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2024-05-06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精选11篇)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1篇

1.1 智能电网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智能电网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大致上可以理解为智能电网是指一个供电系统基于网络已经完全自动化运行,它能够对每一个用电户和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实现实时的监控,并且能够自动的控制整个电网中电流和信息的流动,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使整个电网中各个成员的及时有效地互动,保障电力市场交易的进行,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七大方面。现在各国根据自身基本国情的都对智能电网在运行和目标建设中各有侧重,但是统一的都是为了电力市场更好的发展,电能质量和电力运行的安全努力。基本上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可以从它的特征、目标来概括和理解。

1.2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2.1 数字信息化: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电网系统中运用自如,比如说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芯片技术等还包括数据集成、数字控制装置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的应用是智能电网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这些科学技术在电力装置中的应用表示着电网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情况下,如何不断的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怎么样更好的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创新技术实现更好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建设,如何更好的集合技术研究和生产之间的合作体系,都对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1.2.2 分布式智能化:

现在智能电网系统中采用的是分布式智能化管理,分布式控制装置在地理分布和功能分散化管理上有着优越的表现,对于控制装置实现分析和安全控制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电网实现自愈的功能,也能够帮助电网快速适应,尽快实现功能。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分布式智能建设的成本和效益、系统研究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1.2.3 交互式能动性:

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对于参与者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互动联系都有了加强的作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到电力负荷调度和控制管理工作中来,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用电装置的使用中来。在互动性增强的同时在如何更好的管理参与者更好的发挥出效率这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何更好的从制度和安排上更能提高效率要针对研究,这也是对只能电网的市场化改革需求提出了要求。

1.3 智能电网的实现目标

智能电网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要实现电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并且还要在保证安全可靠运行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智能电网在实现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1)运用高级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建立高级计量技术体系,实现双向通信功能;(2)通过分布式智能管理模式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分析和控制自动化的功能,自动监控、防止断电、自动优化电网、快速恢复供电等;(3)施行电力市场改革,发电和配电管理更市场化,促进市场竞争。

2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2.1 建立坚强灵活的网络拓扑

我国能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是非常不均匀的,为了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我国特别在互联网工程上做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特高压互联网工程、直流联网工程、点对点和点对网供电等工程项目,使得智能电网结构更加完善和灵活。现在随着电网的逐渐扩大规模,一些安全稳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针对特高压级别的电网,安全稳定性能的问题就更加的关键,同时对于主网架结构的设计规划要求也提高了标准要求,如何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特高压及各级电网的规划就成了目前极其重视的问题了,因为只有灵活坚强的电网结构才能经得住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性事件对其的破坏。

2.2 实现开放、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

智能电网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同时它的发展也对网络安全技术有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智能电网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不仅仅能够对故障时间做出早期的判断能力,也能够对已经发生的故障问题做出响应,会自动的采取一些措施。智能电网不仅在日常分析系统的状态能力,它的检测范围也会随着故障发生会扩大监控范围,乃至全方面的覆盖整个电力系统,也会对整个电网运行和综合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外延支撑。

2.3 配备高级的电力电子设备

高级的电力电子设备的配备对于智能网络的优化发展是非常有力的,不仅给支持了用户高质量电能的要求,也是能量转化系统的管家部分,它在整个电力发电、传输和配用电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几乎全部是高配置的电力电子设备,其中有可控硅并联电抗器、多功能固态开关、智能电子装置、静止同步补偿器、有源滤波器、动态电压恢复器、故障电流限制器以及高压直流输电所用装置和配网用的柔性输电系统装置等。

2.4 智能调度技术和广域防护系统

智能电网中实现电力智能调度是整个电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智能调度的实现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调度控制中心的各个工作环节效能,能够对整个电网的驾驭能力提高,包括资源配置能力、风险防控能力、高效调控能力、决策管理能力和市场调配能力。调度智能化的目标最主要的就是把控制调度和信息网络化统一步调,能够使得电力系统的元件保护、稳定和紧急控制系统、解列控制系统和恢复控制系统等多种有效安全防线能够综合起来,组织成综合防御调度控制中心,实现在线决策指挥,能够帮助调度人员针对大面积的电力世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针对性措施。

2.5 高级读表体系和需求的侧管理

智能电网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具备预见性和判断力,还有自动调节能力的一种综合系统。分布式智能化管理和人网的结合能够对电网包括用户等的信息进行随时的监控和数据采集分析,最后会采用一种安全有效又经济的有效输电方式传送给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出最有效率最安全的方案,是对电能的优化利用和电网的安全运营的保障,所以说智能化电网系统首先就要求供电部门提供用户精确地用电功率,这样让电网智能系统对需求和供应电力都有一个很好的平衡标准。因此在国外的一些智能化电网的推动建设中,会以建立高级测量体系入手,高级读表体系就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但允许用户参与实时的电力市场,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实现远程监控操作或者分时电价管理,还包括用户侧管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体系对于服务用户、实现用户和企业之间的系统双向管理、实现现代化运行度很有帮助。随着科学现代化管理的进步,智能电表极有可能作为互联网路由器,推动这电力系统通信、宽带运行业务以及传播电视信号的功能实现和发展。

2.6 高级配电自动化

高级配电自动化会包括配电系统化管理、用户交互管理和对系统的监视和控制,所以说需要更复杂一级别的控制系统。(1)系统元件必须在开放式的通信网络结果中协同作战;(2)试用局部分布式管理控制系统;(3)运用传感器、分布式计算主体等实现对电力交换系统的扰动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减少影响力度。

2.7 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分布式能源管理有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存能源,这里面分布式发电的技术包括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等;分布式储存能源装置包括蓄电池储能、超导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在我国主要的发电模式是风能和太阳能,但是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再加上波动性和间歇性比较大,经常会对发电供电系统造成毁灭和冲击,使得电网无法适应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我们就要解决这些可再生资源的不确定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来保证发电的进行,保障电力安全的输出,这也是对于接入各种可再生能源电源和分布式能源电源的一个大的挑战。

3 强化发电调度向负荷调度的转变

现在我国的电力系统大部分还是运用的传统的电力调动模式,发电调度是很据负荷预测来解决电力机组开停、最优潮流和经济运行等问题的。智能电网的特点就是能够利用有效地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实现供电系统和用户的优良化管理和运做,电力调度一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力平衡的问题,这也是整个电网系统中的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问题,智能电网对电力负荷的智能调度就成了它最主要的实现功能和标志。因为发电调度可以控制电源不能控制负荷,负荷调度则相反,那将来的电力系统中可再生的资源发电能力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风电、光伏能能源发电不可控制,利用平常的常规控制一定是不经济的方式,所以利用负荷调度控制就很好了。一部分负荷的用电时间是非常灵活的,采用负荷调度的方法来对不可控电源的预测出力曲线有可能是未来的电力调度的一种很好的有效补充方式。

电力负荷的调度中,电力市场是运营平台,智能电网是电力操作平台,电价的调动时负荷调度的驱动力,由于调度的对象复杂由分散,所以针对的每个调度对象就有很小的可控功率,负荷调度命令与其他不同,所以需要智能电表仪器和双向通信网络来作为基础。负荷调度在面对复杂的电源结构时,需要充分的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通过各项手段来保证调度的运营。

4 结语

智能电网要实现的目标是电网经济安全高效的运行,包括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最终要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的广泛,对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都有相互的作用。从智能化电网的成本效益上分析,它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智能化的发展在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引进方面也要做到正确的处理和平衡,在引进的同时一定要有创新能力的建设。智能电网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快速,还要保证稳定持续的发展。现在社会发展迅速提高,各种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大,智能电网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最后一定会根据各方的需求最终实现智能发展的目标。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离不开电网的支持,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经是这个会前进中必须要保障的,虽然现在电网系统越来越完善,但是在巨大的客观环境中,随着电网负荷的不断加大,电网系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说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恶劣环境的影响、电力市场运行等原因都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两个方面来分析解决电力系统中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负荷调度,发电调度

参考文献

[1]孟庆锋.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研究[J].才智,2011(09).

