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金信贷管理

2024-07-14

民间资金信贷管理(精选4篇)

民间资金信贷管理 第1篇

(一)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房地产行业呈现出的过热、过快增长实施控制, 从2009年底开始, 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炒房现象愈演愈烈的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 这些调控措施涉及到土地审批、银行信贷等多个方面。进入2010年以后国家的宏观调控方向更加明确, 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调控, 如2010年1月21日国土资源部要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用地占宅用地的比例不得小于70%。2010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 并在一月内付清地价的50%等土地调控政策。2010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 指出在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2010年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加强信贷管理, 暂停发放居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其他个档次存款基准利率以此调整。2010年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强调提高第二套公积金购房的利率至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1.1倍, 停止发放第三套公积金住房贷款。

(二) 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特征具体表现在:

(1) 资金需求量大。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 房地产行业的投入成本高, 一是土地出让金的价格近年来快速增长, 同时, 施工所需的各种建筑用料的需求量大, 价格不断上升, 从施工准备到施工建设, 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度货币流通情况报告的统计, 2010年度我国商品房贷款总额达8.63万亿元, 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2.24万亿元, 消费购房贷款6.39亿元, 而同期全国银行贷款总额为23.12万亿元。

(2) 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长且循环速度慢。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循环要经过购置土地与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商品房、销售、回款五个阶段, 企业首先要取得土地开发权, 然后是规划设计及其审批、选择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楼盘销售、应收账款回收等环节, 3至5年的建设周期决定了企业资金链的周转周期较长, 同时, 楼盘销售额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往往要10至20年才能收回全部资金。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时间长的行业特征在这一大背景下变得更加明显,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暴露无疑, 如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自身微调使得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成为当下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问题。

二、信贷紧缩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多元化融资方式的缺失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源头枯竭

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看,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的自有资金、从银行借入的借款、建筑单位垫资、房屋销售款以及其他借款 (如民间借贷) 等。由于绝大部分购房者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来支付房款, 因此银行信贷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 房地产企业可以从银行贷款的额度收到限制。另外, 银行加强了对贷款购房者的资质审核, 购房者能够获得的贷款金额也大幅减少, 因此, 信贷紧缩同样会对房地产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速度和数量。最后, 建筑单位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 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建筑单位可以垫付的资金数量也会收到影响, 至于民间借贷则会因为资金需求量的增加而使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可见,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近几年, 我国各地房地产企业为了更快发展, 不断地提高投资规模, 企业资金需求量远远超出企业资金积累的能力, 这迫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依赖大量的银行借款进行融资, 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 在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下, 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数量骤减, 房地产企业资金缺口明显, 再加上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 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途径也不具有普适性。

(二) 资金使用不当与控制不严加大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 资金滞留积压现象严重。在房地产行业, 素有“土地为王”之说, 这也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热衷于囤积土地, 按照国家统计局200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高达27168万平方米。房地产界的龙头企业也囤积了数量可观的土地资源, 如恒大地产土地储备为4580万平方米, 碧桂园土地储备4300万平方米, 万科的土地储备是3000万平方米。大量囤积土地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大量滞留于土地购置环节, 在国务院提高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并加大各地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情况下, 大量的土地储备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大的融资风险和资金压力。

(2) 成本控制不力导致资金浪费。在房地产企业具体的项目建设中, 多数企业未能对项目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致使许多工程项目在最后的总成本结算时都超出了原有的成本控制计划, 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由于房地产行业存在着较多的不可预见因索、在项日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市场突然友生变化, 则会导致资金的被动浪费, 产生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增加项目的总投资成本。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 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具体表现在:

