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财务范文

2024-07-07

效率财务范文(精选12篇)

效率财务 第1篇

投资决策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 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而在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下, 我国的企业中往往会存在股东与管理层代理问题, 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如何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往学者多从企业治理、完善资本市场等角度来探讨解决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问题, 很少从财务柔性这一角度探讨其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财务柔性是指企业采取有效行动改变现金流的数量和时间以应对非预期需求和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 是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重要手段。财务柔性能够增加企业筹资能力, 从而缓解融资约束, 使企业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 进而提高投资效率, 那么财务柔性是否能够达到提高投资效率的目的呢?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财务柔性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二、财务柔性、融资约束和投资不足

M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定理, 即在完美市场假设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也就是说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并不影响其投资效益和加权资本成本。企业在完美资本市场假设中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 有效的市场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投资决策取决于企业投资需求, 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保证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 捉住良好的投资机会, 这时企业不会出现投资不足的情况。但是现实中, 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 由于相关利益者的信息不对称, 外界投资者和债权人无法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 这样外部投资者要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而无法享受相应的回报, 因此外部投资者要求对投资风险进行一定的补偿, 这样外源融资成本高于内源融资成本。较高外源融资成本形成的融资约束会迫使企业放弃部分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 从而出现投资不足。而财务柔性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投资不足问题。财务柔性越大, 企业储备的超额现金持有越多, 会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其投资需求, 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 负债柔性越大意味着企业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低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企业再融资的能力越强, 使得企业能够在有资金需求的时刻较快的筹集到外部资金, 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柔性会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虽然融资优序理论表明高现金流量企业偏好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需求有所降低, 但相关研究也证实在融资约束相对严重的企业, 在现有资金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会进行外部融资, 以避免突发情况下的资金不足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 这也符合财务柔性的内涵。财务柔性会提高企业内外部的融资能力, 及时满足企业投资的资金需求, 从而对企业投资不足起到缓解的作用

三、财务柔性、代理问题和过度投资

一方面, 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代理问题。股东作为企业投资者, 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但是股东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而是将管理权委托给有专业能力的管理层, 代替其对企业日常经营进行管理。由于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代理冲突。管理层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来选择企业投资项目而不管这些项目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种投资策略, 造成企业因盲目投资而形成会过度投资。另一方面, 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存在代理问题。股东为实现自身利益倾向于投资高收益的项目。然而债权人为降低其出借资金的风险会排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股东和债权人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导致企业存在代理问题。债券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行为, 所以负债对于抑制过度投资具有一定治理作用。首先, 企业负债较高, 使得经营者面临较大的还款付息的压力, 会减少经营者能够支配的自由现金从而减缓过度投资。其次, 债权人为保证自身权益, 会在借款协议中对企业的投资活动提出限制条件, 使得经营者投资决策时面临更多的监督和限制, 从而缓解企业过度投资问题。财务柔性会加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一方面, 现金柔性增加企业持有的现金, 给了经营者实行自利行为的机会。另一方面, 负债柔性高说明企业的负债水平低, 那么负债对于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将会大打折扣, 从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综上来看, 企业财务柔性较好, 将会加剧企业过度投资。

财务柔性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财务柔性能够减轻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从而有效的治理企业投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 财务柔性加剧企业代理冲突, 恶化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企业应储备适宜的财务柔性, 实地发挥改善投资效率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 引入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两个中间因素, 分析财务柔性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 财务柔性既能通过企业的投资不足, 改善投资效率;又能通过加剧代理问题导致企业的投资过度, 降低投资效率。

关键词:财务柔性,投资不足,投资过度,融资约束,委托代理

参考文献

[1]马春爱.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研究:一个财务弹性的视角[J].财贸研究, 2011, (2) :144~148.

[2]曾爱民, 张纯, 魏志华.金融危机冲击、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 2013, (4) :107~120.

