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资源范文

2024-07-09

军事资源范文(精选8篇)

军事资源 第1篇

关键词:装备保障,资源计划,MESRP

随着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及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 军事装备的发展正由机械化、半机械化装备时期向信息化装备时期过渡, 因此引起了装备保障在保障方式、保障方法、保障手段等一系列方面的深刻变革。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MESRP (Military Equipment Support Resource Planning) 正是适应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需要而提出的。其本质就是要着眼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 把装备保障建设的侧重点由保障机械化战争转变到保障信息化战争上来。MESRP的思想来源于ERP (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将企业系统的管理核心定位在: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 获得资源的最大增值和企业最大效益。而装备保障其本质是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对装备实施最有效的保障, 以提高军事装备的作战能力。因此其基本理念对于军事装备保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研究目的

(一) 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的研究是推进军事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从美国开始, 每一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 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无不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当今世界全球信息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军当前正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的新阶段,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促使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轨。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推动下, 一场以整合信息资源为主导、以创新军事理论为牵引、以优化军事体系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对军事领域形成了全系统、全方位、全要素的冲击, 推动着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轨。装备保障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这个总目标, 将发展思路调整到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轨道上来。

(二) 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丰富和发展军事装备学理论的需要。军事装备学作为军事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体系发展历程时间并不长, 属于朝阳学科, 具有很大的丰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胡锦涛指出:“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 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这里明确提出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同时鼓励创新。MESRP正是军队信息化的需要, 也是军事理论创新的需要。军队信息化是我军建设目标的宏观概括, 其具体的实施是由一系列的子目标构成的, 军事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企业信息化理论飞速发展, 其应用效果非常明显。ERP理论的应用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理论的核心。相对来讲军队信息化理论还有些匮乏, 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支撑。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就是要借鉴ERP的理论和相关功能丰富和发展军事装备保障理论。

(三) 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提高我军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需要。军事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军队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提高军事装备的保障能力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MESRP能从根本上提高军事装备的保障能力:

1.MESRP能够对整个装备保障供需链资源进行管理。ERP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需链中, 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 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 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MESRP正是要对装备保障资源供需链进行管理, 提高装备保障资源效率。

2.MESRP体现了精确保障的思想。精益生产是ERP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MESRP通过借鉴这种思想以提高精确保障理论方法创新, 使之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条件下以合适的代价把合适的保障力量 (保障人员、保障装备、保障物资、保障信息等) 交付给合适的受保障对象。

3.更好的对装备保障进行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的功能已经融入到整个供需链系统中, 对企业各种资源实施了有效的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在装备保障资源供需链条上, 主保障计划、能力计划、物资需求计划、保障执行计划、保障价值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等构成了装备保障资源计划主体, 担负着对装备保障进行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的角色。

二、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的理论基础

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并不是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 其理论基础源于现有的军事装备保障相关理论与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积淀, 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理论、军队信息化理论和国家信息化理论。

(一) 企业信息化理论。

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民用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谐共生的, 在企业信息化、一体化、集成化的构建与实施中, 各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发展与追逐效益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及管理方法的进步日新月异, 催生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相关系统包括:一是面向企业内、外应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如SCM、CRM、EDI等系统。二是企业内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如ERP、CAD、CAM、OA等。三是企业外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如EC (电子商务, B2B, B2C等) 、C-commerce (协同商务) , 以及其它Internet应用系统。

(二) 军队信息化理论。

国防信息化在《中国信息化》一书的定义是:“在国家和军队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国防领域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使用到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实现国防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共享, 全面提高国防实力的进程。”《信息战争》一书认为:“军事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在军事领域广泛高效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相关的信息资源, 从而极大地全面提高军事管理、教育、训练、创新的效率和战斗力的过程。”作为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 可以借鉴的理论主要是军事装备保障理论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理论, 具体来说有装备保障、装备管理、装备发展、装备采购、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等。

(三) 国家信息化理论。

《中国信息化》一书中对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国家信息化理论集中体现在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当中。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大力推进信息化,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 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深化应用、务求实效, 面向市场、立足创新, 军民结合、安全可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促进网络融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要以需求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要以人为本, 惠及全民, 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要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原始创新, 加强集成创新, 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推动军民结合, 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安全保发展, 在发展中求安全。

三、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的层次结构

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借鉴企业管理中最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理论和军事装备保障的相关理论提出的。其本质上也存在三个层次: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其本质是一整套装备保障理论和体系标准, 通过装备保障供需链的集成和优化实现装备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障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一是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系统整合了装备保障基本理论、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软件和硬件于一体的装备保障资源管理系统。二是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计算机语言、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 以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三是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一种军队装备保障部门业务部门之间以及同保障部门以外部门之间交换和分享的系统;是集成供需链管理的工具、技术和应用系统, 是管理决策和供需链流程优化的必要手段。

四、结语

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是管理思想、管理软件与管理系统的有机体。在研究的过程中应把握三点:一是借鉴企业信息化理论但要避免生搬硬套。企业资源计划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增值, 而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追求的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进而提高作战能力。它们之间的价值取向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在应用时要去粗取精, 有所甄别。二是注重效率避免顽固僵化。成功的运用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能显著提高保障效率。因此应用时要对装备保障体系进行彻底评估和变革, 不能因循守旧, 畏惧对体系的重新架构。三是软件硬件两手都要抓。军事装备保障资源计划应用的核心是软环境的改变和软件系统的开发。切忌重硬件更新, 轻软件开发研制与业务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封伟书.积极推进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型[N].解放军报, 2004, 10, 2

[2].张兴全.装备保障信息化[M].解放军出版社, 2003, 8

[3].汪明艳, 王裕明.电子商务环境下ERP系统发展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 2004, 4

[4].张毅.企业资源计划 (ERP) 与SCM、CRM[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军事技术与军事材料打印 第2篇

(一)经济承受得起的复合材料结构。未来许多飞机使用复合材料做主结构,经济可承受得起十分重要。复合材料结构成本高是推广使用的最大障碍。通过选择适当材料、改变载荷路径、使用低成本制造/连接/组装技能、研究综合分系统的方法,能够达到经济可以承受的要求。

(二)极端环境下使用的结构。未来高速飞行的飞行器的机身和发动机要求耐热结构。机身要求能承受华氏400-1500度高温、170分贝高噪声的新的轻型结构概念。飞行器的大部分将暴露在这种全新的、极其高温和噪声载荷环境中。结构重量将是非极端环境下的飞行器的两倍。耐高温材料是提高飞机发动机性能必不可少的材料。1940年左右,镍基高温合金用于涡轮喷气发动机上,飞机速度突破了音速,发动机工作温度每提高100度,推力可提高15%。现代航空发动机,不包括附属结构,其重量中含有40%的镍,30%的钛,近期内,镍的分量可能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在应力很大的压缩机盘中,为了适应更高的压缩比,能承受中等温度的钛将不得不被取代。金属基复合材料有希望制造成如叶片环、轴、作动器连杆那样的重量轻的静止和转动的结构。由于各种纤维及其加工成本高,只限于用在高推重比的军用发动机上。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在陶瓷矩阵中加入陶瓷纤维,以便克服陶瓷易碎的特性,它们重量轻、刚度高、耐高温,但成本高,所以只用于军用发动机上。

