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

2024-09-22

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精选7篇)

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 第1篇

参访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坐落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心校园内, 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 委托分校负责具体运行, 从事非绝密级的科学研究, 目前科研人员已达4 000多人。LBNL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于1931年建立, 最初主要致力于物理学中的粒子回旋加速研究。现在实验室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 特别是在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政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是美国也是全世界该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机构。

LBNL中与建筑技术及城市体系研究领域相关的有3个部门:建筑和城市体系、能源分析和环境影响、储能和分布式资源。在美国, 建筑能耗占了总能耗的40%, 建筑节能是能源节约与环保的重要领域。LBNL开发的高能效建筑涉及10个方面的技术、工具、行业应用的组合, 其中就有Cool roof———冷屋面或热反射屋面技术。LBNL还设有一个“中国能源研究室”, 内有15个人, 它与六七十个组织开展合作, 并主持研究了中美政府项目———中美清洁能源中心的建筑节能项目, 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围护结构, 包括了热反射屋面技术和涂料, 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和市场推广。

LBNL为中国防水代表团的参访举行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专题研讨会”, 双方交流了建筑节能及热反射屋面的相关技术。

Ronnen Levinson博士介绍了美国及中国热反射屋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热反射屋面通过屋面材料的高太阳光反射率和高热辐射率来降低屋面的温度, 减少空调制冷耗能, 减少CO2和氮氧化合物、VOC的排放, 降低臭氧水平,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热反射白色屋面可以将黑色屋面的表面温度从80℃降低到44℃ (图1) 。若将全球适合的屋面全部变为白色屋面, 并持续保持20年, 则每年可以减少CO2排放12亿t, 这相当于3亿辆轿车一年的CO2排放量。白色平屋面可以减少顶楼空调能耗的15%, 白色坡屋面可以减少10%, 热反射彩色坡屋面可以减少5%。热反射墙面仅为热反射屋面节能效果的30%, 因此在节能上热反射屋面更为重要。研究表明, 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热反射屋面都具有明显的节能和降低CO2排放的效果。种植屋面可以通过遮蔽、蒸发、隔热等功效起到节能作用;提高屋面的热反射效果, 也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Dev Millstein介绍了热反射屋面对区域性热岛效应改善的研究结果。通过模型对比和样板观察比较, 说明热反射屋面和路面能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在Almeria地区可以降低热岛效应1℃, 热反射屋面每年每m2可以减少CO2排放 (175±33) kg。

加州能源委员会的David W.Ware介绍了加州热反射屋面能效的标准。加州是美国建筑节能法规制定和实施领先的地区, 其能效标准每3年修改一次。加州分为16个气候区, 要求所有建筑不能超过所处气候区的年度总用能限值 (TDV) , 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成本优势。热反射屋面能效标准包括有强制措施、水资源利用、照明、空调系统、围护结构R值、U值大小等。对于新建和改建建筑, 法规要求住宅类高坡屋面SRI (太阳能反射指数) 不低于16, 非住宅类低坡屋面不低于75, 非住宅类高层低坡屋面S不低于64。低坡屋面可以采用热反射和增强保温效果来进行折算。加州2013年估计新建屋面1 700万m2、翻修屋面约4000万m2, 新建低坡热反射屋面节能效果相当于全部建筑节能措施的1%, 翻建低坡热反射屋面节能效果则相当于全部建筑节能措施的3%。

LBNL人员还介绍了其开发的热反射屋面实验室模拟沾污和快速老化试验方法。目前的热反射屋面评价需要进行3年的自然曝晒老化, 时间长, 无法预测产品的热反射损失, 也不利于产品的开发和热反射屋面的推广。产品的热反射效率会随着自然沾污而下降, 白色热反射屋面反射率可从0.80降到0.60, 其节能效率下降1/3, 因此需要研究有哪些因素对此有影响。研究表明, 这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紫外线、热、湿气候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物沾污等的影响。沾污影响物还可细分为:1) 湿沉积物, 如煤烟、盐分、有机物等;2) 干沉积物, 如矿物粉尘等;3) 微生物, 如真菌、霉菌、细菌等。通过分析表面暴露沾污物的成分及其所占比重发现, 其中主要包括:煤烟4%~12%, 有机物颗粒8%~36%, 盐18%~27%, 矿物粉尘28%~66%。根据当地沾污物分析结果, 在实验室用盐、黏土加氧化铁、腐蚀酸、煤烟灰水溶胶配比成溶液, 在样品表面喷洒5~30 s, 远红外灯干燥1~2 min, 再将样品放置 (图2) 。整个试验过程采用UVA340灯管 (0.89mW) QUV光照8 h (60℃) 、冷凝8 h (50℃) , 共进行2个循环;然后进行人工污染物喷洒处理, 再进行QUV照射2个循环, 共需3 d即可完成试验。通过试验发现, 不同材料老化后效果虽不一样, 但3 d的加速老化与3年的自然老化的再现性非常吻合, 这包括亚利桑那、俄亥俄两个自然曝晒场的情况。其中佛罗里达的有些差异, 主要是湿热气候中还有微生物的影响, 而该试验方法中没有反映微生物的影响。目前已经提出了ASTM和ISO标准草案, 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微生物的影响问题。

Paul Berdahl介绍了太阳光反射率及其在气候老化试验中的变化趋势。屋面热吸收率等于1减去热反射和热发射值。热反射值关键是近红外区域的高反射率, 采用太阳光反射比计测定入射的太阳光与反射的太阳光的比率, 试验方法是按ASTM E1918标准进行的, 也可按ASTM E903采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 或采用辐射计法测定发射率, 这些方法已经列入正在制定的中国国标《建筑外墙及屋面用热反射材料技术条件及评价方法》中 (图3) 。热反射材料的气候老化主要源于:1) 因温度变化、冻融循环、风等导致的机械应力;2) 紫外线引起的光致氧化 (材料变脆) ;3) 由氧气、水分及二氧化碳而引起的腐蚀反应。污染物包括煤烟、矿尘、粉煤灰、微生物生长等, 会降低亮表面 (高明度) 的反射率, 提升暗表面 (低明度) 的反射率。耐沾污的PVDF (氟碳树脂) 表面附着力小, 不易沾污。坡屋面可减少沾污, 干燥地区有较多的尘土污染, 存在季节干湿交替的影响规律, 温暖潮湿的气候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CRRC (冷屋面评级委员会) 的Sherry Hao介绍了热反射屋面的评级程序。CRRC是热反射屋面的第三方评级系统, 依据屋面表面的热反射和热发射性能进行评级, 用SRI表示。SRI可衡量某种材料 (表面) 在阳光直射下保持低温的能力, SRI越高, 那么这种材料在阳光直射下的温度就越低, 浅色物体的SRI较高。SRI的数值主要取决于材料表面的反射率和发射率, 反射率高、发射率也高时, SRI可达到较高数值, 甚至超过100。有些材料, 比如金属, 反射率虽然高, 发射率却很低, 最终的SRI通常只有40左右。

CRRC的检测由其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 测定初始和3年自然曝晒老化后的热反射率和热发射率, 计算得到SRI指数。为期3年的自然曝晒在气候温和的俄亥俄、炎热干燥的亚利桑那、炎热潮湿的佛罗里达三地分别进行, 结果取三地的平均值。SRI测定, 可采用ASTM C1549的反射率测定仪、ASTM E903的分光光度计和ASTM E1918的太阳光反射比计进行。热发射率按ASTM C1371的辐射计测定, ASTM E408正在考虑采用由AZ技术公司提供的Temp/Tesa 2000进行测定。自然曝晒试验的角度根据生产商的要求确定, 分为高坡或低坡两种, 要求老化后的反射率=0.2+0.7× (0.2倍的初始反射率) 。目前有超过2 000个产品获得了CRRC评级, 其中2/3是涂料, 屋面卷材有100多种。CRRC对评级产品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其结果被能源之星、LEED认证、绿色地球、加州能源委员会等机构认可, 这些机构有具体的SRI值要求, 如LEED认证要求的SRI, 低坡屋面为78, 高坡屋面为29。

全球凉爽城市联盟 (GCCA) 的Amy Dickie介绍了该组织的工作。GCCA致力于推动相关的政策与行动, 用以提高建筑及道路的太阳光反射比, 将其作为一种经济的手段来促进凉爽建筑、凉爽城市的发展, 并通过全球凉爽来消除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张福麟处长在交流中, 向美方介绍了中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及技术推广情况。双方交流后, 代表团参观了LBNL的热反射测定实验室及模拟沾污和加速老化实验室。

参访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 成立于1943年, 现由田纳西大学和Battelle纪念研究所共同管理。ORNL的任务是开展基础和应用项目的研发, 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创新方法, 增强美国在主要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提高洁净能源的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以及为国家安全作贡献。ORNL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主要包括6个方面有中子科学、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ORNL现有雇员4 400人, 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3 000人;每年接待客座研究人员3 000名, 为期2周或更长的时间, 其中约有25%的客座人员来自工业部门;每年接待参观者30 000人, 另外加上大学入学前的10 000名学生。ORNL每年的经费超过16.5亿美元, 其中80%来自能源部, 20%来自联邦政府和客户的捐赠。

