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语文课堂

2024-06-04

快乐的语文课堂(精选11篇)

快乐的语文课堂 第1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 强化“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意识

长期以来, 语文课总是被社会定位为“少、慢、差、费”的课, 被老师称之为“最费力不讨好的课”, 被学生称之为“最不喜欢、最不受欢迎的课”。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总是单向传输, 讲啊讲, 练啊练的;学生被动听讲, 头疼、犯困、死记硬背, 在“题海”中受折磨, 普遍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 天真活泼的学生变成了语文学习的“苦行僧”。但在我和不少语文教师的心目中, 语文教学并不真的那么令人悲观。因为:一是语文课本身就有永恒的魅力;二是学生的内心实际上是向着语文的。那么, 怎么扭转这种现状呢?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非常明显, 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 最好的途径就是: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氛围, 让学生轻松、愉快、快乐、主动、积极、上进地投入学习, 这样才有可能扭转学生厌学语文的现状, 大面积地体现出有效语文教学的局面来。对此, 广大语文教师理应强化意识, 增强信心, 更新观念, 迎难而上。

二、精心设计导语, 揭开“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序幕

能不能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 荡起想象的浪花, 强化原有的求知欲, 一堂课的序幕———开场白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美感的导语, 或引起悬念, 或拨动情弦, 或于无疑处激疑, 精美的导语像一座桥梁, 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快乐学习、获取知识的必经路上,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到达下一站。如《雨霖铃》一课的导入:“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是的, 在现实生活中, 别离是一种常事, 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透过诗行, 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秋风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中包含的至理。今天, 我们来学习柳永的这首抒写离情的《雨霖铃》, 一起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 去感受情弦的脉动。”这样会使学生荡起想象的浪花, 激发兴趣, 快乐学习。

三、利用多样手段, 创造“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条件

一般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较重“讲”, 教学模式单一, 因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一堂课不应光靠教师的讲解, 以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 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抓住时机,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融入到课本内容或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去。在教学中, “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手段, 都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 充分运用。另外,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教《天净沙·秋思》时, 首先借助音乐把学生吸引进来, 继而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进行诗歌朗读。其次亮出问题: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意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饶有兴味地主动、合作地参与探研、交流。第三,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 凭借自己自由、大胆的想象, 绘画出一张画图来, 并相应地用自己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介绍画面的内容。最后, 让学生开放式地自己在课堂上当堂背诵诗歌。这样, 众多的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块, 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质疑, 夯实“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基石

快乐语文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标志是学生毫无顾忌、思维活跃, 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质疑提问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因为疑是驱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动力, 疑能激发学生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探求的热情。如某语文教师在上《巍巍中山陵》一课时, 当他备课作教学设计时, 面临一个知识点 (中山陵大道两旁的树木是由落叶树与常绿树间种的) , 通过查阅教材及有关资料, 他准备在上课时这样解读:这样的间种缘于设计者立体审美的初衷, 因为秋冬季节, 落叶树的叶子都纷纷枯落了, 而常绿树仍郁郁葱葱, 远远望去, 一排黄、一排绿, 挺有层次感、立体感。这种解读似乎有点准确无误, 无懈可击。但此时有一学生提出质疑, 说应更深度地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老师听了相当意外, 但又非常高兴, 就用非常期待、欣赏的态度鼓励他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位学生说, 这种“间种”设计, 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象征义:之所以要种落叶树, 是因为它象征中山精神代代相传、薪火传承;之所以要种常绿树是象征中山精神万古长青、千古流芳……一番话引来了热烈喝彩、满堂掌声。实践证明,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多次练习中力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然就化成了“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坚实基石。

五、倡导师生平等, 共当“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主人

不少学生反映, 他们为什么在语文课堂上学得不轻松、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有压抑感、负重感、不安全感。这种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 学生担心自己学习不主动, 答问不对头、探求不积极, 会遭到老师的蔑视、歧视、批评和处罚;一是同学们倘若自己学习表现不佳、不从众、枪口不一致对外 (师) , 则会遭到同学的取笑、起哄、责怪和排斥。因此, 要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压抑感、紧张感和自卑心理、从众心理, 最根本的是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教师观, 转变角色———从居高临下的传统师者形象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成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互动交往, 共同探求, 共当主人,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获得双赢, 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这样, 师生这对教与学的双主人, 就可以携起手来, 共同“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了。

