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个人资源管理

2024-05-18

教学个人资源管理(精选12篇)

教学个人资源管理 第1篇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 《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提出基础型、学习型和创业型三种层次, 提倡进行知识分层、服务分层和小组分层。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 它和一般的教学方法分层、作业练习分层的提法不同。知识分层指根据三类学生的不同需求, 设计并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基础型学生注重最基本课程重难点、考试题型、范围的知识, 学习型学生在意基础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而创业型学生需要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进行扩展, 从而体现不同的知识需求;服务分层指服务指导方式上的分层, 对于基础型学生, 文本资料就可以满足需求, 学习型学生可以借助文本资料、PPT课件、BBS实时答疑、录像带、光盘和面授课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创业型的学生需要借助直播课堂、视频、随时的电话、邮件、上门拜访等方式学习, 需要更加直观和随时的服务支持;小组分层是细化到小组的内容改革, 小组的建立可以是灵活、动态的, 或者一个人可以不同时地参加多个小组, 具体讲基础型学生的小组人员需要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搭配, 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面授课坚持的好的或者平常学习认真的和自制性差一些的组合;学习型小组的建立需要考虑认真型的、思考型的、创新型的以及各行业学生的搭配;创业型小组则最好是有创业想法和经验的这部分人共同组成, 可以借助课内、课间和课外, 不定期地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种小组是实践性最强的组合, 老师要进行引导、提倡和鼓励。知识分层、服务分层、小组分层是针对基础型、学习型和创业型三种层次的学生采用的不同支持服务, 是穿插在它们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服务, 具体内容 (如下页图1所示) :

通过调查, 基础型需求学生是大多数。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资源建设的时候, 首先就要从过关率来考虑, 明确了对基础型需求学生教学服务的着重点。一是上好导学课, 强调课程特点、考核方法、考试题型、学习要求, 自学方法等内容并录制导学直播课;二是以教学大纲中简单的图表方式罗列各章各单元的学习重点, 让学生知道借助书上案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 把握重点;三是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准时高效完成。《个人与团队管理》的形成性考核作业有十次, 全部都是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活题, 作业的按时完成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集中了三个教学点的二十位左右学生的相对优秀作业后, 录制直播课堂, 进行专题辅导, 并在导学的学习要求中给出形考作业上交时间的明确期限;四是做好期末考试前的辅导, 如考试前的实时答疑、期末辅导、往届试卷辅导等。除此以外, 还需要编制课程性质、学分说明等完善的教学文件并及时上传。

学习型需求的学生, 不仅注重课程的考试过关率, 也关注学习的效果, 希望提升学历并能学以致用, 使自己得到更好发展。《个人与团队管理》多关注社会上的职业信息, 多了解学生的工作需求, 多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案例, 把握教学过程, 做好前期准备—方案实施—过程监控—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前期准备主要是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 制定或完善各类教学文件;方案实施环节主要表现为每一次课程的面授、网上资料的分阶段上传、小组活动安排、作业批改、直播课录制和及时答疑等。具体实施环节中重视每一堂面授课, 把学生关注的最新时事和身边的管理案例融入课堂中, 并分阶段地批改学生形成性考核作业, 利用邮件、电话、BBS等方式及时答疑, 汇总学生答疑精华帖,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工作思路、工作理念的培养。从课程开始前的教学要求, 到教学过程中的出勤次数、网上发帖次数以及发帖质量统计、形考作业的认真程度和个性程度、上课或者以邮件、QQ群、电话、信件等方式与老师沟通的态度以及对教学的建议等, 都要及时记录统计, 贯彻执行, 自始至终坚持。在学期末集中整理后, 就可以根据前期的考核办法、教学要求, 按照相关比例给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只要把握好过程, 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创业是学生的梦想, 是学以致用的最好表现形式, 是学习后的发展。有这些需求的学生的现状是一些人正在经营自己的事业, 一些人是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发现自己能力不足, 一些人是为了到更宽泛的岗位上工作, 或一些人又创业的欲望, 急需提高技能, 这些人在心底都有特别强的学习欲望, 想学习更多的知识。《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从创业需要具备的技能和心态方面做了一些拓展性的视频资源, 如书面沟通技能的几个系列、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报告、计划、总结、招投标书等常见经济文书写作框架的指导;以及正确理解成功的成功之路专题, 好领导标准的成功领导专题, 快乐团队的创建, 职业规划的理论和中国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和企业文化等拓展内容;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合作、主动求教的理念;通过励志性质的自我管理的案例, 如成功等于一亿次的重复、改变自己、哈佛的幸福课等等来培养学生心态调整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优秀人物, 培养学生诚信、尊重、专注、毅力、恒心等毅力品质。

“层次化教学”为老师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具体实施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彻底改变一本书一辈子一个讲法的陈旧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二是对备课难度加大、层面拉宽、工作量增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三是注意发挥合作小组的协作精神, 以合作小组的学习为基本形式,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集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等, 激励学生不断竞争向上。

要发展“层次化教学”课程标准, 我们还需要继续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方面不遗余力,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参照企业经营对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和企业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未来战略需求, 通过专业体系、专业内容、培养目标、知识点与考核点等的逐步改进,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 以整合优化学习资源为基础, 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 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摘要:为了使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管理知识和技能, 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 以远程技术手段为支持, 《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出了基于远程手段的层次化教学概念, 把教学资料的辅导分为基础型、学习型和创业型三种层次, 提倡进行知识分层、服务分层和小组分层。就层次化教学的具体思路和实践探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层次化,远程手段,《个人与团队管理》

参考文献

[1]罗琴, 廖诗艳.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教学反思角度[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3) .

[2]杜万彬, 徐严.在做、学、思中提升教学品位——记我的一次教学反思经历[G]//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文科专辑) , 2006.

[3]贾成净.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G]//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 (上册) .2006.

[4]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教学常规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第2篇

教学在学校的全部工作中,所占的时间最多。为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规范课程设置,争取校本扶持

1、对教学工作统筹安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编制了课程总表及分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安排各科教学活动内容,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作息时间表。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在学校原有方案基础上,在x主任、x老师和毽队学生共同努力下,校本毽球课程区级扶持申请,被顺利批准。这将有力促进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修培训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金程老师本上抄来的)课改靠教师,教师靠理念,理念靠理论,理论靠学习。为此,学校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老师们积极阅读教育教学书报刊物,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并利用例会前十分钟时间,进行分享交流。大家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业务水平。

2、认真学习了市区“减负”文件精神,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

3、进行了《读书唤醒自己》的专题讲座,倡导教师读熟一本经典,主攻一个专题,精研一位名家。

4、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多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参与教育科研、成果交流、专题讲座等机会,使教师有机会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老师们自己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参加每一周的骨干教师培训,收获颇丰。

三、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效益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课堂中。本学期共听推门课、研究课、预约常态课等63节。只有6节因时间关系没有交换听课意见。

2、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课做到说——讲——评一条龙;注重研讨、探究、反思。在教研组内做到“课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预案,课后总结亮点、收获,反思不足失误,研究如何改进提高”。

而且听课时:让授课教师利用2分钟时间,简介本节课教学目的任务使听课者明确本课重难点,双方都做到有的放矢。

这些研究课给教师们提供了学习和研讨的机会,每位老师听课都不少于8节。很好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锻炼了教师队伍。学校对此项工作做了专项小结。

3、祁长芳,李鹏,宋超三位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参加了XX区第五届“师慧杯”教学评优竞赛,大开了眼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三级质量监控,层层严格把关

1、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与批改作业情况。

严把课前关:一方面要求备课在原有基础上,有复备课的痕迹,以此补充针对学情变化的教学策略;围绕“三维目标”来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坚持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心得,在总结的基础上提高。

严把课后关:作业就是每一天的教学质量。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严格监控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和态度,保证作业的质量,通过作业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实现作业对课堂教学延伸、补充和巩固的功能,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且反复强调:要精讲巧练,提高作业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2、把好单元关:学校、教研组和教师自我组成了学校三级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一直坚持采取单元检测换班监考、流水阅卷的方式进行,多数老师能做到每单元检测后及时分析,同年级交流,并上交组长审阅。组长将审阅结果及时汇报到学校。使学校及时了解各班单元教学质量情况,也便于教师之间互相研讨,互相比较,取长补短,并认真分析、查遗补漏。但也有的老师将单元检测当成了复习卷,突击练习,没有达到监测单元教学质量的目的。

