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施工范文

2024-07-12

现代建筑施工范文(精选12篇)

现代建筑施工 第1篇

一、推行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 建筑业又是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及造成严重环境负面影响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 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的40%, 能源总量的40%, 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

当前, 我国正处在一个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国家对建筑和节能减排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建筑业必须实现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建造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实现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绿色施工不再只是传统施工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文明施工、企业形象等, 也不再是被动地去适应传统施工技术的要求, 而是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 依据“四节一环保”的理念, 去统筹规划施工全程, 改革传统施工工艺, 改进传统管理思路,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2.发展绿色施工的意义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尤其是建筑行业发展更加迅速。发展过程中, 我国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 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 应当全面实施绿色施工, 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在建筑过程中坚持环保理念, 积极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施工策略,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展绿色施工, 在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维持地方文脉、保障城市环境;发展绿色施工, 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 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绿色施工, 有助于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因素

1.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

当前, 国家对建筑的节能减排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而实施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是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实施绿色施工刻不容缓。

虽然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明朗, 我国政府在绿色施工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 但我国绿色施工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口头赞同多, 实际行动少。当前, 大多数施工企业只注重按施工合同等约定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 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 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2.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

(1) 对“绿色施工”认识的不足

据有关调查表明,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感”, 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责任, 公众在观念和行为上不认为自己也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责任主体之一。在建筑行业里, 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 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他们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 似乎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此外企业对绿色施工的宣传、教育不足, 也是导致一线作业人员对绿色施工认识不足的原因。有些施工企业甚至认为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一定会增加施工成本, 而事实并非如此。

(2)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明显

施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利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当前施工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或施工方法, 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情况下, 由于绿色施工被局限在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目的, 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 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 因此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而一些节水、节电、节材的措施如果没有系统、长期有效的采用, 则其节约的费用可能低于其投入费用。

(3) 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 对绿色施工还缺少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 不能以确定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另外,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仍不够规范, 不规范的建筑工程承包制度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 再有建筑招投标时有些施工企业为取得中标, 盲目压价严重, 导致承建企业的利润较低, 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4) 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低、成本较高

目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 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依赖性;而制度化、规范化差, 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导致成本上升, 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更差, 形成恶性循环。

三、绿色施工的实施

1.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 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 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 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 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 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实施绿色施工, 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2.绿色施工的推广应用

根据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现状, 笔者认为要大力推广绿色施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

(1) 增强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

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是推进绿色施工的基础。目前, 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仍较淡薄, 尚未形成与现代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环境观, 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仍然不足。只有通过各种宣传途径,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营造社会环保氛围, 才能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 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进行强化教育, 使其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 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强化建筑工人教育, 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 对施工企业进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 并使其从中受益。

(2) 探索实现“绿色施工”经济效益的办法

解决绿色施工经济效益的问题是绿色施工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 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几种途径:

加快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降低应用成本。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绿色技术并不是高新技术, 运用适当的绿色技术, 可以有效的降低绿色施工成本。

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 有效的经济体制, 是促进绿色施工的有效手段。 (1) 通过收费遏制或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污染, (2) 通过税收调节, 政策扶持, 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对那些确实实施绿色施工的企业, 给予减税、奖励或使其得到更多的建筑项目等优惠措施。

实施科学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绿色施工, 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变为主动的响应, 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 这将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 增加施工企业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3) 完善绿色施工法规和制度体系

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 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 及切合实际的法规来规范。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 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 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积极呼应。因此, 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还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 技术标准及规范也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其次还应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企业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

(4) 建立绿色施工动态评价体系

为推行绿色施工, 配合前述相关制度的实施, 使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实施有效管理, 应积极引导施工企业与业主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对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评判,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应建立同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评价一样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实施绿色施工评价, 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通过开展绿色施工评价可为政府或施工企业建立绿色施工的行动准则。

四、结语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调查问卷 第2篇

您好,我们是福州时代中学的学生,在不打扰您的情况下,可否花一到两分钟完成这份调查问卷,十分感谢!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年龄在以下()范围

A、12岁—18岁 B、19岁—30岁 C、30岁—50岁 D、50岁以上

3、相比较而言,您更喜欢现代建筑,还是古代建筑?()A.现代建筑 B.古代建筑

4、为什么?(可多选,不超过三个)

若在第3题选A()

A便捷B时尚 C舒适D宽敞E设施齐全 F其它

若在第3题选B()

A美观 B古朴 C典雅 D环保 E有文化底蕴 F温暖有乡土情 G其它

5、您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差异? A.环境 B.生活条件 C.人们的审美观 D.其他

6、作为您居住的房屋,您认为下列哪点(哪几点)较为重要? A.舒适 B.美观 C.整齐 D.简洁

E.房屋居住的空间位置 F.其他

对现代建筑施工监理过程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过程

自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在实际的建筑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工程施工监理在确保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业主合法权益方面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监理方面虽然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是由于各种因素,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及时的给予解决。

一?实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的意义

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因此认真实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建设单位(业主),对施工单位(承包商)以及监理机构来说,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的实施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对国家来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制度,必将提高我国房屋建设投资效益和建设水平,确保国家建设计划和工程合同的实施,建立起建设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

二、建筑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市场上行为不规范

目前在监理业务的承揽工作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普遍发生由业主方面私自雇工,系统内呈现连体的监理现象,这样的情况产生就直接的导致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在很多的项目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另外还存在很多的监理企业并不是真正的法人实体,还是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下,不能单独的核算,还不自负盈亏,知识挂着建立企业的牌子,当临时有监理项目时,再临阵凑数,直接严重的威胁着监理人员在工作上的责任心。

(二)、整体的监理队伍水平素质有限

现在存在监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的现象,主要的因素也就是对于经济管理和法律意识方面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另外。由于大多数的监理企业的人员不配套,多数只能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验,根本就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合同手段等方面来进行全面的把控,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将监理职责发挥到最大作用的,由于在管理和把控方面的能力很弱,也就是只能在现场才可以进行质量监督,这也就证明了国内的施工监理和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差距所在。

(三)、施工不按程序操作,诸如“豆腐渣工程”等劣质现象严重

1)工程多次转包,层层收费、资金严重流失,在利益的驱使下,导致建筑企业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2)大量低水平、低素质的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施工经验大打折扣。

3)施工不规范,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管理素质粗放,质量体系有待健全,质量把关松散。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三?改进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对策

