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研究

2024-06-11

人民币汇率研究(精选12篇)

人民币汇率研究 第1篇

一、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计

(一) 均衡汇率的界定

均衡价格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价格, 而汇率是一种相对价格, 能够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汇率水平是均衡汇率。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均衡汇率定义为:国际收支平衡 (外部均衡) 和充分就业 (内部均衡) 同时实现时的实际汇率。内部均衡一般指充分就业, 即实现了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外部均衡定义为在适当的政策和内在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收支, 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和的平衡。

(二) 相关变量与模型构建

贸易条件和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均衡汇率最为长期和基本的经济要素, 在构造我国均衡汇率模型时应首先选取贸易条件 (TOT) 以及技术进步 (TECH) 两个变量, 同时还有经济开放程度 (OPEN) 、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GOVEXP) 、净资本流入占GDP的比重以及国外净资产 (NFA) 等作为备选的解释变量 (见下表1) 。

综上所述, 人民币均衡汇率 (ERER) 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中符号“+”表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为正相关, 符号“?”表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根据上述分析暂时无法确定。

(三) 总体结论与政策含义分析

经过人民币ERER模型分析, 1政府支出、净资本流入和国外净资产三个变量的系数与理论预期相符。贸易条件系数为正, 说明我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即我国出口与进口的相对价格上升有利于经常账户盈余, 且这一效应要超过替代效应造成的贸易收入的降低。统计结果显示, 外汇储备作为国外净资产的代理变量, 统计结果显著, 而且经济意义也很显著, 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通过预期的路径对均衡汇率有不可忽视的持续性影响。开放度的系数为负, 说明中国开放度的提高对人民币有贬值压力, 2如表2所示, 2004年至今,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低估, 但并不像舆论所称那样严重。如果按照某些西方舆论所呼吁的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扭曲。我国管理当局应重视动态调整机制, 对市场和价格机制进行完善, 才能在我国汇率制度弹性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增强汇率自身的调整能力。在政策上, 管理当局应该从经济基本面出发进行调整, 使人民币汇率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均衡状态靠近, 既要逐步调整, 又要防止矫枉过正。无论是长期和短期, 政府支出比例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对我国汇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是调控汇率的有力手段。

二、妥善应对人民币汇率相关的贸易争端

如上文所述, 现阶段人民币实际汇率并没有严重低估, 因而不宜大幅度放松汇率管制, 以防大幅波动的风险。换言之, 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因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势必长期存在, 必须妥善加以应对。虽然《汇率法案》能否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最终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目前仍无法预料, 但共和党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 马萨诸塞州前州长米特·罗姆尼历来指责中国是一个“货币操纵者” (currency manipulator) , 并称若他当选下一任总统, 会推动美国向WTO提出指控, 指控中国实施货币操纵。

(一) 在WTO框架下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 美国曾多次试图通过国内立法将人民币汇率争端纳入WTO管辖范围内。毋庸置疑, 如果《汇率法案》最终获得通过, 美国在WTO框架下对华“双反”问题将更加复杂。在反倾销方面, 确定某一出口商的行为构成倾销需要证明“以低于正常价格”销售。由于美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因此美国需要寻找替代国, 并以该国的价格作为正常价格。由于中国出口商的倾销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的, 故不可避免地需要参照替代国的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主权的组成部分, 在替代国的出口商并非反倾销调查中受调查者的情况下, 使该第三国的汇率政策卷入调查是非常棘手的。因此, 美国就中国操纵汇率采用反倾销措施的余地较小, 而采用反补贴措施则更为直接。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所约束的“补贴”是指那些具有专向性 (specificity) 的补贴, 其中第2条规定的专向性包括企业专向性、产业专向性和地区专向性三种形式。显然, 美国《汇率法案》扩大了有关专向性补贴的企业、产业和地域范围, 将专向性扩大至中国国内的所有企业。根据这一思路, 很容易得出所有中国出口商均接受了此类补贴的结论, 并且所受利益出奇巨大, 应当征收反补贴税的数额也很惊人。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出口商征收反补贴税, 中国很可能要求根据WTO争端解决规则要求成立专家组, 以判断美国的国内立法是否与WTO的现行规则相符。目前, 尚不存在因货币价值低估构成补贴而能够支持美国主张的先例, 同时由于美国主张“中国的货币实践使中国制造商普遍受益”, 因此美国在证明专向性方面存在困难。此外, 美国《汇率法案》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机制下的审慎原则已完全背离, 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性质, 我国亦可主动将美国《汇率法案》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旨在消除该法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不一致之处。

(二) 对其他解决途径的探讨

尽管在理论上, 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应对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具有可行性, 但前任美国国会议员、WTO上诉机构前任主席Jame Bacchus在谈及中美汇率争端对WTO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强调, 由WTO解决中美之间因汇率争端引发的反倾销或反补贴纠纷会扩展WTO的政治外延, 而一旦政治问题被牵扯进入WTO, 这一体系曾经拥有的可信度将被侵蚀。不论中国还是美国胜出, 这样的一起案件对两国都无异于弄巧成拙 (self-defeating) , 且对国际贸易体系带来灾难性后果。笔者认为, 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政策属于一国的主权范畴, 在不违反《IMF协定》的前提下, 一国有权独立自主确定和调整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比价或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政策是IMF所允许的, 不应受到他国以及任何国际组织的干涉, 首先应该通过外交手段积极进行交涉, 为我国贸易和汇率改革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 鉴于IMF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表现出相对宽松的姿态, 如果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交予IMF解决, 我国将拥有较为广阔的斡旋空间。

摘要:对均衡汇率的估计是开放型经济体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证结果表明, 近年来我国实际有效汇率持续低估, 但没有被严重低估, 因此尽管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 管理当局要谨慎处理, 同时中美之间因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必将长期存在。虽然美国在WTO框架下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困难较大, 我国还应寻求多种途径积极加以应对。

关键词:均衡汇率,人民币汇率争端,WTO

参考文献

[1]栾信杰.“‘一意孤行’且‘渐行渐远’——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一致性问题及我国的对策”.国际贸易, 2012年第1期.

[2]郭策.中国面临的反补贴及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救济.国际贸易, 2011年第9期.

[3]姜波克, 李怀定.均衡汇率理论文献评述.当代财经, 2006年第2期.

[4]林伯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经济研究, 2003年第12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 世界经济统计研究, 2003年第11期.

[6]James Bacchus, a Trade War with Zero Currency,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July12, 2010:13.