3、把好单项关:单项竞赛,旨在促进学生提高专项学习能力的速度与技巧,提高学习兴趣,以表彰优秀带动全体。老师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都能够正确地面对学生的差异。

4、把好复习关:结课前,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制订了期末复习计划。有的老师计划周密,每一天的安排详细、有序,可操作性强。而有的老师,教学计划只列了个题目清单,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这里统一规定:下学期开始,不但要有系统的复习计划,还要有每节复习课的详细教案,并做重点检查。

五、国学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氛围

为了给全校师生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阶段必背古诗文手册和《增广贤文》。语文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课时进行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的古诗文诵读教学,各班通过板报、展板、班队会进行宣传、展示,学校每天利用课间操几分钟宝贵时间展示一个班的阶段成果。师生共同开展“每周一诗、每周一文”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与感染,同时提高教师们的文化底蕴。

下学期将在通知栏,开辟专栏,每日一人板书一诗(文)。

六、电子手写双轨,规范学籍管理

1、严格新生等级制度,信息采集登统工作及时准确。李主任不分分内分外,默默承担了转学手续、学籍卡登记等管理工作,张世月老师工作有序有法,很到位,很多时候都是我刚给她通知,她说已经完成该项工作了。

学校原有的一些优良传统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老师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期末登统工作如此繁重,却高效率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那种默契,那种自觉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拓展训练的积极成果。

2、有的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有专门的花名册,情况统计表,随问对答,数据准确,值得学习。建议所有班主任也建立学生情况电子版统计表,详细登记学生各种情况,才能应对不同部门的轮番询问,而且口径统一。

3、为提高登统效率,学生学号将实现全部统一,以cims系统内排序为准,纸质学籍卡、评价手册、学生作业学号、参加抽测考号必须完全一致。

下学期,各阶段的评价手册、纸质学籍卡(大蓝本)登记工作,将统一集中在会议室进行,人动而本册不动,以免到处寻觅之苦。

七、电教设备维护,建设校园网络

这项工作主要由宋超老师负责。本学期重新分配电脑,达到人手一机。加上计算机房、各班教室的电脑,近百台不同型号的机器,一个人维护,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本学期还完成了共享文件夹的设置,寒假进修的通知和教育学会论文征集通知都放在里面了散会了可以复制一下。历经磨难,百兆光纤也即将开通。现在宋老师正在给每台机器杀毒、装防火墙,下学期大家就可以在办公室上网了。届时,学校会出台相应管理条例,以杜绝上班时间网聊、游戏等非教育教学上网行为。

八、后勤保障到位,教具学配备齐全

开学初,难得的机会,参与了教材的退补工作,感受到了此项工作的责任重大与辛苦。相应的教参、挂图、磁带等教具配备齐全。学校还给配备了教鞭、字典、计算器、订书器等急需的用具。在此特别感谢后勤部门的鼎力支持。

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视角看有效教学 第3篇

显然,在这一背景下讨论有效教学,不能局限于备课、讲课、布置和批改作业等传统的话题,而是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如何在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实现积极的互动,共同提高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本文将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视角,对有效教学进行简要的解析。

一、以资源为中心的有效教学“3E”模型

根据有效教学的“3E模型”,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实现教学目标”“维持良好状态”“优化资源管理”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把这三个方面割裂开来,而是要将它们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需要建立以开放教育资源为中介的有效教学“3E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教学效果的达成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从海量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中遴选出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并加以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教学效率的提升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在学生利用资源开展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来维持其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自主的学习习惯;教学效益的改善则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够对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组合,从被动的碎片化学习走向主动的碎片化学习。

当我们围绕教育资源来讨论有效教学时,就不得不借鉴管理学领域中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知识管理理论了。因为,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就是探讨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将有用的信息概括为通用的知识。

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对“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一般认为,“数据”是关于事物或事件的外部特征和具体事实的客观描述,如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或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数据通常数量庞大、零散,仅描述事物或事件的部分事实,并不提供对事件的整体判断或解释,也不为人的行为提供持久可靠的依据。一定数量的数据汇集在一起,被称为“资料”。在教学中,各种教科书中的文字和图形、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等,在性质上都属于资料。

关于“数据”与“信息”的关系,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信息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数据。从功能上看,信息是能够使接收者(如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产生某种改变的数据,因此,接收者才能为数据赋予意义,才能将数据转换为信息。不过,数据并不是只在接收者对其赋予意义时才被称为信息,当发出者(如教师)对数据进行解释,为其赋予意义时,也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从这一视角看,信息就是被赋予了意义的数据。对数据赋予意义的心理加工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①解释,说明为什么目的而收集数据;②分类,指出数据的组成单元或关键成分;③计算,对数据进行数学或统计学的分析;④发现、修正并剔除数据中的错误;⑤归纳,以更为简明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归纳。

说到知识,知识管理学者普遍认为,知识产生于信息。发出者或接收者将信息转换为知识,主要用到以下四种心理加工方式:①比较,找出不同情境中的信息之间的区别;②关联,找到信息之间的联系;③推论,分析特定信息对决策和行动的价值;④对话,了解其他人是怎样考虑这一信息的。

需要强调的是,数据转换为信息、信息转换为知识的过程必须由人来完成,不仅由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发出者完成,而且也由数据、信息或知识的接收者完成。具体说,发出者通过观察、实践、阅读等途径获得数据,将数据转换为信息,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并利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形或圖表、视频或动画、模型等媒体来呈现这些数据、信息或知识,构成各种形式的资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

对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料,接收者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处理:

①通过拍照、复印、拷贝等方式,将全部或部分资料以纸质文件或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资料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并没有进入接收者的头脑中,因此,没有学习行为发生。

②通过反复背诵,将全部或部分资料记住,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者只对数据、信息或知识进行了记忆,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加工,因此,也没有真正的学习行为发生。

③在阅读、听讲或观看资料的过程中,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意义的片段。对于这些片段,接收者可以将它们摘录下来,记录在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中;也可以通过背诵直接记忆在头脑中;还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各种加工方式将其转换为信息或知识,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显然,前两种做法是死记硬背的学习,后一种做法是理解的学习。

前两种方式都没有真正的学习行为发生,只有第三种方式才包含着有意义的学习行为。其中,对资料片段的记录或背诵是浅层学习,对资料片段赋予意义的加工是深度学习。显然,接收者对知识素材的撷取和加工是理解学习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鉴于资料片段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描述特定数据、信息或知识的有意义的资料片段称为“知识素材”。从内容上看,知识素材可以是数据、信息或知识;从形式上看,知识素材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或图表、一段音频或视频等。

接收者对各种形式的资料进行复制或背诵,或者从资料中选取知识素材,并将它们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路径图可以表示如下。

三、一种基于素材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

在信息爆炸和知识激增的时代,资料和素材会很快积累到一个庞大的数量,因此,对资料和素材的有序存储和管理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以windows系统资源管理器为代表的各种资料管理软件对资料和素材不加区分,将知识管理等同于资料管理,导致有价值的知识被淹没在资料的“海洋”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信息爆炸和知识激增使人们模糊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界限,用“数据积累”“信息浏览”代替了“知识理解”,用“碎片化阅读”代替了“系统性阅读”或“连续性阅读”;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使得资料的复制、保存、编辑和检索变得非常容易,记笔记、做资料卡片等从资料中提取重要片段(即本文所定义的“知识素材”)并分类整理的习惯日渐消退。以上变化的核心,是用“浅层学习”代替了“深度学习”。

为了克服以上倾向,需要理清“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将资料和素材明确地区分出来,分别进行系统的管理。这就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所谓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提供将零散的资料片段转化为系统的知识的工具与方法,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片段有效地集中和组织起来,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帮助知识工作者方便、快捷地管理自己的资料和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有效转换和解释。

近年来,出现了Evernote(印象笔记)、Onenote、NoteExpress、360doc个人图书馆、Mybase等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以印象笔记为例,这类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创建文本、照片和音频笔记;②剪藏网页,包括文章、链接和图片;③在多个设备之间同步笔记;④在照片和图片中搜索文本。这里的文章、网页和图片,是本文所说的“资料”;而这里的笔记,则大致相当于本文所说的“知识素材”。

