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患者范文

2024-07-26

急诊留观患者范文(精选9篇)

急诊留观患者 第1篇

1急诊科留观患者的特点

急诊科留观患者包括内科、外科抢救室患者, 急诊ICU患者, 以及急诊留观待床收住院治疗患者和急诊治疗患者等。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1.1 病情复杂

急诊留观患者多为病情危重暂不能搬动需收住院治疗, 主要以各系统危重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为主。患者往往缺乏原有的病历资料, 病情复杂是急诊留观患者的主要特点。

1.2 病情变化快

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危重, 尤其是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脑出血以及外伤患者。病情危重, 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以急诊科医生往往既要抢救、监护多个留观患者, 还要处理急诊流水患者, 要应付病情随时可能变化的患者。

1.3 患者流动性大

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不仅体现在急诊流水患者的随机流动性大, 更体现在留观患者的流动性同样大。无论是普通观察室、急诊ICU, 还是内科抢救室的患者, 一方面患者可能是危重患者经抢救病情平稳而收住病房, 疑难患者经检查、观察及对症治疗等诊断明确后而收住病房, 以及其他原因而收住病房;另一方面患者可能由于医疗体系、费用或其他原因转到其他医院继续治疗;同时急诊科医生的流水值班使留观患者难以像住院患者那样有医生的一惯性的检查治疗, 往往也导致患者流动。

1.4 病区秩序相对杂乱

急诊患者的随机性强, 即患者数量和重症患者就诊的随机性强, 如车祸、食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等, 可能多个患者同时就诊, 抢救室及ICU病房也可能同时有多个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的监护、抢救患者, 相对于某个专科病房来讲, 多个危重患者, 尤其又是多个系统的危重患者, 其并发症可能多种多样, 病区的“空气”要紧张得多, 医疗秩序相对杂乱。

1.5 “三不管”患者处理困难

人们往往把缺乏经济来源、无人照顾、无工作单位以及各科都不愿收住院的患者称为“三不管”患者。然而这类患者往往是到了不得已的程度才来急诊就诊, 对这类患者即使给予了一定的 (免费的) 治疗, 但其占床位、不配合治疗、不负责任的家属和单位的扯皮, 或出现专科间的“踢皮球”现象, 都要给急诊的正常医疗带来一定难度。

2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

2.1 护士对留观患者的管理作用

急诊留观患者病情复杂, 在护理级别上都属一级护理或特护范围, 在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观察、分诊方面, 由于护士起到医生初步诊断、治疗的延伸作用[1,2], 所以护士对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作用应是第一位的。若留观病床在15~20张左右的医院, 留观病房则相当于一个病区, 其工作强度、工作量均较大, 为此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医护单位或护理单位为宜。

2.2 设立二线班医生的重要性

急诊医生的值班多为流水班与常白班相结合, 即每班都有1~2名医生值流水班的同时, 有部分高资历的医师上正常班管理留观患者。这样的做法容易留下“时间死角”和“患者死角”, 即上正常班管理留观患者的医生往往与夜班的医生交接不上, 换言之, 夜班医生很难全面了解到日间留观患者的病情变化; 日间留观病房患者的周转情况夜班医生同样了解不到等等。因此, 设立二线班, 即由住院医师或年轻的主治医师值一线班, 由高资历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主任医师值二线班, 前者仍以流水班的形式, 而后者可由患者数量、病情程度, 安排12h或24h值班制。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上述死角, 同时也体现出年轻医师与高资历医师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以锻炼或培养年轻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为主, 并可与医院住院医师的轮转相结合, 作为医院培养年轻医师的一项措施, 同时也可以缓解急诊科医生缺编的问题;后者则为专职的急诊医师开展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使急诊医师同样有所专长。

2.3 急诊科住院总医师的设立

一般来讲, 专科病房的住院总医师要负责排班、会诊、调整床位、组织抢救以及科里的一般管理工作, 多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或年轻的主治医师担任;急诊科的住院总医师的工作则侧重于组织抢救、联系收容、二线听班等, 所以急诊科的住院总医师应由高资历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来担任, 若由行政副主任担任则更有利于留观患者的管理。

2.4 急诊医师到重点科室轮转的意义

本院的急诊科已组建10余年, 从医院门诊部的急诊室到急诊科, 人员配备上有刚毕业的大学生、门诊部主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人员, 层次、结构齐全。对固定的急诊医师的培养方面, 笔者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各科室轮转后, 应安排到重点科室如CCU、ICU、RCU、NCU及手术室等进行轮转学习, 或急诊医师与上面重点科室医师交换学习, 这样可在培养急诊医师对各系统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同时, 解决培养期间的人员不足问题, 又能为相关科室培养专科医师的急救能力方面提供机会, 为提高所有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急诊急救方面, 应建立、完善新型的急诊模式, 加强对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目前我国的急诊模式尚未完善[3], 急诊就诊、留观、收住等各环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需从事急诊事业的同仁潜心研讨。

参考文献

[1]Americ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Managing the Emergence Depart ment A Team AppROACH[J].lst edi-ton Ddllas, 1992:85-93.

[2]陈国伟主编.现代急诊内科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1:6-8.

