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作文的亮点

2024-06-07

怎样打造作文的亮点(精选5篇)

怎样打造作文的亮点 第1篇

一.用智慧的哲思照亮文章的灵魂

高考, 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选拔人才, 就靠一篇文章 (策论) 取仕。那时的文章要求就是“代圣人立言”、“代君主治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要求?因为, 这两点最能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智慧,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正因为这样,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 要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 让文章展现出广博的智慧和深邃的哲学思辨性, 给读者以智慧的火花和哲思的启迪, 从而达到灵魂的震撼。例如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 就像飓风一样, 在深深的苦海上, 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 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 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 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 在世界的边缘, 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 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 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 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 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 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 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 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 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 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 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被折磨者, 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 但是我无能为力, 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 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我们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 从古至今, 都是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所热衷关注的人类学命题。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在这篇500余字的短文中, 以其深邃的思辨性, 为我们作出了精辟的回答。文章看起来简短, 其内容却十分丰富, 充满着严整的逻辑思维, 可以说涵盖了宇宙生灵的全部。作者从物质的———爱情 (生物本能) ;精神的———求知 (人类心灵) ;社会学的———同情心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三个层面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这一人类学的终极课题, 这种寓深邃的哲理于浅显的事理之中的写法, 令读者仰慕。

二.用经典的材料擦亮文章的基石

材料是文章的“砖瓦”、“基石”, 是构成文章的“元件”。我们作文的材料不能从小学到高中总是“萝卜三碗”、“三碗萝卜”的十年不变的老面孔, 一写到“奉献”, 就是雷锋“助人为乐”;写到“奋斗”, 就是张海迪“身残志坚”;写到“坚持”, 就是居里夫人“屡败屡战”;写到“爱国”, 就是屈原“投江而死”等等, 这样老掉牙的材料, 阅卷老师看到就头疼、恶心, 怎么能够提得起味口, 给你打高分呢?鉴于此, 写到作文里的材料必须是新颖的、典型的, 让人眼睛一亮的。如写“奉献”, 不如写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某一位;写“奋斗”, 不如写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的故事;写“坚持”, 不如写汶川大地震中幸存者的“坚持”;写“爱国”, 不如写日本福岛大地震中日本国民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当然我们强调材料的“新颖”, 并不是说屈原、李白、苏轼等旧材料就不能用, 我们反对的是不会翻新旧材料的人云亦云的作文。旧的典型材料如果用得好, 用出了新意, 是一样可以得高分的, 如2001年江苏省考生蒋昕捷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用激越的感情灼亮文章的情愫

文章是感情的载体。感情可以分为实情、真情、激情等不同类型。写作时,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无论是哪一种“情”, 都必须是真的, 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露, 切不可无病呻吟, 强说愁苦。一般说来, 说明文是“以法示人, 教人以用”———实情, 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 动人以情”———真情, 如朱自清的《背影》:

我说道, “爸爸, 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 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过头看见我, 说, “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段写“父爱”的文字, 毫无华丽的词藻, 全是“真情”的流露, 这比那“父爱有多么伟大啊!”的口号式的“空喊”, 要感人得多。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启人以思”———激情, 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议论部分: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以时间的流驶, 来洗涤旧迹,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 又给人暂得偷生, 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如火山爆发般的议论兼抒情, 将作者对爱国学生的英勇精神的崇敬, 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和盘托出, 极富感染力, 令人震憾!

