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2024-06-16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精选12篇)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第1篇

一、爱岗敬业

教师肩负的是社会的未来,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就有怎样的未来,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生产力,都是教师的责任。

(一)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教师要成为精通一门学科的专家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且追求寻找完美、完整、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有一定的规律,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自己教学的办法,学无止境不只指的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是如此。 勤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变为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收获,还会有无穷的乐趣。

(二)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 对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认真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才会自觉自愿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摧毁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二、扎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必须要在积累知识上下功夫。讲给学生一本书,自己要读懂十本,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一)渊博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作用于对象的本,是用以对学生“加工”的材料,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必备业务素质。教师如果缺乏教育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除了品格、才能、感情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纽带,教师博古通今,专业知识的技术水平高,讲课讲得好,又能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获得更高的威信;专业知识是教师创造力的基础。

(二)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方法是寻找学生内因与外因的结合点。 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打开他那扇吸收知识的门。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而教育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教师讲解,而忽略了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学生“犯错误”过程中不利消极的因素化为有力积极的因素,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也许你的一个目光就是对孩子的肯定,你赏识的话语则是对孩子的鼓励,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影响深远。

三、教师自身的人格影响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一)言行举止得当。

“言行举止”言字在前,首先教师的语言不单纯包括教学语言,也包括平时课外的说话,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不负责任的挖苦可能使学生丧失信心,一句不经意的赞扬也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轨迹。教师的举止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无礼的举动会让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形象大打折扣,会被学生看不起,从而丧失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的举止有最基本的要求:庄重潇洒,不卑不亢,沉稳朴实,落落大方,教师的生活行为也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切忌擂台蹬足等不礼貌的行为。

(二)独有的个人魅力。

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个人魅力力量无穷,它能使人浑身焕发吸引力,让别人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受到影响,受到感染,从而使人产生信任,产生认同,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的执行者,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相辅相成,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一环。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第2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为教学目标。而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就是我们经常所提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答案与标准,但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那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又如何获得这些素质呢?

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双师型”教师既然是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1.高深的专业知识

“双师型”教师应有高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术水平。只有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术熟练,在教学中才能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把握重点、难点;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硬的专业实操能力

过硬的实操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双师型”教师操作技能要达到高级工水平,并具有解决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题,改进和完善操作工艺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和技能训练中,把实际操作中的工艺、步骤、技能、技巧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索工艺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3.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对教育造成的冲击,都最先、最直接地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它与经济改革的距离最近。如果没有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就不能准确地、透彻地理解经济改革、企业竞争的策略,就很难深入地研究职业教育,也不能较准确地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和对职业机构的调整中研究、探讨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增长点。

4.社会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

“闭门不出”、“从书本到书本”不可能研究好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涉及企业、人才市场等,“双师型”教师应积极主动与这类相关的人员沟通,获取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应用于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1.采取走出去的方法

学校可以把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中青年教师送出去学习,形式可以短期也可以长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高等职业院校或一线企业培训,也可以抽出一年或半年的时间进行长期牢固地学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了解企业对各专业的需求情况。2.采取请进来的方法

学校可以聘请工厂有经验的技术员、工程师到学校讲授工艺课,专业课教师可以旁听,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将学到的新工艺、新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双师型”教师靠拢。

3.学校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第一,做好学校内部培训和以老带新工作。学校要有计划的开展校内培训,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理论教师参加技能培训班,进行本专业的技能培训活动,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技能;组织实训教师的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班,强化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讲授水平,并在校内进行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并做好以老带新工作,有经验的老教师要培养1~2名年轻教师,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第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活动。学校每年要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各种专业的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还可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理论及实操教学水平。

4.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并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体现学校对人才的重视,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参加技能竞赛,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实行轮岗教学

理论课教师一学期理论,一学期实习,实训教师一学期实习,一学期理论,理论与实习一起提高。或是一个专业理论教师带一个实训教师,一个实训教师带一个专业理论教师,这样理论教师向实训教师学习操作技能,弥补理论教师动手能力差的弱项,实训教师向理论教师学习理论讲授水平,弥补理论讲课水平的不足、这样可以取长补短,理论及实训教师都向“双师型”教师靠拢,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并使“双师型”教师培养活动落到实处。

6.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靠拢

例如,学校在进行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学科带头人、岗位津贴等各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督促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树立以“双师型”教师为荣的观念。

创新型教师的能力素质及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 心理能力 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分类号】:G451.2

一、创新型教师的创新心理能力素质

心理能力素质是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在原动力或驱策力。人的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性心理基础。如创新性心理动机、创新性兴趣、创新性情感和创新性意志等内在的的心理倾向力。具有创新心理能力素质的教师,表现为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精神,包括创新激情、探索欲、求知欲、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有理想、有勇气、有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1、创新型教师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爱岗敬业的精、坚忍不拔的意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要充分相信自己向困难挑战的能力,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的追求,经得起挫折的磨难和成功的考验。

2、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创新思念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创新型教师应是喜欢创新,注意创新、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人, 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出表率。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推动下,才能投入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的热情,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创新型教师应具有顽强的创新精。教育教学的创新过程并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的过程,还需要以教师的创新情感为动力,如不仅要有理想、信念、热情和创新激情,也要有自信和意志,不畏权威,坚持实现自己的创新设想。教师在教学内容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创新过程中,可能充满艰辛、挫折和失败,要能正确面对,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创新精神的塑造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处于最高境界,教师应对不合时宜的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因素大明质疑,强化开拓精神和求实精神,真正成为现代创新型人民教师,并鼓励、激励学生大明质,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和谐氛围,努力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开放的人格和宽容理解的良好心境。创新型教师既不轻信他人或书本没有科学依据的意见和知识,也要有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否定的精神,既要大明质疑,勇于进取;实事求是,又要善于尊重和鼓励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充分理解学生的求异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甚至对学生否定教师和教材的观点的行为持宽容理解,以创新勇气允许学生的挑战,以身作哲,用实际行动,比如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思想,包括不够成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既要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更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启发学生思维,点拔思想火花,激发创新情感。只有独立的观察与思考,不从众,不趋同,才能产生独到的见解。