为接待中国代表团的到访, ORNL举行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专题研讨会”。ORNL能源和环境部门的副主任Martin Keller介绍了ORNL的情况。能源和环境部门是在材料、中子科学、超级计算机运算基础上, 进行环境集成评价、清洁发电、汽车运输系统、建筑技术的研究, 并形成先进制造业, 每年预算3 500万美元。此外, 它还会得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 其中75%来自于能源部, 其余来自于工业界的资助。建筑技术围护系统的研究包括:隔气材料、屋面系统优化、热反射屋面、围护结构中相变材料的优化集成、围护结构湿气影响等, 通过对屋面系统进行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 达到最优化的建筑系统集成, 最终将其推向市场。ORNL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知识产权和管理产业化。

Patrick Hughes介绍了ORNL的建筑能源效率研究情况。Patrick Hughe认为, 最清洁的能源就是减少能源的消耗。美国建筑消耗了41%的总能耗 (一次能源) , 包括73%的电力和55%的天然气。美国既有建筑是节能的重点, 在中国则是新建建筑。ORNL的研究关注三个方面:围护结构、设备、系统和建筑技术。围护结构研究重点发展比现有技术更好的建筑组件, 其性能包括保温性能、气密性、耐湿气等。设备研究的重点则是更高效的采暖、制冷、热水等技术。进行系统和建筑技术研究时, 需将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测试和验证, 测试对象是组件而不是单一产品。

ORNL建筑围护结构实验室的研究装置主要有:1) 大尺寸的屋面或阁楼组件绝热气候模拟器 (图4) , 组件尺寸可达到长宽各12.5英尺、高6英尺, 顶部有红外加热灯组, 测量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热量流动性能 (热阻) 。2) 墙体热阻试验箱 (图5) , 可以模拟墙体两侧不同温度下的热量流动, 试验装置可以调整角度, 用以测定墙体性能。3) 墙体组件的隔气、隔汽试验箱 (图6) , 模拟墙体室内外侧不同温度、湿度、气压下的气密性、湿气透过性能, 由中间的墙体安装组件、两侧的环境箱组成。4) 材料湿气透过性能试验装置 (图7) , 按ASTM E2178要求安装, 测定不同湿度环境下 (有50%、70%不同的湿度箱) 材料的透湿、吸湿性能。

ORNL在美国的华盛顿州、纽约州、田纳西州、南卡罗莱纳州四地布设了自然暴露试验装置, 开展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试验。

ORNL开发了名为WUFI ORNL5.1的仿真软件, 模拟建筑围护结构中湿气、热、空气渗透的影响, 已经得到现实数据的验证, 并形成了规范标准ASHRAE160和GAS P100, 据此执行旨在避免湿气对建筑的影响和破坏。

ORNL的柔性建筑试验平台可以模拟新材料、新设备在小型工商业建筑中实际使用情况下的效果。

ORNL也是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美方参与单位, 研究涉及政策、建筑设计、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可再生能源和集成等方面。

Diana Hun博士介绍了与建筑气密性有关的情况。由空气泄漏产生的暖通空调能源损失, 大约占到25%。2007年, 暖通空调能源损失每1%, 在美国相当于每年耗用140万t标准煤, 在中国则相当于每年耗用100万t标准煤。其相关的合作研究伙伴有ABAA (美国隔气协会) 、重庆大学等。典型的隔气材料, 有墙体中间的塑料薄膜、喷涂硬泡聚氨酯、机械固定膜、非保温材料用覆盖条、保温材料用覆盖条、封口或封堵结构、自粘膜、液体涂膜等。在纽约州设有户外暴露试验装置, 以研究湿冷条件下建筑的隔气性能。通过模拟的小型商业建筑, 研究评估了建筑围护结构翻修的影响效果, 并校正了仿真模型工具。实验室试验装置, 为前图6所示的墙体组件的隔气、隔汽试验箱, 用以评价热、空气、湿气渗透对墙体的影响。在中美清洁能源中心开展的建筑节能研究项目, 主要课题是研究液体泛水用于门窗、管道等密封时的气密性。

资深研究人员Mengdawn Cheng介绍了ORNL热反射屋面微生物生长加速老化的试验情况。大气污染对屋面和围护系统的影响很大, 污染物包括细菌、真菌、花粉、粉尘、化学物等。ORNL主要针对微生物和粉尘的影响开展研究, 陶氏化学参加了该项工作, 开发了新的涂料用于建筑、汽车等。大气中的微生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组成, 开发一种加速老化测试方法, 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研究发现, 粉尘的影响达到一定量以后热反射的衰减就停止了, 但微生物则不然, 它会不断生长扩散。ORNL与合作方拥有丰富的菌种数据库, 掌握了不同地区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对应地区的微生物种类、气候条件, 设计出方案, 进行微生物生长加速老化试验。初始反射率为0.82的材料, 3周的微生物加速老化后降为0.51、2个月后降为0.31, 亦即在自然状态下需要3年时间达到的, 实验室2个月就可达到同样的衰减程度。因此, 通过微生物老化加速, 可以测定热反射屋面材料的加速老化性能。

Scott R.Hunter科学家介绍了超级疏水涂层在热反射屋面的应用情况。与陶氏化学合作开发的一种环境友好的天然疏水 (憎水) 材料, 采用了纳米技术, 用硅藻土类材料制备了一种硅类涂料。该涂料具有纳米或微米结构, 带有低表面张力的涂层 (类似特氟龙) , 可以一次成型, 也可以后涂, 可以在大多数材料表面使用, 目前正在开展提高其耐久性的实验室研究。超级疏水材料由于具有低表面能, 水无法在表面停留, 即使浸入水中, 其表面也存在一层空气层, 水滴可以清洁疏水表面, 能够防止藻类、微生物、海洋生物生长, 防止输电线缆发生冰凌, 减少管道输送阻力等。

研讨交流后, 代表团参观了超级疏水材料应用演示、微生物生长加速老化试验演示和几个实验室。隔气实验室, 可以模拟一个动态的不同状态的空气、湿气渗透情况;墙体和屋面热阻检测实验室, 可以对屋面系统、墙体组件进行热传递分析, 金属板、陶瓦、沥青瓦、通风坡屋面、光伏一体化屋面等不同的屋面系统分别被安装在试验屋面上, 横向在阁楼中相互隔断, 天花板下是相同的室内环境, 实时测量屋面系统的传热情况;柔性实体建筑模拟试验室, 可测试实体建筑5个面的热传递情况, 包括门窗, 用于仿真软件的校正, 试验周期为1年。

参加美国126届国际屋面屋面博览会

代表团参加了在圣安东尼奥举行的第126届美国国际屋面工程协会年会暨国际屋面博览会。

参展期间, 朱冬青理事长出席了美国屋面工程协会国际关系委员会议, 与国际委员会成员共同交流了各国屋面工程和建筑防水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情况。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部分领导成员会见了美国屋面工程协会主席团, 讨论了屋面和防水技术发展趋势, 希望在职业培训上展开合作。朱理事长还与加拿大屋面工程协会主席、美国隔气膜协会主席以及索普瑞玛、杜邦等多家国际公司举行了技术洽谈, 商谈了合作事宜。

在国际屋面博览会上,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设立了展位, 并对将于2013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进行了宣传, 招揽观众和展商, 参展企业也充分利用机会, 宣传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本届国际屋面展展出了最新的产品、服务、技术和创新成果, 共有展位987个, 410家企业参展, 按区域展示材料、机械装备、配套材料、服务型产品等。参加本次展会的有业界领先的屋面材料、装备、服务公司, 如CentiMark、Tecta America、KPost、彼得森屋面公司、家得宝、Beldon屋面公司、联合屋面公司、约翰逊屋面公司、道格拉斯集团以及海登建筑维护公司等。本次展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德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参展商和参观人员, 参观人数达到了8491人次。参加展会的有承包商、建筑商、装备制造商、业主、施工人员、建筑师、工程师及其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

展会上的屋面材料及相关产品在服务和创新方面令人耳目一新, 包括金属屋面、沥青卷材屋面、通风屋面、瓦、保温材料、防水材料、涂料和胶粘剂、密封胶、太阳能板、压铺材料、喷涂聚氨酯泡沫、屋面装饰材料、预制排水沟、防水节点预制件、紧固件、机械设备和机具及各类配套材料等, 有的厂家还在展会上现场演示焊接技术。

NRCA在展会上推出了其编制的美国屋面技术系列手册, 如《美国高坡屋面系统手册》、《美国低坡屋面系统手册》、《美国金属屋面和喷涂硬泡聚氨酯屋面系统手册》、《卷材屋面系统手册》、《屋面施工安全技术手册》等, 详细介绍了美国各类屋面系统的市场情况、技术进展、施工方法等, 这对屋面施工技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施工机具展区展出了各类施工用机具, 包括基层处理、沥青防水卷材施工、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涂料喷涂, 以及各种劳动防护用具等。展会上各公司还展出了建筑防水材料施工的各类细部节点预制件、备配件。

