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运动范文

2024-07-25

群众性运动范文(精选12篇)

群众性运动 第1篇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 我国群众的体育运动热情逐渐高涨起来。特别是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 李娜成功夺冠, 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网球运动的热爱, 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推广普及, 有利于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有利于建设世界性体育强国, 意义重大。但是, 就重庆市而言, 当前重庆群众性网球运动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还有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积极探索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对策,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重庆市市民。主要通过对主城区市民的调研, 了解我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搜索并查阅国内外文献。通过互联网检索和实地走访收集国家、重庆市有关开展网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内容和统计资料等, 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分析和利用。

2.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重庆市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特编制了《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现状调查》问卷, 在重庆市主城区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到有效问卷455份, 问卷回收率达到91%以上。得到调查研究的第一手数据, 对于本文写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数据。

3 当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现状

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问卷调研得知, 当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面临着群众性网球场地稀缺、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网球教练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较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充分认识这一现状, 是有效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基本前提。

3.1 群众性网球场地稀缺

数量众多的网球场地是推进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基本保障。但是, 当前网球场地的不足直接导致了热爱网球的群众不能经常性地参加到网球运动中来, 严重阻碍了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众所周知, 网球场地占地面积很大, 非标准的场地面积在500平米以上, 标准的场地面积在670平米以上。然而, 由于重庆市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 城市里的土地寸土寸金, 在城市里大肆兴建网球运动场地不符合现实。一篇叫《重庆市青少年网球发展现状》的文章对重庆32所高校网球场地做了调查, 重庆32所高校共有41片场地, 平均每所学校仅1.28片, 而且这些学校大多数是在主城区的学校, 如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而在中学里网球场地更是少的可怜, 一般青少年可以说很难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据重庆网球协会2012年的调查得知, 重庆拥有500多块网球场, 有3000万常驻人口, 平均60000人拥有一块场地。这些数据都表明重庆网球场相当稀缺。此外, 还存在着现有网球场地对外不开放、使用费用高的问题。部分单位的网球场地只供本单位领导和员工开放, 禁止外来人员使用, 这导致了网球场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部分对外开放的网球场地收费过高, 使一般生活水平的广大网球爱好者只能叹而观止。

3.2 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传播学理论认为, 大量的媒体宣传有利于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就网球运动而言, 当前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 尚未在全重庆形成一个“学网球、打网球”的浓厚氛围, 这也是当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面临的问题。其实, 网球运动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体育价值, 在国外其他国家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但是, 由于重庆市范围内网球运动的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电视节目、网路、报纸和书籍等鲜有大量介绍网球运动的宣传, 最终导致了广大人民群众不知道网球是什么、怎么打, 有些人即使对网球运动有所了解, 但也不够深刻, 从而制约着群众性网球运动在重庆市范围内的普及。目前, 仅有的网球运动宣传只是由政府来做, 高校系统、社会领域和商业领域的宣传还比较缺乏, 未能形成一个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机制。

3.3 网球教练少且技术水平不高

众所周知, 网球运动学习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羽毛球、乒乓球, 网球运动的学习普及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网球教练队伍做支撑。就目前而言, 虽然重庆市群众热爱网球运动的热情在逐渐高涨, 网球教练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但是, 目前的网球教练队伍还是不充足且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网球运动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制约着群众性网球运动在重庆市的快速普及。相关数据表明, 重庆32所高校中有仅有32名专业教练, 分布在13所拥有网球场的学校中。在一个调查中的96名重庆网球教练员中, 有34%的教练员参加过一般教练员培训短训班, 有26%左右的教练员参加过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 有24%的教练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 有3%和13%的人参加过高级和中级网球培训。这个数据表明重庆市网球教练经过很系统培训的很少。社会上大部分网球运动教练刚从体育院校毕业, 年龄小, 虽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实际的训练指导经验缺乏, 在训练过程中对网球专业技术的指导不够, 更谈不上系统科学的训练管理方法, 有的更是只要会喂球就可以当教练。这种问题的存在最终增大了普通群众学习网球运动的难度, 甚至会让他们对网球运动的热情逐渐降低, 这也是重庆市网球运动人数较小的原因所在。

3.4 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较低

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较低是当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最大现实。最近几年, 虽然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快,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球人口数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 我国内部不同城市地域之间的网球运动社会参与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网球运动普及较快, 而在重庆、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这样的内陆省份里, 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则比较低, 还未形成一个网球运动的良好氛围。相关抽样调查数据表明, 在重庆市范围内, 20岁以下参与网球运动的比例为16.7%, 20岁至35岁参与网球运动的比例为55.5%, 35岁以上参与网球运动的比例仅为27.8%。此外, 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比例较高, 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工人和农民群体参加网球运动的比例相对较低。总的来说, 重庆市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整体上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影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因素

传统落后观念的制约、政府支持力度的欠缺、网球运动的成本较高以及时间气候等客观因素严重影响制约着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准确把脉这些制约因素, 是积极探索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必然要求。

4.1 传统落后观念的制约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观念决定行为。对网球运动认识的传统落后观念是影响制约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首要因素。“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里, “重知识轻体育”的认识比较流行, 中小学和大学里的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 体育课程设置流于形式, 这也是导致我国体育人口落后于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此外, 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和“贵族式”的运动项目, 网球运动被广大群众了解的还不够。在日常的身体锻炼中, 他们更多的是去选择武术、登山、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足球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于每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民间组织的各类网球比赛, 参加者的数量并没有实现很快的增长, 并没有很多的生力军加入,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广大群众对网球运动的传统落后观念亟待更正。

4.2 政府支持力度的欠缺

经济的发展是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 重庆市政府的主要精力更多的偏向房地产、钢铁、高科技产业、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关键行业, 而对于体育事业发展, 特别是网球运动的关注度则不是很高, 最终导致了我国网球产业发展的缓慢, 这是影响制约当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 我国每年的体育产业总值仅占全国GDP的千分之二左右, 而网球产业所占的比重更是微不足道。在体育用品的生产方面, 我国至今尚未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品牌, 网球方面的体育产品更是依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美国每年网球产业的总收入是我国的几十倍, 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因此, 只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体育行业和网球产业的发展, 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才会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4.3 网球运动的成本较高

参加网球运动的成本较高,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网球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的原因所在。有很大一部分网球运动爱好者, 正是因为成本较高的原因, 从而不经常参加网球运动。具体而言, 网球运动成本较高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球运动的场地费用很贵。以重庆石子山体育公园为例, 标准的室外场地费用是每小时50元, 室内是70元一小时。条件好的如蓝湖郡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120元, 如此高昂的场地费用的确影响着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二是网球运动的装备费用很贵。比如, 一副名牌球拍的费用一般超过1000元, 一套网球鞋和衣服的费用一般也在1000元以上, 单个网球的费用在5元以上。其次, 请教练一般是80-100元每小时, 贵点的达到100-200元每小时。而普通群众的平均月收入只有3000—5000元左右, 广大群众的收入与网球运动高额的成本不成正比, 这一矛盾大大降低了网球运动参与的热情, 这是导致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4.4 时间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时间和气候等因素也是影响制约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主要是从青少年入手。但是, 受传统落后教育观念和体育观念的影响, 当前的青少年承担着极其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 为了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的时间花在了自习室和教室, 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接触、学习网球运动。然而, 网球运动的学习费时费力, 不好上手, 唯有通过长时间反复的学习和训练, 才能练好基本的网球技能, 这就大大影响了青少年参加网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 在当前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背景下, 年轻的上班一族更是很少有业余时间来耐心学习复杂的网球技术。此外, 全国各地的气候差别很大, 也对网球运动的普及造成了不利影响。在重庆地区, 夏季炎热, 冬季干燥, 春秋两季雨水较多, 而网球主要是室外运动, 这就导致了重庆地区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难度加大。

5 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 有效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 有利于增强全民的身体素质, 有利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建设世界性体育强国,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此, 积极探索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对策, 就要在加大政府对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加大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开发力度以及提高网球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等四个方面持续努力。