人民币汇率改革 第2篇

根据央行的表述,此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8月11日,央行决定完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当日中间价报价较前日飙升逾1000点。受中间价引导,境内美元兑人民币即期创逾20年来最大跌幅,触及三年新低。境外离岸人民币也扩大跌幅,一度触及6.4212,创逾三年半最低。

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央行会参考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每天给人民币汇率设定一个中间价格(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这个价格为基准,在央行设定的波幅范围内(类似股市的涨跌停板,经过多次扩大,目前这个范围是上下各2%),汇率受市场供求影响自由浮动。

进行报价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放松汇率稳定经济增长;在美联储加息之前掌握更大的主动权;为人民币加入SDR做准备(要和国际接轨,要体现真实汇率)。

中间价报价调整有利于减少扭曲,显然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向市场均衡汇率趋近。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汇率应当围绕作为基准汇率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波动,市场汇率与中间价的偏离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修复功能来校正。2014年三季度以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持续处于高位,而美元对其它国际主要货币升值,二者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同,做市商预期明显分化,使得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偏离。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及汇率指数近期持续贬值,有汇率机制受英国脱欧事件冲击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叠加汇率贬值和外储增加的局面,未来即使人民币兑美元继续贬值,在汇率市场化机制及基本面前提下,对中国资本流动及外储来说,也可能将不再有方向性和趋势性的指导意义,正如6月的状况。

去年8月份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央行自10月份后双降(降息和降准)后,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率明显趋于谨慎,而若汇改取得较大进步,货币政策调整的汇率阻碍将有望大为降低,可更加专注国内经济走势和改革的进展。

市场化提高,汇改可能接近尾声,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规则和透明度明显提高,其变化与“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高度相符,市场机构开始可以用收盘汇率的变化来大体测算,中间价变化部分中的外汇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

从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变化走势来看,可以明显看到央行调控方式的变化。市场供求影响可以根据收盘价和中间价变化幅度来测算。

2011年-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图

2015年8月份之前,相比市场供求变化的双向波动,比如2012年下半年的贬值压力、2013年的升值压力以及2015年上半年的贬值压力,中间价的每日变化几乎平稳为一条直线,不受市场变化所动。

去年8月份的一次性贬值调整后,两者之间的同向波动显着增加,这从2015年全年的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差别。

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图

这种市场的机制在今年1月份外汇市场的巨幅波动过程中,一度中断。

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走势图 可以看到,1月份开始到2月中旬,中间价的实际变化和市场供求变化部分明显背离,显示和市场的贬值预期不同,央行当时仍然试图让人民币中间价维持强势来避免其非理性贬值。

不过2月下旬以来,央行再次恢复让市场决定汇率走向,6月27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还一次性大跌0.90%,也就是599点,创五年半新低,显示英国脱欧后,央行可能希望用快速的贬值来降低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量化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与市场供求变化两者的相关性也在显着提高。路透测算,2011年年初以来,两者的相关性仅为0.1,显示中间价变化与市场供求变化之间总体为弱相关关系;但2015年8月份至当年年末,相关性提高到了0.5;2016年由于年初的中间价干预,相关性再次降低至0.4;而剔除年初的干预时间段,从2月下旬至今测算,两者相关性提高到了0.7,英国脱欧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数据说明了一切,中间价变化已经绝大部分可由市场供求部分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年初面对市场波动的恢复干预,此次英国脱欧,央行几乎是选择了完全放手,大国调控自信及水平明显提高。某种程度而言,除了每日波幅等政策仍有限制外,中国汇改进程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政策信号减弱: 此前市场经常利用中间价变化来猜测央行的可能用意,不过市场化机制规则明确后,后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变化将主要由市场供求变化决定,中间价变化的政策信号将明显减弱。

从6月份的情况来看,即使后期人民币贬值,但考虑有效汇率变化,以及资产的估值效应,外储的规模变化将变得更加复杂。6月外储增加134亿美元。而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之间,一般而言,若本币贬值,确实会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的压力,这可能是央行确实需要面对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需要区分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后者比如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贬值,不一定必然带来有效汇率指数的贬值。而人民币有效汇率此前一直是盯着美元的,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9以上,而路透测算今年的人民币CFETS汇率指数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也高达0.8,未来人民币CFETS指数大概率跟随美元指数,但兑美元双边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明显较低。

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调控重心偏汇率,利率政策调控力度及频率有所降低,但一旦汇率市场化改革收官,货币政策的调控重心将有望重回国内。

如何做?

在国内外形势下,货币政策将如何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如何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如何通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适度、平稳地进行贷款投放及非信贷资产配置?汇率政策如何以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稳定为主,将市场注意力逐渐转向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汇率?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就人民币汇率改革、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数字货币等问题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从基本面看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汇改推进会把握合适的时机和窗口,并表示“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的态度。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周小川认为,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所以,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坚定不移

目前市场上最为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接下来会以什么样的方向和节奏推进?周小川表示:“未来汇率改革的趋势是坚定不移的,不过我们也有耐心。我们希望“十三五”期间在汇率改革方面能取得长足进展,方向是更加依靠市场力量决定价格,实现更有灵活性的汇率。”

周小川认为,市场上有投机力量并不奇怪,有时也很难区分投机与风险管理操作。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我们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仍旧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周小川称,在可预见的未来,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更加成型的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机制,将涉及一系列安排,包括引导市场测算保持一篮子汇率稳定所要求的汇率水平,要求做市商在提供中间价报价时考虑稳定篮子的需要,以及央行在进行汇率调节时维护对篮子稳定的策略。实施这种形成机制的结果,将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的稳定性不断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则会有所加大。

周小川称,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中,会明显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但不是盯住一篮子,因为影响汇率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盯住”一篮子货币,对于增加预期性、引导市场了解汇率形成确有更大好处,但是也会产生若干困难,一是如何纳入新的宏观数据的影响;二是如何体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如果一篮子货币和供求有差别,还是市场供求的力量更大一些;三是如何选用一篮子货币的权重,没有公认的权重,可以是贸易加权型,也可以是SDR货币篮子,还有别的篮子,不同的篮子形成的指数是不一样的,有争议。对于一篮子货币的参考程度,也是逐渐提高的过程。现在公布了三个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未来的机制设计可跟随宏观经济走势和供求关系而不断调整。

在周小川看来,要形成比较成熟、透明的机制,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共识,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开始引入稳定篮子的因素,操作上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管理单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未来还会引入宏观经济数据对汇率发生作用的机制。央行将加强与市场沟通,提高人民币指数数据的作用,以便市场判断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的有效性。

宏观审慎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改革配合

央行2016年2月6日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全文46次提到宏观审慎。2016年,央行实施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MPA)提出七个方面的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市场关心的是在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之间,如何建立一个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央行大监管模式。

对于央行大监管模式,周小川表示,“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按照我们理解,未来要在宏观货币政策(稳增长、防通胀)和微观审慎监管(分业监管、个体稳健)之间,要建立一个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更全面虑及跨市场资产的联动性和风险传递,防范系统性风险。

周小川称MPA对未来的发展还是不够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还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受制于监管协调等因素,而且,必要的信息和统计数据也尚不充足,而这些信息和数据恰恰是开展宏观审慎评估和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强调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同性,防止出现缺乏沟通、政策叠加或政策背离的情况,进而影响调控的效果。宏观审慎政策也需要有效的执行机制,防止协调成本过高。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发展还有所滞后。新调控手段的补充没有跟上,导致实施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性还不够强大。

提及宏观审慎体系建设如何与金融监管改革配合,周小川认为,宏观审慎能够弥补原有金融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中,货币政策主要是盯着物价稳定,但是即使CPI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很大;而金融监管的重点是保持个体机构的稳健,但是个体稳健并不等于整体稳健,金融规则的顺周期性、个体风险的传染性还可能加剧整体的不稳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金融危机。过去,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所以,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影响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物价;SPSS回归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国际间经济往来的不断加深,客观上给一国带来充足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由于外部因素。稳定物价水平、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

在实际分析中我们建立回归模型,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偏弹性系数,即度量了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该解释变量(如NEER)对因变量(如CPI)的弹性影响,这样方便、准确又直观地得出汇率等因素对我国物价的影响程度及深度。即实证模型为:CPIt=f1(PPI,NEER,M2,GDP)=a0+a1NEERt+a2M2t+a3GDPt+a4PPIt+ε1t (1)