夫来运载工具的先进材料和结构概念是:主结构、前缘/鼻锥帽、冷却剂箱、热防护系统。高温聚合物矩阵、先进金属矩阵、陶瓷矩阵复合物是主结构的候选材料。这些材料需要灵活结合和栓接概念。复合材料和金属组成的“三明治”可做冷却剂箱材料。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和长寿命、低成本碳碳复合材料可用做防热材料。在主结构中使用耐火的复合热结构材料,可以不再用防热材料。

(三)灵活承载结构。未来灵活承载结构包括:用于天线、雷达、太阳电池帆板、反射器的可膨胀或展开的孔径结构;月球、火星居住用的灵活墙壁的多层结构;飞机结构的新颖灵活承载概念。1996年5月成功地进行了可膨胀展开的结构的实验,它将用于长寿命、25米大小的由坚固结构支撑的孔径。研究集中于薄膜状材料、制造技巧、固定方法、可膨胀的系统、接口。飞机用的灵活承载结构是燃料电池结构、后缘。燃料电池位于飞行器的外表面,空的时候与外表面保形,装满燃料时膨胀。

(四)多功能结构。多功能结构除了能够支持载荷以外,还需要把通信和电子装置综合到保形的承载结构中。该技术依赖大规模集成电子封装、轻型复合结构、高导电材料技术。将电子组合件(多芯片组件)、微型传感器和作动器,连同有关的电力和数据传输的电缆镶嵌在承载结构中,能够消除传统的板和盒子、大的连接装置、笨重的电缆、热基板等部件,能够大大减少重量、体积、成本。现在的多功能结构研究要解决的是天线、机身廓线、综合、维护问题。现在的飞行器一般有100副天线,使用60个孔径。为了容纳这些电磁窗口,要求机身结构局部增强,结果结构重量和成本都提高了。天线安装在外部会降低飞机的气动力学性能,对维护的要求也提高了。把天线和其它电子装置综合到承载蒙皮结构中将降低成本、制造、维护费用,使机身更轻,提高天线的性能。

多功能结构技术不用电气底座和电缆,缆线和大部分传感器、电池放到总线结构上,总线结构还能起结构和温控的作用。这种技术为未来的航天器提供了如下好处:固有的模式化支持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和组装,大大减少全寿命成本。不用电缆和连接装置,在航天器最后组装时,不用人力接触,可提高可靠性和坚固性。支撑了即插即用的航天器。为电力分配、数据储存、和承载结构中的电子装置提供一体化热按灵活互连结构。

(五)超轻结构材料。目的是研制含有重量轻的复合材料的金属,但又无传统的腐蚀和分层问题。这种金属是按照内部结构多样性的原则加工制造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材料的内部微结构既作为结构部件,又能执行缓解爆炸和控制热量的功能。美军正在演示使用这样的材料做E-2C预警飞机的天线柱以及F-18E飞机的蒙皮和舱门,以及能抗子弹的燃料箱等军事应用。

(六)防弹衣材料。目标是达到每平方英尺1.6千克的面积密度(保护身体面积所必要的重量)。现在的方法是使用一层陶瓷材料,加上一层柔和的衬里,其面积密度是新材料的两倍,穿上它,就无法保持良好的动作性能。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企图通过理解挫败破甲弹的基本原理,来设计新的防弹材料。试验已经表明陶瓷易碎,但仅仅增加一层衬里就能增加陶瓷强度。美军将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多层概念,并用7.62毫米的破甲弹药对所选定的概念进行野外试验。

现在,一些通用技术,如建模、电子束固化、以探测器为基础的加工控制、改进真空辅助环氧树脂转移模型、改进质量评估成本模型等已经基本成熟。

迄今为止,战斗机使用的复合材料占所用材料总量的30%左右,新一代战斗机将达到40%;直升机和小型飞机复合材料用量将达到70-80%左右,甚至出现全复合材料飞机。美空军现在正在评估用陶瓷纤维增强陶瓷矩阵复合材料制造F-16飞机的F-110发动机的金属排气口的可分散的整流板,以便节约费用的可行性。美陆军为“未来作战系统”研制超轻装甲,能够对付3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还在研制M1坦克舱门盖、F-18飞机的零件和卫星使用的超轻材料,使士兵防弹衣的重量减轻50%的技术。“科曼奇”直升机的机身有70%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但仍计划通过减轻机身前下部重量,以及将复合材料扩大到配件和轴承中,以便再减轻15%的重量,同时减少25%人小时的维护要求,“科曼奇”的生产成本也将随之节约几亿美元。“阿帕奇”为了减轻重量,将采用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机身。使用复合材料,未来的联合运输旋转翼(JTR)飞机的成本将减少6%,航程增加55%,或者载荷增加36%。巡航导弹如用复合材料,航程可提高60%。1994年,美陆军与弹道导弹防御局成功演示了精确铸造复合材料导弹舱壁,采用这种全复合材料结构(高强度纤维和耐高温树脂)舱壁代替铝制品,重量减轻35%以上,刚性提高一倍,成本比铝制部件低。“十字军”火炮系统的炮塔和它的供给车也将采用复合材料,“十字军”炮塔因此将减轻15%,由于重量减轻,将节约几亿美元的燃料费。现在的后勤支援艇是用钢制造的,而未来将要采购的“战区后勤艇”将使用铝复合材料制造.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能够大大提高通信、探测、计算能力的非结构性材料和装置。例如,高灵敏度的磁材料,磁场探测器、不易变的抗辐射加固磁存储器;灵活显示用的光辐射聚合物;用于高灵敏度、紧凑的调谐过滤器、振荡器、天线的以铁淦氧和铁电体氧化物为基础的频率捷变材料。例如比现有的卫星通信天线体积小20倍的轻型插入式天线,薄膜空间滤波器,永磁材料等。还有能够吸收电磁波的隐身材料。

(一)硅异质材料

演示在单个基底上把超高速数字逻辑和高功放与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综合在一起的可行性。这种材料的性能大大超过纯硅的性能。如果成功,可能形成组件式驱动电子装置,用于海军的先进的多功能无线电频率系统,跟踪低轨卫星的低功率电操纵天线阵。远期目标是发展一些技术,把100吉赫数字逻辑与100瓦功放集成到像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那样的基底上。一个这样的集成电路就可以代替一个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一个主动延迟线路,一个数字合成器,一个行波管功放,从而减少军事系统体积重量,提高可靠性。然后继续发展单块技术,把高速数字逻辑(50吉赫)与中等功放(15瓦)集成到一个硅基底上。

