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手术范文

2024-05-31

腰椎手术范文(精选12篇)

腰椎手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行腰椎手术33例, 其中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 腰椎椎体滑脱1例, 腰椎椎间盘突出6例, 腰椎椎管狭窄14例。患者平均年龄57.8岁, 平均手术时间233 min。术后4 d~5 d回访, 24 h~48 h拔除引流管, 14 d拆线, 平均住院14 d。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 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 行二次手术止血, 患者均康复出院。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采用俯卧位完成手术。手术以伤椎为中心取10 cm~12 cm长的切口, 依次剥离各层组织, 充分暴露手术椎体, 定位针在C臂机透视下定位, 安装长度大小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和纵连接杆, 清除2个椎体上下关节突及峡部增生的骨赘和软组织, 刮除椎间盘髓核组织, 保留软骨板下骨, 撑开滑脱椎体的椎间隙后提拉复位固定。选择规格合适的椎间融合器并将减压取下的碎骨粒填充其中, 在C臂机透视下显示椎间植骨融合器 (Cage) 的位置, 放置合适后, 拧紧连接杆使椎体间隙加压, 安装横连杆并拧紧, 固定牢靠, 依次缝合各层组织, 切口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24 h~48 h[1]。

2 手术配合

2.1 手术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手术前1 d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访视,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2]。告知患者术前卫生清洁手术皮肤的方法[2], 术前1 d进流食, 12 h禁食, 4 h禁饮, 做好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术中配合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并让家属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 器械、仪器及环境准备

手术选用常规器械和骨科专用器械及脊柱器械, 敷料均高压蒸汽灭菌, 术中所需的外来器械均由值班人员于手术前1 d送中心供应室彻底清洗、消毒、高压灭菌。术前认真检查仪器性能, 包括高凝电刀、中心供氧及中心负压吸引装置、C臂机、手术床、俯卧手术体位架等设施, 使其在手术中能正常使用。环境准备:手术安排在百级层流手术间进行, 手术间温度22~24℃, 湿度50%~60%, 并有背景音乐, 封闭手术间。

2.2 手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1) 术前查对:手术日检查所需用物是否齐全, 各种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在前日访视的基础上核对患者病历信息确认无误, 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2) 摆放体位:患者采取俯卧位, 大腿及小腿的正面、脚踝部各垫一长方形体位垫防止足下垂, 使双上肢自然屈曲放于舒适位 (女性患者使乳房悬空防止受压) 。给患者前额及面颊两侧各垫一软垫, 防止局部组织受压, 避免压疮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管道不受压、打折并妥善管理, 妥善固定留置尿管, 电刀负极板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 身体各部位不与金属物品接触, 防止电烧伤, 协助用C臂机进行手术定位。 (3) 术中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与器械护士及第一助手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清点所用物品的名称、数目、种类并做好记录及签名,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的血管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麻醉师给药, 协助器械护士、医生穿手术衣、消毒, 连接吸引装置和电刀电源开始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 确保患者各部位不受压, 且不与金属物品接触, 每隔30 min为患者受压部位按摩1次, 随时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 保证术中给药, 协助医生在C臂机透视下显示Cage的位置, 放置合适, 固定牢靠稳妥。合理固定切口引流管和留置尿管, 确保引流通畅, 无阻塞、扭曲、折叠和脱落, 并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及性质, 注明引流时间。妥善保存标本, 常规登记送检。 (4) 手术结束, 对室内仪器, C臂机、吸引装置正确关闭及性能保养, 以保持器械良好的使用性能, 给C臂机充电备用。检查患者皮肤有无损伤, 待患者全麻清醒后与麻醉师共同送患者返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做好床头交接。

2.2.2 器械护士配合

(1) 手术配合:术前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患者信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 手术开始前15 min~20 min刷手, 提前做好无菌台的准备工作, 与巡回护士及第一助手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清点所用物品的名称、数目、种类并签名, 整理器械为手术开始做好准备。同时注意保护无菌台的干燥整洁并检查器械性能是否良好, 并按手术步骤合理摆放, 协助医生消毒、铺巾、固定电刀吸引管等。根据手术方式及步骤及时合理传递器械, 方便医生操作,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手术完毕整理器械, 清点数目、种类, 清洁保湿后与中心供应室人员共同清点核对, 检查器械性能完好后, 送中心供应室清洗消毒处理。

3 讨论

腰椎手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 但其操作难度大、风险高, 要求手术室护士充分熟悉操作步骤, 术中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 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本文33例腰椎手术患者, 经过手术治疗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除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外, 其余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发生。

出血病例情况:患者, 女, 73岁, 术前曾在疼痛科治疗1周后转入骨科治疗。术后1 h患者引出新鲜血1 300 m L, 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 立即行探查止血术, 手术历时7 h, 术中未发现明显出血点, 术中输血3 460 m L, 输液3 700 m L。出血原因分析:患者术前1周曾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此药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手术创面长时间处于渗血状态, 加上术前失血性休克破环了自身的凝血机制, 在较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库存血, 并未及时补充钙剂, 影响凝血导致大出血, 大量快速补充液体造成患者体温偏低, 导致循环障碍。针对此类手术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如提升室内温度, 给患者加盖热薄棉被, 用热水袋给肢体加温促进循环, 根据医嘱及时补充钙剂, 应用止血剂纠正患者休克状态, 以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患者安全, 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欧小梅.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1) :2776-2777.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第2篇

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

李利伟

腰椎疾病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腰椎结核和肿瘤等,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多年来,通过对腰椎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脊髓反应性水肿

脊髓反应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腰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24h易发生水肿。病人可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或运动障碍。严重出现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丧失。预防措施:

(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别是远端足趾的伸屈,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反应程度;(2)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疗法 可预防由于手术造成的脊髓反应性水肿、病人常规术后1h内给甲基强的松龙按每公斤体重30mg计算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60min内滴注毕,以后23h按5.4mg/|kg静脉滴注,维持治疗23h;

(3)采取轴位翻身,可避免脊髓的损伤。脑脊液漏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预防措施:

(1)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脊膜;

(2)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了解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放置患者于正确体位,防止脊柱扭曲;

(3)

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状,如24h后还有血性液体流出,引流液多且清亮,病人主诉头晕,头痛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手术后取头低脚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白蛋白及少量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下肢深静脉血栓

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占1.2%-3.6%,其中50%-70%可能发生肺栓塞,可造成病人死亡。预防措施:

(1)术前1天皮下注射5000单位,每日一次,用到术后第7天。

(2)术后督促病人行双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趾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消除静脉血的瘀滞。

(3)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4)鼓励病人多饮水,适量补液,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肺部感染

术后病人长时间卧床、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导致气管分泌物坠积,易引起肺炎。预防措施:

(1)术前、术后鼓励病人多做咳嗽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化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