六、体现语言魅力, 引发“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效应

快乐语文 玩转课堂 第2篇

三桥街小学

芦俊飞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要从字词学起。由此可见,词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重在对孩子们进行理解词语的训练,我们老师应该带领学生遨游在词语的世界中,让学生对词语的学习、运用产生浓厚兴趣,为今后的语文综合学习打好基础。那如何规范低年级的词语教学呢?我认为:联系体验,学生自我感悟;运用文本内容理解词语涵义;巧妙运用体态学习词语;将图画、实物与理解词语结合起来。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从而提升语文的生命力。

如何让孩子们正确的理解词语,除了上述办法,还是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低年级的孩子的表现欲望非常强,如何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词语的理解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准确地

理解“随遇而安”一词的意思,老师这样设计教学,请小组合作,边读边演,小苍蝇、小飞虫是如何选择住宅的,演苍蝇的孩子说:“哪里脏,我就喜欢哪里,这里污水横流,特别适合我的口味,就选择这里啦!”孩子们在笑声中理解了“随遇而安”;还有一个演小飞虫的孩子,老师看到他,振振翅膀,就落在那里不动了,于是教师采访说:“你怎么也不选择一处环境优美的地方居住呀?”“随便了,只要能容身,就可以了,我又不挑不拣的!”老师随机评价:“你可真好‘打发’啊!”孩子们在笑声中深化了“随遇而安”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老师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小组合作将手中的青蛙和小鸟的贴图,贴在图板上,来检测孩子们是否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此时,老师移动小鸟,让它离开井沿,问孩子们,这样的位置正确吗?孩子们马上反驳,井沿是在井的边上,同时,老师让孩子们用“沿”组词:沿路、沿河、沿海、炕沿„„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理解词语的正确率,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二、巧妙设计,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

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巧妙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轻松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还可以解放学生和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依据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设计呢?需要老师们精心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的设计。

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为了体现蟋蟀选择住宅的慎重,老师这样设计,请小组合作,在画板上用简笔画,画一画蟋蟀的住宅,小组的孩子根据文字的描述开始画,之后,用实物投影请一个小组的孩子解说小组同学的画面,“灿烂的太阳是为了体现选择住宅时,选择干燥的地方;画上一小撮小草是为了体现聪明的蟋蟀在门前安了一扇虚掩的门,既安全又隐蔽;蟋蟀注重环境的,选择高处,是为了排水方便。老师随机评价:“看来呀,蟋蟀择居不仅是注重风水——依山傍水,而且还懂得养生啊!——弹琴、晒太阳„„”笑声过后,孩子们将课文的文字演绎成画卷,充分理解了文字背后的意思了,进一步理解了蟋蟀选择住宅的慎重。

《七律

长征》是五年级走进毛泽东诗词单元的一首七律诗,在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时,老师请孩子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在小组中讲一讲《巧渡金沙江》,让孩子们体会战士们没费一枪一弹,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心情。之后,通过将近5分钟的视频,让孩子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战士们冒着炮火,赤足趴在冰冷的铁索上匍匐前进,为后面的部队铺设木板,子弹在耳边飞过,炸药在身边飞溅,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眼前坠入

冰冷的河水中,悲壮的音乐,使人浑身战栗。红军战士的坚持不懈、革命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跃然眼前。孩子们在愤怒中体会到了这“一暖一寒”,在长征的600次战役中的意义。

二、喜悦体验,玩转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还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长期以来,孩子们感觉到“作文难,无话说,难下笔”。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作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要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觉快乐幸福,以此激发学生说与写的兴趣,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作文课堂教学。我一改过去的讲授法,重在让孩子们体验之后再进行作文,效果甚佳。

如:在进行体验作文教学时,老师请孩子们随意组合成4人小组,进行“趣夹彩虹糖”,先请孩子们用手中的勺子,一次舀一颗彩虹糖,比一比组里的孩子谁在规定时间内,舀的最多,请胜利者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二次老师要求孩子们用筷子夹彩虹糖,赛出胜利者,这次,你看吧!教室里,叹气声、急切的喊叫声、此起彼伏,老师随机采访,让孩子们说说这次夹彩虹糖的感受;第三次,老师设计让孩子们用左手夹彩虹糖,孩子们“啊”声一片,在老师的安排下,孩子们开始夹,你看,不停地捡筷子的,夹不起来,彩虹糖撒了一地的,索性坐在那里生闷气的„„,看着孩子们的可爱劲,老师专门采访班里的“左撇