(二)频率捷变材料

一些材料在施加电场或磁场后,会以某种方式改变属性,因而可以用作通信系统滤波器和天线,其优点是更小、更轻,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由这种材料制成的新天线与“联合星”(JSTARS)飞机、E-2C飞机的大天线罩中的特高频(UHF)卫星天线不同可以放在战斗机、无人机上,且可以保形。目前的计划将首先演示卫星通信特高频天线,然后将演示甚高频(VHF)天线,将来要在P-3飞机上进行试验。

(三)磁性材料

军事职业教育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研究 第3篇

摘 要: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对于提升军队人才的履职能力,增强战则必胜的信心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培养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的助推器,文章分析了军事职业教育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促进军事职业教育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位一体;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决定》首次把军事职业教育摆到与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6月原解放军四总部联合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军事职业教育是围绕提升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有计划开展的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活动,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是素质教育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实现方式。《实施意见》明确了军事职业教育是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支撑、拓展、深化,院校任职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部分基础课程,部队训练的基础理论学习、岗位技能升级、专业资质培训等要依托军事职业教育完成。《实施意见》确定了一系列指导原则,其中“资源共享、开放联合”原则明确了要统筹利用军队和地方院校、部队优质资源,坚持系统整合、开放共享、合力育人,满足官兵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问题现状

我军的军事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没有相应法规和做法,但目前我军开展的任职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以及地方开展的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在资源共享和开放联合方面已经有一些有益的做法。

如,由原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设立的八一学院(以下简称“八一学院”),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电大)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成立直属学院,列入国民教育系列,利用优质的国民教育资源,从中专起步,坚持以军为主,兼顾军民两用的原则,为陆、海、二炮军兵种所属部队的广大士官,提供研究生专业、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和职业教育的远程教育,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八一学院成立全军士官远程教育与培训协调小组,形成由各大单位士官远程教育办公室、军级单位教学中心、师旅团级单位教学辅导站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自2000年以来,八一学院已在全军建立1000余个教学辅导站,开设了2个研究生专业、4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和8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先后有16万余名士官参加培训,已有8万余名士官学员获得了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书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空军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同合作组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空军学院(以下简称“空军学院”)。该学院作为空军军事职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空军士官开展远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升广大士官的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目前,不论是八一学院还是空军学院,其教育对象仅为士官学员,且教育教学的专业有限,“含军量”不高。

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建设成果——爱课程平台,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课程共享可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成果。该教育云平台目前已拥有我国上百所知名和特色高校、高职院校的960余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700余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600余门精品MOOC课程,152所高校正在使用该平台开设SPOC在线课程。

清华大学的网络开放课程平台——在线学堂,面向全球提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我国著名高校,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优质MOOC课程。该平台还是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公共平台,一期课程覆盖14个学科领域,未来将拓展覆盖全部40个领域。

目前,由于军队网络的保密性,军队还不能共享上述平台。另外部队官兵个人自主参加的社会上精品课程、MOOC课程等在线课程的学习成绩,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学分奖励,无法取得相应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职业人才的学习动力,也影响了一些院校进行网络精品课程的积极性,课程建设的质量亟待提升。

与此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没相应跟上,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网络教学,新型教育技术没有充分展现,影响了教学质量。部分地区网络建设的硬件设备不到位,网络传播速度较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随时随地随处可学的现代在线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要使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必须改变现状。

二、对策建议

军队职业教育要取得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办学优势,还要吸引社会上优质资源,必然要把依托国民教育当作我军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与普通高校、职业教育院校、开放大学等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一是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军队分部,拓展远程教育职能。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现有总部、分部(省级区域)、地方学院、学习中心、行业/企业学院的体系结构,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军队分部,各军种建立学院、各军级部队学习中心、师旅团单位建立教学点,针对全军军官、士官和士兵、文职人员开展中专、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开展公共和特色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等非学历教育和专业资质培训。

二是对接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平台,共享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与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平台对接,提高网络课程质量,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加快网络硬件设备投入,将国家级精品课程引入军营,为全军广大官兵的职业教育服务。

三是建立MOOC课程等学分互认机制,拓宽军事职业教育学习途径。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和相应标准,将官兵自主参加的社会上相关在线课程的学习成绩,作为军事职业教育的学分。

四是建立学历学位动力机制。按照国家学历学位管理的相关政策,健全军事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制度,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与国家学历学位教育体系接轨,满足军队人员在获得知识、提高履职能力的同时提升学历学位的内在需求。

五是建立入学资格动力机制。逐步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方式完成指挥军官任职培训、士官升级培训、研究生教育和出国军事培训相应专业(班次)的调学资格。

六是建立任职资格动力机制。把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作为衡量评价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逐步纳入任职资格体系,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指挥军官晋升军衔及选调、专业技术干部和文职人员评(续)任专业技术职务、士官选取晋升、士兵考学提干等,必须在任期内获得规定的军事职业教育学分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认证与专项技能等级认定。

七是建立学籍管理制度。设立军队人员终身学习账户,建立个人学籍电子档案,全面记录反映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诚信等情况。适时向军队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部门提供学籍管理信息。

八是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军队人员军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推进参加军地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学习的成果存储和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实现各种类型军事职业教育和多种学习成果的衔接沟通。探索建设基于国家统一学分认证制度、各类教育互联通的军队人员“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交桥”。

九是改进学习考试制度。适应网络化自主学习要求,运用学业跟踪、视频记录、自动批改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建立线上考试与线下考试、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强化考试安全管理,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三、结语

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和尝试,才能使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新型军事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才能使“打则必赢,战则必胜”落到实处,使我军成为维护和平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13-11-15.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

[2]四总部.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4-06/04/content_2693392.htm.

加强军事财力资源微观风险防范浅析 第4篇

关键词:军队财力,风险防范,军队财务

一、加强军事资金运行风险防范

第一, 实施资金风险等级管理。为便于对资金风险的预防, 将资金风险分为三类。一是无风险资金, 即存放安全、运作规范的资金。对这类资金在管理上做到有计划按规定运作。二是有可能造成损失的资金, 即借垫给部队的资金。对这类资金要作为管理的重点, 组织力量及时回收。三是风险较大极易造成损失的资金, 即在资金运作中难以收回的资金。对这类资金要加大管理力度, 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 尽量化小风险, 减少损失。

第二, 推广资金审批“双签”制度。当前财务制度规定, 财务审批执行“在党委统领导下, 实行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经费的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 “一支笔”审批制度存在着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不明、对“一支笔”审批的领导不便监督、容易造成“离任现象”等问题, 为此, 一些部队探索实施了资金审批“双签制”, 即对超过定限额的大额开支、没有列入预算的临时任务开支、特殊内容需要严格把握的开支, 经党委集体研究后由军政主官共同审批, 共同把关, 共同负责, 实行双保险。需要指出的是, “双签”制不是对“一支笔”审批的否定, 而是对“一支笔”的补充和完善, 是资金管理的进步量化和细化, 是军政主官权利和责任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资金开支的透明度, 降低了资金使用风险。双签制的关键是要科学确定“双签”的内容和限额。“双签”的内容一般是定决策、定方向的大额开支、不在预算之列的开支以及一些特殊的开支, 重点是会议接待、办公杂支、非事业性开支、物品采购、预算外资金、工程建设和装备维修管理等资金。要根据单位编制的大小和经费的多寡确定“双签”的限额与权限, 比如可分为三个层次:由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经军政主官联签后方可报销;分管经费开支项目的主管领导审签, 然后再由单位主官审签;实行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

