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2024-09-19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精选9篇)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第1篇

振太镇位于镇沅县城西部, 无量山南麓, 景谷河上游至澜沧江东岸之间。全镇土地面积661km2, 常年耕地面积3266.7hm2, 年平均气温在18~19℃之间, 年降雨量为1470~1500mm, 海拔从774~2530m, 全镇境内山恋起伏, 把全镇分成河谷坝区、半山区、山区。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在1866.7~2000hm2, 其中二水田和雷响田有1066.7hm2, 占57%。近年来, 随着持续干旱与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 水稻种植受雨水来临迟早所制约, 雨水来得早而栽的水稻就高产, 雨水来得晚而栽的水稻单产不稳定。为着力解决这一生产难题, 近几年振太镇采取了多种治理改良措施, 如坡改梯、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水改旱等, 这些措施对改造低产水田, 提高单产,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低产田面积大, 受资金投入, 劳务投工等因素制约, 仍停留在点片阶段。而山区和半山区, 因地多田少, 产量虽低, 但仍保特一定的种植面积, 单产徘徊在200kg左右, 不及常规水田的1/3, 为解决部分稻田因缺水灌溉而导致水稻不能适时栽插和移栽后产量低的问题, 改变种植方式实现水稻持续增产, 振太镇引进水稻旱作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1.1 试验时间及设计

2007年振太镇引进水稻旱作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是以小范围田块试验示范为主要模式来带动全镇生产。根据振太镇幅员较大, 全镇分河谷、半山区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分片选择积极性高、位置适中、常年旱情严重的村组作试验;挑选业务素质高、在地方上威信较高、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强的科技户担任领衔试验员, 并将项目实施情况纳入技术员的年终考核;选择能接受宣传、自愿拿出有试验意义的试验田的农户;坚持在常态下试验, 主攻增产目标, 力求实现在常态下, 既节水抗旱, 又增产增收。在振太镇的小寨村高笕槽组 (2个点) 和文缅村外文缅组 (2个点) 4个试验点进行试验, 设地膜覆盖栽培、常规栽培 (对照) 两个处理, 每个试验点面积为333.3m2, 品种选择当地常栽品种Ⅱ优58, 采用规格化条栽, 每穴栽1~2苗, 每667m2栽2.3~3万丛。

1.2 试验基本情况

1.2.1 育秧

育秧按当前推广的旱育稀植的方法育秧, 培育旱育壮秧, 苗床地宜选在土质疏松, 苗床地以土壤有机质丰富, 质地疏松, 排灌条件好, 管理方便的蔬菜地为佳。种子播前应用药剂浸消毒、催芽至露白。播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苗床播15~25g种为宜。播种前苗床内泼浇充足水分, 以确保全苗、齐苗。于3月12日育秧。

1.2.2 施肥

覆膜移栽, 要施足基肥, 在整平厢面前, 一次全层配方施肥, 重施底肥, 多施农家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 每667m2全层施复合肥20~25kg, 尿素10kg, 过磷酸钙20kg, 锌肥1kg, 施农家肥的应适量减少化肥用量, 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1.2.3 移栽

覆膜后及时移栽, 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 确保秧苗尽快成活。将秧龄控在30~45d, 移栽期尽量提前, 每穴栽1~2苗。移栽最初于4月25日栽插。

1.2.4 中期管理

及时查苗补缺, 保证有足够基本苗, 移栽后实行全程湿润旱管, 一般情况下只要沟内有水即可, 水不能上墒面, 孕穗期、抽穗期酌情灌1~2次“跑马水”, 合理进行生育调控, 实行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 前期促分蘖早生快发, 中期控制无效分蘖,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后期如果出现脱肥, 结合灌“跑马水”每667m2施尿素2~4kg, 或根外追肥。

1.2.5 试验数据观察与采集

4个观测点, 每个点在收获前选3个样10丛, 考察植株性状, 试验产量以实收为准。

1.3 试验结果

1.3.1 产量结果

经过4个点试验, 成熟时进行实收, 地膜覆盖栽培平均每667m2产408.9kg, 比对照平均667m2产276.8kg增132.1kg, 增产率达32.3%。

1.3.2 生育期

由于是覆膜, 插秧后地温高, 缓苗快, 分蘖早, 分蘖多, 生育进程提前, 4个观测点最早收割是8月23日。从物候期调查结果看, 覆膜与对照相比, 分蘖期提前3d, 抽穗期提前5d, 成熟期提前5d (详见表1) 。

1.3.3 植株性状

对4个试验点成熟时进行取样考种, 结果见表1。

从表可以看出, 覆膜后单株分蘖较对照增加3个增60%, 每667m2有效穗增5.7万穗, 结实率小幅提高, 提高了产量。

2 取得效果

2.1 节水抗旱效果

本技术将水稻旱育秧、厢式免耕、地膜覆盖和节水灌溉等几项节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使其节水达到50%以上, 因而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效果, 从4个点试验点看, 覆膜处理平均每个点灌水3次即可满足水稻用水需求, 而对照需经常灌水, 让田间保持3.3~6.7cm水层。

2.2 节肥效果

覆膜条件下土壤养分活性的提高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增强, 使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 覆膜栽培比传统栽培节省10%~15%的氮肥投入。对试验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见表2, 从试验看, 由于肥料利用率提高, 覆膜每667m2肥料投入95元, 较对照节省15元/667m2, 减13.6%。

注:稻谷以1.5元/kg。

2.3 省种效果

本技术采用稀植栽培, 用种量不足1.3kg, 与其他育秧亩节省种子0.3kg。

2.4 无公害和环保效果

地膜覆盖减轻稻曲病、纹枯病等的发生, 有利于无公害生产。采用本技术抑制了杂草生长, 也避免了施用除草剂带来的污染。同时, 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可有效减轻氮磷化肥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

3 存在问题分析研究

3.1 自然条件恶劣

由于缺水较严重的稻田多数分布于山坡和半山坡, 田块小而窄, 难于提高整地质量, 影响盖膜质量和地膜的利用率。

3.2 农民文化素质, 思想意识制约

水稻旱作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产栽培技术, 彻底突破了水稻栽培和灌溉方法的传统思想和传统理论, 是对水稻种植制度的完善和补充, 农民由于受教育、交通、信息的制约, 农民对水稻覆膜栽培持怀疑态度。等、靠、要、观望的思想严重, 农民一时之间难于接受, 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3.3 资金短缺

农民购买地膜和肥料率低, 投入不足, 农民无资金购买地膜, 也是难于推广的因素之一。

3.4 底肥施用量不足, 中后期施肥不合理

致使后期脱肥严重, 难获高产。振太镇农户没有集肥的习惯, 加之道路基础设施差, 难于送输, 种植中所需用农肥跟不上, 严重影响中后期生长。

3.5 地膜清理不干净, 造成白色污染严重

由于农民对地膜污染带来的恶化农田生态环境, 破环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通透性, 作物根系难以下扎, 作物吸收水分、养分的受阻。影响机械作业, 整地和耕作质量的问题认识不足。同时, 地膜中的有毒物质对畜禽以及土壤微生物有害未引起重视。