(1) 维护好现有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一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 这种资金支持不仅表现在供方市场, 还体现在买方市场上。银行贷款是房屋建筑公司募集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 没有金融资金的支持, 很少有企业能够自筹足够的资金来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 对于多数房地产的购买者而言, 离开银行贷款的支持也很难一次性支付数额不菲的购房款,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整个房地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参与方。二是房屋预售款。房屋预售款是一种具有期货买卖性质的由购买者向房地产销售商预先支付的资金, 在当前的房地产买卖者非常普遍。房屋预售款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无利息、无风险, 是企业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企业应采取多种优惠措施或途径, 尽可能多的利用该种销售方式, 既能降低销售风险, 还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三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债券对于房地产企业获取大额的资金支持都非常有利, 对于解决企业资金短缺, 分散风险具有很多帮助, 但是, 由于我国公司上市与发行债券的门槛都比较高, 有着严格的发行条件和程序, 因此, 对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并不适用。对于已经具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则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结合两种筹资方式的利弊灵活应用。四是共同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选择具有某种资源优势的企业或者机构进行合作开发, 例如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投资公司, 具有土地开发权的企业等, 合作开发应本着优势互补, 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 灵活选择合作内容与模式。五是民间融资。民间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向其他企业、自然人借入资金的方式, 这种方式简捷、快速, 适于解决企业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问题, 其利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2) 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近年来,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企业为解决大量的资金需求问题开始不断采用新的融资方式, 目前比较成熟的新型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房地产信托。房地产信托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信托投资公司展开的合作业务, 由房地产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 由信托投资公司按照双方协议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信托投资公司具有的专业理财优势, 利用其资金运作经验制定信托投资计划, 将多个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统筹管理, 从而形成一定的资金规模, 并通过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销售为委托人带来稳定的收益。二是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为房地产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投资, 不会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 同时, 由于房地产投资基金对企业的股权持有比例不高于20%, 在我国公司普遍一股独大的情况下, 不会对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构成威胁, 还能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 促使房地产企业健康、透明的发展。三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应用, 为解决企业大型设备采购, 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 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善管理与严控制主要表现在:

(1) 统筹资金管理。在整个决策过程中, 企业要从筹资规模、筹资成本、首期投入资金、在建时所需的营运资金以及预期收益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 其中, 预算及合同管理是核心。主要表现在:一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工作须融合财务、预算、工程等各个职能部门, 保证合同所涉及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合理, 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一个扎实的平台。二是工程预算。工程成本费用支出是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的实质内容, 其涉及项目多且金额大, 因此企业应参照工程预算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

(2) 强化成本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成本预算目标。在房地产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 应根据企业相似房地产项目的历史数据、产品开发定位确定该房地产项目的大致目标成本, 并在正式施工建设前期予以量化明确, 为下一阶段的成本目标分解提供依据。二是正确归集和核算成本费用。要正确计算开目中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费、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等。做好施工物资的领用记录, 准确核算各职能部门、项目部门的成本。积极配合监理部门工作, 聘请其对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 修正企业的目标成本, 在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咨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做到成本节约但不影响产品质量。三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公司房屋开发项目方案确定后应进一步细化分解企业的目标成本, 通过价值链分析明确各成本控制中心, 并将企业的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各成本控制中心。做好工程结算审计, 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施工单位的竣工结算项目进行审计, 对结算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建立与成本控制目标相联系的奖惩制度, 在项目成本控制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各成本控制中心的人员进行奖惩。

参考文献

民间信贷见曙光 第2篇

一万亿甚至更多的民间资本正在或者已经奔涌向各个产业,尽管民间信贷曾对企业发展乃至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并处于法律保护的边缘地带的民间信贷的迅速扩张,是否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隐患?

近期,政府对民间信贷的“收编”尝试,又是否能够招安“草根金融”?

民间信贷规模超万亿

《英才》:目前,民间信贷日趋活跃,尤其在江浙一带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就各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个“非正规军”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周德文:今年春节以来,温州一些中小企业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大约20%左右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状态。原来的民间借贷规模在500个亿左右,现在随着银根紧缩,大概有600个亿左右,增加了两成左右。

郭田勇:目前有很多说法,但一般认为,民间信贷的总量有1万亿左右,这是一个最不容易算得准确的数字,关键看划分的标准,如果把口径放大一些,把企业间的借款,还有PE、VC等,只要把不是和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发生的一些借贷行为都算作民间信贷,这个量肯定比1万亿要大。

