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

2024-06-20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精选12篇)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 第1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问题,个案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增, 社会上开办了大量外语技能教学机构, 众多高校也相继推出“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而传统外语院校的英语专业如何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并不断发展, 成为外语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当前, 针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清晰认识现有的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专业存在、发展的关键。

1 理论及文献回顾

1.1 课程体系系统论

系统论的整体性保函三层含义, 第一, 系统是由各个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的要素结合而成, 它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着的;第二, 系统功能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功能不等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 而是各要素功能的总和加上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新功能;第三, 系统中的各要素功能的独立功能和相互关系只能统一和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 离开整体而存在的单个要素即使具有良好的功能, 也绝不能具有整体反映出来的功能, 但通过系统整体的综合和统一, 很可能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联性, 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要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除了考虑系统要素设置也就是课程设置外, 必须注意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改变课程体系结构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或改变课程体系的功能。要围绕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优化而寻求平衡点” (陈亚琴, 2002) 。因此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结构、实行“平台加模块”的课程结构, 对那些服务面向较宽体现学科基础的课程用平台结构组织以保障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体现宽厚基础;服务面向较窄且需一定的灵活性的课程用模块结构组织, 用于系统具有差别的个性发展要求, 具体操作是把课程层次关系划分为若干层面, 在学科大类之下, 按专业方向划分专业主干课程模块, 共专业内外学生灵活选修, 以柔化专业方向, 培养多种规格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1.2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外语专业属于高等教育, 其课程应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一直过分偏重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专业知识课的比例则偏低。我国现行的高校英语专业《大纲》仍将语言技能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保留在67%, 专业知识课程仅占15%。如果外语专业仅提供语言训练课, 就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学科基础。刘天伦 (1996) 认为, 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学术或事业上的总体成就比其它专业的毕业生逊色, 很少出现杰出人才, 其中原因, 很可能与国语专注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思想观念的发展有关。刘毅 (2005) 同时指出:为使外语专业的教育真正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 就必须加强对专业知识性课程的规划。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某外语院校208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对现有课程的反馈意见及对未来开设课程的需求, 其中语言文化方向学生52人, 高级翻译方向86人, 教育方向30人, 英日双语方向40人。并随机抽取毕业去向为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各9名, 对其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他们对高年级课程设置的看法, 并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3 数据分析

3.1 程体系的结构性

3.1.1 专业方向课程的不够合理

目前, 该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开设必修课程共12门, 分别是高级英语、高级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散文选读、英语视听说、英汉笔译、英汉口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及语言学导论;开设专业必修课有翻译倾向的连续传译和同声传译、语言文化倾向的名著选读及外报外刊选读、教育倾向的英语教学法等课程。而高年级的选修课程寥寥无几, 几乎没有。这种完全单一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 限制了学生在其他倾向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 现有课程不能满足各倾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高级翻译方向学生为例, 学生不仅要求增设本专业的课程, 也对其它倾向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表1显示, 有较大部分同学对文学语言学类、文化类的部分课程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由于受到课程设置所限, 这些需求都没能得到满足。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及两年的基础阶段技能培训后对各倾向的学习任务、自身的未来走向并不了解, 直至升入高年级后通过这些对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 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后才对这个倾向有了深入的了解, 发现自己究竟对这个倾向是否感兴趣。而在学生尚未对这些倾向有所了解的前提下, 过早地通过必修课程设置来限定所学课程无疑会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剥夺了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权利。

3.1.2 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

专业技能课程内容的梯度:进入高年级后, 基础技能课程基本告一段落, 没有了听力、口语、泛读课程, 高级英语、高级写作及翻译类课程占据了技能课程的大部分课时。仅以翻译课程为例, 其中笔译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三一学年, 按上下学期分为英汉笔译和汉英笔译;口译课程开设时间仅为大四第一学期。经调查发现 (如表2所示) , 高年级学生普遍反映出对口译课程的强烈需求。

通过访谈究其原因得知, 第一, 学生普遍认为口译课程实用性较强, 在未来就业中应用范围较广, 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强有力砝码。第二, 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训练后, 口译水平没能达到自身预期的标准;经过对任课教师的访谈, 老师也承认了学生目前的口译平均水平未能达到《大纲》“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的要求。深入发掘这一现象的原因, 现有的课程设置打断了口译技能训练的连续性,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口译相对其它课程有自身的特殊性, 对技能训练的连续性有较高要求。进入三年级后取消了和口译密切相关的听力和口语课程, 直到大四第一学期才开设要求更高口译课。在停止听力口语训练一年时间的情况下, 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难度更高的口译, 学习质量必然不尽如人意。

专业知识课程内容的梯度层次:作为英语专业的看家本领, 英美文学、语言学及对象国文化在高年级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否具有系统性?结构安排是否合理?通过调查学生的反馈意见, 如表3所示。

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满意度显然高于语言学导论, 近35%的学生认为语言学导论应该取消或是缩减课时。语言学导论作为《大纲》规定的英语专业必修课, 必然不能轻易取消或是缩减课时。那么为什么学生对这门专业课持消极态度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 现有语言学导论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课时安排及授课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 学生认为仅开设一门语言学导论不足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讲, 语言学理论是全新的一套知识体系, 先前的学习中对语言学理论涉猎较少, 没有形成一定的认知, 接受起来十分困难。又缺乏其它语言学类课程帮助理解, 使得本来就抽象的理论变的更加枯燥难懂。其次, 在课时和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每周2课时难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任课教师不得不填鸭式地灌输理论知识, 没有充足的时间对理论进行生动细致的讲解, 直接导致学生听不懂—不爱听—更加听不懂的恶性循环。因此, 完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4 结束语

为了摆脱英语专业的尴尬境地,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在优化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逐步改革出现问题的课程, 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及时改进, 使英语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Cummins J.Bilingual education and English immersion:The Ramirez report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M]//I.A Heath and C.J.Serrano (Eds.) .Annual editions: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98/99. (pp.231-236) .Guildford, Connecticut:Dushkin/McGraw-Hill, 1998.

