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学会范文

2024-06-26

中国新闻学会范文(精选12篇)

中国新闻学会 第1篇

与会者达成共识, 目前13亿中国人正释放着前所未有的强烈物质文化需求, 传播科学知识满足他们求知求真的需要是媒体的天然职责。基于此, 他们认为, 一方面中国的传媒需要大发展, 尤其是科技传媒远未达到发展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 中国乃至全球的媒体业正经历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现有传媒格局正受到新兴媒体的严峻挑战, 新旧媒体的博弈将出现洗牌效应, 这一媒体业的内生变量引发的各种媒介的融合、兼并、重组、震荡, 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对科技传媒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翟惠生认为, 科技报道要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今年两会提出2010年GDP的增长目标将控制在8%左右, 实际上给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变留出了富裕的空间。所以, 翟惠生指出, “保八”不是单纯的经济话题,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机构调整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保八”也是科技话题, 科技传播应当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转向科技经济学视角。

对与会者集中关注的新旧媒体的博弈问题, 翟惠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 新旧媒体是相融相通的。传统媒体拥有影响公众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报道话语权, 新兴媒体具有影响最广大受众的迅捷传播能力。在媒体的未来发展中, 传统媒体要做内容提供商, 而新兴媒体将继续提供强大的传播力。二者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取长补短, 最终实现资讯和价值观的最有效传播, 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应该是科技类媒体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是由全国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的、从事科技新闻传播学术活动工作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 学会成立于1988年初, 现有团体会员40个 (其中地方学会16个) , 个人会员千余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学术年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本次会议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首次将学术年会开在采编一线。科学时报社作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团体会员之一, 获本次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 并有4篇学术论文获奖。获奖篇目为:

李浩鸣:《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科学认知问题》获论文特等奖

徐雁龙:《专业类报纸的重围与突围》获论文特等奖

郑金武:《科技新闻编辑的社会学视角》获论文一等奖

学会会议新闻 第2篇

由我校**学院、**中心、**中心联合举办的**2016年会暨“**”学术论坛于**月**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大学、**大学、**研究院、**研究所、**学会等**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

副校长**教授代表学校致辞,她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希望与会学者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为我国**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致辞。我校**主持论坛开幕式。我校**教授主持上午论坛的主题演讲板块。**大学**学院院长**教授,**大学**学院院长**教授,**大学**教授应邀做主题演讲。

下午的论坛分为两个分会场,**分会场由来自**、**的**……从各自工作、研究的角度,围绕年会主题进行了深入和富有创见的研讨。**分会场举办了**专题研讨会,**教授主持研讨并发言,来自**大学、**大学、**大学和**局、**局等高校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就**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新闻学会 第3篇

正在卫星发射中心指导发射工作的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向年会召开表示祝贺。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名誉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谢良贵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外交部条法司司长黄惠康,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巴日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戚发轫、吴宏鑫、范本尧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出席会议。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了年会开幕式。王礼恒院士主持了学术年会主报告会。

本次年会共安排了五个主报告。戚发轫院士在《中国载人航天要面向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中国载人航天在空间站建设完成之后,应将重点转向载人登月。他呼吁国家尽快将载人登月的立项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另四个主报告分别为黄惠康作的《空间外交与国际空间法》,韩杰才作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子平作的《我国卫星通信现状与展望》,巴日斯作的《国家航天法立法展望》。

年会围绕航天推进、运载系统、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电子学、空间能源、空间法律、空间政策、航天器系统、航天动力学、超高声速、空间控制、计量与测试、质量与可靠性等专题,设立了五个分会场,与会人员围绕各专业热点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350篇,会议安排宣读142篇。

本次年会是中国宇航学会与中国空间法学会首次联合举办年度学术会议。

中国新闻学会 第4篇

一、学术年会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与科技传播能力建设

二、论文参考范围

1、科技传播能力与科技传播效能

2、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媒体传播体系

3、创新科技传播的机制和方向

4、在新格局中纸媒体的困境和出路

5、科技新闻回归主流版面的挑战与思考

6、学会建设与科技传播从业者的培训

7、适应传媒市场和公众需要, 改进传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8、强化科技传播的有效性及时性

9、金融危机环境下的科技传播

1 0、日本大地震对科技传播的启示

1 1、如何遏制传统传媒弱化科技新闻的对策与成因分析

1 2、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拓展科技传播

1 3、网络环境下如何保证科学新闻的真、快、深、准

1 4、如何提升科学记者的科学信息真伪的辨别力

1 5、新兴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7、新传播环境下的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18、虚假新闻与科技传播的伦理观

19、科技信息传播源的开拓和创新

20、如何建立科技界与新闻界的无障碍沟通机制

21、科技期刊信息资源的大众传播模式创新

22、三网合一对媒体传播的挑战和机遇

三、征文征集要求

1、论文有新观点、新视角、新主张、新见解, 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真实、图表清晰。

