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2024-06-28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精选12篇)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1篇

一、加强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中学生是祖国美好明天的希望, 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世界强国, 那么希望就落在当前一代中学生的肩上。同时, 我们要实现持久和平的政治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都需要用法律来协调, 因此,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就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了。特别是我们的中学生, 他们大部分是十三四至十六七的未成年人, 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时期,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过程当中, 那么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 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校园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从1985年起, 就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法教育, 并且明确规定青少年是普法的重点。但是, 并没有付诸实施, 并且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 学校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 轻视法治精神的培育

在大多数眼中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 就是法律知识的传授, 他们把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制教育的培养等同起来了, 学校总是重视学生在法律知识竞赛中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得好与不好的标准, 没有真正的重视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这种观点对于中学教育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法制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 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 我们多学习法律知识也是好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中学学校法制教育停留在了解法律知识的这个层面上, 而重点应该在培养法律信仰和法律精神的层面上。

(二) 相关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高

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把法制课作为一门专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的大纲。只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稍稍涉及了一些表面的法律知识。究其根源就是我国相关部门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 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和教材缺乏, 学生学习法律课缺乏积极性

目前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很少, 大多数上法律课的老师都是由政治老师代替, 他们可能完全不了解法律, 也可能一知半解, 这样就导致老师在上法律课的时候就只能照本宣科了,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用处的。与此同时, 缺乏系统的法制教育教材,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课的积极性不高, 到最后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法律知识。

(四) 学生和家长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存在错误

对于大多数中学的孩子来说, 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他们都非常的反感, 他们认为学这些干瘪瘪、枯燥的东西, 还不如去多做几个数学题和物理题来得实惠, 因此就更别说开设法制课了。同时, 在家长们的眼中, 孩子如此多的法律条文, 会耽误孩子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 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些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培养。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法制教育上, 简直是荒废青春, 更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所以, 家长们就要求孩子们没有必要学法,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加强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路劲分析

(一) 把学校法制教育融于活动之中

要实现培养中学生具有法律素养和精神的目标, 我们必须把法律教育融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活动中去,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校的法制文化建设, 能够把法制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比如, 法制知识竞赛、法制讨论活动、法制教育演讲大赛等等, 还比如开展普法网站,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定期的更新。我们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就能够提高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增强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那么最后一定会得到升华。

(二) 教育部门要改变观念, 把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我前面谈到了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不足, 其中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受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部门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我们要把依法治国战略充分的执行下去, 那么就必须认识到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定法制课每学期应该开设必要的课时进行学习, 而且法制课时间不得被占用。

(三)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

要把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 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法制教育网络。这样内外并举, 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就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 因为法制教育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使依法治国和素质教育战略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我们不仅要让中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最重要的是培养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素养, 使他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能够知法、懂法、用法, 进而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 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潘进军.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J].协商论坛, 2010.

[2]米久纲.浅议青少年法制教育[J].网络财富, 2009.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2篇

大家下午好!

首先向刚才受到表扬这些同学在不同赛场上展示了二中学子们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我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祝贺,也向这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祝贺,你们是xxx二中xx多名学生中佼佼者,你们刻苦勤奋、积极进取、团结拼搏展现了汇文二中主流意识,体现了我校学子核心价值观,是我校宝贵精神财富,是学校不断发展根本保证,学校希望其他同学要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加强思想修养,努力学习,全面发展,重塑自我形象,争做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中学生,下面我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说就是律己、敬人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过程和手段.是一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外在表现形式.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尺度.更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重要标准.大家都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是中华儿女美好形象.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司马迁说“礼者,人道之极也.”孔融让梨,程门立雪,三顾茅庐,张良拜师,这些故事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存在着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思想道德教育有所缺失,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导

第 1 页 致了部分学生言行举止与文明礼仪要求相去甚远.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辛苦,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不听从老师教诲,说一些时髦脏话,穿一些奇特服装,留着时髦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这种现象,不只我们汇文二中存在,也不只我们县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存在这类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逐级下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通知,要求学校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下面,我根据同学们平时行为中存在问题,结合《汇文二中学生礼仪常规》向同学们提出具体要求,望同学们自觉遵守.1.着装要得体,朴素大方,头发干净整齐,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文身,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中学生穿着要得体,要合适,要与中学生身份相协调,要能体现新时代学生蓬勃向上风采,不能成人化,不能社会化,不能穿得胡里花哨,男生不能穿背心进入教室,纽扣要系整齐,不能衣衫不整出入校园.有些同学敞开衣襟出入校园,这都是不符合学校规定,也是不符合年龄特点.学校明确规定,除冬季以外,所有学生必须穿校服进入校园,希望同学们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发型要严格按照校门张贴中学生标准发型理发,不能留长发、怪发、不染发,不烫发.从本学期仪容仪表检查结果看,有少数男同学发型不符合学校要求,更有大部分女同学发型不符合学校要求,其表现是;

第 2 页 ①不是长发也不是短发,显得不伦不类,留长发就要扎起来,留短发,就要是标准中学生标准发型.②脏、乱,同学们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但无论怎么说,你也应该把头梳整齐,洗干净.实际上一个人外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内心世界,内心与外表是互为表里.近几年来,凡是违反校纪校规同学,仪容仪表大多不符合学校要求,反过来,如果追踪调查仪容仪表不符合学校要求同学,就会发现他们平时肯定不遵守学习纪律.说白了,从仪容仪表就能大体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纪律性.2.举止文明,言谈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我们一些同学很不文明,满口脏话,互相侮辱,贬低人格,有时连自己父母也搭进去,甚至个别女同学骂起人来也不能入耳.有些同学卫生习惯很差,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很严重,扔纸片,扔包装袋,扔饮料瓶,看看楼梯、楼道、教室,到处是垃圾,随地吐痰,鼻涕到处沫,卫生保持很差,一些同学不爱护公物,走到哪,那遭殃,不是踢墙,就是踢门,要么就是捶开关,脚印留在墙上,开关长眼,讲桌带洞,公共财物破坏严重,有些同学在课间喧哗吵闹,追逐打闹,阴阳怪气,破坏了和谐有序学习环境,影响了正常学习秩序,这是很不文明,学校要求每个同学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校、给别人留下美好印象,上下楼梯要说话轻脚步轻,不争抢,不推搡,出入校园要有礼貌,不拥挤,自习课上要安静有序,不交头接耳,不喧哗吵闹,不谈与学习无关事,不在教室乱转,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有些同学在教学楼偏僻角落小便,这实在让人不能理解,今天,我给同学们说清楚,一旦查实谁随地小便,无条件开除,绝不姑息,决不迁就.有些同学喜欢寻衅滋事,动不动会因鸡毛蒜皮小事大打出手,甚至极个别同学还充当打

第 3 页 手,只要有人叫,不问青红皂白便跟去打人,这是多么荒唐可笑,本学期以来,学校没有发现学生打架事件,但不排除这种现象发生,据说,近来晚自习后时有打架事件发生,本周星期日晚自习后就有打群架苗头,学校基本了解清楚了事情真相,希望相关同学悬崖勒马.去年发生在“9·24”打架事件,情节严重,情质恶劣,社会影响相当不好.所有参与打架学生,都付出了惨痛代价,希望在座同学引以为戒,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人上,在学业上都有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我在这里重申学校规定,提醒大家凡参与打架学生无论何种理由,无条件开除学籍.我也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用好“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用好“微笑,鞠躬,招手,鼓掌,右行礼识,回答问题起立”等体态语言,做一个文明中学生,愉快度过每一天.3.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上下课要起立,课堂发言要先举手,回答老师问话要起立,到老师办公室或居室,要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入.给老师提意见要通过正常渠道,态度要诚恳,绝不允许顶撞老师,故人讲究“天地君亲师”,讲究“师道尊严”,讲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新课程理念,讲究自主平等,合作探究,但教师仍旧是自主平等、合作探究中首席.因此,尊重老师传统是不会改变,也是不能改变.可是我们个别同学不尊重老师,甚至大打出手,不久前,高一不服从老师管教,顶撞老师,手脚并用,情质相当恶劣,学校已勒令其回家反省教育一月,待反省一月后再根据认错态度决定处分结果.也有一些同学没有起码礼貌.在教室,老师问话不知道起立,在校园,老师问话不知道立正,甚至个别同学双手插在裤兜里,这些现象,只能说明你思想修养差,没教养.还有些同学无视