(一)、必须要强化监理的委托程序,最终能够促进监理市场规范化

必须要严格的将市场进行规范化,对于业主方面不允许私自雇佣内部监理人员,绝对不可以使用同体监理,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招标和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公开式的招标,要是直接的委托也一定要有相关的审批程序,要选择有资质和有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项目监理,另外业主必须要与通过招标中标的监理企业达成一致,并且定好委托合同,这样就可以明确双方的立场,义务和责任,还有对于工程应该实施招标监理单位的,事实上并没有招标的,对于挂靠转包工程的单位,已经核实,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并且不予验收备案,因此,由于现在我国在监理上没有规范的监理招标法则,建议国家应该尽快的修订,希望监理市场能够很快的步入正轨。

(二)、必须要加快监理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整体的监理素质水平

施工监理本身的工作性质就是要求专业人员自身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如果不具备这些硬件,对于监理工作来将,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那么想要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水平,首先当政府在审批成立相关的监理单位时,必须要严格的进行把关,对于资质不合格的绝对不能迁就,对于固定的编制人员低于60%以下在建制上就不允许成立。然后是对于监理单位内部来说,必须要给予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不仅要有工程监理的能力,还要有设计监理能力、工程项目前期资讯能力、质量把控能力等多方面,因此,作为专业的监理人员不单单要会使用技术来进行质量把握,最主要的是有全方面的控制能力,其中还包括经济控制手段、合同控制手段和法规控制手段。

(三)、强化对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核资质

审核应是宏观调控监理队伍规模、监管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都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吊销资质证书,依法将其清出工程监理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不予入内,从而有效避免素质较低的监理企业采取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进而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

(四)、制定切实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落实

1、进行检查工程所需的半成品、原材料的质量和在组织管理、人员配备、方法、检测程序、手段等各个环节上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针对水泥、钢筋等材料多渠道、多源头,对进场的每批水泥、钢筋做到“双控”,未经报审监理验收的材料不得进场,经验收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及时请退出场。

2、加强质量意识,在工程施工前实行班组自检、交接检、互检的“三检”制,由施工单位技术质检员、负责人、有关各工程队组长及监理方召开质量会议,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必须执行每道工序“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门负责。监理方充分利用巡视、平行检验和旁站等手段来控制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方自检合格的工程部分进行验收。

(五)、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手段

工程质量检测可分为施工试验?使用功能抽样检测?基本试验和竣工工程有关安全3个部分。基本试验具有法定性,其检测方法?质量指标都有相应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如程序?方法?人员素质以及设备仪器等,其试验一定要要有复演性,符合相应标准方法的要求及程序,其数据要有可比性。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控制手段是施工试验,判定质量时要注意试验程序?第三方见证和技术条件,保证其公正性和统一性。确认施工检测的方法??程序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是竣工抽样试验,为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完善提供数据。三方面检测必须充分运用好,不抓大放小,或者只注重局部、阶段检测而忽视总体使用功能及安全监控。

现代建筑施工 第4篇

著名文学家柯灵先生曾写道:“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一方魂牵梦绕土地。良辰美景奈何天, 洛阳秋风, 巴山夜雨, 都会情不自禁惦念它。”又如建筑美学评论家秦红岭也曾说过“充分表达自身民族的建筑文化观念, 要求其独特性得到尊重和认可, 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强烈的心理需求。”新中式风的兴起, 是中国建筑向未来发展的必然道路。只有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 融入自身独到的思考, 满足今人对传统空间的神往, 才能使中国建筑走向世界, 才能打造真正的“中国的现代建筑”。

2 传统徽派建筑特点概述

2.1 徽派建筑代表村落及发展演变

徽派建筑最主要的代表村落有宏村和西递两个村落。宏村村落特点在于布局上呈少有水牛形, 水系贯通家家户户门前, 如同画卷。而西递村落有着“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 建筑布局相对较为紧凑, 宗祠较多, 给人古朴自然的印象与体验。

而徽派建筑的演变与发展和人文和地理环境两大因素有关。从人文角度, 由于中原人的迁入和外来文化的植入, 演变经历干栏建筑———四合院形式———天井与马头墙结合的形式。从地理环境角度, 建筑形式的演变取决于当地气候潮湿, 且多山脉、以及通风风采光需求等自然条件。经过因素二者综合才逐步演变成今日我们看到的建筑形象。

2.2 徽派建筑村落形式及空间特点

徽派建筑的形式特点决定了人们对皖南民居的第一印象, 大致包含粉墙、黛瓦、马头墙、层楼叠院, 飞檐, 木雕, 石雕元素。而这些元素也是当今设计师着力改造的设计要点。而建筑的空间由内向性强弱进行分级也可大致分为:天井与庭院空间、街巷空间以及园林式的景观空间。这种空间层次的逐级演进则对建筑师把握空间的起承转合, 收放变化提供了指导意义。

2.3 传统徽派建筑与现代之对比分析

(1) 传统徽派建筑:明清时代及民国初年时期建造,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背景, 多为村落的居民, 说明与古代村落的聚居和宗祠制度有关, 传统的石材、木材, 形成瓦片、木雕、石雕等各种不同的构件, 丰富的细节和精美的装饰, 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与雕刻艺术等的精美与技巧.

(2) 现代徽派建筑: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大量生产建造, 同时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 现代都市的各类人群。业主、观众、消费者, 即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人群, 大量的现代材料如玻璃、钢、混凝土替代原有材料, 并采用了新的建筑结构型式, 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采用减法, 简洁但又不失传统元素, 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

3 新中式建筑演绎手法之纵向解析

下面则将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上海九间堂以及苏州博物馆为案例介绍, 当代艺术作品是如何因借徽派建筑传统, 进行现代演绎的。

3.1 对徽派建筑的形式演绎

(1) 对屋顶形式的演化: (1) 去掉装饰, 保留几何形体, 改变屋顶形状。例如第五园将徽派建筑双坡屋顶形状简化, 并采用不对称处理, 以及体块的增加、削减等现代主义手法, 将屋顶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2) 将屋顶形象提炼成建筑符号。例如苏州博物馆的入口大门, 则是提取中国传统重檐屋顶元素, 使得屋顶形象在游客心中形成一种符号语言。

(2) 对墙体特点的保留: (1) 保留粉墙黛瓦的建筑意向。采用白色粉刷、黑色金属压边以及灰色的勒脚来直接还原徽派建筑的形象特点。 (2) 对马头墙进行改造。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作用是防火。第五园和九间堂中墙体做成类似马头墙, 实则是为了强调水平线条, 显示外墙和屋顶的包围关系。

(3) 门窗及雕饰的再现:简化门头, 开窗增多。传统徽派建筑门头有石雕、砖雕, 门为木质。而由于有天井采光的原因开窗很少。而第五园则保留了类似门头的入口设计, 并删繁就简。对于窗这是为了采光的需求而增多, 使得建筑的现代感增强。

