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阳性范文

2024-08-09

乙型肝炎阳性范文(精选8篇)

乙型肝炎阳性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124例来自我院感染疾病科2010~2011年门诊患者,均确诊为慢性HBV感染的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4],HBV-DNA阳性,且血清HBsAg和HBe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既往未接受过核苷类或干扰素类抗病毒治疗。排除标准:合并HIV 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活动性肝病等;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病例分组

入选病例男性89例,女性35例,年龄18岁~55岁,随机分为两组,即替比夫定(TBV)组62例,拉米夫定(LVD)组6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案

TBV组62例给予替比夫定(商品名:素比伏,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600 mg口服, 1次/d;LVD组64例给予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00 mg口服,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8 周。用药前后均做HBV-DNA、HBeAg、ALT等检测。

1.4 检测方法HBV-DNA

检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观察指标

检测0,12,24,48周各时间点血清HBV-DNA阴转率(低于检测下限)、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HBV-DNA阴转情况

TBV组在用药12、24、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LVD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详见表1。

2.2 HBeAg阴转情况

TBV组在用药12、24和48周时的HBeAg阴转率均高于LVD组,但两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2.3 ALT复常率

TBV组在用药12、24、48周时的ALT复常率均高于LVD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3。

2.4 不良反应

TBV组和LVD组分别发生有5 例和4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V组有3例发生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但未出现肌病的临床表现,未使用药物干预,也未停用治疗药物,后逐渐恢复正常;2例发生恶心、腹胀等,均未影响治疗。TVB组有3例ALT升高,1例发生腹泻,均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HBV的持续复制及其相关免疫清除障碍是慢性乙型肝炎(CHB) 发病的根本因素,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以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等综合治疗为主,其中通过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乙型肝炎远期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比率,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5,6]。因此,抗HBV 治疗是治疗CHB 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TBV组HBV-DNA阴转率在治疗12、24、48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达33.9%、61.3%和79.0%,均明显优于LAV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替比夫定对HBV复制的抑制能力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在HBeAg 阴转率及 ALT 复常率方面,TBV组也好于LVD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比夫定是继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后又一种新型左旋核苷类药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7]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病毒抑制作用,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8,9]也显示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优于拉米夫定,而且文献报道其耐药率也比较低[10],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后易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性,大多数研究显示LAM治疗1 年后,24% (16%~32%)的病例出现病毒耐药,且某些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可发生重型肝炎和肝病进展[11,12]。

乙型肝炎阳性 第2篇

[关键词] 乙型肝炎;安络化纤丸;佩乐能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80-01

佩乐能是一种长效抗病毒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安络化纤丸起到抗纤维化,促进纤维降解吸收,可防止食管胃底静脉出血,腹腔积液的发生。本研究意在探讨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四平市传染病医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就诊患者94例,各项指标均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预先设计指标:入选患者检查病毒载量阳性,谷丙转氨酶>40国际单位的2~10倍,总胆红素<84 μmol/L,血象、甲状腺功能正常。

1.2 入选患者分组

先将患者分为佩乐能加安络化纤丸组(联合组)48例和安络化纤丸单用组(对照组)46例,联合组男39例,女9例,年龄21~48岁,平均(33.8±8.1)岁;对照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20~47岁,平均(34.2±9.7)岁。两组病程、年龄、性别、HBVDNA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具体用药方案

联合组采用佩乐能(爱尔兰先灵葆雅公司,S20090033)100 μg肌肉注射,1次/周,联合安络化纤丸(森隆药业有限公司,Z20010098)6 g,2次/d;对照组采用安络化纤丸口服治疗,每天剂量用药次数与联合组一样。疗程为52周。

1.4 观察指标

用药之前和用药后的第4、12、24、36、52周化验周围血,包括血象、肝功能、免疫常规、甲状腺功功能(FT3、FT4、TSH),和病毒载量水平。在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阳性体征以及异常不良反应。

1.5 检查标准和实验室方法

实时荧光PCR扩增仪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HBV DNA,HBV DNA用PCR法,<1 000 copies/mL判为阴性。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血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外周血病毒载量和血清HBeAg/抗-HBe血清HBeAg阴转率(表1)

2.2 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52周后统计,主要不良反应集中在10例患者轻度体温升高,3例发生偏头痛,2例上腹部不适,12例全身酸痛。但均为一过性发生,数天即消退。