4 主要技术分析

4.1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良种或杂交种。

4.2 培育带蘖壮秧

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就可播种, 一般海拔1200m的坝区2月上旬播种, 海拔1300m以下地区2月中下旬播种, 采取旱育秧及湿润育秧, 通过30~45d秧龄, 精细管理, 培育壮秧, 确保插秧时单株带蘖1~2个。

4.3 选择适宜地膜

考虑到节省投资、操作方便等因素, 要统一选用0.005mm厚, 170cm宽的地膜水稻专用膜, 一般每667m2需膜3.3~3.5kg。通过地膜覆盖可以大大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减少氮素中的氨挥发损失, 也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秧苗早发, 抑制田间杂草生长。

4.4 精细平整大田

先将1000kg/667m2农家肥深翻泥土中, 捡尽泥中石块、秸秆等易顶破地膜的硬物, 灌水耕耙, 排水平田。

4.5 全层配方施肥

施肥标准是一般中等肥力田块, 每667m2全层施复合肥20~25kg, 尿素10kg, 过磷酸钙20kg, 锌肥1kg。

4.6 搞好覆膜栽插

大田整好后, 保持浅水, 亩用丁草胺120g, 移栽时兑水喷雾除草, 并沿外田埂喷施功呋, 以防蝼蛄, 然后盖好膜, 膜与膜间距20cm, 地膜紧贴厢面泥土, 两人对应按规格要求栽秧。

4.7 确保覆膜严实

即时整田, 及时盖膜, 以滚动膜捆进行覆膜, 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 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以防膜下长草, 确保覆膜严实、保温、杀草不留空隙。四周向泥中扎边1~2cm, 达到膜泥紧贴, 平整严实。

4.8 适时早插大田

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增温效果, 表现为前期猛增, 中期稳增, 后期略减的特点, 因此, 在适插期内, 插秧越早, 增温效果越显著, 一般海拔1200m地区3月底至4月上旬插秧, 海拔1300m左右地区4月中下旬前插完。

4.9 合理定株密植

视土壤肥力定密度, 一般以行距24cm, 株距12cm, 双株栽插, 每667m2基本苗达到2.3万丛左右。

5 大田管理

5.1 水分管理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 严禁串灌、深灌。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掉厢面水层, 确保覆膜对土壤的增温效应。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这两个水分临界期若遇严重受旱, 应及时灌水。

5.2 够苗晒田

水稻覆膜栽培, 分蘖旺盛, 若不及早加以控制, 将会增加无效分蘖。对有水源保证的田块, 当每667m2总茎蘖数25万左右时, 排出沟水, 晒田控制分蘖。晒田标准:厢面不发白, 沟中不陷脚, 地面见白根。后期容易受旱的田块不宜提倡晒田。

5.3 看苗追肥

对后期脱肥的田块, 可用尿素作根外追肥, 浓度一般以1.5%~2.0%为宜, 每667m2用尿素溶液50~70kg喷施。对于脱肥严重的田块, 可灌淹2~3cm深的水, 每667m2撒施尿素4~5kg, 让水自然落干即可。

5.4 病虫防治

水稻覆膜栽培, 病虫危害相对较轻。但由于其早发快发, 病虫危害时间提早, 要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疽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的防治。以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为主要依据, 选择对口农药, 做到及时有效地防治。

5.5 适时收获

在收获前15d排干水晒田。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抢晴天收割, 收割时要做到低留稻茬, 方便地膜回收。

6 结语

水稻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是比现有水稻栽培技术要节水的一项新兴高产栽培技术, 是旱作水稻、水作水稻、雨养水稻的有机结合。其增产机理在于地膜保水、保肥、增温促蘖、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吸收同化、促进干物质积累。该技术的推广可大幅度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率, 并改善田间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对产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试验及近几年种植, 水稻覆膜栽培每667m2比常规栽培增产132.1kg, 体现出明显的增产效益, 可为振太镇水稻持续增产、稳定稻田面积、增加总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水稻是振太镇的主要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1866.7hm2, 近年来, 随着持续干旱与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 水稻种植受雨水来临迟早所制约, 为解决这一问题, 振太镇引入水稻覆膜节水栽培进行了4个点的对比试验, 试验表明水稻覆膜比常规栽培每667m2增产132.1kg, 扣除成本后新增产值121.0元, 增产增收效果较好, 可在振太镇大面积推广应用。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第2篇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水田海拔高相差悬殊。海拔600~1000米的中高山水田,由于山高气寒,泥温低、水温低,以低温冷害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种植水稻“早期迟发、中期荒草、后期秋风”等问题十分突出,使喜温喜光的水稻生长遭遇重重障碍。在推广地膜水稻以前,农户一直采用古老的水稻极早熟品种与栽培技术,平均产量极低,每公顷产量多数年份在3000千克左右,灾年甚至绝收。

受玉米覆盖地膜增温增产启示,1993年竹山县海拔800米左右的大庙乡万兴村农户,试探性地将用于覆盖玉米的地膜覆盖于水田,然后打孔插秧,秋收时覆膜水稻比未覆膜水稻增产50%以上。1994年许多农户纷纷效仿,再次取得明显增产效果。1995年竹山县农业技术人员在十堰市农业局统一部署下开始协作攻关,当年分不同海拔、不同类型田块做正规布点试验,并逐步完善技术,组织规模示范。1996年,全县示范面积达600多公顷,1997年达1800多公顷,以后每年推广面积都稳定在2000公顷左右。

1997年,湖北省科委、农业厅在十堰市召开全省水稻覆膜栽培现场示范会,随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又在十堰市召开南方12省水稻专家参加的地膜水稻现场观摩会。1999年,国家农业部又在十堰市召开地膜水稻现场会,来自四川、江苏、云南、河南等15个省市区的代表参观了水田地膜覆盖这一全新的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该项技术的推广。目前,该技术经过多次改进、完善、提高,不仅在我国南部山区和北方稻作区得到广泛运用,还推广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土耳其等11个亚非国家。

二、地膜水稻六大技术突破

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至少有六个方面重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地膜只能覆盖于旱地的传统观念与做法,首开了水田水生作物覆盖地膜的先河,大大拓宽了地膜覆盖的范围;二是实现了水稻由以“淹作管理”为主向“湿润管理”为主的转变,不仅增强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同时开辟了水稻节水栽培新途径;三是水田严实覆膜后能够彻底闭杀杂草,为消灭水田恶性杂草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四是突破了杂交水稻的种植区域,通过覆膜增温,使生育期较长的杂交水稻能够在过去的禁区——年积温不足的高山种植,通过覆膜保湿,使水稻能够在水源不足的田块(或旱塝田)种植;五是实现了高山水稻由中低产向中高产的突破,使高山水稻单产得以稳定、大幅度地提高;六是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稻生长季节稻田甲烷(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三、增产效果与原因