3.2 对徽派建筑的空间演绎

(1) 演绎“村落空间”。万科第五园社区规划由中央景观带分隔成两部分, 好似由两个村落组成。

(2) 演绎“院落空间”。在第五园中, 院落成为室内外空间交融的汇集点, 许多景观在这里得意体现。

(3) 演绎“街巷空间”。九间堂和第五园均有类似小尺度的空间, 幽深、曲折的街巷使的空间有开有合, 人行走其中具有趣味和愉悦感。

(4) 演绎“园林式空间”。在苏州博物馆中, 传统园林中水为虚、建筑为实的虚实空间、步移景异的流动式空间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 新中式风格建筑案例横向对比分析

横向对比三个作品, 则可以品评设计上的得与失:三个作品都具有的优点是在形式上通过对建筑各个构件的比例, 大小, 形状的巧妙演化, 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徽派建筑元素传统。但反观之, 当代新中式建筑不免大同小异, 易于流于形式, 过于程式化、符号化, 而缺少对徽派建筑精髓的提炼, 意境的提升。如若不解决此问题, 未来的新中式建筑的创新与发展将受到限制。

5 新中式建筑未来改进及发展策略

5.1 设计立意———抽丝剥茧, 巧于因借, 而非仿古

我们在现代的设计实践中, 首先要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什么, 传统古建筑之所以为人称道的理念和设计目标是什么, 然后抽丝剥茧, 把这些内化的思想剖析出来, 运用于现代的设计。正如万科第五园, 找不到一片瓦, 却感受中国传统坡顶的魅力;又如苏州博物馆, 看不见传统园林中的曲线元素, 桥、水、岸均是直线, 却依旧体味到园林曲径通幽的空间感受。可以说, 只有这样才是迈开巧于因借这第一步。

5.2 创作手法———参照有度, 立足传统却适当创新

真正落实到建筑创作手法上, 建筑师应该学习:面对徽派建筑诸多传统元素, 究竟应该参照哪些方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参照徽派建筑的外部宏观特征, 参照徽派建筑的空间尺度, 参照徽派建筑的细部设计。

5.3 聚焦社会———体味生活与建筑的关系, 做到“里”大于“表”, 而非流于形式

当今的社会风气浮躁, 人们疲于奔波, 这更需求我们的建筑是能够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让当代人在建筑内部空间中, 远离都市喧嚣, 平定身心, 符合中国人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 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这就避免了流于外在的形式, 比刻意的强化粉墙黛瓦, 竹林环绕之类的手法要高明许多。

5.4 融于环境———引入地域主义, 结合自然, 创作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建筑

环境在这里指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而结合自然环境和当地地域性特色, 则是使新中式建筑能不断分支与前进的源动力。在如今新中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坡顶山墙、黑白色彩谱系等代表特征夺人眼球的同时, 也造成了新中式建筑形式的固化和千篇一律。只有将地域主义引入新中式风格建筑, 才能使不同地区的建筑既有徽派建筑传统的精髓, 又不失每个地区当地的文化传统。

5.5 技术更替———善用新材料、新技术, 生态化设计等新型设计方法

意大利建筑师奈尔维说过“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没有二者的完美结合, 就没有成功的现代建筑。由此可见, 即便要再现传统意象, 也不能脱离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与发展。具体我归结为两点措施:寻找新型替代建筑材料, 融合新技术于设计实践。

6 结语———新中式建筑筑境的提升

通过以上浅析, 新中式建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以明晰, 而建筑筑境的生成则是最高的层次,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可供今人探求: (1) 天人合一的理念, 即建筑与人、自然融为一体。做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才不是一个孤立的设计, 一个流于外化和形式的设计; (2) 对立统一的境界。即收放有度、虚实相生的设计观。

总而言之, 现代建筑仍离不开传统, 离不开人们心中的乡土情结。只有设计师总结历史与过去, 对比今时之得失, 才能更好的因袭传统、更好的与时代和社会接轨、更好的营造独具匠心的“中国的现代建筑”, 将中国人的所达到的筑境和思想汇入世界建筑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

摘要:本文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上海九间堂以及苏州博物馆为研究载体, 概述其现代演绎手法与设计得失, 并重点解析未来现代徽派建筑的改进与发展策略, 为类似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中式风,徽派建筑,现代演绎

参考文献

[1]袁烽.建成与未建成.时代建筑, 2005 (1) .

[2]苗蕾.徽派建筑元素在上海九间堂别墅群中的运用.赤峰学院学报, 2013 (9) .

中国现代建筑史 第5篇

公事管08226汤晓云

摘要: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坎坷的路,有其独有的特征,形成了它与国际现代建筑运动的特定关系。虽然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建筑与现代建筑运动逐流隔绝长达30年之久,但中国建筑追求现代性的努力一直不断,事实上,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天然需要主张简约的现代建筑原则。19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在深入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全面恢复了与国际建筑的关系,在国际建筑多元化的环境里,中国建筑也开始了多元化的进程。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大会在北京召开,是中国现代建筑重新融入多元国际建筑的象征。

关键字:现代建筑,西方建筑,经济,创作

背景:被动输入和主动发展:现代建筑之弱势起步,1920年代末~1940年代

 被动输入,西方建筑全面来华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已被迫纳入世界市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扩大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并取得开办工矿、兴修铁路的权利。为了服务于这些在中国谋利的种种活动,列强也把他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建筑输入中国,包括西方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建筑。

至此,中国的建筑体系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始大量应用,主要体现在大城市的公共建筑之中。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营造方式依然在继续,现代体系与传统方式并置。面对强大的外来经济、政治势力和建筑潮流。中国官方时常以“中国固有之方式”加以应对。

 主动发展,现代建筑弱势起步

具有现代建筑技术特征的建筑,起初披着古典形式的外衣。此后从建筑创作思想和形态上,渐渐具备了现代建筑的典型特征。许多图变的中国建筑师,在新技术的条件下,努力推出新建筑,成为中国现在建筑的重要先例。

 八年离乱,现代建筑思想深入

正当现代建筑思想以较大力度影响中国建筑师的时候,中国进入了长期混乱时代,1937年开始的8年抗日战争和接踵而至的3年国内战争,使国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待到这11年战争停止的时候,胜利者面临的已是一个百废待举的破烂摊子。

抗日战争对战前建筑的反思和现代建筑思想的涌动,以及战后发展现代建筑能量的积累,注定共和国成立之后建筑创作的第一波,以现代建筑面貌出现。这是医治积累十余年间战争创伤之所需,是解决四万万同胞居住问题之必需,是促进贫困中国尽速现代化必需。

1.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国民经济的回复时期,1950年代前期

 拉开沉重的建设序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内地的建筑发展揭开新篇章,在清理战争废墟的同时,展开了规模不大但生气勃勃的建设活动。

