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系统范文

2024-06-20

售后服务系统范文(精选10篇)

售后服务系统 第1篇

2011年8月1日, 通过合理整合内部服务资源, 东富龙公司隆重推出了全国统一的“一站式”售后服务系统。

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最大的冻干机设备制造商, 至今已有超过1 800台冻干机产品服务于全球制药领域。自2009年以来公司又先后推出了全自动进出料系统、无菌隔离装置和全自动配液系统。随着产品线的不断延伸和交付设备数的不断增长, 能否向用户提供一如既往的优质售后服务, 成为摆在东富龙人面前的不小挑战。售后服务系统 (售后服务热线:021-61300840、传真:64903581、邮箱:fuwu@tofflon.com, 售后投诉热线:64905264) 推出后, 无论是东富龙产品还是同行业产品, 无论是设备维修、大修改造、设备验证、零配件销售还是仅仅想得到一个疑难问题的解答, 只需要客户一个电话、一份传真或一封邮件, 东富龙都将即时为客户呈献全系列的专业服务。东富龙将秉承“专业、热情、优质”的服务理念, 以“更快、更好、更新”的服务热情为海内外所有用户设备的正常使用保驾护航。

弱电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第2篇

售 后 服 务 方 案

XXXX公司

一:公司服务承诺及宗旨.........................................................3 二:产品售后服务承诺及有关说明.........................................3 2.1: 保修起始日期.............................................................3 2.2:保修日期.......................................................................3 2.3:保修服务.......................................................................3 2.4:承诺时限.......................................................................4 三:产品保修范围.....................................................................4 3.1 保修范围.........................................................................4 3.2 不保修范围.....................................................................4 四:产品返修方式.....................................................................5

五、24小时电话和远程技术支持............................................6

六、定期的培训及电话回访.....................................................6

一:公司服务承诺及宗旨

本公司一直秉承让客户满意为宗旨,全力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诚信、合作、共赢的理念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服务!

二:产品售后服务承诺及有关说明

本公司慎重承诺,凡在经本公司正规渠道销售出去的所有产品,在正常填写产品保修卡和产品正品标识后,都将会享受到本公司周到和全面的售后服务!

2.1: 保修起始日期

关于保修日期的说明:至产品出售或者安装交付验收之日起,保修日期开始。

2.2:保修日期

保修日期按国家对电子产品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如遇产品厂家自订延长保修日期,以延长的保修日期为准进行保修。

2.3:保修服务

包退服务:在产品出售或者安装交付之日起,7天以内如果产生质量问题,经售后工程师确认后,可以对产品进行退货处理。

包换服务:在产品出售或者安装交付之日起的第8天至30天内,如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经售后工程师确认后,可以对产品进行包换处理。

保修服务:在产品出售或者安装交付之日起的30天后,至国家规定的一年保修期或者生产厂家自订的保修期内,厂家提供免费的保修服务。

2.4:承诺时限

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我们至收到保修产品的3~5天内完成产品的维修(不包含邮寄路途时间)。

三:产品保修范围

3.1 保修范围

产品在保修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享受厂家提供的免费保修服务,但属以下情况之一的海康威视产品,海康威视不提供免费保修服务,但用户可选择有偿维修。

3.2 不保修范围

3.2、1不能出示产品有效保修凭证和有效原始购物发票或收据,同时产品原序列号标签有涂改、替换、撕毁的现象、产品没有序列号或保修凭证上的产品型号或编号与产品实物不相符合的。

3.2、2 产品超出生产厂家所规定的保修期限。

3.2、3 未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或未依据说明书所指示的产品工作环境使用、维护、保管所导致的故障和损坏。3.2、4 由非厂家授权机构的维修人员安装、修理、更改或拆卸而造成的故障或损坏。

3.2、5

意外事故或其它不可抗拒力造成的损坏。

3.2、6

当您需要获得有偿服务时,可与我们的服务网点进行联系与协商。

四:产品返修方式

1:用户的产品需要维修服务时,应提供有效保修凭证,携带或邮寄(邮费自理)故障产品到就近的售后服务地点得到相应的保修服务。除用户特别要求亲自取件外,本公司将及时把修复产品寄还用户并承担返回时单程运费。

2:对于部分无法拆卸的产品,如需售后上门进行检测和维修服务的,客户需要支付相应的差旅费用。

3:对于已经超过保修期内的产品,如产生质量问题需要本公司提供维修服务的,公司会收取一定的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

4、部分注意事项

★维修品在寄出时,请填写《维修申请表》,表格内容需要写明准确的地址、电话、传真、联系人,以便我们能和您及时联系及维修品准确返回,同时写明产品故障描述,以便工程师能准确迅速地为您提供维修服务;

★若无特殊需要,请不要在送修的产品中附带周边硬件,线缆等物品,如有特殊需要请事先和本公司联系并另附相关清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请谨慎选择寄送方式和运输商并购买运输保险,本公司不承担您在邮递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

五、24小时电话和远程技术支持

我公司会在产品售后服务方案书或者合同中附注上本公司的技术部电话和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人员联系方式,并24小时向客户提供电话支持与远程技术支持。

六、定期的培训及电话回访

6.1 :我公司在产品售出或者安装交付使用后,会根据产品的特征提供相应的定期培训或电话回访

6.2 : 产品在售出后,公司会建立相应的客户档案,了解客户的产品使用情况,进一步的解决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XXXX公司

售后服务系统 第3篇

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因此,如何有效管理服务质量,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强调企业个体的完善和提升。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生产分工精细化,现代企业越来越紧密地被连接在价值链、价值网络或者创造价值的系统中, 且企业成功的价值创造往往受益于它所处环境中其他企业的努力(Ad-ner and Kapoor, 2010)。 因而,企业间的协同发展比竞争对抗更为重要。

Moore(1996)利用生物学理论模拟现代企业的竞合关系,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视企业为经济群落中具有生命性的经济物种,强调企业、环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协同发展。 随后,Adner和Kapoor(2010)拓展了Moore的理论, 发现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是通过价值共创的方式,推动系统演进及实现管理目标。

源于组织生态学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具有复杂自适应和复杂自演化的特征,为我们系统性、创造性地研究服务质量管理开启了新思路。 企业从系统角度反思竞争的含义,与服务相关的个体、活动和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具有组织生命性的服务系统,跳出“单个主体”的竞争定势思维力求“共同进化”;并把服务质量管理从“企业—顾客”的交互模式,跨越到价值共创模式(value co-creation),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实现价值层面的质量提升。