(一)增产效果

鄂西北山区多年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海拔800米左右)水田覆盖地膜,若技术得当,与常规栽培相比,平均增产稻谷50%;中山(海拔600米左右)平均增产30%;低山(海拔400米左右)增产20%左右;冷、烂、酸、毒田,增产更加显著。

(二)增产原因

1. 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覆膜后,采取湿润半旱式管理,使稻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许多利于水稻生长的变化:

①前期泥温明显升高(图1)。水稻覆盖地膜后,由于地膜的增温、保温作用,在水稻生育前期泥温增加非常显著。从水稻插入大田至6月30日,覆膜稻田泥面总积温为1654.5℃,比露地稻田增加175.4℃,日均温增2.5℃,这为高山水稻克服早期低温僵苗,争取早生快发、蘖多穗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水稻生长后期,由于覆膜水稻生长繁茂,基部透光相对减少,泥温反而低于露地水稻。

②提墒保墒能力增强。稻田覆盖地膜后,为提高泥温,必须改传统的淹作栽培为湿润栽培。稻田在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受热力梯度影响,深层水分向泥表移动加剧,至膜面后凝结滞留于泥表,因而表层土壤墒情与不覆膜相比有明显提高,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水稻对水分需求(水稻需水敏感期除外)。这也是地膜覆盖水稻能够采用湿润管理的原因所在。

③田间湿度相对降低(图2)。稻田覆盖地膜后,虽底层水分向上活动加剧,但由于地膜阻挡了土表水分的蒸发,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湿度均低于未覆膜稻田。尤其是前期,湿度降低更为显著,从而使水稻的部分病害相对减轻。

④田间杂草明显减少。稻田覆盖地膜后,杂草数量极显著减少,从而免除了稻田的除草用工、用药,减少了土壤养分消耗。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膜紧贴泥面,杂草种子因缺氧难以萌发;即使有少量种子萌发,幼芽遇地膜后因高温生长受阻,甚至灼伤死亡,而水稻是打孔插入,故可正常生长。这也是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能够采取湿润管理而避免草荒危害的重要原因。

⑤稻田需水明显下降。稻田覆膜栽培,除在灌水插秧、返青分蘖、孕穗拔节、扬花灌浆等水稻关键需水期外,均宜采取湿润管理,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湿润即可。由于覆膜后土壤蒸发减少,保水性能提高,因而覆膜水稻需水量与未覆膜相比大为下降。据测定,覆膜水稻每公顷需水量为1974米3,与未覆膜水稻相比节水率达78.3% ,所以覆膜水稻还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栽培技术,在塝田干旱年份以及水源不足地区,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这在该县几次大旱中已获得印证。

⑥肥料损耗明显减少。稻田覆盖地膜,有效地隔断了膜内外之间的联系,肥料集中施于厢中膜内,受地膜保护很难直接挥发、下渗或随降水流失,而且采用湿润管理,减少了稻田的灌水与排水,也使土壤养分流失相对减少。另外,覆盖地膜后杂草减少,也减少了养分的无效消耗,因而覆膜水稻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

⑦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稻田覆盖地膜后,采取湿润管理,由于土壤水分向上垂直活动加剧,在水分涨缩运动中,土壤毛细孔逐渐发达,土壤通透性逐步得以改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从而利于土壤养分的氧化、分解与释放,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与积累,进而利于水稻的根系发育与地上部分的生长。

⑧前期光照相对增强。稻田覆盖地膜后,膜内水分蒸发,很快在膜底面凝结形成水珠,对阳光具有一定的反射作用,因而覆膜水稻除接受太阳光直射外,还接受来自地膜的反射光。对水稻多方位受光、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基部透光、加速前期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作用,对减少部分病虫危害也有一定效果。

nlc202309091036

2. 增强了水稻生理机能

稻田覆盖地膜后,由于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好转,使水稻的许多生理机能得到了明显增强。

①根系发育快,吸收水肥能力强。稻田覆盖地膜,由于泥温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供肥能力增强,对水稻根系的发育极为有利,水稻插秧后发根快、扩展迅速。据试验,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覆膜水稻分蘖期根鲜重比未覆膜水稻增79%;根干重比未覆膜水稻增75%,且盖膜稻田采取湿润管理,水稻根系中吸收能力较强的毛细根特别发达,黑根少、白根多、活力旺盛,因而对水肥吸收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为地上部分的旺盛生长提供了条件。

②前期群体增长快,光合能力强。水稻插于覆膜水田,由于根系发育快,地上光照足,因而返青分蘖较快,且前期群体增长快。据试验测定,至分蘖期,覆膜水稻在株高、单株茎蘖数、单株叶面积等方面均明显超过未覆膜水稻,其中株高增8.9%、单株茎蘖数增34.8%、单株叶片数增14.3%、单株叶面积增54.0%,且覆膜水稻前期叶色普遍较浓。由于覆膜水稻前期叶面积大,光合效率高,因而光合能力明显增强,积累同化产物较多,从而为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③抽穗扬花早、库大源丰流畅。地膜覆盖水稻由于泥温较高,可以早播早插,且由于前期积温增加显著,因而生育进程相对加速,抽穗扬花相对提早。由于分蘖发生早,低位分蘖多,因而单蘖叶片数多、叶面积大,穗分化时间充足,穗型较大,单穗营养面积足,在适宜温度下养分输送流畅,灌浆速度快,空瘪率低、千粒重高。这对解决高山长期以来由于积温低、扬花迟,后期遇低温则灌浆迟缓、空瘪率高、穗小粒少有重要意义。据多年试验观察,覆膜水稻与未覆膜相比,一般扬花提早10~15天、穗总粒数提高10%~20%、空瘪率下降5%~10%。低温年份,空瘪率下降更为显著。

3. 各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提高

试验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水稻覆盖地膜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①有效穗数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覆膜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比常规水稻增33%,部分极为冷浸、覆膜得当的田块,有效穗增幅达50%以上。覆膜水稻有效穗显著增加,其原因是覆膜水稻分蘖优势明显,早期低位分蘖较多;其次是分蘖成穗率较高。

②穗实粒数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水稻穗实粒数比常规水稻增22.9%。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覆膜水稻穗实粒数比常规水稻增12.6%。覆膜水稻穗实粒数较高,一方面是因为覆膜水稻低位大蘖多,穗总粒数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覆膜水稻灌浆时温度适宜,空瘪率相对较低。

③千粒重有所提高。覆膜水稻与常规栽培水稻相比,明显籽粒饱满、色泽亮黄。经测试,覆膜水稻千粒重比常规栽培增4.6%~20.9%,原因是覆膜水稻地下根系活力较强,地上叶片光合能力较强,茎秆叶鞘储藏养分充足,加之灌浆温度适宜、灌浆时间长,灌浆更为充足。

四、技术要点

水稻覆膜增温湿润栽培技术,是在原有水稻栽培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吸收了水稻半旱式栽培湿润管理、寒地水稻稀植等技术的优点,经不断修改完善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水稻栽培技术,被专家誉为“水稻栽培史上的又一次突破”。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择适宜覆膜田块