第 4 页 校纪校规,公然在校园骑车,这是不尊重老师表现,更是不尊重你赖以成长发展校园表现,学校希望同学们在求学同时,不要忘记修身.4.不吸烟,不喝酒,校内不得吃零食,不能以过生日等理由在酒店大吃大喝.学校明确规定,所有学生不准吸烟,喝酒,屡教不改者要给予警告以上纪律处分.但仍有部分同学屡教不改,在厕所,在操场,在教学楼偏僻角落吸烟,本学期,因为吸、喝酒,受到处分学生共有3名,一是高一喝醉酒后在教室呕吐,影响很不好,学校给予纪律记大过处分,并勒令其回家反省教育一月.高二高三在校园内吸烟,学校已给予纪律警告处分,学校也明确规定,在校期间,不得购买零食,可一部分同学置学校规定于不顾,早自习课间在后门购买零食,甚至个别同学翻墙出入校园购买零食,整袋子购买方便面,这是学校制度所不允许,学校安排保安人员,全天巡查.尤其在早操、课间、晚自习期间要加强巡查力度,一经发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学校要根据情节严肃处理,开学初,高二翻墙购买零食学校已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勒令其回家反省教育一月.学校也不准所有同学以任何理由在酒店大吃大喝,学生在酒店大吃大喝,有悖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更容易滋生好多事端,去年“9.24“打架事件,就与此有关.5.不准参与赌博,敲诈,偷盗,抢劫行为.6.不进网吧,放像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不看不健康书籍,自觉抵制邪教及各种非法组织,有些同学不认真学习,阅读一些低品位书籍,也有一些同学专门乘车到进网吧,彻夜不归,希望存在这方面问题同学及时刹车,严以律己,重塑自我形象.7.在家里,要尊敬长辈,吃饭要请长辈先就做,离家或归家要向家长打招呼,对待客人要有礼貌,要起立欢迎,主动问候,微笑致意.第 5 页 8.对待老人,小孩,残疾人,行走要让路,乘车要让座,购物要让先.9.参加集会时要认真听取会议精神,不看书报,不搞小动作,守时肃静.二、希望同学们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下面,我列举近来校园内外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希望引起同学们注意.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早自习和晚自习操场,多数同学认真读书,那苦读身影,那朗朗书声,确实让人感动,欣慰,让人充满希望,但有部分同学表现却让人不能理解,令人担忧,有些同学三个一群,五个一簇说闲话,有些同学你追我赶嬉戏打闹,有些同学东张西望,满脸茫然,手里拿着书,心不知在哪里徜徉遨游,还有部分同学躲在厕所里烟雾缭绕,甚至有极个别同学公然在操场抽烟.这些现象,反映出我们部分同学学习目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思进取,精神世界空虚无聊,把学习看成是给老师、家长完任务,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推日下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鈡,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同学们,当今社会,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发展和成就一番事业.尤其是我们汇文,偏僻,落后,读书成才,是同学们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最便捷道路,我们一些同学为什么要浪费这美好事光,虚度光阴呢?

科学研究表明,下午5点至7点,是记忆第二黄金阶段,仅仅次于早晨6点到8点这个时段,所以,我希望同学科学用好这一时段,如果作业不是很多,尽量腾出时间背该背文章,记该记知识,如果实在疲劳,不想读书学习,可以打篮球,打乒乓球和羽毛球,适当调节一下,玩就玩个痛痛快快,学就学个扎扎实实.不能手里拿着书,心却

第 6 页 在玩耍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样学习是没有效果,也不能三五成群,追逐打闹,影响他人学习,更不允许吸烟,打架,给和谐校园制造不和谐音符.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我们下午自习和晚自习.一些班级,上自习钟响了,教室里还乱哄哄,安静不下来,多数同学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现象,高一最严重,高二部分班级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求全体同学在自习前5分钟要全部进入教室,包括下午自习和晚自习,上自习钟响了,始终要保持安静,学校也要求,各班主任在自习前5分钟,要进入教室,检查学生到校情况,组织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一些班级,课外活动不打扫卫生,上自习钟响了,才开始打扫卫生,这种现象以后决不允许出现,不论教室卫生,还是环境卫生,都要在课外活动打扫结束,今后,凡发现在下午自习打扫卫生,要严肃批评.个别班级整个晚自习秩序混乱,学校领导和值周教师多次指出,要求这些班级班干部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努力,尽快扭转不良局面.第三,卫生习惯差,不爱护公物.我们一些同学,卫生习惯极差,到处扔垃圾,校园、楼道到处是垃圾,一些区域每天打扫几次,仍旧有垃圾,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随手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校园,一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桌凳、墙壁破坏严重,一些班级不及时关灯,资源浪费严重,学校要求,各位同学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爱护公物,早晨要及时关灯,晚自习结束之后要马上关窗锁门,迅速离校.第四,其它违纪现象.每天有那么多学校领导和值周教师检查,督促同学们到校,可仍旧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到校,学校明确规定,所有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晚自习,不准在校门至变电站路段骑车,不准

第 7 页 在教学楼周围5米以内读书,不准打开二楼以上(包括二楼)走廊玻璃.这些都是考虑同学们安全,可一部分同学就是我行我素,置学校规定于不顾·学校也规定,春夏秋三季,所有同学要穿校服进入校园,在校期间,凭班主任签字出校通知单方可离校,学校也明确规定,所有学生不准在校园使用手机、MP3.同学们做到了吗?这些规定是对同学们基本要求,同学们也很容易做到,可一部分同学为什么做不到呢?所有规章制度目都是希望通过约束,让同学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所以,各位同学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令行禁止,刻苦勤奋,在学业上,在做人上都不断进步.三、希望同学们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方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重智育教育,轻视甚至忽视其他方面教育,这是现行教育一大弊端,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力图通过各种活动,包括一些德育活动,体育比赛,艺术比赛等形式扭转这种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正常发展,事实上,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统一体,就像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样,因此,要想智育得到长足发展,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必须协调发展,因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希望

1.加强体育锻炼,形成强健体魄,强健身体是革命本钱,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就说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我们一些同学体质很差,连早操跑步也坚持不下来,几圈下来之后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一些同学抵抗力很差,隔三差五头痛感冒,三天两头请假,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同学们要积极利用早操时间,课外活动锻炼身

第 8 页 体,利用周末帮助家人干些力所能及家务活,增强体质,否则,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即使书念好了,也不会为人类做出多大贡献.2.希望同学们在中学阶段,除了文化课学习外,至少要培养一种积极地健康向上兴趣爱好,比如某种球类活动,或者绘画,或者音乐方面爱好,或者书法或者手工制作方面有特长.事实证明,大有成就人,是具有广泛兴趣爱好人,小有作为人,也是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人,现实生活中,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人生活会更有情趣,更有品位.同学们为了让你眼下忙碌繁重学习生活不要太枯燥乏味,为了让你以后生活更加有趣精彩,尽快培养一些积极健康向上兴趣爱好吧!

四、安全方面,第六周学校专门召开了法制安全教育大会,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安全常识,今天不再啰嗦,但安全教育不能放松,要时时抓,处处抓,希望学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个人安全,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同学们,世代读书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是关键,修身就是要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修身就要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每天提高一点,每天积累一点,争做新时代德才兼备中学生.谢谢阅读!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生;法制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校园网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为学校教育开辟了快捷的通道,为学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既然网络有这么多的优越性,那么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也是学校工作的最基本的目标。作为教师,如何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呢?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丰富法制教育的手段和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手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时代,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笔者认为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提高教师的法制教育素养

教师是法制教育的领航人,教师的法制教育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关于校园网与网络知识的培训,重点进行如何使用计算机上网,如何使用多媒体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培训。法制教育方面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是安全教育的内核,所以下载和利用IE浏览器寻找有效的法制教育网络资源、下载安全教育资源是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所以,学校要对老师进行下载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开发安全教育课程方法的培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个网站的资源,根据不同的方面到不同的网站进行搜索、查找、下载资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利用校园网络分层次地组织开展各种法制教育

1.影像教育

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法制教育宣传片。

2.讲座指导

利用校园网、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

3.网站创建

利用校园网创建学校法制网站,与相关网站实现友情链接,开展法律在线测试和咨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分享专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人力、财力投入。还可以进行网络征文,开辟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专栏、法制教育论坛、博客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4.个人体验

个人体验是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亲自体验,参与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主动接受生动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律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如,可以让学生登录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站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影片观看后,各班组织开展大讨论,交流、分享体会,并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触动学生心灵;通过法制纪录片、宣传片,切身感悟到违法犯罪的危害,积累利用法律自救的知识。

5.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网信息量大、传输快捷的特点,积极营造人人讲法制、讲监督的良好氛围。定期利用校园网站、博客、论坛等平台刊登有关法制教育的文章、图片、视频,广泛宣传本校、本地区法制教育的新思路、好办法,及时报道法制教育方面的新闻事件等,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三、完善校园网法制教育制度,做到有法可循

1.建立校园网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校园网各项设备要有健全的使用维护制度,对过期的陈旧设备要及时更新,对意外破损的设备如实记录,定期维护处理。对校园网负责人要进行专业培训、管理培训,实现校园网健康、健全地运行。

2.建立研究制度

学校开设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网法制教育的科学、有效开展,不断探索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资源开展法制教育的新思路。

3.建立法制教育制度

对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应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每学期学校应安排一到两次大型法制教育主题周活动,保证法制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形成长效机制。

总之,建设校园网络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

参考文献:

李伟民.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开明出版社,2005.

