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验范文

2024-05-28

中学实验范文(精选12篇)

中学实验 第1篇

一、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就是仔细地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人�多少种器官, 就�多少种观察的方式。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人们��地探�世界、认识事物的首要素�, 是人们认知的�始点。世界上许多科学发明和��, 都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敏锐、细微、准确、深刻的观察。�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观察对他取�科学成就所�的作用时说:“�既没�突出的理解力, 也没�过人的�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的观察的能力上, �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养,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观察的启蒙教育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 还不知如何观察实验, 往往被实验中某些新奇的现象所吸引, 忽略了观察的目的, 只是“看热闹�, 而不“知门道�。因此,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学生��的、�选择性地进行观察。

具体做法是:实验�, 和学生一道制定出周密的观察�划, 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重点和顺�。变化�, 重点观察仪器装置和物�的色、�、味;变化中, 重点观察操作方法和发生的各种现象;变化后, 重点观察生成物的色、�、味, 并与变化�进行比较。例如, 在做钠与水的反应 (水中滴��酚酞试液) 实验时,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钠的密度 (与水比较) 、钠的状�变化、钠的�动情况、反应时伴随的声响、溶液的颜色变化, 使学生较容易观察到浮、熔、�、响、红的全面���果。这种带�目的性的观察, 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果。

2. 观察的发展阶段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方法后,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根据实验的要求编写观察提纲, 实验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后教师进行�时的总结�价, 尤其要引�学生对那些容易忽�或稍纵即逝的现象进行观察, 使学生养成全面、仔细、系统的观察品�。

3. 观察的巩固阶段

教师应��划地引�学生从教师��下观察转化为自�独立的观察, 教师的重点应是引�学生对观察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 然后�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 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例如:如何证明鸡蛋壳中含�碳酸盐,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 制定出实验方案, 独立操作并认真观察记录, 再根据实验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推理, �出正确的结论。

以上三个阶段, �两个是基础, 后一个是目的, 三者训练联为一体, 互相渗透, �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也�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 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成的, 而是需要循�渐进, 常�不懈, �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用的程度。所以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突出一个“严�字, �调一个“细�字, �好一个“常�字。

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时,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 并提出要求。本阶段的重点是:讲清道理, 示�操作, 学生练习, 在练习中突出一个“严�字, 即严格规�的要求, 如:用过的火柴等废弃物应放在�定的地方, 不要随意抛弃, 手持试管的方法、药品的取法等都要严格要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学生�了初步操作能力后, 教师应��学生人人动手、相互纠错、反复练习、项项落实, 严格规�地进行操作训练, 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之处, �调一个“细�字。对个别差生进行特殊辅�, 如开放实验室, 让差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做。教学中, 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演示, 要求学生在演示时, 讲出实验的目的、所用仪器和注意事项。演示中若出现错误, 教师要�时��学生纠正。实验完毕进行总结, 对操作、讲解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做到启发一个, 带动全班。这样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到提高。

学生�了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后, 教师要紧紧�绕实验目的, �好一个“常�字, 即:常�不懈, 巩固提高, 逐渐�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本阶段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操作, 而且还要懂�为什么这样操作, 并能进行简单实验的仪器组合, 使学生形成娴熟的操作技能。

三、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思�源于“��, ��是�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 而�们的学生习惯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从来不会自己提出问题, 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现代教学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实验的��、释�作用, 使实验内容和科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 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始终处在��的、积极的探究状�。

1. 发掘演示实验的有效因素, 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事例1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笔者给出一组仪器和一组药品, 并提出以下问题: (1) 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哪些方法?其中哪种方法最好? (2) 为什么选择稀盐酸而不能选择稀硫酸? (3) 为什么选择石灰石而不选择纯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 经过自己动手, 发现了问题, �出了答案,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事例2氯水�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也�漂白作用, 那么氯水和二氧化硫水溶液混合后的溶液是否�漂白作用?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室中完成。

事例3在做浓硫酸和铜的反应实验时, 笔者同时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即稀硫酸和铜混合�热。出乎学生意料, 稀硫酸和铜在试管中�热一段时间后, 也出现了溶液变蓝和�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现象, 难道稀硫酸也能与铜发生反应?学生的�惑顿时在脑海中升�。稍�思考后, 多数同学倾向于一种猜�:�热时稀硫酸变为浓硫酸了。此时, 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挑战�, 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是否合理呢?与铜反应时, 硫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为此笔者要求学生课�查�资料, 分组讨论, 拿出实验方案, 开出试验单并在实验室中完成。

2. 分析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新课标必修1教材中碘水的萃取分液实验, 如果两次萃取后所�碘水溶液颜色仍很深, 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操作方法等方面去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探究, 学生就会发现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多种可能:�入的萃取剂量过少、碘水中含�KI、碘水的浓度太大、操作时没�充分振荡等。又如: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 总是在接触氯水的试纸中央出现白色, 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成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查�资料、认真探究后�出结论:由于氯气具��氧化性, 氯气把生成的I2氧化成IO3-, �不出现蓝色。通过引�学生对上述原因的分析, �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度,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利用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气体打火�使用的��燃料, 稍微�压降温即可液化, 减压 (打开阀门) 很容易气化, 遇明火即燃烧, 这种��燃料叫丁烷, 化学式为C4H10, 请你��一个实验证明该燃料是丁烷;在家庭小实验中可��“测定白酒中酒精的度数�的实验, 考查学生的蒸馏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4. 评价导引, 养成探究习惯