2、围绕主题, 紧密联系科技新闻和科技传播的学习和实践, 言之有物。

3、论文写作时间和内容限于2010年4月以后撰写并未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

四、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 文件标识:请使用word文档格式, 右上角以页眉的方式标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征文”字样, 宋体五号; (2) 论文标题:黑体三号, 居中; (3) 作者姓名:楷体小四号, 居中; (4) 内容提要:200字左右, 楷体五号; (5) 关键词:不超过5个, 黑体五号; (6) 正文:一般不超过6000字, 宋体五号; (7) 引文注释:统一使用脚注, 引文出处需注明页码, 宋体小五号; (8) 参考文献:楷体五号;作者简介:含单位、职称、职务、联系方式等, 黑体小五号; (9) 页码:居中; (10) 纸幅:A4纸; (11) 请作者在论文后注明是否同意将本文编入学术年会论文集和授权本学会在网站上无偿转载, 如不作说明则视为同意; (12) 请作者提交论文打印件一式三份, 用于评审; (13) 学术年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4) 学术年会的有关事项可登录本学会网站www.csstj.org.cn查询。

五、联系方式

学术年会筹备办公室设在本学会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1号1005室

邮政编码:100045

联系电话:010-63314180 (兼传真) , 63438411, 63314061 (兼传真)

电子邮箱:kjxw@sina.com, kjxw@csstj.org.cn

联系人:王玥、李松纬、杜梦、张虹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建筑学会年会新闻稿(小编推荐) 第5篇

在攀枝花学院隆重召开

2012年11月6日,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十七届年会在攀枝花市攀枝花学院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李纯刚、主任许秀峰;攀枝花市副市长柳康健、攀枝花市政协副主席庞向东、攀枝花学院校长黄双华、攀枝花市建设局局长刘志君、攀枝花市科协副主席田常明、四川省常务副理事长刘玉成以及来自川内各地近200名建筑界人士,会议由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项玲珍主持。

首先,康健市长代表百万花城人民致辞欢迎省内各地建筑界知名人士的到来并就经济和旅游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攀枝花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紧接着,常明主席说道:“希望与会专家通过此次会议能对攀枝花市有更充分的了解,能为攀枝花市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之后,双华校长就“此次土木建筑学会年会在攀院的隆重召开对我校土建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示感谢。随后,纯刚理事长就市政府、政协把握中央政策、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他结合科学发展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情况以及攀枝花独特的地理位置谈到“本次年会必将对攀枝花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筑事业繁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少年中国学会”回溯 第6篇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进行武装干涉。日本为干涉苏俄革命,也为进一步控制中国,巩固在北满的统治,欲与段祺瑞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协议》。1918年4月28日,日本东京留学生上千人开会,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协议》,通电否认亡国条约,派代表回国号召开国民大会,遭日警干涉。5月5日,为统一领导留日学生罢学归国运动,“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在日本正式成立,曾琦是领导者之一。5月6日,东京“留日学生救国团”开会,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协议》,遭日警抓捕。5月8日,留学生开始罢学归国。5月12日,“留日学生救国团”设总部于上海。

王光祈(1892—1936),1892年8月15日生于四川温江县。1908年,他进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堂学习,与郭沫若、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曾琦、李璜等同班。1912年春毕业于成都府中(现石室中学),1914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学习法律,1918年7月以优异成绩(第二名)毕业。在京求学期间,还担任了几家报社的记者、编辑等职,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在其主办的《每周评论》的创刊号上发表社论,积极从事社会活动。

1918年6月25日,为在北京成立“留日学生救国团”分部,曾琦抵京的第一天即与王光祈会谈。6月30日,王光祈、曾琦、陈愚生、周太玄、张梦九、雷眉生在北京顺治门(即宣武门)外南横街盆儿胡同岳云别墅张文达祠聚会,讨论了王光祈对“少年中国学会”的创意。王光祈认为,“留日学生救国团”反对段祺瑞内阁,在京津两地难以成功,即便成功,也难持久。他建议集结有志青年,增进学识成为人才,方能救国、建国。

当日,王光祈、曾琦、陈愚生、雷宝菁、张尚龄、周太玄6人聚会岳云别墅召开筹备会议,成立社团。他们受意大利革命家马志尼在西方创造“少年意大利”和梁启超1900年所作《少年中国说》启发,将社团起名“少年中国学会”。会议推举王光祈起草规约,确定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规定了8个字的信条“奋斗、实践、坚忍、俭朴”。曾琦曾邀李大钊参与发起。

“他们(李大钊、王光祈、陈愚生)的共同之处是:思想倾向于新的一面,要成立一个团体来寻找方向,实现理想,要坚决与旧的一切划清界线,决不与任何旧的势力妥协。要想在青年的朝气上面加上奋斗刻苦的精神,以一完全崭新的姿态和做法,去创造一个少年中国。因此,王光祈、李大钊、陈愚生的思想在许多地方有共鸣之处。”他们“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要把这个古老腐朽、呻吟垂绝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改变成为一个青春年少、独立富强的国家”。7月1日,7人共同署名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为筹备处主任。

7月下旬,他们又在中山公园聚会决定:凡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友,一律不得参加彼时的污浊的政治,不请谒当道,不依附官僚,不利用已成势力,不寄望过去人物;学有所长时,大家相期努力于社会事业,一步一步来创造“少年中国”。信条:一、奋斗,二、实践,三、坚忍,四、俭朴。李大钊在1918年11月开始向会员宣传共产主义。

经过1年的筹备,1919年7月1日上午10点,在北京后王公厂回回营2号(今闹市口中街48号)陈愚生家中召开了成立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为执行部主任。学会的宗旨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之后,由于李大钊的参与发起和陈独秀、蔡元培的支持,学会会员迅速增加,鼎盛时期达107人。