How to Make Use of Campus Network for the Legal System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g Lingyan

Abstract:In this new environment of campus network,people 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has the new century full of opportunity and hope.School should create conditions to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s,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control the new mode of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school should try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to make full use of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legal system.This can make the school education of legal system be lively and vivid,can save the resources of the school,ha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It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legal system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

Key words:internet;middle school students;legal education

中学校园法制教育新模式探析 第4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大学生,初中生

一、法制教育现状

“法制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生, 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使他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法律, 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①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好坏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部分。因此重视中小学的法制教育, 在当下十分迫切,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虽然早在2007 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 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 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中央宣传部等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了《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内容实施途径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该纲要的规定却流于形式, 导致法制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

( 一) 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 但很多学校并没有具体地去实施。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只有7% 的人所在的学校有专门的政治课, 一般都是象征性的1 - 2 次简单的宣传活动。大部分人反映学校在法制教育过程中不够重视, 敷衍了事。在学校方面看来, 法制教育不属于考核升学率的科目, 而且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去开展活动。所以很多学校都选择性地轻视了法制教育。

( 二) 法制教育缺乏体系化、形式呆板

目前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主要都是依靠思想品德课本上份额很少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涉及的内容也只是法律制度中很碎片化的东西, 本身的知识完整性和关联性都有所欠缺。法律和道德虽然很多时候会相互关联, 但本质上还是不同的。中小学教育阶段,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这些碎片告诉学生, 无法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容易混肴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在这类型活动中, 学生只是单方面地被要求去接受枯燥的知识, 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 因此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 三) 教育者整体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主要依赖思想品德老师, 但大部分老师都是力不从心。他们本身学习的专业主要是政治学或者教育学, 对法律的初步了解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活动。虽然2010 年起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始实行“国培计划”, 致力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但是法律的专业性很强, 不是一朝一夕地简单培训就可以很快掌握的。有些学校虽然有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这类型的职务, 但基本上只是挂称, 教育者的整体法律素质不能满足其职务的需要。

二、法制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目前的中小学法制教育雏形已经有了, 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就是具体的实施细节还要落实。笔者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法制教育的新模式。

( 一) 主体

新模式的主体包含三方面:

一是初中生。之所以选择初中生, 是因为和高中生相比, 初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小, 而且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普及面比较广。初中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2 到15 岁, 正好和刑事犯罪中的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有所重合。在这个年龄阶段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 心智更成熟,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虽然说,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应该是越小越好。但小学生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还没有完全建立, 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这阶段应该主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法制教育的可行性不大。综合这些因素, 主体选定为初中生更为合适。

二是中学学校。学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和生活, 主要的知识来源也是学校, 所以学校是法制教育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新模式之下, 学校仍旧不可或缺, 但是其定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原有模式之下, 由学校独立地组织法制活动, 由学校的老师单独地传授法律知识。新模式弱化了学校在法制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强化了学校的辅助和调节的功能。即学校作为一个沟通媒介, 直接联系另外两方主体, 调整另外两方的关系。

三是高校大学生。与原有模式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新模式引入了第三方主体———高校大学生。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法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到2008 年底, 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30 所, 在校法学本科生超过30万人。这么庞大的人力资源, 为什么不能用在改善中小学法制教育上呢? 以法学专业的学生为核心,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学生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合作团队, 致力于进行中学校园法制教育。

( 二) 形式

新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由高校大学生团队负责向初中生教授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 中学方面主要负责沟通和协调。在此思路之下有三种形式:

一是宣传活动。这里说的宣传活动范围很广泛, 不同于一般的小范围宣讲活动。而是结合学校的主题班会、征文比赛、专门讲座和日常活动的一系列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向初中生宣传法律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自己的兴趣, 让他们参与进来, 自己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

二是实践类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检察院、法院、监狱或者旁听庭审,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比枯燥晦涩的讲课要好得多。还有在高校很受欢迎的模拟法庭活动和维权短剧大赛,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法律咨询室。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法律相关的问题。很多时候,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妥善地处理, 也没有比较懂的人可以帮助他们, 因此容易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法律咨询室的设置就是为了给需要法律帮助的初中生提供咨询服务。可以在中学校园设置固定的法律咨询室, 由高校大学生团队定期来值班, 并且配置高校法学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 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一) 理论分析

从大学生这方面来看, 经过系统的学习, 高校大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 具备了解决普通法律问题的能力。大学生队伍的组建也会经过多轮考试和仔细筛选, 确保队员的个人能力。对于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应用于实践之中, 提高自己的能力, 也是一个机会。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从中学生这方面看, 大学生对他们而言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一般学生内心里会很敬畏老师, 但对于哥哥姐姐却会感到很亲切。大学生相比于老师更容易赢得初中生的好感, 跟他们打成一片, 从而巧妙地引导他们去学习法律知识。

从学校这方面来看, 大学生解决了教育者整体素质的问题, 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形式, 也免去了学校的很多相关工作。学校主要要做的就是和高校建立对接, 充分相信大学生团队, 并且提供相应的协助。只要学校和高校完美的合作, 最终各个方面都会收益。

( 二) 实践分析

新模式的主要亮点就是利用高校大学生去帮助中学进行法制教育, 笔者将通过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社区矫正服务队的实例来进行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社区服务矫正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11 月, 配备有两位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 队员专业成绩优秀且学生工作突出。至今工作上已取得很大进展: 定期前往洪山区司法局参与志愿者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对象资料整理、接见前来报到的矫正对象、审查矫正对象思想汇报、参与制作社区矫正宣传资料, 参与卓刀泉司法所举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

同样是由高校大学生主要是法学专业学生去帮助进行与法制相关的活动, 社区矫正服务队的成功经验对于法制教育的新模式而言很有借鉴意义。同时也能证明该模式从实践上来分析也是可行的。

注释

中学生校园安全教育案例 第5篇

七年级2班

26日14时30分许,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

26日17时许,昆明市盘龙区副区长陆佳向媒体介绍:当天学校预备铃打响后,学生从午休楼下楼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

记者采访到一名二年级学生,他说看到了事发经过。据他介绍,当天下午预备铃响后,他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去上课,走着走着看到前面一块棉垫倒下来,盖住了走在前面的几个学生,后面的同学不知道有人被盖住了,就踩了上去,然后引发了混乱,同学们有的哭、有的喊、有的叫,现场状况一片混乱,由此发生了人员伤亡。

另有一名学生介绍,午休结束后学生们走出宿舍,宿舍楼里有几个大的棉垫,有的同学在嬉闹时击打棉垫,导致棉垫翻倒,压倒了一些小的学生,由此引发了大家惊慌,后面的学生向楼下跑,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

事故发生后,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学生,做好遇难学生善后和家长安抚工作,迅速查明事件原因,并向公众作出解释。秦光荣到延安医院看望了受伤学生。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在现场指挥事故处置工作。

记者下午4点多赶到明通小学时,学校门口的明通巷已实行交通管制,学校拉起了警戒线,许多家长来到了学校门口,警察和保安在现场维持秩序。一些学生家长说,他们接到了老师的短信通知来接孩子回家。从学生的精神状态来看,他们没有表现出恐慌情绪。此时仍有救护车在学校,受伤学生基本都已送到附近的延安医院和红会医院。

2010年6月16日晚上在校园里发生学生打架致杨某死亡(神木县栏杆堡镇新窑村村人)。榆林市神木县栏杆堡九年制学校校园发生杀人事件(学生互相打架杨某死亡)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

2002,我国共发生了72万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在事故中总共约有55万人受伤,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死于交通事故的,是海湾战争中死亡人数的3/5。

近期校园打架致死,校车安全事故,食物中毒致死屡有发生。

三、如何预防事故发生

1、学生讨论

2、教师指导归纳

(1)、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2)、学生处要求如下:坚决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到学校及宿舍中。对违反安全规定,擅自携带管制刀具及危险物品及时予以没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警告和处理。对多次违反学校安全规定的住校生屡教不改者,按学校有关安全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并予以退宿。(3)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第四、要谨慎交友。

(4)、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要”警惕烟毒的侵害。(5)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安全训练

事故:效游途中,一位同学不小心擦伤了,怎么办呢?——现场请同学提出解决办法。处理方法:先用盐水冲洗伤面,再用消毒棉球扶干,而后用碘酒涂擦伤面,再用酒精球涂擦。轻者不必包扎,重者盖上清毒纱布包扎。包扎最常用方法是把绷带的尾端对半剪开,而后打结。(2)不小心碰到一根带电的电线,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孩子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了问题,保护了自己。

急救办法:用木棍将触电者挑开。(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的身体,以免传电。)

(3):郊游中一个同学不小心烫伤了手…

处理方法:对轻度的烫伤,用清洁的油类、酱油或牙膏,涂抹在伤面上。(4)天气太炎热了,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同学发生中暑。

救护方法: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让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可同时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可用清凉油擦患者的太阳穴,也可用凉水轻轻地喷洒。

(5)回到家中,亮亮发现奶奶因煤气中毒而躺在地上,他连忙用学校学到的急救办法对奶奶进行急救。

抢救方法:将病人立即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打开门窗,解开衣服的扣子,再给病人喝点醋,最后拨打急救电话“120”

五、安全倡议 倡议:

1、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2、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行走时不能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边走边玩……更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这样十分危险;

3、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现在我校正在进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希望大家在跑大坝时排好队伍,集中注意力,不要边跑边聊或三五成群,这样最容易发生事故;

4、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

5、要注意实验课的安全,在上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在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6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德育教育 校园暴力

