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英语背诵范文

2024-08-17

指导英语背诵范文(精选12篇)

指导英语背诵 第1篇

一、指导背诵方法

背诵方法多种多样, 自然背诵是最基本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运用一定方法和技巧, 更有利于提高背诵效率, 巩固背诵效果, 常见的有联想背诵、关键字提示、听录音、提问题、默写等, 笔者对此做个简单的介绍。

1. 联想式背诵。

联想式背诵是指通过联想, 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来增强记忆, 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依靠联想, 每个人都能把输入大脑的信息串连起来, 构建成记忆的网络, 从记忆的仓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 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 就很容易记住。所联想的其他事物, 犹如一个个钓钩一般, 能把记忆的事物钩钓出来。”联想的形式有很多, 例如利用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关系, 比如由sea (海) 联想到fish (鱼) , 由flower (花) 想到water (浇水) 等。总之, 联想能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 把它们联结起来, 是增强记忆力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既能开发学生潜能,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键字背诵。

关键字提示也可称为线索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 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关键词语为线索, 作为背诵的提示, 关键字在背诵中起到点、线、面的连接作用, 便于学习者回忆和提取信息。另外, 在运用关键字的同时可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尝试回忆, 以便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提高记忆效率。

3. 听录音背诵。

顾名思义, 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听来实现背诵, 很多学生认为语音语调的把握是背诵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听录音背诵是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语音语调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学习者在背诵之前反复听原版磁带, 模仿磁带中的发音、语调和朗读节奏, 这对训练发音器官, 培养英语语感及形成连读、爆破、停顿等纯正的英语发音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设计问题促进背诵。

背诵前教师将背诵内容拟成若干问题,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借助于对问题的回答, 帮助学生理解和回忆。

5. 经常默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课文讲完以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课文中的关键内容默写出来, 然后校对, 错误的地方及时改正, 一方面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还可以让学习者有一定压力,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二、采用多样的背诵形式

形式是吸引学习者参与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背诵方式往往是教师在课文上完后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 要求学生课后把所学课文背下来并到小组长或班干部那里接受检查。这种背诵方式虽然可操作性强, 但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开放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在实施英语背诵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 结合背诵材料的题材类型、语言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灵活安排背诵形式。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比较有趣的背诵形式。

1. 接力赛式背诵。

接力赛式背诵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背诵活动的一种方法, 以要背诵文章的句子为单位, 学生轮流背诵, 背不出来的由下一个同学接上, 这样在口耳相传中起到相互提示的作用, 从而加深印象。如果接力时再分小组竞赛, 则更能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背熟课文。

2. 在合作表演中背诵。

初中英语课本里面有大量对话及戏剧体裁的文章, 此类文章的特点是情节富有变化, 语言简练生动。背诵该类文章往往可以使学生学会在特定场合下如何用形象、地道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对该类体裁的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背诵并进行表演, 通过这样的形式, 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演讲或辩论中背诵。

科普或议论文有着行文严谨、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等特点, 经常背诵这些文章, 会增强学生科学的理性思考。但这些材料通常内容抽象, 背诵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选择文中的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以主题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复述背诵的内容, 往往能起到深化中心思想,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4. 在游戏中背诵。

游戏一直是中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如很多学生对时下流行的说唱音乐颇感兴趣, 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英语韵句自编自演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说唱英语”。这种方式往往会寓教于乐, 事半功倍。又如“画外配音”:2~3个学生负责对文章内容进行表演, 另外一个同学专门为他们的每一个步骤进行配音和解说。

三、及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进行评价, 表现好的要适时地表扬和肯定, 不好的要及时地给与指正, 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 评价应当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帮助学习者增强自信或找到自己的不足并进一步加深印象。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一方面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还可以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四、强化运用, 促进内化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背诵使学生在大脑中输入了一定的语言材料, 然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语言实践, 进一步运用总结、分析、交流、启发等策略, 使背诵所得真正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并在新环境中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因此活用练习很重要。

背诵材料的活用练习有很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或者要求学生将某一对话改编为叙述句, 或者鼓励学生课外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 也可以模仿某一篇章进行书面表达练习, 还可以扩展或压缩课文、角色转换、英汉互译等。

指导学生背诵五法 第2篇

[作者] 吴国珍

[内容]

一、字眼法。对要求背诵的课文,正确朗读,要求不错、不漏、不添,做到准确背诵,需要抓住关键字眼。如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最后两节,有的学生背到“这个青年真糊涂,真固执,竟想寻亚里斯多德的错处!”一句时,往往把“竟”字给漏了。但这个字不能漏,因为伽利略没有把亚里斯多德的话当作真理,却大胆怀疑他的话,还要公开与他挑战,这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所以课文才用这个“竟”字。这样抓住关键字眼“竟”理解语句,背起来就不会漏了。

二、层次法。课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写的,把课文的层次理解清楚,就容易识记。如《瀑布》,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绘了瀑布的美丽景色。背诵时,第一节要记住诗人立足远处写“声”,“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诗人逐渐走近,“山路忽然一转”,发出感叹“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转入写“色”;第三节诗人已来到“瀑布脚下”,“仰望”到瀑布的壮丽和雄伟,是写“形”,这样,根据诗歌的层次,“声--、色--形”一 层一层地识记,熟读几遍,就不至于混乱了。

