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与居住环境

2024-09-14

给水排水与居住环境(精选9篇)

给水排水与居住环境 第1篇

1居住环境构成

居住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 两者必须是相互依存的, 否则就失去了环境的可居性, 失去生态平衡。

居住环境好坏的主要标志就是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呼应程度, 即以居住环境内各类居民的行为活动轨迹与其所属的居住环境是否适合作为标尺来衡量, 其中包括了各类住区内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对空间布置的适应性。因此, 居住环境是软环境与硬环境的耦和。居住区的建设要达到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就必须重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开发与配套。

住宅区不只是衣, 食, 住, 行的物质承担者, 更是一种精神载体, 是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 人与人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承担着丰富居民精神活动的重要社会责任。

居民的生活行为与居住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此应该从研究空间环境本身和人在此环境中的行为活动入手, 针对我国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 着重探讨居民行为活动与居住环境, 住群空间组织与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

2居住行为活动与居住环境

以人为本已是当代人居环境创造的共同要求。人的生活需求分成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生活需求具体体现在居民的各种活动中, 划分为:必要性活动, 自发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对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

1) 必要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指那些基本的, 不由自主的行为, 如上 (放) 学, 上 (下) 班, 购物, 小孩接送, 候车, 家务, 存取 (车) 等。

这些活动属于必然发生的, 不管何种条件下, 不管何种环境。从研究它的内容和频率上看, 一般情况下受住宅群体环境的构成等外界因素影响很少。另外, 这些活动严重受居住区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物质环境功效的发挥。例如公共设施安排是否得当, 交通运行是否便利, 出入口与公交站台之间是否搭接合理, 以及名类之间的路线组织是否最为简捷, 上、下班途中可顺便接送孩子, 购物、停放车辆等。一旦这些物质环境不能满足从事必要性活动就不具有便利性和安全性, 从而不得不减少发生的次数, 或者采用其他方式。

2) 自发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是指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才会发生的活动。

与必要性活动相比, 它只有在人们有意愿并且在各种时间、地点、要素均许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类活动包括晨练、散步及观看日出等。

这些只能在气候适宜, 环境场所具备条件才会发生。自发性活动发生的是否频繁, 是检验环境规划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如利用住宅的折线, 弧线拼接、错接、围合等方式, 创造出近坐半围闭的较为安静, 避风的室外空间。将适宜活动的场地、散步道、坐椅等设置在有利活动的一面 (北方城市可设在住宅南面或道路南侧, 南方城市则多放置遮阳的有顶廊或多种植阔叶乔木等) , 人为的创造环境, 以促使人们产生自发性活动。

3) 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在公共或半公共, 半私有空间中需要其他人员参与的行为, 例如:游戏、打球、足球、交流、棋牌、老年人聚会等各类公共活动。

这类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 均由另外两类活动发展而来, 或由人们长期养成的一些习惯而成, 或者是因为处于同一空间, 在各方面条件适宜时发生。

社会性活动共有三大功能:a.组织功能:通过社会性活动能使人们有秩序、有组织、有系统;b.协调功能:通过社会性活动人们可以增加相互间的信任度、支持感, 产生共鸣, 从而共同履行社会责任;c.保健功能:社会性活动能使人们之间有情感交流, 信息传递与交换, 从而使人们身心得到满足。

社会性活动发生要具备以下条件:

a.合理的空间和具有一定硬件设施和舒适环境的场所, 这些空间和场所要让参与者有归属感、领域感和安全感。

b.类似或相同的活动。

c.参与者的相似点, 比如年龄、性别、职业、地位、所受教育、业余爱好或地缘。

当代城市, 一般一个住宅区内居民人口构成, 家庭构成, 年龄构成是不相同的, 从事不同的职业、分属不同的社会团体和群体, 具有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生活规律。

因此, 在居住环境统计中, 要考虑和研究多方面的社会性活动的需要和可能, 在日常的活动场所为居民创造发生社会性活动的机会。

首先, 邻里社区活动, 邻里相互交往是最基本的人际地缘关系, 对社会安定有相当积极的作用。邻里居住环境是居民特别是童年时对居住处建立起的故乡感, 对于中小学生, 学龄前儿童品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再者是不同社会成员的社会性活动。居民中有许多在年龄、职业、性别、性格、特长上有差异, 则有不同的社会要求和活动范围。所以, 在居住区内不仅要安排共同的使用活动空间, 还应该有一系列的不同的环境设计用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需求, 通过细致考察, 不同对象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要求及实际活动, 为不同社会性活动提供载体和住宅环境。

当户外物质性环境不合理时, 必要性活动的发生是可能的, 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就很少。当户外环境具有较高质量时, 必要性活动的发生和原来的几率是一样的, 自发性活动在各种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环境的功能就会充分发挥;且由于环境布局宜于居民驻足、小憩、游玩等, 就会促使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随之发生和增加。

浅议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第2篇

宋贞

该论文来自期刊天空征稿平台 http://

摘要:“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被人们简称为四大要素,人的一生都是围绕这这四方面进行着每天的生活。虽说是四大要素其实最受人们所关注的还是“住”。社会生活水平不大断提升,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简单的住房要求演变成现在多样化的形式住房,不仅要满足心理舒适度更要满足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样话的需求。建设者为了满足居住者的种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还要最大限度的服务小区居民,让小区环境不仅经济实用而且美观。

关键词:社会环境、居住行为、环境设计

Abstract: “the basic neces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being referred to as “four elements, human life is focus on the four aspects of this is a life every day.Although it is a four elements actually the most suffer people concern or ”live".Social life is not ascension level off, people on the residence also more and more strictly, from simple housing requirements evolved into the form of diversification now housing, not only to satisfy more psychological comfort to meet occupant in daily life the needs of various words.In order to meet occupant of the builders need, and combining with actual situation to create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maximum service area residents, let district environment not only economic practical and beautiful.Keywords: social environment, live act, environment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两类:内心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心