二、服务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适用于不同的商业环境,应用于服务业时称之为服务生态系统。 核心服务企业在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环境因素约束下,与顾客、供应商、经销商、金融机构、法律顾问、政府组织和其它获益者组成一个基于共同价值理念的自我演进系统。 高度依存的服务生态系统打破了个体的管理边界,使个体成为价值网络中相互连接的节点,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整合和利用资源, 从而实现了单个个体无法实现的价值创造。 核心服务企业,起着价值领导者而不是物资主宰者的作用, 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但其成功必须依靠生态系统的整体努力。

IBM的发展实例,证明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上世纪80年代,顾客希望有一种同时解决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小型综合电子设备。 IBM根据顾客期望,整合众多厂家现成的关键技术,在一年内推出IBM个人电脑,形成IBM主导的“IBM—英特尔—微软”生态系统,成功占领了当时美国80%的个人电脑市场,而同时期单打独斗的DEC个人电脑却失败了。 但随后IBM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忽视了与其他厂家的协同合作,在1990年被 “微软—英特尔—康柏” 生态系统所替代。 当时的微软领导总数多达38233个相关业务公司组成强大的生态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公司。 辉煌的业绩创造不在于公司本身, 而在于它的生态系统的成功。

服务生态系统是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价值共创和协同演进等系统特性对企业成功产生积极作用,这些特性对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一)稳定作用。 生态系统的复杂网络特点,使每个个体都与很多相邻个体保持连接, 系统不会因为单个个体的消亡而崩溃。 并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个体在系统内部保持相对稳定谋求共同发展, 而对外部的竞争者和模仿者却形成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为服务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二)约束作用。 生态系统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个体的活动和行为受到系统约束。 因而,企业会保护自然环境,尊重文化习俗,遵守商业和社会法则,通过良性互动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流。 并且受约束的个体,会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会迷失于各种诱惑。

(三)集成作用。 生态系统通过系统内部个体间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实现单个个体无法实现的目标。 为了实现共同目标, 个体加入价值共创的行列,并会自组织、自适应地朝系统集成化发展。 集成化程度直接影响系统水平的高低, 而且系统集成会对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产生放大作用。

(四)创新作用。 因发展需要,生态系统内个体在不停地学习和改进,会产生多样性的新思想。 这种迅速增长的多样性,提高了个体演变的可能性。 当某个个体发生战略性的演变, 其他个体受其影响会迅速做出反应,导致系统整体演进,产生服务创新。 创新源于个体的价值追求,可提高系统及个体的价值,是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型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 我们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索服务质量管理:关注系统的整体质量,把服务生态系统整体视为管理对象; 在价值共创共享理念的引导下, 打破个体的管理边界集成系统资源和能力;运用服务价值创新方法———流创新和源创新,从价值层面提高服务质量(模型如图1所示)。

(一)系统整体视角的管理对象

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复杂化的业务组合, 使服务企业从诞生之时起, 就被现代社会纳入到不同的组合系统,并且和系统之间产生了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不管其个体有多强大,最终将与整个系统共命运。

表面上,顾客购买的服务是由某一企业提供,但这一企业背后却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合作者组成服务配套体系。 服务体现了生态系统网络节点的组合能力,而非某一企业单一能力的作用结果。 因此,服务的质量取决于服务生态系统的整体状态, 系统节点的任何弱点,都可能会破坏系统的整体性能,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系统成员,尤其是核心企业,必须识别出生态系统的质量缺陷, 带动或帮助其它系统成员弥补系统缺陷,维护系统的稳定性。 健康、稳定的服务生态系统才能提供优异的服务质量, 并且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生态系统在演进过程中所有个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 现代服务企业不能只关注个体企业狭义的服务质量, 而要从系统角度审视服务质量管理。

(二)价值共创共享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服务质量管理理念重视服务的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Rad,2006)。 但“顾客满意悖论”表明顾客在意的不是服务的外在质量,而是内在价值,不然会出现“满意顾客流失现象”(Reichheld and Schefter,2000)。

价值才是顾客和企业追求的核心。 服务企业应从被动地提高顾客满意度, 转变为主动地与其他系统成员共同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 价值共创共享理念,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出于价值共创的需要,积极加入服务质量管理;获益者也会因为价值共享,支持服务质量管理。 不同于制造品的生产,服务价值产生于企业和顾客的接触过程, 顾客不再是服务生产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会参与到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将自己的喜好、个性赋予服务。 因此,顾客也是价值共创的一部分, 并且很多价值创造方法都源于顾客的价值期望。

价值共享是价值共创的发展产物。 服务生态系统是由个体组成的复杂网络, 网络效应突破了个体约束,集成系统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 这样,创造的价值也会散布到系统节点,而非在企业内部流动。 并且只有个体的价值诉求得到满足, 才有继续创造价值的动力。

价值共创共享理念, 已被一些服务创新型企业采用。如Sellaband网站为音乐人与乐迷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音乐人可在网站上曝光作品信息,而乐迷以认股的方式投资音乐人, 筹集的资金被用于专业的唱片公司协助音乐人出版唱片。 唱片发行后,投资的乐迷不仅能获得那些专辑, 还可以享受专辑销售带来的回报。 因此,音乐人解决了起步阶段的资源困难,同时又吸引更多的支持者,扩大影响力;乐迷不止为音乐人贡献了资金,还提供了创作灵感,也从中收获参与的乐趣与经济回报。

(三)服务价值创新的管理方法

实现价值共创共享,创新不可或缺。 创新是服务生态系统的内在特性, 也是实现服务价值的有效方法。 然而,科技创新不一定产生实际效益,服务质量管理领域需要成功的服务价值创新。 基于价值创造的不同方式, 本文引入流创新和源创新概念(谢德荪,2012)作为服务企业强化现有能力和探索未来可能性的创新方法。

流创新可以理解为强化现有能力的渐进式创新,即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改进,是服务生态系统未实现突破性创新前, 维护系统稳定和繁荣的有效管理方法。 这种创新方法为目前的管理者所擅长,通过降低网络成本、增加供应效益、提高源产品质量、精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法, 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服务质量;但也存在着创造的价值有限、采用的方法易被模仿、形成的竞争优势不能持久等缺点。

源创新是探索未来可能性的突破性创新。 服务企业以自身能力引导系统成员, 共同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方法或技术等。 服务质量管理中的源创新,主要依赖于理念创新和价值融合, 降低了创新的科学技术要求, 但它的难处在于要最大限度地重组系统资源突破原价值理念。 新的价值理念形成需要系统成员自我否定式的突破, 如同生物生态系统的进化,还可能会伴随着局部的牺牲, 但其创造的价值却是流创新无法比拟的。