我们的作文, 无论是什么文体, 都要有真情实感。

我们要用事物的实情去撞开读者的心扉;用智慧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灵魂;用火样的激情去燎燃读者的感情。让读者与作者一同爱, 一同恨, 一同笑, 一同哭, 一同歌唱, 一同激荡, 心有共鸣, 神魂颠倒。缠绵处, 如梦似幻;高兴处, 击节而歌;愤怒处, 拍案而起。这样的作文, 老师不打高分才怪呢。

四.用诗化的语言靓亮文章的服饰

语言是文章的物质外壳。作文水平的高下之分除了看作文思想水平的高下之分外, 语言表达是否优美也是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我国古代流传至今并且仍旧深受读者所喜爱的散文、小说, 无一不是精美语言的典范。那么,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亮”起来呢?方法如下:

1.语言要有细腻、生动的形象美。

例如鲁迅的《药》:老栓慌忙摸出洋钱, 抖抖的想交给他, 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 嚷道, “怕什么?怎么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 一把扯下纸罩, 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 捏一捏, 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

这段描写, 通过“抢、扯、裹、塞、抓、捏、转”七个动词, 将一个凶狠、贪婪、冷酷的刽子手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令人毛骨悚然。

2.语言要有色彩美、音乐美、意境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地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段文字写月光下的荷塘, 有色彩美———“绿叶、白花、明珠、碧天、碧波”;音乐美———“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叠音词的运用, 构成了曼妙舒缓、起伏迭宕、回环宛曲的音乐美;意境美———“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朦胧而富有诗意。

3.语言要有启迪、警醒、思辨的哲思美。

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 享受着充足的睡眠, 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出入的交通要道, 是一条类似苏花路的山路, 一边傍山, 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 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 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 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 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 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 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 叫幸福的阶梯, 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怎样打造作文的亮点 第2篇

1、赚钱的生活是一种被迫的生活,财富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它只是因为其他东西才有用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可玛可斯伦理学》

2、人是政治的动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3、任何人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人人格而从属于别人,则自然成为奴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遵守,仍然不能实现法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5、于是,很明显,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帮内中产阶级强大,虽以抗衡其他两个部分(注:贵族与平民)而有余,那这个城帮就易于统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6、惟一稳定的邦国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邦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7、我憎恨你写的东西,但我以生命来保证你有继续写作的可能。——(法国)伏尔泰《哲学通讯》

8、在等待一个更好的定义的同时,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将真理定义为:对事实的实事求是的陈述。——(法国)伏尔泰《哲学通讯》

9、在我们以四千种方法计论了四千年的各种疑难中,最安全之路就是不要干任何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心怀这一秘诀,我们就能愉快生活,对死亡无所畏惧。(法国)伏尔泰《论奇迹通信集》

10、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1、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义务。——(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2、人民决不会被腐蚀,却往往会受骗。——(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3、如果我们探讨,应该成为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目的的全体人的最大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便会发现它可以归结为两 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4、教育他如何生活而不是如何躲避死亡,生活不是呼唤而是行动。——(法国)卢梭《爱弥儿》

15、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围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了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他,这位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人。假如有人拔掉界桩或填平界沟,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相信这个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不是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是遭殃了!”这个人会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的恐怖啊!——(法国)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6、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7、我们的时代是批判时代,一切东西都在批判之列。许多人认为宗教的神圣性和立法的权威性可为免受这一法庭审查的根据。但是,如果它们免去审查,它们就会成为合理怀疑的对象,它们就无法要求获得真诚的尊敬。(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8、世界的历史就是对自由的意识的发展。——(德国)黑格尔《历名哲学》

19、只有服从法则的事物才是自由的,因为它服从自己。它是独立的,从而是自由的。——(德国)黑格尔《历名哲学》

20、解释历史就是描述在伟大时代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激情、天才和活生生的力量。——(德国)黑格尔《历名哲学》

21、一个民族发展的至高点是——获得对生活和环境的理解——将法律、正义和道德观念变

巧设标题, 打造话题作文的亮点 第3篇

精彩有程度, 亮点有大小。一篇好的作文总得有一两处“亮点”。在这里, 我们要探索的是从作文命题的角度通过巧设标题去打造话题作文的亮点。

题目自拟是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之一。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窗口, 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题目拟得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对题目认真包装, 给自己的作文取个漂亮的名字,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重视拟题, 掌握一些拟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必要的。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拟题训练中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点:

