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奥运会范文

2024-09-21

教育奥运会范文(精选12篇)

教育奥运会 第1篇

一、北京奥运——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助力

1. 北京奥运与人本身的和谐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 先后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社会, 一直发展到现代社会。奥运圣火之所以能够经久不灭, 归因于奥林匹克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的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继承了古代奥林匹克美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活动, 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感。她承袭了人类思想中的精华, 是人类真、善、美的体现;她代表当代人性中最先进的一面, 并以共建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祈祷世界和平、希望人类健康这一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 始终照耀着人类进步的脚印。[1]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智能结构、个性品质结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等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即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中, 人们可以欣赏完美, 体验成功, 经历巅峰, 手舞足蹈, 如醉如痴;同时又需要面对失败, 接受出局, 承担痛苦, 泪如雨下, 寝食难安。一切都是那么直接和彻底,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真实。[2]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不管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必将不仅发展了体育技能, 也与自己的心理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心理素质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意志力也会变得坚强很多。当沐浴奥运场景、领悟奥运精神的时候, 我们无不感受到自己进步了, 自己发展了。这就是北京奥运所能带给我们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2. 北京奥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指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3]其中,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和价值追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种内涵与奥运精神是一致的, 如在《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3条中指出:“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运精神与和谐社会都把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作为最终旨归, 两者的共通之处就是要为人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这一点上, 北京奥运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当今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倡导友谊、和谐的奥运精神也会因此在我国广为传播, 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3. 北京奥运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正如《奥林匹克宪章》中所指出的,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在随后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 这一伟大的社会文化运动不断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 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服务。[4]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人类目睹了全球化所带来的繁荣与发展, 也见证了它所带来的困惑与不安。历史告诉人们, 只有世界的和谐发展才是人类发展的方向所在, 也只有世界和谐发展才能为人类带来最大的福音。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世界范围的文化运动, 跨越了多个领域, 凝聚了多方力量, 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所能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奥运本身所包含的多元和包容是世界和谐发展的基础, 全世界的人们只有在奥运的这种包容、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平等对话, 相互协商, 才能最终达到世界和谐。可以说, 世界的和谐发展可以从奥运精神中寻找动力和支持。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是在东西方文化需要更深层次交流的背景下产生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基本内涵包括: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文化, 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5]北京奥运将是“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 也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 这与奥林匹克追求的团结、友谊、和平的宗旨是一致的。从这一角度来说, 奥运会, 2008年落户北京, 不仅不会水土不服, 而且一定会更加茁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华文化的浸染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其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使命, 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

二、北京奥运——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加油

1. 北京奥运——教育的载体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 从而以一种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 促进青年身心的和谐发展。他认为: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从这一思想出发, 他的基本目的不是用奥林匹克运动去推行竞技运动, 而是要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 进而把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过程之中。教育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 并始终贯穿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活动之中, 其中奥运会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从庄严肃穆的开幕、闭幕仪式, 到比赛发奖仪, 式以及比赛本身, 在他看来都是一种教育手段。[6]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采取各种措施, 将体育运动与教育相结合, 教育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的尊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身心灵的净化。北京奥运成为教育的一种载体, 将为推动全社会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 北京奥运——全民学习高潮的引领者

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活到老, 学到老”的深刻寓意。可以说,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 社会发展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社会中的人们学习的愿望日渐强烈。然而,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人们越来越找不到契机来学习了, 这成为我国社会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 将阻碍我国社会的前进步伐。奥运会在2008年落户北京, 成为一个很好的契机来激励人们重新掀起学习的热潮, 奥运的需要使得全中国的人们投入到学习中去, 奥运带来的骄傲使得人们重新找到了学习的动机和力量。于是,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 全中国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学习浪潮。最近去故宫钟表馆参观的游客经常能看到很多外国游客围着一位老人, 听他用熟练的英语声情并茂地讲述故宫珍宝的历史故事。这位老人叫杨景秀, 是故宫的义务英语导游。别看他英语这么流利, 其实英语并不是他的本行, 他是在社区英语学习班里学的英语。许多老人都像他一样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努力学习英语。

3. 北京奥运——社会道德教育的检验尺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简而言之, 其核心就是“公平”, 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公平竞争 (fair play) , 即所有的参赛者遵守比赛规则。因为一旦参赛, 就是在“合同”规范下来行事, 就要以高尚的精神来参加比赛, 其行为就要达到或高出规则所要求的标准。同时, 还要有良好的体育态度, 包括对他人的尊重, 胜不骄、败不馁, 慷慨对待别人, 产生友好和持久的人际关系, 她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也不能逾越和凌驾在规则之上。不论种族、国别和宗教信仰有何不同, 参赛者在比赛场上是平等的, 谁也无法享有特权。[7]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根道德准绳。在奥运比赛的过程中, 不仅运动员要谨遵公平的原则, 而且观众也会为奥运的公平精神所感动。观看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道德的洗礼, 是在观众的内心对自身道德水准的一次检验, 修正自己的道德修养, 重新领悟奥运精神, 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对于筹备奥运的中国人来说, 更是如此, 筹备北京奥运是我国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一把检验尺, 它激励我们中国检验我们的道德水准, 使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更加迸发活力, 在“更高、更快、更强”的激励下扎扎实实落实奥运精神, 实践公平原则, 奥运所具有的这种道德教育的价值是其他任何道德教育形式所不及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了自己的百年历程, 她几经磨难, 在现实与理想冲突的矛盾中奋力挣扎, 最终取得辉煌的成绩, 卓有成效地克服了政治性危机和经济性危机。然而, 在可喜的繁荣背后仍潜含着人文性危机, 公平竞争精神正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亵渎, 兴奋剂泛滥现象已出现“药物体育”的尴尬局面。[8]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这种“人文危机”使得社会道德的天平失去了平衡的支点, 这样下去将是十分可怕的。因此, 在北京奥运准备及比赛期间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严查“兴奋剂”, 同时也应该大力谴责这种道德失衡的现象, 让全世界的民众都认识到这样的丑陋事件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 是可耻的。全世界人民在这一道德水准上达成了一致, 坚决抵抗“兴奋剂”的局面就会形成, 我们在全社会进行的道德教育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 要归功于北京奥运的巨大力量。

三、北京奥运——以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为使命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 rea m) , 这一2008年北京奥运主题口号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 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 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 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 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北京正在张开怀抱迎接全世界人民的到来北京毫无疑问地将为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的奥运会!请相信北京!

