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背景范文

2024-07-31

土木背景范文(精选5篇)

土木背景 第1篇

一、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各大高校的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由过去的交通土建、建筑工程等专业调整、演化而来的, 土木工程的教学专业性较强, 其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是开展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指导思想相对落后;教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教学方法不够合理等几个问题。

(一) 教学指导思想相对滞后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是在交通土建、建筑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采用交通土建、建筑工程等专业教学的模式, 但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社会需求与其他专业的社会需求不同, 直接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对落后, 甚至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因此, 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重视这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其专业的发展, 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 教材建设工作紧张缓慢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中, 教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也是导致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水平一直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才能有效的促进该专业自身的发展, 并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高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 应关注教材建设工作紧张缓慢这一问题。

(三) 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活动中, 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问题。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较差, 无法在短期内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成绩。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完善教学方法, 才能有效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

二、促进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发展的对策

随着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工程结构用钢量的快速增加, 钢结构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需要大量从事钢结构设计及施工的技术人员,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钢结构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结合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采用有效的教学对策予以完善,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钢结构教学顺利的开展下去。完善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发展的对策主要有:积极转变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推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教学实践环节等。

(一) 积极转变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中, 积极转变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可以有效的完善钢结构教学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制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适当的调整专业教学大纲, 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钢结构教学中的专业知识,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奠定基础。积极转变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更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因此,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积极转变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可以有效的促进钢结构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 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推进

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推进, 作为促进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发展的对策之一, 对于钢结构教学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推进, 重点完善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不但有利于钢结构教学有效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三)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发展中,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可以更好的促进其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以行业规范为基础的教学环节, 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可以有效的促进钢结构教学活动的开展, 并极大的提高学生对钢结构教学活动的认可, 使之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 科学安排教学实践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 科学安排教学实践环节, 也是促进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发展的对策之一。在开展钢结构教学活动中, 根据该专业教学的特性, 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立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有效的促进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活动的开展, 将在很大从程度上促进钢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安排教学实践环节以及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 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钢结构教学发展的重要性, 促使其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各大高校在开展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的过程中, 应在结合“大木土”专业背景下, 根据钢结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深化钢结构教学的改革工作, 明确钢结构教学的科学指导思想, 强化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实践工作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活动。因此,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重视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探究, 不但有利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 而且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摘要: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将来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简要分析, 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旨在进一步促进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 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大土木,专业背景,钢结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强.基于“大土木”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建筑, 2013, 33 (6) :79-80.

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实习报告 第2篇

来源:(58.com)发布时间:2011-04-19

筑工程成本重要性,了解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我首先通过公司总工的介绍,对工地的主要负责人和工程的概况有了基本的一些了解,我所实习中国新兴保信建设总公司为国家工程建筑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具有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五个专业承包资质。

三、通过这次实习认识到施工单位要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工程合同签订关。工程合同是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就工程有关的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协议。工程合同签订是施工单位必须把好的重要关口,因为工程合同不但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还包含有要求工程必须达到的质量等级、建筑工期、采用何种材料、何种价格以及价款支付期限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高低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内容齐全、逻辑严密、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其最后的工程造价就可能合理,反之,造价就有可能偏低,施工单位就可能蒙受损失。

⑵工程变更签证关。工程变更是指业主根据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图纸进行的更改。既然对原有图纸进行了更改,就必然会引起施工工程量的变动,而工程量的变动也就必然会引起原签订合同价款的增加或减少,特别是有些工程变更较多,工程量增减变化大,其最后结算依据仅凭建设单位代表的变更签证,这样变更签证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工程变更签证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的高低。

⑶工程决算审核关。工程决算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后由施工单位编制的包含所有工程量及所有价款在内的结算资料。它是由工程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单位进行初审,最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工程决算审核是基建管理活动的最终环节,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关口,施工单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体会:

㈠通过参加图纸会审,我明白了图纸会审主要内容。

一般工程开工前,业主、设计单位、承建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等都要参加图纸会审,以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差错、矛盾及易在施工中产生模糊概念及在将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等问题,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会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审阅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等);图纸与说明是否清楚,引用标准是否确切;施工图纸标准有无错漏;总平与建筑施工图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图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各专业工种设计是否协调和吻合。

第二,施工的可行性结合图纸的特点,研究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在质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艺上、材料供应上,乃至于经济效益上施工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必要时建议设计单位给予适当地修改。