(2)术后定时翻身,叩背,加强血氧监测。

(3)一旦出现肺部感染,要及早予以抗生素应用、吸氧、积极的支持治疗。尿潴留

由于手术麻醉、术后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尿,加上脊柱需保持直线制动体位等原因,易发生尿潴留。预防措施:(1)术前训练病人床上排尿。

(2)术后指导病人做腹肌收缩运动,以增加腹内压,促使膀胱肌收缩,一般每分钟8-10次,2h重复1次。

(3)拔除尿管后2-3h,督促病人小便,排尿困难者可下腹部热敷,让病人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外阴。便秘

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缺少运动,病人易发生便秘。术后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和高纤维膳食,必要时可指导病人做腹部按摩,促进结肠蠕动,以利粪便排出。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 常见于腰椎内固定手术,由于手术大,内置物的植入可加重机体的创伤和出血,加上抗凝药的应用,要注意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一旦发现病人呕吐咖啡色液体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要及时给予抗酸、止血、保护胃粘膜等治疗。压疮

病人术后因疼痛不愿多动等原因,全身骨突出部位极易发生压疮。预防措施:

(1)睡硬海绵垫,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2)定时按轴线位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3)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4)保持皮肤清洁。

腰椎间盘突出,何时选择手术 第3篇

原因有以下几个:

1.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应该选择手术。为什么有些人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呢?除了本身病情严重,还由于保守治疗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休息,但是这些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正常完整地休息。病情反复发作而又影响生活与工作,是患者接受手术的原因之一。

2.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已经导致神经出现损伤,需要手术 如果不解除神经压迫,神经损伤可能会继续加重或者无法恢复,这也是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

3.腰椎椎管显著狭窄 由于椎管显著狭窄,这种类型的患者对于椎间盘压迫的耐受能力差,常常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椎管狭窄可能是先天发育不全引起的,也可能是退变老化、骨质增生、韧带增厚引起的。

4.腰椎过伸过屈 有的患者,腰椎节段显著不稳定(松动),单纯保守治疗很可能不能解除症状。这是因为腰椎明显松动、不稳定,两个椎节之间活动范围太大,椎间盘承受的异常应力也较正常人大很多,这种类型,疾病大多会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突出加大,神经受压越来越严重。同时,腰椎松动不稳定本身也可能会引起腰痛。

同属腰椎间盘突出,病情却不同,所适应的治疗方法也就不一样。因此,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是否需要手术,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 (62.5±1.4) 岁, 病程8个月~4年。临床表现:均有腰腿疼痛史, 间歇性跛行34例, 单侧下肢疼痛、麻木、无力27例, 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13例, 合并马尾神经受压症状8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内聚, 及黄韧带增厚。

1.2 方法

对40例患者给予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 给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联合治疗。选择国产钛合金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为内固定材料, 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 腹部悬空, 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根据X线片确定病变椎间隙, 于脊柱后正中线做10~16 cm切口入路, 暴露病椎棘突、两侧椎板、关节突、横突, 自两侧横突中线和上关节突外缘交界处进钉, 于椎弓根至椎体旋入椎弓根钉, 咬除棘突、全椎板, 逐层暴露黄韧带、硬膜囊, 神经根, 切除黄韧带, 增生内聚的关节突, 扩大神经根出口及侧隐窝, 以摘除椎间盘髓核, 解除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 至神经根活动度较好。刮出相应椎间隙椎体终板, 将椎管减压时咬切下来的骨质, 经处理后植入椎体间隙, 使上下椎体植骨融合。安装连接棒和横连杆, 使椎弓根与钉棒连为一体。创面冲洗、止血, 留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术后卧硬板床, 2周拆线, 6周后下床活动时, 戴硬性腰围加强腰围保护, 预防腰部过度活动, 3个月后加强功能训练, 6个月后恢复正常运动。

1.3 疗效评定

术后随访6个月~1年,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 (JOA) , 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恢复日常行动能力, 患者自我感觉较为满意;良: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恢复, 不影响日常行动能力;中: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肌力不正常, 有麻木感, 存在病理反射;差:病情无明显变化, 甚至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为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率 (%)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 40例患者中, 总有效率为92.5%。其中优23例 (占57.5%) , 良14例 (占35%) , 中2例 (占5%) , 差1例 (占2.5%) 。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佳, 且无松动, X线片显示, 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 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是不同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 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该症病情迁延复杂, 且缓慢渐进, 随着病程延长, 椎管狭小, 压迫马尾神经, 导致腰腿痛等临床症状, 症状加重常累及双下肢, 患者大多由多种原因造成腰椎管狭窄[2~3]。本文研究中, 4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内聚, 及黄韧带增厚。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仍以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术中应兼顾椎管减压和腰椎稳定性。

椎管减压治疗中应彻底减压, 对受累的脊柱, 去除椎板、黄韧带, 扩大神经根出口, 使受累神经根能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根出口部位进行彻底减压[4]。术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彻底去除肥厚的黄韧带, 增生内聚的关节突;对合并椎间盘突出者, 去除增生关节突, 逐层暴露黄韧带, 牵拉神经根暴露突出物, 预防神经根牵拉伤;充分松弛神经根, 摘除椎间盘, 至神经根活动度较好, 松弛出椎管;处理好上关节外侧软组织, 以此有利于植骨融合[5~6]。

为保障彻底减压的治疗目的, 术中常切除部分小关节, 破坏脊柱结构稳定, 致使单纯行椎管减压患者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症状,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7]。针对腰椎稳定性, 本文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固定节段少、三柱固定稳定性高、对脊柱活动影响小的特点, 是脊柱三维矫正的重要治疗措施, 起到稳定、复位腰椎, 保障减压效果, 避免摘除椎间盘后引起腰椎不稳,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 通过压缩作用嵌紧植骨块, 有利于提高椎间植骨的融合率[8]。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材料取自减压时咬切下来的骨质, 通过椎体间植骨, 加强椎体柱压力支撑和脊椎后结构的张力, 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以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最为合适, 它不但能解除腰椎屈伸方向的不稳也能同时解除因屈伸方向不稳而产生的侧向不稳和旋转不稳[9]。椎体间植骨优越性表现在植骨床大, 血供丰富, 临近脊柱中柱, 在椎弓根峡部以前, 是连接前后柱的重要部位, 受屈伸应力的干扰较小, 融合率高, 对椎管内的重要结构诸如神经组织及血管的干扰性小。椎体间形成骨桥后, 可以产生稳定效应, 具有良好的抗剪力及抗张应力力学优势[10]。

术后, 加强功能锻炼对提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科学的功能锻炼, 增强恢复肌肉体积与强度, 有效纠正小关节紊乱, 减少结缔组织增生, 巩固减压效果, 增强脊柱稳定性, 提高预后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随访6个月~1年, 40例患者中, 总有效率为92.5%。其中优23例 (占57.5%) , 良14例 (占35%) , 中2例 (占5%) , 差1例 (占2.5%) 。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佳, 且无松动, X线片显示, 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 无复发病例。结果提示, 联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可有效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灌, 充分减压, 维持脊柱稳定性, 稳定、复位腰椎的效果, 术后椎间融合率高, 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彻底减压, 并兼顾腰椎稳定性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对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有效, 同时, 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 保障减压的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确切, 预后质量好,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 给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联合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 40例患者中, 总有效率为92.5%。其中优23例 (占57.5%) , 良14例 (占35%) , 中2例 (占5%) , 差1例 (占2.5%) 。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佳, 且无松动, X线片显示, 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100%, 无复发病例。结论 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对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有效, 同时, 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 保障减压的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确切, 预后质量好,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参考文献

[1]郝占元, 魏运栋, 孔建军.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河北医药, 2010, 10 (14) :196.