 确立基本的建设体制

1)建立国营建筑企业

1公营建筑企业 ○

2私营营造机构 ○

3设计院的建立 ○

2)延续现代性的环境

 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

在这种延续现代建筑的具体环境中,造就了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具体体现在,建筑布局简单、造型简洁无装饰。同时,建筑类型和建筑形式却比较丰富。在个别地区,也有自发地或受苏联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出现

由于建筑任务紧急而经济力量薄弱,加之长期在农村进行革命经济活动的多数进城干部对建设活动十分陌生,建筑设计过程少见行政干预。建筑师自发地采取了自己所熟悉的、最能适应目前形势的现代建筑原则。重视基本功能、追求经济效果、创造简约的现代形式,留下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

2.民族形式的主管追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不久,自发的现代建筑现象遭到了严厉批判,其原因是,中国实行“一边倒”向苏联的政策,“冷战”,“热战”同时并举的两大阵营,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当苏联带着项目、资金和图纸来华援助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也带来了斯大林提倡的阶级斗争的所谓社会主义建筑思想和理论。中国自发延续的现代建筑,被当作苏联本土“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世界主义”的中国版本而受到严厉批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原则,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在中国加以发扬。这些苏联理论,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之后,在全国掀起了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热潮。鉴于浪费现象严重,建设资金难以为继,这一热潮被斥为“复古主义”。记苏联队本土“复古主义”的清算之后,中国也掀起以反对“复古主义”为中心的第一次反浪费运动。在这期间,指导中国建筑创作30~40年之久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正式确立。

3.技术初潮及理论高潮: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1958~196

41958年的“大跃进”是一个非科学的经济建设狂潮,在国内的各个行业,没有留下多少正面的经验,但在建筑领域,却有若干值得记录的事情。一是北京十大建筑:一年之内设计建成,体现了一代人的建设国家的意识。二十结构技术带动建筑艺术:“技术革命”符合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形成了自发追求现代建筑的罕见现象,是中国建筑技术革新的初潮。三十起建筑理论高潮:开创了针对创作实践研究建筑理论的风气,尽管这种讨论具有官方倡导的局限,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普及建筑理论的作用。四是普遍出现探索地域性建筑的浪潮:由于经济处于低潮但思想普遍趋于活跃,许多建筑师展开对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并取得显著的成就。

历经5年时间,到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不仅恢复,而且有了发展:例如,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已趋正常;市场供应明显改善。

4.政治性、地域性、现代性:设计革命和文化革命,1965~1976

 “文革”从设计革命开始

设计革命歌文化革命是一场灾难,也把中国建筑创作领域的“建筑政治”现象推向了荒谬的极端。如果从正面观察,一是出现了所谓的“政治建筑”,给建筑强加一些政治口号和

符号,形成“革命”的隐喻和象征;二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领域如外交和广交会,所需的相关建筑得到发展;三是不同领域兴起了一批地域性建筑。

 全局停滞局部前进

由于“文革”中的“造反派”头头极为关注政治权利,常把经济建设抛在一边,建筑设计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隐性的地方割据或部门割据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建筑体现出相当明显的现代性,广州建筑队此作出了贡献。可以说,“文革”时期的建筑呈全局停滞,局部发展的状态。

5.千篇一律与繁荣创作: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1977~198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中国由频繁政治运动转向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中国,完成了建筑创作领域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繁荣建筑创作”的倡导,成就了一批结合国情、深入生活并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性的作品。国际上正逢经典现代建筑运动的解体,导致多元化建筑时代的来临,多种外国先锋建筑思想也进入中国,如后现代建筑、解构建筑和各种流派及思潮。这些作品和思想,在消除“千篇一律”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巨大的消极意义有待深究与评估。

6.设计市场和建筑创作: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1990~1999

1980年代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而初步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建筑设计市场。市场经济对于建筑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经在建筑创作起主导作用的政治因素,让位给经济因素。以经济为本位的建筑设计市场,对建筑创作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并存。一个刚刚形成的不太完备的建筑设计市场,出现了浮躁的业主、长官和建筑师。富于责任感的建筑师或设计单位,他们放眼未来,为产生建筑精品做出了努力。

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给中国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外来建筑师夺得了中国国家级建设项目的设计,引起了建筑界和社会的关注,甚至争议,这将是中国建筑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中国建筑界在建筑创作的技术层面,艺术层面以及思想层面发生了具有象征意义及至历史意义的事件,现代交通建筑首都机场航站楼的落成,现代建筑文化国家大剧院的定案以及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为中国建筑师在21世纪的工作方向,展开了广阔的前景。

现代建筑装饰施工的具体工艺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装饰;施工;工艺

在装修施工中,按照工艺流程和要求进行施工就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保证装修装饰的效果。为了确保装饰装修公司的施工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就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给装饰装修行业公司一些参考。

1.现代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要点

1.1抹灰工藝

抹灰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将各种石灰浆、石子和砂浆等材料混合后抹在建筑表面,在美化建筑物的同时也有着保护的作用。由于抹灰简便易行、成本低廉,一直是房屋装修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手段。通常情况下,抹灰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即罩层、中层和底层。抹灰施工要严格控制抹灰层厚度,厚度过大会导致灰层干燥后发生开裂、起壳等现象。抹灰施工前要把抹灰施工区域清理干净,不能有杂质灰尘,施工时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施工,直至到门口为止。在抹灰棚顶时,要保证前面一层已经完全凝结然后再抹下一层。在抹灰墙面时要提前设置好准线、标筋和灰饼。要在距离墙角100毫米的位置设置垂线弹出竖线。一定要保证中间这层灰大部分干燥后再进行墙体抹灰,以保障墙面具压实和收光,色泽一致。

1.2涂饰工艺

涂饰施工的作用与抹灰基本相同,都是具有装饰和保护建筑表面的作用,但相较于抹灰,涂饰更倾向于装饰方面。正因为施工重心不同,涂饰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施工前对工作面的处理也更严格。不仅也好强基层表面平整无突起,还要保证没有杂质灰尘存在。待基层彻底晾干后就可以开始涂饰施工了。对于混凝土或者涂刷油性涂料的情况,先用清油按照自上而下、由外向里、从坐至右的顺序刷一遍,再正式涂刷。

1.3墙体施工工艺

现代建筑墙体在传统功能外还增加了节能保温这一新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具有保温蒸压作用的气混凝土砌体作为墙体主体。这种墙体比重低、工艺简单,不仅节能保温,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施工时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冬季不能低于零上5度,夏天要加强保湿养护。墙外侧的砂浆要做好防水、防裂处理。禁止在砂浆硬化前受到撞击和振动。