近期多处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经媒体“曝光”成为全社会都比较关注的热门议题。校园暴力让家长和教师十分不安,内心非常紧张和害怕,主要是校园暴力这个“毒瘤”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不加以制止就会发生更多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引发更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暴力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调查研究,下面粗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请同仁们商榷和指正。

一、校园暴力成因及现状

1.校园暴力含义的界定。

校园暴力通常指校外不法分子对在校学生的伤害,或者学生之间相互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暴力行为,也包括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暴力伤害。本文主要研究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周边,多为群体之间的肢体冲突和侮辱行为,如班级之间的群架、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群架,之前多发生在男生之间,现在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呈上升趋势。例如:云南一女生被六名女生殴打并强行拍裸照上传;广东开平某中学男女同学合力对一名女同学实施了欺凌。校园暴力这个“毒瘤”危害性很大,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发生。

2.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

(1)从学生自身方面

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条件使他们养成自私、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个别中学生受外界影响,有好奇、冲动、冒险、爱争斗等叛逆性、攻击性的暴力性心理和暴力行为倾向,教育不当就会引发暴力行为导致校园暴力事件。

(2)从家庭方面

现在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尽到家长责任了,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有些家长自身有不良嗜好,如赌博、说脏话、粗话、夫妻之间爱吵架甚至有家庭暴力等恶习,家长的不良习性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等,都会导致中学生心理失衡和叛逆、爱冲动、不服管教等性格,容易引发校园暴力。

(3)从学校方面

目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是以升学率和成绩合格率作为标准,导致重智轻德现象仍然存在;学校文化建设滞后,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欠佳;教师教育学生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科学;过分注重文化课学习,忽视学生心理和情感教育;转化学困生、后进生工作不到位,使这些学生在学校受歧视,导致自卑、厌学、偏执、不合群,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暴力行为。

(4)从社会方面

由于现在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各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事物,使青少年学生难以分辨,如有些不良事物对其思想、心理、行为产生误导,使中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变态扭曲。当前影视节目中演示暴力行为倾向越来越多,文学作品中暴力情节越来越多;网络游戏中暴力和色情泛滥成灾;社会中不良风气的诱导、结交不良青年,受黑恶势力的引诱和拉拢……都会让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影响误导,做出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的暴力事情。

二、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措施及策略

1.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

家长和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余,要培养孩子高雅的情趣和爱好,多结交良友和净友;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老师要及时给学生心理疏导以排解不良情趣,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用正确的方式宣泄不良情趣。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报告会,并进行法律知识的板报和小竞赛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面对犯罪分子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但更要见义巧为;有正义感,能积极维护公平和社会稳定。

2.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

对中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关键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基本决定着孩子的生活品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孩子一生。关心孩子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基点,也是必然要求。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生理和心理的了解和掌握,再加上教育理念不足,教育素养欠缺;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使孩子滋生暴力行为,养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并满足不合理要求,形成骄横跋扈、争强好斗的性格,稍不如意就大动干戈,不服管教;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并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观看聆听有关教育专家的报告,举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家校合作教育,使其既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又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沟通,把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良好的家校合作能有效避免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3.加大校园周围环境治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首先国家司法部门要整治和取缔非法和淫秽网站,严禁中小学生进入网吧,对违反规定的网吧立即停业整顿,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切断暴力和色情的传播源头。其次国家的文广体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排查,整顿好文化市场;图书馆和文化馆要向青少年免费开放,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再次公安部门联合社区等对校园周边治安开展整顿,严厉打击校园周边的流氓、犯罪团伙和黑恶势力;城管部门要把校园周边公共设施维修好,路灯、下水井盖、摄像头等要完好无损,预防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交警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的巡逻和交通管制,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法制机关要加大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制作各种传单发放,张贴各类标语和画张,动员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给青少年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齐抓共管,预防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和违法犯罪,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4.完善和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7篇

1. 开县实验中学的概况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是一所以艺体类教育为特色的中学, 新校区总用地面积150亩 (10公顷) , 东西宽约320米, 南北长510米。桔乡路将整个校区一分为二, 北部片区为生活区, 南部片区为教学区;东部紧邻另一城市主干道———汉丰路。总的来说, 规划用地内及周边环境无污染, 风景优美, 且地质条件较好, 适宜建筑。本次新校区景观环境绿化设计的总用地包括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两项。如何将新校区建成既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拥有高品位的文化环境, 如何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同时达到环境的目标与功能的目标, 是我们本次设计着重考虑的问题。

2. 设计理念与构思

根据开县实验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和建筑风格, 以及传承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 在其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 从校园文化建构的四个方面即:“视环境”、“硬环境”、“软环境”、“虚环境”来综合构思, 以校园历史文脉为主, 将景观风格与开县实验中学人文精神相结合, 营建一个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 又具丰富现代感的绿色生态人文校园。

2.1 校园文化在视环境中的体现

校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识别系统之一, 将校徽设计为内方外圆结构, 暗喻内方外圆的哲学取向。中间为一菱形, 分为两块, 为两个“山”字造型, 暗喻开县的“开”字;中间的“S”型为“江”, 代表实验中学的“实”。这个构图体现了开县实验中学所处的地域特征, 以从山岭中穿越的河流, 体现开县实验中学百折不挠, 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蓝色的背景代表地球, 东西两块喻为东西方精神思想的交融互补, 体现开县实验中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远大抱负。绿色代表和谐生动、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

2.2 校园文化在硬环境中的体现

在开县实验中学的景观规划中, 共设计了七大文化景观, 作为硬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的动线把他们串接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揭示开实中学的校园文化, 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沐浴校园文化的熏陶, 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2.2.1 大校门

灵感源自于白云出嶂, 这是开县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观, 大门设计取其意境, 加以抽象表达,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三根并列的柱子上用篆书镌刻校训:立志、立德、立人。高大矗立的柱子彰显立校之基。大门的另一边用两本叠合的书的造型, 点出学校特征, 飘扬其上曲线造型, 既是山峰间连绵的白云, 也是超越于书本之上的灵感, 和书本造型结合在一起的含义就是“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和柱子结合在一起, 就是开实中学的精神气质:刚毅敦厚、灵气飞扬。

2.2.2 叠水景墙

取材于开县拦河坝, 采用拦河坝的本意是因为拦河坝的修建和三峡大坝的修建相互关联, 是使人们产生联想的枢纽, 进而让人理解到开实中学建立的背景是三峡大移民和开县新城的建立;在这里水的引入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不舍昼夜。提醒每天由此经过的莘莘学子:“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2.2.3 开实赋

在进校门的左侧, 立一巨石, 镌刻《开实赋》———在新的时代、新的城市, 一个新的学校站在了新的起点。回首开县实验中学的峥嵘岁月, 感慨万千, 身处一所新的美丽校园中, 展望未来, 满怀希望, 豪气中生。一篇《校志铭》叙说着我们的历史, 抒发着我们的喜悦, 描绘着我们的理想!

2.2.4 十二联浮雕墙

浮雕墙的题材取自于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 位于中轴线和前广场的后端, 形式象一卷展开的书札, 折线的造型和艺术楼的墙面相呼应。

2.2.5 主体雕塑“和谐教育”

教师是学校的精神主导, 斗转星移, 时光荏苒, 他们执着于教育事业, 固守在教育岗位, 甘为人梯, 默默奉献, 象红烛一样,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主体雕塑取红烛燃烧的意象, 即为讴歌教师的伟大和高尚。燃烧的火苗取自于太极图案, 为三个太极图案的立体化, 达到写实与抽象的统一, 轻与重的协调。三个太极对应的具体含义分别为:“文理融合”———人文和科学对立统一;“教学相长”———教育和学习的对立统一;“知行合一”———知识和实践的对立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主题。

2.2.6 休读广场 (读书林)

此处为学生休闲和课余读书的场所, 可设立几处学生休息、读书的小品, 配以励志名言和花草树木, 营造宁静自然的读书环境。

2.2.7 桃李广场

在教师宿舍B幢和C幢之间, 以桃李为主要树种, 在树下设景观石, 上书庄子的名言:“指 (脂) 以薪然, 爝火不息, 不知其尽也”。设文渊亭, 于廊柱上题刻书法诗词, 营造出高雅的氛围, 体现出教师群体的志趣和追求。

2.3 软环境与虚环境中的文化体现

硬环境是软环境的背景, 软环境在硬环境中展开, 校园文化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是空间互补的关系, 硬环境对软环境起到引导和激发的作用。只有通过全体师生共同的参与建构, 才能丰富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另外, 可以把数字化网络建设作为第二校园来打造, 在风格上和学校的整体文化相一致, 强化互动性的建设, 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比如教师设立个人博客, 学生建立班级网页, 开展网上论坛及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把视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对应结合到虚环境中, 共同形成校园文化。

3. 景观设计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在组织外部景观空间时, 在融入自然的大原则下, 强调轴线系统的运用, 利用轴线将各个功能区块组织起来, 加强校园景观的整体性。其中入口垂直轴线, 成为纵长道路绿化景观带, 是校园的门面, 该轴线结束于科技实验楼前广场;教学楼群的东西轴线, 串联各楼间绿地伸向中庭景观。该轴线系统的运用使校园空间更加有序, 同时也使各个功能组块有机联系, 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使师生享受各绿地空间的怡人景色。