5.1 加大政府对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

中央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有效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更快更好普及的根本保证。应该看到, 推进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 一方面能够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体育事业和网球产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体育行业经济收入的快速增加, 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贡献, 既有社会效益, 也有经济效益。因此, 重庆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推广普及群众性网球运动的认识, 加大对网球运动资金投入的力度, 为网球这一“贵族运动”走向群众化、大众化提供资金保障。同时, 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推动网球产业的迅速发展, 进而扩大经济增长, 推动网球事业的繁荣发展。

5.2 加大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2011年, 中央电视台对李娜夺冠进行了简短的报道, 即刻让全国的广大群众知晓了网球运动, 可见, 有效的媒体宣传对于普及网球运动的重要性。因此, 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 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大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进入21世纪以来, 现代媒体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 要充分发挥微信、QQ、网站、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和书籍等传播渠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介绍。要注重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优势, 为广大群众观看网球赛事、观看网球教学视频、下载网球教学资料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只有不断加大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才能够让网球运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进而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推动传统网球观念的转变。

5.3 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开发力度

网球场地的环境是否漂亮, 设施是否齐全, 决定着广大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热情的高低, 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是有效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关键所在。就目前而言, 条件好的网球场地一般不对外开放, 使用的费用很高。条件差的网球场地不符合网球场地最基本的要求, 没有齐全的设施, 没有平整的地面, 没有舒适的灯光, 没有漂亮的环境, 不能有效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因此, 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开发力度, 就要充分利用城市费地修建更多的网球场地, 满足广大网球爱好者的基本需求。同时要严格控制网球场地的收费标准, 在保证基本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收费价格。对于单位自用的网球场地, 在空闲时期鼓励单位对外开放并给与一定奖励, 提高网球场地的利用率。

5.4 提高网球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鉴于网球运动学习难度大的特点, 提高网球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普通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和专门体育高校的学生是网球教练的主要来源, 要不断探索将社会网球教练的培养与高校网球体育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将网球体育课程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同时, 要注重对社会网球教练的例行进修培训, 鼓励他们多到基层、多到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训练, 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训练经验, 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进而不断提高他们包括技术训练、理论教学等各方面技能在内的整体素质, 为广大群众学习新技术新打法提供可能。

6 结论

进入21世纪, 网球运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实现了普及推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重庆市推广普及群众性网球运动成为大势所趋, 意义重大。鉴于当前群众性网球场地稀缺、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网球教练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的存在, 受传统落后观念的制约、政府支持力度的欠缺、网球运动的成本较高以及时间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 积极探索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对策, 要在加大政府对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加大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开发力度以及提高网球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等方面努力。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力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 意义重大。本文以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际结合法、问卷调查法等作为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了当前重庆群众性网球运动的现状。具体而言, 当前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面临着网球场地稀缺、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网球教练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网球运动的社会参与度较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 传统落后观念的制约、政府支持力度的欠缺、网球运动的成本较高以及时间气候等客观因素严重影响制约着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普及。为此, 积极探索推进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普及的对策, 就要在加大政府对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加大媒体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开发力度以及提高网球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等四个方面持续努力。

关键词:群众性,网球运动,现状

参考文献

[1]吕立功.高校网球文化对普及网球运动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

[2]宋红毅, 郭建荣, 闫强, 刘勇.榆林市群众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 2012, (2) .

[3]薛伟善.大连市群众网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 .

[4]罗耀华.内江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2) .

[5]余贞凯.网络媒介对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 2012, (4) .

[6]李腾飞.重庆市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发展调查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1, (4) .

[7]高丽萍.中国大众网球运动现状研究[J].网络财富, 2010, (10) .

[8]唐小林.网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9]De Water, Joel.The effect of equipment scaling on children's sport performance:the case for tenni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Volume, 2015, (15) :33-36.

流亭街道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第2篇

流亭街道大力实施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街道群众体育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发展局面。

目前,街道已建立社会体育辅导点29处,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9名,常年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进行训练指导。全街道有街道、社区两级体育设施、健身路径47条,篮球场和门球场35处,安装健身器材329件,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

创新,不是群众运动 第3篇

创新存在差异性

中国发展到如今,从经济市场来看,可能和其他任何国家的市场不一样。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一批经济学家预测,中国价格双轨制,会使中国经济崩盘。谁知,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崩盘,而且发展很快。国外经济学家无法预测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的经济模式和西方完全不一样: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任何数据乘13亿,就是非常惊人的数据。第二、发达国家经济学趋势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学趋势不一样。第三、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实体经济,现在是实体加虚拟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任何国家都不一样。

中国的创新体系,比较美国创新体系,有什么样的差异性?中国经济发展30年,它的创新滞后是自然的,有它的必然性。人们首先要解决温饱和基本生存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以后,慢慢走向生活乐趣。为此,中国的发展,更多是模仿、借鉴,并处于产业链下端。另外,由于体制的问题,如何让创新商品化和产业化,更是一个法治齐全的问题。如果突不破这些瓶颈,创新就会流于空洞口号和标语,成为官员的一句套话。这就是将创新,变成了一场变相的群众运动。

今日中国,所有的企业完全走在创新层面上和国外竞争,时机仍然不够成熟。我国还没有完全退出制造业和基础工业化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企业,还是在跟随和模仿,在解决温饱的阶段当中。但是,中国的一些高端企业,恐怕需要有眼光来做引领层的创新。

更重要的一点,政府在整个创新过程当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中国和美国的一个很大差别。中国完全走美国自由市场的道路,可能会有大问题。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走到现在这个程度,说明市场万能的理论不完全正确。但完全由政府主导完成创新,经济发展也会遭遇种种问题。政府更多的应当是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社会包容失败,包容个性化,包容多元存在,包容多种文化价值观取向存在,这是给创新引领非常好的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基础。

中国在这些方面,无论是媒体、院校还是政府,恐怕要有一个平台意识。中国人是非常聪明,而且极其聪明,中国人是这个世界唯一兼具聪明和勤劳的两大要素,犹如一头睡醒的雄狮,运程发轫,挡也挡不住。只要气氛合适,中国创新一定大有前途。

中国模式非独特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没有独特之处,它的奇迹类似东亚四小龙爬升的阶段。如果一定要说独特,中国的创新,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也应该是中国特色。中国有没有可能诞生出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能够和美国区分的创新模式呢?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方面解决创新,一个方面解决就业。从低端产业价值链和劳动密集型的角度来看,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发展。中国要在世界产业链一体化背景下生存,需要不断的提高,提高的任务非常迫切。

为什么说非常迫切?现在的创新方式,没有办法长久维持。硬件投入那么多了,投的越多报酬越减。减到什么程度?说出两个数据,令人觉得震惊。第一,“十一五”期间,全上海除了崇明岛以外,每平方公里投入4.9亿,完全是一种投资型而不是创新型的发展模式;第二个数据,198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5亿,去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将近3万亿,这种白相钱的模式导致了人民币的贬值。现在,投入的资源和货币越来越紧缺了,你再拿货币投入,就是稀释老百姓手里的现钱。国家印的货币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导致通货膨胀。

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奇迹?奇迹一说,不切实际。华尔街不相信眼泪,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是投入带来的。奇迹分两种,一种是创造制度和技术,这是奇迹。现在拿GDP当奇迹,谁都会做,投进去就出来了。其实所谓“奇迹”,应是原来没有的,创造出来叫做奇迹。帝国大厦在1937年建造时是奇迹,为什么是奇迹?那个时候,诞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层建筑技术。现在,浦东再高的楼也不算奇迹,只要有钱就能造出来。奇迹是指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不是投入性的产出。

中国创新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奥巴马号召美国人民向中国学习?说中国的创新很厉害,超过美国了,美国感到受不了了。奥巴马公开说:中国的创新,把美国逼得没退路了。国人切莫将别人的故意夸奖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其实只是创新和思维方式差异罢了。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柔性的,是系统的,主要由政府自上而下大力推动的;而现在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个性自觉的,强调科学的,要远远超过中国的柔性思维。

运动式创新走不远

中国的创新驱动,需要改变由政府主导的运动式创新,需要回归到创新的本原,回归到以个性的自觉张扬,回归到企业发展作为原动力。如果不能这样回归,中国创新的路将走不远。

运动式创新,将创新驱动成为一个口号,成为一个运动,创新就进入误区了。这与政府的政绩有关,和形式主义有关,很多都是数字,包括多少专利。因为是运动式的,就会带来很多数字的,炫耀的,形式的,乃至逐利的。逐利性做出来的东西,在任期内创新,任期后的创新和我没关系,这都是运动式创新造成的。

为什么出现运动式创新,又如何来改变这种状态呢?