现有的各种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的一个普遍缺点,就是没有为知识工作者撷取、编辑、存储和检索知识素材提供支持。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建立目录体系】 在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中分别建立完整、合理的资料目录和素材目录。在资料目录中,根据媒介形式、资料作者、创作时间、资料来源等对资料进行分类;在素材目录中,根据素材的性质、时间、作者等对素材进行分类。

【管理资料文件】 将多种形式的资料文件(office文件、pdf文件、图片文件、音视频文件、网页链接等)导入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中,将每个文件标注到资料目录的分类结点上,实现对资料文件的管理、检索、查看和分享。

【选取知识素材】 在阅读导入系统的资料文件时,帮助使用者从资料中快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知识素材,将其保存为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片段性文件。

【管理知識素材】 将撷取的知识素材标注到素材目录的分类结点上,并对其设置分类词(标签),实现对知识素材的管理、检索、查看、分享和引用。

四、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视角看有效教学

从表面形式上看,个人知识管理是从各种资料文件中选取知识素材,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内在过程上看,个人知识管理是帮助学习者将资料中的数据、信息或知识以知识素材的形式系统地选取出来,并对它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从而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然后优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对于数据类素材,主要进行解释、分类、计算、修正、归纳等方面的加工;对于信息类素材,主要进行比较、关联、推论、对话等方面的加工;对于知识类素材,主要进行比较、概括、系统化等方面的加工。

从以资源为中介的有效教学的“3E模型”来看,无论是教师这一方面,还是学生这一方面,有效教学的核心都是通过对资料的有序管理,高效率、高效益地获得一定的教学结果,从而实现或者超越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结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或超越的程度,就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

根据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素材的知识管理方法,各种形式的素材既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深度学习的加工原料。没有这些加工原料,深度学习就成了无米之炊,有效教学也无从实现。从这一意义上看,对知识素材的选取、管理、检索、查看、分享和引用,是深度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因此,有效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教学资源,更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教学资源中有效地选取和加工知识素材。

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观点:实现有效教学,从有效地管理资料和素材做起。

上一期,本刊刊登了李亦菲教授的《有效教学视野下的教学资源管理》,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本期选登部分观点并“在线”与李教授互动。

【上期“跟帖”】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学资源。李教授所说的开放教育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只是对其进行了分类。分类固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但教师更应该有善于撷取、利用资源的能力。

在有固定教材的学科领域,资源的取舍是定向的,会相对容易。比如,我们在为学习某篇课文、某个数学知识而寻找教学资源时,就会比较有针对性——向着哪种资源类型、用哪种方式获取。在另一些没有固定教材的学科领域,资源的利用就比较复杂,似乎是所有资源皆可用,却又无从下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完全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原本应该是天地广阔大有作为,结果很多教师问:“我究竟要做什么?”自由来得太突然,反而不知所措了。

因此,当你去用时,资源才是资源;你不去采用,资源就形同虚设。教师对身边的事物要有资源意识,这样教学资源才有意义和价值。

(湖北省红安县教研室 余向红)

有效教学的达成,需要丰富广泛的教学资源作支撑。资源无处不在,要增强其使用效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注重教学资源的创建与共享。学校应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库,做好资源的创建工作。比如,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教师日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资源,并按一定的类别进行整理。

二是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编。对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予以整合,实现最大效益。

三是注重教学资源的筛选与运用。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录制课程教学的微视频,或从网络资源中选取与课程教学相符的视频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前置学习。然而,就现有情况来看,不少学校和教师不具备自己录制微视频的条件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筛选资源,找到最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内容。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 秦 斌)

【专家回复】

从余向红和秦斌两位老师的“跟帖”中,我发现对有效教学的讨论聚焦到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来了。这正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挑战。回顾一年来的专栏写作,我是在与读者的互动中,逐渐深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的。

我在第一期对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一个初步的有效教学的“3E模型”。读者的反馈使我认识到: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行政的过度干预源于对教育目标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的认识与追求不同。这一认识使我用4篇文章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其与有效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一些读者对将“在每一节课中同时实现三维目标”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看法。我强调这一倡导意在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涵,并将讨论话题引向有效教育与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上来。

接下来,我将家庭、社区、社会等学校以外的因素排除在有效教学的研究范围之外,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业情绪、学习习惯等个体因素,并强调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这一视角得到大部分读者的认同,但有一位读者专门写信,认为研究有效教学应该考虑家庭因素。我的观点是,就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教学来看,教师重点要做好自己在学校的分内工作;家庭因素需要考虑,但不由教师解决,而是由家长解决。

在前期讨论的基础上,我开始在“3E模型”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并从“教师-学生-资源”的三角互动关系出发,进一步探讨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在最后一期文章中,我提出一个以资源为中介的有效教学“3E模型”,并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了有效教学的核心,得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实现有效教学,从有效地管理资料和素材做起!

感谢《湖北教育》杂志给我一个探索有效教学的平台,感谢责任编辑对我的督促和建议,感谢广大读者对这些专栏文章的“跟帖”和“评论”。有效教学的探索之路没有尽头,我将继续探索下去!

宁德强化个人账户管理 第4篇

宁德市医保中心采取综合措施,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一是继续与邮政部门续签协议, 定期发放个人账户对账单, 方便参保人员了解个人账户信息。二是与易联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通宁德医保语音平台 (服务热线:118321688) 。参保人员通过固话拨打语音服务号码可以查询到自己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基本信息, 如账户余额、每月缴费等, 节假日或是非工作时间也可以通过语音服务平台申请医保卡挂失。三是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相关规定, 收集整理参保单位职工信息资料, 健全缴费记录、台账、表格, 建立健全参保人员个账数据库。

高校教学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第5篇

一、立足本职认真执教,争做人品学识典范

20xx年度,我支部盟员周顺利获取教育学博士学位,孙晋升副教授职称,李晋升讲师职称。王副教授获得第五届“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西赛区C++程序设计高职高专组三等奖,康副教授获得第五届“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创业团队赛全国三等奖,孙副教授获得20xx年雏菊奖优秀指导教师,张XX教授获得XX市优秀政协委员,张获得20xx年“杯”全国高校金融精英选拔赛优秀实践奖。梁副教授、张获得XX大学20xx年度优秀教师

二、提高党派吸引力,加强基层支部建设,

20xx年度,我支部在坚持严把考核入盟关的原则下,积极吸引参政能力强、人品道德好、高学历、高职称、有影响力的教师加入盟组织。20xx年度,我院体育部教学水平高、人品好的孙副教授、文法系优秀青年教师王提交申请加入盟组织。

三、强化盟员参政党意识,增进盟员组织归属感

我支部通过同心岛QQ群、太大盟员之家微信群、手机飞信、博客等通信方式及时将国家新时期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盟章、盟史,各级盟组织活动讯息发送给每位盟员,盟市委分发来的各级盟组织纸质盟讯报刊,也及时亲手递交到各位盟员手中,并推荐一些重点阅读内容,有效地强化了各位盟员的参政党意识,强化了各位盟员“我是一名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政治身份”的党派意识。 盟员巩利平、康丽军在日常生活方面对老盟员赵自谦老师给予了长期的照应;20xx年还组织支部盟员赴娄烦云顶山、定襄南庄等较为落后的贫困山区进行旅行与调研活动。

四、凸显盟支部参政党作用,提升盟组织社会形象

在学校组织的我为学校献良策征文活动中,有10位盟员参加活动并获奖,张获得一等奖,巩、王获得二等奖,邵、郭、康、陈、郭、李、江盟员获得三等奖,民盟支部工作得到学校党委的重视与肯定,并解决活动室一间。

五、全员参与关心国是民生,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民主党派成员撰写社情民意,民主党派界别政协委员撰写提案,是民主党派成员议政建言的重要途径。20xx年,我支部张、刘、郭、李、邵等5位盟员撰写社情民意16篇,支部逐步形成了全员积极主动参与议政建言的良好氛围。

