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及对策

2024-06-15

问题探究及对策(精选12篇)

问题探究及对策 第1篇

1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简介

以电磁辐射、热辐射、震动、噪音传播作为检测重点注意事项, 利用相关专业的检测工具, 做好检测数据记录, 从数据中找出电气设备存在的危险源, 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在检测中需要注意引发电气火宅事故的危害因素, 从物主角度出发, 为管理者提供正确可靠的安全对策, 避免电气火灾事故。

2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问题

根据以上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具体内容, 在进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是,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从源头上及时预防电气火灾事故。具体问题如下: (1) 电气设备的动力系统和线路中的开关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 容易发生短路现象, 从而造成电气设备火宅事故; (2) 在生产场所线路中, 虚接和漏电问题时常发生; (3) 在选取电容、电阻线路时, 选择类型不符合设备运行系统, 这也是电气火宅事故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4) 在使用过程中, 放置电气设备存在位置不当或线路放置不当等问题, 尤其要以附近带有易燃物品为重点预防对象; (5) 利用红外测温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温度检测时, 测温设备有时会发生仪器失灵现象, 造成电气设备的温度存在差异性, 造成使用过热, 容易演变为电气火宅事故。

3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检测工具的科技性

预防电气火宅事故, 提高检测工具的科技性具有重要作用, 能从根本上保障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时, 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 同时制定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标准要求, 如:通过考察或定期培训为检测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再者, 掌握有待检测的电气设备基本性能, 对不足方面提出相应的检测维修意见, 如:定期维修电气设备;同时, 具备一定的电气火宅事故的知识技能, 对电气设备的线路整理也有所帮助;最后, 结合当前电气火宅事故案例, 对电气消防提出改进措施, 如:电气设备的放置环境温度不宜过热。

3.2 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除检测工具具备科技性外, 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也是预防电气火宅事故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 思想决定意识。在平时的检测工作中, 需要提高检测人员对电气消防安全的认识, 培养其责任意识, 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完成对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 如:定期开展电气消防安全讲座。第二, 在具备消防安全意识后, 需要对检测人员的检测方法辅以相应的指导, 及时完善其检测缺陷, 如:对检测人员进行电气设备检测场景模拟, 请专业人员对检测方法提出改进建议。

3.3 完善电气消防管理系统

在开展电气消防安全监测工作时, 完善电气消防机构管理系统,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统一管理者、检测人员、施工人员对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的认识, 实现电气消防具有系统化、高效化。首先, 完善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明确检测工作的具体内容, 如:利用《消防法》作为参考, 确认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具有法律保障。其次, 结合新型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技术, 进行电气设备日常维护、电气线路选用、电气设备放置环境具体事项安排, 如:接地电阻测试仪和红外测温仪相结合, 为电气消防检测做好统一管理工作。

3.4 普及相关电气消防安全知识

除以上的检测外在因素以外, 普及群众的电气消防安全知识也是预防电气火宅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部分居民在使用电气设备时, 出现以上提到的电气火灾事故隐患问题, 造成电气火灾事故。由此可见, 在开展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工作时, 需要培养相关群众对电气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预防电气火灾事故能力, 也有利于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压力, 让居民有能力处理小型电气火灾事故, 避免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如:在部分偏远城镇开展电气消防安全知识大型讲座;进行电气火灾事故现场模拟;利用电视、广播或网络宣传电气消防安全知识;邀请专业知名人士为电气消防安全知识做宣传工作;在社区或超市张贴电气消防安全知识海报。

4 结语

总之,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直接影响着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通过我国《消防法》, 完善电气消防管理系统, 提高公民的电气消防安全意识, 增强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技术, 从源头上避免电气火灾事故, 有利于生产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摘要:近几年, 我国城市化发展日益加快, 电气消防相关问题也随之增多。有研究显示, 我国电气消防安全已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与物主财产和生命安全紧密联系。本文以电气消防安全检测作为引入点, 介绍电气消防检测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气消防,检测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黄祖良, 邓琛, 张琴舜, 丁大民, 王朝斌.体感交互式拟人手臂机器人[J].轻工机械, 2016, 01:5-8+13.

[2]吕玉乾.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木结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价[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6, 02:18-21.

林木种苗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2篇

摘要: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重点项目的建设。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林木种苗投入,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苗项目,大大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能力和水平。本文对当前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林业生产的形势,提出了发展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57-2

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质优良化、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但要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木种苗,任务仍十分艰巨。

1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造林模式相对滞后

树种选择不当,林木种苗缺乏生产标准化。为降低造林成本,大多数林木种子靠群众漫山遍野采集,或选用普通种子进行育苗,导致苗木质量低下,对造林成效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整地不科学,不能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整地质量低劣,改善立地效果差;造林初植密度小,栽植质量差,苗木生长量小,存活率低,林分质量差;幼林抚育和管护环节不到位。由于水源、运输、劳力、财力等因素,抚育管护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苗木的存活。

1.2种苗生产结构不合理

一是苗木年龄结构不合理,城市绿化使用苗木大多数为常绿大规格苗木,而当前大苗生产量小,且培育周期较长,部分大苗掌握在少数育苗户手中,造成大苗紧缺,价格偏高。另外还表现在规格上的参差不齐;二是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适应,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成为制约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的瓶颈。

1.3林木种苗市场混乱

随着目前林木种苗市场的快速发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力量薄弱,质量意识差,致使种苗市场紊乱,种苗引种和推广还处于无序状态,存在着林木生产无证经营,随意命名品种和品种炒作的现象,假种苗、劣种苗在部分地区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和经济效益,损害了造林者的合法权益。

1.4宏观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有约1/3实行自收自支和差额补贴,有的种苗行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落实,他们不得不从事经营创收,导致种苗质量监督及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种苗执法、技术监督、信息引导等工作的开展。

1.5国有苗圃管理落后

当前,大部分国有苗圃经济效益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有的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导致苗圃的经营管理状况很差,国有苗圃的示范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1.6林木种苗机制不活

种苗基地和集体苗圃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骨干作用。

2林木种苗生产的对策探究

2.1积极探索先进造林模式,提高造林效果

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林地清理方式,清理和整地时间安排在冬季或造林前3个月进行。按照当地海拔、气候、土壤等情况,采取沿等高线带状清理林带,穴状整地打塘种植的方式,选择的树种以马尾松、八角为主。整地规格为马尾松株行距2×2.5米、坑规格30×30×30厘米,八角株行距4×4米、坑规格40×40×40厘米,初值密度通常马尾松133株/亩,八角42株/亩,定植前一个月进行回坑施基肥,马尾松每亩用基肥约26.6公斤,八角每亩用基肥约10.5公斤。在次年1~3月,选择阴天、雨后初晴或毛雨天气栽植,裸根苗要进行浆根,做到“穴大根舒、深栽压实、苗木端正”,容器苗需拆除容器袋,用手托出营养泥,小心放入穴内,然后覆土压实。在抚育管理环节,造林后连续抚育三年,每年夏秋结合追肥进行松土除草抚育一次,采用穴状抚育,可适当修枝、施肥,施肥量为马尾松每株施复合肥约200克,八角每株施复合肥约250克,成活率低于85%时应及时选用同龄健壮的一级苗木进行补植。

2.2科学规划种苗生产,提高种苗培育质量

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是做好种苗的培育工作,提高种苗培育质量,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以免造成种苗过剩和资源浪费。