1919年9月15日,李大钊发表了《“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少年中国”主义主张,希望把学会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并多次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学会指导思想的问题,但不为大多数会员所认同,多数会员仍遵守学会的学术研究特性。

创造什么样的少年中国?用什么方法去创造?会员的意见是极不一致的。曾琦、李璜等国家主义派主张建立法西斯主义的国家;王光祈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中国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则主张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少年中国学会决定创办《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李大钊为《少年中国》编辑部主任,主持编辑出版工作,从1919年7月15日创刊至1925年7月,共出版4卷12期。《少年中国》注重文化运动,阐发学理,纯粹科学,除刊载会员的一些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论文,还有会员通讯及讨论学会方针等。

《少年世界》由南京分会编辑,田汉、黄仲苏任编辑,张闻天、沈泽民校勘印刷,黄仲苏催稿。1920年1月创刊,同年12月终刊,共出版11期。《少年世界》则注重实际调查,叙述事实,应用科学,除记载国内学校、工厂、农村的一些实际调查材料外,还介绍了国际工人运动、留法勤工俭学的情况。

王光祈也是一个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的有志青年。1918年毛泽东来北京时,经李大钊介绍,两人就认识了,毛泽东经常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筹备会的一些活动。关于毛泽东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具体时间,现有是“1918年10月”和“1920年1月”两种说法。前一种说法,出自李璜的《学钝室回忆录》的回忆文字;后一种说法,源于1923年5月出版的《少年中国》4卷3号“收毛泽东第三年会费二元”的记载和1920年2月出版的《少年中国》1卷8号“会员消息”:“本会于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共加入会员三人”,即有张闻天、毛泽东、芮学增。毛泽东于1919年12月第二次赴京,他到京的最初几天,由李大钊介绍(5个会员介绍),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1919年12月4日,王光祈等17人发起“北京工读互助团”,团员30多人,分成3个组。1920年3月,陈独秀、王光祈、宗白华、左舜生、康白情、毛泽东等26人发起成立上海工读互助团,但互助团面临重重困境。6月7日,毛泽东写信告诉北京的黎锦熙:“工读团殊无把握,决将发起者停止,另立自修学社,从事半工半读。”

1920年4月1日,王光祈和学会的同伴魏时珍、陈宝锷、涂九衢从上海乘法国轮船远赴欧洲。在岸上他和毛泽东挥手告别。他本打算去美国留学,但“因在沪时检验身体,已有眼疾,非医好后不能赴美”,“临时改道赴德”。王光祈进入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并兼任上海《申报》、《新闻报》驻德通讯员,完成勤工俭学学业。一年后居柏林,改习音乐,并宣扬“音乐救国”。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处世治心惟礼乐,中华民族旧文明。而今举世方酣睡,独上昆仑发巨声。”

1921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年会召开时,李大钊、毛泽东等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1923年,曾琦、李璜等人在巴黎正式成立中国青年党。由于会员成分复杂,学会后来分左、中、右派。1925年最后一届南京年会后,少年中国学会走向解体,1925年7月解散。

1926年,王光祈从柏林大学转入波恩大学继续研习音乐,并翻译近代中国外交史料。“九·一八”后,他在柏林及法兰克福各大报上发表文章翻译出版“国防丛书”。1927年,王光祈进入柏林大学,1932年11月任波恩大学东方学院文艺讲师,1934年发表《论中国古典歌剧》并获音乐博士,先后发表有《欧洲音乐进化论》、《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东西乐制之研究》、《各国国歌评述》、《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中国音乐史》、《西洋音乐史纲要》、《西洋名曲解说》等著述。

1936年1月12日,王光祈因脑溢血逝世于波恩,时年44岁。1938年,王光 祈的骨灰辗转运回国,3年后葬于其住处附近——成都东郊沙河堡菱角堰周太玄墓园,碑额镌刻五线谱音符,正中楷书“温江王光祈先生之墓”。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上清寺渝园专门宴请了在渝的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方东美、曾琦、左舜生、余家菊、陈启天、宗白华、何鲁之、周太玄等20多人。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向王光祈的同学——《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劼人打听王光祈骨灰运到成都安置的情况。

解放后,毛泽东想延揽王光祈一起加入国家建设,当时他还不知道王早已去世了。询问陈毅也说不知道。一次,陈毅回到成都,在宴会上问李稢人副市长:“我回成都,向主席告别时,他问我,‘你们成都有个王光祈(现在在哪?)你知道吗?’我答,‘不知道’。主席又问,‘那么,你在成都时,可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这时,李稢人回答说:“王光祈是我的老同学,他在德国波恩大学任教,患脑溢血,早已死了。后来骨灰运回来了,为之立碑,碑文是‘温江王光祈先生之墓’,字是周太玄写的。‘土改’时,墓碑迁徙,现犹存我家。”陈毅听后,允诺汇报主席。事后,陈毅再一次回到成都对李稢人说:“这次来,主席语我,‘王光祈死了,他有亲属吗?可再问问。’”李稢人回答:“光祈曾娶罗氏女为妻,但早死了,其他亲属也无所闻。”陈毅表示,返京后将此事再告主席。