急诊留观病人流程 第2篇

一.急诊科值班医师必须严格首诊负责制,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做相关辅助检查,经仔细分析后作出临床诊治决策。及时执行会诊、报告等相关制度,力争诊断证据充足,治疗依据充分,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再妥善安排患者去向,安全顺利转诊。二.生命征稳定,诊断明确,证据充足,需进一步住院诊治的病例:

由急诊科值班医师开立住院医嘱、开住院证,值班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患者及家属(相关人员)办理住院手续,家属及相关人员护送住院科室。三.生命征稳定,诊断证据不充足,未明确诊断的病例:急诊科值班医师请 相关科室会诊,共同协商患者诊治及去向,达一致意见后,由急诊科值班医师开立住院医嘱、住院证,值班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患者及家属(相关人员)办理住院手续,家属及相关人员护送住院科室。若会诊医师意见不一致,由急诊值班医师作出症状诊断,依据轻重、缓急决定患者去向,并报告科主任、医务科(8小时)或总值班(24小时)。四.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值班医师应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生命征稳定后

再转诊。由急诊科值班医师开立住院医嘱、住院证,值班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患者及家属(相关人员)办理住院手续,专业医护人员护送至住院科室,做好交接记录等工作。

五.患者安全转诊任何环节受阻,护送人员就地看护患者,同时电话联系急 诊科医师、主任、医务科(8小时),总值班(24小时)协调就地解决,保障转诊过程安全、顺利。严禁任何环节任何人任何理由推托、风凉话等任何不负责言行。坚决杜绝患者及家属自己跑前、跑后现象。强化“以病人为中心”观念及“安全隐患”意识。急诊科工作流程

4.8.3急诊留观观察制度

1.留观观察对象:

(1)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院观察者;(2)不能立即确诊,离院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变化者;(3)某些病症如哮喘、腹痛、高血压等经治疗病情尚未稳定者;

(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院观察者,但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院观察。2.需留住观察室的病人,由接诊医师通知观察室护士和医师,对危重患者,接诊医师应当面向观察护士和医师详细交代病情。

3.留观、住院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完善各项告知和授权书的签署,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应及时查看病人,下达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4.观察室内环境要清洁、安静;被服要随时更换;重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病人口腔、皮肤、头发护理及预防褥疮护理等;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按医嘱进行诊疗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及时排除输血、输液故障。

5.留观察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最多为3天,特殊情况例外。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填写相关表格,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教科。

6.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及时向危重病人的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必要时请病人、家属或授权人签字。

7.值班医师或负责观察室的医师、护士下班前应巡视一遍病人,做到床头交班,并写好交班记录。

对可能离观的病人,各级医护人员应及时动员其离观,并写好出观记录、开好诊断证明,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时间不超过72小时。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应当根据病情严密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患者,必须开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包括、检验、影像)及时处理经过,必要时及时请相关专业会诊。

3.首诊医师全面负责急诊留观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接班急诊医师进行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要规范。

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危重患者随时查房。

5.急诊室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床患者,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书写记录。

7.严格执行急诊病历记录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但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为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

一、患者的权益是指患者在患病就医期间所拥有的而且能够行使的权利和应该享受的利益。医务人员应当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医务人员应依法维护患者最基本的权益即有权获得适宜的医疗诊治。

三、患者的合法权益

(一)享受平等医疗权。凡患者不分性别、国籍、民族、信仰、社会地位和病情轻重,都有权受到礼貌周到、耐心细致、合理连贯的诊治服务;

(二)享受安全有效的诊治。有权在安全的医疗环境下接受诊疗照护。凡病情需要,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护理条件,都有权获得;

(三)享有知情权。有权了解病情、病因、诊断、治疗计划和预后情形;有权知晓手术原因、手术成功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替代治疗方案;有权知晓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使用方法。

(四)享有选择权。有权参与医疗护理过程,并且决定接受或拒绝诊疗或手术。

(五)享有隐私权。未经同意,医务人员不得无故泄露病情资料,也不应和无关人员讨论,患者的病情资料与记录均由医院妥善保管并保密。

(六)享有获得权。有权获得正确的医疗资讯,包括病情、诊断、治疗计划、用药、饮食和护理指导咨询。有权申请自己的病历复印件、医疗费用明细表。

(七)享有投诉权。如果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有任何意见或不满意,有权拨打投诉专线进行投诉。

四、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自由选择和拒绝治疗的权利

(一)患者有权根据医疗条件或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医院、医护人员、医疗及护理方案;

(二)患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精神病、传染病患者的某些情况属不允许范围)可拒绝治疗,也有权拒绝某些实验性治疗。但医生应说明拒绝治疗的危害;

(三)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动出院,但必须自行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和责任,并签字为据。

五、医务人员应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一)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由于医疗需要而提供的个人信息或隐私,有要求保密的权利。医务人员应严守私密,不得向外人泄漏。

(二)患者对接受检查的环境有权要求具有合理的声音、形象方面的隐蔽性。由异性医务人员进行某些部位的体检治疗时,有权要求第三者在场;

(三)在进行涉及床边会诊、讨论时,有权要求非医疗人不得参与;有权要求其病案只能由直接涉及其治疗或监督病案质量的人阅读。

六、患者有监督自己的医疗及护理权益实现的权利

(一)患者有权监督医院对自己所实施的医疗护理工作,如果患者的正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由于医护人员的过失造成患者身心的损害,患者有权向医院提出质疑或依法起诉;

