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学

2024-06-02

医学伦理学教学(精选11篇)

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1篇

医德医风状况不甚乐观,原因非常复杂,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理顺各种社会关系和矛盾,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本文将对医学学科的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一条从学科内部特征入手来提高医德医风水平的途径。

1 医学的人文特征

众所周知,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医生是一种技术要求十分严格的职业。在医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中,医疗技术无疑占据着首要地位,医生的服务水平关键在于医术,这是一个社会共识。同时,医学院在培养、训练学生时也非常强调这一点,突出医疗服务中技术因素的理念不容置疑。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医疗服务的过程是救死扶伤的过程,战胜疾病、延长生命、挽救生命是医生的天职。医疗服务彰显的是生命的尊严,医疗服务水平是人类文明水平的一个标杆[2]。从医疗意义上说,医疗技术的特点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尽管计算机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即使一项新技术存在着某种缺陷,并可能对用户造成损失,但这种损失与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缺陷而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失相比,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将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人的健康与生命是无价的,因此,医疗技术具有一种鲜明的人文特征,它关系到生命的尊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所以,我们在讨论医疗技术问题时,不应轻易忽略、质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人文特征。

当今世界,技术与人文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对自然资源的滥用滥阀、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同样,在医学领域,重技术而轻人文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这是全人类担忧的问题,在越来越发达的技术面前,人们反而忽略了自身。

医疗服务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服务,同时,其人文特性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医学院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医疗技术人文特征的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医学伦理学在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中,应占重要的地位。

2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就学科的内在意义而言,医学伦理学无疑是通向医学内部技术性与人文性的桥梁。伦理学本身就是人文学科,医学伦理学讨论的医患关系、患者权利如知情同意权、隐私和保密不受到伤害等问题,与医疗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而辅助生殖技术、基因组研究、器官移植等则本身就是技术问题。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沟通两个学科的桥梁作用,医学伦理学还是一个防止技术迷失的平衡器,其强调的原则,对改善当下社会的医德医风状况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它本身就是行业的标准[3]。正因如此,在医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现实的情况是医学伦理学在医学院教学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并不突出,许多医学院并没有把医学伦理学作为必修课来开设。这种情况的存在表明,我们对医学人文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技术主义的迷失在医学领域里也同样存在。技术至上本身并没有错,但忽视医学的人文特征表明对医学的认识是不够完整的。同时,对于医德医风问题,不能说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就可以解除这一顽症,但是医学伦理学毕竟有助于医学院的学生认识到医德医风与医技的密不可分性。所以,笔者认为,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医学内在规律的需要,有助于推进医德医风水准的提高。

3 强化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策略

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 强化医学伦理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从医学伦理学教学本身来看,医学伦理学应该且必须成为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我们不应把医学伦理学当作普通的思想教育或人文修养类课程来对待,医学伦理学突显了医学的人文特征,它应该作为医学的主干课程,而不是辅助性的选修课程。

由于医学伦理学一直被当作辅助性的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科探讨等也极为缺乏。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更适宜于举例教学的学科,一些学科问题如安乐死等,可以有开放性的讨论,这种讨论式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比原理性讲授要好。医学伦理学并不是一种体系完备的理论,它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它的教学方法应更具灵活性。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需要得到改进。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尴尬,说明我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医学伦理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善和提高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3.2 在相关课程中贯彻和深化医学伦理观念

由于医学伦理学涉及到医学体系的各方面,医学院主干课程中也渗透着医学伦理学的各种问题,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不仅仅是该课程的事,其他医学主干课程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操作起来更加困难的问题。我们知道,药学、解剖学、生物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乃至精神病学等医学学科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医学伦理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的往往是学科本身的内容,伦理问题并未得到深刻的重视。这一状况使得医学伦理的概念不那么具体,仿佛可以被游离于医学体系之外,成为一个抽象的东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全面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十分困难,只能在某一个点上寻求突破。博士不再是博雅之士,博士的培养实际上是专士的培养,在某一领域内的某一点上有着精深的研究;医学院教师的状况也是如此。这种状况使得技术主义为主流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事,因此,在授课时,教师们的关注重点往往是本课程内的技术问题,而相应的伦理问题则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者多少有些无奈。

要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除了学科本身外,医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也起着深化医学伦理观念的作用,否则,医学伦理的观念还是很抽象的东西。要改变教学中各学科只关注自身技术问题的状况,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整个学科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矛盾体,操作起来问题较多,教学整体效果受到影响也是正常的事。

3.3 在医学实习过程中落实医学伦理理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医学伦理学的观念最终还得体现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此,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强化,还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医学实习环节中。

相对而言,实习环节落实医学伦理理念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医疗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是一些琐碎、细小而具体的问题,在一个科室里,实习几周很难遇上医学伦理学上的复杂情况。对具体、琐碎问题的处理,除了能检验学生的技术,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医学伦理的修养。医学院并不以培养医学伦理专家为目的,实习医学涉及到的也只是一些小事情。问题在于如何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医学伦理修养,体现出医德医风。如果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对医学伦理学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医学实习环节则更不能忽视,实习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真正的关键。如何在实习环节中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使医学伦理学的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素养,是所有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者应努力的方向。

传统医学中有着“仁心仁术”的观念,我们在强调“仁术”的过程中,更应当突显医者的“仁心”,从现代医学体系的角度看,医学伦理学强调的正是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刘双红.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内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4-185.