注释

1[1]张建光, 董进霞.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6) .

2[2]宋保平.奥运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J].前沿, 2007 (5) .

3[3]何仲恺, 马月华“.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1) .

4[4]孙葆丽.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多元化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4) .

5[5]李跃进.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 .

6[6]肖伟君.试论北京的人文奥运与构建和谐社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7[7]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体育文史, 2000 (5) .

奥运冠军王蒙告诉了教育什么 第2篇

王旭明

虎年春节最有兴致的事情是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同时举行,看春晚真闹心,看冬奥真开心!你看人家那开幕式,随意、质朴、自然,没有超豪华的铺张,更没有矫揉造作的一环扣一环,看得让人心情放松,就是四根柱子点火只点燃了三个,在我们这儿可能又是“重大政治事故”,人家也无所谓,导演只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一句带过而已,本来嘛,开幕式就是一个乐,逗你玩!当然,本届冬奥会让人兴奋不已的,是我国短道速划运动员王濛夺金。所以对她夺金兴奋,不仅仅在其金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金牌背后蕴涵的教育哲理尤其觉得引人深思。

王濛是当之无愧的奥运英雄,无数光环已经或即将在她身上闪现,这一点和许多英雄成长的境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我们知道了王濛在她的成长中有着并不完美的经历。想想四年前,王濛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走出,曾经“劣迹斑斑”:在都灵冬奥会,她称夺冠是为某队友“报仇”;她甚至在赛场上口出狂言指责教练:“这是什么战术啊,什么都没有,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在国家队了,还是回到黑龙江市比较好!”;甚至她还在全运会上因不满裁判而怒摔冰鞋等等。这些“劣迹”与英雄的称号似乎那么的不合,但却真真切切发生在奥运英雄王濛身上。王濛这个英雄恰恰因此而可爱,因此而真实客观,因此而令人信服。多年来,我们树立了不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但始终摆脱不掉高大全式的影子,在这些我们树立起来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身上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痛苦忧愁,就更甭说缺点毛病了。但这些“无缺点”的英雄门因此失去了灵动,失去了血肉,也失去了令千万人由衷信服的理由。王濛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英雄也是凡人,她的成长一定是经历了由低到高、由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把这一过程生动形象具体的展示给人们,远比只说英雄在高处的说服力要强得多。

王濛的成就还充分说明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成就成功人生的重要保证。王濛个性突出,泼辣直率,如果用四年前她的表现概括的话,可以用“坏孩子”形容。这样的“坏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更是无法回避。面对这样的“坏孩子”是一棒子打死,还是按照教育规律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是教育思想有无和高低的重要标志。从某个方面讲,我们的创新人才所以贫乏,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把这样或那样的“坏孩子”挤兑出了成材的行列,而恰恰是在这些“坏孩子”身上,隐藏着创新与突破的萌芽,闪现出与众不同的夺目光彩,王濛就是这样。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应该特别感谢王濛的教练李琰,她在王濛赛后口出狂言甚至都不与她击掌的情况下,不计前嫌。既坚持自己的执教思路,把慈母般的关爱和严格的训练结合起来,以宽严相济的“两手”不断造就王濛,最后促其成功。这正是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品格的巨大魅力,也是因材施教思想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在赛后,王濛与李琰相拥和王濛跪在冰面向教练磕头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王濛的成功再次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当然可以允许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甚至重大的错误,关键是有关部门和领导,家长和老师,是否重视又如何引导,这同样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和重要功能。目前,我们无从全面了解在王濛犯了大错之后有关部门做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但毫无疑问,当王濛和主教练的矛盾公开并引起轩然大波,几天后,在亚冬会上王濛和主教练都退了一步,相互击了一下掌;王濛也写了检查,也做了公开道歉;当然也被冬季中心“下放”到黑龙江队训练,这些都可看出有关领导做的大量工作。在当王濛再度归来后,与李琰的关系逐步的升温并互相理解,冬奥会前,李琰40岁生日时,王濛还亲自操办了恩师的生日晚会。从媒体披露的这些只言片语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捕捉和感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教育方法之多样,管理招数之丰富,宽严结合之得当,恰恰是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王濛。

警惕“奥运式”教育 第3篇

放眼现实社会,追求快速,立竿见影的行为已使许多工作远离其本来意义,甚至违背了规律。与“螺旋树”相仿的是,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盲目追逐“更高、更快、更强”,过度迷恋外在成绩的倾向,上演着“奥运式”教育。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把我们推向提速时代,竞争、淘汰、抢占制高点成了时代发展的关键词,对于发展中的教育来讲,高质量、高品牌,跨越式发展越发重要。学校领导为政绩追求更快的发展,教师为了名利追求学生更高的分数,家长为了孩子做强人不计成本地让其进名校、上辅导班、考证书……无一不是期望“更高、更快、更强”。从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到高中教育,无处不刮起 “超前教育”之风。于是“幼教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愈演愈烈。“幼小衔接”“新初一”“新高一”等衔接班,婴幼儿识字班、奥数班等风起云涌。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红头文件”明确规定教育奋斗目标“中考优秀率保持全市第一;本科进线人数、重点本科进线人数和万人比全市第一”。更有报道称,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位老师不仅每次考试后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而且还要学生写两三百字到四五百字的“反思”。即使考了98分得了第一名,也要反思“为何丢了2分”,这种种做法都是试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儿童培养成“神童”“天才”“全才”“冠军”,却麻木地漠视了儿童真正的情感需求、接受能力、可承受的心理负荷……儿童在童年时期就被推向要得第一的恶性竞争深渊。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独特的地位。法国著名思想启蒙者、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教育即生长,生长有着天然的规律。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可急躁冒进的过程,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事情,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实际,尊重这个规律,遵循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不要人为去超前,不做违背儿童身心成长的自然节律的事。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盲目追风,不侵占儿童休息娱乐的时间,不侵犯儿童的合法权益。如果我们只凭一厢情愿,去盲目追求教育发展速度,片面曲解教育质量的内涵,就可能导致路子走偏,脚步踩空,严重违背教育规律,造成教育的错位和扭曲,引发儿童强烈的不满,甚至导致激烈的冲突,留下沉痛的教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成人将自己的规则、愿望强加给儿童,干涉了儿童的自由发展,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幸福。” 速度与质量、效益成绩和健康幸福,究竟孰轻孰重?试想,如果让四五岁的孩子像小学生那样去读书识字,运算加减,书写英文字母……会对幼儿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呢?除了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造成孩子厌学外,还会引发孩子过早泯灭灵性,失去童年的快乐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教育的速度,恐怕就会丢失儿童成长的高度、向度与深度。