1.4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

第一步将施工面清理干净,不能有建筑垃圾、泥土、积水等存在。第二步刷水泥浆。按照水灰比0.5的规格配置素水泥浆。用扫帚涂刷,同时做面层。第三步是打灰饼和冲筋。以水平线为参照先进行地面四周的灰饼施工,然后拉线进行中间地面的灰饼施工。冲筋的水泥砂浆要符合干性与硬性的要求,两个冲筋直接要距离1.5米。第四步进行水泥浆地面施工。以稍高出冲筋地面的高度在冲筋之间摊铺砂浆,然后用刮尺刮平和拍实,直至与冲筋面平齐。待表面干燥后用抹子打磨再撒上水泥粉,然后再抹平、压光。直至水泥砂浆凝结,还要进行两遍压光。第二天开始为期一周的养护施工。

1.5玻璃幕墙施工工艺

随着建筑水平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玻璃幕墙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人们凸显个性的重要体现,在家居生活和办公场所中的应用日加广泛。玻璃幕墙的安装包括清理预埋件、测量放线、接件和安装骨架、玻璃、洁面处理等步骤。其中,窗户框扇平衡搭接非常重要,胶条的密封性要好,搭接数量要合适。另外,外墙上的玻璃幕墙要做好排水设施,保障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1.6木地板施工工艺

对一般地粘贴式木地板施工来说,我们在选用混凝土结构层要用到15mm 厚1:3的水泥砂浆找平。而现在大部分用不着高分子粘结剂,将木地板直接粘贴在地面上。而实铺式木地板的施工是用梯形截面木搁栅,它的间距一般为400mm,中间可以填一些轻质材料,这样可以改善保温隔热效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木地板一墙的交接处,要用踢脚板压盖。为散发潮气,可在踢脚板上开孔通风。

一般来说我们在铺实木地板时应有基面板,基面板行使大芯板,再安装地龙骨,然后铺装。而龙骨的安装要领要遵循先做预埋件,预埋件为螺栓及铅丝,预埋件间距为800mm,从地面钻孔下入。龙骨应选用松木、杉木等不易变形的树种。而铺装地板要先用刨子将外貌刨平刨光,再将地板外貌排除干净后涂刷地板漆,举办抛光上蜡处理赏罚。

1.7乳胶漆施工工艺

首先要做好材料的选用,腻子一定要与基层和涂层相当,外墙不可使用普通低强度不耐水的内墙腻子,外墙腻子最好用水性弹性抗裂腻子,内墙工程使用具有水性墙体装修腻子。

其次,混凝土表面经养护后要让含水率小于10%、pH值8-9后方可施工。基层表面必须一定要坚固清洁,不应有起沙、裂缝、疏松及无灰尘、泥土、“白霜”、脱模剂、油污等附着物。具体说是,在基层处理上一定要保证墙体完全干透,干透时间一般应在10天以上。干燥后再用棕刷将表面灰尘清扫干净;表面清扫后,用水与醋酸乙烯乳胶(配合比为10:1)的稀释液将SG821腻子调至合适稠度。同时墙面也要保持平整,最少应满刮两遍腻子,如仍达不到标准,应加刮至满足标准要求。在处理底层涂料时候也要干燥、清洁。

此外,在涂料验收方面我们要做到无明显色差、泛碱、返色、刷纹;无明显砂眼、流坠、起疙、溅沫;墙、顶面必须平整,用2m直尺及楔形塞尺随机抽取三处,取最大值≤2mm,自然光线下无波浪起伏。

2.现代建筑装饰施工的注意事项

2.1做好基层检查工作

房屋装饰施工是在基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基层是否规则平整直接影响到装饰的质量。在施工之前,要对基层标高和平整程度进行详细检查,与设计要求差距过大则要进行修补,之后把表面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时基层符合施工要求。

2.2做好施工工序、技术及工艺的质量控制

建筑装饰装修的各项施工是密切相关的且难度较大,所以要控制好施工工序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装饰装修施工期间,所有的工序应该分层次来进行,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所以必须结合施工进度,严密安排每一施工环节。在施工时对关键和重点环节要进行更严格的组织安排,并协调好各步骤的施工次序,防止交叉施工而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还要保证隐蔽施工的工程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以保证整体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期间,要对正在施工的环节进行不定时的抽查,以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

2.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方一定要安排专业人员,对不完善的技术进行试验和提高。还要及时制定科学的材料、工艺、技术使用和质量管理方案,并让每个施工管理人员熟知,以此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对装饰装修工程的特点、关键环节、控制重点实施探究分析时,还要选择出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以从根源上保证施工质量。

2.4做好动态的质量监管工作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现场,一定要做好实时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以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对装饰装修施工工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动态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各种质量上、安全上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此外,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还要尽可能避免对建筑主体造成损害,不得已要造成的损害,也应将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3.结语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不断发展的市场,建筑装饰行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建筑装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工艺上的管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工作方法和意识,积极改造旧技术、采用新技术,同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来进行施工,并注重技术资料和施工质量的检查,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授,蔡建中,彭永欣,尹邦乾,严高翔,黄以澄,李思浩.中国装饰的现状及其发展动向[J].沈阳大学学报,2011(01).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浅析 第7篇

1.1 重建不重管的弊端。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没有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墙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

1.2 手工作业的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务工的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在业主及监理下不合格的工程大量返工,原材料缺少科学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导致工期拖延等。

1.3 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有名无实,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思。施工中违章操作,组织者很少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防护措施,脚手架的搭设没有组织验收。消防设施的虚设,诸多原因留下施工过程中很多隐患,加上周围环境条件,组织人员的水平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2 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措施

2.1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2.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砼要全湿养护7天,空气中养护28天。

2.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2.2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2.2.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2.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三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 建筑裂缝的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综上所述,做到认真、负责、树立以质量生存的思想意识,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严格考核、认真履行组织者的职责、总结经验,就能走出一条自身发展又能顺应市场的规范之路。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多地了解市场信息辅以激励机制,这样就能安全组织好高层综合楼的施工。

摘要:随着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机械化施工的进入以及机算机在施工中的应用,带动了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重点项目,高层综合楼的施工,对组织者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分析了高层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高层施工组织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现代工业厂房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第8篇

目前工业厂房建造时由于多方面因素, 管理方法还没有进行很大的变更, 管理的时候多种现象不同出现, 极大的影响了工业厂房的施工和应用, 所以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人对工业厂房创新施工管理方法进行分析, 使施工管理质量可以跟得上企业和社会的进步程度。

1 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的情境下, 现代工业厂房在兼顾环保化、人性化特点的同时, 还要存在科技化的相关特性。由此, 现阶段工业厂房的施工建设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新型设备与工艺被普及, 同时, 促进了其多效率、大范围的应用。

