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看图作文范文

2024-09-18

小学看图作文范文(精选12篇)

小学看图作文 第1篇

一、理解画面

我们观察图画, 要有整体观念, 统观全貌, 不能只观察一个部分, 一个局部。看单幅图是这样, 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 要从整体出发, 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 了解主要内容, 再按一定的顺序, 把画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 最后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 也要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 先要统观几幅图画, 看这几幅图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人, 什么事, 再按照看单图的方法, 逐幅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最后还要统观全局。当然, 观察要有顺序。我们这里讲的观察顺序, 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 先看什么, 后看什么。多幅图是要从第一幅看起的, 依次看到最后, 这是不用多说的了。单幅图观察顺序就很多了, 有的图画需要从上往下, 也有的画需要从下往上看, 有的图画是从远处往近处看, 也有的画需要从近处往远处看, 还有的从左往右看, 从右向左看, 由物及人的, 也学有的图画, 几种观察顺序都要用上。

二、把握中心

看图作文, 图画就是作文材料, 看图就成了作文的基础。所以, 首先要让学生看图画, 使之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 然后再作文。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从整体入手, 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都画了些什么, 谁在做些什么等, 大体了解图意, 掌握基本内容;其次, 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 明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最后, 抓住重点和细节, 深入观察和想象。

三、训练说话

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 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必须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 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 教师在旁启发, 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 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 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 并参加到中下生那里去活动, 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 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 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老师的点拨, 学生讲得更完整, 更有条理, 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四、展开联想

任何一幅画面, 它只能是从生活长河中所撷取的一朵浪花, 只能是浪峰起伏情节的一个片段, 而不是全过程的展示, 因此许多场面和细节都需要用联想的方法加以补充。从画面出发, 进行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联想, 只有联想, 神思才能纵横飞扬, 起伏跌宕, 行文才能创意求新, 不同凡响。这种联想来自画面, 又比画面更广阔, 更自如, 更丰富, 更富有新意, 是创造性的体现。如《长城》这篇看图作文, 作者就由长城的长想到长龙, 联想到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照片, 由长城的平整宽阔联想到马路, 由长城的齿形结构联想到打仗, 由站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上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同时还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从而发自内心地赞叹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篇文章以其真实的事实, 由此产生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使得文章构思精巧, 文笔驰骋, 不同凡响。

五、选点立意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 审题看画以后, 接着根据画的寓意, 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 不能离开画意, 最好只选一个点, 因为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拟定题目。由于着眼点 (角度) 不同, 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 但不论选定什么样的中心内容来写, 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 一定要符合图画的主旨。据意行文, 也就是说要依据标题和画面来构思、谋篇、行文。在着手写作时, 一定要联系画面, 扣题深化。要防止言不及义的空论, 做到说理集中, 合乎情理, 切忌广而散, 也要防止受画面的拘泥, 使思路施展不开。

六、身体力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 各种与教材同步的作文书籍泛滥, 很多老师视范文为珍品, 动员学生买优秀作文书, 多看多读对写作很有帮助。确实, 多看书, 不会写也会借鉴, 但大多学生未经老师指导, 借鉴回来的词句往往不合适, 会变成笑话连篇。所以老师在习作教学时应减小范文的篇数, 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特别是中低年级, 识字率低、词句贫乏, 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些会不理解, 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我觉得中低年级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现、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 这样效果会更好。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墨镜 第2篇

在这个晴空万里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挺拔的大梧桐树像一个个战士一样站立在大路的两旁。亮亮和晶晶并排走着一起去上学。他们两个没有像以前一样说说笑笑,而是神情很严肃的样子。他们今天的打扮也很怪,一人戴着一幅大大的墨镜,真有点像黑老大。亮亮理了一个新颖的发型??三毛发。他穿着黑色上衣和黑色短裤,背着大大的书包,两手插在裤子荷包里。他低着头,眉毛弯弯的,嘟着嘴,好像有很多心事似的。晶晶扎着两个小辫子,头上还带着一个大花的发卡。她的眉毛微微上翘,好像两个弯弯的月牙。她也嘟着嘴。好像有什么不高兴一样。他们就这样谁也不理谁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突然前面走过来一个叔叔,长相很吓人的样子,他穿着很讲究,还打着领带。他手里正拿着一支烟,口里吐出一串烟雾。这个叔叔一看到亮亮和晶晶,大吃一惊,他很尴尬地说:“哇塞!现在的小鬼好臭屁呀!”亮亮他们好像根本没听见一样,照样走他们的。那个叔叔看着他们的背影,又说了一句:“两个小家伙竟然一人一副墨镜去上学。”叔叔心想:这小鬼比我还有味呢!

