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2024-05-29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精选6篇)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第1篇

某企业制冷车间现有液氨储罐10个, 储罐容积为3m3, 液氨储罐为液化气体储罐, 属于中压二类压力容器,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氨气为有毒气体, 储罐爆炸或液氨泄漏等还会造成人员的中毒事故。

2 泄漏源强分析

选取几种典型泄漏事故作为评价对象:

2.1 中型事故:管路系统中法兰、接头及管道出现20%管径尺寸损坏, 连续泄露。

2.2 较大事故:管路系统中法兰、接头及管道泄露出现100%管径尺寸损坏, 连续泄露。

2.3 重大事故:3m3罐体因严重破裂而发生大规模突发性瞬时泄漏事件。

液体排放速率可用下式计算:

液氨储罐泄漏具体情况见表1。

3 风险预测

3.1 预测模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 液氨泄漏的三种设定的事故状态的大气扩散应采用多烟团模式。

3.2 预测结果

液氨对人的急性毒性标准及分级见表2。

分别选择有风 (1.5m/s) 和静风 (0.5m/s) 条件下, 以F稳定度为扩散条件, 对NH3的浓度分布进行预测。

3.3 影响范围的确定

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在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 主要影响范围见表4。

4 应急处置

根据现场危险区和警戒区的划分, 到场的所有救援人员、车辆器材、现场医疗急救点要集中和停靠在危险区外上风向的警戒区内。

4.1 轻度危险区的部署

事故抢救组的水枪或泡沫枪可部署在轻度危险区内, 以便于稀释现场的毒气浓度, 有利于减少进行中度危险区的人员;现场侦检人员主要在轻度危险区内进行监测, 及时将危险区边界扩大情况检测出来。

4.2 中度危险区的部署

在中度危险区一般不部署力量, 而主要用于设置一条进入重度危险区的通道和一条从重度危险区返回轻度危险区的通道。这一进一出通道是便于泄漏处置人员进出的控制和器材运输小组的工作。在轻度危险区的通道进出口处设置专职监视人员, 以便登记进入和撤出重度危险区的人员姓名、数量和进出时间。同时, 要求通道的出口离安全区的洗消线最近, 以保证从危险区出来的人员必须经过洗消后方能进入安全区。被抢救出来的中毒人员也必须从此线路出来, 经洗消后, 可及时进行现场的医疗急救。

4.3 重度危险区的部署

重度危险区内一般仅部署泄漏的处置人员, 并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进入该区的人员数量。处置小组一般以2人为一批次, 着全隔离式防化服, 佩戴内置式空气呼吸器, 并采取轮换工作制, 一批次处置的工作时间控制在20分钟。

4.4 人员疏散

在发生重大泄漏时, 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 参照风向变化, 在可能对厂区内人群构成威胁时, 由后勤保障组引导与事故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 若有未撤离的人员, 应由义务消防队员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撤离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到安全地点。当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 (包括相邻单位人员) 安全时, 指挥部立即与110报警联系, 引导居民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 (如液氨贮罐将要爆炸等) , 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 撤离到指定的区域, 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4.4.1 氨物质有毒有腐蚀性, 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 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4.4.2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至安全区, 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 指明方向。

4.4.3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4.4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5 结语

液氨泄漏后对厂区环境、操作人员甚至区域环境可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而采用扩散模式对液氨事故污染程度和范围进行预测。制订详细、合理的事故应急处置部署并在实际中付诸实施, 可有效应对事故的发生。

摘要:以某企业生产车间液氨储罐为例, 分析生产过程中液氨泄漏污染事故源及源强, 通过大气扩散模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的下风向轻度、中度及重度影响范围, 并针对具体的影响范围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置部署。

xx区尽美公司液氨泄漏处置及启示 第2篇

——“5·26”蓝田县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处置及启示

2015-04-29

中国应急管理

福银高速在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70,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东西横向线的第14条,是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在陕西境内经过山阳漫川关、商洛、蓝田、西安、咸阳、永寿、彬县、长武,其中蓝田—商洛段全线长92.79公里,路段穿越秦岭山脉,呈现出弯多、坡多、桥多、涵洞多,地形复杂、车流量大的特点,同时,它与西安绕城高速相连,是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的必经路段。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多为液化石油气、液氨、液氯、液态氧、液态氮、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硫、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介质,大多易燃、易爆、有毒,仅2013年蓝田段就发生了7起罐车泄漏事故。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导致爆炸和环境污染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事故概况

2015年5月23日晚,尽美公司库房西侧墙体发生倒塌,倒塌的砖石砸坏了制冷厂房到库房间的管道及部分制冷设备,制冷系统管网内残余液氨发生泄漏,导致周边约方圆300米以内范围受影响。接警后,我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市、区分管领导迅速赶往现场指导应急抢险工作,公安、消防、应急办、安监、环保、梅园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消防部门利用水枪进行掩护稀释,降低现场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公安部门和办事处紧急转移厂区周边受影响的居民,疏散围观群众,并在事发现场围起隔离带;安监局、环保局连续对厂区周围空气中的氨气情况开展了环境应急监测。到24日凌晨3时,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已达标并恢复正常。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除库房外墙倒塌外,对其它物体也未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尽快处置泄漏事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指挥部重新召集有关专家,再次对处置方案进行研究,决定实施倒罐作业。27日20时,现场指挥部组织技术人员对罐体实施倒罐作业;28日2时30分,完成倒罐并清理剩余气体;5时将事故罐车拖离事故路段;6时30分解除交通管制和安全警戒,该路段恢复通车。至此,经过40多个小时的紧急救援与处置,“5·26”蓝田县石油液化气罐车泄漏事故得到成功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未发生次生灾害。