《英才》:民间贷款和银行贷款在企业的资金来源比重上是如何分布的?导致现在民间信贷空前活跃的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周德文:民间金融在温州一直都很活跃,从目前温州民营企业的资金组成来看,基本上三分之一是自有资金,三分之一是银行渠道取得的,三分之一来自民间。几乎每一个民营企业都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地得到过民间信贷,像正泰、德力西这样的民营企业,在它发展的初期也得到过民间资本的支持。现在,市场需要资金,中小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中小企业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很大,特别是宏观调控以来国家银根收紧,中小企业取得贷款更难,一些银行采取的是“保大弃小”、“抓大放小”的信贷方式。

杨涛:最近活跃的民间信贷主要是始于去年以来的货币从紧政策,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不断加大,刺激了亲情融资和其它民间自发的融资方式。

草根金融风险未必高过“正规军”

《英才》:民间借贷从发生历史来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它对企业发展、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有什么弊端?

杨涛:短期来看,民间金融事实上是利大于弊的,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民间金融。假如没有这样的替代和补充,微观经济主体的问题会进一步体现,或者经济下滑的风险更大。

周德文:民间金融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现有的金融机构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当然它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民间借贷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万一发生纠纷时就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此外,民间借贷的利率都比较高,可能加剧企业的困境,并有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英才》:即使目前民间信贷规模相比银行信贷并不算高,可一旦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出现大量企业无力还贷,会发生什么问题?是否会使局部经济陷入混乱?

郭田勇: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和民间借贷的管理有关。既然是民间资本来放贷,那么还款的保证性应该很充分,如果经济出现大的下滑,当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正规银行同样会遇到问题。

杨涛:就民间金融本身来说并不能判定它会有较大的金融风险,也不能说它就比正规金融企业的风险更多一些。如果说风险,可能并不是民间金融造成的,而更大的风险是来自于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下半年若继续紧缩政策,经济下滑势头显现,那就有可能出现整个经济链条的风险,而不是说民间金融这一环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创新破解难题

《英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前几年高层也注意到这一问题,也在一些地方做了试点,比如四川的广元,山西的平遥,但现在一直没有大规模铺开,主要问题是什么?

杨涛:其实试点这些年来一直在推进,也不仅仅针对中小企业,也是为更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开放,除了设立小额信贷公司,像农村的村镇银行也在试点。试点在2006年推及比较快,但2007年以来有一些放慢节奏,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风险问题更为关注了。另外,2007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宏观金融调控方面,所以其它工作有所放缓。

周德文: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管理层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前几年在广元、平遥的试点,这些地点的选择未必是合理的。这些地方我们曾去考察过,发现那里的小额信贷公司就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他们没有庞大的民间资本的支持。而像温州这样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又是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的城市,反而没有被列为试点。今年,国家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加大了步伐,也允许一些小额信贷公司开始试点,我们省内也在制订一些实施的细则。

《英才》:结合国内试点经验和国外的一些做法,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有怎样的视野和思路?

郭田勇:大家对解决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要建立小的商业银行,比如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小银行对小企业,有对应性;还有认为,让大银行的触角向下延伸,依靠现有银行扩大经营范围。但是我国金融机构总量并不是特别多,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成立小的金融机构是可行的,另一方面,要想办法对民间信贷进行合理引导和利用。

杨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多国家是一个共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比较低。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就需要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首先要有政府金融的强力支持,很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性金融机构或政府性银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政府性金融机构。虽然现有的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承担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功能,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合力。

另一个思路是,从各个国家的经验来看,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好的一般都是民营银行,也就是中小金融机构。而目前我国真正的中小民营银行并没有很大的发展,这也制约了支持的力度。

中国民间慈善机构资金管理浅析 第3篇

关键词:民间,慈善,资金

一、我国民间慈善资金来源以及存在的问题

慈善机构要在社会中健康运行, 资金就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粮食。因此, 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民间慈善机构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慈善机构数量有限, 规模较小, 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现存慈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使得民间慈善机构身份处于尴尬地位, 限制了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与融资。民间慈善机构要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仍然需要走好长一段路程。因此, 我国民间慈善机构资金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赋予其清晰的法律地位, 使民间慈善组织有长久生存的环境, 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