[2]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2篇

——公司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试点建设纪实

杨胜春 曹琰 汪胜和

2010年对于奋战在电网调度战线的每一位员工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电网调度科技研究与建设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0年12月28日,在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大屏幕上,全国电网,“三华”区域电网,江苏、四川省级电网,北京城区、河北衡水、辽宁沈阳地区电网的广域全景运行信息,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调度管理四大类应用的数十项功能,一一展现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栾军、总信息师吴玉生等领导面前,四类应用犹如四颗明星支撑起了智能调度这轮“新月”。

立志打造“智能神经中枢”

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调度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特高压大电网运行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需要,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成为调度人日夜思考的问题。

面对电网发展相对滞后,一次网架较薄弱的现实,调度人压力巨大。作为我国最高一级电网调度机构——国调中心,于2008年年初就开始谋划建设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立志打造能够适应坚强智能电网运行要求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网“智能神经中枢”。

2009年9月,公司下达了智能电网试点工程项目计划,明确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试点建设的首批9家单位,拉开了这一系统研发与试点工程建设的序幕。

电网调度领域的“一大步”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所说的一句话。本次研发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就是电网调度领域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遵循标准化、一体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设计思想,集成传统省级以上调度应用系统功能,全面支撑各级调度业务发展需要,是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制和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工程。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系统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参考,项目管理和协调难度前所未有。从基础研究、规划设计、技术攻关、系统研制、工程建设到运行管理都需要全面创新。依靠电网调度领域的深厚积淀、建设模式的创新和各方资源的高效利用,从2008年2月启动系统建设框架研究,到2010年12月试点工程全部通过现场验收,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调度人就完成了技术支持系统革命性、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和工程建设的新水平、新纪录。

2010年4月,新系统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功能研发建设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验收,并得到了验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为技术支持系统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7月底,新系统的四大类应用主要功能进入系统联调阶段。从8月开始,各试点单位陆续进入工厂测试、现场测试和验收阶段。12月21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试点项目第一批9个试点单位:国调和华北、华东、华中网调,江苏、四川省调和北京城区、河北衡水、辽宁沈阳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变革

新系统建设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和调度核心业务变革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是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最新成果。

新系统显著提升了大电网实时运行控制能力,全面支撑了国调与“三华”网调的高效业务协同与互动,为电网调度一体化运作、“三华”互备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华中试点的基础平台和实时监控基本应用功能,为调度人员监视电网装上了“千里眼”,有力地支撑了2010年的迎峰度夏和世博会保电。华北试点的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功能,综合利用电网各种运行信息和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等多种手段,实现电网故障的综合告警和电网隐患的在线预警,提升了调度系统驾驭大电网的能力。

新系统弥补了调度计划、安全校核核心算法等方面与国外的技术差距,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经济调度计划编制软件,能够适应“三公”调度、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市场等多种调度模式,实现了日前发电计划、检修计划的优化编制和量化安全校核,极大提升了资源优化配置的精细化水平。

新系统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实现了“调控一体化”“主配网一体化”“地县一体化”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调控一体化信息的统一采集、分层分类处理、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等应用,实现了地县电网、主配电网实时调度和设备运行监控功能的无缝对接与统一协调。

新系统通过操作票、稳定限额、检修计划等核心业务的流程化,实现了发电计划、检修计划国、网、省三级调度全过程流程化闭环管理,提升了电网调度精益化水平。

技术创新大力推动调度业务变革,这也是试点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在试点建设的同时,开展调度运行业务变革。在调度室内设立了实时控制区、设备及环境监视区、在线支持区三个区域十个岗位。“现在,我们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的同志已从幕后坐到了台前,形成了与调度运行的前后台工作紧密支撑的机制。”华北网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一方面把“大计划”试运转工作取得的有益经验融入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中;另一方面完成了“大计划”研究方案在新系统的试运转工作,为国、网、省三级电网计划和安全校核工作协同机制的建立,以及全过程流程化闭环管理积累了经验。

新系统研发之前,我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标准化水平不高,一直是困扰大电网调度的一大难题。国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系统研制中制定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总体设计、系列功能规范和技术标准,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系统建设的不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可有效缩小各区域调度之间在技术装备水平、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3篇

[关键词]调度技术;智能电网;数据同步

一、建设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的主要目的

国家电力系统的调度通信中心逐渐向“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框架”的方面进行发展,这也就显示了智能电力系统调度支持系统的建立的目的就是:建立统一健全的智能电网系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电网调度安全和运行可靠,灵活协调,经济环保的政策要求,电网公司的研究和开发要与国家的智能电网的特点相互适应,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结合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实现国家,省,市,地,县的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统一化,公司的电网调度系统的统一化这就要求各地的电力系统的管理流程、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并且要与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因此这也对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原则。

(1)安全可靠原则。在运用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是要将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放在第一位,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断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操作过程要遵循国内的安全操作的要求,并且要在国内安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来对安全证书的认证,执行的权限进行相应的管理。(2)实用的原则。电力系统的整体架构,要结合数据库的数据,有明确的图形界面和中间设施,而且对于应用程序和其他模块也要做出合理的设计,再设计系统是要充分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架构要很好的面向服务,要以安全分区架构为基础,要有更加标准的模型和简便可视化的界面,使用国际尖端技术,设计还要符合国际标准和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设计标准,从而设计出国际领先的电力调度系统。(3)開放性和可改进性的原则。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出开放的系统架构,系统的维护要及时。而且也要与第三方插件有很好的兼容性,从而使的系统的扩容和升级更加简便。(4)管理和易于维护的原则。应用程序的配置,管理更应该方便,对于系统的切割也要灵活;实施环境要考虑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而且服务的配置也要实现参数化和易于定制,这就有利于系统平台功能的调整,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便于系统工程的操作、管理、日常维护和升级。

二、调度支持系统的架构

1.电力调度的管理子系统

电力调度的管理子系统是充分考虑设计对象的技术和数据库理论和研发的需求的,这样设计的系统就会更加的简单,而且具有便携性。将电业局,发电厂,变电站和用户的数据有效地导入到数据库中,对于企业的各部门的数据只有有关具有一定职权的领导才可以调用相关的数据,这也就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数据的共享。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子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对数据做出评估和这就为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数据,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

2.调度生产管理子系统

调度生产管理子系统是调度支持系统的子系统主要属于省一级,因次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对电力系统进行日志管理,电力系统的网页浏览,资源的调度和资源共享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查询。系统日志的管理的调度要依据数据的记录,汇总的结果,并对其进行排序,实现对数据的搜索,保密,调度的有效性,并且要在系统中嵌入链接以及相应的功能,有利于对事件进行查询;并且可以对机组锅炉的状态进行监控,保证备用锅炉的运行能力,并对其进行维修;对于重要的生产活动也会自动的生成;而且也会实现报告信息的自动调整。对电力调度系统的生产运行进行管理,可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方便化,也可以达到无纸化办公的效果,对于调度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三、智能电网调度的关键技术