3.1 一个文化轴———“破蛹化蝶”设计构思

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长的过程就像一只蝴蝶, 不断地在蜕变, 而中学正处于每个学生的转折期。把整个文化轴分为“成蛹———蜕变———化蝶”三个阶段, 文化轴象征学生在中学的学习生涯, 经过学校的教育, 学生都会经过一个“蜕变”, 迈出人生新的篇章。

文化轴是南北向轴线, 是校园的一条主要景观轴线, 自主入口开始, 穿过办公教学区域和文体活动区域, 形成“一轴两区”大格局。设计除了在主格局上对校园景观进行大方向控制外, 还注意了空间视线的开合收放, 以获得丰富的景观效果。通过扬与抑的转折、开与闭的结合, 创造舒朗有致的校园空间。另外, 整个师生生活区在空间上相对独立。

校前区广场作为“破蛹化蝶”的开始, 广场用多个圆与椭圆组合布置, 结合铺装形式形成类似一个蛹形的图案。在功能上作为入口区的集散场地使用, 由此可进入西侧办公楼和南侧的教学区。圆形广场内设有椭圆形水池, 水池上有一组跌水景墙正对校园大门, 其正立面取开县水位调节坝造型, 在景观上与入口形成对景。景墙为镂空式, 下面有汀步穿过增加趣味性, 水是校园空间的精髓, 是最为广泛运用的中心要素。

景观轴是“破蛹化蝶”之“蜕变”的过程, 文化景观轴分为南区和北区, 北区景观轴连接学校大门与学校各重要节点, 人车流量大, 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南区轴线中部沿线排列景观大树、花池和景墙以增强其序列感, 轴线两侧为横排线铺装组合, 即有进入两侧的体艺中心和图书馆的导向作用, 有暗喻“蛹化成蝶”的蜕变过程。为了突出开县实验中学以体艺见长的特色, 因此在体艺中心前设置两尊雕塑, 上边为“混沌之石”, 像征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下边的皮影戏雕塑则重点突出做为开县地方文化代表的开县皮影戏。

南区人流相对较小, 采用软景与硬景结合的方式, 构图上都采用中心对称, 中轴线两侧为两排景观灯柱。在教学楼前设置两对称的浮雕石柱, 中间摆放一个开敞式的浮雕石拱门和一个书样的小品———作为“知识之门”, 也寓意学生“蜕变”的关键———教育, 开敞之门又暗合“开县”之“开”, 以及开放、开明等意。在小品南侧与教学楼前广场节点处设计模纹花坛。教学楼前的绿地布置方式与模纹花坛的图案都设计成抽象的蝴蝶形, 作为“蛹化成蝶”构思的结束。

3.2 三个景观功能区

校园内各功能分区通过三条景观发展域的联系而显得有序。

3.2.1 教学实验区

教学楼之间的庭院以及教学楼的内庭院是该区的设计重点。室外的树池边, 林中的小椅, 校园内的一棵树, 建筑的小角落都是产生领域归属感的空间。设计利用直线与曲线的对比, 和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加强空间的趣味性和可识别性。同时每个教学楼屋顶都做有屋顶花园, 并配有一定的休闲场地, 供师生课间活动使用。

教学楼附近考虑以硬质铺地为主, 并在场地内设计有四处读书台, 为学生三五成群的聚会谈天和学习使用。根据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灵交流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需要。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 使学生舒畅地学习, 反应在环境上是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和对归属感的需要。整个场地是为学生提供的开敞式的公共空间, 而每个读书台有两面景墙围合形成半封闭场地是相对私人的空间场所, 用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功能的需求。景墙上面可有名言警句用来勤勉立志,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此区域设置刘伯承元帅塑像, 一方面说明现刘伯承元帅出生在开县这片土地, 另一方面通过塑造刘伯承元帅的苦读形象, 激发开县实验中学学子发愤图强, 刻苦学习的决心。

3.2.2 师生生活区

由于生活区人口密度大, 地面铺设耐踏性草坪。生活区内种植的树木有密有疏, 力求为广大师生创造整洁、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另外, 在食堂周围铺设地面铺装, 建造树池。力求卫生、整洁。在师生生活区广场为了增加更多师生交流活动场地, 此区域主要以斜线式铺装的硬质景观为主, 在中间穿插植被, 在场地南侧设有一小块的集中绿化区域。

3.2.3 文体活动区

学校内体育场地的集中布置区, 包括西南部足球场和南部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文体活动区除各类运动场用地以外主要以营造植物景观为主, 通过康体类植物对运动场地进行围合。

4. 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人类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 由人工与自然生态环境复合而成,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 应以学生为本, 以植物造景为基本手段, 综合考虑现代教育理念、地形、地貌、功能组成等因素, 综合利用各景观要素来组织校园景观, 使校园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美于一体, 创造流动、宽松、开放、富个性、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的景观环境, 使师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进而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的热情, 陶冶师生情操, 实现校园塑人育人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开县实验中学校园景观设计为例, 重点探讨了现代校园规划的理念, 在校园的景观设计中, 应充分将硬质景观与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相结合, 使校园环境不仅是生态的绿色校园, 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 发挥好校园环境塑人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文化,教育,设计

参考文献

[1]雷凌华, 龙岳林, 胥应龙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探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7, 34 (4) :131-136.

[2]吴爱文.校园建筑的空间组合及环境景观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14 (4) :76-78.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8篇

学校秉承“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以“和谐课堂.和谐班级”为主阵地, 以“育人工程, 青蓝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为动力, 以“科学民主化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社会资源整合、平安校园构建”为保障, 着力打造“和谐发展教育”办学特色,

学校精心打造“三项工程”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工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工程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工程用“责任、进取、理性、和谐”的教师个体文化和“团结.拼搏, 扎实.奉献”的教师团队文化, 引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质,

学校把“数字化校园”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培训、数字化学习、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通过项目建设创新课堂教学;通过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教育,内部心理环境

新时期的我国教育提倡“以人为本”, 即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特别提出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诸要素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学校的内部心理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那么, 如何看待这两方面的影响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校园内部心理环境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 校园内部心理环境是指我们的学生生活、学习的社会环境, 既有物质方面的, 也有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而从狭义上来说, 它是指学生所在学校的环境, 主要是包括学校内部对大多数成员都发生影响的传统、风气、人际关系气氛以及任务目标的明晰性等, 即校内心理环境, 它具有特殊性, 即不是单指物质环境, 也不单纯指成员个体对环境的心理感知, 其实质是一种能动的气氛环境。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生健康教育和校园内部心理环境的关系

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受十分复杂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的因素之间又构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相互交叠的影响。学生的健康教育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会随着学生个体年龄和学段的增长日益明显, 从而表现出在同一心理环境下, 学生的健康教育既表现出一定的共通性特征又有个体的差异性, 这种特性对学校内部心理环境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正一步步融入世界, 社会的巨大变化也给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校内部心理环境更加复杂

目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并改变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组合形态, 生成了日益激烈、内容丰富的竞争环境。对外开放, 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形式;互联网的不断普及, 使传媒环境、虚拟环境对人们身心的影响凸现出来。基础教育的社会化, 正在改变着学校传统的教育交往形式, 扩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往,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校园内部心理环境。由此, 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因素与传统教育下的内部心理环境因素以及现代社会的环境因素相互衔接、交互影响, 从而使现代理念与历史传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学校传统文化交汇在一个现实平台上, 构成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现代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图景。

(二) 在内部心理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 学生的健康教育空间得到了扩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不仅延伸了自己的五官和四肢, 也延伸了大脑。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正在日益广泛地影响着学生, 使学生越来越摆脱了对自然空间的依赖, 发展和拓展了社会空间。基础教育的社会化改革, 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交流, 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 为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形成新的社会关系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活动空间上的扩展和在社会关系上丰富的过程, 也是学生健康教育空间的扩展过程。随着学生健康教育空间的扩展, 在影响学生健康意识、态度、行为等因素中, 健康教育与校园内部心理环境的影响更加交错, 让人难于区分。

(三) 内部心理环境作用的强化向学生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

内部心理环境作用的强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影响性。在学校生活中, 学生接触环境的多元性, 使得各种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像生物因素那样有明显的特异性, 诸多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重叠性。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因素作为刺激源, 它很少是一次击中,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缓慢逐步积累发生的, 是潜移默化的。这就使得本来难以显示其特异性的内部心理环境的刺激作用更无特异性了。第二是恒常性与积累性。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学校生活中, 对学生产生稠密和持久的作用, 即作用的恒久性。校园内部心理环境作用的积累性是指环境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学生个体, 可以形成应答累加、健康效应累加等作用, 即环境作用的积累性。第三是交互作用。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对学生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交互的方式进行的, 是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形式的共同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内容和功能的交互而发挥作用。内部心理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意识、态度及行为, 也可以作为其他环境因素的中介, 或以其他环境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总之,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学校既要关注教书也要关注育人,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马国义、张庆春、崔建强, 《社会心理环境与少年运动员成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3) :87-90

[2].张梦, 《论高等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及其建设》[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24

