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2024-05-15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精选7篇)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82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诊断标准[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各41例。治疗组中男23例, 女性18例, 年龄11~63岁, 平均年龄 (36.28±13.95) 岁, 病程6~31个月, 平均病程 (18.76±4.29) 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 女性16例, 年龄12~67岁, 平均年龄 (38.15±14.38) 岁, 病程7~30个月, 平均病程 (19.14±5.26) 个月。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诊断标准患者; (2) 年龄10~70岁; (3) 经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2) 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3) 妊娠或哺乳期乳女; (4) 严重不可控的出血患者感染。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 口服环孢素Cs A (Novartis Pharma Gmb HGermany, 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90498, 0.1 g) , 5mg/ (kg·d) , 治疗过程中, 根据患者Cs A需要浓度调整用药量。当出现高血压、水肿等反应时, 可适当中断用药。

治疗组:口服环孢素Cs A每日2 mg/kg, 并服用左旋咪唑 (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819, 规格:25 mg) , 100 mg/d。两组治疗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相关规定。 (1) 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贫血或出血症状消失, 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 白细胞含量达3.5×109/L, 血小板数量有所提高, 持续3个月病情稳定; (2) 有效:贫血或出血症状明显改善, 无输血时血红蛋白增长30 g/L以上, 持续3个月病情稳定; (3) 无效:贫血及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 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缓解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 (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s) 表示, 治疗前后组内均数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样本比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检测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水平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t=41.149, 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压7例, 肾功能损害6例, 牙龈增生8例, 总不良反应率51.52%;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仅出现牙龈增生3例, 总不良反应率为7.32%。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病机可概况为异常免疫反应造成造血干细胞损伤[5]。Cs A能改善T亚群比例、减少IL-2生成、抑制Th1亚群, 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较好[6]。但由于Cs A的价格昂贵及不良反应率高, 很多患者会因此中断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一种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案。有研究表明, 左旋咪唑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能促进T细胞成熟, 改善患者免疫紊乱状态, 能协同Cs A发挥促造血功能[7,8]。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改善血液血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小剂量Cs A联合左旋咪唑能发挥与单用Cs A治疗同样的疗效。并且Cs 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后可显著提高血液血小板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了Cs A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

综上所述, 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可有效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减少Cs A不良反应发生,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该组82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一定剂量环孢素治疗, 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及左旋咪唑治疗;两组治疗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3.17%) 与对照组 (78.05%)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 (51.52%) 显著低于对照组 (7.32%)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 可显著减少环孢素的不良反应发生, 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环孢素,左旋咪唑,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 30 (11) :790-792.

[2]王文文, 王树庆.补肾活髓颗粒对肾虚血瘀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11, 43 (11) :19-20.

[3]栗杰, 解小光.环孢素与左旋咪唑交替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4 (10) :1954-1956.

[4]张之南, 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9-23.

[5]曹红, 何秋连, 马春蓉, 等.国产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1) :121-122.

[6]张天佼, 冯敏, 郑以州, 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集落形成细胞培养特征及其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比较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 33 (7) :516-521.

[7]季国, 王祥民, 张姣丽, 等.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4, 54 (4) :77-78.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随机选择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男性患者55例, 女性患者45例, 年龄61~85岁, 平均年龄 (68.2±2.8) 岁, 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 (5.1±1.1) 年。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50例, 实验组行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对照组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 并排除患者急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患者, 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任何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左旋氨氯地平 (国药准字H20030690,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2.5 mg/d,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氢氯噻嗪 (国药准字H12020166,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2.5 mg/d, 两组患者在服药前一周不得服用任何影响血压的药物, 并记录服药前与服药后的8周患者的血压[3]。

1.3 疗效评判

依据我国卫生部所颁发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高血压疗效进行判定:1显效:患者的舒张压 (DBP) 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下降≥20 mm Hg;2有效:患者的舒张也 (DBP) 下降10~20 mm Hg, 收缩压 (SBP) ≥30 mm Hg;3无效: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未达到上述标准[3]。