二、次生衍生风险与处置难点分析

氨既是有毒气体,又是一种可燃气体,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30分钟内即可造成人员中毒,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1-14%时,遇明火即可燃烧,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5.7%-27.4%时,遇火源就会引起爆炸。液氨易气化扩散,发生泄漏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迅速扩大,在泄漏初期,由于液氨的部分蒸发,使得氨蒸汽的云团密度高于空气密度,氨气随风飘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需及时对危害范围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并采取禁绝火源措施。尽美公司周围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其主要成份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具有易燃特性,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达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点周围方圆1.5公里居住群众2300余人,事发点距辋川一号遂道1公里。在处置过程中出现了二次复燃,火势凶猛,罐车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根据国际标准测算,1吨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威力相当于6吨TNT炸药的威力,23吨液化石油气则相当于138吨TNT炸药的威力。一旦处置不当,引发次生衍生灾害,形成爆炸,方圆2公里内的地面建筑将被夷为平地,事发地周围2300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秦岭辋川遂道可能遭受严重破坏,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福银高速大动脉将被长时间切断,给社会安全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由于泄漏事故极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灾害,这给事故的救援与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采取何种措施,以何种形式和方法组织处置与救援是这次泄漏事故处置的难点之一;事发地方圆1.5公里内居住着2300余名群众,加之天色已晚,如何组织群众有效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事故处置的难点之二;现场处置空间有限,各种救援力量相对集中,如何将这些救援处置力量形成救援拳头,确保事故得到快速有效处置,这是事故处置的难点之三;社会对事故处置的关注度高,如何及时将处置与救援信息告知公众,争取社会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应急救援与处置的共识,这是事故处置的难点之四。

三、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

在接到“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报告后,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相应程序,现场指挥部及时组织专家会商研判,不间断更新传递救援信息,组织10个单位协同进行应急响应。当地政府积极参与救援与处置工作,当地媒体实事求是地报道事态进展情况,确保了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有力、有度、有序的救援与处置。

(一)根据事态进展及时科学决策

蓝田县政府接报后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先期救援工作。市政府按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安排市政府领导带领市级相关部门和省市专家赶赴现场。16时30分,现场指挥部正式建立,下设专家技术咨询、现场处置、交通管制、群众疏散、指挥协调、安全保障和对外宣传7个工作小组,依照明确的职责,分头开展救援与处置工作。由于罐体燃烧导致排气阀烧坏,现场专家组研究提出使用最原始的处置方法即自然排放的方法进行处置。按照专家建议,指挥部决定组织各种救援力量采取降温稀释的方式展开救援工作,并将此情况向市政府作了汇报。22时,由于静电导致罐车第二次着火,指挥部对处置措施进行重新研究,在征求专家意见后,决定采取加大灭火力度、安装接地线和转移周边群众3项措施,并将此决策情况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27日凌晨,市长董军带领市政府相关领导赶赴现场,听取了专家组的意见,了解了现场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常务副市长岳华峰坐镇现场指挥,并研究制定处置方案。再次从省市抽调专家赶赴现场,加强专家队伍力量。27日20时,专家组重新对泄漏事故进行会诊分析,提出更换排气阀门再进行倒罐作业的建议,现场指挥部决定按现场专家意见,组织技术人员对罐体实施倒罐作业。28日2时30分,完成倒罐作业。专家经过技术分析和研判,提出危险解除,可以终止响应的意见,5时将事故罐车拖离事故现场。在事故处置过程中,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组织专家研判和分析,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保障,是这次事故得到快速有效处置的重要原因。

(二)综合运用救援力量形成处置拳头

事故发生后,蓝田县政府组织公安、消防、安监、质检等部门和事发地蓝关镇相关力量赶赴现场,形成第一个波次的应急救援力量。当市级应急救援力量和部分志愿者救援力量赶到后,指挥部对到达现场的救援与处置力量进行分工,并明确责任。把市级救援力量、当地政府的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扩大了救援与处置范围,形成了救援与处置的拳头。现场指挥先后调集90余名官兵、23辆消防车和远程供水车开展扑火工作,确保火情得到及时控制。发布疏散命令后,200余名公安干警、村镇干部迅速入村开展疏散劝离工作,先后召集10余名各行各业专家参与会商研判工作。市应急办全程参与应急处置救援的协调与信息联络工作,根据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公安、交警、消防、公路,安监、质检等部门力量联合行动,由于处置时间较长,各种力量分批轮番作业,使应急救援与处置力量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高效组织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二次复燃可能引发罐体爆炸,指挥部下达疏散群众的命令。接到上级命令后,蓝田县、蓝关镇各分管领导立即通知有关干部紧急集结,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到组织群众疏散的行列,在接到命令lO分钟内全部赶到现场,和公安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动员疏散。由于事故发生后,基层单位按照指挥部的指令提前利用村里广播发布了信息,要求村民不要睡觉,在家待命。正式接到疏散命令后,疏散行动迅即展开。对一些老弱伤残人员,疏散组建立了自己的队伍,采取背、抬、抱等形式,将群众疏散至安全地点。为了保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疏散组在群众疏散后还冒着危险,一家一户地排查,确保做到无一人遗漏。疏散转移中,基层的党员干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党员几过家门而不入,先将其他村民送往安全地带,疏散组的同志还将自己私家车让出来送老弱村民出村。疏散组还对高速路和公路管理人员进行了疏散和检查,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事发现场方圆1.5公里内2300多名人员全部疏散完毕。