[2]刘加元.棘突椎板截骨回植骨性固定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临床医学, 2011, 13 (1) :239.

[3]赵汉平, 李佩佳, 罗永忠, 等.高龄病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23 (6) :205.

[4]郝定均, 贺宝荣, 郭华, 等.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5 (2) :325.

[5]陈国平, 冯育才, 顾玉强, 等.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研究杂志, 2009, 8 (8) :233.

[6]赖春晖.5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8 (6) :128.

[7]缪荣明, 杨志刚, 张林.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9 (15) :305.

[8]李光磊, 魏勇, 齐尚锋, 等.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 2008, 2 (4) :168.

[9]赵忠刚, 潘竟贤.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18 (13) :109.

腰椎手术 第5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老年患者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常见的老年腰腿痛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由于长期慢性腰腿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常常合并其它慢性疾病,使得手术治疗较为棘手[1]。现就近年来60岁以上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处理进展作一综述。临床特点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它年龄段有所不同,其主要临床特点是:①大多数人以腰部疼痛或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有资料显示在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腰痛伴腿痛212例,单纯腰痛5例,单纯腿痛7例,伴有间歇性跛行168例,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臀部放散痛、下肢放散痛、下肢酸胀麻木、感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膝腱、跟腱反射减退等[12];②起病缓慢,呈渐进性发展,病程长,并有长期服药史,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突然加重;③合并椎管狭窄发生率高,尤其是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等病理改变;④合并内科疾病多,尤以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所占比例高[3]。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主要以X线平片、CT、MRI三项检查为主。综合国内近年临床资料显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是:①95%的患者有腰椎生理曲线变直,并有增生骨赘形成;②近50%患者合并椎管狭窄者,也有学者报告可高达75%;③50%发生于L5、S1;④25%为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者;⑤70%合并侧隐窝狭窄;⑥13%合并脊柱侧弯;⑦78%并存小关节增生肥大内聚;⑧92%出现椎间隙狭窄;⑨13%合并椎管梗阻;⑩侧方型突出者占65%[45]。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手术原则:应同时解决椎间盘的压迫及神经根管狭窄两个问题,把握好手术彻底减压和维护脊柱稳定两个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全身情况以及对手术耐受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术式。目前多采用开窗术(包括潜行扩大开窗、双侧开窗或多间隙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术中充分摘除突出髓核或游离髓核,合并椎管狭窄予切除增厚椎板、黄韧带及增生内聚关节突,作椎管中央、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等[6]。手术效果评价

4.1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良:偶有疼痛,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可:疼痛有改善,能做轻工作;差:神经根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7]。有学者报告手术治疗224例,随访19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按照此标准评定:优101例,良83例,可7例,无差例,优良率为96.3%[1]。近期并发症主要有:①硬脊膜撕裂;②切口延期愈合。另有学者报告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其中优17例,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11例,偶有疼痛,能做轻微工作;可4例,症状有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1例,有神经根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4.8%[8]。

4.2 陆裕朴疗效评定标准

优: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能参加日常活动;良:症状解除,参加日常活动,但有轻微的残余症状;可:主要症状解除,有轻度残余腰腿痛麻。劳动时加重,能参加日常生活;差:症状如旧,日常生活困难[9]。有资料显示:手术后随访78例,时间7个月~3年,优65例,占83.3%;良11例,占14.1%;可2例,占2.6%;优良率97.4%[9]。

4.3 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

优为分值大于或等于16,良为15~11分,可为10~6分,差为5~0分。有资料显示12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2.5年,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优67例,良53例,差2例,优良率98.4%[10]。

4.4 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疗效评定标准(15分法),评分后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术后得分-术前得分)÷(正常15-术前得分)×100%。计算改善率时,不计入第3项分值。改善率大于75%为优,改善率小于或等于75%为良,改善率小于或等于50%为可,改善率小于或等于25%为差[11]。经手术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41例,结果优3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12]。

综合采用上述四种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的结果证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符合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绝大多数(94.3%)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处理

5.1 术前准备

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关键是看患者的病情及并存疾病的情况。对于病程短、症状轻、单节腰椎间盘膨出或合并严重其他系统疾患不宜手术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而病程长、症状重、合并椎管中央或侧隐窝狭窄,且无手术禁忌者,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年龄问题,现已不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国内报告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64.2~67.5岁。有学者建议用ASA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示,认为该评分具有较高的预示价值,ASA级别越高,考虑手术越应慎重[4]。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主要脏器的功能进行正确评估,调整并改善机体耐受手术的能力。对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尽早给予降压治疗,使收缩压保持在120~150 mmHg(1mmHg=0.133 kPa),舒张压60~90 mmHg为妥。冠心病患者应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营养心肌的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8.0 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0 mmol/L。对于全身情况较差者,应积极纠正贫血。对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者,应给予纠正[56];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术前2周戒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术前1 d晚酌情给予镇静剂。术晨灌肠,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术前30 min肌注安定[9]。

5.2 术中处理

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有心肺疾患的患者,最好选用对心肺功能影响小、镇痛效果好、操作简单的持续硬膜外麻醉。鉴于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多与腰椎管退行性狭窄伴行,因此,手术摘除髓核应同时扩大椎管,尤其是神经根管,并遵循“有限手术”的原则,避免手术引起的腰椎不稳和并发医源性椎管狭窄,具体手术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6]。也有学者指出,彻底减压清除一切致压因素是保证手术获得优良效果的关键,提出了“扩大减压”的概念[1]。即常规探查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清除所有局部的骨性及软组织性压迫因素。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请内科医师协助,以便能及时处理心肺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术中操作要有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彻底止血。

5.3 术后处理

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术后早期有序的进行功能锻炼。所谓早期,主要是卧床时间问题,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有学者主张不论手术方式如何一律卧床3~4周[13]。也有学者提出,术后急性反应期过后既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椎板开窗显露的卧床3 d即可,半椎板不超过5 d,全椎板不超过1周[1]。但下床活动的前提应在腰围保护下使腰部制动,制动时间不少于6周。也有学者主张半椎板切除1周后下床活动[6]。所谓有序,就是有计划地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腹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并遵守“个性化”的原则。严密监测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血压变化,尿量情况。由于手术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并存疾患的反复或加重,并容易发生并发症,应积极地进行预防和处理。如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不宜过久卧床或制动;老年人的凝血功能较差,术后椎管内出血相对较多,血肿机化形成,椎管内纤维粘连;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压增高,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全面考虑,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及脊柱退行性变的解剖特点,对于诊断明确、短时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诊治时,充分考虑其个体化、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腰椎不稳定的因素,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10]。

【参考文献】

腰椎手术失败会导致瘫痪吗等 第6篇

我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治疗。听说腰椎神经云集,万一手术失败还可能导致瘫痪,是这样吗?