2.3调整种苗生产结构,缓解种苗供求矛盾

种苗的供求随着林业的发展而变化,应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种苗的培育工作,要发展名特优品种,保证种苗的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草木进行搭配。一是注重外来优良品种,丰富树种资源。优良的外来树种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二是注重新品种选育。要想促进苗圃的长期发展,使新品种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新品种选育和保护,尽量培育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注重培育乡土树种。因为其长时间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人们掌握乡土树种的培育技术,容易被市场接受。乡土树种因为就地取材,栽种的成本低、成活率高、效率好。

2.4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林木种苗生产要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一是要大力宣传有关林木种苗的科技知识,使优良品种推广到造林地;二是要培育更多优良林木品种,使林业生产应用良种率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让林木种苗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2.5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确保种苗质量

一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标制,避免在种苗选择上使用“关系苗”、“人情苗”,保证在工程造林中使用合格苗、优质苗;二是严把种苗质量关,从根本上保障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三是坚决制止种苗市场垄断、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通过苗木价格听众会,确定合理的苗木价格,有效地维护了用苗单位的利益,保障了苗木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2.6加强质量监督,提高种苗质量

应把林木种苗质量监督作为种苗管理的重点,必须常抓不懈。一是严格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发放制度,淘汰一部分不合要求的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使每个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做到凭证生产和经营;二是加强种子采集、加工、调制、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严格实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制度,认真填写种子、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全面实行种苗标签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层层把好质量监督检验关,杜绝质量不合格林木种苗用于工程造林。

2.7发挥国有苗圃辐射作用,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收

针对目前种苗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国有苗圃要依靠基础设施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与其他个体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赢、风险共担,使林木种苗向科学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8创新机制,促进种苗产业发展

深化国有苗圃改革,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种苗质量效益。鼓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主体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对不同所有制苗圃实行同等的市场准入、国家投资、信贷等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3结语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林木种苗需求量逐渐增大,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机遇。我们应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上,继续发展国有苗圃育苗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社会育苗,形成以国有苗圃为主,社会育苗为辅的苗木生产体系,为造林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原因分析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农村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完成我国新农村建设伟大目标的必然选择。

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在供给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供给机制。受到这种机制和城市优先发展策略的影响,尽管国家财政用于支农的绝对数不断增加,农业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比重却在下降。

1.2 供给结构失衡

主要包括:(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相对过剩并存。(2)地区间供给失衡。一是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二是各地区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失衡。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

一是政府官员由于自身自利行为,在公共产品供给中通过设租、寻租谋取私利。二是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缺乏制度监督,造成这类资金被滥用和挪用,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成因分析

2.1 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显著

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性发展战略,导致国民收入和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大多数农村处于“自给自足”型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下,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

2.2“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严重阻碍农民对公共产品真实偏好的表达

一方面,农民无法反映自我真实需求,处于“失语”状态;另一方面,政府一味地按照自己对农村信息的掌握,强制性供给农民公共产品。这种“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脱离农民实际需要。

2.3 供给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政府作为存在主体,具有“经济人”特性,这种特性决定其主导的公共产品供给并不最有效率,难以满足农民对高质量公共产品的需求。

2.4 农民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意识

受自然经济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在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时,农民一般不会主动配合或亲身参与。

3 完善的对策思考

3.1 消除体制障碍,给予农民与城市居民同等国民待遇

彻底改革城乡差异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村人口相匹配,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3.2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充分体现农民意愿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供给要围绕需求来运转,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政府财政能力,分清轻重缓急,有优先序地进行公共产品供给。

3.3 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构建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格局

在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应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结构,不仅发挥政府的作用,还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3.4 大力培育农村社会资本,转变农民观念,鼓励农民合作以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政府可以以农村生产生活为基础,加快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和非正式团体的发展,鼓励农民自发组成自己的民间组织,使其融入到社会结构中。通过农民参与,不仅使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还可加强彼此间合作,增进相互间信任,形成主人翁意识。

3.5 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的问题及对策 第4篇

问题一:这样的内容值得探究吗?

案例回放:

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片段。

1. 新课引入

师:12个桃子, 每只猴子分3个, 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话音未落, 很多学生就高举小手喊:“我知道, 我知道。”教师装作没看到学生的反应, 精心引导着学生探究。) 让我们用圆片当桃子,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帮小猴子分一分。分好后,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你是怎么分的。

生: (很听话地互相合作, 分好桃子并相互交流分的过程。)

……

[点评:新课引入中“小组合作分桃子”的探究, 显得多余无用。因为在前面学习的“除法初步认识”中, 学生已经学会了平均分东西, 许多学生根本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分得非常迅速准确。这一点从上面镜头中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来。]

2.新知学习

师:刚才, 小朋友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帮小猴子分桃子, 得出12÷3=4, 你知道计算12÷3=4时可以用哪句口诀吗?

生: (好多学生在下面早就按捺不住, 纷纷举手, 更有的在下面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三四十二。)

师: (依然装作没看到学生的反应) 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互相讨论一下, 究竟用哪一句口诀?看哪个组的小朋友聪明, 最先想出来。

生: (好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讨论, 依然高高地举着手喊:“我来, 我来。”)

……

[点评:计算12÷3=4用哪句口诀, 这个问题值得探究讨论吗?从学生的反应中, 我们就可以看出, 此处的探究讨论, 显得苍白乏力, 毫无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让学生去探究, 什么样的知识根本用不着学生去探究, 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 是无须“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师不要为了体现课改精神, 动不动就组织学生来个合作探究, 滥用探究活动, 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氛围, 为探而“探”的课堂教学, 不但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 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我们认为既有知识基础, 又有能力提升的知识比较适合小学生探究。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类比性比较强的知识也比较适合小学生探究。而一些常识性知识、起始知识、孤立性的知识就不宜去探究了。教师作为学生课堂探究的支持者, 不仅要在课前对探究性的数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 更要对探究所需材料提前准备, 不要想到探究就叫学生来个探究。

问题二:探究为何没有进行到底?

案例回放:

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整理复习”的教学片段。

师: (图片出示各种小动物捉虫的数据) 一只青蛙每天捕捉害虫大约35只, 一只燕子每天捕捉害虫大约50只, 一只螳螂每天捕捉害虫大约8只。根据这些信息,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并列式计算。算好后, 再给这些算式分分类, 说一说, 为什么这样分。

生: (先是热烈讨论, 提出了许多问题, 列出了不少算式, 接着埋头苦算, 校对答案……10分钟过去了, 不少学生还只是刚刚算好, 根本还没有涉及分类。)

师: (不停地看手表, 焦急地在学生中间踱来踱去, 这里指指, 那里点点) 小朋友们, 请停下你手中的笔。因为时间关系, 还是听老师慢慢地讲。

生: (齐刷刷地停下手中的笔, 抬头听老师讲解。)

师:刚才小朋友们列了很多算式, 这些算式我们可以按有没有进位来分……我们还可以按加数的位数的多少来分……我们还可以按……

[点评:这个内容确实值得小朋友合作探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 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但是, 教师因为时间紧迫, 怕影响自己的教学预设, 没有让学生将合作探究进行到底。其实, 上面合作探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 在分类中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几种类型和计算特点, 而这最重要的地方, 学生恰恰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涉及, 岂不是一大遗憾。]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都是按课时划分的, 每一课时要完成什么内容, 要达到什么目标, 都有明确规定。不少教师往往被教材所束缚, 怕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 不让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其实, 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深入体验数学活动, 去合作探究一些数学知识, 可能会完不成一些教学内容, 影响教学进度, 但学生却能从中获得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 为学生探究提供保证。

