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育范文

2024-09-20

人口生育范文(精选12篇)

人口生育 第1篇

一、中国人口生育率的状况

20世纪70年代初期, 中国还属于高生育率国家行列。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 中国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 生育率在2.5上下浮动。199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为2.3。历史性转折点出现在1992年, 当年全国生育率调查结果首次显示生育率已经显著低于更替水平。此后, 十几年来几乎所有全国性人口调查统计均反映生育率处于1.5以下。就是说,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很低生育率”。由于我国城镇人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因此城镇生育率甚至显著低于1.0, 这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超低生育率了。

在其他国家, 低生育率形势一经发现, 往往会震动政府和公众, 引起高度关注。但我国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尽管统计上的“很低生育率”已经持续多年, 有关部门却一直表现得颇为迷茫, 似乎不能理解和正视中国已进入低生育率时代这一事实, 而人口学界的有关讨论, 也很少进入公众视野。

由于生育率刚刚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徘徊局面, 所以1992年生育率调查结果首次突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时, 大大出乎政府部门和人口学者的预料, 包括国际有关方面, 一时间都认为中国的生育调查统计存在严重的出生漏报。可是一晃十几年已经过去, 历次调查到的生育率总是处于很低水平。这样一来, 人们所假定的大规模出生漏报总是不能查实, 怀疑生育率调查所未能正确反映的真实生育水平也始终是空穴来风。

二、制约人口生育率的因素

(一) 生物因素

人类的生育受生物遗传规律的影响。只有身心发育健全的两性结合, 生育的婴儿成活率才高, 才能经受住自然选择的考验。但是, 生育受到妇女生育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妇女的生育能力和机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在经济高速发达和生活节奏变快的今天, 很多女性为了自己的事业推迟结婚和生育的年龄, 导致错过了生育的黄金期, 生育能力也就相应下降。

(二) 经济因素

家庭的经济利益与儿童的经济价值对生育率有重大影响。家庭既是生育单位, 也是经济单位, 生育抚养子女并将他们培养成劳动力的费用, 与家庭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同时, 也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数量。在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里, 生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它并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因此, 儿童对家庭经济做出的贡献相对减少, 这时人口的生育率就较低。其次, 老年人的生活社会保障程度是影响生育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到老年, 丧失劳动力, 他们的生活保障这时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子女。老年人生活的社会保障程度越高, 后顾之忧就越少, 依赖子女的抚养程度就相对降低, 他们就倾向于少生育。

(三) 社会因素

1、竞争因素

在现代, 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 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有了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妇女一旦参加了工作, 就必然会与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及生儿育女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她们要么放弃自己的工作, 要么少生育。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往往是利用年轻精力充沛的时候, 学习科学技术, 以便能在社会生产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 不可避免的减少了生儿育女的数量。

我国在转入市场经济后, 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费用越来越大, 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人口迁移流动加剧, 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 人们正在努力追求新的生活目标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及品味。这些巨大的社会变化都会导致夫妇倾向于减少生育, 这在人口转变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中早就被描述过, 而且已经是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验。

2、节育措施的普及

具有较高科学水平文化的妇女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育行为。她们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的科学的避孕方法和节育措施。随着避孕和人工流产手段的普及, 更加促使了没有生育意愿的妇女生育率的下降。另外, 生育意愿的偏好也会影响生育率, 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生育政策的限制和群众理想子女数本已较少, 现在满足性别偏好的方式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即从以前通过多生来满足性别偏好转变为通过胎儿性别选择及人工流产的方式来实现。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超计划生育, 又可以避免非意愿性别的生育。可见, 达到性别偏好实现方式的转变对生育率会起到抑制作用。

3、政策法规的影响

一个国家和社会也可实行或制定一定的政策和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生育行为。这些通过行政法令形式的人口政策,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对生育有直接的影响。统治阶级从经济与人口的状况以及人口与自然资源、兵源、民族利益、社会文化、风俗等客观状况出发, 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提高人口素质, 限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人口政策。在这种政策指导下, 妇女的生育率明显下降。

三、低生育率的影响

客观地讲, 低生育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 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人口增速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 又使得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仅以人均收入为例, 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 目前中国的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1740美元。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 那么中国的人口总量不是13亿, 而是16亿, 相应地, 人均国民收入就要下降到1338美元, 降幅达到23%。

然而, 低生育率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完全都是“福音”, 其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步显现。它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加快人口的老龄化。按照国际公认标准, 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 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 就是老龄化社会。而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出生率开始大幅下降, 到本世纪初就迈入了老龄化, 过程不过20多年。据预测, 到本世纪中叶,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 占人口总数的1/4左右。提前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对现行脆弱的社会保障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测算, 未来3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6万多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 老龄化还将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负担。

应对低生育率时期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在战略目标上, 还是在具体发展道路的选择上, 都应该体现出人口转变的特点和规律来。因此, 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转变过程中, 适应当前劳动人口和消费群体的特征和要求, 使国民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 同时又能够为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摘要:人口是经济的重要基础, 人口变局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构成诸多挑战, 影响到劳动力、消费、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 甚至关系到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在并不很遥远的未来, 中国人口会出现短期难以扭转的负增长局面, 与之相伴的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

关键词:人口,生育率,下降,中国

参考文献

[1]李长安上海证券报

[2]第一财经日报

[3]梁中堂《人口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人口生育 第2篇

人口问题的方案通知

为以全面提升我镇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奖励、扶助等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政策,确保了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经费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蓬勃发展。现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一是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每月召开1—2次,专题研究计生工作;明确党委书记总抓计生工作,人大主席主管计生工作、副镇长分管计生工作,一个副科领导协管计生工作;二是坚持主要领导平常督查制,落实月考核、月兑现,严格执行“季度预否决制”和“一票否决”制度。三是党政领导专题学习计划生育业务知识,每季至少1-2次。四是严抓制度建设,形成了《计生工作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计生工作“三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层层签订计生工作责任状。