(四)及时发布事故信息为应急处置注入正能量

泄漏事故发生后,市应急救援处置指挥部不捂、不瞒、不藏,及时向外界通报事故进展情况,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日报》等各大媒体及时跟进报道事故处置情况。《西安日报》刊发《蓝田液化气罐车泄漏之后的“生死时速”》专题新闻报道,指出这是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典型。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点评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各部门联动、警民互动、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经典案例。陕西交通广播电台不间断地向市民传递处置信息,网民利用手机、微博等向社会传递应急救援的正能量。为了弘扬正气,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正能量,事故处理结束后,2014年6月27日,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对参与“5·26”液化气罐车泄漏事故处置与救援的10个单位和35名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四、几点启示

应急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续做好应急准备,只有坚持长期做好应急准备,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减少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更新完善、长期准备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既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协调的一次大检验。这起事故的成功处置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加强应急培训与教育,是增强公众防范意识的基础

“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中,由于驾驶员和押运员按照有关规定在危险路段、重要关口进行停车检查,及时发现了险情;若未按规定检查,一旦行驶到遂道内再发生事故,其后果可想而知。事故发生后,2人采取用车辆自带灭火器进行先期处置,并分级进行报告和求援,这些做法得益于长期的培训和教育。在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宣传方面,市政府依托西安行政学院建立了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市应急办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市级各相关部门还分别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比武,全市开展了分层次、分行业,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进街道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宣教活动,免费向市民发放《市民应急知识读本》、《防患于未然——公众应急知识》等读物,通过全面的培训与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防范意识。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强化预案更新与演练,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

“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中,市政府立即启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各相关单位迅速行动、各尽其责,充分显示了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但应急预案所应对的风险、所依赖的应急资源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应急预案也应建立动态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2013年,在完善以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印发了新的《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应急预案的制定、评估、更新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应急预案向智能化、可视化发展的方向。拍摄的《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专题教学片,为基层应急预案修编提供了依据;拍摄的《应急演练的准备与实施》教学片,为全市应急演练提供了参考。为了加强对应急预案演练的指导,市应急办每年投入10万余元用于应急管理专家对应急演练的考评工作。仅2013年就有13名市政府领导参与了应急演练工作,通过演练,领导们熟悉了应急指挥程序和方法,锻炼了组织指挥能力。

(三)健全应急队伍与机制,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

“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中,先后有7支各种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救援,组织了3次专家研判会商,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调整处置方案。专家组在事故处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场指挥部制定的每一个方案和计划,都经过专家组的充分研究与论证,确保了指挥、决策、处置的科学和有效。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应急队伍建设上,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结构合理、资源整合、一专多用、快速灵活的思路,依托西安市消防支队建立了市级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市安监、质检、卫生系统建立了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地震、红十字会、共青团等机构建立志愿者救援队伍。2009年、2013年分别向社会聘请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市应急管理专家库。2014年10月出台《西安市应急专家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对专家的类别、条件、责任、义务、程序等有关问题进行明确和规定。2015年第三批应急管理专家选聘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各区县也着手开展本辖区应急管理专家组建设,为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规范危化品的监督与管理,是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前提

“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是由于罐车后轮自燃,烧毁罐车底部排污阀橡胶垫,造成液化石油气从排污阀处泄漏,究其原因在于对罐车疏于安全排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分布范围大、专业要求强、危险程度高,因此,必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企业要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安全检查、排查、巡查监督机制,严格检查程序。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核发放许可、资格、生产有关证件,道路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危险路段、隧道、桥梁、山区等位置或服务区设立醒目提示牌,公安交管部门、高速集团可以在道路上设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检查站。各级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危化车辆和特种车辆运输安全联合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油气罐车养护和运输安全状况,建立完善安全隐患台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整改,切实做到防微杜渐。

(五)组织事故联合调查与报道,是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新要求

“5·26”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处置中,现场指挥部主动与媒体沟通,及时报道事故救援进展情况,并组织了专门的新闻媒体接待组,不间断地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处置进展情况。通过这些做法,一是挤压了谣言、传言的传播空间,用现场处置的真实情况占领媒体主阵地;二是争取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当市民从媒体了解到真实情况后,纷纷以各种方式加入到了救援与疏散的志愿者行列,充分体现了社会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巨大潜力;三是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的出行人员了解到路况信息,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问题。及时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为这次应急处置与救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以往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一般只是找教训、处理事故责任人,对事故处置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很少进行表彰。而在本次事故处置工作结束后,西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专门发文对参加“5·26”液化气罐车泄漏事故处置与救援的10个单位和35名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组织事故调查是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全过程和综合影响进行综合调查,不能把突发事件作为一种单纯的事故进行调查。市政府在事故调查时,成立了以应急、安监、交通、质检、公安、蓝田县政府和市应急管理专家组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故的救援与处置、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性质认定、应急准备等全过程进行调查,形成事故处理建议,提出整改意见。这种调查方式,能够对引发事故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各种隐患和薄弱环节,为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者简介:范升彦,西安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副组长。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第3篇

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当热量达到可燃气体的自燃点或接触外来火源时, 会立即着火或爆炸[1]。

1.1 遇湿易燃物品的分类

1.1.1 按反应的剧烈程度分类

遇湿易燃物品根据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 产生可燃气体和放出热量的多少, 划分为二级。

一级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后立即发生剧烈反应, 单位时间内产生可燃气体多而且放出大量热量, 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典型的代表有碱金属、碳化钙 (电石) 、连二亚硫酸钠 (保险粉) 等。

二级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后发生的反应比较缓慢, 放出的热量比较少, 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需在火源作用下才能引起燃烧。典型的代表有氰氨化钙、锌粉。