1.实时动态监测网络

对于电力系统要进行动态的监控这就要求将先进的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系统当中,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定位系统开始在全球进行应用,这就标志着标同步相量技术应运而生。对于广域动态测量技术应用,能够实现以时间为基准轴来对大的电力系统的操作和控制的信息提供相应的途径和方法。这个系统主要有三大特点:(1)对发电机功角进行直接测量。(2)的主站每间隔40ms就会发送动态数据。(3)使用GPS标记每个数据的时间尺度,并且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取得的相应的数据,对于动态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实现高频振荡报警,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在40ms内实现高速的同步测量实现数据的准确分析,实现实时的动态系统的并网。

2.电网动态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技术

电力系统的监测预警以及决策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实时的动态监测,上线状态评估,静态安全状况分析,分析计算静态电压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计算热稳定性,同时在线计算分析暂态功角,上线的暂态电压稳定分析计算,预防和控制低频振荡的发生,控制在线暂态功角的稳定,紧急控制上线的瞬态电压变化,实现在网上的紧急控制和决策等。除了能够实时的对动态低频振荡实现在线监测和分析为,还可以运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在EMS/SCADA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升级。

3.电网运行方式的在线分析技术

生产调度要制定相应的网格工作流程表,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对电网运行的负荷进行实时的预测,对电网输电及配电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并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对于决策技术和网络的运行模式的有很大的帮助,他们的特点是在线升级电网系统实现分析和计算的稳定,显着降低计算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孟令愚,李满坡.东北电网联络线关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究[J].电网技术,2012,26(5):54一56.

[2]刘志超,丁建民,任锦兴.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8(8):84-87.

智能电网与节能经济调度 第4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节能经济调度

调度的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核心体现, 智能调度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内容, 是智能电网运行控制的神经中枢。在智能电网下, 实行节能经济调度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它通过建立促进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机制、新体制, 改进发电调度方式, 可以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效率的不断提高, 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1 智能电网的概述

21世纪的电力工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实现电网的升级换代, 许多国家和政府根据本国能源资源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特点, 逐步形成了智能电网为核心内容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1]。智能电网, 就是电网的智能化, 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智能设备制造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 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电网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 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结合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及驱动力, 将智能电网的本质动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3]: (1) 能源枯竭和环境压力; (2) 全球金融危机; (3) 电网安全性及多元化的用电需求; (4)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经济运行的需求; (5) 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使用。根据我国智能电网规划, 以及欧美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实践, 智能电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和性能:坚强、自愈、清洁、经济、交互、优质。

调度的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核心体现, 智能调度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内容, 是智能电网运行控制的神经中枢。为适应智能电网的需求, 调度系统应该具备更为全面而准确的数据采集系统, 具有强大的智能安全预警功能, 在调度决策中注重系统安全与经济的协调在系统故障时, 能够快速的诊断故障和提供故障恢复决策能够利用可视化技术, 将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全面而直观地提供给调度员。

2 节能经济调度

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7]53号文件发布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明确指出: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 以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为前提, 优先调度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 对火电机组, 按照煤耗水平调度发电, 煤耗低的多发、满发, 煤耗高的机组少发或不发, 并在部分省份进行试点, 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系统节能发电调度与传统的发电调度的比较见表1。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传统的发电调度方式, 取消了按行政计划分配发电量指标的做法, 制定并实施新的调度规则, 也就是以节能、环保为目标, 合理调用电力系统内发、供电设备能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 保证电力系统的高效、清洁运行。

电网节能环保经济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 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 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 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 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经济调度是以全网的供电成本或煤耗最低为目标函数, 按照等微增率法和协调方式进行调度, 是运行环节中十分科学的方法。同时, 兼顾实施节能、环保调度,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更好。节能环保经济调度相对于以往的调度来说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改革, 它将彻底改变以往各电厂平均分配发电指标的局面, 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节能环保经济调度的优化组合目标是降低电力生产与供应过程中的一切能源消耗和排放, 基本原则是以能效高、排放低的机组作为优先排序和调度对象。

3 节能经济调度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影响

节能经济调度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4~5]。

(1) 打破了传统发电调度的平均分配模式。节能调度政策的实施, 将改变按行政计划分配发电量指标的做法, 重新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对机组进行排序, 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 排在前面的机组出力空间将增大, 排在后面的机组出力空间将缩小, 从而使“大平均”调度模式走到尽头, 彻底改变了电力调度规则。

(2)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迎来新机遇。根据《办法》, 对于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今后电网企业必须优先全额收购其上网电量, 给予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并网保障, 保证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投资回报。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巨大契机, 从而推动了电力结构的整体优化。

(3) 狙击小火电企业。根据《办法》, 火力发电机组按照供电煤耗等微增率的原则安排发电负荷供电煤耗等微增率的原则实质上就是按照发电煤耗由低到高依次安排发电, 低煤耗的机组优先上网, 高煤耗的机组将被逐步淘汰。

(4) 确定了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机组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由于火电大机组在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方面占有优势, 势必将挤占原先按行政计划分配给小火电机组的出力空间, 从而使小火电机组仅获得少量电量甚至被彻底挤出市场, 迫使小火电机组加快关停进程。这对拥有先进大型机组最多的大型发电集团而言, 将获益匪浅。

智能电网下的节能经济调度流程如下。

智能电网下, 节能经历调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网电力负荷的经济环保运行, 以节能调度的优化理论为依据, 采用的优化分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6~7]: (1) 效率法; (2) 等微增法; (3) 动态规划法; (4) 人工智能遗传算法。

节能发电调度方式与传统的调度运行方式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其计划制定方式从传统的均衡发电到按机组的能耗排序发电;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简单粗放到精细化边际化管理;调度运行方式从传统的仅考虑安全裕度到综合考虑安全、经济、节能和环保。也就是说, 节能发电调度机组组合是考虑新能源在内的多种电源的组合优化, 实现节能、环保和经济的综合目标。图1示出了节能经济调度的主体流程, 从流程看, 节能经济调度计划制定需要考虑负荷、备用、检修及安全等众多因素, 仅依靠人工难以完成, 因此建立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节能经济调度计划制定分布式系统势在必行。

4 结语

在智能电网下, 实行节能经济调度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它通过建立促进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机制、新体制, 改进发电调度方式, 可以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效率的不断提高, 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实行节能调度, 同时也给各级调度部门带来了挑战、首先要改变计划方式下平均分配发电的做法, 用节能序位安排调度。其次要建立一整套信息公开、监管、查询、纠正、处罚等有利于科学调度的机制。三是要及时解决调度方式改变情况下出现的电价、环保、电网能力、自备电厂等方面问题, 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真正通过改进方式实现环保和节能。

参考文献

[1]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9) :1~4.

[2]陈树勇, 宋书芳, 李兰欣, 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 2009, 33 (8) :1~7.

[3]胡学浩.智能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态势[J].电网技术, 2009, 33 (14) :1~5.

[4]艾琳, 华栋.电力系统智能型调度[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 28 (10) :83~87.

[5]黎静华, 韦化, 夏小琴.智能电网下节能发电调度多Agent系统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11.

[6]周振起, 王世勇, 等.电网节能环保经济调度系统方案涉及研究[J].华东电力, 2010, 1.