另外, 计算机技术的急速进步促进了监管、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并且与工业厂房建设工程更进一步的结合。推进了其智能水平的革新, 以达到工业厂房建设工程管理与生产多方面更好的发展目的。

与此同时, 因为现代工业厂房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并且需要与工业的经济发展的标准想协调, 所以, 各方工作者都在对厂房的施工质量进行高度重视。如果厂房的施工不能达到上述目标, 则会发生使用寿命不能满足计划要求, 无法圆满解决污染性问题等十分严重的后果, 并且还会造成周边环境的破坏等。工作人员需要细致入微, 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 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2 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在针对工业厂房建设项目所开展的施工管理工作中仍然有相当多的负面因素存在, 撇开工艺技术部分的限制出现相当大的不足以外, 成本管理方法的执行成就也不很理想, 最后对施工单位的良好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 为了更好的应对现代工业厂房快速发展给施工管理事业带来的机遇, 就需要踊跃变更施工管理工作方式, 执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正确把握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有针对性的落实相关的施工管理策略, 从而达到提高施工管理效果的目的。

3 施工管理的具体策略

在目前工业厂房的策划和施工的时候, 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是两方面要紧的结构方式, 它们全都局部单独的结构特征, 针对施工的管理核心是不相同的, 运用探讨管理核心来分类, 此两方面结构的管理核心是建筑材料、施工水平、人员技术、建筑成本这些部分的管理事业。因此对厂房的施工管理事业也可以能分为三部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人员管理。

3.1 质量控制

确保建筑工程建设水平, 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常言道, 千秋之业, 始于质量。在工业厂房建设施工工作中, 针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能够说是重中之重。现代工业厂房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必须从准备施工的时候就进行控制, 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贯穿始终。在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时候, 必须保证建筑材料的标准性、建筑工人的技术合格、施工措施切实可行、施工程序配合准确、质量管理落实执行, 从而运用优良的质量控制管理, 达到对厂房施工水平的全局、优良的控制。

3.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增强厂房施工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 必须完全分析到关系建筑施工成本的每一项原因, 拟订全局的成本控制措施, 从原材料的选择、金额报表、工程规划、资金预算等方面, 达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准备、全面、灵验的控制, 从而存进厂房建设施工作用的不断增强, 以至于促进施工水平的不断增强。

3.3 人员管理

可以说当今社会,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施工管理缺乏高水平的建筑施工管理人才, 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内部人才结构, 加强对人才管理机制的建设, 将人才的凝聚力汇集在一起, 促进优秀的人才从中脱颖而出。面对建筑企业的进步, 能够遵循企业具体需求拟订人才教育方针, 运用任用外派、职业教育和自学成功等多种方法互相结合, 就可以有秩序、有规划、有目的地驾驭全能型优秀的人才, 促使专业化的人才朝着专家的方向逐步发展, 要加强专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尤其要树立专业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建立起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多层次人才队伍。

4 结语

根据我国现在的进步情况来看, 工业厂房的建造效率不停提高, 施工管理经验也愈加的老练, 建筑管理的措施开始慢慢向着精细化的目标前进。建筑工作者必须联系工业厂房施工建设的机体特征, 制定一套标准且体系的管理制定, 通过实施全程控制的措施, 推动施工技术质量的增强, 从而做到增强施工管理水平的宗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兴盛和提高, 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善, 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对现代建筑的质量以及性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工业厂房的建设过程中, 建筑施工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性能,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确保工业厂房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必须要提高建筑施工管理, 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业厂房,建筑,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许红顺.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外企业家, 2014, 24 (5) :215-216.

[2]罗国权.冶金工业建筑全寿命管理体系研究综述[C].第十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1310-1315.

[3]周志进.关于对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 2014, (15) :147-149.

建筑工程施工现代管理分析 第9篇

建筑施工的目的, 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 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 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1.2 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 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 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 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 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1.3 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1.4 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 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 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 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 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 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 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 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 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 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 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 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 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2 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 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 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 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 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 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 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该看到, 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 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 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 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 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 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 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 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 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 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 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3 信息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形成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上、技术上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3.1 经济上信息设备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

提高, 使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项目从物资以及管理成本中节省下来的开支, 将远远超过信息技术投入。况且, 这种一次性的投资, 能给施工单位带来多年的信息资源利用和数百个项目的成本节省。

3.2 技术上信息技术的利用, 使施工项目

信息能够基于电子介质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 使各项目参与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从而更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从根本上改变建筑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成为可能。

4 信息化管理实施分析

施工项目的管理在系统的自动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为更好地深入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 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4.1 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深入的文献调研、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调查以及优缺点分析。

4.2 深入的工地调研, 并采用科学的系统

分析方法在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系统地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的多层次多侧面的信息模型。

4.3 对基于系统分析得到的这些信息模型, 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系统配置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输入输出等设计。

4.4 应用一定的开发策略, 通过具体的编

程、测试等环节来开发一个比较全面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并通过初步的工程应用, 说明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价值和意义。

5 施行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5.1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 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

例如, 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 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 使部位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5.2 可以提供一个机制, 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

例如, 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 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 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5.3 它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

剧增长的需要, 允许将每天的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并提供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 实行规范化管理, 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5.4 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

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 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 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 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6 结论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 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 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 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摘要: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 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 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 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析 第10篇

由于当前高层建筑的兴建, 有效的解决了居住用地的问题, 而且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水平, 所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高层建筑垂直高度较高, 而且结构较为复杂, 在施工中, 随着楼层的增加, 施工难度也随之提升, 并且在施工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如果没有先进的施工技术提供保障, 很难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 脚手架的搭建、诸多现代化的施工设备的应用、各种交叉施工的进行, 各个环节施工的复杂性, 都为施工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有效的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施工, 确保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 增强施工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创造有利的条件。

1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具有自身的特点, 其不仅垂直结构较高, 而且结构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垂直运输工作量较大, 而且许多时候都需要进行高空作业, 在高空作业中需要对大量的建筑材料、设备人人员进行运输, 而且还存在着诸多环节上的交叉施工, 所以在施工中就需要更加注意安全问题,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导致经济损失, 甚至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

1.2 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工程其工程量较大,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涉及到众多的分项工程。这样就会存在较多施工人员进行共同作业的情况。而且在各项工程中, 由于总承包人会进行多项的分包, 这样施工中就存在着多个施工单位和部门上。由于在施工中许多环节都需要互相协作, 在施工组织计划和协调管理工作中具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需要更好的强化集中管理, 确保各个单位之间能够实现更好的协调合作, 确保工程的质量, 加快施工进度。