1.1.2 按反应后的危险特性分类

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中列出了29种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本文从消防抢险救援角度出发, 根据遇湿易燃物品泄漏后遇水或潮湿空气可能产生的危害, 把遇湿易燃物品分为:A类遇湿易燃物品、B类遇湿易燃物品。

1.1.2. 1 A类遇湿易燃物品

A类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潮湿空气后引起燃烧, 甚至发生爆炸, 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磷化物、连二亚硫酸盐、氰化物、汞齐、非金属卤化物、氨基化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2]。

1.1.2. 2 B类遇湿易燃物品

B类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潮湿空气后引起燃烧, 还会引起爆炸, 但不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碱金属、金属合金、金属粉末、氢化物、盐型碳化物等。

2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后遇水或潮湿空气不但产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而且其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灾害范围广、污染程度大、处置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加强此类泄漏事故处置基本对策的研究是当前消防部队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2.1 准确接警, 合理调度

当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报警时, 应向报警人询问清楚是什么物质泄漏, 当确认是遇湿易燃物品时, 应尽量多询问一些有关泄漏事故的详细情况, 如遇湿易燃物品的泄漏量;泄漏还是火灾;灾害现场周围环境等。受理火警后应迅速启动化学危险品处置救援预案, 科学合理调度救援力量, 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同时迅速调集社会其他联动部门赶赴灾害现场协同处置。

2.2 封控现场, 疏散人员

消防部门在到达事故现场前, 可以提前通知公安交警部门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待消防部门到达后可根据情况封锁事故现场, 合理建立警戒区域。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根据泄漏后产生的危害来划分, 当判定泄漏物质为A类遇湿易燃物品时, 应根据现场气体浓度大小科学合理的把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度危险区, 中度危险区, 低度危险区;当判定泄漏物质为A类遇湿易燃物品或B类遇湿易燃物品时, 警戒区域应结合当时的气象天气情况及泄漏量科学合理的划分, 警戒区域内严禁一切火种。同时迅速将警戒区域内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处置无关的人员撤离, 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3 侦察检测, 区域控制

根据灾害事故现场情况, 派出侦查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 侦查小组一般由2~3人组成[8], 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当泄漏物质为A类遇湿易燃物品或B类遇湿易燃物品时处置人员必须携带可燃气体检测仪并穿纯棉防静电内衣;当泄漏物质为A类遇湿易燃物品时必须携带有毒气体检测仪佩戴防毒面罩并穿着防化服。侦查人员对如下内容进行检测:遇湿易燃物品的性质;现场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泄漏情况 (泄漏位置、泄漏原因、泄漏性质、泄漏程度) ;现场气象;周围环境等。对于泄漏量大, 泄漏面积大的灾害现场, 一时无法进行有效控制时, 可以采取穿插分割分区域控制, 然后再分区域各个处置。

2.4 消除泄漏, 控制火势

消除泄漏, 控制火势是处置此类事故的关键点, 也是难点所在[9]。遇湿易燃物品泄漏后, 有的并不会引发火灾, 而仅仅是泄漏后暴露在外, 此时应迅速切断遇湿易燃物品与水发生接触反应的一切条件, 并及时收集密封好泄露的遇湿易燃物品。处理少量金属钠、钾等遇湿易燃物品泄漏时, 应避免扬尘, 把金属钠、钾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状石蜡中;处理少量电石等物质泄漏时应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转移至安全场所。处置大量遇湿易燃物品泄漏时应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减少飞散并在专家指导下清除泄漏物。遇湿易燃物品泄漏后引发火灾的, 则应迅速将未燃烧的遇湿易燃物品进行疏散隔离, 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扩大[3], 然后再根据泄漏事故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灭火。当只有极少量 (一般50克以内)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着火, 那么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如果有较多遇湿易燃物品泄漏发生火灾, 则绝对禁止用水和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扑救[4], 应用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扑救。当泄漏着火的遇湿易燃物品为电石、保险粉等物质时, 应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覆盖灭火, 当泄漏着火的遇湿易燃物品为钾、钠、锂等轻金属时, 应用石墨粉、氯化钠以及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剂扑救, 特别要注意的是金属铯的火灾只能用干燥氯化钠粉末、碳酸钠干粉、碳酸钙干粉灭火;当泄漏着火的遇湿易燃物品为金属粉末则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 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发生。

2.5 现场洗消, 清理移交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处置结束后, 事故现场救援的车辆、救援人员及附近的道路、水源都可能受到严重的污染, 若不及时进行洗消[5], 污染会迅速蔓延, 造成更大危害。洗消是消除现场残留有毒物质的有效方法。洗消时可用大量的水对人员和事故发生区域进行反复清洗, 必要时可以用特殊的洗消剂进行洗消。待洗消工作结束后, 应对周围环境再次检测, 检测合格后, 对现场残留物进行全面清理[6], 清理完毕后向有关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做好交接工作。

3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遇湿易燃物品发生泄漏事故后, 为了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置[7]。因此加强此类泄漏事故处置基本方法的研究对基层消防部队成功处置此类事故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3.1 隔离疏散法

遇湿易燃物品泄漏遇水或受潮后易产生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现场指挥员必须优先考虑的是将未燃烧、未泄漏的遇湿易燃物品实施强行疏散隔离, 以防止灾情的进一步扩大蔓延[8], 然后再处置燃烧或泄漏物品。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 应先将遇湿易燃物品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如遇湿易燃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 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 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毛毡、石棉网、棉被并淋上水。

3.2 窒息吸附法

遇湿易燃物品一旦泄漏, 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 很多情况下发生燃烧并伴有有毒气体。此时, 应视情采用合适的灭火剂[9], 如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等实施强行窒息灭火或吸附的方法, 将燃烧的火焰先予以窒息或将泄漏物质予以吸附。待灾情控制后, 再将未燃烧的物品疏散转移。

