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

2024-09-17

社区糖尿病患者(精选12篇)

社区糖尿病患者 第1篇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需要患者终身面对。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早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有5个重要环节,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疗法以及血糖监测[1]。糖尿病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因为肥胖、活动过少、高脂饮食、酒精和遗传等都是加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通过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对保证其生存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及早防治、防治得法,可使糖尿病并发症明显减少,发展趋缓。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其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疗效;自我管理是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一环,在与糖尿病作斗争的漫长人生中,最经常性的、最大量的是患者自我管理[2]。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患者数增加明显,估计约有3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位[3]。但是他们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率却明显偏低,致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增加,不仅加重了家庭、社会、国家的经济负担,而且糖尿病患者由于知识缺乏、管理放松,也导致其生活质量低下。

2 社区中糖尿病患者教育的方法

2.1 糖尿病教育的对象

糖尿病患者(已明确糖尿病诊断者,糖耐量减低者);有患糖尿病可能的高危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痛风病的患者;曾有或现有较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肾上腺肿瘤病史者);糖尿病患者的亲朋好友(有机会或实力影响患者的人,此类人的言行对患者有重大影响,患者会尽可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2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2.2.1 糖尿病基础医学知识

(1)定义、病因、类型、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2)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低血糖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3)糖尿病的治疗知识及如何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4)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监测血糖、尿糖重要意义及价值等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5)血糖、血脂、血压的相互影响和它们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2.2.2 糖尿病的基本技能

(1)血糖、尿糖检测法;(2)胰岛素注射法。

2.3 糖尿病教育的方法

针对本社区的居民,按糖尿病教育的对象进行筛查,对筛查中的人员,先通过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在自我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每周给予1~2次上述糖尿病教育的内容讲解,如: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为什么会得糖尿病(遗传因素和致病环境),糖尿病有哪些危害(急、慢性并发症及相关疾病,高致残率、死亡率),如何防范糖尿病(健康生活、早查早治),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办[力争综合达标,即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最好控制在120/80mm Hg;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即血清总胆固醇<4.68mmol/L,甘油三酯<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0mmol/L)[4],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怎样帮助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鼓励协助、自我管理),糖尿病随访的重要性、监测指标、随访间隔时间等。基本技能由护士集中讲解方法要领后,再进行实地示范,最后指导患者自己操作。患者可反复听取讲座,直到掌握。对那些不能来听取讲座的患者和长期不随诊患者,则定期电话随访,指导他们及时做相关的检查,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月1次定期到中心就诊,给予积极的治疗,对并发症多、反复发生低血糖者,转上级治疗方案后回社区随访。对个别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社区则定期进行家庭随访或个别指导。患者可拨打医务人员的电话,随时得到免费咨询服务。

2.4 结果

在社区中,主要通过群体教育、示范各种操作技术、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组织患者交流会(邀请密切配合治疗,病情一直控制很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也请深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其切身体会和教训。病友之间的这种交流是最直接、最实际的,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等形式给予糖尿病患者教育和指导。

2.4.1 近2年来,通过筛查,社区有糖尿病患者857人,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糖尿病教育的人数达825人;电话随访212人次;个别指导32人次。

2.4.2 对糖尿病的认识接受糖尿病教育前,只有20%的患者对糖尿病有初步的认识,接受糖尿病教育后,对糖尿病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4.3 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接受糖尿病教育前,只有1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主动定期去医院或在家中自我监测血糖;接受糖尿病教育后,能定期监测血糖的达到82%。

2.4.4 患者依从性得到改善接受糖尿病教育前,有50%的患者能遵从医嘱,定期随访;接受糖尿病教育后,明显提高到88%。

2.4.5 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指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接受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后,其体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多数患者的血脂、血压控制较好,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4.6 对低血糖的认识及自救能力提高接受糖尿病教育前,有15%的患者能自我识别低血糖,但多不能采取正确的自我护理措施;接受糖尿病教育后,有90%的患者掌握了如何识别低血糖以及低血糖发生后如何采取正确的自我护理措施。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护理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两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糖尿病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的认识,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3.1 如何将社区糖尿病教育进行下去,尽可能使受教育者更多,让整个社会及人们都重视并参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以自愿参加、免费听课、义务授课的方式进行。坚持进行社区糖尿病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系统、全面地掌握糖尿病系列知识和一些健康常识,接受了这样的系统教育,当他们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能准确采取自我护理措施,寻求恰当的医护帮助,主动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听取糖尿病教育,有少部分糖尿病高危人群来咨询,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和大部分糖尿病高危人群未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这将是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3.2 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中,有的糖尿病患者因无知而过度忌口导致营养缺乏;只知血糖高了不好,不知低血糖更危险;有人认为糖尿病不能预防、糖尿病有年龄阶段限制、非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糖尿病、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认识上的误区是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通过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不再轻信一些不当的广告宣传,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长期、综合而全面的,在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掌握平衡饮食,合理摄取营养,并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

3.3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他们了解了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今后应加强糖尿病在社区中的管理,加强控制、随访和转诊,提高糖尿病的管理率和控制率。

摘要:目的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社区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自我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技能。结果及结论健康教育后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转变了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懂得了影响血糖因素及怎样通过自我感觉判断病情控村情况,这将能有效地稳定病情,减轻和延缓并发症发生与发展。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J].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9.