二、分解责任,措施到位

(1)落实镇、村干部计生工作职责,加强计生办、计生站内务管理,根据工作方案,兑现奖罚;

(2)完善和落实“进一步落实乡、村干部计生工作包村包组包对象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层层签订计生工作责任状和“三包”工责任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制,做到人人肩上有重担,个个头上有责任,形成计生工作大家抓的工作合力;各项计生指标分配到村、到人。

三、加强人财物保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撑

(1)研究解决2011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实施方案。

(2)研究部署春季、夏季计生整治方案。

(3)研究并落实2010年度村级人口考核评估结果并落实了对计生“三类

村”实行“一票否决”;研究主要领导联系后进村,并落实了对计生后进村的整改方案;研究2011年度村级人口计生责任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研究了2011年计生协会工作要点。

(4)从镇直单位抽调部分人员充实镇计生办的工作力量;

(5)安排桂D26263和桂DDL578为计生工作专用车辆,如有他有需经主要领导同意;

(6)协调安排计生工作的车油费、宣传经费等专项资金;

(7)协调解决个别计生干部的个人生活困难问题,保证干部安心工作,努力工作。

(8)研究并落实“生育关怀行动”、“关爱女孩”,“打击两非”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活动经费。于“5.29”全国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活动日对西宁小学的部分困难儿童进行了爱心扶助。

(9)研究并落实安排全员人口数据采集、录入、清理等相关工作,确保按时保质。

四、严格计生审查,把牢干部任用关口

落实开展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在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候选人确定过程中,一直坚持计划生育审查制度,特别是在2011年进行的村(社区)换届选举过程中,对各村(社区)上报的全部干部候选人,由镇计生办按照计生审查程序进行了严格的审查。通过一系列强硬措施,把严了干部任用关口,保证了党内同志的纯洁性。

五、深入开展人口重大问题研究,强化人口信息化基础保障

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深入开展市和镇两级人口重大问题的战略性、政策性、实证性研究,完善人口研究长效机制,促进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增强人口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大力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参与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和管理试点,探索人口计生信息化居住地管理模式,继续

完善部门之间、邻镇之间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死亡人口及时核销办法,加快户籍变动信息的更新速度。

六、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要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来抓,树立优生优育从娃娃抓起、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将优生促进工程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认真做好首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评估和经验总结,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大力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强化宣传服务和咨询指导,提高孕前优生人群覆盖率。

七、加强人口计生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执法,完善层级监督,探索构建依法行政预警机制。巩固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成果,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开展基层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组织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发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多元运作,积极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继续做好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彩票的发行和扶助工作。不断完善独生子女保险计划。以幸福工程为抓手,开展“幸福家庭”活动。

八、加强人口计生宣传倡导,建立健全覆盖全人口、满足不同生命阶段人群多元化需求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高层倡导,立足各级计生学校,推进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的干部人口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开展世界人口70亿主题宣传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着力加强新闻宣传,健全网上舆情分析机制,不断提高人口文化传播能力。全面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市、镇街道和村(居)委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创示范活动,突出提升服务能级、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涵、打造服务品牌,探索建立家庭计划指导新模式。开展创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活动,启动科技服务信息化工程。

落实免费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深化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积极创新推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依托专业机构和专家,积极推动不孕不育防治知识及导医等技术服务,加强中老年生殖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关怀活动。开展计划生育药具“优得”模式建设。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生育调节、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以孕前预防为重点,加强出生缺陷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探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有效措施。

中共XX市XX镇委员会

XX 市XX镇人民政府

人口生育 第3篇

关键词:人口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理论依据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员频繁变迁,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日益成为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适应社会需求,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思路、运着机制,增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全员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及实际意义

首先,建立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信息时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原有的静态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在不同领域的普及,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其次,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制定的,而人口问题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必须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这就对人口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管理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人力的开发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以人为本,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人口的总体情况、构成、分布、人口素质等人口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项业务指标的运行情况,正确判断未来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可以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对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人口信息快速、动态采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改进工作手段,整合业务流程,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民政、工商、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特点、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是贵州省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一个成功的典范,《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等业务软件为其平台,按照“应用主导、完善体制、优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集、录入、及时变更人口信息,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人口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它既包括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信息,也包括所有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变动状态等信息。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信息全面、综合、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呈现动态性等特点。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及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出生情况、独生子女光荣证情况、技术服务信息、利益导向信息、引导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地县三级人口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可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村级每月采集人口变动、出生、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证件办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

其次,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服务性,它利用数据库的各项信息来服务人口计生业务工作,并结合人口理论来指导经常性工作;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人口数据按照不同需要收集、整理、分类,并定期不定期地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利用数据库存的报表统计功能,分析当前人口形式,指导下步人口计生工作。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一个新生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计生工作开始利用手工帐卡对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进行建档管理。乡村两级普遍建立了育龄妇女卡片和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档案,这些信息是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手工台帐由于准确性差、效率低、漏洞多,而且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重复劳动多。为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先后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设并运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由此,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探索、起步阶段。初步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构架,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贵州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单机版(WIS)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全员人口个案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完成了计划生育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反馈和发布的信息化,实现了全省部分地区人口数据的省级集中管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生信息的共享。在运行过程中,针对WIS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又开发了PIS2.0系统,对系统进行了加密,增强了信息的安全保障,简化了录入内容,减少了操作流程,扩展了原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灵活。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已逐步改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对全员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缺乏足够认识,工作力度不够;缺乏与新职能拓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持系统;网络建设和硬件配备不够,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等问题。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软件开发技术升级很慢等因素的影响,各乡(镇)、街道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