三、支撑法。儿童最初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随着智力的发展开始能自觉利用外部媒介到内部媒介。这个“媒介”,即记忆的支撑点--记忆工具。

建立记忆的“支撑点”可以通过文章段落中的主导词、重点词语,每段的中心句,联系上下文的过渡句来寻找。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二大段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以下四个自然段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特征,围绕“美丽”来写。要想尽快地记住这段话,就要找出每个季节各描写了哪些景物,作为记忆的“支撑点”。如背诵夏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时,可先找出这一自然段写的几个景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把它列出来作为句间提示帮助记忆,加快背诵的速度。

四、设问法。对较长的课文,可以提出一些有助于熟悉课文内容的问题。如《在仙台》第一自然段,“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设问:课文举哪些“物”为例说明呢?(“北京的白莱”和“福建野生的芦荟”。)读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可设问:“这样”是怎样的优待呢?读到“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可设问:为“我”的“宿”怎佯操心?为“我”的“食”怎样操心?通过对这些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解答,对课文内容有了理性的认识,把握住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背诵,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个投放的基础,在识记的同时解答自己的设问。这样主客体的“亲力”增加,背诵可以顺利进行。

五、突破法。背诵课文时,常遇到某些地方特别难背,而被卡祝遇到这一 情况,要把这些地方单独抽出来,分析语句中不易识记的.原因,寻找突破点。如《粜米》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狭窄的街道“只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第二句写万盛米行的位置“就在街道的那一边”;第三句写“早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破旧毡帽上。”学生背诵时,二、三两句常脱节,背不下去了。这是因为课文写的第三句是强调“农民大清早就来了”却用描写晨景的方式表达。学生受第二句米行的“位置”这一 思维定势的影响,一时很难由“位置”转到“晨景”,前后承接是个突破的难点;找到难背的原因,把它抽出来,强化“位置”与“晨景”的承接关系,难点就突破了。

指导英语背诵 第3篇

[关键词] 英文背诵;大学新生;背诵内容;方法

[作者简介]涂雨晨,女,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途径有“听,说,读,写”四种。为了提高语感,诚如著名英语教学专家胡春洞所提过“诵读和背诵,对于语感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学习英语时往往都很迷惘,不知从何开始,从何下手,毕竟现在的大学英语学习不比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需要学生活学活用,课堂上以启发教育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助的这样一种教学手段。为了打开这样一种局面,笔者倡导学生背诵名篇精彩段落以及对自己有触动的英语散文,电影片段,每周一篇,取得了不错的响应和效果。

一、英语背诵对大学新生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

(一)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首先,语感是语言学习中所强调的一项重要能力,也常被心理学家看作是频率学习和内隐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结果。杨金鑫(2004)指出,“语感是语言的使用者在语言使用和习得的过程中产生的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知觉能力,它的形成和结果以及运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董卫、付黎旭(2003)则认为语感是内化了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层中的语言内隐知识,学习者能够不假思索地使用。笔者认为,语言不是通过有目的地推理,而是凭着我们称为直觉的感觉得到的。语感获得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接触的频率,通过学习者大量地接触语言,形成了语言规律,从而对语言产生直觉,表现为语言处理的高效、自动和准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感的产生是无意识的;(2)语感的使用是自动化的。语感使用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形成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大量语言信息的处理,实现了词块的快速组合和规则内化,达到语言的自动化;(3)语感知识难以言表。语感知识是对语言的深层、复杂结构的综合感知能力,学习者往往难以清楚地说出语言的具体规则,然而却能够使用这些规则输出语言;(4)语感的形成是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杨金鑫,2004)。背诵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背诵所具备的种种特点也表明在理论上,它对语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有效的提高听说能力。比如,通过跟读精彩的有声英语资料进行背诵。由于每天都坚持不懈的通过听英语进行跟读背诵,首先提高的是对于英语的接受能力,也就是听力。其次跟读背诵有助于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这样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特别是由于跟读有声资料,可以纠正语音语调,掌握英语口语中正确的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口语技巧。另外一旦学生对要求原文背诵的材料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在以后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重点句型藏于心,重要的词组蕴藏于胸,优美的句子储存于脑,在实际运用中,能脱口而出,说出纯正的英语且运用表达得自然、流利、准确。

2.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朗读和背诵,把大量实用的英语句子、短语、习惯用语汇集于脑海中,在写作的时候提炼,运用融会贯通。最明显的就是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之前背诵一些相关的常用句型、句子结构,在学生考试写作中有一定的效果。平时在写作时,可以把这些累积的语料进行扩展和压缩,经过不断的研习、贯通、提炼,加工成自己的语言。长此以往,就能言语有章,行之有法,写英语作文也就得心应手,逐渐奠定下笔如有神的功底。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在选取一段文章、一个片段的同时,他必定是既知道中文意思也知道英文意思的,他们所选取的文章有些堪称经典,有些又十分的流行,于是一些好的翻译,也在无形之中被学生熟知于心。

4.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藏于短语,短语藏于句中,句子藏于文章里。学生通过背诵不同形式的英文,在理解文章的同时,也积累了词汇量,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而又卓有成效的,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背诵,词汇量一定能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

