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2024-06-28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精选11篇)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1篇

现在的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逐步完善, 但是由于此技术在路上勘探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低信噪比、静校正复杂, 导致其无法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运用多多分量勘探技术实现收益的典型例子就是北海地区的Alba油田, 以前依靠纵波无法识别的含油饱和砂岩可以用P-S转换波的地震解释来完成, 并且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该区域的油藏构造认识。在我国多波多分量勘探的时间应用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南海西部的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勘探, 纵波勘探的“气云”问题可以用转换波地震勘探来解决, 此技术的优势还表现在对中深部地层的岩性识别和含气预测两方面。

2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相关技术

2.1 采集技术

(1) 采集技术与震源、检波器、观测系统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十分密切, 因为在勘探过程中要做到激发并接受到横波或转换波、纵波, 所以相对于以往的纵波勘探来说, 多波多地震勘探技术对于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也更高。现在, 多播勘探在陆地上激发横波的震源主要有排井震源、水平可控震源、倾斜气枪震源等, 然而这些方法的使用成本都普遍偏高, 并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激发出来的横波持续时间太短, 无法很好的观察勘测结果。综上所述, 现在多波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还是运用纵波激发对, 对转换波观测。海上的多波地震勘探与纵波勘探一样都是把空气枪作为震源。陆上的多波地震勘探最早是采用双检波器, 也就是一方面设置记录地面震动垂直分量的检波器, 相对应的水平方向上设置一个记录水平震动的检波器。最近几年,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逐渐被人们认可。海上多波多分量采集目前主要采用4C OBC电缆, 把检波器与电缆结合在一起放在海底。与陆上操作相比, 海下的勘探更具有挑战性, 其中海下定位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 不管是陆上还是海上的多波勘探都要解决数据量增多带来的问题, 数据量增多主要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需要记录横波、纵波、转换波的信息。另外, 由于纵波和转换波的传播特征不同, 在施工之前要先到勘探地点进行调查, 在设置偏移距时要兼顾对二者的接收。

2.2 处理技术

现在, 依据对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不同的的处理流程可以把相应的处理技术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以标量波场为基础的波场分离处理方法, 另外一种就是以矢量波场理论为基础的多波联合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 第二种方法由于其相关的技术不够完善现在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转换波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类似于纵波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 但是因为转换波的传播路径是不对称的, 所以有些纵波资料的处理方法不能用到转换波资料的处理中。现在以波场分离理论为基础的多波地震资料处理流程是:第一, 先把波场进行分离, 第二, 纵波与转换波分开来处理。处理转化波的过程中还关系到不对称抽道集、确定转换点、噪声压制、静校正、动校正、转换横波速度分析、转换横波偏移、求取纵横波速度比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 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横波静校正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横波信噪比低、对应的低速带比较复杂而且受到各向异性的影响。

2.3 解释技术

做好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完成纵、横波地震资料的层位对比。在做好层位对比的基础上还要结合VSP和测井资料等进行纵、横波联合反演。经过正确解释的多波地震资料便可以用来研究地下介质的岩性、含油性, 还可用来识别真假, 由于横波的分辨率较高, 因此横波可以用来识别小断层、薄互层、尖灭等微小构造, 还可以利用横波的分裂现象来研究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进而发现裂缝油气藏。另外, 转换波资料还可以提高地震成像的质量, 尤其是在饱含气的油藏和波阻抗差异较小的储层使用效果较为明显。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综合多种资料信息进行综合解释。

3 进行多波多地震勘探时出现的主要问题

3.1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问题

虽然目前对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进展, 同时也成功的完成了一些商业应用, 但是, 毕竟这是一项新技术, 在勘探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下面列出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1) 横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持续的时间短, 衰减严重, 导致最后接受的信号信噪比低。有效利用多波地震资料, 首先要想办法除掉里面的噪音, 其次要熟悉了解横波的传播规律, 然后进行静校。

(2) 目前, 对于转换波和横波来说, 缺少精确的速度建模方法。这是因为与纵波相比, 横波和转换波的传播规律更加复杂, 而且没有精确的岩石物理实验数据, 所以无法对横波及转换波进行准确的速度建模。首先要保证速度模型的准确性, 其次才能对地震资料实施进一步处理, 而且速度模型是否精确直接影响着深度域成像和纵、横波联合层位对比等工作的落实。

(3) 无法准确分析横波的分裂。横波在传播时如果遭遇到各项异性介质时, 便会被分成极性正交的两种横波。这种特性可以用来研究裂缝的发育状况, 并且进一步预测裂缝油气藏。但是由于此技术不够完善, 在各向异性层位较多时容易出现偏差, 所以此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在理论及技术方面对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解释不够完善,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 结束语

多波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不停的发展与进步, 并且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奋斗, 使得此技术在石油勘探工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实践中, 专家们将再接再厉, 使多波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研究再上升一个层次。

摘要:石油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多波地震勘探的采集技术被运用到实践中来, 下面文章中主要讲解了此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多波地震勘探采集,石油勘探技术

参考文献

[1]欧庆贤.石油物探文选[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 (8) .12-24

[2]裘慰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论文集[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5) .24-31

[3]钱绍瑚.实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8, (4)

[4]马恩泽.地震勘探论文集[D].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3) .88-106

[5]陆基孟.塔地震勘探原理[J].上、下册,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8) .336-436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2篇

关键词:地震勘探技术;资源勘探;应用分析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是非常的低,伴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开采,矿产主采资源也逐渐倾向于地下深部,也导致资源勘探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性,因此必须要使用勘探精确度更高的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在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各种反应,以此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形态和具体性质,起到勘探的作用。

1地震勘探技术的特点

①地震勘探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运用非常的广泛,不仅在矿产资源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多,其也被常用于天然气和石油钻探前的勘探工作。②可利用专门的仪器按照特定的方式掌握和了解地下层的地质情况。③地震勘探技术的准确率和回报率相对较高,目前的很多企业都使用地震勘探技术来开展相关工作。④地震勘探技术具有高质量和高密度等特性,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可提供详细的地质情况,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资源勘探中应用地震勘探技术的必要性

2.1符合资源勘探的实际需求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科学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勘探技术的不断完善,是推动资源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可使得地下目标图像看得更加清晰,位置的预测也更具有可靠性。目前矿产资源勘探主要使用的就是地震勘探技术,合理的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可提升资源勘探的精确度,同时对于提升矿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积极的作用,符合资源勘探的实际需求。

2.2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性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激发出地震波,地震波在地层传播的过程中,在遇到波阻差异分界面时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也可称之为反射信号,反射信号再传送到地面上,通过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可对地下的一些地质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资源勘探中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可使探测深度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可进行分层详细的探测,不但可以提升其勘探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加其工作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资源勘探中合理的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矿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地震勘探技术内部包含有DMO叠加数据,DMO使用起来相对灵活,而且在提升分辨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能够切实反应出地震勘探的特征,也可以更加清晰的反应出地质的信息,可满足高密度状态下的工作要求。