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的教学 第3篇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过去,小学生作文教学主要采用“老师出题学生写”的传统教学方法;后来比较重视作文的引导,渐渐克服教师自发的、不系统的教学状态,但仍然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作文内容高度相似,陷入了一种套路,毫无想象力。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能力发展特征,在看图作文训练中,说与写同等重要,观察与分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教材课后练习的要求,观察图画,分析图画,展开想象,选点、立意、行文,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作文模式,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观察:整体与细化相结合

看图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真正地“看”,实质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但观察在看图过程中应该有其特殊性。如何观察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出发,看懂图的故事情节,对图的内容有一個大体的把握。例如《离群的小鸡》习作训练图,学生首先应该获得的信息是这四幅图连贯起来的故事内容梗概,但获得故事的整体印象是不足以组成作文的,应对具体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如果没有对图中花猫馋得直流口水的表情进行观察的话,故事内容就不充实,故事连贯性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整体后细致地有序观察。

二、分析:多维与定向相结合

看图作文,画意就是思维的定向,画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但对画意的分析又可以是多维的,如从人物的神情、服装等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爱好等;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都是看图作文必不可少的。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有限,教师在这方面引导时应注意具体性要求的把握,但又不可流于同一角度的定势,以致学生作文内容、形式近似。

三、想象:开放与合理相结合

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这种想象应该是围绕图画的想象。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想象才是低年级看图作文想象时教师指导的方向。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工作会略显困难,有时无意间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的人和物能够“动”起来。例如在教学看图作文《雪景》时,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下雪啦!下雪啦!漫天飞舞的雪花好像天女散花,又好像身穿白纱裙翩翩起舞的小姑娘,不一会儿,房子变白了。雪地里蹦蹦跳跳跑来了一位小姑娘,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花格棉衣,一条黑白相间的围巾在脖子前系成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挂在胸前的手套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圆圆的脸蛋,水灵灵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笑盈盈的嘴,调皮又可爱!”因此,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尽量向生活实情和实际生活经验方面引导,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选点立意行文:准确与巧妙相结合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后,接着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但同时要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或用巧妙的文字表现方式为作文增添亮色。这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创新性,又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如全班学生都观察了《找春天》这幅图,但大多数学生就图说图,只是将所看到的一一写出来,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就没有自己的见解。有一位学生却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大胆想象,不仅将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同时也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了下来。她是这样写的:“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我发现柳树变绿了,发芽了;花儿开花了,还在比谁最美呢!我还听见,鸟儿回来了,青蛙苏醒了,它们还在举行歌唱会呢!我想,柳树肯定是春姑娘的一头长发,花儿一定是春姑娘的面颊,而鸟儿和青蛙,一定是春姑娘那优美的歌声吧!春天,小朋友脱去过冬的衣服,跑出家门,去寻找春天的信息:在鸟儿那,它们找到了春天;在花儿那,它们找到了春天;在柳树那,它们也找到了春天。春天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找到调皮的春姑娘的踪影。”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教材图片美育和德育功能的挖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引导中要求学生写实感,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不要乱扔果皮》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将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从自己扔了果皮,到同伴被果皮滑倒将水泼到了自己身上,认识到乱扔果皮是不对的,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怎样指导小学生看图作文 第4篇

小学生看图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 但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目前, 小学生看图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作文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 脱离生活, 简简单单地交代人物和事件, 缺乏生命活力, 呈现出提纲式习作。 (2)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联系起来观察图画, 把连贯的画面分割成零散的几个部分, 从而削弱了图的主旨, 习作的立意肤浅, 缺乏可读性。 (3) 不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的润色, 想象力欠丰富, 作文没有个性。

怎样才能克服以上不足, 从而提高小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仔细观察, 不留盲点

看图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正确表达出图所反映的意思, 这就离不开仔细观察,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初步了解图意

观察要有顺序, 要知道先看什么, 后看什么。单幅图观察顺序要由画面来决定。观察要仔细, 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可放过, 同时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 也就是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由物及人,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顺序, 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看全面, 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 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看多幅图时, 要先统观几幅图, 看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 从第一幅开始, 逐图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 将几幅图联系起来, 进行观察思考。

观察图画时, 观察的顺序不同, 对图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对不同的图画要按不同的顺序去观察, 例如观察风景画, 就要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 也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的顺序;观察人物事件画, 可以按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等,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 找准重点和事物的特点, 掌握图画的中心思想

这一点尤为重要。观察要有重点, 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 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 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 这往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 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 必须抓住图的主要画面, 对图中反映的事件, 人物的外貌、神态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 才能和作画人原意吻合, 找准中心, 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 重点突出了, 文章的主次分明了, 详略也就恰当了。例如《节约用水》这幅图画, 男同学在水龙头边洗完手后扭头就走, 女同学紧跨一步, 把水龙头关上, 一位老大爷对女同学竖起了大拇指。从老大爷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图意是要提倡节约用水。然而要弄清楚图所表达的中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和环境等方面, 然后做认真的分析思索才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掌握图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 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观察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画面上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传神是一个重要因素。绘画如此, 看图作文也一样, 善于抓住并认真观察细节, 看图作文才会写得更好。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观察到画中最显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 忽略了细小的部分, 但是细节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例如《耕耘》这幅画中, 有一个老教师在灯下批改作业, 周围灯都熄了, 老教师还一手按着头, 正是“按头”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老教师废寝忘食和带病工作的敬业精神, 这一细节也正好是这幅图的中心所在, 所以要指导学生不要放弃图中的一根小草、一束月光、一个眼神等细节。

二、理解图意, 抓住重点

1. 抓住题目进行分析

图画的题目往往揭示了图的主要内容, 所以抓住题目分析图画, 就很容易掌握图意。而要把图意充分表现出来就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细节, 写清过程。如《尊师爱生》这幅图, 要突出表现图意, 就必须要求学生写清老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的身上, 以及后边一个男同学看到这种情景连忙把自己的雨伞举在老师的头上这两个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把他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尽可能地写得详细些, 这样才能较好地表现图意。