第一、时代在进步,创新理论没进步。第三次工业革命,无线互联网,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时代进步。但是,创新理论还停留在熊彼特,停留在奈斯比特。中国的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应该站出来,在理论上创新和突破。究竟有没有中国式创新?既然有一个民族,有这种文化、生活习惯和评价标准,就一定有特色,这是肯定的。这需要全民族奋起铸就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念。

第二、改革深化,必须靠改革推动创新。现在的问题,在于运动式创新是政府主导的。政府主导并非不好,但停留于此,缺乏个性化的激化,不仅难有成效,反会造成负反应。大家看到五年来,中国的官本位愈演愈烈,行政化越来越重,形式化越搞越僵。需要建立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的评价标准,包括对于组织形态,这些都需要靠改革深化来解决。

第三、改变价值观。中国的价值在扭曲。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往往唯领导是从。领导要听的就做,领导不听的不做。媒体宣传的也是这样,要讲给市委书记听,讲给国务院总理听。创新价值导向是什么?乔布斯就是有价值的创新,而我们为什么很多创新走不下去了。人们往往在怀疑,走下去有什么好处,个人的名利在哪里和成就在哪里,这是价值扭曲。创新是科学思维之灵感的爆发。人们心灵如被名利束缚,创新灵感怎会有效闪现?所以改变价值观,才能将创新思维彻底解放出来。不能怀着功利目的搞创新,而是创新成就必然造福社会,产生功利价值。

第四、谨防创新泛化。什么都是创新,连杯子加一个托也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带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力的,如果一种创新的东西看不见,看到的数字是多少专利,多少所谓的新产品,其实是创新泛化。真正创新需要聚焦,能够张扬个性,让那些创新的人获得创新的机会和平台。非常重要的一条,政府需要做什么?应该创造一个平台,让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组织,在这个平台获得创新的源泉。

群众性运动 第4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庆市主城区小区30个、休闲场所8个、学校30所 (高校25所, 中学5所) 。

1.2 研究方法

1.2.1 查阅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维普等网上查询和阅读与网球运动有关的资料文献共计十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对重庆市网球场地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参与网球运动人数、参加情况和参加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共发放问卷190份, 回收180份回收率达94.7%, 有效回收率1 0 0%。

1.2.3 统计分析方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消费人群

重庆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群很广泛, 且逐渐增长。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经济层次以及不同的动机的网球参与情况不同。

2.1.1 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 20岁至35岁人群参加网球运动的较多, 35岁以上人群参加网球运动的人数与20岁至35岁人群比较就相对较少, 但是20岁以下人群参加网球运动的人数比起前两个年龄段是最少的, 因此网球运动还需要在20岁以下人群中加强普及程度。

2.1.2 经济层次

调查显示参加网球运动的高收入人群较多, 但也不乏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加入到参加网球运动中来, 甚至都超过了高收入人群, 而有着中等收入的人群参加网球运动就相对较少 (表2) 。

2.1.3 参与动机

调查显示, 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而参加网球运动的人群较多, 为了自己学习网球技能的人群也有相当的一部分, 但是为了娱乐和利用网球来进行社交活动而参加网球的人群就相对较少了。

2.2 网球场地及器材

2.2.1 网球场地

调查显示, 在重庆市网球场主要分布最多的就是分布在各小区中, 其次就是分布在各学校中, 最后就是有网球场地的休闲场所。重庆市的网球场使用率很高, 但是网球场地太少, 需要更多的修建网球场地。

2.2.2 网球器材

目前, 重庆的网球用品商店, 经营商越来越多,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立光网球商店, 康有网球商店等。

2.3 师资力量

由于网球的特殊性, 网球教师和教练已经是网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调查显示, 在各小区中只有10个小区有零散的网球教练, 才占整个调查的33.3%。在有网球场的学校里面, 也只有53.3%的学校有网球教师。而在各大高消费的休闲场所, 都有网球教练 (表5) 。

2.4 网球俱乐部及社团

目前重庆市的网球俱乐部初具规模, 比较知名的有:重庆天天网球俱乐部、重庆休闲网球俱乐部、重庆搏力琦网球俱乐部等, 以及一些学校及网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的网球社团, 比较知名的有:华星盟会、灵动网球群、重庆工商大学网协等。

2.5 网球比赛

调查显示, 重庆举行的网球比赛较少, 定期举办网球比赛的小区才只占整个调查的16.7%, 而零散办过网球比赛的小区也只占26.7%。举办过网球赛的学校只占33.3%。但是在休闲场所里几乎都举办过网球比赛。

3 结论

3.1 网球消费人群

重庆网球运动的参与人群很广泛, 主要参与目的有娱乐、社交、增进健康、学习技能四大类, 其中又以增进健康和学习技能人群居多。目前, 重庆的网球参与人数越来越多, 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3.2 网球场地数量较少

虽然目前重庆的网球场有100多个, 但是相对于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 场地还是不够, 从场地的使用率上就可以明显看出。因为网球场的造价较高, 且最多只可容纳4个人同时进行运动, 所以投资商比较谨慎, 投资网球项目的意识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网球场地少的主要原因。

3.3 网球师资缺乏

由于网球是在最近几年才有所发展, 参加过网球学习和培训的教师或教练人数不多, 因而造成从事网球教学的专业人员缺乏。目前从事网球教学的人员中, 知识结构比较缺陷, 而且比较混乱和随意化, 大多数是你情我愿的临时聘用关系, 没有正规的管理体系。

3.4 俱乐部及社团发展不成熟

重庆的网球俱乐部及社团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场地设施不足、资金短缺、制度不完善等都是当前制约网球俱乐部及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

3.5 网球比赛较少且混乱

当前重庆的网球比赛比较知名的只有“加州花园杯网球公开赛”, 其余赛事大多数是比较零散的, 包括一些学校的比赛和一些自发组织的友谊赛等等。而且重庆针对网球赛事没有比较完善的制度, 各式各样的赛事显得很混乱。

4 建议

4.1 更新思想观念, 加强网球消费意识的引导

强化更新思想意识, 充分开发网球的各种“社会价值”。推进网球社会化、产业化, 要把消费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扩大网球市场的消费群体。

4.2 继续开发群众性的网球运动

有条件的部门、学校、基层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创造条件, 让更多的人喜欢打网球。

4.3 加大网球场地建设

由于网球场地明显不足,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更多地修建网球场地。

4.4 师资队伍建设, 尽快提高网球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网球运动这种特殊“商品”的质量标志, 只有技术水平提高了, 才能促进网球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第一, 引进专业型人才, 鼓励和组织网球教练培训或进修。

第二, 要对网球教练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 在各大高校开设专门的网球专业课程, 来加强专业网球教练和老师的培养。

4.5 加强网球俱乐部和社团的发展

强化俱乐部的管理机制, 扩大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

4.6 建立完善的网球赛事制度

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完善网球赛事制度, 多组织各类网球比赛。鼓励赞助商赞助, 使网球比赛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7 加强宣传力度

网球运动在重庆市起步较晚, 因此要加强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的魅力, 让更多的人关心这项运动, 从而推动我市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促进我市网球市场的良好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 对重庆市群众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对网球运动目前的发展状况、影响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以及网球运动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揭示出重庆市群众网球运动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重庆群众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网球运动,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于学清.中国网球运动产业化运作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 (5) :53~55.