1.教学内容适当增减

现行教材的编排中, 有些课时的内容过多, 就算整堂课由教师来讲, 恐怕也难以完成, 根本谈不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对这样的教材,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删减部分内容, 以求在课堂上能腾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探究,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有些课时的内容过少, 学生可能会学得特别轻松, 多出很多时间。对这样的教材, 教师要深挖其内涵, 让学生在知识疑难处探究, 在知识重点处探究, 在知识易混淆处探究, 组织学生通过各个角度来自主探究和理解, 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 教学目标适当升降

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背景、思维能力、理解程度等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死抱住预定的目标不放, 硬拉着全体学生往一个目标上跑, 其出现的结果只能是, 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压缩, 个性被扼杀。一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为了达到老师预定的目标而不得不放弃自主探索的时间, 去强记一些结论;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能会成为“陪读生”而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学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对学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不妨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学得轻松自在, 有兴趣、有精力去作一些简单的探索研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我们不妨适当提高要求, 让他们去合作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目标适当升降”可以为你的数学课堂探究提供保障。

问题三:探究需要教师怎样的点拨?

案例回放:

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性质”的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12÷6=6÷3=2÷1=2这串除法算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 被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商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 (在四人小组内逐个讨论教师提出的上面三个问题。)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 (按照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逐个逐个地回答。)

师:谁能把上面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遍?

生:被除数扩大 (或缩小) 几倍, 除数也扩大 (或缩小) 几倍, 商不变。

师: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刚才小朋友们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商不变性质, 很棒!

[点评:对商不变性质的探究, 很多老师的问题设计都是线性的。先让学生观察被除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再让学生观察除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接着观察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后把这三个变化规律串起来说一遍。这样的探究点拨, 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 的确省时、高效, 但“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 大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称不上是一次很好的点拨。]

探究之路总是充满艰辛的, 正因为如此, 探究的过程才更有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 不要为学生铺设平坦的探究之路, 而应创设一系列有一定开放度、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驰骋。当然, 我们也不要过高估计学生, 一句话就了事:下面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讨论。

问题探究及对策 第5篇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最为严重的是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导致问题产生的时候,没有对应部门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因此,使得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终使得工程项目的建设无法满足相关规定的需求。

2.2无法确保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是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借助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来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如果该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对应的施工人员来完成,比如施工人员的细心程度不够以及责任心不强,都会导致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没有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予以处理,不仅会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再加上,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以及施工水平低下。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开展应该以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为基础,并且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从而提升整体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通常情况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涉及到很多比较复杂的内容,该项工作存在于整体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监管部门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同时也能够对整体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对行政、法律、技术、文化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不断的改革以及更新质量管理体制,才能有效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3.2规范项目立项与审批程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能力

首先,需要确保项目的审批以及立项的规范化,并且要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报批。对于重点审查的工程项目,除了要具备以上的条件之外,还应该组件专家团队,并且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的考察,并且要公开评审。对于不符合实际虚报或者是谎报的工程项目,核实清楚之后需要严厉的制止。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需要借助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遵循公开、诚信、公正以及择优的原则,来对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予以选择。同时,还需要项目法人负责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安全。对于分包的工程项目,应该由参建单位的法人代表来完成,并且要根据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工程的施工方法、工程任务制度以及质量标准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提升整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3.3项目建设的监督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项目所用的建设资金也逐渐增加,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就需要使用监督管理的方法,在实际开展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时,要顾全大局,做好对各项工作的监督。为有效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做到责任到人,并且要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并且通过相互帮助来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对其严格把关,同时还应该注重质量方面的问题,质量是有效保障整体工程项目利益的关键,因此,工程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制定质量审查制度,实施多部门监督机制,对于每一项工作,应该做好评估测试检查签字、复核,在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有效的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确保安全监理工作实现最佳效果。

3.4提高设计能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

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质量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为了确保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要不断的更新相应的制度,从整体上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面对知识型的大环境,应该不断吸取有用的人才,强化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提升整体工程项目的效益型以及独特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使得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欠缺,对于整体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油田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6篇

【关键词】油田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油田企业成本控制作为内部发展提升的基础战略,已经引起了企业高管的高度重视。控制有效成本日益成为企业的最关切话题之一。我国油田企业对此问题也在不断探究、进行尝试,时间证明,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油田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1.成本管理内部方面问题

首先是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意识不够,或许就看看财务报表,依靠成本核算来进行成本控制,出现问题亡羊补牢,厉行节俭弥补损失,不能高瞻远瞩地形成约定俗成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其次是成本管理定位偏颇。把成本管理由高管及相关财务人员负责,而真正能做到成本控制的一线工人却漠不关心,这样导致成本控制管理脱节,上下缺乏沟通与协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能由上到下团结一致做到成本管理;再次是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一说控制成本,就在压缩开支上下工夫,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毫不关心,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会导致成本控制问题愈来愈严重。

2.成本管理新增方面问题

首先是人力资源成本增长的问题。不可否认,新世纪以来,国家相继调整了经济政策,企业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就是要依靠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使人力成本直接上升;其次是全球化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新世纪的招牌,国家石油价格会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而波动,成本控制不能有一个恒定的市场环境,价格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成本控制的不确定性。相反,油田企业内部人员工资,福利不受影响,这种以固定状态面对不确定状态,势必会产生成本难以控制;再次是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时下最新潮的话题之一,但是石油开采如何环保,也与环保人士的意见相悖,加强环保投资也是油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采用方法无非就是企业改造,技术创新。但是进行科技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国家也不会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让所有油田企业换血,旧貌换新颜,国家只能逐步提供技术革新资金,然而相当大的一笔技术人才引进、机器更新等费用还需企业内部消化,所以说这个革新问题还需要在国家扶持下慢慢解决。

二、油田成本控制问题应对措施

1.落实目标责任制

管理制度一定要健全,并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不断完善,最终实现责任到人。油田要把各部门、各下属单位任务、责任落实到位,形成人人为企业节俭,企业为人人谋利的氛围。时时有监管,监管时时有;事事有监管,监管事事管。企业通过规章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该是企业负责的不推诿,该是个人负责的不包庇。制度一旦制定,在落实上就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人人有责任,责任人人有。目标责任制不能笼统含糊,一定要细化具体化,这样才能唤醒当事人的工作意识,使每人都能时时刻刻兢兢业业工作于个人岗位上。附带相应的奖惩条例,优者奖,庸者罚,过者除。奖罚得当,一定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工作,投入到新技术、新机器的学习中去,相反那些循规蹈矩,守旧不变的也会按照管理制度一定要清除,直至企业内部员工年轻化、知识化、全优化为目的。

2.加强技术革新革命

吃老本可以,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吃老本就是灾祸。技术革新的今天,任何企业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的。油田企业多是国本企业,但如果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话,也会被同化,被兼并,甚至被吃掉。所以油田企业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目前很多油田企业存在原油产量下降,开采成本上升的问题,如何变低效为高效?很多按照常规开采无法出油的油田,在采用间开、间注等方式实现了有效开采。目前很多油田开采已经采用了计算机系统,依靠原有开采工人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了,所以,油田企业在人才更新换代上一定要下工夫,要肯出血,出血才能换取新动力。

3.企业部门一体化

是的,成本控制倚重财务部门的报表数字,但是,一线生产者的声音才是最值得倾听的声音;一线监管者的意见才是最为值得采纳的意见。作为油田企业,要实现企业部门一体化管理,这样才能杜绝财务部只管报表,技术部只管要钱的尴尬局面的发生。就好如钻一眼井,研究探测为下1300米有油,但是地质问题不是恒定不变的,或许在开钻时,油层已经下降到了1500米,如果按照财务部给的资金,估计半途而废了。反之,倘若油田各部门间能够借助电子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就可以省时省力省财地完成某项事务,这就达到了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结论

成本控制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话题。油田企业虽大多为国企,但是进入全球化经济以来,好像大多经营亏损,这是个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但事关国家政策较多,估计我国油田企业真正达到与国际同步,还需一段时间吧。

参考文献:

[1]周益民.关于石油企业实施战略降本的几点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07期.

