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系统范文

2024-06-20

PACS系统范文(精选12篇)

PACS系统 第1篇

关键词:PACS,DICOM,HIS,RIS

1 PACS概念

PACS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 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 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 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 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 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 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PACS是一个涉及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 (采集和处理) 、计算机与通讯、C/S体系结构的多媒体DBMS系统, 涉及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 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技术复杂系统。

其组成主要有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器及软件。PACS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 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 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 因此出现诸多分类叫法, 如几台放射设备的联网称为Mini PACS (微型PACS) ;放射科内所有影像设备的联网Radiology PACS (放射科PACS) ;全院整体化PACS, 实现全院影像资源的共享, 称为Hospital PACS。PACS与RIS和HIS的融合程度已成为衡量功能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PACS的未来将是区域PACS的形成, 组建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 实现全社会医学影像的网络化。

其主要应用方向为:

(1) 设备集群使用:从多种影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中采集图像;拍照与打印等多种输出设备的共享与选择;

(2) 影像传输与分送:在医院内各科室之间快速传输图像数据;远程传输图像及诊断报告等。

2 PACS系统标准的提出

由于PACS需要与医院所有的影像设备连接, 所以必须有统一的通讯标准来保证不同厂家的影像设备能够互连, 为此, 1983年, 在北美放射学会 (ACR) 的倡议下, 成立了ACR-NEMA数字成像及通信标准委员会。众多厂商响应其倡议, 同意在所生产的医学放射设备中采用通用接口标准, 以便不同厂商的影像设备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图像数据交流。1985年, ACR/NEMA1.0标准版本发布;1988年, 该标准再次修订;1992年, ACR/NEMA第三版本正式更名为DICOM3.0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 中文可译为“医学数字图像及通信标准”。目前, DICOM3.0已为国际医疗影像设备厂商普遍遵循, 所生产的影像设备均提供DICOM3.0标准通讯协议。符合该标准的影像设备可以相互通信, 并可与其他网络通信设备互连。

在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上必须支持DICOM3.0标准, 已成为PACS的国际规范。只有在DICOM3.0标准下建立的PACS才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系统连接和扩展功能。

3 PACS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在PACS建立过程中关系重大, 它关系到PACS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各个不同厂商的设备的连入。医院开发或选购的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符合DICOM标准的对外交换数据接口。

PACS对图像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而目前在很多远程医疗系统中使用的普通办公用扫描系统采集的图像往往达不到要求。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VPACS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大容量的磁盘已经大大降低了图像存储的费用, 能够为广大医院所接受。

不同检查所产生的医学影像在图像分辨率、光密度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中的大多数种类检查影像是中分低分辨率的, 这些影响能够使用常用的通用微机设备仅处理和现实, 只有少数影响需要高分辨率的设备来处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PACS的建设中分阶段实施。逐步实现医院应影像处理的自动化和无胶片化。

4 PACS系统的前景展望

PACS最初是从处理放射科的数字图像发展起来的。然而随着PACS标准化的进程, 尤其是ACR-NEMA (美国放射学会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学会) DICOM3.0标准的普遍接受, 目前的PACS已扩展到所有的医学图像领域, 如心脏病学、病理学、眼科学、皮肤病学、核医学、超声学以及牙科学等。

二十一世纪的医院管理系统中, PACS系统将占据医学诊断分析的主导地位。

PCAS系统在应用中涉及到数字化存储图像、无胶片管理, 节省用于冲洗、保存胶片和记录的大量人力物力;如:化学药品费用、处理和保养费用、存储费用、摆放费用、人工费用、查阅费用、送片费用;可提供更多医生网络化的协同工作;提供远程会诊功能, 节省人力物力, 同时能够提高医院会诊能力, 扩大知名度。可以实现资料统计的自动化, 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 同时可以对科室人员的工作量和状态进行统计, 能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 更好评价员工, 激励员工, 为科室创造更大的效益。可以规范诊断报告, 打印出图文并茂的病历, 同时生成电子病历, 形成社区电子病历中心, 为病人提供电子病历存放查询服务, 增加对用户的影响力。共享输出设备, 节省设备投资, 比如激光相机, DICOM相机等。减少、消除重复工作。更高的生产力, 更低的运行成本和更多收入。不再丢失检查资料和胶片。

对于临床:提供更快、更有效获取病人信息的途径。通过与周围医院联合提供更多的医疗服。方便临床医生随时调阅病人的信息。

对于影像医生:方便。在家或办公室即可读片, 不用挤在集中读片的地方快速得到病人的以往胶片。几秒钟便获得检查数据。多种图像, 如超声, 核磁, CT, DSA等图像可以直接参考对比, 并进行相应图像处理, 方便诊断。减小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影像可以永久利用。直接得到无失真的原始图像用于学术交流。

对于病人:减少住院时间。更快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参考多次检查结果, 更快的报告时间, 能够得到专家的服务。

辅助医疗功能: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处理、变换等。

PACS代表了当今放射医学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潮流, 虽然开发PACS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且其产生的效益也不是短时期内可以直接看到的, 但是为了跟上世界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 必须要研究和掌握PACS的关键技术。在了解和掌握国际上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医学界最新的应用动态和成果的同时,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PACS, 以缩短我国医疗信息技术和国外的差距。

存储设备、计算机和高精度显示器等硬件设备性能的大幅提高, 信息领域新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新的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都使得PACS向更高效、更稳定、更灵活易用的综合性、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可能, PACS将为人类的医疗事业发展和健康保健服务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文, 杨川.基于B/S架构的组件式PACS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 29 (20) :5391-5393.

[2]熊新, 卢虹冰, 杨宏桥, 王舒宜.面向服务架构的PACS系统集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1) :1050-1052.

[3]袁静, 王新国.PACS系统影像存储技术现状与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2) :41-44.

PACS系统 第2篇

启动方式:由科主任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一、PACS/RIS服务器故障:所有PC都无法与之通讯。

(一)解决方案:停止使用PACS/RIS并及时与信息科联系,如信息科判断故障不能及时恢复,修复时间达1天以上时,启动以下操作步骤。

(二)具体操作步骤:

1、手工编号,在原登记表上(或用电脑制作),如普放可编X01、X02,CT可编CT01、CT02,MR可编MR01、MR02等等。

2、所有影像都停止传输到PACS中。如果服务器修复时间较长,那么尽可能地将所有影像资料存储在本地并保护或刻盘保存。

3、胶片由主机直接打印;胶片打印出来后,与申请单一起送到医生办公室室写诊断报告。

4、报告医师手写报告,一式两份,审核医师审核完毕后将诊断报告与申请单、胶片一起交到登记室。

5、登记室发片和诊断报告时,留下申请单和一份报告作为存档。

(三)修复后的操作:PACS/RIS服务器修复以后,由在故障期间上班的登记员将所有未在系统中登记的病人信息重新进行登记、编号,新老号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手工登记本上注明,理完后的登记本由登记室专柜保管;由在故障期间上班的技术员将所有影像按登记号码重编,并将所有影像重新传到系统中;由在故障期间上班的报告医生将所有报告重新录入系统。

二、工作站故障:立即使用备用工作站替换故障机。

PACS系统中存储技术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PACS;存储;DAS;NAS;SAN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55—001

1PACS系统概述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医学图像的数字化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医学图像处理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紧密结合,研制出了CT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ECT(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MRI(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DSA(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R(数字摄影设备)等一些大型医疗设备,为传统医学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突破。但目前这些医疗设备所产生图像的主要存储介质是胶片,用胶片来存储医学图像资料成本高、不利于查询检索和统计、资料易遗失、图像处理困难并且随着胶片日益增多,为其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的满足临床医师对医学图像诊断需求,采用数字化图像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共识,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医院PACS系统。

PA,CS的全称是(PicⅫ: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它以数字化形式提供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的解决方案。PACS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由通过数字化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图像及数据获取、存储、显示等系统组件组成的,其特点是利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来高效地获取、存储、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图像和病人信息,实现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和辅助诊断,大大降低了医生对传统胶片的依赖。