活动是人在公共环境中通过听、看、摸、闻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体验,它可演变为满意、厌恶、愉悦、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间环境使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唤起人们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愉悦。行为活动是人在环境中的动作行为。虽然动作行为首先与人们对环境的知觉、自身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有关,但设计也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可能对环境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恰恰是设计的错位导致人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要使设计面向大众,适合多年龄、多文化层次对象的需求,体现对使用者接纳程度上充分的开放性,就需要掌握他们在此环境下的行为特点、生活方式及各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与信息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如必须对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活动特性加以研究,才能在物的功能中给予充分体现。注重环境设施与人的对话,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加强对公共环境中人的行为方式的尊重,才能唤起公众对环境设施的爱护与珍惜。

1.居住行为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意义

人可以使外界的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一些影响。建筑师设计创造了舒适、高雅、有序的居住环境,相应的在一些生活当中人们有着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加有效的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以前一些建筑师只是注重人类行为模式上,对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加重视。使原本美好的建筑设计变的空洞并且设计出来的实物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环境心理学只是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无视一直呼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没有注重行为与环境的双向组合。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么样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环境,都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化环境的几点要素

2.1注重与人的对话

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的活动范围亦日益扩大,新的生活方式引起人们对户外活动的迫切需求。环境设施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和认同的室外空间中的形态,它服务于人,方便于人。当人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表现自我、思想交流、文化共享等)得到积极反应时,它才会成为公共环境中有效的要素,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美。

2.2注重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人是自然之子,他们被包围于自然之中,无法脱离整体的生态系统而又独立存在。一个城市,无论它的现代化程度多高,都必然依托于大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人工化,更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情结。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掠夺性的开发,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生存状态的关

注,更表现在对城市环境的设计上。城市的地形地貌、物产物候、生态群落,都综合地加入到生态景观的系统中。城市环境中的建筑、环境设施,都要考虑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要求的有机结合。创造现代意义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创造适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绿色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认识,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3居住环境控制

居住环境除了满足美观、舒适、自然通风外,还应重视建筑的声学、光学、热学等问题,以良好的隔声、防噪音能力以及充分的自然采光的应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效果来提升住宅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在设计上,尽可能优化设计、尽可能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布局。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遇树就砍的行为产生,以免环境遭到破坏,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

2.4住区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主要涉及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生活废弃物的集中管理、污水废弃物的沼气利用,绿色住区设计在以上诸方面均大有可为,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强化住区的绿色概念,从前期方案到后期的物业管理策划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当今发达国家早已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的分类回收、处理。最

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地将其化害为利、循环利用。

2.5环境绿化

绿色世界,郁郁葱葱,充满诗情画意,这种意境不仅能陶冶心情,而且有益身心、可见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区环境质量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化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这里所讲的环境绿化,不应再是简单地栽树种草,而应尽可能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乔木、灌木、草坪高低参差交织在一起,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3.结语

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同、性质不同,现在又有各式各样的设计与表现方式,但都是围绕着一个要点既是“以人为本”符合人性。未来的住区环境是与绿色息息相关的,人类的取向与选择必然是生态化,使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与人居环境研究能够促进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师们必须重视当今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的发展趋势,洞察在居住空间环境创造过程中社会和人的需求,在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表现居住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建立基于环境、生态、地域文化和建筑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正确设计理念,充分分析和了解环境心理学中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并将其当作指导进行设计的手段之一,合理运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为人们创造更多更加完美的居住空间设计,使人们的居住行为与居住化环境设计更为有效的结合在创作中。

参考文献:

居住小区风环境模拟与分析 第3篇

1CFD模型

1.1 数学模型

居住小区内风的流动属于不可压缩、低速湍流。由于气流与建筑物的接触形成限制流,而标准Kε模型对于限制流(有壁面约束)具有较好的效果[1],并且标准Kε模型计算成本低、预测较为准确,因而选择标准Kε模型来模拟居住小区风环境[3]。

1.2 物理模型与计算区域

为了便于数值分析,提高计算速度,利用相似性原理,将建筑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并将建筑物形态理想化为长方体。根据相关资料[3],确定住宅小区流场模拟的计算空间尺寸:来流方向(上游区域)为建筑物宽度的3倍、出流方向(下游区域)为建筑物宽度的10倍、宽度为建筑物宽度的6倍、高度为建筑物高度的3倍。

1.3 边界条件

1)来流面梯度风的选取。由于地表摩擦的作用,接近地表的风速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而降低。只有离地300 m~500 m以上的地方,风速才不受地表的影响,可以在大气梯度的作用下自由流动。来流风速的变化规律[4]表示为:

UzU0=[zz0]m

其中,Uz为高度z处的水平方向风速;U0为参考高度z0处的风速;m为由地形粗糙度所决定的幂指数。

对于房屋较稀疏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郊区,取m=0.16[4]。夏季南风、东南风来流风速取平均风速2.5 m/s,冬季西北风来流风速取平均风速3 m/s(10 m高处气候资料)。

2)出流面的边界条件。假设出流面上的流体已充分发展,流体已恢复为无障碍物阻挡时的正常流动。同时设其出口压力为大气压。

3)上侧面及两侧面的边界条件。由于选取的计算区域较大,上侧面和两侧面的空气流动几乎不受建筑物的影响,因此可设为自由滑移表面。

4)建筑壁面及下垫面的边界条件。由于标准K—ε模型仅适用于离开壁面一定距离的完全湍流区域,在固体壁面附近,由于层流粘性作用影响加强,必须对标准K—ε模型加以修正,文中采用壁面函数法加以修正建筑物边界区[5]。