(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权审查其支付的帐单,并有要求解释权。

七、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严格遵守我院知情同意制度的有关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八、医务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民族和有无宗教信仰,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患者提出的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在客观条件允许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充分配合,尽量满足。

九、患者权利和义务告知与公示

1、对于门诊患者,采用公告公示的方法。

2、对于住院患者以书面文件形式,将《住院病人须知》告知患者并签字。

3、对于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由责任医生实事求是地提供诊疗信息,做到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履行书面文件签署并存档。

附: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一、患者的权利 患者拥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医疗权、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也就是对医务人员来说,他们有提供医疗服务,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取得患者自愿的同意,保守秘密和保护隐私的义务。

(一)患者的健康权和医疗权

健康权是指公民维护自己身体组织、器官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免受非正常医疗目的的伤害的权利,以及维护自己的精神心理免受恶性伤害的权利。医疗权是患者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命健康权的延伸。不能保证公民起码的医疗权,健康权就是一句空话。

(1)任何患者都享有医疗权利

任何患者享有医疗权利就是指任何患者都有获得为治疗其疾病所必需的医疗服务的权利。治疗疾病所必需的服务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病情的需要是一种客观的需要,不是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主观需要。提供的医疗服务受到医学框架和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卫生资源分配水平的制约,但任何人都无权拒绝患者的就医要求。

超出病情的要求不能成为患者的权利,这种超出病情的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或其家属可能会提出要求用某种药物、处方或手术去治疗患者,而这些药物或手术是未经验证或评估的,不能证明确实是有效的,采取这种疗法对医生来说,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2)患者医疗权应是平等的、公正的 平等的、公正的医疗权是指相同的疾病应获得相同的治疗。因此医务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地位高低、权利大小、收人多少等而给予不同的治疗。但要达到完全的公平有时是不可能的,受到卫生资源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卫生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对于基本医疗应按需分配,而非基本医疗则可以按级别或支付能力分配。

(3)患者有获尊重人的医疗服务权利

尊重患者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绝对的、无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体现医院服务根本宗旨的核心问题。患者在接受服务时应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并且自主权也应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

(4)患者有权监督自己医疗权利的实现

除了处于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患者都有权监督自己医疗权利的实现。患者有权从医务人员处知道自己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预后。当医务人员知道患者拒绝治疗可能招致严重后果时,应对患者耐心说明争取理解,而不能采取强迫手段要求患者接受治疗。

(5)患者有权拒绝治疗和拒绝参加医学实验

对医学实验的参与者必须遵守“同意和知情”的基本原则,患者有权拒绝参加医学实验,医生没有权利强迫其参加。患者出于种种理由可能会拒绝治疗,这是患者的权利。

(6)患者拥有要求节省医疗费用并了解费用花费情况的权利 患者有权了解其医疗费用实际开支的情况,并有权得到费用节省的医疗。医院有责任解决患者费用方面的疑问。根据我国的国情,公民的医疗保健权并非是无偿的权利。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除相关或特定的人群享有无偿获取医疗服务的权力之外,我国公民在日常健康保健、一般疾病治疗过程中,均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物价交纳医疗服务费用。

(二)患者的自主权

患者的自主权是指患者就有关自己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的权利。《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执业医师法也更加明确规定,患者对医生的诊治手段(包括实验)有权知道其作用、成功率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这些治疗手段只有在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患者也有权拒绝某一诊治手段和人体实验,不管是否有益于患者。自主权实施的相对内容有:

1.有权自主选择医疗单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务人员;

2.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医疗服务,(特殊情况下如患者生命垂危、神志不清不能表达意见时可由患者家属决定);

3.有权拒绝非医疗性活动;

4.有权决定出院时间。如果患者此时决定与医务人员治疗行为相悖,患者需签署一项声明进行说明;

5.有权决定转院治疗,但在病情极不稳定或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情况下,应签署一份书面文件,说明是在医生已经充分说明的前提下作出转院决定的; 6.有权根据自主原则自付费用和与其指定的专家讨论病情;

7.有权拒绝或接受任何指定的药物、检查、处理或治疗,并有权知道相应的后果;

8.有权自主决定其遗体或器官如何使用;

9.有权享受来访及与外界联系,但应遵守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患者的自主权并不是无限制性的自主权。患者的自主权必须服从国家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如在烈性传染病、严重精神病的发病期间,患者入院治疗、出院、转院等均必须服从国家法律关于进行强行隔离治疗的规定和义务人员的管理,必须尊重和遵守医嘱。患者的自主权还必须以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为前提。

(三)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知情同意的实质是患者方在实施患者自主权的基础上,向医疗方进行医疗服务授权委托的行为。知情同意权由知情、理解、同意三个要素所构成。从完整意义上来说,知情同意权包括了解权、被告知权、选择权、拒绝权和同意权等权力,是患者充分行使自主权的前提和基础。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执业医师法中规定: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或了解的权利。在不损害患者利益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

知情同意权的具体内容: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6、30条、33条分别规定: 有权知悉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治疗科目、治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有权了解经治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医务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戴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医院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