子”,听她得意洋洋的“演讲”,再采访刚才坐在那里和自己斗气的孩子,顺势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对比的手法,之后,让孩子们将刚才的活动过程进行描述,并选择其中的一次进行详细的心理活动描写,孩子们此时“妙语连珠”,将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本上。

体验无处不在,生活因体验而美好,习作因体验而精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实现了生命的自我提升,学生的真情在体验中肆意流淌,学生的心灵在体验中自由飞翔,催化了个体言语生命的成长。

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

快乐课堂的构建,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许多问题都停留在初级阶段。能让他们喜欢的课堂和教师,他们就会喜欢学、自觉学,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取得优秀成绩也是水到渠成,所以快乐课堂的构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快乐课堂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呈现了快乐课堂构建中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关键阶段,在这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核心。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在具体实施情况中并不是那么好。一些学校依然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没有丝毫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没变,还是以班级升学率为参考。这两项指标直接导致小学语文学习依然停留在背背写写的阶段,读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益,具体表现如下:

1.教 学 形 式 刻 板 。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每节课都是一样的,预习、讲授、复习,如此单一重复的授课形式使处于贪玩、好奇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也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整日面对枯燥的书本,不能对文质兼美的文章产生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 高高在 上 的 形 象 ,使 学 生 产 生 距离 感 。

有些教师总是严肃的表情,给学生明显的距离感,使学生不能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沉闷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不畅通的。

3.没 能 实施 因 材施 教 。

由于考核方式的统一、教学目标的统一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得统一,不能因材施教。针对性格和学习水平都不相同的学生,使用一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必然会造成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在教学时 ,就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这样谈何高效? 谈何快乐?

二、提倡快乐课堂,实施快乐教学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现状,必须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快乐课堂就提上日程。小学生处在年龄小的阶段,兴趣浓厚,好奇心强, 教师利用这些特点, 将快乐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激 发 学习 兴趣 ,让 学 生 乐 于求 知 。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己乐于参与学习,主动求知。

2.丰富 教 学 组 织形 式 。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过于单调,我们可以多采取一些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下积极思考,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让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学习中,积极发表看法,主动动手学习的形式。这种形式方便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 可以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还可以在群组讨论中树立自我意识, 并且对自我的看法敢于表达。这样对小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有益处,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能力。又如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快乐课堂的本质是以学定教,而不是为教而教,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掌握知识,学会阅读和写作,以此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才是目的。其中,读是很关键的部分。课堂上,教会学生读,带有目的地读,有感情地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再如,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主讲,教师补充,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只有教师放手才能换来学生的好学和乐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自己计划这节课要讲些什么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学生毕竟年龄小, 可以时间短一些,10分钟或者15分钟为宜,主要目的是除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外,还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走进快乐语文课堂》读后感 第4篇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做个终身学习者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思考的实践者

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工具性的偏失、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字词教学的忽视等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和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是个思考的实践者,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为,为有最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三、在教学活动中,当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儿童,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要深化语文教改,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把他人模式中的科学教育思想,活化成自己所特有的“模式”。

《走进快乐语文课堂》读后感范文二

很有幸在今年的暑假阅读学习了潘继云老师的的《走进快乐语文课堂》,使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总结了潘老师近二十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潘老师始终致力于探讨如何实践“快乐语文”的教学理念,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语文,积极快乐地学习语文。书中潘老师介绍了他营造的快乐课堂,快乐读书,快乐写作,快乐实践,并将教学观点和方法的阐述与教学实例的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内容紧扣教学实际。

每每看完一章,不免要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对照,思考我的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读后我觉得的确,如果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快乐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可见,学生的兴趣将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有快乐、满意等肯定的情绪伴随。而要让学生进入愉悦的心境,并能够乐此不疲地学习,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兴奋地进行学习。这个情境可以是画面情境。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氛围并不是信手拈来的,有时需要我们老师苦心孤诣地思考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认真的备课。

魏书生老师说过:“语文教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师,常常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师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教学导入不仅要有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还要讲求艺术性、简洁性,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服务。

三、及时评价,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并以及时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自尊、自信,帮助学生驱逐心灵的阴霾,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对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说认识,诉感情。只有如此,才能消除学生创造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后,信心倍增,兴趣更浓,将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建构快乐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5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能力 创新精神

“教学能力是指在教学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关注学生情感,实施有效评价”等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能学。

语文是中职学校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不集中,?教学效果不好,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要想充分发挥以上作用,教学能力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老师的都要遵守这么一条教育理念:所有人内心积极一