建筑节能是企业展示的重点, 有各种热反射屋面材料, 包括热反射单层卷材、涂料、沥青瓦、彩砂, 光伏一体化屋面用的光伏瓦、光伏卷材, 用于维护结构的密封胶带、密封胶、隔气材料, 带金属箔的泡沫隔热毡, 种植屋面系统及配套材料, 通风坡屋面配件及系统等 (图8) 。

另外, 软件企业的参展带来了屋面生产和施工企业所需的个性化数据处理软件及客户服务信息系统, 所展示的触摸图形界面与移动终端结合, 直观方便。

访问RDI公司及GAF公司

代表团应邀访问了全球最大的沥青防水卷材和沥青瓦生产设备制造商之一美国阿迪公司 (RDI) 。RDI公司总裁马斯为代表团介绍了公司及美国的防水市场情况。在美国, 1999年新建陡坡屋面中85%采用了沥青瓦, 其他瓦占15%;到了2011年, 沥青瓦的应用比例下降为55%, 其他瓦为13%, 金属屋面异军突起, 占到了32%。1999年, 翻新陡坡屋面用沥青瓦占89%, 其他瓦11%;到了2011年, 沥青瓦下降为68%, 其他瓦13%, 金属屋面占到了19%。2011年平屋面市场, 翻新屋面中BUR (热沥青施工叠层屋面) 系统占11%, EPDM占23%, 改性沥青占16%, 其他为50% (包括TPO、PVC) ;新建屋面中BUR系统占7%, EPDM占26%, 改性沥青占14%, 其他为53% (包括TPO、PVC) 。RDI公司的主要提供改性沥青卷材和沥青瓦生产设备, 由于这两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 (尽管总量没有下降) , 公司的业务也因此经受了考验。公司现在也在开拓其他产品领域, 如金属板材加工、热电站设备等。据马斯介绍, 公司开发的改性沥青设备的收卷机速度已达7~10卷/min, 但在美国还有16卷/min的。沥青瓦生产时, 为了保证物料的混合效果, 填料要先加热到120℃后再加入。

代表团还参观了北美最大的商业和住宅屋面材料制造商GAF公司位于达拉斯的TPO卷材生产工厂和实验室, 并与公司方面进行了相关技术交流和研讨。该TPO工厂有一条贝尔斯托福生产线, 生产3.04 m幅宽的TPO卷材。该生产线速度达到11 m/min, 配有两个挤出机, 每个挤出机挤出物料后经过一个三辊压延机, 每个辊的温度也不一样 (上低下高) , 并且上下辊与中间辊之间的剪切力可控 (上大下小) ;此外还有两个冷却辊、厚度自动控制装置以及胎基烘干调偏装置。TPO的原料主要来自于DOW (陶氏) 和Bashell (巴赛尔) , 两家公司的原料不混用, 分别有各自的配方, 都能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下层则采用混合好的粒子, 通过自动上料系统加入钛白粉、氧化镁、防老剂等助剂。

据GAF介绍, 美国TPO市场目前达到9 300万m2, 其市场主要是EPDM原来的市场。PVC这些年的市场份额基本未变。在欧洲的高分子片材市场中, PVC占有主要份额, 这与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PVC产品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其环保性能上, 在欧洲由于PVC生产企业对政府施加了影响, 从而保住了市场。对TPO的关注, 主要集中在其耐久性和可焊接性上, TPO这两方面的性能仍在持续改进中。高温和紫外线对TPO产品的性能变化影响重大, GAF公司在产品的热老化性能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柔韧性不是判别TPO好坏的依据, 而是热老化性。光伏一体TPO卷材是一种特殊产品, 它改进了TPO的耐紫外线和耐热性能, 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可达35年 (取决于厚度和施工方式) 。高品质的抗紫外线稳定剂是提高TPO耐紫外线性能最关键的助剂;采用合适的助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焊接性。GAF的产品目前正在进行自然加速气候老化试验, 模拟光照强度达到每年17 000 MJ/m2, 而佛罗里达一年的光照强度仅380MJ/m2, 这就意味着半年的加速老化试验强度已相当于佛罗里达气候条件下的25~30年。GAF的产品已经进行了13个月的试验。GAF的1.52 mm的Ex TPO在138℃下可以保持152 d无裂纹, 而竞争对手最好的产品只能保持91 d。用于地下工程的TPO与屋面使用的产品存在差异, 地下不需要加阻燃剂, 也不需要加筋增强。在美国, TPO很少用于地下室, 但在隧道工程中有使用。产品的焊接效果, 可以根据施工时剥离试验后的界面情况来判别。耐根穿刺TPO需要通过FLL的试验。TPO卷材用于屋面时, 通过配方设计和系统构造来满足不同坡度屋面的阻燃要求;增强胎基提供了卷材的拉伸和撕裂强度性能, 以抵抗风揭和外力作用。TPO卷材中的胎基若滑动或松动, 卷材强度将丧失。TPO需要承受一定的屋面变形, 因此必须采用聚酯网格布;玻纤网格布不用于TPO卷材, 是因为这种胎体不具有变形能力。胎基要具有一定的网格空隙, 以保证面层和胎基结合在一起。用于热反射屋面的TPO卷材, 一般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PVC卷材则一般会加入表面处理剂, 但会影响卷材的耐久性和可焊接性。

在性能检测实验室, 代表团成员观看了TPO卷材现场拉伸和撕裂性能测试, 并与GAF方面就具体指标进行了探讨, 同时还观看了现场裁切模具和模具切割演示。在实验室现场看到, 由TAKATA公司供应的TPO用增强材料与国内常用的不同, 这种材料在两条相互垂直的网格线外还有一条斜织线, 据介绍是起到稳定网格作用的。

结语

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 第2篇

语言与世界的结构全息--哲学与语言学共同关注语言行为的缘由

哲学的一个任务是认识人,哲学家对这一点是自觉的.语言学家也逐渐意识到,人类透过语言研究还可以反观自己、研究自己.哲学与语言学的.经历表明,语言学与哲学,在透过语言认识人自身这一点上殊途同归.而这正是因为“语事”(以语言做事)与“行事”(以行为做事)是同源、同构、同质的,因而是全息的.

作 者:刘利民 钱冠连 Liu Limin Qian Guanlian  作者单位:刘利民,Liu Limin(四川大学,成都,610064)

钱冠连,Qian Guanlia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州,510420)

刊 名:外语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年,卷(期): “”(6) 分类号:H0-05 关键词:哲学   语言学   语言行为   结构全息性  

美国人看美国、中国与世界 第3篇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很快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只有短短240年的历史,对中国来说,美国还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建国时正处在中国最后的封建朝代——清朝的中期。但美国却是世界上经济总产值最大、技术最发达的唯一超级大国。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制度虽然不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国关系处理得好,可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在世界范围内,不只中美两国,而是世界各国,都应该考虑如何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对21世纪全世界人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处理好中美两国关系,我们一定要超越自己的传统观念,提高和加深相互的了解。

一美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看法

在1776年以前150多年里,北美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也是打了很多年的独立战争以后,才在1789年建立了美国。正是由于有这种切身的反抗经历,美国人历来同情和支持受压迫的民族和受压迫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一百多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所以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美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实事求是地看美国国内的历史,应该承认,白人曾对印第安人做了很多坏事,杀了不少印第安人。也要承认,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部的一些地主,将从非洲贩卖来的黑人作为奴隶。但1863年林肯总统解放了南部地主统治下的奴隶。现在美国政府要求对所有住在美国的人都应该给予平等的机会,能够公平竞争。作为一个学者我还应该承认,美国并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平等,种族歧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大多数美国人追求的理想是通过政府来帮助和支持国内外受压迫的人。

美国人看美国、中国与世界美国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几千年来中国人基本上都是住在中国,移民来的人口不多。但在美国,除了几十万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是从外国来的,主要是从欧洲,也有从非洲、南美、亚洲来的。224年前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人口只有300万,他们是1607年以后从欧洲来到美国的。这些移民的后代,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很快就学到美国的文化,因而,他们对自己祖先的故乡,对自己出生地的感情并不像中国人那以深,但美国人对美国有很深的爱国主义感情。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以多人来到美国呢?这些移民中有不少人是想找发财的机会,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挣钱的机会不多;但是在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在欧洲或者其他国家受到宗教或政治的压迫,为了自由和独立而放弃了自己的祖国,避难来到美国的。在美国,他们找到了所要追求的自由,所以追求自由和独立,就成为有史以来美国重要的传统思想。19世纪,美国进行了西部大开发。那时,美国西部的土地很多,人口很少,而且开始时西部也没有政府管理,一切都是依靠个人的努力。那时,东部的人如果感到受压迫,随时可以去西部开垦土地。美国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所以,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形成了美国很强的个人主义传统。

美国人对外政策的基本看法是这样的:在20世纪,美国打了四次大仗;两次世界大战,一次朝鲜战争,还有一次是越南战争。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人认识到,世界已经变小了,全世界的情况与美国都有密切关系。美国认为,1931年美国没有及时地反对日本占领中国东北;1939年时美国也没有迅速地反对希特勒,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对美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是:一个独裁的国家侵略别的国家时,如果不及时反击,其后果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有霸权主义的行为,但美国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我个人认为,美国政府在历史上对南美和北美的作法确实接近于霸权主义,因为在那里,美国的力量很强而其他国家则力量很弱。但现在,全世界有很多力量强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中国,将来还会有印度。因此,霸权主义的行为是不能得逞的。另外,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单靠美国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一定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才行。当然我也承认,美国国防部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有能力也应该成为一个军事力量更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看法是与他们完全不同的。