1.自拟题目要切合“话题”题旨。

2.题目要准确, 文题要相符, 忌文不对题。

3.题目宜小不宜大, 忌大而不当。

4.题目宜短不宜长, 忌晦涩冗长。

5.可以合理创新, 但忌弄巧成拙。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往往会用概括内容、提示观点等方法来给自己的作文命题。目的是要使阅卷老师一见题目就能大体知道文章内容, 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那么, 怎样才能在拟题环节制造出足够吸引人的“亮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巧组矛盾

题目由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巧妙地组合而成, 容易激起阅卷人思想的波澜。如《死海不死》《闲书不闲》《有“理”也会寸步难行》《“忠言”顺耳不利行》。

二、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疑团, 俗称“卖关子”, 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题目设置悬念, 能引人入胜, 吸引人去追根究底。如语文教材中曾经选用过的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江苏考生的《抛弃妻子之谜》等等。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 如《理直气不壮, 做“贼”心不虚》;可以以怪生悬, 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除此之外, 悬念还可藏于省略号之中, 标题于紧要处突然停下, 用省略号表示, 把结果置于种种可能性之中, 吸引读者不得不把视线往下移, 如《我最需要……》等。

三、引用佳句

名人名言、诗词警句、成语熟语、谚语歌词、影视广告等均可直接用作文章标题, 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或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等, 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还可使文章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引用成语的《人贵自立》;引用名句的《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引用诗词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引用流行歌词的《一笑而过》;引用广告语的《农夫山泉有点甜》等等。

四、推陈出新

名人名言、诗词警句、成语熟语、谚语歌词、影视广告等除可直接用作文章标题外, 也可稍作翻新、置换用作文题, 会使题目显得新颖别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通俗易懂、自然朴实, 也能产生独特的魅力。如成语翻新《恨屋及乌》《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置换名句《淡泊未必明志, 宁静未必致远》《假招损, 诚受益》;置换诗词《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怎一个情字了得》;置换歌名《都是答案惹的祸》等等。

五、巧用修辞

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拟题很有新意, 不同的修辞手法还会营造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如运用比喻《诚信———人生的信用卡》《拭去眼前的“浮云”》《人生如歌》;运用拟人《落泪的风铃》《树的“叹息”》;运用对偶《躺着读书, 站着做人》。另外, 还有以夸张入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以反问入题《诚信岂可抛》;以设问入题《错?对!》;以双关入题《冬日暖阳》 (话题:温情) ;以顶真入题《活读书书读活》;以呼告的方法入题《让世界充满诚信》……

怎样打造作文的亮点 第4篇

怎样让作文有亮点:写出“发现”作文才亮丽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写的作文太一般化,平平淡淡的,询问怎样克服平淡的毛病,写出新鲜生动的作文来。

我想起一位小朋友学习炒菜的故事。他在妈妈生日那天做了一顿饭,妈妈下班回家见到摆上餐桌的饭菜,惊喜极了。可是吃起来,他炒的菜淡而无味。原来,他忘记给菜放盐了。

淡而无味的菜,加点盐就有味了;平平淡淡的作文,应该加点什么呢?读了许多同学的作文后,我觉得,应该给作文加点“发现”。

1.普通的事物,也能写出新意!

班上开展野外活动、参加校运会、观看展览,有的同学能写出有情有趣、新鲜生动的文章,另外一些同学写出的文章却干巴巴的,太一般化。

同样经历的一件事情,你只是参与过,看到过;而别人却从中有所发现,得到了体验,所以人家能写得好,能写出新意。

比如,同样是写动物的作文,多数同学写的是表面的东西。下面的两篇文章,却写得很不一样。

第一篇文章叫《马耳朵表述“心情”》。小作者刘扬暑假到乡下爷爷家,替爷爷放马,加草料,和两匹马成了好朋友。他写道――

……大马在劳动后感到疲劳时,耳根无力,耳朵倒向前方或两侧。它休息一阵后,耳朵又会竖起来。带它们到草地上吃草时,它们的耳朵直立着,轻轻地抖动,很兴奋的样子。拿鞭子打它们时,它们的耳朵前后不停地紧张摇动,有时鼻孔还发出一种响声,蹄子乱踢,表示心情不愉快。

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马有许多表达心情的方式。不过,它的耳朵是最能表述它的心情的。

另一篇文章叫《螳螂的眼睛》,一位叫岑灿华的小朋友写自己养了一只螳螂当宠物――

一天早上,我无意中发现螳螂青色的眼睛变成黑色的.还以为它没睡醒哩。

上学路上,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把我淋成了落汤鸡。我联想到螳螂的眼睛,心想,莫不是天要下雨它才变黑的?

