危险, 就会出现对鲜血白骨的无视。历史上有很多因宗教走向极端而引起的战争, 使文明遭到灭亡。中国古代孔子不太喜欢鬼神, 他是以平正的方式来论述宗教的。宗教在中国会根据中华文明的实情而产生变化。而从精神文化上消灭文明, 文明更容易消失。

三.中华文明长时期保持着有序的状态

中华文明从秦汉时期就建立了有序的法则。如统一国土,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 实行户籍制度, 以及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度等。。中华文明以儒家经典为范本, 将思想与管理结合起来, 是一种有序的设计。中华文明虽然限制了太多个人的自由, 但避免了历史上无序的状态。我们看到在埃及, 巴基斯坦的无序是一种多么糟糕的状况。

正是以上原因, 使中华文明虽然比不上其它文明登台的历史, 却能够长此不下。

比较欧洲的文明, 中华文明在集体品质上, 有自己不如的地方。

一.中华文明缺乏贵族集团的强有力进入。

欧洲的贵族集团高度提升了古老文明的价值形态。意大利灿烂的文化, 就得益于发现支持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的贵族集团, 使文化和金钱得以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奇迹。老百姓崇拜贵族, 而贵族高层酷爱艺术, 造成了艺术的普及, 并成为公众城市行为。中国缺乏贵族, 更缺乏有钱财阶层对艺术的支撑。

二.中国的知识分子缺少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知识分子尽管处处谈论“以天下为己论”, 但从未起来支持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宏大, 细琐。欧洲则相反, 欧洲的理论家将“理性落实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比较西方, 中国在传统与现代, 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两方面永远都处理得不好。

三.中国缺乏法制的英雄

北欧从崇尚以家族复仇作为最高理念的海盗式英雄, 到成为法律的英雄, 而中国武侠小说中复仇方式, 至今还为人们所推崇。在这方面, 中国还未实现跨越。

四.中国的农业文明未全方位产生城市文明

城市文明的文化形态, 是人的周围有一块看不见的安全幕布。个人隐私得到完全尊重, 人生的目的是幽静安闲的生活, 而不是不计目的的奋斗。不计目的的奋斗会造成伤害。对社会除了生存之外的荣誉, 安全, 幸福的观念是一个文化的课题。在这些观念上产生正确的认识, 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五.关于民族主义观念

民族主义的观念要有更高程度的价值判断。不能以民族主义的旗号去捍卫一个腐朽的东西。许多的罪恶都是以民族主义的旗号完成的。欧洲在欧盟的旗号下, 民族的争斗显得多么脆弱。欧洲的理性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 康德人类的朴实价值, 将荣誉写入历史, 民族疆界的观念等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他的“和平、理性、公平”的人类精神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后代。

余秋雨先生在演讲完回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得到弘扬”时说:中国的财富集团缺少文化意识, 民间的企业家应将资金投向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中有魅力的东西展示给外国人看, 办好教育, 寄希望于下一代, 同时寄希望于中国文化的异地保存。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日本民族不能像德国民族理性地反思二战所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问题时说:欧洲的人本主义思想很重, 使他们能理性地看问题。德国民族在二战中自身受到的损失, 使他们具有对历史负面的批判精神。至于日本, 准备实地考察一下日本文化。在处理历史问题上, 不应有情绪之火, 也不要把历史之火烧到现在, 不能裹在历史里。在日本, 我看到他们受到的惩罚已经是够多的了。呼唤和平应该是时代的主调。中日应珍惜现在, 寻找共同点。

转型期廉政文化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第8篇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前提

廉政的对立面是腐败。长期以来我们一说腐败的根本原因总是认为, 之所以腐败是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这种从体制外寻找根本原因的思维方式违背了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内因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基本趋势的唯物辩证法。因为无论是封建社会, 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凡是有作为的政权都搞廉政建设, 都在反对腐败。而且, 资本主义的美国宪法起草人之一杰弗逊早就指出,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等有关廉政的重要思想。另外, 只要粗通中国历史的人也都知道,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类似康熙朝“天下第一清官”张清恪为杜绝送礼者, 自撰《禁止馈送檄》悬于堂上的故事甚多, 反映了封建社会不仅有清正廉洁的官, 而且有廉政文化传统。即便是当今世界反腐败或廉政也是全球化的共同课题。正因为我们搞错了理论前提, 把腐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 使我们长期以来的反腐败教育或廉政教育失去了基本立足点, 导致教育收效不理想甚至流于形式。所以, 我们探讨廉政文化建设首要问题是必须正确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前提。