水田覆膜,每公顷需增加地膜投入750元左右(需地膜52.5千克),宜选增产幅度较大田块覆盖。实践证明:高山水田、二高山槽田及低山冷烂酸毒田以及杂草严重田块,覆盖地膜后均增产显著,是实施水稻覆膜栽培的首选田块。

(二)采用高产杂交稻种

水稻覆膜栽培,熟期明显提早。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覆盖地膜的增产潜力,应淘汰原有虽生育期较短、但产量较低的常规稻种,改用分蘖力强、生育期相对较长、长势旺盛、产量较高的杂交稻种。具体品种可根据当地情况,经试验后因地制宜确定。

(三)旱整水平、规范沟厢质量

冬闲田在冬前深耕晒垡基础上,春季施足腐熟农家肥,然后翻耕,再灌水、撒化肥、耙田、搅田边,整个大田表面应尽量整平。冬作田前茬收获后及时施农家肥,然后同样翻耕、灌水、撒化肥、耙田、搅田边。田耙平后沉实1~2天,然后按2米宽开沟起厢,也可在田耙平后先起出毛厢,次日再继续修整,要求厢沟宽25厘米左右,深25~35厘米,净厢面宽175厘米,四周开好围沟。

(四)施足底肥,多施长效、增温肥料

水稻覆盖地膜后,肥料挥发、流失少,加之追肥不便,一般不追返青分蘖肥,因此尽量施足底肥。最好选用颗粒性状好、肥效长的缓释性多元复合肥与速效肥搭配使用,多施优质农家肥,尤其是具有增温效果的牛栏粪等,以延长肥效、提高泥温。一般每公顷施40~60吨农家肥,750千克水稻专用肥(或优质三元复合肥),100~150千克大颗粒(或缓释性)尿素。其中农家肥需在翻耕前施入,化肥既可在耙田前撒入又可结合起厢均匀撒入厢面,混入表层泥中。

(五)严防早期病虫

高山水田水稻二化螟、负泥虫等历来为害较重。对常年虫害较重田块,最好在厢面撒施内吸性杀虫剂(如克百威)并混入泥中后,再覆盖地膜。农药在膜内缓慢释放并发挥作用,可较好地控制水稻前期多种虫害,并可节省用工,降低环境污染。

(六)把握栽插时机,适时覆盖地膜

水田覆盖地膜,一般选宽1.7米的水田专用强力超微膜。覆膜宜在水稻插秧前2~3天,趁晴天厢面无水、泥尚松软时进行。覆膜时膜尽量与厢面紧贴,绷紧、铺平,避免地膜在厢面鼓起气泡,膜边要用手压入泥中,确保厢面密封,增强保温、除草、保肥、保墒等效果。

(七)宽行稀植,降低插秧蔸数与本数

多年实践证明,水稻覆膜栽培以插旱育中、小苗为好。由于水稻覆盖地膜后,早期泥温增加显著,分蘖明显较早较快,稀植情况下,单株分蘖可增加一倍以上,且秧苗生长明显较旺,为防止后期苗数过多、生长过旺,力争穗大粒多、稳产高产,需大幅度降低基本苗数。高山可按照株距12厘米左右、行距25厘米左右插秧,每蔸插双本(单本就是一粒谷种长成的水稻秧苗;双本就是将两粒谷种长成的水稻秧苗合并在一起)。二高山田、低山田可按照株距15厘米、行距35厘米左右插秧,每蔸视苗情插单本或双本。插秧时,需先用板上钉有木钉的简易“定苗器”或滚轮式“定苗器”打孔。插秧时间冬闲田可比常规插秧早7~10天,以插旱育小苗(最好是塑料穴盘育苗)为好。冬作田前作收获后及时整田、覆膜、插秧,以插旱育中苗为好。

nlc202309091036

(八)干湿交替,强调湿润管理

水田覆盖地膜,淹作条件下不仅无增温效果,据测定温度比未覆膜还低1.9℃。地膜虽露出水面,但田间水位过高,增温效果也不太理想。而只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湿润,增温效果十分明显,且有显著改土功效。因此水稻覆膜栽培,除在整田插秧、返青分蘖、圆秆拔节(是指水稻从茎基部由扁平变圆、开始拔节这个时期,即水稻开始起身拔节这个阶段)、抽穗扬花等水稻关键需水期外,只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湿润即可。尤其是冷浸田,平时要尽量排干田水。另外,覆膜水稻由于分蘖旺盛,晒田宜早,早晒、轻晒、勤晒,苗到不等时,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对地势低洼、排水困难田块,若分蘖过于旺盛,无法晒田控蘖,可采用灌深水办法控制无效分蘖。

(九)后期看苗追肥,搞好叶面喷肥

覆膜水稻生长旺盛,生物学产量明显提高,因而需肥量亦相应加大,在施足底肥基础上,为争取穗大粒多,宜在圆秆拔节期,结合灌水抢晴天在厢面看苗每公顷撒施尿素45~60千克,然后灌水淹没膜面,使肥料随水渗入地膜孔内。另外,结合病虫防治,在水稻破口期前后叶面喷肥2~3次,肥料可用复硝酚钠、惠满丰、水稻专用微肥,加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十)小心收获,留膜二次利用

地膜水稻管理收获中,应尽量保持地膜完整,水稻收获后,还可直接在旧膜上打孔,移栽油菜或其他作物,提高后茬作物产量。

五、近年来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广大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不仅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本身已日趋完善,而且还衍生出许多新的技术。

(一)水稻覆膜寄插育秧技术

寄插是山区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水稻育秧方式,先挖一个池,将谷种撒在池中旱育,秧苗长到2~3片叶时,再寄插到秧田里,待秧苗长大后再插到大田中,中间一段时间相当于把秧“寄”在秧田,所以叫“寄插”。

在水稻两段育秧中,将旱育的小苗(第一段秧)插于覆膜打孔后的秧田中(第二段秧),利用地膜的增温、保温效应,解决秧苗寄插后遇低温易僵苗、死苗等问题,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快速分蘖,提高秧苗整体素质,效果十分显著。

(二)水稻穴盘(或肥床)旱育覆膜插秧技术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最初采取水育秧苗,由于秧苗嫩、秧根长,不仅栽插不便,而且插后还殪较重(即返青较慢),遇高温干旱死苗较多。经试验改为插塑料穴盘(或肥床)旱育的水稻秧苗,这种秧苗根粗短、苗矮健,插秧方便,而且插后基本不死苗、不还殪、生长快、长势旺、产量高,因而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目前已成为地膜水稻的主要插秧方式。