在XX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张卫东委员撰写的提案《关于恢复举办中国太原国际面食文化节的建议》受到十二届三次政协全会的重视,以简报形式报道,并得到商务局的落实;《关于筹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博物馆的建议》被文广局采纳并承诺解决;在《关于还公共停车位于民的建议》提案交办时直接带领交警队有关承办人员进行现场解决。《关于严格控制我市小学班容量的建议》与教育局承办人员多次商谈沟通督促解决;关于迎泽公园重新开放“木香院”的建议》就是公园锻炼的老干部提出的,公园很快解决并承诺以后免去门票。

20xx年4月23日—27日,在XX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张XX教授受到了优秀政协委员表彰,参加了耿XX市长参加的联组讨论,并就“对X市新建高架桥、立交桥命名的建议”进行了大约8分钟的口头发言,撰写的提案被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晚报、山西商报、三晋青年报报道,撰写的《建立与完善太原市旅游交通标识体系的建议》和《开通太原市旅游公交专线》的提案,撰写的《简化老年公交IC卡办理手续,增加老年公交IC卡办理与年检网点的建议》分别被太原电视台新闻快车节目、太原电视台发现节目深度报道。

个人风险管理漫谈 第6篇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承受能力

一、了解什么是风险

风险,指的是目的与结果之间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包括:投资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投资的成本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人害怕,在面对机遇的时候选择退缩和放弃,结果错过了一次难得的获利的机会;风险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蒙上了一层“博弈”的面纱,就可能有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大量投资,其结果可能是输得一败涂地也有可能是赚得盆满钵满。即,风险会使胆小的人退缩不前,会使鲁莽的人胡乱投资。然而,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绝不会也不能出现以上的情况。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明白该项投资风险有多大,收益有多大,自身对可能的损失的承受能力又多强,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制定详细谨慎的计划,使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使盈利的可能性提到最高。

我们应该知道,不加以了解某项投资的风险而进行投资,就是一种纯粹的风险,而纯粹的风险就等于是危险。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就要明确应该在哪几个项目上进行投资,在各个投资项目上应该分配怎样的权重,也就是关于“要把鸡蛋放在哪些篮子里”和“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问题。

二、学会风险管理

理性思考,就是个人对事物的思考与认识,与客观事物自己的本质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然而,每个人在思考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主观性,这个主观性就成了个人理性思考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些局限性入手来加强个人的风险管理。

(一)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未知的事物,往往能使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进而产生恐惧感。投资所具有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就是这样一种未知的事物。一些谨慎过头的投资者,担忧投资可能带来的亏损,便放弃了所有的投资机会。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假如一名普通人不做任何投资,把所有财产都当做储蓄存进银行,其结果就是以储蓄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额一直使自己的财产贬值。换句话说,他放弃了投资,选择了百分之百的亏损。因此,对于风险管理,其前提就是克服对风险的恐惧。

(二)以谨慎的态度投资

投资的风险性要求投资者要有谨慎的态度。众所周知,获益越多,风险越大。如果只是看到投资的收益,被其可能带来的巨大利润所迷惑,进而盲目投资,其结果可能就是亏损得一无所有。谨慎是一种活的状态,让人时刻关注事物的发展动态,对其发生的变化,做出最及时的反应以及相应的对策。

(三)对信息的收集要全面

不确定并不意味着投资者无事可做。信息能够增加人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对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必要的。对于投资亦是如此。在投资之前,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有关该项目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那么,其获利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在这里,信息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的作用,使投资的难度下降。举个例子:甲方由于急用现金要出手一辆新买不久的车,车的性能很好。甲方买车时花了50000元,現在出手40000元。乙方刚好想买一辆二手车,但由于乙方对二手车的评价不高,只愿意花25000元的价格购买。通过协商,价格谈到了33000元左右。然而乙方还是觉得不合算,取消了此次交易。这里,乙方失去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机会,其原因就是对汽车的性能方面的信息不了解。而如果乙方在交易前,找一个汽车性能方面的熟悉者评估该汽车,他一定很乐意进行这一次交易。由此可见,信息对于投资非常重要。

(四)控制情绪

乐观的情绪可能会低估风险,悲观的情绪可能会高估风险。对于投资,主观的情绪很容易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低估风险会带来隐患,高估风险会错过机遇。而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者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投资者就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判断更客观合理。

(五)心中有算盘

降低不确定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计算各项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或者亏损,求得期望收入和方差,然后再做决策。即通过计算,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不是糊里糊涂地做投资。

三、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既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那么投资就有亏损和盈利。如果投资者一时亏损就放弃投资,一时盈利就沾沾自喜,都不会带来长期稳定的盈利。因此,面对这样的不确定的结果,投资者就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一)了解自己的实力

有怎样的实力就能够承担怎样的风险。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投资者需要考虑自身的财富,就业状况以及自己对该项投资的迫切程度等。唯有了解了这些因素,在投资时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面对亏损不沮丧

投资者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投资过程中出现亏损是必然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降低亏损的几率和亏损的数量。沮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会使投资者对潜在的获利机会不够敏感,夸大其风险,错失良机。

(三)面对盈利要踏实

一旦获利,很容易使人感到乐观,使自信膨胀,进而低估风险,做出错误的决策。要知道,盈利是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获悉详细的信息之后才得到的结果,并非是依靠个人的运气。因此,获利了之后不能有“最近运气很好,多做一些投资吧”这样的想法。这样可能会放大潜在的风险,一旦不幸的事情发生,便追悔莫及。

综上所述,一名理性的投资者,需要了解风险,学会管理它并能够承受它。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理性的思维,在风险的浪涛中行进吧!(作者单位:泉州师范软件学院)

参考文献:

[1]宋世成,矫帅.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06(1)

[2]李卓然.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6(6)

[3]孙蔚.浅谈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防范[J].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期刊,2008(10).

高校教师个人电子文档管理 第7篇

1 教学教务及学生管理工作中, 使用电子文档的现状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学期一开始, 总要编辑很多的文档, 比如新学期的教学计划, 各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的教案, 或者各种教务通知, 课程安排、教师教室安排, 又或者学生名单、宿舍管理文档等等, 纷乱繁杂。或许有读者会说, 现在有很多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管理电子文档, 我们不用担心。可事实真的这样么?一般情况下软件是这样定义电子文档管理的,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是一种软件应用, 它可以使用户在网络上有效地控制其文档的创建、存储和分发的过程, 并能在组织范围内对其文档进行有效的监控。按照这种定义,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是以网络化应用为基本特征, 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各种类型文档资料进行录入、修改、查询、起草、审批、签发、归档等操作的软件应用系统。从其定义和主要功能上我们不难看出, 现阶段的利用软件系统来对电子文档进行管理主要是借助网络为基础, 当这些文档在网络上流转的时候的确可以方便高效。可当各种各样的文档我们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的时候, 该怎么管理呢?这才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核心。

一般时候, 人们往往习惯于这么做, 把所需要的文档从网络上下载下来, 然后直接保存在桌面默认文件夹“我的文档”里面。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方便下载, 因为“我的文档”通常是默认文件夹, 只需一路点击下一步就可以了, 很多电脑的初级使用者都会采用这样的操作;二是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就是为了使用, 下载后直接就打开桌面“我的文档”使用自己需要的文档。这看上去似乎简便易行。可事实上真的能那么轻松么?一台新安装了系统的计算机完全可以这么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档可能越来越多, 文档的文件名也可能是千奇百怪, 这里面自然也包括各种软件和网络上可以下载的任何东西, 而且据调查, 很多学校还没有条件实现每位教职工都配备一台属于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绝大数时候一台计算机要多人共用。那么我们想想看, 假设五人共用一台电脑, 每人每天下在五个文档, 这不算多吧, 那么一个月以后, “我的文档”里面就会有多少东西, 这个时候你再去找你在某一天下载的某个文档的时候显然无法轻松自如。

而另一种并非从网络上面下载的情况, 就是我们自己编写的文档, 这种文档一般命名相对比较清楚, 存放的时候也一般不会存放在默认文件夹“我的文档”里面。但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即文档更新。大家应该都很清楚, 我们在编辑一个文件的时候时常需要修改, 按照我们一般的习惯, 每次修改后都会覆盖掉原始的文档, 以保证我们文件的最新、最具时效性。可这样也有它的弊端, 文档的修改一般是因为不符合某些要求, 可这些要求也会时不时地发生变化, 可能今天费很大力气修改好的东西, 到了明天又需要全盘否定再改回去。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作为高校教师, 教学所要用的文档可能时时都在变化, 再者说赶上教学评估之类的大型检查评定, 我们往往需要某个特定时间段的特定文档, 那么如果都是采用覆盖修改的方法, 那么很多原始资料恐怕就很难再找回来了。因此, 必须要有一些切实可用的科学管理电子文档的方法, 来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助力。