[2]丁涛, 李勇.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6 (11) .

[3]关学雷.对我国网球市场发展的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 2006, 3 (27) :284~286.

[4]黄丽娜, 云鑫.影响网球运动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479:260~261.

[5]关丽静, 马勇.我国网球休闲运动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494:186.

[6]王立磊.网球运动的经济学价值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0 (28) :109~111.

[7]李波.重庆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6, 10 (5) .

[8]杨芳, 雷少华.对网球的社会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 2005 (2) .

[9]宗志伟.上海市高校网球俱乐部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4.

[10]杨铁黎, 张建华.职业体育市场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J].体育与科学.

群众性运动 第5篇

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均衡模式,不仅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与资源的保障,同时,也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新局面,这无疑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社会关注程度.群众性体育运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与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于此,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的改善,就成为全社会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给予切实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其次,能够促进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各个发展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布局.群众性体育运动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体的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制定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规划,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第三,体育事业的发展以经济基础为保障,振兴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会成为农村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由于我国对体育发展的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群众体育已实现了与竞技体育的并重发展.而新农村建设所遵循的并重发展的原则,势必会对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发展的契机.

对群众参与越野滑雪运动价值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群众 越野滑雪 健身价值

一、前言

随着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越野滑雪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强身健体的功能,这项运动在近几年也成为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运动。自从2003年我国长春净月潭成功承办了国际瓦萨滑雪节和多次接待大型国际赛事至今,这个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世界顶级滑雪赛事里,除了来自中国、瑞典、挪威、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比赛外,还有二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业余爱好者报名参加,更有上万名国内各地来的冰雪旅游爱好者参赛,其中有全家上阵,有古稀老人,也有十来岁的儿童。可见民众对越野滑雪运动青睐之深。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众越野滑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观察法。观察参与滑雪运动者的身体能力与技术运用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1.越野滑雪对身体的锻炼价值。高山滑雪、单板滑雪的滑动主要靠身体的重力,无需过多的肌肉力量参与,而越野滑雪的滑动主要靠自身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因此对滑雪者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均有明显的锻炼功效,对身体均衡发展,保持修长体态等方面效果也很明显。其运动乐趣主要体现为在冬季里滑雪翻过高山,穿越平原、结冰的湖面,欣赏冬季里大自然的雪上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纵情驰骋在洁白宽广的雪面上,在林海雪原里领略秀美壮丽的大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即可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同时滑雪还可以塑造人们坚定、沉着、果敢、自信等现代人最可贵的品格。这也正是滑雪运动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2.越野滑雪适于广泛人群参加。由于越野滑雪场地、器材相应简单,安全性好,即便摔倒了,自己也可以顺利地站起来,具体的滑雪方式可自己任意选取,滑行速度可快可慢,又可边走边滑,十分惬意,不管是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否有慢性疾病,都可以穿起轻便的越野滑雪器材在雪中“散步”,可滑几百米、几千米,激情高涨时可滑出几万米。

3.越野滑雪可保证安全。滑雪运动不等于危险,但滑雪运动有危险,这是想参加滑雪运动者应该正视的问题。在高山与单板滑雪场上,受伤时有发生,滑雪的安全性应成为滑雪者的首要问题。如果在学习滑雪之初,首先从越野滑雪入门,将会对滑雪者的安全与健康十分有利。越野滑雪对于初学滑雪人群“熟悉器材”、“感悟雪性”,适应平衡及滑行很有益处,首先练习越野滑雪,待较熟练掌握了犁式技术之后,再进行高山滑雪的练习,这样学习高山滑雪技术就会容易得多,安全得多,很快就会进入角色。

4.越野滑雪具有融洽和谐的特点。高山滑雪与单板滑雪基本是在山坡上快速向山下单体滑行,而越野滑雪可在林海雪原中结伴而滑,全家参与,一边滑雪,一边拍照,谈笑风生,甚至放喉歌唱,把滑雪、赏雪、嬉雪结合在一起,其乐融融,国外经常有上千人乃至上万人参加越野滑雪的大场面,滑行几十公里是常事,其过程中要穿过城市,通过景点,队伍浩浩荡荡,像一条长河,望不到头,见不到尾。当我们都能真正了解了越野滑雪的诸多益处并参与其中的话,这项运动同样将会成为中国人冬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人也可能成为越野滑雪的业余爱好者。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初学者首先要了解越野滑雪的基本常识和竞赛规则,以便更好地欣赏和参与这项运动。

经常参与越野滑雪运动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及与大自然的亲和力,而且还可以克服初学高山速降滑雪的心理障碍。经常参与越野滑雪运动者,合理地运用越野滑雪器材是掌握这项运动技术的重要前提,进行体能锻炼是提高越野滑雪技术的先决条件。

群众技术协作运动发起人——吴家柱 第7篇

上世纪60年代初, 年轻的共和国面临暂时经济丨木丨难, 大W T.厂纷纷而临关倥的境遇辽宁作为新中国Si要丨:业基地, 不但没有被闹难fk倒, 许多T.人还纷纷参加丫群众技术I•办作运动, 而这项运动的发起人就是仝W劳动模范——吳家拄吴家柱, 1927年出牛在ix宁翁a房店沈阳解放后, 来到沈阳气体m縮机f n i96i年, 吴家tt参加沈阳市总丁会举办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班, 会h受到毛泽东关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启发, 便和一起参会的林海丰、旲大冇商®要合作攻关经过一段时丨对刻苦钻研.他们将沈R丨拖拉机厂F-T.研膺变成机械研磨, 还解决了沈阳, 机厂濟床砂轮修整的难题随丨丄为响应党巾央发愤图强>广丨力史生、艰苦命斗、勤俭建W的号, 晃家柱决定联合沈阳令I If y'f模, 将技水t•办作活动范闹扩大沈阳变压雒厂的王风恩、东北机器制造厂的尉凤英、沈R丨铸造丨•的张成ff M询后纷纷加入每天下班后, 他们就带着丁.作中的技术难题聚集在吴家柱家里, 研究解决对策冇n•來r兴致, 芤至会迪宵达旦, 壯子饿广就用幵水冲濟油做成酱油汤充饥打N•到企业联合攻关.大家也儿f-令部t1 iffl业余吋间, 不收厂家一分钱, 不吃厂家‘n饭随荇群众技水协作活动规投不断扩大, 参丨川人数也急剧增) 川, 很快突破r S人家41容纳+K, »家柱所在的沈PI丨气压机f'寄广大力支持, 将孕家室作为群众技水协作活动新场所。每到晚丨:K班或是周未, 上百号丁.人拿着图紙、设备模型、工卡量具等而向气压机厂, 大家或互_介绍革新成果, 或提出课题研究解决办法, 场而十分热闹1961年10月24日, 沈卩丨1市正式成立.广‘沈阳i!J7/^、先进屯产者厂际经验交流和技术丨办作活动委记会”, 吴家柱祀任主任舴众技水y M乍运动在沈阳市总丁.会的领汙支持下.蓬勃发展起来人民n报、巾央电台、丁.人h报等媒体进行r大最报道此fi.群众技水I"办作运动/十:令ICdi速推广开来群众技水I•办作的诞.卞, +仅创造r联合解决技水难题的职T.组织, 还孕育出“艰苦奋+�w结协作、无私辛献”的“技水协作精沖” (文字、图片由辽宁省档案馆编研展览处提供)