[2]崔晓梅,邱仁宗.生命伦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2.

强化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2篇

3.1 强化医学伦理学在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从医学伦理学教学本身来看,医学伦理学应该且必须成为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课程设计时,我们不应把医学伦理学当作普通的思想教育或人文修养类课程来对待,医学伦理学突显了医学的人文特征,它应该作为医学的主干课程,而不是辅助性的选修课程。

由于医学伦理学一直被当作辅助性的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科探讨等也极为缺乏。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更适宜于举例教学的学科,一些学科问题如安乐死等,可以有开放性的讨论,这种讨论式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比原理性讲授要好。

医学伦理学并不是一种体系完备的理论,它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它的教学方法应更具灵活性。

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需要得到改进。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尴尬,说明我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医学伦理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善和提高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3.2 在相关课程中贯彻和深化医学伦理观念

由于医学伦理学涉及到医学体系的各方面,医学院主干课程中也渗透着医学伦理学的各种问题,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不仅仅是该课程的事,其他医学主干课程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操作起来更加困难的问题。

我们知道,药学、解剖学、生物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乃至精神病学等医学学科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医学伦理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的往往是学科本身的内容,伦理问题并未得到深刻的重视。

这一状况使得医学伦理的概念不那么具体,仿佛可以被游离于医学体系之外,成为一个抽象的东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全面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十分困难,只能在某一个点上寻求突破。

博士不再是博雅之士,博士的培养实际上是专士的培养,在某一领域内的某一点上有着精深的研究;医学院教师的状况也是如此。

这种状况使得技术主义为主流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事,因此,在授课时,教师们的关注重点往往是本课程内的技术问题,而相应的伦理问题则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者多少有些无奈。

要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除了学科本身外,医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也起着深化医学伦理观念的作用,否则,医学伦理的观念还是很抽象的东西。

要改变教学中各学科只关注自身技术问题的状况,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但整个学科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矛盾体,操作起来问题较多,教学整体效果受到影响也是正常的事。

3.3 在医学实习过程中落实医学伦理理念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医学伦理学的观念最终还得体现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因此,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强化,还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医学实习环节中。

相对而言,实习环节落实医学伦理理念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医疗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是一些琐碎、细小而具体的问题,在一个科室里,实习几周很难遇上医学伦理学上的复杂情况。

对具体、琐碎问题的处理,除了能检验学生的技术,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医学伦理的修养。

医学院并不以培养医学伦理专家为目的,实习医学涉及到的也只是一些小事情。

问题在于如何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医学伦理修养,体现出医德医风。

如果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对医学伦理学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医学实习环节则更不能忽视,实习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真正的关键。

如何在实习环节中强化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使医学伦理学的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素养,是所有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者应努力的方向。

传统医学中有着“仁心仁术”的观念,我们在强调“仁术”的过程中,更应当突显医者的“仁心”,从现代医学体系的角度看,医学伦理学强调的正是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刘双红.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内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7(2):184-185.

[2]崔晓梅,邱仁宗.生命伦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2.

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材;医学双语教学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Science、Na-ture和Cell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大约80%,其根本原因是受语言的限制而没办法将科研成果具体地表达出来。就目前来看,“医学教育全球化”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医学院校所面临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必须得抓住这个机遇,培养更多的拥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这其中,加强医学双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医学上双语教学要求教授课程的老师以及学员都要有很高的外语水准。但是在大多数学校中,虽然学员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底子,医学专业英语却是短板,很多人的单词量不足,对口专业无论是书本上表达的能力还是听说技能都不高,当前进行的双语课程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改革医学英语教材是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医学双语教学与医学英语之定位

双语教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实际上还是归属为专业课教学。当代中国,第二语言或外语基本上说的就是英语,所以双语教学就是以汉语英语两种言语教授知识或者是全英文教授知识的课程。医学双语教学就是同一时间用汉语及英语当做工具研习医科专业学问。在这种状态下,英文既是大家研习的目标,也是医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的用具。学科的专业文化与外语水平的同步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极大提升了医学生的革新立意才能和专业素养,为医学生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和发展打下了坚定根基。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在21世纪初发布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全面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

医学英语作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是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专业的英语课程承担着促进学员实现跨越式进步的重任。专业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更不是为了传授专业文化,而是为了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医学生具备医学领域里使用外语进行有用沟通的本领。从性质上来说,专业英语是语言课程。从用途上来说,专业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水平,奠定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专业英语是学习双鱼教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加强专业英语的授课水准,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品质。

二、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现状

教材是不说话的老师,在学习双语教学中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详细的展现教学纲要,又确保教学目的的保障。基本上教材的制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方式,引导着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最终体现在教学的质量上。现在,国内的医学英语教学并不理想,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即是缺少合格的教材,不能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国内现在的教材基本上含有这些特质。

1.有数量,没质量

最近几年,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刺激了医学英语教材的飞速发展。但是,很多教参的编写仅仅有了数量的提升,而没有质量上的进步。从整体上说,目前大部分教辅书籍都缺乏合理性,不少译文含有大量错误。另外一方面专业和英文的内容也没有很好的融合。有的专业性强,言语过于偏僻;有的本末倒置,太偏于言语文化。这是因为编辑要么是英文老师,要么是医科老师,本身文化素养有一定的限制性。