二、创新型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

1、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宽厚的知识。创新型教师应精通本门学科的知识,熟知相关学科中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常识,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的知识贮存在人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并按初始装入时的状态形成一定的联系,如果能使知识产生新的连接,便会形成知识的的迁移,产生新的知识,即所谓创新。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释本学科知识,往往会产生思维、认识上飞跃。事实上,许多创新、发现往往是在学科与学科的结合点上产生的。因此,创新型教师应有强烈的求知欲,掌握广泛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宽厚、完善的知识结构。

2、创新型教师应具有远见的卓识。应把握和了解当代最新科技、最新理论和最新网络技术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并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只有不断地把握和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才能不断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学习内驱力,产生适应时代的创新观点和创新成果,也才能及时把这些具有前沿性的知识自觉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富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3、创新型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创造学以及创新理论的基本知识,形成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输,培养的是继承型人才;现代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构建、变化和运用,更加注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关注教育的过程,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型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创造学以及创新理论去指导学生去学习、去创新,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型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素质

1、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从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培养对象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思维训练点,充分挖掘内容中的创新思维因素努力增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内容的价值。

2、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创新性设计教学过程和科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要根据创新性教学的原则(如主体性原则、激励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渗透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正确运用创新性思维和教学的基本方式(如发散与集聚、讨论教学、反思教学、类比教学、探研教学等),将各种教学基本形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收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创新型教师应具有民主的教学组织艺术和机智的教学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针对培养对象、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情景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有的放失地提出新见解、创新新方法。

4、创新型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的能力和教研能力。一方面,任何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只有当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时,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因此,创新型教师要敢于实践,于把各种理论知识与和社会实际以独特新但又合乎情理的方式进行组合,向学生展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要能安排和带领学生深入到实际中去,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去观察实际、收集大量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的途经、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创新型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从事或参与科研和教研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讲,就是创新教学的过程,提高自身教学创新能力素质的过程。

中职教师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的思考 第4篇

教师的工作看上去很单一, 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的相互作用, 然而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中人与人各种关系的缩影, 教师在其中实际上扮演着多种角色, 如家长的代理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终身学习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心理治疗师、朋友和知己、侦探、执法者等等。而中职学校教师是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面临的对象往往是学习的失败者, 而他们的任务恰恰是要把这样的对象陪养成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 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之高是其它职业甚至是其它教师所难以比拟的。

一、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构成

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职业价值, 教学观念、心理素质、教学能力。

1. 职业价值的信念认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教师对于其职业价值的信念认同是其素质结构的基础。

中职教师与其它教师的主要不同在于挫败感比较强, 很多教师经常觉得花了心血, 却看不到回报, 从而逐渐丧失职业价值的认同, 把教师仅仅当作是养家糊口的工作,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殊不知教学对于教师而言, 并不仅仅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 也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 它更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而绝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2. 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根本保障, 它包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自身学习观念的更新。

职业教育正从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向一体化模式转型, 教学的重心从教学生技能转移到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学习顾问, 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应牢牢植根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3.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中职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教师的优秀人格魅力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中职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4. 教学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属于较“另类”的一个群体, 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及信心, 他们感性, 他们好动。面对这样的群体, 如何能够真正因材施教, 将他们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很强的教学能力, 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框框, 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应包括基本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研能力等。

基本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能力。

教研能力包括发现、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确立、设计教学课题的能力, 总结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素质途径的探讨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着很多问题: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专业知识陈旧、知识面窄, 缺少相关专业的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差;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 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在目前情况下,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解决中职教师思想问题。加强师德建设, 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这是教师素质提高的基础;其二是培养中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培养的实质就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培养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中职教师存在的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由此, 我认为除了常规的“走出去, 请进来”、增加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竞赛、教师参与教科研等途径外, 可以从如下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 优化教师队伍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及历史原因, 使得教师的来源非常复杂, 教师队伍鱼龙混杂, 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故要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应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当教师, 剔除不合格的教师, 净化教师队伍。

2. 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应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这样才能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才能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3. 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通过措施保证在教师考核、职务聘用、评先选优等工作中落实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可以通过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的评选, 树立榜样;通过广泛的、多样性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 将塑造师表与培养人才相结合, 外在氛围与内在需求相结合, 树立典型与整体提高相结合, 逐步形成促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氛围。

4. 强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的素质表现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措施予以肯定和否定的方法, 这也是管理科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激励有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两种做法, 正面激励是指对职业素质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明显的都是予以奖励, 以促进其继续努力的激励办法。负面激励是指对职业素质较差或工作有失误的教师予以批评和处罚的办法, 以推动其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措施。

5. 加强教育理论的培训

中职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师范院校, 故教育理论的欠缺往往成为其硬伤。而中职学校的教师培训往往比较注重各类专业技术培训, 而轻视教育理论的培训。很多教师对于教育理论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学习, 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 所以对教与学的规律往往一知半解, 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创新。

6. 提供精致化的有效培训

教师培训必须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 要因需施教。中职教师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但中职教师在每一发展阶段上的关注点有区别, 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注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外, 新教师一般关注如何适应岗位和熟悉教材, 成长期教师一般关注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老教师一般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所以要分层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老教师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 中职教育的教师面对的是弱势的学生, 却承担着国家的重托。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也正是这种挑战, 对中职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 而应该是一个既能全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又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升华的教育者。

摘要:当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 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也就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本文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进行了构成分析, 并从我校提高教师素质的举措出发, 探讨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师,素质构成,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董大远.关于中职专业教师群体构建及其教师素质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31期.