2.4结果相对准确

在资源勘勘查的过程中,分辨率的高低非常的重要,若分辨率太低,会使得地质区域的图像清晰度低,就无法给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因此对于资源勘探来说,其对于分辨率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而地震勘探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能够通过回转波以及绕射波等多种方式对特殊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对于地质信息的了解可以更加的直观化和清晰化,对于在地震道和地震波中的微小变化也能够在数据中体现来,所得数据的结果也更加的准确。

国外智力助石油勘探技术快速发展 第3篇

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脱颖而出

近年来,油气资源短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从1993年起我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快速增加,因此,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的研究,加大勘探力度,积极寻找优质油气资源,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油气勘探工作不断深入,勘探程度持续提高,目前已进入到复杂和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风险和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油气勘探开发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石油公司的经济效益。如因分析结果有误而打一口干井,少则损失数百万元,多则损失数千万元;如解释结果准确而多打一口高产井,则会产生数千万元的效益。该公司主要产品——“基于Windows的油藏综合解释系统”就是用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油气藏综合分析,提高油气藏预测准确性,进而降低钻探风险的软件系统。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研发队伍和准确的产品定位,该公司从2001年8月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从注册成立时的几个人发展到现今的西安总部四十余人,在北京、新疆分别设立了分公司,经济效益也突飞猛进,2006、2007年销售额均过千万。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密集的软件企业丛林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先进示范企业,同时也是政府认定的有技术贸易许可证并通过国家“双软”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让我们一起走近石文,共同探索其发展轨迹。

外国专家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

杨静波总经理说,从2003年起公司开始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基于Windows平台的油藏综合解释系统”的研发。该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易学易用,对推动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有着重要作用,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能力。该软件系统为油藏综合解释提供了丰富的新技术和方法,使用者可根据地质环境特点选用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油藏综合解释准确性,提高开发效益。

通过外国专家和该公司技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公司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一是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为了准确把握本行业软件发展动态,公司在巴黎设立了欧洲分部,与法国石油研究院、巴黎矿业学院等有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并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和商业合作。在国外智力的支持下,该公司软件技术水平近年来与国际始终保持同步。同时,公司在乌鲁木齐、北京、昆明、延安等地均开设了办事处,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支持。二是企业实现了从单纯研发型向市场与研发相结合的资本化运营模式的转变。通过不断探索市场化发展模式,更新经营理念,石文软件西安总公司人员从开始时的23人增加到目前的44人,成立了专门的市场部,并制订了免费首期安装试用一年等吸引力和后续发展力都很强的营销策略。三是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该项目的子系统“三维可视化地震岩性解释系统”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系统中的地震地形学解释及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处理模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执行期间,石文公司利用本系统完成了国家863项目的子课题——“时移地震资料流动单元分析”。四是通过执行引智项目与外国专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该公司长期聘用的法国和美国专家承担了公司基础研发及市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并取得了良好效益。其中法国专家在与该公司2006年的技术合作中,完成《地震地形学和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核心技术开发,开发出新一代用于地震地形解释的属性近20个。另外,外聘专家将美国公司的石油软件测试体系引入到该公司,完善了石文软件系统的测试模式。使“三维可视化地震岩性解释系统”等软件的稳定性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获得油田用户的好评,为后来油田的批量采购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借助于法国专家在石油界的长期经验,公司确立了与巴黎高等矿院、波尔多三大地质与环境信息图像研究所等的合作意向, 并开始着手建立欧洲研发及培训基地,使得该软件2006年开始面向国际市场推广,软件英文版、法文版制作已进入筹划过程,力争近一两年内为国家出口创汇。

善于利用国外智力,企业如虎添翼

油藏综合解释软件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智能计算、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产品定位高。石文人一直十分清楚地知道,要达到在国内全面替代国外产品并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目标,他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过去五年的软件研发过程中,公司遇到了资金和技术上的许多困难,国外智力的引进,不仅打破了系统研发的瓶颈,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支持,也为产品进行了准确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定位,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该公司的软件产品因其强大的功能、清晰的数据管理和简单易用而广受欢迎,已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研究总院、研究中心及其下属的多个油田公司等单位使用并获好评。累计实现销售1000多万元。特别是“基于Windows的油藏综合解释系统”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将使地质研究早日进入数字化地质研究时代,使研究人员摆脱机械、繁重的手工劳动,用更多的精力思考地质问题、深化地质认识,提升研究水平。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4篇

1初探MSE技术

MSE技术本质上与观测系统、检波器和相应的震源三者之间具备较为紧密的内在关系,因为在实际石油勘探环节中需要对转换波以及相应横波予以激发并良好接收。相较于以往勘探中纵波激发与接收而言,MSE技术无论是对观测系统还是检波器又或者是震源均具备较高要求。一般多波勘探会在陆地上依托于震源实施横波激发,而震源则包含了倾斜气枪以及水平和排井三种类型,但是这些震源实际耗费较高成本,此外作业环节中还对周遭相应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即使进行横波激发,由于较短的维持时间也无法真正、准确的获取勘测结果。因此现今MSE技术主要是建立在转换波以及横波两种波形激发上,其中转换波还是由纵波转换而来,依托于检波器对纵波以及横波予以检测记录。近些年微电子方面技术良好发展促使新型电缆产生,该种新型电缆为4COBC型号,能够与检波器同时下放进海底,促使MSE技术准确对转换波以及横波信息予以全面接收。

2探析MSE技术于国内以及国外石油勘探具体应用

2.1国外石油勘探应用

国内对于MSE技术的应用经历了早期阶段,早期国家将MSE技术试验在工业区中,这些工业区均分布在不同陆地区域,但由于MSE技术应用于陆地时有着较低信噪比等不足,加之当时MSE技术涉及相关设备比较落后,因此MSE技术在陆地上的勘探发展并没有进行下去,此后众多研究学者开始将MSE技术尝试应用在海上石油勘探中,率先应用该技术的南海石油勘探,初步尝试便取得了成功。具体来讲,我国在1999年海洋石油相关总公司依托于MSE技术在南海获取到了第一批地震数据,该批地震数据为四分量二维数据,此后在2000年更是获取到了第二批地震数据,在经过石油勘探人员长达两年的努力研究探索之后终于取得南海石油初步研究成果[1]。除了应用在南海之外,20世纪90年代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九五”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针对科技攻关相关项目制定,选定攻关区域为东海,经过深层次研究之后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2国外石油勘探应用

国外对于MSE技术的实际应用相较于我国较早,此外国外普遍在应用MSE技术的同时添加了电缆采集方式,而电缆采集对于海底勘探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英国在1980年将MSE技术应用于其AIBA北海石油开采工作中,依托MSE技术能够对海底油田实现横波以及转换波两方面剖面的良好测量,一般转换波能够测量出海底岩层实际地震响度,而横波则具备较强反射特性,在转换波以及横波的双重作用下则能够确定海底油田具体状况,除了英国将MSE技术良好应用在海上油田实际开采项目之外,发达国家美国等也均将MSE技术实现了较早应用,从多个国家对于MSE技术应用来讲效果较为良好[2]。