《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孩童时期的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品格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孩子在中小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人生之初,最重要的是启蒙。情感、意志、智慧、性格诸方面需要在此阶段养正,儿童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所以教育急不得,更不能追求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有报道称,一连好几年,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到芬兰取教育之经蜂涌而入,让芬兰举世惊艳!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因为它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写到:“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竞争,在芬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以行之自然、不疾不徐、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芬兰孩子满七岁才入小学,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以三年时间读完小学前两年,即所谓的“零年级”。或者申请将孩子读幼儿园的时间提早一年,成为两年的学前教育。没有所谓的“资优班”,学校与学校之间,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一样的较劲。事实上,对于学生的一生成长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赢什么是真正的输呢?考试分数在班级内名列第一是赢吗?比同龄儿童抢先拿到什么等级证书是赢吗?比同龄儿童提前学习英语是赢吗?如果身体多病,心理脆弱,性格孤僻,还是赢吗?在你刻意去追逐孩子一些外在的显性的诸如分数、名次、证书等东西时,不经意间也许会丢失最最美好的隐形的品质,如学习兴趣、行为习惯、个性、思维、创造性等等。教育一旦被“更高、更快、更强”驱赶, 就会患上盲目追求速度的狂热症,就会让人失去冷静和理性,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格言,揭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但教育不是竞技场,儿童成长不是百米赛跑,我们不能用“更快、更高、更强”来要求每一个儿童。“螺旋树”、海芋两种植物两种命运,这让我们深思,教育的现实场景令世人警醒,其实儿童的生存和成长同样需要智慧。要建立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让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多方合力,促使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童真、童心、童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妨蹲下身来,低一点,从儿童的高度看世界;静下心来,慢一点,以儿童自然成长的速度去认知体悟;埋下头来,实一点,以儿童健康成长的方式自然推进。不人为地加快儿童成长的自然速率,不功利地加速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不盲目地催熟儿童的童年,不急不躁,不疾不徐,行之自然。如此,对儿童的教育,你或许会有全新的发现。

(作者单位: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小学

山东济宁 273519)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现奥运文化的教育价值 第4篇

现奥运会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对人、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极致关怀, 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如何利用举办现奥运会的契机, 向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在探索普遍性的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 研究现奥运会文化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将直接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成效, 并作为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模式”补充进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之中, 为后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二、现奥运文化的教育价值意义

1. 提升运动员的道德认识。

运动会是体育竞技的赛场, 也是道德人格的“检验场”, 因为体育比赛背后有着物质利益的驱动和对于经济回报的追求。在荣誉、地位和名利的强烈刺激下, 个别参赛者禁不住物质诱惑, 丢掉了体育精神和社会责任, 逾越了道德底线, 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背叛者, “黑哨事件”、“兴奋剂事件”等丑闻的发生, 让奥林匹克精神蒙了尘。北京奥运会远离了这类丑闻, 成为“历史上最干净的奥运会”, 成为高尚人格展示的殿堂。

2. 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敏感脆弱, 遇到一点挫折就悲观气馁, 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砺和培养。在奥运赛场上, 有的运动员克服伤痛坚持比赛, 有的运动员藐视困难挑战自我, 他们把拼搏精神和祖国荣誉视为了自己的生命。北京奥运会中, 我国举重选手一次次挑战世界纪录, 体操选手不顾伤痛尝试高难度动作, 射击选手克服环境干扰保持平稳心态, 游泳选手劈波斩浪迎战强大对手, 非优势项目选手十年磨一剑实现零的突破……学生们在鲜活的事例面前, 更能产生内在的认同感和趋同感, 从而主动追求人格的完善和意志力的提升。

3. 培养国民的体育意识。

当今, 众人大多喜欢看体育比赛, 但体育意识薄弱, 认识不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体育实践的自觉性差, 懒得运动。据调查, 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已呈现严重下降趋势:学生肥胖率增加;眼睛近视的比例, 初中生接近六成, 高中生超过七成, 大学生达八成以上;“跳高项目的校运会纪录, 已近20年无人打破”。缺乏体育锻炼, 忽视体育实践, 导致我国青少年和我国国民在身体素质上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了培养学生和我国国民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北京奥运会上小运动员 (如女子体操队队员) 为理想奋力拼搏的成长故事,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提高认识能力和参与体育实践的自觉性。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 对文化、教育、现奥运文化、教育价值、现奥运文化的教育价值的概念, 现奥运文化的教育价值意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得出:现奥运文化的教育价值对提升道德认识、磨练国民意志及培养国民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

[2]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7.48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3.105

[4]教育大辞典第一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

[5]李德顺著.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3

[6]王玉樑著.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8

[7]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85 (3) .47

教育奥运会 第5篇

和平镇四完小大队部 2013年12月5日

和平镇四完小“4+2”特色教育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活动简报

寒冷的天气却抵挡不住全体师生的激情,同学们兴高采烈,洋溢着自信的微笑,2013年12月5日上午,和平镇四完小第十二届冬运会在8:20分准时开幕了,我校有幸邀请了和平镇人大副主席黄小红同志、教管中心杨静霞主任、迎将桥社区崔永刚支书和崔飞主任参加了我校的冬运会开幕式,崔支书在开幕式上还对我们本次冬运顺利开展,作了精彩的发言,他勉励全体运动员要发扬奥运精神,顽强拼搏,服从

裁判,尊重观众,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力争取得最好成绩,并告诉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应具有“友谊第一、安全第一”的精神理念。然后由本届冬运会运动员代表张丹丹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将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坚决杜绝一切违纪违规行为。沈虹副校长对本次冬运会作了重要致词。黄主席宣布本次冬运会正式开始。最后,罗丹副校长宣读了本次运动会各项比赛比赛安排以及比赛规则,为以下各项比赛有序地进行奠定了基础,同时明确了活动的统筹指导思路。

开暮式入场时,走在前面的是国旗队、跟在后面的是会徽队、彩旗队、小鼓队、腰鼓队,紧跟在后的是五指班、繁星点点、脚印班„„各班在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指挥下依次整齐有序、信心十