5.有助于大学新生加深文化底蕴。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背诵都受到师生的普遍推崇。而大学新生,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受环境限制,不太可能通过说地道的英语每日进行交流,如果忽视背诵训练,势必造成瓶颈,即:想说却说不出,说出的又不地道。如让学生多背诵反映时代的活语料,学生们背诵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声音符号(vocal symbols),更多的是触摸到语言的感觉(sense of language)。那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融入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当中。久而久之,让学生得到一种不同文化的熏陶从而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大学新生的背诵内容和途径

(一)背诵内容

1.建议学生所选取的背诵材料所涉及的话题应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可以很快就得到背诵的实惠;背诵材料应语言规范、自然、地道、再生性强,有利于学生模仿和活用。避免一些晦涩难懂的古老语言英语,这和学习中文有共通之处,现代的白话不能写成文言文。

2.尽量指导学生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又比较规范的内容。学生一般对励志、人生理想以及抒发美好爱情和亲情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这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背诵学习。

3.在日益进步的教学设备上,我们还可以运用到多媒体。鼓励学生在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中自由探索背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英语的内涵。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不要局限学生选取资料的内容形式,不管是文章,电影精彩对白,哪怕是一首流行歌曲,也有他们对于学生所具有的吸引力。学生可以在满怀兴趣的同时习得英文,还可以激起他们的表演欲望,在乐趣和所谓的娱乐精神中自然而然的运用英语。

(二)背诵方法

讲究背诵方法,背诵决不只是机械地记忆, 它牵涉到复杂的心理过程, 背诵本身也是创造性的活动。储存在记忆中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义。当学习者根据所记得的意思去试图回忆原话的时候,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 应该对背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只有了解背诵的心理, 并采用正确的背诵方法, 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背诵方法:

1.基于理解的背诵。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搞清楚先后顺序,总结要点,背起来就顺利多了。

2.朗读背诵。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这些感官同时运作。特别要求心到,有的地方背不出来了,仔细想一想,顺着上文的意思,就能大概的记起下文来了。

3.分段背诵。有时候文章会比较长,把它分成若干小段,背熟了第一段,再背第二段,然后把两段连起来背;接着背第三段,再把前两段连起来背。各部分都背好了,再连起来背诵,事半功倍。

4.根据自己的心情背诵。如果心情不好,无论读多少遍,背诵的效果都会不理想。因此,背书时必须充满信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和最佳状态。

5.选择最佳时间反复背诵。一般来说,清晨的空气新鲜,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是背诵记忆的最佳时间。另外,在晚上临睡前大脑记忆不受其它信号干扰,此时再反复背诵,记忆效果可以得到保证。

(三)背诵检测

对于背诵的检测,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课堂上检测。可以把背诵当成一个检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硬性指标,通过打分,记录分数的办法来检查学生背诵的效果。因为是一个强制执行的指标,就避免了一些同学由于胆子小,不爱开口,不愿意上台背诵。由于又是大学新生,一切都很新鲜,人人都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所以结果是变成人人都争抢上台,比比谁背诵的更投入,更有感染力,更精彩。把不愿开口说,变成在分数的激励下,人人都开口大声背诵英语,表现自我的好现象。

通过每周不断的背诵,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哑巴英语的学生,变得主动开口,不活跃的学生变得活跃,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60个人的班级,有3/4以上主动报名参加各种英语比赛活动,并多人获奖。英文背诵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绍龙.外语语感与外语教学[J].外语外贸高教研究,1996,(2).[2]杨金鑫.论“培养语感”的理论基础[J].教育探索,2002,(4).[3] 董卫,付黎旭,背诵式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4).[4]王永杰.谈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背诵,指导,检查

古人云:“数诵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即背诵能帮助思考, 思考需借助背诵。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背诵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背诵更需要讲究艺术。

一、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背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的实际环境, 就需要学生背诵一些英语材料。

2. 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背诵课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有了口语能力才能实现用英语进行交流。

3. 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背熟的知识常能牢记不忘, 即使暂时遗忘, 也能很快地回忆起来。

4. 背诵有助于知识积累和输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材中需要背诵的内容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 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背诵。

1. 背诵词汇和习惯用语

学好英语, 对学生来说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记忆词汇和习惯用语。因此,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习惯用语熟记于心。

2. 背诵段落和句子

有的英语课文篇幅长、句子复杂, 要全都背下来会给学生增加负担, 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必须精心挑选一些有代表性、趣味性并能体现本单元重点的段落或句子让学生背诵。

3. 背诵对话和课文

初一、初二大部分对话和课文都可以要求学生全文背诵, 使他们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也容易很快入门, 提高学习兴趣, 对英语的表达形式从最初的识记上升到理解和运用的阶段。

4. 背诵改写后的内容

对于篇幅太长、语句复杂、难于理解的课文,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改写或复述下来再背诵。

5. 背诵口语测试书上的所有话题简述部分的内容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人机对话和最终笔试, 因此, 背诵好每一篇话题简述不仅对人机对话有益, 更是对最后笔试中的书面表达部分有益, 从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背诵方法的采用