为各变量对物价的弹性系数。各数据都选取1996-2006年的月度数据,并转换为以1996年1月份为基期的定基比。本文实证选取的都为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时间跨度为1996年1月—2006年11月的共132个月度数据,时间区间大、频率高,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区间小、频率低的缺点,从而能使结果更具稳定性。

二、人民币汇率对物价影响实证分析

运用SPSS将变量纳入模型,CPI作为解释变量,其他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线性模型。并进行相关检验,以确保模型稳定性和变量的合理性。线性回归结果如下表:

由上述回归系数表和模型汇总表可以看出,模型的R值为0.784,比较大整体拟合优度较高,模型较稳定,D-W统计量值为2.252,不存在残差自相关性,整体较好。

上述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长期而言,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及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显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物价水平, 且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汇率变动1个百分点,导致消费价格指数变动0.531个百分点,,生产价格指数变动0.422个百分点, 即人民币汇率每升值一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531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出,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汇率波动对我国的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较强。

三、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从总体上看,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表明汇率的波动对物价水平存在传递效应,由负弹性系数可知人民币的升值会导致国内物价的下降,但较大的弹性系数也表明汇率传递效应明显。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和政策建议:

第一,传统理论认为汇率升值能有效地减轻国内通胀压力,而我国的资本管制比较严格对于由于国外资产价格的上涨和国际热钱流入而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比例很小,同时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小,所以我们治理通货膨胀没有必要盯住汇率,关键是盯住其它可能对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所以可以考虑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第二,面对人民币对内贬值而又对外升值的双重局面,治理国内经济过热成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现象,要积极调整产业和进出口贸易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出口竞争力,降低汇率冲击。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节节攀升并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也为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提供了基础,故加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合理控制我国外汇储备水平和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对我国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平稳、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汇率制度改革

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并轨, 实行市场基础上的单一浮动汇率到2005年7月21日的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进一步增强。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沿革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改革, 可以把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时期分为5个阶段:

(一)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 取消了双轨汇率制, 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 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另一方面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二)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改变了1994年以后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 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度处于贬值的压力之下。而后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作法, IMF在1999年将人民币汇率制度归入了钉住美元的行列。

(三) 2001年以后, 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基本消失, 但在持续增长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环境下, 人民币转而开始经历升值的压力。央行继续加大对外汇市场的调控, 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高度稳定的状态。

(四) 自2005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实施以来, 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小幅的双向波动, 保持了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人民币汇率两次重大的改革

(一) 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并轨,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是与1992年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改革是相一致的, 目标是增加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作用, 也被称为市场化汇率改革。应该说在这一新制度实行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仅没有像很多人此前预测的那样人民币汇率会大跌, 反而实现了汇率的基本稳定并且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良好表现以及对外贸易由小幅逆差转为小幅顺差, 人民币汇率在稳定中小幅升值。如果没有爆发亚洲金融危机, 人民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改革可能已经完成, 成为更加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二) 2005年7月21日, 我国政府正式出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措施, 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 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了扩大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

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在2005年7月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呢?毫无疑问,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促成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时的背景下, 推动政府改革汇率制度的一个更为直接和迫切的因素是贸易顺差的激增。2005年我国对外经济一个显著特点是, 贸易收支顺差出现了反常的变化。2005年上半年, 我国货物贸易收支顺差激增到542亿美元, 同比增加823%, 受此影响, 经常收支顺差达673亿美元, 同比增加801%。无论从中国以往的经历来看, 还是从世界经济的经验来看, 贸易收支顺差如此快速的增长实属罕见现象。这一变化无以加速的我国政府改革汇率制度的步伐。

三、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后的中国经济的变化

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中, 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它直接使中国经历了近30年改革开放后, 人民币汇率正是从贬值通道步入升值通道。2005年以后人民币一直保持着升值走势, 并在2006年美元兑人民币首次跌破800单位, 实现1美元=7.8087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一)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传导效应。人民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 贸易顺差总体上不降反升, 是汇率制度改革后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 强化了人民币会继续升值的预期, 由于我国对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流入仍实行严格的控制, 投机资本项目根本无从流入, 因此, 转而通过贸易渠道流入。随着贸易顺差的不断持续及增长, 人民币升值存在加速之势, 升值压力仍然很大。

(二)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推行汇率改革有助于我国的宏观调控。近年来国内投资过热。对经济造成通胀压力, 并产生了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瓶颈问题。从中长期看, 采取更具灵活的汇率政策是我国进行市场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投资和出口下降, 减缓GDP增幅但同时升值可降低进口价格, 减缓通胀压力。升值会对经常项目产生有限影响。

四、结论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进行选择, 而是主要基于该国特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目标而做出的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 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正因为如此, 汇率制度改革往往被放在所有改革的后面, 实在是绕不过去了在进行。通过本文人民币汇率变迁的历史以及着重对1994年—2005年汇率改革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要使得一国经济因为本币贬值而得到好处必须维持有竞争力的汇率水平这个道理也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常识。

参考文献

[1]周宇:人民币汇率机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版

[2]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1)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思考 第5篇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我国目前对内对外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

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影响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人民币近期大幅贬值,与美联储缩减QE3、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新兴市场汇率回调和中国央行近期表态有关。短期来看,人民币贬

值预期将继续升温。

中国1月份进出口均较2013年同期增长大约10%。2月份新出口订单是pmi构成中唯一出现改善的指标,而整体新订单、采购量、支付价格和就业指标均出现恶化。中国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已经不及过去,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

还有一点,一项衡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主要指标在2月份出现下滑。2月份中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wi)初值为48.3,低于1月份49.5。该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较前月扩张,低于50表明制造业萎缩。这表明,该指数延续了1月的下滑趋势并创下7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显示中国经济可能正逐渐失去动力。

过去1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的,投资拉动能持续下去的前提是:投资要有效率。也就是说投资之后的产出要有人愿意购买。但未来,国外经济增速整体不高,国外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多的产出。

国内消费也无法消化这些产出,因为大部分老百姓真实消费能力提高很慢。在这种条件下,投资必然产生坏账。近年来政府用卖土地掩盖投资坏账,这样的恶性循环吹大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当房地产需求下降,房地产泡沫吹破后,地方政府土地难以卖出,国家只能再一次大幅放货币来冲销坏账。这次之后,热钱将会流出。人民币开始贬值之旅就开始了。

人民币贬值对于股市的影响

近期股市的下跌一方面是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一方面是是受房地产行业泡沫开始破灭,房价开始下跌的引发的房地产股暴跌的影响。

从中长期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将从2014年开始,从此产能严重过剩的房地产行业将进入漫长的下降通道,房地产股也将进入长期的下跌趋势,因此房地产股的长期下跌,银行股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中期对于股市不利。但是短线股市经过大跌后会有一个技术性反弹要求。

综上所述,人民币贬值的振背后反映的是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局中,目前中国所有的行业日子都不好过,所有的行业在国际上都没有竞争力,所有的行业都处在亏损或不盈利的困境中。

原因主要是过去年10年大家都去炒房炒地炒煤炒矿,在过度的投机炒作中让我国经济的所有行业都自废武功,失去了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只能去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目前解决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和提高各行各业盈利能力问题的关键是要帮助所有行业的上市公司再造新的商业模式,加快各行各业转型升级。