2.阅读人定位不准,没有层次性

高校的教辅书籍都有分级的根据,但是国内的医科英文教材却没能把医学生的课程分层,阅读人难以定位。并且,因为没有大纲规定,医学英语教材没有选修课程书籍。缺乏针对性,样式古板,不符合现代医科英文教学的要求。

三、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对策

优质的医科英文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阶梯,通过众多学者专家的不断努力,得出了以下三点编写经验。

1.组建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

教材的编者直接影响教材的品质。合理的收集选取素材同时进行编写进而生成一本有魅力的教材,这要求编者既要有成熟的知识水准,又要熟悉现在医学生的情况。医学英语对教材的编者有进一步的要求:首先,编者一定要有渊博的医科文化,可以在外语原版素材里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篇章当作内容;其次,一定要有足够的外语文化知识,可以全面准确的分析材料。因此,完美的医科教程编者最好是拥有医科教育和外文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依据实际,对编者培训。科学的编写队伍可以扬长避短,确保教参的优质。《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者中既有拥有双重教育经验的复合型编者,也有医科专业专家和外语语言学方面的教授。科学的编写组造就了这本深受各界人士认可教材。

2.全面进行调研,提高书籍的实用性

编写符合要求的教材需要编者从始至终以学习的人作为中心来编撰。所以,编者在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书籍的学习对象。基于“需求分析”的原则,已经全面为教材的编撰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军医大研究人员在进行为本科生编撰的《医学英语基础教程》工作中前,就采取了相对周详的分析,经过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综合各个人群的不同要求反馈,明确了该层级使用者的“需求分析”,从而使教材达到一种“量体裁衣”的效果,准确的把握了学习人员的需要。总而言之,医科英文教参的编撰一定要科学定位,要全面调研使用者的需求,掌握医学生的特殊性,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从而符合各个群体的要求。

3.在试用中修订、完善

学习者决定了教参编写的是否合理。所以,教材编撰结束之后,需要试用一段时间,在教学中实验合格之后再进行出版印刷。倘若是实际课程里已经应用过的讲义和教师自己编撰的教学材料加工生成,就可以直接付印。例如《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编撰成功后,就在本校医科中试用。经过多方调研考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反馈,进一步促进了教材的科学性。即使试用耽误了出版时间,但是经过这一环节,编写组又一次修改订正了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合理。

四、结语

医学英语教学可以给医学双语教学提供可靠的言语根基,在教育学生成长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踊跃参加医科方面世界性的沟通和角逐的优质复合型人才的进程里有着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同时医学英语教材在医科双语教学进程里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是教育人员进行教学的重要根据,另一方面是医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获取医学专业知识言语、能力、和学习的重要来源。所以,如果想在根本上提升医科双语教学的品质,全面提高医科英文教材质量是当前重点。

参考文献:

[1]阳雨君.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2012(1):80-81.

[2]李颖.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2(2):49-57.

论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组合 第4篇

1 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组合的意义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始终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取决于针对特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所谓教学方法的组合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以使它们成为一个为特定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方法的整体,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1]。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仅与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相关,也与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组合密切相关,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是有缺陷的,各种教学方法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保证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的组合有利于发挥其综合效益。教学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都有其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正如一些学者所说:“没有一种模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是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2]。如讲授法可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知识信息,但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再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但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并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各种教学方法是密切联系、互为补充的,一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弥补。为此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方能克服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的组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差,这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是目前医学伦理教育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一两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 形成审美疲劳,从而引发学生逆反心理,诱发学生负性情感反应。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合理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组合有助于形成医学伦理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常言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中有规律可循,有基本的方法可以参照;教无定法,是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贵在得法,是指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等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因此,医学伦理学教师在对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掌握和研究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情境,恰当地组合教学方法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以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改革的成就感。

2 影响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组合的因素分析

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组合, 一方面受到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基本要求和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还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构成了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组合的基本依据。

2.1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它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组合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通过对1989 年以来的文献综述的考察,美英等国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①教育医生认识到医学生涯中的人文主义和伦理观点;②使医生能够检查和确认其个人和专业的道德义务;③训练医生具有哲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基本知识;④训练医生将这些知识运用于临床推理中;⑤训练医生具有处理人际关系所需的技能、在临床医疗过程中运用观察、认识、推理的能力[3]。目前我国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表述还显得比较单一,基本上以帮助医学生或医生确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教学目标。

2.2 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特点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优良的医学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现的科学,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医学伦理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由于医学不同于其它科学技术,其本身就含有伦理因素,医学临床实践、医学科学研究和其他医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伦理价值和道德要求,因此医学伦理学是伦理学与医学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学科。第二、面对当代生物技术发展中出现的许多伦理问题,由于历史传统、文化渊源的差异,道德上的宽容和对多元文化的确认是必须的,但是并不等于我们对寻求普适性的医学伦理原则无动于衷,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必然面临多元与一元的矛盾。第三,医学伦理学及其医学道德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第四,医学伦理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的医学道德规范以及其来源与根据,同时必须注重对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培养, 锻炼他们的伦理分析、决策和评价能力,使医学生面对新的医疗环境能独立思考和观察。基于以上原因,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组合时应考虑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特点,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