1. 分段和全文背诵

把文章分成若干段, 逐段背诵, 然后再连成整篇背诵。这样能增强对课文段落和整体的理解。

2. 滚雪球背诵

每次只背诵一句, 在背诵下一句的同时复习上一句, 就像滚雪球似的, 一次比一次多一句。

3. 英汉互译背诵

在熟读课文、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后, 通过中文翻译背诵英文, 从记忆汉语延伸到背诵英语。

4. 联想背诵

背诵词汇和习惯用语时可以根据词形、词义及词性等拓展引申;背诵课文可拟出课文的提纲或以故事线索为中心联想背诵。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初中英语教材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 并且不同的内容需要用不同的背诵方法。因此,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1. 要求学生背诵前有声朗读或高声朗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 大声朗读所产生的记忆效果要比默读高得多。

2. 先理解后背诵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简单机械的背诵不但费时费力, 且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 这就要求学生不要死记硬背, 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以提高背诵速度, 增强学习效果。

3. 背诵前扫除语音障碍

单词读不准或不会读是背诵的一大障碍。因此, 要求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纠正发音, 还要注意句子的语调、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现象, 增强诵读的节奏, 提高背诵的效果。

4. 抓关键词语

有些同学习惯逐字背诵, 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弄得支离破碎, 影响了背诵的效果。句子是由短语构成的, 不同的短语构成不同的意群。背诵时, 应该按完整的意群进行停顿, 保证句子形式和意思上的完整。

5. 弄清句子的语法结构

那些较长、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是学生最难理解、最难背诵的。要求学生必须先弄清结构类型:简单句, 分清主、谓、宾、定、状、补;复合句, 弄明白是哪一种类型的复合句。

五、课堂教学中背诵的检查

背诵本来就是枯燥困难的事情。教学中既然教师布置了背诵的任务, 就必须及时、认真地检查。

1. 检查的形式

教师可采用全体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学生之间可互查、交叉查及接龙查。还可以抽签查、分组查、随机查、挑刺查等等。

2. 检查的方法

因材而异:可使用口头背诵、填空、问答、顶针等不同方法;因人而异就是不同的学生可以要求不同, 有的可背诵全文, 有的可用填空法等。

总之, 指导学生科学地背诵, 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上如何指导背诵 第5篇

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激发背诵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情感的熏陶”。在背诵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朗读教学,因为朗读是背诵的基础,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既能加强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感情是朗读的生命指导朗读重在指导学生感情的激发和调控,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做到声情并茂,字字含情、句句感人,把文中无法用文字体现的内在感情变化读出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意,用有声的语言把作者的感情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样就容易感染学生读书、背诵的兴趣。例如,教林嗣环《口技》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首先,教师自己进入角色境界,为学生有感情反复朗读作铺垫。其次,朗读时,我感情激昂,语速轻快,抑扬顿挫,学生从我(教师)的朗读中,也如身临其境,文中那口技表演之逼真使学生动了真情,他们完全沉浸在“响声大作,由少而多;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喧闹场景中,从中受到了情绪的感染。这样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欲望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学生在对要背诵的内容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异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件、记叙顺序入手。如,教朱自清《春》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全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组成,然后由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共五幅图画来“绘春”。学生在这样理解了课文的总体框架,并产生了模糊印象后,接着再因势利导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背诵:(1)背诵与想象图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仔细想象图画,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注意图的顺序,其次抓住景物的特点,最后把几幅图和春天的景物联系起来观察,并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充满蓬勃生机的春的图画,继而让学生从此“图”中细细品味“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样的句子来进行背诵。(2)背诵与悟意相结合。《春》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是一首抒情诗,是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春的韵味和美丽景色,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如课文中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使学生领会其中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分步尝试背诵。

在学生对背诵内容产生了、理解了内容,并有了多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分步尝试背诵。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兴趣迅速反复,多次诵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

总之,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要讲究技巧,方法上要巧妙引导,要善于把背诵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寓背于“情”,寓背于“景”,寓背于“趣”,诱发学生的欲望,变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为生动活泼的理解背诵,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琅琅而诵,背得轻松、记得深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怎样指导学生有效背诵课文 第6篇

关键词:理解;写作线索;表现记忆

在小学阶段,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是大有益处的,因为要求背诵的课文都是一些名家的经典文章,这些课文无论是立意方面,还是语言磨炼及写作技巧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课文占有一定的数量,但学生在实际背诵课文中却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只读几遍就把课文背诵出来了,而有的学生反复诵读还是不能背诵出来。这有的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导致的,也有的是因为学生记忆力的不同而导致的,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背诵方法。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能结合课文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背诵课文。这一点也是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证明的经验。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呢?具体地讲,老师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分段进行背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在教学中,只要能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做到理解性地记忆,学生就能很快背诵出相关内容。有的课文也可以采取分段背诵,然后再总起来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如指导学生背诵五年级上册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课文写高尔基和他儿子“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小事。文章共有九个自然段,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再分头背诵,然后再总体联合起来背诵,不仅能完成背诵任务,更能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这一哲理。

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写作线索进行背诵

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线索先来熟读、复述,而后再练习背诵,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能很容易背诵出指定的课文。如指导学生背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可以出示以下提示:这篇课文是以“_________”为线索的,文章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掌握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就可以熟读来背诵。总之,抓住了文章的写作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就一定有助于背诵课文。又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文章按照“荷花”为线索写了作者“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内容,所以只要围绕线索边读、边想、边记忆就很容易背诵出全文。