人民币贬值是好是坏?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问题。从有利的一面来看,主要体现在:(1)人民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它有利于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出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人民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2)中国的外贸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国内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

人民币贬值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所有商品,可能引发新的通货膨胀。(2)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同时,外部投机资金可能撤离,就连前期进来的储蓄资金、投资资金也会撤离。甚至可能出现内地资本外逃。

人民币汇率研究 第6篇

【关键词】新常态 汇率决定 人民币汇率

一、新常态的概念及内涵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态”。11月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指出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背后还隐含着更多的转变:一是经济结构的转变,由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变为高效率、高科技、高附加值、清洁环保的产业;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要素投入驱动、投资驱动、出口驱动转变为消费驱动、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方式;三是政府经济工作思路的转变,以前工作的重点是确保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后工作重点将更多转变到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市场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自身增长动力上来。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有新的发展战略,那就是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从关注经济发展的速度转变为关注经济发展的健康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度上来。

二、汇率决定理论简述

(一)国际借贷论

该学说认为国际借贷关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但该学说是以金本位为前提,在纸币本位后该学说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期间,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国际收支均衡的角度来阐述汇率的调节,即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这些理论统称为国际收支学说,它的早期形式正是国际借贷论。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汇率变动的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而购买力变动的原因又在于物价的变动。该理论在计算购买力平价时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认为,一国在长期经济追赶过程中实际汇率会出现升值,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

(四)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汇率变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两国名义货币供给存量的变化;二是两国实际收入的变化;三是两国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五)资产组合平衡论

该理论把汇率水平看成是由货币供求和经济实体等因素诱发的资产调节与资产评价过程所共同决定的,人们愿意以本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比率会随本国利率的提高而上升,随外国利率的提高而下降。

三、新常态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

国际收支说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大量增长,外资也大量涌入,中国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也大量增加。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出口增速下滑明显,对GDP增速的贡献也由正转负;第二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迅速,2014年中国更是成为净对外投资国;第三是境外消费成为热点,居民个人购汇增长迅速;第四是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资本项目管制进一步放松,人民币双向流动特征更加明显。以前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单边升值,近年资金双向流动和出口下滑的态势下,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压力和预期也在下降,因此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币继续单边升值的动力减弱,人民币汇率将趋向双向波动,甚至不排除短期贬值的可能。

(二)从购买力平价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与两国物价有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有关。由于两个国家间的通胀率变化并不会呈现单一趋势性的变化,因此近三年来CPI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更多的是扰动性的影响,但它仍然是考察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从经济增长实力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认为一国的汇率和经济增长实力成正向关系,随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减轻。根据支出法统计的GDP为GDP=C+I+G+NE,近几年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之中,增长方式正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已转为负数,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相反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却越来越大,只用GDP增速这个指标已不能反映新常态下人民币汇率的新变化,考虑到一国政府的支出在没有重大内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会保持平稳,所以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来考察近三年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更合理。近三年来投资和净出口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应当在减弱,而消费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应当增强。

(四)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肯定了货币存量对汇率的影响。近二十年来中国出口增长迅猛,外汇储备也快速增加,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导致本币超发。近两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用好货币存量,虽然外汇储备依然增加,但央行并没有大量释放流动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对外汇的管制将进一步放松,央行购汇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人民币存量增速将放缓,人民币存量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也会逐渐减弱。

(五)从资产组合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

一直以来从资产组合平衡的角度来考察汇率,人们把目光都放在了利率上,但中国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利率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有研究指出汇改以来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而且本文探讨的是近三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这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范围,利率变动不是很频繁,所以不把利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重要决定因素。相比于利率,资本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更值得研究,一是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利率将更富有弹性,利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将加强,二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资本市场将成为人民币双向流动的重要通道,证监会近年来也加大了RQFII的额度并开通了沪港通,这些措施都会增强资本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从流通规模上来说股票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可以通过近三年来股票市场的变化来研究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情况。

四、新常态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择

经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基本拟定了新常态下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七个因素,它们分别是:外汇储备、CPI、消费、投资、净出口、货币存量、股票市场,其中前六个因素分别用外汇储备额、CP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出口差额、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这六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股票市场用中证全指指数(CSI All Share Index)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间接标价法下1元人民币的美元价格。

(二)计量模型设定

计量模型采用对数模型,公式如下:

ln(ERt)=a0+a1ln(FERt)+a2CPIt+a3ln(SCGt)+a4ln(IFAt)+

a5ln(NEt)+a6ln(M2t)+a7ln(ASIt)+ut (1)

其中:ER——人民币间接汇率(Exchange Rate)

FER——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月度累计值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月度同比值

SCG——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ales of Consumer Goods)月度当期值

IFA——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月度当期值

NE——进出口差额(Net Export)月度当期值

M2——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月度累计值

ASI——中证全指指数(CSI All Share Index)月度当期值

U——误差项

(三)数据采集和处理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额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出口差额、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证全指指数数据来源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共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共35个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

(四)回归分析及模型的修正

从表一看,ASI、IFA显著和被解释变量不相关,再通过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发现M2和FER存在共线性,因此剔除ASI、IFA、FER三个变量重设模型(2):

ln(ERt)=a0+a1CPIt+a2ln(SCGt)+a3ln(NEt)+a4ln(M2t)+ut(2)

由表二可知,模型(2)的回归方程显著成立,四个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联合解释度达到了84%。

五、结论

新常态下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PI、M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净出口,中国资本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还未显现,投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已减弱,随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社会消费水平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将增强。

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问题研究 第7篇

一、何谓汇率操纵国

(一) 操纵定义

汇率操纵国即——人为控制本国汇率, 使其故意偏离本国经济正常水平的国家。依据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 衡量一国是否为汇率操纵国的指标主要包括六项内容:贸易与经常帐项目收支状况, 持续单边的大规模外汇市场干预, 外汇储备的骤然增长, 资本项目控制及限制国际支付, 本币低估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 以及本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增长的状况。

(二) 汇率操纵国及为何他们为汇率操纵国

美国认为:这些国家为了增加自己国家的出口竞争力, 干预外汇市场、限制资金的流动、不让货币升值、不尊重市场机制, 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且主观上认为自己经济不好都是这些汇率操纵国的错误。美国甚至将自己高失业率的问题都归咎于汇率操纵国的存在。日本、韩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玻利维亚、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都曾被列为汇率操纵国。

二、案例回顾—广场协议

(一) 何为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 即G5集团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 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 达成一篮子协议, 史称“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 。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协作干预外汇市场, 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

(二) 广场协议的影响

1.1988年与1985年相比, 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 法国法郎50.8%, 意大利里拉46.7%, 英国英镑37.2%, 加拿大元近11%, 日元升值幅度最大, 达86.1%。

2. 日元大幅升值, 出口失去竞力, 日本政府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 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 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 从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

3. 罗浮宫协议1987年G5国家再度在法国罗浮宫聚会, 检讨“广场协议”以来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以及汇率调整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的可行性, 结果是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没有成长。

三、中美汇率和美国失业率——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

(一) 汇率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

在2005年到2008年期间, 人民币的汇率升值约20%。2009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保持稳定, 基本上在6.81-6.85元的区间内运行, 人民币汇率预期相对平稳。以此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大幅下降了34.2%。2009年, 全球贸易额下降22%, 中国出口下降了16%, 进口下降11.2%, 但是欧盟和美国对华出口仅分别下降了1.53%和0.22%, 即中国出口贸易上升速度小于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二) 劳动力成本问题