[3].姜艺、李晓锋, 《中国需要健康教育——兼论健康教育的全面观》[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

[4].卢文玉、孙百忍, 《大学生健康教育概论》[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8

[5].王皋华, 《体育新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10篇

曾繁仁在教育部重大课题研究中认为,人应该审美地生存,审美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将后代培育成审美的一代新人[1],中学生审美意识的觉醒也需要学校对其进行审美引导。党的十八大在论述教育目标时也强调必须显著提高人才的健康素质和艺术修养,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二者可在认知领域实现很好的统一,都具有明显的心理文化属性。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和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发端于身体,身体和神经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在中学教育积极进行科学化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采用逻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出发,多维分析中学校园审美文化与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符合我国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也能为中学校园审美文化繁荣进步及健康教育的课程科学设置提供理论参考。

一、中学校园审美文化和健康教育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审美与健康都是学生素质及能力结构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通而且应该协同的地方,应共同构成学生人文通识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系的和谐统一体,所以,可结合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二者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1.立足学生自身,探索课程体系的结构特性

审美文化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从文化视角考察审美与艺术的一个总体概念,它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文化元素,像一种渗透在众多领域中的黏合剂,将林林总总的生活内容粘合起来,使这些原本彼此分割的领域之间实现跨越、交流、沟通、综合。[2,3]由此可以认为,校园审美文化在广义文化概念体系下应是一种健康的文化形态,除具有物质、制度、行为属性外,更侧重于心态层面,在多学科的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及自学活动中都有所体现。在心态层面上校园审美文化更注重价值、审美、思维方式方面的人生修为,心态文化决定了校园审美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发展趋向,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化的深层结构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但不可否认,校园审美文化并非总是健康的,也极易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审美异化甚至畸形,这就要求必须认识、把握和优化校园审美文化的深层结构,以此为基础净化和发展校园审美文化。若在教育中引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就不难发现,参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便成了可能,也可减少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别,易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健康教育通常可认为是指通过多种手段系统性地传播健康知识,促使人们自觉遵循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疾病并规避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促进自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和谐健康,并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文化活动。其目标主要靠政治、体育课、班会和共青团活动等来实现,具有广域、联合和活动课程特征,“心态”文化的塑造依然是这一文化活动结构体系的核心部分。如今,各地中学对健康教育日益重视,其内容涉及多学科的多方面内容,已形成一定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尝试结合校园文化进行常态化、趣味化、专题化、艺术化开展,教学中注重目标创优、内容创意、情境创设和方法创新。从学校教育的宏观视角来看,长期以来在智育至上的中学教育阶段,我国多数中学没有专设的审美和健康教育课程,但健康教育却作为一种审美的存在贯穿于整个中学教育的全过程。事实上,无论是审美还是健康教育都离不开人的认知参与,人是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核心构件和关键支点,在具身认知的理论视域下我们可以认为,校园审美文化和健康教育课程在人身上实现高度统一,整个课程结构围绕人的需求展开。

2.分析文化功能,认识资源整合的价值取向

中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在不同的家庭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不同的个性和价值取向,这种分歧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日渐明显。中学校园审美文化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产生深刻影响,可作为传递教育正能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从文化的功能分析,校园审美文化侧重于对人的审美教育,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人的艺术素养、道德、社会适应、心理品质的提升,在人的成长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动力作用。从更宏观的视野不难发现,审美与人的健康素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同质性。依具身认知理论可以认为,二者都是起于人及人的教育,审美和健康都没能脱离人的身体,所以,应以人的健康发展为基础,审美教育目标和健康教育也有诸多一致的地方,健康和审美构筑了二者共同的价值取向,即着眼人的生命历程对健康、审美、崇高、幸福、和谐的不懈追求,最终走向优雅生存。

健康教育涉及人的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必然涉及多个领域的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师健康价值取向问题。在健康教育方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单元”的拟定方面很重视学生的健康理想、决心和信心的培养,对健康教育思想 充分内化;[4]英国中学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促使他们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应对未来成人世界的各种挑战,教育主题也尽可能包含生命整体和全部的生活历程,其内容涵盖社会、人生、健康三方面内容。[5]常规而论,中学健康教育应教会学生一定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青春期心理调控技能等,不断提升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判断、分析及调控能力。但很多学校在教育“锦标”思想的影响下,并没有重视健康教育的价值,健康教育课程被严重压缩,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健康教育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中学健康教育应在学时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结合具身认知原理,一切从学生自身的健康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艺术化地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使之协调配合,相得益彰,并尝试将校园审美文化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参照。使之成为健康教育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健康教育的各项目标。

通过对校园审美文化和健康教育进行宏观的“结构”与“功能”的文化分析不难发现,二者都具备明显的“心态”文化属性。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视野来看,心理健康是健康教育的核心构件,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促进道德、社会适应和身体健康,达到审美的境界即健康的更高层次。结合教育社会学的观点可以认为,健康和以健康标准评价的审美能加快人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促进整个集体共同进步。

二、中学校园审美文化对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影响

中学校园审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基本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品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所以立足素质教育的多维视角审视校园审美文化的健康教育功能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

1.倡导活力美,强化运动技能学习,促进健康教育的深度改革

无数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意义是无可替代的,也间接保障了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焕发青春活力,所以,在学生的健康问题上健康教育仍需与学校体育一道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就课程特点而言,中学体育更侧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肩负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任务,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中学健康教育应表现出更明显的广域性和融合性特征,既要依据学生的青春期发育身心特征以身心健康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要积极建立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并突出其科学性、系统性和知识性,在促进学生社会和道德适应方面具有某些社会科学的显著特征。因此,应尽早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对他们健康认知水平提升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环境中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应该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应参照学校体育的实际,选择自身的侧重点,教会学生结合具身认知原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简单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白对动作认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焕发青春活力的求美历程,活力源于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境,也是青春期最美的气质。有观点认为,人的审美形象具有“生成性”特征,审美教育应基于感性,应以“人的形象”为逻辑起点。[6]当学生认识到活力之美成为行为美、气质美、服饰美等基础的时候,对美的向往会促使他们自觉去学习健康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升健康水平,积聚心理正能量,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精彩生活。这种行为的本身也必将促进其认知的发展,这是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从这点来看,中学校园审美文化也可认为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时尚文化,将伴随学生度过最美的青春年华,教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怎样悦纳自己,并不断提升身心健康素质。因此,在科学运动健身理论的指导下以活力美为主要目标并注重细节的动作技能学习应是目前中学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学科地位的必要措施。

2.讴歌德性美,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拓展健康教育的理论视域

在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中,道德教育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却很少拓展到健康教育领域。健康不仅是体现在身体素质上,还体现在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健康的基本概念早已表明了这一点。而道德健康则可认为是建立在一定心理健康基础之上的审美的延伸,也是一种主要体现在德育方面的道德责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校园审美文化也是一种能带给学生无限幸福和希望的德性文化,处处洋溢着健康和道德之美,丰富了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理想,也不断唤醒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有研究认为,道德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自由为基础,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并强化主观责任的道德责任教育。[7]道德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强化道德责任的本质就是一种道德健康认知,能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刻的道德思考,这也应是中学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之一。

近年来中学生在心理亚健康、青春期叛逆和道德犯罪等方面问题频出,学校通常是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却很少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着手系统地解决问题。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具身情绪伴随认知的全过程,而具身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修养。所以,中学健康教育应积极走出传统教育的视野,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健康教育,进而强化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促进其道德健康。在此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认为,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认识态度反映了他们的道德素养,漠视自身健康的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较高的道德健康素养是防止青春期犯罪和心理叛逆,也是未来自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应认真培养。所以,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应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健康身心的道德价值,促使他们自觉强化道德底线和健康意识,抵御不良文化干扰,积极选择道德顺境,体悟道德生活的崇高与幸福。

3.弘扬创意美,强化综合认知能力,倡导学生的整体健康观念

健康是建立在一定的综合认知能力基础上的习惯、态度、智力和情感等因素的能动体现,是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学生健康素质的整体,处处洋溢着生活之美,不应有所偏废,尤其要重视心理健康。青春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美育的呵护与滋养,审美教育应满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时代要求。[8]学校应在整体健康观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认知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所以,中学健康教育在课程建设中应更强化知识性,重视学生的健康认知和创造能力。

如果没有认知的生活化、艺术化、科学化、广域化和程序化,学生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健康与心理调适知识就无从习得,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也很难参与,校园审美文化元素也就更不可能多角度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教育就不能形成合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意识就很难提升,中学健康教育的长效作用也将无从体现。所以,校园审美文化也可认为是一种倡导协作、鼓励互助的创意文化,教会学生在诗意生活中创造和谐之美。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生的创意行为也将进一步强化他们积极的认知态度,引领他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实现审美与健康的和谐发展。事实上,高超的健康认知水平也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智慧,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懂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适宜的生活方式。也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对生命、生活和生存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集聚与释放心理能量,并尝试追求审美的道德存在,所以中学健康教育也应传扬一种生活的创意之美。

我们无法否认,学生的健康具有明显的层次之别,高水平的健康首先应体现在身体和心理上,在生活中肯定有其稳定的审美和道德原则,也必然有自己获得幸福的便捷路径。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可以认为,学生健康的获得需要具备一些相对稳定的思维和认知模式,这种模式相对学生本身具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重要力量,体现在德智体等的多个层面,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的社会心理的及早形成。