2. 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动作

每幅图画都可能有几个人物出现, 并且各自有不同的动作, 但肯定有一个主要人物, 仔细观察画面, 认真分析后就会找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如《保护小动物》这幅图, 图中有一群小朋友在河边捉小青蛙玩耍, 有一个小女孩挤到他们中间, 接过小青蛙放到小河里, 其他同学看了后都呆住了, 不难看出图中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 从她的动作就能看出她是要保护小青蛙, 从而也体现了整个图意就是要爱护小动物, 指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的动作来写, 才能把图意表现出来。

3. 抓住人物活动的环境

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活动的环境。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看图作文, 从图中桌子上放着的地球仪、书本、墨水瓶、老花镜等, 可以看出这是教师的办公室, 从桌上的日历、窗外盛开的喇叭花以及画面红色的光晕等, 可以看出事件发生时间是“9月10日早晨”。这样可以想象出人物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这样, 这幅图画的重点也就更加清楚了。

三、合理想象, 凸现亮点

图中表现的内容只是生活的瞬间情景, 看起来是静止不动的, 但要用文字表现出来, 就要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从“瞬间”写出过程, 让画面动起来, 把各方面的活动都要写出来, 如行为、思维、语言等。要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学生就要合理地想象, 教师要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 指导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看图作文的想象要合理, 可以采取“瞻前顾后”的办法, 想想这幅图所构成的情景之前是怎样的, 之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上的人以前在做什么, 以后又会做什么。如果丢开画面内容胡想一番, 不但离题偏题, 而且会使重点不突出。合理想象, 还要大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把自己摆进去, 假设自己是画中人, 此时此刻会怎样做, 会怎样想, 这样就能使画面内容丰富起来。

2. 指导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行动, 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

如《最后的姿势》这幅图, 从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 死死地护着身下的四个学生这一举动, 想象谭老师是如何的关爱学生, 想象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是如何用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3. 抓住图中的中心内容, 通过细节想象

如《不要捕蜻蜓》这幅图, 图题揭示了图的中心, 要求学生仔细审图, 就不难抓住图的重点。这幅图的重点部分是少先队员, 从她的手势就可以想象, 她是为了阻止他们捕蜻蜓才这样做的。从大男孩摸头的动作, 小男孩天真的神态, 推测他俩听了大姐姐的话后, 有点不好意思……这样的想象就抓住了重点, 反映在文字叙述上自然就成了习作的一大亮点。

四、正确表达, 紧扣要点

正确表达就是在前面仔细观察、深刻理解、合理想象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从而布局谋篇。只有把图画的要点写得具体、写得形象, 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现得更突出, 才能生动感人。怎样表达呢?一方面要紧扣图的要点。如小语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欢乐的节日》就是要抓住一位母亲在节日的早晨为子女试穿新衣的情景, 这一要点, 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节日里的喜悦心情。另一方面, 对画面上非主要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略写, 这样也可以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看图写作小学作文 第5篇

小白兔问:“你这么着急吗?”小松鼠说:“刚才,我看见一只鸟躺在路上。好像受伤了。我们去看看吧!”小白兔马上说:“好,好,我们赶紧走吧。”

过了一会儿,他们到达了那只鸟躺着的地方。检查后,她发现自己的脚断了,躺在地上痛苦的尖叫,身边散落着几根羽毛。小松鼠和小白兔一起努力,一口气把小鸟送到了森林医院。鹿护士马上把鸟送到手术室,猴医生迅速给鸟做了手术,非常成功。小鸟躺在病床上说:“谢谢。等我身体好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玩。”

小学语文看图说话教学实践研究 第6篇

一、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在展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依据小学生的特征,尽量避免过多讲解抽象的内容,防止学生觉得语文课程枯燥乏味。教师应当努力尝试运用各种丰富有趣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组织小学生喜爱的小游戏、讲故事等活动激发他们对看图说话的兴趣。

例如在《树叶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各种树叶,然而制作出精美的剪贴画,并把优秀的作用展现出来。在展开教学时老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介绍自己的剪贴画。小学生们都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会积极介绍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精确、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剪贴画,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换着介绍,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共同进步。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同一图片进行反复描述,通过不断的描述,学生的看图说话会逐渐提高,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他们会充满成功感,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许多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非常活跃,然而在课堂中却不敢积极发言,这是由于所处的环境影响了其心理活动。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感觉受到约束,处于胆怯与羞涩的情绪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看图说话时的胆量,应当准确掌握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打造出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扫雪》看图说话中,由于此图片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消除其胆怯心理,使得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图片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说话是学生整理信息、传达信息的过程。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过程中存在不细致等问题,因此老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表达。

在看书说话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判断图片的内容以及方位关系,教会学生观察的原则,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学生看图说话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给出有关的词语,促使学生能够有顺序、有条理的描述图片。例如在《谁起得早》看图说话中,我们可以给出有关时间的词语,这样学生描述起来就更加有条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说话部分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而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其注意力很难集中,观察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当选择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看图说话的技巧,通过细心观察图片来明确图片的含义。例如在讲解《离群的小鸡》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理解图片的含义,使得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图片内容,再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图片的关键点展开描述,在学生细心观察图片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做出适当引导,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高学生思维与想象力