[2]邹征.关于改进石油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7篇

众所周知, 一直以来, 农村环境都是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撑者, 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长此以来, 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低, 空间较大, 人口密度比较小,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没有那么明显。但是,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农村环境却变得日益突出, 城市的很多环境问题转嫁到农村, 再加上农村垃圾、秸秆、养殖污染等不断加剧, 使得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在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但对数亿的农民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影响, 而且由于饮用水污染等问题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安全, 这些污染通过大气、水、食品等媒介又影响到城市人口。由此可见,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命安全, 严重制约了农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如何解决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已经成为摆在广大环境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问题, 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查阅相关文献, 首先阐述了当前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认真分析其原因, 就如何治理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 以期改善农村环境, 还给农村一个碧水蓝天, 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造福子孙后代。

1 当前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 当前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耕地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这四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四种环境污染。

1.1 水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施加化肥, 这些氮磷化肥的流失, 畜禽排放的粪便, 家庭的生活污水, 植物秸秆等, 已经成为了农村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且大量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中, 使得水污染更加严重, 造成大量鱼虾死亡。在大部分地区, 农民还是以井水、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水质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譬如, 在江南地区, 农民都是靠着水边居住, 很多生活垃圾都被扔到河水里, 对河水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而当地人基本是以河水为生, 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最终导致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2 耕地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目前的农村主要是以化肥为主, 很少使用有机肥, 使得土壤的养分不平衡, 土壤中的有机成分降低了, 进而造成土壤的活性下降。再者, 农用薄膜在使用的过程中, 会有部分的残留物留在土壤中, 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质量。附近乡镇的工业污水排放到河流中, 农民利用河水进行灌溉, 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而农田土壤是不可再生的, 一旦受到破坏, 农作物将无法生。正如前面所讲, 现代化农业中, 我们经常使用塑料薄膜来进行种植农作物, 这些塑料薄膜嵌入土壤中, 就会使土壤失去活性。化肥的对土壤的破坏是小事, 它们很少的一部分被作物吸收, 大部分被雨水冲刷到河流中, 这些化肥中带有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进入河水中, 人们饮用了这些河水, 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癌症。简言之, 化肥的大量使用, 不仅使耕地失去了活力, 而且将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大气污染严重

由于在农村, 生活燃料主要是煤、柴、秸秆等, 这些物质燃烧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这些物质燃烧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 被人体吸入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大气媒介, 还会殃及城市的空气, 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1.4 噪声、振动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很多乡镇在农村周边建立工厂, 这些工厂里的机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噪声, 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有些工厂夜里还施工, 导致当地居民无法入睡,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再者, 由于没有有力的监督制度, 很多建筑工地日夜随意施工, 在农村里做生意和跑运输额个体化等经常半夜里发动拖拉机等, 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正常睡眠。

2 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

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农村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财政投入、健全机制, 全面着力整治农村环境以及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这四个方面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以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 注重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

为了缓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根本观念上提升对环保的认识, 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所以, 可以建议由上级部门制作相关的环保宣传片, 通过相关媒体, 在群众中间进行大力宣传, 让群众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估计群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使农村环境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2.2 注重投入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财政资金

乡镇政府部门要在农村里设置生活垃圾处理站, 在村里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 并且进行分类回收, 再在村里聘用一定数量的环保工人对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政府部门要给予农村一定的经济补贴, 在城市里收取一定的排污费, 将其投入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来, 使农村可以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车, 成立环境监测保护小组, 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 有效地促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2.3 健全机制, 全面整治农村环境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产生方式的调整, 我们要大力完善农村污水、废气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 保护水资源、耕地资源, 对畜禽养殖和农业面膜的积极防治, 进而采用无害化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进行处理, 采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通过使用清洁能源, 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 进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使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进而推出生态化生产技术、清洁化生产过程、无公害化产品, 推出技术含量较高、物资消耗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效益较好的清洁产品, 大力发展具备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技术的环保产业。

2.4 注重推广农业科技,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攻关力度, 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 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 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化生产技术、清洁化生产过程、无公害化产品。再者, 我们要大力开展农业建设, 这是开展农业环境污染的有效策略。我们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发展生态化农业, 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造福子孙后代。

3 结语

综上所述,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同于城市环境污染, 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我们要及早认清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努力寻求治理这些环境问题的措施。作为一名环境工作者, 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 我们要牢记城市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积极面对困难, 迎难而上, 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产生技术, 采取清洁能源, 生态化生产技术来大力发展生态化、科学化农业,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生活, 进而促使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 37 (8) :209-210.

[2]张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08, 25 (3) :188-189.

[3]雷静, 杨居凤, 兰英, 等.我国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9 (3) :129-130.

[4]叶红心.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0 (7) :67-69.

自来水水质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8篇

1. 我国自来水的质量现状

最近几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受损日益严重, 特别是自来水的污染。现在, 自来水的污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源头污染:据环境部门的相关统计, 我国的河流有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状;在国内的水系中, 接近四成的河流不适合做饮用水的水源;途经城市的河段, 不适合用做饮用水水源的接近八成;大约有一半的城市地下水源被污染。二是自来水传送管道的污染:自来水从公司出来到达用户家中, 途经的管道很长很复杂, 除了管道还要经过水塔、水箱等, 在传送的过程中, 会溶入很多的污染物质, 如:细菌、污垢等等, 这些污染物很有可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 会生成很多有毒的、致癌的化学物质, 还有城市的水塔等设施, 检查、清理工作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自来水的质量, 据相关部门的检测发现, 在三十五个主要城市中, 水质不达标的接近八成。三是在水中加入消毒化学成分造成的潜在污染, 现在的自来水公司使用的处理工艺都是以前的, 像过滤时用沉淀的方法、消毒用加氯的方法, 在加氯时, 氯会和水中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一些例如四氯甲烷、氯乙酸等毒性更强的污染成分, 这些成分是癌症、心脏病的主要致病物质, 人们如果饮用了含有这些物质的自来水, 将会严重危害到机体的健康。

2. 自来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自来水公司到用户家中, 水质受到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2.1 出厂时因为各种原因致使水质不达标

从自来水公司出来的水, 虽然基本符合相关的饮用水标准, 然而, 供水管道中积聚的溶解氯、碳酸离子、硝酸离子等有害物质, 将增加水质的浑浊程度、铁锰含量等等, 导致水质在出厂时就受到污染。另外, 现在的工业污水排放现象不断加重, 然而生活用水的量却是在逐年上升, 污水的排放让地表水受损严重, 使得很多地表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水源。地下水相对于地表水来讲, 更适合用作饮用水的水源, 但是, 最近几年化肥、农药的滥用, 使得一些污染物质渗入到地下水中, 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进一步影响自来水的质量, 使得自来水的出厂水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传输管道的材质给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现在使用的自来水传输管道, 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或是水泥浆衬里的铸铁管材, 这些材质, 除了能够使水中溶解氯的含量略微降低外, 水的浑浊程度会上升, 其他的各项指标和出厂时, 没有很大的差别。一些使用时间较长、清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的管线, 其内壁会因为长期存在的化学、微生物等反应, 生成有害的一层附着物, 并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附着物越积越厚, 使得管道传输水的效率降低的同时, 长时间的污染水质, 特别是城市中的管道, 长时间不维修、不养护, 管道出现了严重的渗漏现象。