[2]Genesee F.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s:Studies of immer s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M].Cambridge, MA:Newbury House, 1987.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4]陈亚琴.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J].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2 (7) .

[5]戴炜栋, 黄任.转变观念, 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 1997 (6) .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胡文仲, 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人文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9) .

[8]教育部高教司.中国大学教师手册[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9]刘天伦.培养目标与可利用资源[J].外语界, 1996 (1) .

[10]刘毅.论高校外语专业课程的专业化[J].高教探索, 2005 (3) .

英语专业课程 第2篇

英语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学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职业方向:专业翻译、商务翻译、同声传译、外贸业务人员、外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涉外导游、涉外护理、记者、2016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

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站、校园等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

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

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程教改探究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教法 课程目标 教法改革 观念转变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中“写”的能力的重任。写作能力可以看做是“听说读”能力综合的产物,因此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要求高,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是一种考验。跟其他专业课相比较,写作课容易出现教师教学任务量大,学生课上练习量大,教学效果不明显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为主,学生练习的内容多是命题作文。讲多练少以及练习内容的局限性往往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而熟练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职学生能够做到用人单位“零培训”,工作岗位“零过渡”。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培养理念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课堂和岗位的衔接,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写作课教改探究

1.以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英语写作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文写作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用英文熟练处理各种公务商务文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对公务性质和商务性质的应用文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以学生技能训练和课程实训为教学内容。高职写作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侧重实训,在教师讲授写作技巧和应用文写作规范后安排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选择相关的公务文件和商务文件进行模拟强化,制作实训专题,借鉴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下表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为例整理的专题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置情境,给学生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任务原型,让学生在任务原型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模拟写作练习。这些案例紧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相关性强,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3.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英语教学“学不致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如何教转换为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从对知识的传授过渡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1)情景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课堂,采用Jean Vience的“模仿真实情景法”(real-life-like assignment)。以涉外旅行社专题为例,将班级分组,每组成员同属一个旅行社,每组下设旅行社经理,宣传,前台接待,导游,游客等职位和身份,学生根据身份设定自行安排情景,用简短对话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开始相关应用文的写作练习。如:

1)A旅行社的前台接待一名游客咨询,前台需要写一份简介介绍旅行社情况使游客满意。游客可以咨询多家旅行社择优选择,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使自己所在小组的简介脱颖而出。

2)B旅行社遭到了游客投诉,小组需商讨解决对策,针对游客的投诉信进行答复。

3)优秀导游评选,A,B两家旅行社进行竞争。两个小组组员需要各自组内通力合作写出一篇导游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写作中更能全面理解应用文产生的原因和写作的目的,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2)讨论式教学。学生经过分组和角色扮演后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类文体的讨论。以旅游英语写作导游词为例。扮演导游角色的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导游在涉外旅行社的作用后根据自创情景开始编写导游词。任务完成后各组编写导游词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给出的导游词模板进行自测和讨论,也可以请教师加入组内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改并在班级开展模拟导游讲解,最后评出优秀导游。讨论式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增进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3)优秀纪录片,专题片进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写作课上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欠佳。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使写作课堂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部优秀的纪录片和专题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讲旅游英语导游词写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英文原版的旅游专题片,伴着美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画面,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世界各地的奇异景观,一边学习英文导游词的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截取难易适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习背诵片中的导游词,另外在班级里进行配音比赛和模拟讲解。高科技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显著。

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英语写作课是一门结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课程,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能力要求。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而高水平的教师不但指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高,其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学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尝试教改)、教学研究这几方面交织进行的过程。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支撑,教师在教学中最终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多去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去其他高校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有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对教学改革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和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转变教师观念,转变课堂授课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高职英语写作课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来,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成为有用之人,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樊建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22).

[2]邢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文应用文写作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Campbell C.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Interacting with Text[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晔.同伴反馈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02).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 第4篇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迫切要求与国外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在此过程中,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不但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和文化,还要向国外传播我们自己优秀的科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东西,中国也要在国际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国家急需优秀的翻译人才作为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使者。但是,我国的翻译人才尤其是优秀的翻译人才缺口较大,不能满足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而作为翻译人才的培养单位,中国高校外语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国内各个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可以看出,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翻译课的设置是必不可少且绝对必要的。无论是什么层次的高校,都至少设置了一门以上的翻译课。并且有的高校还细分了很多翻译类的课程,从翻译理论课到翻译实践课;从笼统的综合类的翻译课到专业性较强的翻译课。当然,这些翻译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为翻译人才的培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翻译这一学科的发展以及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传统的翻译课教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变化,故此,笔者将对此话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二、目前翻译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在成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抛开教师方面的因素,从而得出以下的结论:

1.课程开设比较陈旧。综观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开设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占据主导地位,很多高校的外语系对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的设置上比较简单,也不是很合理。对于翻译课程的名称叫法上,很多高校的都无外乎这几种:《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等。而且课程内容所涵盖的,基本上都属于翻译理论的讲授,翻译方法的学习以及翻译史的了解。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也适当的进行了一定的学生实践环节,但是学生的翻译能力却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且翻译实践量也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传统形式上的教学,这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无法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为其在毕业后的就业埋下了隐患。

2.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在学时数的设置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笔译课作为必修的专业技能课应在本科阶段的第6,7,8个学期中开设。如果按照每学期16周,每周四学时进行计算,总学时应达192学时。然而笔者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很多高校的翻译课只开设2到3个学期,而且每周只开设2到4个学时。有的高校甚至只开设一门翻译课,而且只开一个学期,每周只有2个学时,整个四年学习阶段下来只有32学时的翻译课。这样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翻译课程的教学,制约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当然也打不到外国家培养翻译人才的作用。

3.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根据王树槐、栗长江对全国43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令人担忧。其中在涉及到学生的语法能力的调查中只有26.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法“较强”,而73.6%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法“一般”和“较弱”。而在对译文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更是显示了绝大部分的不尽如人意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势必严重的影响学生翻译学习的效果,从而不利于翻译教学的发展。