2PACS系统对存储的需求

1、海量存储

PACS系统中存放大量的医学图像资料,由于医生对其精度有较高的要求,故不宜采用有损压缩方法进行存储。

2、高速传输

PACS中关于高精度图像资料的传输,对网络带宽、服务器性能、调度算法,尤其是PACS对存储的访问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3、商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PACS系统一般是和HIS和RIS结合使用,作为数字医疗系统的关键应用,需要做到7×24小时不间断可靠服务,出现故障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无损恢复。

4、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量将会逐步增长,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也将会不断的增大。这就要求PACS所用的存储系统可以方便可靠地扩展。

5、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

通过PACS存储系统设置的归档管理功能,结合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定时备份等方法基本解决网络备份占用带宽影响应用的问题。

3各种存储技术的比较分析

3.1直连式存储(DAS)

这是一种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结构。在一个机架上将几个硬盘驱动器堆叠一起,作为单个附加存储设备(JBOD)添加到服务器,通过IDE,SCSI等I/O总线进行通讯。

3.2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的核心思想是把服务器和储存设备分开来,存储设备也附加在网络上,而不是通过I/O总线直接和服务器相连。NAS上特别安装了一个存储服务器,也称为NAS Server,该服务器是经过优化的,只提供存储服务的功能。可以看成一种瘦服务器。

NAS的特点是通过基于IP网络的网络文件协议向客户提供文件级别的I/O服务。客户端可以在NAS提供的目录或是设备中进行透明的文件操作。

3.3存储区域网络(SAN)

SAN是一项将存储设备、连接设备和接口集成在一个高速网络中的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通道技术(Fibre Channel FC),由专用光交换机和存储设备组成的独立专用存储网络系统。

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SCSI总线而非TCP/IP协议。该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数据在存储设备间传送、复制,不再通过局域网,不会对网络带宽产生影响,且能极大地提高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SAN还可以与远程设备无缝地连接,从而提高容载的能力。这项技术使数据和存储设备真正与服务器脱离开,而形成一个数据存储专用网络。它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即存储系统和主机从物理连接和功能上都独立出来。分别组成自己的网络。

4PACS存储体系的设计

由于PACS數据产生的医学图像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如果仅仅依靠SAN来存储,不但耗费的成本会比较大,而且SAN以块(Block)级的方式操作并不完全适合对与海量医学图像文件的存储。因此可以采用以文件(Fde)级的方式操作的NAS作为PACS图像数据的存储技术。根据NAS的特点,理论上可以无限制的增加NAS的存储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学图像数据的存储需要。

我院PACS系统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PACS,DICOM3.0,CT机,医学影像,数字化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努力建设一个面向21世纪的数字化医院是医院发展的目标。

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3.0)是一种规定数字医学影像和相关信息格式及信息交换方法的标准,是用于影像设备之间或者影像设备和PACS系统之间通讯的标准,是医院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于2000年4月就开始使用PACS,给医院(特别是放射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缩短了病人检查诊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积累了些经验,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1 PACS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000年海军总医院影像科与北京新网医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1套MINI PACS系统,由公司负责提供软件开发,医院提供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我院影像科的PACS系统包括以下医疗设备:飞利浦256排Brilliance iCT、美国GE Lightspeed 16排CT、美国GE 1.5T和3.0T(特斯拉)MR、美国AGFA SOLO8010 CR、德国西门子Multix FD的DR、数字胃肠机、美国GE ADVANTX-LCV数字电影X线心血管机DSA各1台。计算机网络设备:PACS服务器共2套,1套在影像科,存贮容量为6T,用于影像科调阅图像、书写诊断报告、收集典型、疑难病例,以及会诊教学;服务器2台,分别用于接收处理各医疗设备的影像数据信息,以及各影像科诊断终端调阅病人信息资料的请求;磁盘阵列机1台(放置12块硬盘,每块硬盘500GB),可保证2年左右的影像数据在线。磁盘阵列针对不同的应用问题使用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等级,而每一等级代表一种技术,一般分为6个等级(RAID0~RAID5)。使用RAID技术后,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时,数据仍不会丢失,系统仍能正常工作,诊断终端共12台,刻录终端2台,用于刻录DVD光盘存档,以作长期备份;交换机1台。另外一套PACS服务器在计算机中心,存贮容量为4T,用于临床科室的工作站浏览终端(共100多台)查阅并获取影像中心的所有在线数据,包括病人诊断报告、各影像设备图像。胶片干式激光打印机:柯达68002台、柯达69001台、柯达87001台、LOCUS彩色打印机1台(用于彩色打印心脏和血管等)、富士相机1台,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各影像设备的共享;激光打印机3台,用于打印诊断报告;UPS2台,保证电源的不间断;主干网为千兆光纤网,千兆入桌面。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网络终端的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 XP,数据库软件为SQL Server。通过交换机接收数字影像数据,并分门别类地把各影像设备的影像数据存放在中心数据库磁盘阵列机上。该数据影像可进行各种后处理并可书写规范化诊断报告、录入病理结果,加批注进行保存。我院PACS系统实现了以数字化的方式获取、存储、归档、传递、查阅和管理医学设备的影像及相关信息,实现了图像高保真实时传输、影像资料共享、查询检索简便并实现了远程会诊。利用PACS系统,为临床兄弟科室提供及时准确的图像及相关信息,实现了无胶片管理,从服务器回传到影像设备并可直接打印胶片,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解决影像资料的管理。

PACS系统一般使用数据库管理病人信息,使用文件系统管理图像资料。每个病人可以有多次不同设备或相同设备的检查,每次检查可有多个序列,每个序列可有多幅图像。医学影像设备所产生的病人图像资料与传媒使用的流媒体不同,文件大小不定,访问也不为连续,与一般网站或应用系统文本数据传输不同,数据包多,每日产生的数据量大。因此系统管理和维护是PACS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2 PACS系统的管理

2.1 图像存贮管理

PACS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管理和检查所产生的图像数据。随着大型影像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医院每年的图像数据成倍的增长,特别是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排CT的投入使用,其所产生的数据量每天就有20G左右。因此,要求往PACS网络传送的图像是重建处理后的图像。如心脏、血管、颅骨、四肢、躯干、泌尿系等的采集图像一般在500~1000幅左右,每幅矩阵为256×256图像约0.5M左右(512×512图像为2M),原始薄层图像存储在256CT自带的工作站EPW,可外接USB硬盘,作数据备份。

受存储容量的限制,PACS系统的数据分二级存储,常用数据存放于磁盘阵列机,过期数据存放于光盘。利用DVD光盘介质,长期保存影像数据。每张光盘都自带浏览软件,该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在任何计算机上浏览图像和诊断报告,并可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图像窗宽窗位的调节、图像标注、图像打印、图像锐度调整、图像漫游、缩小放大、旋转镜像、图像面积和灰度的测量、电影播放、图像拼接等。

利用磁盘阵列机集中存放在线数据,有助于病人不同设备检查的影像对比以及与历史数据的对比,找出病情的演变或观察治疗的效果,这也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本系统在存储图像的同时,也将病人的其他有关信息存入预先建好的信息数据库中,如病案号、姓名、性别、诊断报告、检查部位、病理结果等,并可根据以上信息对病人进行分类、统计和检索,使病例总结和课题研究更加简便。以病案号作为病人检查的唯一标识,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影像资料和有关信息发生混淆,只要输入病人的病案号,即可查出该病人所有检查的影像资料。

2.2 共享管理

在PACS系统中,各影像设备均设有共享目录,通过该目录,可查找病人在该台设备所做检查的影像数据,所有数据均由服务器控制。浏览终端可查询并下载影像数据和报告。临床科室如立体定向、细胞刀、伽玛刀等的应用,病人做定位检查的同时就可作手术计划。急诊病人做完检查,医生即可通过PACS系统察看病人的图像信息和诊断报告,及时给患者用药及救治处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诊治质量,提高了床位周转率。PACS系统可使医生在任何时间调阅任意病人的图像资料及其诊断报告,包括以前在本科任意影像设备所检查的图像信息,以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并利于随访。