2 居住小区风环境模拟与分析

建立一个3×2形式的居住小区行列布置模型,应用PHOENICS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选取地面1.5 m处水平面(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的区域)为观察面。首先模拟分析夏季南风时,居住小区模型内流场分布状况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气流的流速因受到建筑物的阻挡而减小,居住小区背风侧形成“风影区”,并在后排建筑物背风面形成两个对称分布的回流区。在前排迎风建筑物两侧边角处以及南北走向道路入口处的风速在风压作用下增大。气流贯穿南北走向道路形成导风巷,并且风速从入口到出口逐步递减。由于建筑物之间的风速小于南北走向道路内的风速,从而使前者气压大于后者气压,建筑物之间的流体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由两侧向中间流动,并与南北走向道路内流体汇合,最后进入“风影区”。

在夏季东南风情况下,居住小区模型内流场分布状况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此时的居住小区迎风面呈」型,迎风面建筑物边角处的气流流速大于来流流速,小区西南角的风速最大。气流以一定的角度从东侧建筑物之间进入居住小区,且气流在建筑物之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导风巷。建筑物之间气流在流经南北走向道路时,由于受到交叉口处南北向气流的影响,其流向出现南北向的小幅度摆动。在居住小区西北方形成“风影区”,并且在其东北角建筑背风面形成一个小回流区。

在冬季西北风情况下,居住小区模型内风环境的状况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此时的居住小区迎风面呈「型,迎风面建筑物边角处的气流流速大于来流流速,小区东北角处的风速最大。气流以一定的角度从西侧建筑物之间进入居住小区,建筑物之间的气流由西向东流动,并同样受到交叉口处南北向气流的影响,出现南北向的小幅度摆动。在居住小区东南方形成“风影区”,并在其西南角建筑背风面形成一个小回流区。

通过比较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在夏季南风时,建筑物之间气流的流动性较差,并且后排建筑受到前排建筑风影区的影响,小区通风效果较差;在夏季东南风时,建筑物之间气流的流动性较好,有利于建筑物夏季散热与降低湿度,但风向的摆动易形成小回流;在冬季西北风时,建筑物之间风速的增加必然会对冬季采暖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同时,居住小区局部风速过大,会对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3 结语

1)居住小区应尽可能地避免周边布置形式,此形式使得夏季气流无法进入小区,并极易在小区内形成回流区,因而不利于小区夏季通风散热。2)在小区北侧和西侧种植高大的防风树,树种应选用常青树种,以减弱冬季西北风进入小区的风速,减少建筑热损失。同时,这些树木还可以有效地减轻太阳对西侧墙的照晒。3)加强小区东侧和东南侧的绿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夏季来流温度,并引导气流进入小区,有利于小区夏季通风散热。4)居住小区可以采用建筑错列布置、长短建筑结合布置或居住小区开口迎向主导风向的方法提高夏季通风效果。5)可以在建筑北立面种植喜阴植物、南立面种植喜阳植物,有助于夏季遮阳和冬季削弱建筑物之间的风速。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改善小区人居环境。6)小区北侧建筑立面外窗采用气密性较好的窗构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冬季风的渗入量,有助于节能降耗。7)可以在小区内采用高低建筑结合布置,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上,增加建筑迎风面,从而改善了小区夏季通风状况。8)合理规划小区周边建筑布局,使各建筑群之间相互协调,以削弱周边“风影区”对小区通风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万平.计算流体力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58-59.

[2]代琳.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5,31(9):41-42.

[3]杨洁,涂光备,易传雄.设有空中花园的高层住宅建筑自然通风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4,34(3):1-5.

[4]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59-60.

农村居住点排水排污调查报告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根据各镇乡上报数据,全市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共591个:其中有排水系统的497个,无排水系统的94个;有排污系统的`80个,无排污系统的511个。全市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都存在一定的排水、排污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排水系统

我市农村集中居住点大部分为“5.12”地震后新建,并由发改部门按“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绝大部分集中居住点都有排水系统,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项目的形式完成,所以大部分集中居住点只完成项目内的排水系统建设,而没有与原有排水系统连通,造成集中点雨水直接排入农田,大雨、暴雨时雨水不能及时输送,导致村民住宅被淹。如镇村2组、镇村5组、镇吉祥村、镇村4组等集中点都只完成了小区内的排水系统,没有与原农灌排水系统连通,雨水直接排入农田。

2、部分农户为节约成本,建房时未抬高室内地坪,甚至部分房屋室内地坪低于室外配套的道路标高;部分集中居住点周围本身就无排水系统,要解决排水问题需新建管线,经费较高;部分集中居住点选址时选择在地势低洼地段,甚至个别集中居住点标高低于四周排水沟标高,雨水无法排放,解决此类排水问题十分困难,如镇村5组1号集中点,该点在二环路旁,平均标高比二环路路面标高低,雨水倒灌现象十分严重,要解决排水问题只能重新沿二环路新建边沟,雨水排入红岩渠,但新建整个边沟长约500米,所需经费较大。

3、部分集中居住点排水系统施工质量较差,现已出现部分沟渠损坏现象;部分沟底未按高程放坡,造成排水沟积水,村民意见较大;部分沟渠截面偏小,设防标准偏低。如金花镇玄郎村集中点就存在因排水系统由多家施工单位完成,出现雨污水管错接,污水倒灌现象;吉祥、凤凰两村存在沟底倒坡,排水系统损坏等问题。

4、集中居住点内排水系统管理不善,普遍存在部分农户在建设入户通道时缩小排水沟断面现象,甚至部分农户担心暴雨雨水进屋,阻塞排水沟。

(二)排污系统

1、大部分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是在农户主房建设完成还未修建附属用房时开始实施的,因此造成大部分集中居住点无排污系统。部分镇乡未要求重建农户在修建附属用房时必须修建沼气池,因此多数集中居住点还存在旱厕,生活产生的污水未排入沟渠,而是直接排放到屋后,停留在田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如镇村3组、镇村4组、镇中新村19组、镇村2组、镇村2组、镇村5组等绝大多数集中居住点都是污水四溢,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