3 讨论

目前普遍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共识是抗病毒为基础上积极阻断纤维化,病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选择一种长时间起作用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尤为关键,它能最大限的抑制乙肝病毒,防止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反复波动[2],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最重要治疗措施。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病毒的后细胞内抑制病毒复制、以及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及加强巨噬细胞吞噬活动。所有慢性肝脏损害时纤维化及硬化的形成就是由于纤维形成和基质降解与纤维溶解之间平衡被打乱,进而引起大量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长时间后整个肝脏发生纤维化[3]。肝纤维化4项中的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酶及层粘连蛋白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检测肝硬化

乙型肝炎阳性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5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33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及肝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上海益生源,优贺丁)10mg/d,观察48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清HBV-DNA载量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AS 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2.1 生化学应答

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24周、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36%(9/25)、56%(14/25)、76%(19/25)。

2.2 病毒学应答

抗病毒治疗25例患者48周,治疗12、24、48周HBVDNA阴转率为28%(7/25),36%(9/25),56%(14/25)。治疗48周未发现耐药现象发生。

2.3 E抗原应答

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E抗原消失率24%(6/25),E抗原血清型转换率4%(1/25)。

2.3 安全性

用药期间1例发生一过性ALT升高,2例发生轻微腹泻,未给与特殊处置,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消失。其余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病和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持续复制、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是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原因。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防止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手段[2]。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是腺嘌呤类核苷酸类似物,它对乙型肝炎病毒野生株及拉米夫定耐药株均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之一。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也将阿德福韦酯列为CHB治疗的一线用药[3]。因进口药物价格昂贵,普通消费者难以长期承受,国产阿德福韦酯价格相对便宜,但相关临床疗效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探讨上海益生源生产的优贺丁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医师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阿德福韦酯口服后,形成具有药物活性的双磷酸阿德福韦,通过和病毒逆转录酶的自然底物dATP竞争结合相同的结合位点,掺杂到HBV DNA链上,终止DNA链延伸和病毒的复制[4]。有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能提高IFN的水平、诱导内生性干扰素α,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和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有较强的抗HBV作用[5,6]。本研究应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病毒学应答率62%,病毒学阴转率56%;ALT复常率72%;但E抗原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较低。该药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化进展,防止肝癌发生。但对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E抗原血清转换率低,故需长疗程治疗。阿德福韦酯(优贺丁)临床应用有较好的安全性,1例ALT轻度升高,2例发生轻微腹泻,均未给与特殊处置,遂疗程延长而好转,48周治疗均无耐药发生,且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因此,阿德福韦酯(优贺丁)可于我国更广泛的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中应用。

总之,国产阿德福韦(优贺丁)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长期有效抑制HBVDNA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病杂志脏,2005,13(12):348-357.

[2]白菡,赵桂珍.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重要性.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5-9.

[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25-130.

[4]刘林华.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12(5):154-157.

[5]Hadziyannis SJ,Tassopoulos NC,Heathcote EJ,et al.Long-term therapy with adefovirdipivoxil for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N Engl J Med,2005,352(26):2673-2681.

乙型肝炎阳性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符合2010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代谢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病、失代偿期肝病及妊娠哺乳期产妇患者。观察组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26~57岁,平均34.8岁,病程4~12年,平均5.7年。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29~56岁,平均34.2岁,病程5~15年,平均6.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公司)10mg/d,疗程为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情况、HBe Ag转阴率以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实验室检测

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为广州达安基因有限公司生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生化检验采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用药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LT复常率与HBe 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给予口服苦参素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

3 讨论

HBV感染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细胞毒效应是感染HB V后机体抗病毒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胞毒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是阻止肝硬化进程及肝癌发生的首选方案。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还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5]。

恩替卡韦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对HBV DNA多聚酶的天然底物的竞争,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所有活性,抑制HBVDNA正链的形成,最终达到抑制血清中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6,7]。同时,口服恩替卡韦能够减轻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的病毒负荷,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炎症坏死活动程度,减低再生肝细胞受病毒感染的几率,减轻免疫反应,促使肝功能好转[8]。与其它核苷类药物相比恩替卡韦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特点,因此归于初治者耐药率极低,对于拉米夫定耐药者也同样有效[9]。恩替卡韦临床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比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发现,恩替卡韦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表明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ALT复常率及HBeAg转阴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用药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这与于爱平[10]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与阿德福韦酯相比较,恩替卡韦抑制血清中乙肝病毒复制的力度更强,耐药率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故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各82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LT复常率与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给予口服苦参素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较,恩替卡韦抑制血清中乙肝病毒复制的力度更强,耐药率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故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Colonno RJ,Rose R,Baldick CJ,et al.Entecavir resistance is rare in nucleoside har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06;44(6):1656~1665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3]衣展华,丁锷,陈俊飞.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评估[J].肝脏,2011;16(5):426~427

