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

2024-06-30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精选4篇)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 第1篇

关键词: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问题,对策

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职教集团开始在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但为数不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职教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发展势头正旺[1]。归结起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有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提高,有利于中职、高职的衔接与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等优势。可以说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研究中,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职教集团有不同的分类。依据各学校、企业及其实体所处地理位置及其隶属关系,将职业教育集团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区域性集团化办学,其突出特征是地理位置上相近,主要表现在办学活动空间和服务指向上的区域性。二是行业性集团化办学,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有行业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三是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2],本文所指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源于此种分类方法。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的探索

《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市级政府统筹,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打破县域、行业、部门、学校类型界限和保护壁垒,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方式,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制定《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到2015年,……建成10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和20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这个规划意图很明显,即陕西的每个地级市至少建成一个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全省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网络。换句话说,陕西的地方高职院校要走区域性集团化办学和发展的路子。至此,陕西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开始起步。

2011年12月31日,安康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安康市市委书记方玮峰、安康市代市长郭青等市领导及陕西省教育厅职称处处长李明富出席大会。[3]媒体评论说市长、市委书记同时参加一项教育活动,在安康实属罕见,足见重视程度。安康职业教育集团由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市内各中等职业学校、市县区医院、市民营企业协会、旅游饭店协会及相关企业等41个成员单位参与。安康职业教育集团是陕西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开辟了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先河。

2012年9月28日,咸阳职业教育集团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宣告正式成立。咸阳职业教育集团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成员单位包括咸阳市教育局、财政局等9个政府部门,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等52个企事业单位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职业院校,涵盖机械、电子、医学、农林水利、经济管理、建筑规划、能源化工和师范教育等不同学科近40个专业[4]。

随着安康、咸阳两地市职教集团的成立,其他各地市也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相信不久的将来,10个左右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将相继成立。陕西的区域性职教集团的发展在探索、创新职业教育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建立校企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共赢、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机制,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区域性职教集团在陕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起步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1.政府监管不力

要实现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正常运转就必须实现其管理的有效性[5]。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区域性职教集团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组建和成立的。和行业职教集团相比,区域性职教集团具有综合性,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没有的政府的主导作用难以运转。但纵观陕西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在组建初期,政府的作用发挥良好。但政府仅将组建职教集团作为一项任务性的工作完成,仅仅停留在我们已经有了职教集团的层面。对职教集团成立后的行业协调、资金投入、业务督导、政策扶持等方面作用甚微。

2.职教集团外部结构松散

主要表现在两个反面:一是单靠行政命令很难使集团成员单位实质性的融合。以安康职教集团为例,大多行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少数单位甚至拒绝参加职教集团,其理由是我们不知道职教集团对自己的发展有何好处。二是职教集团的运转不畅。职教集团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几十个单位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单位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唯独职教集团的地位比较尴尬,其定位和行政隶属关系尚不明确,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保证其正常运转,如何使信息上传下达得畅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职教集团内部结构不完善

作为一个集团,仅有外部的形式还不够,必须有内部的职能部门来支撑。目前陕西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内部结构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业务性的内设机构不完善,表现为内设业务机构不全,人员配备不齐,办公设施和经费没有保障等问题。

4.职教集团成员间缺乏深度合作

实际上只有实现职教集团组成单位(学校、医院、企业)间互惠互利,职教集团才能良性发展。从学校方面讲,期望成立职教集团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便利。对医院和企业等成员单位来讲,也希望参与这个组织集体得到实惠和好处。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深度合作,构筑共同的利益体系,才能使职教集团内部拧成一股绳。从目前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来看,集团内部成员的合作层次较浅,主要表现为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仅限于安排接收顶岗实习,学校内部学生还不能实现升学等形式的流动,职教集团内部的资源还不能实现有效共享,职教集团的发展后劲不足。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的对策

陕西的区域性职教集团正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已有的职教集团更加健康地发展,使即将成立的职教集团更加完善。

1.明确和强化政府在职教集团运作和发展中的职能

区域性职业集团集体以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为区域地方经济输送使用人才为己任,相比普通教育的人才输出,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地方政府必须摒弃“重普轻职”的陈旧思想,切实履行政府在区域职教集团运作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中主要发挥以下5种职能:投资职能、购买职能、筹措职能、协调职能、规范职能[6]。