探究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第2篇

【摘 要】医院财务审计工作不仅关乎医院的财务安全,更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大多医院的财务审计制度并不完善,因而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探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医院;财务审计;效率

医院财务审计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收支、医疗活动等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监督与审查,从而保证医院业务活动的合法进行,进而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财务安全,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医院的财产审计制度并不完善,财产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是实现医院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意义

1.保证医院业务活动的合法进行

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审查,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医院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不良经济行为的出现,提高了广大医院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有利于营造健康良好的医院活动秩序,保证医院业务活动的合法进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2.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意识

通过对医院财务系统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发现医院内部系统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促进医院内部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的形成,提高医院科学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3.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在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监督与审查中,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些违反医院制度、损害医院利益的不良行为,避免了这些行为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降低了医院的投资成本、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二、医院财务审计效率低下的原因

1.财务审计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多医院在财务审计前的准备工作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审计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人员分工比较混乱,对被审计单位的体制构成、资产状况、经营现状等信息,没有进行事先收集与了解,从而没有制订规范的财务审计方案,导致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缓慢,工作效率低下。

2.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熟练地在审计过程中辨别良莠,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以专业的财务知识进行分析与取证,从而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职能,对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的不良经济行为进行披露,促进医院整体的健康发展。而事实上很多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工作过程中甚至需要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极大地延误了工作时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3.财务审计取证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医院财务审计取证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审计人员通常在取证过程中比较随意,只是简单地进行部分资料的收集,过度注重对账簿凭证的取证,而忽视了对实际环境中的相关情况进行考察和取证,导致取证环节错失了很多关键证据,没有充分发挥取证工作的作用,从而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4.财务审计复核时间过长

财务审计复核时间过长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通常是由于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遇到了疑难情况,不能及时解决,或者是案卷程序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直接复核,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后才能复核,这些情况拖延了复核时间,降低了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5.财务审计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

目前财务审计工作环境缺乏独立性,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首先,医院财务审计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都隶属于医院同一领导管辖,因而财务审计工作要在医院财务工作的统一安排下开展,那么审计工作的执行过程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干预,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职能发挥。此外,儒家文化提倡的中庸之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抱着折中调和的态度,不能严格遵照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职能发挥。还有部分医院领导对财务审计工作不够重视,相关部门没有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都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1.完善医院财务审计制度

对现有的医院财务审计制度进行完善,重点是要增强审计制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明确审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制度规范减少审计工作受到的干扰,同时可以建立医院各部门间的配合制度,确保工作过程中各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共同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2.加强医院财务审计管理

在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审计制度的基础上,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支持。首先,医院要将财务审计的管理作为医院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财务审计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积极作用。其次,对医院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进行制度的规范和保障,通过规范财务审计的取证方式、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等途径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3.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

(1)充分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的基础,审计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且操作难度高,审计人员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财务审计工作,杜绝由于思想散漫或者过度紧张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审计人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新的经济法规政策,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第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而在审计工作前,要保障所用到的工具准备齐备,并能正常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工作中因工具问题而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

(2)完善审计工作方案。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下,要对审计工作的流程、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进行明确的部署和安排,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安排审计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这部分工作,同时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加强团队间的配合,从而达成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标。

4.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实施者,其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每个审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对审计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严肃处理,从而充分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杜绝审计人员工作散漫、玩忽职守的情况发生。

5.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财务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因此,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医院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的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医院的财务审计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医院财务审计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探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希望以此对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医院整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治理及其效率探析 第3篇

关键词:财务治理产权财权配置效率

1 问题提出

在我国,对公司财务治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算来尚不足十年时间。其间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较高的认同性:第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第二,财务治理是一种与财务有关的公司制度架构。第三,通过财务治理的合理架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并最终推动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由于公司财务治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公司财务治理的构建,实现公司治理的高效率,因此关注和研究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就成为必然。目前理论界虽然也有有关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但研究大多被建立在将财务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基础上,且过于强调财权配置对治理效率的推动作用,过分强调通过财权配置影响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在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责利的相互制衡。我们认为,合理财权配置在公司财务治理的构建及效率影响方面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影响公司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一个因素,而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度也只是制约财务治理效率的一个方面,这些分析实际上更多是基于产权视角,而基于非产权视角的诸多因素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拟从产权与非产权视角,审视企业财务治理及其效率。

2 基于产权的公司财务治理及其效率

产权是财产权这个法学概念的经济学称谓,它有物权和债权两个属概念,物权又有自物权和他物权之分。从财务治理角度,人们更注重自物权,即所有权。至于债权,通常被看作是所有权权属的转移。由此,基于产权的公司财务治理应由两部分组成:围绕所有权建立起来的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和围绕债权建立起来的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