3探析MSE技术未来发展

现今MSE技术的发展趋势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向数字化MSE技术迈进。从上文中不难看出MSE技术现今由于技术局限还不能够较好使用在陆地上勘探工作,这对其长远发展无疑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而数字化MSE技术则可以说是为MSE技术掀起了发展新篇章,依托于数字化的资料模拟以及地震数据采集,能够从地震勘探模拟层面转化为地震勘探数字化层面,属于MSE技术一项重要改革。

此外计算机还能够对地震波形予以资料数字化分析研究,尤其是对离散数据具备较强处理能力,而建立在上述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MSE技术将不仅应用于海上石油方面,而且还能够应用在陆地古墓的精确勘探,这对于国家历史文明勘探发展将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其二是向三维化MSE技术迈进,以往MSE技术均是建立在二维勘探基础上,而三维化的发展将为MSE技术未来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所谓三维化MSE技术主要是基于二维基础上,先通过二维技术将陆地或者是海洋地质构造予以数据获取,之后进行探井布置,依托于三维技术对油气储集层实际变化予以观测研究,进而促使钻探具备较高成功率,可以说三维化MSE技术不仅是勘探工作予以了重新流程上的设计,更加多勘探过程予以了丰富,而勘探后获取到的数据也将更加多元化[3]。

综上分析可知,在时代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背景之下,关于石油方面的勘探开采技术也将会进一步提升,MSE技术也会在未来更加的成熟,这对于石油深层次良好开采提供技术保障,而本文将石油勘探中MSE技术应用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后续石油勘探优化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研究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社会对于石油能源在使用量方面呈现出逐渐增长趋势,而这也促使石油相关勘探部门对于石油量丰富区域加大了集中开采力度,如东部油田等,但是集中开采区域中层以及浅层石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该种环境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勘探部门均将目光集中在深层油田上,而要想对深层油田予以良好勘探就需要应用多波地震勘探采集(Multiwave seismic exploration,简称MSE)技术,本文基于此就MSE技术进行着手分析,之后对MSE于国内以及国外石油勘探具体应用予以研究,最后探讨MSE技术未来发展,以期为后续关于MSE技术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波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石油勘探,应用

参考文献

[1]撒利明,甘利灯,黄旭日,等.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03:611~626+420.

[2]张树林,张懿.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现状及应用展望[J].海洋地质前沿,2014,11:58~65.

即时通讯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第5篇

WEBIM为一类基于网页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代表如webQQ,是对传统即时通讯服务的一种改革。网页版即使通讯产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无需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经常更换通讯软件的版本而不停下载安装新的客户端,节约电脑的空间。聊天记录无论在任意电脑上都可以查看。传统的即时通讯软件一般把聊天记录保存在客户端的电脑上,用户换了电脑再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查看不到聊天记录。但是网页版的即时通讯软件是将聊天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因此,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使用都可以看到聊天记录。可以和社区网站无缝结合,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2即时通讯技术应用方向分析

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本文引言中提到的石油仪器远程诊断等等。以下从即时通讯技术与石油勘探开发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今后石油领域中的应用方向。

(1)远程技术支持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引入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用户沟通、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油田的技术支持手段除现场服务外主要为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手段主要为腾讯QQ,传统手段在即时性、直观性上有所欠缺,腾讯QQ在即时性上可胜任现有需求,但是在组织架构设置、企业用户分类管理、专业化形象建立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建立油田专属的即时通讯工具,丰富其远程技术支持手段将更为高效。该系统除具备基本的远程即时通讯功能外,也需具备专门的用户管理、组织架构设置调整功能。

(2)仪器远程服务对于各石油仪器制造商来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提速,仪器维修的快速响应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保障。除常规的现场服务外,远程诊断与远程维修逐渐被油田用户接受和认可。石油仪器制造商可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状态的监控,完成状态信息从钻井现场到仪修中心的实时传输。各类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可提供对外的设备状态监测接口,通过即时通讯客户端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可辅助判断症结所在。这将大大提高仪器维修效率,减少现场与仪修中心的频繁交互。

(3)远程辅助作业石油勘探开发远程化的终极目标将是实现井场的无人值守和自动化作业,这就要求各类设备操作的远程化和仪器维护的远程化。此两者的实现也可依靠远程即时通讯技术将现场的作业数据、设备信息实时传回油田基地或仪器技术支持中心,作业指令也将通过即时通讯技术实时发送到作业现场。目前来看,实现完全的勘探作业远程化从技术实现和管理手段上尚有较大差距,但即时通讯手段的加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辅助监控,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3即时通讯即时开发模式分析

(1)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可实现底层代码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开发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即时通讯的普通文字聊天功能可以用Socket简单实现,满足几十人上百人的文字通讯,但若要商用,或者在互联网上运营,系统运行会碰到瓶颈。通过本阶段技术调研,主要存在以下较大的技术难点:复杂性互联网作为异构网络综合体,从底层物理传输介质上看具备光缆、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媒介,从网络结构上看多个运营商网络、多个自建网络互相交织,数据交换需跨越多种网关,解决此问题需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比如底层传输协议优化、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研究、语音视频压缩算法研究、数据加密算法研究、中转服务器集群建立等。安全性在互联网上自建公网服务器在安全性上具有较高要求,需自建软硬防火墙、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经济性自建公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成本较高,除中转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硬件成本外,也存在较高的日常运营成本。

(2)二次开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基于现有即时通讯产品对外接口完成,开发周期较短,基本功能已提供,稳定性较有保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产品选择方面。开发必须基于一款成熟稳定长期的即时通讯产品,该产品必须具备较大的用户群基数,以备本项目的持续改进需要;产品二次开发接口需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功能需求,服务器端、客户端均需具有对外接口;系统性能需有所保障;网络性能需适用于勘探开发现场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基于现有商用平台二次开发更为符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行业特点。例如可针对RTX、IMO或者目前一些较主流中小公司的远程即时通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开发质量和降低研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远程交互、远程维修、远程作业等具有油田特色的专属功能。

4结束语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6篇

【关键词】地震勘探;采空区;纵波反射

自从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矿业开采的秩序较为混乱,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着采空区,这些采空区的地理位置大多数不明确,还有一些位于城郊位置,很容易引起坍塌,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规划工作。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科学地探查井下空区的即时状态和空间形状,为空区安全治理和资源回采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结合某矿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空区三维激光系统(C-ALS)对矿山的部分空区进行探测,了解其空区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运用其自带的软件进行编辑与成图。从而确定空区在矿山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为空区的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确保作业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一、典型实例应用