在价值共创共享理念的引导下, 服务企业运用流创新或源创新方法创造价值, 符合生态系统的演进趋势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哲学———从价值层面提升服务质量。 并且, 因服务生态系统受到环境因素约束,系统成员在管理实施过程中,会遵守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三重底线”,因为违背生态系统环境因素的价值追求最终会遭到失败。

四、实例与结语

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服务质量管理比传统管理方法更易获得成功, 因为考虑了所有系统成员的价值诉求,激发了个体的价值创造热情,并运用了源创新方法。

当前,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很多小微企业遇到资金周转的困难。 面对这种困局,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抽资停贷的管理方法维持自身的资本服务质量和利润,却为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埋下潜在风险。 而倡导服务生态系统管理观念的阿里巴巴集团———网购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领导者, 在发现部分注册卖家因资金困难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后, 集成系统成员的网络监控、数据挖掘、信用分析、网络金融等技术能力,快速地为注册卖家推出信贷业务,帮助解决资本难题。 该方法在弥补生态系统的质量缺陷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服务价值———信贷业务的资金回报,使所有系统成员受益,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服务质量。

在这个实例中, 可以发现服务生态系统为阿里集团服务质量管理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供管理实施的稳定环境,打破个体的传统边界,有效集成系统资源和能力, 运用源创新方法快速推动价值创造,并培育个体商业道德。 可见,融入生态系统理论的服务质量管理更加适应复杂环境的动态变化,还有助于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售后服务系统 第4篇

金中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是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能实时、快捷、有效帮助广大老人解决居家养老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广大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关怀。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和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区别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与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智能”上,通过生理参数检测仪量血压、血糖、血氧、脉搏等信息,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而且,每位老人都会有一张“身份卡”,足不出户,通过刷卡,就可以进入个人健康档案,此后所做的健康检查内容,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建议,及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优势

24小时专业监护和长时间动态掌握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一段时间老人的综合健康数据和指标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诊断,还能让老人子女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价值体现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用户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功能概述 远程健康监测

含血压、血氧、血糖、脂肪、体重、心率等方面的远程监测、异常报警、健康数据集成分析、报表上报、远程医疗处理等功能。实现对老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库。使政府老龄主管部门可动态的查看和统计老年的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评估

平台对设备终端上传到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检测结果,给出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

平台实时监控数据,使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也能得到实时监控,一旦血糖有异常,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自动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能知道老人的病史、家庭地址、亲属联系方式,便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老人及其家属,使得老人可以得到最快的救助。远程医疗

系统跟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等设备对接之后,将测量的老人心率、血压、血糖数据上传到平台,平台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连续几周内此类数据与设定的老人的正常值波动超过一定比率,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同步传输送给互联网医疗机构,系统可以设定为差别在某个值范围内传送给给哪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收到这些资料后,可以根据收费多少,决定对其进行普通预约门诊、专家诊断、远程医疗建议级别的处理。紧急救援

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各种紧急救援服务。包括通知物业保安、老人子女、居委会以及卫生医疗机构、120等等。中心坐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尽快的根据老人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记录,全方位的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从而保障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

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电话转接完成。从而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专业的服务对接。当呼叫中心接受到老人来电时,自动根据来电号码关联到老人信息,弹出窗口显示老人信息;根据坐席人员与老人沟通,可以进行新建工单,然后进行派单,服务工单派发后,系统会以方式通知服务人员或服务商家联系人。精神关怀

售后服务系统 第5篇

1.1 服务人员需求多

公寓网络学生用户办理开户、账户信息维护、报修等业务需持有效证件到服务点办理。我校学生公寓网络包括南湖、阳光两个校区, 这样就需要在两个校区分别设立服务点, 招收学生管理员, 成立两套服务班子。而学生的流动性大、时间不固定, 即使增加服务人员人数也不能有效保证服务时间和质量, 时不时会出现人员空缺情况;较多的服务人员反而带来了成本和人员培训管理问题, 管理老师往往陷于两个校区的人员协调安排上。

1.2 对服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高, 服务效率低

学生管理员招收后, 首先进行培训, 然后采取老带新的办法实习上岗, 过渡一段时间再独立上岗。但是, 网络故障类型很多, 故障分析需要涉及的知识面和管理日志数据比较多, 即使经过培训, 我们发现鲜有学生能够很好掌握故障分析流程。这样, 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 用户满意度上不去, 造成部分用户流失。

1.3 服务质量跟踪调查缺失

学生用户开户后自行安装认证软件充值使用, 但是用户是否已连上网络无法主动跟踪, 只有出现故障报修。日常报修业务, 管理员填写报修以及处理日志, 但是日志填写的规范性准确性无法保证, 且管理老师无法做到随时调阅。

2 服务系统实现目标

构建服务系统, 实现开户、信息维护等业务的自助服务, 学生用户无须前往服务中心, 网上自助办理省时省力;报修以电话报修为主, 实现根据网络管理日志辅助分析, 大力提高电话解决问题的成功概率, 这样可以合并服务点, 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个服务中心, 提高服务中心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 服务人员总数相反还可以减少;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用户主动服务, 提升用户满意度。

服务系统基于现有管理系统的各项数据和日志分析, 因此数据库以现有管理数据库为基础, 用户基本信息直接对相关数据表进行操作, 并构建新数据库存储服务业务数据。

3 服务系统功能设计

3.1 用户自助开户与信息查询

用户登录自助开户页面, 进行身份校验 (学号、姓名、身份证号码) , 通过校验后设置账号密码、填写邮箱地址、宿舍地址、选择宿舍区域即完成开户操作, 系统根据宿舍区域分配相应的IP地址, 同时系统自动给用户发送一封包含开户信息和简要使用说明的电子邮件到开户设置的邮箱地址。开户后, 用户只需充值、安装认证软件、设置IP等信息后即可在寝室享受校园网服务。

用户基本信息每年开学之前导入现有管理系统预开户库中, 账号采用学号信息, 为身份校验提供基础数据。宿舍区域与管理系统中的IP地址段设定一致。

对于个别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 可通过致电服务中心在完成身份校验后开户。

3.2 用户报修辅助分析

用户报修主要通过电话报修完成, 学生管理员接听同时, 在系统录入基本信息然后系统会提示询问问题, 学生管理员只需按照提示提问学生用户相关信息, 并将用户回答选择相应的出苦力办法, 系统还将主动调阅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辅助学生管理员进行判断。