2.3 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心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方法的组合必须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心理相适应。我国医学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读的是理科,进入高校后大多数学生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因而造成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精神匮乏,并且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具有思维惰性。因此,在对待医学伦理学的学习问题上,表现出缺乏应有的动力、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唤醒水平、缺乏应有的兴趣和自觉性、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对教师的依赖较强等心理特征。这些问题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组合时必须要考虑的。

2.4 教师自身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方法组合的承担者,由于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教师的特长和弱点是教学方法取舍或组合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组合时,应从自身的素养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选择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组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

3 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

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组合有大量的变式,不必追求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相应观点以及影响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组合的若干因素,笔者认为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

3.1 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接受教学”组合方式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组合形式,包含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5个程序环节。传授-接受教学对于医学伦理学教学而言具有以下优点:方便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医学伦理学基础理论、医学道德原则、医学道德范畴及规范的系统传授,对医学道德实践的指导明确具体;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医学伦理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系统的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医学伦理学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这种教学方法组合也具有一些缺陷,如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边界不易把握,有可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因此,该教学方法组合方式应主要运用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历史上的医德等。

3.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发现教学”组合方式

“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是一种对应于从假设到论证认知策略的教学方法的组合方式。它与传授-接受教学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鼓励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将学到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或罗列出解决问题时可能碰到的问题;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结论,解答论证,总结概括。该教学方法组合形式应主要运用于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如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问题、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以及安乐死伦理等有争论性问题的教学。

3.3 双向互动的“案例-讨论教学”组合方式

“案例-讨论教学”是指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过分析、讨论和研究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解释医学伦理学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学生运用医学伦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是一种与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策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组合方式,主要包括案例展示、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总结归纳三个基本环节。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开放性、参与性和师生的高度互动性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事先了解和预习,从典型案例入手,在师生共同研究解决案例所涉及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该教学方法组合方式应主要运用于实践性较强的有关教学内容,如医学伦理原则、医患关系道德、临床实践的医学道德、生育道德以及预防医学道德等。

以上3种教学方法组合方式,是笔者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所进行的初步尝试。通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对医学的伦理属性认识有所提升,医学道德情感、医学道德意志以及医学道德信念初步确立。当然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组合有大量的变式,不必追求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在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组合设计时,必须注意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特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契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之间的互补与兼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摘要: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组合的意义、影响因素和组合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增强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庞红卫.试论教学方法的组合[J].中国教育学刊,2000(5):31.

[2]丁证森.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传统临床教学已不能满足重症医学教学需要。

我院建立重症模拟教学站,探究建立高效、安全的重症医学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改善重症医疗水平。

1 重症临床教学困境

1.1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自教育事业改革,特别是有计划的扩大医科教育机构招生以来,一大批医科教学机构涌现出来,为医疗事业提供了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基础临床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但长期以来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仍相对不足,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重症医疗人才数量短缺不足,重症临床教学工作急需加强。

1.2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因高等医科院校扩招,医科学生数量激增,临床教学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医疗事业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重症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临床教学资源供需矛盾尖锐[2]。

从地区来看,临床教学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集中在各大高校、军区直属医院之中,而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医科高等院校缺乏足够的临床教学资源。

1.3临床教学难度加大 因重症医学其服务对象均为危重患者,诊疗活动关系患者生命,患者及家属为自身生命健康考虑,多拒绝配合临床教学工作,不仅减少了临床教学资源,还提高了现场教学的难度。

2 模拟教学的优点

现代医科模拟教学通过结合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模拟再现临床场景、仿真患者,构建解剖模型、局部功能型模型、生理驱动型等模拟系统,建立无风险但有医疗环境的教学环境,实现实践性教学[3]。

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也不断优化和完善,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的词汇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国际上医学的动态进行了解的基石,对整个医学英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词汇组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组块理论的教学应用进行分析,以便促进医学英语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英语 词汇组块理论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9-01

一、词汇组块理论的依据

组块理论起源于美国,主要是指对信息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编码和加工,进而构成更大的单位以便进行记忆。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使用与储存的词语的模块就是词汇组块。研究发现,大约有70%日常使用的口语由词汇的组块组成,所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中最小的单位并不是大量的单词,而是单词的组块。所以英语词汇的教学,其根本的目的应该是对学生对词汇组块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下面对医学英语中词汇组块理论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医学英语中词汇组块理论的教学应用

1.词汇网的联想方法。第一,音义的联想,在医学中如果学习一个新的英语单词,就要对其词义和发音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利用已有的常识、经验和知识等把音和义利用某种手段结合起来,形成组块,比如tonsil的发音“痛死了”,可以联想到扁桃体的发炎痛死了,进而引出扁桃体的词汇。第二,形义的联想。医学英语中一些单词的词义和外观存在着联系,学生可以对单词外观进行观察,发挥想象力找出和词义间的联系构成组块。例如osteoporosis,其中的o和泡泡的形状比较像,骨头内有泡泡就可以想出骨质疏松的意思。第三,意义的联想,主要是根据单词的词根、前后缀,将单词分解成个别具有词义的小的个体,对各个小个体进行熟悉的前提下,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词汇。例如cytomatrix是细胞质的意思,可以分解成cyto:细胞,加上matrix:基质,组成细胞质。