有些外国人会问为什么有的美国人并不完全了解情况但还要乱说话?原因是,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要不宣传“打倒美国政府!”所以,尽管有时一些人并不一定了解社会状况,他们却喜欢表明自己的看法。对此,希望中国人清楚地分析和判断,不要误将美国的支流意见当主流。

目前美国在许多方面仍然领先世界。这使不少美国人越来越骄傲。我认为,用中国人的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们应该批评美国人的自高自大,我会和你们一起去批评那些骄傲的美国人。他们应该懂得:自己的经验在别的国家不一定合适,更不要将自己的思想方法强加于人。其实在美国还是有许多美国人虽然很成功,但却非常谦虚,一直努力工作,我很佩服他们。美国的前途只会因骄傲而落后,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谦虚,继续奋斗。

二美国社会内部的六大矛盾

(一)贫富分化和地位高低的矛盾

18世纪美国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由于土地多,人口少,任何人都可以去开垦新的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当时,除南部的棉花种植地区以外,美国没有地主,只有自由农民。这些农民大多以家庭为主,有自己的土地,享有比较平等的社会权利。

但是,在后来的工业社会里,出现了贫富分化。有的企业家,比如买卖股票的人成了大资本家,非常有钱。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的进步,现在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而产出的农产品除了供应美国人自己消费以外,还大量地出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已使美国的工业人口占全国职业人口的20%以下。另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他们的工资收入、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一般地说,在美国,黑人的生活水平要比白人低,南美西班牙后裔的生活水平则不如从欧洲来的移民。但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些不平等是由市场造成的,而不是政府有意制造的。美国人的理想是应该给所有的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给所有的人平等的结果。当然,很多美国人,包括我个人在内认为:政府应该想办法减少这些不平等状况,应该给黑人及其他贫民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对政府功能的不同看法

关于社会福利,在美国有人认为,政府功能应越小越好;但也有人认为政府应起更大的作用,负更大的责任,政府应该保护那些贫困、机会少的人。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后,罗斯福总统提出国家应增加国民福利。所以直到现在,美国政府都很重视社会福利。但一些中高收入的有钱人和有地位的人认为,他们的个人所得税很高,高达收入的50%,所以他们不愿意政府福利太多。另外,也有人认为,福利太多不能刺激普通老百姓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应该减少福利。但是收入低的贫民和支持他们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希望政府给予较多的福利,以改善他们的教育和生活质量。

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政府该起何种作用,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发展较晚——即后期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像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其政府都在其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美国经济發展的经验则是不同的。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移民来到美国时,政府很小,作用也非常小。美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是靠私营企业的自由竞争,而不是靠政府的领导。当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当时美国也有人提出政府应对经济发展起更大作用。我个人认为,日本在80年代后期,在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等很多方面确实超过了美国,但90年代日本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发展,而美国经济却发展很快,所以现在美国人的结论是:美国的私营企业有自由,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而在竞争中获胜,只要企业的活动不违法,企业应该有相当多的自由,政府应少干预企业。不过,实际情况是,政府为了防止垄断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等做了不少规定,在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少作用。很多美国人仅凭自己的发展经验就认为其他国家的政府应少干预经济发展,这是片面的。

(三)外交政策上应该坚持理想主义还是实用主义

19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美国应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用实用主义的方法来保护国家利益;另一种观点则是要坚持理想主义,支持和帮助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这是从独立战争以来,很多美国人所坚持的理想。

冷战时期,主要矛盾很明显,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反对苏联、反对共产主义,保护美国的利益。苏联解体后,很多人又觉得,冷战已结束,没有了敌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不需要再过多地考虑如何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应该继续追求理想主义。所以制定统一的对外政策就很难了。

(四)全球化和美国产业工人利益的矛盾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开放与否,都会带来不同的利害关系,因而产生不同的看法,美国也不例外。在美国,很多与世界贸易有关的资本家、企业家由于想与其他国家做生意,赞成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美国进口过多其他国家的产品,美国的劳动力无法与那些工资低的国家竞争,所以应限制进口,保护美国劳动者的利益。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组织——比如说工会,就与一些商业组织,如美中商会有很多矛盾。他们双方都想影响国会,也想利用媒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对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美国工人的反对并非因为恨中国,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身利益所致。

(五)关于极端宗教组织与社会的问题

在美国,有些宗教组织的看法是极端的,狭隘的。比如他们在本国反对计划生育,反对流产,所以他们也反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政府关于宗教的政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美国,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美国的政策是不允许一个宗教压迫另一个宗教。但是其中有些人会有极端的思想,也对其他宗教信仰与无宗教信仰的人有偏见。

(六)国会与白宫的矛盾

1789年建立美国政府的人,或者他们的祖先,是受压迫而来到美国的人。他们最怕一个政府变成一个独裁政府。所以,他们采用三权分立的方式来建立政府,使法院、政府(白宫)和国会的权力相互制约。白宫和国会是否依宪法行事是由法院来判定的。即使是总统,如果他不依照宪法行事,法院也会对他进行处分。白宫可以领导政府的各个部门,但是要制订一个新的法律,要有国会通过才能生效。三权分立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白宫与国会的矛盾。

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对美国式民主的缺点都很清楚,比如国会议员的利益太分散,一个一贯的对外政策很难保持。尤其是冷战以后,没有了目标,目的不明确,所以要统一政府与国会的意见就更难。这一点也很令美国的同盟国头疼。尽管有这些缺点,但是在美国人看来,没有比民主选举与法治相结合更好的制度了。

以上所谈的是美国社会内部的一些主持矛盾,当然还存在其他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总体而言,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人员构成来自世界各国,不难想象,其社会问题是何等复杂和多样。

三中美关系的主要症结

最近我看过一些中国学者的文章,了解到一些中国研究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美国有意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并且还支持台湾和西藏的独立,支持与中国政府持不同政见者等等,目的是不想让中国变成强国。

近2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确使美国人猜测中国将会在20年到30年后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变成一个保护世界和平的国家,还是变成一个侵略其他国家的国家?当然,在美国国内也有少数人宣传“中国威胁论”,也有个别人相信“文明冲突论”。但是大多数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并不怕中国的发展,相反的,美国主流的态度是支持中国的顺利发展。否则,为什么美国欢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欢迎中国的产品卖到美国市场,而美国又将许多产品,包括高技术的产品卖给中国呢?我认为,不管美国国内的意见分歧有多大,从1971年至今,历届美国总统都清楚应该与中国搞好关系。当然他们也要考虑到华盛顿内部的情况,考虑要如何说服国会。但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基本政策一直就是支持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欢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尽管也有美国人批评中国的民主不够,但是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完全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

我认为在中美关系中如下三个问题最重要:

(1)台湾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打败日本,所以要与中国政府合作。由于当时是国共合作,美国政府就需要与国民党和共产党同时合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继续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合作。美国与当时在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关系密切,直到1945年美国的政策还不是反对共产党。但在1947年和1948年,冷战开始了。当时美国政府怕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但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国民党跑到台湾,美国的政策还是不一定支持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与台湾建立了同盟关系。

1971年基辛格访问中国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美国政府想与中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联合反对苏联,所以就有了三个联合公报。有些人认为“美国的战略是支持台湾独立”,但我认为,美国人主流的看法并非如此。美国在1949年的冷战时期,反对过共产党;但1971年以后,美国不再反对中国共产党。美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安定。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的事,但是如果两岸的一方使用武力的话,就会影响到地区的安定。所以美国应该支持两岸和平解决问题。

(2)人权问题

美国人很重视民主,所以美国人看一个国家,很重视它是否是民主国家,人民是否有权选举自己的领导人,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有很多人批评中国,批评中国不是民主国家的原因。我相信,中国自然会选择适应其历史发展和自身特点的制度。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很多美国人对此认识不够,另外,很多美国人在电视中看到媒体报道的1989年的“六四”事件后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马上得出结论:中国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的确变化巨大,人民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太高,从西部到东部,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已有一亿人,还存在待业、失业等非常严重的问题。19世纪以来中国战乱频繁,所以非常珍视现在的稳定局面。美国的社会比较稳定,所以很难理解中国面临的社会稳定问题。

(3)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战略问题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中美两个大国之外,另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国家就是日本。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至今仍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侵略行为真正认罪,而且还有可能要复活军国主义,也有不少人怕美国会卖给日本更多现代化的军事设备、技术和武器,从而使日本再次变成一个军事大国。或者是担心日本有朝一日会脱离日美同盟,而再次威胁中国以及亚洲的安全。我认为,大多数日本人都知道日本政府是不会采取这样的对外政策的,因为那并不代表日本的利益。