笔者以为,就陕西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而言,政府要做好以下事情:一是政府要对职教集团的发展和运作有专项资金的扶持,把重视职教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二是通过政府行为给职教集团一个合法的身份,尝试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职教集团的法律地位、行政隶属关系、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等,确保职教集团在运作中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有效性。三是给予职教集团发展政策和环境氛围的有力支持,政府应该制定职教集团发展的长远规划,将职教集团发展纳入本级教育发展规划一并安排,建立对职教集团发展的奖惩和考核制度等。

2.进一步完善职教集团的结构设计

针对外部结构松散,内部结构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实用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方面考虑,在结构设计和完善上要从三个层面着手:

第一层面:成立职教集团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充分体现政府统筹职能。这个指导委员会应该包括职教集团所涉及到的所有成员单位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主要是涉及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工信局等。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这个机构不能成为一种摆设,不能只是顾问机构,“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要使这个机构真正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赋予它一定的职责和权力。

第二层面:职教集团理事会。集团理事会是集团的最高管理机构,是职教集团的实际管理者。要保证集团参与单位按权责利比重占有理事席位份额,以调动成员单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层面:职教集团内部职能部门。从目前我国成熟的区域职教集团内设机构看,主要包括以下内设职能部门:集团秘书处、专业建设指导部、教学指导部、师资队伍建设部、产学结合协调部等。从目前我省的发展实际看,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明确规范内设机构的职级、职责和任务,二是按部门需求配备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三是落实这些机构设置的办公场所及有关的设备。

3.强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互动双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其作用和意义必须赘述。笔者以为,要让职教集团这个大家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除了外部的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还是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因为职教集团从构成主体上讲,主要就是学校和企业。学校和企业怎么才能紧密结合,龙头院校与一般职校之间如何紧密结合,最主要的还是要找到共同的利益。要解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问题,必须解决企业在职教集团运作过程中成员单位共同利益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作为龙头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对企业通过人才输送和培养、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提高、共同的课题和技术攻关、尝试将企业引入校园等方式实现企业和学校共赢;可以通过对普通职校的教育援助、资源共享、建立学生升学流动机制等方式谋求龙头院校与一般职校之间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易玉屏.关于国内职业教育集团研究的综述[J].职教通讯,2007,(2).

[2]邓俊芳.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3]据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网站[EB/OL].http://www.ak321.com/.

[4]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网站[EB/OL]http://www.xianyangzhiyuancn.

[5]沈建根.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职教论坛,2012,(16).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 第2篇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是当前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职教建设的一个趋势。文章对苏、浙、沪区域性集团化发展职教的特点作了归纳与比较,便于正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有所启发。

关键词:苏、浙、沪;区域性;集团化;发展;职教;考察;启示

职业教育集团化有利于各种形式、多元职教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文章就笔者所考察的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宁波北仑职业技术学校、台州科报职业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金陵职教中心等七所学校建设情况归纳介绍如下。

集团化发展职教的特点

1.从宏观上看政府重视职教

所考察的当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已远超过普通教育。其原因有三:一是职教的经济性。职业教育能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直接的人才智力支撑,用常熟的一位领导人的话来说就是,普通教育培养的是世界的中国的人才,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我们本地的人才,当然要办好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二是职教的技术性。职业教育是一种必需的社会资源,如果这种资源不具备或者不把它做成优质资源,那么,将很难吸引一些注重人力资源、注重科技创新的大企业来当地投资,对本地招商引资将起到较大的负面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态,使经济发展在粗放型低水平上徘徊;三是职教的发展性。近几年职业教育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度也是空前的,如果不抢抓机遇,优先发展,快速发展,放大职教优质资源,更新职教办学理念,创新职教办学模式,提高职教办学效益,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更有可能永远落后。

(1)从规模上看发展集团职教。

过去行业特征明显的、零散的各自为政的职业教育已适应不了当前迅速而又多变的发展形势,职业教要发展,一方面靠加大硬件投入,另一方面要靠资源的整合,把职教做强做大,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才能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长远化。这对理顺高中段教育市场起到一个政府引领作用。因此,我们考察的几所学校都在兴建新校的同时,对因经营较差或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欲退出教育事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职教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把学校做优、做强、做大。

例如,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由常熟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工业职业高级中学、常熟农副职业高级中学等六所职业学校整合组建而成,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常州旅游学校、常熟物资学校、常州第三职业高级学校三所学校整合组建而成,宁波北仑职业技术学校则组建了以它为龙头的中职教育集团。