三、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C A T T I即“翻译 专业资格 ( 水平 ) 考试” ( C h i n a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外语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根据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精神,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面向社会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由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CATTI翻译证书对每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自己英语学习阶段的一个总结,更是每一个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认可和肯定。因此,此门翻译课程的开设,无论对于讲授翻译课的老师来说,还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必然会引发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四、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译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对当前发展的形势,积极进行翻译教学改革,才会使英语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

1.改革翻译课程教学设置,增加证书课程教学体系。笔者作为翻译专业课讲授教师,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比较热衷于各种证书的考试,但是当问及到其对翻译资格证书的了解,学生都知之甚少。而且在老师对学生介绍了CATTI三级笔译资格考试后,因其和译者以后就业的职称证书直接挂钩,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学生还买了相关的考试用书,自己积极备战考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使有的同学没有通过最后的考试,他们的翻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和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知要好了多少倍。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传统的翻译课教学中抽出适当的学时,专门讲授CATTI英语三级笔译课程。课程的形式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并设立“翻译工作坊”,学生的翻译作品以工作坊内部讨论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研讨,最终形成成品。鼓励学生将喜欢的译文投稿发表。进行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鼓励学得好的同学参加国家外文局组织的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颁发证书的CATTI三级笔译考试。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革新了翻译课程设置,效果很好。

2.适当调整翻译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本科阶段翻译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各个高校的相关英语专业应及时调整翻译教学课时,在现实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加大翻译的教学课时,尤其是加大CATTI三级笔译的教学学时数。不但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其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为CATTI三级笔译考试包括《综合能力测试》和《笔译实务测试》两部分,所以学校应加大这两方面课程学时的投入。只有这样,才会强化学习效果,更好的服务于翻译教学。

3.在基础阶段夯实学生英语水平,为高年级阶段的翻译教学打好基础。当然,CATTI考试不是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就能体现出来教学效果的。这就要求各高校从长期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技巧。在英语专业的大学基础阶段的学习中,要把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扎实,只有基础知识夯实了,才能在高年级阶段的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综合能力测试》课程的讲授、学习和测试。从低年级的基础阶段就把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上去,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备战日后的考试,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翻译教学的效果。

总之,CATTI三级笔译课程的开设对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的英语翻译课讲授教师应该积极面对当前形势的发展,做好翻译课程设置改革。从找出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认识到翻译资格证书在翻译教学中的强大的推动力,为翻译教学的发展迈出积极的一步。

摘要:本文从英语本科阶段开设的翻译课程入手,对当前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CATTI三级笔译的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各高校的英语翻译课教学。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总结 - 第5篇

课程名称:汽车专业英语

授课对象:14汽修高级工1班,3班,4班,5班,14汽修技师班 使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专业英语》 第二版

一、教材情况

讲授单元:14汽修高级工1班,3班,4班,14汽修技师班

授课单元为1,2, 3,4,5,6,7,8,10,11,13,15,16,18,和19单元。4课时/周 14汽修高级工5班

授课单元为1,2, 3,4,5,6,7,8 和10单元。2课时/周

二、备课方面

由于教授的是高级工学生,我在备课方面尤其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好学生的需求,但同时也要顾及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所以在一堂课中所讲的东西要涵盖不同层次。

三、上课方面

1. 能较好的贯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文内容的讲解中,我经常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讲解练习的时候,每道问题我都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并给与解释,避免我作为老师“一堂言”的现象。在听说课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机会练习口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2.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朗读单词和课文时,有时候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能运用启发式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查出自己出错的地方,进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3.上课的板书我坚持做到规范,字迹工整清晰。因为板书是一个教师的门面,它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所以我特别注重自己的板书。

四、作业方面

我坚持每周都给学生留作业,因为作业是反映学生对上课老师 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的衡量标准。学生的作业通常包括:单词背诵,句子和段落翻译等形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都认真批改,给学生指出错误。

五、学生方面

总的来说这几个高级工班的学生都还算认真,除了个别几个学生外,其他同学基本上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时给与教师积极的配合,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也有较好的互动和反馈。但是14汽修技师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男生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课下多做练习以及预习,以逐渐提高他们的基础。出勤情况:这几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说出勤比较好,除了14汽修高级工4班和14汽修技师班的个别同学以外。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76-02

一、梳理职业能力,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职业能力可以分为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毕业生初入职场,由其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起职业基础能力,如英语专业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字词句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等。专业能力主要指开展工作的方法选择能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错误发生的能力,如课后反思、课堂突发状况处理、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主要指职业管理能力,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人际关系的处理、创新精神的培育、创造力的培养、事业开拓能力的提升等。教师在对本专业职业能力梳理的前提下,明确“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实践技能课,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具体的实训项目和操作题目,增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意识,引导学生有目标并主动参与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教什么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中心问题。围绕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创新开拓教学思路是课程建设的前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面向教师职业、面向教学岗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培养是设置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减少与职业技能培养关联不密切、理论要求过高的内容,增加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训练,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增加与课堂突发状况相关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缩短其职业适应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三、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教什么的问题定下来后,怎么教、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另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教学方法得当,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选取要注重这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将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训练项目编成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学生实习教学的方式,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要增加课堂讨论时间。针对学生的实训表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点评,找出其优点,指出其不足,達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教学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并采用头脑风暴、新点子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使其不是死读书,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对接岗位标准,实现职业化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专业目标,促进学生就业,这是课程在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首先,课程改革要紧贴技术进步和岗位需求。要分析小学英语师资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标准和需求有机融合,这样既更新了课程内容,又体现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将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予以重视,尤其是在课程考试和考核环节,加大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力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第三,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课程专家、一线岗位教学能手和学校本专业教师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配合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训指导书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元素,是连接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纽带,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工作。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引领专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 第7篇