[2]陈家传.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及控制,1996,2.

[3]叶任高.内科学[J].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社区管理观察论文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其血糖代谢发生紊乱。目前,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普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已经逐渐由在医院治疗转向在社区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对2014年6月~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6月~20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这11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②他们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将这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7例患者。在对照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7例。他们的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5.44岁。他们的病程在2个月~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3±1.。在观察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在3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5.06岁。他们的病程在3个月~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5±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管理方法

我中心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定期测量血糖等常规社区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社区管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进行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是保证其血糖正常的主要方法,具体管理方法如下:①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减少纯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蛋类、肉类和乳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少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③严格限制患者食盐的摄入量,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g以内。其中,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的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3g以内。

1.2.2进行健康管理①管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向其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自测。

1.2.3进行用药管理①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并为其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②管理人员应指导病情严重的患者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③管理人员应在指导患者用药的过程中为其讲解药物的特性,并指导其查看说明书,使其了解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④管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其用药的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1.2.4进行运动管理①管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日常爱好等,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告知患者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的现象。

1.3观察指标

社区管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社区管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8.63±2.36mmol/L,其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2.67±3.46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为10.34±2.12%。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6.28±1.64mmol/L,其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8.57±2.57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57±1.53%。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并发症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3-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生理作用的缺失,引起人体产生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等异常。患者身体长期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人体系统紊乱,导致患者的眼、肾、神经以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缓慢性病变[1,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社区护理措施

1.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被医学界将它同冠心病、癌症一道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缺乏,对糖尿病产生的极大恐惧与恐慌,患者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多于患者和家属交流,对患者和家属有疑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4]。

1.2维持好患者的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维持好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好血糖的水平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的医护人员要定时到糖尿病患者的家里进行走访调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给与患者合理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护理。有效做好饮食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社区的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宣传,引起患者家属的足够认识,同时,还要教会患者家属控制饮食的方法。合理配制好饮食的热量是做好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原则,每天给予糖尿病患者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胆固醇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应保持好清淡,低钠盐和高纤维素,禁止吸烟和喝酒。

1.4并发症的预防。有的糖尿病患者对康复的愿望非常迫切,社区的医护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的康复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应该让患者能够接受。并发症的预防需要提高患者的功能性训练,应尽早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开始的短时间到后来的较长时间,增加训练的难度,如眼球运动、头部和身体同步协调运动等功能性训练。根据每个患者的恢复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比如,经常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免疫性[5]。

1.5低血糖的有效预防。实时监测血糖的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尿糖试纸和血糖仪进行准确的监测。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定期给予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让患者对自己的血糖水平有个及时、清楚的认识。患者的饮食应该要有规律,不能暴飲暴食,不过过度挨饿,出门时,应该备好糖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6心理护理。糖尿病的病程比较,治疗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有些患者不能坚持下来,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认为效果不大,可以不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同时,还产生一些紧张、焦虑和绝望的心理,这些就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起给患者开导,提供好的环境给患者,让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情,让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如打球、跳舞、唱歌等活动,各种运动也要因人而易,控制好患者的不良情绪,让糖尿病患者保持好积极、稳定以及愉悦的心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恢复有十分的必要。

2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别高,有调查研究表明,全世界四十岁以上的人口中占6%患有糖尿病,一旦患上糖尿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遍及全身。例如血管病变,“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本文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①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②维持好患者的血糖水平;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护理;④并发症的预防;⑤低血糖的有效预防;⑥心理护理。糖尿病史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院,要发挥基层的作用,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方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并且要密切注意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好血糖在正常的水平值,以此促进患者的尽快回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观察预防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08(19):53

[2]陈凤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3469

[3]张荣星,刘福艳,张秀洲.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6-27

[4]王晶.糖尿病合并并发症89例的观察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5):349-350

[5]高建芬.浅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5):109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第4篇

1 社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1.1 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通过社区健康课向糖尿病患者讲述控制血糖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的控制;社区护士要定期地到患者家中进行探访, 了解患者血糖控制习、病情发展等情况, 并给予正解指导。

1.2 采取科学药物治疗方案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用药的重要性, 讲解降糖药的特点、服用方法以及如何科学用药, 指导患者熟练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对于口服降糖药的患者, 要嘱咐患者要严格遵医服药。告诉患者服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去就诊。