教育奥运会 第6篇

在推进奥运教育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同样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必须开展“做今天想明天”的奥运教育,奥运会越临近就越意味着奥运会的结束,奥运会结束了奥运教育做什么?这应是我们向项目组成员提出的需要考虑的一个严肃而有意义的课题,我们有责任让奥运教育本身能够持续发展。

一、挖掘奥运精神理念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素,确定奥运教育定位与特色

奥运教育的理念之一是“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它在告诉我们奥运教育的很重要的责任是将举办城市的文化纳入奥运文化,要让全世界了解举办城市。这一理念启示我们要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出发,要在了解世界文化的同时传承中国文化,这是奥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内容。当前一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信息量大而广,钟情麦当劳、肯德基,追随“美风韩流”,相比之下,对本土文化却缺乏应有的理解与情感。一个对家乡熟识无睹、没有感觉的人,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国的人。所以,加强了解、认识、传承中国文化的教育,会为今后可持续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做重要的奠基。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特别是敢于向生命的极限挑战!当前的一代学生大多从小被众多的人呵护着,缺乏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精神。若奥运教育能够紧紧抓住这些内容,找准切入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将会有效地促进德育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这将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使学生受益终生。

基于上面两种认识,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奥运教育重点推进和突破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奥运教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奥运教育推进学生意志品格的教育。同时,为保证目标的实现,我们明确了奥运教育的“三个必须”和“三个原则”。“三个必须”即奥运教育必须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奥运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奥运教育必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三个原则”即奥运教育要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奥运教育要与体育工作紧密结合;奥运教育要与课程课堂紧密结合。 由于目标定位准确,我们在奥运教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探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奥运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以往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总感觉流于形式,表面化的东西比较多。如今奥运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强烈的责任感,打开了我们的工作思路:爱祖国就要从爱身边的北京开始,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从了解老北京的文化开始。

1.在《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感悟

《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宣传中国的特色文化和文化遗产,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植根在学生心中。其中,第一部分是关于老北京民俗特色文化的内容,包括十个专题,如“北京的城楼、牌楼”、 “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小吃”、“北京的老字号” 、“北京的名人”等。目的是让学生从探究、品味身边的民俗特色文化开始,小中见大,激起学生研北京、说北京的兴趣,感受北京的文化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并能在2008年奥运盛会到来时,可以用外语给外国朋友讲述北京的故事,让国际友人都知道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小吃,记住中国的首都北京,为将举办城市的文化融入奥运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呈现了从一门到多门、从整体向局部深化的一个过程,如课程开始仅处在文化探究层面上,内容基本上是平面的、静止的。而后开发了老北京体育益智游戏的课程,将毽子的活动技巧与毽子文化的探究紧密结合;开发了传统工艺沥粉画(皇宫柱子上凸出的金银色画)课程,将传统工艺技巧与传统文化的探究紧密结合;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熟识了老北京“门墩”、“瓦当”等各种文化符号,了解了符号背后深藏的文化意蕴,领略了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

2.在《品味文化》课程教育基地中升华

在改建学校旧楼时,我们因地制宜结合《品味文化》课程,依据几个专题创立了具有特色的京味文化楼。京味文化楼不是静止的、只供参观的地方,而是生动的、不断生成发展的爱北京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低、中年级的学生照北京,画北京,做关于北京特色的玩具、小吃的模型;高年级的学生,走进胡同探访北京的人与事,讲述北京的故事,由对胡同的表面景物的了解到对胡同名人的了解再到对名著的阅读,充分体验、感知了北京的特色,感受了京味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当他们在接待不同的国际友人、一遍一遍地讲述北京的故事、得到国际友人的不断赞叹时,他们那种民族自豪感在不断升腾,“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记住北京”成了他们发自心底的追求!同时,学生的礼仪、表达等多种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在丰富持续的“一班一星”主题活动中提升

奥运教育要取得明显成效,就要注意坚持一个原则,即“少就是多,伤其食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我们借奥运盛会,发扬“追求健康、快乐的成长,追求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敢于向生命的极限挑战”的理念,并将之努力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为实现目标,我们主要通过一个很小的突破口进行教育,即开展多种形式的“一班一星”活动。各个班级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实际,自由选择奥运赛场上的明星和赛场下默默支持奥运工作的明星,开展四个方面内容的活动:探究奥运明星背后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的动力;探究奥运英雄参赛的项目,了解奥运参赛、观赛规则,提升学生的守纪、守规意识;探究奥运英雄参赛项目中我国的成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探究奥运英雄参赛项目器械的发展情况,提升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拓宽创新思维。

我校一校四址,68个教学班,班班都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中外奥运明星。如我校“亚萍班”的学生,通过搜集、讲解、表演、交流亚萍的成长故事,真正理解了“想要成功,必须坚持不退缩”、“只有付出艰辛,才会收获成功”的内在含义 ;真正体会了“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悲壮与辉煌;真正懂得了课文“爷爷的卢笛”中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是长不大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面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4.在不同层次的展示活动中促进发展

我们学校各个年级、各个校区在推进奥运教育中都会根据阶段活动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不同范围的学生的展示活动。如去年我校四个校区举办了大型“奥运文化节”:从奥运的起源开始,师生共同演绎了世界五大洲代表国家的文化艺术的剪影,共同演绎了中国特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北京文化、白小文化的剪影,让尊重自己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中。

奥运精神下武术礼仪教育的探讨 第7篇

关键词:武术,仪式,教育,民族精神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凝聚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无论是武术技能还是武术哲理,都要比日本的剑道、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精深的多。但是,就武术运动礼仪的发展要落后于日本的剑道、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以武术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开展还没有被提升到必要的高度。势必影响我们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弘扬。如何借助北京奥运会的精神,解读武术仪式教育,将传授武术上升到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笔者从仪式文化视角,阐述武术活动的仪式教育,以拓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途径。

1 仪式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礼仪之邦”。元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之礼贯穿于传统文明的方方面面,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无时不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尊礼、重礼、守礼、行礼,成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从而形成了谦逊友善、彬彬有礼的民族风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典礼、祭祀等仪式,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对人们的公务及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谓“仪式”,是指典礼之秩序形式等的礼节规范,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我国早在《后汉书·律历志》中就有“仪式备立,司侯有准”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注引《魏略》:“游楚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觐,被诏登阶,不知仪式”。[1]可见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9世纪,西方国家出现“仪式”一词,并作为一个分析性的专门术语,被确认为人类经验分类范畴上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利全书》“仪式”条把仪式与人类初年的动物崇拜联系在起。认为:“仪式由传统习惯发展而来,是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其基本作用是使人们之间互相理解”。仪式作为礼仪的具体形式体现行礼的具体过程或程序在欧洲受到重视和青睐,在现代奥运会仪式的形成中表现尤为特出。