三、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经典词句进行板书,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板书中的字、词、句让他们记忆,或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回忆,这样学生再顺着老师的分析,边读边想,也就很容易把课文背诵出来了。如指导学生背诵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一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阅读学生首先可以知道这一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三个词语,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迎客松的饱经风霜”“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如天然盆景”,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就很容易理解三大名松“奇”“异”的特点,也便于记忆背诵了。

四、指导学生运用表现记忆方法来进行背诵

所谓的表现记忆方法,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课文所讲的事物的外形、色彩、活动、声音、气味等的直观形象保存在学生的大脑中,这样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自然有助于他们的记忆。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时,就可以让他们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所描写的草原的天、空气、天底下的小丘、羊群等景物给自己带来的新奇的感受,然后再理解“这种境界”给作者带来美感的享受。通过理解这一系列的描写,结合想象,学生很容易在脑海中留下作者的写作顺序和画面,这样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又如背诵四年级下册《燕子》一文,就可以抓住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等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连串的场景,然后再进行理解背诵。

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记忆特点来练习背诵

要背诵课文必须先进行诵读,而什么时间记忆最佳呢?有的人认为早晨时间最好,但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最佳的时间有的在早晨,有的在中午,有的在晚上,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时间偏向,所以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习惯来练习诵读。另外,有人喜欢小声读,有人喜欢大声朗读,还有人喜欢默读。笔者认为,只要能结合自身情况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中,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和片段的占有大部分,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仅要熟记内容,还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大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背诵的目的,所以练习背诵课文除了掌握方法还要有吃苦的精神。

参考文献:

文言文背诵方法指导 第7篇

1. 多次重复法。

文言文毕竟是古人的语言,离现代年代久远,所以读起来,滞涩拗口,难懂难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认为,外界事物在头脑出现的次数愈多,印象愈深刻。所以,文言文的背诵,反复朗读是十分重要的,务必先读得口顺,有些词语和句子要不断气地读个十多遍,方能达到口顺,如《师说》第一自然段“生乎吾前,其闻通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样的句子就应这样处理。

2. 蚕食法。

蚕食法即象蚕那样地一点点地噬食。如要背几个自然段的话,则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逐段背诵,如自然段较大,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逐层次背诵。如背诵《游褒禅山记》第三自然段,可按三个层次,逐层背诵。有些课文亦可在小层次里提取关键词语作为提示语,如用上法,只要想到提示语,就可接着背下去,经验证明,有序地背诵可以提高兴趣、效率高、效果好。

3. 读忆法。

专家曾做过试验,背诵一段文言文,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用全部时间读;乙组用二分之一时间读,二分之一时间回忆;丙组用五分之一时间读,五分之四时间回忆。在相等的时间内,结果甲组记住了短文的三分之一,乙组比甲组多记二分之一,丙组比甲组多记了一倍。我采用了这方法,所需背诵的文段,都可当堂背出。这说明连续读背,大脑兴奋度降低,容易疲劳;而边读边忆,大脑得到间歇休息,始终保持兴奋,背诵的速度自然大幅提高。

4. 理解记忆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我们能深刻的感觉它。这说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能提高记忆效率。理解之所以比机械记忆好,是因为它使记忆材料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结构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迅速,越全面,越牢固。如教《劝学》一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是什么,围绕中心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述,如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三方面围绕中心论述。其次,各个方面包括哪些比喻,最后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设计比喻的有关特点,在此基础上再用“读忆法”来背诵课文,学生就不会畏难了。

5. 景观再现法。

泰山的自然景观独步天下,那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的第三自然段,就为我们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绮丽奇观。我在扫除了字词句障碍后,抽出十分钟让同学们写小散文《泰山日出图》,然后抽查,选出两篇佳作让学生朗读,然后讲评,在同学们学习兴趣盎然的情况再用“蚕食法”分层背诵,一气呵成,很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6. 情感体验法。

有道是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类莫不生活在感情的苑囿里。如“同情弱者”、“羡慕英雄”、“维系亲情”等,所以对“情动而辞发”的文言精品,使之动情,然后学生才读而不厌,乐而记背。

如《捕蛇者说》一文,就可抓住蛇如此之毒,永州人为何竞相争奔,趋之若鹜这个矛盾现象,了解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从而打开思路,深刻认识,“苛政猛于虎也”的残酷现实,自然引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的结论,再勾连“卖炭翁”一诗,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社会主义中国劳动人民安居乐业,无税赋之苦,无冻馁之忧的幸福生活。这样学生在豁然贯通,愉悦的心境之下,读背的热情自然十分高涨。

情感体验的方法是多样的,如《项脊轩志》一文,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以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情感,然后通过文言中“回忆童年往事”的片断,诱引学生打开自己童年的生活记忆的闸门,使学生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

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 第8篇

一、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

给学生讲古外名人博学强记的故事;开展背诵比赛,比谁背得对,比谁背得快,并量化到每个小组的评比中;做背诵接龙游戏,你背上句,我背下句,你背第一段,我背第二段;教师做背诵示范,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背诵兴趣的方法。学生明确了背诵的目的,提高了背诵的兴趣,也就不以背诵为苦了。