2、部分镇乡排污系统建设还存在“半拉子”工程。如镇村6组集中居住点,靠近场镇,现已完成全部住房建设,也完成路面硬化,但无排水、排污系统,还有部分村民无法入住,群众反映强烈。镇祥柳村17组集中居住点,该点为搬迁安置小区,整个小区排水、排污系统经统一设计后,现部分主管建设已完成,但由于缺乏项目资金,工程一直未完工,部分搬迁农户已入住,群众意见较大,雨季时可能出现雨水进屋情况,有一定的稳定风险。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各镇乡落实专人负责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排水、排污工作,市政府给各镇乡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各镇乡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存在问题的集中居住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提出合理的排水整治方案及经费预算,报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建议镇乡政府将完善农房集中点排污系统纳入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委托市农能局对各集中居住点排污情况进行调研,在集中居住点适当位置选点建设化粪池,使集中居住点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减轻直接排放对排污沟沿线的影响。

(三)各镇乡应建立集中居住点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做好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清淘排水沟,防止占用、堵塞排水沟的情况发生,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浅谈绿色建筑材料与居住环境 第5篇

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是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绿色建筑技术、材料的高效集成。环境破坏的罪恶之源不仅仅是工业污染, 更严重的是建筑方面的污染。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对环境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而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灵魂。合理运用建筑材料, 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人们对健康居住环境的要求, 运用绿色的设计、绿色的建材营造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已经是全球建筑界的共同选择, 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

1 健康居住环境的概念

1.1 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也叫“人类住区” (Human Settlement) , 或者叫“人类聚居”。它的含义就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1]。人类的居住环境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它不仅仅是指住房、小区及城市, 还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 以及为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的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1.2 健康的居住环境

健康的居住环境首先要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体现社会关系的完好,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 利用已有的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绿色建材, 向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与自然、社区和整个环境相协调[2]。

1.2.1 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主要是指影响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因素, 它包括室外环境的阳光、空气、水、绿化、避免噪声干扰, 要使居住者有社区感, 确保居住者的私密性。室内环境要控制空气质量下降, 做到建筑装饰材料的无害化、绿色化。

1.2.2 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性, 决定了自然环境在一定时间是不可再生的。在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尊重自然, 而不是征服自然。让人接近自然、亲和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是健康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条件。

2 居住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地球哺育了人类, 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平衡, 人类居住环境急速恶化。

2.1 人口膨胀, 能源短缺

20世纪后半期, 世界人口数量迅速增加。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已达到了13亿, 伴随着世界范围人口的剧增和城市的高度发展, 全球有限的资源正日趋枯竭,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将耗尽, 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不仅资源匮乏, 而且是能耗大国, 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2.2 城市环境被严重污染

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在走向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发展的同时, 带来了大气、水、城市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的污染, 使人类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考验。

2.3 室内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室装修方兴未艾, 大量化学装饰材料应用于居室装修, 在美化生活的同时, 也更加重了室内环境的污染, 已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的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 已经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

3 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3.1 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

“绿色建材”是在1988年国际材料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 随后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 并于1994年设立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各国纷纷制定了“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3]。绿色建材应具备以下特点:1) 节约能源与资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的材料。2) 生产过程中不形成新的污染源。3) 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和优异的材料性能, 从而能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4) 具有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筑材料。

3.2 发展绿色建材的必要性

建筑材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和原材料工业,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也是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最高、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大气最多的行业之一。这些因素已成为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几大障碍, 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开发使用绿色建材, 有效的利用资源, 亲和自然、保护自然, 才能使人类拥有健康、舒适的环境, 也是使人类合理地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 实现“与自然协调, 与环境共生”的必由之路。

3.3 推动绿色建材营造健康居住环境的政策措施

1) 设计是整个建设过程的龙头, 在设计阶段, 设计师要和业主一起就建筑物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考察。要结合国家法规及各级政府的管理体制、配套措施, 按照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优先且自愿选择对人体无害、环保、绿色的建筑材料。2) 加紧制定有关技术标准, 确定各种材料必须检测的污染物项目、合格指标, 加强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 建立健全科学的绿色建筑材料指标体系。3) 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开发及推广应用, 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激励政策, 强制性限制或淘汰落后产品的使用。4)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 业主不但要对功能指标、结构安全性进行检查验收, 还要配合各级检测机构对各类环保指标进行评估和验收, 把环境污染治理“三同时”落到实处。5) 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控制, 使施工过程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特征。

3.4 用绿色建材营造健康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住环境面临诸多危机的同时, 追求健康的居住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既定目标。发展绿色建材其实质就是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 它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维护人民的健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关注建材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并且大力提倡绿色建材, 对一些绿色建材授予了环境标志, 实施了环境标志制度。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于1993年10月公布了环境标志。初步明确了绿色建材的概念和内涵, 确定了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并涌现了许多节能降耗的生产工艺和绿色建材。

4 结语

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时, 国家提出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志和要求, 居住环境又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 所以, 只有运用绿色建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住环境的不断污染恶化, 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摘要:通过对健康居住环境内涵以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机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健康居住环境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关系, 针对建筑材料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 提出营造健康居住环境的最好途径——运用绿色建筑材料。

关键词:健康居住环境,环境污染,绿色建材

参考文献

[1]扬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罗德启.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J].建筑学报, 2004 (4) :35.