基于云模型的智能电网调度研究 第5篇

引言

智能電网的快速发展,对调度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研究更加高效的方法支撑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由于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能量管理系统(EMS)等二次系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有连续型的,也有离散型的,采集的时间间隔有长有短,这些特征给电网的管理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多困难。而未来智能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是建立在统一视角下的全局世界中,即所有的网内数据应该对控制中心是透明的,但目前的信息共享渠道严重阻塞,给电力系统分析与调度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电力企业迫切要求能将系统内的各类数据有机整合,实现深层次的关联、分析,进而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为智能电网的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云计算模式的产生,为电力系统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突破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壁垒提供了解决方案,它能够解决电力系统中各环节之间信息与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的难题,并从根本上提高电网的数据处理能力。

1、云计算

1.1相关概念介绍

云计算,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网络计算技术,但全球的科研及学术界对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以Google为代表的云计算,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2)以IBM为代表的云计算,注重网格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融合,即利用分布式计算处理的能力,将IT资源构筑成一个资源池;(3)以微软为代表的云计算,即各种各样分布在全球数据中心的应用,它根据需要动态地将资源分配到客户端,其强调云端和终端的均衡。总之,所谓云计算就是利用现有发达的通讯网络,将全球大部分的数据集中起来,将其存储与调用分离使用,从而使整体的网络更具效率。

1.2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目前来讲,主要有三种主要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即(1)软件即服务(SaaS),指服务商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各种客户端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比如浏览器;(2)平台即服务(PaaS),指客户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建立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3)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指通过出租处理能力、存储和其它的计算资源,用户可以按此部署来运行任意软件。

2、电力调度系统的云逻辑组成

由于电力系统调度的数据需求量非常大,其运算分析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调度决策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在电网调度的运算分析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把分布在电力网络中不同空间中的分散数据信息资源与现有电力自动化基础设施整合在一起,构筑具有实时性高、可靠性强、准确度大的电网调度云计算平台,可通过负荷动态平衡分析和调度资源的统一调配,形成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型,以支撑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云计算平台逻辑组成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虚线圈定的云计算平台部分包含了分布式数据服务总线这一核心组件以及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系统、集成计算引擎和动态负载均衡及资源调配系统等功能组件。

图1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云计算平台逻辑组成

3、电力调度信息平台的技术实现

根据上述对电网调度信息平台的特征及其与云计算结合的可行性,以下给出电力系统调度信息平台的技术实现架构。

借助Hadoop实现资源的虚拟化,用分布式冗余存储系统及基于列存储的HBase来存储和管理数据,保证电力调度信息平台海量数据的可靠性和高效管理。另外,基于MapReduce的数据并行处理可以提供高性能的并行计算能力及通用的并行算法开发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Hadoop和HBase电力调度信息平台实现

具体实现细节如下。

(1)统一的数据展现

通过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实现以集成各业务关键指标而成为调度决策支持核心的指挥功能;以横向协同生产、经营、财务、人资关键业务指标而成为调度部门业务交互中心的分析核心;以集成本部门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而成为部门辅助决策入口的管理桌面功能。整个分析平台,各级应用的纵向层次分明,不同业务指标间的横向关联分析紧密。

(2)统一的数据共享

使用数据中心的统一平台将各部门的主要指标和明细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展现和共享,打破了原来存在于各独立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不仅实现了各部门之间指标和明细数据的快速共享,同时减少了以往数据共享实现中业务系统间需要两两开发接口的庞大工作量。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管理层发现问题并进行决策的反应速度,为电力企业发展和生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还有效降低了这一决策过程的成本。

(3)统一的数据质量平台

调度业务部门可以监控本部门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产生的频率、规模以及趋势。并将发现的问题数据导出,形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业务系统开发厂家进行数据或业务流程的改进,从而促进企业形成一个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4)统一建模与编码体系、统一数据存储平台

在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基础上构建集中式的统一数据存储平台,不仅使数据中心当前的主要应用、数据共享和展现更加系统化,还使得将来在数据中心开展进一步的预测分析及管理应用成为可能。统一的标准和存储便于业务分析人员对数据进行集中的、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发现以往业务系统内或业务系统间无法发现的潜在的规律,这种规律会用于预测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结论

将云模型引入到电力系统中,必将对电网的信息交互、计算模式和资源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力系统“私有云”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系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减少电网的重复投资,大幅提高当前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电网调度中海量信息的综合处理效率。

(作者单位: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6篇

随着湖南电网的不断发展, 电网规模快速扩大, 电网安全运行对实时故障告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网发生故障, 特别是复杂故障的情形下, 综合智能告警模块可以将故障诊断结果和相应的诊断依据提供给继电保护人员和调度人员, 辅助运行人员进行故障诊断, 达到自动、快速、准确地判定故障区域, 识别故障元件的目的, 从而将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 当前综合智能告警已集可视化、综合分层展示和查询等功能于一体, 功能强大, 实时性好, 界面友好, 使用方便, 较好地满足了大电网运行控制和分析评价的需要, 完全达到了实用化要求。

1 综合智能告警数据源可信度分析

综合智能告警逻辑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获取的数据源主要来自5个方面, 即:电网运行稳态监控功能模块的电网实时稳态告警信息、电网运行动态监视功能模块的电网实时动态告警信息、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功能模块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信息、故障录波信息以及告警直传信息。

根据目前各告警源的可靠性, 对以上5种告警源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可信度, 具体可信度设置如表1所示。

可信度处理逻辑:由于同一个告警可能会有多个告警源判别并发送给综合智能告警, 因此, 必须根据不同告警源的可靠性, 对每个告警源设置一个可信度。对某一条告警, 将其所有告警源的可信度相加, 综合判断是否超过可信度限值。目前湖南该限值设置为3, 如果超过3, 则认为该条告警可信, 综合智能告警推出该条告警;否则, 认为该条告警不可信, 不进行人机展示和语音告警。

2 电网调度稳态监控判断逻辑

由于湖南二次设备在线监测正在建设, 综合智能告警模块直接采用了故障录波、WAMS及告警直传推送的信息, 而稳态监控数据源判断逻辑比较复杂, 以下是系统采用的稳态监控判断逻辑。

2.1 稳态监控判断逻辑

稳态监控处理进程将处理的设备主要分为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变压器、母线、线路等, 进程会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相应参数配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稳态监控对各类告警的判断逻辑如下。

(1) 机组跳闸判断逻辑:火电机组推出告警逻辑条件为遥信触发+遥测跌落;水电机组推出告警逻辑条件为遥信触发+遥测跌落+事故总动作。

(2) 变压器跳闸判断逻辑:变压器推出告警逻辑条件为遥信变位+遥测归零+事故总动作。

(3) 母线跳闸判断逻辑:母线推出告警逻辑条件为遥信变位+遥测归零+事故总动作。

(4) 线路跳闸判断逻辑:线路跳闸判断逻辑和母线跳闸判断逻辑类似。

(5) 稳态监控的具体参数配置如表2所示。

2.2 遥信变位的判断逻辑

(1) 机组主要判断遥测变化。

(2) 当变压器直接关联的所有断路器均为分, 则遥信满足条件。

(3) 当母线直接关联的断路器至少有2个在遥信变位时间间隔内跳开, 则遥信满足条件。

(4) 当线路直接关联的所有断路器均为分, 则遥信满足条件。

2.3 遥测变化的判断逻辑

(1) 机组类设备判断。首先找到机组有功绝对值低于归零值点 (2MW) , 如果找到, 那么向前寻找第一个高于正常值的时间点 (火电机组有功额定值的40%, 水电机组有功额定值的10%) , 如果2点间的时间小于跌落时间 (15s) , 则遥测满足条件。

(2) 变压器类设备判断。如果设备被列为可疑设备时, 变压器各绕组有功绝对值均低于归零值 (5MW) , 需要进一步从数据库中获取前一时间间隔变压器各侧有功历史数据, 如果变压器各侧历史有功值均高于归零值的数据, 判断遥测满足条件。