1.3 基础埋深较深

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了其需要较深的基础埋深, 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体建筑的稳定性。通常在高层建筑施工中, 其地基基础的埋深度为高层实际高度的十二分之一, 但对于利用桩基础进行施工的, 则埋深需达到高层整体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外, 还要至少建有一层的地下室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施工中, 其基础埋深能够达到建设规范的标准要求。

1.4 施工周期长

由于高层结构具有复杂性, 所以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 而且在主体结构和装饰上所需要的周期占总体施工周期的比例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下, 则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 加快施工的进度, 缩短施工周期。

1.5 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时, 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就需要在现场进行浇筑工作, 需要很好的掌握钢筋连接、模板加工、及高性能混凝土等诸多施工技术, 同时还对建筑消防、防水及装饰具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其他建筑而言, 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施工技术具有更高的要求。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深基础施工技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构造结构较为复杂, 各地地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中需要针对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 采取适宜的基础施工技术。由于高层高度较高, 而且自重大, 为了确保其基础的稳定性, 通常都会采用桩基础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中多以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为应用的重点。预制桩施工技术发展时间较长, 技术已较为成熟, 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的质量, 不仅具有较好的承载力, 而且对于高水位地区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近年来现浇混凝土灌注桩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其在施工中造价低, 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噪音较小, 越来越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的桩基础的首选。

2.2 预制模板技术

施工工期是关系建筑施工成效好坏的关键环节。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 同样也是如此。鉴于结构施工重复性高的特点以及竖向结构施工的优点, 我们采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工期, 并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滑模法与爬模法是实践中非常有效的施工方法,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实效性。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首先, 它们的结构整体性好, 机械化程度高;其次, 它们对组织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 在结构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最后, 它们对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 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 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2.3 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不仅数量大而且强度高, 对混凝土的配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国内的施工方大多采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的双掺技术, 以满足泵送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在这项技术的作用下, 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

2.4 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 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这得益于钢结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与工业化强度高的特性。钢是一种热传递非常强的金属材料, 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热传导性。当经历火灾时, 这种结构特点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在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 我们必须加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同时钢结构的吊装、测控与焊接技术也是钢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2.5 高层建筑裂缝控制技术

施工措施方面:一是“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二是“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 用钢丝网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三是“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 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 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措施, 从而有效预控混凝土裂缝。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广泛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有效的提升了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在高层建筑中, 因为其垂直距离较高, 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施工技术, 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所以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 需要针对工程的特点,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措施,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确保工程能够优质高效的完成。

摘要: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 因为在单位面积上所需要承载的压力增加, 所以对施工要求较高。同时高层建筑具有建筑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施工风险高、垂直距离高等特点, 为施工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为了保证工程能够在预期内优质高效的完成, 则在高层建筑施工时, 需要不断强化施工技术, 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文章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高层施工,建筑特征,技术要点,裂缝控制

参考文献

[1]罗家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路海勇.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 2010.

现代建筑施工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引 言

为了适应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建筑施工单位开始逐渐转变施工管理理念,制定系统的管理体系,将建筑施工管理、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工程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包括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现场调配、施工组织流程以及施工准备等,通过现代化方法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进而治理建筑施工的质量通病。

2 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2.1 建筑施工界面

从施工管理的难以程度来看,建筑施工界面的管理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统筹管理都归结于施工界面,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员一定要有全面的管理能力,从项目合约、经济效益、施工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建筑施工界面管理,以主人翁的心态进行管理、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2.2 管理制度和模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经常存有侥幸心理,缺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就很难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现场管理人员往往不受施工单位的约束,而是随着项目流动[1]。这就必然导致现场管理人员心理出现松懈,没有真正的尽到管理的责任。此外,大部分的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存在挂职的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不能第一时间到达施工现场,这就很难迅速的解决突发事故,使得管理工作出现混乱。

2.3 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经济效益,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项目,就一定要有系统的管理模式。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改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施工的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关系到整个建筑项目的成败[2]。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质量。

3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1 注重施工质量管理

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还没有全面的实行机械化操作,大部分施工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在一项建筑工程中,往往多工种同时进行,这就使得施工现场的建筑构件、材料等种类繁多,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作业;根据质量验收规范进行全面的验收等方法,都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3.2 合理设计工程结构

从工程实践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通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句话说,很大一部分的建筑工程问题都和工程结构设计有联系,比如现浇板角部裂缝、墙体伸缩裂缝等,都是因为结构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3]。所以,工程结构设计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此外,还要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入手,强化细部大样图的设计。

3.3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施工工艺,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成败,如果不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就很难保证施工的质量,进而整个建筑工程也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从施工过程入手,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保证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施工人员和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减低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

3.4 强化结构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在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不管是上层结构施工还是基础结构施工,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认真分析结构施工过程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实现跟班检查制度,及时记录施工进度,加强混凝土施工、模板安装、模板拆除、钢结构施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强化结构质量管理[4]。

3.5 应用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能够推动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施工工艺的完善,还能拓展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新型建筑材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但是,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盲目的选用新型材料,并没有全面的了解新型材料的技术特性以及适用范围,也会给建筑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产生相应的建筑质量通病。因此,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方面,必须要进行慎重的考察,从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了解,确定适合之后,才能将新型材料投入使用。

4 工程實例研究

轻型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是轻型钢构件,主要围护结构是轻质墙体,这种房屋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比如可以实现装配化施工、加工程序简单、建筑布置便捷、抗震性强等。最近一些年,轻型房屋在我国的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种轻型房屋的风灾承受能力比较差,在台风或者风暴潮的作用下,轻型房屋破坏十分严重。

从轻型房屋损坏形式上看,围护结构损坏、门窗损坏、屋面损坏的情况都存在,其中以屋面损坏居多,比如屋面的连接处容易被破坏、屋面板被吹落等;此外,屋门被大风吹走,窗户玻璃吹破等问题也是由发生,调查研究显示,这两个方面的破坏的主要是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出现问题而导致的[5]。

通常情况下,压型钢板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根据变形条件、强度条件、支撑条件和载荷条件进行设计,同时,参照生产厂家的最大容许跨度,确定檩距、支撑条件和板材厚度,这些参数确定之后,就不在进行专门的设计,但是,只是根据这些参数生产的钢板,根本不能满足施工过程的结构需求,所以,如果在施工之前没有进行一定的结构设计,必然会导致施工过程出现问题。

影响轻型房屋屋面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连接处施工质量不合格、专用固定质量安装不标准、压型钢板的质量不达标等[6]。当前,一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没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下,擅自将彩钢板拉伸,改变彩钢板的有效宽度,进而增大彩钢板的面积。这就导致固定支座和暗扣之间很难进行连接,大大降低了支架的固定效果,进而削弱了屋面板的抗风效果。此外,压型钢板锁边必须要规范,确保锁边的严密性,但是,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用手工锁边工具进行施工,这就必然导致咬合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使得连接处的强度不能得到保证,进而出现质量问题。

轻型房屋的局部节点的风载荷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构造方法基本不能达到承受风载荷的标准,所以,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局部节点采取加固处理。但是,一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往往依据施工经验进行加固,把加固点选在距离山墙比较近的位置,这种做法会降低屋面损坏的程度,其加固面积稍显不足。在当前的设计和施工的条件下,一定要尽全力降低施工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争取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想要从根本上改善轻型房屋的抗风抗灾能力,就应该从围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环节入手,强化结构设计,有目的性的加固局部节点,提高轻型房屋的质量。

5 结 语

总之,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的大事,要从管理层面入手,逐步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针对建筑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统筹管理各部门的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颖.施工企业管理[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李祥.对工民建施工的质量管理的探讨[J].工程管理,2010(18).