我观察了好多天,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螳螂的眼睛变黑时,天就要下雨;它的眼睛半黑半青时,就是阴天;它的眼睛是青色时,就是晴天。

从此,我有了一个活的“晴雨表”。

这两篇文章写得新鲜生动,因为小作者写出了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

平常,老师要求同学们要多观察。观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就是要获得新发现和新体验。普普通通的事物,你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发现了现象背后的秘密,写的文章就会有新意,有亮点。

2.写出自己的发现,文章就是不一样!

不少同学重视过生日,这种情况,在作文中得到了反映。我读过不少写自己或朋友过生日的文章,多数写的是高高兴兴的心情,热热闹闹的场面。这里介绍三篇写得不一样的文章。

一篇是《妈妈,对不起》。张炯小朋友写自己过生日前,请妈妈采购各种美食,生日宴会前,他怕妈妈一个大人在场,影响同学们狂欢的气氛,就请妈妈不要参加。妈妈默默地出去了,他一点也不在意。同学们带着礼物,参加了热闹的生日聚会。送他们离去时,“我”在窗口挥手,忽然看到刚刚亮起的路灯下妈妈“孤独的身影”――

我的心突然被针扎了一下。就像一个充满快乐的气球,被针一扎,快乐的空气立即跑光了。我感到自己像个泄了气的气球。

我的心里充满了惭愧,前的今天,是妈妈让我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那天也是她经受最大痛苦的一天。我的生日.应该是我感谢妈妈的纪念日。这几年,爸爸经常在外出差.是妈妈承担了各种家务,辛辛苦苦地照顾我。我本来是知道妈妈辛苦的,但这个生日宴会,却把妈妈赶到街头。

我眼睛蒙上了一层泪水,这是悔恨的泪水:妈妈,对不起!

文章写出了作者的心灵发现。妈妈“孤独的身影”让他突然感到自己过生日的方式不对.唤起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这种心灵的自省和发现,对一个成长着的人是非常宝贵的,将使他学会关怀、理解和感激,脱离自私和狭隘。这种心灵的感悟、体验和觉醒,像珍珠一样使这篇作文闪烁着光芒。

杜民飞同学的《我的生日树》写他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在屋前栽了一棵纪念树。那是一棵四季长青的杉树。可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这棵树――

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和陈兵在放学路上打了一架。他打不赢,跑回家拿了一把刀,朝我的生日树砍起来。他边砍边叫:“砍死你!砍死你!”那棵树默不做声,任他砍。

我想,这真是一棵无用的树,一棵受气的树。看着树干的伤痕,我心里就不好受。

随着“我”和杉树一年一年长大,“我”对杉树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杉树一年比一年长高了,长得比我家的屋檐还高。它的伤疤还在,但树干挺直。它一年四季站在那里,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热寒冷,都不屈服,不断向上长高。它是一棵坚强的树,一棵挺拔的树。

我要和我的生日树一起成长,坚强,挺拔,永远向上。

这篇文章在写生日的题材上出了新,找到了一个好的形象来表达生日的感受。从“受气的树”、“无用的树”,到“坚强的树”、“挺拔的树”,小作者写出了独特的发现。他发现了这棵树的独特品质,用来激励自己。

林岩同学的《到野外过生日》一文,写他读了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传记,了解到达尔文小时喜欢一种“直线远足”的活动。“远足”就是走路到远处旅行的意思。少年达尔文在地图上画一段直线,然后依靠指南针,照着这条笔直的线路勇往直前,将途中遇到的动植物种类都记录下来,写成考察笔记。小作者受到启发,决定生日这天进行一次“生日远足”。文章写道――