如果当前变压器绕组尚未低于归零值, 而在该可疑设备下一个时间间隔内遥测如果有低于归零值的数据 (变压器各侧绕组有功均满足条件) , 判断遥测满足条件。

(3) 线路类设备判断。如果设备被列为可疑设备时, 线路两侧有功绝对值与无功绝对值均低于归零值 (2MW和2Mvar) , 需要进一步从实时库中获取前一时间间隔两侧线路有功与无功历史数据, 如果线路两侧有功与无功均高于归零值数据, 判断量测满足条件。如果当前线路有功与无功尚未低于归零值, 而在该可疑设备下一个时间间隔遥测如果有低于归零值的数据 (线路两侧有功均满足条件) , 判断量测满足条件。

(4) 母线类设备判断。如果设备被列为可疑设备时, 母线电压低于归零值 (2k V) , 需要进一步从数据库中获取前一时间间隔母线电压历史数据, 若在历史数据中找到高于归零值数据则认为遥测满足条件。如果当前电压尚未低于归零值, 而在该可疑设备下一个时间间隔遥测如果有低于归零值的数据, 判断遥测满足条件。

3 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应用实例

实例:民西线A相跳闸, 重合闸动作不成功跳三相。民丰侧民西线931型保护电流差动、距离I段动作, 测距47.4km, 902型保护纵联距离、距离I段动作, 测距47.5km, 故录无数据, 站内一二次设备正常;西湖侧民西线931型保护电流差动、距离I段动作, 测距30.5km;902型保护纵联距离、距离I段动作, 测距30.1km, 故录测距30.1km, 站内一、二次设备正常。电网运行稳态监控功能模块的电网实时稳态告警信息、电网运行动态监视功能模块的电网实时动态告警信息、故障录波信息3个数据源均能正确推出告警。

4 结束语

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功能的投运, 不仅给调度员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实时信息, 并且为浏览这些信息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平台。这些采集数据覆盖面广, 存储密度大, 为调度员日常值班、处理事故、分析事故都提供了全面且精确的数据依据, 由于现有综合智能告警功能数据的实时与准确性高, 所以在实际有线路跳闸时综合智能告警都优先与现场的汇报, 给调度处理事故争得了时间。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7篇

智能电网是在新时代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力网络,可以将传感与通信以及数据的控制相贯穿,实现电能的高效安全运输,使配电工作更加经济,与智能电网配用电信息的接入相关联的信息有配电方的实时电价信息、用电方的负载信息以及配电线路的监测信息和智能电表数据的读取与处理控制等,其中,实时电价在实现负载调度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是其调度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配电方来说,需要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用户的用电负载信息进行电价的设置,对于用电方来说,需要根据配电方发布的电价选择合适的负载。总的来说,从电能的发送到消耗,配用电网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直接保障了配用电信息的接入以及负载调度的合理性,可见对于配用电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电网通信的研究现状

智能电表的出现对于双向通信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双向通信过程变为可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智能电网已经成为网络传输与信息控制的集合体,促使用户与配电方之间以紧密地交互为手段实现发电、配电以及用电之间的经济有效的目标。

所谓的电力线通信就是指以电力载波作为数据传输媒介的电力线通信系统,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地理环境偏远且恶劣的地方进行建设,不过电力线通信所存在的问题是电力线载波的设计并不是专门针对数据的传输来设计的,而且阻抗值不同以及频变衰减等问题都是其所面临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不过与电力线通信相比较,无线通信具有比较低的安装成本和比较高的灵活度,在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在智能电网通信中,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家域网,二是邻域网,三是广域网。

智能电网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负载调度,相关文献中对于负载调度的定义是在用户用电模式的改变方面,为了适应用电价格改变的现状而对用电高峰期或者用电比较紧急的情况进行调整,在传统的电网配电中,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往往通过额外发电系统的建立来保证用电量的匹配,而负载调度的采用有利于克服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并且在实现此目标的前提下不需要建立额外的发电站,只要给用户以一定的经济方面的刺激就可以把用电的高峰期进行转移,进而填平用电的低谷期,起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一方面可以降低用户的电量消耗和移机电费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电网的供电压力,由此,发电站就可以免去昂贵的发电机组的投入成本,而且可以从长远的角度将发电量的需求时间推迟。常见的负载调度的手段主要是采取经济手段,比如用电费用的激励、 电价的诱导等,促使用户的用电模式加以改变,这类手段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用电负载的作用,进而提高电网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虽然说目前国内外对于智能电网配用电信息接入和负载的调度研究的理论成果比较丰富和完善,但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并不是非常先进,仍然是配电网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智能配电网络作为电网研究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电网发展目标的实现水平。

2电网配用电信息接入与配电性能研究

对于电网的发电、运输、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面升级将会对配电网络的灵活性、有效性以及环保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需求与响应问题的管理被看做是智能电网控制的最基本的单元,在实时负载的平衡以及高峰负载的转移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电网用电的通信对于需求响应的准确性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在智能电网性能的控制上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的通信质量,本文引入无线电,以信道切换和频谱感知技术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号中断,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文献有相关方面的记载,认为进行需求与响应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高峰期用电量的转移或者减少,实时电价控制在其中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分布式迭代法和博弈论等,都是建立在双向通信通畅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这些假设在实际的应用过程要求太高。

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核心性地位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其安装成本低和灵活性高,随着电网系统的不断完善,智能电网中加入了许多的智能电表,由于每日需要统计的智能电表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就需要引入更多的频段对电网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支持,这种需要向原本就稀少的频谱资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提出更好的方案解决频谱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无线电成为症结得以解开的关键。

所谓的频谱感知就是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检测出某一信道是否处于被占用状态进而对无线电进行认识的一种核心技术,其特点是与数据信号的传输需要分时进行,笔者在文中就频谱感知的可靠性水平及能量的消耗对通信控制性能的影响展开讨论。为了实现通信质量的提升,需要在智能电网中引入无线电,家域网中智能电表可以实现周期性的数据发送,电表数据的收发器集结形成了频谱感知功能,用以对授权信道的使用状态及性能检测,这样就能够方便进行机会借用,在所有的频谱感知技术中,能量检测器对于零值噪声环境中强度比较弱的信号的检测可以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通过能量检测器完成频谱感知的方法是在带宽为W的信道和时间T之间进行信号的积分计算,智能电表就可以将收集到的能量信号和预定的能量检测器的阈值进行对比,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别判断信号是否处于占用的状态。

在无线电认知的前提下,进行智能配电网络通信框架的建立时,为了实现信道的切换首先要进行频谱感知,但是由于频谱切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信道切换的概率与频谱的感知频率并不是完全一致,因此在进行信道切换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如果授权信道的状态是H1,那么在智能电表没有检测到主用户的情况下,也即是P1(1-Pd);二是如果授权信道的状态为H0,而其可以证明智能电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也即是P0(1-Pf),那么信道的切换概率就可以表示为P=1-P1Pd-P0Pf。如果信道切换概率与频谱感知频率不完全一致,那么Pd=1,Pf=0, 则P=P0。

3负载调度与带耦合约束

在研究居民用电过程中的调度问题时,应该同时考虑用户之间关于用电的博弈,以及在时间耦合上的约束力,共同构成用户负载调度与带耦合约束的博弈体系的研究与分析,由于每一个用户在时间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耦合约束,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每天任务的完成,给定的电量消耗阈值应该小于等于累积的用电总值,举例来说,对于电动自行车,前一天所充的电量应该满足第二天的出行需要,那么,用电问题就具有了时间耦合的约束性,大部分配电网络都是通过电价的改变来影响用户的用电量,再利用分布式迭代法保证供电与用电需求之间的平衡,但是他们没有考虑的是如果没有时间耦合约束,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优解。总而言之,就是进行负载调度的过程中不应该忽略时间耦合约束的影响。