二、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教师要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利用每天晨读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教古诗时,教师要带感情地背诵古诗来为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觉得,在师生共学的氛围中,可以找到背书的乐趣。

三、培养好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经常背诵,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背诵要求无错字、漏字、添字、倒字词、倒句和跳句等,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养成一丝不苟的读书习惯;背诵要琅琅上口,表情达意,熟背如流,学生就能养成说话响亮、流畅、不结结巴巴的习惯。课堂上的发言也会大大方方,声如洪钟,字正腔圆,有条不紊。熟读背诵,文字经常过目,加强了记忆,错别字也少写甚至不写了。总之,长期背诵课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注重语感积淀

背诵的基本手段是诵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确实,通过诵读,学生耳朵可以具体感受到语言抑扬顿挫,眼睛可以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的画面,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读出轻重缓急,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情味感就在这诵读的过程中得到积淀。

五、引导与辅佐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除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外,还要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对于比较难的课文,首先理解课文意思,分段、分层、分句背,然后连接起来,有些课文,还可以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再现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过程和在脑子里的映像来强化。

增强记忆力是巩固学生背诵课文成果的重要手段。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 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辅佐学生“喜新不厌旧”,做到学过的课文没事的时候在脑子里想一想,隔一段时间看一看、读一读,做到经常读,这样,已经能够背诵的课文就不会忘记了。

六、课内外相结合

语文知识的积累,记忆能力的提高,仅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多读多背,把看到的好词佳句甚至优美文章随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背诵下来,利用课前一分钟说话活动展示出来,供相互借鉴、学习。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七、坚持家长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也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履行他们应尽的责任,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可以在家庭作业中,每天增加读书半小时(包括看课外书籍)的要求,其中硬性规定必须由家长对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穿了,这就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水坚持不懈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头锯断。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学生背诵课文亦如此,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语文教学中背诵指导的技巧 第9篇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历来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将名诗警句、精彩章节、妙文华章等语言材料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 无疑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呢?

一、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背诵如果唤不起学生的兴趣, 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就有可能使背书变成“死记硬背”, 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背诵难以开展下去, 即使背会也会很快忘记。对记忆性心理的研究表明, 良好愉快的情绪心态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信心和材料的喜爱程度以及重要性的认识, 对记忆也很重要。因而教师在指导背诵时, 首先应对语言材料的重要特性、趣味性、规律性以及美感特征作必要的“点拨”与引导, 以唤起学生背诵的欲望、信心和热情。如在教学《黔之驴》时, 让学生先了解成语“黔驴技穷”, 然后点拨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请大家翻开课文《黔之驴》, 这篇课文便讲到了它的出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 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背诵起来也会容易得多。

二、读准字音, 大胆试背

记忆的首音效应很大, 如果第一印象弄不准, 读错了, 那么再改口, 便难了。如我在教学《口技》这课时, 有这样一个句子“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 有位同学初读时把“呜之”读成了“鸣之”, 我及时给他纠正, 连续几次, 他才能够正确地读这个“呜”字, 因而背诵前, 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准确的朗读很重要。

“大胆试背”是指在读时要鼓励学生在读准读熟的情况下, 及时尝试一句句的背诵。“试背”下的读比机械盲目的读的效果大得多。当然, 试背可以自己及时看书对照, 也可以找人帮助纠正。“尝试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背诵的自信心。以“我要背”到“我能背”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成功的暗示。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形成良好的背诵心理。

三、理解内容, 弄清道理

对背诵的材料首先要作透彻的理解, 知道作者说的什么意思, 才能进而感受到材料的艺术特色之所在, 从而喜欢起这个语言材料来。如背蒲松龄的《山市》, 我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文章记载的是与海市蜃楼相似的幻境, 作者抓住山市空虚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 描述孤塔、宫殿、城郭、危楼等幻境在山上出现到消失的种种情状。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就不难背诵了,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 理解理论的东西之所以易于记忆, 是因为对其逻辑思维过程有了把握, 而理解就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这个层面说, 理解就是记忆。

四、勾画脑图, 想象画面

形象是记忆的地图。背诵光从逻辑意义上把握材料还不够, 还要运用大脑来形象记忆才行。科学研究表明, 大脑形象记忆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比如, 背朱自清的《春》, 你脑中映出那幅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迎春图来, 背也就成了看画或描述画意一样轻松愉快的事了。

五、分清层次, 理出脉络

一篇较长的材料, 若整篇整篇地读, 然后背, 多数人会感到很吃力。同样是读五遍, 通读五遍与一段段地分读五段相比, 后者效果要好得多。如背诵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由于文章较长, 如果通篇背, 可能会出现背了后头忘了开头的情况, 背起来有困难。如果分开层次, 比如, 把第一段作者自序, 分成“幼时求学情况”、“成年求学情况”、“求师的行路之苦”、“衣食粗劣, 生活简朴”、“勤且艰”这五个层次来背诵, 效率会明显提高。

经典文章总是或以逻辑顺序, 或以视觉、空间顺序来行文的, 背诵还要找出线索, 理清脉络。其线索或时空、人物、事物、情感一般都比较清楚。在这些线索的基础上加一些表时间的词或逻辑的词, 便可成为背诵的线索。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描写“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的一段, 理清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线索, 困难便可迎刃而解了。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和默写古诗文 第10篇