对静态图画的描述需要融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活跃的思维。有的小学生在看图说话过程中通常都是用短短几句话就描述完了图片中的内容。比如,有的学生会写道:“小明与小红在公园里愉快地玩耍,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图片中只有两个人物在玩耍,然而如何玩耍图片上并没有描绘,学生也就无从下笔。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不能随意批评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依据图片内容展开思考与分析。教师在教学是可以先确定主题,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这种鼓励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能力。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能够让小学生更好的把握图片含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图画内容进行有益扩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说话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我们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看图说话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展开看图说话,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看图作文 第7篇

(一)低段学生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很不容易。笔者就农村一、二年级段学生对习作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注:随机抽取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54人。)

调查发现,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十分严重,不愿习作的现象也客观存在,再加上低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认知有限,使得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更甚。因此习作教学培养低段学生习作兴趣,把好入门关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段学生看图作文弊端显现

弊端之一:画面说明式

我们曾用下面一幅图让学生以《摘桃》为题练习习作。

有学生写道:

河对岸的一棵小桃树上的桃子成熟了。星期天,小猴去河对岸摘桃子,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刚巧大象伯伯经过,大象伯伯把小猴驮过了河。

干瘪的一两句话简直跟画面说明差不多,一部分想象力不丰富的小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毛病。

弊端之二:脱缰野马式

同样是这一幅图,有学生写道:

星期天,小猴子在家里和小白兔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猴子把自己的眼睛用布蒙起来,去捉小白兔,小白兔可机灵了,悄悄躲在了门后面,小猴子怎么捉也捉不到,他们玩得十分高兴,过了一会儿,小猴子对小白兔说:“我们一起去摘桃子吧,有一棵桃树上的桃子结得又大又红。”小白兔说:“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于是,小猴子自己一个人高高兴兴地来到桃树上摘桃子,摘了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准备到河对岸的奶奶家,送给奶奶吃。可是河水实在太深了,小猴子过不去。这时,一头大象来到了小河边,大象伯伯在小河边喝水,小猴叫大象伯伯帮忙,大象伯伯把小猴驮过了河。

到了奶奶家,奶奶说:“小猴,你是怎么过来的?”小猴子说:“是大象伯伯驮我过河的。”到了晚上,该吃晚饭了,奶奶拿出小猴摘的桃子,两个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之后,小猴就在奶奶家的床上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像这种写法的在我们低段学生的习作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看图作文的“想象要丰富”,就是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兴之所至,随意发挥。

弊端之三:揉做一团式

由于知识的局限性,绝大多数的低段学生对“段”的概念几乎为零,他们的习作常常从头到尾习惯性地写成一段,毫无条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习作的质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对策研究

(一)培养低段学生的习作兴趣

1. 图片的选择力求扣击童心。

只有内容着眼于童心,乐写的心境才有基础。因此,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有限的范围,走进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有一次,我看到一幅漫画《小灰鼠和小白鼠》,讲的是两只老鼠由起先的合作成功摘到悬崖边上的苹果,到后来的争功劳,为一己之私导致两败俱伤,前功尽弃。我感觉很有意思,并且想象的空间也很大,就把它拍摄下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编童话故事。看到有趣的卡通的漫画形象,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乐意编写。

2. 教师的创编力求深入童心。

低段学生语言积累贫乏,生活经验很少,即使他们兴趣盎然,也难以有推陈出新的奇思妙想,情节的想象往往落入俗套。这时,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的编导,引领学生走进新奇有趣的童话世界,叩开他们的智慧之窗。比如,在看图作文《花瓶碎了》的指导中,学生对图中小刚和小强踢足球这一场面的想象缺乏生动感和惊险感,于是,我就现场创编了这一场景:小刚和小强在操场上踢得十分尽兴。只见足球在他们之间跳跃,忽而滚向球门,忽而被小刚中途拦截。小强也不甘示弱,飞起一脚,凌空发射,足球像离弦的箭射向前方,不巧,撞到球门的栏杆后,笔直地射向张爷爷家的阳台,只听“砰”的一声———我编得入情入理,学生睁大眼睛听得十分入神。果然,在上交的作业中,我看到了他们模仿的痕迹,当然也用了自己的语言。

3. 教师的点拨力求凸显亮点。

要营造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境,笔者以为先要转变指导的评价观,多一些赏识、赞美之词。可以专挑习作中精美的词段、新颖的设想、有趣的内容等亮点给予褒奖,暂时对存在的问题不予理睬。学生在一个个习作亮点的刺激下,充分张扬习作自信心,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潜移默化地爱上习作。

(二)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关

在上文中提到的弊端无疑是学生习作的通病:一部分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只能三言两语了事;想象力较丰富的,则容易跟着感觉走,放开易,收拢难。针对这两种现状,笔者认为,切实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这四关,不失为良策。

1.读图:

看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要指导学生全面地看,即看整幅图的全貌;细致地看,即看整幅图的每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有顺序地看,即或由近到远,或从左到右,或先总后分分主次地看,先看主要部分,再看次要部分。只有看得全面,才能写得完整;只有看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看的顺序明确,写的层次就会清楚;抓住了图的主体,写时才能突出文章重点。

2.想图:

学生看懂画面、理解画面含义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想开去。一是想画面内容。观察事物是根据画面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所以,想要立足于画面,要高于画面,不能满足于客观描述;二是想图外之意,这是根据画面内容丰富想象、展开联想的思维活动。要搞清图的主题思想,据此生发开去,丰富看图作文的内容。“想”的意义在于:第一,让学生懂得思考在看图作文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图画上的人物和景物是静止不动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联想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第二,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诸如画面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整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的目的和寓意等。第三,让学生懂得怎样想,首先要扣住画面主题想,其次联想、想象要合乎情理。

3.说图:

语言表述既体现着观察和思考的成果,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看得细、看得全、理解得透,才能说得通顺、说得有条理。因此要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要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启发、学习、借鉴。说,不只是让学生客观地叙述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能使听的学生得到启发。

4. 写图:

这是学生习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求学生把图画上所反映的内容写下来,并要求把句子写完整,注意句子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式;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按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过程进行训练,使之逐步了解完善这一复杂的写作过程。学生写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借鉴他人说得好的地方,进一步发挥想象。

(三)拟段落提纲,理写作思路

低段学生对段的认识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帮助学生拟定段落提纲,可以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比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低段学生训练纸,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想法,而且通过多次实践操作,证明了这个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段落概念及理顺写作思路比较有效。

对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的探究 第8篇

1. 意义

看图写话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根据图上具体形象的内容进行想象写话。这种训练, 可以是看一幅图、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也可以是看几幅图写一段或几段通顺完整连贯的话。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措施之一。语文课标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看图作文是低年级习作 (写话) 的主要形式, 它以图画吸引学生的眼球, 可以引起学生习作的兴趣, 以图画的方式让学生避免在浩如烟海的生活场景中无从择取习作材料的困境。图画是生活的场景, “看图习作”教学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模拟或创造生活场景。以习作内容为契机, 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类似的场景, 通过这样的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拍照。当然, 课标中没有把“看图习作”作为独立的作文形式提出, 是因为看图习作仅仅是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一种训练形式而已, 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课标中学生习作的终点 (总目标) 是运用祖国的语文, 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并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几幅图画组成的看图习作无疑是让学生通过连图成篇初步感知习作要把握整体内容, 思考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为中心服务) 。总之, 对于低年级的看图习作, 我们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单一的作文形式来训练, 而应将它看做学生习作能力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来夯实。看图习作是生活的习作, 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 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大有裨益。

2. 策略

2.1 仔细看图

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 看图是手段、是基础、是突破口, 作文是目的、是重点、是结果。不会看图, 或者看不好图, 就无法成文。所以, 首先让学生学会图画, 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 然后再作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从整体入手, 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谁在做些什么等, 大体了解图意, 掌握基本内容;其次, 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 明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再次, 抓住重点和细节, 深入观察和想象。如我指导《邮递员》这一看图作文时, 先让学生观察图上人物的外貌, 从人物的长相穿着确定他的年龄,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人物手上拿的什么, 以此判断他的职业, 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上人物的帽子及眼镜滴着水, 以此判断雨下得很大, 从这幅邮递员冒雨送报的图产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2 理清关系

有些学生很认真地看图, 并且把图的内容说清楚了, 可是写出的话却干巴巴的, 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写话时忽略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看图写话仅仅把图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是不够的, 因为只看不想, 客观地把画面内容写下来, 没有自己的情感, 怎么会有感染人的力量呢?因此, 在观察时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当然, 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 想象要有依据。对于看图写话来说, 首先要依据画面想象。要透过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语言对话, 通过眼前的活动画面, 想象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 从而把图上的人、物写活,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例如, 我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时, 就引导学生思考: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找小白兔?小白兔会怎么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并鼓励学生“看谁最聪明, 能说的与别人不一样”。通过引导, 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写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说, 没有想象, 就写不出好的看图作文。细致的观察和合理丰富的想象是把握住看图写话的关键。

2.3 体验快乐

对于一幅无声而静止的画面, 怎样让学生看出“动画”是一个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 我认为要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 首先培养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是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对写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不强, 无意注意占优势, 他们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地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 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 激发学生“我要说”的强烈欲望, 慢慢过渡到“我要写”。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看图说话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 它是根据一定的画面材料, 在教师的指导下, 拓展画面内容, 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和书面描写的一种作文训练。看图写话, 看图是基础, 但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观察能力, 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 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工夫, 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 使他们通过仔细看图, 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 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的“四字”途径 第9篇

一、看

看图写话, 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 也是提示我们如何写话。因此, 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尤为重要。

指导看图要得法。看图作文中, 着重在“看”,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看图上下工夫, 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即弄清图中记叙的要素。通过仔细看图, 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画面的主体是人物的, 要从人物的形体、相貌等, 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 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以及他在干什么, 心情怎么样。

单幅图, 着重引导观察的顺序:从上到下, 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 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 或从右到左;从中间到四周等。这样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有了整体性的了解。

如果是多幅图, 写话时, 就要引导学生比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把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整体, 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例如有两幅图, 第一幅图画着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只猫站在鱼缸边上朝鱼缸看, 第二幅图则是一个空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在观察时, 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 细心的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 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认真思考, 就会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 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理清图的意思。