科学课程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做完盐溶液酸碱性实验之后提出:“盐类既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其水溶液为什么�的�酸性, �的�碱性?�简单的一句话, 就能够较好地启发学生探究。假如课���好一系列循�渐进的问题: (1) 纯水为什么�中性? (2) 盐的哪些离子可能与水中的离子发生反应? (3) 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 (4) 如何精炼归纳出盐的水解规律? (5) PH值均为5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各是多大?在引�学生探究的同时, �时给予学生简单具体的�价, 可以促进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

此�, 比较、归纳、综合, 形成概念是�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常常进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比较, 知识间的归纳、概括、总结, 可以�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例如: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三个实验进行对比, 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可燃性气体证明其成分的实验进行比较, 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等, 通过对比、总结,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各部分的知识, 也使学生的逻辑探究能力和抽象探究能力�到了发展。

总之, 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养, 正确处理好各种能力形成的阶段性、持续性�相互关系, 可以��地提高学生的素�,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中学实验 第2篇

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

10、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虚实结合等。

1、白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

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

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

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

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

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

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

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

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多见于托物

言志诗歌。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间。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梦游》 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雕衬哀情。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5、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樯橹灰飞烟灭。”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都写。三设想的未来之境。“今霄酒醒何处,杨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用于诗歌创

6、对比。柳岸晓风残月”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思想情感。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目的。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

7、渲染 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方面更为突出。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出中心。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象。十里”,实景是“尽荠麦青青”,由这一虚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 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盛今衰的感慨。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中心。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11、点面结合 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8、动静结合9、正侧结合12、从对方着笔:(虚写)

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13、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一、正与侧的结合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还是虚。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思。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二月花 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七、白描手法

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这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

三、声与色的结合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者对事物的感受。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六个

四、虚与实的结合浓的思乡情。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虚”与“实” 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

五、点与面的结合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可见早行辛苦。

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有特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八、其他手法(联想、想象、抑扬、赋、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

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

六、远与近的结合1、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

联系的另一事物。

2、想象:区别: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5、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共同使用的。

3、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这是赋.《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属于兴。

4、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

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修辞手法

强化感情。)

1.明辨修辞手法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鲜明,具体生动。)

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2.洞悉表达效果

加深印象。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加深理解。

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3修辞格表达效果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耐人寻味。

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感情。增强感染力。

4.修辞手法详解

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拟人:

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比: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6、双关: 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一 相送惜别

题材主旨

1、对友人的祝福

2、依依不舍

3、对友人1爱情2谈禅说理 3写景抒情4伤春悲秋 5即事感怀 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7、通感:又叫“移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8、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9、反复: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10、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主人下马客船”。

前途的担忧

4、自己与友人的孤独、寂寞

5、人生变幻无常

6、乐观、旷达 诗词主旨

二 咏(托)物言志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引用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 欢快 欣喜 喜悦 的对象。舒畅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三 边塞征战

仰慕 追慕 留恋同情孤独 寂寞【高适、岑参、王昌龄】

思念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1、奇异风光

2、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感伤 辛酸 悲痛悲愤 忧愤卫国的雄心壮志

3、思乡、思亲、闺怨

4、激愤悲壮 壮志难酬 反战,人民的痛苦

5、揭示现象 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 四 怀古咏史

讽刺 指斥 控诉

1、历史兴亡之感

2、借古伤己

3、借古讽今

4、批评时政 五 羁旅行役

1、孤独、飘泊

2、思乡、思亲

3、人生感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报国无门 六 山水田园(隐逸诗)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范成大、杨万里】

1、美好风光、喜爱之情

2、对世俗的厌恶

3、渴望归隐

让微型实验走进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 第3篇

一、案例背景:关于氯气这节课的教学,很多老师还是以比较传统的上法为主。从氯气的物理性质讲到化学性质。其中有的老师只是演示一小部分实验或者直接讲实验。因为他们其中有这样共同的顾虑:氯气是有毒气体,让学生的动手,如果没有操作好,会发生实验事故。干脆不与这个有毒气体打交道,直接用多媒体演示。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氯气这个单元的教学就很难真正落实课改精神。我开始思考是否真的不能落实课改精神呢?改变传统的教法。我受到大学微型实验课程的启发,把微型实验搬进了这堂课。

二、案例事件: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在必修一的专题二,其主要内容包括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镁及其化合物。其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又包括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 使学生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③ 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等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过程与方法:①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③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 通过对氯气的重要用途和氯气是有毒气体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重要性。

②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③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

4、课时安排:2课时

5、教学准备:(1)仪器:学生自制的一套微型仪器(包括消毒过的青霉素瓶、针筒、输液管等)

(2)药品:浓盐酸、氯酸钾、淀粉KI试纸、超细铁丝、火柴、有色纸张(或红花)、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3)多媒体教室

6、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氯气的性质体现反思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

(2)过程:用学生收集的含氯生活材料创教学情景→引入问题→实验探究→总体深化升华→阅读、总结要点→结合实际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化学走近生活。

(3)方法: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讨论探究、实验验证、自学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入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亲身体验

第一课时

7、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展示、发表课前收集的含氯材料或信息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分享,作出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并简要汇报该材料的化学成分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②通过汇报,学会交流、分享;③同时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氯气有这么多的用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氯气,为什么它有这么多的用途。给人类带来了宝贵的财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制取一小青霉素瓶氯气并观察一下氯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学生观察、讨论、(事先要指导学生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由学生得出结论:氯气为黄绿色的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设计意图]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鼓励多动手,克服对有毒物质的恐惧心理。

[学生设疑]氯气有毒, Cl2中毒如何处理?氯碱厂在生产中如何防止氯气泄漏?多余的氯气如何处理?