(1)采空区地质地震条件。某矿采空区所处地段是低山丘陵,且该场区位于山前丘陵地带,基本无植被生长,该套地层南倾13°,由南向北渐变浅。地层从下到上依次是:煤层,二1煤层和二3煤层,两每层之间充满了19.2m的泥砂岩互层;泥岩层,由南向北渐变浅,其厚度为40m;砂岩层,主要是厚度约为31m的砂岩;砾岩层,以砾岩为主,其总厚度大约是35m;表土层:主要是钙核层、粉土和粉质粘土层,小部分区域有一些小卵石。该区是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开阔,有一些村庄,虽然浅部地层的地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但根据前面所述的地层情况可以看出,不同构造的地层,其密度不同,泥岩与煤层、砾岩与砂岩的界面具备的波阻抗差异明显,地震波在不同的地层中传播速度不同,当地震波遇到岩层破碎带或者采空区时,他的振幅会降低同时期传播速度也会明显减小,具备了较好的反射条件和地震勘查勘测的前提和营养条件。(2)野外数据的采集。本次数据采集工作,使用的是德国公司(DMT)生产的单个检波器(60Hz)接收和数字地震仪(Summit),叠加观测系统(12次水平),本次工作所选取的采集参数是:道间距为3m,最大炮险距是43m~55m,偏移距是8m~20m,采用药量450克和井深3米的浅井炸药激发方法,激发时采取多次垂直叠加(≧20次),以突出有效波并压制干扰波。针对矿区特有的上述地震地质情况,我们采用激发药量尽可能小等措施,尽可能的压制地面波的干扰;为了获得较理想的单炮记录,我们挖坑插放检波器并用土埋起来。在一些无法清除掉覆盖的石子的勘查区,在埋置检波器之前我们现在要在其需要放置的部位刨坑,之后填满粘土,使检波器和地面能很好的耦合,提高信息接收的一致性。多数情况下,需要在夜间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尽量将交通车辆或者及其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采集到高品质、可靠性强的野外地震数据。(3)地震勘测数据的处理。地震勘测数据的处理,是为了利用不同功能的地震处理模块,来获得水平叠加偏移时间剖面图,从而能直观反映地质信息和解释所处地质条件。某矿按以下流程对收集到的地震波进行了处理分析:资料输入→原始数据解编→动平衡→频谱分析→数值滤波→速度扫描→自动校正→剩余时差静校正→水平叠加→波动方程偏移→反褶积→绘制叠加偏移时间剖面。(4)采空区和塌陷区的地质解释。图1所示内容分别是接近为东西走向的平行测线3上面的一段水平叠加偏移时间剖面图,他所代表的区域地势相对较平坦,对剖面的坡长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剖面分辨率高、层次清晰,存在两个相互平行、连续性好的波组T1、T2(60ms~170ms)。将上述内容与该地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该剖面实际反映的是地下约165m深度处的地层。两个连续波组T1、T2在地震时间剖面出现的时间分别是60ms和165ms,T2波组能量相对较强、间断性连续,代表的大约为120m深度的煤层;T1波组能量强、连续,代表的大约是50m深度处的砂岩层和砾岩层。

(5)运用地震波解释采空区和塌陷区。对水平叠加偏移时间剖面图内地震波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采空塌陷区缺失T2(煤层反射波)波,还表现为反射波的振幅弱、反射凌乱以及塌陷边缘处的反射波出现同相轴错断,T1表现为波反射频率低、连续相差、扭曲,正如图1中桩号为10-170处;煤层采空区的地震波T1没有异常的表现,T2煤层反射波会出现凌乱的、低频的弱反射以及该波的缺失。经本次野外地震勘测,根据图1中所示的T1和T2的波组反射特点和地质解释,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区有2个地下采空区和8个塌陷区,这与我们实地钻探和考察后的结果是一致的,仅在深度问题上存在一些出入,这可能与转换计算时深时存在的误差有关。

二、结语

近几年,地震勘探被广泛地应用到矿区的采空区勘测中,利用地震勘测技术能基本上查清,矿区是单纯采空,还是采空后还伴随有塌陷,这相较于其他勘探手段更为合适。但是我们的实际勘测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比如可以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坍塌区和未坍塌的采空区进行勘测,并做速度侧求,这样在转换计算时深时避免误差的出现,从而更准确的解释坍塌和采空区的实际深度。

参 考 文 献

[1]张华,陈小宏,刘松.地震勘探技术在公路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v.7;No.4902:371-374+412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7篇

伴随着高密度观测系统和可控震源滑动扫描、ISS、DS3 等高效采集技术的的推广应用, 对测量工序的作业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地震勘探中采用的RTK测量放样, 放线、震源按照测量标志进行施工作业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效采集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的要求, 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测量作业方式来与之相适应。

1 现状分析

1.1 作业流程

(1) 测量组按照甲方要求的放样原则进行野外物理点的放样, 多采用纸桩号、胶带桩号、旗子三标定位, 炮点多采用红色旗子, 检波点蓝色旗子。

(2) 推土机按照测量炮点标志进行清线作业, 提高后续的震源采集施工质量和效率, 一般为了保证推土机的清线作业效率, 会配备手持GPS的推土机带点人员。

(3) 清线作业过程中, 出现震源可能无法到位的炮点, 推土机带点人员反馈给测量组, 测量组进行炮点重新偏移。

(4) 测量组将清线完成后炮点成果上传手持GPS、详细草图提供给震源带点人员给野外震源带点人员。

(5) 野外震源施工过程中, 如果再出现震源无法到位的炮点, 带点人员反馈给室内测量组, 测量组进行重新复测。

1.2 存在的不足

(1) 测量标志不符合环保规范而且易丢失, 耽误后续班组的正常施工, 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测量标志被风刮走, 人员无法准确核实桩号;在夜间采集施工时, 带点人员仅仅依靠常规的手电筒进行找点十分困难, 延误采集时间较多, 直接影响了施工效率。

(2) 推土机清线或者震源施工过程中, 经常出现无法到位炮点, 需要测量组复测, 增加测量工作量且损失清线和震源作业时间;部分区域推路多, 难以辨认, 震源搬点很难第一时间选择最佳路线, 导致冤枉路, 直接影响了采集效率。

(3) 由于带点人员素质不齐, 不能做到点点与仪器核对桩号, 导致放错炮问题, 发现后重新放炮耽误震源施工时间。QC室内资料质控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质控, 以检查各种可能出现的震源实际激发点位与成果坐标的不一致。下图是比较常用的检查炮偏的几种方法。检查炮偏是资料质控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常规采集过程中总避免不了炮偏现象的发生, 在高效采集过程中如果按以上质控方法检查炮偏将给现场处理带来非常繁重的工作, 且并不能检查出野外所有的炮偏情况。

(4) 夜间施工可视化程度低, 震源只依靠带点人员指示停点无法保证到位率;炮点测量标志丢失时, 需要人工估算震源组合中心位置, 大大降低了震源组合中心位置的精度。

2 炮检点无桩号施工技术应用

2.1 应用基础

本项目采用数字化地震队系统 (DSS) 实现炮点无桩号施工作业。

(1) DSS (Digital Seismic System) 是BGP国际部研发的数字地震勘探系统, 由DSC (Digital Seismic Command) 生产指挥系统和DSG (Digital SeisGuidence) 震源导航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DSG部分主要完成本次炮点无桩号施工技术应用的技术基础。