2.1 内部财务治理及其效率分析 内部财务治理解决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财务人员间的财务架构问题。当不存在内部人控制时,在治理主体间进行合理的财务架构可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财权是产权最核心的权能,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财权可被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就是通过对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控制权在公司内部各财务治理主体间合理配置来提高的。通常三权在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主体间配置状态为:公司的财务战略决策权被配置给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日常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配置给经理层,而财务监督权则以不同的形式在公司内部分散配置。

在公司内部配置财权时应考虑:第一,在股东大会层面上配置财权时应关注公司股权结构对财务监督的影响。通常股权越集中,越有利于财务监督的实施,所以应根据公司股权集中度合理调配公司的财务监督权。第二,董事会层面上的财务决策权的配置应关注独立董事制度的优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立董事是中小股东的代言人,在公司财务决策时,独立董事将会起到制衡内部董事的作用。所以,董事会的财权配置也牵涉到财务监督权的问题。第三,配置给监事会的财权主要是财务监督权,但目前国内公司监事会软弱无力的现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可考虑政府和银行适度介入监事会,以提高其监督能力。

2.2 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及其效率分析 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指的是当公司出现经营危机并危及债权人利益时,可通过财务控制权向债权人转移以改变既定利益分配格局的治理机制。因为财务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日常情况下被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而最终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里,当企业资不抵债或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时,财务控制权就应该转移到债权人手中。财务控制权的状态依存特征决定了企业可以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机制,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的建立和正常发挥作用应关注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合理解决控制权错位问题。二是解决合理安排债权人财务控制权力的问题。首先,企业财务控制权的错位与企业改革的切入点密切相关,若改革直接从企业治理结构入手而不是从企业资本结构入手,就会造成控制权的错位,导致内部人控制(伍中信,2004)。所以,我国应重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改革。其次,资本结构水平会对相机治理及治理力度产生直接影响。权益资本导向型的英美等国家的企业,资本主要依赖权益资本市场,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低,因此,债权人相机治理的补充效应就差些。第三,关于财务控制权分配问题。这是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的核心,常见的做法是债权人向企业管理高层派员,被派往人员只是以观察员身份介入企业,在企业常规运行下,不直接插手企业的管理事务,只有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才会干预财务决策。激进的做法是债权人以股东身份介入企业董事会,参预企业管理。第四,关于企业盈余的债权人分享机制问题。从制度创新角度考虑建立债权人参预企业盈余分享的新的剩余盈余分配制度是企业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第五,我国的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我国债权人相机财务治理机制建立应首先要解决法律障碍问题,尽快修改相关法律,解决银行等大债权人介入企业管理的问题。

3 基于非产权的公司财务治理及其效率

3.1 广泛专业化分工导致的代理关系下的财务治理及其效率——财权配置延伸上效率分析 目前我国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财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即基于产权基础,在关注所有权、控制权及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财权配置。但一个比产权分离更加久远的基于广泛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下所导致的非产权基础的诸财务治理主体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或者说由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框架的缺陷,致使财务治理时淡化了非产权层面的治理主体的财权配置。当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且信息散落在企业管理与运行的各个层面与节点上时,将决策权与知识、信息更为紧密地联贯起来,不但是组织设计关注的问题,更是财务治理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组织设计解决的是谁做出的财务决策最科学,谁最有可能通过决策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通过财务治理的配合能进一步解决决策者对财务决策负责及认真对待财务决策的问题。由于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对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推动作用,所以在财权的配置上,下移配置主体就成了必然,不但关注财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层面上的配置,更应关注财权在其他岗位及重要员工层面上的配置。

3.2 信息不对称与财务治理效率——非财权配置分析

3.2.1 信息不对称降低公司财务治理效率 公司财务治理主体可被区分为财务信息的供体和财务信息的受体两大类,作为财务信息供体的公司内部管理者如董事会、经理层,控制着财务信息的生成及披露,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程度等将直接受制于企业内部管理者。而作为财务信息受体的其他财务治理主体如债权人、政府部门、中小股东和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通过管理决策方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情况,当管理方降低信息披露度时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称。显然,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以财务信息受体利益为出发点设计的财务治理制约与补充机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者,通过信息不对称形成内部人控制局面来实现其自身利益并有可能对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产生侵害,从而降低公司财务治理效率。