三、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均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可以实时、有效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并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实时的人口信息可以提供并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及地区分布状况,为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城市建设、卫生、人员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科学决策力度,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数据库开展人口预警分析,预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对全员先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将访视或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与原籍进行平台交流,并对需要回复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2.0 中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机构管理模块等业务模块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人口信息的个案管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流程的重组优化,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不但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还加强了职责部门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同时也达到导地交换,信息共享,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异地管理、达到了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工作的协调性,提高了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对策。

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应用者的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是前提,计算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加强网络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基层的信息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各级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适应工作发展水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人口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系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应用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人口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在一个县最少保证一季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一遍,有培训教材、培训制度和考试成绩,使系统各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计算机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性和计算机应用的潜力。

实行规范运作,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是信息规范运作的保障。要按照国家《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和《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工作规范》以及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规范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落实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如:以服务信息为主的乡、村两级和服务机构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站所与人口计生委信息的共享;建立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备份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工作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微机信息引导服务项目、信息保密制度等。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入库数据信息质量。数据质量是人口信息网络的生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持续推进依赖于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录入,要通过检查、评估和考核,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落实采集信息签字制度、数据核查制度、信息录入制度、统计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奖扶平台工作制度,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库;落实流动人口交换信息分析制度、信息交换上报制度、流入及流出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交换登网制度;落实对育龄人口优质服务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如妇科病的筛查档案、0-7岁领证独生子女健康检查档案、出生缺陷干预档案、新婚夫妇的培训档案、避孕药具的发放档案等。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部门信息交流。充分利用《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计生、公安、民政、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信息的综合开发,形成紧密、畅通的信息数据链,切实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论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 第4篇

关键词: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 (以下简称计生档案) 是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 是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是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 也是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对计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更准的要求。近年来, 在计生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但部分单位和部门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内容弄虚作假、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立卷不规范等问题。

一、目前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中, 包括一些领导在内的部分计生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计生档案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生育工作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存在着重行动不重总结、忙工作不顾建档等现象, 致使计生档案不能及时、完整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二) 计生档案内容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由于平时对计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准备不充分, 以及政府实行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 少数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就对照上级考核指标造档案材料, 人为更改档案内容, 搞一真一假两套档案, 报喜不报忧、瞒报漏报等, 严重违反了档案的真实性原则。

(三) 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

从目前人口计生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状况看, 普遍存在学历水平、理论知识、专业素质较低等问题, 一些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 管理观念不强, 与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存在着较大悬殊。在人口计生部门人才培养中, 重点在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和继续教育,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没有作同等要求, 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经验上, 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 缺乏创新和活力。

(四) 计生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受经费、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仍较大范围存在以手工管理为主的现象, 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和查阅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 较少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档案法》颁布后, 除国家、省、市级人口计生档案室外, 县以下的基层人口计生档案室普遍存在没有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添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问题, 尤其是县人口计生单位的档案室均存在一房多用、办公用品质量低等现象, 由此造成档案资料的污损、丢失等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社会各界不断探讨、争论着有关我国人力资源和人口红利的前景, 国家的计生政策也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抓好做实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真实、可靠、详细的人口计生档案资料, 服务于政府决策,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加强培训, 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

档案管理者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因此, 必须做好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重点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纳、整合能力, 要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因此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新技术学习班, 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在实施教育培训时, 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培训内容上做好需求调研, 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 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整体优势, 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各层次档案管理人员互相配合, 才能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二) 领导重视, 强化对计生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

单位领导要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法律法规, 关心重视档案工作, 将档案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并按计划部署、落实, 纳入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职责。人口计划生育部门领导要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人口计生档案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单位领导要经常过问和检查档案工作, 有效地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并明确从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 制订并落实文件材料整理归档、档案保管、鉴定销毁、保密、利用等档案工作制度。把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摆到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科技服务、计划生育协会等人口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投人, 解决所需经费, 为改善档案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 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高度出发, 做好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

(三) 标准化管理, 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计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储存、借阅、销毁等应有一套完整包括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档案安全保管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等系列制度加以规范。

具体到计生档案的内容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大致可分为以下8种, 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档案、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档案、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档案、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档案、流入人员计划生育信息档案、计划生育信息双向交流工作档案、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档案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档案。明确了计生档案管理的职责、清晰了计生档案的涵盖内容, 只要工作中严格执行, 一定会使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四) 网络化管理, 建立计生档案的网络化分级管理体系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需要专职计生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协作完成的工作, 计生档案的管理也不外如此。人口计生部门主导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这是档案工作的重心所在, 人口计生局各科室具体承担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汇集着各方面的资料信息, 是关键环节, 乡镇和行政村基层各业务部门、科室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计生工作小组, 是基础保障。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建立起一张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到人, 纵横交错,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计生工作网络, 从而实现计生档案的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相互印证, 最大限度地保证计生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

(五) 转变观念, 强化计生档案的服务功能

计生档案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务人口与计生工作。其一, 应对计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种资料信息及时归档, 做到“准、新、全”, 类目合理, 组卷规范, 整理有序, 随用随查;其二, 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通过档案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人口与计生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备领导决策;其三, 要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观念,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 “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争得领导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拓展计生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1]

“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 [2]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对于促进和推动计划生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作为计生工作者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计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更好地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旸旸.基层计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 2011 (2) :35.

