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行业经济

2024-05-26

地质勘查行业经济(精选6篇)

地质勘查行业经济 第1篇

一、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统一性。

从目前来看, 地质勘查行业在行政上归属于地质勘探局, 其性质为事业单位, 因此需按国家制定的事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从事会计活动。但是, 随着市场化经营的拓展和延续, 某些地质勘探单位出于企业化管理的需要, 开始施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 而对于原有的单位会计制度也给予充分保留, 由此就造成了两种制度在项目收入、成本及费用的划分和归集上的冲突现象, 并直接影响到对地勘项目的相关核算。

2、财务管理手段缺乏适应性。

从地勘单位的自身特点看, 该类单位所投入的主要成本为人力资源, 主要产出为勘察设计成果, 因此其应侧重于对矿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减少对有形资产管理资源的投入。但是, 从目前来看, 无论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单位会计制度, 其对无形资产如矿权的核算规定都缺乏相应细化, 从而造成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不符。

再者, 大多数地勘单位目前还极不善于利用矿权进行资本运营 (如将矿权入股采矿企业等) , 因此无法促使其保值增值。

3、资金管理存在着严重隐患。

近几年, 各地勘单位为了开辟市场开始着手多种经营, 成立了许多经济实体, 并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但是, 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 部分实体的经营收支游离于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之外, 形成了账外账或者资金体外循环的状况。另外, 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 地勘单位出于扩充经营的需要, 形成了较多的应收款项, 再加之地勘单位长期受非竞争性经营理念的禁锢, 市场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因而严重影响了其资金周转, 导致其财务状况的恶化。

4、对下属二级单位监控不力。

当前, 许多地勘单位为了扩展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都设立了下属二级单位, 但却普遍对其缺乏相应的管控。例如, 许多地勘单位的二级单位负责人都是上级指派的, 其在相当程度上拥有与上级对等的权力, 因此上级财务部门对其的监督检查仅为例行公事, 若发现问题无权对其处理。另外, 这些单位还存在在其利润指标超额完成时通过藏匿利润获取更大收益, 以及利润指标无法完成时通过编造虚假利润的现象。

二、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

1、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 更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组织机制提高财务部门的地位, 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 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但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组织机制更是发挥财务管理核心职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保证。许多地址勘探单位往往混淆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多采用财务与会计合并的一元化组织结构, 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仍停留在简单的记账与日常资金管理的会计核算层面上。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在企业中设专门的负责人或经理, 负责整个企业财务与会计方面的管理工作, 从而从组织结构上提升财务和会计部门的地位。其次, 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分开。会计核算系统主要负责企业记账、报账工作及日常业务记录。而财务管理系统则侧重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预警, 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财会部门的地位有了相应的提高,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从而起到一两拔千斤的作用。

2、加强勘察项目的合同与收费管理, 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地质勘探行业其所形成的货币资金收入在收回时间和金额上具有不确定性, 主要原因是:客户的信用度难以准确评估;企业承担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大跨时长, 期间国家政策和项目环境的变化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资金的足额回收;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也涉及收费问题。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费用预测、控制、分析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成本管理贯穿于勘察设计项目服务的全过程。

企业只有不断完善成本管理理念, 才能立足于竞争市场, 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1) 成本预算。地质勘探行业成本主要包括: (1) 直接费用:包括勘察设计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材料费、打印出版费、仪器设备购置费、差旅费等。 (2) 间接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财务费用等。

根据勘察设计合同、招标文件、图纸, 并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 即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制订出项目成本控制标准。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所有部门和团队的工作, 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企业应在项目团队中建立成本控制指标体系, 将成本指标分解到不同的专业科室、项目组和个人,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责任到人、成本包干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 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主动性与责任感。

(3) 成本分析。地质勘探行业要将各种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成本控制标准对比,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4、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更新知识,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而许多地质勘探行业往往只重视业务人员素质提升而轻视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从而导致财务人员知识陈旧,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财务管理核心作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与地质勘探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相结合的财务专业知识, 还要熟悉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会计准则, 掌握国家方针政策的新动向, 具备一定的社会洞察力, 人际沟通能力、综合事务处理能力及办公自动化能力。要掌握这些新的知识和能力, 企业可采用外部培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很多时候不仅要靠自学, 也需要进行脱产学习, 甚至到外地专门学习。企业应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财务培训、考察, 各类授课讲座, 从而全面提升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三、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 地质勘探行业应逐步向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以适应当前地质勘探行业多元化产业结构的新特点。为此, 地勘单位应从战略角度出发, 通过完善应收款项管理, 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计提坏账准备方式, 强化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另外, 地勘单位还应从无形资产管理入手, 通过加强对各类矿权的核算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中摊销计提方法的引入, 全方位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肖美兰。如何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审计与理财, 2010 (03) 。[1]肖美兰。如何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审计与理财, 2010 (03) 。

地质勘查经济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第2篇

1当前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管理水平有限

管理者若没有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在规划项目时往往容易考虑不周,影响到经营项目的投资决策。虽然有些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状况良好,能够维持正常运作,但是资产比例很不平衡,甚至出现严重失调,如存货资产比例大,造成单位资金周转困难,出现循环性的运营障碍,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管理者的经济管理能力也会影响到处理经济纠纷的手段,单位经济管理能力较低在经济纠纷中会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资金管理问题突出

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管理问题主要是社会资金的收入率偏低。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供应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借贷形式进行,但是投入与产出所产生的社会资金收入差值较大,导致单位赢利率不足,与银行贷率存在很大的差距,进而出现高运营产值,偿还全部债务能力低的局面。目前许多的地质勘查单位由于长期存在低社会资金收入的情况,使得自身资产的健康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1.3“以包代管”现象普遍

实行承包制是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划分经营权限,明确经济责任、分配经济利益。然而,近年来,地质勘查单位“以包代管”现象普遍存在。究其主要原因,在经济权力相转换的过程,经济权益出现“失真”。尽管实行承包制,主管局会向地质勘查单位适当地放开一些权力,能够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明白,地质勘查单位是一种以事业性质为主的管理体制,许多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国家拨款,还未完全具备商品生产经营模式,如果一味地照搬企业的经营承包模式而缺乏创新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1.4产业结构研究不足

当前仍有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缺乏详细的产业结构研究规划,即使有研究,但结果很不理想,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布局很不平衡。特别是有众多市场项目存在的前提下,产业结构的规划很不合理,成本管理、预期收益计划等重要内容也缺乏全面的规划,不利于地质勘查单位的长远发展。