第三, 抓好军队资金存储安全控制。一是规范军队银行账户管理。关键是要管住、管好账户的开设。军队资金的划拨、转存、结算、兑付都是通过银行军队账户来实现, 而每一个环节出现漏洞, 都有可能给资金带来损失。在国家金融秩序较乱, 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不规范经营, 存在有账外存款、造假存单以及发生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下, 严把银行军队账户开设关, 是保证军队资金万无一失的根本措施。要严格遵守《军队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 在保证资金供应和安全的前提下, 有计划、分梯次地开设银行账户, 严格按经费供应系统报账户审批单位批准, 不得多头、多处开设账户。要建立单位定期存款审批制度, 在开户银行办理定期存款, 履行报批手续。二是规范军队库存现金存储。首先, 要严格遵守库存现金的存储系数。根据财务规定, 库存现金的限额由上级财务部门核定。提取现金要履行报批手续, 无论金额大小都要填写《现金提取审批单》, 并由领导签字认可。其次, 要严格控制私人借用公款。包括控制借款范围、严格借款手续、限制借款数额、规定偿还时限等。

二、加强军事资产运行风险防范

第一, 资产形成阶段,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改革。2001年《军队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完善综合预算制度, “预算单位应当编制综合预算, 把所有经费, 包括国家拨给的代管经费 (2008年起改为政府专项经费) 、单位组织的收入, 以及库存物资价值, 统一纳入预算管理, 实行全面调控”。近年来, 各级部队按此精神重点进行了存量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的改革试点, 并于2008年起在全军军以下部队实行《军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 (试行) 》, 改进了资产管理, 完善了综合预算制度,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 一方面要在军以下部队试行办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并逐步改进;另一方面, 要逐步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推向总部和各大单位。按照总后廖锡龙部长关于“要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存量资源保障军队建设的办法, 向现有资产要保障力”的指示,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的最终目标应是在全军所有部队实施该项办法, 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就是将该制度推向总部和各大单位。由于总部和大单位机关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涉及的管理层次更高、关系更复杂、纳入管理的资产种类更多, 因此必须在军以下单位改革经验成熟的基础上, 考虑到总部和各大单位的实际情况, 打好制度改革的各项基础工作, 稳步推进。

第二, 资产使用阶段, 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是完善岗位监督机制。就是在资产从资金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的全过程中, 结合财务业务分工的不同, 设置由出纳、审核、会计和资产管理岗位的四级监督制约机制。由各级按照对资产从购置、使用、调剂、报废、处置环节中对资金和预算管理的不同职责落实分工监督责任。具体操作时, 出纳负责购置资产资金的投向、投量的监控;审核员负责购置资产经费来源、预算安排和增加资产手续的监控;会计负责及时登记资产增加和减少情况;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对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二是强化资产核算控制。要通过科学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挂账核算, 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登记与核算, 事业部门负责分类账的核算与管理, 当实物资产发生变动时, 二者之间进行信息的实时沟通, 以对资产数量、价值等进行更新, 达到情况清楚、数据准确、反映及时、管理有序的效果。

军事资源 第5篇

10中医乙班 沈俊宏 3100102113 医学界有句行话“用药如用兵”.公元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御医徐大椿在他自己撰写的《医学源流论》中专辟《用药如用兵论》一章,全面、详尽、准确地阐述了“防病如防敌”、“治病如治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文中提出了治病用药的10种方法,其中“以寡胜众”之法就典型地运用了孙子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观点,主张“一病而分治之,则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如痢疾这种病,症状甚多: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等。治疗时,以行气、活血两种方法分而治之。行气则后里自除,腹痛亦止,活血则使脓自愈。一种病按气、血分治,从而达到以寡胜众的目的,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不过徐大椿并非体察到用药之法如同用兵的第一人。早在被尊为医经的《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就谈到医学与兵法的关系,说:“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以与“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灵枢·刺法》)相对应。可见中医用药之道与用兵之法渊源颇深。

中医遣方用药与用兵之道看似毫无联系,但在中医临床用药上,可以看到许多军事理论的具体运用。将中医同中国古代用兵之法联系起来是非常科学,同时,这一理论也是非常严谨的。

首先从方法论上看,中国兵学与中国医学一样,形成了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都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辩证施治是中医著名的诊断治疗方法。从哲学上说,它是一种朴素的系统的思维方法。中医把天地人视为一个大系统,“人”又分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各个于系统。通过望、闻、问、切,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对症下药。药分君臣佐使,最后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扶正法邪,治病救人的目的。古代兵法也使用这种系统分析的方法。比如说,关于战争全局的战略问题,《孙于兵法)讲求“道、天、地、将、法”之类“五事七计”,对战争各方面进行总体把握,系统分析;关于行军布阵之类战术问题,兵家也无不讲求天、地、人的相互关联,各种条件在战争运动过程中的有序变化,奇正相生,相反相成,最后达到因敌制胜的目的。

再次,从指导思想上看,兵学与医学更是有着许多共同点。

一是防病如防敌。对于疾病,医家主张“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只有那些能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的医生,才能称得上是良医。对于敌人,兵家主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平时就要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将帅也才能被称为良将。良医本着治病如治寇的负责精神,因而能够高度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做到防徽杜渐,加强防范。

二是择医如用将。明朝椿澄说得好:“知其才智,以军付之,用将之道也;知其方技,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诸氏遗书》)打仗要委派良将指挥,治病要选求良医诊治,道理是相通的。中国古代所谓良将必须“智信仁勇严”五德兼备,也就是说。必须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只有将才而无武德的将领只能称为“名将”而不能称为“良将”。同样,只有医术而乏医德的医生只能称为“名医”而不能称为“良医”。“良医”必须做到“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怖。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如能选择这样优秀的医生治病,何病不克,何疾不愈?