(2)从功能上看服务经济职教。

几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建设都兼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当地政府在建设新校时,都以当地的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将职校选址与当地经济开发区融合一体,并按“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模式进行规划,让学生随时进车间操作,形成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收合—的“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显示了执政的领导对地方教育与经济可持发展的前瞻性。真正真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区设校,校厂相依,校厂相融,使开发区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职校为开发区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例如,按台州职业科技学院易地置换,总占地760.9亩,总投资5.4亿,一期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满足5000名以上在校生规模的办学需要。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占地两百亩,政府投入2.38亿元;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占地五百亩,政府投入3.5亿元。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一期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政府总投入3.8亿元,其中设备投入6000多万元,校内建有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旅游管理教学工厂、商贸与物流教学工厂、电子信息教学工厂、图文信息中心,并建有可容纳4000寄宿生的学生宿舍楼。

(3)从组建程序上看统筹建设职教。

几所学校普遍采用了“交钥匙”模式,由政府负责决策、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建设,学校负责使用、管理,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大教育的正确理解与执政能力释放。这样,避免给学校造成前期债务,影响学校发展步伐。另外政府在决策、投入过程中,除了保证必要的教育布局调整用地外,对原有校区的土地进行了置换,解决了部分建设所需资金。

2.从微观上看职校重视职教

(1)从育人功能上看重视职教。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初,普遍存在人生定位不准,人生理想不明的思想状况,他们在迷茫中生活,在困惑中学习,学习的目的性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了。如果听之任之,很容易形成品不高、学不专、技不精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学生,会对岗位缺少热爱,对工作缺少热情,从而会被社会淘汰。鉴于此,几所学校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也表明了政府领导对职业教育“成人、成才”的理念的支撑。

例如,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开了“行为德育”工程,从日常礼仪修身做起,从雕琢生活细节切入,使德育在学生眼中变得鲜活而又亲切;宁波北仑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中开展“我是北仑职中人”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找准人生位置,激发学生成功动机,促进学生价值觉醒,重树学生理想信念。

(2)从教学模式上看重视职教。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旗帜;理念新,则学校新,日日新;理念有多先进,学校的生存空间就有多大。职教与普教的最大不同,就可能体现在办学方向上,职教似乎具备更大的可能性,这需要职教人既要对自我进行清醒而深刻的省视,又要对社会脉搏进行准确而独到的把握。我们所参观的职教集团,这些学校校企合作是以“政府支持、校企结合、市场导向、龙头带动”为理念,构建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伙伴,以育人、用人无缝连接为有效载体,实施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办学方针。其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形式有:一是“依托企业,产教结合”模式;二是“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模式;三是“依托区域优势,与企业群合作办学”模式;四是组建校企结合的职教集团。

因此,我们所参观的职教集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这或许就是它们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原因。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办学理念是:高起点,高平台,新发展,新提高;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一切为家长的需要服务,一切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这些学校的理念各有特色,但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社会期待为导向。

(3)从办学形式上看重视职教。

几所学校在办学层次和形式上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所考察的几所职教集团都是构建一个以初中后职业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学历(即高中、中专,大专)共存、多学制(即2.5+0.5、3+2、短期培训)并举、多渠道(即产教结合,校企联办、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积极创设“学做真人”的德育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把学校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校舍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品牌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人才。

例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施“订单”培养相结合、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德国、印度、澳大利亚)相结合,实现“就业有前途、升学有希望”,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技能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4)从办学导向上看重视职教。

所考察的几所职教集团办学导向、管理机制、专业建设都主动适应市场。其市场化建设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一是办学导向市场化:①专业设置与市场相适应;②课程开设与市场相适应;其③校园管理与市场相适应。二是教育管理科学化:①管理思想科学化;②管理体制科学化;③管理制度科学化。三是管理措施现代化:①设备管理现代化;②师资管理现代化;③教学管理现代化;④学生素质评价现代化。

例如,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地方服务的程度很高。近几年,每年招收台州籍的新生占招生总数的50%以上,每年在台州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0%以上。学校的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2004年、2005年、2006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99%、99%,在浙江省高职院校中的排名分别是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

集团化发展职教的启示

1.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体现区域经济性

集团化发展职教,就是指区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指向,实施区域特色鲜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一要“三位合一”:职教集团要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二是要“三方联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因此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从区域经济的特色及发展需求出发,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使职教实现产教研一体化,适应未来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所考察的几所职教集团专业设置均鲜明地体现了地域经济特色。

3.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体现建设“理实一体性”