在进行系统模型的建立时,所取用的环境是供电站与用户之间构成的智能配电网络,将用户的个数设定为N,那么从历史统计数据中就可以得到用户的用电需求,然后再对可以进行控制的用户家电用电需求进行分析,对于家用电器的耗电问题,用户所关心的是家电是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在截至的时间段内,用电器的累计耗电量大于等于阈值,如果在每一个智能电表中嵌入一个负载调度器,那么每个用户家伙总的用电器的开关以及用电器的工作模式都可以被实时控制。

在实际的计算中,由于带耦合的博弈问题很难直接求得结果,因此如果考虑耦合约束进行相关的计算,可以解决对偶分解法解耦原始问题。

考虑到供电商往往是提前一个或者几个时隙进行电价信息的发布,因此,为了增强对负载的调度效率就需要具有比较高的电价预测水平,有关人员提出了滤波器,但是用户的用电调度是在离线的状态下进行的,若电价的预测误差太大就会降低解耦的性能, 而要想降低电价预测误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系统性能的提升,可以采用在线调度的方法,每发布一个新的电价信息就可以对负载的调度重新调整。

4负载调度与不确定的电价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智能电网需要通过合理的负载调度实现用电需求的调整,也就是利用电价刺激的手段将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需要转移到用电低峰期,在实际的用电环境中,未来电价的变化是不确定的,负载调度的构建往往涉及到时间耦合约束,为了解决电价的不确定性问题,笔者提出了对偶分解分析法。

首先建立用电器的模型,家用电器的种类可以分为必须运行的用电器(例如照明、烹饪等在某一时间段必须进行电量消耗的用电器,表征的是最低的用电量的标准,这样的基准负载只与时间有关系而无关电价)和可以转移运行时间的用电器(例如电视、电脑, 这类工具的使用状态在事先是不知道的,往往取决于用户的临时需要),对于可转移的用电器的用电预测取决于对其用电规律的把握,而在进行负载预测时就会引入需求方的不确定性。

对原始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原始问题是带有时间耦合约束的,这种约束把用户的负载与时间尺度上的耦合联系在一起,因而无法在时隙上进行求解计算,通过对偶分解法可以将问题肢解为几个子问题, 处于原始问题的对偶性,经过分解的子问题与原始问题是等价的。

子问题的分析中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用户在每一个子问题的时隙中求解子问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前一天预留的用电需求决定于未来电价的分布函数,而实际消耗的电能则决定于实时电价的发布, 如果预留的电量不足,用户就需要在零售市场中以高于实时电价的价格购买额外用电量,但预留值也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造成用电容量的浪费。

5结束语

我国的配电网络络系统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传统电量的分配模式已经无法与越来越高的用电需求相匹配了,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智能配电系统成为进行电网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在实现用电配电高效性目标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配电到用电,都需要保证配电信息的接入与负载调度的可靠性,因此,对于信息的接入与负载调度的研究是目前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

摘要:在智能电网体系中,配用电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使电网中的用电信息接入和负载调度得以保证的基石,每天来自智能电表的用电信息量非常大,这就为电力通信系统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今后电力的用户数量仍然会持续增长,因此,在用电量以及用电用户的数量可能翻倍的情况下,用电信息的接入和负载调度的合理性保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智能电网配用电信息接入和负载的调度进行了研究。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8篇

1 总体结构

电网监控以及指挥调度系统本身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主要是多个不同的部分构成了运行的效果:多通信协议、多应用模式、多远程设备、综合信息集成、调度处理平台, 这几个部分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保证系统本身能够正常的运行。所以,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系统自身构建的灵活性以及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 系统就应当是采用尖端的智能化技术, 以此来使得系统之中能够建立起相应的分层结构, 促使多个不同的智能主体都能够依据功能的不同直接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控制层次之中, 切实有效的提升了主体本身的调度管理效率以及管理的协作性。

系统结构分为六个层次, 自底向上有采集层、通信层、协议层、应用层、GIS层和接口层。采集层是以远程监控智能终端为单元, 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变压器实时监控系统 (EU2506) 实现了综合电力参数检测和实时数据传送, 并具有遥控负荷开关操作的功能, 为电力指挥调度系统提供满足可靠性分析模型要求的数据。通信层负责提供多模式、多信道的有线/无线通信连接服务, 拥有GPRS, CDMA, SMS等通信Agent, 以适应多种通信模式的前置终端的要求。协议层针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编/解码工作, 把从通信层采集到的消息分解为结构化状态参数传递给应用层, 或者把要由应用层下发的控制指令封装为对应设备所规定的通信指令格式, 通过通信层传送给设备终端。应用层包含了执行监管和指挥调度的各种智能主体, 如Vehicle Mon Agent负责车辆定位和行车状态的监控, Dev Mon Agent负责监控和评价设备状态, Reli Comp Agent完成可靠性评估计算, 其他还有数据分析主体、信息管理主体等。GIS层的GISEnabler Agent提供GIS引擎驱动、数字地图建立和信息标绘功能。接口层主体App Inter Agent为电网监控与指挥调度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建立了应用集成的门户入口。

2 关键技术

2.1 嵌入式智能监控单元

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能够直接对于电网系统运行期间各个不同方面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收集, 此外, 将多种不同的监控数据进行综合, 可以说是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需要。但是就当前的科技技术来说, 只能够利用无线通信、计算机、信号抽取设备来进行组合, 从而形成能够对电网系统本身运行过程中的电波、电流、波形等方面数据进行收集的综合性电网检测系统。该系统从本质上来说, 能够直接使用在任何结构不同的电网系统之中, 尤其是我国当前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大量无人变电站以及在线监测需求增长的情况下, 该监测系统将直接成为确保系统本身是否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2.2 动态可靠性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电网可靠性分析评价方法, 系统状态图来表示在一定的负荷水平下的可靠性评价过程。

GF表示有发电机故障发生, GN表示发电机全部正常运行, TF表示输电线路有故障发生, TN表示输电线路全部正常运行。系统状态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1区为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2, 3, 4区为系统的故障状态。显然, 对于1区, 系统不会切负荷;对于2, 3, 4区的系统故障状态, 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不会引起系统切负荷的故障状态子集SNLC, 另一部分为可能引起系统切负荷的故障状态子集SLC。对一个实际的电力系统而言, 在低价故障下系统切负荷的可能性很小, 而高负荷故障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又很小, 因此, 对于2, 3, 4区的系统故障状态而言, 大多数状态属于SNLC, 只有少量属于SLC。

2.3 智能主体模型

智能主体通常都是直接使用在不同的目标条件下以及环境条件下, 不仅自身的种类极为丰富, 而且各个不同的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内部结构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也正是由于物流系统自身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了多样性、复杂性, 那么其中所存在的服务构件, 便应当直接使用混合类型的结构模型来进行组件。PRS之中直接将大量通过符号来对世界模型进行推理、反应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了融合。

2.4 智能主体通信语言

智能主体通信语言使用了KQML (Knowledge Query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 , 它规范定义了可扩充的行为原语集合, 是基于语言行为理论的消息格式和消息管理协议。KQML的每则消息分为内容、消息和通讯三部分。它对内容部分所使用的语言没有特别限定。Agent在消息部分规定消息意图、所使用的内容语言和本体论。通讯部分设置低层通讯参数, 如消息收发者标识符、消息标识符等。智能主体的消息结构形式为:

(performative例如->askall

:sender->:GPRSComm:receiver->:Dev1Pro Tran:language->:English:ontology->:Protocol:content->:#hq*2001#)

消息结构中的原语 (performative) 表达主体Agent的消息意图;通讯内容的语言可采用英语, Lisp, SQL, KIF等;本体论是对主体Agent交互中用到的概念和联系所作的客观描述, 它保证了Agent对通讯内容有一致的理解, 共享消息内容所代表的知识, 实现语义一致的通讯。共享的本体论可以采用文档形式, 也可以是一组机器可解释的规范。上例中的消息是表示从GPRSComm Agent向Dev1Pro Tran Agent发出执行对字符串#hq*2001#的根据设备Dev1的协议进行解析的命令, 解析出的内容将记录在黑板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本篇文章的系统项目之中, 主要是使用了多智能主体技术, 该技术在使用期间是基于GIS来建立的电网监控系统以及指挥调度系统, 利用这两个不同系统的协作控制, 切实有效的提升了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智能控制效果;该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设备运行的不同状态数据以及维修车辆的GPS数据进行了收集, 在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模型影响之下, 来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措施。从本质上来说, 多智能主体中包含了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计量等多个不同环节的技术关键, 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有效利用, 都是对于整个电网改造升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师贤, 郑红, 吴涛, 等译.SLAMAD, GARBISJ, RUSSELLP.CORBA企业解决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9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动化控制,设计与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智能电网得到了进一步普及, 并且取得了成功。智能电网的普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劳动效率, 并且实现了科学管理, 对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水平, 因此电网设计自动变化对电力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1 选择系统硬件方案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硬件的选择, 硬件是系统涉及到基础, 硬件选择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如下:

1.1 配置两台服务器 (SCADA)

通过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监视、处理、控制。为了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 每台服务器都应当通过千兆以太网与主网连接。每一台服务器的技术要求如下:64 位字长, 操作系统可选用Unix系统, CPU的内存大小应当大与2GB (可过充) , 确保日后对系统进行修改的便捷性。

1.2 数据服务器

数据服务器应当准备两台, 相互作为备用服务器, 其主要功能用户网络结构、数据库模型、理实数据的存储, 以及资料报表的生成, 避免数据丢失, 对配电网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1.3 磁盘列阵

在数据服务器中配备磁盘列阵实现对全部历史数据的存储, 存储量的大小应当依据电网的存盘周期、电网要测量点数、保存周期进行。

1.4 计算机网络

针对系统内网和外网的交互, 应当配备4台网络交换机, 内网连接ACADA中的各个分布点, 外网与本地的连接则通过路由器完成。对内网在配置上采用冗余配置, 并且使用的是双以太网, 双网能够实现负载分流, 每个网的工作都可以独立进行, 并且可以相互作为对方的备用网络, 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外部网路交换过程中, 要配置防火墙, 对以硬件设备进行安全隔离,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 确保在对系统监控时, 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在系统中使用的网络IP地址, 必须要省里电力调度专用的网络IP地址规划。

2 软件配置

软件配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操作系统

各个工作中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都能满足要求,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 操作系统和应用环境都必须是通用的。

2.2 商用数据库

目前, 商业上常用的数据库有Oracle、Sybase等, 该类型的数据性能稳定, 安全性高。

2.3 应用软件

SCADA应用软件在功能上可以满足主站调度在运行上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所使用的全部软件都必须能同一平台上使用, 并且使用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具有统一的人机界面和数据库, 并且可以实现对数据库和公共电力系统模型的共享。

3 系统设计

调度自动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先相关的规定与要求, 遵守IEC、ISO、DL等标准, 同时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强调实用性、可靠性、开放性等原则, 并且要以建设时间作为参考, 系统的扩从能力应当能够满足当年之后8-10年的需求。

3.1 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上需要满足实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安全性, 在设计上要做确保经济较合理、确保技术的先进性。

3.2 系统规模与容量

在设计上应当以设计当年的参数作为主要数据参考, 要对未来8-10 年的技术发展进行合理预测, 系统规模设计要依据技术规范进行, 确保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够满足电网的发展需求。

3.3 SCADA设计

SCADA调度自动化基本应用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处理、控制与调节、历史数据管理、趋势记录、电子值班、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功能, 实时信息发布和网路通信功能。

3.4 设计硬件配置

硬件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水平年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硬件设备需要以标准化通用设备, 要具有开放性, 需要符合SCADA系统原理,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在系统中使用的关键设备冗余配置, 要重视系统的重要性, 结构上应当选用双网架构, 服务器应当应用工作机组, 基于UNIX服务器和RISC 64bit技术。

4 结束语

电网运行的核心是电网调度, 开发和研究智能调度系统已经成为了必然, 做好自动化控制系统, 确保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合理运行,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解深海.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7:130.

[2]林怀德.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 10:140-141.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10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系统;实施策略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指为了保证我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结合国内外智能电网管理调度程序和管理调度技术综合建设而成的智能电网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对实现我国电网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实现我国省市县各级的确的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统一化,实现电网管理工作与国家发展工作结合起来等诸多电网工作内容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

1、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结构

简单来说,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指能够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灵活协调、优质高效、经济环保运行以及合理调度生产等各项运行和管理要求的电网管理平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主要由基础平台、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核查以及调度管理等相关子系统组成。其中基础平台负责整体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基础结构,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撑,包括数据传输、通信支线与总线、公共服务、安全防护以及平台一体化功能等等;实时监控与预警则属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功能之一,主要负责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评估与预警工作;调度计划工作则是指工作人员对电网施行的满足节能发电调度以及电力市场需求技术的电力调度控制技术;安全核查则是指对电网日常运行状态以及各个突发运行状态下的安全性能进行核查与监督;调度管理则是指对调度机构对电网运行状态的日常管理控制指令。下面分别以两个子系统为例,对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1.1调度技术子系统

调度计划子系统就是负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调度计划功能的子系统。电网调度计划子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将相关地区的变电站、用电用户、电网运行、城市配电网需求等等数据综合的采集和挖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电力调度数据库,保证电力调度数据库在各个地区中电力工作单位的保密性和实用性,实现电力系统中对于电力需求量以及电力单位发电量的对比分析,然后调度计划子系统会使用相关的系统工具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制定一套科学、标准的电网电力调度计划报表。电网调度计划子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电网调度计划,保证电网调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为电网工作单位进行电网调度工作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调度管理子系统

调度管理子系统就是负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电网调度管理功能的子系统,电网调度子系统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主要是负责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情况进行日志记录工作,对电力系统管理过程中电力资源的调度以及分配情况进行记录和实施工作,对电力系统中网页浏览以及相关的共享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和安排工作,进而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调度结构对电网电能资源调度工作的流畅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电网调度管理子系统会对电网的调度工作进行详尽的记录,对电网的实际调度工作与电网调度计划进行综合的对比,对双方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为电网的下一次调度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电网调度管理子系统还能通过对电网调度工作的详细记录来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排查分析,有效的实现电网调度工作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对于提高电网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包含的关键技术

2.1实时动态监测网络技术

实时动态监测网络技术是指将动态监控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建立成相关系统,应用在智能电网技术支持系统中。其包括全球定位技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策略评估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等等,具体来讲,实时动态监测网络技术能够帮助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以时间为基础的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各个位置的监控工作,并且将监控信息实时的回返到电力管理单位的计算机中,经过实时动态监测网络技术中策略评估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分析后向电力管理工作人员发送出电力网络的实时运行信心。实时动态监测网络技术包含有三大特征,首先该技术能够对发电机功角进行直接测量,其次信息发送主站每隔40ms就会像主系统发送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最后,实时动态监测网络技术能够通过GPS标记每个数据的时间尺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对取得的不同位置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进而发现电网在实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发出告警信号,保证我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2电网动态监测以及预警技术