新闻要学会“讲故事” 第7篇

1“故事的语言”给导语带来变化

我们在学校上新闻写作课的时候, 老师告诉我们, 导语里面都要有“五要素”, 那就是——什么人、什么地、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 这五点都要在导语交待清楚, 五个要素缺一不可。举个例子, 这是我在2014年中秋时采写的一篇报道, 《莱州:做“糖帽子”蒸“月糕”品中秋的味道》, 导语:“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中秋风俗, 中秋的食品也都各有特色。在山东胶东半岛的莱州市, 就有着中秋‘蒸月糕’, ‘包糖帽子’的习俗。”再来看一条我在2013年过年时采写的一篇报道, 《赶大集“哈”羊汤传统佳节吃出年味儿》, 导语:“在山东莱州, 不仅有驰名中外的“梭子蟹”, 而且还有著名的“掖县羊汤”, 因其选料讲究, 味道鲜美, 而倍受老百姓的喜爱。在新年到来之际, 除了买年货, 人们还要喝上碗热乎乎的‘掖县羊汤’, ‘满嘴流油’的迎接新的一年。”通过这两条新闻导语,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里面的五个要素残缺不全, 而是强调了新闻中的主人公、什么故事、有哪些有趣的事儿、以及故事中的一点点悬念。正是这样戏剧化的语言描述, 带有悬念的故事情节, 才让观众对这条新闻产生了兴趣, 虽然没有五要素, 却达到了吸引观众把新闻看下去的目的。在如今的新闻写作当中, 这种像讲故事一样的导语模式已经替代了传统新闻写作的导语模式, 被观众们接受认可, 也让我们的新闻更加的生动。

2“讲好人的事故”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当今是一个讲故事的时代, 谁的故事讲的好, 就能达到传播的目的。那我们在讲故事的同时, 就要首先把握好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要知道故事的核心是“人”。

2.1 要把主人公放在第一位

在2014年春节, 我接到一条新闻线索, 莱州市将为全市80岁高龄老人发放双份养老金, 那么在这样一条新闻中, 即要把市委市政府大方向的惠民政策讲透, 又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这样的一条时政新闻做活。好, 那我们就从人物说起, 由一个个体、由一个具象的东西、一个主人公的概念切进去。文章一开头, “隆冬时节, 莱州市程郭镇高郭村村民盛萃芳老人家里非常热闹, 笑声不断。”紧接着工作人员送钱的现场同期声, 再转接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送来的这三百元高龄补贴, 让这位已经92岁的高龄老人乐得合不拢嘴。而就在同一天, 和92岁盛萃芳家仅有几街之隔的刘慎言在家里, 老人数着钞票, 笑在嘴上, 美在心里。今年莱州市有2800多位高龄老人与两位老人一样, 领到了政府送上的这份“双重大礼””, 一下子横向就拉开了, 后面又加上了新闻链接, 以及大方向的宏观的观察。一条老百姓关注的政府惠民的民生新闻, 通过我们把具体的人物放在宏大新闻事件当中进行表达, 一下子就增加了观众的可信度, 相信在老百姓的身边, 的的确确就有这样的好事儿发生。所以, 把一个真实新闻事件的讲述, 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它的传播效果与传统的大里来, 大里去的写作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人们更容易接受, 也更加的直观。我理解, 故事离不开人, 新闻也离不开人, 新闻的焦点应该在人, 观众会永远关注人, 也是因为关注人才关注我们的新闻。

2.2 学会换位思考

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我也经常作为一名观众, 收看新闻报道, 我也喜欢看有故事的新闻报道, 不喜欢那些大话、空话、套话。你不爱听、不爱看的东西, 观众怎么会爱听、爱看呢?所以, 我们在写新闻报道的时候, 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想问题。

2013年的三八妇女节, 我和同事去乡镇采访, 偶然得知这个镇正在搞一个三八节妇的演出活动, 记者的直觉告诉, 这个活动中有新闻可做, 于是我们就来到了活动现场, 好家伙, 一到现场立刻被现场的气氛吸引, 灵感一下子就来了。当时我就在想, 如果我是观众, 我一定也很喜欢看这样热闹的、有特点的、能展现老百姓风采的新闻。于是, 就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 我和摄像共同采写拍摄了《新闻特写:春天里的“农村妇女大联欢”》, 这条片子给当天的《莱州新闻》带来了活泼的元素, 成为整档节目的亮点, 时长不过两分多钟, 短小精悍, 有人物、有细节、有笑点。

3 精彩的故事和细节让新闻充满节奏感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在接到一条新闻线索的时候, 从中找故事这是必要条件, 如果想让这个真实的故事与我们的整体新闻节目互相搭配, 就要求我们在采访的时候把握好节奏, 在采访之初, 就要在心中策划好, 怎样在有限的文字和时间里将新闻故事讲述完整。

3.1 细节让新闻更有趣

所谓电视新闻细节就是指新闻记者在事件发生现场抓取那些反映实践变化发展的过程, 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这些画面可以小到一个新闻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 也可以是一些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效果的画面。

在《赶大集“哈”羊汤传统佳节吃出年味儿》这篇报道中有这样一段, “您看, 这‘朝天锅’翻腾滚滚的就是‘掖县羊汤’, 大片儿的羊肉, 像牛奶一样白的羊汤, 再添上香菜, 葱末儿, 吃到嘴里肉质香嫩, 喝到肚里汤鲜味儿美”通过这样一段细节的描述, 观众就很容易被生动的文字和大特写的画面带进到那个环境当中, 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好的、有趣的细节, 会将观众再次被带入故事当中, 一进入细节, 观众的收看状态都是不一样的。细节在叙事上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内涵和风格, 传递的信息具有复合的特征, 能给观众一个多元化的阐释空间, 增添新闻故事的趣味性。