2加强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加强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管理

2.1.1加强高资金管理的认识,提高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查单位应改变过去那种统计、报账方式,在规划好市场经营项目后,应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资金周转及管理工作。其工作小组应对资金的使用、调集、赢利情况作出规划,对内部人报的有关经营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待符合资金管理要求后,方可提交并实施。因此,地质勘查单位既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又需要制定好健全的市场项目管理规范要求,将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分派好,便于以后工作的重新调整。

2.1.2实行资金集中化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为解决资金过于分散的问题,地质勘查单位应实行资金集中化管理,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获利能力。首先,按照统一管理的原则,将多个账户加以合并后再进行集中化管理,降低资金占用率,减少物料消耗。这样,不仅能够强化资金的计划管理,达到综合平衡的目的,而且还能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以免有占用或积压的现象出现。其次,当单位财力不足有必要进行立项投入时,应谨慎规划。立项投入属于重大经济决策范畴,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将财务收支加以统一,分散的资金加以集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最后,从全局出发,重点突出高产出、高效益的项目,加大规模化经营,增强资金的周转率,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1.3优化内部网络化管理,保证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查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大,一旦单位的资金管理被个人所利用将会严重威胁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导致内部控制机制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必须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网络管理平台,监控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这也是防范资金使用风险,增强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此外,还应不断优化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网络化管理,按照网络资金审批制度做好付款计划,再依据制订的付款计划借助财务管理软件直接将资金接汇入资金申报部门。

2.1.4加大资金管理的培训,降低资金问题的多发性

加大资金管理的培训,对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水平,减少资金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如资产负债、经营出现负赢利等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加大资金管理的培训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特别是对于产品存量的账目、未收回的账款、借贷账目等内容有着极大的意义。当然,对于这些账目还必须进行统计,并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地分配。当存在多种市场项目时,还必须将项目规模及项目数量预算会使用到的临时资金考虑在内,同时做好各类账目的汇总规划,降低资金问题的多发性,确保资金周转正常,增强资金的赢利能力。

2.2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

2.2.1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随着地质勘查单位开发市场的扩大化,社会资金投入风险越来越大,投资回报周期也越来越长,因此必须改变地质勘查单位过去那种分散经营方式。要在现有项目的勘查开发基础上,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开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多元化经营战略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中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发展。

2.2.2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快跨入国际工程市场的进程

地质勘查单位必须结合自身产业化经济发展优势,如资源、技术、地理、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遵偱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行跨单位、跨行业的资产重组,通过强强联手、以强并弱等方式引用多种所有制经济集团性公司,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规模化发展,加快跨入国际工程市场的进程。地质勘查单位要实施品牌化战略,首先,应具备承担高风险的能力,对于一些重大的勘查项目,必须以创造最优企业为奋斗目标。其次,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创造最优产品,增强地质勘查单位的整体形象。再次,制定高质量、高技术、高要求的内部规范机制,提高高水平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获得最佳的效益。最后,必须根据全面质量化管理原则来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管理。

2.2.3遵循市场机制要求,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地质勘查单位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资联合、承包托管、租赁、出售等方式加强股份制改造,扩大城市与地方单位、外资企业与投资主体的经营合作,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同时,因地制宜,将现有的土地、房产、知识等加以充分利用,积极实行引资嫁接,促进地质勘查单位的全面发展。

2.3加强地质勘查单位的成本管理

2.3.1打造高效率、高水平的地质勘查团队

地质勘查单位要实现最大化的赢利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高水平的.地质勘查团队。打造高效、高水平的地质勘查团队必须遵循“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原则,地质勘查单位在工程中标后应根据合同条款、项目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施工规范等进行招标竞聘,通过多种考核、测评聘请地质勘查管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能力强、绩效高、敢于负责、勇于探索、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员工来管理地质勘查项目。

2.3.2完善地质勘查单位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制定好地质勘查单位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措施与考评办法,明确好地质勘查单位成本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工作职责,确定好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准则,有效地进行成本预算,加强成本控制。

第二,建立成本核算评估机制。地质勘查单位在进行项目开工前,应按照项目工程预算及项目工程中标价,对人、机、料、测井、固井、管材、管理费用等支出进行必要的核算评估,预测赢利水平,以便于项目目标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采取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生产成本。我们知道质量、技术、工艺、产量、进度、工期等都是制定成本控制对策的重要内容。因此,地质勘查单位从这些方面抓好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要对成本进行量化核算,对物资采购、消耗等实行定额控制,避免流失与浪费的现象。

地质勘查行业经济 第3篇

记者:近年来,有色地质勘查局在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了那些重要成果?

吴日山:“十一五”期间,我局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项目获得重要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项目任务,累计提供的资源量为:煤280亿吨、岩盐57.36亿吨、铅+锌10万吨、铜6万吨、钼12万吨、金20吨、银62吨、铁矿石1558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达3万多亿元,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得重要突破的项目有: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岩盐项目的发现,结束了我区没有深海岩盐资源的历史,为内蒙古发展盐化工产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自治区领导评价该项目是我区勘查历史上的里程碑;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盆地213亿吨超大型煤田的发现,为我区东部盟市经济发展以及参与振兴东北老基地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条件;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白音哈尔20吨大型金矿、乌兰察布市卓资县12万吨的大型钼矿、锡林郭勒盟东苏旗和东乌旗14.4亿吨的四块煤田、鄂尔多斯市东胜柴登的36亿吨优质长焰煤煤田、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公尼召54亿吨优质不粘煤、阿盟阿拉善右旗潮水的8.17亿吨的优质长焰煤项目,这些项目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记者:据了解,有色局每年都会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各类大型公益性地质找矿任务,请问有色局在公益性找矿和商业性找矿之间如何平衡?