3.2.2 矫正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在矫正与治理信息不对称时应当多管齐下,从法律法规的完善、评价机制的建立,到独立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多渠道、多方位着手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效。首先,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出台并完善约束信息不对称的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财务信息生成、披露方面的会计法规的遵行性检验,并加大对披露不充分、披露不当的处罚力度。第二,建立健全市场评价机制和经理人的声誉传导机制。必须尽快建立起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财务评价机制并辅之以相应的声誉传导,从市场层面上建立起衡量经理人员业绩的平台和标杆,有利于促使经理人员更加勤勉地工作,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奠定基础。第三,重视独立审计作用的发挥。由于独立审计超然独立的地位,使人们相信经过独立审计人员审计并由注册会计师签章的审计报告能较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及与会计准则的符合度,对解决信息不对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独立审计还有能力通过其专业的测试等工作过程,揭露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的失控,揭露公司内部舞弊等。因此完善的独立审计是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保证。要保证独立审计工作独立,必须做到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应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层。但目前我国企业在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时恰恰是由与审计结果有极高关联度的董事会和经理层控制的,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十分清晰的企业中,这无疑是自己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自己,由于利益关系,很难保证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选聘对象能在独立审计过程中超然独立,由此,即便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我们也很难百分百地认可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和与企业会计准则的符合度,从而无法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在财务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的发挥。因此,改革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机制应该是基于非产权的公司财务治理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在董事会下建立一个非常设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一个独立董事出任负责人,委员会可由大股东代表、中小股东代表、员工代表,政府代表等组成。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切断管理决策方与会计师事务所间的利益链条,真正促使独立审计超然独立,这对于治理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和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都不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

[2]熊瑞芬.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

[3]张雷.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系统的重新构建及运作.当代财经.2005.(3).

[4]贾云洁等.改善公司治理效率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2).

[5]姚晓民等.论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债权人地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效率财务 第4篇

一、高校“三全”财务工作机制构建的客观背景

(一) 集中支付的“三子要求”促使“三全”财务工作机制的构建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财政提出了“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预算一个盘子”的“三子要求”。在此背景下, 各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 包括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等, 都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并采用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然而, 在高校现有办学条件下, 其办学规模较大、办学经费较多、专项渠道较广、用人机制复杂, 因而其经济业务也更为繁琐。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与高校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 财政要求高校按月编报用款计划, 其审批手续繁杂、时间紧、任务重。因此, 高校应充分考虑下月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 预计经济活动的用款内容和数额, 否则将出现资金无法予以支付的情况, 这无疑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政府采购的缺陷性加快“三全”财务工作机制的构建进程

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具体而言, 它是指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 (厂商) , 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等的特征。其中, 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但是, 政府实施采购制度, 合理编制统一采购预算, 然后进行统一采购, 且采购手续较为复杂, 采购周期也较长。其高度的计划性与高校采购的灵活性存在较大差距, 不能适应高校教学、科研等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政府采购的缺陷性正进一步加快“三全”财务工作机制的构建进程。

(三) 编制预算的高要求呼吁“三全”财务工作机制构建的落实

近年来,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高校编制部门预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必须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 尽可能编制合理的、可供具体实际执行的部门预算, 并能根据相应的预算定额和相关指标体系做到精细化编制, 使部门预算在下一预算年度具有可操作性。从编制时间上而言, 部门预算编制“一上”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份完成, 这时也正值高校放暑假期间。因此, 一个编制好、可供下一预算年度顺利执行的部门预算, 是建立在各职能部门及其相关财务负责人与财务部门相互配合、不断沟通、不断协调基础上的, 并能保质保量按时上报下一年度部门预算, 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此过程中, 编制预算的高要求始终积极呼吁“三全”财务工作机制的构建得到真正落实。

二、高校“三全”财务工作机制构建的主观要求

(一) 强化财务管理的整体意识

高校主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高校领导更多关注的是日常的教学工作, 对财务管理的整体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 大多数人都普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财务管理是一项“服务重于管理”的工作。况且, 从表面上看, 高校大部分经费除了学费收入外就是财政拨款, 按照一定的经济指标申报部门预算、执行使用,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相对简单。而高校财务人员自己本身每天也都忙于应付内部的账目核算, 处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报销、网银等琐碎、繁杂、大量的日常财务工作, 再教育、相互交流的机会却很少, 财务工作缺乏创新性, 没有同财务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缺乏财务管理必要的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内财务信息的传递速度。因此, 在新形势下, 高校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的整体意识, 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 提高预算编制的全员参与度