1.3 预防低血糖

指导患者应定时、定量就餐, 按时服药, 定期血糖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能过度挨饿, 也不能吃得过饱, 患者出门时要准备一些糖、面包等预防低血糖的出现。

1.4 心理护理

积极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定期举办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集体活动, 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心理。

1.5 膳食的护理

通过合理、科学饮食, 能有效控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如何合理搭配以及长期坚持是关键[2]。护理人员除了正确指导患者如何控制并合理分配每餐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还要重视糖尿病患者家人的健康教育, 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吸烟、喝酒, 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诱惑, 家属要监督、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6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运动, 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 有利于血糖的改善[3]。因此, 在宣传教育中要特别强调合理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并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为患者建立合理运动方案, 循序渐进地按照方案进行运动。另外, 还要叮嘱患者, 运动要在饭后60min进行, 不要空腹动, 以防止出现低血糖。

1.7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告诉患者日常中要穿透气性好、软质、宽松的鞋袜, 避免光着脚走路、光着脚穿鞋, 注意保护双脚不要受外伤。每天睡前可用30~35℃的温水泡脚, 洗完后要将足部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质毛巾擦拭干净, 注意动作不能太猛。每天睡前要养成检查足部的习惯, 最好家人协助检查有损伤, 若发现损伤要及时处理或就诊。

1.8 社区定期体检

积极做好社区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工作, 重视社区糖尿病知识的普及, 广泛宣传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运动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加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 讨论

2.1 社区糖尿病健康宣教工作是患者长期坚持科学治疗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会出现记忆功能、认知力衰退的情况, 而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力、记忆力衰退程度与社区健康宣教的成效有紧密的联系[4]。因此, 社区的护理人员要特别重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多样性、效果性, 让患者及家属通过不断、反复的学习, 充分的认识疾病控制、治疗的意义, 并不断的掌握正确的、科学的保健方法, 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运动方式, 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2 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上门探访, 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的监督与管理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 需要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在治疗出院后多数患者由于没有良好的自觉性, 缺乏有效的监督, 会出现不按时服药、不按时就餐等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极大的降低了治疗效果, 甚至会加重病情[5]。因此, 社区护理人员要长期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 定期上门探访, 监督、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 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家属一起参与学习、支持、监督, 从而为糖尿病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健康氛围。

2.3 社区护士提醒患者定期体检, 利于并发症的早期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社区进行常规治疗外, 社区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去进行专科体检, 能确保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并让专业医护人员对前期治疗效果及方法作准确判定, 并根据体检情况确定下期治疗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门晓华.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现况分析与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 :4648.

[2]陈晖, 侯梅萍, 魏先.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 2007, 14 (5) :1.

[3]王喆, 管仁莲, 刘芬, 等.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患者疗效评价[J].重庆医学, 2008, 37 (4) :4132.

[4]张宏.国内外社区糖尿病病人健康干预的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3) :753-755.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方案 第5篇

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健康主题宣传;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健康主题宣传。

二、活动主题

XX

三、宣传内容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脑卒中的危害;卒中的致病因素;中年人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卒中的防控要点。

(二)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定义;哪些人群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宣传健康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四、活动内容

(一)组织县级医疗单位的口腔卫生专家、心脑血管专家、内分泌专家深入学校和社区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10月29日,县疾控中心、县级医疗单位和XX中心卫生院联合开展世界卒中日宣传活动。

11月13日,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XX镇卫生院共同参与,在XX社区开展糖尿病日大型宣传活动。

(二)宣传活动期间,各医疗单位要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的宣传方案,借助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健康小屋以及健康步道和健康主题公园等重点健康场所,大力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知识竞赛、健身活动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倡健康教育活动进社区、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健康主题宣传日活动和日常科普宣传有效结合,广泛传播慢性病防治、营养膳食和中医药养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控意识。

(三)有口腔门诊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与当地学校、托幼机构协调,入校开展儿童口腔卫生宣传义诊活动。

(四)各基层医疗单位结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小组活动;针对慢性病患者、高危人群等重点人群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相关健康知识讲座,至少2次。

(五)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向报社、电视台提供宣传重点,通过双流电视台、双流报、“健康双流”微博等平台广泛宣传“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卒中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意义和慢性病防治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同时邀请相关新闻媒体参与活动并进行宣传报道。

五、工作要求

(一)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各单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结合辖区实际,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互动参与性强的宣传活动,切实起到宣传效果,认真完成宣传工作。

(二)各单位要及时上报宣传活动简报,照片及宣传活动统计表。可以以电子版形式上报,电子版请上报至xxxxx,联系电话:xxxxx。

(三)上报时间: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策略 第6篇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把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病情控制的基础。冗长的病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加上缺乏决心信念,这就需要社区护士助其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进步糊口质量[1]