吴日山:我局每年都会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的一些公益性地质找矿任务,也取得了不少地质找矿成果。公益性地质先行并与商业性地质协调发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既是国有地勘单位的责任所在,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局“承担责任,创造价值”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国有地勘单位是国家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的保障与支撑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因此,我们从关系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巩固我局改革成果、实现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一是高度重视公益性找矿和商业性地质找矿项目的立项与管理工作。树立“以项目为中心,从项目要效益,靠项目来发展”的意识和观念,积极争取多立项目、立好项目、立大项目;二是认真规范并加强项目管理。组织重点项目攻坚,实行局(集团公司)领导分工负责制,集中资金、人力、技术和领导优势开展会战,全力、全方位、全系统地抓好项目各环节的工作,超常规、大力度、快速推进并评价项目,加快项目勘查升级和成果转换;三是全面推行项目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的国家、自治区出资地质项目管理责任制,切实承担并履行好社会与公共事业责任和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制定并实行了《地质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意见》、《地质勘查工作管理办法》、《地质勘查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具体明确工作量、质量、经费、进度、期限和责权利及奖罚措施,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上,还加强了对项目的督查和问责工作,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任务,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违法违纪违规,及时提交地质工作报告、汇交地质资料。总之,我们坚持把在为自治区找矿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作为处理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找矿关系的重要原则。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请问未来几年有色局在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方面有哪些重要项目?

吴日山:未来几年我局的重要项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确立矿山实业化,主要是对已有重要勘查突破的9个局重点项目实现全面控制并且实施开发;另一方面是确立经济产业化,主要是确保兴安盟10万吨铜冶炼以及深加工项目的建成和投产。

首先,做好9个局重点项目。力争在1-2年内,通过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集中优势开展会战,完成项目详查,控制住成矿规模,适时进入采选,从根本上解决局、队产业发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展的依托问题。9个已有重要勘查突破项目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通辽市扎鲁特旗罕山林场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地表圈出3处规模较大的异常,仅对C区异常深部查证中就多孔见矿,发现了铜银锡矿体26条,预测将达到特大型且高品位的规模。二是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查干陶勒盖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在对斑岩体中的异常深部查证中见到厚大钼矿体,厚度为210.6-436.7m,有望达到大型斑岩型钼矿规模。三是兴安盟扎赉特旗东芒合铬镍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地表发现铬镍和铜钼2条规模较大的矿化带,深部验证见到钼矿体,具有中型以上斑岩型钼矿的找矿前景。四是包头市达茂旗查干文都日铁金矿普查项目的石墨矿区,石墨矿为晶质石墨,已经完成详查,资源储量1200万吨,为大型晶质石墨矿。五是包头市达茂旗查干文都日铁金矿普查项目的钴镍矿区,钴镍矿化集中区在2个基性岩体中,深部验证见矿,圈出钴镍矿体5条,有望达到中型以上规模。六是锡盟正镶白旗都北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对3处异常深部查证见多层铜银铅锌矿体或矿化体,有望达到大型规模。七是乌兰察布市丰镇市泉子沟铜钼矿普查项目,地表发现含钼矿化花岗斑岩体,深部验证见到钼矿体,具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矿的前景。八是锡盟苏尼特右旗干觉岭金矿,深部验证见到金、铅、锌矿体,前景可观。九是锡盟苏尼特左旗白音宝力道岩金矿勘查,深部验证见到金矿体,前景可观。

第二,10万吨铜冶炼以及深加工项目。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节能环保的底吹炉技术,总投资约28亿元,建设期2年,计划2013年竣工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加之上游50个矿权项目的勘查与开发以及下游铜的深加工项目,最终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冶炼项目的依托是矿山资源,而矿山又源于地质项目的勘查突破。在兴安盟所配置的矿权项目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勘查风险仍然很大。为此,局里要精心组织统筹规划,领导管理好兴安盟的勘查项目;按照区域、矿种、勘查程度等进行分类,分别提出工作要求;以找铜、铅、锌为首选矿种,以有一定工作程度和前景的项目为重点实现突破,以会战形式打攻坚战,必保两年之内有铜、铅、锌项目勘查的突破和自有资源的提供。

记者: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矿业经济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和转型,请问有色局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将有哪些转变?

吴日山:我局“十二五”期间要以实现矿山实业化和经营产业化为目标,建成10个左右有色金属矿山,实现“一队一矿”,建成兴安盟10万吨铜冶炼以及深加工项目,基本实现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末年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地质勘查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突破点 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不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都需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来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 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自然环境也极其复杂和特殊, 由此对于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更是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而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资源, 更是应该将其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 依靠人才来带动整个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完善支持科技发展和成果应用转化的财税、金融、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 创造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 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学技术的使用都必须依靠人的意志, 无论是何种行业, 人才队伍的建设都是尤为突出和重要的。

1当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队伍现状

地质勘查行业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必然要求从业人员长期从事野外作业, 其工作环境的艰苦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中高级人才整体数量较少, 且年龄普遍都偏大, 年龄跨度不合理, 中青年人员所占比例较低, 新鲜的血液得不到补充, 使整个行业表现出一种吃老本的现象, 呈现出一种倒三角的架构。从目前整体大框架来看, 大部分的地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工作人员的比例较低, 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同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无法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 这就造成了行业的止步不前。整个行业得不到发展, 丧失核心竞争力, 吸引不到核心的人才, 形成了一种恶心循环。

2人员流失、短缺的原因分析

2.1地质勘查单位的运营体制问题,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 地质勘查行业的所属资金由中央统一管理, 统一开支, 同时由于国家在大布局、大把控方向的转变, 致使用于地质勘查行业的各项科技投入资金数量急剧减少, 从源头上面打击了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其直接影响表现为大量人员的流失。某些地区直接改制为企业, 使人员得不到基本的从业保障, 也是属于运营体制方面的原因。

2.2地质勘查行业人员引进的稳步不前, 使很多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例如人员工资标准水平、各种福利津贴的发放, 特别是单位属性改革后对于职工本身的影响问题未能及时处理到位, 从而失去与其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直接表现就是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来从事这一基础工作。人员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特别是民营企业日渐强大的今天, 很多极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人才更愿意选择去民营企业去就业, 这也是与其生活成本、消费指数的升高有很大关系, 民营企业往往给出了更高的待遇水平, 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很大原因。[3]

2.3在现行社会大就业环境的背景下, 很多大专院校的年轻人对于择业的观点有失偏颇, 不愿意深入到一线的岗位当中去, 青年一代的择业观受到了新观念的冲击, 他们更多倾向于城市中的就业机会, 这也是无形中造成当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人员架构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

2.4随着高校改革的开启, 各地涌现出大量地方综合性大学,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 很多高校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或者裁减, 地质勘查方面的专业就属于调整的类别, 这就使得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层, 一方面是基层地质单位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补充, 另一方面是高校没有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进行输送,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特别是在观念思想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 这种高校资源的整合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如何来解决这种两面的矛盾, 也是急需要考虑的问题。