1.4 统计方法

该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 (±s) 表示, 计数资料[n (%) ]表示, 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当P<0.05时,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实验组患者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另在治疗8周之后患者SBP、DBP得到明显下降,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中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时间已经超过了50余年, 通常临床应用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进行治疗, 其剂量为50~10 mg/d, 虽然大剂量利尿剂的应用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但是长时间使用对患者的血钾、血糖以及脂质代谢会带来影响, 而小剂量的应用会对降压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临床中如何科学应用利尿剂成为了当前的重要问题。依据相关文献资料[4,5], 东亚地区人群摄盐量高于白种人, 盐敏感性较高, 所以应用二氢砒啶类抗结剂可以对人的血压进行降低, 因此在该次研究中笔者选择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并且从以上结果可以清楚了解到, 两组患者均得到好转, 但是采取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的组别降压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的组别, 所以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该次实验对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的治疗措施, 结果可见实验组 (84.0%) 与对照组 (80.0%)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实验组 (44.0%) 患者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24.0%)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于部分患者可达到较好的缓解病症的效果, 由于此次实验样本较为有限,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另在治疗8周之后患者SBP、DBP得到明显下降, 实验组的SBP与DBP (138.3±6.5) mm Hg、 (87.5±2.4) 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32.2±5.5) mm Hg、 (82.3±2.3) 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的治疗措施明显起到了稳定血压的作用, 避免了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临床意义显著。丁智晓等[1]学者在其研究中对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照试验, 治疗组患者的用药措施与该次实验观察组所用方案一致, 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 显效的患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且在治疗2、4、8周后对其血压水平进行观察, 可知治疗组患者的SBP以及DB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此次实验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可有效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智晓.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8) :51-52.

[2]梁亦成.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16) :18-19.

[3]谭永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行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3) :151-152.

[4]李维郑, 徐朝奇.厄贝沙坦对比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24) :2143-2146.

[5]高春燕, 陈丽曼, 英俊岐, 等.三种药物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 小剂量联合治疗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9) :143-145.

[6]赵芳, 王杰敏, 杨秀花, 等.左旋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对比研究[J].河北中医, 2015, 37 (9) :1428-1431.

[7]董建英.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8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 2015, 25 (6中旬版) :154-155.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7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年龄≥70岁, ASAⅠ~Ⅲ级, 体重45~75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体重、身高和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麻醉

选T12/L1和L3/L4间隙为穿刺点, 当穿刺针顺利进入到硬膜外腔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待患者取平卧位后, 分次向上下两管注入0.5%罗哌卡因共12ml。

1.2.2 试验组麻醉

选L2/L3间隙为穿刺点, 当腰穿针顺利进入蛛网膜下腔后, 在30s内注入0.35%左旋布比卡因注射液1~1.5 (3.5~5.25) mg, 再退至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3~5cm。

1.3 观察指标[2]

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血压变化等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方法[3]

患者在接受麻醉后, 麻醉起效时间在5min左右, 且肌肉完全松弛, 镇痛完善, 术中无任何牵拉反应和不适感, 能够保证手术顺进行为显效;患者在接受麻醉后, 麻醉起效时间在15min左右, 且肌肉基本松弛, 镇痛欠完善, 手术操作正常牵拉会有轻微反应, 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有效;患者在接受麻醉后, 麻醉起效时间在25min左右, 且肌肉基本无松弛, 镇痛无效, 手术操作正常牵拉有强烈反应为无效[2]。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以表示计量资料, 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当P<0.05, 认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对照组麻醉效果:22例显效, 10例有效, 3例无效, 麻醉显效有效率91.0%;试验组麻醉效果:28例显效, 6例有效, 1例无效, 麻醉显效有效率97.0%。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结果对比

两组麻醉对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 (P>0.05) , 差异无显著性, 详见附表。

3 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试验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显效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老年病人TURP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