2 科学管理电子文档的方法

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 首先应该对一台新的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规划。就如上文我们提到的五人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 这种情形在一般的单位是很常见的, 我们可以把硬盘分成若干个分区, 为每一个分区按照使用者的习惯分别命名, 尽可能使每位使用者有属于自己专用的分区, 这样做首先可以从逻辑上把每位使用者的各种文件区分开来, 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预防了我们习惯于把文档存放在系统默认文件夹里却由于系统损坏后所造成的文档损失, 因为这些损失有时候是无法弥补的。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我们会为默认安装系统的逻辑C盘命名为“系统”, 那么向后依次创建D盘、E盘、F盘等等, 并且分别将他们命名为“小杰堂 (D:) ”, “小苹的小筑 (E:) ”, “天堂之家 (F:) ”。这样简单好记的名字因为来源于每位使用者自己的喜好, 所以他们会非常的熟悉, 也就最方便他们存储文件和使用。当然对于一个办公室或者同一个工作小组, 一定会有一些文件是对大家都有用的, 如果每位使用者都在自己的磁盘分区上保存一模一样的文件, 这也造成了存储空间不必要的浪费。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建议可以在对新电脑进行硬盘分区的时候, 最后保留一部分空间, 作为公共办公的文档区域, 在里面存放对大家来说都是有用的、或者可以让每位使用者都可以共享的文档。这样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更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那么针对我们每个使用者而言, 在我们存放自己的文件在自己的空间里的时候, 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办事效率,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创建文件夹来存放文件, 一种是以时间来排序, 另一种是以类别来排序。按时间排序的话, 我们可以每天或者每隔几天创建一个以时间命名的文件夹, 在里面存放当天, 或者最近几天的所有文档, 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某个工作日我们所编制、下载或者使用过的所有文档, 也就很少会出现我们在电脑前看到某位同事抓耳挠腮的在电脑上查找着文件, 同时嘴里嘀咕着“唉呀, 我真的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保存的了, 但我绝对存的有,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不足的地方, 就是虽然在时间上所有的文档都井然有序, 不过具体到某个日期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当天的各类型的文件都存放在一起, 里面可以包括文本、表格、声音、图像等等, 这也无形中给我们查找和使用这些文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自然也就有另外一种方法, 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种, 按照类别来存放文件。这种方法是首先为自己所常用的文件类型分别创建各自独立的文件夹, 而后但凡遇到同种类型的文件, 就按照其各自的类别将它们存放在各自的文件夹内。那我们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比如:在按照类型将文件分别存放后, 再依次在对应文件夹内按照时间的顺序创建子文件夹来存放文件, 这样我们再查找文件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效率。

那么而后, 就是在具体文件的管理时, 虽然这些文件已经按照类别更按照时间存放在了对应的文件夹内, 可如果文件被我们创建的时候其名字我们不去注意, 等到我们要查找它们的时候却发现, 到处存放的都是些“新建文档1”、“新建文档2”……, 这个时候恐怕我们又要望电脑兴叹了。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文件的主体给文件起一个简单而又好记忆的文件名, 比如“优秀团员推荐名单”, “假期值班表”等, 同时, 由于在高校的工作中, 有太多太多的文件是需要我们修改的, 那么我们更应该在给文件命名的时候加上相应的版本号, 或者时间标记, 如, 上述的两个文件可以命名为“优秀团员推荐名单 (第二版) ”, “假期值班表 (2006-06-16) ”等。这样的话就必将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当然, 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技巧, 这些技巧也会因人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 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去摸索属于自己的最佳实施方案。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个人文档不规范管理的分析, 论证了不科学管理电子文档给教学及教务工作带来的不利。分析指出规范化文档管理的作用, 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电子文档,文档管理,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守义.健全能源资源节约激励机制[EB/OL]物资采购网, 2005-12-22.

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探讨 第8篇

关键词:个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在个人财务活动中,对收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等原因,个人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很难平衡,这就需要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一、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定义。

个人财务风险是指个人在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财务损失,也可能会带来个人财务收益。个人财务风险包括个人投资风险、个人筹资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另外,个人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财务损益的双面性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动态可变性。

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个人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和防范,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风险收益,减少风险损失,保持财务状况稳定,甚至改善财务状况的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1)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发现和判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可能。

个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个人财务风险识别、个人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三个部分。

(2)个人财务风险处理。个人财务风险处理是指在进行个人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后,对于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补救,以尽量控制风险发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减轻对个人的财务损失的方面。

(3)个人财务风险防范。个人财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个人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根据个人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措施。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优化个人资源配置。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追求资源、拥有资源、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个人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个人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良好的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个人无视风险的存在,盲目投资,在风险发生时便有可能溃不成军,从而造成资产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对风险采取过度消极的回避态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投资甚至盈利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投资回报降低,也不利于个人资源配置。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保险或非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采用风险较小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将部分风险回避掉、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增强个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等等办法。在财务风险来临时,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个人财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处理和个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正确合理的的财务决策,降低投资和筹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个人财务危机成本,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信心,增加个人财富。

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在风险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连锁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品质,还会影响个人的财务决策自信,严重的会对个人心理造成阴影,危害家庭,极端的例子是会危害到个人的生命。

据《新安晚报》报道,2015 年1 月4 日晚9 点30 分,节俭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将自己和老伴的毕生积蓄70 万元投给安徽鑫圣德投资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过程中,倒地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在投资之初,为了降低风险,老两口还特意选择了3 个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钱还是被投资管理公司卷走了,从发现被骗到去世仅仅22 天,结局令人唏嘘。

2.财务经营目标设定过高,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在对财务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投资回报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资回报率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的相对较高,是相对于同类项目而言),而且喜欢短期内获利较大的投资,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而且,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相应的项目考察分析,往往脑门一热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就匆忙进行投资了,甚至于卖房投资、借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非常缺乏。

几个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将自己226 平方米的自有房产以1000 多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卖房之后,因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够让他换套豪宅,或者一套变两套。然而在6 月底7 月初,一周的时间,他的购房款被套进去了,损失超过300 万。300 万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称得上是光荣的“接盘侠”了。

3.盲目投资,个人投资管理带有短视性和被动性。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个人资产盈利水平和个人偿债能力的风险。有的人在投资前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资时重视短期利益,而选择何种投资、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带有被动性,较为迷信机构推荐和所谓的投资高手。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会有对风险所带来结果有所认知,这个时候,风险已经来临,损失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资产盈利能力和个人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变得不理想。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投资增长时,心里很开心,认为自己今天又赚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分红以外,投资本身的增长只有在变现之后,才是真正赚到的钱,那些起伏的数字的变化,可以带来收益,同时也能变成损失。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大盘好的时候,收益上涨,大盘下跌的时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

4.风险加大,个人负债经营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个人债务筹资风险是指个人的债务筹资行为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举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丧失偿债能力、或者由于个人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个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时期内,个人收入相对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个人对于住房的需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按揭购房的日益普遍,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5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来说,个人负债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个人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高于50%则可能使个人陷入财务危机;若是高于1,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破产了。

三、产生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

1.缺乏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财务活动,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个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续的股市发展,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资产放到股市当中,觉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买入的,一定有钱赚,完全不考虑股市震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更不用说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了。

2. 财务经营目标与财务能力不协调。当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时,将财务经营目标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上,认为这些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稳定又保险。但是,在理财的选择上,选择的是非保本型的产品,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3.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严重。在个人财务活动中,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资收益在账面上翻了一番,明天会再翻一番吧,后天会继续上涨吧,行情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遇到风险,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为华丽的“接盘侠”的人大有人在。

4. 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在个人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视风险的可能,盲目进行决策,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往往输在一个“贪”字上。