3.2 故事与节奏

好故事要配合着节奏。节奏永远是讲一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 这个节奏包含着什么呢?就是合理分配, 就是你所拥有的细节、你的能力, 这个细节既包括故事细节。

比如, 我要采访一条新闻, 故事很好, 但是《莱州新闻》的节目时长总共才15min, 那我就要想好了需要采访多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 即要把故事讲好, 又要控制好节奏, 不冗长、不拖踏, 将细节、故事分配好等等, 一切都要在掌握之中, 这也体现了一个记者的讲故事的功夫。

新闻要学会“讲故事”是让我们的新闻更加充满人性味儿, 充满真、善、美, 但在这其中, 真实却是法宝, 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在讲好新闻故事的时候, 真实的报道新闻内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新闻的写作方式, 在当前的舆论竞争中的优势已不付存在, 我们不仅要懂得放下身架, 也要守得住自己的品质与格调, 让我们的新闻, 在以故事为叙述的前下, 传递更多的善意、责任感和建设性, 让我们的新闻, 不仅要好看, 有趣, 更要充满正能量。

摘要:新闻写作故事化目前已是中国各级媒体记者在新闻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写作方式, 写新闻就要会讲故事, 这种讲故事的方式, 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 也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 更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换届 第8篇

2011年2月19日,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召开 第六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和 常务理事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 事长、社长朱夏炎等当选该学会顾问。河南日 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常法武当选学会主席,河南 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俊本当选学会常务副 主席,王耕、姚进忠、刘鲁豫、张鲜明、尚建 军、杨峰、王颂、赵鹏、杨光、王天定、陈更 生、李建峰、高均海当选学会副主席。学会秘 书长由陈更生兼任。

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是以全省新闻、宣 传、出版部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专职记者以 及其他新闻摄影工作者为成员的群众性学术团 体,该学会肩负着团结和培养全省新闻摄影队 伍的责任,并承担中国新闻奖(图片类)河南地 区参赛作品推荐和河南省新闻奖(图片类)评选 任务。多年来,该学会积极参与全国新闻摄影 理论年会和全国新闻摄影活动,多次成功举办 大型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及摄影采风、比赛活 动,为提升河南省新闻摄影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河南新闻摄影走向全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换届活动,坚持扩大范围、增强学会 领导力的原则,在以各级党报、都市报为骨干 的基础上,新吸收全省30多家行业报、企业报 等媒体为会员单位。目前,该学会会员单位达 63个,理事100名,常务理事40名,整体实力空 前壮大,体现出更大的代表性。

新闻记者要学会“俯身抬头” 第9篇

“俯身”, 脚埋黑土接地气;“抬头”, 胸怀全局拓视野。“俯身抬头”作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无疑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进程中找到的一把“钥匙”, 解决了新闻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站在什么视角写新闻和用什么样的新闻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等根本性问题。

“俯身抬头”是一种新闻理念

“俯身抬头”看似简单, 实则有着深刻的内涵。首先, “俯身抬头”是一种新闻理念和人生态度。“俯身”, 就是脚埋黑土接地气, 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时“自降两级”, 沉到一线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抬头”, 就是胸怀全局谋长远, 在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时“自升两级”, 立足全局打开视野、创新思路、完善措施。

党的新闻事业就是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准确及时地传播信息, “俯身”以为民情怀为出发点, 有效地实践了这一宗旨;而党的新闻事业又要求新闻记者必须高瞻远瞩、与时俱进, “抬头”以大局意识为着眼处, 很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

新闻观的基础是人生观, 如何树立合格的新闻观?也要从“俯身抬头”中寻找答案。“俯身”意味着对人生的敬畏, 专心干事, 专注于为人民服务;“抬头”意味着胸怀大志, 承担大任, 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新闻事业中, 实现精彩的人生。著名记者范长江自觉把新闻工作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相结合, 千辛万苦采访, 夜以继日写作, 完成了新闻史上的名篇《中国的西北角》, 指出了中国的希望所在。范长江新闻事业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抬头”寻路的大视野与“俯身”做事的专注性的完美结合, 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新闻理念。

“俯身抬头”是一种工作作风

其次, “俯身抬头”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这一点显而易见, 要想采到好新闻, 就必须眼光向下, “俯身”到第一线, 捕捉新鲜线索, 置身新闻现场, 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从而掌握第一手素材, 挖掘事实真相, 以事实的力量打动读者;要想写出好稿子, 就必须思想向上, “抬头”把握方向, 放宽全局视野, 主动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从而科学谋划, 准确判断, 以敏锐的政策导向服务新闻报道大局。

新华社著名记者郭超人195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 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 在那里工作了14年。作为一名记者, 他“俯身”接地气, “抬头”揽全局, 在44年的新闻生涯中, 抒写过西藏百万农奴埋葬农奴制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报道过我国登山健儿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留下了大量众口传颂的名篇佳作。哈尔滨日报记者郝志宏是一名社会新闻记者。她提出用脚板写新闻, 曾为一条新闻线索步行十多公里。她的报道都是身边事、百姓事、家常事, 但却紧扣时代主题, 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见证着最鲜活的基层生活。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 郝志宏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社会新闻, 她本人也被誉为“人民的郝记者”。可以说, 从郭超人到郝志宏, 他们取得的新闻成就正是得益于“俯身抬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俯身抬头”是一种行为准则