[教师活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用碱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把用针筒吸5ML的氢氧化钠注入刚才制取的氯气中,发现氯气的黄绿色消失。

小结:氯气可以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盐、金属氯化物和水。工业上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

[设计意图]:直接从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关于漂白粉的教学为氯气与水是否反应的探究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氯气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过渡到引导学生对氯气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引出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让学生分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氯气是很活泼的气体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来证明氯气是很活泼的气体呢?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积极展开讨论:

氯气和活泼金属(锌、铁)反应、活泼的非金属反应。与淀粉KI反应。(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介绍过)

[教师活动]: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一]:先用微型仪器制取一比小青霉素瓶氯气。把超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段小火柴梗,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立即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1)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Fe+3Cl2 2FeCl3

(2)Cl2与碘化物、溴化物、FeCl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2KI=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I2的存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阶段性小结,学会归纳整合。

三、案例结果

上完这节课,就有学生跑过来和我说: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再来实验室做实验。我笑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原来化学也可以学得如此轻松有趣。也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有毒气体的恐惧,只要制取、使用方法正确,是不会发生事故的。

四、案例评析及启示

在本节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学习,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相互分享、有智慧的碰撞,也有思想的共鸣,培养了开放思维和参与意识。

在课后,我在以下几个发面进行了思考:

1、在实验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观察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多方面培养提高观察能力。

2、微型实验不仅仅在氯气这一章节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的推广。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更追求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现状 第4篇

(一)强化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强化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实验证明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讲台上将书本知识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并不能够充分地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要想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具有更深层次地理解,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所以说,只有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好奥妙无穷的化学课程。

(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任何实践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动手、动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动性。在化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将化学教程中的案例按照正确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一步步循循善诱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从表象到本质逐步建立自己的理性认识。因此,化学实验探索是每一个中学都应该大力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在新课改的环境背景下,现代的教育已经开始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这门课程,实验是其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这门课完全处于无知状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会觉得化学是一门很神奇、变化莫测的神奇学科,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化学课程中的自制“饮料” “魔棒点灯”等一系列实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从一开始细微的变化到后来发生的质的变化,一步步都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实验对于提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简析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几点已经阐明。但是, 如今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通过四点来简要分析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现状。

(一)高中化学实验研究多,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少

经过查阅众多文献发现,对于高中化学实验研究的文献较多,也比较丰富,具有各个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研究的文献却很少。初中生在刚接触到化学的时候,对于这门课程是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更应该注重实验研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这门课程。但是,可能由于受到外在的实验条件和局限于实验改进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已经严重地疏忽了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实验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洞察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引导错误方向,弱化了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复性的实验研究较多,原创性的实验研究较少

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化学实验研究多数都是在重复性地研究,具有盲目性和低效率性,并不能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结果和认识。多数中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研究的时候,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完全按照书本步骤来。传统的已经经过无数人验证的方法仍受到多数人的重复性研究,并加以推广和认可,一些具有创新的科学方法,巧妙的构思却得不到多数人的重视,严重地影响了中学化学实验的研究。

(三)化学实验研究中一味注重成果,不注重实用性

认真地查看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很多人对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只是一味地注重研究的成果,一味地急于去证明自己研究的价值性和功能性。在研究过程中容易造成主观臆断,过程缺乏理论知识作支撑,直接导致很多实验的研究成果并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应该摒弃功利心,一步步用理论知识去支持实验步骤,不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和名利功能,认真地、潜心地去研究化学实验,这样才能研究出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性的化学实验,才能真正地为人们所用,为化学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四)国内的化学实验研究多,国外的相对较少

国内外的课程教育和编制都有所不同,在对化学实验研究中,国内的研究人员只是针对国内化学实验案例的研究,很少对国外的化学实验进行研究。只是单纯地、一味地研究国内的实验,并不能很好地看出对比性,应该更多地去借鉴和研究国外较为优秀的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内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取得更大地进步,才能更好地提高实验研究水平和质量, 为国内的实验研究贡献力量。

(五)传统背景实验研究的多,新课程实验研究的较少

目前国内的多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中、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设置的化学实验,实验的方式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直未革新。 例如,让学生完全根据书本做,看着老师进行实验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做,一切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进行实验,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创新方式、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探索研究。

三、结语

中学实验 第5篇

If we tell the truth, most of us have dreamed of being famous.If we are honest with/ faithful to / loyal to ourselves, most of us have dremed about making a name for ourselves.If we are frank enough,most of us have the drem of becoming famous.136.他的演讲让我们充满希望。

His speech inspired us with hope.His speech inspired hope in us.His speech left us filled with inspiration.137.他把成功归功于他受过的良好教育。

He referred his success to the good teacing he had had.He owed his success to th egood education he had received.138.我们必须通过使用节能产品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We must reduce the use of energy by the use of energy-efficient producets.We must cut down the use of energy by the use of energy-efficient products.Energy-efficient products must be used to bring down the use of energy.139.老师对我们学习的进步感到非常满意,而且表扬了我们。

The teacher was well content with the improvement we had made in study and praised us.Satistied/ Pleased with our progress made in study.,the teacher praised us.By praiseing us, the showed his great satisfaction with our advance in study.140.所有人都怀疑他犯了罪,但是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Everybody suspects him to be guilty, bu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prove it.While everyone suspects him of committing a crime, there is no proof to confirm it.There is no evidence to cofirm everyone’s suspect of him/his being guilty.141.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大量信息。

You can obtain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An ocean of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There is abundant information for you to get on the Internet.The Internet offers you ample information.142.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野生动物都已经灭绝了。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many species of wildlife have already died out.For various reasons, a variety of wild species have become extinct.Many of the wild species have disappeared on the earth owing to reasons of all kinds.143.他正在努力实现他的目标。