TURP手术者多为高龄老年人, 不但有生理功能减退, 心、肺、肝、肾功能下降, 甚至有功能不全, 对麻醉的耐受力下降。麻醉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效果确切, 起效快, 且便于术后镇痛。虽然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 如麻醉前预先给予胶体扩容, 给药后快速及时调整体位控制麻醉平面和准备好升压药物等, 就能做到既可控制血压波动, 又可保证麻醉效果。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类药物, 是布比卡因的左旋体, 布比卡因是左旋体和右旋体通过等量混合后得到的一种消旋体型, 其在麻醉过程中产生的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主要来源于右旋体, 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能在实际应用后证明与布比卡因基本相仿, 但已经将右旋体彻底去除, 所以可以使神经和心脏毒性明显降低, 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更高。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 直接心脏毒性较小, 同时由于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比较广泛, 血药游离的浓度相对较低, 因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毒性与布比卡因比较也要小很多, 从而使安全性进一步提高[3]。试验证明, 将两者结合, 实行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TURP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摘要:抽取70例接受TURP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起效时间快、用药剂量小。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老年病人TURP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TURP

参考文献

[1]高晓秋, 马武华, 蔡诚毅, 等.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2 (9) :672-673.

[2]王向兵, 曾因明.左布比卡因的药代学、药效学特性及其毒性[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2010, 25 (4) :223-225.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通过细针抽吸活组织和超声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其中,男28例,女5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7.61±8.68)岁;体质量61~85 kg,平均体质量(72.68±4.62)kg;排除合并甲状腺高能腺瘤等疾病患者。86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体质量、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治疗,1.2~3.0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Merck KGaA,国药准字H20100523)治疗,起始剂量为12.5μg/d,用药1周后,若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可增加药物剂量为25μg/d,两组患者均坚持服药治疗12个月,每隔3个月复查1次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超声水平。

1.3 观察指标

使用全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探查患者治疗前后的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同时,使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75±0.69)mIU/L、(16.57±3.41)pmol/L,对照组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75±0.67)mIU/L、(16.57±3.42)p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0.31±0.11)m IU/L、(25.93±4.64)pmol/L,对照组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65±0.82)m IU/L、(16.01±3.54)pmol/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分别为(12.91±1.53)cm3、(12.92±1.52)cm3(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体积为(9.14±0.56)cm3,对照组患者甲状腺体积为(11.65±1.35)cm3,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指的是甲状腺中存在肿块,且肿块可伴吞咽动作,跟随甲状腺以上下方向移动,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目前临床关于对于甲状腺结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显示,甲状腺结节的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为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可降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再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提升促甲状腺素的分泌[2]。促甲状腺素和机体中促甲状腺素受体的结合,经胞内信号级联反应最终促使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释放,增强了甲状腺对于碘化物摄取能力,从而促进了甲状腺滤泡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多发性甲状腺结节。

没有经过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可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毒性甲状腺肿或者恶变成为甲状腺癌。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时,一定要明确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病变还是良性病变。如果是恶性病变,要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或者择期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复发率比较高,且为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治疗风险系数较高,因此药物保守治疗是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首选疗法[3]。当前,临床上尚没有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明确方案,同时各个治疗方案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而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在所有治疗方案中最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然而大剂量的甲状腺素会引发明显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中途中断治疗。而小剂量的甲状腺素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组研究中,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观察组4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了抑制性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甲状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而采用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的甲状腺体积虽也缩小,但其体积大于观察组,可见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在减小良性甲状腺结节体积上的效果理想。同时,经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促甲状腺素水平与游离甲状腺素均有明显变化,且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素水平更低,游离甲状腺素明显提高。促甲状腺素水平的下降,可减少其与促甲状腺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甲状腺增殖;游离甲状腺素的提升可延缓甲状腺结节的生长,故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肯定,可使患者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可促使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甲状腺体积为(9.14±0.56)cm3,对照组患者甲状腺体积为(11.65±1.35)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患者良性甲状腺结节生长,延缓病情进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巍,曾小云,张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5):400-402.