最后, “俯身抬头”是一种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作为记者, 我们工作做得如何、行为是否得当, 拿什么去衡量?“俯身抬头”显然就是一把最好的“标尺”。

采访时做到了常“俯身”, 两脚自然接地气, 拿出的东西就会鲜活、生动、有生活;写作时做到常“抬头”, 眼光自然高一筹, 完成的报道就会新颖、大气、有“感觉”。这把“标尺”简明易行, 常用常新, 只要把“俯身抬头”内化成自觉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工作常态, 工作就有了规范, 行为就有了准则。

时下, 新闻报道普遍存在说官话、说套话、说空话, 甚至说假话等严峻问题, 轻则远离群众、失去读者, 重则违背新闻伦理、新闻道德, 损害到党的新闻事业。说穿了, 这些乱相的出现, 正是“俯身抬头”作为一种行为准则的缺失。常“抬头”, 就会正衣冠, 明得失;常“俯身”, 自然识疾苦、辨是非。失掉了“俯身抬头”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 新闻浮夸、虚假新闻, 甚至有偿新闻等新闻界的不健康风气就会抬头, 必然会侵蚀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肌体。

新闻报道也要学会慢 第10篇

关键词:新闻报道,“慢”

“事实上, 新闻的时效并不是以谁最先发布为标准, 而是以谁最先被受众接受为标准。”[1]而且, 新闻报道的事实涵盖了正在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 或者已经发生了现在仍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实。所以, 在瞬息万变的刷屏中, 我们传统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占有我们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的同时, 还要学会在快中求慢, 学会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在报道中结合广度与深度, 用有细节和有深度的新闻来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提升我们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1 快中求慢深度挖掘

作为记者, 我们常常追求一个快字。新闻事件一发生恨不得马上能发出报道, 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 媒体蜂拥而至, 都想抢占先机。也难怪,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事件的记录者, 都可能发出第一时间的报道。这个快是我们必争的, 因为新闻的时效性就在这里体现。而在新媒体抢头条的竞争中, 主流媒体的优势已经不是很明显。而平常我们拼速度发出的新闻报道, 往往只报道事实的片断或概貌, 报道事实长链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动态进展, 一事一报, 简洁明快。那么我们还要学会在快中求慢, 学会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做好深度报道。要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追踪其来龙去脉, 揭示其实质意义或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揭示更有针对性的现实意义, 让观众在琳琅满目的刷屏中有所共鸣和思考。

这种“慢”, 在主题报道中尤为重要。2009年, 西峰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在全市推出了民情信息员工作制度, 通过民情信息员采集民声、反映民意, 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解难题。记者捕捉到这一信息后, 没有急着发出一条动态的信息, 而是在和西峰区有关部门联系之后, 进行了精细的策划, 随后才开始采访。在对西峰区北街社区民情信息员的采访中, 记者通过走访, 选择闫双娥为这篇报道的中心角色, 在社区中, 有很多像闫双娥这样走巷进户收集信息、上门服务的人物, 而闫双娥以前就是一名社区干部, 退休之后义务来做民情信息员, 她本身具有故事性, 她所反映和解决的问题也是群众经常遇到的真实可信的事。她的形象、语言都非常自然朴实, 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化, 能够打动观众。记者又充分挖掘细节, 从西峰区北街办事处的一张民情信息办理登记表着手, 采用现场出镜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情景之中, 让人们看到了众多民情信息员工作的普遍性, 令人信服, 更好地升华了主题。在《西峰:民情信息员查民情解民忧》中, 我们注重放大了画面的信息点, 运用画面讲故事, 通过闫双娥与社区居民聊天、记录信息、社区居民的神态等画面, 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塑造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在2009年度甘肃广播影视作品评选中, 《西峰:民情信息员查民情解民忧》获得电视新闻类节目一等奖。

这就是“慢”出来的活。在慢中, 我们有足够的思考和策划;在慢中, 我们有充分的观察和采写;在慢中, 我们有深入的分析和揭示;在慢中, 我们才能多角度多维度的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2 开拓思路慢中求新

每天, 我们都会接触海量的新闻信息, 而在转眼即逝的信息中, 有多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说, 在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的新闻报道中, 有多少报道影响深远?因此, 在新闻宣传和报道中, 我们要做深度挖掘, 也要不断创新新闻采编的角度和手法, 注重策划, 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2014年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重点选题。庆阳电视台记者采编的《庆阳:一封群众来信引发的思考——直面“辣味”批评诤言“镜鉴”干部》, 先后在《庆阳新闻》、《甘肃新闻》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其实, 这篇新闻报道的前身是一个时政报道《夏红民在宁县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天4月3日发出的时政报道, 讲述了市上领导调研、上门征求群众意见、现场查看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活动, 夏红民看望走访写信群众肖吉祥只是这篇时政报道中的一个片段。而在4月16日, “全市党员干部要用肖吉祥的信作为‘镜子’照一照自己, 认真查找和解决自身‘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批示做出之后, 记者结合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 开始选择从群众关心的角度来入手策划采编整个报道。于是, 于4月26日推出了《一封群众来信引发的思考》。在这篇报道中, 记者从群众理解和关注的角度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真实地展现了党对群众的关怀真真切切落到了实处, 反映了群众对党的充分信任和朴素感情, 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深入体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新闻报道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但是最终选择的角度是普通观众所容易接受的角度, 选择符合观众“胃口”的角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众多报道中, 《庆阳:一封群众来信引发的思考——直面“辣味”批评诤言“镜鉴”干部》, 让人感觉很接地气, 脱去了高高在上的“官场习气”, 走进了百姓视野, 让观众乐于接受。

