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扩张范文

2024-05-13

皮肤扩张范文(精选8篇)

皮肤扩张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6 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2 只, 体重2~3 kg (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合格证编号:610063) 。随机将动物分为5 组:A组:反复快速组 (20 只) ;B组:快速扩张组 (20 只) ;C组:常规扩张组 (16 只) ;D组:埋入不扩组 (5 只) ;E组:正常对照组 (1 只) 。

1.2 扩张器放置

A、B、C、D组在头部皮肤和颅骨之间埋植50 ml肾形扩张器 (图 1) , 术后抗感染治疗。

1.3 皮肤扩张

自术后第3天开始扩张皮肤。从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图 2) 。

A组:每次注水20 ml, 维持30 min后抽出20 ml, 3 h后重复以上操作3 次, 最后一次抽出15 ml, 保留5 ml。以后每天重复同样操作, 10 d完成注水, 最后扩张器内为50 ml盐水维持; B组:每次注水5 ml, 每天注水1 次, 10 d完成注水, 最后扩张器内为50 ml盐水维持; C组:每次注水5 ml, 每3天注水1 次, 28 d完成注水, 最后扩张器内为50 ml盐水维持; D组:植入扩张器后不扩张; E组:不埋扩张器。

1.4 标本采集与处理

所有动物均成活到观察时间, 均未出现并发症。A、B组分别于维持1、2、3、4、6 周时随机抽取4 只动物留取标本。C组维持1、2、3、4 周时随机抽取4 只动物留取标本。D组于维持1、2、3、4、6 周时随机抽取1 只动物留取标本。切取组织块置入4%甲醛中固定, 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备用。

1.5 苦味酸-天狼猩红特殊染色

取石蜡切片, 脱蜡, 入水, 0.1%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溶液中染色60 min, 冲洗, 苏木精复染, 脱水, 透明, 树胶封固。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I型显示红色或黄色, III型呈现绿色。采用Motic6.0数码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I、III型胶原面积进行分析。双盲法400 倍随机选取5 个视野, 计算Ⅰ、Ⅲ型胶原面积所占测量总面积的百分比。

1.6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鼠抗兔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 (MS- 742- SO) , 工作浓度1∶50。结果判断:肌动蛋白阳性结果为棕黄色, 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的胞质。采用Motic6.0数码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表达阳性成纤维细胞进行图像分析。双盲法在400 倍随机选取5 个视野, 计数阳性细胞及所有成纤维细胞, 并计算阳性细胞占成纤维细胞总数的比率。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 数据用undefined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胶原纤维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组织学观察

A、B、C组早期以I型胶原纤维为主且较粗大, 排列较为紊乱, III型胶原纤维相对较少。4 周后, I型胶原纤维排列逐渐规律, III胶原纤维相对增加 (图 3~6) 。

2.2 胶原纤维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半定量分析

I型胶原纤维面积比较:A、B、C组各维持期均高于D组 (P<0.05) 。相同维持期A、B、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A、B、C组随着维持期的延长呈增长趋势, A、B组4 周后逐渐趋于稳定, 而C组3 周后逐渐趋于稳定 (表 1) 。

III型胶原纤维面积比较:A、B、C组各维持期除第1 周外均高于D组 (P<0.05) 。相同维持期A、B、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A、B、C组随着维持期的延长呈增长趋势, A、B组4 周后逐渐趋于稳定, 而C组3 周后逐渐趋于稳定 (表 1) 。

I/III型胶原比值比较 (图 9) :A、B组在前3 周时, 与E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4 周后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而C组在前2 周时与E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周后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3 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 (图 7~8)

A、B、C 3 组内肌动蛋白阳性率随着维持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相同维持期A、B、C 3 组间比较:B组>A组>C组, 经统计学分析, 前3 周时, 3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在4 周时A、C 2 组间差异已无显著性 (P>0.05) , 但在4~6 周时A、 B 2 组间差异仍有显著性 (P<0.05) (表 2) 。

3 讨论

I、III型胶原纤维是皮肤真皮中最主要成分之一, I型胶原纤维是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力的重要成分, III型胶原纤维与皮肤的弹性有密切关系, I/III型胶原纤维的比例与皮肤的质量密切相关, I型胶原纤维的增加和III型胶原的减少均可引起两者的比例失调, 最终导致瘢痕化[1]。

国外学者[2]在对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的研究中发现, 不论快速扩张还是常规扩张, 扩张后皮肤胶原纤维含量都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快速扩张胶原纤维含量与常规扩张基本一致。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反复快速扩张、快速扩张、常规扩张胶原纤维含量高于对照组, 随着维持期的延长呈增高趋势, 但是在扩张维持4、6 周时没有显著性差异。注水期和维持期皮肤受到的刺激影响着胶原纤维的合成与分解, 维持期胶原纤维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 这可能是扩张后胶原纤维增加的原因[3]。但是随着维持期的延长胶原纤维逐渐趋于平稳, 提示在扩张维持4 周时胶原纤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外本研究发现, 在相同维持期不同的扩张方法胶原纤维无明显差异。胶原纤维的合成主要在维持期, 维持期对于胶原纤维损伤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可能是在相同维持期没有区别的原因[2]。

在正常皮肤中I/III型胶原纤维的比例与发育相互协调, 其比例对维持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损伤修复有着重要影响[4]。本实验结果研究显示, 在扩张维持早期皮肤中I/III胶原纤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维持4 周时I/III胶原纤维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早期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 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网络系统通过收缩把细小的胶原纤维压缩成较粗大的胶原纤维束, 从而导致扩张早期I/III胶原纤维比例相对增高。但是随着维持期的延长在4 周时胶原纤维趋于稳定, 其比值也逐渐趋向于正常皮肤。由此可以提示, 扩张皮肤在维持期内可能处于一个不断向正常皮肤代偿的过程, 4 周的维持期对扩张皮肤中胶原纤维的恢复至关重要, 这也可能是临床上在扩张完成以后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原因。