三是用药如用兵。兵凶战危,是一种关乎国家军民生死存亡的暴力行为。古代的医家看到,“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千金要方·食治》)这是从“兵”与“药”的特性上说明二者都具有“刚烈”的共同特点,因此用药要慎之又慎。古人还从用药之法“贵乎明变”着眼,看到灵活多变的共同点。“用哪些药,每种药用多少”直接关系着药效的好坏,也体现着医生水平的高低。用兵亦是如此。编组用兵是用兵的基本方法。编组无非是挑选军兵种并确定其比例关系,挑选是否得当、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决定战斗力生成的质量。但是,如何选兵、如何确定比例,虽从根本上取决于作战需求,但不同的指挥员往往有不同的取舍,作战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徐春甫《古今医统》指出:“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将之良;针灸用药因病而施治者,医之良也。”这是医家以用兵来比喻用药。《白豪子兵 》指出:“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这是兵家以用药来比喻用兵。显而易见,“兵”与“医”即使不像徐大椿所认为的同源,但也的确是相通相用的。对症用药对药效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对症用药是用药的基本依据。“对症”首先要“知症”,即摸透病情。“知症”无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中医望、闻、问、切的“经验法”,一种是西医仪器检查的“技术法”,但最科学的方法还是中西医结合,既重仪器检查,又靠经验判断。用兵亦是如此。因敌是用兵的基本依据。“因敌”首先要“知敌”,即摸透敌情。“知敌”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技术侦察,一种是经验判断,但在信息化条件下,“眼见不一定为实”,“知敌”最科学的方法是技术侦察与经验判断有机结合。同时,遵循适量用药的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量不足,药效达不到,病就治不好;而药剂过量,可能此病治愈,却引起其他不适。因此,用药特别强调“度”,其最高境界是既达到了治病目的,又使副作用降至最低。用兵亦是如此。适量用兵是用兵的基本原则。兵力不足,达不成作战目的;而用兵过度,则会增大损耗,带来战场上的被动。因此,用兵也特别强调“度”,其最高境界是“恰到好处”,即根据作战需要适量用兵、精确用兵,确保既能达成作战目的,又尽量减少附带损耗,有效提升作战效益。

创新军事教育 牵引军事人才培养 第6篇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军事教育观念

(一)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观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军事人才。”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社会主义军队的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创新型人才。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却是唯书唯上、规格单一的“乖孩子”和“书呆子”。这种人才只求适应,不求创新的循规蹈矩、缺乏个性,完成日常业务工作尚可,按实战要求抓作战准备则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创业型,具有敢冒风险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军队建设事业心和军事斗争准备责任感;二是创造型,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加工科学知识、催生提升战斗力的能力,三是复合型,这种人才既懂技术又懂战术,还懂一些现代军队管理,能够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新的成绩。

(二)建立创新教育的教学观

创新教育的教学观要求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思想,强调建立和谐的教员学员关系,营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创设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发现的教学情景。创新的教学观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统帅教学全过程。具体来讲: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参训学员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里创新精神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创新认识,即了解创新的意义,有创新的意识等;创新情意,即喜欢创新,乐于创新,能以顽强的意志,把创新活动进行到底等;创新行为习惯,使创新变成自觉主动的行为,成为个人生命、学习和献身国防的一部分。教员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坚持把学员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员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目有情趣,让学员充满好奇和兴趣地投入教学;使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如,富有“戏剧性”变化,让学员如入艺术的境地,获得惊喜和进步;使教学的结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员有充分想象、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三是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打破单向传输式教学组织形式,大力倡导和真正全面推广教员与学员互动“双赢”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

二、着眼素质提升和实战需求,探索创新军事教育模式

(一)学科模式的创新

这种学科模式应为学员的学习、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因此,要构建多元化的学科大课程结构,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的理论学习向理论引导、调查研究、选修辅导、实践检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等多科目统筹设置的多元化课程结构转化,要优化以理论引导为核心的学科课程,加强士官组训法指挥法、参谋围绕某一作战样式一个全过程加强战术作业导调等能力素质的实战性学科的教学内容,适时推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要重视选修辅助课程,选修辅助课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有助于拓宽学员的认知领域和服务于战术作业导调,要强化调查研究和实践提高,调查研究和实践提高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以最新信息和部队乃至学员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人员定向、任务定量、标准定位,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预转士官和现职士官学员,还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员的陶冶作用,创设良好的育人物理环境,建立和谐的集训队人际关系,形成集训队、连队和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是确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境和部队建设、作战准备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纯粹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真正确立注重知识增量和旺盛学习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二是教知识与培养学习力并重。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员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移到引导学员探索知识形成和再发展的过程上来,不断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给学员提供“舞台”,让学员走上讲台当“老师”、当“辩手”、当“评委”,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教员要善于激发学员的兴趣,让学员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力。三是要大力倡导和推进互动式教学方法。要善于设疑提问,提供“参考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进行“抛砖引玉”,鼓励学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大力开发“课堂答疑”的潜在效能,让学员就所学大胆提问和探索,教员在做好积极引导的基础上与学员现场共同进行深入探讨,让学员在第一时间内就掌握并活用所学知识,实现教与学的“融合生长”,“互动双赢”;同时还要注重调研式、研究讨论式、案例剖析式、预设情况的导调式等互动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四是注重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要善于给学员以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设置逼真战场环境,让学员自主选题、自主设计,使学员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升华素质。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以最低管理消耗实现最大管理绩效。确立管理力出教学力的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从管理的层次来讲,要突破平面管理模式,建立包括学员所在部队、集训队、教员、班级及学员在内的立体管理模式;从管理过程来讲,要突破单纯的终端管理,把过程管理与终端管理相结合,强化全过程管理控制,提高过程管理绩效,从管理形式来讲,要突破陈旧的“按编管理”俗套,要大力推开“用制度管、用训练管、用学习管,以管促训、训管结合”,特别是要全面实行“教管分离、教管互动”的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四)评价模式的创新 以往部队对教导机构、教导机构对教员、教员对学员的评价模式,侧重于对成绩的认定,“以分定优劣”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这就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怪圈”的出现,即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使教员和学员就像是“提线木偶”,被考试的指挥棒指挥得转来转去,结果是教员“教得死”,学员“学得不活”,最终窒息了学员的创造力,使学员变成了一个炮制出来的“标准件”,由此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教导机构培训质量的提高和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坚持摒弃“一次成绩论成败”的陈腐观念。要注重建立健全教员考评机制,把教员教得好与坏的评价交给学员:要注重学员的个性与特长,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学员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与期待的语言去评价学员的每一点进步,要参照很多地方教育培训机构实行的《素质教育报告手册》制度,淡化分数观念,强化全面发展意识,推行“优点+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模式,推进静态笔试和“记分式评论”、答辩式考核等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创新评价机制,突出学员的个性,让学员品尝到个性被认可、成绩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员求知上进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三、立足灵活和高绩效,创新军事教育教学手段

(一)解放思想,确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解放思想、推进理论上的创新是实施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划时代变革的先决条件。要勇于破除原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的陈旧教学手段观,要把能使广大学员融入教学的教学手段推上前台,牢固确立并广泛采用以信息化手段为主的创新型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绩效提升的理念。

(二)必须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教学手段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采取立足自身挤一点、向上要一点、找共建单位赞助一点的创新办法,多方筹集经费加大投入,建立起综合教学楼。多功能阶梯教室等现代化教室,或者进行现有教室的现代化改造,为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提供前提条件。要突出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教学手段创新提供强大的信息科技平台。