我的好朋友成宝和福仔感到非常新鲜,自告奋勇地陪我前往。

……不搭汽车,不骑自行车,我们还从来没徒步走过这么远的路。我说:“我们在创造走路的纪录。”心里充满了新鲜和自豪。

田野出现在我们视野里,多么激动啊,我们靠自己的双脚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抛开被太阳晒得油渍渍的柏油马路,我们在长满庄稼的田野上又跳又叫。

他们在野外采集植物,“手指上沾满了植物的汁液”,在田地里抓虫子追蚱蜢,还和一个赶羊的女孩交上了朋友,回家时一身汗一身泥,但感到特别有意思。

林岩小朋友写出了徒步走进大自然得到的新感受和新体验.把在野外过生日的经历写得生动有趣,并且写出一种全新的过生日的观念。

以上三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小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文章因此而有了亮点,让人眼目一新。

3.张开心灵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有发现。

同学们好奇心强,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感兴趣,感到惊奇。这种惊奇的体验,这种新鲜的感觉,往往就是“发现”在显示它的魔力。

张开心灵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会有发现。

发现什么呢?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关键是,你要拥有一颗好奇、敏锐的心,拥有勤于思考的头脑,做一个敏于行动的人。

有一次到一所小学参观学习.我随手翻阅一堆四年级同学的日记本,其中一个叫周芳菲的同学的日记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日记本里充满了这样一类片断――

(1)我看到一本书上写着“陆地上的动物都会叫”。我对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就提了几条蚯蚓进行观察。几天过去了,蚯蚓都没有叫。第五天,下起了雨,我突然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原来是蚯蚓发出的。这一下,我才知道蚯蚓真的会叫。

(2)我去小卖部买铅笔擦时,掉了1角硬币在地上。怕别人笑我小气,我没有去捡就离开了,才走不远,小卖部阿姨的女儿跑着追上了我,递上我刚才掉的钱。我笨拙地接过硬币,脸一下子发烫了。

周芳菲同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好奇心强,脑子里经常冒着小问号,有着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的好习惯。她在观察中,发现蚯蚓也会叫;在1角钱失而复得的细节里,发现自己内心里不该有的小小虚荣心。她的日记本是一本充满了发现的日记本。

发现是有魔力的!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你会体验到惊奇与喜悦。

如何打造高中作文教学“亮点” 第5篇

好的开头将意味着作文成功的一半。开头既要切合文题, 又要力求有韵味, 有创造性。形式上可以用题词、引用名言、对联或短诗、流行音乐等, 以此来先声夺人, 内容表达上可用悬念法、互题法、抒情法等, 其语言上要生动、清新、简炼、准确等。

精彩的开头, 会给阅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吸引读者往下读。比如写记叙文, 宗旨便是“引人入胜”, 像《新儿女英雄传》的开头:“牛大水23了, 还没娶上媳妇。”这句话像老太太坐在热炕头上叼着烟袋不紧不慢地拉家常, 可其作用却像一根牵心线:是穷, 还是不务正业?是人品不好, 还是模样不俊?引读者非看个明白不可。可见开篇的重要性。

如果写议论文, 就要开宗明义, 开篇提出论点, 让人一目了然。比如作文题目是《良好的心态是金》, 其开头是这样的:“良好的心态是生命的黄金。只要我们快乐, 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活力与激情, 我们就会意气风发, 披荆斩棘, 铸造生命的辉煌。”

由此可见, 作文开头的精彩至关重要, 将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分值。

二、精美的片段———“猪肚”