微丝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5],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中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 是细胞中重要的收缩蛋白[6]。正常真皮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一般不含肌动蛋白, 在许多病理改变中, 成纤维细胞表型可发生变化, 转变为成肌纤维细胞, 并且以肌动蛋白表达为主要形式。成纤维细胞内出现肌动蛋白说明此时的成纤维细胞具备了收缩特性[7]。如果扩张皮肤的真皮组织内肌动蛋白的含量越高, 表明扩张皮肤越容易回缩。王喜梅等[8]在研究中发现, 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皮肤中肌动蛋白阳性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并且快速扩张组高于常规扩张组, 因此推断这可能是快速扩张挛缩较常规扩张严重的原因。本实验研究显示, 在扩张维持4 周时, 反复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没有显著差异, 反复快速扩张低于快速扩张。由此提示在相同维持时期反复快速扩张获得皮瓣的回缩较快速扩张小, 在扩张维持到4 周时反复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获得皮瓣的回缩程度相一致。因此推断在4 周时反复快速扩张组获得的皮肤质量与常规扩张基本一致, 在此时进行皮瓣转移可以取得与常规扩张相同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De Filippo RE, Atala A.Stretch and Growth:The molecularand physiologic influences of tissue expansion[J].Plast Re-constr Surg, 2002, 109 (7) :2450-2462.

[2]Zeng YJ, Xu CQ, Yang J, 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rapid expansion of skin[J].Br JPlast Surg, 2003, 56 (7) :660-666.

[3]Melis P, Noorlander ML, van der Horst CM, et al.Rapid a-lignment of collagen fibers in the dermis of undermined andnot undermined skin stretched with a skin-stretching device[J].Plast Reconstr Surg, 2002, 109 (2) :674-682.

[4]邱林, 金先庆, 向代理, 等.胶原纤维构成与不同年龄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8 (4) :521-524.

[5]王凤明, 胡涛, 周学东.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牙髓细胞微丝骨架的重组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 (6) :793-796.

[6]Niessen P, Clément S, Fontao L, et al.Biochemical evi-dence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smoothelin and filamentous ac-tin[J].Exp Cell Res, 2004, 292 (1) :170-178.

[7]Hinz B.Masters and servants of the force:The role of matrixadhesions in myofibroblast force perception and transmission[J].Eur J Cell Biol, 2006, 85 (3-4) :175-181.

皮肤扩张 第2篇

关键词 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烧伤瘢痕;效果

皮肤扩张术由于其能够提供与修复区极为相似的额外皮肤,而应用于整形外科[1-2]。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是将短圆柱形透明的容器放置于拟扩张的皮肤上,使皮肤和容器口紧密接触,通过负压吸引,使容器内形成负压,将皮肤吸入容器内,促进细胞间隙增大,表皮细胞和组织的分裂、增殖,增加皮肤面积,获得新增加的皮肤,将其进行器官再造或修复组织缺损[3-4]。2010年3月-2011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3例烧伤瘢痕需自体皮肤修复患者,进行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治疗效果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3例烧伤瘢痕需自体皮肤修复患者,其中8例女性,5例男性,年龄范围为8-61岁,平均年龄为(27.5±2.7)岁。所有患者均有3个及3个以上的容器在病灶周围进行扩张,并均持续扩张35-70天。

1.2 操作方法

根据正常皮肤大小及拟扩张皮肤局部平整度确定容器大小。初始压力较小,并逐渐增大,压力应<3.30kPa。初始负压吸引持续作用时间较短,并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皮肤色泽恢复正常为标准。

1.3 评价标准

优:优于以往植入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II期手术中皮肤术后外观及可利用度;良:类似于以往植入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II期手术中皮肤术后外观及可利用度;差:差于以往植入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II期手术中皮肤术后外观及可利用度或出现并发症。

2 结果

本研究13例患者中有1例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不理想,1例出现色素沉着、水疱,外观不佳,余11例患者效果良好。

3 讨论

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相对于植入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有以下优点:(1)弥补植入式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不足和在颈部内扩张的缺点;(2)没有皮肤坏死、扩张器不扩张、感染、扩张器外露、血肿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2,5-7];(3)对无菌操作要求不严格,可教会病人及家属自行操作;(4)皮肤扩张更加灵活,随意;(5)减少定期注水,减少手术次数。

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往往需要1-3个月,疗程较长,容易发生并发症,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并发症包括疼痛、扩张不理想、色素沉着、水疱。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操作不理想造成的,如持续时间太长,未能坚持扩张,扩张器放置位置不对等引起。因此,在扩张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皮肤变化,色素沉着或水疱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

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也有一定的缺点:(1)不适用于老年人和婴幼儿;(2)对头颅部皮肤扩张效果差于植入式皮肤软组织扩张术[8-9];(3)治疗时间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13例患者中有1例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不理想,1例出现色素沉着、水疱,外观不佳,余11例患者效果良好。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0]。

综上所述,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具有易于掌握观察指标,操作简便,无痛苦,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Radovan C . Tissue expansion in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J]. Plast Rleconstr Surg , 1998,74:482.

[2] 张涤生,金一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晚期整复[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5,1(4):241.

[3] 蔡国斌,刘柳,李太颖,等.瘢痕下组织扩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5):348-350.

[4] 俞宝梁.应用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挛缩畸形[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8,4(4):249.