[2]黄兴帅.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创新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05期.

[3]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 2011年.

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第5篇

摘要: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意义、特征、实施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关键词: 幼儿 审美素质 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意义。

1.1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心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是人之“善”的本性。

以美术活动为例,幼儿以其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色彩、形态等造型语言来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观众(家长、教师、同伴)。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体验到幼儿创作时的感受,对其造型和表现流露出赞许之情。观众的同感和赞许反馈回幼儿,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喜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 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其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愿望被不断激发,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也得到培养。1.2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

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 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是相互配合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的功能。左右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艺术活动、科学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与协调才能进行。

上述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右半球 支配的,对幼儿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大脑的健康、协调发 展及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

1.3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 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 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 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2.1 审美素质的内涵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 和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 等。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审美兴趣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能对对象形成主动开放、积极接纳的心态。而审美能力是指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审美能力制约着学前儿童艺 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不同审美能力的儿童,在感受美和创造美方面体现出来的效应是有显著差异的。同时幼儿审美兴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只在当他能真正欣赏和创造美时,他的审美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与发展。

2.2 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幼儿对审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对儿童进行审美兴趣、审美能力的教育。不仅仅指借助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进行的审美素质教育,还包括以大自然环境、人的言行等为审美对象的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既不是要培养儿童成为艺术家,也不是要让艺术完全成为其受教育的手段。而是要萌发幼儿最初对美的兴趣,给人生一个好的开端。美的事物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特征和情感特征是吻合的。幼儿普遍喜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乐曲、富于变化的形体,即使在婴儿阶段也会注意和喜爱这类刺激。而且,幼儿心理的可塑性大,充满好奇心,容易培养审美兴趣。

美的事物围绕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对它们的存在熟视无睹,或者即使愿意去欣赏它们,但却没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得到应有的享受,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空间与精神空间都将是狭隘的。如果说兴趣构成了学前儿童审美活动的原动力,那么审美能力则是幼儿成功地从事艺术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情感,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具备了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幼儿,才可能真正投入审美活动,并从审美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审美教育。3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3.1 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交际”的范围也日渐广泛,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狭小天地,而且有了众多的同龄伙伴,并在不同游戏中形成了一个“儿童社会”。“儿童社会”不仅满足孩子渴望参加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实践活动,但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审美标准,在活动中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因此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3.1.1 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在文学欣赏中,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艺术形象。幼儿故事中的小羊不能是呆板地站着,而是咩咩地叫着:小熊是吧嗒、吧嗒地走过来的,小花猫是喵喵地叫着跑过来的……。可见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3.1.2 情感强烈、外露、不稳定是幼儿审美的又一特点

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孩子在听故事时听到伤心处会掉眼泪。同时,幼儿的美感体验并不深刻,且缺少稳定性。如:有的孩子正在玩积木,可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娃娃家有意思,就会扔下积木去玩娃娃家了;有的孩子在纸上画小房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用橡皮泥捏小鸡,他又觉得捏小鸡有趣,跑去捏小鸡了。孩子越小,这种表现越突出。3.1.3 审美想象日渐丰富,且带有幻想色彩

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孩子编的故事怪诞离奇,会令人目瞪口呆。游戏中的想象更为丰富,树叶、瓦片、小草,在他们眼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餐具和佳肴;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如妈妈让孩子画一只小鸭子,可孩子画了四只。妈妈问他为何不按要求画,孩子却说,“一只小鸭子多孤单呀!许多小鸭子在一起玩 才有意思。”孩子的回答说明他在画画时注入 了自己的感情。

3.1.4 审美评价愿望强烈,标准简单,且有两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如孩子在看电视、听故事时,总是急于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故事是好听还是不好听,充分显示情感的两极性(爱与憎、乐与悲、好与坏)特点。古尔维奇说: “儿童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对与错、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3.2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为“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3.2.1 情感表现性

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例如:早上一入园,幼儿就告诉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好漂亮的大蝴蝶(风筝)!”这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一道描述风筝的美,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让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3.2.2 情节虚构性

幼儿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体现在编故事及绘画活动中。例如:幼儿在画小白兔时,突然说:“小白兔迷了路,到处找妈妈。”画熊猫时,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添画了床、吊针,还解释说:“熊猫生病了,在打吊针。”这时教师决不能批评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批评只会扼杀 幼儿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尽量保护幼儿的这种超现实的审美情趣。3.2.3 手段表现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 的。例如:幼儿在砂堆里插上树叶,表示“绿在沙漠”。又如,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则用白色手工纸剪出美丽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纸屑抛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3.2.4 主体自主性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对美的自我体验。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师在玩色活动中害怕幼儿将颜料弄脏了衣服桌椅,常会代替幼儿完成点色的过程,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这样的活动,幼儿完全是旁观者,根本谈不上对美的自我体验。3.2.5 目的非功利性