3地质勘查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从国家层面来说,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扶持力度。地质行业的专业性、特殊性决定了它需要更多经费来支持, 不仅是对于地质项目本身, 更是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真正把一线职工的切身利益摆在第一位。其次在高校建设环节, 特别是专业建设环节, 要始终把持住存在即为合理的原则, 特别是像地质勘查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专业, 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能从事基础的勘查、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在高校资源整合的过程中, 国家要力保基础专业的不撤并, 不裁剪, 才能为地质勘查的一线输送更多的人才。

3.2从地质勘查单位本身来说, 也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现在的情况, 明确经营方向, 传递给职工积极的态度。同时应该构建有利于人才事业发展的平台, 改革现有的某些与时代脱轨或脱节的制度、规范等等, 完全推行制度化管理。

加强中高级职称人才的建设工作, 重点抓好带头骨干的建设, 培养能解决难题的一线专家, 稳定现有人员结构, 在工作和生活做好人员的安排工作。地勘单位应该加强本单位现有人才的培养工作, 加大投入, 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把优秀的人才送出去再学习再交流, 让他们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还可以定期的请地勘行业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讲座等等, 同时对于很多离退休的老专家、老学者进行留聘或返聘, 请他们一对一的对进行授课, 保证专业技术人才不出现断层的情况。

对于青年人才, 更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展望未来, 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 也必将大有作为。青年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 对于他们更要重视起来, 做好人才的梯度建设, 真正做到金字塔型的管理结构, 专业后补力量充足。对于人才的科研项目、重点课题要大力支持, 鼓励他们学精学钻, 鼓励富有创造性的课题, 保驾护航, 为他们的研究创造条件。

同时还应该主动出击, 在毕业季主动与地质类专业的高校进行联系, 从源头上面定量定期的接受新的人才进入地勘行业, 例如可以制定吸引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 保证较高层次毕业生的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问题上面, 要结合人员的体制问题, 规范单位的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形成岗位内容与实际成果紧密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于长期从事野外作业的一线人员, 要更多的有所倾斜, 完善该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和补贴制度,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励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一线岗位上去。打破原有平均主义的障碍, 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让大家形成多投入多产生多收益的思想, 强调个人的贡献率, 能力与智力相结合才能有更多的价值。实行竞争上岗制, 领导负责制, 充分的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 打破平均主义, 做到公平公正。[1]

3.3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 要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背景, 特别是就业的观念, 要鼓励青年一代立志于投身一线的岗位, 而不是抱有功利性的择业。只有深入基层、到工作一线去, 才能真正和完全了解专业上面的难题, 才能逐步使自己成为技术骨干, 只有社会舆论把我们的青年一代往这个方向上去引导, 继而能使他们从思想观念上面就有所改变。

新的社会形势, 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地勘行业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迫使地质勘查行业从思想源头上面进行转变, 引入新的发展观点来面对新的挑战, 只有不断的转变观念, 不断的开发出的新的对策, 把人的主观能动行积极的调动起来, 加强对于人的管理, 对人的重视, 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 充分引入管理机制, 才能在竞争不断白热化的现代社会保持住自己的竞争力, 才能不断的创造效益,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一个行业的力量。

摘要:本文从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现行人员构架方面的问题入手, 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以及提出了如何应对问题的措施, 来保证地质勘查行业人才队伍的延续性和不间断性。

关键词:倒三角,偏差,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祁连.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科技, 2010 (10) .

[2]包金霞.地勘单位人才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 2011 (6) .

地质勘查行业经济 第5篇

税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次税制改革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1994 年税制改革,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和内容设计了两个流转税税种,即增值税和营业税。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增值税,而在我国境内提供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建筑安装、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服务业七大劳务及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营业税,这种“两税并征”的形式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分工、协作日益细化,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重复课税。重复课税会导致货物、劳务间税负不公平,扭曲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决策,而且对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会给纳税人或税务机关带来很多的不便。由此,2011 年11 月16 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规定从2012 年1月1 日起,在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并把“工程勘察勘探服务”明确列入其中的“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中,即地质勘查勘探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被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内。

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后,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生产所外购的油料、管材、泥浆材料、水泥、钻头等主要材料、配件及维修、搬迁及运输、固定资产、分包工程项目等所含的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减少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淘汰低效高耗资产、购置更为环保的高效低耗资产,推动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煤炭地质勘查行业“营改增”方案及其影响

地质勘查行业主营业务是野外地质勘查、勘探施工,“营改增”前,根据《营业税税目注释》第二条第五款之规定,钻井(打井)勘探、爆破勘探应当归为“建筑业——其他工程作业”范围,其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3%。所以长期以来煤炭地质勘查、勘探钻井施工项目按照3%的营业税税率申报缴纳营业税,而实验测试、测量、化验、计算机软件服务、资产租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项目按照5%的营业税税率申报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煤炭地质勘查企业主要合同服务项目适用税率由原营业税税率3%、5%调整为增值税税率3%(小规模纳税人适用)或6%(一般纳税人适用),而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水平,按照相关规定,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基本上都应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实务中我国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采用购进扣税法,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在销售额或营业额既定的前提下,一个企业应纳增值税的数额取决于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的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将税率从3%、5%上调到6%,调整的幅度虽然不大,但是由于该行业可以抵扣的项目相对较少,因此会导致企业实际税负增加。另外,“营改增”对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值税的会计核算、专用发票的取得、开具和保管以及纳税申报表和附报资料等项目要求比营业税复杂得多,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财务会计管理成本。当然,“营改增”是大势所趋,是税制的完善和进步。从长远看,必将对煤炭地质勘查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三、煤炭地质勘查行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税负平衡点测算

2013年“营改增”《应税服务范围注释》对照表对工程勘察勘探服务的具体界定,是指在采矿、工程施工以前,对地形、地质构造、地下资源蕴藏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的业务活动,以及测量测绘、工程勘察、地质钻探、矿产地质勘查、岩矿测试、地下管线测量、地质报告编制等,但地基处理基础施工除外。

“营改增”前,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所从事的野外施工项目,按照3%的税率申报缴纳营业税。在实践中地质勘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主要归为以下三类:一是纯地质勘探合同;二是地质勘探同时提供地质技术服务合同;三是纯地质技术服务合同。纯地质勘探合同主要是指地质勘探工程施工为主,以保质、保量完成一定实物工作量为目的的工程施工类合同,比如采用单一手段钻井工程施工、地震采集施工等类合同;纯地质技术服务合同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最终提交技术成果资料和报告的一类合同,比如补充勘探报告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编制等技术服务类合同;地质勘探同时提供地质技术服务合同指的就是兼具上述两种合同情形的一类合同,比如对某一勘查区进行普查、详查、勘探等不同阶段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完成一定实物工作量,达到地质目的,最终提交地质成果报告的合同。