[5] 鲁开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适应症与并发症(临床应用100例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8,2(3):43-45.

[6] 艾玉峰,鲁开化.国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用于烧伤晚期整形[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8,4(4):247.

[7] Cunha MS , Nakamoto HA , Herson MR , et al . Tissue expander complications in plastic surgery : a 102 year experience [J]. Rev Hosp Clin FacMed Sao Paulo ,2002,57(3):93-97.

[8] 李养群,杨明勇,唐勇,等.皮肤浅层扩张质量面部烧伤瘢痕228例[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5,2(3):155-158.

[9] 汪涌,姜会庆,胡心宝.颈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15(1):35.

皮肤扩张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 其中男性27例, 女11例;年龄15~64岁;植入皮肤扩张器共47个, 其中头部31个, 面部16个;瘢痕18例, 色素脱失及沉着3例, 色素痣9例, 皮脂腺痣3例, 血管瘤5例;修复缺损面积最小约3cm×3.5cm, 面积最大约8.5cm×12.0cm;扩张器容量为50~300mL, 扩张时间为6~8周。

1.2 手术方法

1.2.1 扩张器植入

根据拟修复的部位、形态及病变范围和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大小以及皮瓣转移的方式等, 选择不同形态及容量的扩张器, 扩张区域尽量选择病变区的邻近部位[1]。切口选择在正常皮肤与病损区的交界处, 且相对隐蔽的位置, 多选择鼻唇沟、下睑缘、下颌缘、发际缘及耳前线等。切口方向尽量与扩张器植入后的长轴方向垂直, 以减少扩张过程中切口的张力, 如切口方向与扩张器长轴方向平行, 应尽量缩短切口的长度, 切口两端不宜超越待修复区域的范围, 使用多个扩张器时尽可能共用一个切口。植入前检查扩张器是否完好无损。扩张器清洗干净后消毒。不同部位扩张器植入的深度不同, 头皮扩张埋植于帽状腱膜深面, 额部植于额肌深面, 面颊部植于皮下组织深面、SMAS层浅面, 耳后于耳后筋膜浅面。剥离的层次要均匀, 勿伤重要神经、血管, 直视下彻底止血。剥离的范围比扩张囊周边大0.5~1cm, 腔隙剥离好后将扩张器平展地植于腔隙内, 在扩张囊下放置负压引流管[2,3,4]。注射壶内置, 注射壶注射面向上, 注意导管不能成锐角, 不能折叠, 必要时注射壶可外置。关闭切口时, 应先在距离切口边缘0.5~1cm处将浅层组织与深部组织缝合固定, 减少切口张力, 再缝合切口, 术后早期适当加压包扎。

1.2.2 扩张囊注液及并发症的防治

扩张器植入后全身应用抗生素3~5d, 引流管于术后2~3d拔除, 切口7~14d拆线。一般于扩张器植入时即开始注液, 一般容量的10%左右, 以后每隔5~7d注液一次, 每次注水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0%~20%。生理盐水为扩张注射液, 也可以在生理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可以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2]。注液适当的标志为:患者有胀痛但尚感能忍受, 扩张皮肤的硬度触之如鼻尖, 扩张皮肤中心部位指压充血反应减弱但未消失。如扩张后皮肤苍白, 指压充血反应消失, 观察5~10min血运不恢复, 则抽出部分液体, 直到皮肤表面血流恢复[3]。注液总量最好为扩张囊容量的120%较安全。

扩张器埋植的并发症多见于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扩张器不扩张、扩张皮肤坏死等。术中操作及术后注射处理要严格无菌操作, 剥离层次不可过浅或过深;止血要彻底;扩张注水时压力要适中, 以防压力过大影响皮肤血运造成皮肤缺血坏死后破溃致使扩张器囊外露, 注射壶导管不要成锐角或打折, 放置部位离囊要有一段距离, 防止囊扩张后注射壶注水时刺破扩张器囊。

1.2.3 扩张器取出与皮瓣转移

一般于植入扩张器原切口切开, 取出扩张器, 去除纤维包囊, 根据扩张皮肤的大小设计皮瓣切除皮损, 皮瓣形成后向缺损区旋转、推进覆盖创面, 尽量不增加内侧切口线和辅助切口[1], 术后皮瓣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加压包扎, 给予抗炎治疗。术后5~7d拆线。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共植入皮肤扩张器47个, 其中头部31个, 面部16个。修复缺损面积最小约3cm×3.5cm, 面积最大约8.5cm×12.0cm;扩张器容量为50~300m L, 扩张时间为6~8周。切口感染3例, 血肿2例, 扩张囊外露2例, 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效果满意。

3 讨论

头面部小面积皮损切除后可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治疗, 面积大的皮肤缺损需要植皮, 远位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转移等治疗[5]。植皮则术后外观色素沉着或脱失, 皮肤皱缩, 切口瘢痕明显, 甚至瘢痕挛缩导致部分五官受牵拉畸形。远位皮瓣、游离皮瓣等治疗组织损伤大, 臃肿, 外观不满意。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治疗, 因为供区与受区邻近, 修复后皮肤的色泽、质地、毛发分布相似, 瘢痕少, 同时对组织破坏小, 疗效满意。

术前设计应考虑全面, 周密仔细。为缩短扩张时间在供区足够的情况尽量选择型号较大的扩张器, 必要时选择多个扩张器[6]。扩张器植入时考虑不损伤重要的组织和器官, 不影响功能, 不引起周围器官的变形, 切口隐蔽, 剥离层次要均匀一致, 直视下严格止血预防术后血肿, 剥离腔隙范围要充分, 防止扩张器折叠或外露;要掌握注水速度及注水量, 以免造成囊外露及皮瓣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扩张宁多勿少, 严禁勉强手术造成效果欠佳[7,8];在皮瓣设计中, 要注意选择血液循环较好的部位作为皮瓣的蒂部, 蒂部不要过窄;纤维囊壁应尽量切除, 以利皮瓣旋转、推进, 以免影响皮瓣血液循环;切口需做分层缝合, 张力不能过大;术毕需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由于其修复的皮肤颜色、质地、厚薄等均较其他传统的各种手术好, 术后瘢痕小并能解决供皮区皮肤不足及其覆盖等问题, 临床应用效果佳,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润文, 连贵君, 石慧.皮肤扩张器在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 32 (5) :549.