对群众参与越野滑雪运动价值的研究 第8篇

随着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越野滑雪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强身健体的功能, 这项运动在近几年也成为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运动。自从2003年我国长春净月潭成功承办了国际瓦萨滑雪节和多次接待大型国际赛事至今, 这个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世界顶级滑雪赛事里, 除了来自中国、瑞典、挪威、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比赛外, 还有二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业余爱好者报名参加, 更有上万名国内各地来的冰雪旅游爱好者参赛, 其中有全家上阵, 有古稀老人, 也有十来岁的儿童。可见民众对越野滑雪运动青睐之深。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国内外大众越野滑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观察法。观察参与滑雪运动者的身体能力与技术运用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1. 越野滑雪对身体的锻炼价值。

高山滑雪、单板滑雪的滑动主要靠身体的重力, 无需过多的肌肉力量参与, 而越野滑雪的滑动主要靠自身的肌肉力量, 有一定的运动强度, 因此对滑雪者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均有明显的锻炼功效, 对身体均衡发展, 保持修长体态等方面效果也很明显。其运动乐趣主要体现为在冬季里滑雪翻过高山, 穿越平原、结冰的湖面, 欣赏冬季里大自然的雪上风光, 呼吸清新的空气;纵情驰骋在洁白宽广的雪面上, 在林海雪原里领略秀美壮丽的大自然风光的过程中, 即可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同时滑雪还可以塑造人们坚定、沉着、果敢、自信等现代人最可贵的品格。这也正是滑雪运动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2. 越野滑雪适于广泛人群参加。

由于越野滑雪场地、器材相应简单, 安全性好, 即便摔倒了, 自己也可以顺利地站起来, 具体的滑雪方式可自己任意选取, 滑行速度可快可慢, 又可边走边滑, 十分惬意, 不管是年龄大小, 体质强弱, 是男是女, 是胖是瘦, 是否有慢性疾病, 都可以穿起轻便的越野滑雪器材在雪中“散步”, 可滑几百米、几千米, 激情高涨时可滑出几万米。

3. 越野滑雪可保证安全。

滑雪运动不等于危险, 但滑雪运动有危险, 这是想参加滑雪运动者应该正视的问题。在高山与单板滑雪场上, 受伤时有发生, 滑雪的安全性应成为滑雪者的首要问题。如果在学习滑雪之初, 首先从越野滑雪入门, 将会对滑雪者的安全与健康十分有利。越野滑雪对于初学滑雪人群“熟悉器材”、“感悟雪性”, 适应平衡及滑行很有益处, 首先练习越野滑雪, 待较熟练掌握了犁式技术之后, 再进行高山滑雪的练习, 这样学习高山滑雪技术就会容易得多, 安全得多, 很快就会进入角色。

4. 越野滑雪具有融洽和谐的特点。

高山滑雪与单板滑雪基本是在山坡上快速向山下单体滑行, 而越野滑雪可在林海雪原中结伴而滑, 全家参与, 一边滑雪, 一边拍照, 谈笑风生, 甚至放喉歌唱, 把滑雪、赏雪、嬉雪结合在一起, 其乐融融, 国外经常有上千人乃至上万人参加越野滑雪的大场面, 滑行几十公里是常事, 其过程中要穿过城市, 通过景点, 队伍浩浩荡荡, 像一条长河, 望不到头, 见不到尾。当我们都能真正了解了越野滑雪的诸多益处并参与其中的话, 这项运动同样将会成为中国人冬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分人也可能成为越野滑雪的业余爱好者。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初学者首先要了解越野滑雪的基本常识和竞赛规则, 以便更好地欣赏和参与这项运动。

经常参与越野滑雪运动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及与大自然的亲和力, 而且还可以克服初学高山速降滑雪的心理障碍。经常参与越野滑雪运动者, 合理地运用越野滑雪器材是掌握这项运动技术的重要前提, 进行体能锻炼是提高越野滑雪技术的先决条件。

2. 建议。

对于初次参与越野滑雪运动者应挑选适合的越野滑雪器材并熟知其使用方法, 必要时要在专业教师或教练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运动。经常参与越野滑雪运动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肌肉力量的锻炼, 以便进一步提高越野滑雪技术, 增强滑雪兴趣。

摘要:越野滑雪是要求技术和身体素质很高的一项体育运动;是在符合生物力学规律基础上根据人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来确定技术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并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 针对群众参与越野滑雪运动价值进行了研究, 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目的是提高群众参与越野滑雪运动的热情和业余越野滑雪爱好者的技术水平。

群众性运动 第9篇

一、定向运动的起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 散布着无数的湖泊。城镇、村庄稀疏散落, 人们的交通主要是依靠那些隐现在林中湖畔的弯弯曲曲的小路。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生活, 理所当然地要比别的地方更需要地图和指北针, 否则, 要想穿越那莽莽林海是十分困难的。正因为如此, 那些最经常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林中行动的人们———军队, 便成了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他们深知, 如果不具备在山林地辨别方向、选择道路和越野行进的能力, 就不能完成保卫国家的重任。

1918年, 瑞典一位名叫吉兰特 (Maij Or Ernst Killander) 的童子军领袖组织了一次叫做“寻宝游戏”的活动, 引起参加者的极大兴趣, 这便是定向运动的雏型。

由于这个活动的组织方法简便, 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 还能够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精神, 提高人的智力、体力水平。开展定向运动不需要象其他体育项目那样在场地与器材上支付大量经费, 娱乐性与实用性兼备, 因此日益受到军队的重视, 并且很快地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在群众体育中大力推广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自引入中国到今年已有二十八年。1991年成立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 1992年中国成为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国[1]。在中国目前参与的人群大都是军人和学生, 但从定向运动的应用价值来看, 它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力与体力并重的智慧型体育项目, 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同时可以增强人们在受到体力和智力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策的能力, 它还有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交网络, 所以把它在群众体育中推广, 将会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定向运动是融合人与自然的运动。

人类在自然的怀抱中创造了文明, 文明却正在使人类远离自然。也许是人类在远离自然的文明世界生活得太久了, 在都市文明所带来的便捷中逐渐陷入身心的慵懒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归自然。人们首先冲出都市文明的封锁去和自然对话, 还原人类作为自然中一员的本色, 表现人类最本质的能力。定向运动是一项在户外进行的体育项目, 它将自然与体育项目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

2. 定向运动是合作与和谐的运动。

定向运动的个人比赛, 富于挑战, 乐趣在于尝试从未尝试过的方案;对团体赛、接力赛、家庭赛而言, 合作与和谐则是比赛成功的关键。团体定向比赛是非常好的团队建设活动, 可以将它的作用延伸用于职场团队意识的培养。上海的贝尔、联想、易趣等集团已将团体定向作为员工团队建设的培训项目。

3. 定向运动是智力与体力双重的运动。

要想成为优秀的定向运动员仅有体力是不够的, 良好的运筹能力、计划性、空间感、方向感等智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此运动可培养人们在艰苦条件下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定向运动适合在群众体育中推广

1. 定向运动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体育休闲活动。

定向运动的开展不拘泥于场地的限制, 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利用森林、郊外、城市公园和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 这样可节约大量的场馆经费和各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器材简单、只需一张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南针, 可操作性强, 是每个普通人都消费得起的体育休闲活动, 极易得到普及与推广。

2. 参加人员的广泛性。

由于定向运动比赛可根据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编组, 加之赛程可近可远, 场地可难可易, 比赛因体力与智力结合而决胜, 因此该项运动适合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适合不同年龄的各类人群的参加。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 运动员最小的只有8岁, 而最长者有80岁。国内很多幼儿园在公园、郊野组织的亲子“寻宝”游戏中也融入渗透了定向运动的理念。真可谓老少皆宜。

3. 定向运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

参赛时, 选手要根据组委会在图上标明的前进方向, 进行地图与实地对照, 选择行进路线, 寻找各检查点, 因此定向运动比单纯的步行或赛跑更能提高参加者的兴趣, 加之此活动是在野外开展, 使整个活动似在做“探宝”游戏, 又颇具有娱乐性。

4. 参加定向运动可以获得社交机会, 积累人脉资源。

定向运动不论男女老幼、种族背景、社会地位和文化差异.都可以尽情参与。比赛后, 选手之间互相交换整个赛程的路线选择、方向判断等经验, 无形之中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了与社会、与朋友、与其他不认识的人群之间的交流, 增加了社会阅历、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人脉资源, 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定向运动相比其他运动项目的优势性