美国一直说是中国被压低的人力成本滋生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它的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美国产品有竞争力, 但是美国劳动力竞争力不足, 这是国际分工的产物, 而实际上, 中国劳动力价格也在一路上升, 由于其起点低, 其上升幅度其实大幅度超过了美国。

四、中美贸易顺差不能归咎于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未形成实质性影响, 将中美贸易顺差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并不合理。事实上, 从2005年实施汇改到2010年期间, 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20%, 但是中美贸易顺差额却总体保持连年上涨态势, 仅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略有降低, 2010年则再度上升。目前人民币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人民币短期内对美元过快升值将带来诸多风险, 不利于中美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 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 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一) 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 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 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 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 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 本币贬值, 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 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 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 抑制了进口, 增加了贸易顺差, 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 如果人民币贬值, 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1. 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 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 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2. 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 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 但却很难以持久。

摘要:本文以2000年以后美国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为背景, 通过回顾广场协议对各国的影响, 引出中国若沦为汇率操纵国的不利影响。文章以汇率操纵国的定义和评判标准为蓝本, 正反面剖析了美国对中国多次指责的真实意图以及中国在此挑战下的应对策略。

人民币汇率研究 第8篇

一、汇率波动影响就业的原理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就业量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就业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从而个人收入增加, 消费量也将因此增加, 但消费增加比不上收入的增加, 从而使消费与收入之间产生缺口, 这一缺口造成消费需求不足;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决定的, 所以, 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投资需求就可以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 故用投资需求的增加来扩大总需求是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内容, 主张利用政府的控制力扩大总需求解决失业。

汇率波动改变外汇的价格从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变贸易品价格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国民收入 (工资) 以及消费。那么根据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 汇率波动对就业可产生间接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对中国实际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一是汇率波动将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 进而将对进出口额产生影响, 最后对就业产生影响;二是汇率波动将通过影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从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 继而波及到就业;三是汇率波动影响了货币当局的干预政策, 从而导致了国内资产价格及货币供应的变化, 总需求 (投资和消费) 也将受到影响, 进而间接作用于就业状况。

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1. 计量方法及变量的选择

Engle和Granger (1987) 给出了协整的定义:对于m维向量时间序列, 如果: (1) 的分量序列为序列; (2) 存在一个向量, 使得;则称的分量序列存在 (d, b) 阶协整关系, 记为, 而称作协整向量。当时, 协整向量是惟一的;当时, 向量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有多个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描述了中非平稳分量序列之间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 中的各分量是同阶单整序列。对于二维向量时间序列, 其中, 并且。

由于采用Engle和Granger的协整分析技术检验两向量协整时, 有一个缺点就是方程右边变量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所以后来人们一般采用Johansen协整分析技术。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两向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并且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序列建立向量误差修正 (V E C) 模型, 即对诸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 (V A R) 模型。

VEC模型的表达式:

式中就是要被进行协整检验的m维协整系统, 且;D为一个常数矩阵, 和为系数矩阵;至于滞后的阶数k的选取, 可以不断进行尝试, 直到变为一个白噪声序列为止。

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较大的弹性, 如果无法在外面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当一部分人将会选择返回家乡务农, 因而在劳动力需求下降的情况下, 整体上可能只是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 并不必然导致总体失业率和城镇失业率的上升。因此, 本文选用了三大产业年底就业人数及其构成比重分别作为就业变量, 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原因。

考虑到1985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才开始有效的反映和影响我国经济, 故笔者选用了1 9 8 5年~2 0 0 7年我国三大产业年底就业人数MPCYt及MPCYJGt就业构成, 分别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t进行协整分析,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及《国际金融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 笔者对上述三变量取对数, 分别记为:LMPCYt, LMPCYJGt, LREETt。

2. 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

在进行协整检验以前, 必须先检验两个向量序列是否为同阶单整。如果两个序列都是同阶单整序列, 向量序列的协整检验才可以进行。由于DF和ADF检验所考虑的模型比较简单, 而在实际的经济、金融时间序列中, 其数据生成过程常存在自相关误差项等, P P检验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检验, 能够适用于更一般的数据生成过程。故本文采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为P P检验法 (如表1)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各产业年底就业人数及构成比重均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 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注:括号内第一个字符表示检验的类型 (C:含常数项;0:不含常数项) , 第二个字符表示滞后的阶数。

分别对三大产业就业变量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进行协整检验 (如表2) , 可知在1 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的有:第一产业就业构成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REER, 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存在的。

注:括号内数字为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最大滞后期, 一般用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效果较好。

将序列与的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 并令其等于vecm, 得到:

对序列vecm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表3) , 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 并且取值在0附近波动, 故可知第一产业构成比重的变化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个百分点,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减少0.7 1个百分点。

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将序列LMPCYJG3与LREER的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 并令其等于vecm, 得到:

对序列vecm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表4) , 发现它也是平稳序列, 并且取值在0附近波动, 故可知第三产业构成比重的变化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个百分点,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增长了2.92个百分点。

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三、结论

由Johansen协整分析可知, REERt与我国三大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的变化没有显著的关系, 但是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REERt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从具体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REERt上升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比重会降低0.71个百分点, 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重上升2.9 2个百分点, REERt与第二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短期波动来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将可能使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重增加0.0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减少0.06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将会给我国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我国人口众多, 实现充分就业关系重大, 当前最首要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为抑制我国制造业就业下滑的趋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因中国未来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第三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显然对此未产生主导影响。另外, 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 更多的消费会转向服务业, 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分配更有利于农村和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再则, 低汇率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资源错配”, 使得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外向型产业中, 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知识型服务业则处于低迷,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 近四分之三来自重制造业, 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 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能加快知识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产业的发展, 可以创造数以千万计的白领就业岗位。为此,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升值的内在需要;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在短期内会给我国就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故而人民币汇率应该把握时机渐进的小幅升值。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管理制的进一步推行, 汇率的波动将会越来越不确定, 其对我国就业结构究竟有多大利弊, 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本文在论述了汇率波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 采用协整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与第二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就业结构,Johansen协整检验

参考文献

[1]方先明熊鹏: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析与预测[J].国际金融, 2005年第7期

[2]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 2005年第4期

[3]何新华: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影响研究[M].世界经济统计研究, 2005年第1期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 第9篇

现存的对人民币汇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基于“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个市场都处于上升阶段”这一前提展开的, 汇率改革以来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先涨后跌的相对完整的周期,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人民币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本文选取上证综指的收盘价、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中间价分别作为股价与人民币汇率的代理变量。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 资产价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增强, 所以本文着重考察人民币汇率改革后股市和汇市的联动性。样本选取区间为2005年7月21日到2009年5月27日, 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可以看到股市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本文研究中以ER代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中间价;LER为ER的自然对数;SI表示上证综指收盘价;LSI为SI的自然对数;CJ为成交量;LCJ为CJ的自然对数;EVSI为上证综指的五日加权移动平均数, 用于剔除股指对自身的滞后影响;TAX为印花税, 作为股市政策变动的虚拟变量。我们选择CJ和EVSI的目的主要是剔除交易者通过股市前期的表现产生的对当期的预期, 也就是股票市场自身的滞后影响。在数据处理方面, 我们删除了节假日以及股市和汇市时间不统一的交易日。本文应用的软件为Eviews5.0软件。