三、中学校园审美文化发挥健康教育功能的新机制

中学校园审美文化对健康教育科学开展的促进机制就是通过校园审美文化的融入促进健康教育各方面积极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健康教育和校园审美文化审美融合共进。力争实现健康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艺术化和审美化,又要保障其目标激励的长效化。

1.重视学科联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认知

健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要在学校开展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可在一定范围内以体育改革为基础实现多因协动和多学科联动,各学科相关知识也理应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支点。学生健康素质的基础性和健康教育内容的广域性在中学各科的课程设计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中比较明显。也基本实现了多因协动和学科联动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健康与道德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避免一些心因性健康失调状况,不断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健康教育的多维开展打下基础。但在以学科本位为主的中学教育中,多个学科虽然都涉及了部分健康教育内容,但由于缺乏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健康教育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明显。这样学科联动自然就成了审美融入的相应保障机制,也必将推进中学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事实上,健康的审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避免消极心理能量的聚积。

不难理解,如果健康目标的导向性和审美目标的能动性能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努力就可能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健康教育的功能就能进一步拓展,还能间接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危机管理”服务。在具体方法上可鼓励朋辈间相互进行心理辅导[9],促进同学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往。另外,结合具身认知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审美倾向对自身的行为具有巨大的影响,学校教育应结合家庭及社会教育的积极因素适时适宜地安排一些健康教育讲座、研讨活动等,引导学生以自身为审视对象,客观理性地认识自身形态的不足,选择合理运动和科学营养来改善,而非通过节食减肥、整容等之类的破坏性重建,进而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构建自身科学的审美价值体系。

2.立足生态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

生态一般可认为是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常表现为某种系统的存在,体现出自然和谐之美。中学校园也可认为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生态系统,和谐与健康是这个系统的最主要特征,也是构成校园文化各要素的最基本的审美视角,要求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生态和谐健康,不断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健康素养通常是指个人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并做出正确的相关决策的能力,是一种心理能力为主导的综合能力,是衡量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应从青少年开始抓起。[10]我国具有一定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很低,2008年卫生部的统计仅为6.48%。[11]因此,学校可遵循从意识、知识到能力逐步提升的顺序,培养学生的健康获得能力,并将其上升到心理和审美的高度,发挥校园审美文化的能动作用,强化校园审美文化多维融入的激励机制。中学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和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生活幸福为目标,尊重健康教育实践规律。[12]在目前的中学教育环境中,学生所受的干扰和诱惑是多方面的,应把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并把学生的健康认知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人文素养。

四、结语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幸福校园 体式构建 幸福内涵 构建探究

“幸福”是什么?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幸福观变得那么相近:物质优越是幸福,轻松享乐是幸福,高官厚禄是幸福……这种幸福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在形成价值取向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受到的冲击更大。因而构建“农村中学幸福校园体式”已成为当下农村中学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挖掘“幸福校园”的真正内涵,构建一种有价值的“幸福校园体式”,使之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借鉴性、普遍性。那么如何构建农村中学“幸福校园体式”呢?幸福校园建设中“幸福的真谛”又是什么呢?

一、“幸福家园”建设——环境优美、安居乐业:幸福的真谛是“劳动”

学校是“家”,校园就是“家园”,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建成“幸福家园”,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内涵。

1.校园绿化

打造精致的最具地方特色的樟树园、桂花坛、茶花苑、玫瑰园、铁树园等,注重造型美观,给它们贴上科学标签,让学生既有家园环境美的享受,又能学到植物知识。

2.教室文化

要重视教室的文化环境建设,如黑板报、墙报、标语、书橱等,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视。教师要指引学生成长的方向:崇尚先进文化,传承经典文明,摒弃糟粕,汲取精华。要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教室。同时教室绿化也很有必要,如装点吊兰,培植绿萝,栽种文竹等小型花卉植物,让教室充满春意,让劳动成为习惯,让勤劳成为品质,让幸福永驻心间。

3.寝室净化

这是“幸福家园”环境中最难的一块,主要是寝室卫生。我们的学生都是小霸王、小公主。寝室床铺歪斜,被盖翻卷,衣裤一地,零食包装袋成堆,真是“乱”不忍睹。怎么办?还是劳动,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规范习惯,要把寝室当做家园来创建。学校需要有一套管理机制:学生互查互纠,教师定期检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长此以往便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办公室美化

办公室是教师的第二家园,也需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呵护。办公室物品堆放、标语张贴、植物点缀是否得体,是否有美的享受,是否有幸福的感觉。这些环节需要的就是劳动。让劳动成为习惯,成为品质,仍是我们成年人所必需的。言传身教的道理大家都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一室一特色”的办公室评比活动,努力把办公室建设成为温馨幸福的“小家园”。

5.校园安全化

从制度制定到各种活动的展开,确保安全安心,安居乐业。如:开展一些火灾防范活动,防溺水救急演练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用电用气规范活动等,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总之,学校有了安全保障,就会有“家”的气氛,自然就有了“幸福”的感受。

幸福家园的归宿点是“家”,真谛是“劳动”,用亲身劳动创建的家园才是最“幸福的家园”。

二、“幸福乐园”建设——活动丰富、精彩纷呈:幸福的真谛是快乐

中学生正值花季少年,快乐是永恒的主旋律。那么“幸福校园”如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1.举办节日庆典活动

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端午节、五一劳动节、植树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打造一批经典的节日活动,尤其是地方的、民族的、地域特色的、内涵积极的节日活动,将其固化,每学年都要有延续性。通过各种活动,学生乐在其中,乐中增知,乐中生趣,乐中生福。

2.开展兴趣游园活动

举办师生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趣味游戏。组织观看演出、红五月歌会、郊游活动、文体艺术节等,寻找乐的源头,演绎快乐,享受快乐,传递快乐,让快乐成为幸福的主旋律。

3.举办专题性活动

举办书画比赛、消防知识竞赛、防溺水演练、防坑蒙拐骗、禁毒活动、国旗下讲话、名著阅读活动等。寓教于乐,让知识与快乐相伴,幸福与活动相随。

总之,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有的可以制度化、常态化、全员化,有的就需上升到学校层面予以重视突出,打造一批“经典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乐”下去,学校“幸福”建设就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学生也就真正有快乐感,于快乐中幸福健康成长。

三、“幸福校园”建设——育人启智,诲人不倦:幸福的真谛是敬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要把教育教学作为“创建幸福校园”的主题之一,要完善教师考核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采取积极的举措让学校成为教师的幸福园地。诸如: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校园百家讲坛活动,师德创优活动,经典案例评选,骨干先进选拔,专项技能评比等举动,既舒缓课堂教学的枯燥,又激发教师的活力、能力、毅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感悟到教书不是苦而是乐。教师要把敬业奉献精神当做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谈师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明了这些很浅显的道理。第二,树典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把行业先驱、事业典范树立起来。有了这些“旗帜”,教育教学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又如,评选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业务骨干等,师法他人,反思自己是很幸福的事。第三,讲奉献,心底无私天地宽。教师要有更高要求的奉献精神,因为其直接作用于每个学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很好的警世格言。第四,比业务, 精益求精,强中自有强中手。赛成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五,促成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成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要与知识一同成长,要与学生、家长、时代社会一同成长。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自我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手段。

四、“幸福学园”建设——求学务真,做人厚德:幸福的真谛是进取

学校要建立全新的“学生成绩”观念,不要只停留在分数成绩,要注重人的品德质量,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质量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设立“多元评价体系”,“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从而健康成长,幸福学习,琴棋书画,音体美劳,德智全面发展。学校要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厚德强技,立德树人,成为幸福的读书人。第二,开展“减负增效,有效学习”,学生的作业尽量“少而精、点代面、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在快乐幸福的学习中,养成积极上进,不断进取的学习心理。第三,求学务真,杜绝学生“假”学习,做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学习心态的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务求真实有效,学到真知识、增长真才干。第四,学而不厌:激发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的心态,并从中得到乐趣,找到幸福。对于差生要细心开导,做到人文关怀、温暖舒心,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找到成长点,并形成了进取意识。第五,多举措实施:建立学习兴趣小组,专题培优辅差;开办科学专题实验讲座,作文专题辅导,同学互助结对;建立艺术小组,力求在“幸福快乐”中成长。

学生自身要积极进取。第一,读书。博览群书,上下五千年,古为今用。学贯中西,纵横九万里,洋为中用。第二,做人。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三,做事。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要养成躬身做事,身体力行的好习惯。第四,知识。追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知识比赛、名著阅读比赛、征文比赛、学科智能竞赛等。第五,技能。能说会道,信手拈来:歌舞、书画、乐器、演讲,实验操作、社会实践、制作模型等等,或有所爱好,或有所擅长。

总之,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士气、志气,让他们懂得幸福的真谛是进取,自己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五、“幸福情园”建设——人际和谐,温暖舒心:幸福的真谛是真情

“情”是通达幸福的桥梁,是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学校要特别重视“情园”的建设,体现人文关怀。