浙江 何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谢幼专: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保守治疗,但如果保守治疗没有效果,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流行的微创手术,都需要切除突出腰椎间盘,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椎间盘手术属于脊柱外科范畴,术者必须具备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的基本技能,一般而言,脊柱外科医师进行椎间盘手术导致患者瘫痪的概率极低。因此,建议你找专业脊柱外科医师诊治,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周五上午

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需注意什么

我今年31岁,前几天突然出现小腿剧痛、肿胀和脚不能着地踏平的症状,去医院做了超声检查,结果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口服华法林。听说华法林副作用很大,不知道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北京 张春霞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熊江:接受华法林治疗的病人多存在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现象,从而增加血栓栓塞或出血的风险。为了平安治疗,服用华法林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服药后第3天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以后每周监测2次,维持2周以后每周1次,1个月之后至少每月1次,这些监测结果是为了帮助医生调整药量,一旦用量确定以后,就不需要很频繁地监测了。②保持每天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稳定。疾病(发热、腹泻、呕吐、重度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饮食(茶叶、绿色蔬菜等)、药物(青霉素、降糖药、维生素C等)或生活习惯的较大改变会影响化验结果,病人需要将以上情况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华法林的剂量。③要掌握服药的间隔时间,再忙也得按时服药,切不可采取忙时不服、闲时补服的方法。④如果有出血倾向如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衄、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过多等,应及时就诊,查找原因,结合INR调整药量。按照上述方法服用华法林,才会发挥最大的抗凝效益,获益最大,风险最小。

专家门诊:周五下午

显微取精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最近,我被诊断为“非梗阻性无精症”,听说做显微取精手术有可能找到活动的精子。做显微取精手术有危险吗?

上海 任行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李铮:显微取精术可以有效获取生精小管内的精子细胞用于试管婴儿,在采取最少量睾丸组织的前提下,这种技术可以确保最大的精子获取率和最小的睾丸功能损伤,一般情况下很安全。术后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并发症:①平卧3日,穿紧身内裤,以减轻阴囊水肿;②口服抗生素3~5天,预防切口感染;③6周内避免同房及剧烈运动,以免形成阴囊血肿;④当出现体温升高、伤口红肿、阴囊肿胀疼痛明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专家门诊:周一、周五上午(西院),周三、周四下午(东院)

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如何预防复发

我32岁,痛经有5年。去年体检时发现左卵巢有6厘米大的巧克力囊肿,后来做了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现在术后已6个月。听说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很容易复发,不知道饮食和生活上要注意些什么?需要吃什么药物来预防复发?

江苏 袁雯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丁景新: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5年内复发率接近50%,所以常常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饮食方面,理论上没有特殊禁忌。生活方面,经期需禁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平常要注意避孕,避免意外妊娠(因为人工流产刮宫时脱落的内膜组织大量经输卵管流到盆腔,很容易局部种植,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未生育可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物,如已生育可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物或含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环。药物治疗方面,手术后使用抑制排卵、抑制子宫内膜生长的药物可以降低复发率。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黄浦院区),周三上午(杨浦院区)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最近一个“闺蜜”被诊断为乳腺癌,她今年还不到40岁。这件事让我们一帮朋友大惊失色,纷纷重视起来。哪些人容易患乳腺癌?应该怎样早期发现?

上海 黄小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月经初潮早于12岁、过晚婚育、有乳腺癌家族史、喜欢吃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早期发现乳腺癌,应将自我检查与B超检查相结合。自我检查主要是看和摸,一是看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轮廓有无改变、乳头是否有分泌物以及是否回缩等;二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以按压、螺旋或滑动的方式检查乳房有无肿块。一般自我检查的时间在月经来潮后的7~10天最为适宜。如果在自我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乳房有异常肿块,非哺乳期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和上肢水肿,乳腺外形改变,甚至出现水肿、变色等。除了自我检查,医学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B超是进行常规检查的主要手段,年青女性的乳腺结构较为致密,B超能够更清楚地发现那些因腺体致密而难以发现的小肿块、小结节,以及分辨肿块是囊性的还是实质性的。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

乙肝“两对半”均阴性可判断未感染乙肝病毒吗

我朋友是乙肝“大三阳”,20天前干活时,我们的手都受伤了,我的伤口接触了他的血液。后来我到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结果均为阴性。由此可以判断我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吗?

浙江 许鸿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尹有宽: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体液及母婴传播等。你与患有慢性乙肝的朋友有血液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虽然目前检查结果提示没有被感染,但被乙肝病毒感染后有一个窗口期,一般为2周~3个月,少数人可达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过6个月。在窗口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均不能检出。你的手受伤刚20天,目前还不能排除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可以过段时间再复查乙肝“两对半”。在还没有明确是否被感染前,建议你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防万一。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二、周三、周四上午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淤滞症效果如何

我妈妈今年52岁,长期发作性呕吐已有五年之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常常半夜三更突发剧烈呕吐不能睡眠,经多家医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诊治,均没有明显疗效。最近到一家医院胃肠外科就诊,被诊断为十二指肠淤滞症,医生说可以手术治疗。不知道手术治疗这种疾病效果怎么样?

江苏 李国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志刚:十二指肠淤滞症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因各种原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从而造成十二指肠梗阻。这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疾病,内科治疗无效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仅见少数报道,我曾参与一例,主要是进行屈氏韧带松解、十二指肠和空肠吻合。那位患者和你母亲症状类似,而且已经因长期疾病折磨产生精神抑郁症状,接受手术后5天开始进食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两周即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孕期宫颈癌前病变需要尽快手术吗

我怀孕6个月,刚被诊断为重度宫颈癌前病变,要尽快手术吗?