每一个报修电话, 系统均生成相应记录。学生管理员在系统辅助下, 基本可以完成故障处理, 无法解决的系统自动派发工单给专职维护人员上门维修同时对工单状态进行跟踪维护。

3.3 主动服务用户

系统设计每天中午自动生成一份待服务用户名单, 这份名单主要是头一天新开户的用户和有业务办理的用户。然后遍历待服务用户名单, 查询用户在业务办理后是否有上网明细, 如果没有则查询日志数据分析原因, 由下午服务人员根据不同情况给用户相应帮助, 那些有上网明细的用户则标记为正常上网状态, 无须致电。

主动服务情形包括:

1) 新开户但账户无余额:致电用户告知售卡地点和时间, 以及充值、开户方法;

2) 账户有余额无认证日志:致电用户了解是否不知如何连接网络和设置, 并排除校园网线路隐患;

3) 有认证日志:根据认证日志具体信息致电用户告知用户解决办法。

使用效果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检测系统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自动检测,统一GIS

1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监测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通信技术正朝着大容量、长距离的方向发展。光波具有较高的频率, 传输时容量大、衰减少、距离远;信号的抗干扰性强, 传输质量高, 保密性强;而且光纤的质量比较轻, 便于运输和敷设, 并且光纤材料资源丰富, 所以利用光纤作为通信载体是个不错的选择[1]。近年来, 随着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成本不断的下降, 用光纤代替铜缆已经逐渐成为有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凭借着一系列优势成为当今信息领域的重要支柱。

1.1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自动检测目标

目前, 电力通信网以实现调度自动化、电网安全稳定为主要目标。其中, 电网安全是最为重要的, 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宁。因此, 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力通信网势在必行。通过对最近几年传输网络的故障分析,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所有的传输事故中, 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由于传输介质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发生了故障[2]。因此,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是否安全稳定决定着整个网络的安全与否。如果能够及早发现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存在的隐患或是在发生故障后迅速确定故障位置, 就能降低电力系统服务平台阻断事故发生的几率, 即使发生故障, 也能缩短故障耗时。但是, 目前国内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监测主要还是在故障发生后, 借助OTDR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测试仪对故障进行定位, OTDR设备的主流品牌全部依赖进口, 价格昂贵, 并且这种被动维护的方式无法实现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的实时、自动监测[3]。因此, 研发一个能够远程自动监控、故障智能分析的电力服务平台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2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检测问题分析

近年来, 智能电网技术在很多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并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 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使电网从传统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升级和跨越。如果能研发出一个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的服务平台监测系统, 实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故障监测、故障预警、故障智能处理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监测站, 将是电力通信网在实现智能电网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2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自动化测试方案设计

2.1 故障定位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针对上文提出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考虑研发一个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自动监测及预警系统, 系统能够结合硬件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发生故障, 立即进行快速反应, 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预测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的劣化趋势, 尽早发现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劣化情况, 当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劣化程度达到设定门限值的时候, 立即发出预警, 将被动维护变成主动预防, 从而提高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的维护水平, 解决长期以来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维护人员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反应过慢的问题。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定位技术, 使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发生故障点的地理位置, 并在GIS图上根据告警等级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标识出来;通过研究统一的GIS接口, 能够适应不同的GIS引擎和矢量数据, 减少数据录入和二次开发及维护的复杂度, 节省人力物力;通过对相关算法的研究, 形成专家库策略, 提高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预警能力以及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网络运维的智能化水平。

2.2 GIS接口自动化检测设计

相比同类系统而言, 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比如, 当监测站的监测光通道不能满足测试需求时, 系统能够增加测试光通道的数量, 通过更换光开关实现对测试通道的扩展。统一的GIS接口使GIS功能更加完善, 对光纤实时监测和周期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的实时变化情况, 一旦发生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 可以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算法分析, 找到故障点的准确位置, 极大地提高电力线路监测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 对OTDR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 使得OTDR的测试数据可以在任何符合规范的软件上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通用性, 给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本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的监测和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网络的管理, 同时也可应用于移动、联通、电信等公网电信运营企业, 提供针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网络的故障诊断和性能监测, 为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的数据维护和资源调度管理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基础数据包括道路、河流、行政区界、景区等基础信息, 其特点主要是数据更新周期长 (通常为1年以上) 。基础数据是电力业务数据, 包括图像数据和影像数据等, 需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系统需要针对具体的GIS平台, 对数据作基础处理。

电力业务数据, 包括输配电线路、杆塔、变电站等。这部分数据是电力系统内部通过数据采集积累而获取的, 通常与光缆监测有一定的联系。在光缆监测系统中, 通常只对数据进行读操作, 而不进行写操作。

光缆监测数据, 包括地标、光路 (多个光缆段连接的总称) 、RTU的位置等。这部分数据通常在其他的GIS平台中不存在, 而是光缆监测系统专用的数据, 因此该部分数据从建模、组织到编辑是设计光缆监测GIS模块时应该考虑的。定义光缆监测数据模型, 以便程序对GIS光缆数据进行快速定位和分析。统一GIS (Unify GIS) 接口设计是对GIS的操作接口进行封装, 屏蔽了具体GIS平台的操作, 同时也屏蔽底层的具体的GIS数据格式, 由GIS平台本身的操作来控制具体的GIS数据, 这就要求设计合理的中间件。

UGIS中间件是位于底层GIS引擎之上, 应用层之下的中间适配层, 是存在于光缆监测系统和GIS引擎之间的通用服务, 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它能屏蔽后台的具体GIS引擎和GIS数据格式, 为前台光缆监测GIS业务提供统一的访问和数据展示接口。

基于GIS平台的光缆监测系统和GIS引擎之间的中间件, 包括WMS (地图服务) 、WFS (要素服务) 、WCS (覆盖服务) 等。这些服务是由OGC (开放地理信息联盟) 开发制定的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能够向下屏蔽掉不同GIS平台的差异, 向上为光缆监测的应用层操作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接口, 应用层的开发可以基于该接口进行。只要客户端的开发遵守OGC的规范, 就可以省去大量二次开发的时间。GetCapabitities允许客户端从服务器检索服务元数据, 它是对服务信息内容和要求参数的一种描述, 通过链接服务器的URL, 得到一个XML文件, 其中包括用户询问的那一层地图的具体信息等。GetMap是返回一个按照用户指定的大小和坐标的地图影像, 展现在客户端的控件中。GetFeatureInfo用来获得屏幕坐标某处的信息, GetFeatureInfo中的参数是屏幕坐标、当前视图范围等, 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客户端的程序编写。GetFeatureInfo可以同时返回多个图层中的要素信息。