(一)增值税税率为17%时的税负平衡点测算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即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应纳增值税额就越少,从而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税负高低取决于可以抵扣项目金额的高低。下面对煤炭地质勘查行业“营改增”前后的税收负担进行分析。

假设某地质勘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6%,为便于分析,假设采购项目适用税率均为17%。销售收入为X(不含税),采购项目中可以取得进项税额发票进行抵扣的含税成本(以下简称“可以抵扣成本”)为Y。

则“营改增”前应纳税额的计算式为:

应纳的营业税税额=X×(1+6%)×3%

“营改增”后应纳税额的计算式为:

应纳的增值税税额=X×6%-[Y÷(1+17%)]×17%

令“营改增”前后应纳税额相等,则有:

X×(1+6%)×3%=X×6%-[Y÷(1+17%)]×17%

计算可得:Y/X=19.41%。

19.41%即为煤炭地质勘探企业“营改增”的税负平衡点。那么,纳税人取得可以抵扣成本占不含税收入的比重等于19.41%时,税负将持平;当取得可以抵扣成本占不含税收入的比重小于19.41%时,税负将会加重;当取得可以抵扣成本占不含税收入的比重大于19.41%时,税负将会减轻。

(二)多个增值税税率时的税负平衡点测算

以上测算的“营改增”前后的企业税负平衡点是建立在企业采购项目均适用17%税率的假设上。这种假设过于极端,现实中很少有这种情况,例如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接受交通运输劳务适用11%的税率,接受其他现代服务业项目适用6%的税率。在这种情况下,税负平衡点更高。将采购项目适用税率从17%分别调整为11%、6%,计算得出的税负平衡点分别为28.46%和49.82%。

但分别以17%、11%、6%计算的税负平衡点仍然与现实不符。在实务中,采购项目不可能全部适用一个税率档次,而应该是由不同税率档次的项目构成。根据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的特点,其主要成本构成大致可以分为工资及福利、材料采购、配件及维修、搬迁及运输、委托业务、设备折旧、管材摊销、青苗补偿、管理费用等。根据中国煤炭某集团公司下属的数个企业的成本支出情况,计算分析得出有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予以抵扣的项目,包括以下几项:

1. 材料采购,一般占全部成本支出的30% ~ 33%。材料采购中消耗较大的油料、钻头、泥浆材料、管材等多采用集中采购,通常都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小的五金配件、临时性使用的一些材料,偏远的山区或无人的荒郊野外的油料,施工用水(尤其是水钻),水泥、泥浆材料等,一般都是在施工地点的乡镇或县城就近购置,这部分采购一般是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根据以往经验,材料采购中约有46%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集中采购,并取得17%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 配件及维修支出,一般占全部成本支出的5% ~8%。实务中,配件方面,主要是进口钻机、进口设备的配件及国产大型机器设备的配件,需要从厂家订购。从厂家订购的这部分配件中,进口的配件可以取得海关开具的增值税完税证明,凭此完税证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国内大型设备的配件一般也都可以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目前约有50%的配件可以取得17%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其他的小型配件大多是在附近的乡镇或县城购置,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税款的抵扣。维修方面,厂家或者正规的维修店提供设备的正常维修,是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他的日常维修,多是本单位配置的基本维修人员进行的常规维修,遇到配置的维修人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到就近的乡镇或县城去维修设备,这部分支出一般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目前约有50%的维修支出可以取得17%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整体上看,配件及维修的支出中大约有50%可以取得17%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3. 搬迁及运输,一般占全部成本支出的5% ~ 7%。实务中,搬迁及运输方面,要考虑企业成本支出问题,以及偏远的山区或无人的荒郊野外没有正规运输公司。即使有少数的运输公司,大多也都因运输地点过于偏僻或者是运输的东西过于沉重,要求企业加价,一般加价都是按正常价格的10% ~ 20%,所以一般企业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而选择采用私人运输。“营改增”后,有些企业也尝试寻找正规的运输公司,通过谈判议价的方式来争取合理的价格,以期长期合作,从而获取更多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当前搬迁及运输方面约有55%的支出,可以取得11%税率的交通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4. 委托业务,一般占全部成本支出的9% ~ 12%。委托业务,“营改增”前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按照现代服务业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委托业务目前多是购买相关企业的服务,例如,固井服务、录井服务、测井服务、二维地震施工等。实务中,在报价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保证工程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一般企业会选择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样就可以取得6%税率的服务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当前委托业务中约有65%的支出可以取得服务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根据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可重新测算税负平衡点。假设某地质勘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6%,销售收入为S(不含税),总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为p,则总成本为S×p,为便于分析,各项采购占总成本的比重都按照最高比重,实际采购中各项可以取得进项税额发票进行抵扣的税额为{[(33%×46%×S×p+8%×50%×S×p)]÷(1+17%)×17%+(7%×55%×S×p)÷(1+11%)×11%+(12%×65%×S×p)÷(1+6%)×6%}。

则“营改增”前应纳税额的计算式为:

应纳的营业税税额=S×(1+6%)×3%

“营改增”后应纳税额的计算式为:

应纳的增值税税额=S×6%-{[(33%×46%×S×p +8%×50%×S×p)]÷(1+17%)×17%+(7%×55%×S×p)÷(1+11%)×11%+(12%×65%×S×p)÷(1+6%)×6%}

令“营改增”前后应纳税额相等,则有:

S×(1+6%)×3%= S×6%-{[(33%×46%×S×p +8%×50%×S×p)]÷(1+17%)×17%+(7%×55%×S×p)÷(1+11%)×11%+(12%×65%×S×p)÷(1+6%)×6%}

计算可得:p=78.12%。

78.12%即为煤炭地质勘探单位“营改增”接近实际的税负平衡点。也就是说,纳税人生产经营的总成本支出占不含税收入的比重等于78.12%时,税负将持平;当总成本支出占不含税收入的比重小于78.12%时,税负将会加重;当总成本支出占不含税收入的比重大于78.12%时,税负将会减轻。而根据煤炭地质勘查行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税负增加是必然的。