“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所考察的几所职教集团采取这种办学模式不仅让广大学生真正学到本领,而且让学生一毕业就成为企业的生力军。这种办学模式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学校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做到了“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最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使学生能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深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的实用型人才。

2.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体现建设成效性

(1)先进性和示范性。

职教集团先进性和示范性既指校舍、场地、设备等硬件,更指教育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社会信誉等软件。

(2)开放性和辐射性。

职教集团各方优势,在技术、师资、管理等方面采萃,应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向区域职校开放,在师资、教学设备、教材、图书、教学研究、科技推广、产学研结合、提供经验信息、组织技术考核等诸方面发挥辐射和服务功能,以促进我县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3)集中性和综合性。

职教集团应是多种专业门类(或某一专业大类中的若干具体专业)、多种层次(以中职为主,也可包含高职),多种体制(职高、中专、中技、成人学校以及高校、高职院校办的五年一贯制班)、多种形式(职前和职后、全日制和业余制、长班和短班、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集中和综合,成为区域内实施各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综合性办学实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校舍、设备、师资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4.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体现办学模式多元性

所考察的几所职教集团不是僵硬地套用某种办学模式,常常将几种办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之中,形成多元化办学模式。实践证明,构建融职教、普教、成教、高教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对推进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可借鉴的模式主要有:

(1)正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是多种类的:有3-4年制的中专班;有3年制的职高班;有2-3年制的中技班。这种正规教育模式,有的是学校自办,有的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形成了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育人新机制。

(2)“中心”辐射模式。

利用职教集团“中心”自身条件的优势,对区域职校相关专业及乡镇成人中心校进行辐射,举办多类型、多层次各种教学班,实行统分结合、双层运行,充分发挥咨询辅导、师资建设、评估考核、教育科研、信息服务等功能作用,使办学更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

(3)职业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职教集团教育资源,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在岗职工在招生上取消年龄限制,实行注册入学制度。根据求学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培训,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4)中、高职相通模式。

根据职教集团目前的条件和“名牌专业”,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联办5年一贯制(三、二分段)的高职班,从而改变目前中职与高职衔接不畅的现实,促使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

5.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合作性

(1)“订单”式培养。

职教集团要根据企业对未来用工的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为企业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或培训职工,教学计划的实施均由学校承担。

(2)合作办学。

职教集团要根据自身条件的实际和企业的需要与企业一起确定合作教育教学计划。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培训;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担任兼课教师;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和条件及就业岗位,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定向的专业实践。这样的合作办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3)校企共同办学。

职教集团要和企业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即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共同承担教学责任。职教集团要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学,协助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管理,为学校提供实验实习设备或一定的资金,提供实习场所和条件及就业岗位。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一毕业就能很快顶岗工作。

6.集团化发展职教要体现统筹性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 第3篇

关键词: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对策研究

实践证明,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途径;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

有资料表明, 关于行业性职教集团的建设起步较早, 也已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与理论, 而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大多是起步阶段, 许多工作处于探索时期, 相对滞后。那么, 如何迎头赶上, 推进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工作到新层面, 迫切需要探索。

一、区域性职教集团的内涵与定位

区域性职教集团是由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 联合有关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组织, 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 立足于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而组建的不具法人资格的区域性职业教育联合体。接受地方政府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其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法人地位等不变, 实行资源共享, 实现互惠互利, 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区域职教集团的宗旨是:以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 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共同参与, 依托行业、联合企业, 通过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城乡联合, 创新发展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突出专业特色, 优化资源配置, 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 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打造区域职教品牌。

二、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存在的薄弱之处

由于区域性职教集团是不具法人资格的联合体, 基本上不具备约束性。这样, 单靠牵头单位的号召来推进职教集团建设是很有难度的。目前, 在区域性职教集团加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有:

一是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和统筹管理力度不够, 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区域性集团化办学缺少理论指导和现成经验的情况下。

二是集团成员间主动沟通、交流、互访比较少, 职业院校的自觉性不到位。特别是对行业、企业深入不够, 对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研究甚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足, 步子不大, 教师进企业、工厂进校园、专家进课堂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是连接职业院校的中、高职对接贯通培养的指标不够, 不能满足集团内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的需要。已开展贯通培养专业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施等衔接也亟待加强。

四是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认识不到位, 积极性不高。尤其没有对企业有约束力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之政策导向不够明确, 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责任意识和驱动力低迷。

五是集团开展调研活动太少, 深化合作不够, 凝聚力、紧密度显弱。运行机制还需探索, 集团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应加强研究, 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模式有待升华。

三、把区域性职教集团工作推进到新层面的思考与探索

目前组建的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 可以说职业教育与产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对话协商机制初步建立, 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逐渐形成, 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 正在努力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形势喜人, 形势逼人。作为起步较晚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应以什么样的作为迎头赶上?