[2]牛少雄,木拉提,袁明,等.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疗效观察.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5):640-642.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NSAA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0例, 年龄19~53岁, 平均年龄 (35.0±6.5) 岁;实验组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 (36.0±5.9) 岁。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NSAA, 并且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Cs A (生产厂家: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010) 进行治疗, 用药剂量为2 mg/kg, 1次/d, 6个月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Cs A (生产厂家: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010) 联合左旋咪唑 (生产厂家: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5436) 治疗, 小剂量Cs A用药剂量为2 mg/kg, 1次/d, 左旋咪唑用药剂量为100 mg/次, 1次/d, 6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患者的贫血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无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患者的贫血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且无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的贫血等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出现加重且伴有并发症的发生。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主要有:肾功能损害、高血压以及牙龈增生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 (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4.2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3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慢性疾病, 通常是因为异常免疫反应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而引起的[3]。本研究显示,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 采用小剂量Cs 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总有效率 (97.62%) 明显高于采用小剂量Cs A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 (64.2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中的结果表明, 对初治NSAA患者应用小剂量Cs A联合左旋咪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明显改善了患者贫血等临床症状, 为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避免了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必要的痛苦, 较大程度的促进了患者治疗后的恢复[4]。小剂量Cs A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初治NSAA疾病的药物之一, 但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 并且该药物的费用较高, 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5]。左旋咪唑是一种新兴的用于治疗初治NSAA的药物, 该药物的主要临床作用是辅助小剂量Cs A的治疗, 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促进患者的药物疗效, 同时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有利于患者T淋巴细胞逐渐成熟, 保护患者体内的细胞不受药物的损伤, 以便于提高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较大程度的改善患者体内的免疫紊乱状态[6,7]。

与此同时, 两组患者治疗后, 采用小剂量Cs 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38%) 明显低于采用小剂量Cs A进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0.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显示, 应用小剂量Cs A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初治NSAA患者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发生, 满足了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方法的不同要求, 使患者对治疗的用药以及治疗过程更为满意, 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 临床上应用小剂量Cs A联合左旋咪唑对初治NSA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较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提高了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季国, 王祥民, 张姣丽, 等.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4, 54 (4) :77-78.

[2]黄文勇.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30例慢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评价.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 :84-85.

[3]王羽.环孢素A在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8) :175-176.

[4]赵琳, 肖燕, 金润铭.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18 (7) :545-548.

[5]许永萍, 竺顺斌, 张秦.新赛斯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1例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国药业, 2013, 22 (6) :17-18.

[6]薛育新.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9) :63-64.

[7]俞罡.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7) :23-24.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肾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关于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公布的CKD标准[1]。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1.4~15.0岁, 平均年龄 (9.1±3.7) 岁, 平均病程 (8.5±3.7) 个月;其中16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11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1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其余13例为其他病因;疾病分期为:15例Ⅲ期, 17例Ⅳ期, 18例Ⅴ期。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1.5~15.2岁, 平均年龄 (8.9±3.8) 岁, 平均病程 (8.7±3.9) 个月;其中15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13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1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其余12例为其他病因;疾病分期为:16例为Ⅲ期, 15例为Ⅳ期, 19例为Ⅴ期。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入院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降压治疗、抗生素治疗、饮食指导、改善贫血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 治疗方法为:清晨左旋甲状腺素 (德国默克公司, 注册证号H20100524, 规格为100μg 100粒装) 口服, 用量25~50μg/次, 1次/d。治疗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 看其是否有恶心呕吐、纳少腹胀、面色晦暗、倦怠乏力以及夜尿清长等表现;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体重、血压、心率、尿常规、血常规以及肾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测定指标主要包括Hb、ALB、SCr、BUN指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两组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测定, 测定内容主要包括FT3、FT4以及TS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ALB和Hb水平有了明显升高, SCr和BUN水平有了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的SCr和BUN水平下降更明显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比较分析

经治疗, 对照组患儿的FT3、FT4以及TSH无明显变化 (P>0.05) , 观察组患儿FT3、FT4明显升高, TSH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aP<0.05;与对照组相比, bP<0.05

注: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 P>0.05

3 讨论

肾脏疾病往往会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ESS) , 导致患儿甲状腺功能性发生改变。有学者通过对病历的分析指出,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现阶段ESS的研究认为该疾病发生的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 (1) ESS患儿甲状腺外周组织中5’脱碘酶的活性和浓度下降, 进而抑制了T4转化为T3; (2) 是下垂体对外周血T3、T4的反应能力下降; (3) 患儿由于透析而发生甲状腺球蛋白丢失和碘负荷增加, 进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2,3]。在本组研究中, 经治疗, 观察组患儿的S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 (P<0.05) 。由此可见,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另外, 观察组患儿的FT3、FT4和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甲状腺素水平也可以作为疗效检测和预后评价的一种有效指标, 这也与曹慧霞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小剂量甲状腺素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儿的治疗中, 疗效确切, 且能够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琪, 肖群文, 贺湘英, 等.慢性肾脏病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17) :1349-1350.