浙江 王冰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李芳:在妊娠期,宫颈中、重度癌前病变发展成为浸润癌的危险性较小,产褥期病变自然消退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患者在妊娠期接受诊断性锥切术或LEEP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和早产。因此,宫颈中、重度癌前病变的孕妇,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有无合并浸润癌或隐匿性癌的存在,若排除了宫颈浸润癌,可每三个月进行重新评估,在产后六周行阴道镜检查,根据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腰椎手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8~64岁,平均49岁。L4/L5滑脱30例,L5/S1滑脱14例;My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12例;椎间盘突出间隙:L4、5 21例,L5S1 23例。4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症状,其中40例患者有腰椎不稳症状。

1.2 手术方法

手术指征:(1)下肢出现神经症状或马尾压迫综合征。(2)进行性滑脱者。(3)经正规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C臂机定位,腰骶部后正中切口,剥离两侧骶棘肌显露手术段的双侧椎板及棘突,用人字嵴定位法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采用后路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充分扩大神经根管,使神经根有一定的活动度。对于Ⅰ度滑脱者采用后外侧横突间植骨,对于Ⅱ度滑脱者采用椎体间植骨,用刮匙及绞刀彻底清除髓核及上下终板,将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隙[2,3,4]。C臂机透视椎间融合器位置好后,安装内固定系统,适当加压。再次探查神经根,冲洗切口,逐层缝合,置引流管1根。所有植骨均用减压所得棘突及椎板剪成的骨粒。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使用地塞米松3d,常规卧床3~4周,逐步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引流管少于50m L/24h后拔除。术后3、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分别行正侧位,过伸过屈动力位片,必要时CT检查。

2 结果

(1)手术情况比较:后路腰椎管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平均时间为135min,出血500mL,后路腰椎管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00min,出血650mL。(2)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1例主要表现为小腿麻木疼痛,经卧床休息,营养神经药物等处理后,症状基本缓解。1例出现足背伸肌力丧失,保守治疗恢复欠佳。术后6个月去除椎弓根螺钉系统,保留椎间融合器,现足背伸肌力未完全恢复。(3)术后评价:术后X线摄片证实32例Ⅰ度滑脱及12例,Ⅱ度滑脱者均获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椎间融合器放置位置合适。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15分法进行评定,主观症状0~9分,客观体征0~6分,无症状15分,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疗效评价标准:优:改善率75%~100%;良:改善率50%~74%;可:改善率25%~49%;差:改善率<24%。本组患者术前评分平均3.6分,术后平均13.2分,平均改善率85%,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腰椎滑脱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而腰椎滑脱的原因为退变及并发峡部裂引起,退变性腰椎滑脱很少超过MyyerdingII度,而峡部裂性滑脱由于关节突关节对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的阻挡作用消失,使相邻椎体间的稳定结构大部丧失,椎体滑移程度甚至可达Ⅲ度或Ⅲ度以上。滑脱又会加速椎间盘、小关节的退变,引起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内聚,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所以腰椎滑脱常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好发于L4、5,L5S1间隙,可单间隙不稳,亦可多间隙不稳,以单间隙不稳多见[5,6,7]。腰椎退变所致的脊柱不稳定的概念和诊断标准至今仍有争议,其诊断大多是通过测量动态位(过屈、过伸和侧屈)X线片上椎体间的水平位移或角度变化程度来确定的,椎间盘间隙楔形性状是椎体不稳的征象;过度增生椎间盘间隙消失是不稳定的标志。我们术前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屈、过伸位)六位片,以确定腰椎不稳的存在,同时在术中提拉棘突观察小关节的异动情况,有助于证实腰椎不稳的诊断。

我们认为诊断标准应主要依据临床,同时必须有临床相对应的影像学改变,临床症状:(1)伴有下肢放射痛的复发性腰痛,特别是卧床休息或腰围固定症状缓解。(2)理疗、按摩可暂时缓解腰腿痛。(3)腰椎的伸、屈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期可伴有腰椎侧弯畸形。(4)腰易扭伤,轻微活动出现卡住疼痛及错位感觉。影像学诊断:(1)椎体前后滑移>3mm。(2)动力位X线片椎终板夹角变化>10°。(3)关节突关节对称性消失。(4)椎体前缘牵引性骨刺,椎间盘间隙变窄及非对称性塌陷,椎体序列不良也提示腰椎不稳。

腰椎滑脱患者由于相邻椎体间位移活动异常增加,常致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增生和黄韧带增厚,造成椎管狭窄。因此,在滑脱椎体复位固定同时必须进行椎管及神经根管的减压,目前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好方法,是摘除椎间盘融合合并稳定脊柱。手术方法很多,入路可分为前路和后路,植骨可分为椎体间、关节突间、棘突间植骨融合。按照脊柱的三柱理论,前中柱的融合脊柱稳定性更佳,中远期疗效更好。我院对本组病例应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及随访疗效满意。

我们对于Ⅰ度滑脱者采用后外侧横突间植骨,对于Ⅱ度滑脱者采用椎体间植骨。关于术后植骨融合的判断是目前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侯树勋等认为对Ⅰ度或Ⅱ度腰椎滑脱不需要完全复位,原位融合就能达到良好的疗效。本组滑脱部分复位的患者植骨均融合,疗效满意。因此,对腰椎滑脱虽应尽量复位,恢复腰椎生理序列,但不必强求。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12年4月,对本院44例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摘除椎间隙44个,融合节段44个。滑脱主要部位为L4、5和(或)L5S1,滑脱度为ⅠⅡ度。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优良4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 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或)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症,椎弓根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郭昭庆,陈仲强,李危石,等.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1):15-18.

[2]Macnab I.Negative disc txptoration Au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motinvo lvement in sixty eighy patients[J].J Am Acad or Thop Surg,1971,53(5):891.

[3]侯树勋.正确掌握腰椎滑脱的治疗原则[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4):183.

[4]左建林.腰椎不稳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6):353-354.

[5]阮狄克,何勍,丁宇,等.单纯减压治疗伴I度退变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11.

[6]White III AA,Panjabi MM.Clinical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M].Philadelphia:JB Lippincott,1990:342-351.

腰椎手术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22~69岁,平均36岁。入院时间为发病后3个月~8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L4/L5 68例,L5/S1 53例,L4/L5、L5/S1 5例;腰痛伴下肢痛106例,单纯下肢痛18例,单纯腰痛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单侧110例,双肢16例。

1.2 再次入院手术或术后疗效不满意原因

主要原因是患者腰腿痛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个别病例症状稍微缓解后时间不长症状又复加重,腰痛、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伸踇、伸趾障碍。其中有1例症状较严重,伴有腰椎明显不稳、椎管狭窄表现,X线摄片、CT、MR检查显示:腰椎不稳,侧隐窝狭窄,影像学证明首次手术存在失误,而必须再做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减压、腰椎后路融合术。1例术后1年症状没有缓解且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CT及MRI示腰椎间盘突出明显,系第1次手术髓核摘除不够及神经根管减压也不够,进行再次扩大开窗手术。

1.3 首次手术失误的原因

1.3.1 手术适应证选择失误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诊断一定要明确,本组初期1例患者,未作详细的病史询问,未作动力位X线检查,漏诊腰椎不稳,术中注意力放在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对侧隐窝神经管狭窄未作有效充分的扩大减压,所以术后患者症状好转数天,下床后症状仍较明显,经休息及腰围保护,对症药物等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未见好转,作CT、MRI、脊髓造影检查,证实腰椎不稳、神经根管狭窄,再次住院手术,开放行神经通道扩大术,自体髂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半年偶觉背或腿痛,术后疗效按Macnab's标准达到良。本组1例老年70岁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盘明显钙化,椎管狭窄,术后患者症状仅稍有改善,恢复不满意。对大于60岁患者后路椎间盘镜为相对适应证,老年患者大多有明显的椎管狭窄,常有小关节内聚,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外口的狭窄,椎间盘镜下减压,不如开放满意,所以减压不如开放那么彻底。本组1例伴有椎间盘明显钙化,镜下处理钙化不满意,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不理想,患者术后症状恢复不满意,术后疼痛未减轻,致功能障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需再次开放手术。