(三)水稻种膜复合技术

该技术是将种子精选、处理后,按照预定株行距粘着、固定于打有微孔的膜上,形成一种特殊的“种膜复合体”。使用时直接将“种膜复合体”铺于整好的水稻秧田或大田,种子接触稻田湿润泥土后即可扎根、出苗,从而免去插秧等操作,同时实现播种标准化。该技术简洁、规范,是地膜水稻的发展方向,目前在竹山县已小面积试验成功,增产、节支效果十分显著,但“种膜复合体”制作技术尚有待研究、完善,只有实现机械化、低成本制作,才能大面积推广。

(四)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在整田(旱整或水整)覆盖地膜后,直接打孔播种已催芽的谷种。经竹山县多年试验、示范,其突出优点是免除了育秧与插秧工序,较为省工,且水稻低位分蘖多、穗大粒多,但因出苗阶段容易被雀鸟为害,导致缺苗,加之播谷种还不如插秧方便快捷,因而推广面积不大。

作者简介:熊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

水稻覆膜节水栽培技术好 第3篇

2007年4月, 全省“节水农业技术现场会”在简阳召开。现场会上, 节水农业专家吕世华展示并介绍了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看到这项新的技术能达到节水、省肥、省工、稳产增收的目的, 参会的仁寿县科技局局长杨运良眼睛一亮, 喜上眉梢, 连连说:“好, 好!仁寿的农业缺水问题有法解决了。”

说干就干!会议之后, 杨运良局长立即着手在黑龙滩尾灌区珠嘉乡实施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工作, 并多次请省农科院专家吕世华来仁寿现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 科技局通过狠抓项目宣传动员造势、良种良法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用物资统供等工作, 在珠嘉乡黑虎村2、3、4社示范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核心示范片100亩, 涉及农户86户。由于当时旱灾十分严重, 示范片不得不用抽灌井水浇田, 然后根据节水技术要点铺上地膜栽培水稻。水稻收获后, 经专家验收, 示范田最高产量732kg, 最低650.2kg, 平均产量696.1kg, 比当地常规对照田增产246kg (按照往年六月份末才能受水栽秧, 错过季节后产量仅达到450kg/亩) , 地膜水稻平均可节水约80m3/亩。在旱灾严重情况下, 该技术能有效抵御旱灾, 每亩节省抗旱成本15元以上, 示范片总增产11 460kg, 总增纯效益19 830元。示范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水稻获得高产, 达到技术预期的抗旱、节水、增收作用, 深受项目区广大农民的欢迎, 强烈要求科技局继续帮助农民实施节水农业技术。

初尝战果之后, 2008年杨运良局长带领技术人员在珠嘉乡、藕塘乡扩大规模实施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 总示范面积达1 000余亩。在示范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旱育秧;二是小苗直插;三是测土配方施肥;四是按东西向4.5尺开箱, 5~8 (寸) 规格密植栽培, 亩窝数达到15 000以上。示范片水稻经实际收打最高亩产达760kg, 比常规对照田增产250kg, 地膜水稻平均可节水约100m3/亩。水稻收获后, 为了使农民增收, 种植蔬菜成了最佳选择, 最高收入可达2000元/亩, 最低收入300元/亩。这种“稻—菜”模式是杨运良同志根据农村实际提出的新思维, 比种植小麦、油菜一般高出20%~5倍左右。二年的示范实践证明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早熟早收、抑制杂草和增产增收效果。早熟早收还有利于二季田晚秋作物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该技术的节水抗旱、早熟早收及增产增收效果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积极支持, 农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赏:“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好啊!我们以后就搞这个了。”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第4篇

1. 选地

选择平岗地,排水良好,最好是麦茬、玉米茬,避免重迎茬。

2. 整地

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

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头大垄,并及时镇压。秋起平头大垄的标准要遵循八个字,即高、宽、平、齐、匀、直、施、墒。高就是垄台高度镇压后应达10-15厘米;宽是指垄台面宽大于等于90厘米;平是垄台面平整,土碎无坷拉,无秸秆;齐是起垄起到头起到边,地头整齐;匀是垄距均匀一致;直是垄向直,百米误差不超过2厘米;施是有条件的进行秋施肥、秋施药;墒是适时镇压,确保土壤墒情好。

3. 播种

3.1品种选择

大豆行间覆膜选用品种时,千万要注意不能选用成熟期晚的品种,因为覆膜并不能使大豆品种提早成熟,可选用当地中熟品种作为行间覆膜选用的品种。另外大豆行间覆膜要选用主茎发达、中短分枝,茎秆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的,秆强抗倒伏的品种。

3.2地膜选择

大豆行间覆膜,膜选用厚度为0.01毫米,宽度为60厘米的地膜,应尽量选择拉力较强的膜,以便于机械起膜作业。大豆平作行间覆膜要改变以前80厘米宽度的膜为60厘米,这样能使田间分布更为均匀,有利提高产量。

3.3种子处理

由于机械精播对种子要求严格,所以要求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机械精选。种子精选的质量标准,是要求纯度大于99%,净度大于98%;芽率大于95%,水分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

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包衣,在根腐病发生严重,土壤PH值在5.5-6.5的土壤选用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35%多克福1500毫升+益微100-150毫升(克)。在pH值大于6.5的土壤选用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菌克毒克1000-1500毫升+益微100-150毫升。包衣要包全,包匀。包衣好的种子要及时晾晒,装袋。

3.4播种期

采用覆膜技术种植大豆的地块,可以提早播种。一般可以比正常播种期提早5-7天。确定播期的原则是:当5厘米耕层5天稳定通过5摄氏度或略早时开始覆膜播种。

3.5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机械播种。大豆平播行间覆膜播种机可选用黑龙江省白桦耕作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4型四膜八行平播覆膜播种机;辽宁省瓦房店生产的2BM-4型四膜八行覆膜播种机;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生产的2MBJ-8型四膜八行或2MBJ-10型五膜十行平播覆膜播种机。可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等作业。苗带间距为65厘米。膜外精量点播,种子距膜3-5厘米。株距基本是6厘米。播种量为60-70公斤。

大豆垄上行间覆膜选用八五二农场耕作机厂2BM-3覆膜通用耕播机或2BM-1行间覆膜通用耕播机,垄上膜外单苗带气吸精量点播,苗带60厘米,种子距膜2-3厘米。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等作业。株距基本是6厘米。播种量为60-70公斤。

3.6覆膜标准

覆膜的作业标准,要求覆膜笔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两边压土各10厘米,风沙小的地区每间隔10-20米膜上横向压土,风沙大的地区每间隔5-10米膜上横向压土,防止大风掀膜。并要使膜成弓形,以利于接纳雨水。

3.7播种标准

要求播量准确,正负误差不超过1%,行要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播到头,播到边。种子距膜3-5厘米。

4.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应遵循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则。

4.1因品种而异,主要根据植株的繁茂程度来确定,植株高大繁茂,分枝多的品种,适于较小的密度;植株矮小繁茂性差,分枝差的品种适于较大的密度。

4.2因肥水条件而异,一般情况,同一大豆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植株生育繁茂,密度宜小些;相反,肥水条件差时,密度宜大些。