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文章通过干预引导糖尿病高危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了社区人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社区对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出120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19~71岁,平均51.5岁;病程5~21年。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涉干预。

健康教育:教育采取医学讲座、按期出宣传板报、赠予宣传画册、组织看录像等形式。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意义,针对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的种类及留意事项,并发症的监测及防治。如胰岛素打针法、血糖仪的准确使用、尿糖试纸测试法等。患者家属也愿意参加此类流动,且便于老年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护理。

指导糖尿病患者保持心理平衡: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沟通和疾病健康教育。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鼓励患者树立决心信念,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分别进行恰当的教育方法,以解决患者的情感障碍,树立击败疾病的决心信念,从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一方面与其共同分析病情以及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存在的题目,另一方面向其告诉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以增强患者的决心信念,同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流动,如室外散步、下棋、绘画、音乐赏识等。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可以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负担,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向患者具体讲解饮食原则,根据不同的病情定制天每天主食量,详细到具体列举各种蔬菜及豆类,以及低脂肪、富含蛋白质食品的名称;忌食含糖多的糕点、饼干、生果及辛辣刺激性、煎炸香燥的食品,以及为何要忌烟酒等。反复夸大要定时进食,尤其是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严防因饮食摄入不当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起居的指导:糖尿病患者要慎起居,留意保暖,避免感慨感染风寒外邪的侵袭。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向患者夸大运动锻炼时的留意事项,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注明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病情情况,以备急需。可携带一些糖果,含糖食物,若泛起饥饿、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服用,如症状不缓解电话救护。患有严重心肾合并症、高血压、流动性结核、酮症酸中毒、微血管病变等,避免应用运动疗法。运动时要保护好足部。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糖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分型、体重、病程、年龄、并发症的不同,选择药物也不同,可单一用药,也可联适用药,但同类型糖尿病药物不宜联合使用。

监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按期监测,引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记实,尤其是餐后2小時血糖。按期观察患者血压、尿常规、血脂、眼底、肝功能等,以了解疾病控制状况及并发症的情况,及早发现病变,及早治疗。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预防、用药均有很大程度的把握。结果显示血糖干预前为11.5±4.9mmol/L,干预后为5.9±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干预前为17.8±3.5mmol/L,干预后为9.3±3.4mmol/L,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患者在饮食控制、按时遵医嘱用药、运动疗法、自我监测血糖及记实、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足部护理6个方面在干涉干与前和干涉干与后的达标率。

通过以上资料显示,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进行主动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培养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可以在饮食、运动、药物三大方面极大增强患者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糊口习惯。有报道显示,在平等治疗前提下,经由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并有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针对每例患者的心理、社会行为方式、健康观念因人施教,则事半功倍。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有很多患者一直以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控制好血糖,对其他的方法,如运动、饮食等抱着不理解和不配合的立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改变这种心理,转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使疾病控制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疗必需是长期、综合、全面的。在干预过程中,既改善了护患关系,又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凝聚力,同时还培养了很多健康教育宣传者,进步了社区人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降低了医疗用度,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跟着社区医疗工作逐渐开展,糖尿病防治的重点由专科病院转向社区。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探讨 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之一。截止2010年中国糖耐量减退 (“糖尿病后备军”) 者不低于1.4亿人, 其中2型糖尿病占95%以上, 达9000万人以上, 且每年新增60多万人。糖尿病是以一组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机体长期存在高血糖状态, 会导致各种组织器官, 特别是眼、肾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慢性损害, 造成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可导致其致残和早亡, 危害巨大, 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的已经相当普遍, 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脏病变者均占1/3左右, DCCT随访5年发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67%伴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 并且5~l0年的病死率可达25%~50% 。其中, 相关大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 较以前已有显著增多。所以,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尚存在诸多不足。

(1) 在对糖尿病的认识上 , 公众对糖尿病认识差 , 防病意识差, 已诊病人对治疗认识差;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我国糖尿病居民的糖尿病知晓率低, 约36.1%, 在我国糖尿病就诊病人中, 糖尿病控制率仅达34.7%, 而大多数病人是在出现并发症后才被动就医。

(2) 目前各大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挂号难 , 就医难的问题由于许多患者无法正常复诊且各大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医生因工作性质的限制难以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相应的教育指导, 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教育指导, 还包括心理调整、对待各种治疗形式的态度、解释治疗方法, 和介入患者自我监测等的教育指导。