1.3.2 手术技术应用不良

本组126例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需再次手术,1例系双侧间隙对侧突出,术中操作只注重下肢痛较为明显的间隙的摘除,神经通道扩大,另一间隙因下肢痛症状较轻神经通道扩大及髓核摘除不够,再加上术后指导患者作适当的休息,腰背肌功能锻炼,致腰椎退变加速,致这一间隙椎间盘较早突出复发,症状出现,需再次开放手术;另一患者初期镜下操作不熟练,术野静脉丛出血,术野暴露欠清,髓核钳取髓核方向不当,摘除髓核较少,加之侧隐窝扩大不够,神经根管未予减压,致椎间盘突出复发,需再次手术。

2 讨 论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和CT、MRI等在临床的应用,以外科手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愈来愈普遍。微创技术是现代外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内窥镜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外科技术的微创化,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正是其中迅速发展的新领域。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各类病人病理解剖特点不同,因而对不同的病人应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另外要有一定的手术技巧、手术途径、设备、训练和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椎板间隙入路窥镜应用于胸椎、颈椎和腰椎手术[1]。该椎间盘镜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摘除术时把传统开窗手术与现代的内窥镜下微创技术融为一体,能进入椎管内将突出的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摘除,并能去除增生的黄韧带、关节突及骨化的椎间盘、后纵韧带,有助于完成神经根管扩大术,且出血少,创伤轻微,保持了腰椎的力学稳定性,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2]。

正确把握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者认为适应证为[3]:(1) 有单侧下肢持续性放射痛、麻木或无力;(2) 有与影像学相符的体征,且为单间隙突出;(3) 正规保守治疗6周无效(髓核脱垂及有神经根麻痹症状者除外)。相对适应证:(1) 单间隙中央型突出、双下肢均有症状者;(2) 局限性椎间盘或后纵韧带骨化者;(3) 定位明确的神经根入口卡压或狭窄者;(4) 多间隙突出但神经定位明确者;(5) 关节突增生内聚;(6) 经皮切吸、化学溶核、椎管内药物治疗等无效者;(7) 年龄大于60岁者;(8) 中央钙化型椎间盘突出。除一般手术禁忌证外,还有:(1) 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如严重脊柱退变、腰椎管狭窄、神经根管外口狭窄、明显脊柱不稳、感染等;(2) 多节段椎间盘或后纵韧带骨化者;(3) 多间隙突出、神经定位不明确者;(4) 穿刺部位有炎症及椎管内该处曾有手术史者;(5) 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谢凌寒等[4]报道,在逐步熟悉显微内镜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MED)、熟练MED手术技巧的基础上,扩大了MED的适应证,双侧行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其适应证主要为中央型突出(单节段或双节段)、单节段轻度椎管狭窄(双侧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并有双下肢神经症状者[5]。本组2例手术失误系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1例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侧隐窝狭窄;1例为高龄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后期对适应证把握较好,手术质量提高,病人术后无并发症。

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良好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术前应进行常规定位,防止因移位椎体造成定位错误,或因椎板发育异常致术中找不到椎板间隙,接受过椎管内药物注射或治疗者椎管内可能有粘连,术中如因粘连严重致操作困难时,应改为开放手术[5]。对双间隙突出者采取两个皮肤切口。突出部位的硬膜外间隙静脉丛常呈炎性充血扩张状态,破裂后止血困难,应尽量避开或保护好血管。如一旦破裂则首选棉片压迫法,压迫前一定要保护好神经根和硬膜或用双极电凝止血法,但要防止灼伤神经根。20 min内仍然止不住血,就应及时改为开放手术,切忌在图像不清时手术。应正确处理神经根管及椎管狭窄与椎体稳定性间的关系,行预防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术中既要避免椎管狭窄减压不足导致术后效果不佳,又要防止过分减压导致术后脊柱不稳,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6]。本组1例因初期对椎管内出血情况下摘除椎间盘经验不足,致髓核摘除及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扩大不够,导致椎间盘突出复发,病人症状未改善,再次手术。早期主要注意力在摘除椎间盘,而对在镜下神经根减压是否充分判断不清,导致症状改善不满意。对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只要有神经根定位症状,处理皆要彻底。对女性绝经前期患者,术前也要对病情作详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FOLEY K T,SMITHMM.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J].Tech Neurosurg,1997,3:301-307.

[2]MATSUMOTO M,HASEGAWA T,ITO M,et al.Incidence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endoscopic surgery:nationwide survey in 2007 by the Committee on Sp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kill Qualification of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J Orthop Sci,2010,15:92-96.

[3]吴小涛,陈辉,卜星平,等.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6):173-175.

[4]谢凌寒,吴小涛,王宸,等.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随访[J].现代医学,2010,38(4):385-387.

[5]茅祖斌,吴小涛.PLD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手术所见及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60):348-349.

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的护理 第9篇

1 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36例, 均为张家港市中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23~75岁, 平均 (42.5±4.3) 岁。椎间盘摘除手术22例,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2例, 腰椎管内肿物摘除2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 部位为腰2~骶2;手术时间1~9h。

2 术前准备

2.1 物品准备

准备好翻身所用软垫、棉垫、马蹄形头托、头架、约束带等。

2.2 术前访视患者

术前一日去病房探视患者, 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安慰患者, 耐心回答其疑问, 安慰患者, 消除不良情绪。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仔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 有无皮肤破溃、压红、炎症等;

2.3 术前30 min准备事项

术前认真检查, 洗手护士连接并调试各种仪器, 准备手术所用无菌器械和物品, 做到避免术中出现故障。巡回护士在洗手护士做好准备后到病房接手术患者, 认真核对, 着重检查是否已注射术前针, 仔细检查是否已摘掉义齿、更衣情况、备皮情况等,

3 术中护理

3.1 巡回护士及时与患者沟通, 时刻陪患者, 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心理状、等,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3.2 静脉穿刺的护理

协助麻醉医师建立静脉通道, 进行麻醉。为方便术中快速输血输液, 补充血容量, 麻醉时要选择较粗的静脉, 如双侧大隐静脉。静脉穿刺完毕后, 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3.3 体位摆放要点