中国与美国对日本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中国与日本接触最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中国的情景,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而美国与日本接触最多的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看到日本国内人民的反战情绪很高。直到现在,很少有日本人愿意参军当兵。中国有句老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现在日本很多人都这么看,所以,日本自卫队本来需要30万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达不到这些人数。从1600年到1895年日本一直没有打过仗。从1895年到1945年的50年间日本打了几次仗。但1945年战败以后,日本依靠着和平的大环境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所以,日本人看得很清楚:打了50年的仗,得来废墟一片;和平了50年,前途光明灿烂。

现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谈判是一个好趋势。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有着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以及亚太地区的稳定,中美两国应该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广泛交换意见。

四对于如何处理好两国关系的建议

为了改善中美关系,我想谈以下六点建议: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目前我认为最可怕的是,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军事冲突。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作法是:大陆和台湾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相互理解人权问题

美国社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也有不少人权问题,中美两国的不同看法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达到相互理解。我认为美国不应该用强迫命令的作法要求中国改变,中国也同样可以对美国的人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达到相互理解。

(3)扩大中美各界的交流

现在台湾在华盛顿的影响非常大,为什么呢?原因是从50年代到现在,他们与美国的各界接触非常多,所以他们知道如何与美国各界搞好关系,知道如何说服美国人支持和帮助他们。我建议中国的研究人员和记者加强对华盛顿的决策过程研究和了解,分清谁代表美国的主流意见,谁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而哪些人的意见是不能代表美国整体利益的,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人民和政府了解美国的态度,促进中美两国的友谊和发展。

(4)充分利用国外留学人员

中国国内虽然改革开放只有20多年,但在美国却有大批优秀的中国人在学习和工作。比方说我们的哈佛大学非常欢迎这些人,虽然我们培养学生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希望帮助中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世界。我个人很希望有更多人学成回国,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但有些学生可能会留在美国,这些人也应该与中国保持联系,想办法帮助中国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也帮助中国提高对美国政治的了解。住在美国的华人也能对中国作出较大的贡献。

(5)帮助驻中国的外国记者了解实际情况

美国记者常常发表一些批评中国的文章,或者发表一些对中国起负面影响的文章,这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美国是个资本主义的国家,报道正面消息的文章未必受欢迎,经济利益也会受影响;而小道消息却往往颇受读者青睐。就是对美国自己的领导人,美国记者也是喜欢报道令人震惊的新闻。我个人认为,应该给美国记者更多的自由去调查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样,不管这些记者的好恶如何,利益所在,他们即使不会都写对中国友好的文章,但至少不会再认为中国在有意妨碍他们的工作而使他们的态度变成反对中国。如果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状况,他们会做出自己的分析,从而会写出使美国读者感兴趣又友好的文章,也会越来越多地报道中国的真面貌,这样也有利于转变美国老百姓对中国的看法。另外,美国人认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非常自然的,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

(6)增进中美日三国友好关系

中国有本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中美日三个在亚洲势力最强的国家的关系呢?再来一次三国争斗吗?还是想两对一?来个日美对中国?我认为,这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应该真正搞好中美日三国关系,这对三国及全世界的人民都有好处。因为我们已从人类的历史中发现:战争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造成更大的灾难。

五结论

对中美两国的前途,我抱较乐观的态度。原因有三个:

第一,美国的主流思想确实是不想搞霸权主义,也不想把中国当作敌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美国的目的是要维护世界和平,而这是我们中美两国共同的愿望。

第二,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享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民主。我认为改革开放政策不会改变。现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已经比20多年前要多得多。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所享有的自由和民主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尽管其中还有波折,但现实中的中国已有了深刻的变化。可惜的是,美国大多数老百姓对此认识和理解的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这些美国亚洲问题专家负起责任,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提高美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

第三,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美两国都寻求和平、稳定与发展,都受益于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另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美也需要合作。所以在许多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共同利益,尽管在很多方面还有分歧,但应该用求同存异来处理中美两国及世界的问题。中美两国应该有信心,也更要有耐心地面对和处理21世纪的各种挑战。

美国的世界地位与中国的战略定力 第4篇

正确认识美国的世界地位

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出来的概念, 一方面美国要有基于自身国力领导世界的意愿, 另一方面又涉及他国的认知与利益兼容。

目前看美国仍然具有领导世界的软硬实力, 当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匹敌。美国国内GDP总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 根据世界银行和美联储的数字, 2000年时美国GDP为9.9万亿美元, 占世界GDP总量32.3万亿美元的30.8%。2007年, 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GDP增长放缓, 仅为2.2%;2008年, 美国GDP增长1.3%, 创5年来最低水平, 全年GDP达到14.33万亿美元;2013年美国GDP增长1.9%, GDP总量达到15.4万亿美元。同时由于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对冲作用, 因此美国受到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远低于欧盟内部一些经济体, 同时美国早年在经济发展领域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 包括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核心的科技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一揽子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综合措施, 使美国率先登上了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战略平台。

2008年6月12日, 美国兰德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美国在科技领域仍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占全球的40%, 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受到聘用, 全世界排名前40名的大学有3/4在美国。

当前, 奥巴马政府正在呼唤美国实体经济的回归, 特别是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井喷式增长近20%, 达到2000多亿立方米, 这改变了美国能源供应格局, 使该国进口天然气和LNG量大幅度下降。而以低能源为基础的低综合成本, 使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提升。以美国基础化工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例, 2008~2009年还几乎位居末席, 今天则成为世界最强。美国能源独立性为其对外政策特别是能源政策调整提供了可能。因此, 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在复杂的相互依赖的能源博弈中具有更为优越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美国的军力在全球范围的压倒性优势地位仍在, 并且是现有的全球安全体系的强有力支撑者, 未来很长时间内都看不到颠覆性挑战。

更重要的是, 美国不但具有公认的超强硬实力, 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全球服务于以其霸权为主导的国际制度和机制架构,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主导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 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饱受“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的波及而被边缘化。

此外, 美国的族群融合也令世人瞩目,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 美国有色族裔在参与美国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方面迅速提升。2006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所公布了关于民族自豪感的全球调查结果。在34个被调查国家和地区中, 美国人排名第一。这项调查的负责人汤姆·史密斯称, 研究显示, 美国公民的自豪感最强。在被问及是否更愿意当本国国民而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国民时, 75%的美国人表示强烈认同, 是比例最高的。

今天, 不但好莱坞电影、美国快餐、美国高等教育风靡全球, 美国也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作为所谓“全世界的福音”加以推广。冷战期间和冷战后, 美国政府一直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 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 专门负责执行向海外推行其文化与价值观, 特别是美国把自己的软实力浓缩为“自由、民主、人权”, 在软实力对外输出领域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架构和执行体系。

美国巩固了世界第一的综合实力之后, 对于领导世界这一核心目标毫不讳言, 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 美国认为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之争已经随着美国的胜利而走向“历史的终结”。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正式确认了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为“参与和扩展战略”, 提出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而当前奥巴马在阐述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角色时包含了四点要素:在美国核心利益受损或民众生命受到威胁时动用武力;转变反恐战略, 与恐怖组织寻求立足的国家展开更有效合作;继续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联合国等机构维护和强化国际秩序;继续在全球推销所谓“民主”和“人权”。

既然当世界领导就要承担全球责任, 美国虽然坚持维护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但是对于承担耗费巨大国力的全球责任方面已经力不从心, 尤其是美国在本世纪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损失惨重, 仅仅靠美国所秉承的国际道义根本挡不住美军撤退的脚步。美国特别不愿意付出相当代价再进行全球干涉, 在叙利亚内战及俄罗斯干涉乌克兰等一系列国际事件中,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被美国的批评人士认为软弱可欺, 并指责美国群龙无首。当前, 奥巴马一直在以自己“非军事”特色的外交政策辩护, 回应美国国内以及盟友对他在诸多事务上不够强硬的批评。此次演讲中, 他反击道, 军事行动不能成为每场危机的治病良方, 应通过全球协作增强美国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 美国的领导是单边领导, 不管是小布什时期的强势反恐, 还是今天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美国任何一项外交政策的变化, 都是围绕其国家利益进行, 这也是美国多年来为确保国内能源安全在海湾地区和中东地区异常活跃甚至大打出手, 但是对于非洲一些地区的部族冲突甚至引发的战乱、瘟疫、饥荒视而不见的原因所在, 因为美国实在耗不起继续承担“全球领导”责任了, 而具体到每一项外交行动都需要其综合国力的强劲支撑。当然, 今天美国虽然国力衰弱了, 但是仍然可以稳坐全球第一把交椅, 不仅仅在于其他国家的实力不济, 而且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看到“全球领导”这个头儿确实不好当。

中国要有战略定力

当前, 中国的国力迅速提升, 同时面对一片“捧杀”中国的舆论氛围, 中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2013年中国GDP总量8.3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7.8%, 新增9558亿美元, 中美GDP差距缩小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到2016年, 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让美国黯然失色, 而国内民众对于中国GDP总量即将世界第一而备受鼓舞, “中美共治世界”等提法经常见诸报端。但是,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按2011年中国政府提高后的贫困标准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每年) , 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 占农村总人口的13.4%, 占全国总人口近1/10。