一、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及其现状

(一) 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作了新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纲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 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要求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两部分。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 达到四级或六级后, 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 并对专业英语的读、听、说、写、译的能力有具体的要求。

1. 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词汇是影响阅读速度、听力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的因素之一。因此, 专业英语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熟悉专业词汇的构词方法。一般要求领会及掌握1000—1500个本专业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 (其中复合式单词为300—500个) , 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 并具有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阅读能力

能顺利阅读有关专业的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其它参考资料,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120词。对其中重要的论著和文献等材料能正确理解、抓住要点, 并能对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3. 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听:能听懂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比较熟悉、语速为每分钟150~170词的英语讲课、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 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并抓住要点。

说:能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会话, 经过准备, 能就与本专业有关的问题作简短报告和讨论。表达思想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写:能在阅读专业文献和有关专业资料时, 用英语做笔记、写提纲、写论文摘要和论文简介等, 并能用英语在半小时内写出150~180词的有关专业内容的短文和信函。文理基本通顺, 表达思想清楚, 无重大语言错误。

译:借助词典能将有关专业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 理解正确, 译文达意, 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借助词典能将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 译文达意, 无重大语言错误, 译速为每小时300~350汉字。

(二) 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学时少、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同大学基础英语相比, 专业英语的教学学时太少 (一般情况下, 专业英语为36个学时的课程) , 造成专业英语教学目的难以实现。教学安排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专业课程未结束的情况下即开设该课程。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 给阅读和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也使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2. 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中, 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 文章的形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同时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 且长句较多, 容易令初学者感到困难。专业词汇也很多, 学生记忆起来很吃力,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多看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 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在专业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远不及基础英语。

3.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受学时的限制, 任课教师一般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 讲解比较多, 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由于专业色彩浓厚, 任课教师多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老师担任, 他们对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掌握, 但是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不及大学英语老师。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和期末考核的反馈结果, 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许多同学觉得, 学完以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 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几乎没什么进步。

以上情形表明, 专业英语作为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其教学状况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教学质量与大纲要求的标准相距甚远。要让专业英语成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有用工具, 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专业英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

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模块》课程的教学中, 进行了新的尝试。即将相应的专业英语内容融入到每个子模块中, 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以《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模块》第一子模块“电源系统的原理与维修”为例, 在一个星期 (24-26学时) 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同时完成了专业英语课程中对应的汽车电源系统内容的学习。

(一) 融入课程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1. 电源系统子模块进行理论教学时, 我们给学生提供

一份英语材料, 简要介绍汽车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其设备的基本结构。整篇材料包含300—400个单词, 采用科普文章的形式, 句法与语法相对简单, 使学生在了解电源系统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能够较轻松地读懂其内容。我们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本篇材料所包含的有关汽车电源系统的专业术语, 要能读会写。

2. 电源系统设备拆装实践训练时, 我们给学生提供一

段节选自英语版汽车维修手册的有关交流发电机解体、安装的文字, 单词量为200个左右, 除了第一部分已经掌握的专业术语外, 主要包括一些维修用语与词汇。另外, 维修手册的语言简练, 语法简单, 容易理解。让学生阅读英语原文的维修手册, 一方面起到熟悉维修用语和表达方式的作用, 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加强专业术语词汇。

3. 电源系统电路图解读实践训练时, 我们给学生提供

汽车电源系统包含的电器元件所对应的英语名称,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

4. 最后, 我们给学生提供一张英文的汽车电源系统诊

断故障代码表 (部分) , 上面列有电源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项目和故障范围。学生可以在进行系统故障分析实践训练时对照学习, 掌握故障现象及其原因的英文表达方式。

(二) 学习安排与评价

采取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设置2学时的辅导、答疑时间, 可以一次完成, 也可以分两次完成。句法及语法等内容可集中讲解, 以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中的典型例子讲授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其余时间则以答疑的形式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个星期的学习中, 学生要总结出本单元中出现的常用的专业术语, 做阅读与翻译的练习, 并尝试用英语与同伴和教师做简单的交流。

课程学习评价可以结合模块课程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同步进行, 笔试阅读与翻译, 口试专业词汇的掌握, 所得成绩作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一) 收获

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模块课程, 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与实物直接对应, 专业词汇不再抽象、枯燥;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的学习材料中所描述的就是学生正在做的事情, 可以直接用到与同伴的交流中, 句子不再晦涩难懂。

其次, 还原了语言学习的环境需求。将英语学习置于实际场景之中, 让学生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能够实现以上两点, 其后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 自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 总结

我们所进行的实践适用于采用模块式教学的课程, 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反复进行应用实践, 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主动性, 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 并督促自己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练习。教师辅导时, 能够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懂得语言教学的规律, 还要能够选择、编译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难易程度适中的学习材料, 按照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任务, 切实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 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否成功, 取决于很多因素:师资的准备、教学材料的积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等等。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冲破已有的机械、教条式的模式, 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的实践也只是走出了一小步, 还有待不断地总结和改进。

摘要:《专业英语》课程担负着促进学生完成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顺利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 并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客观条件制约, 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模块》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即将相应的专业英语内容融入到每个子模块中, 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融入,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 第8篇

《经贸英语》是我院在2004年开设的针对英语 (国际贸易) 方向一 (下) 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国内尚属较新。因为在英语专业学生中, 一般到三四年级才会开设专业课。很多其他高校开设要么是浅显的商科知识介绍, 要么是商务写作或外贸函电。由于我院培养学生的目标和特点, 即“双高”“两强”, 要求学生不仅英语语言功底扎实, 更要学习一些比较专业的商科知识。所以我院结合本院办学特色和现实情况, 针对本系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开设了这门课程。该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为学生们将来三、四年级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要学习商业文本的语言特点, 另一方面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商科基础知识。具体而言, 通过阅读、讲解, 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会掌握基本专业术语、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分析案例并介绍给他人、了解商务语篇的特点和风格。其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观点陈述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尤其是辩论能力:在讨论和演讲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就某一观点做5分钟以上连贯陈述;要求学生能提出鲜明的主题、充分发挥主题、熟练运用逻辑推理、掌握正确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其授课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学生课前预习, 对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国际运输、合同、支付、保险、营销等基本知识进行概要简介, 为学生后期更深入学习某一具体课程打好基础。