4.3因种植方式而异,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方式的公顷保苗应在24-26万株。注意不能过密,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徒长,田间郁闭,捂花捂荚,造成倒伏。

黑龙江、内蒙东四盟地区行间覆膜品种密度应该保持在每亩25万株左右,不宜过密。

5. 施肥

5.1施肥量

施肥比例最理想通过大豆平衡施肥,按照“最小养分律”原理,进行土壤养分的测定,按照测定的结果,动态调剂施肥比例。在没有进行平衡施肥的地块,具体施用量和比例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纯量8-10公斤,氮比磷比钾的比例,黑土地为1比1.5比0.6;白浆土地为1比1.2比0.6。肥料商品量每公顷尿素为50公斤;二铵为150公斤;钾肥100公斤。氮磷肥充足条件下应注意增加钾肥的用量。

5.2 施肥方法

采用分层侧深施肥。肥在种侧膜内或膜边5厘米左右,1/3肥施于种侧膜下5-7厘米深处,2/3的肥施于种侧膜下10-12厘米深处。

5.3叶面追肥

在大豆花期进行叶面追肥。叶面肥第一次施肥在大豆盛花期,第二次施肥在开花初期与结荚初期,可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用量为每公顷尿素5-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5-4.5公斤。最好采用飞机航化作业。

6. 田间管理

6.1化学灭草

灭草方式以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提倡播前土壤处理和秋施药技术。化学除草要重视除草剂品种和配方的选择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合理使用除草剂,要重视除草剂品种结构的调整。

选择大豆除草剂首先要选择杀草谱宽,持效期适中(1.5-3个月),不影响后连作物的,以土壤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尽量采用秋施和春季苗前施药和混土施药法。

大豆田苗前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速收、广灭灵、金都尔、都尔、普乐宝、乐丰宝、阔草清、宝收、普施特。

6.2中耕管理

水稻覆膜插秧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第5篇

2007年富锦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重大旱灾,全市受害面积100万亩,虽然全市上下全力抗旱,但由于抗旱节水措施底子薄,仍损失严重。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简称地膜水稻)具有节水抗旱、早插早发、保肥灭草、增产增收、技术操作简便,农民易于接受等优点。为了验证该项技术在富锦市的应用效果,特作此试验。

二、试验作物

水稻,空育131。

三、试验处理

1.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 水稻常规栽培技术。

四、试验的基本情况

示范落实在富锦市大榆树镇智仁村,农户王文学,水稻地为黑土,旱改水五年,土壤有机质含量3.0%,ph值为7.0。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5月20日插秧,插秧时水稻3.1叶。田间管理同常规。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1. 适宜范围

覆膜插秧湿润栽培适宜在冷浸烂泥田、缺水田推广。覆膜穴播湿种适宜在6~9月份降水300米和有一定补水条件的地区推广。

2. 关键技术

(1)覆膜插秧湿润栽培的关键技术

(1) 选用良种,培养壮秧。选用生育期比当地常规种植偏长的品种,例如空育131。配套旱育秧技术,培育大壮秧苗,确保移栽时单株带级1~2个。 (2) 平衡施肥,整田开厢。稳定氮肥,增施磷钾肥。一次性施足底肥,农家肥在整地前施入,化肥在遇水后开厢前施入。精细整田,达到田平如镜。深起围沟,浅开厢沟,做到三沟配套,逐级变浅,田无明水,厢正沟直。沟内泥均匀放于厢面,尽量使化肥与泥土混匀,以免烧根,厢面中间略高、光滑平整。 (3) 选膜盖膜。选用宽17O厘米的超薄地膜,每公顷用量52.5千克左右。地膜紧贴厢面泥土,四周向泥中扎边,达到膜泥紧贴,不留空隙,平整严实。覆膜后,要及时打孔移栽。随整田、随作厢、随覆膜、随打孔、随插秧的效果最佳。 (4)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适插期内越早插秧增温效果越明显,富锦市适宜时期为5月10日~5月20日。 (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沟中有水,厢面无水,全程膜内湿润。够苗晒田,后期脱肥的田块采取叶面喷施或灌水施肥。及时收获,彻底清除废膜。

(2)覆膜穴播湿种的关键技术

(1) 选用抗旱性较强的品种。 (2) 旱、水结合整地,不作畦,平铺膜。 (3) 湿播种,以保证按时出苗和苗齐。 (4) 苗期旱长。从出苗到4~5叶期以旱长为主,不灌水。 (5) 灌好关键水。出苗期、分蘖期、穗分化期。开花灌浆期是需水关键期,至少应满足其生理需水。 (6) 重施底肥,按需补肥。将50%的氮素肥料和全部磷、钾、锌及农家肥等作为底肥,整地时一次施入,在水稻分察期、穗分化期和灌浆期按需要补充适量的肥料。

六、小结

覆膜水稻栽培的实践体会 第6篇

我们村是没有灌溉水源的旱片死角, 老式传统栽培在风调雨顺年份, 水稻亩产仅有300~400kg, 一遇天干只有100~200kg, 甚至无收。2006年全村在8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情况下, 平均亩产达到了550~600kg。2006年8月中旬资阳市人民政府和雁江区人民政府先后在我村召开现场会, 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记者也来报道了大旱之年水稻丰收的消息。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村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但平均亩产仍达600kg左右。2008年没有明显干旱,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我社3户农民进行测产验收, 平均亩产达740kg, 后来实际收打多户, 亩产均在700kg以上, 家家的粮仓装得满满的。如果没有这项新技术, 2006、2007年我村会有种无收, 2008年也不会有这样好的收成。事实说明,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确是让人吃饱饭的好技术。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深深体会到这项技术有几大好处。一是抗旱, 二是节水2/3, 三是省工, 四是减少除草, 五是保水保肥, 六是减轻病虫害, 七是增产增收, 八是省种。虽每亩田要多投资60元的农膜钱, 但很划算。盖地膜后没有杂草, 每亩可省去6个以上的除草工日, 折合人民币100元左右。采用这项技术后, 还每亩省去几次抽水费, 更能增产。

从2007年开始, 我们周边的好多村子已在自发采用这项技术, 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是技术不到位。我认为, 要做到增产增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育秧

1. 旱育秧要选光照较好、土层较厚的低台位土做苗床地

不能选在果园地边和干田, 更不能选施有大量草木灰的地块做苗床地。

2. 苗床地要做到土碎厢平, 出苗才整齐

苗床地要用适量的除草剂来除草, 沼液不能用来直接浇苗床地, 只能用10%的农家肥来浇灌。

3. 每亩的用种量应在0.6~0.7kg

播种要均匀、盖种的泥土不用太多、出苗后要及时揭膜练苗。种子最好用旱育保姆拌种, 尽量做到少浇水, 这样移栽后的分蘖才快、长势才旺。

二、整田栽秧

1. 标准开厢

每个田的三方田埂边都要开成一条沟, 才有利排水和避免埂边杂草对水稻的影响, 在排水埂方应开个70cm的小厢, 这样有利于保住水。开厢要做到1.67cm开厢含沟、沟深20cm、宽20cm, 厢面大体整平后再施肥。