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因为, 文化是通过人类互动而产生的。就廉政而言, 公共权力是由掌权的人来行使, 廉洁还是腐败的关键在于掌权的“人”。而且, 被公共权力套住的相关者———行贿人和寻租者———受贿人也是“人”。可见, 廉政文化本质源于人, 实践也归于人。所以分析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前提应当从人性假设出发。

人性是人的共同属性, 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它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长期以来, 我们对人性的认识过于片面, 把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当做教条, 忽视人的自然属性, 过分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而且, 还把社会属性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性或阶级性, 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是社会动物这个基本事实。其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 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1]在同一篇文章中又指出:在未来社会“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 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 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1]。综观恩格斯的论述, 笔者认为, 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 与自然属性 (兽性) 是不能分离的, 即社会属性不能独立于自然属性而存在。而且, 只要人的生存斗争不停止, 人就无法脱离动物界, 人的兽性即动物自利的本能就必定存在。美国人道主义社会哲学家费洛姆认为, 占有方式出自人渴望生存的本能。毫无疑问, 渴望生存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在中国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 生存斗争没有停止, “自利人”必然存在。其实社会的内在逻辑是统一的, 市场经济行为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这必然反映在社会行为上。

正如鼻孔朝下是人的自然属性, 利己是人的动物本能, 这就是“自利人”假设。应该说“自利人”是“经济人”假设的反映, 这种假设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他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是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现阶段国家公职人员并不因为有公务员的身份而改变其“自利人”的自然属性, 执政党党员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利益的诱惑、面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冲击、面对社会转型期不正常的生存斗争, 上至高官下至普通公务员都出现了腐败分子证明“自利人”的存在。因此, 腐败的根本原因从社会角度看是生存斗争的需要;从腐败分子自身看则是“自利人”本性的膨胀。国家公职人员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利用公权谋私便成了腐败。

在中国, 封建社会儒家“人皆可为圣人”和“为仁由己”思想的提出, 是以他们对人性“道德人”假设即“性本善”为理论前提的。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些善良的本性, 乃是人与生俱来的。从这种假设出发, 在中国古代便有了以德治国的基本理念, 即社会统治者与老百姓本来就有天赋的善良本性, 凭借普遍的道德觉悟便可建立符合正义的政治秩序。就连现代的毛泽东也有“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浪漫情怀。

在西方人性观的发展, 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之后经历两百多年逐步趋向合理, 主要有“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西方人性假设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相联系的, 反映了对人性认识深化发展的特点, 但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立足点。斯密的良师益友——同样是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休谟甚至主张对权势者持人性恶的假定, 即无赖推定。

正是基于“经济人”假设, 西方廉政文化建设的取向偏重于监督文化的法治设计, 于是形成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权力制衡的制度体系;基于“道德人”假设,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建设取向则侧重于德治文化的人治设计, 于是形成圣人政治和清官典型引导社会的人治体系。包括毛泽东运动治腐的群众斗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做法也或多或少带有“为仁由己”的“道德人”文化痕迹。

从上述分析可见, 人性假设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模式。如果说廉政文化可分为核心层、价值层和行为层, 那么其核心层便应当是对人性假设的认识。我们应当务实地承认“自利人”的人性假设, 同时借鉴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科学地而不是教条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坚持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 结合实际情况正确探讨和研究中国乃至不同地方的廉政文化建设对策。