“猪肚”很重要。如果空空如也精彩的开篇也就成了哗众取宠。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的不同, 认真写好一议论段, 一个抒情段。写记叙文则要掀起波澜,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可谓一波三折, 如果我们写不出“三折”的情节, 那怕有其中“一折”便也增色不少。细节描写往往出现在记叙的段落里, 要善于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在简洁的文字中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表现事态的发展, 在娓娓的叙述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譬如, 孙犁的《荷花淀》, 其中有一处细节则描写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女人非常关心丈夫, 全神贯注听丈夫讲话, 才不留神手里的苇眉子;又写出了丈夫参军的消息在女人内心引起的震动。但女人是识大体的, 她克制住自己对丈夫依恋的感情, 不让这种感情过分的流露出来, 所以毫不声张。这种细腻的感情就通过一个小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所以, 写记叙文要注意情节的起伏, 细节描写的生动, 这样才能为文章增加亮点。

写议论文则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以列举事实作为重点, 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 力求内容充实, 有说服力。比如:一材料作文, 材料是一首诗, 全诗围绕着“心安”层层展开, 写出了心安的诸多好处。其实, “心安”是一种心态, 而心态决定着人生的苦与乐。立意的角度有:心安是快乐的源泉, 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心安与身安。作文拟题:说“安”。文中列举了典型事例论证中的论点——“生活中处处需要心安”。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布局, 用分论点照应中心论点, 始终扣题。如分论点一:遭遇坎坷时, 需要心安。举了李白被贬回乡, 却豪放不减, 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苏轼被流放到海南, 却悠然依旧。分论点二:身处逆境时, 需要心安。举了史铁生, 21岁时双腿就瘫痪了, 但他却安心于写作。海伦?凯勒双目失明, 而安心练习盲文, 成为生活的强者。史蒂芬?霍金全身仅有两根手指能动, 而他能安心于书写和工作, 让世人惊叹。这样布局结构清晰, 做到了首尾呼应, 内容充实, 说理充分。

总之, 一个个精美的片段填充了“猪肚”, “猪肚”充实, 有理有据, 方能显出作文亮点。

三、富有“余味”的结尾———“豹尾”

结尾要简洁有力, 与开头呼应并点题, 或以饱含哲理的话作结, 发人深省;或用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梦, 把自己的感情愿望委婉地透露出来, 含而不露, 如品芳茗, 引人遐想;亦可以在情节发展至高潮时倏然收住, 使人产生无穷的回味。还可用排比句、诗句、整散句收尾, 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目的。

议论文的结尾要和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其实就是开头论点的翻版, 只不过是在这里重申一下, 起一个强调的作用罢了, 首尾圆合。而记叙文的结尾往往是深化中心, 因此收尾时用议论或抒情笔调, 出奇制胜, 画龙点睛。

譬如学生习作《我要珍惜亲情》:———小苗之所以能长成茁壮的参天大树, 是因为它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航船之所以能够漂洋过海, 是因为它珍惜风雨过后的阳光;人之所以能活得有光彩, 是因为他们珍惜生活中的每分、每秒。结尾———珍惜眼前的亲情, 因为珍惜, 你会变得激情而富有光彩;因为珍惜, 你会变得快乐而充满活力;因为珍惜, 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此文开头和结尾都做到了呼应, 并点题。利用排比句收尾整齐而富有诗意。

四、令人赏心悦目的书面

“卷面犹如人面, 不可蓬头垢面”。“字体不可狂放不羁、龙飞凤舞”。卷面清楚, 字体规矩, 会使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字体美观无疑会给人一种喜悦感, 常言说得好“字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同时, 字写得好则会展示一个人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 从而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所以既有好的内容, 又有好的书面, 向来都是考场作文得分的因素。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多年作文教学的一点积累, 但愿能给参加高考的学生一点启示。

摘要:针对高考的学生, 作文的“亮点”愈多愈好, 这有利于提高作文的分值。决定文章好坏的环节有很多, 如标题、开头、结尾、书写、语言等。要想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还需努力打造“亮点”。所谓“亮点”就是文中值得肯定称道的地方。一篇作文能够满“文”生辉当然好, 但若不能达到那么高的层次, 能够努力打造出一两个值得称好的地方, 也是益于得分的。

上一篇:CA数字证书下一篇: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