现代奥运会,摒弃了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的军事取向,突显了奥运会的教育功能,以教育文化、人文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为前提,重在培养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使用由法国著名记者吉尔伯特·罗姆在1792年议会上发言提出的“奥林匹克年”,将现代奥运会设置在闰年举行,接近古希腊4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其二,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大部分的古希腊奥运会的宗教制度仪式,并赋予了新时代的人文理念,如圣火采集、火炬传递、奥运会旗交接、开幕式和闭幕式、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宣誓、发奖仪式等等。其三,明确了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3]顾拜旦于1896年,又一次强调:“大部分重大的国家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问题。”[4]将体育纳入教育,在竞技运动中融入教育是现代奥运会的目的和归宿。百年来,曾多次修改、补充《奥林匹克宪章》,但由顾拜旦制订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2004年9月1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仍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5]

2 武术“仪式”的发展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6]中国早在商周时期,祭祀和军旅之事是国家最重要的事。“祀”有宗庙祭祀和社稷祭祀之分。“戎”,泛指以维护和平为目的的军旅之事,主要包括军事训练,节庆阅兵,两国会盟仪式以及誓师祭拜等活动,并非纯粹的战争,“戎则不加无罪”。[7]中国古代祭祀和武乐活动的结合,与古希腊奥运会的祭祀类似,如“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8]“脤膰”都是古代用来祭祀的肉,膰通常用于宗庙祭祀祖先亡灵的熟肉,脤通常用于社稷祭祀天地神灵的生肉。宋代叶梦得从礼的角度认为“脤膰之礼”是诸侯国之间友好往来的一种礼节,可以“亲兄弟之国。”[9]唐代孔颖达在进谏朝廷时说,国家只有做到“盟会协于礼,兴动顺其节”。国家才会“褒其善”。[10]《礼记卷十七·月令》和《吕氏春秋卷十·孟冬纪》都有记载:每年的仲冬,要大量的宰杀牲畜祭祀天地神灵、先祖亡魂,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相继举行“将率讲武、肄射御、角力”[11]等角伎武乐活动。汉代高诱注曰:“肄,习也。角,犹试。”[12]“讲武”、“习射”、“御车马”、“角力”相争都是武术的起源因素。严陵方氏曰:“武言其道,故讲之。使明射御,言其事,故习之。使熟力,则相抵而已,故曰角。”《讲义》曰:“古者,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孟冬农功之隙,乃讲肄武事之时也。故命将帅讲习射御角力,亦武勇之事。”[13]因此,中国武术仪式可以上溯到周代的“讲武之礼”。

到春秋之时,孔子以“射礼”为教育内容。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14]孔子在向乡民讲解“乡射”之礼时,孔子“使子路执弓矢出誓射者,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亸,而语询众庶之仪。”汉郑氏注:“行乡射之礼,而以五物询于众民。”所谓“五物”即“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讲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15]宋代朱熹注:“揖让而升,大射之礼,言君子恭逊,不与人争,惟于射而后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逊乃如此,则其争也君子,而非如小人之争”;[16]“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为力不同科,孔子解礼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17]据《山东通志卷十四·学校志》载:“古者习射于泽宫,夫子射于矍相之圃,此各学均置。射圃之意,明太祖洪武三年诏定学校射仪。今各学惟存故址尔。”自汉代以后,学校设“射圃”,主要是延用孔子的“射礼”教育,到明代还盛行,发展到清代,“射仪”教育被逐渐遗弃。

3 武术仪式的发展形式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活动的仪式较多,如递帖拜师、回帖授徒、见面时的各种礼节、交手过招时的礼节等等,就单单“拳礼”一项就有“合十礼”、“五指礼”、“四指礼”、“三指礼”、“莲花礼”、“一字礼”、“无为礼”七种之多。清末到民国,武术的活动仪式逐渐简化,在古代作揖的基础上形成两手相抱的简单形式,即“拳礼”。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将其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并作为竞赛项目列入各类比赛。首先应简化武术活动的仪式,不再提倡拜师和收徒仪式以及烦琐的各种见面礼节,将所有的见面和交流仪式浓缩为“抱拳礼”和“持器械礼”,事实上“持器械礼”也就是“抱拳礼”,只是左手持器械时的抱拳礼。所谓“抱拳礼”,就是武术套路、散打等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的礼节。基本动作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颊平齐,右掌虎口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武术散打中,运动员带拳套行抱拳礼时,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敬“拳礼”时要求仪容和蔼,态度自如,体现了思想上进取、性格上的涵蓄和精神上的谦让,也正是中华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运动前敬礼,是对裁判、师长、同仁、观众、对手的尊重和谦让,也是引导套路的一个良好开端,拳谚云:“行礼文静似处女,开拳一动如脱兔,闪战敏捷若雄鹰,进击迅猛似老虎”;[18]运动结束后敬礼,是对裁判、师长、同仁、观众、对手的尊敬和感谢,有始有终,体现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在开展武术运动时,应将武术礼节贯穿始终,大力提倡。相反,傲慢无礼、飞扬跋扈、脱离群众的行为举止应该受到社会摈弃。

武术活动其它的竞赛仪式基本上是套用了奥运会竞技运动竞赛的仪式,其目的也是为了进入奥运大家庭。1953年在天津举行首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赛及竞赛大会,武术比赛列入其中,1956年北京举行12省市武术比赛,1959年武术被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1990年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1991年北京举行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国际武联的会员总数达到106个,奥运会已经接纳国际武术联合会。至此,武术竞赛经过半个世纪的“奥林匹克”化发展,仪式趋于奥运会运行模式发展,并逐渐完善。“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使武术比赛能够跟随奥运会同地同步举行,尽管与奥运会项目存在本质上差异,但是同样会产生一种中西体育文明平等对话与交融的效应。

4 武术仪式的教育功能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来重视“言”与“礼”的关系。良好的礼仪风范不但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风貌,而且能够表达一个社会国家的富强、文明程度。武术仪式要结合学校的各种礼仪教育,体现她的教育功能、人文精神、社会行为规范,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出贡献。