二、转型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任何社会的政治文化中总有某些方面特别地关系到公权的运用和公民的参与, 这部分文化便是廉政文化。我们可以说, 廉政文化是国家公职人员使用公权的行为模式和公民参与方式, 是一种公民对公权的知觉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政自我知觉。这样在现时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认为从“自利人”假设出发, 首先, 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重点应体现在监督和处罚上。同时要着眼于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重点应体现在激励上, 即重视创造人们公平、公正竞争的制度环境, 形成自尊、自重、自主、创造等自我实现的成长平台和社会活动平台, 从而激励人们通过廉政的渠道实现人生的目标, 促进人们自觉地、规范地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因此, 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辩证统一出发, 廉政文化在制度建设上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监督人, 而且还在于如何保证人们能自主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成就自己的希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而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即廉政文化建设在制度层面上应当坚持监督与激励并重的价值取向, 才能收到既坚决惩治腐败又注重预防腐败的制度性效果。其次, 在廉政文化精神建设上要注重培育科学精神。廉政文化的科学精神是一种以理性为内核要素, 以求真务实为基本要求的思维方法, 具体表现为认理不认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观察社会和认识社会过分强调了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 突出了政治性忽视了科学性, 最终使我们的民族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方法, 丢失了科学精神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又被毛泽东简化为“两个凡是”, 即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当我们把资产阶级当做坏人, 把无产阶级当做好人就从根本上把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混为一谈。正是这种混淆在思维方法上成就了对无产阶级领袖的感情, 最终成就了狂热的个人崇拜。并在公共权力运作上, 助长了有权就有理一把手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在处理社会关系上, 演变为认权不认理的思维方法, 产生了权力的中心便是真理的中心的认知。而且, 这些因素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如果说文化最重要的问题是思维方法, 那么认权不认理的思维便是腐败的主要文化因素。当认权不认理成为社会知觉, 便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于是, 有事找关系或要理顺关系, 其要旨便是找有权的人或理顺有权人的关系。那么, 凭什么找关系或理顺关系?财色往往就成为问题的答案, 腐败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从掌权者看认权不认理的结果是有权就有理, 就应该得到好处。最终交易 (腐败) 便酿成了。当认权不认理成为文化, 则这种社会便不是理性的社会;当金钱的力量代替公共权力成为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第一杠杆, 则社会便成为腐败的社会。因此, 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认理不认权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培育, 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 具体要注重培育认理不认权的思维方法, 说真话不说假话的语言习惯, 摆事实讲道理诚信做人的道德要求, 以及平等对话崇尚真理的主体意识。其中的基本要求是说真话说实话!

总之, 文化是人们互动的结果, 廉政文化主要是国家公职人员与老百姓互动的结果。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只要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理念, 并把这个理念转变为实际行为, 整个社会都说真话不说假话, 廉政文化也就不难建设了。

参考文献

经济学文化 第9篇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语言经济学,其产生和兴起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产生了急剧变化,语言研究方向出现转向,再恰逢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兴起,以及语言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成为热潮。所有这些变化和变革冲击着人类在语言方面的某些认识,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生活迫切需求,语言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了。到目前为止语言经济学研究领域主要分为两块:第一区块,是现在中西方语言经济学者研究较多,也比较成熟的——即立足于经济学,把语言作为一种变量引入到经济活动中,并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相关理论,采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研究语言、语言政策及其演变与经济主体行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相关性问题,探讨语言经济作用和经济势能。

第二区块是语言经济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即从语言学本体出发,结合语言学、经济学、社会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侧重于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探讨语言本身产生、演变以及消亡对使用族群经济、文化的影响。历史、当今和未来是相互关联的发展进程,我们探讨研究语言与经济历史关系,是为了找出语言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以便针对当今出现问题,找寻方法,为语言、文化、经济发展做好规划。本文要探讨的内容便是属于第二区块的内容。

江南区是南宁市南大门、大西南出口通道,地理优势明显,具有大量历史文化景观资源。这里有三十多万人以平话为母语,是平话文化核心区,底蕴深厚。自南宁市江南区于2014年5月获得“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称号以来,江南区党委、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全力支持平话文化繁荣发展,力争把江南平话文化建设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应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本文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出发,以南宁市江南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建设为例历史,探讨语言、文化、族群群及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桂南平话现状

平话人是自秦汉之后,由陆续入桂汉人与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支独具文化特征的汉族群体。在平话语言基础上,平话人为了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进行创造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便是平话文化.早期平话文化历经沧桑,分布广而散乱,经过大时代变迁后,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缺失,比如平话人的传统服饰,已经难觅踪迹,原来从远远外观就能分辨的人群,现在已经与其他族群混同。而桂南平话方言随着官话、粤语的进入和国家推普政策开展,使用人口在不断减少。同时,现阶段对桂南平话、平话文化的挖掘、开发、保护的工作很不理想,导致平话文化流失,桂南平话及其文化总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是桂南平话人的聚集地。本文将通过对南宁市江南区域平话族群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以及平话文化保存状况的调查摸清其现状,并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出发给出建议。