3 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自动检测故障系统设计

3.1 故障平台通信系统设计

系统预期通过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的自动监测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定位, 及时、准确地判断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发生故障的位置, 并通过客户端对用户发出告警, 使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信, 减小故障影响范围;研究通用GIS接口, 方便应用已有的GIS平台和相关数据, 提升故障定位的精度, 减少数据录入和维护的复杂度;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进行劣化分析, 可以尽早发现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劣化情况, 一旦劣化到设定门限值, 则发出预警, 变被动维护为主动预防, 提高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的维护水平;通过与设备传输网管系统互联, 对网管告警的过滤, 一方面实现网管告警触发OTDR测试, 另一方面自动获取电力系统服务平台业务数据, 实现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承载业务的管理以及故障相关性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所影响业务的追踪和分析, 以及故障、资源与业务的关联来分析受影响的业务, 及早进行防御,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的来说, 系统的预期建设目标为:

(1) 建立一个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综合监测管理系统的中心站, 能够实现系统的主体功能。

(2) 建立一体化监测站平台, 硬件平台集成光开关 (OSW) 、光功率计 (OPM) 、光时域反射仪 (OTDR) 、波分复用 (WDM) 等模块。

(3) 实现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的自动监测功能, 能够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实现与光传输系统的横向互联及与同类系统的纵向集成。

(4) 实现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的智能定位和智能分析, 研究分析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5) 实现输配电GIS系统互联技术, 通过研发通用的GIS接口, 使系统能够利用用户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

(6) 能够实现语音、画面及短信等告警提示。

(7) 建立系统数据库, 存储线路、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设备及关联业务等信息。

(8) 实现各种管理功能模块。

3.2 光纤程控光开关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程控光开关:一个光时域反射仪 (OTDR) 只能对与其相连的光纤段进行测试, 如果仅仅利用OTDR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网络进行测试, 就需要在网络中安装OTDR测试卡, 这样会耗费很大的资源。程控光开关的作用是在光时域反射器中加入光开关, 利用软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此时再对多个光纤通道进行测试时, 只要启用光开关, 就能使得某个光通路接通或者关闭以达到充分利用光纤测试设备、减少投资的目的。

3.3 光功率数据采集器自动化测试

光功率数据采集器:通过数据采集器连续不断地对每个光端机接收端接收到的光功率值进行监测, 光功率的控制单元将光功率值的历史监测数据与标准参考数据进行对比, 找出异常的光功率值, 并发出告警, 同时通知RTU控制程序, 启动OTDR对发生告警的该段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进行测试。

WDM (波分复用器) :用于分合通信波长光与监测波长光。该硬件用于光纤在线测试, 实时在线测试时, 信号波与监测波同在一根光纤中, 由于两者波长不同, 波分复用器可以将信号波与OTDR监测波合并, 输送到外线电力系统服务平台中, 待测试完毕后, 再将混合光波分离, 从不同端口分别输出信号波和监测波。有了波分复用器, 光波的分、合则互不干扰。

分光器:在实时监测时, 需要将线路中的一部分光信号分出来用作监测光。因为少量的光分割不会对通信信号造成影响。所以, 我们分出3%的信号光作为监测光, 将该信号送至数据采集单元的监测端口, 剩下的97%进入光端机。

光滤波器:为了避免监测波对信号波造成影响, 滤波器将阻止监测光进入光端机。

数据采集层位于系统的最底层, 实体为监测站, 由OTDR卡、光功率监测模块、光开关等构成, 用于接收中心站的控制指令, 进行参数配置、周期测试、点名测试等, 它是电力系统服务平台故障自动监测及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中心利用遍布全网的监测站实现对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的无人值守的远程智能监测。将监测站点及远程光开关合理地分布在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干线上, 则形成一个树型结构并覆盖全网, 通过网络互连采集电力系统服务平台实时数据和实时运行信息并上报信息至监测中心, 能反映出全网电力系统服务平台中光纤的性能变化和发生故障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的精确位置。

监测站的功能概况为:

(1) 通过串口采集光功率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以判断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的运行状态。如果某段光纤的光功率超过了门限值, 则发出告警信号并启动OTDR, 对该段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进行测试。

(2) 通过光开关程序对RSR232串口发出命令, 选择光路的接通或关闭。

(3) 通过OTDR卡接口程序实现对OTDR卡的控制, 启动测试, 并接收测试数据, 绘制OTDR曲线。

逻辑处理层是系统的中间层, 实体为后台服务器层, 负责各种逻辑业务的处理, 包括地理信息系统 (GIS) 、ORACLE数据库、后台控制程序等。后台服务器完成OTDR的管理、测试控制、告警分析、查询管理、资源和告警的同步功能。

4 结语

系统的最上层是界面层, 实体是监测中心的客户端, 用户通过客户端程序连接到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监测服务器, 服务器中存储着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监测的测试数据和电力系统服务平台资源数据, 通过和服务器的通信对接, 客户端能够实时掌握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网各监测站的运行情况, 通过对各监测站运行信息的监视, 将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故障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维护人员, 还能通过光功率监测、周期测试和点名测试对全网所需监测的电力系统服务平台线路进行监测, 提高光纤网络性能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渊, 沈智健.基于TCP/IP的IEC60870-5-104远动规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2009 (10)

[2]黄敏, 朱永利.基于多Agent和IEC61850的电力远动通信系统模型[J].电网技术, 2009 (21)

智能会务管理服务系统 第7篇

在会议中心里面, 都有超过几十间的会议室群, 会有很多的会议在这样的大型会议功能场所中同时召开, 有限的几个会议室管理人员要负责很多间会议室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任务非常艰巨, 而且常常会出现很多差错。

为方便人力资源管理和提升管理效率, 采用智能化专业会议服务管理系统, 来简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完善会议保障能力, 成为一个必然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会务管理服务系统一般包含会议室管理和会议预约两部分, 以下是这两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1 会议室管理功能描述

(1) 对所有的会议室, 包括设备和功能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可以设置多个级别、多个用户帐号。

(2) 系统的每个变化都有日志记录下来, 包括投影电源、系统电源、灯光的使用时间和帮助, 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房间的日志, 每一个房间最高达到150个可自定义的变量。

(3) 通过在右键菜单上弹出的功能, 实现设备的控制。

(4) 所有的日志, 帮助和使用信息都会被存储到数据库里。

(5) 数据库可以通过ODBC进行简单的连接, 包括标准的报表模板和标准的输出文件格式。

(6) 通过管理软件, 监控可控投影机的灯泡等易耗品的使用寿命, 当配件寿命达到更换前, 系统可自动提示更换配件和耗材, 数字指令可以控制相关设备的开关。

(7) 通过管理软件来实现对所有备品备件的管理, 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2 会议预约管理功能描述