中国必须具有战略定力, 抓住用好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遇到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面临巨大的困难和严峻考验, 邓小平提出了“善于守拙, 决不当头,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的方针。其中邓小平特别强调:“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 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 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 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也永远不当头。”“决不当头”的方针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使到今天, 中国仍然不能也不必挑战美国所谓的全球领导地位, 除了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之外, 应以静心发展和苦练内功为上策, 不与美国进行实质性对抗。中国在新时期仍然应该坚持韬光养晦, 不当头, 不争霸, 这应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基本国策。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 美国对华政策的摇摆幅度也随之增大, 美国国内各种势力对华政策的争论与矛盾显露无遗, 所以中美关系的波折在所难免。美国亨利·卢斯基金会副主席特瑞·罗兹指出:“当中国国力衰微、疆土分裂时, 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往往比较正面;但是当中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具备外向发展的潜力时, 美国的中国形象则趋于负面。”

在亚太地区, 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 特别是借助日本联手制衡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正如克里斯托弗·恩莱指出的:“美国人应该不担心日本成为强国, 而应该利用这一点。美国最理想的战略不是同时遏制中国和日本, 而是使中国和日本互相遏制, 美国在安全距离上作壁上观。”

同时, 与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集团之间“两个平行的市场体系”不同, 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唇亡齿寒, 共存共依, 尽管强调各自的利益诉求, 但并非简单的“零和博弈”, 只有互相补台, 相互协作, 协商处理彼此间的纠纷, 才能保证自身的经济安全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事实上, 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美国政界只要保持相对理性, 围绕国家利益而不是以单纯遏制中国为目的制定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就不会走向完全的恶化。

今后, 中国对待美国, 要继续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达到分而化之的目的, 避免中美两国间某一领域 (如地区安全领域) 的阶段性摩擦影响到其他领域。中国只要坚持“韬光养晦”, 对美国在非原则问题上有退有让, 以柔克刚, 同时宣示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强调对话, 加强沟通, 尽管中美之间会有波折, 但是稳定化、非对抗化将成为常态。从“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角度看, 中国只要国内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则对外就能够顺畅发展中美关系, 因为中国改革发展特别是经济实力提升的“溢出效应”必然在政治层面上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而在中美关系的复杂博弈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今后美国视中国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战略的潜在“威胁”, 不会完全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政策, 中国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会坚决反遏制、反演化、反孤立。尽管如此, 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 中美两国同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 所面临的共同的发展机遇十分宝贵, 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 互补性强, 所以中美关系会具有一定的韧性。新时期, 我们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链接

美国总统在西点军校的讲话

1987年10月28日, 美国总统里根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讲, 强调美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批判了苏联的扩张政策和帝国主义政策, 同时指出美苏关系的焦点有四个方面, 即人权、区域冲突、扩大的民间交流和裁减军备。强调为了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在处理美苏关系中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 并需要慎重地处理西欧的崛起及其对独立防卫的要求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影响。

老布什总统在西点军校共发表两次演讲。在1991年6月1日的演讲中, 老布什主要阐释的问题是美国什么样的国民性塑造了美国的伟大, 他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美国民众对自由的热爱和坚持、独立和创造性、奉献精神。1993年1月5日, 老布什在西点军校的演讲则侧重于如何去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老布什认为, 为了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 需要美国很好地调动和运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和美国实力, 同时强调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国际责任。

克林顿总统在西点军校共发表两次演讲。在1997年5月31日的演讲中, 克林顿强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维护美国安全的重要性。为了继续发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维护领导地位中的作用和建立新的、和平、民主和不分裂的欧洲, 必须建立新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新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需要有新的使命、新的成员、新的盟友。

小布什总统在西点军校共四次演讲, 时间分别为2002年6月1日, 2005年5月16日, 2006年5月27日, 2008年12月9日。其中最为著名的为2002年6月1日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小布什批判了遏制战略和威慑战略, 主张为了维护美国的本土安全和美国的领导地位, 先发制人。

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 第5篇

姓名:杜声红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学号:*** 摘要: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把重庆建成全方位开放、综合性开发、高水平发展、高起点安置移民的新型产业密集经济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必须把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关键词:重庆 芝加哥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芝加哥位于伊利诺州的东北角,濒临密西根湖的西南端。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分界线上。境内有两条河流,芝加哥河流经市中心,卡拉麦特河(Calumet River)则穿过城市南部的工业区。芝加哥附近地区的地形相当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76 m。

气候条件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冬暖夏热,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

芝加哥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一年中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9 °C,平均最低气温为17 °C;而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 °C,平均最低气温为-11 °C。由于位于密西根湖畔,芝加哥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965 mm。夏季为降水最多的季节,降水通常是雷雨或阵雨形式,少有持续的降水。冬季则降水最少,通常都是下雪的形式。

交通条件

重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轻轨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已基本形成水、陆、空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结构。

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美国中北部30多条铁路线的集结点,城市铁路线总长(1.24万多公里)和年货运量(5.12亿吨)均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公路交通发达,12条公路干线经此,是州内公路系统的中心。此外,又是五大湖地区重要湖港,船只可经伊利运河一哈得孙河或圣劳伦斯河出海,市内有3个重要机场,其中城西北的奥黑尔国际机场是美国面积最大、客运最繁忙的机场,年旅客流量达3000-4000万人次。

农业政策

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是产业培植。没有一批有特色、成规模、高质量的产业作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放眼全国,地方优势产业在各地正强势崛起,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比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小肥羊”等品牌饮誉全国;河南面制品、肉制品产能居全国之首,主导着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90%的主要半成品原料,“南街村”、“双汇”等品牌产品几乎成了河南的代名词……相比之下,重庆几乎还没有在全国乃至西部地区叫得响的品牌产业和拳头产品。

产业培植,重点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135+X”的导向进行优化布局。“1”,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珍惜、保护和利用好耕地,守住3256万亩耕地这条底线。发展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产业培植的资源基础。要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既端稳自己的“饭碗”,又为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同时,在这个资源基础上做好文章后,培植主导产业。

“3”,就是要突出抓好生猪、蔬菜、柑橘三大优势产业,其中,以荣昌为核心,依托23个优势产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含量,打造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以潼南、铜梁、璧山、武隆为重点,积极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扩大规模,改善品质,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三峡库区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忠县、奉节等10个区县为重点,以年均12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柑橘标准化果园建设,到2012年,使柑橘总面积达到260万亩、年产量突破200万吨,形成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使之成为替代中国橙汁进口的核心基地。

“5”,就是大力发展竹木、中药材、草食牲畜、花卉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其中,打造以渝西地区为主体的12个竹林生产基地县,培育发展中药材龙头企业30家,建设以云阳、璧山、江北等11个区县为重点的草食牲畜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基地30万亩,加快形成年产鲜茧100万担、5万吨的生产格局。

“X”,就是以区县为主,大力推进“一县一品”,深度开发地方特色产业,力争通过5年时间,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小巨人”遍布全市。

美国在农业方面的一些政策

1.更加突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1776年美国摆脱英殖民统治独立时,就确立了以农兴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尽管农业人口逐年减少,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在美国,人们通常将农业生产和为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称之为“食品——纤维体系”。长期以来,这个体系构成了美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2.以农场形式的经营为基础,美国农场一般都是私人的,分为独有、合作和公司三种形式,以中型农场规模经营为主。

3.美国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管理的一体化生产 4.高科技应用到农业建设的各个领域

5.美国农业信息网络高度发达,信息工作细致入微 6.突出农业合同制经营的重要作用

意见及建议:

(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齐抓共管,合力而为,现阶段尤其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科技、人才和信息四大支撑,同时保证环境质量,加快形成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1、要始终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引导支农资金和社会资本重点投向现代农业建设;引入风险投资、补偿、贴息、收购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社会力量投入,争取金融、税收、保险支持,扩大一般性服务领域的社会参与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2、大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依托重庆农科院、畜科院和西南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进动植物良种创新、现代农业装备、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信息化、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等八大领域科技创新,抓好现代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

3、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人才体系,鼓励优秀大学生扎根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和农业人才培训,壮大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产业大户、基层经营性农技服务体系、返乡创业农民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的人才队伍。

4、整合市级涉农信息资源,实施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建设农网广播、巴渝新农网、“12316”发布平台,办好“重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努力构建城乡工农高效联通的现代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5、减少农业污染,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在万州、巫山等地在长江沿岸都留出了一定距离的保护带,库区生态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他希望设置保护带、修建防护林的做法也能成为国家生态保护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重庆农业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类型多样,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上,要区分不同情况,坚持分类指导,各取所长、各有侧重地全面协调推进。

在主城8个农业区及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郊区,要着力发展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是依托城市的带动,大力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在发展农业基础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会展农业、休闲农业、超市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努力为城市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场所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在渝西以及梁平、垫江、长寿等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县,要着力发展丘陵高效型现代农业。主要是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一批现代粮油、畜牧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流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大户,使之成为农产品加工和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