1. 定向运动是一项智慧与体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智能与体能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 这也恰恰是定向运动参加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凡是参加过定向运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就是运动过程中跑步不再显得枯燥乏味了, 因为该项运动不仅仅是体力的竞争, 也是智力和技巧方面的竞争。一方面奔跑的速度靠体力, 另一方面方向的判断和路线的选择正确与否, 要靠地图与指北针的运用以及人脑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这是智力的较量。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

2. 定向运动是进行地图科普教育的有效途径。

虽然中国政府在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地图科普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民众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缺乏有效途径, 地图科普教育工作模式和理论体系缺乏创新与活力, 已经无法适应简单易行与高节奏、高效率的大众需求。定向运动的开展对于普及全民识图和用图知识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加强国际竞争能力大有好处。

3. 定向运动针对不同的参与人群体现出不同的作用。

学生参加定向运动。不仅调节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绪、增强体质, 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地理知识, 尤其对于培养他们在野外话动和陌生城市中的自我生存能力有独到的好处。周末将它作为一项家庭体育项目, 可以使一家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自我娱乐、融洽关系、增加乐趣。基于定向运动的挑战性, 勇于尝试从未被尝试过的方案, 并要求参加者全身心的从双腿到大脑以最高时效达到世界顶极目标。定向运动同样适合作为职场精英人才参加的体育项目。定向运动由军事需要发展而来, 所以发展至今仍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世界军事体育项目。在部队、警察及救难人员中开展这一运动有助于行军作战及各项侦察搜救任务的完成。

五、结束语

作为一项集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竞技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定向运动在群众体育中推广的价值很高。尽管我们在推广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本着“健康为本”的理念, 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定向运动的诸多功能, 让定向运动更快、更好地走入群众体育中来。

参考文献

群众性运动 第10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群众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及镇老街。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阅读《金秀瑶族自治县志》和《桐木镇志》等文献资料, 为本文的分析与讨论奠定基础。并以县志记载截止时间 (1989年) 为分界点, 将桐木镇群众篮球开展现状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分析。

1.2.2 实地考查法

亲临2011年~2013年桐木镇春节篮球比赛现场, 并对桐木镇老街、甘棠、仁里、大蚕等行政村进行实地考查。

1.2.3 专家访谈法

拜访了桐木镇政府宣传委员李远福、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站长廖祖安、镇篮球协会会长黄争光、镇篮协裁委会主任韦木芳、篮球比赛解说员覃昌富以及球队的企业负责人韦桂龙、叶祥忠、潘建中、李文学及个体商店老板等共16人。

1.2.4 逻辑分析法

将桐木镇篮球运动开展的史前资料与现代篮球运动现状进行整理、分析, 从其特有体育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价值等进行深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1989年以前桐木镇篮球运动开展概况

《桐木镇志》中记载:桐木镇始建于明化十六年, 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北部, 为金秀、象州、鹿寨、荔浦等四县交通联系的枢纽, 是个既古老又新兴的圩镇;居住着瑶、壮、汉等民族, 面积192.578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北缘向中亚热带南缘过渡的气候, 四季分明, 年均温度20℃-21℃, 冬季平均气温达10℃以上, 夏季最高温度在28℃以上[1]。优越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使篮球运动在桐木镇得到普及和发展。《金秀瑶族自治县志》中记载:桐木镇群众篮球运动开展较早, 并在广大农民、职工、学生中得到很好的传承。2.1.1.农民篮球:桐木镇的农民体育活动于清、民时期主要有舞狮、打拳、篮球赛等, 到民国中期 (1926年-1946年) 的文娱体育活动日趋繁盛, 各种体育活动蓬勃兴起, 其中篮球活动最为普及。民国17年 (1928年) , 在王绍桂的倡导下桐木街组建篮球“健康队”, 次年参加修仁、象县 (现称:象州县) 的运动会, 均获第一名, 获赠“永春”、“球术超群”等锦旗称号。随后卢义寿组建协进队、姚瑞组建联合队。于1946年“健康队”、“协进队”联合组成“劲军篮球队”, 出席平乐专区在八步举办的运动会。到1947年甘棠村组建篮球队, 1952年取名“升平”, 于1958年代表公社出席石龙县举办的全县篮球友谊赛, 到1962年更名“红鹰队”, 1970年应象州县人民政府的邀请, 参加县四级干部大会举办的篮球赛;1974年10月, 参加了县首届农民篮球运动会;1984年春节, 应象州县寺村公社的邀请代表桐木公社参加比赛;1986年, 柳州地区举行第四届篮球运动会, 该队有三位队员加入县队参加比赛。自1986年至1987年镇里都举办春节篮球比赛, 参加队数很多, 1987年春节篮球赛, 桐木镇共有60支男女队参赛。

2.1.1 职工篮球

解放前, 镇内未开展职工体育活动。1952年建县后, 职工体育发展较快, 项目以篮球为主, 1958年后职工体育逐步归县总工会俱乐管理, 职工篮球运动开展更为频繁、赛程更长, 如:1959年10月1日, 在县城举行的解放后首届体育运动会, 有篮球、射击等项目, 运动员达270人;1972年举行县篮球运动会, 有18支男女队;1982年4月18日至5月4日, 在县体委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体育活动, 比赛有男女篮球、环城赛跑等。至10月, 县体委、县总工会联合举办首届职工篮球运动会, 有30支男女队参加。1987年国庆节, 县体委主办职工篮球赛, 有24支男女队参赛。

2.1.2 学校篮球

在民国时期, 桐木镇只有3所完小, 均有篮球场, 高年级还有篮球训练, 但校内未建立正式篮球队。一些在外地读书、寒暑假回乡的青年与学校老师及当地青年凑在一起, 经常开展篮球赛。解放后, 镇内有14所完小和4所高初中, 有24个篮球场, 各中学都组建了篮球队, 每年学校都组织开展篮球比赛, 球队都代表本学校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首届 (1971年) 和第二届 (1978年) 中学生篮球运动会, 以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种篮球赛, 学校之间还不时开展友谊赛和邀请赛, 篮球活动开展较为活跃[2,3]。

2.2 1989年后桐木镇篮球运动开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 桐木镇经济水平得到较快发展, 居民的物质生活明显有了起色, 农民就业结构、就业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余暇时间增多, 加之生活水平提升,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后, 《全民健身纲要》在全国颁布实施, 来宾市实施“三求”工程和获批准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后, 全镇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全部修建了室外标准灯光篮球场, 群众自发地举办各种形式篮球活动, 乃至举办各种规模篮球比赛的比率明显上升, 桐木镇的农民、职工、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 尤其是农民篮球赛, 参与人数多、规模大、水平高, 资金筹措方式发生了以社会为主的大转换。

2.2.1 农民篮球

2.2.1. 1 邀请赛

为满足广大球迷的要求, 1989年以后, 桐木镇开始重视引进高水平篮球队来参加各种比赛。如, 1993年3月邀请国家青年男篮与广西区男篮到镇中心球场进行了一场表演赛, 我国著名篮球运动中阿迪江、郭士强代表国家青年男篮参加了比赛, 这场比赛吸引了1万多名观众。类似的表演赛被邀请的球队还有:柳州农用汽车配件厂男女队、来宾县男女队、鹿寨县男女队、柳钢男女队、广西师范大学男女队、柳州师专男女队等高水平篮球队。2006年春节举办了第一届男子邀请赛, 至今连续举办了8届。邀请赛每天的比赛都吸引约1.5万名的观众前来观看, 比赛培养了大批篮球爱好者。下图1、图2、图3是2011年至2013年篮球邀请赛全景图, 图4是部分小球迷请球星签名场景。