传统的会议管理和预约都是由专人负责, 一个部门负责人针对某项目或某议程举行会议, 首先要打电话给会议室管理人员申请会议室 (本人此时无法确定某间会议室某段时间是否可用) , 然后确定好时间、地点、人数等会议信息, 再通知与会人员时间、地点等。如果有意外事件, 需要改期, 又要重新通知和申请一遍, 看似简单, 实际很繁琐、很浪费时间和资源、效率也很低。

传统会议预约管理流程, 如图1所示。

如果只是简单的几间会议室, 由一个专人负责就可以了, 但在大型会议中心中, 一个会议室管理人员要负责数十间会议室的预约、使用, 任务是很难实现的。

通过智能会务管理服务系统, 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如此多的会议室预约管理问题, 无论会议室的大小及规模, 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会议预约:一是在每个会议室之外安装显示触摸屏系统, 实现会议的预约;二是通过办公电脑, 在OA系统上实现会议预约。

2.1 通过触摸屏能够实现

◆显示当前会议室的使用情况, 会议室占用、空闲等状态;

◆显示当前会议室的预约情况, 可以预先看到本会议室在不同时间段的预约情况及与会简要内容;

◆如果当前会议室正处于空闲状态, 而且当前时间段也无人预约, 那么可以即时占用, 通过触摸屏的Reserve就可以即时预定;

◆外面的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显示状态知道会议室内的使用情况, 而不需要开门进入察看, 以免打扰会议室内的活动;

◆可以通过触摸屏查询会议预约情况, 并可以通过触摸屏权限认证后控制会议室内的灯光、投影、幕布等相应模式;

◆会议预约无需向会议室管理员申请, 只需要通过Roomview Server察看预留会议室, 然后确认房间同时发送邮件给与会人员, 只需通过一封邮件, 就可以既预定了会议室, 同时又通知了参加会议的人员时间、地点、内容。

会议触摸屏预约界面, 如图2所示。

通过会议预约管理系统, 会议发起者无需每次繁琐地去寻找空闲会议室, 匆忙地准备会议, 通知大家开会。完全可以有条不紊地在最短时间内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再为开会而烦恼。同时, 不再需要大量的会议管理人员忙得团团转, 只需要几名普通的保洁人员在会议结束后按时清理房间卫生即可, 而无需对会议室内的灯光、AV、窗帘、投影等设备维护和操控, 整个环境可以由会务系统集中管理、定时管理、分时管理、无人自动恢复管理等多种模式管理。

智能会议预约系统流程图, 如图3所示。

2.2 通过办公电脑在OA系统上进行会议预约及审批

(1) 会议预订可以通过OA系统登录后直接进行网上预订, 个人电脑无需安装任何终端软件。

(2) 在会议预订时, 预订人员可通过查询会议室及其设备的状态、会议通知、预定情况等相关信息浏览会议室的预定情况。

(3) 在会议预订时, 系统能够提供会议室基本信息, 包括会议室名称、地点、容纳人数、设施情况、位置、图片等信息, 当预订人员进行预订、选定会议室时, 系统同时显示会议室的名称、面积、状态、类型、位置等信息, 使预订人员更直观更快捷地选择会议室;能实现会议室分组、分批管理。

(4) 有自动审批功能, 以先到先得原则进行审批, 系统能检测到会议室的预订情况, 自动批转该申请。

(5) 为了处理重要会议情况, 系统具有手动审批功能;会议预订过程中, 系统管理员能够进行人工干预, 例如会议室预留、人工审批、强制取消预订等。

(6) 会议审批通过后, 预订人员可以在网上选择发布会议预订信息:会议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时间、会议通知等;并可以预先上传会议内容供参会人员提前下载观看。

(7) 系统可与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互联, 能够自动将预订好的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会议地点、会议内容等) 适时地发布于相应会议室的电子显示屏上, 方便参会人员查找会议室。

(8) 系统可与邮件服务平台、短信服务平台、通信录互联, 自动把会议通知和会议相关信息通过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会议的参会人员。同时通过自动回复功能, 系统能够自动确认接收人员是否收到。

(9) 如会议地点、时间发生变化或者会议被取消, 系统能够自动根据会议变更内容, 通过邮件、短信方式通知参会人员。

(10) 在会议开始10分钟前, 系统能够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自动提醒会议的出席人员, 保障会议能够准时开始。

2.3 会议数据统计及分析

(1) 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询 (名称、时间、参会人员等) 会议类型及会议室的情况等。

(2) 能够查询会议跟踪事项的办理结果 (包括设备故障维护、系统更新等) 。

(3) 能够统计出故障及使用率最高及最低的会议室。

(4) 能够统计出出勤及缺勤率最高的员工。

(5) 能够统计出故障及使用率最高及最低的设备。

(6) 能够统计每间会议室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及故障率。

(7) 能够统计设备的使用率、故障率及维护率。

(8) 能够按年按月统计各部门使用会议室的情况及出勤率。

(9) 能够按年按月统计个人召开会议的情况及出勤率。

(10) 能够按年按月统计某单位会议室的情况。

(11) 能够按年按月统计后勤服务费用支出及收入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能够统计某项目的会议次数、会议时间、会议记录、参会人数。

(13) 能够统计某单位开展会议的时间、参会人数、会议费用及后勤服务费用 (餐饮、水果、点心、文具等) 。

遗留系统的服务挖掘方法 第8篇

如今,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已成为IT业的开发标准,SOA已在世界企业,特别是欧美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利用现有的组件和服务,可以缩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使得企业可以快速地开发新的业务服务,并允许组织迅速地对改变做出响应和缩短开发时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多遗留系统仍然在使用中。这些遗留系统不符合SOA的标准,需要对其进行重构。但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经过实践证明有实用性的组成部分,如果放弃这些有用的部分而选择重新开发,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时间。如何基于Web服务对遗留系统进行重复利用是SOA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遗留系统的服务挖掘方法