第三,地质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周边的建筑物或环境是否影响本建筑物的施工等;施工图纸的功能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等,都是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对会审准备中的图纸等问题进行汇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内部初审。为了能更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查了有关图集,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解性的问题,而且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我发现除结构和建筑上尺寸有误,钢筋有误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图集的不相符,还有我发现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剪力墙上的门洞也很容易搞错。

㈡通过在工地进行了实践,我学到了地下室施工有关很多技术要点,在这里我总结一下大承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大承台(核心筒)混凝土施工采取了分层斜面倒退法的浇筑方法。为了保证浇捣质量,除要求混凝土密实外,还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是混凝土供应和浇捣中要保证混凝土内部层与层之间结合良好,不得出现施工裂缝;二是采用“三掺”技术及保温控制,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高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 开裂;三 是必须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了“三掺”技术。其中,掺用Ⅱ级粉煤灰,降低水化热峰值,减少水泥用量,增加可泵性,确保现场泵送连续浇筑,掺用 UEA膨胀剂,防止因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裂缝,增强结构的自防水能力;掺用高效减水剂,改善和易性,减少游离水产生的蒸发水通道,增加混凝土密实性。

由混凝土的性能可知,混凝土表面泌水收缩,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它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且由于受到钢筋、粗大骨料等的限制,致使混凝土内部颗粒沉降不均匀,也会出现不规则的危害性表面裂缝。为了防止这类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时,混凝土经振动器振捣密实,表面出现浮浆时,随即用刮尺刮平,待混凝土终凝硬化前,用木抹子连续搓平,以闭合混凝土表面,防止泌水收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加以覆盖养护,避免混凝土受风吹日晒,从而排除了混凝土内部颗粒下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危害性表面裂缝。

为了避免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混凝土养护采用了保温保湿复合保温层的养护方法,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中间两层湿麻袋,最上面一层两用塑料薄膜覆盖压住,以避免雨水淋湿麻袋而降低保温效果。且因混凝土终凝硬化前不宜浇水养护,遮盖有利于利用 混凝土的水灰比蒸发水 达到养护目的;混凝土浇筑5-7天后,混凝土处于开始降温状态,此时逐层揭去 薄膜和麻袋,最后只留一层麻袋,专人浇水养护不少于14天。地下室混凝土经过这样处理,我们仔细检查现场,地下室混凝土表面未发现施工裂缝,外观达到了质量要求,说明地下室混凝土达到了养护预期目标。尽管在配合比上采取了减少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但由于水泥水化热温升较大,在浇筑后散热高峰期如果保温养护不佳仍然会引起混凝土承台、底板及其它厚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过大,表层混凝土收缩过大,产生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的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产生深度裂缝,甚至是贯穿裂缝,使地下室混凝土达不到抗渗防水的功能。为了保证地下室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GB50204-2002所规定的25 ℃之内,可在混凝土结构厚度1000mm以上的构件中分层埋设了循环水管,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并根据监温系统所测到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调节循环水量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实习的意见和建议

(一).各个实习组之间能相互参观,因为各个工地不可能正好都是从头开始的,就像我们这次实习的工地就一直在重复的做标准层,没能见习到基础工程的做法是我这次实习的最大遗憾。所以我希望老师能组织同学互相参观,更有效率地实习。

(二)实习期间组织学习交流会,将最近的实习概况拿出来分享。这样不仅有利于总结已经学的东西,互通有无,还能明确接下来实习的方向,让实习更有目的性。

土木背景 第3篇

关键词:培养方案;道路与桥梁;宽口径;厚基础

作者简介:刘晓丹(1979-),女,吉林白山人,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应用;张同伟(196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基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7-41)的研究成果。

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针对21 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构建 “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1]2002年以来,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中以培养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适应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教育体系。

一、新型道路与桥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道路与桥梁方向人才培养方案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体的人才基本规格以及为实现这一规格采取的培养措施和途径。它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首要基础,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问题是要明确合理的道路与桥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既能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和引导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我院确定的道路与桥梁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大土木背景下,宽口径厚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要主动适应21世纪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反映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我院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3]总之,培养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有利于规范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先进教学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实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桥梁与道路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桥梁与道路工程的施工及技术管理工作,兼顾一般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工作。

三、拓宽基础,设置平台课程,实行大类培养

我院将相近专业按学科大类进行分组,打通基础,设置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从而替代过去各专业自行一套的局面,以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学科基础课并非各专业原设基础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系统性的全面整合,是本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4]一方面,它要能够对道路与桥梁方向专业课均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其学时学分不能膨胀,因此这一组课程必须具备足够的精炼性。我院就是按专业大类整合课程,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并在土木专业设置道路与桥梁、建筑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这从方案上首先保证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专业教育渠道。