[2]王亚均, 叶正蔚.慢性肾脏病患儿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的作用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4 (9) :1263-1265.

[3]王慧敏, 崔丽娟, 魏玮, 等.慢性肾脏病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江苏医药, 2011, 37 (14) :1652-1654.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采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为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均为首次甲状腺切除手术,ASA为I级或者II级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共有患者2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为44.5岁;B组为实验组,共有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22~55岁,平均为45.8岁。两组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镇痛药和精神病史,同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冠心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为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手术采用1%利多卡因+0.45%罗哌卡因行双侧颈从麻醉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共有患者24例,手术中采取静脉注射哌氟合剂2 mL,并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反应适当增加1/3~1/2;B组为实验组,共有患者26例,手术中采取微泵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3 min,随后采取0.05μg/(kg·min)注射。手术过程中详细观察BP、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镇静情况,术后用VAS评分来说明术中牵拉的疼痛程度。

1.3 评价指标:

手术中监测并记录全过程中BP、HR等指标的变化,详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SA)来回忆手术中的疼痛程度。手术后患者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SA)来回忆手术时的疼痛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无痛:得分为0;轻痛:1~4分;中度疼痛:5~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痛: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试验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压和心率明显较低且稳定,如对照组手术中血压达到了99/157 mm Hg,而实验组血压为82/133 mm Hg,明显比对照组低,再如手术中对照组心率达到了115次/分,而实验组则较为稳定,仅为92次/分,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此可以说明使用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明显比一般的哌氟合剂辅助效果要好。

手术后对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SA)来回忆手术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表明对照组24例患者中,剧痛的为6例,重度疼痛的为7例,中度疼痛的为8例,轻度疼痛的为3例,无痛的则没有;而在实验组中,剧痛的没有,重度疼痛的为2例,中度疼痛的为6例,轻度疼痛的为16例,无痛的为2例。有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采用瑞芬太尼辅助治疗颈从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3 讨论

瑞芬太尼的商品名为瑞捷,主要成分为盐酸瑞芬太尼,一般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瑞芬太尼只适用于静脉给药,特别是静脉持续滴注给药,它起效快,1 min钟即可达到有效浓度。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抑制呼吸的作用弱,持续半衰期短,仅为3~10 min,同时镇痛作用强,作为麻醉诱导剂时不影响手术后的苏醒[1,2,3,4]。

本次实验采取小剂量瑞芬太尼或哌氟合剂等辅助颈从阻滞麻醉的甲状腺手术,辅助用药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同时也增强了医师的信心,消除了医师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从实验结果来看,使用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明显比一般的哌氟合剂辅助效果要好。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不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血压和心率均比使用哌氟合剂的患者要更低更稳定,同时,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在自我感受到的疼痛感方面也明显降低,甚至有个别患者感受不到由于甲状腺手术拉牵而引起的疼痛,说明瑞芬太尼在用于辅助颈从阻滞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可以作为首选辅助用药。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选取的瑞芬太尼在颈从神经阻滞麻醉时作用时间较短,安全可控[5],同时疗效确切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其在清醒镇痛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辅助颈从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为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手术采用1%利多卡因+0.45%罗哌卡因行双侧颈从麻醉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共有患者24例,采取静脉注射哌氟合剂2 m L,并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反应适当增加1/31/2;B组为实验组,采取微泵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3 min,随后采取0.05μg/(kg·min)注射。手术过程中详细观察BP、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镇静情况,术后用VAS评分来说明术中牵拉的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织术中的BP、HR明显较为稳定(P<0.05),且术后经过VAS评分也表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于辅助颈从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颈从阻滞麻醉,甲状腺手术,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韦雪.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70例观察[J].蛇志,2011,23(1):40-41.

[2]罗红彬,胡中伟,郭家伟.异丙酚-瑞芬太尼在胃镜检查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10-11.

[3]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药学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4]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4:245-248.

上一篇:网上银行数据挖掘论文下一篇:通信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