遗留系统是指任何作为产品在企业内运行的系统,当它被交付使用时,就成为遗留系统了。遗留系统很多是用传统的方法开发的,有可能都没有按组件的思想设计开发;大多数都是一些孤立的系统,很少与其它系统之间有信息的集成,而且界面表示逻辑通常与业务逻辑、数据访问逻辑混杂在一起,颗粒度较细,耦合度较高,不具有灵活性。[1]所以,一方面,遗留系统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已被证明是实用的系统.其中倾注了若干年的努力和定制,成为整个企业IT战略过程中可以信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遗留系统还可能有许多缺点,例如功能还不够完善、不够灵活等等。所以,需要从遗留系统中挖掘出可以重复利用的组件,对其进行包装,使其具有Web服务的特性。如果将这些可复用的元素以Web服务的形式提取出来,将大大提高系统的重构速度,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遗留系统中可以被挖掘的主要是遗留应用程序的类和接口。当一个应用软件具有了独立、自包含、粗颗粒度和松耦合等特征时,它就可能成为一个候选Web服务。经过收集代码中的类和接口,并对这些类和接口进行分析和归类并析取成基于WSDL的XML文档后,它们就成为了候选Web服务。在对候选Web服务集进行比较和甄选之后,就可以将所得到的Web服务发布,并在Web服务层提供服务接口,以供用户调用。用户只需要获取WSDL信息,就可以通过发送SOAP请求到Web服务层,要求调用相应的Web服务。然后,通过服务匹配,用户得到所需要的Web服务,从而完成了遗留系统的服务挖掘。图1描述了此过程。

2.1 遗留系统的理解

在对遗留系统内的可用组件进行挖掘之前,首先需要理解遗留系统。对遗留系统分析的目标是提取出concerns,这里的concern具体是内容视实现情况而定,基本上它是遗留系统最小的功能单位。可能在实现中是一个类对象,或者一个变量,甚至一个常数,一个指针等等,它往往是业务逻辑的核心体现。理想中的编程范式中,软件由组织良好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代表着精确的某个concerns,这些模块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对现实世界或者问题空间的完善模拟。而在遗留系统中未被表现出来的concerns并非不存在,而是嵌在了某些主要的模块之中。因此,遗留系统分析的核心问题就成了如何辨别并且抽取出与这些concerns相关的代码。

要从现有遗留代码库抽取代码,首先必须找到这些代码并确定其复用价值。对于少量的遗留代码,可以用手工的方式来收集;但是对于大规模的遗留系统来说,就不可能使用手工的方式,必须用到逆向工程技术,以达到自动收集可复用代码的目的。在此方法中,首先要对遗留代码进行处理,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类和方法,用XML格式将所获取的类和方法存储下来。例如具有逆向工程能力的UML建模工具ArgoUML,可以通过分析将现有系统里的代码析取为UML图并以XML格式保存下来。[2]为了获取服务之后能更好的对候选服务进行匹配,我们对所得到的类与方法进行处理,将其参数与返回值的类型以XML Schema形式表示。如果其参数与返回值的类型是XML原有的类型,则直接使用,否则在全局域内进行搜索,在找到对其定义的类之后,以复杂类型的形式表示出来。得到UML模型之后,可以对所获取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系统树图,以从中获取候选服务。

2.2 遗留系统代码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职能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是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数据挖掘功能而言,聚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获得数据的分布状况,观察每一簇数据的特征,集中对特定的聚簇集合作进一步地分析。另外,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数据挖掘任务(如分类、关联规则)的预处理步骤。[4]在遗留系统的服务挖掘中,聚类分析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聚类分析的算法很多,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比较经典的有CLARANS算法、CURE算法、BIRCH算法、FCM以及DBSCAN算法等等,这些算法被很多分析工具所集成。在遗留系统的服务挖掘工作中,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将遗留代码以独立的、松耦合的候选服务形式保存下来,为得到目标服务建立了基础。

2.3 服务的包装与发布

服务包装包括提炼遗留代码、集成新组件和利用粘合代码进行包装。首先,要保证提炼出来的遗留代码必须是精确的,尽管提取出来的遗留服务候选者是独立并且松耦合的,它仍然可以与其它软件实体建立一些耦合关系。对遗留代码的精确提炼可以消除不相干的交互接口并详细说明服务内部通信的接口细节,而且可以检测出无用代码并予以清除。业务需求表明需要创建一些新的面向服务的组件,这些组件是按照从域分解获得的域模型与从遗留代码中重获的面向对象模型之间的不同点设计得到的,它们将要被集成到目标服务中以拓展业务逻辑。另外,粘合代码也需要改进,截获正在输入或输出的调用信息,并用适当的交互手段替换它们。

在完成从遗留系统中创建服务之后,需要在UDDI注册中心发布该服务。UDDI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交互式操作平台,使得用户和应用软件能够快速、方便、动态地在Internet上发现和使用Web服务。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上的商业UDDI,也可以使用开源的UDDI,如Apache的jUDDI。

2.4 候选服务的匹配

注册服务之后,用户就可以从UDDI调用已注册服务。但UDDI提供的Web服务查询只是简单的基于关键字的语法匹配,没有提供强大的发现机制,查询得到的服务往往不是用户想要的,所以就需要进行服务匹配。所谓Web服务匹配,就是根据请求者提供的服务功能需求,查找最匹配需求的服务的过程。当Web服务与用户需求能精确匹配时,该Web服务才能被调用,因此Web服务对查准率的要求高于文档检索,文档检索中常用的关键字匹配方法达不到Web服务匹配所需的查准率要求,所以Web服务不能只用关键字来匹配,需要有精确的服务能力和接口描述。

服务匹配的好坏关系到从遗留系统挖掘出的服务能否被用户正常使用。此方法将通过语义层次上对候选服务进行匹配。匹配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1)针对候选服务子集中的每个候选服务,比较请求服务与候选服务的输入参数和返回值是否相同。在前面所得到的UML图中的方法是以参数和返回值的形式表示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需要用XML schema表示,所以,很容易得到比较结果,如果从候选服务子集中未得到相应结果,则退出,否则进入下一步。

2)然后,我们可以使用Kokash提出的匹配算法[9]对上一步所得到的候选服务进行进一步的匹配,由函数返回其服务ID、输入匹配度和输出匹配度。然后在候选服务中根据输入/输出匹配度数值最小原则选出最优的候选服务。

在完成服务的匹配之后,即完成了遗留系统的服务挖掘,原遗留系统的功能可以做为服务被用户所使用。

3 结论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不符合当前的面向服务的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从遗留系统中挖掘出可用服务的方法,通过对遗留代码的逆向工程,使用聚类分析算法,将可用组件包装成Web服务并发布供用户使用。此方法可以快速的从遗留系统中找出可以被包装成服务的组件,避免了重新开发相同功能的Web服务,有利于SOA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卞永刚,徐浩,王茜.基于Web Service的遗留系统包装平台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时代,2004(12).26-30.

[2]Antlr T P.A predicated-ll(k)parser generator[J].Softwar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1995,25(7):789-810.