四、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 总体思路

根据1998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覆盖了原来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等8 个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我校2002年在原工民建基础上创立的本科专业,当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建筑工程和道桥两个方向,并且分别制订了培养方案。但是由于师资配备、课程体系设置等原因,道桥方向的培养方案始终未能付诸实施。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表面上叫土木工程专业,实际仍然是单一的建筑工程方向,没有真正达到教育部土木工程宽口径的专业要求。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因此道路与桥梁方向的课程设置是本次学生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内容。

我们针对原有的道路与桥梁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分析,及时对拟定的教改方案进行整改。在制定道路与桥梁方向教学计划的初期, 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我们借鉴了相关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并结合我院的自身特点,全面规划了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的专业课程的设置。

道路与桥梁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控制在211学分,课内教学为103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35 学分;课内教学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五类,分别占29%、8.7%、26.2%、13.2%和5%。在每个平台上都设置有相应层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必修课程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四个层次,选修课程则按照专业方向设置了任选课程和限选课程。公共课程是全校的平台课程,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指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设置的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类课程,是学生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专业方向课程是指最能反映本专业特色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选修课是指本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外其它专业课程,选修课一方面应使学生专业知识上得到加深,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知识面上有所拓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中要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实习和设计中的工程训练。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在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测量、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应用软件实训、道桥施工技术、道桥施工生产实习等课程支持下,培养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制图技能,一般结构计算技能以及工程质量检验、计算机应用、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

在桥梁工程、路桥工程概预算、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刚性路面、路桥工程监理等课程支持下,培养学生编制技术文件以及组织中小型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能力,具有进行一般道路与桥梁设计的基本能力,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道路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支持下,培养学生较强的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本专业培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在掌握路桥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测量、道桥施工技术、道桥施工组织、道桥施工生产实习、桥梁工程、路桥工程概预算、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知识后,具备道桥工程施工与设计的能力。在掌握计算机基础、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概预算、路桥工程监理、工程合同等知识后,具备道桥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确定了道路与桥梁方向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培养目标,使道路与桥梁方向的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21 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真正培养出大土木背景下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宽口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造[J].中国大学教学,2003,(7).

[2]崔智林.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4,(6).

[3]刘连新.对本科工程教育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234-241.

[4]梁兴文,李青宁,贾风云,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若干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2006,(S11).

[5]佟景才.铁路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34-36.

[6]李静,夏晓天.现代科技的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8,(12).

[7]杨肇夏,屈波,刘拓.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8]刘拓,章梓茂,杨肇夏.突破旧模式,探索本科人才培养多元化培养新方案[J].中国高等教育,2004,(1).

土木背景 第4篇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教育是基础,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根本。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我省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土木工程学科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 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地方高校, 尤其是行业类地方高校, 其基本定位是服务于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其毕业生主要是面向行业和地方, 直接到地方企业就业。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满足企业、社会对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但目前, 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与地方产业的需求, 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 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 大量的企业招不到符合企业需求的适用人才, “就业难”和“人才荒”同时存在, 成为困扰地方高校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举措

2.1 面向地方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宗旨, 在土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1) 构建以培养质量为根本的专业教学体系。采用工程实践问题教学法, 利用问题解决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了课程单位负责制和课程教授负责制。鼓励和支持集体备课等各类教研活动, 精选课堂教学用书, 考核教学用PPT制作质量及培训使用三维数字化教学手段。成立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专家督导组, 不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大部分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 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体系, 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推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教学和现场工程生产实际、科学研究、探索创新的有机结合。依托高标准建设的“深部矿井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力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 设立了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生可自主设计实验的开放实验项目。实验课程单独开课, 并鼓励和倡导采用教学模型、仿真模拟、三维信息技术等模拟和重现现场环境。

(3) 创新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进了教学计划, 统筹安排, 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及项目, 开展品牌和特色活动,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科技学术、技能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 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提高专业教师第二课堂指导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极大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生多次获得了技能大赛、科技作品比赛、创业大赛等全国或省市级奖励。

2.2 发挥学科优势, 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学科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而人才培养过程也会促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3]。我们通过加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 搭建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积极营造良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环境。

(1) 搭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 培育高层次土木人才。我们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 不断加快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 为适应新形势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 依托土木工程、力学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建成“深部矿井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力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教学平台, 为创新性土木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深部矿井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 不断整合、重组和优化现有资源, 对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及时地调整、拓宽, 使实验室更加适应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