3.3 筑堤 (挖坑) 收容法

当遇湿易燃物品泄漏量较大时, 可以采取筑堤围堵的方法将泄漏的遇湿易燃物品围控在一定范围内, 也可以在现场挖坑将泄漏物导入坑中, 再用泵将其转移至槽车或储罐内, 不能转移时, 可视情在现场采取中和处理或就地掩埋等措施。这种处置方法, 一方面可以避免泄漏出的遇湿易燃物品流入有水源的地方和减少与空气中水分的接触面积, 防止灾情扩大;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也有利于泄漏物的集中处理。

3.4 快速反应法

当只有极少量遇湿易燃物品发生泄漏或火灾事故时, 可以出大量的水或泡沫, 实施快速反应法, 让泄漏的物品快速与水反应, 然后实施疏散清理;也可以先疏散转移, 再出水快速反应。当水或泡沫刚接触着火点时, 短时间内可能会使火势增大, 但只要确保正常供水, 待少量遇湿易燃物品燃尽后, 火势很快就会熄灭或减小。此外, 当大量遇湿易燃物品发生火灾, 且现场火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 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人员伤亡,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也可采用与水快速反应的方法实施灭火。

3.5 稀释中和法

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泄漏后遇水或受潮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且易溶于水, 当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较密集, 一时无法进行有效疏散时, 应在下风、侧下风方向以及人员较多方向设置水幕或喷雾水, 形成大范围水雾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稀释消毒。此外, 由于遇湿易燃物品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大多数呈酸性, 可在消防车水箱中加入碱性物质, 使用喷雾水予以中和。当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碱性物质时, 也可以在水箱内加入干粉、洗衣粉等, 同样可以起到不错的中和效果。

3.6 处置地点转移法

当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发生在雨天或潮湿空气下时, 在条件允许不威胁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 可将事故车辆转移至安全的地点进行处置,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系数和处置成功率。

3.7 搭建遮雨棚防止淋雨法

当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发生在下雨天时, 为了避免雨水和遇湿易燃物品继续接触反应扩大危害, 可以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快速搭建临时遮雨棚, 从而切断遇湿易燃物品继续反应的条件, 为救援人员迅速处置泄漏事故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本文从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反应后的剧烈程度和危险特性出发对其进行了分类, 提出了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对策和处置方法。在处置对策上, 结合以往案例提出了准确接警, 合理调度;封控现场, 疏散人员;侦察检测, 区域控制;消除泄漏, 控制火势;现场洗消, 清理移交等科学合理的对策。尤其在处置方法方面, 紧密结合案例提出了隔离疏散法、窒息吸附法、筑堤 (挖坑) 收容法、快速反应法、稀释中和法、处置地点转移法、搭建遮雨棚防止淋雨法等7种处置方法, 这对基层消防部队处置遇湿易燃物品泄漏事故具有理论指导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学, 李万疆, 王志坚, 等.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刘铁民, 吴宗之, 李克荣, 等.化学危险品名录汇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其乐木格, 李文洁.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J].安全.2006, 27 (1) :19-21

[4]Mr.Chang, Miau, Sin.How To Detect andHandle Hazardous Chemicals/Gases Leakage andSpillage[A].//Asia-Pacific OccupationalSafety and Health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Article[C].Beijing: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and Health Association, 2004.213 ̄216

[5]陈海群, 王凯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2005

[6]纪国峰, 翟良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J].劳动保护.2004, 2:72-74

[7]United Nations.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

[8]NewYork and Geneva:UN, 2003

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第4篇

为了评估我厂液氨泄漏应急准备状态和应急能力,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中的缺陷和不足,明确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加强我厂劳动用品防护使用培训,减少或避免生产事故后造成严重后果,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2018年4月25日上午,由安全生产科组织开展我厂储氨区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本次应急演练活动是假想储氨区液氨储罐阀门发生泄漏,造成氨气迅速向四周扩散,现场一片烟雾,一名巡检员中毒晕倒,周边环境受到影响,情况万分危急。值班员发现氨泄漏仪报警后,立即拨打“119”,并汇报值长,值长汇报生产厂长杜建光、总指挥王秀福宣布启动“储氨区液氨泄漏应急预案”命令后,值长立即安排通知各应急小组成员,各应急专业组长接到命令后立即带动人员出动,赶赴事故现场,按照预案和演练方案迅速展开应急救援。

消防行动组迅速把两辆消防车开到事故现场,身着正压式呼吸器的四名消防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抢险,全力搜救泄漏现场中毒被困人员,迅速将中毒晕倒的一名职工救出,然后用水雾对泄漏出的氨气进行稀释洗消,尽量减少液氨扩散范围。治安保卫组到场后,迅速对现场进行警戒,维持现场秩序,并对附近路口进行封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确保附近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运行控制组十几人随后也赶到现场,值班员迅速穿戴好正压式呼吸器进入现场进行漏点位置确认和隔离系统。专业救护人员及时对中毒伤者采取保暖措施后进行就地人工呼吸抢救。设备抢修组银仪检修维护部对漏点制定处置方案,抢险人员穿好防护服戴好呼吸器后进行紧固和堵漏,……,现场紧张而有序,大约30分钟后,泄漏的“液氨”被基本稀释控制,泄漏点消除,空气中氨气浓度合格,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现场。整个演练过程,各专业组人员反映及时、行动迅速有序,成功完成了演习任务。