He is making every effort to achieve his goal.With great efferts, he is struggling to achieve his goal.He is taking pains, looking forward to making his goal come true.144.非常偶然,我在书店里遇到了我大学的一个同学,我们已经有5年没见面了。

Quite by chance, I ran into one of may college mates in a boookshop, who I had never seen for 5 years.Rather by accident, in a bookstore I came across one of my schoolmates in college, who I had never met with for 5 years.Quite incidentally, in a bookshop I bumped into one of my schoolmates in college, not havign met with him for 5 years.145.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她感到有些迷茫。

Because she did not know how to do it next, she felt sort of at a loss.S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next, feeling kind fo confused.Not konwing what she could do for the next step, she felt as if she were at sea.She felt somehow at a loss, wondering what she should do next.146.自从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Since the reform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as introduce, students have had more time availble to explore what they are intrested in.The reform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as put into effect, since which time students have got more time fo their own to quest their interests.Thanks to the reform of quality-orented education carred out some time ago, sutdents can have more time of their own to explore the ghings that appeal to them.147.山东省走在了全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

中学实验 第6篇

【关键字】: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分析

中国分类号:V524.1

中学正值学生快速成长的时期,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认知力都在不断提升。如果初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能遭遇学习挫折,因此这个时期的学习质量及效果都容易变动。中学是奠定生物学习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是最重要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采用虚拟实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新颖,把单调、难懂的生物知识转换为简单直观的实验经过,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激起学生自行探索的信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简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为很好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在生物教材中,多数的解剖实验被删除掉。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很多试验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器材,同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何节省教学资源、降低危险出现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中学生物课堂上,同学们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真正理解生物这门学科,才能对生物学有关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在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老师进行教学及学生展开学习。例如:生物实验实际所需的材料较多,没有相关的材料,实验就无法正常实施;有的实验成本过高,进行实验的器材、时间都不允许;有的实验有较大的危险性,没有办法开展;有些实验必须依赖相关的辅助教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基于上述问题,中学生物课堂推行采用虚拟实验教学的办法改革现状。虚拟实验就是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采用计算机为载体完成相关模拟,让学生根据计算机的辅助真实感受实际试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改善传统生物教学的局限,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的作用

虛拟实验就是指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学习者采用鼠标、键盘、数据手套等进行实验仪器的输入、输出操作,对实际的实验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探寻实验的原理及规律。我国生物展开虚拟实验发展较晚,还处在起步时期。初中生物教学有关的实验在学生的意识中几乎空白,如何才会虚拟实验的效益,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效率成为老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虚拟实验有助于学生实习实验的原理、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中学生物实验内容增多很多,内容的增多并未增设生物课时,这就出现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因此有些学校没有把所有实验课开展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会经常缩减讲解或操作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效果。这种情况会导致老师无法把具体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真实展现给学生,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虚拟实验可以完整展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深层次的了解,保障学生有多数的操作时间。同时,虚拟实验具备无限制复制的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试验。这为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学习实验原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延伸了实验室的时间。

(二)有助于学生完成难度较高的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虚拟实验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具备真实实验不能触及的功能,可以实现难度较高的实验。例如:某些支出较大、器材较多的实验,学校必须拿出多数的费用投入其中,如果条件不好的学校就没有办法展开试验,虚拟实验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个弊端,有效节约教学经费和资源。有的生物实验危险系数很高,且不太容易实施,采用虚拟实验的办法可以展开危险度高、难度大的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机会,也提升了教学效率。虚拟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也很好节省教学成本,缩减实验器材的消耗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和人员的人身安全。虚拟教学采用虚拟现实方法虚构所需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观察、实验的对象,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述植物开花与结果这一节时,学生没有办法直观的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如果依赖虚拟实验展开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计算机模拟的情境中观察植物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并对该植物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很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三)转变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真实的实验采用具体的材料、仪器进行试验,因实验需要消耗大量的实验材料,也会损坏实验器材,老师以节约资源为根本,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材料及器材都会加以限制。某些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实验,例如:学习“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因进行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在短时间的课堂内不容易完成,学生即使看了相关图片,只凭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采用虚拟实验,不但可以多次重复实验、缩短所需时间,学生也积极参与在内,通过多次的尝试,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实验的原理,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尝试采用新的实验办法展开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接受知识熏陶的构建者。在进行虚拟实验时,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选取实验的内容,自己把握实验的时间和进度,从而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解决。

【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改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课堂的情况,可以推行虚拟实验教学,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率。文中分析了学生物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娟.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学园,2013,(30):137-137.

[2]姚海霞.验证性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8):9-10.

[3]金鑫.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2,28(4):8-10.

中学光学实验节能改进案例 第7篇

一、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一个初中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传统实验设计的主要器材有: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光具座等。学生实验过程是:点燃蜡烛并以烛焰充当成像物体;调整物距、像距;观察记录烛焰成清晰像时的物距、像距及辨识像的性质 (包括正立像、倒立像, 实像、虚像,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比较等) ;最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结果分析, 总结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中, 点燃的蜡烛消耗教室中的氧气, 且燃烧不充分的石蜡烟气使教室和楼道中充斥着浓重难闻的味道;实验完成后, 蜡迹斑点遍布实验器材和桌面。这样的实验方法对师生的身体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

2002年, 为降低该实验对教学环境的污染, 我们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用小灯泡的灯光替代烛光作为光源, 用自制的幻灯片替代烛焰作为成像物, 将加工过的铁制饮料筒、小灯泡、塑料手电筒的反光碗、自制幻灯片等材料组合成为新的实验光源装置 (如图1所示) 。