农村人口生育意愿问题 第5篇

关键词:乡镇意愿人口生育

正文:

一. 研究背景

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我国计划生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把高生育率降到了低生育率,而且总和生育率多年保持在更替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群众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规模的主动放弃或推迟二胎生育现象。这一具有相当规模的特殊群体的出现,标志着农民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准确把握这些情况有助于正确估计今后农村人口的发展形势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山东菏泽市乡镇人口生育意愿变化来对生育意愿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化提供依据和借鉴。

二.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菏泽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06年9月进行的“菏泽市乡镇人口生育意愿调查”问卷资料。,该调查由菏泽市人口和计划生委员会具体实施,对21个乡镇

548个村和132个社区采用非比例分层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资料分析

1.理想子女数统计分析

2.性别取向

3.生育时间

4.生育动机

四.结论与讨论

五.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 1998》《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山东医刊》《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科学》《计划经济研究》《人口学刊》 《中国人口鉴》《中国经济时报》《山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人口研究》 《科学发展》《求索》《人口与经济》《心理科学》

浅谈新时期企业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6篇

关键词: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管理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职工家属的需求为目标,做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变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充分调动职工家属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鲁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尊重、理解和服务的原则,以满足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公司每年对已婚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使患有妇科病的育龄女职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体现了企业对女职工健康的高度关注;公司计生办针对公司职工办理各种计生证明、独生子女证、二胎生育证等问题,公司本着方便群众,利于群众的原则,积极跟他们沟通,及时为公司职工办理或者帮助职工到地方计划生育部门办理。

2 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明细责任,层层落实,提高计生管理质量

2.1齐鲁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原则,推行“归口管理、分层负责”的管理机制。

2.2 不断完善《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制度》等,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责任制,落实各项责任。

①各级党政领导要进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学习,关注听取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指导,协调安排各部门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以确保企业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达标。

②完善考核措施,将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每年年初召开计划生育年度工作会议,公司与各二级单位、改制企业签订《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各单位跟车间、部室签订责任合同书,车间、部室跟职工本人签订责任书,各单位计生办跟所辖无业人员签订责任合同书,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各基层部门及职工本人,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挂钩等。

3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以服务促管理,扎实有效地做好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工作

3.1 严抓细管,夯实基层基础。及时为职工、家属办理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婚育情况证明、《一孩生育登记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生育证》等,并建立完整的档案。

3.2 根据基层提供的育龄妇女信息数据,认真维护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确保库中信息数据准确无误,为上级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3.3 坚持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加强业务学习,安排好各时期的工作任务,建立一支懂业务,会管理,会服务,能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队伍。

3.4 积极组织病残儿及不孕不育家庭参加鉴定,对鉴定通过者及时安排再生育或按相关规定办理收养子女手续。

3.5 积极稳妥地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保障群众的知情选择权,指导群众正确的采取避孕节育措施,引导已婚育龄妇女首选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积极推广新型避孕节育方法与药具(如壬苯醇醚栓、纳米银隐形避孕套、壬苯醇醚膜、壬苯醇醚凝胶、毓婷、吉尼避孕环等),并做好随访服务。

3.6 为新婚夫妇做好优生优育宣传,使她们牢固树立优生意识,自觉去医院进行“优生监测”检查,为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提供了保障。

3.7 为孕期育龄妇女定期随访,提醒当前的注意事项,做到产前询问,产后随访。

3.8 认真维护好独生子女奖励档案库,力求准确无误,以利于及时、准确地为独生子女家庭发放独生子女奖励费、医疗补助费及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

3.9 加强对协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流动人口及外来人员等特殊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

①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严把流出人员《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关和流入人员的验证管理,与流入育龄妇女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合同,做到来去情况及时掌握。

②加强非直系亲属及“空挂户”的管理。与非直系亲属落户我公司人员及“空挂户”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并经常性调查落实他们的情况,做到管理到人。

③加强对协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管理。由于他们与企业已经解除合同,分布及其分散,很难管理。与他们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合同,并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婚育情况和计划生育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有关咨询和服务,协助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及时为其落实应享受的有关待遇,使他们自觉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

3.10 做好单独夫妇婚育情况核查工作,经常与单独夫妇沟通,以便掌握他们的生育意愿,督促其及时办理生育证。

3.11 搞好计划生育帮扶救助工作,确实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实惠。公司将帮扶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对独生子女伤残三级以上、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及时为他们申请特别扶助,使这些家庭充分享受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温暖。

4 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4.1 根据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规划。

4.2 提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素质。

①加大对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一是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关计划生育最新动态等知识的培训;二是工作技能培训,包括各种证件的办理,山东省育龄妇女信息库的维护,药具使用相关知识,如何开展随访服务等。

②针对各个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和服务水平。

4.3 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①创新宣传教育机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抓好政策法规、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教育内容的宣传教育,围绕婚、孕、产、育、教等各个环节开展综合型教育,引导职工家属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生殖保健观和家庭幸福观。

②从一般化宣传内容向有明确针对性宣传内容转变。以服务对象为主,采取零距离宣传服务模式。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关爱女孩、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男性健康、更年期保健作为宣传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

③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变化,宣传教育的方法也要相应改变,要朝着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方向发展,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人群需求,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设计相应的宣传内容。

④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各单位党委中心组会议集中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现行政策。二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各种计划生育宣传日,走进社区、基层单位,职工家庭宣传计生政策。三是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板报、计划生育剪报本及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及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更年期保健知识等。四是利用信息化企业的优势,将宣传工作由实体扩展到网络,为广大干部、职工家属提供适宜的计划生育知识。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第7篇