2.3 科室管理

管理者可以通过PACS系统很方便地了解到科室各种医疗设备所检查的人数;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量:包括医师写了或签了多少份诊断报告,技师在何种设备做了多少病人,护士打了多少次针,工程师做了何种设备的维护等,并可以对每位工作人员作月统计和年统计,方便管理者准确无误的掌握科室的情况。

3 PACS系统的维护

3.1 数据维护

PACS系统最重要的就是数据,数据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医患医疗纠纷较多,法律要求医院举证,提供病人所有的资料,否则医院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因此要求每天核对病人影像数据,确保每个病人的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过期数据要及时备份。

3.2 安全稳定性维护

PACS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特别是服务器,一旦PACS出现瘫痪,将造成整个影像科无法有序工作,给医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有两套PACS系统,各自均有独立的贮存装置,容量分别为6T和4T,1套主、1套从,任意一套服务器出现故障,另一套服务器将立即接管,保证系统的不间断。我们有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PACS系统设有不同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其操作权限不一样。所有计算机终端均无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并封死USB接口,以防病毒。

4 PACS的发展趋势

PACS最初是为了解决图像存贮,节省保存图像的胶片及空间,解决图像传输问题。我院目前主要还是根据病人保存的胶片来写诊断报告,随着高分辨、高灰阶、高亮度的专业单色竖屏图像显示器的的价格不断下调,随着大型先进设备的不断投入,病人检查所产生的图像数据越来越大,特别是CT检查,一般都有上百幅图像,光凭胶片(一般1张胶片可分成35格)容易漏诊误诊,我院正逐步采用竖屏浏览图像出报告代替传统的胶片浏览图像(遇到疑难的,则利用工作站作立体三维重建),最终将由竖屏全部取代。

总之,PACS系统的应用,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解决了医学影像的获取、存储、归档、传递、打印、查阅和管理等问题,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给医疗、保健、预防、教学和科研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森彬,李小娟,姜丽.PACS系统的维护技术[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6):22-23.

[2]陈森彬,王建和,郭勇,等.PACS系统的技术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7):20-21.

[3]吴强辉,付长安,冯志宇,等.数字化医院的PACS系统及其效益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29-30.

[4]黄邻彬.PACS运行成本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41-42.

[5]武志红.PACS优势及其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12):39-40.

[6]顾培华,蔡庆,陈强.PACS系统的构建与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2009,29(3):71-73.

[7]陈森彬,黄敏华,张永文,等.PACS的临床应用体会[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1):54-55.

[8]郑桂银,何涌,唐晶晶.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的PACS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68-69.

[9]凌寿佳,莫焱,黄邻彬,等.放射科PACS的管理与维护[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4):254-255.

[10]曹明.PACS系统的实施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9):76-77.

[11]郭亚军.综合医学影像网络系统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78-79.

PACS系统 第5篇

摘要: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系统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2年PACS系统启用后,近两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逐步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PACS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55-02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一种集众多应用功能和海量数据存储于一体的大型数据应用系统。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并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影像医学科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化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PACS系统也许将会取代传统胶片成为影像学资料保存和共享的最主要手段,同时也将成为评价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标准之一。

PACS系统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2年PACS系统启用后,近两年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逐步将其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1}。随着学科发展,课堂教学内容急剧增多,尤其在大学扩招后,各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传统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加教学片讲解两部分组成。在引入PACS系统前,我院教师在讲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时采用传统观片灯+胶片+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其存在不足,急需改进。例如,讲解口腔根尖片时,每张教学片的大小为2.0cm*3.0cm,在观片灯上讲解时仅前排约4~5名学生能看清其影像学特点,教学过程中需安排学生轮流到前排听教师讲解、分析,而教师对同一班的学生就一张教学片的内容需多次讲解,使得教学节奏放缓,教学时间延长,挤占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师生均不满意此类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学片的资料收集较困难,传统的胶片一般由患者保存,无法直接获取。复制胶片费用昂贵,教学经费往往欠缺,无力支付。现有的胶片经过多年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丢失、污染、错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用传统方法授课时,其教学的效果是有明显欠缺的。我院曾对2011级口腔专业本科32名学生就《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以《宁夏医科大学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3%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认为存在教师授课内容有限,教学媒体陈旧,课堂秩序不佳等问题。

我们也曾尝试把现有典型病例经由拍照或扫描的方式的转化成JPG格式,再将图像按系统、疾病、部位或检查方法进行归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且经过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软件转化的图像会损失掉大量信息。在临床教学中无法突出其典型表现。同时存在经过转化的JPG图像无法进行窗宽、窗位的调节等一系列弊端。所以我们也将此类方法淘汰。

二、将PACS系统及时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优势

借着我院引入PACS系统的契机,我们将PACS系统及时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我们总结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PACS系统引入《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是技术上的进步。口腔领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单纯的理论讲解太过抽象的弊端,我们在理论讲解中引入PACS系统,在讲解一些结构或表现时,文字描述得再详细都不如直观地观察更形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要求我们向学生提供形象的展示。因此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教学中采用PACS系统共享典型的图像资料成为不错的选择。我院使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获取的全部图像信息通过该网络存储于我院信息中心服务器,在被各个工作站的使用者随时调阅,十分方便,简化了教学片的搜集和查找工作,满足率随时调阅影像图片的需求。依据不同的软件功能,PACS系统的各终端可对调阅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图像储存、传送、共享、编辑工作的数字化,提高了医学影像资料保存的质量,为临床工作及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当今医学教学及实践体系改革的中心是围绕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将清晰、可追溯的数字化教学图像运用于医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是对教学实践体系改革的有益探索,PACS系统完美地满足了口腔影像诊断学教学的教学需求。

2.将BACS系统应用于教学,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彻底的变化,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理论课教学上,我们要求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生通力协作,共同筛选日常诊疗的过程中的典型病例,做好病例的随访追踪及既往影像资料、病理结果的整理。使用PACS系统自带的分类归档的功能将存储在信息中心服务器中的不同病例依照拍照时间顺序排列并归档,结合电子病历等资料形成一份完整的为教学片。随着时间积累,在医院服务器内中就存储了许多的典型病例,形成了完善的口腔影像诊断教学病例库,其内容不仅涵盖了临床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也包含了特殊疑难病例,可用于教学展示、总结经验之用。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随时提交新增病例,提交后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共同阅片并审核是否纳入口腔影像诊断教学病例库,同时决定是否替换老旧病历,使教学病例库一直处在更新与更新中。在学期前备课时,通过使用PACS的查询功能输入所需病例的关键字,就能立即查询满足要求的典型病例的所有影像资料。这样的改进,使得我院《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PACS系统中存储的“教学病例库”为教师们提供了海量的数字化影像教学素材,不只方便了口腔影像诊断学教师,同时也利于口腔医学各专业教师收集教学图片及病例资料;简化了教学课件的制作,还节省了教师收集素材的时间,教师备课时间较往常缩短,教师用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将胶片转化成数字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在我院已成为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授课题目的需求进行关键字查询,利用PACS系统中的影像资料制作多个专题鲜明、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2}。将PACS系统引入教学后,不仅为教师节约了备课时间,也向学生展示了高质量的教学片,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过程无胶片化。清晰、生动的影像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后,对2012级口腔专业本科38名学生以《宁夏医科大学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认为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有感染力,教学效果好,重点突出,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够反映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

3.将BACS系统应用与教学,教师能向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加强了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以往我院采取以小组阅读传统教学片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环节。应用PACS系统进行实验教学前,带教老师每次授课时须携带大量规格不一的教学片。既不利于携带,又容易混淆和丢失。造成教学片效果不佳,难以达到实验课的教学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PACS系统可通过输入关键字、影像描述或影像诊断等查询条件分别查询到所需病例图像及对应患者的病案号,必要时可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早期症状及后期病理诊断。做到图像与病历相结合,症状与病理结合的教学。教师还能在PACS系统上对影像检查进行多种后期处理、标记,便于各病重影像征象的观察、理解和记忆。借由分组归类,我们还可使用PACS系统同时查阅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多次影像检查的结果,做到前后对照,将疾病的演化、治疗、转归直观呈现给学生。将解剖学、诊断学、组织病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将多学科的知识点揉合在一起,促进临床诊疗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将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相互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基本的、重要的知识,还要学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临床诊断思维{3}。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PACS系统在实验教学上的优势、特点,在自身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大胆探索,采取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向学生提供更多更充分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加强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与形象直观的临床病例紧密结合,增加了师生间互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病例分析、讨论,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将PACS系统应用于《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彻底的变化,通过临床长期积累大量的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料,在使教学、科研、临床治疗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制作医学课件更加简便,内容更加丰富、形象,较传统课堂教学讲授更加生动形象。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与内容,必将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注释:

{1}马绪臣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杨明,刘斌,杨小庆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41-42

{3}陈欣,赵暹,刘振堂等.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75-577

(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医院口腔放射科宁夏银川 750004)

PACS系统 第6篇

[关键词]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24-02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及其疾病种类复杂,因此颈部影像学一直是影像科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颈部最主要的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的影像检查手段常用的有超声、CT及MRI。如何把这几种检查方法在影像学生实习学习过程中结合起来,是影像科教师的关注重点。我院安装了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而且现在把PACS系统应用于影像教学中,为影像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1] [2] [3] [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PACS系统的颈部影像教学的构建

颈部影像教学PACS系统运行依托于医院PACS系统的影像检查,影像教研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投影系统及巨鲨84寸显示屏,这两台设备均接入院内PACS系统,可以随时查看、下载患者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且可以查看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二、PACS系统在颈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手段

PACS系统具有强大的影像病例图片存储、传输等功能,可以搜集并积累丰富的影像教学资料,解决以往教学时存在的教学病例缺乏、教学影像资料残缺易损毁等问题。[5]在进行影像诊断实习课时,教师及学生完全可以摒弃灯箱-影像图片方式阅片,直接通过教学PACS系统,登录信息检索界面,输入检索条件。例如学生想查阅颈部影像,可以通过输入病人姓名、检查部位或检查设备处输入设备类型,这样就可搜索到相应的颈部影像病例。学生通过PACS教学系统能够阅读到全面的影像信息,可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后处理,例如对比度的调节、窗宽窗位调节、图像测量、放大及简单三维后处理等,这可以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很快熟悉和掌握影像图片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且通过简单三维后处理了解病灶解剖位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书写诊断报告,向教学PACS服务器提交报告,教师使用教师工作站可调阅学生的诊断报告并审核,之后学生可查阅审核意见,从而逐渐熟悉书写报告的一般规律,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亦可使用多媒体投影系统,将所讲病例放大后讲述其影像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

(二)结合现代教育手段及影像学技术解决颈部疾病影像学习的难点

颈部影像教学难点:1.颈部由咽、喉、食管、气管、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等器官组成,间隙内还有丰富的淋巴结,对于刚接触简单影像知识的学生来说,颈部解剖结构抽象难懂,而影像教学PACS系统具备3D功能,可以让学生自己多角度转动以加深理解;2.颈部影像检查最重要的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疾病诊断是另外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认识是教学工作者的任务之一。PACS系统可以整合病人影像及病理信息,让学生通过对甲状腺疾病的超声、CT及MR三种检查图像的综合学习,了解疾病的综合影像表现,并结合病理结果,对病变从生理、病理,影像及临床表现有系统化的认识,这能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例如在实习中讲述结节性甲状腺肿:在PACS系统找出经手术确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例,讲述其病理表现是在单纯甲状腺肿基础上滤泡上皮反复增生与不均匀复原,伴纤维间隔及结节生成而形成,甲状腺肿结节对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造成压迫,在结节形成的后期逐渐形成纤维包膜,贮留性胶质结节的边界尤为清楚;甲状腺包膜由两层被膜构成,与甲状腺紧密相连,所以结节不易突破甲状腺包膜(见图1)。因此,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囊变多见、形态规则、内可见分隔,边界清晰,多有晕环,可有钙化,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少,甲状腺包膜不受侵犯(见图2);CT表现为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内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占位,多为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低密度,部分看见包膜或分隔(见图3);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和混杂高信号等,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因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常钙化,呈结节、蛋壳或砂粒样,所以MR图像信号可以混杂不均;病灶边缘清晰、规则,部分周边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包膜,与相邻的腺外结构分界清楚,邻近的气管、食管及血管等结构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见图4、图5)。由此可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超声、CT和MRI表现串联起来,以这种思路讲解甲状腺疾病,既可使学生对病变的病理表现有全面的认识,又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表现,便于学生掌握教学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甲状腺疾病。

三、讨论

影像教学是应用各种影像设备展示出人体器官的正常状况或者病变状况,供学习者加以观察、辨别与分析,所以,在教学中肯定会牵涉到诸多影像图。一直以来,影像课始终是延续以往传统意义上的阅片灯读片,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展示出了其局限性的一面,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传统影像图加阅片灯的教学形式要求有大量图片供教学用,由于资料较为有限而且保存比较困难,影像教师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准备教学资料。教师在实习示教时,要么因为每一组学生的人数过多,以至于每个学生无法都看清胶片中的具体图像;要么因为每一组的人数过少导致分组太多,教学任务不断加重,进而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再加上胶片来源较为紧张,且胶片成本偏高,存放相当困难等因素,在影像教学中运用现代化设备PACS进行授课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应用PACS系统进行实习示教,学生们可以了解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更利于诊断知识的学习。PACS系统实现了“荧光屏—照片”到“数字化图像—显示器”的转变,学生们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操作各种先进系统。PACS系统有利于学生自习和复习,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在阅片室自主学习,对没有掌握的内容反复训练,还可以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把感兴趣的图像用U盘等设备导出,自行巩固复习。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充分利用PACS系统熟悉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及PACS的操作,在诊断模板上填写自己的诊断意见,包括诊断结果、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教师在能够利用PACS系统阅读学生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审核。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我科影像教研室利用PACS系统进行影像教学已有一年,影像学专业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到医院实习后,能很快顶岗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影像工作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浓厚的工作兴趣,为学生未来走向影像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袁峰,赵卫,张丽芳,等.教学PACS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3(2):99-100.

[2] 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3):35-37.

[3] 梁笑,刘慧临,杨水鹰.浅谈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5):606-607.

[4] 黄健源.PACS系统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259.

[5] 唐啸,谭伟,柯要军,等.教学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0(23):98-99.

PACS系统的应用探讨 第7篇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医院是一家拥有一千张床位的三级医院,笔者科室拥有多台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包括东芝公司的1.5T超短磁体核磁、东芝公司的64排螺旋CT、GE公司的4排螺旋CT、CR和DR摄片系统、数字化胃肠X线机及三台激光照相机等。

1.2 该院PACS的系统组成和规模

我院于2005年11月开始PACS和RIS系统的引进、安装和运行过程,目前PACS和RIS系统已经平稳运行6年。主要组成:(1)医学图像工作站:图像获取和输入工作站、图像观察和会诊工作站、诊断工作站、远程诊断工作站;(2)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控制;(3)海量存储系统;(4)通讯模块;(5)胶片图像扫描仪;(6)影像输出中心。

1.3 PACS的接诊流程:

1.3.1 患者:

每个患者在首次进入影像科时都会有一个PID号,并由工作站人员准确录入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等,影像科的每一项检查都会保存在同一个档案下,便于对疾病作出综合性的判断,减少和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几率。

1.3.2 放射技师:

放射技师在登陆后,可看到预约的患者信息,根据录入信息的时间顺序,仔细核对检查项目与部位,给患者作进行相应的检查。

1.3.3 放射医师:

放射医师在登陆诊断工作站后, 可查询和获得患者的图像信息,在仔细核对后,可填写电子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完成,提交到RIS服务器后,便可以通过激光打印机输出格式化影像诊断报告,发送给患者,完成患者影像检查的全过程。诊断报告也会自动存入服务器数据库中,患者的检查图像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卡传入数据采集网关经转换成DICOM标准格式后,再存入中央服务器数据库中。