可抽插、替换的幻灯片作为成像物, 学生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正置、倒置、正放、反放来变化实验, 观察、记录成像的情况, 从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幻灯片作为成像物, 降低了原来烛焰“体”作为成像物时, 在光屏“面”上确认“清晰像”的难度, 使得确认过程变得很简单, 实验的准确程度也有所提高。

2011年, 我们指导学生对该实验做了进一步改进。针对该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动的特点, 将“0”刻度置于光具座标尺中央, 其余刻度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展开。实验时只需将凸透镜置于“0”位置, “物”与“实像”分别位于透镜两侧, 调整好实验装置后, 可以直接从标尺上读出“物距”和“像距”。在节能方面, 新方案用功率为1 W的LED灯替代了原来的3 W小灯泡, 耗电量比原来少, 实验效果却比用小灯泡好。

二、白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白光的色散实验是著名科学家牛顿的一个经典实验, 白光通过三棱镜投射到屏幕上形成由7种色光有序排列成的彩色光带 (连续光谱) ,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白光色散现象就是雨后的彩虹。中学物理教学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帮助学生认识白光是复色光。利用不同色光折射率的差异, 可以通过三棱镜将白光分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 自然光中, 利用太阳直射光 (光照度大且可视为“平行光”) 实验效果最好。但因受天气、太阳高度角、教室朝向和彩色光带投射面的位置等因素的限制, 这个实验成了物理教学中的难题。不少物理教育工作者设计、制作过光的色散实验教具, 大都采用传统的强光源, 实验装置能耗大、较笨重, 使用不太方便。

我们以LED钓鱼灯为原型, 将其与不透光的塑料板和三棱镜组合为“光的色散演示器”, 解决了这个实验难题。LED耗电量小、发光效率高、发热量低; 钓鱼灯亮度高、出射光的方向性较好, 且携带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适合与实验室现有的三棱镜整合为便捷的演示教具。

制作方法:加工一块与钓鱼灯直径相同的黑色塑料板替换灯前玻璃, 在塑料板靠近边缘处开一个长度略短于三棱镜、宽度约为5 mm的矩形开口;打开钓鱼灯;三棱镜置于塑料板开口处, 让灯光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上;调整其安放位置及其与塑料板的角度;在理想的位置出现满意的色散图样时, 将三棱镜固定于塑料板上。教师准备实验时像用手电筒一样, 试一下即可掌握使用方法, 色散图样可以随意投射到天花板或墙面上。

三、光的干涉、衍射演示实验

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难题。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明, 课堂上教师运用实验手段让在场的学生观察到光具有波动性的证据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在中学都是利用J2515“双缝干涉实验仪”进行光的双缝干涉实验。遗憾的是“双缝干涉实验仪”只能供实验者本人观察, 而不能用于演示。

2002年, 在利用“实物展台”的摄像头实现双缝干涉现象投影成功后, 我们设计了改用“显微目镜”实现投影演示的“光的干涉、衍射投影附件组”, 成功地解决了实验演示难题。“双缝干涉实验仪”的配套光源是功率为21 W的直丝白炽灯。功率虽然不小, 但就本实验而言, 亮度却不够高。由于实验的特殊性, 演示实验采用的光源是能耗和发热量较大的显微镜外置光源。

伴随大功率半导体光源逐渐普及, 我们又进一步设计制作了“光的干涉、衍射实验光源”, 利用一个低压恒流电源通过转换开关, 分别控制红、绿、蓝、白4只功率为1 W的LED光源, 实验时不再需要用加滤色片的方式演示单色光的干涉现象, 简化了实验操作。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学生分组实验。但是由于仪器配套光源亮度不够, 测量单色光波长需要加滤色片, 导致观察、记录干涉条纹数量相当困难。我们将新型光源用于学生实验,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光源的替换, 同时降低了光源亮度不够和使用滤色片对实验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降低了实验难度。用功率仅为1 W的新光源取代原来功率为21 W的传统光源, 耗电量不到原来的5%, 实验效果非常理想。图2为利用新光源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观察到的白光干涉图样。

四、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

近年来, 半导体激光器以其体积小巧、使用方便, 且发光效率高、能耗低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实验。中学光学实验大都可以用半导体激光器来完成, 原实验室配备的以氦氖激光器为核心元件的J2513“激光光学演示仪”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我们以为就此将其淘汰实在可惜, 与它配套的许多光学实验附件应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充分利用它们可以完成大量的光学实验。

图3是利用其附件上的小圆孔进行“光的衍射”实验时拍摄到的现象, 是激光束穿过小圆孔发生菲涅尔衍射的图样。彩色图片非常漂亮, 看上去有点黑洞、宇宙星云的意思, 很神秘, 引人遐想!如果亲身经历实验, 改变光源到小孔或小孔到光屏的距离, 还可能会看到与此不同的衍射图样。当然, 我们还利用附件上的方孔、矩形孔、三角孔分别进行了实验, 获得了相应的衍射图样, 这些图片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料。

五、泊松亮斑

泊松亮斑的本质是光的衍射现象, 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 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泊松先生原想用理论计算结果与“经验”相悖推翻光的“波动说”。但著名的物理学家菲涅尔偏偏就用实验证实了那个“亮斑”还就真的存在!原本作为反对“波动说”依据的“亮斑”, 反而变成了支持“波动说”的重要证据。

我校实验室的前辈教师曾经制作过观察泊松亮斑的教具, 但是只限于实验者本人观察。同时由于光波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亮斑”太小, 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 教师很难确定课堂上有多少学生看到了那个极小的亮斑。

我们利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大头针、强磁铁和小钢球等材料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激光照射到剖面为圆形的不透光小钢球上, 在屏幕上阴影中心可以看到清晰的“泊松亮斑” (如图4所示) 。