一、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呈现流动性大的特点, 一方面城市务工人员增多, 大量民工涌进城, 这是流动性人口的一大部分。另一方面,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大量学子奔赴城市求学, 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户口转移问题, 这些人毕业后很快就面临生育问题。还有就是现在有许多大型工程, 许多施工人员随施工地的改变而迁移,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给流出地和流入地都带来了档案管理问题。现在各个计生部门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流动人口的档案管理问题。但现在确实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档案管理在整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处于基础地位, 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地位, 各种计生信息将在这里汇总, 为统计数据, 发现问题提供原始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一些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一些同志认为计生档案管理就是整理一下文件夹, 与计生工作没有多大关系。一些领导也有同样的错误认识, 认为档案管理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这导致计生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松懈, 工作也只是敷衍了事, 导致档案资料收集不及时, 归档不能及时处理。

(二) 工作人员不到位。

工作人员不到位这里有几个方面。首先, 人员不到位。很多单位计划生育干部都是身兼数职, 本职工作都不是计生工作, 在计生工作中也没有相应的职务和职称。在各项工作中, 人员变动大, 简单说就是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 这使得档案管理需要频繁交接, 为档案处理不彻底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就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到位。档案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从业人员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而目前在计生档案管理部门中很难找到一个本专业的从业人员, 很多员工都是老、弱、病的女同志, 别提专业知识, 可能文化素质都是问题, 这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实际中并不能充分发挥档案基础信息的作用。

(三) 管理漏洞。

管理漏洞主要是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使得档案入档没有质量上的要求, 没有规范的操作, 材料的收集也是没有统一要求。由于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保管上, 工作的原则就是不丢失档案, 而且各个时期的要求不同, 更是让各个时期档案统一处理时一团雾水, 诸如规格不统一、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组卷混乱、保管不统一等等问题。所以, 比较急迫的工作是弥补档案管理漏洞, 统一档案管理流程,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 摒弃保管不丢失原则, 严把档案质量。

二、加强流动人口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是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重点, 尽管计生工作现在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还是需要向前看,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 新的管理模式必将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将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改进措施:

(一) 加强部门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

流动性是我国人口的新特征, 每逢春节就有上亿人迁移。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不只是计生部门, 教育、公安、民政部门同时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所以流动人口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合管理。计生部门可以从民政、公安等部门获取信息, 方便管理, 同时也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信息, 要从全局出发, 避免只从计生工作看问题。多部门相互协调, 实现信息共享, 这是管理流动人口档案的有效途径。举例来说, 可以和工商部门协作, 工商部门在为育龄人员办理《营业执照》时会“一核二同三登记四巡查”, 也就是核查《婚育证明》、登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台账以及询问申请办照人员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和巡查经营地实际情况。《婚育证明》这是计生部门需要了解的信息, 可以从工商部门获取, 不需要再次审查, 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二) 加强区域信息的互通。

流动人口档案管理之所以难以入手, 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它不是某一地区的问题, 至少它会涉及到流出地和流入地两个地区。目前, 我国行政制度还不具备两地信息完全互通, 这导致双方都只有某一项信息, 不能全面进行档案管理。加强地区间信息的互通, 实现流入地和流出地协调执法, 双管齐下是解决流动人口档案管理难题的根本途径。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PADIS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对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提供服务管理信息, 包括信息的提交、查询、协查、反馈, 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动态监测水平, 促进了流出地、流入地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式解决问题的根本途途经经。。

(三) 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完善制度, 真正做到流出 (入) 地点清、流出 (入) 时间清、从事职业清、婚育变化清、节育措施清、奖罚情况清, 大力提高流动人口的办证率和寄证率。二是要分门别类, 狠抓重点。可以把流动人口划分为男性、未婚女性和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管理, 重点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的信息登记档案。规范化管理还包括计生部门自己的操作规范, 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不能以档案不丢失为原则, 想当然办事, 加强内部的监督。

(四) 提高人员素质, 提升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中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从业者的职业素养, 前文已经说过一般从业者都是老、弱、病的女同志, 或者是那些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 固定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从业者寥寥无几。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 作为人口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既要有熟练的业务能力, 善于档案管理, 还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同时要进行人才引进, 招入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革新管理模式。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没有人才的加盟改变现行管理方式只能是天方夜谭。

人口生育 第8篇

关键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意义,措施

引言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 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充分认识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重大意义

(一) 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化

该法的颁布实施, 顺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通过依法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行政行为, 明确规定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 为构建以《宪法》为根本依据, 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基本法律, 以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为配套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

(二) 增强了人民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该法的颁布实施, 有利于将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约束政府行政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 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与公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有机统一起来, 进一步强化了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 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久开展

实行计划生育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应当由国家法律予以规定。全国推行计划生育已30多年, 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 这就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使之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充实完善。

二、把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主要特点

一是体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思路。二是体现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规定了各级党委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 以及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组织, 村 (居) 民委员会和公民等应当协助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三是强调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保证国家计生工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是体现公民实现计划生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民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应享有生殖保健、男女平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 健康与安全保障的权利, 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 应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作为对社会的补偿。五是强调严格依法行政。

三、采取必要措施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一) 必须明确社会相关方面负有的责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建立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及对人口问题实施综合治理的制度。

(二)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奖励与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制度, 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给予经济发展的优惠和照顾, 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服务, 以及政府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中应制定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规等。

(三) 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制度

按照法规要求应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 并明确服务职责, 政府应采取措施, 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指导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确保受术者安全和医疗服务。

(四) 切实执行征收社会抚养费制度

社会抚养费的性质属于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投入进行补偿的行政性收费。设置社会抚养费的目的在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予以调节, 减轻人口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照法规建立征收社会抚养费制度, 是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而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社会抚养费, 是对社会增加公共投入的补偿, 也是承担经济后果的一种法律责任。