尽管古诗文博大精深, 形式多样, 背诵难度很大, 但事实上还是有章可循的, 关键在于掌握方法。

一、通过诵读, 形成语感, 加强背诵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反复朗读, 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 从而强化记忆效果, 提高背诵效率。

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途径。所谓诵读, 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 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时先由老师范读, 后由学生跟着读, 再由学生练着读, 有时还得背诵, 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可见, 在诵读教学中, 除老师的范读外, 学生还要“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 (读) ”。诵读的形式有:学生齐读, 或分组朗读, 或分角色朗读, 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后, 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进行朗读比赛。通过反复诵读,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的“记忆带”上, 凭借声音的直感, 如吐字、句中停顿、语调、语气等, 达到口熟的目的, 从而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欲望, 为背诵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背诵方式

同样一篇课文, 有的学生用30分钟就能背下来, 有的可能1小时都背不下来, 这是因为方法有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一般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1. 理解记忆。

“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一种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积极主动的识记, 所以它的效果总是优于机械识记”。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三点一测》, 在背诵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或是句子可以查阅, 疏通了文意, 理清了脉络就可以进行意义识记了。如背诵《醉翁亭记》, 由于一般要求未教先背, 学生可以通过辅导书对全文有大致的理解, 明确文章的脉络: (1) 山水—亭名—太守; (2) 朝暮春夏秋冬; (3)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按照这样的脉络背诵, 自然能够提高背诵效率。

2. 结合思路层次背诵。

每一篇, 每一段课文都有思路层次, 结合思路层次, 既背得快, 又不易忘。在哪儿背不下去了, 想想层次, 往往会记起应该是哪一句。

有的课文比较长, 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层次, 概括要点, 然后对照要点背诵, 大大节省背诵时间且不容易忘记。

3. 抓句首字背诵。

文言文距离我们年代很遥远, 其特点是单音词多, 用现代汉语翻译和我们更加贴近。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并寻找难词难句, 通过自己的理解翻译, 加深对文中的字词句的意义、用法, 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的理解, 背诵起来自然轻松。大部分学生背诵时常常背到一个地方又突然卡住, 下句怎么也想不起来, 此时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个字, 就又能接着背下去。对此, 可采用首字提示的方法, 即把每句的第一个字写下来, 作提醒之用。

4. 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加强背诵。

这种方法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言文, 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 最好是按照文中的标点符号确定背诵的内容。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 然后把前面的内容连起来背诵, 以此类推, 一篇长文章就很容易背会。这样, 每次背的内容少了, 速度加快了, 学生就会有“成就感”, 这比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得多。当然, 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5. 观察句式, 利用整齐相似的句式, 加强背诵。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 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 用词大同小异 (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 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 专门记忆, 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

三、其他细节

“科学研究表明, 人每天有四个高潮记忆点:第一点是清晨六至七点, 第二点是上午八至十点, 第三点是傍晚六至八点, 第四点是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因此, 我们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利用晨起和临睡前的时间背诵, 以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指导学生背诵要讲究方法, 学生的默写也要抓住细节, 很多学生认为背得出就能写得对, 事实并不是这样。学生在考试中常因为没有“写对”而丢分。

1.“写对”要注意“四不”。

所谓“写对”就是在默写时做到准确无误。即在默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否则因字 (或其他原因) 写错, 虽背得熟练, 最终也会“前功尽弃”。在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 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字, 要“看清结构、做好标记、反复默写、格外注意”。

2.“写对”要在细节上狠下工夫。

“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要在默写的细节上多指导, 引导在学生识错—改错上下工夫, 具体来说, 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动笔写写。有些学生平时的背诵过关的, 可是在考试时, 默写填空却经常丢分, 原因是出现了错别字。这说明他们掌握得还不扎实, 需要扫清生僻字。抄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形, 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提倡学生在完成背诵时, 结合抄写, 当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候就抄写。默写可有效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 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我们发现, 那些能够切实做到循序渐进, 长期进行抄写和默写训练的学生, 在考试时, 默写填空总是满分。抄写有助于提高背诵质量, 强化记忆效果。

(2) 要据意辨析同音异义词。古诗文中有许多读音相同, 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 这需要学生在背诵和默写的时候特别加以注意, 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较, 既知其音, 又知其义, 这样书写就不会有错误。

(3) 要关注同音异形词。意思相同字形不同的词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 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对学生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很大, 教学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让学生注意句中字的写法。

(4) 要留心语句顺序。古诗文受韵律的限制, 跟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所不同, 学生受现代汉语的影响, 加之学习时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出现错误, 为此要提醒学生多留心。

(5) 要强化记忆生僻字。文言文语言优美, 学生熟读成诵, 但文中的生僻字难写, 是写错的一个原因。对于这种现象, 教师要根据字的结构意义进行指导, 让学生多写几遍, 加强记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 背诵课文

小学生学习语文,重要的是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注重字、词、句的掌握,这是小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科目既有共性的相同又有个性的不同之处。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要为他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包括他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大量地读书和背诵课文,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积累知识和掌握字、词、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可以使小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进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课文内容的模仿和借鉴功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并为学习课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我要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