此次应急演练取得预期效果,演练结束后,杜厂长、李总组织了应急演练总结会,各参演人员就此次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给予点评。会议总结了演练取得的成绩,提出“氨区”目前安全设施存在不足,提出对特殊劳动防护用品配置、使用和安全管理等要求,同时强调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如何应急响应。储氨区是我厂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液氨有毒,飞溅到皮肤上会造成冻伤,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对人体有危害,在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0.5-0.6%(按体积计算)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超过0.6-1%时可能会造成死亡事故,达到11-14%时可以点燃,达到16-25%时如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其挥发气体会对环境造成造成污染,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伤害。厂部非常重视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演练,希望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厂职工安全防护意识。

存在问题如下:

1、每个应急小组未清点参加救援人数

2、氨区声光报警完善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研究 第5篇

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特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 突发性强。突发性强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最重要特点之一, 根据笔者对此研究发现, 此类事故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及环境下均可能发生;第二, 危险危害性强。受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腐蚀性强以及毒害性大等特性所影响,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极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以及发射性污染等情况, 进而造成严重的人员生命财产经济损失后果;第三, 事故处置难度大。除了上述两方面特点外,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往往还具有处置难度大这一特点, 这主要是受事故现场情况复杂、危急、抢险救治紧迫以及所使用技术众多等因素所影响, 这就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难度。

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原因

根据笔者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研究发现, 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与人为两方面:第一,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指诸如地震、山洪、台风、冰灾以及雷电等自然界所发生的灾害而导致危险化工品生产、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第二,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顾名思义主要是指由人们有意或无意而导致的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结合实践来看, 人为原因一般有危险化工品选址勘察设计上存在缺陷、生产线建设不规范、安全生产要求贯彻不严格、设备不达标、违反生产规范、没有严格根据要求进行运输或使用以及战争行为等, 这些都会导致危险化工品发生泄漏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针对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特点及其原因, 笔者认为对其应急处置上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程序:

1. 应急处置防护程序

首先, 应急处置人员在到达泄漏事故现场后应立即确认是何种危险化工品发生泄漏 (气体、液体或者固体) , 随后在对危险化工品毒害、腐蚀性以及易燃易爆等级进行确定, 之后应急处置人员据此划定出危险区域并确定处置防护等级。例如在面对剧毒重度危险区为一级的化工品泄漏事故时, 应急处置人员必须要穿着全身内置式重型防护服一级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后方可开展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询情程序

在进行防护程序过程中, 应急处置人员应当同时开展询情工作, 即首先在事故现场进行危险化工品存储量、泄漏部位与量以及区域等情况进行掌握。其次, 应急处置人员还需要对事故现场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

3.应急处置侦检程序

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侦检程序主要工作一般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第一时间在事故现场全力搜寻伤亡人员。其次, 应急处置人员利用专业设备对危险化工品泄漏情况、现场环境风速与温度等进行检测, 以此为下一步处置方案确定提供准确数据。再次, 应急处置人员还需要对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周边危险源进行排除, 一旦发现有危险源应立即予以转移或采取隔绝措施予以防护 (针对无法转移物体) , 以此避免泄漏致使其发生燃烧或爆炸等情况发生。

4. 应急处置救生程序

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救生程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成立专业救生小组, 主要由消防战士、120急救医护人员以及警察等组成。其次, 明确专业救生小组各成员职责, 例如有消防战士携带专业救生设备进入泄漏事故重危险区域执行伤亡人员搜救以及转移至安全区域工作;120急救医护人员则在现场根据相应危险化工品泄漏开展针对性救治工作, 并对情况严重人员第一时间采取送院治疗;警察则负责现场秩序维护、配合120急救医护人员工作以及统计现场伤亡情况等工作。

5. 应急处置控险程序

应急处置控险程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 应急处置人员根据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化工品种类选取适宜的喷淋、蒸汽或泡沫等灭火设施。其次, 消防战士应根据泄漏危险化工品种类开展相应稀释或掩埋处理, 例如针对液体危险化工品则需就近寻找好水源, 随后借助于水枪将其稀释。

6. 应急处置洗消及清理程序

应急处置洗消及清理程序是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最后一个环节, 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应急处理人员要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设置洗消站, 并根据泄漏危险化工品种类选择针对性洗消药剂。其次, 所有应急处置人员在完成泄漏事故处理后都需要到洗消站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冲洗。此外洗消站污水应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处理。再次, 应急处置人员根据泄漏危险化工品种类采取针对性清理材料以及方式。例如针对液体化工产品则应先用防爆泵吸除泄漏液体, 之后在利用水泥粉、煤灰等予以吸附并清理装车运走, 随后在使用大量清水冲洗事故现场。最后, 待清理工作完成后, 对人员设备进行清点并撤销警戒, 之后与其他部门进行移交并撤出现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鉴于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所具有的严重危害性以及造成巨大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我们应第一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程序将其危害降至最小。为此, 上文在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基础上探究出了一下危险化工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迅猛发展,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层出不穷,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我国共发生此类事故97起, 造成157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结合实践来看, 危险化学品通常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以及毒害性大等特性, 这就决定了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势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生命财产经济损失, 因而做好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有鉴于此, 本文将基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 首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随后据此探究出一些较为有效的应急处置程序, 旨在为促使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特点,应急处置,研究

参考文献

[1]曲开顺.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6, 16 (3) .