1、推进区域性职教集团加快发展的策略

对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集团建设指导委员会, 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 切实做到“扶上马, 送一程”。这既可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实力, 加快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进程, 对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自身:1、必须积极借鉴兄弟职业教育集团成功的做法, 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以已有的集团化办学经验为借鉴,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促成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做一体。2、必须进一步在运作模式、制度建设、职责完善方面下功夫, 明晰集团成员单位责任和义务, 确保集团工作正常运作, 取得实效。3、必须进一步在已搭建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途径密切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4、必须进一步调研集团成员学校专业统筹规划的建议, 谋划逐步实现招生与就业信息及服务平台、师资、设施等资源开放共享。5、必须进一步探索和行业企业交流与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努力把区域职教集团工作推进到新层面。

2、区域性职教集团加快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是举办多层次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讨会, 交流理事单位学校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相互学习、借鉴, 共同提高。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 举办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 也可以尝试与企业共同编写校企合作试点教材, 让企业的智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三是主动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交流研讨活动, 围绕课程标准、教材选用、教学实施等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拿出一致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并付诸实施。

四是开展集团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活动, 如医教合作研讨、校长企业行、厂长 (经理) 学校行等活动, 促成集团成员间多互访、多协调、多合作。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达成一批合作备忘录和意向书, 筛选出一批能工巧匠, 建立信息库, 组建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集团内青年教师、企业一线工作人员, 探讨继续教育新路径, 实现校企深度联合与联动。

六是探索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订单培养新途径, 提升各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陕西区域性职教集团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集团,行业,策略

职教集团运行发展瓶颈分析

1.牵头单位服务能力的建设问题

牵头单位作为职教集团的核心, 其开放办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与各方合作的主动性与持续性。成员间的战略合作本身需要参与者主动对自身素质以及核心吸引力进行提升, 进而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共同成长。但客观地说, 陕西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高职办学在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 职教集团牵头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问题在我们探讨科学发展职教集团时应给予更加密切的关注。

2.职教集团组织形式的确定问题

职教集团目前的组织形式以松散型为主, 成员间自由度较大, 缺乏实质性捆绑和约束, 参与各方所承担的责任、义务有限, 削弱了集团整体发展能力。此外, 从发展角度看, 集团始终居于动态运行中, 其生存与发展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从组织管理角度看, 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训资源、岗位就业资源间的资源整合也是集团的“软肋”[1]。

3.职教集团成员的利益共享问题

由于成员参与职教集团的意图各异, 且类型多样, 导致成员间对职教集团的投入差异较大, 如少数行业组织参与集团工作的被动性, 以及成员中的部分企业、院校参与集团建设的滞后性。因此, 职教集团范围内资源整合的空间以及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仍需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职教集团发展关键策略

按照“专业对接产业 (行业) 、工学结合、提升质量, 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 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2], 以“运行机制有创新, 资源共享有成效, 合作育人有特色, 合作项目有影响”为目标, 加强统筹协调管理, 创新校企同频发展的体制机制, 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进一步促成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育人环境。

⑴做好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方针, 创新校企合作途径, 与企业在专业、师资、课程、实习、评价、招生就业、学生管理, 特别是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和深度融合,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增强职教集团活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⑵做好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 建设职教集团网站, 构建并完善职教集团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做好职教集团在培训、就业、课程资源以及人员培训等信息的及时发布, 为政府、企业、学校真正搭建起经验交流、信息互通、理念更新、建议发表的平台。

⑶做好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服务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以交通类省级重点专业为抓手, 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核心,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和扶植社会适应面广、教学基础条件好、交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较强的优势专业建设, 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服务交通发展的能力。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路径探索

1.实施 “六项提升计划”, 促进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教产结合

⑴加强职教集团成员基础建设, 实施成员单位提升计划。积极吸纳行业内龙头、跨国运营以及用人需求量大且对专业建设有支撑的企业加入职教集团, 切实促进成员企业单位成为工学结合实践创新与学生就业的基地。

⑵加强职教集团成员对话平台建设, 实施长效对话协作提升计划。围绕“对接·合作·共赢”主题, 举办校企峰会论坛、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应用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论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论坛等四个论坛, 组织开展与行业的多层次对话活动, 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发展和深度融合。