患者有权了解医疗费用,并要求逐项做出解释;有权提前得到通知,告知其第三方支付医疗费用的补助已经终止;有权知悉医院规章制度中与其利益有关的内容。

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包括:

1.对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诊断、治疗;

2.对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与治疗;

3.临床试验性的检查和治疗;

4.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5.构成对肉体侵袭性伤害的治疗方法与检查手段;

6.需要患者承担痛苦的检查项目; 7.使用有毒副作用和个体素质反应有差异性的药物;

8.需要患者暴露隐私部位的;

9.从事医学科研和教学活动的; 10.需要对患者实施行为限制的。知情同意权的主体

一是成年患者本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应是知情同意权的主体;

二是法定代理人。对于未成年人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主体是其父母;对于精神病患者、神志不明的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主体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和其他近亲属等;

三、委托代理人。在医疗服务中,患者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委托的形式,委托他人帮助代理行使知情同意权,如律师了解病情等。

临床侵犯知情同意权导致医疗纠纷方面的问题

1.强调患者所在单位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轻视患者本身的知情同意权。将患者家属或单位作为知情同意权的主要主体,将患者作为知情同意权的次要主体;

2.在某些医疗情况下,医务人员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主作出医疗决定。

如在发现与术前讨论和诊断不相吻合的病情后,不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就决定新的手术方案,擅自实行新的手术,切除或扩大切除了重要的组织、器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被患者认为是侵害了自己的利益。3.知情同意权的实施往往忽视了履行法规规定的程序。目前知情同意口头告知为数不少。除手术之外,在进行侵袭性检查和治疗活动、探查手术中发现术前讨论未预想到的疾病情况、开具特殊药品和进行实验性、教学性诊疗活动等情况时,一般缺乏全面、正确的告知,也缺乏能够成为有效法律证据的告知文书。

4.知情同意没有真正给患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目前的一种情况是,知情同意因存在医务人员的简单化、只言片语告知,或者尽量以最危险的结果来告知,从而形成一种恐吓型的告知结果。

(四)保密权

患者的保密权包括三部分

一是为患者保密

二是对患者保密

三是保守医务人员秘密

患者的保密权是自主权的延伸,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五)人格权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因此,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的人格权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

(六)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

《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公民具有肖像的占有权、创制权和使用决定权。由此可见,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

如果医院或医务人员虽经患者本人同意拍摄和使用了其肖像,但其后改变使用途径或范围,例如由科研存档转为广告,就构成了对肖像权的侵害。但是凡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而非使用公民肖像不可时,未经本人同意使用而使用的,不构成侵权。

(七)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现在名誉纠纷日益增多,医院可能因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八)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个人不愿公开的有关私生活的事实不被公开的权利。侵害患者隐私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刺探或以其他方式(例如无故擅自私拆信件)了解患者的隐私,二是泄露因业务或职务关系掌握他人的秘密。确定是否存在侵害隐私权并不是以是否故意或过失为要素条件,只要泄露了患者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就可构成侵害隐私权。

二、患者的义务

患者有诚实提供病史,不隐瞒有关信息的义务。患者有在医生指导下对治疗作出负责任决定的义务。

患者有与医务人员共同同意的目标上进行合作的义务。

患者在同意治疗后有义务遵循医嘱。

患者有尊重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患者的义务。

患者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义务。

患者有按时、按数支付医疗费用的义务 患者痊愈后有及时出院的义务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1.急诊预检是一项重要细致的工作,应有工作满三年的注册护士承担。

2.预检护士应熟悉急诊范围,按预检分诊程序(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请示、六登记)作好预检分诊工作。

3.遇批量伤员时,立即通知当班医师、科主任及医务科、护理部组织抢救工作。4.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第一诊室就诊,GPT正常到第二诊室,GPT升高转到传染病医院,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0C、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急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门急诊办公室。6.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留观患者 第3篇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45-01

在医疗领域,随着老年危重患者的增加,其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也在逐渐攀升[1]。本文研究当中,旨在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寻求相应的处理对策,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选自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于某市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的老年危重患者,共收集40例。这40例老年患者,均属于在某市三甲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24例、女性患者占16例,年龄63岁到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41±5.92)岁,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占9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占7例、休克和心衰的患者占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占7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5例。

1.2方法

对这40例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档案進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二零零二年制定的医疗事故分级[2]标准,进行医疗事故分级,一共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统计这四级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当中,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并对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各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方面的因素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1.3观察指标

根据所有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医疗事故档案、医疗纠纷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分级医疗事故、医疗档案中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分析引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护理风险因素,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发生各级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根据结果显示,医疗事故当中,老年患者所占最高比例的是三级事故(40.00%)、然后分别是四级事故(25.00%)、二级事故(12.50%)、一级事故(5.00%);医疗纠纷当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是17.50%。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不遵医嘱、患者疾病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护理人员工作疲劳、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不足。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观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中各风险因素的老年患者情况

风险因素例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n,%) 一级(n,%)二级(n,%)三级(n,%)四级(n,%)患者不遵医嘱5(12.5)0(0.00)0(0.00)1(2.50)3(7.50)1(2.50)患者疾病因素5(12.5)0(0.00)1(2.50)2(5.00)1(2.50)1(2.50)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4(10.00)0(0.00)1(2.50)2(5.00)1(2.50)0(0.00)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9(22.50)0(0.00)1(2.50)5(12.50)1(2.50)2(5.00)护理人员工作疲劳7(17.50)1(2.50)1(2.50)3(7.50)1(2.50)1(2.50)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不足10(25.00)1(2.50)1(2.50)3(7.50)3(7.50)2(5.00)总计40(10.00)2(5.00)5(12.50)16(40.00)10(25.00)7(17.50)3讨论