(2) 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人才资源是建设一流学科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要建设好土木工程学科专业, 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土木工程新形势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学术团队重在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团队成员通过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学术前沿动态报告会以及有关课题进展情况等有实质性质疑和答辩的学术研讨活动, 形成智慧互相启迪、学术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鼓励学科成员以团队方式来进行联合申报课题, 协同开展研究攻关, 共享创新知识和成果, 形成和谐、宽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3) 着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土木工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 建设过程中必须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 使学科专业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成为行业技术改造创新的服务站。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一方面, 积极争取政府的专项投资, 做到信息渠道畅通, 积极反映学校情况, 争得主管部门的支持;鼓励和调动校内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 争取每年有一定的财政经费用于改善实验室基础条件和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学校每年在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室运行经费, 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使实验条件不断改善。另一方面, 在加大对实验室资金投入的同时, 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也应进一步加强。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规范经费的使用方式, 大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从而使实验室能够持续向前发展。

中原经济区建设给河南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学科专业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为出发点, 结合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建设实际, 把握自身特色、发挥学科优势, 进一步凝炼学科专业方向, 注重与企业联合、促进优势互补, 全面拓展服务领域,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摘要: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实施,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鉴于目前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的需求, 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土木工程专业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笔者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际, 提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洪涛.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8) .

[2]赵卫东.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J].河南教育, 2012 (7) .

土木背景 第5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多次明确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尽快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1]。因此,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以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输送有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主要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建筑施工、设计、管理等相关方面人才。这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有关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试验作为本专业实践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改革以更适应转型的需要,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的问题。

2. 传统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靠在四个学年中穿插与理论课程进度相配合的实习环节;另一方面则是依靠与理论课程相关穿插在相应课程中的试验教学环节。实习环节相对试验环节而言,时间安排较为集中,持续较长,在各阶段实习中,若能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这些实习之中,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末,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在建和已建建筑,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三学年末和第四学年中期,此阶段学生已经学完本专业大部分理论课程学习,需深入现场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是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两项实习往往不能由老师亲自带领,只能通过口头询问学生及电话联系企业实习负责人来监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是否能认真完成实习,很大一部分依靠自觉。此外,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多去建筑工地进行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一环节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在安排上还是有不少纰漏,需要进一步完善。

试验环节则是分散在土木工程各门课程之中,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实践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然而目前传统试验课程普遍具有设置较为零散,以演示试验为主,缺乏一定创新的缺点。如何使该环节更具连贯性,并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可尝试对土木工程专业试验课环节进行改革,使其从传统模式向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进行转化,尝试将土木工程专业中零散的试验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这类改革,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也可以借由室内试验模拟施工环节,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对各工艺环节有一定的了解,在未来学习阶段的实习实践中更快上手,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3. 综合性试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设置较为零散这一问题,考虑设置综合性试验教学环节。所谓的综合性试验,是指相对于单项试验而言的,一般是指运用并发掘某一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所进行的一种复杂程度较高的教学实验[2]。综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纵向综合,将一门课程中所涉及的试验联系起来,与工程实践挂钩,以改变传统试验教学中仅进行理论演示而与工程实践无关,实践性不强的弊端;另一方面是横向综合,将不同学科间的试验课程整合起来,使彼此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各理论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串联起来,熟练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

3.1 纵向综合性试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纵向综合性试验教学模式是指将单个学科中各零散试验进行综合,形成一项有实践意义的综合性试验。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科所涉及的试验为例,传统的土工试验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一般分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内容主要包括密度、含水率、液塑限测定、压缩、直剪试验等,一般为8个学时[3]。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有限且分散,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也相对不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

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集中时间开展综合性试验的方法,避免土工试验分散的影响。土工试验中的击实试验就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性试验范例,击实试验是用锤击实土样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的一种方法,在工程中主要用来检测填土的压实质量。在试验时,首先需去施工现场取样,然后将土样烘干,碾碎,过筛。之后根据液塑限试验测得的土样液塑限掺入一定量的水制成扰动土样。将土样分层装入击实筒中,分层锤击,测定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计算最大干密度和相应最佳含水量。可见此一项综合性试验中包含了传统土力学试验中的密度、含水率和液塑限测定,且具有明确的工程意义。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此项试验所需时间较长,所需试验仪器击实仪也不是常规本科土工试验仪器,实验室配备很少。因此,目前仅挑选一个班级作为试点班级,将该班级划分为若干组,每组8人左右。在试验中,先由组员去现场取土,用环刀法测其天然密度,烘干法测其含水率,并由公式计算其干密度。然后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样的液限和塑限,根据所测液塑限,加入适量水配置成扰动土样进行击实试验,用烘干法测击实后土样的干密度,并计算其压实度,根据规范要求评价所取土样的压实质量并提交完整的试验成果总结。