结核病的发病率与居住环境关系探讨 第6篇

近5年来每年都对辖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筛查, 重点检查X线胸透、血象、血沉、B超等, 胸透有不明确的进行拍片或CT再查, 然后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结核菌查验以便明确诊断。5年来共体检筛查3.2万人次, 检测出新发结核病2人, 陈旧性结核病3人, 同时每年也对4所校园的师生进行健康体检筛查达1.5万人次, 仅仅胸透时查出2例无症状的结核病感染者, 这几例患者通过我们的认真督导治疗, 很快痊愈, 远远没有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也向上级疾控中心进行了书面报告。同时, 我们也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 首诊医师、X线、化验室、CT科等重点部门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及建立登记制度, 还设立专人进行每周一次的专项检查制度, 所有就过诊的患者到这里都能找到记录, 如果发现漏登记患者将对当班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罚, 并且对科室及科室领导进行连带责任处理, 严防漏登、漏诊、漏报。当然, 我们也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行着积极的宣传, 除了定点宣传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还会走进校园和街道进行专题讲解播放录像, 使辖区里的居民、学校里的师生都知道结核病的早期发病症状及防治知识, 一旦有人出现相应的不适症状就会及时就诊。我们努力查找结核病发病率不达标的原因。

众所周知, 结核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是过去所说的绝症“痨病”, 多少人死在它的病魔之下, 多少年来, 人们一直在与结核病抗争, 虽然取得了疫苗接种预防, 抗结核病药物治疗等等不小的成绩, 但是, 结核杆菌也同时发生变异在为自身生存努力抗争, 所有结核病的传染疫情漫延还是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全球已经成为了人类致命杀手, 每年呈阶梯式上升。尽管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对结核病的防治采取了多种措施, 但是, 疫情的传播并没有得到完全控制, 防治的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为了将结核病的发病率降下来, 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多项措施, 如“3.24”的世界结核病宣传日的设立, 每年的这个日子, 全世界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及相关的卫生工作人员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慰问结核病患者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还为贫困的结核病患者提供很多免费治疗项目, 使那些贫困的结核病患者不因抗结核病药物的昂贵而延误治疗, 同时, 建立并实施了结核病的全程督导管理方案, 并设立了定点国家, 要求全世界的结核病防治医师承担起督导员全程督导的任务。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奖罚制度, 与个人及领导的直接经济效益挂钩, 与个人政绩挂钩, 督导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政治前途及工作业绩。那些被定点的示范国家以至要求督导员在每次督导过程中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吃完再走。并且严格执行这项工作制度, 每个督导员的登记记录都要在完成督导的时间内必须马上填写, 防止因治疗上的疏漏而影响治疗效果, 一旦出现漏服药现象及时进行补服并做好记录, 即使患者特殊原因需要出远门, 服药也不可以间断, 督导医师也会在服药时间进行电话通知, 不厌其烦的进行督导, 等等措施的采用, 并不能完全阻断结核病的疫情发展, 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是居高不下、弥漫开来,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每年, 结核病发病率、病死率真的是令世人恐慌。我国, 就是被定点防治结核病享受特殊待遇的国家之一, 因为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很高, 在国际上发病率占第二位。而且,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 不完全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已经有约5.5亿人口感染过结核病杆菌, 约占全国人口的45%, 每年新发现的患者约145万人, 死亡约13万人, 现在有约450万患者, 并且, 每个结核病患者一年能传染10~15个健康的人, 这样的传播速度严重威胁着每个健康的个体, 也制约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因为很多人因结核病导致失去劳动能力, 很多人也因结核病导致贫困, 还有很多家庭因结核病而破碎, 一个不健康的种族不可能强盛, 不强盛的国家注定被侵略者主宰, 过亡国奴的日子。我们中国人已经告别了做亡国奴的苦难, 许多年来, 我们的祖国正在兴旺发达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在世界的东方不断崛起强大, 今天, 我们也不可能因为结核病的泛滥而衰败。从国家看小家, 我们管理的辖区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处于低值水平, 我们真的很着急, 我们不想因为我们工作不到位出现纰漏而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安定祥和, 即使连年进行了健康体检筛查, 仍然没有达到我们的指标要求, 由此看来, 并不是我们首诊做的不好, 也不是我们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做的不到位, 而确实就是少有结核病患者。根据发病率的预算, 每个结核病患者一年会传染给10~15人, 而我们督导治愈的患者周围并没有患者出现, 对患者的家属及亲人进行健康筛查, 都没有新感染的结核病例, 每个患者我们至少对他的3位近亲属进行了健康筛查, 结果都是健康者, 当然, 在治疗过程中, 我们对这些结核病患者都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 告诫他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特别是不随地吐痰, 所用物品定期消毒、晾晒, 与亲人的接触在治疗期间保持距离, 加强饮食营养, 保持愉悦心情, 我们的督导员除了隔日按时督导服药外, 还主动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沟通, 使结核病患者放下思想包袱, 积极配合治疗, 这是否与我们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等有关系呢?真对这个困扰, 我们对辖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8年来, 我们辖区公发病32人, 其中7人是流动人口, 剩余25人中, 症状严重的的4人, 居住在偏僻的平房, 家庭经济较困难, 且生活饮食起居不规律, 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家庭成员和睦方面也很不如意, 这4人, 通过结核病防治所系统治疗, 卫生督导员的认真督促, 沟通, 都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在都已经痊愈, 对其周围的亲人进行健康筛查, 均健康, 没有新感染者及发病者。剩余21人当中, 只有2人生活条件优越, 自己没发现不适, 体检筛查时查出被结核杆菌感染, 肺部出现改变, 通过系统治疗, 很快痊愈, 对其周围及家人进行筛查均健康, 无感染及发病者。其它19人, 有住宿的学生4人, 也有散居的居民, 生活条件均一般, 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还有的患者发病前经常打麻将、吸烟、饮酒、随地吐痰, 不重视健康保健, 督导员送药时, 对其生活习惯、卫生常识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及健康知识的宣传, 并告诫患病期间与其他人保持距离 (隔离) , 避免传染, 不要给周围的健康人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现在, 这部分人均已经治愈。其周围没有新病例发生。