2.构词的网络。英语的构词和汉语有某种相关性,其词根和词缀与汉字偏旁类似,对词根和词缀的读拼进行掌握有助于建构词汇的组块,进而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进行深化。第一,词缀的组块,英语的词缀有前缀与后缀之分,而且一些单词具有同样的前缀或者后缀,可以按照前缀或后缀的意义对单词词义进行推断。例如,前缀intra意思是内部,在内的,extra的意思是在什么外的,trans是穿过,经过,inter的意思是之间的,这就可以引出很多单词:extracellular fluid:细胞外液,intracellular fluid:细胞内液。

3.对比词汇网的组建。根据一些词义相近或者相反的词缀、词汇等,可以组建对比词汇网,使用对比的记忆方法,比如在医学的免疫学中需要对antigen:抗原这个词汇进行掌握,医学中有多形式的抗原,如complete antigen:完全抗原,xenogenic antigen:异种抗原等。对于内科学中贫血的概述中有正细胞:normocyte 这个单词,就可以联想到microcyte:小红细胞和macrocyte:大红细胞两个词,通过对词汇的网络进行建构,可以把反义、近义或者类似词汇放在同一个网络中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医学的英语单词。

4.根据相关的背景、文化和历史构件组块网络。医学的术语内很多疾病都是由发现者名字进行命名,例如Raynaud pheno?鄄 menon:雷诺现象,就是因为在1862年,由法国的医生Maurice Raynaud报道25起因为指动痉挛而引起发作性的手指缺血病,并被命名为Raynaud?蒺s disease:雷诺病。把单词的背景、历史和文化引入到医学英语的词汇中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记忆进行优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对医学英语的学习中的文化进行探索,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医学的英语进行学习的热情。

三、医学英语中词汇组块理论的局限

词汇组块的理论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词汇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单一的形式,使医学英语词汇难于记忆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局限,很多医学中的单词并不适合词汇组块方法,因为很多单词的拼写没有规律可言,而且使用这一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忽视了单词词义以及单词的应用,这些都需要得到关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词汇组块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医学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切实发挥出词汇组块的作用,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晓慧.词汇组块理论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48-51.

医学影音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7篇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以往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从理论到理论[1], 这种模式空洞而缺乏临床针对性, 虽然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往往造成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情况, 目前已难以适应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医学影音教学法[2]通过用生动、具体而又真实的视频直接将学生置入直观而又现实的情景模式中, 让其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去思考和模拟处理此类问题, 通过回顾、复习和学习课本或理论课讲授的相关知识, 应用获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并最终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3], 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自2010年以来, 在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医学影音教学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教学方法

1.1 实施方法

我们对2010—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 分出传统教学班和实验教学班。对实验教学班的学生采用医学影音教学法施教:先讲述基本理论, 然后播放相关医学视频, 紧紧围绕该医学教学视频, 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后回答相关问题, 然后由教师讲述相关的基本理论及机制、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技术及医生应养成的正确临床思维习惯和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2 医学影音教学法的应用

1.2.1 在临床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基本理论往往比较抽象, 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开始就引入医学教学视频并提出相关问题, 则可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及积极性。

1.2.2 在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时的应用

基本技能操作由于实践性较强, 仅理论叙述是很难让学生把握到基本要领的。而医学影音教学法则很容易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1.2.3 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应用

急危重症患者发病急骤, 病情复杂, 病情危重, 所以医生必须保持清晰且连贯的思维, 在把握基本医疗原则的基础上, 快速利用基本技能去救治患者。如果教师仅讲述相关的理论和原则, 则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 必须结合医学影音教学法。我们通过播放一些危重病例抢救的视频,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 提高其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估

2.1 理论考试

两组均接受满分100分的理论测试。

2.2 技能考试

两组均接受评分标准一样, 满分100分的技能考试。

2.3 处理危重患者能力的考核

评分标准一致, 满分100分。

2.4 统计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各项测定数据采用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P<0.05为两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见表1)

注:*表示与传统教学班比较, P<0.05

3.1 理论考试分析

理论考试成绩两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2 技能操作及处理危重患者的能力方面的分析

实验教学班较传统教学班在技能操作及处理危重患者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医学影音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实践及知识应用的能力。

4 讨论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把课本内容都灌输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以及课后的复习来巩固课本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经验医学为主的。教师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教科书作为依据进行教学, 因没有严谨的科研方法保证, 所以结论常有一定的偏差。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在对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评估—判断—抢救—再评估的诊治过程[4,5,5], 而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将已有的专科理论知识融入医学理论学习及实际工作中, 导致不能形成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6]。

医学影音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是一个新的尝试, 其成功的关键应是医学相关教学视频及相关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核心, 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知识结构等因素, 它以学生为中心,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特点,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充分展示自我的实践空间, 当学生置身于其中时, 能够主动、快速地进入角色,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由以往的主导作用转变为引导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 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伶俐, 陈一强, 罗左杰.PBL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之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0) :20-29.

[2]于磊.多媒体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南方医学教育, 2005 (1) :52-53.