面,所有的改变都来源于思想,所有的改变都可以在瞬间,所有的目标都可以实现,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被改变,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心中的一团火!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亲近我们,才愿意相信我们,才能尊其师,信其道!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具体方式可以如下:

1、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前,您务必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别忘了以您自己的方式向学生问好。

2、教学是一种仪式,当您走进教室时,务必带着课本、教案和学生名册;还有,希望您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欣赏进课堂;

3、教师的仪容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提议:美育,从教师的仪容开始;德育,从教师的言行开始。

4、我们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着装,努力做到整洁、大方、庄重、体面;教师的言行切忌粗鲁、低俗,而应该文明、和蔼与慈爱,除了注意措词,还需要注意说话的声调与音量;

(二)设计学生喜欢的课堂,提供多种课堂形式的教学策略。

1.多用爱的五种语言:

1)肯定的言词:老师要善于用理解的心态、欣赏的目光、仁慈的语调、赞美的语言。通常我在课堂上是这样鼓励学生的:是的,很好、很棒!认同、认可!祝贺你。欣赏你。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你比之前有很大进步。你的想法我特别认同……一般学生都会特别激动和开心,能够更爱上这个老师的课堂。2)精心的时刻: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看不见的讯号——我很重要!语文老师要学会用精心的设计,全神的关注,温暖的关怀,用心的帮助来带动学生。3)服务的行动:做老师对学生的帮助与服务,如同及时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灵。有次我班上有位学生参加全校“三自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语文老师责无旁贷,主动提出帮他修稿、改稿以及向他传授演讲的技巧方法,还有要注意眼神、神态、语言、表情、动作、手势等细节部分,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也从而获得指导学生的教学经验。

2.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

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中职学校,中职语文老师必须开拓创新,引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如a)在班级拼图分组,打造团队品牌,建立学生自己的名片;b)相关语文专业的音乐或者视频播放,如《超级演说家》、《成语大会》等与学生分享交流心得;c)设立龙虎榜表格,分组良性竞争,胜利者可以赢取抽牌机会加分;d)建立微信群与QQ群进行交流语文知识;e)评选课堂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昨日之星”并给予小小奖励;f)在班级设立语文学习园地以及小小图书馆;g)使用头脑风暴法;h)设置抢答、猜词语等游戏环节等等许多。这些我在上语文课程中都把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贯穿其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我的教学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3.多在课堂使用“立竿见影”的教学专业十句话:

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只会用“嗯”,“好”……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概述学生的表现,寡淡而无味。聪明而且受欢迎的老师应该多用这几句话:(1) 掌声有请! (2) 为什么呢?(3) 比如呢?例如呢?(4)大家认为呢?(5)大家是否都有类似的感觉呢?(6)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7)一个声音(安静)!(8)说的很好,稍后给你一次抽牌机会。(9)来,我们给她一个热烈的掌声。(10)一起掌声谢谢他/她!多用这教学专业十句话会让你的课堂焕发光彩。

(三)做好语文专业课堂呈现

1. 牢牢把握成功教学六要点: 让学生成为你备课与上课的中心; 请尽量让学生觉得他们悟到、想到、而不是你教会的;你有多么博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学多少;你教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对你教的东西运用多少;对于那些你答不上的问题,我们敢说“不知道”;

2.实施建构快乐课堂九形式:分组合作、互动、激励、故事、视频、演练沙盘模拟体验、幽默比喻类比、音乐、情感;

3.高效教学九环节:获取注意力、建立联结、介绍框架、激活旧知、引入新内容、练习与反馈、复习、行动计划、凤尾收场;

(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点。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的基本标准。其次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教师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益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适当拓宽,或者是只顾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沉浸在自己的学识殿堂,丝毫不顾学生的感受,不会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例如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设置几百道国学知识题目,以小组抢答竞赛的形式举行,哪个小组得分最多最好便可以赢取加学分的奖励。这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的语文知识潜力发挥到极致!而且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

(五)教学相长才是最终目的。

教学相长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教育不是单方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过程中,学生受育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有位培训老师曾经说过,要把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垃圾也有可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教师也不能依仗自己比学生懂的多,便固步自封,自视甚高,必须要谦虚谨慎,挖掘自己的不足,借以更加提高并晚上自己的教育水平,即所谓教学相长也。