幼儿审美教育不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和态度为目的,因而是非功利性的。一些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幼儿掌握“一技之长”,而强迫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这样做,只会使幼儿失去真正的乐趣,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过激行为,是不可取的。4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多年幼教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的经验与感受,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4.1 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在初次欣赏油画《天鹅湖》时,幼儿只说好看,却说不出为什么好看。再次观察时,我让他们观察这幅画的内容、色彩,说画家是如何表现安静的气氛的。通过启发,孩子们发现灰兰色的天空、深绿色的湖水、白色的天鹅在视觉上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平静的湖水、姿态优雅的天鹅在形态上形成一种静谧的气氛。这些特点构成了整幅画面的静态美,给人一种恬静、闲适的情绪体验。渐渐地,孩子们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及艺术作品中蕴涵的美了。4.2 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4.2.1 幼儿的生活环境美

教师要创设出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请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布置教室,让他们走到那儿都有玩的、有学的,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孩子们拥有一个愉快、满足情趣的天地。并从心底里产生要爱惜、保持美好环境的强烈愿望,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4.2.2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语言美、行为美

在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幼儿礼貌用语美、谈吐语言美、交往礼仪美。当发生矛盾时用礼貌语言解决问题。与人交流时有要态度亲切。在描述事物时要尽量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如教师问:“你们都看见过什么样的天?”有的说兰兰的天,有的说晴朗的天,还有的说乌云密布的天、晴间多云的天、下雨的天、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等等。4.2.3 注意审美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审美素质教育中要充分注意审美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因为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其审美体验的产生不只在施教者的说教,更在他所选择和运用审美媒介的感染力。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影、电视等生动有趣、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4.2.4 注意渗透于各个教育领域的审美因素

幼儿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等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因为美是一种体验,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以美育人。例如:语言活动中有语言美,数学活动中有数字美、形状美,体育活动中有动作美、造型美等等。教育活动本身应是美的,幼儿美育也只有在各领域中交织、渗透、强化,才能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4.3 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4.4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 4.4.1重视课堂外的教育因 素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规范的活动。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在计划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但对于没有事先计划的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往往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这是一个美育潜课程的问题。自然或人工的教育环境、教玩具、活动材料、教育设施的完美外观、教师的端庄衣着、文明礼貌言行、师幼之间亲切友爱的交往等,都能给幼儿以美感,使幼儿在美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

其作用是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4.4.2 重视家庭、社会对幼儿美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文化修养都应成为孩子的楷模,使孩子从家庭这个小天地里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4.5 消除审美对象可能对幼儿产生的消极影响

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 第6篇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培养模式

一、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分析

1.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素质构成

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应包括:热爱体育事业的理想、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教学策略等。

教师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张扬正义的群体,要求体育教师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养成意识、能力和习惯,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体育教师除了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2.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朝着个性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以终身体育为宗旨,启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体育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理念,并以此为体育教学的理性支点,这样教学自然就会指向预先设定的理想化目标。

3.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知识水平影响着教师水平的发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含:①体育专业知识。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等,这些知识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为我们选择科学的教法和手段提供了依据。②科学文化知识。体育教师在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时,还应具备较为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丰厚的人文修养。③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4.智慧型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其职业成就正相关,其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使学生既承受运动负荷又乐于接受学习。当学生认为教师富于同情心和热心时,教学的群体心理气氛就会变得协调,从而增强内聚力,提高教学效果。

5.智慧型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

体育教师的能力是其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尤其是运动技术的竞技能力表现得非常显著。体育教师竞技能力的提高表明其素质的增强。其能力结构应涵盖以下内容: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的动作示范能力,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能力,科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科学选择运用教法的能力,对学生的调节控制能力,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启发引导能力,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牛的能力。与学生和谐相处、密切合作的能力,合理检查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的能力。

二、智慧型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模式

1.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前提,只有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增长才识。一方面,要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另一方面,要进行深造学习。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应花大力气进行投入,充分提高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加强科学研究能使教师视野更宽阔,工作方法更明确,达到目的的途径更通畅。首先,要积极开发课题,及时发现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开展研究。其次,要开展集体攻关,集众人之工,形成优秀的成果。再次,要实施科研奖励制度。即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并产生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最后,要建立学术交流制度。除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外,每年举行学术论文报告会,邀请专家到场指导、提出建议。

3.设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

一方面,要建设教案评估制,每学期进行教案评估,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师担任评委,对所有教案公开评奖。并给予奖励。不合格的教师年终评估中应有所反映,并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评聘。另一方面,要实施示范教学制,通过组织公开课、研究课,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智慧型体育教师应具备热爱体育事业的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品质、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学等。而智慧型体育教师行为和策略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每个体育老师梦寐以求的终点,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心存这一崇高理想,孜孜以求,相信所有的老师也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1

[2]甄德山.关于教师素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教育改革,2001(4)

[3]杨中山.浅谈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有的素质[J].教育探索,200l(12)

[4]杨占明,等.浅论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J].体育科学研究,2000(3)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及培养对策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素质,调查,分析,对策

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以乡 (镇) 小学为例, 对小学教师的素质进行了调查, 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 为高素质小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小学教师素质调查设计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向某县乡 (镇) 小学发放调查表和闭卷式问卷各4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88份、闭卷式问卷386, 有效收回率分别这98%和96.6%。听课12节, 和教干、教师座谈30人次。

根据本次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调查表涉及小学教师的基本状况, 包括:学历、年龄、职称、性别和从教原因及态度;闭卷式问卷涵盖了教师职业道德、政策法规、专业伦理;公共文化基础和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技能;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参阅近年来省内外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内容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丛书拟定50道试题 (每部分10题) 。