[3]MC PARLAND M, NOBI E L M, LIVINGST0N G.The effectiveness of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 graduatepsychiatry[J].Med Educ, 2004, 38 (8) :859-867.

[4]周坤, 刘波, 史忠.循证实践法应用于院前急救教学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3) :60-62.

[5]Srinivasan M, Hwang JC, West D, et a1.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USing simulator technologies[J].Acad Psychiatry, 2006, 30 (6) :50-51.

[5]滕倩倩, 郭星君.我国急诊医学亟待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J].海军医学杂志, 2005, 26 (2) :177-178.

PBL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1、PBL的基本特点

P B 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 (P r o b l e mBased Learning) , 简称PBL,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L e c t u r e B a s e d Learing, LBL) ”相比, 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着根本区别。

从南伊利诺伊州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系关于PBL的网站上来看, PBL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十个方面: (1) 学生必须要有对他们自己学习的责任性; (2) PBL中的问题情景必须是结构不良的、能够自由探索的; (3) 学习应该是广泛的学科或主题中的整合; (4) 协作是必要的; (5)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必须能够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6) 对于带着问题从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的终端分析和对于所学到的概念和原则的讨论是必要的; (7) 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8) PBL中所进行的活动必须是现实世界中那些有一定价值的; (9) 学生的考试必须依据PBL的目标去测量学生的进步; (10) PBL必须符合学科教学法的规律。

2、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较

下面, 我们用一个表格简单地将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作一下比较, 见下表。

3、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分析

经过多年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实际, 结合与学生座谈讨论, 我们得出以下经验:

(1)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PBL中的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问题的解决者

下转第280页

上接第263页

和意见的建构者, 师生地位平等。学生们从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开始学习的, 教师对这些问题也没有现成的惟一的标准答案, 需要学生们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因此, 教师与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上,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监控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们更加自由和自主, 教师的任务在于教授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教育的责任, 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

(2) 在PBL中, 提出的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尽量选择基于真实情景中的问题, 这样能够接近现实世界, 确保学生们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基于问题学习中,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靠自己, 学生们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完全掌握在教师和课本之中, 学生需要主动获取知识并自我建构。否则, 将一无所获, 甚至还不如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的效果, 即使现成的知识结果也没有人会直接灌输了。要建立起一种紧迫感, 使他们感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 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 不再是问题的回答者, 而是问题的提出者, 引导学生起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是P B L的核心。在PBL实施中特别强调小组协作, 小组合作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单位, 而小组讨论中所产生的“头脑风暴”效应, 有助于思维的拓展, 激活知识。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沟通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 同时, 各自分配一定的认知工作, 彼此在任务分工上是紧密相连的, 在这里, 小组内的合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重视自己与教师的交流而不重视与同学的交流。因此, 学习团体合作和与人沟通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

实施PBL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医学伦理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自我获取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知识,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团队间的合作;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 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等。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医学生就业难、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等教育现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

方向: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与传统教学法 (讲授法) 的区别, 结合医学伦理学教学实际, 总结了P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结果, 对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9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青海大学医学院173名已完成学习循证医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课程结束时当场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问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的认知、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对学习循证医学课程存在的难题等。

3.统计分析:调查问卷首先进行编码,然后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对医学院173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73份,收回173份,回收率100.0%,没有无效问卷,有效率100.0%。

2.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后的认知情况。共调查了8个项目,其中排前三的是:认为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必须的有160人,占92.5%;认为文献和研究结果对医生的临床实践是有用的有160人,占92.5%;认为循证医学对指定临床决策有帮助有158人,占91.3%,说明学生对循证医学的知识掌握明显提高,认为在临床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事情。结果见表1。

3.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建立情况。学习《循证医学》课程后,认为遇到临床专业问题应当先查阅医学数据库的同学有92人,占53.2%;对临床问题遇到相互矛盾的答案时,相信高质量的研究证据的同学有110人,占63.6%。结果见下页表2。

4.批判性思维建立情况。通过学习《循证医学》大部分同学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同学认为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或者著名专家的论文也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对于一篇专业文章同学们大致能看出文章水平高低人数占38.2%,可以全面把握,指定其优缺点的占15.0%。结果见表3。

5.实践循证医学的障碍原因。目前学生认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主要有:无法充分实践、严格评价文献的能力有限和缺乏信息资源。结果见表4。

三、讨论

循证医学是上世纪80年代新起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但其发展迅速。该学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预防医专业学生学习循证医学课程之后对该课程的认识、态度等问题回答同意的比例较高。因此,在学生中认识到学习循证医学课程的重要性的占绝大多数,提示学生对该课程的理念及临床实践持积极态度。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学科,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要建立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之上,结合医生个人经验和患者意愿,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决策[2]。因此,在遇到临床专业问题时,循证医学特别强调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查询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来解决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3.2%学生选择通过查询数据库来解决问题,当遇到临床问题的答案相互矛盾的时候,有63.6%的学生选择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来解决。说明循证医学理念基本建立。《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草案)指出“医学院校必须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是学生养成批判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3],循证医学强调对各种医学证据都要进行科学性、重要性和适用性三方面严格的评价,因此,建立批判性思维也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次调查结果78.6%学生表明应对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或者著名专家的论文进行科学性评价,说明通过学习循证医学课程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普遍认为Meta分析这一章节理解有些困难,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应当加强。目前学生认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主要有:无法充分实践、严格评价文献的能力有限和缺乏信息资源。学生反映实际实践的机会少,不能很好地理论实际相结合。另外,对文献的质量评价在教学上也应加强,不断提高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同时也应当加强学校电子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更能为学生在实践循证医学提供保障。循证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作为医学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后循证医学的教学采用课堂理论的学习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可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旋,胡利人,胡良英,等.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分析[J].南方医学教育,2011,5(3):27-28.