[3]Bennett K,Xu J.Software services and software maintenance[C].Benevento,Iatly:Por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oftwareMaintenance and Reengineering(CSMR2003),2003.

[4]梁志荣.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技术方法[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6).

[5]钱锋.知识发现中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34-37.

[6]李静,黄永忠,刘岩.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遗留系统再设计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6):1405-1407.

[7]Tzerpos V,Mojo H R.A distance metric for software clustering[C].Atlanta:Proceeding of the 6th Working Conference on Reverse Engi-neering(WCRE`99),1999:187-193.

[8]陈华英,庄夏,刘晓东.基于语义的Web服务二次匹配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7,33(17):83-85.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上线 第9篇

“科技报告是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科技文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介绍,其目的是实现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交流。科技报告持续积累所形成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既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支撑,又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信息保障,还能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科研投入产出的知情权。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工作始于1945年,我国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于1984年。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的开通,标志着我国民口科技报告工作全面展开。

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科技部率先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开展科技报告试点工作。“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以推进科技报告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目的,目前提供免费浏览的1000份科技报告,是依据“十一五”期间已验收的部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验收报告加工而成。

记者点击进入该网页后,发现系统针对不同用户分别设置了“社会公众”“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支持”4大板块。目前,已开通前两类人员的服务。社会公众不需要注册,即可通过检索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专业人员需要实名注册,通过身份认证即可检索并在线浏览科技报告全文。公众可按所属计划、学科、地区、类型和部门导航链接,通过报告题名、作者及其单位、摘要、关键词、计划名称、课题名称等进行检索。

那么,如何保障科技报告作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技术安全,防止恶意下载和非法传播?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新民介绍,“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对公开科技报告提供在线全文浏览服务,对“延期公开”的科技报告不提供全文浏览服务。同时用户信息附加于在线浏览的科技报告全文中,用于对非法使用科技报告的行为进行追溯和查证。

智能车载服务终端系统综述 第10篇

研究人员对智能车载终端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 提出了一些可行方案[1,2,3]。智能车载服务终端系统是能够实时在线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行车服务系统, 包括SOS紧急救援、道路救援、一键导航、POI查询、通信录同步、生活服务、新闻资讯、违章查询、保养预约、安全助手、出行向导、爱车秘书、信息娱乐等服务内容。系统体现三屏一云:手机、电脑、车机的云服务。

1 系统构成

系统由位置服务系统、Linux系统、Android系统、3G网络、后台服务构成。该系统使服务更贴心、更周到, Linux系统承受更稳定, Android系统能开放更多应用, 实现实时通讯、随时上网, 具备丰富的第三方资源, 实现24小时的贴心服务。

2 系统功能

车载服务终端系统实现SOS紧急救援、道路救援、一键导航、POI查询、通信录同步、生活服务、新闻资讯、违章查询、保养预约、远程控制等功能。

2.1 SOS 紧急救援

用户通过车载终端一键SOS语音连接紧急救援中心, 由服务中心根据用户意愿, 转接救援机构三方通话发起车辆救援, 或转接救援机构发起医疗救援。

2.2 道路救援

用户在行车中发生意外或汽车出现状况, 在紧急情况下, 用户可以通过车机直接拨打或者通过TSP服务中心转接所购车客服救援中心请求救援。

2.3 一键导航

用户通过一点通语音连接服务中心, 由服务中心查询用户导航目的地, 并下发导航信息到车载终端, 由车载终端系统规划路径自动开始导航。

2.4 POI 查询

用户通过一点通语音连接服务中心查询周边兴趣点, 服务中心协助用户查询, 需要时由服务中心导航至兴趣点。

2.5 通讯录同步

点击车机中的通讯录应用, 车载终端与后台自服务网站通讯录内容实现同步。

3 生活服务

用户通过车载终端一点通连接语音连接服务中心, 由服务中心确定用户预订事项 (包括票务、酒店和餐饮) 后转接相关服务预订机构。

3.1 新闻资讯

用户通过车载终端APP, 在联网状态下使用新闻浏览功能, 实现语音朗读新闻内容。

3.2 违章查询

用户通过后台网站查询车辆违章信息或通过一点通连接服务中心请求座席协助查询违章信息。

3.3 保养预约

用户通过一点通连接服务中心请求保养预约, 服务中心协助用户进行预约。

3.4 APP 在线下载、升级

开放的安卓系统, 海量软件下载, 无线拓展功能。

3.5 惯性导航

在行车过程中, 车机处于无3G信号状态下, 也具备正常下载和使用导航的功能。

3.6 远程控制

用户通过电话致电客服中心或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 请求相应服务, 后台或坐席人员P收到请求后, 要求用户完成身份确认后将远程控制指令下发至车辆, 执行相应的远程控制功能。完成后车辆会将执行结果后反馈至后台, 后台自动向APP推送消息。远程控制包括:开启发动机、开关车门、开关空调 (自动空调) 、开关车灯 (双闪提醒) 。

4 系统优势

智能车载服务终端操作系统更稳定, 节能性更佳, 外接设备兼容性更佳, 其运行效率高。

4.1 稳定性

系统软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容错、冗余、备份及故障恢复等解决方案, 保证系统硬件、软件运行的稳定性。本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 并建立备份服务平台, 以并行或主从方式工作, 相互进行实时的数据备份。一旦一个系统平台故障, 另一备份平台能立即投入工作。

4.2 兼容性

系统设计遵循开放、灵活和标准的原则, 充分考虑多种功能、资源上的整合问题, 能够兼容更多的系统集成在一起。系统所用到的设备都支持国际工业标准, 能够灵活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网站系统、数据库系统和信息枢纽采用标准数据接口, 具有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提供标准的网络通讯协议 (如TCP/IP等) 开放接口, 提供同其它系统相连接的需要, 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5 结语

本系统应用能够通过数据采集系统, 为交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政府机构以及整车厂, 提供大量可分析数据信息, 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给驾驶者提供最佳出行交通线路, 减少交通拥堵、汽车的尾气排放量。保障车辆安全, 提前预警故障, 干预事故的发生, 降低交通事故。在驾驶者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时, 能在驾驶者失去救护呼叫能力情况下, 智能导航自动紧急呼叫服务后台, 自动上传位置信息, 并传输到救援机构, 使医疗救援力量及时根据位置信息, 提供安全救援。

参考文献

[1]张立成.面向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 2012.

[2]姜竹胜.基于车联网的智能车载终端研制[J].汽车电器, 2012 (10) .

上一篇:社区糖尿病防治下一篇:地质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