因为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少, 实验效果却很好, 而且实验方法简单, 所以利用功率较大的半导体激光器解决传统光学实验难题往往非常有效。虽然半导体激光器一般功率都不太大, 可是激光直线性好、能量集中, 很容易对人眼和皮肤造成损害, 所以我们不轻易让学生接触到较大功率的激光器。必须用大功率激光器作为光源的演示实验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小功率的激光器 (3~5 mW) 。我们建议:分组实验时, 把激光器与扩束装置组合为一个不可拆分的固定整体, 这样可以分散出射激光的能量, 降低对师生造成意外伤害的概率。

六、钠的发射光谱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设计应时代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优化, 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原则纳入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中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比如没有低压钠灯的情况下, 利用分光镜观察钠的发射光谱实验, 传统做法是向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撒食盐, 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用分光镜观察直接泡过食盐的酒精灯灯焰, 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选择 (如图5所示) 。

图5中的台灯是分光镜标尺的照明光源, 它的功率是几十瓦, 且使用时需要精心调整位置才能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我们从实验的效果和便捷性方面考虑, 用4只发光二极管 (合计功率约0.3 W) 、胶卷盒和透明胶带骨架为主要材料, 制作了非常精巧的“分光镜标尺照明灯”, 用它替换掉功率为几十瓦的台灯, 既方便实用, 又达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七、结束语

低成本做中学物理实验 第8篇

1. 低成本做热学实验

通过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人体感官的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的现象, 是开发低成本热学实验的资源。例如:找一块棉布条, 用水淋湿, 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 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 把布条打开, 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 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将湿面条离开酒精灯的火焰, 过一小会, 当面条的火熄灭时, 却发现棉布条完好无损。这个实验神秘感强, 与学生生活经验截然相反,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很好地向学生揭示物体的着火点与物体燃烧的关系。开发人的感官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潜能, 无疑是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探索方向。由于实验器材就是学生的五官和四肢, 因此是最实用、最有效的实验方式。全面开发人体器官和肢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探究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探究愿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 学生通过用鼻子闻花的气味, 可以很容易地展示出分子运动的现象。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参与, 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微观的及抽象的知识。

2. 低成本做光学实验

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很好地总结出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个物理规律, 是开发低成本光学实验的资源。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中的重点知识, 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和归纳实验结论。通常的实验对象都是蜡烛, 实验中烛焰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等现象很直观, 但一般情况下学生几乎很难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左右互置”这一特点。改用两节干电池和若干发光二极管做成一个可控发光的“上”字代替烛焰, 则“物像左右互置”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基本上都能自主发现、归纳出成像规律。这样既可以重复实验、节约资源, 减轻实验教师因蜡烛燃烧的损耗需不断更换的工作量, 还可以避免因大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可以更好地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另外, 通过小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白炽灯下做手影游戏, 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 灯光下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 这个小实验可以很好地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3. 低成本做电学实验

将复杂的电学过程通过模拟的形式给简单化, 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过程是开发低成本电学实验的资源。例如:在讲信息的传递中, 学生对信息的调制与解调感觉很神秘, 讲解起来也比较费力。但我们利用下面这个简单的装置就能让学生体验并明白信息的调制与解调。把复读机产生的变化的声音信号加到小灯上, 灯光里面就包含了变化的声音信号 (即调制过程) , 通过光电池就能产生与声音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电流信号, 通过放大后就能在扬声器里面把声音还原出来 (即解调过程) 。实验的过程中如果灯光过于分散, 就可以用一块透镜来会聚光线, 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这个实验能很好地让学生明白光通信的过程, 如果再换好些的激光光源, 加上平面镜能使信号传很远, 而且能拐弯, 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光电池可以到电子店里买到, 也可用废弃的计算器上的显示器) 。

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吸收轻小物体, 这个小实验的器材简单, 实验现象明显, 可以为教师引入新课时所用。既能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 如果对低成本物理小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 积极开展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低成本实验值得欣赏和提倡的不仅是实验器材能够简单替代, 更是实验装置的简化, 实验现象的清晰明了。而且低成本实验教具, 成本低而智慧不低, 成本低而价值不低。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 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当然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 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自己要动手参与设计和制作, 还需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 还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加强教师知识培训和专业素质培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颖.低成本实验对中学物理教育的促进[J].龙岩学院学报, 2005.12.

中学新课程实验方案探索 第9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然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1. 重理论轻动手。

由于高考中实验内容采用笔试, 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不十分完备, 有时我们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甚至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加之多媒体进入课堂, 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和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让学生看看了事, 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和实际操作。这样的结果是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2.只动手不动脑。由于教学进度的安排, 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盲目地照课本或教师讲的步骤按部就班, 机械操作, 更有甚者在实验前预先印发实验报告, 让学生照“实验报告”逐条操作, 填写数据。这样学生做完实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同样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 目前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做或少做实验, 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其中也并不是没有原因, 也并不是我们这些教师不理解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的确有一些客观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

1.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方式。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学边实验, 时间可长可短, 灵活机动, 与学习新课结合紧密, 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 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 教学效果一般都很好。

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 以物学理, 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 其教学形式如上课, 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 互相抄袭, 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 “逼”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 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2.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 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可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 尽可能实物实验, 可下载, 可实录, 尽量少用动画。

3. 可采取自制实验仪器。

低成本实验取材简单, 常常使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 因而花费很少, 因此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例如:用纸杯做个简易的电话, 还可以做个小孔相机、用钉子和木板做的压力小桌等等, 可以不断改进演示实验, 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 启发学生思维,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另外,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 常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前准备要充分, 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并制定相应措施, 学生动手实验前, 明确目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实验中可让提前培训过的学生分组指导, 老师腾出时间宏观调控, 解决意外问题。学生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新方式的教学, 有待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进。