2.3 传输管道中的基础设施也会污染水质。

管线的正常运行, 离不开一些阀门、消防栓等设施, 这些设施, 有的长期处于地下环境, 有的则长期暴漏于空气中, 它们受到地下污水、雨水等的侵蚀, 特别容易坏掉, 管线的压力一旦降低, 临近的污染水源会渗入到管道中, 污染水质。这些原因, 使得自来水的标准达不到国家的基本标准,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前段时间, 有几起因为水质不达标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突发事件陆续发生, 这很严肃地提醒我们, 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 不容延缓。

3. 解决水质污染的方法

3.1 自来水公司要把水质稳定好, 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

现在, 很多国家使用的净化自来水的方法, 还是传统的工艺流程: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这一流程能够让水看起来很清, 清除了水中绝大多数的病原菌 (例如大肠杆菌) 。但是, 现如今地自来水水源污染严重, 有很多新的、毒性更大的物质进入到水源中, 而且, 一般的工艺流程对这些物质的处理, 无济于事, 所以, 我们要尽快寻求新的、更深层次的处理工艺。

3.2 传输水质的管道要加强管理

管道内壁的性能要好, 不仅能经得起腐蚀, 同时又不会产生有害的成分, 在管道铺设或是旧管改造时, 优先考虑塑料管、玻璃钢管等材质的管道;管道的衬里材料, 适当加入丙烯酸树脂分散剂, 增强管线的抗酸、抗腐蚀能力,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管线尽可能地使用环状管线, 这样利于提升水质, 如果使用的管线长度很长, 要在中途加氯, 或是定时冲刷;泄水阀门要安装在干燥处, 不要浸在水里, 并且做到定期检修;管线冲洗要及时, 保证整套管线两年冲洗一次, 管线末端半年冲洗一次。

3.3 加氯要适量, 要科学;做好水质检测的工作

加氯要适量, 方法要科学, 在消灭掉水中细菌、微生物、病毒等物质的基础上, 将加氯的量降到最低, 让水中的余氯保持氯胺形式, 并和水充分接触半小时以上。另外, 自来水公司应该在管线上设置相关指数测量仪器, 一旦有指数超标, 立即报警, 做好水质变化的动态预警工作, 实时保证公司出来的水, 符合相关的规定。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饮用水的整体质量, 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现在, 经济在腾飞,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随之上升了很多, 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只有保证了饮用水的整体质量, 才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才能切实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饮用水的水质, 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 更关系到自来水公司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桑磊.对城市水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 2011, 07.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9篇

一、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开始松懈, 学习缺乏主动性, 态度不端正,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有些同学功利性色彩严重, 上大学只为混张文凭, 有些学生缺乏远大人生目标, 缺乏学习动力, 这些都导致学生“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2、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导致学业荒废。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十多年的学习一直是以“填鸭式”、“应试”教育为主, 进入大学后, 很多学生不能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大学课程设置灵活, 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也是引导性的, 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自学准备工作, 很多问题的专研, 自身的培训、考证都需要自己安排, 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方式不能适应, 加之父母不在身边, 给部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荒废学业的温床。

3、专业思想模糊导致厌学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 对所学专业并没有较清晰的认识就武断地认为“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只是迫于家庭及社会的压力而坚持完成学业, 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不安心, 成绩不理想, 出现厌学情绪。

4、就业形势不均衡导致影响学习心理失衡。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才市场不健全, 导致有些专业在就业市场备受“热捧”, 而有些专业遭到“冷落”, 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的学生缺少危机意识, 觉得只要文凭到手, 工作、前程无忧。而所谓就业市场的冷门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无用之地, 导致“读书无用”思想泛滥, 或者认为即使在校学得再好, 能力再强, 也难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因而感到前途渺茫, 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自暴自弃地混日子。

(二) 教育管理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种种原因, 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太强, 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式较传统, 教学内容陈旧, 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长此以往, 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教学态度不认真。

部分教师热衷于搞科研而无心教学, 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 下课立即走人, 根本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对学生迟到、旷课、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熟视无睹, 任由课堂纪律散漫。

3、考核方式不规范。

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程结业考试的通过率在考前给学生勾画范围、重点, 考中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不能有效处理, 考后通过提高平时成绩或卷面分数提高结业成绩, 这些行为都严重阻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4、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有些辅导员或班主任未能有效在年级或班级学风建设方面做好系统的规划, 未对学生做出必要的、有效的引导, 未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未对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拿出及时的解决方案, 导致年级、班级、个人学风恶性循环。

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 突出育人环境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学风建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创建大学文化氛围的基础。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教学科研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 加强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二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软环境”建设, 全体师生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 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上要全身心投入。学校对学风建设做出统筹安排, 统一部署, 各院系要把学风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结合起来, 出台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三要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倡导学风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校内各级网站等媒体的作用, 对“三育人”方面的典型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同时对知名校友和优秀学生标兵进行专题报道宣传, 树立楷模、鼓舞士气。同时, 宣传要注意多样化、抓重点、有深度, 对违纪行为适度曝光, 发挥舆论的评价和鞭策作用, 使全体师生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激发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觉投入学风建设。

(二) 强化教学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广大教师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优秀品格, 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严谨求实的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 任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首先, 教师要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式教学, 把教学同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要学会熟练运用对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经常地感到知识的更新,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起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科学的精神和合作的态度。其次, 要借助严格的教学规范、纪律的约束促进学风建设。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考试等制定相应工作规范或要求, 教师要求必须按教学工作规范完成教学,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 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考核, 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评判教学效果的做法。强化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普通学生相结合的评教体系, 做到问题反馈及时、评教科学公正, 以评促改。

(三) 加强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贯彻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他们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 具有管理和育人的双重身份。他们是一个班集体最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 是学校领导建立和保持教学秩序的助手, 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因为如此, 优良学风的创建需要他们发挥关键作用。各辅导员、班主任可以争创优良学风班为抓手, 对学生进行以学习习惯引导、学习方法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 真正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一, 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争创优良学风班的良好氛围, 譬如组织优秀学生学习经验报告会、学风建设阶段性总结会、期中总结会、期末复习备考动员会, 指导各班根据优良学风班的评定标准和各班实际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举措, 利用班会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等。

第二, 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 了解各班学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存在的不足,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探讨好的推进举措。同时可由学生干部定期做学风调研, 对调研结果上交相应分析材料。落实各班主干课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相关课程的答疑、学习资料的收集、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小测验、模考的组织工作。

第三, 重点跟踪学习上明显感到有困难和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为其每人指定一名成绩优秀、自律性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联系人进行“1+1”捆绑式帮扶, 同时建立“学籍预警”机制。由联系人、学习委员共同填写“学籍预警学生跟踪记录表”, 每半月上交一次。根据跟踪记录安排与受帮扶学生谈话。

第四, 定期给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动态以及专业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专业考研就业情况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定专业思想, 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第五, 完善家长联系制度。学生成才离不开家庭教育, 辅导员、班主任切实要在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情况, 及时地把问题学生的各项情况汇报给家长, 增进沟通, 促进交流, 加强教育。

第六, 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前开展就业形势教育, 通过邀请毕办老师、毕业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介绍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 同时通过邀请优秀毕业年级学生现身说法,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 在此基础上, 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志向和个性特点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帮助他们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贮备, 以此增加大学学习的动力, 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把学风建设与育人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 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 构建长效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2) .