二、小学教师素质状况

1.基本情况

从年龄构成看, 乡 (镇) 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年龄≥45、≥50、≥55岁的教师分别占62.5%、46.7%和22.5%。从学历层次看, 乡 (镇) 小学教师们的学历已普遍达到专科以上 (专、本科学历者分别占85%和15%) 。从职称比看, 乡 (镇) 小学教师群体仍然缺乏高层次的拔尖人才, 小教高级、小教一级、小教二级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7%、58%和5%。性别比为女58.36%、男41.64%, 女略高于男。

2.从教原因及态度

在回答“您为何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问题中, 选择“出于内心热爱”“迫于生计”“教师工作比较稳定”“教育事业受人敬仰”“受家长、老师、他人的建议”和“说不楚”的人数比例分别是15%、25%、20%、10%、24%和6%。在回答“您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积极主动还被动应付”的问题中, 有67%的人选择了前者。

3.文化基础知识

从闭卷答题正确率看, 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一般性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正确率总体分布在80%~90%。但对综合性和学科前沿性知识掌握还有所欠缺, 45岁以上教师则更为明显。如在对“1纳米为1米的十亿分之一”的判断中, 判断正确者为46%, 45岁以上教师判断正确者仅为6%。在回答“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所包含的八大智能”的问题中, 能基本答全的为35%, 45岁以上教师能基本答全的仅为4%。

4.教学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教师对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但在实践层面做得还不够。在回答“常态课的备课只写简单的教案”的问题中, 有75%的人选择了“是”。在回答“您平时是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问题中, 回答“凭教学经验”者占39%, 回答“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者占15%, 回答“学习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者, 占46%。在“对现代教学方法, 诸如暗示法、发现法、案例法等的了解和运用情况”的座谈了解中, 有24人表示:有所了解, 但平时很少使用, 占座谈人数的80%。同样, 在对“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情况的座谈了解中, 有25人 (占座谈人数的82%) 表示平时不用。

5.自我完善和发展

现代科学动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反思教学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影响您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中, 回答“自身努力”者为30%、“外部因素”者为25%、“自身努力加外部因素”者为45%。在“就您的教学活动而言, 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 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育科研能力”“学科教学技能”“当代学科前沿知识”者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2%、55%、59%和40%。

三、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好的, 如学历普遍提高、基础文化知识扎实、懂得一定的教学教学原理, 但离较高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1.专业思想教育不力

专业思想具有导向作用, 决定着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近些年来, 迫于就业的压力, 许多师范类学校不再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被认为是思想不够解放的表现。由于专业思想教育不再有力, 致使许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 专业认识不清、专业情感不浓、专业信念不强、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和专业思想不稳, 从事教育事业不是处于理想、信念和热爱, 而是处于功利、被迫和无奈。

2.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理念的滞后造成了许多小学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本质、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把握尺度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多年来, 我们的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 “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浅尝辄止, 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不够、知之甚少,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制约了对学生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培养。

3.知识陈旧, 结构不优

如上所述, 目前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但对学科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了解的不够。究其原因:目前举办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校虽然通过“挂”“并”等方式转轨到了高等教育系列, 但课程理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都是从原中师脱胎而来, “中师痕迹”明显, 特别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尚没有达到专 (本) 科程度。

4.教育科研能力欠缺

教育科研能力的欠缺造成了小学教师群体中“教书匠”有之, 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奇缺。主要原因在于:师范类学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认识不高, 没有把师范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看作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之上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此造成了相当部分教师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不浓, 开展创新实践性教学活动太少, 制约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5.教学实践不力

造成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与职前培养阶段实践教学“疲软”有密切关系。一是师范类学校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见习时间不足, 分散式实习效果不佳。三是许多学校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实训中心”,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授学生以“渔”不足。

四、培养对策

1.明确目标, 保证培养规格

毫无疑问, 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大学专 (本) 科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出路在于“全科综合”培养:前两年 (基础段) , 在小学教育专业导向下, 对学生重点实施小学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专 (本) 阶段, 对学生进行大学专 (本) 科一般素质 (主要指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 教育, 突出加强专 (本) 程度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科学设置课程, 打下广博文化基础

首先, 更新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师范生学什么?怎样学?决定着小学教育的质量。更新课程理念就是要以面向社会需求和促进师范生自由的全面发展为指导, 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以此来指导和影响所开设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规定性。其次, 优化课程结构。经过多年的探讨, 举办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校已建构起必修、选修、活动和实践“四决”结合的课程体系, 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组合, 以淡化外在形式、加强内在联系、追求整体效益。

3.改进教学方法 迁移教学能力

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根本区别在于:他 (她) 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 且还要都会学生教学。因此, 师范类专业的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大力推广“以教法为主导、以学法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先进有效的, 诸如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尝试”教学和“快乐”教学等教学范例, 供学生日后借鉴迁移。

4.改革实践教学, 搭建技能实训平台

以五年制专科为例, 加强实践教学领导, 制定实践教学标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前两年进行基础性教学技能训练, 力争使学生的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英语口语、计算机应用等教学通用技能达到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年, 集中进行教学专项技能训练, 使学生的专项教学技能初步满足小学各科教学的需要;第五年开展能体现教师职业性的素质拓展训练, 使学生能胜任一位全职小学教师应完成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积极吸纳省、市、县 (区) 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来校担任学生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兼职导师。

5.加强教育科研, 助推未来发展

对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要把重点放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的培养上。首先, 要充分发挥必修课的主渠道作用, 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进教案”活动,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理论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其次, 重视活动课的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诸如科技竞赛、科技沙龙、科技节等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第三, 校校 (师范类学校和小学) 合作, 共建教育教学改革团队, 吸收学生参加, 让他们提前介入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第8篇