针对急诊抢救室的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分析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其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在本次研究当中,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老年患者占10.00%、发生医疗纠纷的占0.00%。大多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合并多种疾病,且病情复杂,在临床护理时,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护理技能,而护理人员中尤其是新进护理人员,由于专业技能不足,导致无法完成多层面的护理工作。针对此情况,院方应当定期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开设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的方式,让护理人员尽快提高专业技能[3]。

第二方面,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在本次研究当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老年患者占17.50%、发生医疗纠纷的占5.00%。在高度紧张的急诊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可能在无意间损害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或是患者在填写资料时出现错误,后续发生事故后相关证据不足,导致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故此,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让护理人员了解并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4]。

第三方面,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在本次研究当中,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疲劳,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老年患者占15.00%、发生医疗纠纷的占2.50%。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此时院方应当根据急诊抢救室的接诊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在岗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

第四方面,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在本次研究当中,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老年患者占20.00%、发生医疗纠纷的占5.00%。护患之间沟通欠缺,或是护患之间理解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出现矛盾情况,从而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针对此现象,院方应当培养护理人员之间的默契,在一位护理人员无法成功和患者沟通时,另外一位护理人员能够配合一起完成沟通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提高其语言、态度、肢体动作等各方面的沟通能力,从而改善护患沟通情况[5]。

综上所述,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减少或规避医疗事故、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罗晓琴,王玉兰,毛花花等.管道标志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3):74-76.

[2]谭雯,孟玲利,张洋等.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的优势探讨[C].//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2:303-305.

[3]谭雯,孟玲利,张洋等.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31-1332.

[4]鲍滨,李志刚,孙晓琳等.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相关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4):428-430.

浅谈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 第4篇

1 充分提高护士对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

1.1 提高思想认识的意义

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也是对患者的一种治疗, 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而且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1.2 满足留观患者的需求

急诊留观患者往往病情较重, 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此时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了自己的病情, 并给予一些防病治病的指导, 使其减轻了思想负担, 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充分掌握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2.1 通俗性特点

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 尽量不用医学术语, 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 则深入浅出, 并辅以相应的解释, 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2.2 随机性特点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要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3 短暂性特点

急诊患者的观察期较短, 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 进行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患者经过短期的观察后, 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 这就需要护士合理安排工作, 既不影响患者的治疗, 又不延误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2.4 礼貌性特点

急诊留观患者起病急, 情绪不稳定,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 护士应表现出对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友好, 绝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 切忌生硬等语气。

3 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急诊科开设疾病咨询窗口, 解答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咨询。

3.2 单独面授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 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健康指导, 既缓解了患者的紧张心理, 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3.3 多媒体宣传

在急诊留观室利用先进的科技, 通过电视等向患者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3.4 墙报展览通过张贴宣传画刊, 普及防病保健知识。

4 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

向患者介绍急诊留观室的环境、设施以及作息制度、探视制度、安全制度, 并告知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及所患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

急诊留观患者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4年共接诊患者15 890例, 其中1309例留院观察, 所占比例8.24%。1309例急诊留院观察患者中, 男617例 (47.14%) , 女692例 (52.86%) , 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 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年龄2个月~91岁, 平均 (47.82±1.90) 岁。

1.2 方法

1.2.1 急诊留院观察标准

(1) 无法立即对疾病做出准确判断; (2) 评估后判断病情可能具有加重趋势; (3) 病情较重, 无法有效移动患者, 需给予连续监护; (4) 高血压、哮喘、高热等易反复发作疾病, 经治疗后病情暂时稳定但有复发可能; (5) 经对症治疗无法及时缓解病情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6) 需住院治疗但笔者所在医院对应科室无法提供充足床位。

1.2.2 研究方法

对1309例急诊科留院观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包括疾病类型、就诊时间等, 分析方法为查阅就诊相关病历资料、询问接诊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并获得结论。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类型

1309例急诊留院观察患者中, 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所占比例高达11.76%, 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所占比例, 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1。

2.2 就诊时间

1309例急诊留院观察患者中, 3月、8月所占比例较高, 分别为10.70%、12.22%, 与其他月份就诊患者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每天0-6时急诊留院观察患者所占比例最低 (9.47%) , 而7-12时急诊留院观察患者所占比例则最高 (38.88%) , 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2、表3。

3 讨论

美国IOM于2006年将医疗机构急诊科拥挤现象称为急诊医学急需解决的五大问题之首, 指全年或全天某时间段内患者对急诊医疗资源需求量显著大于本院急诊科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研究表明, 急诊科发生就诊患者拥挤后将无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危重急病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救治, 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及不良结局发生率, 不利于其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 医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