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 第6篇

关键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研究生院排行,排行指标,方法论

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下简称“美新”)推出了美国第一个大学排行榜。随着大学排行榜影响力的逐渐扩大,“美新”大学排行榜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形成了大学排行、研究生院排行、专业排行、区域大学排行等多个大学排行榜。发达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及急剧扩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为大学排行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美新”大学排行属于消费者导向型的大学排行,它的目的主要是满足高等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服务于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同时,“美新”推出《美国最好的大学》和《美国最好的研究生院》两本杂志,详细介绍了排行的结果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大学排行榜是大众话语对大学所代表的权威性话语的监督与发问。美国大学排行是由民间组织进行的,排行的民间性质为大众了解高等教育提供了通道,有利于一种外部监控体系的建立。本文以“美新”2008年研究生院排行作为论述的依据,分析“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指标的构成和方法论,并与2008年中国科学评价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研究生院排行进行比较分析。

一、“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

每年,“美新”都对商业、教育、工程、医学、法律、医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以及艺术和保健等学院进行专门的研究生院排行。排行是建立在两类数据的统计基础之上:其一,对研究领域的质量专家的建议;其二,衡量学校学者、研究者以及学生质量的数量指标。[1]数据的来源是在2007年秋季进行的对1200多个研究项目以及约14000位学者和职业人员的调查报告(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院以及健康保健学院的排行数据来源仅基于对学术专家的调查)。“美新”进行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排行对象进行质量评估。“美新”对院长、项目主管、高级学者进行调查,判断该研究领域的学术质量,根据调查结果划分为五个层次。另外,在商业、教育、工程、法律以及医药等学院,还对雇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人员进行调查,以获得对于学生质量的评价数据。

不同的学科或学院在排行的数据统计之中具有不同的倾向。商业、教育、工程、法律以及医学院排行中所用的数量指标分为两类:输入和输出。输入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教育质量的变化;输出是指毕业生的成就与学位的联系。其中,不同的输出度量标准匹配不同的领域,因此,排行中所涉及的指标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例如,商业学院的学生质量可以毕业后的起薪以及找到工作的时间来度量;法律学院的毕业生通过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而输入指标相对恒定,有比较统一的统计口径,可以趋向于相通的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选择是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确定的,不同的对象对应于不同的质量评价指标,大学排行即是对被评价大学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测度。指标选择的正确与否,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排行榜的信度和效度,并可对大学以及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

“美新”大学排行榜的最终形成是对各个指标体系评价数理统计综合的结果。“美新”研究生院的排行与大学排行具有相同的统计方式,是在对每一个质量指标的测量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最好研究生院的排行榜。统计的指标体系按照学科差异,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保证指标体系的权重符合学院内部的要求。最后,将统计所得的反映专家意见和统计事实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按照一定的次序得出研究生院排行榜。

二、“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方法论的分析

“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榜是在对各项指标权重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学院由于学科差异以及学生质量的评价标准的差异,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有侧重。研究生院排行榜是以大学学科所属学院的形式给出的,将学科具体到某个大学然后进行排行。200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佳研究生院排行榜的形成反映了“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方法的关键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一级指标和诸多二级指标。由于学科存在的差异,指标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表2-1)。

2008年“美新”对研究生院的排行指标主要侧重于五个维度:质量评估、学生的选择尺度、就业成功率、师资、研究活动,其中质量评估和学生选择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生院所共有之指标(健康保健学科、科学博士项目、人文与社会科学博士项目、图书馆信息以及艺术硕士的排行指标中的同行评议和调查是质量评估的一种形式);学生的就业率则较少被提及,仅仅成为商学院和法律学院的评价指标,并占有较大比重。师资情况除商学院之外也被列入指标体系之中;研究活动则被商学院和法律学院所排斥。

质量评估是对学校声誉以及影响力的评价,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形式。在商业、教育、工程、法律、医学院中质量评估的形成是建立在对相关学者和管理者进行调查和数据搜集的基础之上。由于学科存在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一级指标的分配上体现了排行的目的。指标权重的分配中,质量评估成为各个学院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在每个学院的评价中权重为0.40,而健康保健、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博士项目、图书馆信息研究以及艺术硕士完全以同行评议形式的质量评估为评价标准,而科学博士项目的评估以对相关科学学院熟悉该领域的学术人员进行调查为主(不熟悉该领域的被调查人员在调查中选择“不知道”)。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是因为学院声誉、学术声誉以及学术影响力等因素,这些因素与学生利益相关,影响学生的选择。在质量指标选择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权重也根据各个学院学科性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表2-2)。

学生选择是学生进入学校的准入标准和条件。在评价中,有学生选择指标的学院,学生选择所占的权重不一。其中,商业学院和法律学院所占比重最大,为0.25,对学生的要求较多;工程学院最小,为0.10。在医学院中,学生选择因为学院类别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权重分配方式。学生选择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GRE成绩、资格证书、各种入学准入考试的分数以及没有通过考试的人数比例等。

就职成功率在“美新”排行中是找工作花费的时间、起薪、奖金以及对被评价学校学生的雇佣率的评价等。就职成功率指标上,仅有法律学院和商业学院存在这一指标的评估,比重偏大。而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则没有选择这一指标进行评价。商业学院和法律学院实用性强的学科倾向,学生就业情况变化较大,稳定的就业渠道,外界对学生较高的认同率以及较高的起薪等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工程学院等学院的学生就业环境相对稳定,忽略评价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师资指标主要侧重于对被评价学校师生比和教师奖励的评价。在师资指标权重的选择中,各个学院所占比例普遍较低。其中工程学院师资指标要求较高,达到0.25。在对师资评估过程中,主要选择师生比作为评价的基础指标,但对师资的考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教育学院把师资又分为三类:全职博士和全职教师的师生比、教师的获奖情况和论文刊发情况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医学院仅仅以师生比进行评价;法律学院则体现为学生对学校资源的占有情况、师生比、财政补助以及图书馆资源。师资评价主要是对被评价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评估。

研究活动主要侧重于对被评价学校进行研究活动的花费进行评价。商学院和法律学院没有这一指标,这与这两个学院的性质有关,实用性的培养方式以及学科特点的要求使研究活动的存在不具有普适性。而教育学院、工程学院以及医学院由于未来职业的要求,研究成为必要的职业准备。在对研究活动的评价中主要侧重于研究活动的总花费、研究活动中研究人员的人均经费以及由学校所支付的研究经费等方面进行评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研究活动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研究资金的充裕程度,以及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三、中美研究生院排行方法论比较分析

“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是为择校和选择专业服务,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论的应用是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与国外大学排行的发展相比,我国大学排行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形成了大学排行、学科排行、世界一流大学排行以及研究生院排行等多个排行形式。其中,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排行、中国网大大学排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形成了我国民间大学排行的主要机构。本文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为例说明国内研究生院排行的概况。排行方法的具体情况如表3-1:

由于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的差异,中美研究生院排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存在诸多相同点。两国研究生院排行的方法都偏重于数量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做出必要的修正。原始数据来源之一都是政府或者学校本身,排行的目的指向消费者的需求,并以公开的形式将排行榜发布。在指标体系中,科研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占了重要比例。但是,两国大学排行仍存在诸多差异:

第一,数据来源及其采集方法存在差异。“美新”更直接地采用调查法等多种直接采集数据的方法,而我国排行所用数据来自于政府、网站以及内部资料等,缺少评价机构直接参与的调查。数据来源的差异对于统计分析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指标体系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美新”注重学生的选择利益,偏重于学生需要的指标。如学生的准入条件、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学校的声誉等方面。中国大学排行注重论文索引、硕博士培养以及研究活动,而对于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的要求只有较低的评价权重。在指标体系的分配上,中外研究生院排行的差异是显而易见。在研究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美新”注重对经费总量和科研人员人均经费以及经费来源的评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侧重于研究项目和经费的综合考量。

第三,排行方法存在差异。“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是按照学科所属学院进行的学院排行,我国研究生院排行是按照研究生院进行的,结果是由研究生院所涵盖学科的综合评价而形成的,这与国内外研究生院的功能设置有关。“美新”的研究生院排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科特点,突显学科优势。我国研究生院排行体现了研究生院这一学术机构的综合实力,同时,在研究生院排行体系之中也存在学科和专业的排行,是一种多样化的排行形式。

第四,评价方法的选择存在差异。“美新”研究生院排行中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学院、图书馆信息学院以及艺术学院在排行中的评价方法选择上是以实际调查,同行评议为基本的评价方法。在进行具体的调查过程之中,“美新”又将调查对象按照不同的权重予以区分,并给予不同的调查比例。我国研究生排行基本按照三大一级指标进行,缺少学科差异所带来的评价方法的差异。对于不同学科的评价,我国研究生院排行奉行“在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评价和研究生教育专业评价中结合具体情况,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和相应权重进行适当调整”的方法。

四、启示

美国研究生院排行是美国大学排行发展的结果,具有完善的方法论基础支撑,大学排行为研究生院排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美新”研究生院排行是“美新”大学排行的分支,体现了“美新”大学排行的价值选择。“美新”大学排行指标选择以消费者为导向,以消费者群体特点为基准,抓住了消费者在高等教育机会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定位明确。同时,多样化的研究生院排行形式符合美国高等教育类型多样性的发展特点,排行方法的不一定式符合学科培养要求。但是,它仍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方法的科学性、指标体系的稳定性以及评价导向等方面。

我国研究生院排行同样起步于大学排行,但是我国大学排行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排行方法论以及指标体系也以引进为主,排行方法仍不成熟。由于我国研究生管理机构是以研究生院的形式设立,同时存在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我国研究生排行必然与国外排行存在很大差别。我国研究生院排行总体上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生教育的排行也以研究生院和学科的形式呈现。

由于排行技术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我国研究生教育排行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生院排行的目的与排行的指标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没有将研究生教育的本土特色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相结合,过多依赖外来评价指标体系;排行过度依赖于计量统计学方法,同行评议以及以调方法查形式出现的质量评估相对较少等。

因此,以“美新”研究生院排行为鉴,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需要改进排行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于外来的排行方法要坚持引进、吸收、改进的态度。我国研究生教育排行要积极推进排行方法的本土化趋势,[5]逐渐实现从中国化到中国模式的转变。目前,国内的大学排行以及研究生院排行存在着国外移植的烙印,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模式,与我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发展无论在发展阶段还是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模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引进和吸收上实现平衡,防止中国模式国外化情形的出现,发展自身特色。建立体现自身特色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是推动大学外部性实现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Robert J·Morse,Samuel Flanigan.How We Calculate the Rankings[M].2009 Edition:American's Best Graduate Schools, 2008:16.