一、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科研素质

笔者认为, 以下基本科研素质是高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要求。

1. 具有明确的科研意愿。

科研意愿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 是钻研问题从事研究的意愿。简单地说就是“是否想做研究”。具有了明确的科研意愿, 才会积极地投身科研工作, 主动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寻求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2. 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

科研方法是指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取的工具、途径和手段, 包括如何设计研究方案, 怎样组织实施研究, 怎样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 简单地说就是“是否会做研究”。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是否掌握良好的科研方法密切相关。

3. 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鉴别的能力、概括提炼的能力、协调配合的能力、成果撰写的能力等, 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能出研究成果”。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才能组织实施具体科学研究, 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提炼为理论成果。

4.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是指在科研工作中, 要坚持科学的研究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术责任感, 如实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 不受外部因素的诱惑和干扰;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 恪守学术规范, 拒绝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事业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避免学术的工具化和利益化, 简单地说就是“是否适合做研究”。科研研究是周期长、收效慢的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严守学术道德规范对高职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不断提升, 科研成果不断丰富, 但仍存在明显不足。

1. 科研认识不到位。

很多高职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都相对滞后。总体来说,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缺乏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充足的科研动力。

2. 科研动机不端正。

很多高职教师没有意识到科研是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有力促进, 单纯把科研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 一旦评定了职称达到了目的, 就对科研工作敬而远之, 开始懈怠甚至放弃。科研失去了其自身原有的意义, 沦为工具。

3. 科研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中普遍缺乏团队合作, 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现象十分普遍, 即便组成课题组, 也只是为了申报项目而进行的名义上组合, 多局限于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人员, 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缺乏思想的交流与互动、缺乏与行业企业实际的结合, 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 研究水平层次不高。

许多高职教师平时缺乏科研训练, 不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对科研心存畏难, 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从来不参与课题研究, 只有少部分教师主持过科研课题, 而且课题的层次绝大多数局限于省、市级课题, 省部级课题很少, 国家级的课题更少。

三、培养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 共同努力。

1. 转变观念, 强化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要把科研工作提到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高度来认识, 逐渐形成“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 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 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 对教师开展系统的科研培训, 加强对科研工作的宣传和重视, 引导广大高职教师逐渐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意识。

2. 优化服务, 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管理部门要改进服务质量, 加强对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与教师的沟通, 想教师之所想, 急教师之所急, 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诉求, 增强科研信息的搜集与发布, 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申报、专利发明创造等方式方法的培训与指导等, 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聘请学术界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者和行业企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给教师讲授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传授进行科研的方法与手段, 指导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科研。

3. 强化管理, 构建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与奖惩机制。

高职院校应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 形成体现高职特色的评价机制, 避免照搬照抄普通高等院校的做法。建立并完善科研奖惩机制, 对科研能力突出、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要予以充分尊重, 给予奖励和宣传, 形成科研先进示范效应, 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增强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在校内树立科研典范, 表扬科研先进个人, 使教师对科研进步产生向往和佩服之情, 以更积极的精神状态主动投身于科研工作。可以适当考虑将科研工作量折抵教学工作量, 以使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科研工作。

4. 丰富科研经费的投入, 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高职校园应不断加强对科研的经费投入, 适度扩大科研经费资助的范围, 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资助力度。对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予以配套经费保障。对教师发表论文、获得科研奖项、获得职务专利授权等予以经费资助。基于高职教育较为雄厚和成熟的校企合作资源, 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 了解企业需求, 与企业工作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改进、设备改造, 吸引企业的经费投入, 拓宽科研资金的来源, 并体现高职科研与经济社会的密切结合, 增强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就不可能配演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也就不可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研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增强高职教育科研实力对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 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乔维德.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及其提升途径研究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4-6.

[2]付光玺, 曹杰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4) :367-368.

[3]庾光蓉.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1) :85-86.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第9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学课,骨干教师,素质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成为进入许多领域的金钥匙, 英语出色的人在就业时会有很大的竞争力,英语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总体而言,在英语语言技能上有一定优势。然而,英语专业学生在实际的就业竞争中并不常常处于优势地位。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英语以外,没有别的专业支撑,而在语言技能方面某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比英语专业还要强;同时,作为英语专业性特征的英美文学、文化等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那么的遥远、抽象。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欠缺让英语专业的人被戏称为只会讲英语的文盲。

如何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现状,如何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会思考、表达沟通能力强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一般围绕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技能的训练;提升人文素养、培养思辨能力一般是安排在高年级。而英美文学课是高年级培育人文精神的重中之重,那么文学课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思辨能力甚至于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呢,因为文学课所能培养的素养、气质、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个人软实力。如何培养文学课骨干教师而后建设文学课骨干教师团队,已经成为颇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

二、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文学课教师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知识面。英文表达要流畅自然,语音语调要纯正,词汇的运用变换要丰富灵活,这样才能够在文学课上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起到很好的示范。同时,知识面要广,对各个时期的历史概况、思潮运动、文学风格、作家作品都要了解,并且能在课堂上灵活贯穿。教师如何把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是集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与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的生命力就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技能。用富有逻辑性、启发性、和连贯性的语言组织课堂、威严有不失温和的把控课堂、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式、课堂目标和重点清晰,包括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教学技能的体现。