创设和谐快乐的语文课堂 第6篇

一、借助多媒体, 渲染和谐快乐的气氛

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 孩子们对它的好奇心和兴趣都很浓。在讲古诗《凉州词》时, 我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多彩的诗歌画面, 并配上悲伤的曲子, 内涵丰富, 生动直观形象。悲凉的乐曲, 凄凉的画面, 让孩子们时而惊叹, 时而沉思, 时而皱起眉头, 时而互相交流。等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时, 我不急于让他们口头表达出来, 而是鼓励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诗歌, 设身处地, 把自己当成诗人, 配上音乐, 可以摇头晃脑, 也可以垂足叹气, 还可以背着手在课堂上边走边诵读。同学们的兴致高涨起来了, 再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真是读得有模有样。我想,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肯定印象深刻, 至少我看出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积极的。

运用多媒体动画及音乐, 创设恰当的情境, 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得课堂气氛和谐快乐起来!

二、丰富语文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探究

设计富有情趣的语文活动情境,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马齿苋》一课的学习中, 针对孩子们都想知道马齿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 我带着孩子们到外面的操场上, 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采摘野菜, 然后告诉孩子们马齿苋的特点, 让孩子们自己辨认, 引发了孩子们非常高的学习热情, 不一会儿, 孩子们就找出了很多的马齿苋, 同时经过我的讲解, 还认识了不少其他的植物, 然后个个兴高采烈地返回了教室, 我还建议大家把找到的马齿苋拿回家, 试尝自己采集的马齿苋的味道, 通过这次采野菜的活动, 让大家对《马齿苋》这篇课文印象深刻, 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还锻炼了同学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整个课堂内外, 都充满了学生们和谐快乐的气息。

三、引进竞争机制, 激发活跃氛围

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 让孩子们在竞争中成长, 在竞争中快乐。在《我家住在月亮上》的课文结束时, 我进行了一个小拓展:如果你的家真的搬到了月亮上, 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各个小组进行表演比赛, 同学们马上在组内各抒己见, 积极开动脑筋, 激烈有趣的比赛让大家乐地前仰后和, 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了表演, 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并且也牢记住了这篇课文。

这样的创设, 除了知识的传递, 更多的是想象力的腾飞, 情感的交流, 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快乐。

四、丰富课堂评价语言, 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育需要赏识。作为教师要采取激励性评价, 用真诚的赞赏, 亲切的态度, 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而且评价语言要及时和丰富, 灵活自然, 不夸张, 不造作, 让孩子听后受到真诚的鼓舞。

评价语言可以是有声的, 也可以是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 一次赞许的鼓掌, 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给予自信, 这都传达着一份关怀, 更是一份温暖的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会极大提高, 在课堂上会积极表现自己, 课堂气氛也会随之和谐快乐起来!

五、多彩的语文小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意识。

在《初春》一课中, 我采用了绘画和仿写的活动, “画一画你心中的春天”和“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展示时, 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孩子们纷纷抢着亮出自己的小作品, 有些孩子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春天在哪里》。

快乐的语文课堂 第7篇

一、一切因爱而起, 态度决定高度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他热爱教育, 他就能守住清贫;如果他爱学生, 他就会快乐地奉献自己!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热爱我的学生。我一直都热情洋溢、精神抖擞地工作。不管带哪个班, 不论教哪个年级, 也不计较旁人如何评论自己, 我相信“是金子, 总会发光”!不论交给我什么工作任务, 我都力求问心无愧, 努力做到最好。我心里总有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机会, 还您一个奇迹!”从教多年, 我对自己的职业依然热爱, 我对学生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期待。我一直深信:不管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如果老师的心中有爱, 那学生也会用爱回报老师, 彼此挚爱的师生情一定能够创造许多的奇迹!

正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正因为对学生们的热爱, 我很少抱怨工作的枯燥无味, 很少动怒斥骂学生。更多的时候, 我是这样来享受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笑着做老师, 把灿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 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事, 尽情享受工作带来的情感, 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努力走向研究, 不是仅仅满足于做教书匠, 而是享受成长的快乐。

因此, 我快乐地掌控着我的语文课堂。我和学生们彼此欣赏, 在语文的海洋里畅游。因此, 我和学生们在互相质疑、考证中不断地成长。

二、培养感情, 让学生热爱语文

学生学习语文, 除了他们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外, 教师还必须诱发他们对语文的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爱。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空讲道理不可能奏效, 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把课上得有吸引力, 像磁铁一样, 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在课内课外品字评词、鉴赏作品, 让学生置身于祖国语言美的海洋之中。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 哪个学科的老师教得好, 学生就亲近那位教师。语文教师要努力让班级所有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质教学吸引学生。因为母语教学在培养民族感情、培养道德情操、培养文化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因为, 人一辈子都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发现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尤其重要。这短短的45分钟, 是决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45分钟, 是学生初步评定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质量的45分钟, 是决定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班级语文教学命运的45分钟!所以, 第一堂语文课, 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 力求以最完美的状态去完成, 将学生们的学习情感激活起来。