受预算编制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高校从上到下都认为, 编制预算只是走个形式, 按照拨款指标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不管你怎么编, 钱就是这么多, 总是有的, 也肯定会下拨的, “预算编制实在简单, 没有花头”。因此, 学校领导甚至包括一些预算编制似懂非懂的财务部门领导, 都没有对预算编制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 财务部门内部负责预算编制的财务人员与负责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 以充分了解以前年度的执行情况, 更缺乏校内各部门相关职能处室, 特别是人事、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这种只局限于财务部门个别财务人员“拍脑袋式”的预算编制, 是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周密性的, 也根本无法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也使财务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 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预算编制的全员参与度。

(三) 研究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的传统方法是“基数预算法”, 其操作方法简单, 只适用于预算规模较小且内容简单的情况。近年来, 高校事业快速发展, 新情况不断涌现, 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因此, 高校应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采用诸如“零基预算”等新的预算方法。在此基础上, 高校应积极发挥校内各个职能处室的作用, 积极沟通, 相互配合, 把下一年的部门预算编制与上一年的部门决算和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 通过对上一年和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彻底的分析, 通力合作、仔细周全地编制合理科学的下年度部门预算, 也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发挥资金的使用绩效。

三、基于财务管理效率的高校“三全”财务工作机制构建

(一) 营造“全员”参与财务管理的氛围

主要表现在:

(1) 财务部门要全员参与。高校财务部门应以科室为单位组建财务管理团队, 全体财务人员全员参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团队之间、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在开展必要竞争, 进行适当财务分工的同时, 必须寻求协作配合, 适时采用轮岗制度, 熟悉各个岗位的业务流程, 熟练不同岗位业务间的衔接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能力。为提高全员参与的有效性, 财务人员应以修炼内功为基石, 不断提高职业胜任能力。当然, 这其中要不断培养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 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2) 全体师生员工要全员参与。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 客体是资金运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因此, 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 充分激发其热情, 调动其积极性及创造性, 为学校的聚财、生财、用财等出谋划策。财务预算编制、财务经费管理、财务经费报销等更需要各职能处室及其财务负责人高度重视, 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全盘考虑本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及预算执行的可行性, 对本部门的各项经费进行全面管理, 让所有的财政资金都能建立在翔实的预算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安排本年度的支出, 做到每月用款计划都心中有数, 增强用款的计划性, 把好部门经费使用的审核关, 按照预算安排顺利执行预算, 更好地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3) 要有校外专家参与财务咨询和财务决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应该由业务操作型向管理知识型的转变, 要学会研究和分析, 要向专家咨询和请教。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的队伍中除了应该有校内领导、财务人员、全体师生员工等参与外, 还应积极吸纳外部财务和信息专家参加, 这些专家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起重要的参谋作用, 提供重要的信息咨询, 可以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二) 铺筑“全过程”干预财务管理的路径

具体为:

(1) 始终以预算为指挥棒, 提高财务执行的效率。再完美的预算也要靠财务人员具体去落实、去实现。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执行预算所必需的必要的意识和技能, 以保证预算执行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 当部门预算通过“二上二下”的程序最终下达后, 高校财务部门应立即进行预算编制的分析讨论和交流, 负责预算编制的主要人员应进行预算编制相关事宜的解释说明, 使所有执行预算的财务人员了解预算编制的原则、具体想法和思路、资金的具体安排等内容。只有这样, 预算编制人员和其他具体经办人员都十分清楚、了解学校预算的整体安排和各个操作环节及其细节、要求, 才能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会计人员应建立以预算为指挥棒的观念, 探索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有效对接的方法, 切勿随意操作或想当然。否则, 预算执行必定暴露出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和矛盾, 在有限的时间内也很难完成预算目标, 造成资金根本无法支付, 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甚至直接阻碍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定期分阶段进行财务分析, 把握预算执行的方向。再完美的预算, 在执行中总有考虑不周全的情况出现。因此, 高校财务人员应该定期、分阶段经常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分析, 把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财务分析过程中, 可以将当年已经执行的部门预算情况和校内预算执行情况分别做比较详细的剖析, 以数字说话, 具体列出各个专项项目、经济科目的预算数、预算执行数、余额和相应的执行比例, 以及相应的指标可以与上年同期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对照, 具体研究、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 并给出纠正预算执行偏差的具体方法、措施或建议等。通过定期分阶段的财务分析工作, 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 把好预算执行方向, 满足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执行和管理的要求, 使校内预算的执行与财政部门预算的执行保持高度一致。在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同时, 用好钱, 用足钱, 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 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 设计“全方位”覆盖的财务监控体系