[2].3.U.S.News & World Report.2009 Edition:American's Best Graduate Schools[M].Washington:U.S.News & World Report LP,2008:26-66.

[4].邱均平,罗力,赵蓉英,牛培源,马瑞敏.2007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的产生与分析[EB/OL].http://edu.sina.com. cn/kaoyan/2007-09-07/135099870.shtml,2007-09-07.

关注美国与放眼世界 第7篇

一、军权在美国

1、军队国家化的制度安排。

在美国宪政体制下, 军事权力由国会与总统分享。依据宪法规定, 国会享有的权力有:宣战;招募陆军并供给陆军军需;建立海军并供给海军军需;制定陆海军之规章;征税并拨发国防费用;制定其他有关军事之法律。总统享有的主要军事权力为:总统为陆海军及民团召为联邦服役时之统帅。[1]因为宪法对军事权力在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划分不明确, 在具体的权力运作中时常产生争议。国会认为依照宪法规定宣战权属于国会, 总统常常造成不宣而战的事实, 是不尊重国会;总统则认为总统兼三军的统帅, 在处于宣战的情况下, 总统有权使用武力。[2]据统计, 在美国参与的160多次国际战争及武装冲突中, 只有9次是经过国会正式宣战的, 其余则全属于由总统发动的战争, 而美国国会也往往会在战争发动后采取措施, 默认总统所发动的战争。[3]虽然总统享有极大的军事权力, 但因为总统受到选举及任期限制, 所以几乎不存在专制的可能性。

美国宪政体制下对军权的另外一项重要调控模式是文官控权, 宪法仅对总统作为三军统帅做出了规定, 军队的建制等具体问题则由国会通过立法予以调控, 通过调控军队的建制、文职人员在军权方面的地位等问题, 有效地保证了军队被文职人员所控制及军队对国家的忠诚。伴随着美国地位不断扩张以及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 美军的军事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文官控权的基本原则却是以一贯之的。确立现行军事体制的立法主要有: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及其修正案、1958年的《国防部改组法》、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等国会立法确立了文职人员对军队的控制体制以及军权的运作方式。

2、战争与军队职能的专一化。

战争在美国建国之后的200年历史上经常发生, 但这些战争几乎都发生在美国的领土之外, 这些对外战争在强化军队战争职能的同时, 一定程度减少了军队行使政治职能的欲望与可能性, 有效保持了军人与政治之间的疏离关系。在托克维尔看来, 民主国家的人民希望和平而民主国家的军队希望战争。[4]美国可以被认为是当代世界最好战的国家, 有美国学者将其称为“黩武主义”。表现之一是, 美国拥有众多的海外军事基地。美国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称, “驻外美军是美国致力于保护盟国和友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应付不测事件和安全方面的诸多挑战, 美国将在西欧和东北亚及其以外地区设立军事基地, 并为美军远征签订短期借用他国军事设施的协议”。另外一个表现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是发动战争。二战之后, 美国发动的比较大型的战争就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频繁的战争使美国的军队经常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这与单纯行使防御职能对军队的影响完全不同, 频繁的对外战争为美国国内局势与国际局势之间树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客观上有利于维持其国内的宪政秩序。

二、军权在第三世界国家

与美国繁荣稳定并且有能力进行对外战争的状况相比, 第三世界诸多国家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境况, 第三世界不少国家都经历过军人干政的动荡历史, 军权在这些国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军队职能的异化

由殖民地独立所建立的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大多继承了殖民国政治制度上的不少特点, 但军人干政的问题总是不断涌现。例如, 从1932年起, 泰国共发生了24次政变, 其中军事政变17次。军人直接执政8次。[5]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更是掌握政权30年之久。在这些国家中, 军队都成为了国内政治舞台上的一股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在独立之时, 面临着复杂的国内问题, 殖民主义者留给新独立国家政权的是一副烂摊子, 国家政权能力还比较弱小。在西方政治学理论对军人干政原因的探讨中, 有两种理论将军人干政与国内政权弱小、与政治文化的落后直接联系起来。[6]比如, 亨廷顿认为, “军事机构和军人个人政治化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文职人员的政治组织虚弱到什么程度, 以及文职政治领袖处理国家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无能到什么程度”。军队行使政治职能的一个基本原因是:与国家独立后复杂的国内局势相比, 国家力量的弱小使得国家政权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因而必须借助于掌握暴力的军队, 或者军队在政权力量不足时有行使政治职能的强烈倾向。

2、军队职能的重新定位

依据军人对政权掌握的程度和形式的不同, 军人政权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军人可以通过文官政府对国家进行间接统治;也可以替换文官政权进行统治, 此时它可以任命一个文官内阁来贯彻它的政策, 也可以通过军人组成的执委会来行使统治。[7]不少国家的实践证明, 军人政权一般维持的时间较长。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 始自70年代中期的东南欧, 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时影响到拉美, 之后是几个亚洲国家和地区。[8]例如, 韩国在经历几届军政府的统治之后, 最近的几次总统选举都是较为平稳地度过的, 并且军人政府的现象再未出现过。

三、对宪政理论的初步反思

美国的军权配置体制是建立在宪政体制较为完备及联邦制政治体制下主权者及其代表者可以对国家进行充分控制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世界国家则正处于宪政体制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 仿照西方建立起来的民主宪政体制, 因为国家力量弱小、政权体系脆弱以至于无法维持国内稳定的政治局面, 军队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从美国与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军权及其地位的比较观察, 不仅对于理解军权本身有积极意义, 对于理解宪政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具有启发意义:

一是宪政是关于国家的概念

对于国家这样一个政治体, 最重要的是整合, 使其成为一个国家;第二步用宪法给政府权力, 使其动起来。[9]国家的标志是主权, 主权有对内与对外双重意蕴, 在不同的政体形式下, 主权的享有者不同。人民主权的政体模式下, 人民是主权享有者, 他们通过议会或人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行使主权。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在宪政进程中, 面临的问题是, 虽然具有国家的外在形式, 但因为政权体制本身的孱弱, 本该由人民统一行使的主权却由不同的主体分享或争夺。因此, 对这些国家而言, 宪政体制真正确立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的真正确立, 确保国家的权力体系不再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没有规矩的大舞台。

二是与宪政前提相关的是宪政模式问题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在对外推销其价值观。在“民主”国家的压力下, 民主似乎有时候也是第三世界国家有点无奈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 时下的利比亚表现的异常明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 其产生有特定的语境和历史背景。第三世界以及其他国家都有权依照各自的国情选择自身的宪政模式, 他们需要有选择的勇气, 不是把西方国家的宪政体制作为评判的标准, 而是将宪政模式与自己国家国情的适应性作为评判的基本标准。

摘要:本文通过美国与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比较, 分别讨论在后宪政时代与前宪政时代军权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问题。在美国, 军权由议会和总统共享, 并且通过具体的文官控权制度确保军队国家化, 同时, 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以及频繁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也确保军队仅行使战争职能而远离政治职能。在部分第三世界处于前宪政时代的国家, 军权频繁推翻不稳定的政体, 造成内战或政权更迭, 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政权自身能力的不足。通过二者的比较, 增进了我们对宪政问题本身的理解, 即:宪政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的完整、统一与有力。

关键词:前宪政时代,后宪政时代,军权,主权

参考文献

[2]参见陆润康:《美国联邦宪法论》, 书海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121页

[3]参见蔡黎光主编:《美军内幕》, 新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 第76页

[4]参见[法]托克维尔著, 董良果译:《论美国的民主》, 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第437页

[5]参见《泰国动荡令东南亚反思:民主制度难开花》, 《环球时报》2006年4月12日

[6]参见陈明明:《所有的子弹都有归宿:发展中国家军人政治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49—58页

[7]参见陈明明:《所有的子弹都有归宿:发展中国家军人政治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70页

[8]参见[美]霍华德.威亚尔达著, 刘青等译:《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三世界还存在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第88页

上一篇:函数变换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