(三)加强配套建设

一是搞好设施配套建设。“好‘马’要配好‘鞍”’。必须想方设法给多功能教学演播室、网络教学室配置配全配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刻录机、隐藏式遥控麦克扩音系统等高科技教学器材,要按照地方高等教育名校规格搞好局域网各专业网络教学室的设施配套建设,使已建起的融电脑学习、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在内的多媒体专业教学室真正名副其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搞好智能资源的配套建设。必须组织专门人员攻关,研究开发制作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课件,并以此建起分类电子资料库;同时要加强教员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素质的锻炼提高,大力倡导和推进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推进教学训练网络化、模拟化,促进教学绩效大幅度攀升。

四、加快教育创新步伐,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军事教员队伍

(一)要换脑筋,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教员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见物不见人、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目中无人”的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的观念;就要尊重学员的人格,尊重学员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员的自由发展,尊重学员的首创精神,充分挖掘学员的创造潜能。

(二)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锻造过硬的创造能力

只有这样,才敢于摆脱传统教育观念,不囿于已有结论,不盲从于权威,敢于设疑,善于思考。以求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创造性地获取、加工、输出新的教育信息,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善于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开创军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优化知识结构和夯实教学基本功

教员应博学多识,不仅要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先进而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特别是要具备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战法、训法知识及相应能力: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持续旺盛的学习力,力争做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不仅要善于教学,还要善于紧密跟踪新军事革命潮流,站在军事理论和教育理论发展前沿,加强研究和理论创新,让自己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同时,各级领导要坚决走“专业化教员队伍建设路子,实施人才集约化办学办队”,要善于及时给能力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员开药方,利用平时无集训期有目的性地分散到上级的机关和集训队见学、跟训锻炼或送往院校或部队深造和代职锻炼,在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催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善于培养学员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军事资源 第7篇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可供人们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飞速膨胀,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 它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资源。军校图书馆是院校三大支柱之一, 是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中心, 作为军校图书馆工作者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应重视互联网上国外军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用户提供服务, 使读者真正把互联网上面国外军事信息资源利用好。

2 互联网国外军事信息资源类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军事信息资源呈现出多样化, 既包括了传统的新闻媒体报道、相关防务类出版物, 也包括了防务类网站、博客、论坛和基于Web2.0的新的知识型防务百科类产品。防务信息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 军事新闻类

防务新闻是网络军事信息资源的主体, 也是目前广大网民关注的焦点。防务新闻由各国国防部网站、军方媒体网站、军方网站、防务网站、军事新闻网站以及其他网站军事栏目发布, 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军事新闻、专题新闻、新闻相关资料、新闻数据库以及各网站开设的军事论坛、访谈和博客等。

2.2 军事工具书

军事工具书是专供查找军事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了军事方面的资料, 包括军事词典、军事术语、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年鉴、军用手册、军用标准、军事人物、军事地理、军事机构名录、军事图书、期刊索引和文摘等, 通过互联网在线军事工具书数据库可以查找和下载, 有的还可以免费下载。

2.3 军事图书

军事图书是人类在军事实践中的产物, 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的防务知识传播工具, 它代表了某一时期防务学科的发展水平。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 网上国外防务图书越来越多, 它主要以数据库形式存在, 有的提供免费下载、在线浏览。

2.4 军事期刊

军事期刊是我们获取外军资料的重要途径, 其研究军事问题的前导性、学术性比较强, 现在一些国家的防务期刊已经上网。网上有几百种防务电子期刊可进行全文检索、浏览、下载, 在免费期刊中尤以美国军事期刊最多。

2.5 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具有正式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它一般收录国家防务政策、国家战略、国防预算、军事战略思想和军队建设规划等资料。军事类政府出版物主要发布在各国的国防部网站上。

2.6 军事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军事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反映了当今军事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 它涵盖了军事学科的所有领域, 代表了当今军事理论、思想、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互联网上军事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主要以数据库方式存在, 一部分可免费检索、浏览、下载。

2.7 其他军事资源

互联网上军事信息资源还有很多, 比如军事学术研究报告、军事科技报告、军事机构、军事相关的企业、军事武器装备、军事技术档案和民间的防务机构等, 都可以从网上查找, 通过不同方法检索、浏览和进行部分免费下载。

3 主要外军信息资源网站

互联网上军事信息资源日益增长, 网站上涵盖军事信息资源内容侧重面也各不相同, 根据本人长期在互联网上搜索外军信息资源的实践, 下面重点对外军网络资源进行归纳分类。

3.1 国防部网站

国防部网站主要发布有关本国防务政策、国家战略、国防预算、组织机构、职能任务、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等信息, 体现了官方消息的正式性、权威性和准确性。例如美国国防部网站 (http://www.defence.link.gov) 上提供资料较多, 通过网上可了解美国国防部发布重大新闻事件、国防政策、出版物等, 并可以从30个主题对美军各方面进行查询, 同时提供美国各军事部门网站的链接;日本防卫省网站 (http://www.mod.go.jp) , 可以获取日本防卫政策、组织机构、动态等信息;印度国防部网站 (http://www.india-defence.com/) 以及其他国家国防部网站, 也都明确地向外界展示了国家的国防政策、防务态势及动态信息。

3.2 军事院校网站。

军事院校网站是各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展示平台, 在各类军事网站中独树一帜。这些网站通常以军事技术研究、军事学科建设和院校动态内容为主, 此类网站含有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军事信息资源, 是我们获取军事信息的重要渠道。比较著名的外军院校网站有美国国防大学 (www.ndu.edu) 、美国西点军校 (www.usma.edu) 、美国空军学院 (www.usafa.af.mil) 、美国海军学院 (www.nadn.navy.mil)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 (www.nps.edu) 、美国空军大学 (www.au.af.mil) 、俄罗斯诸兵种合成学院 (ova.mil.ru) 、英国陆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www.sandhurst.mod.uk) 和德国联邦国防军大学 (www.hsu-hh.de) 等。

3.3 智库网站

智库网站是获取军事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比较著名的网站有兰德公司, 网址:http://www.rand.org, 兰德有三份合约, 分别和空军、陆军以及国防部长办公室签订, 其网站上有很多免费下载的研究报告等军事信息资源;美国科学家联盟, 网址:www.fas.org/index.html, 主要是综合军事信息, 由当年某些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于1945年成立。在该组织的网站上宣称有七十位诺贝尔奖得主支持赞助这个组织。军事革命, 网址:http://www.comw.org/, 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论坛, 以讨论冷战后不对称战的战略和战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网址:http://www.sipri.org/, 是一个开展研究问题,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 维持稳定和平的组织。1966年创立于瑞典;加拿大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 网址:http://www.umanitoba.ca/centres/cdss/;海军分析中心, 网址:http://www.cna.org/, CNA是非常著名的以各国海上力量为研究内容的国防智库。由国防部和海军部共同资助;印度陆战研究中心, 网址:http://www.claws.in/, 位于新德里的CLAWS原为英国人在1860年根据社团登记法而设立的战略研究和陆战研究独立型的智库, 采取会员制, 有自己的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会;澳大利亚陆战研究中心, 网址:http://www.defence.gov.au/army/lwsc/Home.asp, 是陆军主要的概念研究机构;韩国国防分析研究院, 网址:http://www.kida.re.kr/等。