有学者提出, 根据急诊科患者特点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将有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是保障急诊科留院观察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3,4]。本文研究可知, 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急诊留院观察患者虽仅占急诊就诊患者总数8.24%, 但其中因上呼吸道感染留院观察患者所占比例则高达11.76%;患者分布时间多集中于3、8月份 (10.70%、12.22%) , 分析原因可能为上述时间处于季节交替状态, 气候变化将显著增加某些疾病发生率, 每天中7-12时就诊患者数量较高 (38.88%) , 提示可能与国人就诊习惯密切相关。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相关特点, 分析相应的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 根据具体职能分为急救护士、观察护士、治疗护士、分诊护士等岗位, 各位护理人员各司其能分工合作, 明确自身工作内容及目的, 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避免因分工不明确导致护理人员结构混乱情况; (2) 护理人员给予必要岗前培训方可上岗, 了解急诊科就诊患者主要疾病分布情况及本职工作对患者疗效及预后重要性, 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 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 (3) 本文中可知上午急诊科就诊患者数量较多, 此时间段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 而凌晨至清晨阶段则可适当减少护理人员数量, 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 可参考APN护理排班模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时间; (4) 3、8月份可依据实际情况取消全员休假, 尽量减少请假比例, 确保急诊科就诊高峰时段配备充足护理工作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 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应准确掌握本科室留院观察患者特点,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分配模式, 在确保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 利于维持急诊科良好的护患关系, 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妮, 毛世芳.护理环节管理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 2012, 14 (6) :905-907.

[2]李迎今, 徐长妍, 初喆, 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观察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z2) :237.

[3]徐红.流程再造管理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1) :2641-2643.

急诊留观患者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4 - 2015 年收治的需要进行留院观察的患者1 720 名, 将2014 年收治的78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急诊留观方法; 将2015 年收治的940 名急诊留观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和管理方法对照组: 护理人员轮班对患者进行常规急诊留院观察护理, 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基本临床信息。观察组: 成立专门的医护人员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共配备15 名医护人员, 护士长担任小组的主要负责人, 统筹安排各个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 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措施, 根据最后汇总数据做出结论和成果汇报; 2 名小组成员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 每天进行调查, 收集患者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及需求, 根据调查数据做出分析报告, 同时告知护理人员; 其余成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 负责对留观患者进行日常护理, 护理次数≥4 次/d, 同时不仅要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 还必须注意对患者心理的护理,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小组护士长及其他成员一起商量对策和解决措施, 及时进行改正。

1. 3 存在的问题在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 1) 对患者的病情、症状等记录不及时。 ( 2) 基础护理不到位, 引发家属不满。 ( 3) 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点把握的不准确, 没有进行及时的巡视。 ( 4) 交接班工作不严谨, 出现病情记录混乱和错误等情况。 ( 5) 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没有告知患者有关的注意事项。 ( 6) 不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引发患者焦躁和不安等情绪, 延长了留观时间。 ( 7) 病例记录书写规范性差, 合格率低。

1. 4 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根据小组成员走访调查结果, 提出存在问题, 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制定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 1) 规范上下班交接和床头交接制度: 急诊留观患者具有随机性和流动性, 病床的周转率也非常高, 严格规范交接班制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认识患者和了解病情,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2) 增加巡视的次数和质量, 增强责任感: 急诊留观室内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 综合性强, 而且病情变化迅速, 观察时间有限, 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更需要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如有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超出控制, 应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做好相应救治准备, 如立即建立液体通路、吸氧等, 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3) 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多数急诊留观患者是由于外伤就诊, 多出现伤口出血、感染等情况, 容易引发患者焦虑、恐慌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 主动接近他们, 耐心、亲切地和他们进行交谈, 取得患者的信任, 稳定患者的情绪,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 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 告知作息、陪护、卫生管理等具体规定, 做到沉着冷静、温和、有条不紊, 从而得到患者及其家属配合, 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 4) 做好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化评估、制定具体预防措施。例如做好尿管护理、口腔护理、胃肠减压护理等, 同时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的发生。

1. 5 评价指标 ( 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记录次数和时间间隔, 通过计算得到记录频率; ( 2) 通过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意见, 以及综合医生的巡视结果, 评定医护人员的护理达标率; ( 3) 进行问卷调查, 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 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 0 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护理人员对两组留观患者的病情记录频率护理人员对对照组留观患者的记录频率为1. 5 次/d, 对观察组留观患者的记录频率为2. 8 次/d, 两组记录频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2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达标率对照组的总达标率为52. 56 % , 观察组的总达标率为88. 30 % 。两组数据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1。

2. 3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45. 51 % ,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0. 00 %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2。

3 结论

美国学者Shewhart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持续质量改进从80 年代初就开始应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2]。该方法通过在具体过程中改进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等方式, 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作为具有高质量需求的部门, 医院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 而急诊留观室不仅是控制医疗质量的重要节点, 还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3]。由于急诊留观室内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流动性强、病情变化速度快, 此外, 留观室患者较多, 导致整个区域没有相对良好的秩序。因此, 随着就医人员数量的日益增长, 医院必须强化对急诊留观室和留观患者的管理, 满足就医人员的医疗要求[4]。

医疗和护理在医治疾病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需要紧密配合与协作。护理工作不仅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5]。因此, 良好的护理工作质量是整个医疗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本研究着眼于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 针对急诊和留观患者的特点进行全面研究, 致力于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急诊留观患者管理的质量和医疗人员的工作质量。研究发现,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达标率增高, 而且护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 夜间查房的合格率和心理护理覆盖率都有所增加;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巡视频率更高;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还能够使患者参与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留观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明显, 加强了对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 提高了护理质量, 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留观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收治的7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急诊留观方法;选取2015年收治的940名急诊留观患者作为观察组,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人员对观察组记录的频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指标达标率分别为90.00%和88.30%, 高于对照组的45.51%和52.56% (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有效加强了对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 提高了护理质量,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留观,急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陶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书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0 (6) :922-923.