二、实证检验

1. 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和有效性, 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取ADF检验方法, 用D () 表示一阶差分,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在1%的置信水平上, LSI、LER、EVSI、LCJ、TAX全部为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2. 协整检验。

进行协整检验主要是为了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某些不平稳的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也可能具有平稳性。如果将经济变量集看成是一个经济系统, 则该经济系统产生的协整过程的必要条件是系统中的所有经济变量是同阶积分过程。这就要求模型中的变量可以是不平稳的, 但必须是同阶的非平稳数列。鉴于LSI、LER、EVSI、LCJ、TAX都为一阶非平稳序列, 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 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因为迹统计量的值142.327 2大于88.803 80, 所以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 即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方程为:

上式表明, 长期内上证综合指数与其本身的加权移动平均数、人民币汇率、成交量、印花税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成交量可以反映股市的活跃程度, CJ和EVSI这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同股指相同。印花税作为虚拟变量, 代表股市政策变化的影响, 印花税同股价反向变动, 即印花税税率的提高增加了交易成本, 收益下降。在长期内, 人民币汇率与股指有正相关关系, 而且汇率变化1%会导致股指方同向变化约1.49%。

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既可以估计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又可以描述二者之间的短期关系, 同时还可以反映出变量回到均衡水平的调整速度。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建立在协整理论基础上的有约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约束非平稳的内生变量的变动从而在长期内满足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允许有短期波动, 将每个内生变量对其自身和其他内生变量的滞后项作回归, 体现了内生变量由短期到长期的均衡调整的动态关系。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 如果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则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从表4可以看出, 上证综指一阶差分的滞后项系数为负, 反映了误差修正模型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尚且有效, 但是系统在短期内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两阶滞后项系数为负, 说明系统在长期内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且长期的修复能力强于短期的修复能力。短期内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上证综合指数都有影响, 但影响方向不同, 滞后一期同向变化, 说明短期汇率对股票价格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 而且绝对值较小, 说明系统长期均衡的调整能力较差。

4. 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 格兰杰因果检验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 因此可以认为股价和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即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导致股价的波动, 同时股价的波动也会引起汇率的波动。

三、结论

理论上, 汇率可以通过投资、消费、产出三种途径来影响股票价格, 其中:投资和消费属于短期分析, 产出属于长期分析。相对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来说, 我国的资产价格波动受投机动机的影响更大, 所以理论上我国股市和汇市的联动性在短期内应该符合投资途径套利机制的条件, 在本币升值 (汇率下降) 的条件下, 预期本币将继续升值, 本币资产升值, 短期资本流入, 货币供应量增加, 利率降低, 股票价格上升, 即人民币升值引起股票价格上升, 也就是说汇率和股票价格负相关。从长期来看, 我国资本市场以出口企业为主导, 汇率下降, 即本币升值, 将导致对出口悲观的预期, 企业利润减少, 使其股价下降, 因此, 汇率与股票价格正相关。

从短期来看, 本文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 汇率滞后一期对股票价格有正向影响, 滞后二期对股票价格有反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初期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 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提高, 使得资产价格下降, 此时币值与股票价格负相关, 即汇率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但这种基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而进入的资金具有投机性, 首先将外币兑换为人民币, 然后在短期内将其转化为股票等资产, 又重新推动资产价格上升。因此, 这种货币需求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必然从资本市场“挤出”货币, 而是外汇市场新增货币, 因此此时本币资产与货币需求并不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 本币需求增加与资产价格上涨可能并存。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同方向变化。本文通过对上证综指、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上证综指五日加权移动平均数、成交量、印花税建立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得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是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的相关程度不高。另外, 由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 有些重要变量甚至无法量化, 所以导致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

股票价格和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说明进行汇率改革恢复了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应有的联动性。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ggarwal R..Exchange Rate and Stock Prices:A Study of the US Capital Markets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Akr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 1981;3

[2].张碧琼, 李越.汇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否存在: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ARDL-ecm) 得到的证明.金融研究, 2002;7

人民币均衡汇率最优决定研究 第10篇

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出口依赖很大,而人民币汇率对出口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正相关的促进作用。由于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因此,可以借鉴均衡汇率方法来估计和评价人民币汇率。均衡汇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估计均衡汇率。

一、我国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最早的均衡汇率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是:名义汇率的变动应与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成比例,以保持实际汇率的稳定。也就是说,实际汇率(均衡汇率)是不变的,物价的波动可以通过名义汇率的波动抵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各国的实际汇率都在经常变动,这与购买力平价理论所宣称的实际汇率不变恰恰相反。后来一些经济学家逐渐意识到,均衡汇率可能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它会随着本国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FDI、经济开放程度等基本经济要素的变化而变化,按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汇率评估,可能会导致错误。

(二)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最早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John Williamson于1983年提出,这一理论为80年代以来的美元、日元、马克等货币之间的汇率协调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首先宏观经济均衡的核心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均衡:CA=-KA而经常项目(恒等式的左边)主要包括国内总产出(或总需求)Yd·国外总产出(或总需求)Yt、实际有效汇率q等。

FEER主要对基本经济要素进行了分析,但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这些理想的均衡经济条件很难达到其理想状态,因此FEER测算的是标准化的汇率。FEER作为标准化汇率的特点并非是对该方法的否定,因为这仅仅反映了在优良经济条件组合时对汇率进行校正的目标。

(三)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ural Real Exchange Rate)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ural Real Exchange Rate,简记为NATREX)由JeromeL.Stein在1994年系统提出,其均衡状态可以描述为:I-S+CA=0

其中,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CA表示经常项目差额。模型假设经常项目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而(I-S)是独立于汇率的,即实际汇率不影响(I-S)。只有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状态即基本经济要素Z和实际资产的存量保持不变时,NATREX才能恒定不变。由此得到均衡汇率由投资I、储蓄s、净资本流动(I-s)的存量以及基本经济要素Z来决定。在现实中,基本经济要素会不断发生变化,结果导致NATREX不断趋向新的均衡点。具体方程形式为:

(四)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理论(ERER)

Sebastian Edwards(1989)提出了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模型。他的均衡汇率模型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中最显著的特征,例如,外汇管、贸易壁垒、平行汇率(通常指黑市汇率)等因素。Edwards(1989)第一个提出了可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理论(ERER),并对巴西、哥伦比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货币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发展,Elbadawi(1994)提出了更为科学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理论(ERER),该模型在应用上更具合理性,得到的结果一般也更精确。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构建原则

人民币汇率模型的建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其次是模型的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因此,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确定如下的建模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宏观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汇率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它与许多宏观经济变量有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因此,运用汇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选择人民币汇率决定的主要因素。

(二)客观性原则

汇率决定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应以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存在为基础,预期变量的选择不仅要符合严格的逻辑验证,还必须经过实证检验。

(三)可操作性原则

模型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模型的表达形式和变量个数,显然,变量越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复杂,反之则简单。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为便于金融监管,人民币汇率模型中的变量不宜过多,汇率模型基本能反映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可。

(四)实用性原则

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目的是为了管理汇率,便于汇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因此,无论在变量的选择、定量分析,还是在技术处理上,模型都应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三、Edwards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改进