中国有句俗话,“人坐有坐相、立有立相、走有走相”。尤其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期,学生们的日常举止谈吐,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礼貌、仪表、仪态等个体行为习惯也在这段时期形成。在中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日常交往中方方面面的礼节、礼规、礼貌待人,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身素养,从而提高素质教育。学校的礼仪教育,采用什么样的礼规、礼节,什么样的仪表、仪态、仪容最为合适,既要区分大、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及性别的差异,考虑不同场合的特殊性,又要有统一的规范性,务必与学校、社会和国际的礼仪相结合。无论选择哪些仪式教育,都不应该忽略民族优秀传统仪式的教育。经过浓缩的武术礼节“抱拳礼”是对武术传统仪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学校传统仪式教育中务必受到重视。如武术运动会的运行模式,学校体育运动会武术表演形式,武术课上要强调师生同学间的武术礼节,武术会操、武术训练、武术交流等场合都应该强调和重视武术礼节。

仪式教育是习武者接受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19]武术有德还需有礼。“正心思、习品行、讲文明、有礼貌、表里如一、举止庄重,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素,行则彬彬有礼”,[20]是我国武术的传统美德。习武者进行武术活动时,应以抱拳礼为尊,充分体现传统武术的特色礼节,武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通过精神饱满的敬“拳礼”体现武术中的精气神。武术谚语云:“场外如绵羊,场内如猛虎下山。”进场一个精神饱满的“抱拳礼”,马上就要体现出武术“内外合一”、“精气神三华贯一”的气势来,体现出华夏民族“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气节。将形体运动与内心精神相结合,表现武术刚柔相济、虚实分明、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武术精神。双人对练或竞技,除了向评委席和观众行抱拳礼外,相互间还要行抱拳礼,尊重同伴或对手。对方的存在是自己体现价值的前提,不论比赛输赢,都应该向对手或同伴表示感谢和致敬。

5 结语

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的重要性 第8篇

一、对学生进行人文奥运教育

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对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

奥林匹克属于全人类, 在这个大家庭中, 人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鼓励, 交流思想、交流友谊。同时, 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幕式上的历史画卷、“四大发明”等, 无不令人印象深刻。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更是令人心潮澎湃。可以说, 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 就没有今天北京奥运的成功。不难看出, 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了“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得益奥运”的精神, 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广泛参与”的特点, 成为了中国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名片”。

二、展示中国风采, 对学生进行现代“科技奥运”教育

为迎接奥运会召开, 中国人民自行设计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奥运馆———鸟巢体育馆, 它加入了纳米新技术, 用了4万吨国产钢铁构筑而成。它可以容纳数万人在内观看和比赛, 且安全感百分之百。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这个游泳馆创两项世界第一: (1) 规模最大, 结构复杂, 综合技术全面; (2) 它是世界最大的游泳馆。

还有射击场馆, 长达260米, 无一根柱子, 运动员可以在射击馆内发挥自己最高的射击水平。

这些场馆都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 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 使场馆内冬暖夏凉, 运动员能发挥最佳水平, 观众能得到最大享受。中国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 令西方国家惊讶。

“科技奥运”, 见证了人类的和平、友谊与进步, 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言必有信”的中华民族形象。中国因奥运而发展, 奥运因中国而骄傲。“科技奥运”, 已经不仅是北京给世界的一个承诺, 更成为了中国自我提升的新动力。

三、宣传体育精神

体育不分国界、不分种族, 公平竞争, 竞技体育, 就要体现公平竞争。兴奋剂摧残人的身体, 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会中严惩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中国运动员在参加29届奥运会前, 集体宣誓, 坚决反对服用兴奋剂, 让运动员清清白白地参加奥运会。因为各国参加奥运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各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中国所提倡的体育锻炼是: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因此, 应对学生进行“绿色奥运”教育。

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奥运赛场上一次次升国旗、奏国歌, 每个中国人都感到心潮澎湃, 热泪盈眶, 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融为了一体。升国旗 (区旗) 、奏国歌 (会歌) 等奥林匹克仪式引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意识,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51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每一次我们的奥运冠军都会高唱《国歌》, 闪着幸福的泪花, 此时作为中国人, 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教育奥运会 第9篇

一、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要转变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观念, 特别是让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并结合自己专业的需要, 有意识的运用强身健体思想和体育锻炼手段, 促进思维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更要使学生把握住方向, 即学生在掌握了学校体育内容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内容, 达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目的,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体育而言, 从学校领导到学生, 首先, 要避免对素质教育的轻视和排斥, 重构教育思想, 科学制定素质教育对人的文化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从教育体制到教学体系上给素质教育以准确定位。要纠正唯运动技术的倾向,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 以育人为中心, 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 自由开放的精神, 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此外, 我们还必须从素质教育着眼,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要确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 要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制定有关政策, 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推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学改革, 而不是把素质教育当作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来对待;对于广大教师来说, 就是要摆脱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和单纯的课程教学意识, 要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善于挖掘和发挥各个环节中有利于人才素质提高的因素, 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 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念、就业观念, 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增强自身的适应性。

二、寓德育于体育教学和活动之中

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派生功能, 就学校教育体系而言, 学校体育是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的教育过程。大学生正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加强体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工这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此, 高校德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将二者结合, 把思想道德教育透到教学计划之中和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比如, 在讲述《乒乓球发展史》一课时, 我们就可以结合现今中国乒乓球的现状, 介绍许多国体育健儿正在奋力拼搏, 为祖国争光的事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引他们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的思想,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责任感。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中, 素质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根本,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以较高的文化素质为基础。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门融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它具有综合素质教育的优势, 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认知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协同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迁移性, 而这正是培养高级人才素质的需要。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使大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而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及素质, 成为基础扎实, 全面发展, 勤于开拓, 勇于创新, 百折不挠, 坚韧不拔, 适应环境变化的复合型人才。