请看这篇佳作:“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 她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 小金鱼游得非常快, 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 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 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 小金鱼就跳了起来, 水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小花猫闭上眼睛, 舔着嘴巴, 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二、读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不仅能开阔视野、增知启智, 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 我介绍优秀的图画书和故事书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本。除此之外课文也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范本。低年级的课文文质兼美, 富有儿童情趣, 都配有活泼的画面,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 阅读要与积累语言相结合, 为写话做好层层铺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此, 我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好词好句抄录下来, 积累并运用。在教学写话时,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精彩词句应用于写话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发现课外阅读坚持得比较好的孩子, 写话能力明显提高。

三、想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 以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 进行合理想象, 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 活起来。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东西想象成会思维的, 把不会说话的东西想象成为会说话的, 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几幅图, 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

有时, 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 尽量把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如:画面是打扫卫生的情景, 就把它与每周五的大扫除结合起来, 让孩子们说一说大扫除时的情况;画面如果是放风筝, 就把它与周末父母带着自己到野外放风筝结合起来;画面如果是植树, 就想想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植树的。通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孩子们在写话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还写得比较具体生动让看图写话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看图想象要力求百花齐放, 从“异”字入手。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人云亦云。在教学中, 我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 大胆想象,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还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 鼓励学生用词准确与生动, 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

一幅简单的图画, 在不同的学生眼里是不同的图画。如写《小白兔请客》, 有的孩子这样写:有一天, 小白兔的饭馆开张了, 它请小猫、小公鸡、小猴、山羊、熊猫来做客。小白兔忙了一阵, 开始上菜了。它拿了一个大桃子给公鸡, 端了一盘青草给小猴, 端了一盘鱼给山羊, 端一盘虫子给熊猫, 端了一盘竹子给小猫, 给自己端了一盘萝卜。小白兔说:“别客气, 吃吧!”可是客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无从下手。小白兔惊讶地说“你们怎么不吃呀?”猴子说:“你把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弄错了。”小白兔一听, 赶紧换了一下食物。大家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食物, 开心地笑了。小白兔也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萝卜。

有的学生想的不是小白兔换食物而是小动物互相换食物还有的学生想的不是换食物而是换座位, 这些方法都能让小动物吃到喜欢的食物。学生的表达精彩纷呈, 富有童趣和灵性。

当然, 想象可以给作文添彩, 但如果不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 就会使作文变成“胡编乱造”。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想象, 否则就违背了图意。

四、改

有人曾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 叶先生说:“再念、再念、再念。”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学生把看图作文写出来了还不算完, 要把看图作文写好, 还要认真修改。我的具体做法是, 教给孩子修改的方法, 除了修改技巧的传授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那就是自评互评。

我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把写完的文章反复念几遍。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只用眼看, 一些毛病就容易从眼底溜过。而出声地念一念, 就能觉察。找出毛病后, 立即改正过来, 文章便通顺了。第二步把自己的文章念给别人听, 向别人求教。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形, 自己写的作文, 明明有问题却发现不了, 这是因为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有一定局限。所以, 我要求学生把文章拿给别人看、念给别人听虚心听取批评, 求得帮助, 这样一篇好的看图作文就产生了。

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指导方法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前奏, 写好看图写话,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 现在的小学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不会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 使得语句不通顺, 不能正确描述图意。针对这一问题, 对于看图写话教学, 我做了尝试, 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更是学习的动力, 成功的法宝。在教学中,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

1.利 用 课 文 插 图 , 激 发 学 生 “说 ”的 兴 趣 。

教材中的课文插图, 学生可以说非常熟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 低年级教材中, 课文插图随处可见。这些直观的课文插图, 更深刻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如二年级下册《雷雨》插图一:雷雨前的景象;插图二:雷雨后的景象。这两幅图前后对照, 正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的好材料。因此, 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 说一说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从云彩、大树的枝叶、小男孩的动作 (关窗, 开窗) 及闪电和彩虹的变化, 让小组之间互练说话, 这样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都有话可说, 而且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 说得很有条理。学生发现自己有话可说, 自然就乐于表达, 无形中就激发“说”的情趣。

2.借 助 口 语 交 际 , 培 养 “说 ”的 兴 趣 。

口语交际在每组课文的语文园地里都有涉及, 而且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和本单元的主题相符合。教学中, 合理地学习口语交际, 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夸家乡”, 在教学中, 我提前一周要求家长帮助学生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去观光。在课堂上, 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经历, 所以畅所欲言, 说得头头是道。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更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感知。

3.抓 住 生 活 的 瞬 间 变 化 , 创 造 “说 ”的 氛 围 。

在生活中,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并根据自己的观察, 说出自己的想法, 久而久之, 学生便有了主动“说”的意识。有时是对班里某一位学生的变化, 说一说, 鼓励他的进步;有时是对班里卫生的变化, 说一说, 教室变得更干净整洁……生活中, 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 爱观察了, 都有了发现美的眼睛, 而这一双双美丽的眼睛, 给他们营造了“说”的氛围。

二、指导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1.教给学生 看。

看图写话, 看是基础, 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观察图时无目的、无顺序, 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工夫, 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比如, 如何找故事的主人公? 首先, 要学生看图, 图上都有哪些动物? 这几幅图上都出现的动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例如《助人为乐的白鹅》, 通过仔细看图可知, 四幅图上都出现小白兔, 我们判断小白兔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另外, 就是通过看, 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周围的环境, 了解画面所透露给我们的主要内容。