[2]宋英, 宋路.皮肤扩张器在矫正下睑外翻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 2009, 39 (10) :57-58.

[3]赵燕.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0) :83.

[4]安一峰, 王小民, 赵国丽.皮肤扩张术修复颌面部瘢痕67例[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 16 (1) :25.

[5]戚可名, 薛富善.整形外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398.

[6]杨奕, 张莹莹, 王军, 等.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颈瘢痕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 17 (1) :30.

[7]廖明德, 陈石海, 殷国前, 等.2~3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联合使用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4 (5) :79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防治 第4篇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始于1976年, 由美国Radovan首先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成功, 是外科学领域继显微外科技术应用推广后又一开拓创新性的贡献。实践证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修复重建外科领域中是一项使用有效的新技术, 解决了烧伤、创伤、肿瘤等临床修复中的诸多难题, 提高了治疗效果[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诞生以来即存在2个主要缺点: (1) 疗程较长, 少则也需2次手术; (2)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本文回顾了2003年2月-2009年3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 探讨其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患者41例, 共埋置扩张器73个。其中男26例, 女15例;年龄8~62岁。手术部位主要位于头、面、颈、胸、四肢。所用扩张器均为国内生产。

1.2 方法

手术方法分二期进行, Ⅰ期手术按照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手术操作步骤埋置容量适宜的扩张器, 术后常规负压持续引流, 待伤口愈合后按照常规扩张方法给扩张器注水。扩张完成后进行Ⅱ期手术切除病变部位, 利用扩张后皮瓣修复。

2结果

41例患者中, 共使用扩张器73个, 35例达到治疗效果, 6例发生并发症, 其中血肿2例、血运障碍2例、感染1例、扩张器外露1例。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均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3讨论

3.1 血肿

血肿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 术者操作不熟练, 剥离层次掌握不准确, 造成血管损伤;局部血运丰富, 为追求局部美容效果致使切口较小, 腔内止血困难, 止血不彻底, 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畅;深部囊腔部位局麻药中加入较多肾上腺素, 术中创面不出血, 术后血管反应性扩张出血。预防:术中仔细止血, 操作轻柔, 剥离层次准确清楚, 把握钝性剥离平面;手术切口大小要适宜, 负压引流管常规放置于扩张器下方, 与低位引流切口相反, 负压引流管放置于切口的高位最深处, 接20ml注射器,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 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 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较多时, 应及时处理;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 切口缘可用较高肾上腺素浓度, 而深部囊腔部位不用或用较低浓度, 防止反弹性出血;术后向扩张器内注入其容量10%的生理盐水, 使扩张囊充盈, 减少周围死腔, 局部制动, 适当加压包扎, 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一旦确定血肿形成, 及时进手术室在无菌条件下彻底止血, 清除血肿。

3.2 血运障碍

扩张皮瓣血循环障碍原因为术中损伤了皮瓣的主要供血或回流血管, 取出扩张器后, 皮瓣未保持原有的张力, 血管迂曲引起血栓[3];术后不适当的加压包扎, 加重皮瓣血运障碍;术中为扩张器埋置剥离皮瓣腔隙时, 皮瓣过于薄弱, 影响皮瓣血运;注水中后期, 扩张皮瓣张力较大、较薄, 此时注水过急、超量。预防:术中尽可能保留具有血供的包膜, 必要时可“井”字划开以增大皮瓣面积, 缝合时, 保持皮瓣一定张力;术后包扎既要有一定的张力, 同时又不能阻碍血运[3];Ⅰ期手术不同部位按需要的层次, 采用锐、钝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大小适宜、厚薄一致的囊腔, 注意勿损伤血管网;注水时如发现局部皮肤张力较大、胀痛、皮肤苍白、无充血反应时, 应停止注射数分钟, 仍不见恢复, 可适当回抽减压[4];皮瓣局部血运障碍, 可给予烤灯照射及复方丹参等扩张微循环药物。

3.3 感染

主要原因为:Ⅰ期手术埋置扩张器时局部污染;扩张期注水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扩张过程中皮瓣皮肤抵抗力下降, 扩张皮瓣附近组织感染。预防:在做术区备皮时, 毛发区彻底清洁消毒, 彻底清除瘢痕内的污垢;手术埋置扩张器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水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次注水前严格消毒, 拔针后无菌棉签按压保护针孔处, 防止细菌由注射针眼进入发生感染;扩张区及切口附近有皮肤溃疡、疖肿和毛囊炎等潜在感染时, 应进行术前治疗;一旦发现感染, 应暂缓注水或抽出部分生理盐水, 向腔隙内插入细导管用抗生素液体冲洗并进行有效负压引流, 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感染不能控制, 则需手术切开取出扩张器, 待感染治愈3~6个月后重新埋置扩张器。