财会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10篇

1 财会信息的基本特征

财会信息是为了企业会计实现企业目标奠定的一定基础,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为了其自身发展设定一定的财会目标, 它的制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财会信息的私有性

虽然财会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是公开化的, 但其在最初生成的时候是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信息生成的, 而且财会信息生成的方式也具有特殊性, 因此, 这些原因也造就了财会信息具有一定的私有性。

1.2 财会信息的隐蔽性

财会信息具有私有性的特征, 同时也具备了隐蔽性的特点, 如各个企业的现金信息这一点属于比较私有性的信息, 在财会信息提供的时候也涉及到本企业的资金问题, 因此是否要进行披露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也使财会信息具备了一定的隐蔽性。

1.3 财会信息的层次性

大部分的企业经营不是私有化的, 在经营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关系, 产生财会信息的不平等, 因此财会信息的产生就会出现一定的层次性。

1.4 财会信息的过程性

财会信息在生成的时候, 时间上都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例如现金的结算信息等都会经过财会工作者的一次次审核、汇总等。这说明财会信息生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过程性。

2 财会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的失真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的财会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在财会管理这方面做出变化, 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企业在经营中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工作, 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但是这种想法没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效的体现, 因为出现了很多影响财会信息真实性的因素。有时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发展, 经常会利用财会信息进行造假,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同时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在财会信息的真实性这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

2.2 财会监管力度较弱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通常都会存在着缺乏对财会监管力度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通常会导致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 出现被挪用资金、转移资金的情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也有对外投资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 缺乏约束机制, 同时又存在主观因素过强的现象, 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对于资金控制方面把握不好。也有一部分的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子企业, 但母企业没能很好地掌握子企业的资金情况, 这样也极易造成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

2.3 资金使用率不高

资金作为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一个最基本保障。如果企业在经营中没有流动资金的支持, 那么它将会濒临破产的边缘。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对的竞争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 在这种残酷的现实情况下, 企业一定要保证自己拥有一个流通的运行环境作为基础, 同时对自己的运行方面要有明确的把握,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避免风险的出现。大部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是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 缺乏对资金的监管力度, 导致管理资金工作出现混乱的情况, 因此提高不了资金效率的使用。

2.4 财会工作者的素质问题

从主观方面来看, 财会工作者的素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会信息管理, 在他们当中, 有的敬业程度不高, 有的工作技能水平不达标, 心理素质普遍比较低下。也许是普遍受到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 或是利益的驱使, 使大部分财会工作者的素质受到恶劣影响, 主观地降低财会信息的质量, 从而使财会信息失去了客观性。

3 财会信息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财会信息的透明度

在企业的发展经营中, 利益牵涉者众多, 这就要求企业针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做好不同的应对措施。因此, 想要在企业的运营中切实提高财会信息管理的透明度, 就必须要着重落实企业中财会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 例如会计核算、资金流动的管理、资金的预算管理等工作。如果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就无法掌握企业基层资金的真实情况, 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控制;如果不注重资金的预算管理, 那么在企业的发展中, 资金就无法合理地进行支配, 无法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 落实日常财会信息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随时掌握财会信息, 以便于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各个部分的财会情况;加强财会信息管理的监督, 对企业的运营资本、财会管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防;将财会信息集中管理, 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财会信息管理的透明化, 从而大力推动企业财会信息集中化管理。

3.2 加强财会监管

在企业内部根据企业发展运营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审核机制, 定期或者随时抽查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 力争将财会监管提上每日议程, 并且大力推进相应的奖惩制度, 鼓励财会工作者对待工作的真实性。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完善财会岗位轮转制度, 以此来加强财会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要经常举行财会工作者的培训或考核, 进而提高财会工作者的思想意识, 杜绝违规犯法的事情发生, 提高在财会中的工作质量。如果部分企业牵涉到子企业的管理, 要随时掌握子企业的信息, 完全了解其运行情况, 以防止突发情况发生时完全没有应对措施。

3.3 加强资金的使用率

想要加强企业的资金使用率情况, 一方面, 不仅要在日常的财会信息管理上进行严格的财会监管机制;另一方面, 也要定期对财会监管机制进行改革管理, 从而起到在企业内部强化机制的作用;除此之外, 要强调财会工作者记录资金使用情况的真实性, 定期地实行对账目进行核实等有效对策, 从根本上保障加强企业的资金使用率, 促进企业的大力发展。

3.4 提高财会工作者的素质

在企业中工作的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情况, 因此, 就必须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财会业务能力强、身心素质都非常好的财会团队。在财会工作者的培养上, 要着重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灌输遵纪守法的理念, 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业务能力, 根据其表现能力和业务水平合理地安排工作, 做到人尽其才。

4 结语

加强各个企业的财会信息管理工作, 不仅能够使企业的领导熟悉掌握自身运营情况, 也能使财会工作者对本企业的财务了如指掌,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可以从容应对, 从而为企业的财会管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财会信息管理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更多更优质的客户资源, 同时也能使企业在市场做出调整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整改政策。因此, 完善财会信息管理是每个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军.浅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J].中国中会计师, 2007 (09) .

[2]陈驰远.从财会信息特征看加强财会信息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9 (02) .

[3]李红, 陈利红.小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J].大众科学 (科学研究与实践) , 2007 (06) .

[4]周围围.财务信息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2009 (11) .

[5]王民治.刍论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及其治理[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06) .

[6]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背景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中小学师德考核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师德教师职业道德考核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师德是衡量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标尺。近年来,媒体曝光了诸多师德失范事件,引起公众对师德的质疑,进而呼吁国家建立严格的师德考核长效机制。然而,师德能考核吗?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考核?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师德考核文件,说明在师德能否考核这个问题上,官方是持肯定态度的。由此,师德考核的焦点落在怎样考核上。对于国家及地方的师德考核文件,可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过程及方法、考核结果运用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考核主体与客体

考核主体是指主导考核活动的人或团体,考核客体是指考核对象。

1.考核主体的构成

从学理上讲,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与享受者都应成为考核的主体。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者;教育服务的享受者:学生、家长、社会、国家。《教师法》中提到的考核主体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强调了教育服务提供者,忽视了教育服务的享受者。

2.学校内部考核主体与客体构成

从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文件来看,学校内部考核主体涵盖了学校领导、教师、同行(学年组和年级组)、学生及家长。某些地方考核文件只包含其中的若干项,没有完全涵盖。须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是否为考核客体?例如“学校要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是否也接受考核?若学校领导自身缺乏考核和监督很容易导致师德失范。

第二,教师兼任考核主体和客体的利弊。教师考核包括教师对自己、对同行的考核。自我考核优点是教师本人对自己最了解,自我考核的信息可以为结果的反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其缺点是教师往往高估自己的师德水平,掩饰师德的不足。

教师同行考核因相互之间了解较多,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相互监督。其缺点是考核结果不能避免人缘因素的主观性干扰;若相互间存在竞争关系,这种考核会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