2.个人特质。专业功底,知识面,教学技能基本上属于教师“冰山以上”部分的个人素质,它们是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表象特征,而教师“冰山以下”的素质就是教师更加内心、更加个性化的部分,比如品性、品位、价值观、工作动机等。教师的个人特质会产生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正面引导学生非常有效的因素。对于英美文学课教师而言,国际化视野、人文素养、浪漫情怀、思辨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是必不可少的个人特质。另外,文学课教师还应当充满热情,黑格尔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热情会让教师的其他个人特质更加充满魅力,让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

三、培养方法

1.“小循环”与“大循环”模式。小循环是指由一名教师带完带满英语专业某一个班基础阶段全部专业课程,如 《综合英语》、《阅读》等;大循环是指一名教师带完一个班高年级段的主要专业课程,如《高级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等。大小循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一轮小循环后,进入大循环。目前,通过大小循环建设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团队的模式已经在武汉东湖学院得到很好的实践。首先,这种模式极大挑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的课堂创新、有趣、丰富,否则学生会觉得十分枯燥。其次,很大程度培养了教师丰富的知识面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课堂容易枯燥,专业素养要求高的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师完全可以进入大循环、小循环模式进行锻炼,一定会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广博、教学技能优秀的文学课骨干教师。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第10篇

1.“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据统计, 目前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不到2O%, 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现场指导教学都处于弱势, 与社会的需求差距明显, 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

1.1 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足, 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推进。

1.2 我国现有的教师“入口”制度和条件无法保证聘任到符合“双师型”标准的师资。

1.3 高职院校教师接触实践的机会较少, 除个别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外, 其他人很难达到“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验”这一条件。

1.4 高职院校生师比普遍较大, 与传统学术型高校相比, 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锻炼。

1.5 各学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措施, 使用、选拔的规定多, 培训提高的措施少。

1.6 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科学, 师资流失问题严重。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2.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合格的高校教师。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 并通晓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

2.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

按教育部的规定和高职院校实际的需要, 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作如下要求:“具备助教以上的合格教师, 获取初级以上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 并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有累计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对“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应用性项目研究, 其研究成果被企业应用, 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方能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

2.3“双师型”教师按专业不同, 其素质要求应有所不同。

高职院校的专业按大类可分为社科类 (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物流、商务等) 与技术应用类 (机械制造、应用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 。

2.3.1 社科类“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2.3.2 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教师则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 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 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2.4 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使命应有所不同。

2.4.1 助教级的“双师型”教师, 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 同时能够指导实训。对所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有整体的了解。

2.4.2 讲师级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掌握所受专业相关行业动态和职业技能;同时能够根据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 对本专业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4.3 副教授级的“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 应相当于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水平, 能够通过参加高级专业研讨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进行行业 (职业) 调查和专业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对专业的社会适用性、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变化方向及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从而为高职专业开发和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

3.“双师型”师资培养途径

3.1 强化培训。

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培训和继续教育, 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3.2 社会聘用。

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 从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 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 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3 挂职锻炼。

高职学院应该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 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 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 丰富专业教学的内容, 采集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等, 同时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开发、技术运用和技术改造做出贡献。

3.4 顶岗实习。

高职教育的师资多数是从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 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有计划地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践, 了解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技能, 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5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培养师资和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

3.6 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水平体现在学生, 决定于教师。通过竞赛, 提高专业教师指导水平, 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

3.7 以老带新。

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 定期对新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 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3.8 制度创新。

为了进一步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应建立相应的制度, 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 鼓励教师通过自学, 获取多种证书, 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 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 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宝歌.正视问题, 打造高职“双师型”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8) .

[2]丁金昌, 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 :49-50.

[3]樊伟, 刘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黑龙江科技信息[J], 2008 (9) .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基本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当代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能力,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能力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也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作为当代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及能力,注重各方面的培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1提升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素质

1.1 提高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由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所决定。幼儿教师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教授幼儿标准的普通话,使幼儿与他人进行流畅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要适应幼儿的表达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与幼儿进行言语、情感及心理交流沟通,还要注意语言表达要与感情、温和、幽默等,这些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幼儿融合相处,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幼儿外语教育凸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创建学习环境,提高加强的幼儿外语技能,也是我们值得重视的。

1.2 培养幼儿教师的写画和歌舞能力

“写画”就是写字和绘画,写字就是教育孩子要掌握简单的写字技巧,会写字,写好字;绘画就是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绘画技巧,学会画画。所以,幼儿教师要会写规范的汉字,会画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图画,指导孩子们学会欣赏基本的图画,进而培养塑造孩子的审美情趣。除了写画,歌舞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内容。歌舞“就是唱歌和跳舞,既是教育孩子要学会唱基本的儿歌和跳基础的舞步。幼儿阶段正是塑造孩子艺术能力的关键期,歌舞有利于启发孩子的心智和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幼儿教师的歌舞教学水平对孩子歌舞教育的影响有着关键作用。所以,幼儿教师的写画和歌舞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1.3 提升幼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在与幼儿交往中,要有充沛的精力,才能陪孩子玩的尽兴,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多项技能,主要以游戏娱乐为基本活动内容,幼儿教育贯穿整个游戏娱乐之中,让孩子们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并且能够在玩乐的过程中能灵活有效地解决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去思索去解决问题,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这些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综合的能力素质,老师不仅要能写会说会跳会画,也要保持灵活的头脑乐于思考及时解决问题,更要注意强身健体保持强健的身体和充足的精力。

孩子的脸犹如六月的天,阴晴不定。作为幼儿教师就用该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孩子的突发情况。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保持健康愉快的精神状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同周围人与孩子和谐相处,并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诱导孩子。在孩子的健康发展中起到示范和鼓舞的作用,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