2结论

我院PACS和RIS系统建立以后,影像科检查工作的全部操作都实现了计算机化操作。患者进入影像科,在RIS登录工作站完成全部ID信息和与影像检查相关的其它信息的采集和录入,这些信息被提交到RIS服务器,供RIS和PACS其它操作环节查询和应用。RIS登录工作站可以通过条形码方式输出患者基本的ID信息,所有设备支持条形码输入,可通过此方式进行简单的数据传递和输入。上述PACS系统的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经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患者信息计算机存储,患者数字图像的采集、传送、处理、交流、存储,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打印等,并有效地实现了患者信息资源共享、异地诊断等。

3讨论

3.1 PACS的设计原则

3.1.1 遵从高起点总体规划,从小到大分步实施、分期到位的总原则,从小型PACS做起,为以后上大型PACS打下基础。

3.1.2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界面及操作应符合当前一般计算机大众化软件的界面及操作习惯。

3.1.3 符合国际标准性图像格式,要符合DICOM标准,以便于交流和共享。

3.1.4 自动备份实现海量图像数据的安全转移。

3.1.5 安全性好和可靠性高、稳定性强。

3.1.6 易扩充,为将来与HIS的融和创造条件。

3.2 PACS的优点:

3.2.1 高效存取图像,提高效率和质量。

3.2.2 实现患者图像资料的无胶片化管理,可节约大量胶片和相关费用。

3.2.3 光盘存储大量信息。

3.2.4 共享输出设备,节省设备投资,如激光相机,DICOM相机等。

3.2.5 图像数据方便、快速地传送,实现远程诊断图像数据共享。

3.2.6 后处理手段多样,如超声,CT,MRI等图像可直接参考对比进行相应图像处理,方便诊断。

笔者医院在本系统的开发中,充分利用了医院的现有资源,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没有增加该医院的过多的费用。并且留有扩展接口,为以后融入HIS等其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打下基础。运用PACS后可以使该医院实现资料统计的自动化,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对科室人员的工作量和状态进行统计,能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更好评价员工,激励员工,为科室创造更大的效益;可以规范诊断报告,打印出图文并茂的病历,同时生成电子影像病历,为病人提供电子影像病历存放查询服务;共享输出设备,节省设备投资,比如激光相机,DICOM相机等。PACS和RIS系统应用给医院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之一,是患者的医学影像学信息数据的电子拷贝保存,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患者医疗影像档案永久的,无衰减保存的目标。PACS和RIS系统的应用,彻底地消除了传统的基于胶片影像的影像科检查和管理过程的许多问题和弊病,应该成为医院影像科管理的发展方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全数字化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及远程医疗诊断将在各类医院中普遍应用,从而使医学诊断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目的笔者通过对该院PACS系统的应用与统计,探讨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诊断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将PACS系统和MRI、CT、CR及激光相机等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局域信息网。结果放射科的影像检查工作全部实现数字化操作,提高了影像诊断工作执行过程的速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长期有效地保存影像档案创造了条件。结论PACS系统和RIS系统的应用显著改善影像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医学影像检查信息数据的电子拷贝保存,消除了传统影像科的管理的许多问题和弊病,PACS系统应成为未来影像科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PACS系统,影像工作站,影像设备

参考文献

[1]邹常敬,陈燕萍,组建医院PACS方案的选择及优化[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S1

[2]代健武,许林英等,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2

PACS系统安全框架设计分析 第8篇

PACS系统是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和管理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医学影像系统。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用性。PACS系统通过结合先进成熟的技术,实现全中文化界面操作,能够更好的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

(2)安全性。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权限。

(3)先进性和标准化。系统采用先进的架构,并给予DICOM3.0 标准,提供了包括存储服务类、打印服务类、检索服务类等多种服务类,同时PACS系统实现了与HIS、RIS的互联,而且通过与HIS和RIS的互联,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作用。

(4)经济性。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经济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而PACS系统所具备的经济性为节约成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5)兼容性。PACS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医疗影响信息的共享,它基于DICOM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于采用非DICOM标准的影响设备进行标准化转换。

(6)开放性。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平台规范不受厂商约束,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满足医院系统升级时,使用另外的PACS服务器,同时与其它医院进行的影响共享也无需重复进行投资建设。

但从安全方面来看,PACS系统模型采用传统的密码学技术中访问控制原理和加密体制来保护系统的安全,如果密码被破解,则能够获取所有被保护的内容,无法确认其来源,无法确认其完整性,同时,如果密码未被破解,依然面临合法用户篡改数据的风险,而且数据是否被篡改无法进行检测,这一问题也对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 PACS系统安全框架设计

本文设计了如图1 所示的PACS系统安全框架:

每一层安全机制的运行都依赖于其底层机制,通过身份验证之后,用户才能够获得系统的访问权限,而在用户获取访问权限之后,行为监控系统会对用户的所有操作进行记录,三层之间紧密联系到一起,对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分别对三层机制进行了设计。

2.1 身份认证机制

身份认证主要是保证系统数据不会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它也是维护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类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防护作用,但是身份认证也是保证系统安全的最基础安全机制。身份验证为系统访问控制提供了第一层保护机制,它控制了用户是否能够访问到系统。用户身份验证机制主要包括用户名的识别和验证、用户密码的识别和验证以及用户账户的缺省限制检查。三个部分只要有一个部分未通过,该用户则不能登入系统。

对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时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用户注册时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服务器将对所输入用户名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当用户名验证合法后,才继续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验证。用户密码是用户登入系统的关键,为了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密码不能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是以“*”代替显示,密码长度应大于6 个字符,且不能是单一的字符、数字和符号,必须要其中两种混合。同时,用户口令必须经过加密,在通过加密之后,即使是系统管理员也很难获取到用户密码。另外,还可以采取一次性用户口令,比如手机验证码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系统管理员能够对普通用户账号进行管理。用户名或者用户账号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安全形势。用户账号应该滞后系统管理员建立,用户密码应该是每个用户访问系统所必须提交的“证件”,用户能够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但是管理员能够对用户密码的最小长度、强制修改密码时间间隔等进行控制。

当用户名和密码验证通过之后,再进行用户账号缺省限制检查。系统应该能够对用户账号登入的IP、时间等进行限制。

2.2 权限控制

系统的权限控制机制是针对系统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及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系统操作权限。系统控制用户和用户组能够对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以及其它资源进行访问。能够制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以及设备进行那些操作。针对系统的权限控制,可以采取受托者指派和继承权限屏蔽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中受托者指派对用户和用户组如何使用系统服务器的目录、文件和设备进行控制;继承权限屏蔽则类似于过滤器,能够对子目录从父目录集成的权限种类进行控制。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和审计用户三类。其中,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的访问权限,能够对系统所有目录、文件和设备进行访问,同时能够对普通用户进行管理;普通用户则是由系统管理员分配具体的操作权限;审计用户则主要负责系统的安全控制以及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2.3 行为监控机制

在系统中,人为因素是影响系统安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虽然难以对用户的一举一动进行记录,但是能够对登录系统的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建立用户操作日志来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用户对系统的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操作日志中,管理员能够通过操作日志查看用户的所有操作行为,并及时发现对系统安全存在威胁的行为,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系统安全。行为监控机制需要得到session中所存储的用户信息,将用户的账号和操作行为写入到数据库中,下面以查看图像为例,具体的监控代码如下所示:

2.4 信息保密机制

医学图像的大小通常为1~10MB,直接在网络中进行访问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每次页面刷新都会重新加载,对服务器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对用户来说,反复下载图片也非常浪费时间。为了方便进行浏览,通过签名Applet将DICOM图像下载到客户机的缓存目录中,然后利用Active X空间对本地文件进行读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减少服务器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节约资源加载的时间。但是由于图像中包含患者的私人信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患者私人信息泄露。因此,设计了签名Applet在下载DICOM图像的过程中过滤掉图像中的部分患者私人信息,这样既不会泄露患者隐私,又能够保证访问效率。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PACS系统设计了安全框架,该框架通过将用户验证机制、访问权限控制机制、行为监控机制和信息保密机制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访问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尧峰.RIS/PACS系统的安全防范[J].医疗设备信息,2005.

[2]郭志旭,陈金雄.PACS数据存储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0.