(五) 建立健全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为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秩序, 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定法律责任章程。

(六)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级政府和组织在制定生育政策时既要考虑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情况, 以及群众的生育意愿和接受能力, 把政府指导与群众自愿结合起来。

四、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 关于正确对待非政策生育子女权益问题

各地必须坚决取消非政策生育子女在入学、入户以及农村享受集体福利 (分红) 等方面的不平等规定。这些做法既没有规章可依, 而且与其他法规 (如九年义务教育法, 户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 相悖, 还易在儿童心灵上造成创伤。这些做法也完全不合理情, 超生是父母的行为, 父母为此承担责任, 计生部门应依法行政, 对难以处罚的完全可以依法申请法院执行。

(二) 关于考核机制问题

低生育水平指标只能作为考核政策提出的适宜性和政策规范措施落实强度的指标, 而不能作为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业绩评估的一票否决指标。

参考文献

[1]辛兔平.浅谈新时期计划生育的实施[J].魅力中国, 2010, (11) .

[2]赵淑丽.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计划生育队伍建设[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1, (1) .

人口生育 第9篇

1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由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的许多理论学家就对计划生育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研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逐渐形成了一套计划生育理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就是以这套理论为基础所延伸出来的符合我国人口国情的理论。这些理论充分考虑了孩子的生产成本、受教育成本、生活成本以及各种需要父母或者国家所提供的一切花费成本。同时分析了一对年轻夫妇抚养孩子所需要投入的 精力与时间,国家对孩子的培养所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以及孩子长大能为父母、国家和社会所作的回报或者是所能减轻的社会负担。充分考虑这些人口实际问题给国家所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如国家的综合人口素质、国家的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养老机制与社会人口层次等实际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通常是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所以在一定程度下两者的利益是相通的,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太大矛盾。即使在一段特殊时期,个人利益服从了国家利益,给国家利益让了路,那么在国家渡过危机后也会以社会福利的形式为这些曾经牺牲个人利益来帮助国家的人们做出弥补。国家甚至可通过立法形式, 鼓励人们在特殊时期暂时放弃个人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和平时期基本可以相互转化,区别不是特别的明显; 但在特殊时期应以一种合理方式来平衡这种利益机制,尽可能的满足各方面的切身利益。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平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种机制。

2 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的现状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于上20世纪的社会主市场经济时期,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当时国家的经济现状与社会发展需求。在那个特殊时期,需要我国人民牺牲个人利益,减少全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但随着我国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国家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我国实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适时地调整与改变,尽可能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如20世纪60年代,我国相继提出晚生晚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方针,并让这部分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如在医疗上、教育上、工作上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福利上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进一步商讨计划生育国策的相关调整计划,且将一些优惠政策具体细化,建议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具体惠民政策。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了许多,中央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建设一个文明、富强、团结的新农村。因此,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鼓励与支持力度, 提供更多的惠民政策来维护计划生育政策下人们的个人利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时期,党和国家更加重视计划生育所创造的新的人口环境,在经过实际调研后,国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要求。在国家的整体政策指引下,各地区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深对计划生育政策在新时期下的理解,以实际惠民政策鼓励人们继续为历史前进中的国家做出个人努力。

3 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的新时期要求

现在的中国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亚洲大国经济体,进入21世纪以来,长时期有效的人口控制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民素质与人口层次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重新定义人口与计划生育这项国策的利益分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谐社会成为新的历史建设标准,不仅国家在追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个体也在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再一次重合。因此,国家在2014年, 适时相继放开了二胎政策,这样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民的生育需求和生活质量需求;对于国家整体利益而言,国家也需要这部分新增人口来让国家的年龄结构更合理,让未来我国的年轻劳动力更有质量、更有创造力与推动力。由此,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再次统一。但在另一方面,国家的政策实施有时会被局部地方政府所误解,人们在损失个人利益之后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应的实惠,这时就不能体现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的优势,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4 结 语

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为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与资源环境。本文主要分析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提出环境与实际实施现状,并提出新时期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发展要求,以期让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推动我国的社会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谭江蓉,杨云彦.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回顾与前瞻[J].人口与发展,2012(3):41-49.

[2]秦永坚,黄绪超.试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完善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75-176.

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

当下, 对我国低生育水平的稳定造成影响的主要问题就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 然而, 要对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就要深入化的去整改整治, 所以我们应当在人口聚集区、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和工业区这些主要地区, 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对重点流动人口。实施标准化管理、开展标准化活动, 并创建一个新的机制, 建立新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一、中国的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为人口是具有流动性, 从而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内容、制度和方式都和长期居住的人口有差异, 而当前的问责制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要求健全的管理不匹配, 再加上管理意识、投入机制等原因, 急剧增加的流动人口对实现双向管理方式有着不小的考验。

第一, 缺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资金。完整的管理制度, 充足的资金, 是保障各项服务有效完美运行的前提。对于计划生育工作各级政府都要大力支持, 也要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资金加大投入;第二, 作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居住分散和隔绝式生活, 让管理人员对这一类人口的信息采集和跟踪服务有着不小的难度;第三,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大部分出外打工人员办了此证也对这个证的了解不是很全面, 以至于还有部分外出打工没有办这个证, 直到遇到检查时他们才会想起来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这个婚育证明。因此, 这个证明很难相应发挥作用, 以至于外来人口不能迁入打工的地方, 致使计生管理缺失统计。

这几方面的因素, 形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第一, 统计外来人口的信息受阻、有误。第二, 外来人口造成的人口超生现象影响较大。想要根据双向的管理模式在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有着很大的难度以至于给流动人口的超生创造机会。第三, 大龄高风险流动产妇过多。育龄流动人口妇女大都缺少相应知识, 不愿意配合检查, 妇科病发病率高缺少治病意识。