四、加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多多学习,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对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舆论宣传方面,政府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警示,也都知道传销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财陷阱,对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随着股市震荡向好、传销组织不断地改头换面、理财陷阱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人还是栽了跟头。因此,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学习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推断,可以显著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

2.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在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案例中,人们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追求,便会很容易采取投机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财务管理风险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极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厌恶,一般会选择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会错失很多投资获利的机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显,个人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上一定要平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一定要稳,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在降低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同时,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

3.实施正确的投资策略,合理进行资本配置。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而不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资本配置组合:风险追求者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喜好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比重较小;风险回避者则喜欢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偏好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比重较小;而风险中立者则介于两者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投资策略和资本配置组合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能区分好与不好的,只有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也就是说某一个风险追求者即使在某一次投资中失利,损失很大,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喜欢风险变化带来的刺激,在本次投资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在心理上并没有过多地造成不利影响,那么这个风险追求者在本次投资中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便不为负。需要警惕的是,本身是风险厌恶者,在某一段时期,却选择了风险资产占大多数的投资组合,这是十分危险的,巨大的投资收益带来的狂喜和巨大的投资损失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不是好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

4.平衡风险与收益,降低负债经营风险。众所周知,个人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能保持对资产的控制权、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另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也可能会产生过度负债,进而产生无力偿付和再筹资风险。在收入限制与刚性需求的矛盾之间,个人负债经营已经越来越普遍,从日常消费的信用卡到各家银行都在做的按揭贷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平衡收益和风险,降低个人负债经营的风险。在负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收入的稳定性、个人的偿还能力、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每月还贷占收入的比例、再筹资的可能、违约的可能等等,在充分权衡了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后,选择适度的负债,积极进行偿还。

参考文献

[1]蒋巍.浅议医院财务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1(12)

[2]刘家平.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交通企业管理,2013(1)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探究 第9篇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 可随时获得的信息量迅速增加, 但是拥有信息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需要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因而, 知识管理将成为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全新课题。教师作为知识型工作者, 其拥有的资本就是知识,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收藏的文档来解决问题;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个人知识, 以提高工作能力;通过收集和消化工作、生活等所需的知识, 能清晰地反映自己的知识结构, 并根据情况进行结构调整以快速适应外界的变化。

一、什么是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PKM)

知识的形式有两种:显性知识 (Explict Knowledge) 和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 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清楚地表达, 以文件、数据、档案、图形、影像、程序等显示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信息。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难以表述清楚, 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之中, 难以规范化而不易传递, 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存在于人脑的知识, 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诀窍、经验、想法、判断、文化、习惯及潜能等。由于显性知识易于利用数据和IT技术进行整理和存储,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管理, 而隐性知识难以被他人了解。因此, 如何管理隐性知识, 实现知识共享和交流, 成为知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个人知识管理 (PKM) 就是要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把自身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 同时吸收外界的显性知识进入自己潜在的知识体系。从其涵义来看, 它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 知识管理的对象有两个方面, 既包括了以有形知识为表征的显性知识, 又包含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其次,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单一地收集、加工、组织, 更重要的是能合理地利用知识资源, 挖掘它的隐形潜力, 共享隐性知识资源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作出以下的认识:第一,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确定、组织、转化和利用学校内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及智慧才能的过程;第二,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要立足于教师的个体知识, 帮助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和沟通实践知识的系统;第三,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使教师有机会将外在的理论性知识和内隐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成系统且能传承与保存;第四, 教师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提高教师在知识社会的环境适应能力, 寻求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 建立长期的发展能力;第五, 教师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获取知识, 具备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 使教学具有创造性。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基础

1. PSCA闭环简介

知识管理的执行可以划分为知识生成管理 (produce) 、知识积累管理 (stock pile) 、知识交流管理 (communicate) 和知识应用管理 (application) 四个独立的环节, 它们之间存在着首尾闭合的环路关系, 称为PSCA闭环 (如图1) 。其中知识生成管理是基础和前提;知识应用管理是手段, 直接创造价值;知识交流管理是动力, 通过交流可以将各种知识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资源;知识的积累管理是保障, 通过积累可以形成组织的集体智慧, 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应变能力, 最终实现知识增值。

其一, 知识生成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 知识的生成是在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研究、分解、使用及共享的全过程中反复进行的, 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生命周期。但是从知识管理的“PSCA闭环”来看, 知识的生成管理作为整个知识管理的前提, 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知识来源, 因此, 它主要包括知识采集和知识创新两个环节。

其二, 知识积累管理。知识的积累管理是确定知识的最终存在形式, 也是知识交流和应用的基础。知识积累管理的目标是对生产管理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保存和安全管理, 同时为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创造系统、及时、高效的环境, 因此, 知识积累管理的实现途径要依靠知识的组织、存储和更新三种方式。

其三, 知识交流管理。知识交流管理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通过通信、协作与交流, 实现知识在分类、整理和存储管理的基础上满足不同主体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最终促进应用实现知识增值。

其四, 知识应用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就是在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借助知识交流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 它与“PSCA闭环”的其他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 相对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的知识管理必然有其可借鉴之处。接下来就参考企业PSCA知识管理理论来探讨研究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2.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

借助于“PSCA闭环”理论, 结合教师职业和知识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教师的个人知识需求分析。知识需求可以转化为信息需求, 信息是知识最重要的来源, 因此, 知识需求和信息需求一样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马太效应。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 要明确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执教、学习和科研能力;其次, 要明确这种知识的现实作用即服务于个人、学生和学校;最后, 要明确学习的代价, 要认真分析自己是否有时间或精力来完成学习。教师应综合调整各方面的情况, 随时调整和修改自己的知识需求体系。知识需求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没有详细明确的知识需求, 知识管理如同空中楼阁。

其二, 教师个人的知识采集与组织。知识具有不同的来源, 如:人际交流、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对于教师报刊和计算机网络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近些年来, 精品课程、网络多媒体课件、各类学习网站铺天盖地而来, 然而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信息呢?信息的收集是基础, 是信息选择的过程, 是根据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的需求从已知的信息源中连续地选择、提取和积累信息的过程。而知识收集过程远比信息收集过程复杂。知识工作者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大部分东西重新起草比寻找这个已存在的东西还省力气。另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1/3的时间用在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这里笔者提出几点建议:过滤不必要的冗余信息, 快速对信息的相关性、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 丢掉无关信息, 然后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按新建后的顺序进行处理。最后结合当前知识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并把它纳入个人知识体系。

知识采集后要对自己已拥有的显性知识进行整理, 使其条理化、有序化。目前并没有公认的组织方法和体系, 教师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文件系统或个人知识网站。为了长期有序地进行知识管理, 必须建立一定的标准来规范和协调知识内容的更新、修改和共享。

其三, 教师个人知识的交流、评估。根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 教师应随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自我评估, 开展建构性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个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信息知识体系。信息社会的学习正是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弥补个人思维缺陷的过程。人们的求知方法各种各样, 要珍视各种方法, 并尽可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围绕研究领域专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知识结构的正确性、合理性;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鉴别知识的可靠性及价值所在;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应用知识, 体现知识的价值。

其四, 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和促进者, 同样要注重自身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一方面教师要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主动地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 以求在此过程中获得灵感激发个人知识从而有所创新, 个人知识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并实现共享, 也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应转变观念, 不要把个人的知识当成个人财富, 主动把自身知识表达出来, 可以营造个人的知识交流空间, 与同一学科的其他教师、与相关学科的教师、与高校名校的教师、与不同地域的学科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 比如:参加课程讨论、会议及网上的新闻组;也可以通过书信或E-mail方式进行个人对个人的讨论;还可以把获得知识以报告、文章、书籍等方式发布。

知识的应用就是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因为知识具有一定的效力和应用空间, 而很多时候现实世界跟知识的空间只具有相似性, 只照搬理论必然不能顺利完成实践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个人要灵活运用知识, 创造适合新环境的新知识。

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个人知识管理, 是使教师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 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最终有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个人知识管理实施应基于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简单有效原则, 个人要能独立实施知识管理并且自己能感觉到管理的效果。二是经济原则, 不需要额外的投资, 以利用普通人能得到的工具为主。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选用的方法很多, 只要符合上述原则满足个人需求就是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 实施PKM要经过以下几步:

第一, 建造自己的学习网。知识的获取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自己的知识学习方法和系统。个人知识获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 学习与培训。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从国家级到校本级别的各种培训日渐增多, 教师个人要争取每一个机会参加培训, 这种培训可以充实和提高自己, 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培训不仅获得了显性知识, 通过交流也获得了隐性知识。 (2) 人际网络。每个人的人际网络都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习软件上学不到的隐性知识。人际圈子越广, 交往人员的素质越高可能学到的知识越多。在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中,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助于教与学潜能开发, 有助于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新能力。 (3) 媒体。目前的媒体良莠不齐, 教师个人应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去鉴别或请教专家, 并非先进的就是最好的, 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专长建立自己的媒体。 (4) 互联网。利用网络学习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要善于使用搜索引擎工具, 并充分利用收藏夹做好分类并定期备份收藏夹。

第二, 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知识系统架构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 有系统的知识架构将有利于个人将收集到的资料有系统的存储与未来的快速获取。首先, 要确定知识资源, 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 先要明确有哪些资料和知识需要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资源进行分类, 如:学生信息、学科教学、学校工作、通信管理等。接着构建个人知识库, 随着个人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 善用数据库将是增进个人信息素养、积累知识能量的最佳途径。

第三, 实践利用知识。学习到理论知识后, 最重要的在于知识的利用和在知识利用中的创新。教师要时刻注意教学进程、学生特征, 将信息整合到教学、课堂中, 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

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要管理个人的知识资源, 可以采用多种管理工具, 如微软的Office (Word、Excel、Access、PPt、Outlook) 与QQ及数字工具, 如:手机、计算机、PDA等, 通过MS Outlook可以实现人际交往资源管理、个人通讯管理、个人时间管理等功能。同时知识地图、概念地图的概念也正被应用到知识管理中。还值得一提的是博客 (Blog) , 通过Blog, 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和交流, 当然也可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共享。

五、应注意的问题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 个人知识管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 而不是工具的使用, 工具最好是使优秀人才的良好习惯固化。 (2) 要认识到养成PKM的习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按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处理、消化等, 不能遇上挫折就中断或放弃。 (3) 知识存储与积累还要包括知识分类和编目方法、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隐性知识的积累。 (4) 个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知识命名和编码准则, 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法, 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为原则, 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项。 (5)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六、小结

本文通过“PSCA闭环”理论的启示, 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和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益处是显著的, 但也要认识到现存的一些问题, 比如:教师不能及时接收相关的信息及其所处的语境, 与他人的保持沟通和信任往往比较困难等, 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寻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省权, 项国雄, 高国元.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电化教育研究, 2004, (6) .

[2]储节旺.知识管理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福盛, 王嘉毅.论教师个体知识观及其对教师知识管理的启示.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1) .

[4]曹霞.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教育技术软件导刊, 2008, (2) .

[5]陈锐.知识管理的实现思路与实现技术[J].图书情报知识, 1999.

个人现金流管理分析(Ⅱ) 第10篇

关键词:个人现金流,个人现金流管理,个人财务状况

人类现金支付的趋势是最终会不断地减少纸质货币的使用,更多地倾向于无纸化的在线支付,现在这种趋势已初见端倪,大到房产交易,小到超市买菜,都可以用卡支付。那这是不是说就不需要进行现金流管理了呢?恰恰相反,人们在没有看到实际货币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花掉更多的钱,很多人的经验是在线支付时对钱更不敏感,无意中消费更多。在在线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个人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

一、个人现金流管理概述

(一)个人现金流管理的定义

个人现金流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个人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手段对不同时期的个人现金流入、个人现金流出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的全面综合系统管理的一种活动。

(二)个人现金流管理的范围

从个人现金流的来源渠道来看,本文所探讨的个人现金流包括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个人投资收益和个人筹资所得三部分。

从个人现金流的使用方向来看,个人现金流主要流向为消费支出、储蓄、投资、偿债支出和意外支出等。

从个人现金流管理的流程来看,个人现金流管理包括事前现金流预测、事中现金流控制和事后现金流评价。

(三)个人现金流管理的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从宏观上就是表现为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一个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客观的,它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企业的景气和效益、银行的信贷政策、政府的收支和政策走向以及个人的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在所有的影响中,经济周期对个人现金流的影响是最大的。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稳定、就业机会充分、个人收入增长较快,个人现金流一般较为平稳,呈现向上的趋势,生活较为富足;而在经济危机中, 企业为了生存,会大幅裁员,即使侥幸不被裁员,工资也可能大幅缩水,个人现金流呈现不稳定的波动状态,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2.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个人现金流的流向和结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是较低层次的需求,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显现出激励作用。也就是说,在收入水平较低时,用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现金流相较于用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现金流要多得多;随着收入的增长,用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现金流比例逐渐降低,而用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现金流比例逐步增高。

3.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影响着个人现金流流向、个人现金流期限和个人现金流结构。风险追求者通常主动追求风险,个人现金流流向收益率高,风险也较大的资产,在个人现金流期限中趋向于短期,而个人现金流结构中,风险高收益率也高的资产占大多数;与风险追求者相反的是,风险回避者追求个人资产的稳定性,个人现金流流向趋向于回报率稳定的资产,个人现金流期限趋向于长期,而个人现金流结构中,风险低收益率稳定的资产占大多数;风险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在个人现金流流向、个人现金流期限和个人现金流结构方面,趋于中立。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普遍上升、货币贬值,能够使个人现金流入相对减少,个人现金流出相对增多,个人现金流增量减少,而且会使个人消费预期减少,储蓄意愿加强,不少中低收入者倾向于省吃俭用来抵抗风险,一般会改变消费方式,降低消费档次,选择物美价廉的替代品,生活质量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储蓄意愿加强并不等于过度储蓄,过度储蓄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时的个人心理变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适度的生活质量下降并不会引起个人不适心理的产生,甚至会增加个人理财的自信度,但是,过度储蓄,生活质量下降很多,尤其是短时期内下降很多,会造成个人心理的不适和压力。

二、从个人现金流管理的角度分析个人财务状况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保持财务上的平衡, 个人财务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生活质量,更关系到生存,接下来,笔者就从个人现金流管理的角度分析分析个人财务状况。

(一)从个人现金流的来源渠道分析个人财务状况

从个人现金流的来源渠道来看,个人现金流包括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个人投资收益和个人筹资所得三部分。从这个角度分析个人财务状况时,侧重的是个人现金流的稳定性。一般而言,劳动和劳务报酬是个人现金流的最重要来源,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和劳务报酬相对稳定和固定的个人现金流入优于不稳定和不固定的个人现金流入。举例来说,以李小姐工作5年为例,一年中每个月固定有3000元,年收入36000元,要优于每年不固定但个人现金流入总数是180000元的收入(假定年收入均为年末一次性支付)。假定年利率为3%,前者为年金,5年的年金终值为191124元(=5.309)。而后者只能用复利终值计算,每年收入 如表1所示 , 则5年后的复 利终值为190180元 (20000*1.126+50000*1.093+10000*1.061+80000*1.030+20000)。

一个人在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稳定,个人投资收益和个人筹资所得不变的情况下,个人现金流入越大则个人生存能力越强,现金流入结构合理,个人财务状况良好。而稳定的现金流入则会带来预期收入的乐观估计,从而增加个人现金流流出,产生消费效应。反之,如果个人现金流主要靠收回投资或筹资所得,则可能意味着个人财务状况的恶化,生存和发展出现问题。这里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个别投资获利数以亿计的则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二)从个人现金流的使用方向分析个人财务状况

不同的风险偏好者,个人现金流的使用方向和结构构成各有不同,个人财务状况也不尽相同。从个人现金流的使用方向来看,个人现金流主要流向为消费支出、储蓄、投资、偿债支出和意外支出等。风险回避者的个人现金流主要流向为消费支出、储蓄和风险低的投资(比如购买国债、收益率稳定的理财产品、股票和基金等),不喜欢负债,即使负债也会很谨慎,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有计划地进行规划,积极偿债,而对于意外,一般会有一笔专门的现金,在个人现金流的期限结构上,倾向于长期稳定持有资产。因此,风险回避者在现金流管理的流向和结构上,一切以“稳”为前提。而风险追求者在现金流管理的流向和结构上, 追求的是“快”和“狠”,个人现金流流向主要为消费,风险高回报也同样高的投资,有时甚至会负债经营,不喜欢储蓄,认为储蓄回报还跑不赢CPI,利息是负的,对于预防意外的准备,大多数不会做任何预防,喜欢风险变化带来的快感,在个人现金流的期限结构上,倾向于短期收益高的资产,在现金流入流出上表现为大出大进。有报道称“90后”的小伙子阿杜4年炒股赚1.5亿,而上海的周先生卖房炒股,仅6月底7月初一周的时间,1000万的卖房款便损失了300多万;风险中立者在现金流管理的流向和结构上,追求的是“准”。