二、理论基础

根据学习者需求有准确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商务活动中, 其中最重要的沟通特点是其目的感 (Mark&Christine:1995) ;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学习者需求紧密相关, 因此在设置此课程前有必要分析学生的需求、之前课程设置的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语言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分析来考察加拿大等国中的移民、劳工语言和其工资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主要观点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 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使用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 (Value) 和效用 (utility) , 费用 (cost) 和效益 (benefit) . (许其潮:1999) 这实际上就对商务英语在学习中的课程安排提出了要求: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具体到商务英语的社会需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 各国之间商务往来越来越频密, 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商务语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阶段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人懂得使用这门语言, 而具体到商务场合则有可听懂单词而不明白整体含义的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正是对商务英语缺乏学习和认识的结果。商务语言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人们对商务英语的使用完成会议、电话、谈判、讨论等工作, 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商务英语在劳务市场满足社会需求, 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但现实的情况是精通外语又懂一、二门专业或精通一门专业并熟悉一门外语的复合型毕业生却为数不多。因此, 课程设置趋于合理, 专业方向目的性较强时, 所培养的人才就能适应市场需要, 其市场价值随之升高, 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大;反之则低。

三、数据统计及分析

经贸英语课程的反馈及成果。根据其他教师、辅导员及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了解的情况, 绝大多数同学对用英语学习商务知识都是抱有浓厚兴趣的。另外在笔者对所教授商务英语 (国际贸易) 三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3.7% (76人中56人) 能够适应以英语为载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 (其中5人认为很难, 51人认为一般) ;这说明本课程的难度基本上比较适中, 大部分内容都能为学生所理解、消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对课程的理解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只有14.5%的学生认为不明显) ;同时, 学生对课程中词汇和术语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只有14.5%的学生认为不明显) ;在回答本课程的学习是否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名称和定义、进而促进贸易课的学习时, 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非常有帮助 (82.9%认为有帮助, 其中明显40人, 一般23人) ;88.1%的同学认为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 进而促进贸易课的学习;69.7%的同学认为本课程对本学院传统英语技能比赛商务英语讲介大赛有帮助, 比赛的实际结果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本课程自2005年在英语 (国贸、金融) 两个方向的学生中开设。综合商英学院在英语 (国贸、金融) 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在一、二年级的具体情况 (在商英学院的教学目标中, 一二年级的学习重点是解决语言问题、提高英语水平;三、四年级的重点是学习商务知识) 以及学生对问卷的反馈来看, 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与经贸英语的开设有很大关系。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在开设本课程当然尽管大多数同学认为本课程对他们就国际贸易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的同时, 也凸显了一些问题, 如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把握不是很好;学生的期望与实际学习之间仍然有一定差距, 如他们希望学习到一些特别实际的操作技巧, 而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一些基本知识。这和本课程的定位有很大关系, 这一点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笔者认为, 大学本科层次的教育着重点应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而不是一味专注于具体知识的灌输。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 以个人的精力和时间, 不可能将某一领域具体知识全部掌握, 因此如何学习以及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反而是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阅读严重不足, 而本课程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介绍只是基本的知识介绍, 如希望比较深刻理解内容, 则需进行更多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就现实中某一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运用新学的知识而增强对理论或抽象概念的理解。

五、相关后续课程介绍

如前, 本课程为准备性、介绍性课程, 它与后续课程关系何在?商英学院自二年级下学期开始, 在商英 (国际贸易) 开设的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营销学原理、财政学、国际结算、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等。与这些课程相比, 在本课程中需要学习的一个章节, 在后续课程中成为需要学习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专业课程, 而这些课程多数使用原版的全英教材。之前学生对相关商务知识和分析工具的掌握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他们深入学习这些较为深入、复杂的商务课程之前开设一门基础性、介绍性课程极其必要, 可以让他们对最基本的商务术语、语言特征、语篇特点有基本了解, 从专业词汇与知识背景层面为学生未来更深入学习提供必要准备;而部分学生出于对商务英语的兴趣, 如能去阅读相关材料、进行相关练习, 无疑将非常有利于他们后续学习, 如此可极大节约学习时间和精力, 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这与语言经济学的主张不谋而合。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的连贯性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 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设立《经贸英语》课程是有其必要性的。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如《经贸英语》与其他相关商务课程如何更好协调 (周瑞琪:2009年7月)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进行课外相关材料的阅读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一一改进。

摘要:随着国际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融合的逐步深入, 为适应这一趋势和市场针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开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外语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因此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商务英语教育者、研究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出发, 结合科学课程设置的要求和方法, 针对《经贸英语》这一已在商英学院开设五年的准备性、过渡性课程进行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成果统计等方法, 说明这一课程在整个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衔接、过渡作用, 同时也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经贸英语,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ark Ellis and Christine Johnson, 199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 2008 (2) .商英学院08版教学计划.

[3]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8) :35~38.

[4]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 1999, (4) .

[5]袁俏玲.再议语言经济学[J].外语教学, 2006, (5) .