[2]陈跃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J].消防界:电子版, 2016 (3) :55-56.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 第6篇

关键词: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问题探讨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能源,在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管道建设总长度将超过4万公里。到2015年,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将达到2. 5亿,约占总人口的18% ,这势必对天然气生产提出更高的需求。然而,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一旦发生泄漏,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恶性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正确处置天然气泄漏是防止事故扩大的关键。

1 天然气危险特性[1]

天然气属无色气体,不溶于水,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气体密度0. 7 ~ 0. 75 g /L,较空气轻。爆炸极限5% ~ 15% ,自燃温度482 ~ 632℃ ,属易燃气体,其危险性较强。当混有硫化氢时,有强烈的刺鼻臭味,并伴随硫化氢浓度的提高,表现出很强的毒性,其危害更大。

1. 1 天然气

1. 1. 1 易燃、易爆性

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标准,天然气属甲B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液化天然气属甲A类火灾危险物质),其闪点很低,在空气中只要很小的点火能量就会引燃,且燃烧速率很快,是火灾危险性很大的物质。天然气爆炸下限较低,遇明火、高热极易发生爆炸。

天然气的燃烧与爆炸是同一个序列的化学过程,但在反应强度上爆炸比燃烧更为剧烈。天然气的爆炸是在一瞬间(数千分之一秒) 产生高压、高温(2 000 ~ 3 000℃)的燃烧过程,爆炸波速可达3 000 m/s,具有很大破坏力。

1. 1. 2 易扩散性

一般来讲,天然气( 干气) 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易扩散,不易造成可燃气体积聚。但重组分比例较高的天然气(湿气)泄漏后,其中的重组分很可能在低洼处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另外,当大量的天然气泄漏时,若遇适合的天气(如无风或雾天),也可造成天然气聚集,有形成爆炸气云的危险。

1. 1. 3 中毒与窒息

天然气的毒性因其组成不同而异,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仅起窒息作用,当空气中的甲烷含量达到25% ~ 30% 时,将使人出现缺氧症状,可以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快等。若不及时脱离现场,可窒息死亡。

1. 1. 4 热膨胀性

天然气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当设备、管道靠近高温热源时,可导致设备、管道内压增大,引发容器破裂,造成天然气泄漏[1]。

1. 2 含硫天然气

顾名思义,所有含有固体硫、硫化氢或其它硫化物的天然气都称为含硫天然气。当天然气含有硫化氢时,由于硫化氢的有毒特性,使含硫天然气不仅具有普通天然气的危险特征,同时表现出硫化氢的有毒性,其毒性依其含量不同而异,所引起的中毒表现也有所不同。《含硫油(气) 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SY/T 6277 2005) 附录A列出了空气中各种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情况。见表1。

2 天然气泄漏及应急处置安全风险分析

2. 1 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

天然气泄漏后,管道或设备中的天然气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呈近似椎体状向大气环境喷射。由于与周围大气之间存在速度差,将吸卷周围大气并不断移动,逐渐向周围发展形成自由紊动的混合层,速度不断降低,并随着时间的延迟,扩散范围不断扩大。

天然气泄漏扩散主要受天然气密度、压力、泄漏孔径、泄漏时间、泄漏位置以及其地理环境、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稳定的大气不利于天然气的扩散,其扩散范围较小,停留时间较长。反之,不稳定大气有利于气体的混合稀释,扩散范围较大,留置时间较短。

风速大小决定了大气稀释作用的强弱以及天然气扩散距离的远近。实验显示,当天然气管道直径660 mm,管内压力4. 5 MPa,泄漏孔径比为0. 1,风速等于1 m / s,3 m / s,5 m / s时,连续性泄漏源下风向的爆炸下限浓度最大扩散距离分别为75. 25 m,65. 75 m,50. 92 m。当泄漏孔径比d / D = 0. 5,相对应风速下风向的爆炸下限浓度最大扩散距离分别为132. 54 m,115. 79 m,89. 63 m。表明在同等泄漏条件下,风速越大,天然气爆炸下限浓度最大扩散距离越短,危害面积越小; 而同等风速下,泄漏点孔径越大,危害范围越大。

地面的地形地物既会改变泄漏天然气的扩散速度,又会改变天然气扩散方向,从而表现出泄漏危害影响的复杂性。设备、管道、建构筑物等会加大地表大气的湍流程度,从而增加空气的稀释作用,但同时也可能提高局部窝风地带环境中的天然气浓度[2]。

2. 2 天然气泄漏事故危害分析

天然气着火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二是环境中存在达到或超过天然气最小点火能量的点火源。

油气站场有禁火要求,天然气泄漏之初一般不会被点燃。泄漏的天然气会在风的作用下,不断地被稀释、扩散,如不及时控制泄漏,其危险性将逐渐增大。对于含硫天然气而言,当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超过8% (120 000 mg /m3)时,即便天然气在大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25%(固定式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报警浓度),也将引起呼吸道麻痹,有生命危险。

若天然气在泄漏之初短时间内被点燃,泄漏出的天然气将在泄漏点形成稳定的喷射火焰。若火焰区域或附近有人员停留或存在设备设施及其它可燃物,将会造成人身伤害、物体损坏或损毁,甚至引发更大的次生灾害。如果在扩散过程中延迟点燃,泄漏的天然气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云,若该气云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爆,爆炸冲击波将对周边人员、设备设施及建构筑物造成重大危害。

2. 3 油气站场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中的安全风险

一般来讲,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消除火种,切断气源;

2) 保护火场设备,降低事故损失;

3) 扑灭火灾,抢险补漏。

应该说,上述活动基本可以满足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的要求,但同时面临以下风险:

1) 消除火种,切断气源,是预防火灾、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但由于油气站场中非防爆区域还存在诸多明火设备( 如: 加热炉、焚烧炉等) 或可散发电火花的设施(如: 控制室、消防泵房等),而这些设施在应急状态下却不能关闭,若天然气扩散到这些区域,将带来爆炸气云燃爆的风 险。高含硫天 然气还可 导致人员中毒。