首先,从煤炭地质勘查行业近两年财务报表的数据来看,总成本采购支出占经营收入的比重均低于78.12%,这说明“营改增”后,行业税负有所增加。

其次,根据中国煤炭某集团公司资产财务部的初步测算,以企业税负平衡为目标,地质勘查及其延伸业成本支出中,可以扣除进项税额的进项业务发生额所占比重至少要达到50%以上,才能与改革前的税负相同。如果低于这个比例,“营改增”将加重地勘企业的税收负担。根据上述计算税负平衡点公式可知,经营支出中,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费用为30.83%S×p,这由[(33%×46%×S×p+8%×50%×S×p)+(7%×55%×S×p)+(12%×65%×S×p)]计算得到,即经营采购中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占总成本的30.83%。这还是根据各项采购占总成本的比重都按照最高比重计算的,实务中应该比这个比例更低。

四、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税负增加的原因

(一)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施工特点的影响

一是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施工的地方多为野外偏远的山区及荒野地区,施工的难度一般比较大,施工条件一般也比其他行业艰苦,不可控制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这些特点导致施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和降低。

二是施工所需要材料的采购难以比价,一般只能就近采购,因各施工阶段有所不同,施工质量的差异也比较大,有时甚至是单井施工,所以施工所需的材料品种比较繁多,但是用量不一定很多,考虑工期及运费等原因,企业通常会选择就近购买所需材料,这就难以避免买到价高质次的材料,而且还常常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是使用民工和部分外包小工程同样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实务中,材料采购支出中只有钻头、泥浆材料、套管和部分油料可以采取集中采购,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他的材料一般都是就近采购。由于施工地点多在野外偏远地区,就近采购也只能到附近的乡镇,销售方多数为小规模纳税人,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特殊行为支出

煤炭地质勘查行业中,道路维修及占用补偿费、青苗赔偿费、土地污染补偿费、协调费等支出在总成本中占比越来越高,而且基本上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实务中,这部分支出一般会占到整个项目成本支出的5% ~ 8%。为项目服务的道路维修,往往是组织施工工人或者就近的村民,需要运用机器做工时,也都是就近找一些建筑施工队伍临时施工。所以,在现行政策下,这部分费用是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青苗补偿费、土地污染补偿费及协调费等支出受到地域、施工地村民综合素质等影响逐年攀高,这部分费用大概占到总成本的1.52% ~ 2.47%。有些地方的村民漫天要价,在施工的一些项目中,这部分费用占到整个项目成本支出的10%以上,但是这部分费用往往也是无法取得合规票据的,不仅不能抵扣税款,而且还会带来其他的税务风险。

(三)煤炭地质勘查企业人工成本支出

由于野外施工环境非常艰苦,再加上近几年人员成本费用持续走高,所以工资薪金及其他补贴等成本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实务中,职工的工资福利及野外津贴占全部成本支出的16.46% ~ 35.53%,根据现有的相关政策,这些成本支出没有纳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中,无法进行抵扣,这也是间接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的一个原因。

(四)煤炭地质勘查企业其他日常支出

运输费、差旅费、业务费、房租费、水电费、不可预见费用、潜规则费用等成本较高。

煤炭地质勘查企业多在野外施工,相应的搬迁运输费用、差旅费用等支出会占到全部成本支出的4.87% ~6.6%,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以前,煤炭地质勘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搬迁运输多雇用当地个人出租的车辆,从个人那里很难取得搬迁运输费用的正规发票,尤其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另外,房租费支出属于营业税的范围,不属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范围,也无法抵扣。实务中,施工地点只有在靠近村子或县城时,才有这部分支出,占全部成本支出的0.8% ~ 1.2%。这部分费用虽然占比不高,但是每年呈逐步增长趋势,对企业也是不小的开支,关键是这部分支出根本无法进行税额的抵扣。

水电费支出,占全部成本费用的1.6% ~ 2.3%。只有靠近县城的施工地点,才有可能取得水电费支出发票,在偏远的野外山区,水电费凭据多是收据,这部分费用也无从抵扣。

不可预见费用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施工当地的村民制造各种障碍阻止生产正常进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费用支出。企业的潜规则费用多指与甲方及甲方监理产生的一些非常规费用支出,例如,甲方监理在施工现场的一切支出都由生产单位承担。实务中,不可预见费用及潜规则费用支出占全部成本支出的0.7% ~ 1.1%。这部分费用支出几乎也是不能抵扣的。

(五)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施工期限

煤炭地质勘查企业一般施工期限较长,有些项目甚至有可能跨几个年度施工。在开始施工的时候还没有“营改增”的规定,在进行当年的施工成本核算时,也没有按照增值税的要求取得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虽然取得少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大多已经过了认证期(认证期是180天)。待项目完工结算时,按照常规,甲方企业会要求企业给其开具发票,双方企业挂账处理。按照现行规定,在“营改增”之前签订的施工合同,仍然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开具3%的建筑业普通发票,进行营业税申报。但是,此时甲方往往会要求施工企业开具6%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按照甲方的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的销项税额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很多,但与其相对应的成本采购中,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样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短时间内就会增加很多,从而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六)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混业经营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经营业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除主营的勘查业务外,还涉及固定资产的租赁、仓储服务、技术推广与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鉴证服务等业务。新涉入的延伸和拓展业务,大多为服务业,“营改增”前,按照服务业申报并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按照现代服务业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税率为6%(除有形动产租赁外,有形动产租赁税率为17%)。

通过对以上诸业务的成本费用分析,可知这部分业务主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为人员工资薪金、有形动产的租赁设备折旧、销售费用等。在这些成本费用支出中,根据现有的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人员工资薪金是无法进行抵扣的;有形动产的租赁服务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但是与其对应的成本是该设备的折旧额,虽然税法规定,2009年以后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但是当时企业并没有相关的增值税应税项目,这部分税款也就无从抵扣。即使2013 年“营改增”实施办法也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新的规定及相关解释,所以在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使得企业税负增加。另外,销售费用项目中,虽然有少部分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但是大部分费用都是无法进行抵扣的。

五、“营改增”对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的影响

(一)对煤炭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营改增”可能带来企业利润水平的变化。“营改增”前,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包含应缴纳营业税的含税收入额;“营改增”后,要把含税收入先做价税分离,变成不含税收入,分别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这样收入的金额与“营改增”前相比变小了。另外,“营改增”前,成本费用是按实际支出额全额核算列支的;“营改增”后,成本费用要根据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情况,分别记入相关存货或成本费用科目,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先做价税分离后再扣除。利润的增减主要取决于成本费用中对应的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这种可抵扣进项税额越多,企业的利润增加的就越多。