要求每一位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是我们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目标未能实现之前, 无论如何要积极培养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科满腔的热情。他们心灵和教师心灵相通,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起骨干作用、先锋作用。这些学生是班级里学习语文并能带动大家共同进步的核心。

三、教出个性, 教出新意

要想学生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充满兴趣和期待, 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创新课堂活动尤为重要。

构建快乐教育的语文课堂模式 第8篇

一、做个快乐的教师, 引领学生学语文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言行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眼神, 都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关注与否, 都有可能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因此, 教师必须准备好快乐的燃料和激情, 引领学生感知语文是快乐的学科, 学习语文是件幸福而快乐的事。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 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 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 并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厚实的文化积累。为此, 教师要特别注重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教师可以写上“‘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要做一个宽容的人”“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希望你学会坚强”这样的话, 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之下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 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2.善用幽默、亲和的语言, 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风趣幽默、亲切平和的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在激情引趣上, 如能声情并茂、机智风趣又挥洒自如, 便会取得满堂生辉的效果。调查显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单调枯燥乏味, 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语文教师每堂课的教学语言都应当精炼、生动, 富有激情, 逻辑性强, 讲求文采——总之, 应当是优美动人。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语文的乐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 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 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 激起相应的情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因此, 教学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 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 如果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 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 伴着班德瑞美妙的《春野》, 教师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诵, 把学生引入春的意境。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 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古典诗词的欣赏课, 可以古今结合, 将现代音乐中最能表现诗词意境的歌或曲与作品匹配, 学生就可以更快更准地把握主旨和情感。例如, 《虞美人·春花秋夜何时了》就可以用朱晓琳的《虞美人》, 《如梦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可以用王祖贤的《寻寻觅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用邓丽君的《水调歌头》等。

三、自主参与, 让学生体验学语文的乐趣

语文课上, 如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让学生快乐地读、说、赛、演, 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 学生学习语文也会成为一种享受。

1.让学生快乐地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如, 在教学流沙河《理想》时, 可以进行这样的朗读训练:

(女领) 理想是石,

(男合) 敲出星星之火;

(男领) 理想是火,

(女合) 点燃熄灭的灯;

……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情朗读、分角色读。只要用心去思考, 用心去做, 就一定会找到让学生快乐地读的方式。

2.让学生快乐地说

课堂上, 总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不妨强制性地让大家共同准备,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都有说话的机会, 尽可能把机会留给第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

3.让学生快乐地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就语言优美的段落, 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比赛;可就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叙事性文章, 引导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可以安排男女对抗赛;也可以安排小组赛;还可以安排全体同学抢答赛。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让学生快乐地演

如何营造快乐的高中语文课堂 第9篇

一、欣赏学生、关爱学生、认可学生, 打造和谐课堂。

良好的语文课堂要靠教师的用心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响应才能创建,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保障, 课堂内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产生的情感教育, 远比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使师生在人格上互相尊重, 情操得到陶冶, 情感得到发展, 在坦诚的基础上, 师生互相热爱, 互相信任, 良好的课堂气氛由此而生。

要让学生“乐学”, 首先老师要“乐教”。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一个眼神, 一抹微笑, 一句真心的赞美, 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心心相通的。抓住学生微小的优点, 让它闪光, 他会觉得信心倍增, 觉得老师是伟大的伯乐, 直至爱上语文课。快乐是他们前行路上点亮的灯烛, 快乐是他们航船上扬起的风帆。

高中语文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要让学生觉得课堂内有课堂外所没有的快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讨论, 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去演讲, 去表演课本剧, 去辩论人生, 并给学生的活动以充分的认可。认可是雨, 认可是阳光, 美丽的花儿总是向着阳光开放。要让学生相信是金子就不要埋在土里, 是鲜花就要大胆地绽放。对学生的每次进步都应给予鼓励, 对学生的每次成功都要不吝惜掌声。学生获得了掌声, 就是获得了一份精彩, 而掌声是给他最动听的音乐, 每一份精彩都会使他感动。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 相信课堂会趋于完美, 学生的人生也会更加完美。