具体为:

(1) 监控预算编制的质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预算编制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笼头”。各高校应按照招生计划、办学规模和定员定额等要求准确、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又要求按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有效控制, 并分月编制用款计划, 且不得随意变更。因此, 高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 就可能因为预算调整不及时而无法支付急需的款项。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际执行和不断完善, 高校预算编制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 预算调控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而且, 高校每笔业务的支出都在财政部门的监控之下才予以支付, 并且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如果在预算环节出了差错、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 那么在集中支付环节将必然出现难以协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 高校必须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 监控预算编制的质量。

(2) 监控日常财务管理细节的到位情况。“全方位”覆盖的财务监控体系就像一张大的监控织网, 在部门预算的总纲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同时深入到日常财务管理的各个细节的方方面面, 并监控其落实到位情况。政府采购制度具有高度的计划性, 要求各高校必须适应, 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通过规范的程序进行货物或服务的采购。这一环节也是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最容易脱节的地方。因此, 各高校应加大对校内教职工有关政府采购制度等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形成与政府采购相适应的机制, 使工作不脱节, 支付有保障, 执行有效率。此外, 各高校还应该时刻对照教职工代表大会审查通过的预决算的报告, 积极履行承诺, 仔细审查日常财务管理的各个细节的到位情况, 努力争取各项财政专项, 不断提升自身创收能力, 主动适应财政政策变化, 科学调度统筹安排支出, 以给全体师生员工一份满意的答卷。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水平, 也才能真正提高各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3) 采用网络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控。全方位覆盖的财务监控体系面广、量大, 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大量的信息、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从高校内外的相关系统中直接采集或取得。甚至, 高校可慢慢推广并实现远程报账, 实行远程监控, 使财务管理延伸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大大突破了传统方式在空间上的限制, 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林秀:《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财会通讯》2007年第11期。

[2]段家菊、梁桂磊:《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传承》2011年第9期。

[3]付丽英:《公共财政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把握的关键点》, 《经济师》2012年第6期。

效率财务 第5篇

发布日期:2009-05-19 10:42:14[点击次数:100]

然而由于银企直联系统和银行对外支付系统存在不完全对接的缺陷,使得基于该系统上的财务公司网银在跨行支付功能和系统稳定性上存在不足。

具体来说,目前跨行支付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如表1所示。

而目前直联系统没有大额支付联行号查询模块,无法在支付指令中自动添加收款行清算号信息。因此对于跨行支付需“落地”处理,即人工处理,无法实现和银行对外支付系统的数据对接。与一般银行网银相比,存在跨行支付功能不全,到账时间较慢,客户无法选择汇路等缺陷。

同时由于财务公司网银需要通过财务公司网银前置机和银行数据中心前置机两次数据处理,使得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受线路稳定性、数据处理能力、业务繁忙程度等因素影响,落账、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财务公司网银未来的改进方向

基于“银企直联”系统上开发的财务公司网银存在上述不足,未满足成员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资金集中管理,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完善跨行支付模块

首先在财务公司网银系统内增设全国银行大额支付号以及上海本地同城交换号查询模块。该模块提供用户自主选择功能和模糊查询功能,可以通过分级菜单选择收款行所在地、行别、网点名,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收款单位开户行的有关清算号信息,同时和收款人目录管理模块相关联,实现一次付款成功后,保存收款人账户信息和开户行信息,为今后录入提供方便。其次将财务公司网银系统和银行对外支付系统对接,实现财务公司网银生成的包含收款人账号和开户行清算号信息的数据报文直接进入银行对外支付系统,从而使跨行支付摆脱“落地人工处理”的局面。

最后在跨行支付的功能上提供同城票据交换、大额实时支付、小额实时支付三种不同汇路,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到账时间需要,考虑划付手续费,自主选择合适的汇付渠道。