通过对辖区患者的督导管理, 我们认为, 结核病的发病率的不断攀升, 与居民的居住环境等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街道小区居民居住环境优雅, 生活水平相对舒适, 能经常参与健康保健活动, 人们的心情比较愉悦, 积极向上不仅使人们热爱生活, 也相对增加了抗病的能力, 而那些生活窘迫压力相对较大的人, 在脏、乱、差的环境里, 又不注意各个方面的健康保健, 卫生知识相对匮乏, 导致发病率相对增加, 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健康体检筛查, 说明结核病的发病率与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 卫生环境好发病率低, 否则, 发病率高, 当然, 我们辖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群, 并不能代表其他地方来说明这一切, 是否如此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给水排水与居住环境 第7篇

近几年, 天津市已大面积完成了危陋平房改造工作, 满足了人民的基本居住需要。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资料, 同时也要求其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益寿延年的享受资料, 其中就包括了提供美的享受。因此, 解决好住区环境的“景观”问题, 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已成为建设新居住区的焦点之一。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居民的重要的生活境域, 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 因此, 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本文就现况浅析一下有关居住区的性质、规模、构成, 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理念、内容和手法。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房屋外部环境美化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同时, 伴随着城市人口趋于老龄化的发展, 离、退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要求居家养老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各个档次的居住小区, 都无例外地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满足生活功能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近些年来, 天津市每年对老、旧小区进行旧楼改造工程, 新建小区的景观设计也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 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取舍, 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一) 绿化

我国是园林大国, 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渗透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中国传统的住宅院落似乎从来就不缺少风景园林, 文化的积淀使造园技艺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像苏州园林艺术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但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 上世纪40~50年代, 工业的迅猛发展, 破坏了生态环境, 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类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 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 得到社会广泛追捧, 而且越来越被开发商和消费者认可。从先造住宅, 然后将空白土地种树、植草加以点缀;到有计划地规划景观环境, 以此吸引消费者, 制造楼盘销售中的卖点, 提出了景观这一理念。先做景观环境, 后建住宅, 从而制造更大的轰动效应, 取悦消费者, 我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在引进与模仿中, 走过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近几年, 每年初春时扬沙天气增多, 出现时间较长, 不仅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加强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而且普通老百姓对居住环境的绿地率也非常关心, 谁家居住区绿地面积多, 谁家的生活环境就会相对较好, 人民越来越重视绿化率的提高, 保护生态环境。而且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 以前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 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 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 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近几年, 天津市政府重视市容绿化效果, 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城市, 引进了许多植物新品种并进行培育, 适应了天津的气候和水土, 打造了一个四季有绿树, 三季有花卉的美丽城区。草类地被植物取代了单一的草坪, 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 采用科技手段培育出新品种单倍体毛白杨 (杨树属于速生树种, 但普通毛白杨会产生飞花污染城市环境, 也会引起人们的呼吸道疾病, 单倍体毛白杨不会产生飞花) 被大量应用, 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 如玉兰、美国白蜡、银杏等新品种, 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 而且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 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 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 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根据绿化位置不同, 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在2008年迎奥运的市容绿化中这一方法得到运用, 火炬传递路线上大量运用了垂直绿化建成与奥运有关的吉祥物、五环标志等造型。

3. 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 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 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 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 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 小区园路

小区园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 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 另一方面好的园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 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 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 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 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 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 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 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 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 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三) 驳岸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 灌溉小区植物的作用

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 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 制造急流、缓流、静水, 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 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 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 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人工水景也可作为小区的储水系统, 为小区绿化提供水源。

(四) 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 是人流集中的地方

在规划设计中, 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 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 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彩色沥青、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 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石材铺装中异形切割嵌入图案, 如海洋系列中的海豚、贝壳、企鹅等造型。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 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 颇具写意韵味, 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五)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 雕塑小品

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像雕塑和具象雕塑, 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 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例如现在广为使用的“生肖雕塑”, 中国人的传统属相用石头、铜、木头等各种材料雕塑出来, 广为应用, 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生肖, 寓教于乐, 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新建小区工程入口的喷泉石雕鲤鱼, 鲤鱼活灵活现, 口中喷着晶莹的水花, 石因水美, 水因石活, 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

2. 园艺小品

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中, 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 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 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 一面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块景石、一个花钵、一组座椅, 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 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 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 设施小品

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 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 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 在重大的节日还可与悬挂的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内容及手法

(一)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 结合生态园林要求, 达到一定的绿地率, 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 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 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1.小游园的设计原则

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 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室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 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 场地间要有分隔, 布局既要紧凑, 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1) 场地:一般设在入口附近, 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儿童游戏场不需要很大, 但活动场地应铺草皮或选用持水性较小的砂质土铺地或海绵塑胶面砖铺地。

(2) 园路:园路的宽度和绿地的规模与所处的位置、功能有关。绿地面积在5000m2以上, 主路宽3~4m, 可兼做成人活动场所;绿地面积在5000m2以下, 主路宽约2m, 次路1.2m左右, 通常最小宽度为1.2m, 以两人可对行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混凝土砖等铺砌园路。

(3) 小广场:按形式可分为规则式或不规则式。小广场的标高一般与园路的标高相同。

(4) 园林建筑与设施:由于小游园面积不大, 所以园林建筑与设施应小巧玲珑、各具特色, 摆放在适当位置, 一般有体育器械、坐凳、坐椅、花坛、花架、园灯、宣传栏等。

2.组团绿地的设计原则

绿地组团是结合居民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公共绿地, 面积不大靠近住宅, 居民尤其老人和儿童使用方便。由于住宅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多种多样, 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也就千变万化。要求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不同的功能区域中间以绿化或小路隔离, 互不干扰, 各得其所, 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游憩环境和社会交往场所。

3.住宅庭院的设计原则

(1) 庭院处于住宅群环境中, 因建筑物所造成的阴暗部分较多, 所以选择和配置耐荫树种十分重要。保持居住环境安静, 也是庭院绿化的一个主要任务, 如以植篱分隔庭院, 可降低噪声。植篱以高2m左右、宽1m左右效果较好。