[6]张忻.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07, (4) .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 第9篇

一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1. 学生对英语泛读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

高校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意识和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区,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只有学好精读英语课程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泛读课程只是英语学习中的辅助环节, 考试形式通常是开卷考查的形式, 所以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2. 英语泛读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广泛性

目前, 高校选择的泛读课程教材大多内容陈旧, 教学结构松散, 缺乏社会热点内容, 没有创新性和广泛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记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不容易对知识进行反复性记忆。

3. 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通常实行的是灌输式教育方式, 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单向教学模式枯燥乏味, 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 虽然教师会对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反复强调, 但是缺乏对整篇文章的上下文分析, 不能深入地对英语写作手法和文章内容的中心进行解析, 长此以往, 学生很难进行独立的阅读, 不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4. 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的首要前提, 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足够的热情才能产生求知欲, 才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于自主阅读的方式并不感兴趣, 不能体会到泛读课程的重要性, 所以很难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

5. 教学的理念存在偏差

在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当中,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偏差, 通常都会将泛读课程当作精读课来教授。在进行泛读的时候, 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对课程中的句子或词组进行翻译, 忽略了对泛读课程的总体分析、理解和归纳, 泛读的技巧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学生很容易在泛读的过程中跳过那些不会的生词, 造成泛读水平难以提高的窘境。

6. 泛读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 在泛读课程中, 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多媒体软件进行泛读教学, 用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提升学生们的泛读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出现了不少本末倒置的情况, 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泛读材料之前, 通常会先用多媒体对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 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优势, 教师会延长背景介绍的时间, 用以迎合学生的情绪, 这就会造成背景知识的教授时间占用了泛读课程本身的时间, 不利于提高泛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提倡在教学工作中进行知识拓展, 但如果只是为了不断地拓展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对泛读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就会适得其反。

二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英语法度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师的单向讲解为主, 方式单一, 内容枯燥, 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其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愈来愈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已经逐步被淘汰, 所以说, 对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 加强学生对英语泛读课程的重视

要想使英语泛读课程在课堂上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首先应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得到及时的调整。英语泛读课程, 要重点强调“泛”的特点, 就是要求学生要广泛了解英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信息, 语言的文体要保证多样性。所谓“读”, 就是要学生略读和寻读。在英语泛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精读和泛读加以区别, 精读课程固然比较重要, 但是精读课程只能让学生单纯地对词汇和相关语法进行大体上的掌握, 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体的内涵, 没办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英语泛读课程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地对学习过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达到拓宽知识面和增加词汇量的效果, 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水平。泛读课程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逐步改变学生对英语泛读传统的态度。

2. 改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该充分按照学生的喜好和英语泛读课程的特点进行添加, 要选取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英语文章。英语泛读教学内容的好坏和教学效果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提升英语泛读的课程质量, 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不能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 还必须要加强文章的主题性, 对新颖且贴近社会生活的文章进行教授,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行自主学习。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要根据课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形式多样的英语泛读模式, 要充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站在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单一的讲解模式是很难打动学生的, 学生一旦失去对英语泛读的兴趣就很难提高泛读的水平, 教师如果能安排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 就会更好地改善教学氛围, 在模式的具体设定中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第一, 在每次英语泛读课上课之前, 让一名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对教学作业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阐述, 并试着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 还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第二,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找出文章中存在的知识背景和重点词汇,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泛读,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还能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发问, 这样就由传统的单一教授模式转变成为学生之间的讨论, 教师只是对学生间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分析。这样,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泛读能力, 还可以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英语泛读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师为了能够加强英语文章学习的节奏感, 可以将文章的开头以故事接龙的形式, 让全体学生进行复述, 这样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还充分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 在课堂结束前十分钟, 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泛读课程的内容进行课堂测验, 用来检验学生泛读效果, 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泛读的时候要充分做到精神集中, 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接触一些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对名著的学习, 这样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技巧。

4. 改变学生英语泛读的习惯和方式

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 学生群体中会出现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这是正常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 教师应该在英语泛读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已经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 教师可以适当地在学生群体当中进行推广。正确的学习习惯应该做到眼读、默读和浏览读, 不要轻声念读、用手指读或逐字阅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泛读教学中, 要积极寻找科学、系统、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方式, 只有不断对泛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才能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合理安排泛读课程, 内容要丰富多彩,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才能更好地达到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目的。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 为了更好地顺应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校中普遍采取了增加英语专业的泛读课程的教学。英语专业的泛读教育将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上得到快速的提升。本文将对英语泛读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针对英语泛读的特点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泛读,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佘艺玲、杨秋娜.延伸单一化的课堂——高职《英语泛读》教学模式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0 (3)

[2]丁小蕾.阅读理论视域中的高级英语教学[J].凯里学院学报, 2009 (5)

[3]高艳玲、张德莹.高校专业英语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7)

[4]张和平.高职高专院校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探究[J].华章, 2011 (13)

[5]于菁华.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浅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3)

[6]王郑菊.《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探析[J].河南教育 (高校版) , 2006 (6)

[7]付冬.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新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3)

《服装专业英语》课程模式改革初探 第10篇

1 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1 缺乏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专业英语的学习没有渗透到专业学习及日常生活中。例如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然而学生对单词的识记停留在语音及拼写, 缺乏主动的专业知识背景构建, 因而掌握情况不理想。

1.2 课堂形式单调

专业英语一般采用单词讲解, 朗读, 逐句翻译的模式, 课堂形式单调, 学生的参与度很低, 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气氛较沉闷。另一方面, 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导致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作为语言教学, 专业英语也应当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平衡训练。

1.3 服装专业英语所涵盖的内容广泛

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及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存在差距。服装的专业内容包含服装设计、生产以及消费, 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纺织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具有多学科性质。因此服装专业英语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庞杂,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 甄选必要而尽量丰富的知识点及信息是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课程内容特别是生产应用类教学内容 (板单、成本单、商务信函等) 缺乏现实案例, 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与行业实际有出入。另一方面, 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忽视了英文摘要写作的训练, 而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中也未涉及相关内容。历年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则反映出学生没有掌握科技英语的写作风格及句式语态。

2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构建专业情景

构建专业情景, 实现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学习的自然过渡。首先, 专业英语教学的开篇即要突显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区别。词汇教学是很好的案例。许多简单常用的基础英语词汇在专业语境下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 格子布 (check) 、手感 (hand/handle/feel) 、抽褶 (gathering) 、衣身 (body) 、后片 (back) 等, 通过集中突显词义变化, 可直观地传达出专业英语的学习应基于服装专业知识, 并非基础英语的简单延伸。在后续词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按照上下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方式比较、理解、消化、记忆服装专业英语词汇。例如durability (耐久性) 与dry cleanabilty (可干洗性) 、sun fast (耐晒色牢度) 、resistance to soiling (耐污性) 、wrinkle resistance (抗皱性) 、shape retention (保形性) 等形成的上下语义关系, 可以在学习专业英语词汇的同时, 巩固专业知识。

其次, 明确专业英语学习的素质要求, 可树立专业英语的课程形象,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课程介绍时, 应借助例句准确到位地表达专业英语的多学科性质, 例如以下例句分别说明服装专业英语涵盖了宗教、心理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原文:In the 16th century, black and dark colors were popular in Europe.The main reason why people advocated black was the rise of Protestant thought in the end of the16th century.The Protestant Christians believed that the adoption of black and dark colors in clothing reflected and complied with ethical requirements.