[4]姚光弼,张定风,王宝恩,等.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剂量和疗效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7):454~458

[5]姚云林,马旦.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治规律及用药原则[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626~1627

[6]施可庆,张大志,郭树华,等.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9):641~645

[7]张志红,倪秉强,陈日新.参麦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在大肠癌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肝功能保护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51~1752

[8]宋春辉,杨斌,陈黎明,等.恩替卡韦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泌白细胞介素22的T细胞频数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84~86

[9]姚光弼,朱攻,王宇明,等.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891~895

乙型肝炎阳性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Be 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118例, 年龄为27~54岁, 平均年龄为 (38.2±15.9) 岁,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47例。所有患者诊断都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妊娠等患者。治疗前, 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63例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 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 (葛兰素史克公司) 100mg/d, 连用48周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0.5mg/d, 连用48周口服治疗。每隔12周检测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主要包括三类检测方法: (1) HBV血清标记物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 (2) 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且检测下限为500copies/ml; (3) 肝功能指标ALT采用日本奥林巴斯 (OLYM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ALT的复常情况 (表1)

观察组ALT复常情况:在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36周、治疗后48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χ2=10.086, 12.251, 11.543, 17.913,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2.2 所有患者HBV-DNA的转阴情况 (表2)

观察组HBV-DNA转阴情况:在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36周、治疗后48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χ2=5.057, 5.755, 6.184, 8.761,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2.3 乙肝患者HBe Ag的转阴情况 (表3)

观察组HBe Ag转阴情况:在治疗后24周、治疗后36周、治疗后48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χ2=6.141, 5.294, 5.446, 5.898,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典型病理特征:体内的HBV病毒较活跃, 大量复制后将会导致机体组织严重破坏。患者体内组织在针对HBV病毒编码抗原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 在清除HBV病毒的同时也会对机体组织细胞造成一定程度损伤[5]。目前对于HBe 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 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机体产生持续伤害。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药药物的不断更新, 新的抗病毒药物应运而生, 各种药物的临床功效略有差别, 只有有效控制患者体内HBV病毒的发展才可以有效改善其病情。

拉米夫定是一种传统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对于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疾病来讲, 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拉米夫定作用于人体后, 可以有效抑制HBV病毒的扩增, 起到抗病毒的独特疗效。尽管拉米夫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病毒的复制, 但长期使用拉夫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 患者一旦停药较易发生药理性反跳, 且长期服用后, HBe 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还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从而影响长期的药物治疗效果。

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具有活性较强的三磷酸盐, 与HBV-DNA等多聚体病毒相比, 具有较强的竞争活力。恩替卡韦的短期临床效应明显,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 主要体现在ALT复常情况、HBV-DNA转阴情况、HBe Ag转阴情况明显好于使用拉夫米定药物的对照组。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DNA等多聚体病毒的活性, 使之不能顺利完成病毒复制, 从而起到抗病毒功效[6]。与拉米夫定相比, 它们的作用机理是截然不同的, 但使用后最终都能都有效抑制HBV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发生和发展。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活性明显强于拉米夫定。

本次研究表明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活性明显强于拉米夫定。长时间服用恩替卡韦后, 可以使患者肝细胞的炎症状况明显改善, 患者的肝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快速修复, 且至今尚未发现恶性的不良反应, 患者的耐药性也明显好于拉夫米定。综上所述, 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且起效快作用强,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118例, 随机分为2组, 在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36周、治疗后48周分别检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ALT复情况、HBV-DNA转阴情况、HBeAg转阴情况在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治疗后36周、治疗后48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且起效快作用强,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恩替卡韦,HBeAg阳性,重度乙型肝炎

参考文献

[1]姚光弼, 张定凤, 王宝恩, 等.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剂量和疗效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7) :484-487.

[2]夏淑林, 张振华, 叶珺, 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 14 (3) :183-184.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6, 9 (1) :8-18.

[4]李保明, 姚世雄, 韩丽英.恩替卡韦治疗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1) :50-54.

[5]徐浩, 李成忠, 尹伟, 等.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11) :2125-2127.