1. 民间慈善机构尴尬的身份地位限制了民间慈善的发展

近年来, 民间慈善事业有所发展。但是民间慈善机构想要获得一个独立法人的地位仍需要时日。根据2004年出台的《慈善基金会条例》, 慈善基金会不能享有公司法人的独立性, 而且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 以置于慈善基金会“诞生”就烙上了官方的印记, 很难去除行政色彩。因此, 民间慈善机构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慈善活动, 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打击。

(1) 民间慈善资金的市场化程度低

因为法律环境问题, 民间慈善没有办法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地位进行市场运作。另外, 民间捐赠的空间也有待于提高, 慈善资金对政府依赖性较强。我国很多企业都有捐赠行为, 根据杨团, 卢汉龙对1999年上海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进行过调查, 发现捐赠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捐赠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都是比较低下的。在2005年中, 美国企业捐出1377亿美元, 中国企业捐出只有6.25亿。因此, 中国企业捐赠意识仍然不够,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 慈善法律制度有待提升, 企业捐赠意识也有待培养。

(2) 资金捐赠渠道不畅

我国民间慈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企业。企业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慈善捐赠主体之一。但是, 企业物质捐赠渠道不畅以及企业捐赠扎堆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慈善捐赠的热情, 而且不利于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物质捐赠渠道不畅和企业捐赠扎堆现象突出是主要的两个问题。近年来, 物资捐赠日益成为重要的捐助形式之一。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 2007年全国各地全年共接收物资捐赠折合价值53.85亿元。

企业扎堆捐赠是指企业捐赠的善款和物质过多地集中于少数慈善组织, 导致配置效率低下。据2010年中国慈善排行榜榜单统计, 在上榜的447家企业中, 善款捐给各级慈善总会的企业占了近20%。由此可见, 带有官方、半官方背景的各类基金会、慈善组织仍是企业捐赠的首选。民间自发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受到一定限制。

2. 资金筹集使用效率较低下 (1) 慈善资金缺乏专业管理

慈善资金是一项通过管理可以达到升值的财富。但很遗憾, 尽管透明是慈善事业的本质要求, 目前的“透明慈善”却更多是慈善主体被追问时的对策。中国的慈善很难做到透明, 一方面是慈善法律制度不健全、慈善文化缺失, 另一方面因素是慈善管理不够专业, 慈善资金没有当做一种特殊财富来使用而造成效率低下。

(2) 资金使用者的素质

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慈善资金使用的效率。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地球村”负责人廖晓义女士举例分析指出, 以往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充分注重了公众参与的普及性, 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专业性。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管理人员水平的而受到降低。因此, 提高慈善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当务之急, 只有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提高。

二、促进民间慈善捐赠发展对策

1. 完善民间慈善法律制度, 确保资金公开规范使用

加快民间慈善捐赠的立法进程, 完善独立法人地位。通过立法, 取消双重管理体制, 恢复民间慈善机构独立法人地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管理, 严格采购制度, 节省开支,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民间慈善机构内部竞争和外部监管。另外, 降低民间慈善机构注册原始资本,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鼓励民间慈善机构的设立, 广泛吸纳民间力量, 发展我国慈善事业。

2. 加强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慈善事业对于社会文明非常重要, 它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公民的参与, 每个公民都要有强烈的慈善意识, 整个社会才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慈善氛围。培育公民意识, 对于营造这种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 加大宣扬慈善力度, 呼吁社会捐赠, 献爱心。要树立慈善捐赠活动的企业和公众形象, 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公教育资源, 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慈善观念灌输, 鼓励慈善从小做起。

3. 拓宽慈善捐赠渠道和方式

大力拓宽慈善筹资渠道, 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慈善基金的主要捐赠渠道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成员进行募捐, 或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向当地单位和企业募捐。目前, 要拓宽个人捐赠与企业捐赠的广度与深度, 可以通过个人或企业捐赠抵税以及加大遗产税征收等措施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

4. 健全慈善捐赠监督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加强民间慈善机构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 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方式对慈善文化进行宣传, 扩大群众接触度, 加深群众的感知度。树立榜样力量, 鼓励公众人物参与慈善事业。同时大力宣扬从事慈善事业的普通爱心人士。

参考文献

[1]、卢星星, 林昕, 徐殿秀.《我国民间慈善机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35-38.