译文:16世纪, 欧洲流行黑色及暗色。人们提倡黑色的主要原因是16世纪末期新教思想的盛行。新教徒认为服装采用黑色及暗色是对道德要求的反映及遵守。

原文:Vertically striped garments make the wearer appear slimmer and flatter the figure.

译文:竖条纹服装使穿着者显得苗条, 从而美化体型。

原文:The selection of stitch depends on garment style, fabric thickness and the stitching area.

译文:针迹的选择应考虑服装的款式、面料的厚度以及缝纫的部位等因素。

例句可使学生明白学好专业英语, 除基础英语之外还应当了解基本的纺织服装知识以及人文知识、艺术知识、自然知识和心理知识。这也是服装专业学生与国际贸易学生相比的优势所在。意识到服装专业英语学习对专业素养的要求, 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 鼓励学生将专业英语作为获取专业咨询及沟通交流的工具, 并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及日常上网活动中, 以期开阔科普视野和思路, 满足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和专业研究的需要。因此, 可向学生推荐专业相关英文网站, 如BBC Learning English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learningenglish/) 、英文原版杂志ELLE (http://www.elle.com/) 、英文原版杂志VOGUE (http://www.vogue.com.cn/) 和央视英语频道相关时尚新闻 (http://english.cntv.cn/) 等。此外, 教学中也可采用完成项目的方式, 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例如, 在学习服装制版的专业英语表达后, 分配学生完成服装结构设计词汇收集、编制英文版西装、西裤、变化裙装的绘图步骤。推而广之, 完成工艺单及工序图编制。这一做法将切实强化专业英语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的相辅相成。

最后, 可建议学生下载一款单词记忆软件, 比如有道词典。学生可自行编辑服装专业英语生词本。这类软件应用时间间隔技术, 可对加入生词本的单词进行随机测试, 大大方便学生归类、收集、记忆并复习单词。

66

2.2 完善教学课件, 丰富教学形式

在采用板书教学的同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刺激, 积极开发“服装专业英语”教学课件。除了相关词汇和服装事件的图片外, 引入课文的英文原声阅读材料, 下载与专业相关视频资料。每次课安排5~10min视听时间, 在播放中对难点内容及专业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 并梳理总结专业词汇。这一环节通过音频、视频资料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资讯的同时, 可锻炼听力。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情境。比如, 对照实物讲解服装词汇、推荐服装产品、求职自我介绍、服装设计师介绍、服装品牌介绍、推荐一部喜欢的时装电影、试穿服装、服装面辅料纤维和电话交流等。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或主题演讲的方式, 反复训练语言技能, 调动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将考虑讲授、阅读、朗读、听写、演讲和写作间隔进行, 避免学生心理疲劳。

2.3 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兼顾实用原则。教学内容应涵盖服装设计、生产以及消费三个重要环节, 并从企业获取一手资料, 补充实用性专业英语知识, 以使学生将来能学以致用。如成本单、板单、生产通知单、装箱单、设计师工作单、商务信函和销售合同。一手实际案例贴近行业实际, 有助于学习情境的构建。例如某企业的一份商务信函中文如下:

关于目前要空运的美国订单, 我已与上海货代联系 (按您提供的) 。由于是第一次走这个货代, 故该货代要求我公司提供美国货代的联系方式, 请速复!否则将赶不上您要求的货期。

其中“走”这个字是行业俗语, 部分学生认真体会信函所涉及对象的相互关系, 选择了“cooperate” (合作) 这一单词。

英文摘要写作练习也是专业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结合英文文献检索, 学习科技英语的表达风格, 特别是摘要的写作模式及语态, 为毕业论文打基础。

3 课程卷面考核题型改革

考核不是目的, 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 因此对题型及内容的把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与态度, 也是对课程能力培养要求的直观诠释。进行部分卷面考核的改革尝试, 旨在突出专业英语的应用工具作用。词汇测试及专业知识的互译表达均在情景构建模式下进行。

Answers Following Question, 例如Indicates 5 garment parts of jeans;List 5 types of garment accessory;此类题以知识点的形式考核服装专业词汇。

Drawing production sketch according following description.例如, A shirt is designed with pointed collar, longsleeves, double cuffs, with a yoke.The whole style of this shirt should give a smart appearance to the wearer.该类题要求根据英语描述进行款式作图, 全面考核学生对服装款式描述的领会与掌握能力。

express style characteristic with points according to working sketch.此类题给出某款服装的正背面款式图, 要求用英语描述款式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表达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服装专业英语掌握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Points out the following indication (Garment Part) .此类题给出款式图及服装部件指引线, 要求学生写出具体部件名称, 考核学生对服装零部件词汇的掌握。

4 结语

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只有与基础英语教学区分开来,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摆脱课程设置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对此, 构建专业情境, 强调专业英语的应用性是关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形式的确定、词汇教学的基准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 直至考核题型都应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使服装专业英语的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姚霁娟, 郭平建.服装英语的学科涵盖特点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11) :91-93.