[2]陈耀龙,沈建通,李琳,等.循证医学术语介绍Ⅳ[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76-383.

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第10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的进步, 全社会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更提高了对于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因此, 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医学专业英语是广大医学生真正地把基础英语的学习过渡到专业实用阶段的重要课程, 以能搜集专业文献、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为目标, 使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英语作为媒介进行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由此可见, 对于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 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中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笔者将结合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求与各位同仁交流与商讨。

2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医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是英语语言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 目前, 对于本门课程到底应该属于英语课还是专业课, 许多人仍然持不同意见。另外, 在一些地区, 由于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不够, 在整个教学与考核过程中, 专业英语教学都受不到重视, 甚至被完全舍弃, 因此, 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一直未能有明显的提高, 对于此类教学的研究也非常少。

目前, 我国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问题。

2.1 匮乏的师资

医学专业英语教师的来源有两类:英语专业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 这两类教师的优缺点非常明显。英语专业教师有良好的语言功底, 但由于英语专业和医学专业之间学科跨度较大, 大多数专业英语教师对所教授的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医学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而对于医学专业教师来讲, 虽然掌握着丰富的医学知识, 英语使用却不熟练, 不能把英语教学和医学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 课堂英语教学组织不够充分。总之, 医学专业英语教师的师资匮乏, 教学队伍不稳定, 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2.2 落后的教材

目前, 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发展也远远不能满足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首先, 教材系统陈旧、改版缓慢、实用性差。由于医学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医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匮乏, 世面上可见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种类单一, 多数使用年头已久。另外, 对于一些专业英语教材未能编写配套的辅助材料, 教材内容杂乱,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不能很好地利用此类教材达到相应的教学与学习目的。

2.3 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受到教材及教师水平的限制, 很多医学专业英语课堂都以汉语为主, 主要的教学方法也局限于先单词后课文, 以翻译为主, 并辅以阅读训练。此种教学手段已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非常影响课堂学习氛围的调动, 而且不利于英语知识教学与医学专业教学的结合, 根本达不到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要求。

3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 目前, 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进行全方面的必要的改革, 充分地把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力求提高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3.1 加强师资选拔与培养

匮乏的师资是长久以来困扰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 师资的培养需要长久的计划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在师资选择方面, 要促进医学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结合, 解决师资选择的问题。鉴于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跨度较大, 而英语专业教师又大多是文科出身, 所以最好的师资莫过于经过专业英语培训的医学专业师资。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其次, 加强师资培养。医学专业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是英语口语与听力的熟练应用, 所以在对医学专业教师的培训应放在这两方面技能上。当然, 最好的培训方法莫过于采取出国培训的方式。此外, 对于那些经济及师资力量不雄厚的院校, 最快的优化师资的方法即成立专业外语教研室, 取长补短, 双方协作教学以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培训目标。

3.2 完善教材的使用

面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及辅助材料不足的缺点, 应适当地进行教材的补充, 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最新的医学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 以此来扩充并更新日常的教学内容。政府及院校应加大投入, 积极鼓励更多的医学人才及英语人才投身到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团队中来, 帮助医学专业英语教材迅速地完善, 以适应时代对于医学人才的更高要求。同时,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加大教材选择与使用的自主性, 不能只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忽视医学各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院校学生基础的差异。

3.3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选择最适合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基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以及对于吉林医药学院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调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优化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1) 采取以CBI为主导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CBI教学法, 即基于内容教学法, 是国际公认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之一。CBI教学法的使用是把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最优手段之一, 可以大力推进该教学法的使用与研究。

(2)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多样性, 在医学专业教学当中, 不乏丰富的优秀的国外英语材料, 可以充分利用,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提高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医学院校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医学信息, 2007.

医学伦理学教学 第11篇

一、既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培养的临床医学 (大专) , 尤其是社区方向的学生今后将成为第一线的医务人员, 在急救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将为病人进行急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置, 并为进一步转诊到上级医院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急救医学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拓展课程之一, 课程开设时间已近十年。目前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1.急诊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 是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的急危重阶段的临床医学。它涵盖了临床各科的急症、危重病、院外突发环境下的紧急医疗救护、灾难医学、创伤及中毒医学、急诊医学管理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卫生机构的实用型人才来说, 内容广泛, 难度较大。考虑到我们3年的学制, 1年仍然和本科院校一样用于实习, 在校只有两年的时间, 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内容上, 课程名称也由最初的急诊医学先改为急救医学, 后又更名为社区急救,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符合培养目标层次的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 最终成为基层卫生组织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急救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拓展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其他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例如常用急救技术在诊断学中有所提及, 心肺脑复苏、休克、创伤等内容在外科学中已经学过, 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急症也是内科学中常见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考虑到教学的效率和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必要将教学内容做灵活的调整。