3.4 扩张器外露

扩张器外露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处理不当可导致整个扩张过程的失败。其主要原因为切口缘瘢痕分离过多, 创缘愈合不良, 在注水过程中造成伤口裂开或瘢痕皮肤坏死致扩张器外露;术中囊腔皮瓣剥离厚薄不均, 损伤供应皮瓣主要血管, 扩张皮瓣皮肤张力较大, 皮瓣皮肤血运障碍, 局部干性坏死, 从而使扩张器外露;术中囊腔剥离较小, 水囊未展平而折叠成角, 尖角不断刺激、磨损皮瓣, 顶破皮肤, 致使扩张器外露。预防:每次注水后观察皮瓣, 如皮瓣苍白不能恢复时, 应回抽液体至苍白消失, 防止皮瓣缺血坏死;术后早期发现扩张囊折叠成角, 注水时边注射边按摩, 使扩张器充分展平。早期扩张器外露如无感染可清创缝合, 继续扩张, 如有感染, 应立即取出。

参考文献

[1]鲁开化, 郭树忠, 韩岩, 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临床应用经验总结[J].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 (11) :1477.

[2]鲁开化, 周庆红.皮肤扩张术在美容整形外科应用的现状及未来[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 16 (3) :129.

[3]刘明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处理[J].齐鲁医学杂志, 2003, 18 (2) :17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皮肤软组织手术患者24例, 男17例, 女7例;年龄9~45岁。应用扩张器40个, 扩张器埋置部位分布于面颊部及额部15个, 颈部7个, 四肢8个, 躯干10个。扩张器注水时间为6~8周。

1.2 手术方法

皮肤软组织扩张手术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手术置入扩张器, 切口选在修复区和正常皮肤交界处, 标记皮下剥离区边界, 剥离范围应稍大于扩张器基底面积, 尽量选择小切口, 剥离时确定剥离层次, 剥离层面应均匀一致, 充分止血后置入扩张囊, 使置入的扩张囊充分扩张、展平, 防止形成折叠、成角。扩张器连接导管在瘢痕区潜行远离扩张囊, 注射壶固定于瘢痕区浅层, 放置引流管, 引流管用一次性输液器制成, 分层间断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引流管接20ml注射器持续负压吸引, 保证引流通畅。术后据引流液量, 约1周左右拔除引流管。术中术后通过注射壶注射生理盐水, 注水时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0ml, 接4号半针头, 垂直注射壶进针直至金属片稍退出, 边推注边观察扩张区皮肤颜色, 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 注射后按压针眼1min, 防止外渗。每次间隔3~4d注水1次, 每次注入额定容量的10%左右, 以能耐受疼痛不影响扩张皮瓣血运为度, 必要时回抽扩张液减压。注水时间为6~8周, 达到额定注水量或超量注水。第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 扩张后的皮瓣用推进法、旋转法及易位法修复缺损, 以上方法一般组合使用, 但在转移扩张皮瓣术中, 需注意用相对较少、较隐蔽的切口修复较大面积的瘢痕组织这一原则[1]。

2 结 果

本组皮肤软化组织扩张手术患者24例中获得良好效果23例 (95.8%) , 出现皮瓣坏死1例 (4.2%) , 及时处理后未影响手术最终效果, 无扩张器外露及感染情况, 手术效果满意。

3 讨 论

(1) 术中置入扩张器时, 大切口便于充分止血, 但扩张期易出现切口裂开, 扩张器外露, 故术中尽量选择小切口;扩张囊埋置腔隙剥离层次不清, 未能保持在同一平面, 分离过深、过浅, 囊腔不够大或扩张器囊壁未舒平会使扩张器囊壁尖角顶破皮肤或从浅薄处外露, 引起感染[2]。注射壶固定于瘢痕区浅层, 便于注水, 连接导管在瘢痕区潜行使注射壶尽量远离扩张囊, 防止注水期注射壶移位, 穿刺注水时误刺扩张囊而致扩张囊漏水。 (2) 扩张完成后需维持期养皮10d, 适当延长维持期可减小扩张皮肤的张力, 减少皮瓣回缩, 保证扩张效果, 此期扩张后的皮肤逐渐变薄, 张力大, 血管易发生栓塞, 局部皮肤抵抗力和耐受力下降, 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保护局部皮肤。 (3) 研究表明扩张囊壁内有大量胶原纤维细胞, 有较强的收缩性, 可使扩张皮瓣收缩, 二期手术中采用“井”字形划开方法松解囊壁纤维环, 避免过多切除囊壁而影响皮瓣血运。据缺损具体情况设计皮瓣, 通过旋转、推进、易位等方式将扩张皮瓣转移到缺损区, 使扩张后的皮瓣得到充分利用, 修复创面[3]。

关键词:扩张器, 皮肤软组织,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柱, 马显杰, 易成刚.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及外露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2) :190.

[2]刘向文.皮肤多重扩张技术在烧伤患者头面颈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8) :58-60.