(3) 就是费用的问题 , 在许多患者看来 , 吃药是必需的 , 而血糖及相关检查的监测则显得既花钱又费事。例如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反映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易发生微血管病变, Hb A1c降低1%, 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30%。应每3月复查一次, 而餐前及餐后的血糖及胰岛素数值则与医生用药的选择有极大关系, 但这些项目的检查费用通常要一两百元, 加上有许多患者需要较为频繁地监测血糖以及用药的负担, 让许多的患者不堪重负, 这也是一个非常的现实卫生经济学问题。

慢性病的社区 管理作为基 层疾病预防 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具有成本低、涉及面广的优势, 因而是发现和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模式, 由于糖尿病求医过程短, 治疗康复过程长, 多需在医院外进行, 因此在社区中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积极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已是刻不容缓, 那该怎样做好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呢? 该中心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摸索, 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

1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等传统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 该中心除了设立独立的营养师门诊让专业的营养师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性别、年龄、身高与体重、生活习惯等因素,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处方和运动指导外;还专门成立了糖尿病俱乐部, 凡该社区居民均可参加, 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参加俱乐部活动及讲课, 而且还提供相关的免费体检, 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和社区居民了解防治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 从饮食、运动、药物、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预防病情恶化、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 使社区居民的医学观念从传统的“看病”向“看医生”转变, 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医疗中心检查身体, 而不是待身体已出现明显不适后才去医院。

2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筛查, 像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第一代亲属、有妊娠高血糖或巨大儿生育史者 , 经常有疖、疮、痈肿、尿路感染、结核病等各类感染者, 视物模糊、视网膜出血或脱落者, 过早出现心梗、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通常都是潜在的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在门诊会重点对这类病人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检查监测, 同时,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该中心定期对该社区65岁以上的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费体检, 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 而且近2年市政府推行的在社区医疗中心就诊的患者可以享受的500元免费治疗的政策, 把糖尿病的部分体检项目也纳入免费范围, 这都极大地提高了糖尿病的检出率和管理率。

3指导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糖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由于不同类别的降糖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服用方法、毒副反应都有很大不同, 社区医生应依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餐前的胰岛素数值换算成胰岛素抵抗指数结合其他糖尿病相关指标以及个体特点,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并根据观察服药后这些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 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尤其是那些有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医生的专业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的主要是门诊随诊及电话回访的方式, 了解其服药的依从性、血糖的控制及药物的副作用情况, 鼓励患者来门诊就诊, 接受医生面对面的指导, 并进行血糖监测 (该社区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有4次免费测血糖的机会, 免费的血糖监测也很大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门诊就诊的积极性) 及餐前及餐后的胰岛素数值和其他糖尿病相关指标的检查。

特别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目前国内对糖尿病病人采用胰岛素治疗多数是以住院调整胰岛素用量, 出院后门诊随访继续根据病情变化调整, 但患者出院后往往因为复诊程序繁琐, 大主任一号难求, 一般门诊医生更替频繁, 且门诊病人众多, 故患者难以得到医生的进一步指导治疗, 该中心在社区开展针对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治疗指导, 手把手教他们胰岛素注射技巧、教他们采用“区域检测”等多种模式监测血糖、教他们及时发现及处理低血糖反应, 帮助其及时调整胰岛素种类、用量及给药方式, 既方便了病人, 又可以帮助其继续有效地坚持胰岛素治疗。

4关于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疗, 许多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 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后, 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抑郁, 从而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焦虑症碍等心理疾病的产生。这些心理障碍不仅影响了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 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病情进一步恶化, 降低生存质量。此时医生对他们进行的心理调试, 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的恐惧和“无畏”往往源于对疾病的无知 , 该社区通过专门的营养科医生对其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的同时, 积极做好宣教的工作, 如开展相关课程培训 , 分发健教资 料等, 并耐心地解 释患者所遇 到的困惑, 及时地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既不因无症状而无所谓 , 毫不控制 饮食 , 也不因对 疾病过分 担心 , 终日焦虑不安。

5加强对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的关注监测, 由于胰岛素的应用,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已退居次位, 慢性并发症占据主要地位, 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有积极意义, 所以社区医生应根据病情, 对糖尿病的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心、脑、肾、眼、血压、血脂等, 并将测定的指标及时进行认真的分析, 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治疗方案。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了多年的摸索与发展, 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全国已设置的2万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将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淑芬, 李瑞霞, 张俊霞.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8) :59.

[2]蔡广玲.社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 :229-230.