3 信息量大新中求全

对于新闻而言, “不能消除人们理解‘不确定性’的东西, 至今仍常见于我们一些新闻之中, 使得我们新闻的信息荷载量极低, 延及人们对新闻的可信度极低。”[3]新闻, 向受众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信息, 对于信息而言, 信息量是构成其价值的最基本条件, 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这条新闻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新闻报道中, 记者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发现与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增加新闻的有效信息量, 提高新闻价值, 从而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比如会议报道, 有的记者只报道会议的议程和一些大而空的概念, 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效果。什么时间哪里召开了什么会议, 哪位领导讲了话, 指出什么, 强调什么。而有经验的记者会更多的考虑到会议所涉及的内容, 涵盖的信息, 与群众的关联度。如会议背后的新闻背景、地方政府出台什么新的惠民举措、当前的政策机遇、所要采取的一些重要举措、会给群众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等等与群众生活紧密关联的信息, 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或者将会场采访和会外采访相结合, 最好选择典型的实例与会议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帮助受众充分理解会议内容。这样采编出来的会议新闻, 才会吸引观众收视, 缓解群众的排斥心理。

4 慢中求精注重包装

广义的包装是指一切进入流通领域的拥有商业价值的事物的外部形式都是包装。而我们所做的新闻虽然不像流通领域的商品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但是我们面对新闻报道的传播, 也应该有一种产品意识。要更直观、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让观众愿意认可和接受, 尤其是在新媒体瞬息万变的冲击下, 抓住观众的眼球。那么, 包装必不可少, 或者已经成为一个成熟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我认为, 新闻节目的包装主要应该考虑表现形式、后期制作和播报时机三个方面。

从表现形式来说, 它其实就是包装的外形要素, 展现给观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 能够呈现给观众乐于接受甚至印象深刻的形式。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口播、图像新闻、现场报道、专题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以及访谈、评论等。就图像新闻而言, 又可以以消息、新闻特写、新闻调查、评论等方式来表现。那就我们日常做的最多的图像新闻来说, 又可以通过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多种写作方式来结构。随着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的不断创新, 也会有一些更新颖的表现手法, 比如记者走基层就是记者体验式的采访的过程, 很容易把观众带到情境之中。

而后期制作可以说是包装的最重要环节, 它可以起到进一步加工出彩的作用, 这里边也有很多的关键要素和手法。比如画面的选择、剪接、与解说词的搭配, 标题, 字幕, 图表, 音乐甚至特技、动画等一切为内容服务的要素的整合, 让内容更加丰富、直观、有感染力。在这方面, 地方台更多的是向中央台不断学习并结合自身进行创新和改进。在编排方面, 《庆阳新闻》一直在传统模式中寻求突破。2013年, 《庆阳新闻》创新理念, 进行改版, 压缩了时政报道和会议报道的时长, 跳出会议报道挖掘新闻, 加大了新闻的信息量, 增强了新闻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庆阳电视台围绕甘肃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精神的宣传报道做出了详细的策划。分阶段制定了宣传任务, 开设了“老区新貌”“走基层看扶贫”“行进庆阳精彩故事 (扶贫) ”“贯彻落实老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打好脱贫致富攻坚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等栏目, 在会前会后营造了关注老区会议精神、凝心聚力打好脱贫致富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总之, 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要学会“以慢打快”, 做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当然, 慢出新闻并不是说忽略新闻的时效性, 不是懒散地拖延新闻的采编过程和播出时间, 而是要慢功出细活, 沉下心来下功夫, 把新闻事件放大再放大, 去尽可能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带领观众去发现去思考。在快的节奏中捕捉新鲜过后的动态, 在快的热点背后探寻被遗忘的角落, 在快的奔波中追问的本质的真实。

参考文献

[1]桑苗.浅谈现代新闻的时效性.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柴静自费调查雾霾《穹顶之下》视频播放超2亿.比特网, 2015-03-2.

中国画学会展开幕 第11篇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机关服务局局长都海江,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此外,开幕式上还有白俄罗斯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塞内加尔共和国、乌克兰、叙利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等国驻华使团代表出席。

中国画学会是一个具有全国性、学术性、专业性的学术团体,自成立以来,团结和吸收了大陆与港、澳、台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与理论家400多人为理事,成为具有较高学术实力的中国画社团。中国画学会从成立伊始,就想着手策划一个却除商业性、突出学术性、代表性、全国性的大展,以展示中国画学会的学术高度,但为了展览的学术水准,这几年一直在慎重推进,从经费筹措到展馆选择,从画家动员到作品征集,再到调换作品等工作,都围绕着确保画展的学术水准这一宗旨有条不紊地展开。中国画学会严谨的工作方式、严肃的学术态度,让参展画家们感受到了此次画展的重要性,他们有的提前大半年为画展而创作,有的拿出自己珍藏的代表作品,有的提出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调画参展,充分体现出画家们对此次画展的积极性,体现出中国画家对促进中国画时代发展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在严肃的态度、积极的行动保障下,终于有了这样一个画展的成功举办。