(二) 缺乏合适的教材

既往我们使用的教材为国家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不是特别针对农村/社区中常见急症处置的具体内容, 而且缺少农村/社区健康宣教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鉴于上述教学内容的调整需求, 我们需要一本紧密围绕培养目标, 教学目的的教材。其内容需要根据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增减, 在强化各种急救、急症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方法传统、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要载体、理论课堂为中心, 有些大纲中列为实践内容的安排其实也是在课堂上以病例讨论, 或者观看视频录像等的形式完成的。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参与性不强, 无法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心理普遍有重有限的书本知识、轻实际动手能力的现象。

二、改革实施

鉴于上述急救医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专业医务人员的需求, 我们在急救医学教学中进行了大量改革, 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一) 经过调研后修订教学大纲, 优化教学内容, 选择性重点教学

1.开展人才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进行急救工作人才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 以此了解社会基层医疗实际需要。

2.修订教学大纲,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修订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优化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常见急症的判断和处理, 使教学内容能贴切岗位和需求。例如绪论中主要介绍急诊与急救概述, 社区急救与转诊。常用社区急救技术中涵盖了外伤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洗胃、给药、氧疗等针对农村、社区实用性强的操作内容。常见损伤的社区急救中主要为交通事故伤、烧伤、蛇咬伤、狗咬伤、刀刺伤、电击伤、中暑、溺水、以及眼化学伤等内容。常见中毒的内容主要是有机磷杀虫剂、一氧化碳、酒精、镇静催眠药物、毒蕈、毒鼠强、百草枯中毒等。常见急症的社区急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腹痛、小儿惊厥、哮喘发作、异位妊娠破裂等问卷中反映较集中的内容上。另外大纲中还提高了急救技术实践操作的课时, 总学时从以前的34节扩充到51节, 增加的主要是实验课时, 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3.为了顺利地进行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 参与教学的教师共同编纂了一本教材, 内容涵盖大纲中涉及的绪论、常用社区急救技术、常见损伤的社区急救、常见中毒的社区急救和常见急症的社区急救, 其中涉及的关于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跨学科的内容是请相应的专任教师编写的。

(二)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部分: (1) 根据为农村/社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教学部分除了讲授之外, 还引入了PBL教学法, 即以驱动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师的辅导和参与下共同解决问题的研究式学习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运用我校最新研发的手机课堂软件在课堂中安排随堂测试, 可通过网络当场下发选择题, 每位学生内容随机, 在规定的几分钟之内完成。借此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 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也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同时通过手机软件平台, 学生们随时可以提出疑问, 教师可以即时接收, 根据提问有无共性可选择课堂中立即反馈或是课后个别反馈。在整门课程进展中, 用手机软件在某一指定时间安排阶段测试, 以起到督促学生课后复习的作用。

2.实践教学部分: (1) 充分利用各类模型, 将基本技能操作逐一攻克, 切实掌握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CPR、急救给药等, 做到人人会操作, 动作都规范, 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实用型人才。教学形式是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教学, 然后让学生分组分批次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 同组学生互相观摩, 指正, 带教教师巡回, 进行质量监督, 手把手纠正动作, 并对学生们的共同问题进行讲评。 (2) 充分利用先进的全功能综合模拟人Simman进行案例情景教学。模拟仿真技术再现疾病过程和临床场景, 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判断, 并实施各种急救, 以提高其现场急救的能力和水平。在现今真实患者作为操作对象日益困难的形势下, 这种高端的模拟人给我们提供了平行教学和反复练习的可能, 学生还可以借此观察到病情的不同的发展方向。具体教学过程为, 先由带教老师介绍患者基本情况, 让学生们分组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初步确定大致诊疗方向, 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 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训练。再进入模拟病房, 与模拟人Simman按照接诊流程进行问诊、体格检查, 过程中模拟人表现出生命体征不平稳, 以此考察学生们对病情变化的敏感性和紧急处理的应变能力。再由教师提供辅助检查结果, 由学生进行解读和判断, 并实施相应的急救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处置不当的严重后果, 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运用的综合应用能力, 还能给学生们重复训练的机会, 促进学生全方位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3.网络教学部分:通过创建网络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 使学生能完成自主学习、复习回顾、作业练习、师生答疑、病例讨论等相关内容, 既是课堂的延伸,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 完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前述的各种教学方法改革的各环节当中, 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以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教学方面用手机课堂的随堂测试和阶段测试, 实践教学方面用教师对操作过程评分的形式, 网络平台上能够反映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情况。将上述多方面的结果在课程总评中按一定比例体现, 再结合期末书面测试, 最终形成能反映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 以改变既往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最后依托我系多站式考核平台, 在下实习前和毕业前对急救方面的内容进行抽查考核, 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通过采用以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学生不仅掌握了常用急救临床技能, 而且训练了临床思维能力。该教学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将教学评价均匀分布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 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为学生尽早适应农村/社区医生的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尔秀, 张正良, 袁国莲, 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5) .

[2]裴红红, 张正良, 许明璋, 等.高端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2) .

[3]王庸晋, 魏武, 宋晓亮, 等.以急救医学为平台开启系统化教学改革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 .

上一篇:平台+模块+课程群下一篇:东坡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