(1) 眼部保护:俯卧前, 使上下睑合拢, 将四环素、金霉素眼膏先涂于患者的双眼部, 或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为防止俯卧位后眼球外凸、角膜干燥、消毒液流入眼内, 用胶布将眼睑贴紧。 (2) 体位改变:巡回护士在患者的脚侧, 注意保护患者的静脉, 麻醉医师在患者头侧, 注意观察保护患者的气管插管, 手术医师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腰和下肢处, 使患者头颈胸腰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在翻身时需将患者先抱起再翻身, 避免患者皮肤与床垫产生摩擦。 (3) 头部、双上肢的摆放:俯卧位时, 患者固定要牢靠, 防止术中颈椎晃动而损伤脊椎。头颈部用马蹄形头托固定头颈部, 略前倾, 颈部固定在中立, 双臂自然弯曲置头两侧的托臂板上, 腋下要加垫软枕, 防止臂丛神经受压损伤。双上肢向前自然弯曲平放, 外展不应<90°, 避免压迫尺神经。巡回护士每1h检查1次患者眼睛, 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 以避免眼部受压导致视网膜受压而失明,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时候可调整受力点。 (4) 保护胸腹部的呼吸活动:用大软垫垫好胸廓部及髂部, 腹部悬空, 以防止患者因受压而影响呼吸通畅。因为俯卧导致膈肌和胸廓活动受限, 胸廓容积缩小, 膈肌上升, 肺泡受压萎缩, 肺顺应性降低, 下腔静脉受压导致血压下降[2]。保持腹壁离开手术床呈悬挂状态, 以保持膈肌呼吸动作不受限制, 防止压迫时间过长, 造成下半身静脉血通过椎旁静脉网经奇静脉回流入心脏, 导致手术野渗血增多, 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 同时术中应加强供氧。 (5) 关节的保护:软垫垫好在患者双大腿和小腿, 双腿悬空, 避免脚趾受压, 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 大腿与背部呈20°, 凹陷部位要垫以软垫保持着力均匀, 防止压迫性褥疮或损伤神经, 双膝, 踝部等身体与床面着力的骨突部位, 要垫以海绵垫;同时保护会阴部, 可用大小合适的敷料膜贴封, 术后再撕掉。

3.4 手术中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 15~30min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1次, 特别是血压、瞳孔, 观察患者尿液的量、颜色及性状, 注意患者的保暖, 使室温控制在22~24℃, 并作好保护性覆盖, 避免受凉;有异常及时报告, 保持各种管道畅通, 若有不适, 应仔细检查支撑点是否滑脱。

3.5 手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配合将患者平稳翻身成仰卧位并同时移至推车上, 以确保在还原患者体位时不会导致身体扭伤、擦伤或导管脱出等问题。配合麻醉医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待清醒后拔去气管插管, 保持患者各种引流管通畅。

3.6 其他

详细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单, 护送患者回病房。

4 小结

俯卧位是全麻腰椎手术常用体位之一, 它既要符合医师操作的需要, 又不能过分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因此, 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 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要领和标准进行摆放, 避免受力点直接与体位垫接触, 仔细巡视, 加强观察,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畅, 程月娥, 张平.全肝血流阻断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69.

[2]张金风, 李冉.老年患者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6 (12) :4.

腰椎手术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8例, 其中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在45~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3岁, 病程约2.5~18年不等, 平均病程13.4年;而观察组42例, 其中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43~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8岁, 病程1.9~20年, 平均病程15年不等。对照组38例患者中顽固性下腰疼痛7例, 占总人数的8.75%, 间歇性跛行10例, 占总人数12.5%, 下肢肌肉萎缩13例, 占总人数的16.25%, 下肢感觉障碍8例, 占总人数10%;观察组42例患者中顽固性下腰疼痛9例, 占总人数的11.25%, 间歇性跛行11例, 占总人数13.75%, 下肢肌肉萎缩13例, 占总人数16.25%, 下肢感觉障碍9例, 占总数的11.25%, 无论是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还是患病临床表现上看两组数据都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于每一位患者入院均进行常规检查, 如检验学、影像学、椎间盘MAR检查等对症检查。在调查期间对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抗炎消肿镇痛治疗, 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 (或单侧) tilf手术治疗, 对患者患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神经根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植骨融合术综合治疗,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 采用俯卧位手术体位, 以便做两侧探查和切除, 充分的暴露患者手术部位, 使术者可以直视患者的患处, 俯卧位时应用长圆软垫高躯干两侧, 避免腹部受压, 导致脏器受压而出血和拉伤, 腰部略凹恢复正常生理弧度, 手术采用正中切口, 使用椎板自动拉钩拉开切口, 即可显露病变椎板, 在要切除椎间盘的上下椎体的椎弓根打入适当长度的椎弓根螺钉 (伴有腰椎失稳症患者一般采用双侧, 不伴失稳症的患者一般采用单边即患侧) , 固定后切除椎板及增厚的黄韧带, 轻缓牵开硬脊膜及神经根, 去除残留的退化核组织, 切除增生骨化的后纵韧带及增生的关节突, 彻底松解神经根, 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 切除椎间盘后植骨并放入融合器, 清洗伤口, 采用间断缝合, 切记术中止血, 避免损伤神经根, 术中应及时清理碎骨和纤维环碎片, 以免被推向和残留在硬脊膜和神经根周围, 日后影响疗效及恢复效果, 对于患处应插体外引流管48 h, 并观察引流液体颜色及性状, 若发生不良反应及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主管医生及时处理。

1.3 术后处理

对照组患者术后继续采用卧床休息和局部舒筋活血治疗, 避免体力活动, 造成二次腰椎受损。而观察组则是卧床休息3~4周, 特别全椎板切除术, 术后每4~6 h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翻身, 注意观察患者受压皮肤和伤口, 防止发生褥疮,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口唇、甲床、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每2 h观察体外引流及伤口渗出情况, 以防大出血或脑脊液渗漏。

1.4 保健指导

腰部禁忌长期弯腰、减轻体力劳动、体位变换应减缓速度、避免腰部受凉、睡床应软硬适度等;颈椎部应注意睡觉切勿抬高枕头、看书学习应注意姿势等;胸椎部避免抬重物、腰背部受凉等日常保养, 同时医护人员应嘱咐家属配合患者进行日常保健活动, 将相关要领告知患者家属。