⑶加强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建设, 实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结合市场运作规律, 积极推进“工学交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职教集团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建立“需求—加工—供给”的人力资源平台, 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把校企合作、教产融合逐步落到实处。

⑷加强职教集团院校合作建设, 实施院校合作提升计划。在认真做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试点开发“双高双推”项目, 即陕西交通物流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 按人才培养进程, 对符合岗位需求且期望就业的学生在职教集团范围内推荐就业, 对学有余力且期望升学的学生在职教集团范围内推荐升学[3]。

⑸加强职教集团社会能力建设, 实施社会能力提升计划。充分发挥“一中心 (陕西交通职工培训中心) 两基地 (陕西中职师资培训基地、西安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基地) 三实体 (陕西顺通公路监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路桥勘察设计所、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四机构 (交通科技应用研究所、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所、交通运输经济研究所、交通信息技术研究所) ”的服务职能, 整合建设“交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4], 积极营造“从企业中找课题, 从服务中求发展”的氛围[5], 努力为企业的人才开发、培训、再培训提供一体化、多层次服务。

⑹加强职教集团国际化建设, 实施国际交流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优质职教资源的深层次合作以及师资的国际化培训, 积极探索国际互认的专业教学标准, 鼓励和支持成员学校将国际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以国际化职业教育带动陕西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相关专业标准化建设, 使学生掌握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和服务规范, 努力打造交通类强势专业。

2.实施 “一网六平台计划”, 促进职教集团资源信息化建设

⑴建设数字图书馆平台。按照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 建设集数字资源加工、存储、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为职教集团内成员单位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与高效优质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

⑵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围绕课程建设, 平台为师生架设起施教和学习的网络化虚拟环境, “教”与“学”的参与者间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多边互动, 教师可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 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独立完成课程内容学习[6]。

⑶建设专业课程平台。以专业建设为着眼点, 推进课程建设、管理、展示的协调一致, 达到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共建、多种模式应用、资源动态积累, 职教集团成员学校无须重复建设课程资源, 只需通过简单设置即可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网络课程的内容展示出来。

⑷建设顶岗实习动态管理平台。在顶岗实习期间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企业的学生数量多少不一, 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费用增加、难度加大。该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信息、远程指导、短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企业管理、实训信息、制度通知等模块, 可以实现信息统计、实训管理、多方评价、远程指导、考勤管理、教师考核、实训日记等功能。

⑸建设交通科技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电子图书、专业文献信息、科技期刊、交通行业技能大赛资料、仿真实训库、多媒体课件库、交通行业生产案例库、交通类专业资料库等在内的数字资源, 向社会提供网上技术资料查询、技术咨询、交通行业职工培训、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交通科技服务。

⑹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集资源自我积累、多方共享和统一管理为一体, 提供资源浏览、查询、下载、上传、评价和个人资源库等功能。

3.实施“四个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打造职教集团特色优势专业

⑴加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实施交通工程建设能力服务提升计划。按照陕西建设国家公路交通重要枢纽, 全面提升“关—天”经济区交通运输水平的目标, 强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整合课程资源,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⑵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 实施汽车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以大众、福特、标致雪铁龙、丰田四个品牌汽车制造商合作项目为契机, 以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为纽带, 以交通教育指导委员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支撑, 努力开发“一主线、二辐射、三方式”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重点专业建设, 实施城轨运营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与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 共同进行职业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动态,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形成了“校企双向介入,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⑷加强物流管理重点专业建设, 实施现代物流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围绕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 根据物流业人才的需求,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通过紧密联系行业, 构建一套“面向企业、立足岗位;基础优化、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束语

新时期,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7]而职教集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体现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 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 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者, 我们将边改革边实施, 边总结边推广, 积极探索搭建校企共赢共进的有效途径, 不断增强职教集团服务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实现“成员集聚化、资源集约化、效能集团化”。

参考文献

[1]郭苏华:《职教集团隐藏危机谁该出手相助?》, 《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4期。

[2]张文初、谢永超:《融入CDIO理念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年第2期。

[3]鲍贤俊:《坚持集团化办学发展方向推进交通职教改革与创新的建设步伐》, http://www.doc88.com/p-137781729883.html。

[4]李吟龙、刘涛:《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效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知识经济》2015年第11期。

[5]梁幸平:《关于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若干思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9卷, 第5期。

[6]郝平、赵明威、刘向红、王兆奇:《国家示范院校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上一篇:装饰结构下一篇:科学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