[3]薄立春.浅谈PACS的安全管理与维修维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

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影像科于2015年3月开始使用深圳绰曦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PACS系统 (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 PACS V1.0) , 该系统配合医院的CT、MRI等影像设备使用, 使得图像处理更便捷, 便于医师更快捷准确地进行影像诊断。12个月内, 通过CT、MR等设备检查了140 300例患者, 图像数据总共拍摄3 749 053张, 其中男79 252例, 女61 048例, 年龄1~85岁。

1.2 方法

PACS系统是影像科室的重要工作软件, 该系统配合医院的CT、MRI等设备, 通过对PACS系统使用12个月的使用情况, 从图像的处理、存储的安全性、工作效率等方面, 综合分析PACS系统的使用效果。

2 结果

在影像科建立PACS系统并运行12个月后, 医院影像科室的图像管理、查看、传输和贮存情况得到了改善, 实现了图像传输, 安全存储, 促使图像资料可在临床中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 使得我院的工作效率得以快速提高。

3 讨论

医院在2015年3月起率先在影像科使用PACS系统, 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主要为: (1) PACS系统能提供所有图像缩略索引图, 能进行图像亮度调节、反色、锐化、润泽化、显边化和噪声等处理, 可对图像进行测量、定位和标记处理, 可放大、缩小、翻转、移动图像画面查看任意部分及灰度和负像调节, 且能对处理后图像进行修改和复原; (2) 无胶片化存储:PACS系统可以实现大数量的图像存储, 通过数据中心备份, 实现医学影像存储的安全高效, 节约胶片使用量及存储成本; (3) 数据无损传输:在PACS系统中应用DICOM 3.0协议可对影像资料加以压缩, 在快速传输图像的同时可实现数据无损传输; (4) 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对影像进行数字化获取、处理、存储、调阅、检索, 使影像科室医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好的服务, 临床医师通过网络快速调阅患者图像及诊断报告, 实现图像资源最大化共享; (5) 可进行人员工作量、设备工作量、收费的统计, 方便医院科学化地进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医师绩效管理; (6) 具有报告模板, 缩短报告书写时长和报告周期, 便于报告的统一管理; (7) 采用普通互联网连接代替VPN专线技术, 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同时降低平台建设成本; (8) 采用B/S架构, 仅使用类似于Html5的浏览器, 就可以打开PACS系统, 部署、升级维护简单, 节约医院建设成本[2,3,4]。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PACS系统 (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 PACS V1.0) 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医院自2015年3月起开始使用PACS系统, 根据医院12个月来的实际运行情况, 对PACS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ACS系统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图像及数据的查看、贮存、管理更加便捷, 使得医院的工作效率得以快速提高。结论 在临床中有效应用PACS系统可实现对人体诊查图像及数据进行管理、查看、传输和贮存, 促使图像资料可在临床中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 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处理软件,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雷力力, 王凤芝, 季方茹, 等.PASS系统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病案, 2011, 12 (6) :66-67.

[2]朱淑芳, 赵荣慧, 崔秀彦, 等.PASS系统监测医嘱合理用药水平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 (2) :66-67, 78.

[3]王荔, 刘晓慧.应用PASS系统分析我院2010年住院医嘱[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 9 (2) :112-114, 118.

[4]卢文辉.PASS系统对我院临床应用的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9) :249.

PACS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第10篇

1.1 PACS主要用于解决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和管理、医学图像的高速传输、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图像信息与其他信息的集成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在医学信息领域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功能:

(1) 在诊断、报告、会诊和远程工作站上观察医学图像;

(2) 根据图像的性质, 把图像存储在适于短期或长期保存的介质中;

(3) 利用局域网、广域网和公共通讯设施进行通讯。

(4) 向用户提供一个集成信息系统。涉及多项技术:计算机、通讯、存储、数据处理、图像显示、压缩、人工智能、光电子设备、安全、标准化和系统集成。依规模大小可分为四类:

(a) 科室内PACS系统 (Departmental PACS) ;

(b) 院内图像发布系统 (Inter-Hospital Distribution IHID) ;

(c) 整个医院PACS系统 (Full Hospital PACS) ;

(d) 基于全院PACS的远程放射医学系统 (Full Hospital PACS/Teliradirlogy) 。

1.2 目的在于促成医院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提高诊断水平, 降低固有成本, 加强质量管理, 构建临床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基于胶片, PACS具有许多优势:

(1) 数字图像代替胶片减少了制造和购买胶片及相应化学制品的费用;

(2) 昂贵的胶片存档空间被安放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的更小、更洁净 (整洁) 的场所代替;

(3) 减少了管理胶片的工作人员费用;

(4) 将不再有胶片的丢失、错放、老化等问题;

(5) 对已存储的图像进行多份考备变得既简单又直接;

(6) 完善的统计、查询功能;

(7) 快速获取图像;

(8) 根据诊断需要, 可以灵活的处理图像;

(9) 便于处理远程医疗服务。

2 PACS定义

PACS的4个字母是英文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缩写, 译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 其组成主要有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器及软件。PACS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 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 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 因此出现诸多分类叫法, 如几台放射设备的联网称为Mini PACS (微型PACS) ;放射科内所有影像设备的联网Radiology PACS (放射科PACS) ;全院整体化PACS, 实现全院影像资源的共享, 称为Hospital PACS。PACS与RIS和HIS的融合程度已成为衡量功能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PACS的未来将是区域PACS的形成, 组建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 实现全社会医学影像的网络化。

3 PACS历史及现状

PACS的概念提出于八十年代初。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引起的:一是数字化影象设备, 如CT设备等的产生使得医学影象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大容量数字信息的存储、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在八十年代初期,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大型计算机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研究阶段而转向实施, 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转向为医疗服务的系统, 如临床信息系统, PACS等方面。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相继建立起研究PACS的实验室和实验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 到九十年代初期已经陆续建立起一些实用的PACS。

早期的数字化医学影象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图象格式都是由各个设备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的专有格式, 别人无法利用。这个问题极大地影响了PACS的发展, 这引起广大致力于医学影象研究的学者、厂商和学术及行业团体的重视。1982年美国放射学会 (ACR) 和电器制造协会 (NEMA) 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组, 1985年制定出了一套数字化医学影象的格式标准, 即ACR-NEMA 1.0标准, 随后在1988年完成了ACR-NEMA 2.0。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仅有图象格式标准还不够, 通讯标准在PACS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即在1993年由ACR和NEMA在ACR-NEMA 2.0标准的基础上, 增加了通讯方面的规范, 同时按照影象学检查信息流特点的E-R模型重新修改了图象格式中部分信息的定义, 制定了DICOM 3.0标准。这个标准已经被世界上主要的医学影象设备生产厂商接受, 因此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4 PACS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ACS最初是从处理放射科的数字图像发展起来的。然而随着PACS标准化的进程, 尤其是ACR-NEMA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美国放射学会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学会)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3.0标准的普遍接受, 目前的PACS已扩展到所有的医学图像领域, 如心脏病学、病理学、眼科学、皮肤病学、核医学、超声学以及牙科学等。

4.2 多媒体技术逐步引入:多媒体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发展的时代特征, 也是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PACS的主要功能中将包含多媒体功能。

4.3 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 近来已有人推出了可直接将声音转化为文字的系统, 并成功地用于放射科报告的书写。这一系统的使用说明, 医生通过PACS进行口述报告的时代已经为期不远了。

4.4 采用最先进的存贮技术:在计算机中一页文字资料仅占几千字节 (kb) , 而一张数字化的X线片将产生上百万字节 (Mb) 的信息量, 这就是所谓“兆字节问题”, 也是PACS系统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可以说, 从PACS诞生的那天起, 人们就致力于探索最经济、最可靠的图像存贮方式, 而且始终得益于计算机存贮技术的发展。目前最常用的是WORM (write-once-read-multiply, 一次写入多次可读) 光盘的出现, 给医学图像的长期保存带来了曙光。WORM盘的缺点是读盘速度较慢或者说检索时间较长, DVD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逐渐取代CD-R光盘的利用。

4.5 远程放射学中的PACS:近年来, 远程放射学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放射学的文献中, 因而引起了放射学家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远程放射学的出现使传统的会诊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放射科专家可以在千里之外的放射医学影像中心、办公室甚至家中观看通过通讯网络传来的影像资料, 从而为一些小医院、边远地区的诊所提供会诊服务, 这就是所谓的远程会诊。可见远程放射学的概念与图像的传送、异地诊断均有关系。