乙型肝炎阳性 第6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e抗原,HBVDNA定量,阿德福韦酯

本文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入选者均符合2005年12月制订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年龄18~65岁, 男女不限; (2) HBsAg和HBeAg持续阳性半年以上; (3) 筛选时血清HBV DNA定量≥104拷贝/ml; (4) 筛选时AST或ALT升高在正常参考上限的2~5倍; (5) 同意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排除标准: (1) 重叠或者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2) 在服用阿德福韦酯前6个月内使用过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3) 合并代谢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病; (4) 滥用乙醇或非法药品史; (5) 有失代偿性肝病 (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 ; (6)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研究对象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19~59岁, 中位年龄 (39.6±9.8) 岁, 病程1~18年, 平均 (10.3±3.6) 年,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早期20例, 中期18例;对照组32例:男24例, 女8例, 年龄17~60岁, 平均 (38.1±10.2) 岁, 病程1~17年, 平均 (12.5±3.0) 年,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早期17例, 中期1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分期及程度、病程、肝功能及HBV DNA定量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护肝细胞、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片 (代丁, 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803) 10mg/次, 1次/d。2组疗程均6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HBVM、HBV DNA定量以及肝胆B超。HBVM用ELISA法测定, HBV DNA定量采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测定, 试剂均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全程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征、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

2组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2.2 HBV DNA定量水平、Child-Pugh评分和HBeAg阴转率

治疗组较对照组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 Child-Pugh评分明显减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HBeAg阴转率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腹痛1例、恶心1例, 症状较轻可耐受, 未予停药, 改饭后服药症状消失。治疗后检测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

3讨论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由于乙肝病毒 (HBV) 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和不断复制, 易导致肝脏的炎症和坏死。因此, 治疗的关键是抗HBV, 抑制HBV复制。既往常采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 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大, 患者不易耐受。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 病毒变异以每年14%~32%逐年递增, 并且停药后病毒学和生化指标反跳, 降低了其临床使用价值[1]。阿德福韦酯 (ADV) 是继拉米夫定后的第二个被批准的口服抗HBV药物。口服后, 在体内转化为阿德福韦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酸类似物, 在体内通过细胞激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为具有活性作用的代谢产物二磷酸阿德福韦, 二磷酸阿德福韦抑制HBV DNA多聚酶或逆转录酶, 作用包括: (1) 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 (2) 通过与HBV DNA多聚酶竞争而整合入病毒DNA链, 导致DAN链的中止而最终抑制了HBV DNA的复制, 使病毒DNA链延长终止。二磷酸阿德福韦对HBV DNA多聚酶的抑制常数为0.1mmol/L, 对人类DNA多聚酶α和γ的抑制作用较弱, 其抑制常数分别为1.18mmol/L和0.97mmol/L, 因此, 治疗剂量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2]。因此, ADV是一种新的抗HBV的药物, 对HBV野生株及拉米夫定耐药株均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之一[3]。

本研究也显示,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AST、ALT、TBIL、ALB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但HBeAg阴转率2组无明显差异。说明ADV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HBV DNA复制, 不能完全清除细胞内的HBV DNA, 因而不能明显地提高HBeAg阴转率。ADV的不良反应较少而轻, 大多数可耐受,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总之, ADV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可作为抗HBV DNA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刘林华, 陈新月.阿德福韦酯抗乙肝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分册, 2005, 12 (5) :154-157.

[2]曾民德, 茅益民.我国阿德福韦酯三期临床研究的特点及其意义[N].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3-9, 999期.

乙型肝炎阳性 第7篇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干扰素,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我国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因感染HBeAg阳性慢乙肝而发展为肝硬化[1]。最大限度消除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才能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2]。笔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联合给药的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76例, 女34例;年龄25~68岁, 中位年龄42.1岁。所有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且符合以下条件: (1) 血清HBsAg、HBeAg持续阳性半年以上; (2) 血清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而低于正常值上限10倍; (3) 无重叠感染: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失代偿性肝硬化; (4) 1年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药; (5) 无心、脑、肾病史, 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性疾病。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 2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保肝、支持及对症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 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b 300万U肌内注射, 隔天1次。疗程6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血清ALT恢复正常率、血清HBeAg转换率、 HBV-DNA阴转率 (血清HBV-DNA浓度<1.0×103拷贝/ml为阴性)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ALT复常率为66.7%, 血清HBV-DNA、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3%和60.0%, 均高于对照组的30.0%、44.0%和3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乙型肝炎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感染后可使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自然史表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病毒持续复制是病情进展和恶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抗病毒治疗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能否治愈的关键, 最大限度抑制、消除HBV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3]。减轻肝脏纤维化及细胞炎性坏死, 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 预防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是治疗的总体目标。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阿德福韦酯是5′-单磷酸脱氧阿糖腺苷的无环类似物, 在细胞内双磷酸化后形成有活性的阿德福韦双磷酸盐, 具有抗病毒作用, 通过终止病毒DNA链的合成和抑制HBV-DNA多聚酶有效抑制HBV复制[4]。干扰素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 它不能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 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 (AVP) 发挥效应, 合成的抗病毒蛋白主要有蛋白激酶和2′-5′A合成酶等, 前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 后者可降解病毒mRNA, 使病毒终止复制;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活性, 提高T淋巴细胞识别和杀伤被HBV感染的靶细胞的能力, 从而清除HBV[5]。本研究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2种药物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 从两个不同环节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起到协同抗病毒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药联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ALT复常率66.7%, 血清HBeAg转换率60.0%, 血清HBV-DNA阴转率83.3%, 效果满意。