[2]留静, 吕丽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11 (21) :212-189.

[3]魏薇萍, 秦逸, 金霞,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 2012, 10 (26) :167-175.

[4]陶品月, 赵秀宝.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急诊留观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5, 2 (19) :1880-1881.

急诊留观患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留观区设置31张留观床位, 包括4张监护床, 配备护理人员数为11人, 日均留观人次达25人。从2011年1月1日起, 在急诊留观区实施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告知工作。

1.2 方法

1.2.1 告知设置

针对急诊留观患者心理特点及服务需求, 以及留观区护理工作的程序及流程, 经科室护理质量小组 (护士长与高级责任护士) 共同讨论制定了留观告知指引及流程, 设计了留观须知。

1.2.2 告知内容

包括留观区环境及制度告知、安全防范措施告知、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操作告知、用药及治疗告知等。

1.2.3 告知方式

包括落实告知的人员及场所。留观病房为告知的主要场所, 管床责任护士负责专职宣教告知。患者入观时有管床责任护士负责接待, 安置患者留观。根据告知内容、患者病情等不同进行告知。①口头讲解。管床责任护士安排患者留观后, 落实对留观病房环境的告知:如卫生间、用餐、开水供应、病房管理要求、探视陪伴制度等。在执行治疗护理措施前中后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知情同意告知。②书面告知。安全防范措施及护理工作流程的告知使用1份入观须知, 对每一位入观患者派发, 让患者及家属阅读掌握。

1.2.4 资料收集

在实施前1个月及实施后3个月, 分别对护理纠纷进行统计, 各派发50份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回收50份, 回收率100%。

1.2.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见表1、表2。

注:χ2=50.35, P<0.05

注:χ2=73.34, P<0.05

2.2 护理纠纷例数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告知, 知情同意的落实, 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认识, 患者知情同意原则, 也是医学法律原则[2]。

3.2护理告知, 知情同意在急诊留观患者中成为双方建立互信的桥梁[3]。通过护理告知可调整或改变患者的观念、情绪、心态, 护患间可充分地进行有关疾病信息的交流, 从而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 以达到缓解患者精神及心理压力的目的;避免因沟通不畅, 告知不细而引发的护患冲突, 甚至于纠纷。因此, 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 必须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要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人性化的语言, 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耐心地进行交流指导, 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及问题, 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3护理告知是现代护理模式赋予临床护理的新内容。整体护理模式的工作重点转向了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患者的健康需要, 不断地拓宽和调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要履行好护士职责, 要求护士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患者留观的有限时间内, 帮助患者了解、掌握以健康需求为目的、特定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不仅充实了护理工作的内容, 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 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加强留观区病房的管理, 主要在于护理管理制度化, 标准化, 具体化, 规范化。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告知制度。尽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让患者得到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告知制度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方法 根据急诊留观护理工作风险及留观患者的服务需求, 制定急诊留观患者告知制度与入观须知, 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对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告知, 对比实施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情况及护理纠纷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告知后, 患者满意度提高, 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 通过护理告知,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是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 指导护士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 减少甚至杜绝护患纠纷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护理告知,急诊科,留观患者

参考文献

[1]王羽, 王北京, 尹远芳, 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3-54.

[2]吴美福, 齐艳, 金红梅, 等.实施患者入院告知制度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2) :1118-1130.

急诊留观患者 第8篇

关键词:分析,疾病构成,急诊,留观,医院

我院是山东半岛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现开放病床3600余张,年出院患者近14万人次,手术例数接近6万例次,年门急诊量也达到近400万人次。近年来医院坚持开展“无障碍就医”、“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本部、东区、黄岛三院区的急诊、抢救、留观人次均有逐年上升趋势。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并完善急诊急救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我院医疗急救技术水平,对各种急危重疾病和外伤事故的抢救、治疗、转入病房,做到了准确、及时,大大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2012年~2014年87904例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本部、东区、黄岛三个院区急诊科就诊且具有病史记载的急诊留观患者879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49685例(56.52%)女38219例(占43.48%),男女比例为1.3∶1,年龄10个月~101岁,平均年龄(48.1+22.5)岁。急诊患者746557例,抢救患者110979例(占14.87%),留观患者87904例(占11.77%)。

1.2 方法:

资料来源我院疾病分类转归报表、疾病分类年龄别报表、门诊报表、医技报表;疾病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2 结果