第三,学生作为考核主体的特点。学生是教育服务最直接的享受者,学生对师德满意度的提高可强化教师服务的理念;学生受干扰越小,考核越相对公正。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不成熟,考核时须权衡其所占的权重,若权重过高,一些教师为取得高分数一味讨好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家长作为考核主体的利弊。地方文件中大多都重视家长的参与,家长比学生更为成熟,考核时能够提供比较客观、全面的师德信息。但家长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利于考核结果的公正,容易受主观情感的影响。例如,根据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好坏进行评价。

二、考核内容与标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问题分析

师德考核内容和标准的依据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师德内容宽泛、比重失调。师德内容涉及四种基本关系: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维度是师德内容的核心,强调得最多,其余的关系维度比重太少,导致比例失调;师生关系维度中,对于学生个性自由的保护关注不够;教师与家长、同事的维度,仅在只言片语中提及,表达过于笼统,略显苍白。

其次,师德层次比例失调。道德内容可分为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三个层次。道德理想是至善的道德境界;道德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则是强制执行的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1]。从文件看,师德内容多处于理想和原则层次,规则层次的比重较少。

2.各地方师德考核标准分析

在考核师德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各地方政府师德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标准粗糙简单,只对师德要素进行简单赋值,而不分等级。考核标准应具有不同的等级,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如《威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尊重家长(10分):1.坚持家访,定期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要求和学生在校情况……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不向家长布置作业。”尊重家长这一标准分为三个指标,每项指标优、中、差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赋值?均无体现。

第二,考核标准表达模糊,可操作性差。以上述威海市的标准为例,“定期”表达不具体,多少频率才算定期?江苏省“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教育学生”,“正确”的标准容易产生分歧。

三、考核程序和方法

1.考核程序

师德考核程序作为旨在形成某种师德判断的考核实施过程、步骤和程式,要符合程序正义的原则。总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规定考核程序,只规定了考核内容。

(2)缺乏申诉环节。师德考核结果对教师的利益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当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可提出申诉,由考核小组调解仲裁,以达到最终的客观公正。但许多师德考核文件缺少这一环节。

(3)缺乏反馈环节。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监督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激励教师提高师德水平,这一目的可通过反馈环节来实现。但许多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中,考核程序止步于将结果公示。

2.考核方法

确定师德考核方法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品德的特点是外显行为与内在德性的统一,师德可以依据其外显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而内在德性可以进行定性考核,两者有机结合。

现在广泛使用的是主观量表测评法,即根据设计的师德等级测评量表对师德进行测评,具体做法是,“先设计出师德等级量表,列出需要考核的师德因素,再根据被考核者的真实情况对照每一个师德因素,对教师进行打分,然后根据分数的大小转换成不同的等级”[2],以某市的师德考核量表中的一部分为例[3]。

(1)量化指标无明确界定。例如,“自觉遵守”“全面贯彻”无法有效衡量;“过重课业负担”的标准不明。

(2)量化指标欠缺逻辑关联。将“依法执教”解释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无可非议,但路线、方针属于政策范畴,而非法律范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属于思想范畴,与“依法执教”指标没有关联。

(3)每项二级指标无赋值,随意性强。量化考核中,每项指标应尽量可观察、可操作,而且每项指标都应有赋值,如此才能区分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反馈提供详细信息,但上例随意性明显。

四、考核结果运用

从政策文本看,我国师德考核结果主要用于招聘录用、奖惩晋升、培训进修。如《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地方文件规定比较具体,如“在年终对教师的综合性考核中,优秀和各种综合性先进必须从师德优秀者中产生……”

可以看出,考核结果往往作为奖惩的工具,而不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参照。奖惩固然具有强制性,但毕竟属于他律道德,而非师德自律。另外,考核结果一般终止于考核等次的确定后的归档,缺少对考核结果的反思。

五、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的策略

1.考核主体多元化、高素质化、层次化

首先,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主体应包括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同时突出教师自治组织作用,降低行政化主体比重。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考核,实质上忽略了教师的专业尊严。因此,应建立教师自治组织,“让他们与教育行政系统形成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自觉承担起维护专业声望和权益的使命”。

其次,提高考核者的素质。对师德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考核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考核的科学方法,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另外,合理地确定各主体权重。

再次,体现层次性。依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区分学校领导者与普通教师的考核标准。普通教师分层次进行考核,如区分大师级教师和新手教师。

2.考核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

首先,考核内容结构按照四种关系进行设计,四种关系即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5]。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四种关系的具体内容,力求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另外,师德考核内容的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应注意区分它与法律、政策,与公德和私德的界限,防止师德内容泛化。

其次,考核标准要求简明扼要,容易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考核标准分层的条目划分不宜过细过多,应注重考核指标精当、简洁,否则面面俱到,不但增加了考核的成本,而且影响考核的信度。”[2]

最后,处理好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的关系。基础性标准对于师德起到约束作用,而发展性标准则体现了“增值”的理念,即不能总是以结果来评价教师,而是以“进步的幅度”来评价[6],体现考核对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3.考核过程应有反馈和申诉环节

完整的考核程序包括目标、计划、实施、反馈四个环节,在师德考核中,反馈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考核结果并不是得出分数或评出等级就结束了,它的功能不仅是对师德的甄别鉴定,更多的是激励。因此,在反馈环节,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师德。如果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允许教师申诉。

4.多样考核方法相结合

师德考核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借鉴品德测评的方法分类,从考核结果获得的结论来分类,“有定量型、定性型、定性定量相结合型三种测评模式,共16种品德测评方法”[2]。

5.注重发展和激励

师德考核结果如不与奖惩相结合,就起不到监督规范作用。但如何奖惩?为保住师德底线,多数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利益相挂钩,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这是否将师德贬低为低层次道德?若非如此,考核结果更应着眼于指导教师职业发展,激励教师向更高的师德境界迈进,应更多的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尊严。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表[EB/OL]http://www.zjgqsnjd.com/ViewInfo.asp?id=741

[4] 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中国教师,2007(2).

[5] 傅维利.师德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标准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郑雪凌】

其次,提高考核者的素质。对师德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考核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考核的科学方法,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另外,合理地确定各主体权重。

再次,体现层次性。依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区分学校领导者与普通教师的考核标准。普通教师分层次进行考核,如区分大师级教师和新手教师。

2.考核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

首先,考核内容结构按照四种关系进行设计,四种关系即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5]。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四种关系的具体内容,力求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另外,师德考核内容的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应注意区分它与法律、政策,与公德和私德的界限,防止师德内容泛化。

其次,考核标准要求简明扼要,容易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考核标准分层的条目划分不宜过细过多,应注重考核指标精当、简洁,否则面面俱到,不但增加了考核的成本,而且影响考核的信度。”[2]

最后,处理好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的关系。基础性标准对于师德起到约束作用,而发展性标准则体现了“增值”的理念,即不能总是以结果来评价教师,而是以“进步的幅度”来评价[6],体现考核对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3.考核过程应有反馈和申诉环节

完整的考核程序包括目标、计划、实施、反馈四个环节,在师德考核中,反馈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考核结果并不是得出分数或评出等级就结束了,它的功能不仅是对师德的甄别鉴定,更多的是激励。因此,在反馈环节,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师德。如果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允许教师申诉。

4.多样考核方法相结合

师德考核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借鉴品德测评的方法分类,从考核结果获得的结论来分类,“有定量型、定性型、定性定量相结合型三种测评模式,共16种品德测评方法”[2]。

5.注重发展和激励

师德考核结果如不与奖惩相结合,就起不到监督规范作用。但如何奖惩?为保住师德底线,多数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利益相挂钩,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这是否将师德贬低为低层次道德?若非如此,考核结果更应着眼于指导教师职业发展,激励教师向更高的师德境界迈进,应更多的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尊严。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表[EB/OL]http://www.zjgqsnjd.com/ViewInfo.asp?id=741

[4] 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中国教师,2007(2).