二、对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提出的措施与建议

(一) 对育龄流动妇女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综合系统

要继续加强育龄流动妇女机构的建设, 为流动育龄妇女的保险险种的开展努力去实施, 完善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权利保护等其他服务。建立育龄妇女能买得起的社会保障保险, 他们可以收获更多的健康权益;政府主导, 经常开展联席会议, 能让政府各部门发挥他们自己的资源优势, 把落实流动适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动员工、青妇等职能部门去开展, 要对物业管理部门、用工单位进行规范对内部单位和和辖区内的流动适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进行负责与维护。对于适龄流动妇女政府要对其提供工作、住房、出行、天气信息等生活基本必需品, 在他们的现住地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广泛和优质的服务, 并建立激励机制, 奖优罚劣。正如前面所述, 要把农村土地产权与流动有固定收入的适龄妇女进行有效的结合, 可以有序实施农地经营权财产、货币化, 并促进权利经营农地置换为社会保障和生殖健康保证费用。

(二) 加快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协同管理建设

1.着重建设一个借助省际流动人口管理的全国性人口流动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法规建设统一整体。要在各个区域实现统一的管理制度就要有一个健全的全国性人口流动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 加快全国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法规建设的统一和整体。当前由于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法规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以至于操作上有困惑, 所以应对流动人口尽快修订一个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法规, 建立一个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解决相关问题, 并在全国的法规基础上给地方法规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2.要以那些流动人口大省为主要的区域建设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应实现层次结构管理流动人口区域的合作机制, 兑取这些协作要有区域之间的互相写作, 多个区域的互相协作和全国性的一个协作。在现在想要实现全国性一个整体的协调机制还有很大的困难要面对, 建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应对外来人口较多的省份展开地域协作试点, 打造偏向政策。从长远的打算来看, 整个国家应该实现协作机制。当然,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 强调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区域协作是与对方协调合作, 信息互通, 工作互动。

(三)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流动人口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 是建设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所必不可缺的角色。流动人口大幅剧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破二元社会壁垒和区域封闭的必要途径。于是, 我们的政府要即可采用有效的应对办法, 要实施全国性的户籍改革制度, 把户口中的农业和非农取消, 实现全国统一的区域管理政策;从另一层面上来说, 根据国际先例,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户籍管理政策, 只要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有固定的经济收入, 就要去办理相应的暂住证或者常住证, 并且根据法律法规要和当地的居民享受同等的权益和尽同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吴海霞, 李卓, 杨旭.向城市迁移和城市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于“五普”的数据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1, (6) .

人口生育 第11篇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面对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老龄化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计划生育政策应运而生。接下来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內容。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1.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介绍

我国公民对计划生育政策并不陌生,也都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目的。这一项国策自制定以来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最终成型。计划生育为我国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关于人口方面的问题。是一项利于国家富强发展的政策。

2.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存在的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自建立以来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订正。这也从侧面暴露出来了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的。

思想认识不到位。计划生育在一些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地区开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在乡镇的工作却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由于乡镇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意识不到位,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计划生育工作刚进行开展的时候,得到了严重的抵抗与反对。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不存在生孩子需要被限制的想法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还是会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的。

流动人口难管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乡镇的群众出去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在家务农的人越来越少,农民工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多。加之国家政策对教育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书上大学[1]。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开展,使得许多人走出国门工作。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流动人口由于自身居之地的不确定性,因此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

五区管理欠规范。五区是指全封闭小区、家属型小区、混居型小区、分散性小区、半封闭型小区。住在封闭小区的人一般非富即贵,家属型小区一般都是当兵的家属遗孤或者一些有地位人居住的地方,同样管理起来也非常的困难。分散性小区由于不集中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些类型的小区管理欠规范,也缺乏一定的力度。

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在计划生育开展的最初,城乡计划生育抓的比较严,采用最强硬的态度进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但是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计划生育的实行力度逐渐减弱,到现在一些城乡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缺失了一定的管理体制。这也间接的导致了计划生育实行的受阻。

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充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涉及到许多部门,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口计生部门、残联部门以及民政部门等,且需要这些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部门之间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很好的实行计划生育这一项政策。但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这些部门却没有很好的进行配合和沟通。这就使得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在人口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3.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创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之所以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些原因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些问题是我国人口转型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计划生育的管理主体是那些育龄人口。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而这些人口由于自身的特点本身就难以管理。加之在政策的实行过程中,从政府到百姓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惰性。所以在创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才会暴露出上面的那些问题。

4.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许多,接下来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对策。

增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思想认识。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第一项对策是增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思想认识。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进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是计划生育的内容、要求以及国家对这一政策支持和重视程度。此外还要宣传计划生育会给人们未来带来的好处;提高落后地区人们的教育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思想能力;此外,还可以在一些地区开展宣讲会。对计划生育的政策和内容进行宣传。

加强对流动人员和特殊人群的管理。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第二项对策是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普查。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的对自己管辖地区之内的人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以确保可以获得最新的人口动态信息;然后要积极对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其它性质暂住的人员进行暂住证的办理,这样有助于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与通知政策;此外要与其他地方的相关部门做好交接工作。当有人员流入或者流出时,要尽可能的掌握人口流动去向,方便信息的交接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建立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四大保障。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第三项对策是建立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四大保障。第一大保障是建立领导保障体系。也就是说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实行一定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第二大保障是指建立财政投入体系。一项政策的实行是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的,计划生育这一项政策的实行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资金运行;第三大保障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一项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会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更好实行;第四大保障是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利益保障。养儿为防老,社会应该推行一定的养老政策,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建立完善的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第四项对策是建立完善的城乡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对以往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这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为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然后对计划生育实行的现状和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这有助于发现现如今适合的政策实行方式;最后根据以上的总结经验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制定与完善。此外在管理体制实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解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第五项对策是充分调动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各部门之间做好合作与沟通的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交流最新的人口信息,确保各部门之间都能掌握最新的人口信息,从而推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此外各部门之间也要讲究合作,要力争合作求双赢。这样不但可以更好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能够事半功倍。