2.1 对幼儿要有一级平等的爱心

爱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的源泉。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对每一个孩子付出爱心,不能因为幼儿自身或者家庭的缺陷对幼儿进行区别对待。幼儿教师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教育模式不断转变的当今社会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心,才能升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2 对幼儿要有耐心

教师心理素质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耐心。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耐心则是必要条件。孩子在教师耐心的教育下,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培养孩子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教师耐心的培养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爱别人,孩子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还能学会丰富多彩的常识。这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孩子在爱老师的同时,也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小爱扩展到大爱甚至博爱,更以致于对整个社会的爱,在教师的耐心的教育中,还能让学生学会责任,更学会在交往中要有集体意识。幼儿教师的耐心付出可以培养孩子良好性格。

3培养幼儿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素质

随着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如何在对待专业学习中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为了以后能在教学时充分发挥特长,学生在实习期间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多积累知识,搜集素材,认真钻研专业书籍,并深入了解幼儿的各种特质,并把所学的知识完美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另外,还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多了解幼教方面的新动态,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要把合作作为首要任务,身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谨记合作与分享,要不计得失并以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作为学生的榜样更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具备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品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并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

4培养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能力

在幼教的培养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幼儿家长沟通,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更要知道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尊重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并让家长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这样可以在幼儿教育中更全面的培养幼儿向多方面发展。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幼儿园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幼儿教师只是一方面单纯的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只能让家长心中产生疑惑,并对幼儿园工作产生消极判断。若要打消家长的顾虑,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具备善于表达与沟通的能力素质,面对家长要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友好的交流沟通。

5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地发展中,教育对其发展起着基础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阶段的初级阶段和奠基工程,因此,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工程。由于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内容丰富、过程复杂,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校情不同,对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不能一刀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而且要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乐于奉献,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使素质教育在幼教领域里得到贯彻和实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云.江苏男性幼儿教师教育的意蕴探寻与建议[J].教育探索,2012(11)

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教师素质,金工实习,措施

1 金工实习指导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1.1 指导教师首先要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

1.1.1 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是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目标, 是高质量人才的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与文化、知识相比属于非智力因素。金工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 要认识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学习, 才能使我们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也才能带领我们的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1.1.2 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综观历史, 古往今来,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 一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 我们金工实习指导教师更要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高尚的道德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好的、正面的影响, 而卑劣的道德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坏的、负面的影响, 比如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烟头、衣冠要整洁等。

1.2 指导教师要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金工实习指导教师面对的是一大批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他们年轻, 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渴求知识的愿望非常强烈, 这就要求我们金工实习拥有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对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横向和纵身的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 使自己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把更深奥、更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1.3 指导教师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

金工实习是组织学生在工厂结合生产进行的实践性教学, 主要学习工艺知识、训练实践能力, 培养思想作风。通过听指导教师讲课, 以及亲自动手操作,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工业产品制造、检验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在主要工种设备上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动手能力, 因此, 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是保证金工实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面。

1.4 指导教师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面对成功的心态, 和面对困境、面对挫折或失败的承受能力。在金工实习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面对可能遇到的种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一个人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 旺盛的斗志, 坚强的毅力, 这是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 金工实习指导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1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1.1 参加教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研究中, 教师通过学习有关的法规文件和专家的文章, 通过自己的潜心琢磨, 大家互相交流探讨, 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更新,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强大动力。

2.1.2 参加研究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 其实质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调节, 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认识。通过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能够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的反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使教师的监控能力乃至全面素质不断提高。

2.1.3 参加教研活动可以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艺术

通过参加教学研究, 教师能够从新的理论和实践中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加以创新, 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2.2 加强学习, 改变观念, 强化基本功,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速度愈来愈快,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越来越多, 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能, 吸收新观念、新思想, 了解和把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只有如此, 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要求的的新型人才, 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2.3 精湛的业务是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素质的关键

一个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 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3.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 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 自觉拓宽知识领域, 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3.2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许多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到中专任教, 缺乏实践经验, 因而, 很有必要让他们多到现场参加锻炼, 由教学一面手, 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并向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

3 学校应进行科学的管理, 提高金工实习指导教师素质

3.1 学校应重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 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

3.1.1每学期, 定期邀请专家和领导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2—3次, 向教师们传授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参加教学研究, 教师能够从新的理论和实践中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加以创新, 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3.1.2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活动, 同一专业的教师坐在一起, 共同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工作计划、集体备课、交流好的教学方法, 彼此取长补短, 特别是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的相互研究, 对双边教学意义重大。

3.1.3进行“技能比赛”、“达标比赛”、“教学质量检测”等活动, 促进教师不断学习,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强大动力。

3.2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必须有一系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3.2.1学校应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公开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 也应该建立教师违纪档案, 这对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教学气氛将是十分有益的。

3.2.2学校领导还应该从学校的长远利益出发, 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突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 采取“以老带新, 跟师学徒”, 即对一些资历较浅, 暂不能胜任教学的实习指导教师, 可采用跟师学徒的办法,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 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素质会逐年提高, 实习工作将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全民素质的提高, 关键在于教育。”而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已经不是个人的事, 而是国家和人民对教师赋予的历史责任!我们职业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更要增强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技术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杰.金工实习指导教师自身素质问题[J].金工研究, 2001 (3) .

[2]樊庆文.提高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J].金工研究, 2001 (4) .

[3]李东君.提高实习指导教师自身素质的实践与研究[D].教育研究, 2008 (2) .

上一篇:口译表达下一篇:术后胸内吻合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