通过学生在试验课程中的表现和提交的试验报告可以发现,进行此类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试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得到了提高,大部分都能积极参与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试验。进行此类综合性试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所做演示试验与工程实践完全脱节,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试验的实践意义因此热情不高的缺陷。

3.2 横向综合性试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横向综合性试验教学模式是指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各学科试验之间进行综合,形成一项有实践意义的综合性试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试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材料力学试验、流体力学试验、岩土力学试验、地基基础实验及混凝土结构试验等试验教学内容[4]。在传统的试验课教学中,这些学科试验彼此独立在各理论课程之中,互相之间没有联系。考虑将这些零散的存在于各学科之间的试验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试验,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梳理学科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现尝试将《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三门试验课程中相关试验进行综合。《土木工程材料》试验课程中的混凝土配合试验,在传统试验教学模式中,由指导老师给定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稠度,由学生进行原材料性能测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试验验证和调整等[5]。在《材料力学试验》中的钢筋拉伸试验,则是由学生通过钢筋的拉伸绘出拉伸曲线,测得所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拉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可将此两个试验结合起来,由学生自己按不同的配合比配制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梁,并根据测得的钢筋强度,在混凝土梁中配置钢筋,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此养护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梁即可成为《混凝土结构》中的梁强度试验试样。对梁加载,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同,钢筋配置情况也有差异,因此钢筋混凝土梁会出现少筋破坏、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三种不同的破坏形式。让学生观察这三种不同破坏形式之间的区别并分析出现不同破坏形式的原因。由于钢筋由学生自行选择,混凝土由学生配制,钢筋混凝土梁也由学生浇筑振捣,因此对于破坏的不同形式及造成不同形式破坏的原因学生会有更好的了解,对所学内容的映像也会更加深刻。但是该综合性试验所涉及的课程不在一个学期开设,因此时间跨度较长,且需要不同科目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实践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存放已浇筑养护成型的钢筋混凝土梁所需要的场地也较多,尚不具备较好的实践条件。目前仅有此设想,还未在教学中得以实践,该方案是否可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并在实践中探索以不断完善此方案。

4. 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设计性试验是指给定试验目的、要求和试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试验。设计性试验的核心是设计、选择试验方案,并在试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及合理性[5]。设计性试验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目前,在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系中,最能体现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思想的是每年举办的结构设计大赛。大赛分为专业组和兴趣组,兴趣组由未受系统力学训练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多注重外观设计,对结构的合理性要求不高;专业组则是由学过系统力学知识的大三、大四学生参与,用指定的材料如竹皮纸、牛皮纸、胶水等设计结构并制作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按模型的荷质比和变形情况进行评分。在已举办的几届比赛中,每届都不乏结构合理、构思新颖的佳作。这样既是比赛,也是试验的过程,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并将所学知识充分调动,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考虑到目前国内外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6],还可采用数值模拟试验的方式[7],引导学生在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等理论课程时,在课外使用PKPM、ANSYS、ABAOUS等数值计算软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进行模拟实现,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并在学习这些常见结构设计软件、数值计算软件及相关的简单建模应用中,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与未来的工作内容直接接轨。

结语

教育部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尽快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各专业各学科都应积极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传统的试验教学模式必然会逐步向综合性、设计性教学模式转变。本文中所提及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有些已经得到了实施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有些则需待条件更为成熟,逐步在教学中得以实现和完善。

摘要: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地方本科院校尽快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积极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具体课程,提出了几点进行试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并在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试验教学中进行了相关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土木工程试验,综合性试验,设计型试验,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赵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2015,32(11):74-76.

[2]黄敏,代兵权,胡小弟.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内江科技.2011,11:71-81.

[3]何俊,陶高粱,庄心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土的渗透特性综合性试验教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4):194-204.

[4]祝彦知,程楠.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74-175.

[5]杨医博,梁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274-278.

[6]罗亦军,左为恒.必由之路——计算机辅助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J].2004,(4):84-8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土木背景】相关文章:

土木教学05-27

土木05-28

土木本科08-07

土木建设09-07

土木施工论文06-24

土木施工基础07-06

大兴土木08-28

土木论文提纲09-09

土木读书笔记05-31

土木专业就业06-27

上一篇:系统设计目标下一篇:测试驱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