(2) 庭院的空间尺度、树种的大小、高低要与庭院的大小、建筑层次相称应以绿化设计的立意为前提。居室外种植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 一般应在5~8m, 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通常以落叶树为好。

(3) 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丛植方式, 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经常出入之处, 以便近赏, 充分提高花木的观赏效果。

(4) 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 要考虑将自然环境和住宅环境联系起来, 使两者互相衬托, 相得益彰。

4. 居住区道路绿化

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 根据道路的宽窄, 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法桐、泡桐、单倍体毛白杨、银杏等植物。

5. 居住区绿地的树种选择

(1) 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2) 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 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 冬季又不遮阳光, 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 使空气新鲜。

(3) 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在阴暗部分, 选择耐荫植物, 如水杉、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五叶地锦、爬蔓月季等。

(二)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 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 都引入绿化, 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 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 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2.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 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 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 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 模拟自然而营造的适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结构配置合理, 层次丰富, 物种关系协调, 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 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 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 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面积10万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 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 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 应多种植一些观花类的植物, 品种如月季、丰花月季、美人蕉、鸢尾、万寿菊等, 营造怡人的环境, 舒缓人们的神经, 调节人们的情绪。

小结

给水排水与居住环境 第8篇

如今,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尤其是中小城市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人口过于饱和, 居住问题开始得到重视。住宅小区在此背景下形成, 既能节约城市用地, 又能缓解人口紧张。生活水平的提升, 也使得人们对住宅小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实用性, 人们开始追求舒适感, 还要考虑环保节能问题。总之, 在对现代居住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时, 应考虑诸多方面, 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理念

近年来,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住宅小区成了最广泛的建筑形式。新理念是建筑设计的生命之泉, 是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动力。为了达到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 就要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 融入更多的新元素。

1. 结构性和最优化设计理念

结构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 结构决定性能, 性能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基础, 影响着结构的稳定与否和发展方向。关系是构成系统的纽带, 负责连接要素, 关系的质量对结构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 必须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同时, 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不同事物要有同一性才能够整合在一起, 整合的前提是相互支持、相互需要。想要通过差异的整合, 使建筑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就必须注重最优化设计。

2. 配套化与休闲化结合

要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配套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设计时, 各种公共建筑和市政设施应不断完善, 如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以及交通、教育、防灾能力、垃圾处理等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必须齐全, 满足住户的基本需求。需注意的是, 设计工作要和中小城市当地经济水平相符, 不可一味地追求条件的优越。居住区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 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如今各种压力充斥, 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休闲化的关键在于开敞的空间和景观的设计, 将两者完美结合, 可以达到形体和人文的统一。

3. 绿色节能设计理念

在设计之前, 需对工程的实际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将绿色节能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

(1) 选址和布局

我国地形复杂, 气候多变, 因此建筑类型也相当繁多, 对于每一类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规划方式。如在北方, 因为寒冷,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 通常遵循避风、向阳两准则进行布置;相反, 南方由于天气炎热, 为加快空气中的热量流动, 建筑物经常会顺着夏季主导风向而建。

(2) 建筑的朝向

我国北方通常是南北方向, 门窗设计多是坐北朝南, 方便冬天取暖;而在南方则不是那么固定, 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规划, 主要是解决遮阳和风向的问题。

(3) 室外环境的绿化

设计师在设计时, 对室外空间的设计常能体现出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部分环境不但要保持良好的舒适度, 还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环境绿化是较为常见的做法, 栽种符合当地土质和天气的绿色植物, 可以达到保护生态、降噪降污的目的。

二、现代居住环境的设计

1. 实例分析

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经调查, 近几年来, 衡阳市居住小区的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机械性的平整土地、建筑的密度大、功能较为单一、新家名居内居住面积要占很高比例;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的配套设施如医疗、教育、商业生活等滞后, 而且居住区内停车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绿化不够彻底, 只注重景观的绿化, 而忽视了生态效应;且绿化面积小、品种较为单一、公共绿地少。

2. 绿化景观设计

首先应符合当地环境气候, 可进行分级绿化, 如小区中心绿地、道路绿地、组团绿化等。中心绿地最为关键, 需结合当地地貌特点精心设计, 体现出一定的情趣和意境;道路绿化结合道路走向、交通状况等因素具体设计;组团绿化要突出小区的个性。面积要具有较大规模,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品种应多样化, 以便提升综合生态效益。

3. 节能设计

住宅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如外门窗, 最易散失能量, 其能耗较大, 包括1/3的冷风渗透和1/3的传热损失。因此, 在满足日常通风、采光、观景要求的基础上, 应尽量缩小住宅外门窗的面积, 加强其气密性, 减少冷风渗透和外门窗自身的传热量, 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性能。

(1) 控制住宅窗墙比

住宅窗墙比指的是窗户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通常情况下, 北向、东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值分别不应高于20%、30%、35%。

(2) 加强外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的渗入

可采用新型的、有良好密封性能的门窗材料, 设置塑料泡沫封条。墙与门窗之间的夹缝宜用密封膏、毛毡之类的弹性松软型材料或聚乙烯泡沫材料之类的弹性密闭型材料;窗框与窗扇的密封可采用回风槽、高低缝以及泡沫、橡塑密封条。

(3) 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

4. 美观设计

除上述两点外, 为提升小区的品味, 增强欣赏性及美观, 创造自己的特点, 还应保证居住区和全区的协调, 使每一部分都和整体完美地融在一起。充分利用自然, 做好天然绿化工作, 使其和周围环境风格相符。对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 可借助独有的水源、气候等特征进行小区建筑。设计需整体构思, 精心设计。为加强艺术性, 可借助古典建筑手法, 将其和现代元素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现代性的居住环境。

三、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对于建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建筑环境除居住功能外, 还要包括许多方面, 因此面临着诸多问题。面对中小城市居住区的规划, 建筑师应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 关注生活, 积极开发新方法, 学习新理念, 为人们的居住提供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唐京华.浅析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 2011.