2. 煤炭地质勘查企业中,部分企业除了经营主营业务外,还兼营其他业务。这种兼营行为或混业经营行为,增加了财务核算工作的难度。“营改增”政策规定,“混业经营行为在不能明确区分各类业务销售额的前提下,从高适用税率征收”。本来政策是为降低税负,但是会计核算不健全或核算不准确的企业,应该分别核算的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分别核算,导致其税负不降反升。

(二)对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1.“营改增”增加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营改增”前,尽管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的业务种类繁多,但都是缴纳营业税,而且营业税计算方便、简单易行,项目结算时,按照全额结算收入乘以适用的税率即可。“营改增”后,煤炭地质勘查企业涉及的主要税率为3%、6%,部分延伸的业务还涉及11%、13%和17%的税率。另外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的延伸业务中有部分业务缴纳营业税,主要涉及建筑业3%的税率。所以,“营改增”后,地质勘查行业涉及多个不同的税率档次,要分别计算相关业务的应税收入,还要区分营业税应税项目与增值税应税项目,分别确认企业的纳税义务。而对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当期可以抵扣的发票应及时认证抵扣,如果取得发票没有及时登记、管理比较混乱,就有可能当期应该抵扣的没有抵扣,不应抵扣的却抵扣了,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当期多缴纳税款或少缴纳税款,存在一定的纳税风险。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也比营业税申报表复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3 年32 号文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材料需要提交《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增值税纳税申报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增值税纳税申报附列资料(三)》(应扣除项目明细)等六项资料及附表。除了上述必报资料外,还有六项留存备查资料。所以,对会计从业人员要求也提高了。另外,企业也要重新购入金税工程软件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金税盘、报税盘、IC卡等软件设备,还有相配套的打印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营改增”后,对票据的管理要求更专业,主要是票据取得、识别和鉴定都有些难度,业务量也相应增加,因而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业务能力。以上这些都增加了企业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利润。

2.“营改增”为企业提供了议价、提价的可能。对于购买本企业劳务服务的甲方(假设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价格。“营改增”前,缴纳营业税时,企业对外工程报价都是含税的,假设为P,以向甲方收取的工程含税报价P确认收入,甲方则按照含税的报价P列成本费用,甲方现金流出也是含税的P;“营改增”后,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含税报价P,甲方列成本费用为P/1.06,与“营改增”前相比,甲方单位的利润也增加了;另外,甲方还可以取得P/1.06×6%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甲方企业不仅税负降低了,同时也由于少支付税款而减少了现金流出。“营改增”后,对于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的甲方来说,是完全利好的。作为煤炭地质勘查企业,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实现共赢合作,保留与甲方议价的空间,共享“营改增”的利好。

3. 对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选择具有约束性。“营改增”后,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税负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取得有限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就要尽可能多地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因而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会对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选择产生约束。随着更多的供应商相继加入“营改增”队伍,各行业间可以抵扣的整体进项税额也会继续增加,以后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财务制度健全的一般纳税人,这样就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通过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来降低企业自身的税负。

4.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要求与营业税相比更加严格,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增值税专用发票相比营业税发票,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在税务稽查方面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与企业增值税的应纳税额息息相关,它既影响企业对外提供服务产生的销项税额,又影响其日常的材料采购、接受服务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进项税额,所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使用和管理就更加严格。我国《刑法》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做了专门规定,对于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与违规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该规定要求企业必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

六、针对煤炭地质勘查行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一)对煤炭地质勘查行业予以相应财政扶持

根据京财税[2012]2149 号规定,为了平稳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国家“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的明确税制改革原则,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决定从2012 年9 月1 日起,对试点改革过程中确因新老税制转换增加税负的企业,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税按月监控、财政按季预拨、资金按年清算、重点监督检查”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

财政扶持的对象是:在“营改增”试点以后,按照新税制(即试点政策)规定缴纳的增值税比按照老税制(原营业税政策)规定计算的营业税确实有所增加的企业。该类企业可按季度向财税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扶持。财政部门根据所审核企业申请的情况,将财政扶持资金按季及时预拨至试点企业。财税部门根据试点企业全年缴纳增值税情况和享受财政扶持资金情况,在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清算财政资金,多退少补。

上述规定仅适用于北京市企业,而且其中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以享受补贴的幅度和金额。根据煤炭地质勘查行业的特点及企业实际税负增加情况,建议可以对该行业超过税负的部分进行全额财政补贴,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补贴,或者比照融资租赁的规定,对企业的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返。需要制定出具体政策和具体申请程序,由财政部下发全国执行。

(二)对行业特殊支出项目适用计算抵扣办法

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行业成本支出中,由于客观情况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支出,例如部分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青苗补偿、道路维修及占用补偿费、协调费、潜规则费用等支出,可以统一设计计算抵扣的比例予以计算扣除,有效降低该行业的税收负担。例如可以比照原农产品采购和运费支出的方法,对此类项目统一规定,按照6%的比例计算扣除。另外,由于本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大,且使用周期较长,对“营改增”前购入的固定资产和设备、原材料,如用于“营改增”之后的项目,应设计一个可供合理抵扣的比例,如果一刀切地规定“新项目新办法”,一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有失公允。建议对2009 年以后购入的固定资产类项目,“营改增”后用于增值税应税服务的,可以按照会计净值金额计算扣除进项税额,同时调减固定资产净值。以上两种建议,都可以降低企业因非常规支出所增加的税负,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取证,尽快出具相关政策。

(三)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

从宏观上讲,加快增值税改革将对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利,也能使煤炭地质勘查行业从中受益,有效地降低企业税负。

一是“营改增”应继续扩围,覆盖到所有的行业,让增值税抵扣的链条更为完整、畅通,这样煤炭地质勘查企业的所有采购支出均有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可能。二是统一和完善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营改增”前,工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 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试点纳税人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 万元以上。这个标准是出于“营改增”能平稳过渡考虑的,年应税服务超过500万元的大型企业相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高,专用发票使用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有助于“营改增”的顺利实施。但是两套标准金额差距太大,不够公平。所以未来应设置统一的标准,降低一般纳税人的门槛,让更多的企业、行业参与到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当中来,这样煤炭地质勘查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能取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效地降低企业税负。