建立数字医院的攻坚高地:PACS 第11篇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处理、存贮、传输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雾里看花, PACS其实不神秘

PACS作为一种影像管理系统,它和其它管理系统的显著不同点是要从影像设备获得影像,还要对影像能进行各种加工和浏览。除了由于影像设备和图像种类的复杂性,给人造成一种神秘感之外,和其它管理系统没什么主要区别。

PACS的产品技术分成两层:设备和影像层、管理层。影像设备和电脑网络的通讯有国际标准DICOM3.0,这是一种基于TCP/IP的通讯协议,很容易实现。即便没有DICOM3.0,也很容易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影像,这对于专业的PACS人员来说并非难事。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如何实现影像等信息的管理。抛开影像的特殊性不谈,PACS就剩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俗性了,不论多么复杂的管理系统,无非都是对"目录"的管理,包括组的划分和组中用户权限的管理,PACS也不例外。只不过这里的"目录"是不同的管理视角的意思。不同的管理视角中可以包含不同的管理子视角,也可以向上组成更大的管理视角。PACS系统的使用者中每个人都至少站在其中一个视角看待这些信息,而高层管理人员,可能需要通过很多视角查看工作状况。

PACS的软件施工内容就是连接影像设备和建立众多的管理视角。因此PACS软件的好坏也从两个方面考虑:影像设备的兼容性、可变的管理复杂性。

目前成熟的PACS系统基本上是采用Client/Server结构的,如同局域网和INTERNET。在这个网络上,通过权限控制数据是主要的管理方式,而登录的物理位置,对管理来说不重要,因此程序的获取是任意的,能否获得数据要看用户名和密码。当然还有一些关于WEB浏览和流量控制、存储控制等辅助技术。

对于医院的高层管理者来说,了解PACS的技术细节是没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管理思想上强化自身。

"影像质量"是灵魂,"借阅方便"是生命

医学影像质量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PACS作为医学影像领域的信息系统之一,毫不例外地应该首先服务于临床医疗。把"死的"胶片保存变成"活的"计算机影像是PACS的当务之急。一些医学影像的保存技术,不能提高影像的保存质量,甚至反而降低了质量,这是违背医学影像保存初衷的,因此,当利用PACS进行医学影像保存时,影像质量是最重要的。随着CR到DR的转变,以及B超等各种设备逐步兼容DICOM,纯数字的保存方法必然会在PACS舞台上大行其道。

如果一个影像保存系统在检索和浏览方面功能很弱,那么购买昂贵的PACS就失去了意义。检索和浏览是PACS的起码功能和任务。评估一套PACS性能的优劣时,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图像质量和借阅方便。一个好的PACS,应该理解为在提高这两个方面性能的同时,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提高兼容性,向"集中""在线"管理发展

集中管理的运行成本比分散的PACS系统要低得多。如果要实现影像信息的永久"在线"管理,"集中"则是必须的。PACS系统的本地存储功能会得到保留,主要用于保存特殊病例和数据交换。医院将多个影像设备一步上马到集中管理的PACS系统,对资金和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主要体现在建立集中管理的PACS系统需要在软件上、硬件设备上进行大量的投资,而在硬件方面,尤其在存储设备方面的投资比较高。在许多医院里还有这种情况,每一件大型的医疗影像设备附带着一套小型的医学影像管理软件,像这种情况下,利用原有的软件,采用单机版的PACS软件将多个影像设备先后分散建立多个PACS,先用少量投资,见到局部的效益,再慢慢将它们联接起来,会比较容易一些。但是,这些小PACS之间,以及新上马的项目之间,能不能痛快地连接成一个网络?这对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国外有许多商品,一旦损坏了就被直接扔掉,修修补补得不偿失。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PACS是一个哪里也不通的陷阱,它的意义就永远地留在昨天了。PACS的应用,它不在于硬件的性能有多高,也不在于财力有多大,而在于提高软件及设备的兼容性,花更少的钱将医院里的医学影像设备管理起来。

和HIS接口,提供丰富的管理功能

PACS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之间的关系,正如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PACS是医院内部特定意义的信息管理系统,而HIS是医院内部广义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HIS,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HIS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并且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起来。 病人在医院里进行治疗,所有产生的信息由HIS存储,比如费用信息、医嘱信息和检验检查信息,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将这些信息作为管理的依据。如果将PACS与HIS无缝的联接,必然会大大提高信息的可利用性。

不止一次地听说PACS的发展方向是DICOM,还有远程诊断。这么说很对,因为国内尚有不少PACS厂商没有弄清楚DICOM是怎么回事。如同汽车多拉快跑是其基本功能一样,DICOM兼容和远程通讯能力也是PACS的基本功能。但是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PACS的应用及发展是绝不能抛开HIS而不顾的,主要是HIS已经在医院里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已经为医院的管理产生了效益。

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际标准大有文章可做。不少人以为只要影像设备具有DICOM 3.0(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医学数字图像通信3.0版)的输出,将其接入PACS 系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实际上却复杂得多,DICOM中有11个不同的服务级别(Service Class),例如打印(Printing)、传输(Move)、存储(Store)、存档(Archiving) 等。某一服务级别中又分为使用者(User)和提供者(Provider),某一设备可能仅符合DICOM 3.0的某一个或几个级别。为了深入了解设备在DICOM方面的性能,在购买设备时就必须要求厂家提供"设备的DICOM一致性说明( Conformance Statement)",这是将设备接入PACS所需的重要资料。即便如此,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可能遇到不少问题,如在将一台工作站接入PACS系统时,发现尽管它是传输服务级别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但在实际上对一些后处理图像却不能以DICOM方式传送给中心存储服务器。

网络流量很重要。我们知道,PACS是对医学影像进行管理的,而图片传输对于网络的要求是高于普通的文字信息传输。在设计PACS时,网络传输速率应留有充分的余量,但在选择通用计算机部件时可考虑满足需求的下限即可。PACS系统应当根据高峰时间的数据传输量确定网络传输率,而且要留有充分余量,以备今后因影像科室的发展而带来的传输数据量增加,如果因此而不得不进行网络重构,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相反,通用设备的情况就有所不同。

稳定性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话题。系统稳定性永远是那些网管最关注的,提高PACS的稳定性应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在部件方面要抓住设计、部件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四个环节。国外的医院应用PACS中心服务器基本都双机备份系统,以保证在某一硬件出问题时不中断工作。在选购集线器、路由器和发送接收器等网络部件时必须慎重选择品牌,不能只图便宜。而对于PACS软件稳定性的评估是最难的,因为作为用户,不可能了解软件设计的底层结构,用户看到的往往只是软件应用的界面。像PACS这样管理大量图像数据的软件系统,稳定性与PACS软件本身、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有很大的关系。

PACS/RIS信息系统的构建 第12篇

PACS/RIS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是医院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图像文件的高质量存储以及文字资料的统一管理等相关联问题。随着网络传输技术、数字存储技术、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高速发展, PACS/RIS系统在医学领域得到充分运用, 同时改革了传统的影像科一系列工作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无胶片化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医学影像资料, 提高了影像的诊断水平和教学水平。现将我院在影像科PACS/RIS系统应用架构介绍如下。

PACS系统组成

PACS系统结构框架图

如图1所示, 系统结构分别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其中服务器端通过Inter RIS通讯平台实现和其他系统的交互通讯, 同时运用组件式的构架, 容易扩展, 性能随硬件的提升线性提升;客户端由单一软件, 通过站点和人员的授权体现不同的功能;同时临床站点支持Web浏览功能。

影像数据的管理

建立多级存储架构, 分布式的在线存储, 对于每种类型的图像, 可设置在线存储的不同水线。超过水线的图像将被透明地转移到近线存储中, 近线存储可支持不同类型的在线存储, 同时可以分布式的近线存储。可通过HL7/DICOM进行历史数据的Q/R, 全透明访问数据, 并且近线存储可透明地连接到云端存储。