2.1江南区域平话族群的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态度

平话是维系平话族群族内交际的关键,同时也是传承平话文化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平话族群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问题。

通过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平话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平话在社会交际中的区域已经慢慢退缩到家庭内部,而且趋向性越来越明显,这对平话方言的发展以、平话文化的延续以及平话族群保存时很不利。从语言态度又可以看到,平话人特别是新生一代对母语仍然热爱,所以平话方言还有延续的基础。但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强有力的支持,缺乏保护母语与文化的社会氛围,那么平话文化就会很快出现代际传承语言与文化取向的大变换,进而将会发生平话语言与平话文化濒危。

2.2、南宁市江南区桂南平话文化总体保存状况

南宁市江南区扬美古镇和亭子为桂南平话人的主要聚居地,平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杨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扬美在明清两代出了6个进士、4个举人、30多个贡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根据现有资料记载统计,古镇现存古街8条;古码头8处;明、清、民国的建筑260座,其中明代建筑一座,清代和民国的建筑259座;古碑20多方。而2015年对杨美古镇文化保存现状的调查情况:明清古建筑被拆,保存下来的也比较破旧;码头、古街虽然保存比较完整,但是非常清冷、萧条,已无昔日繁华的商贸之景;古碑被涂鸦的不成原貌,字迹模糊,有些碑刻遗失了;名人遗迹也破损严重等情况。

亭子区域为江南区平话文化之源,以亭子为中心的江南地带为古南宁城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地,古有“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之说,足以说明亭子区域具有深厚的平话历史文化底蕴,涵盖了贝丘文化、农耕文化、稻作文化、码头文化、江河文化、商贸文化、碑刻文化、城邑文化、美食文化、军事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

这样一个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地区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高楼竖起,不见丝毫历史文化的痕迹。古街已成为商业街,古码头已变为滨江公园,古建筑几乎全被拆卸,碑刻只留下半截断碑,名人故居只剩莫文骅故居且破损严重。

江南区其余的平话乡镇例如苏圩、延安区域在平话方言和文化研究保护上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综上所述,江南区平话方言在缩减,平话历史文化在调查、搜集、整理、保护方面不当,桂南平话现状不容乐观。

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给出建议

平话文化建立在平话方言基础之上,平话人以平话为族群纽带,因此要传承发展平话文化,必须对平话本身具有深入的把握。目前虽然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平话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但由于平话内部存在丰富的次方言、土语,情况极为复杂,同时,与语言研究平行的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也还不够充分,还需大力推动更多学者参与,其具体建议有以下三点:

3.1平话、平话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A、鼓励、帮助研究者开展平话、平话文化田野调查,共享调查资料与数据。

B.配合平话文化节庆,与专家学者及学术机构联合召开各种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搜集研究资料,扩大平话文化影响。

C.组织平话文化传承人、民间爱好者共同参与平话、平话文化调查与研究,与专家研究形成合力,拓宽视野及研究范围。

D、通过组织平话节庆文化、增设方言课堂、方言电台增强平话族群对平话的感情。

3.2平话、平话文化文献收集与整理

A、系统收集传世文献中与亭子平话人、亭子平话文化相关资料,收集相关研究文章与著作。

B.广泛收集亭子平话民间幸存的平话人谱牒、契约、唱本等书面文献,收集传说、故事、歌谣等口传资料。

C.亭子平话文化资料分类整理,创建数字化图文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者,也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镇/乡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体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充足的阅读及欣赏材料。

D.亭子古迹、碑刻摸底调查,以及事物历史资料的保护和储藏(笔者于2015年6月对亭子调查,就发现亭子正街“重修米顶行碑刻”被丢弃一旁,无人去保护)

3.3结合经济发展,打造平话文化传播平台,创建创新模式,把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A.建立平话语言、文化的传播渠道,综合运用平面媒体、影视、网络及现场表演等手段,将复原重建的平话文化立体传播,促进平话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设立江南区文化研究创新项目,组织专家及各级文化工作者,收集整理全自治区平话人的文化表现形式,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汇集到江南区进行多姿多彩的展示。