1.5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调查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治疗下, 在结束治疗后的6个月内间断复发, 并严重程度越发严重, 在此期间需加大用药量并更换药品, 以免由于患者长期用药导致自身出现抗药性而失去治疗意义。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内身体状况良好, 下肢功能逐渐恢复, 可以自由活动, 简单从事体力活动, 并且无复发迹象, 椎间盘失稳症状消失, 恢复行走的平衡性和自如性, 调查显示对照组疗效率为78.93%, 而观察组疗效率为95.72%, 相比于两组患者数据发现具有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 (或不伴) 腰椎失稳症采用手术治疗, 采用后路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术, 可以有效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带来的长期折磨和痛苦, 可以从根本解决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间歇性跛行, 行走疼痛或活动障碍, 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治疗组患者有19例患者完全治愈, 有11例患者明显好转, 有6例患者一般疗效, 仍有2例患者无疗效, 总效率为95.72%;而对照组有10例患者完全治愈, 有10患者明显好转, 有10例患者一般疗效, 但有8例患者无任何疗效, 总效率为78.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以往陈忠宁[1]、杜怡斌[3]等人的调查表明,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同时患者的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有所减少, 如术后容易出现腰腿疼痛, 此症状由于运动过早和运动方法不正确导致, 建议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术后容易发生椎间隙感染, 此症由于术中污染或护理不当造成, 应及时有效的给予患者抗炎消肿治疗。同时对于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 如术后3~5 d重要的康复训练就是支腿抬高及下肢屈伸运动, 通过下肢伸屈牵拉神经根, 使其有一定活动范围, 从而防止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神经根粘连, 初始抬高30°, 保持15 s, 10次/组。2~3组/d。术后卧床期间也应坚持四肢功能锻炼, 可以有效的预防病变椎体肌肉萎缩, 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机体血液循环, 促进肠道吸收和伤口愈合, 也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每个动作10 s, 20次/组, 3~4组/d。通过训练加强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进而渐渐完全恢复身体健康。综上所述, 后路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 (或不伴) 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使广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极为满意。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 (或不伴) 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前来该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 (或不伴) 腰椎失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 分别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炎镇痛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统计数据发现对照组疗效率78.93%, 而观察组疗效率95.72%,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 (或不伴) 腰椎失稳症采用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值得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失稳,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忠宁, 郭团茂, 刘强, 等.椎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3) :245-246.

[2]陈忠宁, 郭团茂, 罗冬冬, 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外科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7) :839-841.

[3]杜怡斌, 裴少保, 刘艺明, 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 2012 (4) :373-375.

[4]高益, 王斌, 彭立波, 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 :227-230.

[5]李贤坤, 谭志宏, 洪海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2) :41-43.

[6]黄强, 邹守平, 胡维帆, 等.单侧钉棒+可撑开腰椎后路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J].颈腰痛杂志, 2013 (5) :384-386.

[7]陈康, 陈升浩, 杨旭, 等.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体支柱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3 (6) :46-48.

[8]杨刚, 潘兵, 许文根, 等.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 (1) :74-76.

[9]徐林军, 许永涛, 马亮, 等.两种植骨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J].实用骨科杂志, 2014 (7) :638-641.

[10]范建国.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D].湖南:南华大学, 2013.

[11]张久超.应用腰椎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腰椎手术 第11篇

头次发现膏药也有“连体”的!

李阿姨发现邻居在贴一种“旋磁太极黑白连体膏药”,据说不手术,不吃药,腰突一贴就见效!不禁感慨说:“连体膏药”还是头回听说!

当场揭穿“连体膏药”的真相!

听说旋磁太极正腰贴是“黑白连体”的!生性倔犟的王老头非要营业员打开来看看不可!引来无数人观望。销售人员只好打开一盒展示给大家看:“旋磁太极黑白连体膏药”由三张形状不同的膏药组成:即白色的修骨贴、黑色溶髓贴和方形的止痛消肿贴。大家还发现黑白贴上还有2个金属片,销售人员说是这是旋磁,能将有效药物成份导入脊髓!

张老太惊呼:一贴上去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流往腰里直钻!

吃药、牵引、针炙……什么没见过?听说旋磁能把膏药中的有效成份直接送到脊髓,张老太就买了一盒现场试贴!销售人员往腰上一贴,“她惊叫起来:有一股热流直往腰里钻!”

惊叹:玄,老腰突玩起了呼拉圈!

公园里玩呼拉圈的老人引得街坊不住惊叹!因为在三个月前他还在晃晃悠悠地走路,只因贴了连体膏药太极贴,竞然能玩呼拉圈了!

腰椎手术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8例,男57例,女71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骨折36例,腰椎管狭窄症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3例。均采取全身麻醉,手术方式为腰椎后路半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减压、椎间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定并记录结果,分值为0~10分,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剧痛;排除长期依赖止痛药及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组术前VAS评分和年龄、性别以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方法

A组:术前3 d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次,2次/d,手术当天停服1 d,持续服至术后14 d;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0.75%罗哌卡因(0.75%罗哌卡因10 m L+肾上腺素0.1 mg+生理盐水50 mL);术后伤口局部冰敷24 h。

B组:术后伤口局部冰敷24 h。根据情况给药,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口服盐酸曲马多100 mg;当疼痛评分>6分时,肌注盐酸哌替啶50 mg。

1.3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术前、术后6 h、3 d、7 d的平卧静止时VAS评分情况。(2)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地行走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见表1;A组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地行走时间也短于B组,见表2。

d

3 讨论

临床疼痛有炎性及神经性两种,炎性疼痛多是由于组织损伤导致,神经性疼痛则是因神经受损导致;临床疼痛在损伤愈合后仍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其特点是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有时出现自发性疼痛,可影响至非损伤区。手术导致的局部创伤会导致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激活损伤信号受体,通过周围神经,经脊髓后角上传中枢或通过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最终引起疼痛。要达到镇痛目的,可通过减少周围致敏、阻滞伤害感受传入以及降低中枢兴奋性三个途径完成。

COX-2是促发炎症的重要诱导酶,在痛觉过敏中有重要的作用[2];围手术期应用COX-2抑制剂,能快速、持久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对胃黏膜、血小板及肾脏功能的影响较小[3];其在围手术期超前应用能有效减少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防止或抑制痛觉敏感化,提高痛阈,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4]。罗哌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能对运动和感觉神经进行分离阻滞,能有效缓解疼痛;另外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和肾上腺素联合局部使用促进小血管收缩,能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增加了术野清晰度,缩短手术时间。局部冰敷能有效减少伤口出血,降低局部组织的水肿和充血及炎症反应,麻痹局部的神经末梢,减缓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神经敏感度,有效缓解术后疼痛[5]。

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受多个外周和中枢的受体及感受器的影响,单一的镇痛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所谓多模式镇痛就是采用不同镇痛手段干预术后疼痛,常见的包括术前教育、超前镇痛、术中切口浸润镇痛、术后伤口冰敷以及镇痛泵自控镇痛等,通过小剂量、多类型药物以及不同给药途径来实施镇痛[6,7,8]。在围手术期采用多种手段干预术后疼痛,不但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尤其是传统镇痛方案中阿片类等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9,10,11,12]。本研究就是根据临床上不同的镇痛方案,设计了以口服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术中切口周围罗哌卡因浸润镇痛以及术后冰敷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多模式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在各个时间段均低于传统组,第一次平卧翻身以及下地时间也少于传统组,表明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中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多模式镇痛的研究越来越多,积极采用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目标[13,14]。相对于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对腰椎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研究重视不足,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提供更好镇痛方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

摘要: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8例腰行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B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地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各个时间段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术后康复锻炼。

上一篇:引领学习下一篇:旅游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