(四)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涉税管理水平

煤炭地勘企业应积极应对“营改增”,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对财务人员培训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涉税业务的管理能力。对于“营改增”初期,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所涉及的先征后返、免抵退等各种形式的优惠以及相关税收政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安排,甚至是税务规划,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要求企业对财务管理制度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由于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减税的效果,所以企业应尽快制定并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制度。

利用好相关的财税政策降低税负。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各项采购及接受劳务服务时,尽可能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必须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时,尽量要求对方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确实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要求对方在一定幅度上降低价格。

地质勘查行业经济 第6篇

一、地质勘查事故的基本类型以及其特点

地质勘查的内容包括了对地质进行调查、采样、评价、预查、详查以及深入勘探等。主要任务是帮助能源开采等行业提供良好的准备基础, 准确的勘查并整理出科学的地质资料数据, 为矿产开发日后的顺利工作做准备, 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地质勘查是一项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工作, 工作中的有害因素具有多样且不定性的特点, 因此, 我们必须在工作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从以往的资料来看, 地质勘查中发生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因人而导致的事故

“人”是所有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体, 同时也是导致危险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通常情况下, 即使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物”, 但也无法完全排除人的主观失误, 这种失误主要表现有三点:

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对该行业的危险性没有深入的了解, 在工作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有对工作所在的地域进行深入的勘查, 缺乏科学数据。某些员工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操控下, 在工作中违反规定并进行违章操作。工作人员没有对工作所需的设备进行良好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 导致事故发生。

员工自身素质低, 缺乏安全素质的培养。个人性格和心理素质无法胜任地质勘查的工作, 生理机能不符合岗位的基本要求, 不能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 在工作时产生极大的压力, 情绪起伏大, 安全技能不过关, 由此导致事故发生。

安全措施差, 在工作时没有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能力, 对设备不够了解, 不懂完善和修理设备, 管理不到位, 没有明确科学的分工, 长时间的疲劳作业,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二) 环境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地质勘查的工作环境普遍艰苦, 地理位置复杂。这属于工作的外部条件, 难以人为的改变, 因此加大了勘查工作的危险性。地质勘查工作通常都在远离城市的区域进行, 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 因此天气状况、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都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环境危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突发的恶劣气象所诱发突发状况有时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例如雷击、山体滑坡、雪崩、洪水以及泥石流等;极端且复杂的地理环境也能导致人为事故的发生。例如高原反应、失足坠崖、高原性心脏病、关节炎、雪盲等等;动植物也是环境危害中的一种。例如在野外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遭受毒蛇或者猛兽的袭击, 又或者触碰到有害植物以及疫源性微生物的等, 由此引发传染, 导致工期停滞。

(三) 设备导致事故发生

地质勘查的设备必须时刻保证其安全稳定性, 而设备最初的安全和稳定性是由设计、制作和安装来共同决定的, 但在工作中设备的安全性还需要人为的保养才能确定其基本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 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极大的危险。地质勘查中因设备而导致的事故主要指在工作不科学的使用坑深、物探以及钻探等设备。不同的设备导致的事故也有不同的特点。

主动或者是被动的物理致害, 例如人体吸收了过大的放射性探测仪所散发出的辐射, 设备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漏电而致人死亡, 某些设备的外形庞大且具有凸起部位, 都容易伤害人体健康, 重则致人死亡。

化学致害。例如在运用某些化学分析仪器时, 会导致化学液体或者气体泄漏使人中毒。

运转致害。运转致害主要是指在大型设备在运动的时候与其他设备或者人体发生碰撞、挤压或振动导致设备失控, 导致事故发生。

能量致害。能量致害主要是指勘查设备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同时可能会伴随着辐射、电能以及机械能等能量向施工现场释放, 最终加深事故的危害程度。

二、地质勘查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特点

(一) 天生性的伤害大于物化伤害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 地质勘查行业的危险性更大, 工作环境更特殊。通常地质勘查的工作环境具有露天时间长、流动性大、作业人少等特点。交通方面主要以步行为主, 受到毒物以及易燃易爆物品伤害的可能性较小, 而环境因素大多是无法因人力而改变的, 因此勘查事故的发生天生性较大。

(二) 主观性的事故较多

主观主要表现为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方面。主观性事故主要指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受到了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 模糊了安全意识并将这种主观意识表现在了行为上, 从而产生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三) 突发事故较多

所谓突发事故就是指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灾难性事故。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特殊性, 很多由环境因素或者设备因素所带来的危害都是难以预见的, 而这种事故也是最难避免的。

三、地质勘查安全投入的结构和重点

安全是每个行业以及每个人能够持续发展和生存下去的基本需求和状态, 只有安全了, 才能将物质财产及人身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要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就必须全面做好安全准备, 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开展安全活动。

学术界对安全投入的构成有多种不同的划分, 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 硬件主要指物质和外界的环境。软件主要指人。要做好安全工作, 必须从硬件和软件这两大方面入手, 改善降低其中的不安全因素才能最终实现安全。

(一) 安全硬件的投入主要有

1、安全防护设施, 其中包括安全标志、漏电保护装置、连锁保护装置、施工地的安全排水设备、钻探避雷装置等等。2、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其中包括野外消毒药剂、防疫针剂、防毒面具等等。3、应急救援设备, 主要包括氧气袋、照明设备、通讯定位设备以及医药箱等等。4、安全办公设备, 主要包括录音笔以及摄像设备等等。

(二) 安全软件的投入主要有

1、安全科学的技术研究。2、安全奖励以及安全补助津贴。3、专业应急救援演习。4、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就目前而言, 人们对安全的渴望和追求是强烈的, 但实际上对做好安全的能力却是有限的, 尤其是在经济上的投入, 没有任何行业愿意不惜代价地去保证绝对的安全, 因为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安全。但就地质勘查这个行业来说, 若将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进行大量的安全投入, 那么其所收获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则会比他们所投入的更大更多。在减少事故发生的同时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作业。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地质勘查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将其常见的安全事故进行了分类, 并详细分析了事故的成因和特点。本文认为地质勘查行业进行安全投入是必要的, 需要全面加大对安全软件和安全硬件的投入, 唯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地质勘查行业的专业技术, 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东云, 王玥.论地质勘查行业的事故特点与安全投入[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 18 (4) :104-108

[2]李小杰, 叶成明, 刘迎娟等.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 (用具) 配备标准编制要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07 (6) :63-67

上一篇:品牌危机处理之道下一篇:二次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