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护理的体会 第8篇

1 社区护理是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医

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1], 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 可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限制残障等服务, 以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督促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行为。

2 社区护理未开展前, 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

长期折磨, 大多数产生懈怠情绪, 由于并发症出现较缓慢, 使患者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再加上患者在遵医嘱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导致患者不能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检测差, 最终并发各种感染, 如足部感染、皮肤感染等, 甚至引起尿毒症, 危及生命。

3 社区护理开展后, 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1个月左

右进行一次家庭随访, 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 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不是简单地控制血糖, 而是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生活方式的改善, 加强合理的药物治疗, 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

4 糖尿病护理成功与否取决于糖尿病患者本人、医护人

员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心, 社区护理干预就是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 提高自理能力。有专家认为, 为患者提供经常适时的家庭指导,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从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第2个月每月发放一次病情追踪卡, 随时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方面的遵医行为, 存在什么问题, 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并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 不定时询问患者遵医情况。患者也可随时来电话进行咨询, 以经常提醒和监督患者遵医嘱, 对于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服药的问题, 我们帮助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颜色的药杯, 分早、中、晚用, 每晚睡前摆出第二天一天的药, 并把药杯放在床头或茶几容易看见的地方, 这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漏服药的现象。我们帮助患者购买血尿糖试纸和注射器等物品, 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检测, 每周至少做一次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检测, 2个月~3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定期测量血压, 监测血、尿常规, 心电图, 血脂, 肾功, 尿酸, 尿微量白蛋白, 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 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肾、眼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要有耐心, 同时要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防治知识, 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 消除负面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多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及社会活动, 不必谈“糖”色变, 也不能掉以轻心, 大吃大喝。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增高,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 降低人们生存质量的第三大疾病。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和健康档案的建立,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严格遵医用药、自我检测等方面的认识明显提高, 缩短了医患距离, 改善了医患关系, 大大减少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了病死率, 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整体素质。社区干预护理对于帮助慢性病患者战胜疾病有重要意义, 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体会 第9篇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08年5月~2009年5月社区18项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糖尿病患者共54例, 男22例, 女32例;年龄40~75岁, 平均48.7岁;病程3~15年。对象分布营城镇三个自然村, 其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49例、1型糖尿病患者5例。

2 护理

2.1 方法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建立健康档案,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并发放相关健康宣传资料,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开通咨询电话, 解答疑虑, 对所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正确护理。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的在于减轻胰岛负担, 恢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尿糖水平, 维持理想体重, 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 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 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 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 mg以下。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中、重, 同时应注意清淡、低钠盐、高纤维素的摄入, 保证患者每日正常三次正餐, 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2.2.2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也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 它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 减轻体重, 改善肺功能,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肪的紊乱, 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及血脂的目的。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教会患者运动量的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 进餐后1 h运动, 最好不要空腹运动, 尤其是对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避免发生低血糖。

2.2.3 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 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对1型糖尿病患者, 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术, 严格消毒, 防止感染, 注意更换部位, 避免组织硬化致使胰岛素吸收不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如磺脲类药物宜在饭前30 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应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表现, 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

2.2.4 心理护理

不同年龄及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心理反应往往不一。新发患者表现为恐慌、紧张、焦虑, 病程长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表现为孤独、抑郁、绝望。因此, 社区护士应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 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过程, 告诉他们只要合理的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保持良好心态, 完全可以使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

2.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健康教育, 使患者很快进入角色,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据报道[3]2型糖尿病患者有记忆力降低, 早期的认知功能减退的现象, 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 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性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其建立健康的行为, 促使患者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 可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

2.2.6 血糖监测

采用血糖仪试纸来检测血糖水平, 有条件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血糖监测, 个别患者最长可半月一次, 了解血糖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相应的防治措施。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 减缓病情的发展;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确定治疗的有效性, 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定期复诊可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3 结果

通过实施社区护理的糖尿病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 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54例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后病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4 体会

社区护理的重要意义:糖尿病病程长, 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三高”和“三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但必须凭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防病治病措施。社区护理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减少糖尿病患病率及延缓糖尿病病情的进展, 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 开展社区护理还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推动整体护理向深层次发展, 促进护理工作向人性化及“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换, 增强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做好社区护理的相关因素: (1) 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在于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搞好护患关系。 (2) 要不断地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学习并掌握好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和护理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提高整体素质。 (3) 要加强管理, 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以便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地做好疾病的诊治工作, 防患于未然, 增强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 使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 促进血糖达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上门服务、电话指导、发放宣传资料, 运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和血糖的检测。结果54例糖尿病患者普遍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 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并使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 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加强社区护理不仅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和坪, 主编。社区护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2005, 5。131-133。

[2]包玉兰, 李高娃, 陈会玲。浅谈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07, 11 (6) 。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效果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很难根治的慢性终身代谢性非传染疾病,其病情恶性发展和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致残和致死主要因素之一[1]。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及其病死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已经超过4 0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2],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来防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3],而常规的社区护理干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病情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护理对象为从2006年4月~2009年5月本社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174例。男109例,女65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65±7)岁。最短病程4年,最大病程13年,平均病程(7±3)年。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者103例,初中,高中,中专文化者42例,大学及以上文化者29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实施前均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严重的并发症。按照出院先后顺序所有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不实行任何护理干预,实验组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T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C)、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实验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糖尿病病程长,进展缓慢持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稳定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教育方式可分为发放宣传资料,定期上课,上门家访指导,办宣传栏和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教育内容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和突出,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发病诱因、相关背景、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可指导患者对各种并发症例如低血糖等的临床表现进行自我监测和观察,并教会患者一些简单使用的自救方法。此外,还可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并认识到各种药物的可能副反应。