以上也只不过是我尝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 有创新的, 也有借鉴的, 或许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实践。总之, 教无定法, 只要我们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 合理地加以应用, 以实验促教学, 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农村中学生物实验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课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课程, 在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方面担负着十分重要而且独特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为了全面体现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新教材中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强化实验教学是使中学生获取知识及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我国, 农村中学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处于偏远落后地区的中学, 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如何因地制宜更有效地在农村中学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 如何做好农村中学生物实验?笔者在从教的20多年生涯中, 一直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生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编写出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仪器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教学情景的假设。对于实验仪器的准备, 实验教师可考虑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 如可以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塑料瓶, 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对于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教师应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恰当地选取培养和实验的人数, 精打细算, 既能够保证生物实验的顺利完成又做到俭省节约。对于实验教学情景的假设, 实验教师要亲自动手提前做实验, 掌握整个实验过程, 真正做到胸中有数, 同时想象对于学生们实验时易犯的错误给予指导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在编写实验教案过程中, 要对教材做出合理及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实验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深度及系统的解读, 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 深层体会新教材中的教学理念。另外, 还要针对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及能力水平, 并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 使教学方案能够切合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最后, 写出实验教案, 认真备课, 践行实验教案。编写实验教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重视实验设计,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农村中学重视学生实验设计, 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迅速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研究的能力。此类实验虽说有一定的难度, 但农村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以及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机会比较多, 情感知识丰富,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降低要求, 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例如:在做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后, 让学生分组设计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实验。实验中, 有的学生把多种鲜花和植物幼苗插在不同颜色的墨水中进行观察, 有的学生把不同的干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称重, 有的学生用干瘪的土豆或植物幼苗的根放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对比, 而有些学生把新鲜的蔬菜放在浓盐水中浸泡后晒干和直接晒干的对比实验, 还有的学生分别把植物正放和倒放观察失水的对比实验等。看过学生详细的实验报告, 确实从实验取材到实验结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 可以通过实验发现实际问题、讨论并指导,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实验教师应采取板书与投影仪结合的方式;应明确探究性实验目标, 应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验步骤的制定, 有重点地讲解操作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问题主动地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在给出答案;应努力创造环境如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多动手, 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当中,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赞扬, 对于稍差的学生给予鼓励与帮助, 从而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此将能够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与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

实验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促进学生动脑和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如《观察蚯蚓》,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是怎样的, 蚯蚓吃什么东西,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对光的刺激有什么反应, 蚯蚓的视觉﹑嗅觉如何, 蚯蚓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 明确观察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蚯蚓的习性﹑蚯蚓的运动﹑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实验教师逐步教会学生树立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和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验结果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启发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学素养

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验的要求, 从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素养。首先, 因为农村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太复杂的实验, 所以对于经典的实验应当全面熟练地掌握, 如显微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等, 这对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学素养是必需的;其次, 实验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实验﹑遵守实验规则;最后, 在基本实验的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思考, 教师和学生良好互动, 真正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只有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生物学基本素养,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五、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激发创新

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实验教师应多设计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验, 扩展实验的外延, 使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实际, 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当前的中学生物实验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们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 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可行性实验。学生自己应能找出实验的原理及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 并选择实验仪器。让学生亲自参加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在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六、多方位开展课外生物学实验,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巩固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 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实验教师应拓宽实验场所, 让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 让自然界内的大小生命系统都可以成为生物学实验的对象, 让不同的动植物生命活动都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学认识目的, 如充分利用校内的生物角﹑生物园, 校外的农田﹑山林﹑江河湖海﹑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等。学生在课外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 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 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久而久之, 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实验教师应敢于创新联系实际, 建立农村特色生物学实验

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 人们与生物朝夕相处。绿树成荫、腊梅傲雪、鸟语花香、残枝败叶等自然现象对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是再熟知不过的。多元的生物资源和学生丰富的生物感性知识是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最大优势。

农村有充分的实验材料, 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实验涉及到的材料在农村是十分常见的, 如观察蛙的发育过程、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观察蒲公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C4植物和C3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根瘤和根瘤菌的形态、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观察, 这些都是农村本身所具的优势, 在城市中就很难做到。并且有些实验可选择多种实验材料去做, 减少了生物学实验对取材的限制, 同时利用这种优势还可以做大量教材要求以外的生物学实验, 做到实验材料就地取材及实验形式丰富多样。这些都有利于生物教学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对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使学生产生兴趣及问题, 丰富了知识, 增强了情感;更有利于实验能力的提高。

农村中学的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 与当地的社区和农户搞好交流互动合作, 挖据教学资源。在笔者20多年的教学中, 经常组织学生到当地农户参观, 开展探究式教学。如讲授果树的嫁接﹑食用菌的培养﹑泡菜的制作;经常组织学生爬山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调查生物资源;同时, 还在校园的角落里建设了一些蔬菜区﹑果树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浓厚, 身心受到陶冶,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 面对新课程, 农村生物实验学教师应当不断进取﹑反思, 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 多走进农村生活, 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 努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必要时开放实验室, 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继贞, 张祥沛.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中学实验 第11篇

一、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需符合其认知规律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始终是处于互动的状态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时要考虑学生实际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类、总结发现实验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验的效果。