(三)从个人现金流管理的流程分析个人财务状况

从个人现金流管理的流程来看,个人现金流管理包括事前现金流预测、事中现金流控制和事后现金流评价。事前的现金流预测、事中的现金流控制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重视的,一般会做详细的规划和严格的控制,但是事后的现金流评价则很少有人会分析,很多人对事后的现金流评价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在这个投资上赚了多少钱,银行卡上又多了几个零这么一个粗放的概念。事实上,在进行个人现金流管理的流程分析时,应该进行全流程的分析,不仅要事前预测现金流的需用量、回收周期、潜在风险等,事中对现金流的流向和结构进行控制,还要分析事后的现金流评价,主要考虑的指标有预期收益、投入产出比、回收周期、收益率、回收现金流入的稳定性等。重点分析的是收益率和回收现金流入的稳定性等,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四)用财务比率分析个人财务状况

1.个人资产负债比。众所周知,资产负债比广泛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很普遍的一个财务指标,这个指标也可用于个人财务状况的分析。一般而言,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不得超过40%,相对于企业,个人的抗风险能力远不及企业,所以,个人的资产负债比从理论意义上应该低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专家认为个人的偿债的比例应该不高于收入总额的30%。低于30%,负债比例是比较合理的;高于30%,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高于50%,则可能产生财务危机;如果高于1的话,则面临破产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这使得不少购房者生活压力骤增,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2.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个人现金流入额/个人现金流出额。

该指标一般应该大于1,该指标大于1,说明个人现金流入多于个人现金流出,个人现金流在增量上有所增加,个人现金流管理效率较高,实现了个人现金流的保值增值;若小于1,则表示个人现金流出多于个人现金流入,现金收支不平衡,个人筹资的压力增大,个人现金流管理存在隐患。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是一个时点指标,如果要分析个人财务状况的话,需要进行时期分析,也就是需要分析一个时期内各个时点上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的趋势,而不是单单用一个时点来判断。

举例来说,如果在饭店工作的王先生去年一年每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其每月支出一般为2000元左右,那么一般而言王先生的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为1.5(3000/2000),是合理的。然而在去年的6月份,由于生病,王先生额外支出了3000元,6月份王先生的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则降到了0.6[3000/(2000+3000)], 从六月份这个时点的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来看,王先生的现金流管理是有隐忧的,但是,从去年一年这段时期来看,王先生的现金流管理并不存在什么问题,每月王先生大约有1000元左右的结余,应付6月份突然多出来的开支绰绰有余,所以,在用个人现金流入流出比分析个人财务状况时,需要结合时期来判断。

3.个人闲暇时间与个人劳动时间的比率。个人闲暇时间与个人劳动时间的比率=个人闲暇时间/个人劳动时间。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既定的,都是24小时,根据工作—闲暇模型,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和闲暇之间做出选择,适当的工作和闲暇时间组合有益于个人身心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个人由于劳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是相对固定的,而牺牲闲暇时间延长劳动时间会带来现金流入的增加,在闲暇很少的时候,个人为增加一小时的闲暇愿意放弃的现金流入很多;反之,则不然。当工资上升时,人们一方面会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用劳动来代替闲暇,这是高工资给人们的激励;另一方面,工资上涨,那么人们每小时所得的劳动报酬就相应增加,同样的劳动时间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因此又会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去享受更多的闲暇。

需要指出的是,牺牲闲暇时间换取现金流入是有临界点的, 过度工作会损害个人的身体健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心理压力增大,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过劳死。2011年4月,年仅25岁的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员工潘洁猝死。死亡原因为高频次加班、身体透支;而工作不足,过度闲暇,个人现金流流入不足, 也同样会降低生活质量。

三、加强个人现金流管理,优化个人财务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工作,开源节流

如前所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比较小, 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是其主要的个人现金流入,个人投资收益和个人筹资所得是辅助部分。持续稳定的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优于不稳定不持续的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如何获得持续稳定的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呢?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降低自己工作的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专业, 这样个人劳动或劳务报酬不仅稳定持续,而且会逐步增长。

除了努力工作,开源节流同样重要,做好财务规划,选择适当的投资产品,也同样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对日常消费进行记录,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预警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应该有风险防范意识, 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规避策略。近几年屡禁不止的电信、网络诈骗,一旦中招,便会造成个人现金非正常流出,形成损失。因此,多读书多看报,拥有平常心,少受诱惑多分析,加强个人财务预警非常必要。在进行任何财务决策之前,先要分析预期所需要的资金量,未来收益,投资期限,被投资单位或个人资质,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坏的可能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特别高的获利回报是需要警惕的,如之前被报道的“1040阳光工程”传销案,便是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骗取被害人的钱财,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总而言之,在做任何财务决策时都应该审慎、认真,多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三)调整结构比例,设置止损点

既然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个人现金流管理中就要非常注意现金流的流向和结构,根据形势,调整现金流的流向和结构,以增强现金流的抗风险能力。这里是针对风险追求者而言, 过度的追求短期高回报,现金流管理面临的风险加大,风险增大带来的是双刃剑,有暴富的可能,也有巨亏的可能,风险追求者追求风险是天性使然,但是,在追求风险的刺激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现金流管理的安全性。除了要将短期高回报投资与长期稳定收益投资相结合、适当储蓄以降低风险以外,还需要对短期高回报投资有可能带来的风险设置止损点,以减少损失,保证个人现金流管理的安全。

(四)重视个人信用,养成良好习惯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浅析 第11篇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0引言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砷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隐私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人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保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医疗法制尚不健全,易患纠纷日益增多,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之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之路。

4.3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利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的必然途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特指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以及这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父系、母系的遗传健康史,它以健康卡作为居民身份的电子档案,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在将来医疗保健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档案相比,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充分。它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②检索使用更方便。信息化基础上的个人健康档案具有特定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③可以使患者得到异地专家的健康指导。依托互联网,异地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详细信息,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通、存储更加简易。纸质档案的保存。必须有足够空间,同时还要解决纸张的磨损、老化以及“三防”等问题。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浅谈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 第12篇

1 对个人健康档案的概念认识

想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首先就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概念进行一下分析。从广义上理解,个人健康档案的概念应该由四个构成要素: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 个人健康档案的主要特点

2.1 个人健康档案具有内容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

它不但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而且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但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还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它的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是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体现。

2.2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变化具有动态性

完整的一份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必须是一个动态连续而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这样就会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 个人健康档案在检索使用上更具有方便性和灵活性

以往查阅档案,都是要先查找索引后一层层进入才能进行翻阅,这样不仅查找速度慢,程序繁琐,而且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具有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更加便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医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资料,从而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具有保密性

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

3 个人健康档案所包含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着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料。我个人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应该由本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记录等部分组成。本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记录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基本包括个人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 如何处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工作流程和机制

首先,是巩固和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每个人都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将与本人健康相关的全部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当地的各个医疗卫生服务部门,例如当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要逐步形成制度,最好是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并且把个人健康资料收纳到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明确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在个人接受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服务时,各医疗服务机构就应该对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丢失和遗弃。各医疗服务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不断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 管护好个人健康档案,维护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

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目前,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部门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使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4.3 逐步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利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的必然途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特指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以及这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父系、母系的遗传健康史,它以健康卡作为居民身份的电子档案,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在将来医疗保健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由于本人学识和能力的有限,我只是对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表述,希望粗浅拙见能给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2009-4-13.

[2]周兰萍.谈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完整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1).

[3]陈英姿.谈谈建立全民个人健康档案[J].档案时空,2006(2).

上一篇: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下一篇:妊娠剧吐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