8届邀请赛中, 外地球员的人数逐渐增多、水平越来越高。2006年至2010年球员大部分来自广西区内南宁市、北海市、柳州市、来宾市等地, 有少数来自广东省、湖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2011至2013年球员遍及国内外, 甚至有俱乐部整支球队参赛。表1是2011年至2013年受邀请球队球员来源及获得比赛名次情况表。

2.2.1. 2 节庆日篮球赛

桐木镇在重大节庆日举行篮球赛一直坚持不断, 尤其在春节, 比赛从不受影响, 每年参加队数男队保持在20多支、女队8支左右。其中, 2006年规模最大, 男队有40支、女队有16支, 象州县、鹿寨县、兴宾区等地学生、社会青年自发组织多支男女球队前来参赛。

2.2.1. 3 万村农民篮球赛

2011年来宾市体育局将“万村农民篮球赛”的选拔赛地点放到基层。桐木镇政府在乡镇级选拔中, 将管辖行政村、社区的15支球队采用双循环主客场制轮流在不同行政村的“三求”工程球场进行比赛。这种赛制为广大农村篮球爱好者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也培养了大批球迷。比赛结束后主队宴请客队吃夜宵, 夜宵开支不大, 煮些猪肉粥, 再炒些农家种的花生、黄豆, 喝自制的米洒就行。这种方式很贴近民俗, 增加了球员之间的交流, 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锻炼宗旨, 极大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经选拔龙庆村球队已两次代表金秀瑶族自治县参加来宾市的决赛。此外, 自2005年8月篮球协会成立以来, 每年8月份都举行篮协成立周年篮球赛, 参赛球员也大都是当地农民、乡镇职工、中学生, 为培养当地篮球爱好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2 职工篮球

桐木镇职工篮球运动开展也非常频繁, 每年的三八节、五一节、七一节、国庆节、元旦节, 以及各行业系统举行的全民健身运动会都有篮球比赛项目, 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参与篮球活动的积极性。

2.2.3 学校篮球

学校按教育计划开展体育活动, 篮球项目以引进课堂, 篮球运动成为高年级学生体育课堂的首选活动项目。每年学校都举行篮球运动会, 各学校之间的友谊赛也从不间断。

2.3 开展群众篮球运动所需的物质条件

调查发现, 近年来, 桐木镇群众篮球活动开展的次数逐年增多, 组织形式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政府组织、企业赞助、群众自主发起三者并举。经费来源方面也逐步改变了以往依靠政府拨款、捐款的单一模式, 形成了政府拨款、企业赞助、个人捐款、集体集资等多渠道筹措形式。而企业赞助、个人出资占越来越大份额, 乡镇政府拨款的比例逐步减少。表2是2013年四个企业聘请球队开支一览表。

单位:万元 (人民币)

从表2看到, 2013年四家企业邀请球队开支约12~20万人民币, 而大会给球队名次奖金分别是3、2、1、0.2共6.2万元, 企业投入远多于政府投入。往年各企业给球队的保底金不尽相同, 但基本是这种操作模式, 开支都在12~20万人民币幅度内。另外, 为激励球队获胜, 在关键场次有些企业还另加投入。如, 2012年, 华圣砖厂队在复赛决赛时, 因循环赛负于对手, 便承诺若获胜追加奖金3万, 球员交通如实报销, 经济人临时从华侨大学调来3名打CUBA的优秀运动员。在企业的运作下, 球队的水平逐年提高。

3 存在的不足及发展策略

3.1. 桐木镇篮球运动开展存在的不足

3.1.1. 参加篮球活动受时间制约

在桐木镇篮球运动于清、民时期就有开展, 并得到不断发展和普及, 在农村有具有深层的群众基础。访谈中, 企业负责人对出资举办邀请赛的认识都几乎都是一至的:喜欢篮球、为热闹节日、增加节日气氛。可见, 桐木镇已具备良好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农村篮球运动的良好环境。但是,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群众参与篮球活动的时间大多在节假日组织的各种比赛, 农民参加篮球活动仍受时间的制约, 日常参加篮球活动的人群少、时间短、强度不够。

3.1.2. 引资措施不尽完善

政府对群众性篮球的管理主要是从宏观上, 即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等来统筹规划。这是群众性篮球能正常、健康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体育政策法规对群众性篮球运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当出台的政策符合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要求, 它就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管理规范作用, 起着推动作用;如果出台的政策与篮球运动规律和时代相悖, 就会束缚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发展[4]。调查发现, 桐木镇农村篮球赛经费的来源是多种渠道的, 在开展竞赛的组织上也有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团体协同领导, 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但在引资政策上尚无相应的激励措施。企业老板自愿请球员来参加比赛纯属个人对篮球运动的喜爱。

3.1.3. 镇中心场地过小, 存在不安全隐患

桐木镇全镇人口有5.2万多, 大部分群众都喜欢打篮球或看篮球比赛, 现有的室外篮球场最多只能容纳观众1.5万人左右, 加上周边乡镇的群众也很喜欢看篮球赛, 每蓬有篮球邀请赛时, 都有大批群众从其他乡镇早早赶来占坐位, 现有场地无法满足群众看球的愿望。从上图1、图2、图3看到, 为了看比赛, 有的观众爬到围墙、瓦房、汽车上或没有完工的建筑里, 有的观众站在加高的木制架子上或摩托车上;同时, 场内观众也不好受, 因观众多, 出了场外就进不来, 为了防饿和大小便, 只能吃干粮不喝水。访谈中, 企业负责人对邀请赛觉得最遗憾的是赞助球队企业领导、家属都无法进入场地, 随球队进入了也无法找到坐位, 只好挤在球队席里。当前, 镇中心篮球场坐位偏少, 存在不安全隐患。

3.1.4. 裁判员人数不多, 水平有待提高

桐木镇的篮球运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但从事裁判工作的人数不多, 现有裁判员中大部分仅是篮球爱好者, 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篮球技术训练和经过专门的篮球裁判员的培训, 加上日常无人指导, 临场风格多种多样水平不高。2005年镇篮球协会成立至今仅有一级裁判员1名 (镇中学数学教师、2012年获证) , 二级5名, 三级6名。现有篮球裁判员人数和水平都不利于桐木镇群众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3.1.5. 篮球活动的指导力量薄弱

全镇14个行政村、1个社区球队中仅有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而且都没有经过篮球专业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现有各行政村篮球队教练员, 都是村中稍有篮球基础的年长者担任教练, 也都没有接受过篮球专业培训, 业务水平偏低;作为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14所完小和4所中学中也均没配备有篮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当前, 桐木镇各行政村、社区、学校篮球专业人才少, 指导力量薄弱, 严重影响到群众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3.2. 对策

3.2.1.把节庆篮球运动向非节庆时期扩展, 普及农村社区体育

篮球运动在桐木镇的开展已有深层的群众基础, 节庆篮球比赛已植根于农村, 是得到最多人认可的运动形式。桐木镇依托社会各种力量筹措资金开展篮球活动已具备良好环境, 应以此为突破口, 把篮球运动向非节庆时期扩展, 使发展农村社区体育成为现实。

3.2.2. 制定乡镇篮球运动发展的新思路

随着农村的发展, 应积极创造吸引外资赞助体育事业的社会环境。桐木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和客商来投资, 他们有些热衷规范篮球运动, 有些为了自己的企业形象以及产品打开市场, 为了在产品上打开市场, 必然会通过赞助体育,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宣传自身。因此可以根据企业的改革和社会办体育和发展需求, 政府部门应考虑制定政策给予那些积极赞助体育的外资企业优惠。

3.2.3. 顺社会需求增加镇中心篮球场坐位

目前全镇已实现村村有灯光篮球场, 驻镇上的学校、行业单位等篮球场也基本满足群众日常开展篮球活动的需求。但镇中心的灯光篮球场已不能满足春节群众观看高水平篮球比赛的需求。政府应多渠道整合资源扩建观众坐台、增加坐位数量或建设高档次的室内篮球场。

3.2.4. 扩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篮球裁判员人数,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篮球活动指导能力和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提高裁判员临场技巧, 中小学校要重视引进篮球专业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桐木镇志编纂小组.桐木镇志[M].1988:1, 45, 301-32.