(2) 为震源安装DSG导航系统和高精度Omnistar GPS接收机, 为DSS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炮点成果的基础, 用Omni Star成果替代物探测量RTK放样激发点成果。项目采用GSR无线节点采集设备作为采集仪器是检波点无桩号施工作业提出的基础。GSR (Geospace Seismic Recorder ) 是OYO GEOSPACE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无线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是一种轻便、灵活、操作简单、稳定可靠、可适应不同环境要求的自主节点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GSR无线节点采集设备的特点之一就是每个节点都有内置GPS, 每隔六分钟进行一次卫星授时和坐标定位, 并且将每次授时坐标记录在GSR内存卡内, 进行生产地震数据下载时可以同时下载坐标信息。炮检点无桩号施工技术在采集过程中, 避免出现炮点或者检波点成果与实际工作点位不符的情况, 保证采集地震资料的高质量, 是适应目前高精度勘探的发展配套技术。

2.2 炮点无桩号施工

(1) 清线。推土机安装DSG导航系统, 清线过程中直接对无法到位炮点进行优化。室内优化推图机航迹, 作为震源施工过程中的导航线, 减少震源绕路时间, 提高震源施工效率。

(2) 室内优化。室内用Global Mapper进行航迹优化;利用Green mountain软件结合测量检波点放样过程中收集的地标障碍物和高程信息, 根据甲方炮点偏移原则进行室内炮点优化;将整理后推土机航迹和优化好的炮点上传震源DSG导航系统。

(3) 震源放炮。指挥车安装DSS系统, 实时监控每台震源位置及施工状态参数等信息。每台震源安装一台DS G和Omni Star GPS接收机, 震源操作手按照DS G内的炮点和推土机航迹进行施工作业。GPS接收机天线安装在震源平板的正上方, 在震源起震的同时获得震源平板中心对应的坐标和高程, 并记录在DSG平板电脑内, 每天下载后经室内质控整理后, 作为炮点成果。

2.3 检波点无桩号施工

在不涉及检波点清线的项目中, 可以采用手持GPS作为野外放线的指导工具, 将GSR采集站内置GPS野外工作期间记录的坐标信息, 作为最终检波点成果。但是GSR内置GPS成果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达到RTK的精度, 下文中会对精度进行分析对比。

3 应用效果验证

3.1 RTK作业中精度要求

(1) 放样误差。 根据《Q/SY BGP ·K1208—2012》中规定, RTK测量平面误差限值为1 m, 高程误差限值0.5 m。

(2) 施工误差。 根据《Q/SY BGP ·K120 1 —2012》中规定"野外地震勘探中, 激发点 (组合中心) 平面偏离误差超限或者高差变化大于2 m时, 要实测坐标和高程"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中, 实时定位坐标与测量坐标的误差应小于4 m”。

综上, 野外无桩号施工中, 平面误差不大于5 m, 高程误差不大于2.5 m。

3.2 Omni Star与RTK精度对比

在无桩号施工作业中, 可控震源使用DSG导航系统来确定震源的激发位置, 导航系统精度是决定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震源DSG点位精度不准确会使震源的组合中心偏离炮点, 无法保证两台震源的实际组合中心落在炮点容差范围之内造成大量不合格炮, 因此在开工前必须对震源DSG精度进行对比测试, 即开工前需要验证Omni Star与RTK精度。在日常采集过程中, 每周进行一次震源Omni Star与RTK测量成果对比, 确保震源GPS施工过程中成果误差及精度符合测量规范。

3.3 GSR与RTK精度对比

图1 是节点数据的位置质控结果, 图中蓝色散点是每隔约6 分钟记录的GPS位置信息, 这些点的离散程度是评价GSR内置GPS的依据;红色点是通过计算散点聚焦处坐标得到的实际坐标位置, 灰色边框是RTK测量点位的5 m半径圆, 通过对比两个5 m半径圆的吻合程度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放样情况和节点在野外工作状况, 对于类似图1 (右) 中超过5m的点检波点需要安排测量组进行复测, 严格保证提交成果与GSR实际工作位置吻合, 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如果采用GSR坐标作为检波点成果, 就完全避免检波点的复测工作, 只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验证性抽查GSR坐标的精度 (图2、图3) 。

(红色平面误差, 蓝色为高程误差)

4 结论

(1) Omni Star星基差分技术与震源DSG导航系统的有效结合, 对传统的测量放样作业进行了效率和质量革新。

(2) 炮检点无桩号施工, 省去了测量物理点的放样环节, 同时节约了相应人员、机动设备、油料、标志材料、测量设备等的相关投入, 对适应了环境保护的高要求。

(3) 推土机航迹室内优化后, 指导野外震源施工作业, 有效提高了震源施工作业效率, 复杂地表施工作业中能够有效避免震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值得推广应用。

(4) 炮点无桩号施工, 提高震源施工作业的资料准确度和效率, 节约震源带点、推土机带点人员配置, 缩短施工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

(5) 在高效采集项目中, 高精度的导航系统给炮点成果提高了高质量的保障;根据炮检点互换原理, 检波点坐标质控也同样重要, GSR无线节点采集设备内置GPS能够保证室内对检波点位置进行100% 质控, 保证了资料高精度。

(6) 由于GSR内置GPS精度有限, 仅仅依靠GSR坐标成果无法满足检波点无桩号施工的要求, 需要结合工区高精度DEM数据体来对检点成果精度进行有效弥补, 即平面坐标采用GSR内置GPS坐标, 高程从DEM数据体提取, 作为最终检波点成果。

参考文献

[1]OYO geospace公司GSR操作手册 (V0.3) , 2012.07.

[2]DSS导航系统用户手册 (V2.0) , 2012.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8篇

1 传统石油勘探测量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方法和设备性能的缺陷

(1)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林地等地区作业时, 采用全站仪逐点布设, 放样精度低、效率低, 受气候影响大, 成本高。 (2) 必须建立大量基准站。 (3) 现有的设备、技术达不到远海海域石油工程作业的要求。

1.2 技术瓶颈

(1) RTK电台数据链传输距离太短。 (2) 卫星轨道自身存在较大的误差。 (3) RTK系统数据处理的解算方式不可靠。

2 GPS技术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GPS系统在陆地石油地震勘探测量和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中被广泛应用。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能够在各个领域内向用户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 通过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能够进行静态定位、动态定位、速度测量等, 促进了陆地石油地震勘探测量和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测量的顺利实施。

3 GPS测量技术最基本的定位模式

3.1 静态定位

在石油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中, 主要用静态定位的方法来建立工区内的GPS控制网和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来建立相应的检查点或者加密、延伸控制点等。

3.2 动态定位

就是在运动载体上安设GPS信号接收机, 实时地测得GPS信号接收天线的所在位置。在石油地震勘探测量野外生产中, 主要用RTK/RTD技术实时测定流动站GPS信号接收天线的位置, 从而把已经设计好的接收点和激发点准确的放样在野外实地上。主要有GPS RTK技术-即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GPS RTD技术-实时动态伪距差分技术。