皮肤扩张 第6篇

1 扩张皮肤面积与注水量的关系

如何根据扩张器及注水量判定“额外”扩张皮肤的多少, 是自扩张器问世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Radovan曾建议所使用扩张器的底面积和缺损区面积应相等。然而Joss等认为, 无论扩张器是什么形状, 基底部应是缺损面积的2倍。国内艾玉峰、牛星焘分别提出缺损面积的大小计算需要注水量的公式。田社民经临床对比研究, 认为牛星焘公式 (A=0.152V-0.151) 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鲁开化、艾玉峰认为人体各部位差异很大, 例如修复头部1 cm2需注水3.5~4 ml, 而面部需8 ml, 颈部则需10~13 ml。因而, 更先进的预测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1,2,3]。

2 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皮肤组织扩张术至少需2次手术及较长的注水扩张期, 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 据报告约为5%~60%。

2.1 血肿

多发生于头面颈部, 因局部血运丰富, 为求美容效果而切口较小, 腔内止血困难;术中局麻药内加入肾上腺素, 术后血管反应性扩张;无法加压包扎等均可造成术后血肿。另外, 易活动部位, 折叠成角的扩张囊摩擦创面也是术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因此, 术中应彻底止血, 少用肾上腺素;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术后适当包扎制动。如发现有血肿形成, 可拆除一针缝线, 排除血肿。有活动性出血则需手术止血[4,5,6]。

2.2 扩张囊外露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2.2.1 发生于切口处外露

多因切口位于病变组织或相邻部位, 血运不佳, 组织愈合能力差, 缝合时只缝皮肤, 致扩张囊移位到切口下。因此, 切口宜选择在组织正常部位, 剥离的腔隙充分, 一般应大于扩张囊周缘0.5 cm, 缝合时先将皮瓣切口下深部组织缝合固定数针, 以保证扩张囊不发生移位。如一旦外露, 只要不是感染破溃, 可取出扩张器, 扩大剥离腔隙后置回, 缝合破溃口, 负压引流, 应用抗生素, 仍可望取得预期效果。如并发感染者, 则只有取出扩张器, 于三个月或半年后再行手术。

2.2.2 在正常皮肤处外露

多因剥离层次过浅, 皮瓣血运障碍;术中止血时电凝时间过长, 止血钳夹持组织过多, 致皮瓣全层坏死;剥离腔隙不足, 扩张囊舒展不平致形成尖角而顶破皮肤;皮肤张力随注水增大, 表皮层抵抗力下降, 易发生毛囊炎、皲裂等, 继发感染皮肤坏死。因此, 术中应注意解剖层次, 不可过浅, 止血要彻底, 不可用较大功率的电凝止血。采用多注水或加压包扎的方式试图止血并不可靠, 甚至将表面皮瓣压迫至坏死程度, 仍不能止血者也不乏其例。如发现扩张的皮瓣上出现毛囊炎或皲裂须及时处理, 包括减缓注水。

2.2.3 发生于血肿感染后外露

应注意止血和引流通畅和术中、术后注水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以预防和避免血肿及感染。一旦发生须清除血肿置回扩张器或待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2.2.4因张力过大致皮瓣坏死而扩张囊外露多因术中剥离腔隙不足, 每次注水量大, 致皮瓣血运障碍而坏死。因此, 术中剥离腔隙要充分, 注水要观察皮肤张力, 如皮瓣苍白15 min不能恢复, 应回抽数毫升至苍白消失为止[5,6,7]。

2.3 扩张囊渗漏

因注水时导管受压发生扭曲折叠, 注射壶内压力过大引起粘胶处裂开漏水;内置的注射壶与囊的位置太近, 注水误穿扩张囊也可造成渗漏。因此, 埋置扩张器时要仔细检查, 确认质量合格, 导管与注射壶的位置安放合理。否则, 一旦发生, 只有更换扩张器。

2.4 皮肤干性坏死

发生于扩张完成后的维持期, 此期目的在于减少皮瓣转移后的回缩。但面颈部扩张后的皮肤逐渐变薄, 皮肤菲薄处的血管易发生栓塞, 继而引起皮肤干性坏死。因此, 维持期仍需密切观察。

3 STE的技术改进

3.1 药物导入加速组织扩张的研究

组织学研究表明限制扩张器膨胀的主要因素是扩张囊周围的纤维包膜及真皮中的胶原和弹力纤维。若能通过药物作用制约纤维包膜的形成和增厚, 有效地抑制其挛缩, 则扩张速度相应加快。曲安缩松能抑制α-肽链和谷氨酰转肽酶的合成, 从而使胶原合成减少, 同时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酶, 使胶原分解增加。Griffith (1966) 认为本药可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干扰胶原纤维增生过程。组织学研究证实扩张囊周围的纤维包膜和增生性瘢痕组织的结构类似, 都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刘文阁向扩张器内注射曲安缩松1 W后扩张区皮肤软化的速度加快, 一般24 h后即可恢复到注水前的状态, 可以进行第二次注水, 20 d左右就能达到扩张器的额定容量[8,9]。该作者近来的研究认为成肌纤维细胞 (MF) 是引起纤维包膜挛缩的主要原因。MF是一类具有明显收缩活性的成纤维细胞, 其结构和生理机能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特性。平滑肌松弛剂 (如罂粟碱) 可使收缩的MF松弛。并认为扩张器的囊壁并不能有效传导药物, 因而将扩张囊设计成夹层结构, 形成内外两囊, 内囊同普通扩张器, 外囊壁上设计有16~20个300μm的微孔, 可将导入外囊的药物均匀扩散到周围组织中去。实验证明将罂粟碱导入后, 组织的扩张速度、皮瓣血流量明显增加, 表皮增厚、包膜变薄, 所扩张的皮瓣即时回缩率也明显降低。刘晓亮采取放置扩张器时在扩张囊与皮肤软组织之间另放置一埋入式药物注射器的方法, 既可注入类固醇类药物以缩短扩张时间, 同时又可注入普鲁卡因起到减轻疼痛、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循环的作用[10,11]。

3.2 扩张预构皮瓣的应用

轴型皮瓣的应用受人体固有血管的限制, 预构皮瓣是通过血管移植, 能在原不存在知名血管的部位形成轴型皮瓣。将预构皮瓣扩张, 其反应类似皮瓣的延迟效应, 可促进血管移植后血循环的建立[12]。同时, 如所需皮瓣面积不大, Ⅱ期手术时, 供瓣区还可直接拉拢缝合, 降低供区畸形的出现[13]。