1.2.2用药指导建立定期的血糖和血脂监测体制,至少每两个月测定一次,所有数据存档以便为后期的治疗的护理方案调整提供参考。嘱咐患者用药后要准确执行医嘱,按时进餐和服药。详细介绍相关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可能的副反应和注意事项[4]。教会患者注射方法,时间和部位,在病人自行注射时,要强调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特别嘱咐其观察不良反应。

1.2.3生活护理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和营养状态,和患者共同制定合适的锻炼方案和饮食方案。患者可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如散步,骑车等,强调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以适度运动而不疲劳为原则。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和运动指数控制每日热量,少食甜食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控制烟酒,每日按时按量进食,严格控制体重[5]。通过饮食和运动的合理结合,达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1.2.4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本身病程的长期性外,还应该考虑其年龄的特殊性。由于长期受病情折磨,或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上老年患者缺少交流,很容易产生孤独,沮丧,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心理不仅间接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产生负面影响,更有部分患者由于失去信心,不按医嘱服药或放弃治疗,从而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进展。针对上述情况,应主动和患者交流,介绍其病情的可治疗性,并发动患者家人和朋友鼓励患者,帮患者树立起信心。对个别严重的患者,可通过个别交谈,和为其找病友交流心得等方式,鼓励患者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结果

经过我们的针对性社区护理干预方式,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各种并发症也显著降低,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对所得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后,从表中可以看出,除LDL-C外,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注: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由于其病程长,治疗费用昂贵,因此患者一般选择居家治疗和调理。但由于健康意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调养计划,以及相关知识的不完备等因素,因此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此时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因此要求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沟通技能。考虑到护理的实际效果最终体现在患者的主体性上,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向患者传授必要的常识,更重要的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通过互动模式,和患者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方案,并督促和鼓励患者坚持按时按量实施。此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从药物,营养,锻炼,心理等多方面入手,从而达到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巧琴,王群,尚少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18-20

[2]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74

[3]楼青青,杨丽黎,邵爱仙.行为改变与糖尿病[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5-936

[4]贾芸,傅东波,杨霞,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控制的近期效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9):999-1001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探讨 第11篇

本文通过社区的健康教育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掌握该病的临床症状、保健以及其他相关的防治知识,使患者加强自我保健能力,同时提高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以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健康教育的方法

社區卫生服务站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保持与患者的联系,及时将保健药物、保健知识以及保健技能传授给患者。②定期随访,重点对象是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尽可能创造条件定期检查患者血糖情况,了解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保健方案。③认真细心评估每一位患者,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现状,确定健康教育的项目,如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一对一的专业指导,采用口头、书面、形象化教育等多种形式。注重普遍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④普及糖尿病教育,免费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处方及相关资料。⑤建立健全社区糖尿病的防治网络。

健康教育的内容

基本知识教育:不少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激动及消极的悲观情绪。教育内容应该包括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方法及自我保健等,并让患者知道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饮食教育:合理饮食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措施[1]。告知患者尽可能食用多种多样的食物(除食糖外),每天应保持3餐或少吃多餐,根据患者自身所需热量及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计算每天的进食量,按3餐早、中、晚各1/5、2/5、2/5分配,4餐各1/7、2/7、2/7、2/7分配[2]。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通常应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应以谷类为基础,多食用粗粮、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食盐限量6g/日以下,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并且限制烟酒等。总之,应使患者学会强化饮食管理,循循善诱,使其自我重视,形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运动教育: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控制体重以及预防糖尿病的合并症有很好的正面效果,应长期坚持锻炼适宜的运动。研究证明,餐后90分钟运动不仅运动后即刻血糖较运动前下降显著,而且运动后30、60、90分钟的血糖较运动前有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方式是步行。步行有个科学的概念,即“三、五、七”概念:“三”指1次走3km,用时30分钟;“五”指1周最少活动5次;“七”是指运动适量,只有作到运动适量,才能达到代谢优良,即年龄+运动时的每分钟心率之和170[3]。但患者切记不应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禁止做高强度剧烈运动,以防视网膜脱落。

药物教育:让患者明白降糖药不同于其它治疗药物,一定要遵照医嘱执行,决不能随便更改用药时间和剂量,如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等)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诺和龙等)须在饭前5~20分钟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由于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应饭后服,而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则为早晨空腹服用为宜。对于需注射胰岛素者,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及剂量,同时要掌握“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要每次更换。