[2]张仁英.语义场理论在服装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9) :98-99.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 环境科学    专业英语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引言

2012年党中央宣布将在2020年使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意味着国人将在前所未有的更高层面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专业英语不但是大学生基础英语的进一步升华,而且是学生对专业知识从英语角度的进一步学习。环境科学正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关注的一项新的学科,专业英语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及其发展方向,进而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热点和问题。由于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通过专业的语言教学,突出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体现能力教学的创新性,才能保证专业英语课程好的教学效果[1]。笔者将针对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2.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不像普通英语那样具有感性形象思维,它不具感情色彩,其目的就是使读者容易理解而不产生太多的想象,一方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具有词汇多、词义专、复合词多、名词群多等词汇特点[2]。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且很多复合词,例如:fluorocarbon,geochemistry等,而且专业名词的词汇意义比较专一、稳定,例如:octane,pathogens等。另一方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还具有多句式结构特点,在语法结构上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例如:Natural resources are generally group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常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句子后面作真正主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例如:Recently,it has been well investigated that metallic nanostructures can modify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fluorophores.基于以上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加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趣味性有限,很多学生没把专业英语课程作为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来对待,从而忽视了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业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3]。因此,在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向学生提出要求: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能熟练地使用,以此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相关的发展方向和掌握新的专业技术。

3.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教学观摩、课程录像观看及查阅相关的课程资料发现,目前该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主题不明确。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的教学,其主要目之一是使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但现在很多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定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而只把专业英语看做是基础英语的延伸,混淆专业英语课程和普通英语课程的区别,专业英语课程学完后,学生往往收获不大[4]。

(2)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现象,由此导致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及其相关资料困难,书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错误百出的现象。

(3)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还是沿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等方式[5],掩盖了专业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无法学以致用,因而就不能发挥专业英语应有的作用。

(4)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都安排在第5或第6学期,学生尚未学习某些专业课就开始学习专业英语,此时他们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还不了解,这样就可能会给他们的实际阅读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从而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考核方式简单。目前专业英语课程的常规考试方式多为笔试,主要为课本内容,很少涉及能力测试,因此考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口语、听力及写作能力等。例如,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材料,课下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环境问题的调研任务,根据布置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分析,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最后做成PPT,在课上进行发言交流。这可以作为此门课程的平时成绩来考核。

(6)教材难觅。由于环境科学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多年来使得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材选择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教材往往选择英文原著和文章,或是指定的统编教材和参考书,因此无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2]。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专业英语的教学状况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环境科学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教学质量与大纲要求的标准相距甚远。这不是一个专业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许多院校专业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对培养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显著的意义。

4.创新策略

针对前文提到的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1)引入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展理解力、认知的技能和策略,使学生由听众变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6]。例如: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英语演讲、课堂讨论、辩论比赛等形式,努力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上述内容纳入到该门课程的考核中,从而真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的多样化教学手段[7]。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电影、录像等形式,丰富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此外,尽量采用与环境科学专业相关的影像资料介绍专业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播放与环境科学现状相关的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2006),The Age of Stupid(2009),Blackfish(2013)等,从而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沿和存在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传媒手段,搜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利用多媒体视频课件等手段,把一些课外知识融入上课内容中,拓宽学生的视野。

(3)多途径选择课程教材。为了避免教材单一带来的局限性,可以在选用规定教材的基础上,由不同任课老师结合自己研究方向的特点,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本专业前沿研究领域、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从而达到涵盖全面、知识更新、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直接以自己发表的英文文章作为“教材”,给学生讲授其所在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内容等。

5.结语

环境科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专业英语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既要有别于专业知识教学,又要有别于纯粹的英语语言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效优质的双语人才,即要让学生具备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英文专业文章的写作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或研究水平。因此,在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以及课程教材选择的多途径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葛成军.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7).

[2]葛利云,邓欢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考试周刊,2010,(4).

[3]孙宏元,白燕.《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62.

[4]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31(6):47.

[5]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14.

[6]刘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3):56.

[7]邓周虎,董光国,闫军锋,等.理工科专业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思考与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数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思考 第12篇

一、数学专业英语的现状

数学专业英语是关于数学的一门英语,其主要内容仍以数学为主。同时具有科技英语的共性、科学内容的客观真理性、表达形式的完整性和简练性要求。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具有专业性、抽象性及其术语等特点。因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专业英语的能力。

根据我系毕业论文的情况可以看出数学专业英语仍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很少查阅英文资料,中英文对照的内容也是错误较多,有些内容直接借助于电脑翻译软件完成, 导致翻译内容以及英语语法错误,有的论文在题目和关键词方面的英文翻译也出现明显的错误。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数学专业基础比较差。数学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继续和延伸,是由数学教师授课的涉及数学专业领域的英语教学课程。学生公共英语的基础薄弱给专业英语的教学造成困难。另一方面,工科院校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调剂而来,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同时,师资方面数学专业英语的授课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也应该具有渊博的数学专业知识,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但目前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主要是由数学老师中英语水平较好的老师担任,因而适合担任该课程的老师还是比较缺乏的。

二、教学改革的思考

1. 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该课程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必然要接触一些外文资料,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这就需要专业英语来帮助;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该课程的用途。数学专业英语为部分优秀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数学英语专业的基础,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尤其在IT行业或外资企业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2. 提高教师的能力

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但目前还比较缺乏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俱佳的适合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使数学专业中英语较好的教师与英语专业老师相互学习,运用交流与讨论等方式,或者鼓励教师到国外进修; 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专业知识,并具有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数学专业英语教师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学。

3.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根据数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还可以选择多媒体授课。

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资源,增强该课程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从数学领域的优秀期刊网上下载一些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学习如何进行英文写作,包括学会一套常用于数学英文文章的习惯用语。通过这些练习,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前沿方向,又能锻炼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思考数学问题。总之,通过科学合理、机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听力、口语、数学思维与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四、结 语

总之,数学专业英语是一门英语与数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本文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见解。该课程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等院校数学专业英语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的表现,结合数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特点,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教学思路与方法,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下一篇:肝肾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