我在课堂上经常请背书背得快、背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来,现场为同学们背诵课文,介绍学习经验,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例如我们班(三年级)的邵欣阳同学,她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我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背书时先读几遍课文,把课文内容弄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背,就很容易背诵出来了。我在讲评时充分地肯定了邵欣阳同学的这种学习方法,突出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去背诵课文。这样做,使同学们身边有了学习的样板,有利于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把监督检查与适当奖励有机结合

小学生一般具有学习兴趣时冷时热、学习自觉性时续时断的特点,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检查,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辅助手段。每天早自习时,我有时特意离开教室一小段时间,当我回来时,故意轻手轻脚,想对学生搞一个突然袭击。当我突然打开门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却没有出现慌乱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背书。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很欣慰!我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学生,同时对个别不自觉的学生提出善意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自觉性就培养起来了,很多学生都能够做到持之以恒,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适当奖励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每周小结一次背诵课文的情况,我自费购买了笔记本、圆珠笔、小订书机、文件夹、修正纸等小奖品,奖励给背课文背得好的学生和背课文有进步的学生,得到奖品的学生非常高兴。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借助熟读理解识记使背诵更迅速,更牢固。理解越深,记得也就越快。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一时把它背下来了,也记不牢。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四、因材施教,发挥小学生背诵、学习潜能

首先,对待记忆力强的优生,凡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过关。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记叙文片段,尽管不要求背诵,我也要安排他们去背。多背一些好文章,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也可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古诗,我不仅要求他们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要求他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境。对于记忆力好的优生来说,他们很轻松地就能做到这些。个别优生还能做到整篇背诵,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记忆力较强的中等生,要求比优生稍宽松。因为他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上规定的背诵篇目。尽管他们同样有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但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课文上。这样,中等生背诵的积极性、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再次,对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宽松。像这样的学生,一个班里只有极少数几个人。具体做法是,我叫他们照着课文读一遍,然后,我提上句,让他们回答下句。有时,我以填空的形式,我读某一句,让他们指出其中我未读出的重要词语或关联词语。这样把尺度一放宽,他们也就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背诵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背诵 第12篇

一、培养学生的背诵兴趣

不可否认, 背诵是一项很劳累的活动, 因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 并且努力做到经久不衰, 确实是不容易的。首先, 教师应该身先示范, 要求学生背诵的东西, 自己应该首先背诵, 而且要做到顺畅流利。这无疑会给学生以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可以想象, 教师流利而感情充沛的背诵和朗诵, 一定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继而带动学生积极地去背诵。其次, 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激励学生背诵的兴趣, 如可以采用背诵竞赛、诗词接龙、配乐背诵、小组比赛等方式,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积极背诵, 进而做到更广泛地积累语文知识。

二、要让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实现背诵的真正价值

古人云:“数诵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 思考需借助背诵。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背诵课文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 而且有助于学生汲取文化营养, 加深文化底蕴, 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并且可培养丰富的语感, 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例如:《荷花》一课,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叙述的顺序是:闻到的 (一阵清香) ——看到的 (荷叶、荷花) ——想到的 (穿着雪白的衣裳翩翩起舞) 。在指导学生背诵这篇课文时, 就要动之以情,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把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印在脑子里, 分段去背诵, 学生很快就背出来了。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提高背诵语文课文的效率。通过反复朗诵直至原原本本地背出某些典型的句型、对话、课文或篇章, 日积月累, 语感便慢慢地被培养出来, 而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得到的大量的积累, 便会促进他们用语文进行交流的愿望与信心, 使那些原来怕学语文的学生, 变为不怕学习语文,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质变。

三、采用各种形式, 来达到背诵效果

有信息表明: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因此要将课文中固定的、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直观的形象画面, 呈现于读者面前, 让读者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 触摸作品的灵魂, 感悟作品的内涵, 避免从文字到文字的枯燥的说教。例如, 在执教《牧童》一课后, 我让学生将诗中的景色画出来, 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这样一来避免了教师枯燥的分析。画后我又让学生看着图画把古诗背出来, 有了自己的理解, 再结合自己的画学生很快的就背了出来。这种情景加文字的背诵, 可以说是背诵教学的最佳渠道。

再如, 我在教老舍先生的《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时, 不但从语言特色、艺术构思等方面分析了文章的成功之处, 而且告诉学生如果以后自己要写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就可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 那么自己笔下的小动物也能活泼可爱、栩栩如生。这时我再叫学生背诵这篇佳作, 他们便摇头晃脑、热情饱满地背得津津有味。且背诵记忆效果较好。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解决背诵问题后, 会产生一种“背诵成功”的情绪体验,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背”的心态。学生对待背诵的态度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让他们在背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幸福和快乐。

另外, 教育心理学提示我们:坚韧不拔的信念和毅力是成功的基础。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 克服畏难情绪, 树立信心是重要的一环。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 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

五、注重背诵复习

儿童虽然多记性, 少悟性。但记得快忘得也快, 为了使学生记得牢固, 要注意举一反三的背诵复习。否则学生将背了新的, 忘了旧的, 这样很难达到背诵的目的。教师应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复习, 可结合单元测试、期中考、期末考复习以及每周一次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背诵复习, 看看谁把本周、以前背的内容记得牢、记得多, 不断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上一篇:企业外包作业安全管理下一篇:文化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