血糖自我检测教育:告知患者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但又不至于发生低血糖的水平,教会患者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并告之结果的判断,即空腹血糖值>7.8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疲乏、饥饿感、头晕、出汗、心悸等轻度低血糖反应,则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进食含糖食物。

足部护理教育: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血循环不良,末梢神经不敏感,再加上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导致局部坏疽的“糖尿病足”多见,更有甚者因此致残,可见,对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非常重要。为此,患者应经常检查双足,穿着合适、柔软的鞋袜,检查鞋内部是否平整光滑,防治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不用热水烫脚及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以免烫伤。鼓励适度足部按摩,促进局部血循环。

社会在不断进步,民众也越来越重视糖尿病,但系统的治疗及预防还没有被广大民众接受,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采取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且反复强化以更进一步的推广,无疑,社区卫生人员在这里起着“急先锋”的作用。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一个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耗费和负担,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4]。因此,社区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自我管理行为,使其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则可显著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冬梅,谭杏珍.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5):53-54.

2 张燕,赵晓燕,裴秀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社区医学杂志,2011,8(12):68-69.

3 刘英敏.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24-125.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0.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 第12篇

1基础护理的健康教育

1.1饮食护理

要使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其重要性表现在:1纠正代谢紊乱, 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2控制体质量, 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使各项代谢指标达标, 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4维持健康, 使糖尿病患者能从事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 更好的融于正常社会。

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中, 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产生热量, 所以进食总热量多肯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 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饮食分配[2]。

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标准和实际体质量、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质量, 而不是实际体质量。一般休息时20~25 cal/ (d·kg) , 轻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25~30 cal/ (d·kg) , 中度体力劳动30~35 cal/ (d·kg) , 重体力劳动40 cal/ (d·kg) 。

总热量的营养分配。1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75% (平均60%) ;2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 (无肾脏损害时) 10%~20%;3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三餐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比例:1/5、2/5、2/5。

1.2运动护理

运动能促进糖代谢及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应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 适量适当、持之以恒。时间最好在饭后1 h以后, 不要在空腹时、降糖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进行运动, 避免低血糖。

1.3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 对患者的焦虑和消极情绪给予理解和关心。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 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知患者和家属, 使他们了解糖尿病虽然目前不能根治, 但是可以有效地控制[4]。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力满足, 使患者感到安全可信赖, 对治疗有信心。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2用药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健康教育

2.1用药护理

合理饮食和运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 就需要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用药的两大途径。嘱患者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 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2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1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勤换衣服, 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衣服, 避免摩擦损伤皮肤;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洁皮肤, 勤洗澡, 经常按摩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有外伤或皮肤感染时, 不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碘酒等, 避免侵蚀造成溃疡[3]。2口腔护理睡前、早起后刷牙, 饭后漱口, 防牙周及口腔粘膜感染。3女性患者要特别注意外阴部清洁, 每次小便后, 最好用温水清洗外阴, 洗后擦干, 以防止或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 防泌尿道逆行感染。4平时注意观查有无发热和感染症状出现, 以便及时治疗。

2.3糖尿病足的预防性护理

为了减少糖尿足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应掌握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基本常识。1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2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3坚持足部检查:可自己利用足镜等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定期检查足部, 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 都可能提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 必须尽早就医。

2.4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严格控制血糖。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时, 应减少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 以防止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下降时, 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 以防意外。

2.5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1避免接触诱因。做到按时、定量就餐, 避免过量或过少进食, 不摄入含脂肪过多的食物;胰岛素治疗剂量准确, 不突然停药;发生感染立即进行有效治疗。2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患者有无乏力、口渴、多尿、食欲减退、恶心、烦躁、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味甚或昏迷等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旦发现立即到医院就诊, 以便积极抢救。

3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生活有规律, 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教会患者及家属测尿糖、血糖、胰岛素抽吸、注射技术及饮食量、降糖药剂量的调整方法。指导患者保持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 加强足部护理。防止损伤, 预防感染。指导患者按医嘱服用降血糖药, 不能多服、少服、漏服。定期门诊复查眼底、尿蛋白、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等项目, 当有并发症时及时就医。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卡, 外出时随身携带高糖食物, 一旦发生低血糖, 及时自救。

综上所述, 应从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性和临床护理和日常护理指导入手做好糖尿病社区护理, 通过良好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全面了解糖尿病并做到自我护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糖尿病社区护理应从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性和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和日常护理指导入手, 使病人全面了解糖尿病, 通过良好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做到自我护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马丽娅.糖尿病护理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 17 (4) :88-91.

[2]焦素英.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3 (6) :33-34.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语文课堂提问误区下一篇:重庆市大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