[3]张云海,郑学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建筑管理,2006(3).

[4]周顺超,郭晔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1).

[5]郭志华,孙幼平,于光磊.加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浅论现代建筑节能施工技术 第12篇

一、节能建筑施工的一般要点

我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冬季较冷, 夏季近几年普遍偏热, 因此, 节能建筑施工必须主要从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人手, 提高围护结构的密闭性和热阻值, 以便提高节能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减少材料的能耗。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要根据节能建筑的施工图纸, 根据其特殊性, 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 加强质量的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施工, 并保证工期。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施工技术培训, 交底材料员应根据设计技术指标, 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要选择物美价廉的节能材料, 做好材料的检查和验收以及试验工作, 经测试后确定没有质量问题后再使用。

二、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1. 防水施工

(1) 节能建筑施工的关键部分就是围护的节能建设, 主要是墙面和屋面;建筑防水工程就是为了保证墙面、屋面和楼地面等施工部位使用的节能材料和节能设施能相互衔接, 有时合二为一, 毕竟保证了材料的保温功能, 还要保证材料具有防水功能。现代节能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是保温问题, 节能保温材料在室内外温差的影响下有可能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有时比较宽, 因为它会与建筑防水材料紧密接触, 所以常导致防水材料产生裂缝, 引起房屋的防水性能失效。

(2) 如果建筑的防水功能出现问题, 水分会进入保温层, 从而降低房屋的保温性能;由于比较高效的保温节能材料一般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复合材料构成, 这些材料不但要求防水性能好, 而且要保证透气, 不然在水和空气的的作用下会产生霉变, 导致保温功能失效。在现代节能建筑施工中, 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能, 因此, 防水工程的质量加强是十分必要的。

2. 门窗安装的施工要点

(1) 选择门窗时, 要检查其抗风压性和空气的渗透性, 保证符合施工指标。

(2) 安装门窗框时, 必须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如果门窗变形严重, 则不能进行施工。

(3) 在框扇之间、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以及窗台等交接处, 要安装密封条, 预防水、空气、杂物的进入。

(4) 在粘贴密封条或者挤注密封膏的时候, 一定要将密封处清理干净, 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3. 保温屋面施工的要点

(1) 在施工时, 环境温度不能低于5℃, 夏天到来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湿, 保温砂浆抹灰应该是自上而下的。

(2) 屋面保温材料的选择, 一定要根据设计的相关规范, 适当的选择材料。

(3) 施工最好在晴天进行, 在铺设保温层之前, 基层要保持干燥清洁, 此外, 还要做好原材料、半成品和防水层施工之前的防水工作。

(4) 屋面坡度和个点的厚度都要进行一定的设计, 选择与保温层相近的材料。为了预防大面积的屋面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裂缝, 必须要根据保温层的特性等, 来设置其伸缩的分格缝, 需要时, 可以与通风了L和排气孔进行综合考虑。

(5) 在铺设保温层时, 下部的粘贴层一定要饱满均匀, 保证板层之间的纵横交错, 分层铺要设上下交错, 在间隙内, 必须要用保温砂浆进行嵌缝, 预防出现热桥现象。

4. 采暖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1) 防潮层和保温层的施工。防潮层不能有气泡、裂缝、褶皱等问题, 要密封良好;保温层材料的厚度、规格必须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保温管壳应做到铺设平整、粘贴牢靠, 避免发生松弛、滑动或断裂的情况;在对松散的保温层进行包扎时, 互相的衔接处不能有裂缝。

(2) 散热器的安装。散热器在安装时, 应严格控制墙面与散热器中心之间的距离;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要采用方便拆卸的连接件;散热器支托架要对称分布, 排列紧密、整齐, 不能允许裂缝出现。

(3) 热水采暖系统安装。所有的采暖系统都要保持质量过关;施工单位不能随意更改或增减仪器仪表的数量及安装要求;计量装置、温度调控装置、压力平衡装置等, 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 保证施工的质量。

5. 地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1) 地面节能保温施工。房屋地面节能施工施工要保证其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工序进行, 保证工程质量, 对出现的问题或隐藏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

(2) 保护层与防潮层施工。保温层的表面保护层和防潮层都要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保温层受到外力的破坏和保温层材料吸潮后含水率增大, 提高其表面的抗冲击力程度, 地面防潮的主要措施有, 采用带有微孑L的节能地面材料;预防湿空气与地面发生直接的基础, 合理的控制室内的温度和地面的温度, 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室内地表面应当采用蓄热系数小的材料, 减少空气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差异。

(3) 辐射采暖地面节能施工。铺设采暖地面节能施工时一定要注意绝热层的铺设、面层施工和填充层施工。1) 绝热层的铺设。保证铺设绝热层时地面的干燥, 并清理干净, 确保无杂物, 墙面根部必须平直;绝热层的铺设要保证平整, 相互之间也要严密的配合。2) 面层施工。面层的施工除了要与施工图纸相符合之外, 还必须满足填充层应在面层施工前达到面层需要的干燥度;如果采用木质的材料做地面, 木材须经干燥处理, 待干燥处理完成后再进行施工。3) 填充层施工。在混凝土的填充施工中, 施工人员要采用平头铁锹, 且必须穿软鞋;填充层施工完毕后, 施工人员还要做好验收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发展,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与新产品逐渐被广泛使用, 施工中的工作协调就显得日益的重要, 各种专业的施工管理工作开始出现, 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管理, 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从而得到最好的建筑产品。也只有合理的使用施工技术, 完善施工质量, 才能适应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并提高静宁县八里建筑工程公司的企业形象, 将八里建筑工程公司的发展推向高潮。

参考文献

[1]吴培森.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田[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0) .

[2]黎照安.房屋墙体保温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12) .

上一篇:形体训练课程下一篇: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