不仅如此, 看一幅图时, 我们还要求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或远近, 或高低, 或里外, 当经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后, 再观察图面的时候, 就能按一定的顺序去描述, 文章就有了大体的框架。但如果他看得没顺序, 说得也就没顺序, 这篇文章写下来就谈不上条理性了。所以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按照顺序看图是非常重要的。看图, 从整体着眼, 不局限于一幅图。低年级学生看图时经常局限于一幅图, 这样容易误解图意, 最后写跑题。所以看图时首先要学生从整体着眼, 像看连环画一样, 把表达的大概情节抓住, 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再一幅一幅具体细致地看。

2.发 动 学 生 想 。

低年级学生因为书读得少, 所以容易出现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只是就物写物, 或者就事论事。读他们的文章, 往往会觉得平淡无奇, 这就是缺乏想象。所以看图后, 要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每幅画上的人、物、景都是静止的, 没有声音, 也不会动, 而想象, 则要求学生借助图画提供的形象, 结合实际生活发挥想象, 把图上的人物写活, 让他们能说会笑, 能走会跳, 把静止的画面“活动化”, 让图中的每一幅画面都动起来, 这样写出来才更形象、更生动。如《小兔过河》, 小兔子遇到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大象帮助它过河, 二人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对话? 这时, 我就在班里找学生演一演,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说? 会怎样做? (抓住动作描写) 抓住主人公当时的心理, 先演后写, 人物对话的加入使得文章更生动有趣。

3.教 给 小 技巧 。

(1) 开头空两格。有几幅图就写几个自然段 。

(2) 第一句要明确写清 :什么时间、谁、在哪儿 、干什么。

(3) 通过仔细观察 , 展开想象 , 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 必须详细写。所谓“详细写”, 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 图中的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 并用上恰当的动词, 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的就是这幅图的内容, 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4) 能正确使用“, ”、“。”、“? ”、“! ”等符号 , 能写通顺的句子, 不丢字, 不多字。学过的字必须写出来, 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表示。

以上就是我们在写话中要掌握的几种技巧, 每一环节都把握好, 才能写出优秀的看图作文。

三、加强阅读, 注重语言积累

写话的基础是阅读和积累, 阅读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最佳途径。首先,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篇章。其次,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一节语文课, 我都会根据所学内容, 引进美文欣赏, 有时是古诗词, 有时是励志的文章, 对于一些好的段落好的文章, 我要求他们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春天为主题, 我就引导学生朗读朱自清的《春》, 并让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第二单元以关爱为主题, 我就带领学生走进雷锋, 让学生搜集雷锋的故事, 开展讲故事比赛, 这些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最后, 我采取每月评选“阅读之星”、“佳句积累之星”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 丰富知识。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 才能喜欢动笔, 乐于动笔, 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 想象中的事物真实具体、栩栩如生地写出来。

四、及时批改, 以评促写

看图写话要及时批改, 并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发现学生文章的亮点, 并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很容易接受。比如:学生看图写话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运用恰当, 动词运用贴切, 或修饰词搭配恰当, 我都会在句子或词语下面画出波浪线, 然后写几句赞扬的话, 表示肯定与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 我从文章中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时, 我会说:“从你的文章中, 我不仅认识了一位善于观察的小科学家, 还学到了新的知识, 真的很开心看到你的文章! ”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时自然很开心, 提高了写的兴趣。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 我还经常拿出来在课上朗读, 不仅对学生加以肯定, 还让其他学生借鉴学习。

略谈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看图写话;低年级;方法策略;注意事项;

【分类号】G623.2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说话训练的重要方式。笔者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提出几点教学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一、激发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对写话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看图写话,才能写出精彩的句子。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制力不太强,上课注意力的不集中,小动作多,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激发他们看图写话的欲望,以此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

1、看图作文有“图”的插入,有“图”的刺激,因此,“图”的因素很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儿童的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画,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看图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境。低年级的看图习作,我们不能把它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作文形式来训练,而应该着眼于学生习作能力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来夯实它。

2、教师应当让学生尝到写话的快乐,从看图写话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小小的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任何成功,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奖励他们一本作业本,也可以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主动学习,主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主动将作品交给教师,期待更多的表扬。所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是激发他们进行看图写话训练的最有效措施。

二、培养学生观图方法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看图说话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所以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以整体再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进行观察;从近到远的,一般以近为主;从人到物的,一般以物为主。一般地,观察图画要从整体入手,观察单幅图,要先进行整体的大致的观察,初步了解图画上画了什么,然后再抓住图画的主要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如《春天多美呀》这幅图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在指导看图时,先看整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然后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知道上面画的是蓝蓝的天空,燕子往南飞,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这样慢慢的引导学生,学生的兴趣不仅被激发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观察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训练学生说话技巧

说话是将图片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桥梁,只有将看到的图片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才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消除胆怯心理,使学生“乐”说。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怕说错话,教师首先必须消除儿童的胆怯心理,鼓励其大胆说话。 其次通过赞扬的评价,激励说话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传授方法,使学生“会”说。低年级学生要先从说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简到繁,逐步提高。在学生说话时,一要注意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入手矫正其读音的清楚与准确性;二要根据学生所要表达的句子格式、段落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技巧;三要引导学生使用简单完整的句子格式。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三素句);“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结果怎样”(五素句)等句子格式。