C.探索创建平话文化创新模式整合现有文化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万众合力,使平话文化得以有效延续,文化精髓得以充分保护与开发,文化精神得到精彩创新与发展。

四、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语言、文化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经济价值更加突出,语言的经济性也逐渐显现。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经济发展服务,其本身也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这种资源的价值、意义深埋在它与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联系中,当前语言、文化产业成为了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发展的经济资源。江南区“平话文化之乡”的建设,正是顺应当前语言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下提出,结合当地平话方言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政治、经济、自然等有利条件,开拓平话、平话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广西南宁江南区“平话文化之乡”建设,把平话语言资源与文化资源相互联系,发展语言文化产品行业。不仅可丰富平话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带动了当地旅游、经贸的发展,更为平话语言、文化、族群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2]游汝杰.汉语的透视——汉语与中国文化[M].沈阳出版社,1997.

[3]鲁宾斯坦著,钱勇.周翼译(Ariel Rubinstein).经济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Marschak.Jacob.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ural Sciene 10,1965.

[5]徐杰舜.平话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经济先行 文化引领 第10篇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新社区的文化建设,开展失地农民的文化活动,刻不容缓。

加强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倡导积极就业的观念。针对农民的特殊情况,提高失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技能,以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来适应变化的环境。例如南安市蓉中村通过与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共建,蓉中村把大学搬到家门口,利用学院的师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而河市镇南塘村则采取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村民培训机制,大力实施以科技种植、养殖、加工等为主的“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通过以上方式,基本实现了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家家都掌握了1-2项适用技术,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白黄瓜、香菜、大白菜、大蒜等品种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

二、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据此,我认为,每个有条件的行政村的文化设施,最起码应该建设一个集电视播放、图书借阅、报刊阅读、棋类、球类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场所。所需资金由区、镇、村三级共同解决,市财政给予一定补助。政府应加大经济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村新社区的文化活动。设立文化活动经费,推动农村新社区的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建立民间艺术社团。要针对不同的失地农民、按照其自身的特点来开展不同方式的文化活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逐步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可以组织成立包括腰鼓队、舞蹈队、太极拳队、南音队等,并有专人负责、专人教授,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活动;还可以针对新农村年青人的特点组织青年协会,举办篮球、足球、舞蹈等活动。我镇的南塘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设村级文化中心、篮球场、健身场所等体育设施;组建青年篮球队、拔河队、登山队及老年南音演唱队、腰鼓队,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开设幼儿南音培训班,独立开展老年门球赛、排球赛及乡村象棋赛等活动,切实促进乡风、民风朝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四、以文化广场活动为带动,破除封建迷信。针对失地农民有充分闲暇的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读书看报、南音演唱、猜谜、书画、民间鼓乐歌舞等积极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使他们感到有事可做,生活充实。可以开展广场文艺的形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既精彩又贴近他们生活的文艺节目,使他们在歌声和笑声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来减少像“佛生日”、“割香”等迷信旧习俗,多点跳舞、南音、打腰鼓等健康活动。

五、以“遗产保护”为契机,开展民俗和节庆活动。我市有许多民间特色,如晋江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绘画)”,永春县(纸织画)、晋江市(戏曲)、惠安县(雕刻艺术)、德化县(陶瓷艺术)都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石狮市溪前舞狮队在全国狮王争夺赛中获得“北狮王”桂冠;晋江的民间管乐队晋京表演,成为福建省唯一获国家级奖励的农村民间管乐团;河市镇的“陈三五娘传说"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此巨大的资源优势,我们可以结合本地的民俗和节庆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发展民间音乐、舞蹈、戏剧、雕塑、手工制作等民间艺术,丰富广大农民的生活。

六、以专业文化队伍建设为抓手,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素质。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高学历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二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青黄不接,没有形成梯形结构;三是文化专干兼职过多,很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工作上。许多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业务不熟悉,工作不安心。一些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文艺人才难以或者不愿充实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岗位上来。导致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不多。因此,市、区文化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业务辅导,帮助新社区建立一支文化辅导员队伍,形成完善的新社区文化rail网络。

七、以统筹规划为目标,开拓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渠道。增加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在村(居)级的分配比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增加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投入的前提下,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将更多的资金分配用于村(居)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民和市民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成本,提高各类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扩大各类基层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至于政府对村级(居)文化建设投入的方式,可以因时、因事而异,或政府出资统一采购分送给基层,或以奖代拨、代补等,都可尝试。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农村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曾经这样说过:经济先行是基础,可以富民;文化引领可以凝聚人心,完善伦理道德。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乡村和谐,走出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基层文化建设之路。