[5] 傅维利.师德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标准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郑雪凌】

其次,提高考核者的素质。对师德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考核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考核的科学方法,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另外,合理地确定各主体权重。

再次,体现层次性。依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区分学校领导者与普通教师的考核标准。普通教师分层次进行考核,如区分大师级教师和新手教师。

2.考核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

首先,考核内容结构按照四种关系进行设计,四种关系即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5]。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四种关系的具体内容,力求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另外,师德考核内容的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应注意区分它与法律、政策,与公德和私德的界限,防止师德内容泛化。

其次,考核标准要求简明扼要,容易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考核标准分层的条目划分不宜过细过多,应注重考核指标精当、简洁,否则面面俱到,不但增加了考核的成本,而且影响考核的信度。”[2]

最后,处理好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的关系。基础性标准对于师德起到约束作用,而发展性标准则体现了“增值”的理念,即不能总是以结果来评价教师,而是以“进步的幅度”来评价[6],体现考核对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3.考核过程应有反馈和申诉环节

完整的考核程序包括目标、计划、实施、反馈四个环节,在师德考核中,反馈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考核结果并不是得出分数或评出等级就结束了,它的功能不仅是对师德的甄别鉴定,更多的是激励。因此,在反馈环节,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师德。如果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允许教师申诉。

4.多样考核方法相结合

师德考核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借鉴品德测评的方法分类,从考核结果获得的结论来分类,“有定量型、定性型、定性定量相结合型三种测评模式,共16种品德测评方法”[2]。

5.注重发展和激励

师德考核结果如不与奖惩相结合,就起不到监督规范作用。但如何奖惩?为保住师德底线,多数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利益相挂钩,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这是否将师德贬低为低层次道德?若非如此,考核结果更应着眼于指导教师职业发展,激励教师向更高的师德境界迈进,应更多的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尊严。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德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表[EB/OL]http://www.zjgqsnjd.com/ViewInfo.asp?id=741

[4] 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中国教师,2007(2).

[5] 傅维利.师德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标准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医院人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第12篇

一、医院的人事管理简介

人事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观念和合理的管理制度, 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员能力, 实现工作效果最大化。医院的人事管理则是关于医院工作人员的管理, 主要包括人员招聘、人员聘用、人员管理及人员解聘或辞聘等几大方面。

二、目前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相较于过去已有了很大提升, 但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现有体制中多政府部门的同时管理, 使医院管理变得混乱和没有头绪, 存在人员配置不科学, 机构臃肿, 权利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2. 自身思想认识比较落后。

医院受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国家对医疗机构均衡发展的要求, 使医疗机构缺乏明确的自身定位, 不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各科室采用同步均衡发展的方式, 严重阻碍了优秀科室及人员的发展和晋升渠道。长期如此就会出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市场竞争意识较差, 人员工作态度恶劣等出问题, 严重影响医院的门诊质量。

3. 人员考核方法有待改善。

传统的医院人员考核中, 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考核, 而不是以月或者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 考核标准上不把日常的工作表现作为考核评判的依据, 而是通过一张由自评和领导评价组成的评价表来判定, 整个考核中缺乏量化的标准, 仅仅以个人主观评定作为依据, 这就容易导致人员不努力工作而去讨好上级领导的情况的出现, 严重影响到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缺乏具体的评判文件, 也无法针对性的进行工作人员技能型和工作态度等培训和指导, 也难以将其作为影响人员职务升迁、人员调动和奖金分配的参考因素, 无法将考核真正的目的发挥出来。

4. 人才评判标准存在缺陷。

由于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中, 人员流动相对较小。员工和医院的关系通常不易发生变化, 已有的人员难以流动出去, 新来人才也不容易进来, 使整体人员缺乏紧张感和上进心。在进行医院人才的专业能力评价时, 常常会出现不是按照专业技能来评价好坏, 而是按照工作年限、工作资历等进行评定, 这也是作为新来员工是否能成功聘任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僵化的人才评判标准下, 医院容易出现重资历, 轻能力的情况, 对于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才来说是不公平的。长期如此, 一些本来有想法有追求的新青年也逐渐会被“制度化”, 对于个人发展和医院的长远进步来说都是不利的。

5. 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

目前医院对人才的培养问题依然不够重视, 医院的管理人员也通常是提拔自原有的医生岗位, 对医院的管理问题不能够发挥应有的管理能力。对于医院的普通基层员工也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 往往只重视科室带头人和学科精英并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教育, 这样就会导致医院的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显著提高。

三、针对医院人事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对于以往人事管理中人员配置不科学, 机构臃肿等问题进行优化, 对于人员配置中多余的部分进行调岗或其他合适的人员安排, 对于机构中吃闲饭、不干活的人员进行清理, 让臃肿的机构体制排排毒, 净化体制中人员组成, 做到人员安排科学合理。另外需要理清医院管理思路, 将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作为以后工作的主要目标。

2. 提高思想认识, 优化医院管理。首先医院管理人员要意识到当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觉悟上进行提升。树立市场经济下的岗位竞争意识, 结合医院自身的科室实力, 认清自身定位, 明确发展目标, 让优势科室优先发展, 努力培养和锻炼科室带头人, 将优势科室转化成对外的招牌科室。同时需要努力规范医院工作人员作风, 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规范工作态度, 提升医院门诊的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

3. 改善人员考核方法。

改变传统的自评加领导评价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态度。通过患者接受诊疗后对医生诊疗水平和诊疗态度的评价, 通过周边工作同事进行不记名的评价 (该名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及工作水平) , 通过领导对员工进行细致的评分等方式, 保证每个评分都有根有据。同时, 严厉禁止医院内部搞小团体, 搞小帮派的行为, 保证人员考核评价的真实可靠, 为真正能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工作人员提供晋升发展的空间。

4. 重新审视人才评判标准。

改变传统中的资历高, 则能力高的评判标准, 将工作资历只作为人才评判的标准之一。将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作为评价人才优劣的重点考量项目, 鼓励和支持有新想法的、有创新精神的“新鲜血液”注入医疗行业中, 鼓励医院中各科室工作的竞争意识的树立, 对于着力提升科室科研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人才进行奖励, 所有的评判标准都是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努力的。

5.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医院来说拥有高质量的医疗人才十分重要。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就需要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有新思想的医疗方案着力研究, 对于有改进的新的医疗方法重点研究, 鼓励和发展有创新力的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年轻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提升, 优化人才结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公平的竞争环境, 促进人才的科学考核和提拔。

四、结语

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医院管理者自身思想认识比较落后、人员考核方法有待改善、人才评判标准存在缺陷、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进行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 优化人员配置;提高思想认识, 优化医院管理, 将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作为工作重点;改善人员考核方法, 进行患者、同事与领导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工作态度;重新审视人才评判标准, 鼓励创新和竞争,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优化人才结构, 促进优秀人才的提拔。

参考文献

[1]孙敏.医院人事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 2013 (21) :160.

上一篇:建筑纹样论文下一篇:校园新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