二、激活课堂, 释放师生交流的最大能量, 营造最佳学习氛围。

1. 高中语文课堂要活而有“新”。

求新, 是激活的保证。首先,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维要与时俱进。新时代的教师要能赶上时代的要求, 应合时代的节拍,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向善向美, 而不能落在学生思维视野的后面。其次, 它要求教学的内容要新鲜, 教学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能逗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 它要求教学的方法要新颖。要善于调度教学的形式, 变换教学的课型, 充分利用各种新颖独到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学形式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选择, 多媒体演示、网络互动等, 都能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

2. 高中语文课堂要活而有“深”。

求深, 是激活的关键。把课教活, 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实的功底, 灵活的教学机制, 非凡的应变能力, 娴熟的教学技艺, 这些应成为试图把课教活的教师所追求的境界。教师通过缜密的设计, 精心的安排, 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空内获取更多、更新的系统化的知识;通过教材搭建的平台, 引导学生探求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获得有持续性的教益。离开了求知的深度和广度, “活”也就显得层次低、效率差了。

3. 高中语文课堂要活而有“效”。

求效, 是激活的目的。效率是教学的生命, “活”就是要多方面考虑到“听说读写”的最优化组合, 相机穿插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诸多能力训练, 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积极兴奋地获取知识, 体味到接受新知识的愉悦, 使之记得牢, 学得快, 用得活, 变苦学为乐学。

三、强化学生的自主行为与强化问题意识, 突出作业的“挖潜效应”, 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钱梦龙先生“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本来是对中学语文改革的一大贡献, 不幸的是这个观点被许多人曲解成类似控制之意, 似乎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去表演, 至于学什么, 如何学, 怎样从已知到未知, 全凭教师的意志控制。这种“主导”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泯灭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况且, 语文的真谛不是靠“演”出来的。而是靠悟出来的, 靠谁来悟?当然是学生自己。我们呼唤通过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就必须强化学生“自主”行为, 让个性成为创新的灵魂。教师应放弃“师道尊严”, 不再居高临下, 把自己和学生一同当作“人”,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 使学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除了注入式教学充斥课堂外, 还有一个突出的误区, 就是让学生满足现成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即使偶尔有, 也不被重视。有的学生出于大胆探索而发表了不正确的意见, 则被认为是对教学的干扰, 似乎理应受到奚落、指责。而课上所谓的“启发”, 无非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做出的预定答案。对此, 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不好, 却又乐此不疲。假如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 这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要学生有所得是不错的, 关键是我们应该追求到底是让学生知道什么, 还是让学生不知道什么。国外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这才是成功的教育、优质的教育。我认为这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启示。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常规之一。问题是我们究竟有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就高中语文学科来看, 作业的这一“巩固”功能实在还次要, 重要的在于它的“挖潜”效应, 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的延续。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空白”, 教师要加以充分利用,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在内容上既可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又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还可与社会活动接轨, 题材要广泛, 思维要开阔, 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空间;在形式上应自由灵活, 可书写, 可口头, 可独立完成, 也可分工合作。这样, 学生才能重树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 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合作。

中学语文课堂的快乐教学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课堂 语文教学 快乐教学 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为此,教学模式要推陈出新,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学科是一门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极有情趣的学科,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学习语文是与智者的对话,是心灵的净化,是人生的感悟!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极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成为应试之学。主要的原因是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被迫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独立思考、消化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当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另外,如果语文教师课下仍布置较多的作业、测试训练,更是让学生感觉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所以,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应遵循“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学知识”的快乐式教学理念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强调合作互助学习,课内外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成长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中学语文教学应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语文,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学了没多大用处,即使不学语文课也能进行很好的表达,学了没有在应用中巩固。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经常应用语文,体验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只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巩固方式是十分适用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的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萌生的一种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且快速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以趣导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兴趣呢?较好的一种策略是开展语文活动课。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活动课,最好能使其常规化,语文活动课的类型可以有三种:一种是常规性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5分钟鼓励学生上台演讲,或者开展班级书法竞赛,征文比赛等。二是贯通式的活动,在语文课本文章的学习之前或之后,安排相应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整合。这样的学习安排,使学生学习之前充满期待,学习之后也可以得到巩固。三是引导学生课外扩展阅读,初中课本新增的名著阅读内容,都是文化经典,然而学习起来是有困难的,为此,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等节目中名家对经典的演绎、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中,可以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从而自觉地把教学目的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