族源文化对广西旅游业的经济学意义 第11篇

族源指民族的源头。族源文化是指民族先民在其民族的源头阶段所创造的文化。广西族源文化优势是指广西的壮族等民族与东南亚相关国家主要民族的族源文化联系的优势。族源文化优势是推动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大积极因素。广西在5万年前,已存在“柳江人”等史前人类。先秦时期,“柳江人”发展成百越族群中的“瓯越”“骆越”。在秦汉时期,古壮人起源于古代百越族系,是瓯越、骆越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以后,壮族、京族、老龙族、泰族、掸族、阿洪等民族从瓯越、骆越中分化出来,共同构成百越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古代温州和广西都曾被称为“瓯越”。由于两地相距遥远,因此以东瓯(温州)、西瓯(广西)区分。这2个地名除了读音相同以外没有其他关系。秦始皇对岭南百越的战争,史称“秦瓯之战”。这里的“瓯”即“瓯越”,显然不可能是东瓯温州。古壮人和古越人发展而成的瓯越,当然是“西瓯”而非“东瓯”。

几乎在同一时期,越南的古越族、老挝的古老龙族、泰国的古泰族、缅甸的古掸族、印度的古阿洪人等,同样由瓯越、骆越发展而成。上述古代民族的主体只能出自百越族系,而不可能是马来族等其他民族。越南人也承认这一点,越南人至今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我国有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本《三字经》,越南也有类似的儿童启蒙读本《四字经》,其中云:“(越南人)系出神农,首肇封疆。”因此,共同起源于百越族系的我国壮侗语族的壮、布依、傣、侗、仫佬、毛南、水、黎8个民族,与越南的岱、侬、泰、卢、布依、热依等民族,以及老挝的主体民族老龙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缅甸的第三大民族掸族、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人等,约1亿人有亲缘关系。越南对于境内的岱、侬等民族的叫法,在1958—1960年间与我国的叫法完全相同,也称为“壮族”。1961年以后才将这个族群划分为岱族、侬族等民族。可见,岱、侬等民族是壮族在越南的分支,壮族是一个跨国境的民族。而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也出自百越族系。

与此同时,“百濮”族群也与“百越”族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参加过周武王为伐殷商而牧野誓师的8个民族中,濮族人数最多,而且分布地域也最广阔。因濮族长期处于分散的部落状态,故有“百濮”的称号,“百越”的来历也是如此。历史学家在言及楚国境内的其他民族时,先称之为“濮”,后称之为“越”,这是由于濮、越同源的缘故。“百濮”族群的形成与“百越”近似。濮族曾在江汉平原建立濮国。该国后来被楚国吞并。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楚国国民也主要为濮族成分。濮族长期与“百越”人相融合,交融而成的族团“滇濮”(居住地以滇池为中心的濮人)等濮族分支喜用铜鼓、住干栏木楼等习性,均与壮族等族相同。现在学术界有人认为“百越”“百濮”其实都是骆越后人。如此看来,作为骆越正宗后人的广西壮族,其族源文化优势包括百濮族源。“百濮”族群的国际分支,主要是柬埔寨的孟一高棉族,该族的现代后人即柬埔寨的主体民族高棉族。越南也是高棉族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同时,老挝寮人的先民“了僚”“夷獠”等,也与百濮族源有深厚的渊源。

可见,广西旅游业的族源文化涵盖“百越”“百濮”两大族群,其族源文化深厚、广博的内涵优势,在国际上罕有其匹。自有百越、百濮族群以来,广西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这一地位是无可竞争、无可替代的。广西所拥有的骆越族源历史文物资源,位居全国乃至全球首位。广西旅游业的重大优势在于其独有、丰富且内涵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目前,这一优势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经济优势。例如,跨境旅游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东盟游客占据了外国入桂旅游者中接近一半的份额。2000—2007年客源人数见表1。

(单位:人次)

注:资料来源于《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

可见,东南亚游客是入桂国际游客的主要群体之一,东南亚相关国家的民族属性,与广西相关民族最为接近。不可否认,东南亚入桂游客众多的原因之一在于广西族源文化亲切感与感召力。东南亚部分国家游客人数见表2。