[2]、王俊秋.《论我国慈善法律制度建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6:12-16。

[3]、李科.《我国发展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8, 09:183-186.

民间资金信贷管理 第4篇

一、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贷款经济的效益

1. 实施计划管理

要充分利用县联社的管理职能,除去信用社转入国有银行的资金之外,其他剩余资金都应该统一集中到县联社,然后县联社依靠国家制定的信贷计划,对信用社进行指标管理。这样不仅维护了信用社的独立自主性,而且保证了信用社资金在当地的有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信用社滥发贷款的现象。

2. 实施贷款发放风险保证金制度

要求信贷员一次交付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倘若信贷员出现发放贷款的风险,就应该扣除信贷员的风险保证金作为抵押。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与岗位责任相适应的责任制,促使各项工作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优化信贷资金增量

从本质上来讲,信贷资金的投放是对社会资金增量进行的再分配及应用,也就是说,资金的增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产业结构。所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关键力量,充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贷款增量的优化配置,对其进行科学地投放,而且要充分发挥资金对社会资源的凝聚力来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农村信用社优化信贷资金增量的管理,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要求:

1. 政策关

农村信用社所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应该严格遵守信贷政策,按照信用等级的评定方法来对贷款客户实施评定。对于效益较好的企业及农户,可以在资金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于当前状况不佳,但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注入合适的资金;对于效益不佳,而且无市场前景的企业停止发放贷款,努力降低贷款损失。

2. 效益观

由于农村信用社属于集体性质的合作金融企业,实现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重要的,要求坚持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原则,依靠国家实施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加大资金汇总,更好地投入到农村产业化以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中。与此同时,逐步培养优质客户也是很重要的,要大力支持当地龙头发展企业、支持对资源的深度开发的企业,以及含有高科技的龙头企业等。

3. 风险观

要求在发放贷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控资金的风险,要遵守以下要求:对于高风险的行业不发放贷款、不降低资本金的比例标准来发放贷款、对于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不予增加贷款等,切实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三、实行“三查”制度,实现贷款的公开化

对乡镇企业、大额农户贷款时,信贷员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应该成立“三查”登记簿。对于有条件的信用社,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申贷人员进行贷款项目的评估。

实现贷款的公开化就应该公布贷款的实际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首先,通过对贷前的调查,将贷款单位(个人)的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贷款利率、担保人等情况公布,让群众来评判该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其次,农村信用社要定期将贷款的投向、时间告知职工,要求职工进行评论,并将职工的意见记录在信贷档案中;再次,信贷人员要及时将贷款的政策、金额、用途等内容公布于承包村,让群众来看待该贷款是否合理,收回贷款的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建立健全信用社管理体系,坚持依法收贷

由于深受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近年来的业务经营活动中时常处于被动状态。例如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倘若相关单位下发了一个关于充分运用资金的文件,一些信用社为了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在做业务后就会连业务的铺地金也留存不足;倘若相关单位下发了压缩信贷规模的文件,就有部分信用社将大部分的资金束缚在转存银行的账款上面,这样就会对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及自身形象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农村信用社建立起独立的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最大限度避免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

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在运用法律手段催收贷款的时候,由于未充分联系客观实际,对于小额贷款及缺乏无法偿还贷款的困难户也进行诉讼,这样不但增加了贷款人的负担,而且滋生了信贷人员的懒怠思想,久而久之,农村信用社在社会群众心中的信誉和形象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对于不同的客户,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赖债户及信用观念较差的贷款户借助法律手段,进行依法办理。对于因信贷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要追求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促进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强化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风险管理是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后春.对深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探索[J].金融与市场,1998,(08).

上一篇:通信安全评估下一篇:玉米剥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