运用数据的压缩管理, 实现JPEG LOSSLESS和JPEGG 2000无损压缩, 同时方便用户选择的有损压缩, 并绑定特殊类型的图像。并且最高可压缩到原始数据的40%, 对于数据量特别巨大的应用场合, 可选择白天不压缩, 而在夜间自动进行压缩处理。

PACS影像浏览

根据图像的使用频率, 可以将图像分为三类。分别为重建图像、诊断图像、关键图像。由于重建图像在重建的时候使用一次或者在科研、纠纷的情况下可能使用, 所以仅仅只需将其隔离在影像科室。诊断图像被临床访问可能是多次的, 所以临床可选浏览关键图像和诊断图像。关键图像是和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关联, 肯定被多次访问, 所以关键图像可以JPG格式提交EMR, 作为区域范围内浏览的主要内容。

与HIS/EMR整合的临床浏览功能, 通过PC的Web医生工作站浏览功能, 可实现Patient、VISIT、ORDER、Accession No 4个级别的调用。从而实现由临床专业人员申请、影像中心专人审批、系统集中处理等步骤将原始图像发布给临床科室。

胶片打印

排版多页胶片, 每一页胶片的尺寸、方向、分格格式等均可单独设置;同时可以将多个患者排版在一张胶片上, 满足特殊部位的特殊照相格式, 无论相机是否支持, 都可以打印成胶片;将多张图像组合到同一分格中, 格式根据所选图像个数可自动排布并根据相机的功能设置胶片输出精度。

系统会记录每幅图像是否已打印, 以免重要图像遗漏打印;将打印的原始图像自动标记为关键图像, 在选择保存副本时则可将胶片保存成新的DICOM图像, 成为服务器中新的序列;当图像被调用后可直接照相, 无需再次排版, 同时DICOM胶片图像可作为关键图像提供临床浏览从而和诊断图像相区别。

RIS系统的组成

RIS系统结构框架

如图2所示, 服务器端通过Inter RIS通讯平台实现和其他系统的交互通讯;组件式的构架, 容易扩展, 性能随硬件的提升线性提升;提供DICOM Worklist/MPPS服务。客户端由单一软件, 通过站点和人员的授权体现不同的功能;临床站点支持Web浏览功能。

RIS与HIS对接

登记时通过医院统一的门诊条码号或者住院号将HIS中已有的病人基本信息带入到RIS工作站中方便登记。同时在RIS中按影像号将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检查进行关联。RIS在读取患者的门诊号后根据患者以往登记的基本信息人工进行识别新老患者, 并自动生成影像号, 同时与HIS进行数据交互。HIS方面则可以准确查询并读取与本次相关联的信息记录, RIS系统则会搜索出同一ID号不同时期的检查资料。同时满足临床医生通过HIS调阅本次影像资料及诊断报告, 影像科医生也可以查阅本次住院或门诊病历记录。

RIS工作站点

通过条码扫描确认实际患者和呼叫的患者为同一患者, 避免了查询操作;满足检查多个项目时可以锁定其中的一个项目传输到设备;同时可记录辅助技师和注射造影剂医师, 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完成后, 可将检查状态反馈到HIS/EMR系统。最终, 会在大厅叫号屏幕端显示某某人可取报告, 方便病人及时知晓报告状态以便领取。

RIS诊断报告

通过自定义报告录入格式、报告打印格式, 适应各种报告格式要求。满足图文混排、打印多页报告、严格的权限控制, 防止报告被误编辑修改要求, 规范了报告审核、复审流程。在历史的关联性上通过自动匹配已有的历史资料列表, 点击列表中的条目可直接显示报告内容;可以打开既往检查图像, 进行对比诊断提高确诊率;通过查看历史检查申请单;可查询并匹配患者, 并追加历史资料, 避免同一患者的资料被分开管理。

关键技术

由冗余基本服务器阵列 (RAIS) 组成的网络结构

基于多个并行影像存储服务技术的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Servers) RAIS PACS系统使影像的传输速度在DICOM3.0标准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在DICOM环境下影像按次序传输, 工作站在接收新的影像之前必须确认前一幅影像已成功传送, 这在传输多个检查的情况下无疑产生了一个虚拟瓶颈, 明显影响了传输速度。而RAIS技术利用冗余存档服务器阵列使影像在同一时间并行地传送到各个浏览工作站, 使存档处理能力与用户数量保持同步。从而加快PACS的速度, 提升PACS的稳定性提高PACS的扩展性。

2台影像分发服务器1, 2以冗余的方式连接至负载均衡交换机 (即七层网络交换机) , 其他服务器以1000M的方式连接于核心交换机, 确保服务器的高速吞吐数据。其他的影像科室均有一台以上部门级交换机连接到核心交换机。DICOM成像设备以100M速率接入医院内网, 按照DICOM 3.0协议将影像资料发送至存储服务器, 如有非DICOM成像设备, 也可通过DICOM网关进行视频信号的采集, 转换为DICOM标准格式发送至存储服务器。各影像浏览工作站通过100M速度连接相应的科室网络, 调阅影像资料并作浏览或诊断。连接在科室部门局域网中的设备还可连接DICOM激光相机, 网络打印机, 供影像和报告的输出。保证了所有影像全部在线, 不受设备物理空间的限制。

数据全在线管理支持 (EOL)

二级存储使用高性能价格比的高速的SATA阵列以实现影像数据全在线 (EOL) 管理, 用户可以随时添加存储设备, 不受单设备的物理容量限制, RAIS管理模块可以自主管理这些来自不同设备的存储空间, 实现所有影像数据分布式存储与管理,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不停机的情况下添加新的存储空间到PACS系统中, 当在线存储接收到影像之后RAIS系统会自动将影像同时发送到二级EOL存储, 所有当前工作数据都有2份可随时访问的在线数据, 任何单节点的存储设备故障将不会导致系统服务的停止响应。RAIS管理模块同时可以对于二级存储中的数据进行JPEG无损压缩处理, 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同时实现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所有EOL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使得使用磁带库等三级存储设备的备份策略制定更加方便, 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存储空间进行单独的完整备份, 有效避免了海量数据完整和恢复备份的风险。

在实现数据全在线管理的同时, RAIS系统支持EOL模块中的数据自动向三级存储迁移,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设置EOL存储空间的上限和下线, 超出生命周期的数据将自动迁移到三级存储,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摒弃了传统的先进先出的算法, 采用的独有的最后访问时间及频率算法, 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抖动。

多级数据库构架支持

任何数据库系统在长期使用之后, 随着数据量无休止的增加最终会带来性能的下降, RAIS在数据库构架设计中, 由于在线高速存储中保存的记录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所有工作站在获取数据时先访问在线数据库的内容, 如在线存储中的数据被删除则访问EOL数据, 对于医院内最经常访问的近线数据, 查询速度将保持恒定。EOL中的数据相关的数据库记录将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在使用初期 (5年内) 无需将数据迁移到另外的并行数据库服务器, 今后随着数据量的增长以及硬件设备的更新, 医院可以选择采用更新高性能服务器或者添加并行数据库服务器来单独管理EOL存储数据, 从而保证数据库访问的持续高性能。

PACS/RIS系统的应用分析

PACS/RIS系统分别可以方便影像的信息获取与传输存档处理, 以及方便了检查预约和影像诊断报告的传输。这样就快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 由于使用了数字图像技术, 在细节方面可以人为的控制其缩放比率, 不会因图像放大倍数过高而导致图像失真。由于对于每个细节的高质量反映, 这就大大减少了医生根据图像对病人进行病情诊断的错误率。

其次, 通过系统还能调阅出病人以往的就诊记录, 方便医生根据病人的历史情况作出更加准确的病情评估。假如出现医患纠纷时, 也能够做到充分还原当时的就诊情况。这样就能够给病人和医院双方一个合理、公正的事实情况, 从而及时规避了医疗纠纷的出现。

PACS/RIS系统可以在统一终端, 以较少的成本统一管理。这样就会节省大量的资源, 降低成本。此外, 由于系统信息传递速度快的优点, 患者就可以不需要排队等待报告结果, 医生则根据系统反馈的结果报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这样大大节省了患者与医生的宝贵时间。

结语

上一篇:×姐下一篇: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