三、教师发挥课堂教学技巧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很强,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态度,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厌恶情绪,让语文课堂变得枯燥。因而,教师必须发挥各种课堂教学技巧,从而让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注意教学时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幽默艺术是营造快乐课堂的催化剂,多用激励性语言,更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让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直接反映,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笑出声来。考试、升学等因素的压力,使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累的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多想办法去创设让学生笑出声来的一种氛围。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个有着娴熟课堂教学技巧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烈的表演欲,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应该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自信力。

创建语文快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融入生活,体验快乐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 学好语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受益终生的。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较为单调和枯燥, 对他们而言, 学习语文确实感到陌生和怵头。针对这一现实问题, 在语文教学时, 尝试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同学切身体会学习经历, 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好办法。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融入生活, 让学生充分沟通;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拓展学习渠道,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学语文的快乐。下面, 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的策略谈一些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人类要沟通就离不开语言, 而语言本身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 要想学好语言就必须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好。语文对大部分学生来讲, 如果离开了日常生活想要学好语文那是很不容易的, 为此我在学生的课间活动时营造了如下氛围。语文本身就是用来“沟通”的工具, 故“沟通”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如何引导学生“沟通”、在“沟通”中学好语文, 关键是准确地把握“沟通”的途径。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开展“沟通”教学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语言的学习有自己的特殊性, 往往是先知其然, 后知其所以然。每个人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 都是在和自己的父母等的沟通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掌握的, 先知道怎么说再了解为什么这样讲。语文学习当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此,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引导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很好的沟通。没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兴致爱好是最高的, 自然也是最佳的学习契机。例如, 在教学时, 进行分组训练, 一组同学进行课堂溶解和学术上的深造。另一组进行监督。这个游戏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进去, 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速度,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让他们在快乐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让语文融入生活, 让学生充分沟通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经历由对到错再由错到对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为此, 我们开展了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注重语文“临床”效应, 让语文融入生活,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如课间给学生进行语文游戏, 在班会课上进行辩论会。黑板上每天由学生轮流用语文写好值日报告等等。这样使语文融入生活, 真正体现了“语文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这一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放纵”中沟通, 始终让学生处于语文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特别是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 也是一次体验成功的机会, 因为对事物和景点这些话题, 引导他们或多或少能说出点东西来的。

在语文阅读中, 教学所选的内容都要源于我们的生活, 最好是选取我们平时的所熟悉的, 或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 只有这样, 大家的感受才会产生共鸣。例如, 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学生去商店买物品, 可布置题为《逛商场》的语文口语训练。商店里的各种文具的种类名称都用汉字标上物品的名称, 视频中的学生推销商品和购买物品都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读物品的名称进行交谈。交流的时候, 突出物品的样子、颜色, 并简单的物品的用途等, 情景交融, 主动交际。学生看的认真耐心, 从中感受到语文与我们生活的贴近。

三、开展互助——合作——学习

学习语文的有效渠道是很多的, 但是, 开展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例如, 在作文教学时, 因为学生多, 我不可能一对一去辅导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这是我就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 每个组员写的作文由这个组自行讨论和归纳, 最后再由其中一位组员把讨论后得出的最优秀的作文上交并朗读出来, 由全班进行修改。在全班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中, 最后总结出语文写作的注意要点。又如, 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结合结伴学习小组, 充分讨论, 广泛交流,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火花, 特别是要鼓励这种创新的勇气, 使之成为一种思维的习惯,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虽然他们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语法错误, 但学生们却在快乐中交谈, 在交谈中享受着我给他们带来的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四、拓展学习渠道,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学语文的快乐

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学习, 让学生接受全新的语文学习时, 必然会出现学习吃力, 甚至找不到学习的方向。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为缺乏, 进而影响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 要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问题出发, 明确学习语文的动机, 明确语文学习的奋斗目标, 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语文的动力, 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语文的内动力。学生在活动中是兴致最高, 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因此, 要让学生在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中学习语文。例如,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 在班级文娱活动课时主动和学生一起排练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 从而拓展了他们学习的空间, 同时也营造了语文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笔者引导学生快乐学语文的一些感受, 尽管这些感受是肤浅的, 有的还处于初步阶段, 但随时总结出来会改善今后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勤于研究, 善于总结, 及时反思, 这样会对我们的教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爱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2]韩国发.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J].教育导刊, 2008.6.

[3]金凯丽.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17.

[4]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 2009年10期.

上一篇:交通疏解方案下一篇:氨氧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