3.3 重复扩张

指扩张后的皮瓣在移转后还可以再次扩张, 直至足以覆盖所修复的创面为止。经临床应用, 证明已经过扩张后的移植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再次扩张, 重复几次扩张也无血运障碍的表现[14,15]。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护理 第7篇

1.1临床资料

3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0岁~39岁, 平均31.5岁。均为烧伤后疤痕挛缩的整形修复和关节部位的功能恢复。同时埋入2个扩张器的有10例,其余埋入1个扩张器。其中头面部2例,颈前2例,前胸13例,背侧18例。埋入周期为8~12周,容量从300 ml到800ml不等。

1.2治疗方法

埋入扩张器45只,均为内置式,通过注射阀向扩张囊内注射生理盐水增加容量,使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扩展、膨胀, 形成“额外”多余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转移进行组织修复。

2结果

1例在扩张后期发生破裂,给予即刻手术,未影响手术效果,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由于该手术分2期进行,耗时较长,影响患者的容貌和正常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心理负担重。 同时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较高,渴求手术成功。而且在注液过程中,稍有不慎会造成疼痛、出血、感染、破裂等并发症,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及优点、术后恢复效果、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皮肤软组织能够扩张是一种生理现象,就象孕妇腹部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皮肤软组织逐渐扩张一样。引导患者树立现实的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

3.1.2皮肤准备术前一天洗澡、理发。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剪去毛发,如为儿童或毛发较轻者,可不剃毛,清洁局部皮肤。对于疤痕部位,要彻底清洗疤痕内的污垢,动作要轻柔,切勿擦破皮肤。检查皮肤有无疖肿、毛囊炎等炎症,如有要及时治疗,等炎症控制后方可手术。

3.1.3扩张器的准备根据拟修复的病变范围、形态及可扩张的正常皮肤的面积选择扩张器的形状和容量,一般多备1只备用。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头面部手术,麻醉清醒后抬高头部;颈部手术,头部及颈下垫软枕;四肢手术,手术肢体高于心脏水平;胸腹部手术,半坐卧位。手术部位制动,防止出血和损伤。

3.2.2病情观察

(1)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观察外敷料是否有渗出,包扎是否完好,如有渗出应动态观察渗出情况,同时询问患者局部有无肿胀、疼痛。

(2)保持呼吸道通畅。面颈部手术限制活动会妨碍呼吸,同时呼吸道分泌物、全身麻醉后胃肠反应的呕吐物均不易排出而聚于咽喉部也会影响呼吸,因此应密切注意呼吸的变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烦躁、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3)观察转移皮瓣的血运。扩张皮瓣转移后,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血运及肿胀程度,术后会有轻度肿胀,3天后逐渐减轻。

3.2.3负压引流的护理保持有效的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要可靠,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一般术后48~72h,引流液减少,颜色呈血浆样,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3.2.4注液期间的护理一般术后5~7d开始注液,注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壶周围皮肤变化,切勿张力过大,否则会造成扩张的皮肤血运障碍,甚至切口裂开。注水后患者手术部位会有一种可以忍受的肿胀感,,触之有张力,指压有弹性。

3.2.5饮食术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由于面颈部植入扩张器会引起张口受限、吞咽困难,术后6h可进温凉流质饮食,以减少面颈部的活动和温度刺激,防止继发性出血。

3.3健康教育

皮肤扩张 第8篇

关键词:儿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护理

1976年Radovan[1]发明了可控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985年后在我国蓬勃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几十年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已成为整形外科常用的基本治疗方法。但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于小儿患者时,由于小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并且扩张术的治疗周期较长,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限制了此技术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自2008年以来,我科应用软组织扩张术对15例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患儿进行修复,并针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2岁;烧伤后瘢痕13例,皮肤血管瘤2例,入院后均埋植扩张器1~5个,共埋植扩张器37个,头颈部25个,躯干9个,四肢3个。

2 术前综合评估及准备

2.1 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均属儿童,病变部位多在头、面、颈等暴露部位,因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其美观及肢体功能,甚至影响以后生长发育及生活、学习、工作和婚姻,因此他们的家属渴望通过手术来去除病变与修复畸形,对手术期望值很高,但患儿对医生护士怀有一种恐惧心理,对环境陌生,对家属依赖性强,不易配合治疗,且手术治疗时间长,术后和注水时有疼痛,并发症发生率高,故医护人员应深怀同情心,深入了解小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士应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简要过程,鼓励小患者勇敢地配合治疗;并向患儿父母介绍成功病例,并耐心解释手术的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其对手术有一定了解,以良好的心态协助患儿配合治疗。

2.2 术前设计

术前根据患儿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特点、供区的条件以及扩张后皮瓣转移方式,协助医生选择适当容量(50~300mL)和形态的扩张器。在供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较大容量的扩张器,这样将皮肤充分扩张,并将术后回缩计算到扩张面积中去,术后由于皮肤组织量充裕,术后切口松弛则瘢痕细小,减少身体各个器官的移位及变化[2],切口尽量选择在病变边缘正常组织处或病损内,以便第二次手术完整切除。

2.3 术前准备

术前要剃净扩张器埋植部位皮肤和病变部位的毛发,仔细清洗污垢,小儿皮肤很娇嫩,故动作一定要轻,谨防皮肤损伤。若在切口周围有创面溃疡、毛囊炎、疖肿和皮下腺结节等均应在术前治疗或列为手术禁忌症。术前三天用肥皂水清洗术区,用1:5000的洗必泰消毒后用无菌中单包裹术区。术前一天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因小儿胃肠功能差,晚上睡觉前可给予半支或一支开塞露纳肛,可避免术后排便困难,造成发热、感染等。