4 GPS新技术种类

4.1 精密相对定位技术

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常将精密星历及IGS站点联测作为起算数据。IG S免费发布其站点的观测值数据和精密星历, 并采用ITRF作为精密星历计算和GPS数据分析的坐标框架基准。通常情况下可使用高精度数据软件对IGS跟踪站及所建网点的数据进行基线处理, 并且空间卫星应采用精密星历来进行定轨。

4.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时, 首先要根据分布在全球的若干基准站的数据进行精密卫星轨道参数和卫星钟差的计算, 再根据计算结果对单台接收机采集的非差相位数据进行处理, 最终确定测站的精确坐标。

4.3 广域差分技术

它是在一个广大的地域范围内, 设立若干GPS跟踪站构成差分GPS基准网, 对GPS观测量的误差源进行区分, 并将每种误差源都模型化。再由无线电通信数据链将计算出的误差源数值传送给用户, 从而可更正用户GPS观测量, 削弱误差源, 使定位精度得到改善。

4.4 网络RTK技术

它是利用网络将计算机中心与基准站相连接, 联合若干基准站数据解算或消除对流层、电离层等影响, 从而达到RTK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提高。通过对内部结构的改造, 如GPS天线、处理器等, 及通讯手段的完善, 使得电台传输有限范围小的限制得到了突破。

4.5 信标差分技术

它是利用已有的海上无线电信标台加一个副载波调制在发射信号中, 以发射GPS差分修正信号, 该技术的定位导航可达到米级精度。

5 GPS技术在石油地震勘探中其它领域的使用

5.1 GPS RTK技术进行水深测量

RTK技术在陆地测量和放样、海洋测量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GPS R T K技术出现后, 水上测量也可以采用G P S R T K技术和测深仪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使得海上无验潮方式测量工作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在海上石油勘探和过渡带石油勘探等项目中, 用GPS RTK技术进行水深测量已经被广泛使用。

5.2 GPS技术用于车辆监控

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世界石油勘探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安全管理成为石油勘探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而车辆监控便成了各个公司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基于GPS技术的车辆监控技术VTS在石油勘探中已经被使用并不断被推广使用。

6 GPS设备在石油物探定位测量中质量控制的要点

(1) 注意点位的选定, 要按规范要求选在视野开阔, 没有成片障碍物, 有电辐射源以及大范围水面的地方。

(2) 野外观测期间的质量监控, 要检查整个观测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尤其是观测时间是否足够 (达到规范规定时间) 。

(3) 基线处理结果的检校和精化技术, 定基线处理结果是否合格有两种方法:一是单条基线的自评;一是非同步图形坐标闭合差检查在确认某条基线自动处理结果不合格后, 应进行精化处理。

7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GPS技术在石油勘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并且随着世界石油勘探方向的转移, GPS技术将在海洋石油勘探中也将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GPS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石油勘探测量中,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石油勘探测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GPS测量的技术特点和最基本的定位模式, 然后对目前几种比较成熟的GPS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事实证明, GPS新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中作用巨大, 必将有力促进石油地震勘探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GPS,石油地震勘探与开发,定位模式

参考文献

[1]丁翔宇.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在石油物探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 2003 (4) .

[2]关忠义.GPS技术在石油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4) .

[3]徐绍铨, 张华海, 杨志强.GPS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4]乔仰文, 赵长胜.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5]李玲.浅谈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10, 1:159~160.

[6]黄丁发, 龚涛.动态GPS及其在陆地和飞行器定位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 1 99 1 (4) .

[7]赵百学.GPS测量技术在勘界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1994 (Z2) .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第9篇

1 三维GPS控制网的建立

(1) 首先要严格的对卫星定位网的实施进行把关。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 对D级网进行精度的布设;跟踪的卫星星座的有效数不能够少于5颗;观测的卫星几何图形的强度因子所得到的PDOP值应小于6;关于卫星的观测角度应该高于15°;采取观测间隔为20S。

(2) 操作时的要求。天线上的罗盘指针应该指向北, 偏差也应该在10°以内;天线与标志中心在对中整平仪器的时候误差在3m m以内;对于天线的高度问题, 在开机和关机前后各测量一次, 其差值都应该不大于5m m;处理内业的平均方差都要不大于0.03m。

(3) G P S卫星定位网的布设。网的外业观测数据是由多台GPS接收机同时测量, 采集的数据是通过多个GPS的点位进行数据采集。

(4) 精度分析。根据观测的G P S基线向量的精度, 观测质量好的基线使测量质量较好, 提供了较好的数据, 满足三维地震的勘探要求, 使最终的测量成果达到很高的精度。

2 RTK实时动态技术放样三维地震测线

RTK实时差分测量也就是载波相位差分, 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即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 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在一个有精确WGS-84或BJ54坐标 (可使用国家控制点或经GPS网平差后经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的点) 作为已知点。将一台GPS接收机设在已知点上作为基准站对GPS卫星进行观测, 基准站计算出卫星星历、卫星钟差及电离层时间延迟等差分改正值, 实时地将观测值和测站信息以及差分改正值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 以数据链的形式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跟踪观测接受卫星信号的同时, 也通过流动站电台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 (数据链) , 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OTF (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 技术求解出整周模糊度N。

(1) 施工前首先要对勘探的工区进行了解, 例如:海拔高度, 坐标, 施工面积。施工地点是否对测量与放样增加一些难度等等。

(2) R T K系统在进行三位勘探测量时的简单介绍。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基站要有一部接收机和一部数据发射机器以及其他设备构成, 如果在实施中有一些信号干扰的话, 就需要增加两站的距离才能够正常使用。而数据的处理系统也是由一些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进行数据处理准备后进行一些分析。

(3) 选择基站的位置。因为基站接收与发射数据, 所以需要处在工区的中心并且信号较好, 尽量避免一些信号干扰, 不要有高大遮拦物。如果基站附近有大面积的水域或者电磁波干扰也是不行的。同时, 施工前应该对近几天的卫星发射数据进行分析, 避开过大的作业卫星数时段。

(4) 野外勘探。放样地震测线时应该按照之前设计的理论地标, 利用要求的软件, 在计算机里所已经安排好的物理坐标, 手持计算机进行逐个精准的放样与实施, 必须按照国家要求的技术标准进行按线束逐点放样, 找到标准的位置, 并且标记好。实时可以采集到各个物理点的实际探测坐标和数据, 再针对室内的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 可以得到需要的格式的地震勘探的测量结果。

(5) 数据的整理。根据地震勘探得到的测量成果, 在实施工程前转换成所需参数, 用先进和严密的方法进行全部的数据处理。

3 分析RTK放样的精度

根据野外原始记录对野外数据进行逐项检查:天线高输入的是否正确;天线类型选择的是否正确;数据采样间隔是否一致;选择的量高方法是否与野外相对应。对物理点放样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以及快速静态事后处理对比;物理点放样误差分析:物理点坐标、高程检核情况;实时动态测量的中误差;复测点检验等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技术标准和测量设计的要求。由于物探测量要求的精度较低, 而RTK动态实时差分测量技术能达到厘米级精度, 而且各点之间不存在误差积累。大量实践证明:采用RTK实时差分测量的放样误差均能满足石油物探测量规范的要求和行业标准。