注:资料来源于《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

众所周知,境外游客客源国的潜力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呈密切的正相关系。而东盟有关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一直比较好。因此,东南亚各国民族属性与广西相关民族最为接近,这些国家作为广西境外游客客源国的潜力稳定增长。东盟有关各国GDP增长率见表3。

2 广西的旅游模式必须创新

广西族源文化的优势主要在于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它不仅是古百越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也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古百越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还是丰富的族源历史文物资源。虽然有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拓展利用,这与没有优势相差无几。况且,族源文化是相对的。例如,A、B2个国家族源接近,A国可以以此吸引B国家的游客,而B国家同样可以以此吸引A国家的游客。这里已是明显的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

注:资料根据《2008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整理。东盟5国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

据美国和日本的资料显示,出国游客一次出境人均逗留的国家,不会超过1.8个。这说明出国游客的目的地国一般是唯一的。因此,广西与周边主要旅游目的地国的旅游业,彼此关系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广西旅游业要参与竞争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广西具有自己独有的、对手既不可模仿又不可剽窃的族源文化优势。而要使这一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旅游竞争优势,广西旅游业就必须进行旅游模式的创新。

一般来说,广西采用我国传统的旅游模式,是以景点为旅游服务方与消费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可以称之旅游标的物,再围绕景点走马看花。虽然该模式具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在未来仍将是旅游的基本模式,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西旅游业与周边国家竞争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国内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要。而传统模式的不足,症结主要集中在传统景点及其使用方式上文化内涵的不足。广西完全有条件依托深厚的族源历史文化积淀,可开展族系体育比赛、博览会等非传统景点形式的旅游模式创新。与亚太地区的旅游目的地相比,广西缺乏针对东盟旅游市场开发的旅游产品,尤其是创新型旅游产品。这不利于广西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竞争。

旅游业是一项产业,而任何产业要发展乃至生存都必须创新。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产业创新的最终归宿是产品。产业创新的最高境界是其创新的产品无可竞争、无可替代。广西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创造这种产品的潜力。广西旅游模式创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广西旅游产品创新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族源文化资源点”与“旅游产品要素集聚点”的概念。族源文化资源点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族源文化资源集中的地区,是一个地理性概念;二是族源文化资源的某种代表性内容,是一个内容性概念。

广西族源文化资源点中族源文化资源集中的地区主要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13处,文化遗址、遗物分布点100多处。此外,还有南宁八尺江顶蛳山、南宁青秀区伶俐镇沱江口、百色百达、平乐桂江、桂林甑皮岩、崇左冲塘贝丘、贵港上江口、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西有以下封建时代的历史遗迹:①士燮故里(苍梧县京南镇)。士燮是罕见的桂籍古代大政治家,任东汉及三国时吴国的交趾太守凡40多年,对越南经济文化乃至人口的发展贡献巨大。其在越南声誉之高,不在古南越王赵佗之下,甚至也被尊称为“王”,深受古越南人民拥戴。越南《四字经》说:“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②“北使诗文”与古驿站(桂林一带)。“北使诗文”是越南文化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近千年中,越南不断派使臣到中国,使臣即为“北使”。北使群体的文化素养极高。古越南多以科举状元任北使,北使中产生了一大批古越南顶级诗文——北使诗文。北使到当时的中国首都必须经由驿站。不论是走陆路还是水路,湘桂走廊的南端要镇桂林都是必经之地。

当代的资源点主要为胡志明在广西的经历与遗迹,地点主要在柳州及临近中越边境的龙州、靖西一带。胡志明是当今越南“国父”。胡志明曾在广西长期活动,所留遗迹不少。这些遗迹将成为越南“红色旅游”的重要元素。

在广西族源文化资源点的内容性概念中,主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戏剧、歌舞、体育等。东南亚民族的相关文化多与壮族的同类内容风格近似。戏剧主要有壮剧,也称壮戏,又可细分为师公戏、广南戏、富宁戏、隆林戏、田林戏、德靖戏和汉隆戏7类。歌舞主要有蛙神舞、扁担舞、傩舞、酬神舞等。体育运动主要有武术、龙舟、抛绣球、跳竹竿、抢花炮、藤球等。