2. 合理施肥

肥料的用量需参照当地田块的肥力适当作增减、肥力较差的田块要求每亩施尿素20kg, 过磷酸钙40~50kg, 氯化钾10~15kg, 如果是两季田肥料应适当减少, 烂泥田和冬水田还需加1~2kg锌肥和杀虫剂, 如果是少水草多的田在盖膜前应施点除草剂, 以后不用再施追肥。

3. 薄膜选择

薄膜要用1.8~2m宽的全新料的一级膜, 这样才能盖住厢沟侧面, 从而有更好的保水、保肥和增温效果。现有许多农户为了节省投入就用1.6m的膜, 这样的效果就较差了。

4. 盖膜时间

厢面要做平整后再盖膜, 盖膜时防止有气泡, 厢面平整了, 膜就能全贴厢面, 那样就什么杂草也不会长了。为使厢面不变形, 盖膜快, 施肥和平好厢面后应等20~30小时后再盖膜。

5. 栽插时间与规格

盖膜后田间只需半沟水, 需等2~4天后才打孔栽秧, 需栽三角形, 栽成10cm的等边三角形, 行窝距是40cm×40cm, 秧苗在2~4叶移栽最佳, 秧龄过大, 产量就会降低, 最好选用矮壮苗, 移栽前最好先防治一下螟虫再做移栽。移栽晚的田块, 应一孔栽二苗才好。

三、田间管理

1. 保持合理的田间水位

移栽后5~7天, 田间水位只能保证在厢面以下, 半沟水最好, 如淹水上厢面, 膜就不管用了。田间地温就会下降, 病害也会增多, 田间水宜少不宜多。

2. 搞好病虫防治

水稻大量分蘖期间, 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 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纹枯病和螟虫最易发生, 要注意防治。当分蘖后期一个小三角即1窝分蘖数达到60~80时, 应及时排水晒田控苗。

3. 加强孕穗期田管

水稻开始孕穗时, 需要田间有足够的水来确保抽穗整齐, 此时水稻处在一个最虚弱的时段, 各种病虫害都易入侵, 应加强田间管理。

4. 抓好穗期病虫预防

水稻在破口前, 需防一次稻曲病, 穗期还应防一次穗颈瘟和稻蝽象等。这些都对增产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5. 防止白色污染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第7篇

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气候、土壤、种植技术及消费习惯等进行选择。对种子的要求指标,要达到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以上。

2 地块选择

根据种植技术的要求,地块要选择平坦、保水持水力好、肥力中等以上、p H值7~8.5的田地,同时要具备方便的灌溉条件。

3 种子处理

晒种: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筛选过的种子进行晾晒,一般要晒种3~5个h,要注意经常翻动,以达到晒种均匀、避免晒伤的目的。药剂拌种:药剂拌种,主要是为了防治害虫。防治地下害虫和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可以用100mL 50%氯丹乳剂兑水0.5~1L拌种50kg。

4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进行施肥,以提高地力。主要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施用量为4000kg/667m2,同时辅以化肥,化肥的施用量为每667m220kg二铵,10kg尿素。地表撒施这些废料,然后进行深翻,一般翻耕深度要达到30cm左右,这个过程可以将肥料与土壤混匀,并施入地下,而后土壤耙平,使地表平整、土壤精细、无坷垃。

5 覆膜播种

当土壤温度达到12℃,气温稳定通过10℃时则可以进行覆膜播种。由于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播种时期不尽相同,一般处于4月25日—5月初之间。选择120cm幅宽的白色地膜(现在超薄地膜为限制使用产品,要求用厚地膜,以便回收,减少土地污染)。

6 水肥管理

水稻需肥量较大,一般每生产水稻100kg,需氮(N)1.6~2.5kg、磷(P2O5)0.8~1.2kg、钾(K2O)2.1~3.0kg。另外,水稻对一些微肥也比较敏感,硅和锌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锌肥对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都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水稻增产;硅肥则对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具有增强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从而确保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施足基肥:基肥主要是有机肥,一般每667m2施2000~3000kg有机肥,通用型复合肥(15-15-15)30~40kg,同时在施基肥时也要注意微肥的补充,一般使用量为每667m2施硅肥6~8kg、硫酸锌1~1.5kg。合理追肥: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一般每667m2施高氮复合肥5~10kg;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cm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667m2追高氮复合肥10~15kg;补施粒肥,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改善稻米品质。

7 病虫草害的防治

7.1 防治草害

草害的防治主要分2类,进行人工除草,即随时查看田间长势,发现杂草及时拔除;化学药剂除草,化学药剂除草也分2种,在杂草出现前,水稻出苗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可用于土壤封闭处理的除草剂有:除草醚、禾草丹、丙草胺、氟乐灵等;化学药剂除草是在杂草出现后,喷洒除草剂,使杂草死亡的一种方式,可用于喷洒的除草剂有敌稗,或者敌稗+灭草松、敌稗+二钾四氯混合剂等。清除杂草要尽可能早,这样的除草效果好,同时对稻苗的影响也较小。

7.2 防治病害

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防治水稻病害主要注意3个方面:处理种子,在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处理,进行消毒,将病菌消灭;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增强其抗病能力;经常查看稻苗长势,以利及时发现病害,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防治,避免病情蔓延。

7.3 防治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有2个途径:通过药剂拌种防治;拌毒土防治,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炒香的麦麸拌成毒土撒施,一般于地下害虫比较活跃的时候即傍晚撒施在田间。

8 收获揭膜

水稻收割的标准一般为完全成熟的籽粒达到90%时即可,也就是护颖2/3变黄时。大多数地区收割时间都在每年的10月初期。收割前将管道内的水排空,将管道、阀门、街头都分类编号收好,以备用。

摘要:在干旱地区采用水稻覆膜加压滴灌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优势,采用水稻覆膜加压滴灌直播节水栽培技术,每667m2水稻田可以节水1800m3,大大节省了用水量,同时采用该技术节省了育秧、插秧等环节,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力。

水稻覆膜栽培的几点建议 第8篇

在对农民的调查了解中, 我们发现了当地农民在使用水稻覆膜技术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惑, 比如很多人在水稻收割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回收薄膜, 甚至有的人就干脆任其烂在地里;有些田块因长年连续覆膜, 导致土壤养分严重缺失, 水稻增产效果一年不如一年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经过研究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以施用缓效复合肥为主, 配施速效单质肥

覆膜水稻在施肥上有一个特点, 即重施底肥, 后期不追肥。而大多数农民还按传统水稻栽培施用大量的碳铵、尿素等速效肥, 使得水稻后期出现养分不足、脱肥的现象。从劳动力来看, 这些肥料因养分含量低, 往往1亩地要用50kg以上。根据我们调查, 农民仅施肥一项用工就需1~2个/亩, 这对劳动力缺乏的农村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保证覆膜水稻后期持续供肥, 同时减少施肥用工量, 需改变传统速效单质肥的施用为以缓效复合肥施用为主, 配施速效肥为辅。在响水村, 村民们通过施用“撒克夫”复合肥, 这几年水稻持续高产, 亩产均在550~650kg, 较其他村覆膜水稻亩产高50~100kg。