以上内容就是本文对创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内容的浅显分析。经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国家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提高重视程度,积极的解决问题。让创新时期的计划生育为百姓谋福祉。

浅谈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现状 第12篇

1.1 乡镇计划生育现状

就我国目前乡镇计划生育的开展来看, 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我国2011年某地区计划生育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乡镇地区查怀查孕率比较低下, 详见表1。

通过表1可知, 我国乡镇地区计划生育情况不尽人意, 出现了很多控制计划外的“大肚子”人口。同时在我国计划生育相关调查时发现, 我国长效节育率较低, 2011年综合节育率为89%, 其中长效节育率仅为85%。自从我国推行知情选择政策之后, 长效节育手术数量就一直偏低,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 在计划外生育是应当结扎的, 但是从知情选择推行之后, 结扎手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另外, 我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开展得并不到位, 特别是在乡镇地区, 根据调查显示, 我国乡镇地区2009年已征社会抚养费为应征社会抚养费的86%, 2010年为83%, 2011年为89%。这不仅影响到我国法律的严肃性, 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社会舆论。

1.2 乡镇基层人口统计现状

我国乡镇地区基层人口统计一直都面临着发展瓶颈,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虽然目前乡镇基层人口统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例如乡镇基层人口统计人员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正、缺乏创新意识等。我国乡镇基层人口统计现状整体表现为两个“差距”, 即队伍素质方面的差距与计生工作经费的保障差距。这两个差距使得我国基层人口统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影响到了我国基层人口统计水平的提升。

2 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 我国乡镇基层人口统计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总体来讲, 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重视程度与经费不足

在乡镇地区中, 个别乡镇领导在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上认识不足, 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并且在工作人员的安排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有些乡镇政府仅仅注重经济水平的发展, 却忽略了与经济水平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 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到重要规划议事日程中, 一些乡镇地区的基层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人员由于受到领导与管理者思想的影响, 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到村组中了解相关情况, 导致基层信息数据的掌握不全面、不充分, 在报表中呈现出来的相关数据信息也就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不实之处。另外, 由于乡镇领导没有对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因此在开展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中, 并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工作开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2.2 乡镇干部调动频繁,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

一些乡镇并没有对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导致此工作的开展缺乏连续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乡镇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讲, 干部调动较为频繁, 而由于干部调动频繁, 一些曾经参与过计生工作的干部在调离岗位时, 并没有做好交接工作, 导致计生工作再次开展时, 制订许多不必要的措施来弥补交接工作的空白, 同时又有乡镇人事调动频繁, 导致档案资料管理不够规范, 总体乡镇基层人口和计生工作十分被动。

2.3 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较差, 效率较低

我国乡镇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 乡镇地区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 并且很多乡镇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并没有正确理解计划生育的相关概念, 同时业务水平较为低下, 一些从事统计的人员, 平均年龄较大,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而年轻统计人员缺乏相应统计经验。另外, 在乡镇地区, 当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完成之后, 多数乡镇地区的计生统计员都仅仅是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汇总,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

2.4 计划生育制度管理水平较低

在我国整体网络平台反馈过程中, 总是会出现一些乡镇报表不及时、制度不健全、无法对计划生育统计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等情况, 这些问题在处理过程中, 也往往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制度, 账册表没有及时填写等原因, 导致统计数据和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出实际情况。另外, 我国乡镇地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措施, 严重影响到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 不主动积极地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与应用等。

3 加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建议

3.1 优化统计队伍, 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各个乡镇地区的计生中心必须要建立起专门的档案资料室, 并未派专人进行管理, 计生中心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网络资源权限, 这样既能够增强资料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还能够提高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乡镇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统计队伍进行调整与优化, 使其能够满足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需求, 跟得上形势的需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手段, 提高乡镇干部对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的重视, 同时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每年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 每季度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一次培训, 提高培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切实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3.2 加强监管与核对

乡镇地区应当加强部门月核对工作, 不论是镇计生干部还是村计生干部, 都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核对, 保证统计数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同时要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 加快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化进程, 结合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建立起合理的检查制度, 从实际出发, 下达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指标, 并根据每个月的信息变动情况, 随时调整指标。

3.3 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 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严重影响到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要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待遇。乡镇地区相对于其他省市地区的人员工资本身就相对较低, 但是乡镇地区的统计工作丝毫不比省市地区的统计工作简单, 因此必须要适当调动统计人员工作性。通过建立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 从本质上激发起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从而确保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统计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乡镇地区, 由于科学水平较为滞后、人才缺失等因素, 本身信息化建设都相对困难, 因此必须要对乡镇地区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给予重视, 并适当给予鼓励和扶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乡镇地区基层人口统计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乡镇地区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能够为我国乡镇地区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提供参考, 推动我国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笔者自身水平有限, 文中如有不足之处, 还望指教。

参考文献

[1]苏鹏飞.人口控制社会化与生育控制的伦理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8) .

[2]田雪原.论中国人口发展战略[J].东岳论丛, 2010 (3) .

[3]肖磊.评价某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J].国际生殖健康, 2011 (4) .

上一篇:城市园林的维护下一篇:遗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