四、全面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

在体育课教学中, 相同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教出来, 其效果可能不一样。这是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 而文化素养则是这种“人格源泉”的发源地。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加强文化修养, 提高审美情趣。掌握历史知识, 使人具有洞察力, 使人产生民族凝聚力及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哲学知识, 使人分析问题透彻、精辟、深邃, 能培养人的思辩能力和审美能力;懂艺术, 可以使人产生审美情趣, 培养人的艺术欣赏、鉴赏水平;懂语言, 可以使思维敏捷、语言流畅, 培养人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无论人们怎样理解, 提高素质教育中这些极为重要的内容, 对教师本身思想及感情的熏陶、感染、塑造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作为人的思维活动的载体—语言文化, 更是表现文化修养及知识体系的显著特征。因此, 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还应该在哲学、语言、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知识, 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使其有毅力去学习,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造的意识。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 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底蕴, 能更好地拓宽思路, 迸发出创造性的灵感, 团结其他教师, 发挥群体优势, 从而取得重大的成果。

五、结语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 要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我们的体育教师也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专门人才。

摘要: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落幕, 也给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融入了新的活力。奥运精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校园生活。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希望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育,奥林匹克精神,体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典兵, 张忠华.学校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

军地奥运会 第10篇

3月29日,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物流系教授崔介何早上6点钟就起床了, 不是因为今天要讲课, 而是因为他正在参加“军训”。这次“军训”是“第二届军事物流学术论坛暨装备物流学术年会” (以下简称军事物流论坛) 的主办方之一装甲兵工程学院, 为来参加军事物流论坛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们准备的一次特殊活动。在军事物流论坛期间开展这样的活动, 不仅使地方物流界的专家们对军队建设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 而且也增加了军地物流专家的交流机会。

军地结合

“地方物流和军事物流的发展是互相支持、互为支撑的, 谁也离不开谁。要努力实现军地物流一体化, 军地物流协调发展。也只有实现了军地物流协调发展, 我国的现代物流才能实现更快更和谐地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军事物流论坛上做题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专题演讲时, 阐明了军地物流一体化的重要意义。而且作为这次军事物流论坛主办方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事业向前发展。

军地物流一体化是对相对独立的军队物流系统与地方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 以实现军地物流兼容部分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为军地物流一体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十五”期间, 我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9.7%, 仅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投资就达2万多亿元。2008年铁路客运专线部分建设投入运营将使运输能力到进一步释放。

坚实的基础构成了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国内发展条件, 同时国外军事物流环境也要求发展我国军地物流一体化。例如, 海湾战争中, 美国军队在42天内就先后输送了50多万参战人员和3000多万吨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 其中大部分是借助地方3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运公司、7个州的铁路部门和数百家汽车运输公司的运输力量完成的。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 随着高技术装备的大量投入, 战场空间不断扩张, 战争进程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军队与地方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 吸收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保障中来, 实现快速、高效的精确化保障。

军事物流的发展, 不仅为军队的训练、作战和国防安全提供了保障, 而且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在军事物流论坛上的发言中表示:“近年我国的军事物流的研究和实践也出现了一系列可喜局面, 在军事物流学科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军地物流一体化思想, 将军事物流建设融入国家大物流体系建设之中, 为构建军民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进行了理论创新。”今后还要进一步坚持“军地结合”的方向, 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要求, 军民携手, 为提高军队保障能力,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军事RFID

与军事物流相比, 地方物流有着更多与国外先进物流理论及技术接触的机会, 再加上商业竞争的刺激和追求最大利润的动力, 其理论、技术以及设备相对比较先进。实现军事物流一体化也必将促进我国军事物流理论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如, 美国军方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 技术。目前, 这一技术也是我国地方物流与军事物流领域研究应用的热点。

无论军用物资处于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修的任何环节, 各级保障人员都可以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物资的可视化管理。这样减少了物资浪费, 保证前线弹药和物资准确供应, 进而缩短作战准备时间, 大大节约在军事物流、装备物流领域的成本。这也是除美国之外, 德、英、日等国发达国家军方都在研发这一技术的重要原因。

目前, 我国军方已认识到在军事物流领域开展RFID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并把它作为军事后勤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这点从这次军事论坛中举办的“2008军事物流技术专题展览”中, 厂商展示得RIFD产品多样性中可见一斑。

记者曾在其中一个展台前体验了这一技术。该展商展示的一款手持RFID阅读器, 准确读出了记者手中的“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IC卡”包含的卡片序列号而没有显示经过加密技术处理的金额信息。可见, FRID标签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未授权人取得或者篡改电子标签信息, 这将是解决其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

当然, 在RFID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中, 不仅仅只有安全问题, 人才缺乏也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问题。

人才, 人才

不仅RFID研究应用领域中缺少人才, 军事物流领域同样缺少人才。后勤指挥学院教授王宗喜在军事物流论坛上呼吁, 要深入推进军事物流智力开发工程。军事物流人才可以为军事物流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具备为军事物流事业进步与发展创造出丰硕成果的潜能。

由于军事物流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学科, 其涉及知识面广的广度, 多层次的作业环节,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复杂的指挥关系, 都是军事后勤前所未有的, 这要求军事物流人才应具备全新的素质。

目前, 我国军队物流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 “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少且知识结构不合理, ”某军事院校教师表示, “从我军物流人才的培养情况看, 无论是在学历教育方面, 还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 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我军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物流人才仍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

而我国地方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中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已经超过500所, 在校学生十多万人, 初步形成从职业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现与原人事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在全国启动物流师培训、考试与认证, 以解决物流企业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从业资格等现实问题。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 3~5年内我国地方物流人才紧缺的状况将得到缓解, 地方物流人才市场竞争则日趋激烈。

军队物流人才“供不应求”, 而地方物流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一矛盾凸现军地物流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由于军事活动的特殊性, 与地方物流相比, 军事物流产生于战争又服务于战争, 这就决定了军事物流人才培训不能完全按照地方物流人才培训模式, 需要军地兼顾,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本着综合性, 实用性的原则, 设置相应的以物流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的宽口径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军地双方共同的培养优势, 联合解决现有的军地物流人才矛盾。

教育奥运会 第11篇

关键词 奥运志愿者 思想政治工作 启示

成功举办奥运会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而以奥林匹克教育和志愿者工作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高校的共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在《2007年北京高校奥运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中指出:“北京高校奥运志愿者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围绕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以‘抓机遇、做贡献、促发展、留遗产为指导方针,坚持发挥北京高校的独特优势,坚持奥运筹办工作与高校自身各项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带动高校育人及全面工作”。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落幕,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卓越贡献的奥运志愿们也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他们热情的笑容、专业的服务、良好的素质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作为高校负责志愿者工作的一线人员,笔者曾亲历了奥运志愿者的组织招募、培训考核、实践锻炼和队伍建设工作,也亲身体会到了广大志愿者们在服务奥运、展示国家形象方面所付出的汗水和辛苦。奥运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开展体现了国际化和民族化的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需要,因而在组织领导、理念、内容、途径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总结奥运志愿者工作组织开展的有益经验,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时代性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统一领导,重心下移,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