[2]金秀瑶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金秀瑶族自治县志[M].河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45, 500-501.

群众性运动 第11篇

【摘 要】通过对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管理模式落后;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以及创新性实验项目少等。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结合群众体育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关键词】群众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改革近年来,辽宁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群众体育也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辽宁现有人口为4300万,体育人口占44.5%。在群众体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欠缺,如何科学指导群众健身,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所采用的运动形式、运动量的监控以及“暴走族”的适应对象、伤病预防等,都亟待解决。体育院校既有承担培养体育教育师资的任务,同时还需承担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的工作。现在,辽宁省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近5万人,与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的千分之五相差甚远。因此,在体育院校中利用专业优势,密切结合群众体育实际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健身指导水平意义重大。

在体育院校学生教学工作中,运动人体科学所承担的教学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在当今体育科技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新的科研手段提高运动成绩、提高全民健身的服务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阶段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根据现有教学模式,课程管理归属于教研室,实验教学同样归属于教研室,实验中心与教研室彼此独立,无法完成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规划和实验教学管理,因此,各学科教学彼此独立,缺乏学科间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甚至实验内容重复。例如一些院校的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均开设台阶实验。

1.2 教学理念落后

2011年教育部针对当前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实践能力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最薄弱环节”。由于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缺乏政策激励制度和导向,导致专心研究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开发实验项目的教师数量尚显不足,工作积极性仍需激发。教授主要精力仍在理论课堂、科研、培养研究生上,很难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

1.3 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

实验内容基本是复述学习的理论内容,演示现象、验证理论为主的验证性、操作性实验,缺乏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技术,更缺乏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一些院校的运动生理学实验课,仍开设血型测试实验。

1.4 教学形式单一

现有的实验教学形式为实验教学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做,没有思考,更不必说发现、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法做到理论实践结合,创新、创造受到限制,不利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1.5 创新性实验项目少

由于体育院校以及体育学科的特殊情况,教师在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发方面存在欠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主要关注于应用先进仪器设备紧密联系运动训练实际的综合性实验,只有在少数教师的科研中,有仪器设备的研发,但应用教学极少。另外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较少,很多本科生的精力仍主要集中在考研上,对实践能力提高重视不足。

1.6 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近几年,有关上级部门和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使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与以前相比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教学实验室相对薄弱,实验室建设需求还较大,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需要增加。另外,高、新、尖的仪器设备还较缺乏,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随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老化,实验室的维修经费有待增加。

1.7 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欠完善

现代化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没有建立,网络实验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充实,完全开放的资源平台仍需不断完善,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同时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是培养学生健身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

2 改革措施与建议

2.1 开展理论研究,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协调发展,应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变实验辅导为引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方式;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实验课程之间的合理分工和紧密衔接,建立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密切联系理论教学和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和更新;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2.2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形成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由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与健身和训练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运用到科学的训练中,科学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科学地指导大众强体健身。

2.3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密切结合运动训练实际以及体育科研的最新进展,组织运动队教练员、科研人员、群众体育组织者以及教师、实验员共同研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手段落后、内容陈旧的纯验证性实验淘汰,增加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实验课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与独立相结合,组织学生创新小组,社区服务小组,科技攻关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增加设计性、探索性、创造性实验比重,探索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和实验课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将实验密切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在运动场、健身房、医院等现实场景下进行操作;将实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实验方法、手段应用于体育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能够使实验教学队伍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的、合理用人的培养培训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建立一支教学科研能兼容、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5 加快实验室设备的更新

近年来,随国家对教育投资的比例加大,实验室设备不断更新,但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比例较低。因此,随着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的加强,更多的仪器设备以及经费应投入到教学中,避免实验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运动训练实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实践能力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最薄弱薄弱环节[EB/OL]. http://www.china.com.cn/news/2011-12/30/concent-24291691.htm.

[2]杜玉霞.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5):36-39.

[3]吴世华,杨光明,王秋长.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4-6.

[4]陈爱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54-55.

[5]张建国.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8-89.

群众性运动 第12篇

网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又极具魅力的体育项目,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类人群的喜爱,网球运动在我国也正朝着更加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群众网球这个角度调查和分析宁波市江东区群众网球运动的情况,为宁波市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依据,提高网球运动在江东区的普及率。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是以宁波市江东区群众网球运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及internet网,搜集了数篇的中文相关文献,以及多部相关学术专著,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宁波市江东区网球爱好者70人(男47人,女23人),本问卷对宁波市江东区网球爱好者进行调查,采取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数理统计法:把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的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2003方法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性别和年龄结构:从被调查人的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多数约为67.14%,女性为32.86%。由此可见,在江东区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人数中36-45岁的人打网球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41.43%,其次是26-35岁的人和46岁以上的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7.14%和14.29%,而18-25岁和18岁以下的人占的比例最小,分别为5.71%和1.43%。由此说明在江东区网球运动人群基本上以中青年为主。

学历、职业类型:调查对象的学历,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网球爱好者中,本科学历占的比例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8.57%,硕博学位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8.57%,大中专学历的占11.43%,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分别占4.29%和7.14%.本科及硕博学历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77.14%,说明调查对象学历属于高学历,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此作为基础,无论是在网球技战术的学习上还是在对网球文化的理解上都有较好的帮助。

调查对象的职业类型,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网球爱好者中公司管理层,普通职员居多,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7.14%和21.43%。私营业主和政府公务员比列相同,均为4.29%。学生占5.71%,自由职业者占2.85%,其它职业的占4.29%。说明在江东区参与网球运动的人职业层次比较高。

月收入情况:调查对象的月收入,见表4。任何消费都离不开经济收入,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们进行网球消费的物质基础。从表4可以看出,宁波市江东区网球爱好者的收入普遍较高。月收入在10001元以上的占的比列最高,约占60%,次之为月收入在5001-10000元,占25.71%,月均收入在2001-5000元,占8.57%,2000元以下的占5.71%。说明在目前这种经济状况下,网球运动仍是一种较高消费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大部分网球爱好者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行消费。进一步说明网球在宁波市江东区还是属于贵族运动,属于高消费的体育运动,属于高收入人群的体育运动。

3.2、宁波市江东区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现状调查

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情况: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情况,见表5:从表5可知,占调查总人数21.43%的人非常喜欢网球运动,71.43%的人喜欢网球运动,只有7.14%的人对网球运动持一般态度。这说明大多数人对网球运动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对网球运动的态度是积极的。

群众每周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见表6。从表6可知,65.81%的被调查者每周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3-4小时的也只有28.57%,每周拥有5小时以上参与网球运动的只有约5.72%。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比较少。

群众参与网球运动的方式:参与网球运动的方式,见表7。从表7可知,52.86%的人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网球运动。被调查者的年龄45岁以下占了这次调查的绝大部分。与朋友一起打网球,即可以切磋球技,而且还可促进感情交流、加深友谊。21.42%的人选择请私教和14.29%的人选择参加网球俱乐部。由于被调查者大部分经济收入可观,有些会选择私人教练或参加网球俱乐部来接受正规的指导与训练,从中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自己的网球水平。单独去参与网球运动的占7.14%;与家人一起参与网球运动的占4.29%。

4、结论

江东区网球场地少、一些场地质量差,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江东区网球运动参与者以中青年、高学历、良好的职业和收入偏高群体为主,体现了目前经济条件下,网球运动依然是一项消费较高的运动,仍然属于贵族运动。

江东区群众参与网球的动机是以健身需要、娱乐消遣、兴趣时尚为主。说明物质条件充裕后居民以参加高尚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满足对健康的追求。

江东区居民网球消费类型以实物型和参与型为主,信息型和观赏型的消费观念淡薄。对体育服务的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消费水平低,有待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汇率及中美贸易之思下一篇:体育与宗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