二、有机农家肥与无机速效肥搭配

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料, 含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大多数大中微量元素, 且有机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 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 施用有机肥对改善稻田土壤有重要作用, 还能供给水稻所需的Fe、Mn、Cu、Zn等微量元素。

在农村有机肥特别多, 诸如猪粪、油枯之类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如果加以利用, 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惜在农村往往忽视施用这些肥料。据农民介绍:“这些农家肥在以前很多农民都施用过, 当时施用的效果不好, 水稻分蘖少, 后期又贪青, 产量特别低”, 后来农家肥逐渐被淘汰了。这是农民的一个误区, 仅仅施用农家肥的确效果不好, 产量也不高, 原因在于农家肥肥力释放缓慢, 水稻前期生长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支持, 而后期它的肥效逐步释放出来, 使得水稻贪青生长。无机肥和有机肥各有特点, 在水稻覆膜栽培中, 无机有机搭配施用有明显的效果, 无机速效肥供应水稻前期生长, 而有机缓效肥供应水稻后期生长, 有机无机相结合才能种出高产水稻来。

覆膜水稻在连续覆膜下也需施重肥, 水稻覆膜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保肥, 覆膜能够保证施下去的肥料最大限度地被水稻所吸收, 不随水流失。覆膜水稻的长势比传统水稻好得多, 特别是根系发达, 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也特别多。因此在种植覆膜水稻时所需的肥料比传统的栽培要少得多, 养分利用率要高得多, 水稻产量也要高得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很多农民在第一年使用水稻覆膜技术时, 效果特别明显, 亩增产200~300kg甚至产量翻一番。可是种了两年后虽然也有增产, 可已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很多农民介绍刚使用薄膜的时候, 水稻亩产能上500kg, 现在盖了膜也就400kg。这主要是因为覆膜水稻较传统栽培水稻产量有显著增加, 生物量也大大提高了, 这就需要土壤供给更多的养分, 从而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大量被水稻吸收, 使得原本很肥的土壤慢慢瘦下来, 连续数年覆膜的水稻, 其产量也会逐渐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挺简单的, 我们在种植两三年后, 需下一次重肥来补充土壤中流失的养分, 这样水稻才能保持稳定高产。

三、中期揭膜提高地膜回收率

调查中很多农民对地膜的回收头疼不已, 特别是冬水田、烂泥田, 这类田块土质特别粘, 薄膜粘在上边, 扯不掉, 因地膜又薄, 稍不注意就弄坏了。很多农民觉得薄膜难以回收, 就干脆让其烂在田里, 长此以往, 白色污染愈加严重, 必将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薄膜不好回收, 主要有这几点原因:首先0.004mm超薄型薄膜, 一不小心就容易扯烂;其次薄膜长时间在田里, 湿度高, 时间长了容易被腐蚀, 易脆、易烂;再次, 农民在收割水稻的时候, 容易把膜踩烂, 收割时刀子也容易划破薄膜。为有效回收薄膜, 首先可以从膜上下功夫, 在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 使用可降解薄膜, 让其在田里自然降解;另外,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考虑中期揭膜, 覆膜的主要功效在于水稻前期生长, 在水稻封林后, 薄膜的作用就不是很明显了, 中期揭膜也就是在水稻有效分蘖结束后晒田的时候揭膜, 那段时间稻田不需要水, 厢面相对湿度较小, 能够很好地去除薄膜。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 第9篇

一、耕作田块干旱型农户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主要的优势之一是节水, 而每年东溪镇因缺水不能按时栽插或栽插后受缺水干旱影响的水田面积达50%以上, 承包耕作这类田块的农户就成了首先接受这一技术的农户。东溪镇凤凰村10社的农户是这类农户的典型, 该社常年因干旱不能按时栽插水稻或栽插后因缺水干旱, 水稻产量一直在350kg/亩左右徘徊。而水稻又是他们种植的主要作物, 当2003年9月看到省农科院在当时的863节水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阳公村5社示范这项技术的显著节水抗旱和增产效果后, 第二年就采用了此项技术。由于该技术只需少量水就可移栽水稻, 因此, 该社农户应用此项技术后, 在4月中旬左右, 利用自然降雨 (或抽少量井水) 就可完成水稻移栽, 移栽后利用覆膜的保水作用, 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全社水稻单产2004~2007年稳定在每亩600kg左右, 2008年达到了650kg。由于这项技术能很好解决稻田缺水干旱的问题, 满足了农户的切实需求, 具有可操作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周边农户也很快接受了这项技术。

二、劳动力短缺型农户

对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一个认识误区是费事和麻烦, 其实在推广应用过程中, 恰恰证明这项技术是节省劳力的。劳动力短缺型农户较早的接受了这项技术就是很好的证明。由于应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后, 首先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水量, 其次由于覆膜, 抑制了杂草, 减少了除草这一费时费工的劳力投入环节, 另外覆膜对某些病害也有抑制作用, 减少了防病打药的用工。减少的这些工作量和增加覆膜这一环节的工作量相比, 总的工作量还是减少的。东溪镇属城郊型乡镇, 外出务工农民较多, 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一些农户采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后, 认识到了该技术省工的优点, 在其宣传带动下, 自2006年起, 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自发应用这项技术。用当地农户的话说就是“水稻覆膜, 我可以不扯草、不抽水、不施肥了, 不但省工省钱, 还可以放心出去打工, 回来照样收谷子”。

三、科技意识型农户

如果说前两类农户对这项技术在认识上还较为片面, 那么, 具有一定科技意识的农户之所以应用水稻覆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则是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 从怀疑到相信的过程。这一类农户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 对新技术有需求, 但对新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如果一项新技术在可操作性, 经济性, 适应性等方面不能很好满足其需求的话, 这部分农户是不会轻易采用的。东溪镇新胜, 阳公, 尖山等村有部分农户就属于这种类型。他们用少部分稻田试种一两年, 当认识到技术在节水抗旱, 节约种植成本, 省工省时, 易于操作, 高产高效和环保等方面的好处时, 就会全面应用这项技术。同时, 还会主动向亲朋好友和邻居宣传。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还总结出了薄膜回收、提高盖膜、插秧速度等方面的小窍门。

四、从众型农户

从众型是文化较低, 生产较为盲目的农户类型。采用新技术要看邻居是否采用。对这类农户, 只要我们加强推广力度, 抓好示范户, 用事实说话, 他们在看到实效后, 是会坚持长期应用这项技术的。

对简阳市东溪镇采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农户的采用原因进行分析, 表明一项农业新技术只要具备了可操作性, 经济性, 适用性, 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 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能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切实帮助, 通过示范推广, 最终都会为农户所接受。

上一篇:局域网安全防范下一篇:串电阻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