RTK作为一种动态作业, 是运用于三维地震勘探行业的具有较稳定系统的技术, 它相对于应用于石油物探测量行业的其他技术, 高精度完全符合三维地震勘探的标准。

4 结论与建议

R T K以高精度和易操作的特点, 在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放样中提供了最新的科技。因为, GPS需要在运动中能够确定下来整周的未知数, 不需要任何在静态下的初始化, 实时跟踪也需要达到厘米化。所以RTK有以下几点优点:

(1) 能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RTK测量方法可以在野外测量的同时就知道测量点的精度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2) 测量精度高:使用R T K测量定位精度高, 可以轻松实现厘米级精度, 是常规测量无法相比的。

(3) 可全天候作业使用R T K进行物探测线放样, 可以全天侯进行施工, 无需通视, 只要保证对天空通视而且动态数据链不间断, 即可保证野外作业的正常进行。

(4) 施工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如果在卫星状态良好和数据链通信正常的情况下, 流动站在每个物理点上的观测时间仅10秒钟左右, 远远快于常规测量, 提高了生产效率, 节约了项目成本。

(5) 操作简洁节约人员设备:使用R T K测量流动站的操作只要一个就可以完成, 参考站架设完毕, 可以自行工作, 与常规相比节约了人力物力, 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 RTK实时差分在石油物探三维地震勘探测量行业中和其他测绘行业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摘要:根据多年的石油勘探测量的经验, 就RTK作为石油物探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与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石油物探测量,检核

参考文献

[1]丁翔宇;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在石油物探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3, 4 (5) 。[1]丁翔宇;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在石油物探三维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3, 4 (5) 。

石油地震勘探施工补偿情势简析 第10篇

近几年分公司总产值相对保持稳定, 但是施工补偿费用逐年增长, 已经对有效控制成本及拓展利润空间提出挑战, 于是我们必须分析出该项费用不断增长的具体原因, 随后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防预和控制决策。

1 地震施工补偿费用增长原因分析

1.1 满足甲方施工需求。

尤其是在辽河探区都是实施精细三维地震, 甲方对施工提出严格要求, 对资料质量要求很高。而施工地区主要集中在稻田集中的平原地区或是鱼池等动物养殖场, 为了圆满完成地质勘探任务, 分公司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很多施工赔偿问题, 直接导致国内市场施工赔偿费用不断增长。

1.2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影响。

国内通货膨胀率由2006年的1.5%增长到2008年的5.9%, 物价直线上涨促使各项成本相应增长, 在同样的地质条件和同样的施工因素下, 要高质量完成勘探项目, 就必须给相关施工受损方赔偿更高的费用。国内的客观经济形势促进了地震施工赔偿费用的隐性增长, 使分公司有效控制成本面临严峻挑战。

1.3 分包商施工方法不当。

在地震勘探实施过程中, 对分包商培训不深入或是分包商没严格按照施工预案实施, 不能达到HSE要求, 直接或间接地对施工当地居民造成了损害, 无形中增加了地震项目施工补偿费。

1.4 工区居民恶意刁难。

分公司施工区域多数处于比较成熟的市场, 老探区的居民逐渐对勘探行业有了深入了解, 但是还有少数当地居民对地震工作采取不信任态度, 不能合理处理好大局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 对我们的工作采取不配合态度或是蓄意恶性刁难, 导致停工的事情屡有发生, 最终赔偿费用激增。

1.5 踏勘准备工作不充分。

细致周密的踏勘准备工作和缜密的踏勘分析报告能为科学的施工设计提供有力的根据和支撑, 前期对工区地形、地质条件和环境了解得不透彻, 也就不能合理提供施工期间应对损害赔偿的预警方案, 结果就不能有效遏制恶性土赔事件, 最终致使赔偿费用增加。

1.6 对当地民情和法律法规不了解。

在少数民主地区或是国际市场, 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地风俗民情和法律法规更有利于及时和当地政府和居民沟通, 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漠视或是不了解其风俗和法律, 容易招致他们的抵触情绪和恶意阻挠, 既影响了施工效率, 更有可能促使赔偿诉讼增加。

1.7 协调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土赔员是联结施工单位和当地政府不可或缺的纽带。协调人员和谈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赔偿事件起着关键作用, 有大局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协调员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双方的误解和冲突, 双方形成和谐的关系, 能推动勘探项目顺利开展, 还能直接减少赔偿费用支出。

2 减少地震赔偿费用的对策及建议

2.1 做好踏勘及其它准备工作。

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地震项目顺利开展和有效减少施工期间费用的前提条件。一是做好踏勘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周密踏勘, 全面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居民环境, 形成踏勘分析报告, 阐述施工可能遇到的困难, 以提前做好应对方案。二对施工区域进行人文调查。提前对施工覆盖区域居民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进行调查, 及时熟知这些当地民情会避免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误解和冲突。三是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当地特殊的法律法规, 其中关于劳动用工乃至地震勘探的损害赔偿规定等, 只有这样才能尽量规避法律冲突和减少不必要的赔偿支出。

2.2 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

施工前必须了解施工区域所属的行政辖区和其政府组织结构, 诚恳地和当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有助于施工期间事半功倍。另外, 做好当地居民的工作, 让其了解地震勘探的实际意义, 消除误解和曲解, 使其对一切工作尽量采取配合的态度。

2.3 做到规范施工。

首先得有科学周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预案, 施工时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地、经济作物种植地或动物养殖场, 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及纠纷。其次分包商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对分包商进行专业培训, 不仅让其掌握操作技能还要其掌握施工HSE要求, 在保证施工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前提下, 做到文明规范施工, 营造和谐的施工氛围。

2.4 培养专业化的土地协调员队伍。

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树立很强的责任感, 做好组织和当地政府的传输人, 在保障组合利益的情况下促进双方的和谐关系, 保证项目高效完成。二是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是做好土赔员的前提条件, 尤其要熟悉勘探行业的损害赔偿法规。三是具备较强的管理沟通能力。对于当地政府或管理机关, 及时沟通和互动, 以诚心争取他们的政策支持。对于基层民众, 以耐心争取他们的舆论支持, 为顺利施工提供保障。四是保证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对土赔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同时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2.5 及时处理好当期赔偿事宜。

地震项目完成后及时处理相关赔偿事宜, 减少土赔案件的延续和积压, 在确认损害事实的前提下合理赔偿, 一方面有利于维系与当地政府的和谐关系, 增强其对我们的正面认识,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对该区域后续项目可能会造成的干扰和阻挠, 为后续项目顺利开展清除了隐患。

3 认识和体会

地震赔偿费用支出庞大, 这是勘探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建立科学的全面的预警系统, 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沟通等都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从本公司的角度出发, 为了从整体控制费用支出, 还有如下认识:

(1) 合理预算费用和强化考核力度。预算金额本身就是个制约性的量化指标, 科学的指标能对地震队起到制约作用, 有了一个支出的最高限额。同时用严厉的考核办法对其进行专项考核, 实行节奖超罚, 随着实践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考核办法, 增加预算指标执行的刚性, 使这些管理措施切实起到长远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2) 加强财务监管力度。对地震队的赔偿费用实施动态监控, 施工时定期进行财务检查, 依据施工进度而判定严重超支的, 提倡采取严厉的管理措施。期间控制有利于增强地震队领导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能将分公司的利益和地震队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费用支出失控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3) 加强费用分析。科学界定赔偿费用的支出范围, 逐渐细化分解, 组织综合分析和专项分析, 揭示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费用支出的总体状况和具体异常情况, 找出深层次的原因, 为领导决策和采取管控措施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不断推动成本费用工作的深化。

(4) 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营造人人关注成本, 处处降本压费的氛围, 使大家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不仅是地震队领导个人的事, 而是员工人人有责。每一名员工既有义务也有责任, 从点滴做起, 从我做起, 形成成本费用控制靠你、靠我、靠大家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付克平.石油地震勘探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 (03) .

[2]王晶.浅论地震勘探野外施工绩效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 2009 (03) .

浅议石油地震勘探仪的数传编码方式 第11篇

关键词:数据传输,石油勘探,编码,评价指标,成组编码

现代遥测石油地震勘探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命令和数据传输编码有多种形式。数传编码方式对系统可靠性有密切关系, 就是说, 在相同的误码率指标要求条件下, 不同的编码方式, 为使其运行可靠而对信道带宽及系统中信噪比的要求是不同的。

1 石油地震勘探数传编码方式的评价指标

1.1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数传系统的误码率。它包括“0”到“1”的冒码、“1”到“0”的漏码, 以及信道间的串扰这三方面。实践中误码以漏码为主。误码率与数传系统的信噪比有关, 可靠性指标有时也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来加以说明, 有时还涉及识别码的编排 (同步码、前缀码、奇偶位等) 及检错和纠错的能力。

1.2 自同步能力

自同步能力是指单个信道, 接收器中鉴读出脉冲序列中可提取同步信息。高速数传中, 由于数传电缆的结构、介质、电缆长度、分布参数等诸多因素影响使信道记时产生误差, 而自同步可以克服这一缺点。目前, 几乎所有的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数传中都具有自同步能力, 也就是在所采用的编码中, 每位数据都有其相应的时钟脉冲, 采用一个可变频率振荡器或采用一种称着“TANK”的电路及锁相环路 (PLL) 等使输出脉冲周期为输入脉冲的平均周期所同步, 它跟踪输入脉冲的平均周期, 而不是输入脉冲间隔的瞬时变动。所以上述电路的输出可作为鉴别读出信号的时间基准, 无须采用单独的时钟脉冲序列。在数据信息序列中只要连续“0”的个数选择恰当 (数据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序列中“0”要有翻转变化或在NRZI编码方式时, 连续“0”的个数要限制在某个规定的数目之内) , 便可利用上述电路来提供数据的时钟信号, 也就是每位或隔几位翻转一次的编码方式也可以实现自同步, 自同步系统要求读出信号具有周期性。

1.3 读出分辨能力

读出分辨能力要求数传电缆 (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或光纤电缆) 的性能要好, 要求鉴读解调的时间余量大, 也就是鉴读窗口宽, 以及要求读出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稳定。另外, 读出分辨率还与接收器鉴读电路技术性能优劣直接相关。如对信号的滤波、放大、频率提升, 以及再同步等电路技术性能。至于鉴读窗口, 目前大多数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数传编码方式的鉴读窗口宽度为T0/2~T0之间。

1.4 对信道带宽的要求

带宽包括幅频和相频响应两类, 带宽窄, 选择性高, 既信道抗干扰能力强。所采用的数传编码方式希望能避免直流或甚低频段, 要不然就要要求发送器和接收器具有甚低频响应, 从而不能采用便压器耦合来消除低频串扰, NRZ和NRZI码的带宽为DC~ƒ。所以, 目前所有的数传编码方式都不直接采用以上两种编码方式, 而是采用其它编码方式, 其带宽一般为ƒ/2~ƒ、ƒ~2ƒ或 三种 (n=编码前原序列二进制位数;n′=编码后二进制位数) 。

1.5 编码效率

所谓编码, 就是把原始TTL逻辑点平的NRZ码变换为另一种码, 它与磁记录系统的记录方式是同义语。编码效率是指当信息序列长度n→∞时, 无干扰信道的容量, 也就是说, 在信道无干扰的条件下, 平均每个码符所能载荷的最大信息量值。编码效率以百分比表示, 不同的编码方式, 其编码效率是不同的。

2 成组编码

成组编码GCR (Group Coded Recording) , 前面讲过它也叫作延续长度受限码RLLC (Run Length Limited Code) 组码是线形分码的的子集, 把这一技术引用到数字传输中可进一步改善反向不归零码的性能。假设任一二进制信息序列的总长度为n位, 在读信息序列中延续长度受限码的含义如下:

(1) 该序列中, 任一相邻“1”之间“0”的个数最少为d;

(2) 该序列中, 连续“0”的个数最大为k。

d、k称作约束参数, 均为整数0, 1, 2, 3, …。符合上述两项约束参数的信息序列叫做d k受限序列。由于n、d、k组成一种新码序列时, 是通过一定的加权运算构成的, 它仍属于线性组码, 实际使用时, 只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子集, 故叫做组码。由参考资料知, 已知n、d、k时所形成的序列由下式确定:

如若Nk (n) 表示序列中连续“0”的个数小于等于k, 序列长度为n的满足条件的组码总数目有:

(a) 设k=1, 则从上式可求出:N1 (0) =1, N1 (1) =2, N1 (2) =3, N1 (3) =5…

该新的序列1、2、3、5、8……称作法勃南希 (Fibonacci) 数序。

(b) 设k〉1时, 则Nk (n) , n=0、1、2、3……叫做广义法勃南希数序。因为:

N k (n-1) =∑i=2k+2N k (n-i) 将此式带入 (式2) 式获得易于求广义法波南希数序的公式如下:

(式3) 式是目前在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磁记录系统中组码的常用公式。

下面根据公式 (式2) 和 (式3) 列出k=1、2、3、4四种序列:

目前在石油地震勘探中数字磁记录系统广泛采用6250bpi记录密度的GCR码, 其中d=0, k=2, 将4位变为5位后再按NRZI码记录。而在现代石油地震勘探有线遥测数据采集系统的数传技术中常采用d=0, k=4的组码, 然后按NRZI码变换为AMI码进行传输。如若采用d=1, k=3的组码, 再编成密勒码进行传输或磁记录, 则其性能更优良。

参考文献

[1]428XL User’s Manual Vol.1, Sercel, 2010

[2]428XL User’s Manual Vol.2, Sercel, 2010

[3]428XL User’s Manual Vol.3, Sercel, 2010

上一篇:《北方蚕业》征订启事下一篇: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