Edwards(1989)和Elbadawi(1994)提出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问题的ERER模型,发展中国家研究均衡汇率的基石,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特征,例如实行外汇管制,存在贸易壁垒,存在平行汇率等。虽然它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问题,但是它的理论意义远大于此,它所蕴涵的思想是我们构建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重要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往往更加复杂,如存在贸易壁垒(出口退税、进口征税)、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等,因此需要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ERER改进模型。

该模型基于ERER模型,并根据中国情况进行改进:

1.中国市场上存在三类商品:出口品(X)、进口品(M)和非贸易品(N)。本国生产出口品和非贸易品,同时消费进口品和非贸易品。

2.本国国民既持有本币资产(C),也持有外币资产(F)。私人部门积累着一定数量的外币。

3.存在双重汇率,固定的名义汇率E适用于商品交易,τ用于金融交易(受国际汇率影响)

4.考虑到贸易壁垒的情形,进口征收关税税额Tm,税率为mt,出口退税税额Tx,税tx。

5.政府和私人均不能向国外借债。

6.政府消费进口品(M)和非贸易品(N),其收入来源于无扭曲的税收(T-Tx-Tm)和国内信贷创造(D),外资流入(FDI1)

7.用Pm*和Px*分别代表用外币表示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世界价格,和表示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受到国际价格,名义汇率Pm和Px进出口汇率影响。

8.起初假定资本管制完全有效,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最后该假定被放松:存在有限的资本流动。

基于以上假设条件下,可以推导模型。

国内资产组合:

其中:A代表国内资产;c代表本币;E代表名义汇率,τ代表金融交易中的汇

率与本国利率存在关系τ=τ(I),简单表示为式;F代表外币;τ*表示汇率预期变动。

式(3.2)至(3.4)把总资产分解为本币和外币两部分,并且持有本币的动机是本币预期贬值的减函数。

贸易竞争品:

eM代表进口商品竞争力,eX代表进口竞争力。PM*和PX*分别代表用外币表示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世界价格,PM和PX表示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关税税额TM,税率为tm,出口退税税额TX,税率tX。

需求方行为:

CM代表非政府部门对进口品的需求。CN代表非政府部门对非贸易品的需求。

供给方行为:

QX代表出口品的供给。QN代表非贸易品的供给。

政府行为:

FDI1代表政府部门外资流入。DC代表国内信贷创造。GOV代表政府支出。

GOVN对外行为:

CA代表经常项余额,FID*代表资本项余额,ΔM代表国内货币存量变动额。R为国际收支,DC为国内信贷创造额。

定义实际汇率:

δ表示进出口权重。表示实际汇率为贸易品与非贸易相对价格指标,假设进出口有一定权重。

达到均衡状态时,即非贸易品的供求平衡:

将式3.1到式3.19代入式3.27,可得式:

a为内生变量,可知表达式为:

式3.29代入3.28可得: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汇率理论,指导汇率调整和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人民币连续升值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对Edwards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不断改进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铺垫,期待建立和完善一个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的迅猛发展,汇率成为经济中一个主要变量,影响着一国的经济,被企业社会所广泛关注。均衡汇率模型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基本经济因素

参考文献

[1]韩晓亚.汇率决定理论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0).

[2]Samuelson,Paul.“Theoretical notes on trade problem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4,46(2):145-154.

[3]Edwards S.Real Exchange Rates,D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Exchange Rate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Cambridge,MA:MIT Press,1989:15-82.

[4]卢锋.“体制转型与汇率演变——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2006,4.

人民币汇率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化;进出口;影响

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影响力大幅提升,故人民币汇率变化日益成为瞩目的焦点,深刻影响了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故需要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对贸易结构的重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对一些技术含量低,长期借助价格优势的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甚至面临淘汰倒闭的可能,从而加大社会就业压力,但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能够积极推动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我国贸易行业的发展与贸易结构的升级进步具有密切关系,故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升级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贸易条件的变化,一旦人民币升值那么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从而刺激出口,减少进口,如果人民币贬值则不利于贸易条件,出口得到抑制,进口大幅增加,从两者的关系变化中可知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二、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1.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如果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的比例偏大,一旦遭遇人民币升值情况,将会对出口产生严重的打击。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要逐渐减少对外贸的依赖,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其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刺激内需、投资等方式,努力扭转目前面向国外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局面。可通过强化地区产业分工,积极鼓励发展区域型经济,从而实现区域引领带动经济发展,以点带面平衡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减区域间经济差异。

同时还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等相关支持,通过减税、贷款等措施助推民营企业的升级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使众多民营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此外,在注重高端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大量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尤其要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购买力,从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2.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升级

受产业结构偏低的制约,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品比较较低,自身贸易结构的欠缺外加其他国家的竞争,使我国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容乐观。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升值将会导致生产材料价格上升,进一步削弱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成本优势,缩减企业利润,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针对此情形,国家要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劣势化为优势,在汇率上升时大量进口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技术。不断完善国内尤其是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良好的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企业来华投资,借力国外高科技,提升我国产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实现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的更新升级。

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国家要鼓励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与时俱进,用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断转变创新经营、管理、发展理念,大力培养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更新升级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比重,努力研发打造企业优秀品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全面提高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进军扩展海外市场。

3.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我国要积极发挥货币、财政以及汇率等政策的合力作用。第一,适当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补贴。我国企业退税率长期以来大约为15%,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沉重,对此国家可减少退税率,降低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通过这项措施能够有效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并且还能助推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第二,放松对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给予广大企业和社会大众用汇权,大力实施存款准备金等系列制度,降低存款利率,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管控力度,发挥政策优势鼓励开发金融产品。企业管理者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灵活运用汇率避险金融工具,及时结算外汇,开展多币种业务,使企业能够通过金融产品、业务手段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化时带来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三、结语

人民币汇率变化会对我国贸易结构和条件造成巨大冲击,但是在带来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企业结构升级,科技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升级,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等方式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廖雄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9(12):143-145

[2]姚凤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12(34):208-209

[3]罗爽.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12(02):132-133

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传导效应研究 第12篇

一些研究说明石油价格和汇率之间是长期关联的,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变化有着显著影响。早期文献讨论以油价对美元汇率传导作用为主,从1998年开始逐渐有文献研究经合组织国家(OECD)、G7国家(美、英、法、德、意、加、日)和其它小国如挪威和斐济等,也有学者研究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作用,如Huang,Guo(2007)。文献研究实际汇率的偏多,也有少数研究名义汇率受油价传导作用如:Golub(1983)、Sadorsky(2000)、Akram(2004)和Narayan(2008)等。

由于国际油价均以美元计价,国际油价冲击主要通过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将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的传导情况(下称实际汇率)。

一、研究方法

早期文献主要以理论模型研究为主,没有计量实证检验作为支撑,如:Krugman(1980,1981)、Golub(1983)。1998年以后的文献则以实证分析为主,少有理论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的计量估计方法以ECM模型为主,通过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也有利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的,如:Chen,Chen(2007);有利用SVAR模型研究宏观经济基础变量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作用的,如:Huang,Guo(2007);有利用GARCH和EGARCH方法研究斐济岛名义汇率受国际油价冲击影响的。

本文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平稳的时间序列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在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数据分析采用Eviews5.1软件。

二、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中国从1979年开始尝试改革人民币汇率,但一直到1984年都处于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1985-1993年实行双重汇率体制。1994年起汇率并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继续进行国家外汇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央行通过参与该市场交易管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对外公布的汇率即为该市场所形成的汇率。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都从1994年1月开始,选取的样本数据是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总共192组数据。