[2]张洪刚.新时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0.

[3]许广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 2012.

给水排水与居住环境 第9篇

本文通过对城市周边村镇基础设施 (排水系统) 互相制约, 互相协调的关系, 分析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特点, 提出了合理的居住形式, 对建筑的总体布局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下面以烟台市学府小区为例 (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共同建设的小区) , 简要介绍城市周边居住区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做法共同探讨, 该小区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南, 东轸格庄立交桥附近, 规划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 多为高层和小高层, 极少量多层, 建设前为几个村庄的农田, 根本没有排污管线, 更谈不上污水处理设施, 附近村庄的污水和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塘和空洼地带, 污染非常严重。

1 我国城市周边村镇的排水现状

排水系统是指处理污水、自然降水等废水的设施, 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输送、处理、再利用等, 城市周边村镇排水分三类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天然降水。

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 包括, 卫生间洗漱, 马桶冲刷, 厨房洗菜洗碗等, 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宾馆、饭店等一些公共场所, 此类污水含有动植物油、蛋白质、氮氨、病毒、细菌及生虫等, 这些污水是有害的, 不能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管道, 必须进行处理后再排除或再利用。

工业废水主要是来源于工厂生产所产生的废水, 这些废水污染程度比较大, 个别工厂的污水可能有毒或剧毒, 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 才能排出或循环利用, 否则会对周边环境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

自然降水主要是指下雨、下雪、冰雹等形成的水, 这些水基本没有被污染, 可以直接利用、储存或进入雨水管道排除。

当前, 我国城市周边居住区污水处理和排水系统相对落后, 排水管道往往自然降水和其它污水不分, 更严重的是不加处理直接排出, 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随着国家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污水处理和排水系统的设施建设应高度重视, 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来改变目前落后的排水体制。

2 排水系统对建筑整体的影响

排水体制是小区排水规划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对该小区建筑总体布局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将污水和雨水收集和输送的系统, 一般情况下分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 或分别排放两种形式, 按地方政府的要求我们选择分别排放的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区的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元化, 该小区分居住区, 公共服务区, 生产企业区。

2.1 居住区:通常居住区的污水排放时间是相对固定的, 排出的

的量也相对较多, 杂物也多, 排水管道容易堵塞, 检修或排除故障会直接影响排水主管道的正常使用;因此, 该小区结合地势、地形将居住区规划在最上端, 这样出现故障便于检修且不影响主管道的正常使用, 居住区主管道设计较大, 利用率较高, 有利于后期的发展。

2.2 公共服务区, 这个区域主要是针对居民服务和娱乐、健身等

场所, 包括办公、医院、学校、餐饮、商场等, 从污水的性质上分析又比较复杂。因此, 我们根据排出污水的特点又单设不同的管道, 分别排出处理后再排入主管道。第一类是来自于办公室、学校、健身等场所, 把这些单位集中规划在一个区域, 专设一条管线直接输送到处理厂。第二类是来自于餐饮、商场等场所, 这些单位排出的污水含油较高, 遇到寒冷天气容易堵塞管线, 设计一条口径较大且管材摩擦系数较小的管线, 且多设个检查井和沉淀池, 以便减少故障和排除故障。第三类是来自于医院的污水, 这类水含有细菌、病毒等带有传染疾病传染源的污水, 这类水必须单独排放, 绝不能混合排放, 因此也是单独设计一条支管单独排放。

2.3 生产企业区, 该小区南邻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 这个区域排

出的污水一般含有害物质较多, 不能和其它区域的污水共用一条排污管道, 必须独立排放, 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对小区根据排出污水性质的不同, 进行功能分区, 建设不同的排放支流管线分别排放, 使排水系统更加安全合理, 更容易判断故障, 便于维护、维修和保养。

3 化粪池规模的确定和排水组团的划分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特别是住宅污水再进入排水主管道之前, 都要经过化粪池的沉淀过滤, 因此应针对建筑物不同功能划分成数个排水组团, 根据排水量的大小来确定化粪池的型号。因此, 需要设计建设一个适应该小区污水排放的一定规模的化粪池, 化粪池规模的确定一般是由污水排放量决定的, 而污水的排放量通常是用水量称以污水排放系数。小区污水排放系数一般在0.80~0.90左右。

根据该小区的规划居住户数, 约为1800户, 按40户为一个排水组团, 每户按4人计算, 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按180升计算, 污水排放系数取0.80, 实际使用人数按设计使用人数的70%计算, 其它用水按每人每天10升计算则每天产生的污水为:40×4×180×0.80×0.70≈15000升。

鉴于以上条件,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定污水的停留时间为12小时, 清理周期为一年, 污水和废水合流, 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为25立方米左右, 查看手册可选择Z8-25SQF型号的化粪池, 可以参考相关图集进行施工。

4 建设投资对总体建设的影响

小区所产生的污水基本上都是靠重力自然排放的, 因此, 在设计上要求支路越少越好, 应尽量使管道长度缩短, 弯曲、拐弯减少。节省投资。

4.1 住宅排水管道的规划设计, 应使厨房和卫生间布置在相邻

的位置, 使两者共用一条竖直排水管道, 避免排水管道穿越其它房间, 这样可以减少投资, 节省空间, 便于维修。

4.2 室外排水管道的规划设计, 本小区地势落差较大化粪池设

计在最低端, 这样有利于污水的自然排放, 但是各支管到化粪池的距离比较长, 所以我们应在检查井和沉淀池的数量上加以考虑, 以便于故障的排查和维修。

4.3 排水管道的施工牵扯的方面很多, 主排水管道的施工, 各支

管的施工, 检查井的施工, 化粪池的施工, 以及各种材料的选择, 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因此, 我们选择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市政公司来施工, 在材料选择上, 尽量选择品牌产品。

上一篇:民族品牌保护下一篇:言意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