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琮表示: “一个画种的成熟,主要在它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方面显现出来,中国画应该继承我们历代留下的全部优秀基因,而化为我们变革的力量,用全部力量来构筑未来。这力量来自于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画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早已超越了绘画本身的意义,画家们加强对中国深层文化方方面面的修养,是中国画千年不衰、与时俱进的根脉。这力量还来自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百年来强烈碰撞以后的清醒,由于碰撞而激活了我们对古老基因的新认识,看到了中国画的融汇能力、吸纳能力、修复能力和更新活力。坚定我们的信念,找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时代交给当代中国画家的使命。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特质,理清中国画的文化要素,找出这些要素的深层结构和内在联系,总结出最核心的概念。加大中西绘画比较性研究,发扬中国画的优长,加强中国画的播布,这都是学会必须要担当的使命。为此,中国画学会经过长期准备,与中国美术馆合作,隆重推出‘中国画学会展。”

此次展览展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近240幅作品,代表了学会理事们在各个不同时期中国画的探索成果,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画的现实状况。

画展以“老、中、青”画家构成参展团队,他们都是在中国画探索的某一领域有所创获者,特别是参展的老画家们。他们虽功成名就,但却宝刀不老,仍然在坚持不懈地努力探求中国画的创新之道。他们的作品,有的已不仅仅是一张绘画作品,而是与共和国的历史发展阶段紧密相连,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时代精神的凝结。中、青年画家是画坛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老画家们的期望,成为中国画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传递手,追赶并超越老一代画家们的成就,把中国画传统传承下去,就成了他们的使命。此次画展风格样式变化最多的就集中表现在这些画家群中。

此次画展不仅突出学术性,并且突出创新性,而学术性追求往往是通过创新性探求来体现的。在这些作品中,有的偏重传统笔墨,希望从传统绘画内部破解中国画发展难题;有的以传统笔墨为基础,吸收中国传统其他艺术门类养分;有的则在中国画色彩语汇表现上有所突破,让色彩表达充实进中国画笔墨表现中;有的则以消解与重构的方式,把新的视觉经验引入中国画中;有的将创作视野锁定在西方绘画基因上,使中国绘画既不同于西方绘画,又在表现方式上和中国传统绘画拉开距离。这些不同方面的探究,正凸显出了参展画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中国画学会也正是意识到自身的时代责任,紧紧抓住“学术立会”不放松,鼓励画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创作出不负时代的好作品来,此种追求我们在参展画家的作品中就能深刻地感受到。

中国新闻学会 第12篇

学会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2009年9月7日中国科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提升科技团体的道德水平和公信力,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学会科学道德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所属学会 (以下简称“学会”) 。

第三条 执行和宣传《学会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 加强学会自律, 推进科学道德规范制度建设, 履行对科学道德规范的管理责任。

第二章 责 任

第四条 倡导和执行科学研究造福人类和服务社会的原则, 避免和防止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 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与伦理的科研行为, 反对和避免利用科研活动及成果谋取不正当利益, 营造健康科学的科研环境。

第五条 倡导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 维护科学尊严, 反对各种形式的伪造、剽窃、篡改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

第六条 促进学术交流与交往, 引导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争论和相互尊重, 避免受权威、权势及其他利益的影响, 不得以无科学依据的质疑、人身攻击等方式干扰正常的学术争论, 不得占有、窃取他人的科研数据和成果。反对学术交流中的形式主义。

第七条 在科技评价中发挥专家主导作用, 不以任何方式干扰评议专家的选择和判断, 保持和维护科学共同体在科技评价中的独立性。评议结果公布前不得泄露有关信息, 不得提供夸大和不切实际的评估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证明。

第八条 开展科技咨询应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正确处理所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不得利用咨询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九条 选拔和举荐人才应以道德品质、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为主要标准, 不应受个人好恶、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 要保证信息公开、程序规范、评判公正, 不得违规操作。

第十条 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 建立并完善同行评议、成果保密、信息共享和防止利益冲突的相关政策, 确保编辑出版的诚信, 维护学术期刊的信誉。

第十一条 从事经营活动, 应抵制以学会品牌获取资源和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各种干扰学会活动的行径, 避免因追逐商业利益损害学术声誉。

第十二条 强化会员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对会员的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 督促会员遵守《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 促进会员的道德自律。

第十三条 加强对会员的诚信管理, 将科研诚信和职业伦理规范标准作为会员入会和保持会籍的条件。会员有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 应视其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直至除名。不得以任何方式隐瞒、包庇、纵容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章 监 督

第十四条 学会应建立科学道德专门委员会或相关机制, 制订本学会的科学道德规范及对科学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并负有本学会科学道德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 建立合理有效、公正透明的查处程序及规则, 受理对所属会员科学不端行为的投诉, 并知会有关单位, 必要时开展联合调查。对调查属实的科学不端行为, 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开处理结果。

第十六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所属学会执行《学会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的情况及科学道德状况进行监督与评估, 发现问题将采取相应措施, 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实施必要的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规范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一篇:精神心理分析下一篇: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