3.4 军事机构类网站

军事机构站点更贴近军队战备、训练、战略战术、组织指挥、武器装备等, 其网上资料参考价值更大。由于军事机构站点太多,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美国中部司令部, http://www.centcom.mil/, 美国中部司令部驻扎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麦克迪尔空军基地, 是国防部下属的九个司令部之一。该站点设有机构概述、职责范围、机构组成、战区战略、简报、新闻发布等栏目, 支持英文浏览;加拿大地面部队, http://www.army.dnd.ca/, 加拿大地面部队站点提供以下信息:机构概况、武器装备、使命、图片、站点链接等。该站点图文并茂、信息丰富, 支持英语和法语浏览;英国陆军, http://www.army.mod.uk/, 英国陆军站点详细介绍了英国陆军的发展历史, 机构编制、武器装备 (包括防空火炮、步兵武器、装甲车辆、陆军飞机与船只、核生化防御系统、指挥系统、工程与支援装备等) 。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图片;俄罗斯海军, http://www.navy.ru/, 俄罗斯海军站点内容包括俄罗斯海军的历史概况、最新消息、海军武器目录、科学与教育、工业厂商、与军事和海军相关的各类站点链接等。支持俄语和英语浏览;丹麦海军作战司令部, http://www.sok.dk/, 内容包括该司令部概况、组织机构、新闻与信息、相关链接等。仅支持丹麦语浏览;澳大利亚国防机构, http://www.dod.gov.au/, 此站点提供机构概况、国防新闻中心、新闻发布、海陆空三军链接、国防信息检索等。

3.5 军事技术出版类网站

该类网站主要包含外军出版物、军事刊物、研究报告等军事信息资源。比如:《士兵》杂志, http://www.army.mil/media/publications/, 月刊, 可下载PDF全文, 美国陆军主办;《信息域》, http://www.netwarcom.navy.mil/infodomain.html, 美国海军网络战司令部主办;《开拓者》, http://www1.nga.mil,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主办等;《信号》杂志等。网上出版物多数可免费下载。

3.6 数据库网站

网络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生产商直接提供的数据库检索服务, 如大型联机检索系统Dialog, EBSCO、Elsevier、Springer、IEL、EI、SCI、PQDT、DII、世界图书馆联合目录等, 这些数据库多数是收费的, 但也有部分是免费的, 比较常用的外军信息资源外文数据库有美国AD报告、NASA报告、简氏防务、EBSCO中的军事期刊数据库、美国国防科技信息数据库等。

3.7 民间军事网站

该网站不代表官方信息, 但对我们从多角度获取军事信息资源有一定帮助, 此类网站比如:军事工厂, http://www.militaryfactory.com/, 一个比较全面的武器装备网站, 可以做资料库用;http://www.regiments.org/, 英文, 一个关于英国军队的网站;http://www.military.cz/, 为大型综合军站, 有各国武备资料, 图片等。

3.8 其他军事网站

除了上述网站外, 还有很多其他网站, 比如军事媒体 (报纸、广播、电视) 、军事产品网站、防务公司、大型综合网站开辟的军事栏目、博客等网站, 这些都是我们获取军事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

4 获取外军信息资源途径

4.1 直接浏览

直接登录网站是获取军事信息资源最有效途径之一, 对经常浏览的网址可以通过收藏夹的功能来保存和管理自己感兴趣的网页和网址, 也可以通过网址大全工具书、论坛、博客等方式获取所需要军事信息资源的网址, 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军事网站。

4.2 利用学科导航检索

学科导航是按学科门类将学科信息、学术资源等集中在一起, 以实现资源的规范搜集、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 并能对导航信息进行多途径内容揭示, 方便用户按学科查找相关学科信息和学术资源的系统工具。我国比较成熟的学科导航是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方略---学科导航, http://www.firstlight.cn, 它收集的学术站点包括了科研机构、博硕士点、博士后站、政府科研计划、项目与基金、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媒体、政府机构、研究型企业和个人站点等站点。对军事信息资源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此军事学科导航获取有关军事方面的资料。

4.3 利用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作为网络信息检索的主流工具, 检索军事信息资源的常用的综合性搜索引擎有Google、Wikipedia、dogpile、Opendirectory、Lycos、Excite、Galaxy、Goyoyo、百度、搜狐、网络指南针、网易、雅虎等, 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其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特别是国外的军事专业的搜索引擎站点越来越多, 比较有特色的站点有以下几个:

Special Forces Search Engine

(http://www.sfahq.com)

一个综合性的军事搜索引擎, 主要搜集美国军事网络资源。目前登录的军队和政府站点有上万个, 提供的目录查询包括军备、航空飞机、国防部、政府、国际军事、军事基地、战争等24个大类主题, 约有400个分类子目录可供浏览, 其搜索结果系统还能自动按相关紧密程度进行排序

Search Mil.com

(http://www.searchmil.com)

非常著名的军事搜索引擎, 收录的军事站点达一万多个, 内容涉及军事兵种、军事历史、军事技术等各种军事信息。它有分类检索和词语查询两种方式, 检索信息准确, 是获取军事信息的重要工具。

Cyndi

(http://www.cyndislist.com/miluk.htm)

英国著名军事搜索引擎, 主要类目有战争、军事历史、出版物、新闻等军事信息资源16个大类。其中还有相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拿大、美国等18个类目的军事资源。

Defence

(http://www.defencelink.nl)

防务链接, 按军用产品公司、武装 (陆、海、空) 力量、政府等内容与国家相分类, 网上含有多个国家防务信息, 是我们获取军事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以上列举了几个主要搜索引擎, 还有很多没有提及, 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4.4 网上数据库

数据库检索是用户获取军事信息资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由于数据库已经是经过数据供应商专门加工、标引完成的, 用户可按照多种方式 (包括全文) 进行检索, 以准确、快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军事信息资源。

4.5 利用其他方式进行查询

以上列举了几种获取军事信息资源比较常用的方法, 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其他方法, 比如可通过网络新闻组搜索、综合网站军事栏目、论坛、WIKI等方式以获取信息。

5 网上外军信息资源检索技能

目前, 获取互联网上外军信息资源比较通用的检索技能有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是要善用网络搜索工具和数据库检索, 它通常有三种检索功能:简单检索、复杂检索、二次检索。

简单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检索界面, 页面上通常只有一个检索框, 类似Google、yahoo、百度等搜索引擎。

复杂检索:为专业用户、资深用户提供的比较复杂的检索界面, 可以构建比较细致的检索式, 帮助用户进行精确检索。

二次检索:在检索结果内进一步检索, 使检索结果更精练、准确。

以上在检索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布尔逻辑检索、位置算符检索、截词检索、词根检索、字段检索、精确检索和其他检索技术 (嵌套、限制、大小写敏感、禁用词) 等;其二对于直接打开的外军网站, 要善于使用网站内的导航功能, 网站内的导航往往都是和此相关的信息, 是我们获取有效军事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其三对于外国的一些军事网站, 有时按正常渠道打不开, 这就要试图用不同的代理服务器打开, 这也是我们在获取军事信息资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郭振安.因特网上军事信息资源重组与发布的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 (2) .