综上所述,广西族源文化资源点内涵相当丰富,广西完全有条件据此构造新的旅游产品。这里所说的旅游产品,是指旅游服务方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全部服务的总和。旅游产品由六大要素构成,即景点、饭店、交通、娱乐、购物、餐饮。赛场与会场实际上是非传统与非常规的景点。上述六大要素即为旅游产品要素(简称旅游要素)。旅游业要加强六大要素的协调,其协调的程度决定旅游业发展的成败,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要素富集之处可以称之为要素富集地。一流的旅游景点一般均建在能方便地获得全套、优良的旅游要素的地方。典型的要素富集地为中、大城市,中等以上城市均为当地主要的游客到访点。旅游产品要素集聚点是指旅游产品要素向产生或即将产生某个重大旅游价值的地点集聚。例如,奥运会举办地、世博会举办地等。旅游产品要素集聚点(简称要素集聚点)具有2个鲜明特征:一是发生或即将发生某个具有重大旅游价值的事件。该事件的存在时间为从确定将要发生直至发生后的若干年;二是拥有全套、优良的旅游要素,并且有能力迅速引进同类外来要素。

集聚点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大量的旅游收益。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凡是拥有要素集聚点的地方,均获得了巨大的旅游收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状况见表4。

注:资料来源于卞显红,2008年北京奥运会旅游经济影响评价《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3月第19卷第3期。

除1.6千万美元的结余外,据相关专家预测,北京奥运投资和消费市场总需求超过30 000亿元人民币,其累计投资需求超过15 000亿元,消费市场总需求超过15 000亿元。

北京举办奥运会取得了以下效益:①增加北京就业人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带动民族产业的发展;③改善北京的投资环境,加速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④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提高市民体质。据测算,2005—2008年,北京奥运会每年对中国GDP增长贡献率为0.3%~0.4%,使北京市GDP每年增长2%~3%。事实证明,举办奥运会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激活市场、提高就业率,促进市政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

举办世界博览会,同样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已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给日本带来连续10年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关西经济带,该经济带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1889年,法国举办巴黎世博会后,留下了埃菲尔铁塔这棵“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可见,奥运会与世博会都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发动机。广西可以利用赛、会形式,以相关资源点形式,进行旅游模式的创新。广西集聚旅游产品要素,既要通过市场行为自发进行,也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因此,广西应该大力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积极主动开创要素集聚点。

3 广西利用族源文化进行旅游模式创新的建议

3.1 举办国际相关族系民族(地区)运动会

壮族的发展过程中,涉及许多族系。这些族系分布在广大的区域和众多的国家。但自壮族存在以来,从未有过国际性的以同族系民族为成员的聚会盛事。举办国际相关族系民族(地区)运动会,是我国壮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国际同族系地区和人民的需要。

运动会项目应采用奥运会规定项目和同族系民族(地区)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以体现运动会的民族特色。由于壮族主要集中于东南亚,所以族系民族(地区)运动会将成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加深合作的有力纽带。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运动会,能极大地促进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举办地点可设立在田阳和南宁两地,尤以南宁为宜,原因在于南宁的旅游要素集聚度比田阳高。除此以外,南宁市还具有如下优势:①具有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氛围与条件;②体育市场比较规范和成熟;③具有承办国际性赛事的经验与能力。举办时间可定于布洛陀生日前后或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尤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为宜。

3.2 举办国际相关族系民族(地区)博览会

博览会在旅游范畴内属于会展旅游,它是随着经济社会、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综合性旅游形式,由于具有良好的盈利性、极大的市场潜力,博览会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已取得了重大的旅游收益,而南宁举办的国际相关族系民族(地区)博览会,虽然只是地区性的,但旅游收益也将极为可观。

摘要:文章论述了族源文化对广西旅游业的经济学意义,提出“族源文化资源点”“旅游产品要素集聚点”概念,并探讨广西利用族源文化开发旅游业的重点。

关键词:广西,旅游业,族源文化

参考文献

[1]黄现.广西壮族简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57.

[2](英)杰里米·戴维森.越南近年来的考古活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3]刘建.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4]蒋团标.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与投资对策研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5).

[5]马勇.会展经济发展解读[J].经济地理,2002(3).

上一篇:定向钻进施工下一篇: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