电网动态监测以及预警技术主要是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监测网络技术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析,进而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出告警信号。电网动态监测以及预警技术的功能包括对电网运行状态参数的评估、对电网静态安全状态的评估、对静态电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对电网暂态公交的在线计算与分析、对电网运行过程中低频振荡情况的预防工作以及对电网运行状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紧急控制和决策功能等等。

2.3电网运行过程中故障网络分析技术

电网运行过程中故障网络分析技术是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的网络分析技术,其能够通过对电网系统中多项运行数据以及故障解决信息的实时连接来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紧急解救措施,降低电网运行中故障问题的影响范围,经过评估后能够直接向电网工作人员发送相关的故障记录,提高电网工作人员故障排除的效率,保证电网的运行过程安全可靠。简而言之,电网故障网络分析技术是将电网系统中故障信息数据以及故障评估数据综合建立而成的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紧急处理的技术。

3、结语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我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各地应该根据各地的不同电网运行情况,合理的引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不断改善自身的电网运行结构,保证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亚妮.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J].中国科技综合,2013,(19):76.

[2]曾永达,杨历伟,刘同和.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浅析[J].时代报告,2012,(4):26.

智能电网与负荷调度 第11篇

电网可视化系统是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的一套监视系统 , 是一套外 挂的系统 , 它的实时 数据来源 于SCADA系统或EMS仿真计算结果, 通过标准的通讯规约或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 并以设备为单位, 采用面向对象设计, 借助于计算机图形理论和技术, 形象生动地显示电网运行参数, 并溶入优化控制策略, 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创新实践,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2 技术原理

电网可视化系统是专门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的监视程序, 它采用可视化的手段显示电网调度运行的参数, 为调度员进行调度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图形, 它将电网运行枯燥的数据用动态的方式, 借助计算机图形显示技术进行显示, 充分发挥了人脑的模糊识别功能, 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

系统的建立将帮助调度人员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态势, 直观分析电网供需平衡关系, 为电网优化控制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系统主要可以实现几项功能。1) 在系统上实现电网实时数据的收集, 利用动态显示及二维图像对电网线路、节点电压无功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2) 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有功、无功备用、变压器负载、主变温度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3) 线路任意组合功率总加表示等功能。4) 大用户负荷的实时监视。5)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及实时状态监视。6) 对历史数据的可视化回放、重演。

3 采用的主要理论和算法

3.1 节点等高线可视化实现方法

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可视化可以是基于主接线图, 也可以是基于地理接线图。支路运行数据的可视化采用箭头方向表示功率的方向, 箭头大小表示功率的数值, 或用饼图的直径表示功率的数值, 饼内的扇形表示受载率等。节点运行数据如节点电压、负荷和节点电价等的可视化方法有温度计法、直方图法等。温度计法和直方图法是对单一节点数据的二维可视化, 实践表明这种可视化方法不但显示效果不明显, 尤其是对于大型网络, 更重要的是它不能给出参数的区域分布概况, 而后者却往往能揭示现象的本质。等高线的可视化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3.2 节点运行数据等高线可视化的原理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各相邻点所连接成的封闭曲线垂直投影到平面上的图形。一组等高线不仅可以显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而且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和图形判断地貌的形态类型和斜坡的坡度陡缓。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 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 以鲜明地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 它既能表示海拔, 又能表示相对高度, 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范围, 可以查看图上所附的等高线分层设色表。

3.3 节点运行数据等高线可视化的实现算法

由三维向量空间R3中的不规则、离散的电网节点Pi生成节点运行数据等高线 , 要经过对电网节点剖分构建三角形网、优化三角形网形成Delaunay-TIN、在三角形边上内插同一运行数据等值点、搜索同一运行数据的所有等值点、根据邻近关系追踪等值点以及通过对等值点进行曲线拟合最后生成等高线和填充色块。

4 系统结构设计

4.1 硬件结构

电网可视化系统由两台高性能服务器、两台工作站和多台客户终端构成, 支持网络与外部交换数据。系统具有开 放型和通 用型的数 据接口 , 即不仅可 与现有SCADA平台连接, 还可以实现其他数据源的量身定制 , 集成调度人员关注的信息, 具备多种功能接口。

4.2 软件结构

电网可视化预警系统的所有软件是面向数据库进行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包括支撑系统、EMS高级应用软件运行状态可视化系统。其中, 支撑系统由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和人机交互系统和网络通讯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图形和人机交互系统又由工作平台和维护平台两部分组成, 其中, 工作平台是EMS高级应用软件和可视化系统使用人员所使用的人机交互环境, 而维护平台是系统维护人员用于建立和维护系统所使用的图形数据库工具。

4.3 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实时数据库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具有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功能:永久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库的定义、存储和维护等;有效的数据存取, 包括各种数据库操作、查询处理、存取方法和完整性检查;任务的调度与并发控制;存取控制和安全性检查;数据库恢复机制, 增强数据库的可靠性。

为了支持以上功能, 设计的数据库还采用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与内存数据库集成的方案。具有开放性好、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特点, 在系统中作为与第三方交互以及提供用户二次开发的接口, 以及作为内存数据库的转储介质存在。

4.4 与基础系统的集成

4.4.1 硬件接口方式

可视化系统通过增加网络交换机, 组成专用的小型网络。经过原SCADA/EMS系统的内网交换机直接通过网络与此专用小型网络连接。

4.4.2 软件接口方式

软件接口方式采用标准104规约网络通讯或E格式FTP文件传输方式, 原SCADA/EMS系统周期性将系统接口需要的数据以双方商定的标准规约传输到可视化通讯机, 或以E格式文本文件的形式上传到一台指定FTP服务器, 可视化软件系统直接接收规约定时读取此FTP服务器上的数据文件。对于此种两种接口方式, 原SCADA/EMS厂商必须保证实时性及稳定性。

4.4.3 系统数据接口

通过接口方式实现对于SCADA/EMS系统数据的接入, 能够满足可视化系统监视运行的需要, 系统主要包含几类数据。

SCADA实时数据 :同步显示系统实时状态 ;拓扑关系的读取: 抽取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的网络变化数据;静态信息的读取:实现各种静态参数的读取, 避免同一数据的重复录入。

5 结束语

可视化系统是电力SCADA/EMS系统的应用子系统,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调度人员提供了电网实时数据的分类管理, 对于重要数据实现了自动化的监视, 为智能调度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系统的建立将帮助调度人员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态势, 直观分析电网供需平衡关系, 为电网优化控制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摘要:电力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网络, 在运行中产生大量诸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实时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数字的形式在电力系统主接线图或地理接线图上显示。对于运行管理人员来说, 维护的难度非常大, 不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因此, 对于电网调度可视化分析预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电网,可视化,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张伯明, 孙宏斌, 吴文传.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的未来发展[J].应用技术, 2009 (17) .

[2]陈树勇, 宋书芳, 李兰欣, 沈杰.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 2009 (8) .

[3]谢开, 刘永奇, 朱治中, 于尔铿.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 2008 (6) .

[4]刘俊勇, 陈金海, 沈晓东, 李成鑫.电网在线可视化预警调度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 (1) .

[5]赵琳.浅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科技天地, 2010 (1) .

上一篇:图片新闻论文下一篇: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