3 手术方法

手术分Ⅱ期完成。Ⅰ期:在全身麻醉下按照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的手术操作步骤埋入容量适宜的扩张器,术中即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一般为扩张器容量的10%),以展平扩张器和减少死腔。切口尽量在病灶内,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吸引24~48h。术后7~8天伤口愈合后按照常规扩张方法及速度给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注水到预定量后,休息1~2周左右,进行Ⅱ期修复手术。Ⅱ期: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设计合适的皮瓣,如推进皮瓣、旋转皮瓣等。术中先取出扩张器,根据皮瓣所能修复的面积切除病灶,保持适当张力缝合。术后使用抗生素5天。

4 术后护理

4.1 I期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给予去枕平卧位,清醒后半卧位;术区制动,避免挤压,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固定;观察全身及局部反应,有无感染及缺血症状;保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术后给予抗生素,输液速度宜慢,每分钟20~40滴;若患儿疼痛哭闹,可适当给予止痛剂。

4.2 扩张器注水扩张期的护理

扩张器注水扩张期:等I期手术刀口基本愈合,即准备向扩张器内注水,一般2~3次/周,约6~8周,扩张的皮肤软组织达到治疗所需要求的时期。

(1)扩张器注水扩张方法:

①穿刺注液:用10mL或20mL注射器抽取所需生理盐水,触摸到皮下注射壶的位置,消毒后使用细针头,垂直刺入,回抽,有注射液,注射扩张。注意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避免使用粗针头,防止渗漏。②注液量要求:为充分舒展扩张囊,防止扩张囊成角,首次注水尽可能多一点,之后每次注水量约为扩张器容量的10%~15%,量不能过多,防止张力过大,阻碍血液循环,导致扩张皮肤坏死;压力也不能过大,特别是给颈部扩张器注水时,扩张器可能会压迫周围重要器官引起意外,注水后应严密观察;同时准确记录注液量,以协助判断扩张的皮肤面积是否达到所需要求。

(2)注水过程中的护理:

①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摩擦、碰撞、压迫扩张皮肤,加强注射壶的护理,防止皮瓣感染、损伤和坏死;②注意注水的量、速度和压力,保证皮瓣质量;③扩张皮瓣要均匀,避免成角,并维持扩张囊在预扩张部位膨大扩张,防止扩张皮肤移位;④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如患儿术后疼痛较剧,哭闹不止,可适当给予止痛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让患儿安静卧床休息。

(3)小儿应用注意事项:

①小儿皮肤组织弹性较成人好,血运相对较为丰富,但小儿对扩张的耐受性较差,因此扩张时应少量多次扩张以达成预期目的;②小儿在每次扩张时要尽量取得合作,不能合作者要妥善固定,这样不至于刺伤皮肤或扩张器;③小儿在扩张时要加强管理和监护,刀口和扩张区要包扎,避免瘙抓或摩擦而发生破溃或感染等并发症,影响二次手术;④放置扩张器部位的皮肤保持清洁,防止睡觉压迫、外力碰撞、锐器刺穿及注意保暖,防止冻伤[3]。

4.3 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①血肿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有关,因此术后观察皮肤色泽,术区肿胀、疼痛程度,保持负压引流管的通畅;②扩张器外露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发生扩张器外露时应保护创面以免继发感染,在可能的情况下继续注水扩张,尽快行Ⅱ期手术;③疼痛常发生在头部皮扩张,一般在扩张后6~12h内恢复,不需服用止痛药物,如果疼痛剧烈则可回抽生理盐水减压,以缓解疼痛。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是防止感染的有效方法[4]。

4.4 Ⅱ期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清醒后取半卧位,患处垫高枕头以利于消肿和减轻切口张力,以利于切口的愈合和引流通畅。应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是防止皮瓣瘀血坏死的重要措施。术后放负压引管流,位置要合适,确保引流效果,术后24~48h,无特殊情况可拔管。

5 健康宣教

患儿拆线3天后方可洗澡,勿强行揭除痴皮,待其自然脱落。勿用力摩擦刺激刀口皮肤,内衣以柔软不刺激皮肤的棉织品为宜。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色素沉着。保护皮肤,防止冻伤、烫伤、咬伤,防止感染。适当应用抑制瘫痕生长的药物或敷料一个月。加强功能锻炼。尽早恢复形态和功能。我科还建立了随访档案,通过电话、通信定期随访患者,加强双向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对个别患者还进行上门随访,尽可能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给予切合实际情况的指导,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结果。

6 结果

本组患者15例,共37个扩张器,扩张器外露1例,漏水1例,其余均无皮瓣坏死,皮肤质地、色泽、弹性均良好,外观佳。所有病例均获满意效果。

7 讨论

在当今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非常突出,他们更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顾。儿童的求知欲望、好奇心较强,对手术了解不多,心理顾虑少,只要护士稍加诱导,营造一个和谐、温馨、亲密的环境,做患儿的朋友,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就可以很好地积极配合手术。但由于小儿的年龄、生长发育水平及心理发展的不同,与患儿的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还应注意与家长的交流。

参考文献

[1]RADOVAN C.Tissue expansion in soft2 tissue reconstruction [J].Plant Reconstr Surg,1984,74(4):482-492.

[2]彭湃,马显杰,宋保强,等.扩张器Ⅰ期术的手术设计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776.

[3]褚福海,王立荣,孙岚,等.皮肤扩张器在小儿颈胸部烫伤后瘢痕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5(7):391-392.

上一篇:政策执行模型下一篇:系统看待新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