如《校园中的植物》一课,学生往往在教师的陪同下了解校园中的各种植物,教师会适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能力无法提高,教师不如就让学生观察,反问学生你要观察什么?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会下意识地观察植物各个器官,同样也达成了观察的效果,而且进一步促成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潜意识中形成实验设计的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学会用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摩擦力》这一课,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脱口而出,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摩擦力呢?教师只要提供一个情景:推动讲台和课桌那个用的力气大?学生自然会联想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实验来佐证自己的猜测。这其实就是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拥有了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环节意识缺失影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得出所谓“正确的”结论,而是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科学习惯,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对实验每一环节充分地认识其实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忽略了让学生设计实验这一环节,而是直接让学生上手进行实验,课堂看似非常热闹,但是细细推敲这样的活动就缺少了目的性。学生对于活动的任务不明确,计划不充分,实验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或者活动杂乱无章。

如《水和冰》一课,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会逐渐下降、保持、继续下降,并且每个阶段温度下降的速率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能记录这些温度变化的过程,必须要确定记录的时间间隔,教师直接出示了实验的要求,尽管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执行力很强,实验效果也不错,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并没有提升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这样的实验课学生的设计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并没有提高。

所以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课堂中引导者的身份,把生本主义放在心间,以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养成为主要目的。除了注重实验的环节外,更应该创设较为开放的课堂环境,不要害怕课堂会因为学生实验设计的讨论影响了整节课原有的设置和安排,其实正相反,学生对于实验的自主设计正是本堂课的亮点。

三、课堂师生本质交流加速学生实验设计意识

实验课的实验要求是完成实验的前提,但是实验要求的让学生明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师直接出示,学生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从实验的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了实验,但是从本质来看,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在师生的本质交流中得出实验方案更能增强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对于实验操作更能领会,实验设计的目的更为了解。

如2013年全国小学自然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来自广西南宁的邓超老师执教的《在星空中》一课,学生对于北斗七星知之甚少,仅限于七颗星组成的形状,那么就利用学生对于北斗七星仅有的这些前概念来建构水平方向上七星的模型。再进一步,这七颗星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如何构建这七颗星的方位,是需要学生通过计算,测量大概距离,构建准确七星模型,进行摆放的,这个过程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适时点拨,和学生有效交流,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得出建模实验的方案,在小组内有效实施方案,实验成功,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得到提高,部分学生也拥有了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有效实验材料的选择促进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

实验课必然需要实验材料来支撑,而实验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使用的材料决定的。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需要花足够多的心思,有效的实验材料是可以给予学生在思维上引导和提示作用,这比教师讲述复杂的实验要求有效很多,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即实验设计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在执教的课堂中实验材料比较单一,就是一种材料用到底,这也无可厚非,在有些实验课的确是只需要一种主要的实验材料,如《磁》这一课,学生对于磁铁的有效研究,发现磁铁两端的磁性较强,能够吸引较多磁性材料,以及在磁铁周围存在着特殊形态的磁场。这样的实验课是对这种具有特性的材料进行研究,使用这种材料足矣,但是有不排除使用其他形态的磁铁,多块磁铁共同使用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思路其实又开拓了思维的瓶颈,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会更加浓厚,自然会促成其研究还有怎样的实验方法。

其实在实验课中,教师应尽可能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处理实验材料,这样的自然课堂不会只呈现一种实验现象,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也可能又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如本人执教《地震》一课,学生在了解了板块运动的诸多形式后进行模拟实验,模拟不同种板块运动的方式。就尊重学生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并且让他说明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在材料的选择的同时学生已经在思考设计模拟实验环节了。这样的实验就给学生带来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改进实验的效果,改变了材料是否需要改变实验的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无形之中也就促进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

中学实验 第12篇

一、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

1. 提高教师的实验指导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对实验技能、技巧的接受速度是不同的, 要在短短的、有限时间内大面积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验指导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科学实验方法, 提高自己的实验指导水平。

2. 提高教师演示实验水平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增强物理教学的有趣性,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师不仅要做好教材设置的演示实验, 而且要根据教学需要增加大量演示实验, 才能满足物理教学要求。实践证明: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 也是学生模仿培养实验技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演示实验水平, 在上课之前反复操作实验, 做到课堂上演示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正确;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演示实验方法科学、技巧性强;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3. 培养教师教具的制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以“物”导“理”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从重视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入手。教具制作是重视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体现, 通过制作教具, 教师可以将物理方法、原理、规律融合在物理教学之中, 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实验模仿能力

模仿是一种能力, 无论何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都离不开模仿。学音乐需要仿声、学绘画和习字要仿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更需要模仿。从测量工具的操作使用到实验报告的撰写;从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表格的设计;从数据的处理到误差分析等, 都需要学生从模仿教师开始。

2. 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

通过模仿和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后, 就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培养指导,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的思想品质。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独立实验的能力之后, 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自行做一些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也可以在学生独立实验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对实验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自制实验教具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教具, 自己做实验。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巧,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的作风。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让学生自制实验教具做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让学生利用废弃的易拉罐制作“土电话”、自制针孔照相机、自制刻度尺、让学生制作圆锥体测高仪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实验

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主宰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代新人,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理智地对待科学、社会及生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面对失败、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少走弯路, 教师要特别注重实验方法的教学指导。在实验过程中, 当学生的实验失败时, 就用焦耳、法拉第等科学家的事例教育学生, 让他们敢于面对失败, 敢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获得成功的经验。在初中阶段, 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设置、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及减小的方法, 实验中的等效法和控制变量法、建立实验模型的各种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实验演示和示范下自己动手操作, 不但可以学到基本的知识和方法, 还能形成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 养成好的实验素质。

四、培养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能力

物理实验离不开数据测量, 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选择的方法、调试方法、观察方法、使用方法、科学测量方法、正确读数和记录结果的方法、减小和分析测量误差的方法,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的能力。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做好物理实验的保障。在初中阶段, 主要让学生掌握:刻度尺、停表、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上一篇:合闸过程下一篇:智能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