Chen,Chen(2007)在研究国际油价对汇率传导时,将名义汇率、居民价格指数、国际油价、实际GDP、就业率和名义利率六个变量一起进行研究。Huang,Guo(2007)将实际石油价格、相对相关工业产值、实际有效汇率和相对居民价格指数一起放入模型研究中国的实际汇率受油价冲击的情况。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基础上,参考上述两篇文献的做法,选取了如下经济变量来构建VAR模型:

1.国际原油价格(oil)。采用西德克萨斯石油FOB现货价格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代表,单位为:美元/桶。这是由于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合约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衡量原油价格变化的基准价,很多新闻媒体的文章对于原油价格走势的描述也引用该价格作为代表价格。1986年,纽约商业交易所推出的原油期货合约就是以在西德克萨斯的炼油厂生产出的商品的样本作为合约进行交易。数据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官方网站。

2.中国实际工业增加值(civa)。根据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受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影响。由于中国GDP缺乏月度数据,本文以工业增加值作为中国经济的代理指标。因为没有现成的实际工业增加值数据,因此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计算:用名义工业增加值平减中国CPI数据获得。名义工业增加值1994年1月-2008年12月的数据来自国家信息中心,2009年的数据由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同比增长率推算出工业增加值的名义值。中国CPI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同比数据换算成以1994年1月为定基的数据。

3.美国工业产值和产能利用(ip),即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由于缺乏美国GDP的月度数据,本文以ip作为代替。这个指数包括了美国实际工业生产指数,并增加了机器设备等的使用率。美国实际工业生产指数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官方网站。

4.中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c)。根据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受货币供给水平影响。狭义的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1994年1月-1998年11月为国家信息中心数据,1998年12月-2009年12月为人民银行数据。

5.美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a)。美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存款机构金库以外的现金。

6.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rer)。在实际汇率计算方面,Huang,Guo(2007)用CPI平减人民币名义汇率来得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Chaudhuri,Daniel(1998)的实际汇率是用PPI转换的。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按照如下公式得出:

其中RER(real exchange rate)表示实际汇率,NER(nominal exchange rate)表示名义汇率,P*和P分别表示美国和中国的价格指数,利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数据转换成1994年1月为100的定基数据。人民币名义汇率NER,选取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中国名义汇率的代表,数据来自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直接标价法,每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由于大多数的经济理论是以变量的水平形式而非差分形式给出,差分后的经济含义可能很难解释,而对数的差分可以定义为变化率,因此,本文实证都对变量取自然对数。

从图1可以看到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际油价与实际汇率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尤其在2005年7月到2009年12月,两者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非常明显。由于纳入模型的各类数据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在实证分析之前,笔者将这些数据利用Census X12进行了季节性调整。

三、实证分析

(一)扩展的迪基-富勒单位根检验

首先通过观察时间序列的曲线图,初步判定ln(oil)、ln(civa)、ln(ip)、ln(m1a)、ln(m1c)和ln(rer)都包含常数项,然后分别进行扩展的迪基-富勒单位根检验。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见,ln(oil)、ln(civa)、ln(ip)、ln(m1a)和ln(rer)是不平稳的,ln(m1c)是平稳的。将这些变量取差分,通过观察曲线图值初步判定这些变量的差分都不包含常数项和趋势,得到平稳序列,而原序列自然对数的一阶差分正好是所构建模型的各变量的变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由于这些时间序列不是同阶单整,因此,不能进行协整检验和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只能利用差分后的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注:ln(A)表示A的对数d(A)表示对A的差分。检验类型(c,t,q),其中c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q表示滞后阶数,由EVIEWS软件根据SC准则自动选取滞后阶数(下同)。

(二)向量自回归模型

为了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作用,根据上述数据平稳性的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两个变量dln(oil)和dln(rer)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假设dln(oil)和dln(rer)不存在同期相关问题,下列方程组中每个方程右边的变量都是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这样VAR模型就是有效的。

先估计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其滞后阶数来选取实证分析的阶数。综合考虑到LR统计量、F统计量、AIC信息准则、HQ准则和SC准则评价结果,滞后阶数p应为2。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选择滞后阶数为2,对dln(oil)和dln(rer)两个时间序列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当滞后阶数为2时,dln(oil)-dln(rer)成立,dln(rer)-dln(oil)不成立。说明国际油价变化率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不是国际油价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

(四)脉冲响应

基于上述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计算出脉冲响应函数,得到dln(oil)一个标准差(约为7.62%)的冲击对dln(rer)的传导作用。冲击发生后,dln(rer)先小幅上升,随后下降,到第九期转为负,随后就保持在-0.09%左右水平。说明国际油价冲击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先小幅贬值,随后小幅升值,并保持一定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中国进口额迅速上升,出口反应较慢,使得短期内实际汇率贬值,冲击发生后一段时间,出口增加,对实际汇率的传导效应不断加强,实际汇率升值。

国际油价冲击会使得中美通胀率都上涨,美国通胀水平上涨使得中国实际汇率贬值;中国通胀水平上涨,中国实际汇率升值。但在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美国通胀水平反应迅速,短期内上涨幅度比中国通胀水平多,使得实际汇率贬值;冲击发生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胀水平的变化比美国通胀水平大,实际汇率升值。因此,综合这两种情况,国际油价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的效应为:先贬值后升值。

(五)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研究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作用,这里将变量的顺序排列为:dln(oil)、dln(m1a)、dln(m1c)、dln(ip)、dln(civa)、dln(rer)。根据上表dln(rer)序列方差分解结果可知,国际油价冲击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预测误差的百分比为:六个月3.91%,一年4.02%,两年4.05%,三年4.05%。

(六)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根据Lutkpohl(1991),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VAR模型是稳定的。如果模型不稳定,某些结果将不是有效的。在本文建立的VAR模型的AR根的图表中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本文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

为了实证结果更加稳健,除本文的实证分析外笔者还对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名义官方汇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传导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中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国际油价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的结果都是升值,但就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言,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传导更有说服力。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名义汇率在1995年8月到2005年7月这段时间盯住美元,名义汇率难以反映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多以美元计价,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主要从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传导上体现出来。

四、实证结论和启示

如上实证分析,说明国际油价冲击是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国际油价冲击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率的百分比为:六个月3.91%,一年4.02%,两年4.05%,三年4.05%。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然后升值。

这是由于在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中国进口额和美国通胀水平反应迅速,马上上涨,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发生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胀水平上升比美国通胀水平多,中国出口也增加,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在中国贸易账户和中美通胀差异共同作用下,国际油价冲击对实际汇率传导的效应为:先贬值后升值。

由于中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实际汇率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削弱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效果,从而阻隔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油价波幅加大,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传导作用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再升值。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油价,人民币汇率,传导效应

参考文献

[1]Chen,Chen.Oil prices and real exchange rates[J].Energy Economics,2007,29(3):390-404.

[2]Golub.Oil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J].Eco-nomic Journal,1983,93(371):576-593.

[3]Huang,Guo.The Role Of Oil Price Shocks On China’s Real Exchange Rate[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4):403-416.

[4]Krugman.Oil and the Dolla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54.1980.

[5]Krugman.Real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 an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oil price decontrol[R].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658,1981.

上一篇:家园关系下一篇:燃气热泵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