军事资源 第8篇

1 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所谓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就是政府和军队站在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将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有机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与民用资源建设体系中去,统筹规划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和民用资源建设,从结构布局和要素配置上达成平战期间均能相互支援、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通过系统整合提高资源的投入效益,还可以通过军民资源建设的融合,进一步提高民族的国防意识和我国的综合国防实力。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1)这是军事训练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军事训练是为作战奠定基础的。现代战争已经不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更是国家整个体系的对抗。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构建也是为国家将来在遭遇战争由平时能迅速转为战时创造体制性条件。(2)仅仅依靠军事系统自身的训练保障资源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军事训练保障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投入大、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门类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军队自身的力量构建大而全的保障体系不仅不经济,而且也不现实。(3)外延式拓展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建设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相对无限增长的军事训练资源需求来说,军费的投入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因此,一味地拓展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建设势必导致“撒胡椒面”的情况出现,低层次重复建设同类军事训练保障资源的情况将继续大量存在,这样不利于提高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建设的质量。同时,外延式拓展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又会出现和地方争资源的情况发生,军地之间矛盾也会随之出现。可见,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既利国利民,也利军利战。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不是空中楼阁和闭门造车。一方面,诸多军事训练保障与民用资源建设具有同质性,这为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提供了可能。抛开保障资源的使用属性看,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和很多民用资源具有同质性。例如,机场的建设、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通信设施的建设等,这些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也可以用于军事训练。这就为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资源体系建设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军民融合发展在我国不同领域已经探索了多年,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领导人就提出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问题:邓小平在1982年确立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思想;2000年,江泽民提出“寓军于民”的方针。这些思想问世后,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为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资源保障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之路。

2 推动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问题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军队内部军事训练资源的整合问题,更有军地资源配置及利益的分配问题。这些问题不克服,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要构建这一体系,首先要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观念的转变是军地双方均要面对和克服的首要问题。由于受长期保障模式和传统思维的影响,无论军队还是地方,都可能会对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体系的构建认识不统一或者不深刻。主要表现在,从军队方面看,自我保障模式和观念根深蒂固,尽量构建小而全、大而全的资源保障体系可以保证在军事训练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支配权,认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中军方使用资源协调难度大,因此积极性不高。而地方有些同志会认为,军事训练保障是军队自身的问题,军队有专门的经费和力量,地方搞好经济建设就可以了,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会影响地方经济建设,也会因此产生不积极的情况。

(2)利益的博弈仍然是制约军地共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资源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构建,势必涉及相关各方的具体利益。军民融合式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相关各方资源重新配置、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从大局讲,都是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但也不能忽视各个层次、各参与方的具体利益。各利益相关方也会根据自身从这一体系构建中的得益情况而采取某种态度。可以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将来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参加的深度。因此,在构建这一体系过程中,能否较为恰当地处理好各方利益,既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一个确保这一体系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3)国家安全对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资源保障体系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不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军地融合,意味着军队的有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情况或者行动将多了一个泄密的渠道。因此,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对信息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的基本设想

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有多个子系统。从军事训练保障的需要看,设想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交通运输与投送系统

交通运输与兵力和物资的投送无疑会对军事训练和未来作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达顺畅的交通运送也是战斗力快速生成的重要因素。交通建设投入巨大,影响深远。因此,依托国家交通网,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空中全方位立体交通运输投送系统非常必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筹划这些交通运输线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军方的需要,以备军事训练和未来战时能及时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利条件。

3.2 网络信息资源系统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当今的训练,也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未来战争无网而不胜,充分利用网络获取各类信息,是提高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地方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军队完全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方这一优势,提高自身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与作战能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入,提高训练效益。

3.3 训练场地保障系统

军事训练场地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对军事训练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完全征地建设训练场地已不现实。因此,在继续加强部队现有军事训练场地建设的同时,应根据训练的需要,可以由部队和地方共同建设一批军民可以共用的场地,也可以用一定的方式租赁地方的一些场地进行训练,形成专业场地与临时场地共存的军事训练场地保障系统。

3.4 训练物资储备与保障系统

军事训练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器材,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是天文数字。各类物资的储备与保障也有着各种特殊的专业要求。在军事训练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未必都能满足所需物资储备的要求。因此,充分利用地方物流系统的优势,构建这一系统也很有必要,主要包括油料、各类武器装备所需的零部件等。

3.5 医疗卫生系统

治疗和防止各类疾病,是部队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中重要的内容。由于军事训练过程中条件所限,不可能总是配备完善的医疗条件。因此,充分利用地方医疗系统资源为军事训练所用,是确保官兵身体健康、保持部队训练和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系统主要包括平时的医疗卫生工作和应急医疗保障工作。

3.6 服务保障系统

通过构建服务保障子系统,主要是为军事训练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包括训练用房、金融服务、餐饮与商业服务等项目,保证军事训练吃、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让军方专心于军事训练,为军人提供便捷的服务。

当然,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不仅只包括这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方面,如人才的共用等方面,也可以是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构成部分。对于该系统的构成,应该根据军事训练和未来作战的需要设计更多的子系统。

4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主要对策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既可以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也可以从一个区域开始尝试探索。但无论从哪个层面,都至少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对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宣传与教育。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是强国的重要举措。因此,应该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类思想问题,充分利用舆论工具,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力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利用已取得的成功经验说服各类人员,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让大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2)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构建这一体系,必须要有整体的规划和长远的考虑,因此,不能是民间行为,只能是政府行为。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具有一定权威的协调机构和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这一巨大工程的顺利进行。

(3)出台与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导向,军民融合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保证。作为一个复杂的利益系统和工作运行系统,没有完善配套的政策做保证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根据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的特点,特别是本着有利于军地双方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原则,出台一系列配套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涉及各方利益的经费补偿政策和涉及军事安全的保密制度,为这一系统的可持续运行提供制度和政策的保证。

(4)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推动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资源建设。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是一项探索中的事业,涉及军民双方各种利益和多种部门,也是一项军队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先局部试点,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5)建立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建设效益评估机制。无论是整体上的筹划,还是局部的试点,在规划建设的初期,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既避免一窝蜂地赶时髦,也避免因失去控制而不了了之。建立严密科学的评估机制,还可以避免浪费,及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引导建设沿着设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摘要: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军事训练资源供给矛盾,大幅度提高军事训练保障能力。本文针对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军民融合式军事训练保障资源体系构建的基本设想和对策。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事训练资源,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兰峰.“军民融合”创新篇—加快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进程[J].中国军转民,2008,9:12-16.

[2]李利.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扎实推进国防建设又好又快发展[J].华北民兵,2008,9.

上一篇:合力论下一篇:正规垃圾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