总之, 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联合用药, 能迅速改善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 血清HBeAg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联合抗病毒治疗是可供选择的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立雅, 陈新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因素及疗效预测[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 (6) :410-41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传染病信息, 2005, 18 (增刊) :1-12.

[3]斯崇文.对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看法[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5, 23:73-74.

[4]陈瑞领.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9) :1388-1390.

乙型肝炎阳性 第8篇

2012年1月-2015年2月检测乙肝两对半, 结果出现HBs Ag阴性,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4例。其中男2例, 年龄40~50岁;女1例, 年龄59岁;新生儿1例。其中急性重症肝炎2例, 所有病例乙肝HBV-DNA定量为阳性。

试验方法:乙肝两对半检测为化学发光法。乙肝HBV-DNA定量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结果

4例HBs Ag阴性患者,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 乙肝HBV-DNA定量阳性。2例男性患者 (急性重症肝炎) 为住院患者, 肝功严重受损, 谷丙转氨酶350~800 U/L, 谷草转氨酶500~1 000 U/L, 总胆红素130~150μmol/L, 直接胆红素均90~100μmol/L, 谷氨酰转肽酶90~100 U/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延长。女性患者与新生儿患者肝功正常, 4例患者均排除甲、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为防钩状效应, 我们对标本分别进行10倍、20倍、40倍、80倍等比例稀释后, 结果与未稀释血清模式一致。

讨论

出现HBs Ag阴性,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模式, 首先怀疑HBs Ag浓度过高, 导致钩状效应出现假阴性, 本文4例患者均通过倍比稀释排除钩状效应, 说明出现此种模式与HBs Ag浓度过高无关;其次怀疑HBs Ag浓度过低, 无法检测出来。有文献报道出现HBs Ag阴性、HBe Ag阳性结果之前, HBs Ag阳性, 由于治疗过程中处于一个波动状态, 所以检测不出[1]。

HBs Ag阳性是乙型肝炎患者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而HBs 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乙型肝炎, HBV的S基因负责编码表达表面抗原, 即S蛋白, 其抗原性较复杂, 有一个特异的抗原决定簇“a”和至少两个亚基决定簇“d/r”和“w/r”。任何影响S蛋白表达水平或抗原性质的改变均可导致HBs Ag检测为阴性, 特别是“a”决定簇的序列发生改变[2]。HBV病毒变异株感染, 由于治疗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HBV病毒变异株逐渐增多, 变异后的病毒株其抗原性、传染性、毒性、抗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均可发生改变, 有的甚至改变发病机制, 或改变种属和组织的嗜性。因此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也可能不同程度地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表达异常引起宿主的异常应答, 可出现血清标志物的不典型表现[3]。

1例新生儿出现HBs Ag阴性,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 HBV-DNA阳性, 考虑是否通过母亲胎盘垂直传播, 因未作母亲乙肝两对半血清学及HBV-DNA定量测定, 无从考究,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如果常规做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 结果出现HBs Ag阴性,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时, 一定要建议患者同时做HBV-DNA定量测定, 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摘要:目的:分析HBs Ag阴性,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定量测定是否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做HBV-DNA定量检测。结果:4例HBs Ag阴性患者,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 乙肝HBV-DNA定量为阳性。结论:出现HBs Ag阴性, HBs Ab、HBe Ag、HBc Ab阳性时, 一定要建议患者同时做HBV-DNA定量测定, 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HbsAg,HbeAg,HBV-DNA定量

参考文献

[1]陈黔.昆明地区67例HBs Ag阴性HBe 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 2008, 18 (5) :777-778.

[2]Liurong Jing, Xi Hao, Lin Kun.Hepatitis bvirus surface antiqen detection of wea kreactive specime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al, 2010,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乙型肝炎阳性】相关文章:

乙型重型肝炎07-15

预防乙型肝炎07-13

小儿乙型肝炎09-0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5-16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06-24

乙型肝炎基因型08-28

乙型肝炎病毒介绍07-25

乙型肝炎检查指标08-12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08-12

乙型病毒性肝炎06-07

上一篇:防范护患纠纷下一篇:体会: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