2) 保护火场设备,可降低事故损失,防止设备由于温度、压力升高而导致物理爆炸。但在油气站场,由于现场设备情况较为复杂,如: 设备内部介质、保温状况、设备材质不同等,若处置不当,有可能引发被保护设备迅速破裂,进而导致事故扩大。

3) 火灾扑灭后,火灾现场温度很高, 而管道、设备中的余气将会继续泄漏,存在复燃或爆炸气云燃爆风险,抢险人员往往通过喷水降温、驱散爆炸气体的方法来消减。但也可能由此造成泄漏源内部形成负压,外部空气进入,引发设备、管道爆炸。

3 油气站场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重在预防。油气站场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不仅需要完善的处置程序和强大的处置能力,更需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系统自身保障能力。

3. 1 应急处置要点

油气站场特别是天然气净化装置,现场设备、管道及建构筑物较多,一旦发生天然气泄漏,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酿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预防火灾爆炸是油气站场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的关键。

3. 1. 1 切断气源

切断气源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关闭泄漏源的进出口阀门,切断泄漏气体供给,从而达到缩小气体扩散范围,降低泄漏环境可燃气体浓度的目的。二是打开系统放空,降低泄漏源的气体容量和内部压力,同时为封堵泄漏点创造条件。当受火焰威胁,难以接近控制阀门时,可在落实堵漏措施及 防复燃措 施的前提 下,先灭火后关阀。

关阀断气时,应充分考虑阀门关闭后是否会造成系统超温超压而发生爆炸事故。

3. 1. 2 控制点火源

控制点火源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及时关停危险区域内的加热炉、焚烧炉等明火设备,关闭进风口。二是用消防水喷射泄漏点,防止天然气流与空气摩擦导致静电打火; 关闭不能断电的控制室门窗,禁止使用、开关用电设备,防止电气接触打火。三是严格杜绝抢险作业过程中的电火花和机械火花。

3. 1. 3 火灾扑救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同时具有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功能的高效灭火剂,可有效扑救天然气初期火灾。一旦发生天然气着火,现场人员可使用干粉灭火剂迅速扑灭初起火灾。与此同时,为防止设备、管道所泄漏余气发生复燃,抢险人员应使用消防水枪对泄漏点及大火烘烤部位进行喷水降温,同时利用高压细水雾驱散天然气,降低泄漏环境温度和可燃气体浓度,防止爆炸气云爆燃。

3. 1. 4 抢险补漏

抢险补漏是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中的临时措施,不同于正常的设备维修,其目的是消除或减缓天然气泄漏,降低危险区域爆炸气体浓度。抢险补漏不求质量,只求速度和安全。抢险补漏宜采用机械方法,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作业过程中,抢险人员应利用高压细水雾及时吹散泄漏的天然气,防止形成爆炸气云。若事故现场已完全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应按照正常的设备维修开展作业活动。

3. 1. 5 保护火场设备设施

由于油气站场管道、设备较多,一旦发生天然气着火,极易引发二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应及时关闭泄漏点周边特别是火焰喷射方向的管道、设备,打开放空系统,降低系统压力。气相设备应保持微正压,液相或气液两相设备,则应排空液相,保持气相微正压。同时,抢险人员迅速增加消防水枪,对被大火烘烤和灼烧的设备、管道以及建构筑物进行冷却降温,防止设备、管道物理爆炸和建构筑物坍塌。冷却降温过程中要避免对设备特别是经过热处理的设备上的角焊缝、连接件直接喷射降温,以防设备高温遇冷后产生局部尺寸变化,形成应力集中,导致设备破裂,进而引发事故扩大。当发现设备钢材表面呈红色时,此时钢材温度已达600℃以上,其钢材屈服极限仅为常温下的1 /3,抢险人员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3. 1. 6 严防设备形成负压

当抢险人员对泄漏源或其周边易燃易爆设备进行喷水降温时,应仔细观察泄漏源余气喷射状况及周边设备、管道本体或各联结点的泄漏情况,当泄漏源或被保护设备内部压力已接近大气压力时,若泄漏源或被保护设备温度依然很高,应在继续实施降温的同时,适当补充气体介质,以防系统内部形成负压,导致空气进入,引发系统爆炸。

3. 1. 7 安全防护

抢险人员必须正确穿着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使用防爆设备和工具。严禁在危险区域穿脱外衣。进入天然气扩散区域的抢险人员,必须正确使用正压空气呼吸器,以防中毒窒息。严禁任何人员在无防护措施和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危险区域,从事危险作业活动。

3. 2 提升系统自身保障能力

提升系统自身保障能力可提高油气站场的自救能力,更是现场应急处置的基础。

1) 完善气体泄漏监测系统。油气站场应按国家及行业标准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器,加强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定期开展检验,并按照《计量器具检验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 ( JJF1139) 及时调整检定周期, 确保检测仪器运行可靠。

2) 提升油气站场系统自救与防护能力。油气站场防火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消防设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设蒸汽吹扫灭火系统、氮气置换系统,配备干粉炮和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在平面布置方面,以广泛应用DCS,SCADA、RTU等控制系统为基础,将消防泵房、中心控制室远离潜在的天然气泄漏危险区域,所有近地控制系统采用防爆设计,消除泄漏危险区域内的点火源。在工艺设计上,重要容器、关键工艺设备在设置安全阀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手动、电动或手、电两用紧急放空阀,确保紧急状态下应急放空。关键部位联结件尽量采用螺纹连接,关键部位金属法兰尽量使用金属垫片,降低高温状态下 的泄漏风 险,提升系统 本质安全水平。

4 结 语

上一篇:选择活下去下一篇:第三次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