1.同事之间

学校领导要经常了解职工的生活疾苦,关注精神需求。诸如学校考核制度公正、公平、公开,在以理服人的同时,更要以情动人。平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球类比赛、棋类活动、歌舞晚会等,使教师身心愉快,生活幸福,情满校园。关注身体健康,每年进行体检,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校外旅游远足等。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为他人排忧解难,这些都渗透着“真情”。

2.师生、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不仅是关心学业,更体现在人文关怀,学校的异地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残疾学生,都应给予悉心关怀,要让他们在“真情”中成长,在“幸福”中生活。同学之间要相处融洽,团结和睦。每个学校都有异地生,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难题。然而在校园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相处快乐、和谐幸福的情景。究其原因,便是真情沟通,关系融洽,创造了美好的境界。

六、“幸福梦园”建设——人人有梦,梦想成真:幸福的真谛是寻梦

幸福不是常说的满足。在“幸福校园”的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生会由外而内地变化,对前途信心百倍,对职业、学业执著地追求,懂得了“幸福”其实是去奋斗、去创造、去寻梦。奋斗创造的过程是幸福,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幸福,追求更远大的梦想是幸福。人人有梦是幸福,梦想成真是幸福。有理由坚信:幸福的校园就是师生寻梦、梦想成真的园地。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中国梦”,那么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幸福校园梦”。我们的梦想就是超越自己,超越现在。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改造社会,让社会充满幸福。只有有梦想,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发展。幸福校园梦就是师生、学校、社会的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幸福校园”的体式构建是:幸福家园、乐园、校园、学园、情园、梦园并列式的同步建设模式,而且在模式探究中,理解 “幸福”的含义——劳动、快乐、敬业、进取、真情、寻梦。衷心地希望我们的校园是幸福的,因为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需要幸福,尤其是全方位、高品质的幸福。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 第12篇

历史积淀与现实条件

汉沽一中始建于1946年, 是天津市重点中学、首批“三A”校和市级示范性高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 以陈家忠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就带领全校师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 王琪校长提出“绿色生命教育”的理念, 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学校被评为“全国绿色先进学校”;2005年以后,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汉沽一中提出了“幸福校园建设”的办学理念, 引导师生树立“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捕捉幸福”的意识, 享受职业和学业带来的欢乐与幸福。

进入2011年, 随着国家和天津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 义务教育标准化、均衡化, 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特别是滨海新区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避免千校一面, 打造‘特色高中’”成为高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成为汉沽一中创建特色高中的难得机遇。

此外, 汉沽地处渤海之滨、蓟运河下游, 区域内湖泊、滩涂众多, 生态环境优良, 在市区与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中, 汉沽被定位为旅游和生态、宜居新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汉沽, 它的建设、复制和推广, 正逐步成为生态城市 (区) 的典范。这些优势为实施生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和技术支撑。优越的外部环境, 先进的办学条件, 雄厚的师资力量, 以及师生共有的拼搏和创新意识, 为生态教育特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办学特色赋予丰厚的理论内涵汉沽一中生态教育的概念界定

“生态”一词源自生态学, 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在生态学视域里, 生态的基本特征是综合、联系、平衡。

汉沽一中的生态教育借用了“生态”一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特色高中建设中所引用的概念是指广义的生态教育, 即:在生态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育人模式的改革。它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所处环境视作一种特殊的生态即教育生态, 它强调以生态的理念来观照、理解、阐释复杂的教育问题, 并以生态建构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又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生态教育是综合—整体观教育, 是联系—系统观教育, 是平衡—和谐观教育, 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它综合并优化学校的各种要素, 在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中建构平衡稳定的教育教学系统, 创设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 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基于生命与环境交互关系的育人模式。

汉沽一中生态教育的基本特征

特征一:生命·活力。汉沽一中的教育者认为, 教育应以人为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生命的发展, 这种发展不会是单一的某个方面的发展, 而总是呈现出整体性特征。生命的成长既有身体的生长, 又有智慧的生成, 更有情感的滋生与心理的逐渐成熟。生态教育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 以激发生命活力。生态教育珍视生命价值, 尊重生命尊严, 重视生命质量, 唤起生命自觉, 激活生命潜能。

特征二:自然·适性。汉沽一中的教育者指出, 生态教育一方面要进行自然教育, 让学生认识自然, 爱护自然, 融入自然;另一方面要崇尚自然, 学习自然, 师法自然, 摒弃“工厂化生产”式教育, 遵循自然规律育人, 按照客观规律办学。生态教育主张适性发展, 适应人的本性, 不违背人性;顺其自然地育人, 即顺应人的天性, 允许自由发展, 允许个性发展, 这是人性化教育的体现。

特征三:绿色·高效。汉沽一中的教育者强调, 绿色意味着生态教育蓬勃发展, 良性生态中各要素是有机组合的, 教育结构是合理的, 教学是有效的, 学生成长方式是健康的;绿色还意味着低碳, 即对教育资源的较低消耗。生态教育反对以过度消耗师生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教育教学方式, 反对以过度消耗教育资源为特征的高耗能式教育。生态教育倡导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 从低效高耗转向高效低耗。

特征四:和谐·共生。汉沽一中的生态教育, 追求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倡导均衡发展观、和谐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视人际生态, 重视学生共同体和教师共同体研究, 重视学生群落生态和教师群落生态建设, 倡导共同发展。汉沽一中生态教育的本质是遵循教育规律, 追求教育系统中的平衡效应, 不违背客观规律, 追求人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确立目标, 专项引领

总体目标

汉沽一中确定了生态教育的总体目标:通过系统的理论宣传教育, 使师生形成生态教育理念, 并以生态文化、生态课程、生态课堂、生态德育等为切入点具体实施, 从而创建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绿色环保、健康快乐、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 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将学校打造成生态特色学校, 师生能够自我认知、自我发展, 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和创造力普遍增强;把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发挥学校在地区的品牌效应, 确立学校的优势地位, 满足全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专项引领之生态文化

汉沽一中在生态校园建设中, 通过高标准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加快文化墙建设, 使校园充满绿意和生命的灵动, 让学生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在花草树木中装点名言警句标牌等, 将关爱绿色的情感倾注其间, 给学生以启迪、教育和约束, 让师生在观赏花草树木的同时增长知识;通过创建“绿色班级”、“绿色办公室”、“绿色实验室”活动, 借助橱窗板报、广播网络、校园电视台等宣传媒介, 使低碳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成立绿色环保社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 走进社区, 扩大生态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逐步形成创建经验, 提炼出生态文化的内涵。

专项引领之生态课程

在生态课程的建设中, 学校以生态教育的理论方法为指导, 构建三级课程有机整合、多样性与生态性并举的课程体系, 为学生“学会生活、更好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提供丰富多样、自主选择的精品课程, 让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学校在各学段基础课程中均渗透生态教育理念, 并以校本课程为依托, 开发生态教育校本教材, 形成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和市、区级课题研究的精品系列, 发挥生物、地理学科先行研究的作用, 培育体育学科的优势, 确立在生态特色学校创建中的品牌效应。

专项引领之生态课堂

学校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采取分层教学、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教学方式, 逐步探索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进而打造“五生课堂”:生命课堂, 强调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关注学生终身学习, 是在师生间开展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交流的课堂;生本课堂, 提倡以学生为本, 是顺应学生天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主体性地位的课堂;生活课堂, 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是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情感的课堂;生动课堂, 呼唤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 是灵动、灵活和充满灵性的课堂;生成课堂, 追求教学的开放延伸, 是学生自主地对知识与观点进行同化与异构的课堂。通过全方位、全覆盖的培训与锤炼, 培育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增强整体实力, 壮大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 为生态教学的有序推进培养出实力雄厚的中坚力量。

专项引领之生态德育

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充分挖掘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因素, 采取柔性、适度的德育管理方式, 进行生态德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整合教育资源, 把奉献、感恩、理想信念等教育浸润到学生的思想中, 增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努力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和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 学校遵循公平适度的教育原则, 通过深化“导师制”, 完善心理咨询室, 借助北京四中网校专家团队等资源, 对“学困生”、“边缘生”、“问题生”和“优秀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单向和集中辅导, 以情动情, 以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被关心被重视的幸福感, 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走上适宜个性成长的道路, 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专项引领之生态活动

加强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三节”联动的继承与创新, 融入生态教育理念, 提炼出“三节”活动的精神内涵, 并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满足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并竭尽所能为学生搭建培养特长、展示青春活力的舞台。优化健美操队、篮球队、学生体协等学生社团组织, 启动“校园环境周”宣传活动, 增加环境教育的内容。此外, 及时邀请出国学访的师生总结异域文化感受, 学习借鉴外国文化的精华, 搞好外籍师生到校学访的接待和联谊活动, 丰富生态教育特色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专项引领之生态评价

生态教育关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 在评价体系建设上也以发展的眼光稳步推进。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工会、学生会及年级小组的职能, 建立评价机构, 采取多样化和动态化评价方式, 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淡化考分对师生评价的影响, 形成师生互评的机制;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减少师生间的不和谐因素, 努力构筑“师生共济、健康快乐发展”的环境, 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上一篇:农业保护论文下一篇:消防无线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