奥运志愿者的组织工作既涉及到思想动员、宣传招募,又要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考核,既需要统一领导也需要重心下移。高校建立了奥运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及时解决志愿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全程了解志愿者的心理动态,全员做好志愿者的知识培训,全方位做好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共青团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既保证了思想的统一,又强化了日常管理,所形成的强大合力,为高校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高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有效开展启示我们,德育为先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全员育人不能仅体现在文件上,而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建立起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关键要强化每一个参与者的育人意识,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入手,重心下移,重点解决大学生在思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和困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要停留在脱离实际的理论阐述或道德说教中。

二、以人为本,突出关爱,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是关键

奥运志愿者的管理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生于上世纪80年、90年代的青年群体,若按照社会惯有的视角认识他们,承担这么大规模的国际赛事服务工作确实让人心生畏惧,谁能料到这些常人眼中“自我、叛逆、冷漠、价值虚无”的年轻人提供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周到的志愿服务。这无疑要得益于整个奥志愿者工作所坚持的理念,即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大众参与、以人为本、传播微笑、构建和谐”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凝聚青年的组织魅力,注重发挥全体志愿者发自内心、服务社会、提高自我的“愿动力”;同时,无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实践服务,注重发挥其主体作用,尊重其首创意识,强调志愿者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有效实现对志愿者的激励,管理者和志愿者在共同感动中实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确立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教育与接受教育的关系,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自己活动的真正对象予以认识和引导,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理解、把握、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进程作为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对象予以定向、调控和推进。” [ 1 ]奥运志愿者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牢固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成长,将感动

融入教育,用关爱影响学生;始终认识到教育只是手段,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才是根本目的。

三、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重点

奥运志愿者培训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的工作,既关系到志愿者能否高质量完成奥运会赛时的志愿服务任务,又关系到国家形象和世界标准,因此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志愿者的接受度成为培训工作的重点。通过采用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三阶段模式,逐级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既保证了中华文化、文明礼仪、英语口语、心理调试等通用知识的普及,又兼顾了不同志愿服务岗位的具体需要,同时融入了案例剖析、历届志愿者的典型事迹、具体岗位的模拟练习等,在具体知识的讲解和分阶段实施中,使得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者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实现了对志愿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培育了志愿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礼仪习惯、诚实守信意识和世界公民观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上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奥运志愿者培训的有效性启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避免纯粹的纸上谈兵,要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解释现实的问题;贴近生活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要能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贴近学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并不断充实新的教育内容,在心理辅导、职业规划、人生设计上下工夫;要通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案例剖析和大学生身边典型事迹的分析阐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拓展平台、注重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外化是目标

奥运志愿者的实践考核既是培训的空间延伸,又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平台。北京奥运会形成的6+1模式的志愿者工作格局,使得每一位社会公众都有机会参加到奥运志愿服务队伍中,而通过开发建立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参加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合格与否,志愿服务技能标准与否,同时,在实践中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在体验中收获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团队协作中强化集体归属感,在与人交往中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转换为继续完善自我、持续奉献社会的“原动力”。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一次高难度的社会实践课程,志愿者们在选择课程和破题解决中, 积极参与、主动出击、勇挑重担,用自己的解题思路,圆满完成奥运会赋予的志愿服务课程。

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奥运志愿者实践考核工作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而是应当落实在学生积极的行动体验中,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实现道德的完善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德性和其它技术一样,是用了才有,不是有了才用。”“人们通过现实活动,而具有某种品质,品质是为现实活动所决定。”[2]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乃至自我与自我的互动交往,从中学会如何处理我他关系、我与社会关系,在体验中辨别是非美丑,培养道德修养,从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东京奥运会 第12篇

隈研吾设计山手线新车站

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近日宣布,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将主持设计位于东京山手线上的一座新车站。车站将建于田町站和品川站之间, 暂命名为“新品川站”。

据称, 新车站将作为东京奥运会时日本的门面之一, 因而隈研吾在整体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日本传统元素。他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日本传统的折纸艺术与和室中常用的纸拉门。

整个车站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屋顶。由玻璃、钢和木材共同组成的屋顶, 延展出近4000平方米的空间, 从空中俯视, 透过半透明涂层覆盖的屋顶, 仍可隐约看见内部交错的钢制及木制支架。而整个屋顶微微地翻折与起伏, 带有折纸作品的折叠质感。

在东西面, 车站外墙由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组成, 给整座车站带来了很好的采光, 站外的行人也能透过玻璃幕墙清晰地看到站内的景象。玻璃幕墙和木质结构的使用, 给整座车站带来了明亮舒适的感觉, 也使整体设计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找到了平衡。

水上场馆建设SHUISHANG CHANGGUAN JIANSHE

东京奥运场馆建设预算经费紧张部分比赛恐迁至韩国

据报道, 由于日本东京2020年奥运会筹办经费紧张, 一些场馆建设预算遭到大幅削减, 如果东京奥运会赛艇和皮划艇比赛场馆建设不能按原计划进行, 国际奥委会将考虑把这些项目“外迁”至韩国中部的忠州市举行。

针对这一消息, 韩国奥委会方面表示, 如果需要帮助, 韩方愿意给予支持。不过目前韩国方面尚未接到关于此事的正式邀请。

根据原计划, 原东京奥运会赛艇和皮划艇比赛场馆建在东京都江区, 名为“海之森水上竞技场”, 建造费用为491亿日元 (约合32亿元人民币) 。东京都政府近日表示, 为削减成本, 这一场馆的建设费用减少到300亿日元 (约合19亿元人民币) 。为此, 观众席和赛艇库的建设费用将大幅削减, 改为临时设施;电视拍摄使用的临时码头建设工程也将被砍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育奥运会】相关文章: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奥运效应”09-10

伦敦奥运会05-13

北京奥运会05-24

东京奥运会06-30

奥运会作文06-14

北京奥运会08-10

奥运会试题08-29

里约奥运会周期06-25

后奥运会经济07-05

29届奥运会07-16

上一篇:呼吸系统顺应性下一篇:涉外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