2.1 不同年度三院区急诊、抢救、留观患者数量构成,见表1、图1。

我院自2012年~2014年3年间,急诊就诊人次大幅上升,急诊为746557人次,其中:本部、东区、黄岛院区分别为242020人次(占32.42%)、240257人次(占32.18%)、264280人次(占35.40%),抢救为110979人次,其中:本部、东区、黄岛院区分别为62843(占56.63%)人次、25485人次(占22.96%)、22651人次(占20.41%),留观为87904人次,其中:本部、东区、黄岛院区分别为44969人次(占51.16%)、21881人次(占24.89%)、21054人次(占23.95%)。其中黄岛院区开诊仅仅三年时间,完成了新院区的学科建设和改造,一切逐步步入正轨。急诊抢救、留观患者持续增长,形成三院区互相照应,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格局。

2.2 不同年度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构成,见表2。

从2012年~2014年3年资料显示,2012年留观患者18307人次(占20.83%),2013年留观患者3057人次(占34.78%)、2014年留观患者39024人次(占44.39),急诊留观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来急诊留观患者中循环系统疾病排在首位,共计16572人次占18.85%;第二位是损伤和中毒疾病14761人次占16.79%;紧随其后的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分别为13278人次,占15.11%;11957人次,占13.60%;9127人次,占10.38%。

2.3 不同年龄阶段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构成,见表3。

从2012年~201年3年资料显示,急诊留观患者按年龄统计,留观患者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年龄组及45~49岁年龄组,其中,>60岁年龄组急诊留观患者最多是30886例占35.14%,45~49岁年龄组急诊留观患者28961例占32.95%;15~44岁年龄组急诊留观患者13456例占15.31%;<5岁年龄组为10923例占12.43%,5~14岁留观患者最少3678例占4.17%。从就诊年龄来看,>60岁年龄组中,心血管、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急诊内科留观患者最多的,它们也是抢救的重点和主要的死因。

3 讨论

3.1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基数的增加,老龄化社会也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60岁的急诊留观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此年龄组的患者基础疾病多、病史错综复杂、病情变化快,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造成相应留观时间延长,这部分就诊人群是急诊留观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溶栓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也推动了我院介入治疗的大力发展[1]。

3.2 45~49岁急诊留观患者中,损伤和中毒疾病最多,主要原因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大幅上升,损伤尤其是交通伤害,已构成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我院非常重视急诊创伤外科的建设,加强急诊创伤外科的力量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能力,提高创伤急救水平[2]。2007年我院新建东部院区,因周围大量居民小区,人口密集,同时又紧邻30国道,交通便利,外伤事故频发,因此我院成立了创伤中心,紧接在2013年调整骨科病区整体搬迁至东院区,成立骨科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也适应社会发展和老百姓需求。2011年黄岛院区成立之际,进一步加强骨科及脑外科建设,遇到重大、突发事件三院区联动,对我院急诊创伤外科抢救、留观具有重要意义[3]。

3.3 通过对我院2012~2014年三院区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构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急诊科的常见病、急危重病及其年龄分布特点,为指导急诊科医师熟练掌握相关科目急救理论知识、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4,5],并由此制定出各种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流程以及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急诊患者的诊断和抢救成功率,从而使医院总体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群英.我院2007-2011年出院病人基本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1):74-75.

[2]倪红玲.我院2007-2011年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2,19(4):317-318.

[3]张玉红,王振.2008-2011年出院病人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2,19(4):274-276.

[4]唐春爱.老年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2,9(6):474-476.

急诊留观患者 第9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留观,输液,护理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将我院急诊科作为研究对象, 对应用风险管理前后的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择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120例。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15名, 年龄32~51岁, 平均年龄 (42.32±8.56) 岁;职称:护师3名, 主管护师3名, 护士9名;文化程度:中专7名, 大专5名, 本科3名。

1.2 方法:

针对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目标制订风险管理方法, 根据控制型管理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1)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鼓励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包括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保持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1]。 (2) 每个季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经常组织护士参加相关业务学习, 强化操作流程中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仪器使用规则、注意事项及岗位责任制。 (3) 在输液过程中必须实行“三查七对”制度, 严格进行消毒灭菌操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2]。 (4) 增加巡查次数, 记录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3 评价标准:

(1) 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在输液结束时, 向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由工作人员自行设计, 总分为35分, 0~10分为很不满意, 11~20分表示不满意, 21~27分为满意, 28~31分表示为较满意, 32分以上为很满意, 嘱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填写并及时回收。 (2) 护士考核评分:分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技能得分以及理论知识得分等3部分。得分低于90分为不及格, 得分超过95分以上者为优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相关情况比较:

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工作人员失误率均明显下降, 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提高,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21、8.28、20.63, P<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1。

2.2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士考核结果比较:

与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护士考核优秀率明显升高,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78, P<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2。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 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很多护理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 对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3]。风险管理是一种逻辑和系统方法的术语。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风险管理用一种将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使机会达到最大限度的方式, 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风险因素的信息收集、监控、评估对于机构的任何活动、功能和过程相关的风险进行处理[4,5]。本研究以急诊科作为研究对象, 对应用风险管理前后的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在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发觉潜在风险, 使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改善, 缓解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 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芙蓉, 程丽萍, 张绍红.风险管理在急诊留观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 (2) :238-239.

[2]朱远美.急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 2007, 7 (1) :64-66.

[3]陈夏冰, 杨丽娴, 张秀凤, 等.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 2013, 37 (5) :362-364.

[4]陈宝婷, 张梅清, 蔡宝裕, 等.风险管理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6) :94-95.

上一篇:胰岛素类似物研究下一篇:技术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