四、变“说”为“写”,实现由说到写的双边过渡

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写话这个环节才会容易通过。

1、看图说话。在看图写话前,首先指导学生注意遵循”看——想——说“这一顺序,想一想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把一句话说得完整通顺。在学生明确图意要求后,让学生说说图画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要抓住重点,尤其是针对图中想象部分的描述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对学生口述内容说得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促进他们说话水平的提高。

2、看图写话。写话就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说的内容写出来。引导学生,你之前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写的时候尽量使用简单的字和词语,写规范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句子写好后,要读几遍,读不通顺的地方重说重写,直到把它写通顺为止。这样写出来的话就会比较有条理,有中心,重点也突出。这比随随便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好得多。

当然,在看图说话写话方面,要针对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写话兴趣。

五、拓展学生思路,发挥学生想象,

图是静止的,都有一些省略了的空白内容,需要观察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画面中往往蕴涵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教师要根据画面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置身于其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自由又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把画面中的一个个情节展现出来。孩子的想象翅膀一旦展开,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笔下之言也栩栩如生。

六、看图写话教学的注意事项

1、选择的图画要适合学生心理和认识水平,让学生有想看、想说、想写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时可以从人物、景物、故事这几类中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画面进行指导。

2、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易到难,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几段话来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量鼓励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3、写话时引导学生看图后,给这个图安一个合适的题目。

4、看图写话要用第三人称来写,要给图画中的人物取名字,文章不要出现第一人称“我”。

5、标点符号要学会占格,且运用准确。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起步训练,教师要注重方法引导,充分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愿说乐写,使他们能顺利地迈上中年级作文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步步为营,引导小学低段看图写话 第12篇

一、认真观察图画, 理解图画含义

看图写话训练, 图画是写话的基础和依据, 只有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图画, 理解图画的含义, 把握图画的主题和重点, 才能进行准确的表达。为此, 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训练时,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画, 适时地点拨学生,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图画的含义, 为写话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例如, 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专项训练时, 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了一组图画, 第一幅图是妈妈生病躺在床上的情景, 第二幅图是一个女孩儿听到妈妈咳嗽的情景, 第三幅是女孩在厨房给妈妈做饭的情景, 第四幅是女孩把煮好的东西端给妈妈吃的情景。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画, 分别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并且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图画上的一些细节。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序进行了观察, 并且都能够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一幅图画的内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 这些图画上的小女孩是不是很懂事?我们应该不应该向她学习呢?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孩子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很快领悟到:“图画上的小女孩很懂事, 对妈妈很孝顺, 我们都要向小女孩学习, 多关心妈妈。”经过这样的观察训练, 学生们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写话了。

由此看来, 观察图画是写话训练的第一步。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方式, 训练学生观察的技巧, 抓住图画的重点内容, 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图画的深刻含义, 帮助学生围绕着主题进行写话。

二、展开合理想象, 丰富写话内容

图画是静止的, 虽然生动直观, 但能够展示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想象力都非常地丰富, 在第一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围绕着图画的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象, 让静止的图画变得活动起来, 丰富学生看图写话的内容, 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写话训练。

例如, 在小学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时, 教师出示了一幅简单的图画, 画的是一个小女孩要去摘花, 一位女士告诉她不能摘。教师让学生认真看图, 问学生:“同学们, 图上的小女孩想要做什么?那位女士在做什么?”学生说:“小女孩想要摘花, 有位阿姨不让小女孩摘花。”“很好。”教师继续启发:“摘花对不对呢?阿姨可能对这个孩子说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摘花当然不对。”“阿姨说不让小女孩摘花。”“我觉得可能是小女孩的妈妈在告诉她不能摘花, 摘下来花就凋谢了。”“我认为是老师告诉她不要摘花, 花草也有生命的, 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我们要爱护花草。”对于孩子们的想象, 教师给予了大力的表扬:“同学们说得太好了, 想象也合情合理。写话时这样写下来就行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 对图画进行了想象, 丰富了写话的内容。

由此发现, 想象是学生完成看图写话的重要一步。借助小学低段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写话的水平, 让写话变得言之有物。

三、精心构思布局, 完成写话训练

小学低段的写话虽然内容比较简单, 但也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达, 所以, 进行写话的构思布局也不容忽视。教师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的过程中, 就要让学生理清写话的思路, 围绕着图画的主题, 进行精心的构思布局, 从而让所写的话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例如, 在小学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时, 教师让学生先按照顺序看图, 理解图画的含义。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到: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看到家里的餐桌没有收拾, 第二幅图是小女孩把餐桌收拾干净了, 第三幅图是小女孩把地板都拖干净了, 第四幅图是妈妈表扬这个小女孩。学生在抓住每一幅图的重点内容之后,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写话的思路:“同学们, 结合每一幅图画的内容, 想一想, 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话?怎么样开头和结尾?”学生们意识到, 首先要写餐桌没收拾, 再写小女孩收拾餐桌, 打扫地板, 最后才能写得到妈妈的表扬。教师说:“你看了这几幅图有什么感想呢?”“小女孩很懂事, 能干。我要向她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把这些真实的感受写出来作为结尾。经过这样的构思, 学生顺利完成写话。

上一篇:育人工作下一篇:设备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