2.加强网银的资金管理功能,丰富集团资金管理手段

浅谈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效率的途径 第6篇

一、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高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经费的需要与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各个高校的难题,高校领导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在学校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加快预算改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对于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将高效能够实现的正当、合理、合法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对于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坚持以收定支,做到收支基本持平,不搞赤字预算。高校财务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真正遵循人员经费按标准、一般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来编制预算。积极推进学校和二级单位两级管理模式下的预算改革,进一步扩大二级单位对各类经费使用的自主权,学校按各二级单位编制数、学生数等要素,将运行经费核拔到二级单位,调动二级单位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二级单位办学经费筹措的创造性。

三、创新服务手段,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学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类财务系统,完成预算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收费系统和资金支付系统的全面整合,完成与学校相关部门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建立财务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财务”,全面提升学校的财务信息化水平,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四、加大信息公开,建立廉政的长效机制

财务信息公开是推动高校依法办学、依法理财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公开、透明的重要途径,是强化社会监督作用的重要内容。学校将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是一方面增加支出透明度,推动压缩“三公经费”等行政消耗性支出工作的逐步深化;另一方面是使教育收入更加规范化,使“小金库”治理工作常态化。通过不懈努力,强化新形势下经济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起廉洁从政和反腐工作的长效机制。五、贯彻新财务会计制度,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为贯彻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切实执行好新的《会计制度》,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制度,参加培训,结合学校实际讨论会计核算体系。一是加强学习,要认真领会新制度的精髓,全面学习新制度的内容,掌握重点学习新旧制度变化。二是要尽快更新调整相关的会计核算信息,确保按照财政部发布的新旧制度衔接办法做好新旧科目衔接,确保年度财务报表编制全面落实新制度的各项要求。

五、立足学校现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梳理经济业务流程,将业务中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融入到每个业务环节,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集成在统一的平台,减少或消除认为操纵因素,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改进建议。构建高校财务监督机制,促进高校财务健康运行。一是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履行监督职能。政府主管部门要行使对高校重大财务决策方案的审批权,进行事前的财务监督;促进高校经济责任制和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高校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高校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防止学校管理者滥用职权,损害学生和教职工的利益;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公正的审计,强化外部监督作用。二是完善高校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对财务决策执行过程及日常财务事项的监督,保证财务信息真实,防止作弊行为发生;要推进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对学校财务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决定。

六、在已完成全校教职工公务卡普及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做到公务卡的使用、报销管理

坚决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一方面保持学生学费、住宿费等收入的收缴力度,及时做好非税收入上交工作;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加强财务支出的审核工作,按“以收定支”的原则控制、使用好学校有限的资金,使学校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强化各类经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确保各项开支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七、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探讨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途径 第7篇

我国高等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合格化人才的非营利性组织, 不仅是基本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还是广大教育从业者和学生从事科学研究项目, 又或是学校作为有机整体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责, 种种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高校财务部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各项财务审批与报账效率。然而,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报账难”的问题, 这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各项事务的开展, 从这一角度讲, 积极采取措施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二、当前高校财务报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报账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具体可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签字审批程序繁琐。审批程序复杂是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高校也不例外。目前高校教职工要完成基本财务报账往往要经过院 (系) 、部门领导、分管校领导的层层审批和签字, 只有三者缺一不可并签字、盖章完整才能顺利到达校财务管理部门。然而无论是教师还是签字领导教学事务和行政事务繁忙,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签字基本不可能, 这极易使人产生厌烦心理和烦躁情绪。

其次, 高校分管财务报账的人员不足。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科研经费和教育经费投入逐渐增加, 财务部门的工作量逐步加大。但由于学校自身对财务工作人员缺乏量化引进, 加之报账程序复杂, 二者导致了财务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报账问题方面存在效率低下、花费时间过长等问题。

再者, 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财务部门对报账工作重视不足, 报账信息传达存在不及时。由于财务部门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尽管不缺乏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 工作人员对基本的与报账相关的财经法规、规章制度、内部管理规定及细则传达不及时、不到位,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发布的滞后性给广大教师和职工的财务报账带来了诸多不便。

最后, 财务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不少高校的财务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撑, 更有甚者部分高校财务工作者准入门槛很低,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另一方面, 财务报账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量与他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不相符, 部分学校对会计师的评聘不及时, 这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全新途径探讨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财务报账工作存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迫在眉睫。具体的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全新途径可表述如下:

(一) 优化财务报账程序

首先, 要强化报账材料准备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教职工在到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报账之前要认真研究财务部门规定的审批材料, 做到不漏拿、不错拿材料, 报账材料提交完整、细致。其次, 简化基本签字流程。针对之前存在的“权利一把抓”现象, 高校行政部门要尽量做到“放权”, 针对诸如科研项目经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报账等财务报账可实行专人专项签字, 避免在签字审批过程中耗费过多时间。

(二)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方面高校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准入门槛, 招聘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从业人员从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使得他们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 适应当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 就高校财务人员自身来讲, 工作人员要有不断进取、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热情和信心, 主动根据不断变化的会计法律法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内部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特点以及基本的财务部门工作小组设置、财务报销工作体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除此之外,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之间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具体财务报销工作加强沟通和经验交流, 彼此取长补短, 共同推进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三) 切实保障财务报账信息畅通、公开、及时

当今社会是信息带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做到财务报账信息的畅通、公开、及时对于推动财务报账工作的有序展开与完成、沟通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 第一, 财务管理部门要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和学校宣传栏、广告牌等媒介及时、正确地宣传学校的相关财务政策、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等原则性文件材料;第二, 财务部门要定期发布相关诸如科研项目经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报账等财务报账所需的准备材料和相关说明, 并及时对其中所涉及的变化予以及时指正, 使得财务报账申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少跑弯路, 提高自身的办事效率。第三, 财务管理部门还可在网站上设置查询系统, 及时公布财务报销申报结果。

(四) 创新财务报账形式和手段

有鉴于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 财务管理部门还可针对财务报账业务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不拘泥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人工报账, 创新财务报账形式和手段, 科学设计全新并切实可行的报账形式, 比如开通能切实减少报账申报人员等待时间的预约报账;施行在申报材料准备完整、准确的前提下能有效平衡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规范财务报账工作秩序的留单报账;设立教授科研经费报账专门窗口, 这能有效节约财务报账时间, 彰显对科研骨干和高级知识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 高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 逐步、有计划、分层次地改变传统的财务报账资金收付方式, 通过运用网上银行、支付宝、电子支付等手段, 实现财务报账资金的电子划转和高校电算化财务系统、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无缝衔接, 从而突破高校财务报账空间、时间、地域的限制, 切实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并节省财务报账申请人员的时间, 切实解决财务报账“老大难”的问题。

(五) 强化高校财务部门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的管理机制、完善财务规章制度是促进财务部门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财务报账效率的根本手段。为此, 高校财务部门要建立包括诸如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衡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制度、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人员经费支出制度、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等在内的各部分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财务部门管理机制, 从而实现财务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保证其工作实施精准、高效。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报账工作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这直接关系着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科研水平的提升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为此, 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标本兼治、切实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关于提升高校财务报账效率的举措和途径的论述能对广大高校财务人员提供点滴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黄路.关于优化高校报账业务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35) .

[2]林琴珍.试论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优化[J].财会通讯, 2010, (11) .

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加强资金使用效率 第8篇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医院忽视对成本的核算,只注重对收入的核算,缺乏自我经营意识,没有考虑利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领导层还有着“重医疗,轻财务”的观念,医院把培训和引进医疗人才、购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质量放到首位,而把医院财务管理放在较低的位置。有部分医院在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没有高标准的、明确的要求,没有把提高资金效益、开展成本核算放到医院的工作的重要位置。医院在人员的配备上,往往忽视财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的医院甚至把不懂财会知识的临时工担任财务工作。由于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程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大量数据的财务分析,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护医院资金的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但是,有部分医院内控制度并不健全,比如付款、收账、记账等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之间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制约,收款人员、保管人员等不相容职务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离,药库、药房等没有专人负责等问题。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医院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相脱钩。

二、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开展管理会计,大多是财务会计。财务人员要更新观念,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具体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将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财务知识融合到一起。

医院的领导层大多数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对医院财务管理并不擅长。医院领导层要更新理财新观念,要把新的理财观念运用到日常管理当中去,同时也要向全院职工做好理财观念的更新。

2、加强资金支出、收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1)统筹安排资金,积极合理组织收入,为合理消耗、有效投放奠定基础。医院的收入包括防治防疫收入、药品检验收入、医疗业务收入等。(2)按照批准的计划和预算规定的用途,完善支出管理措施和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和财务、财政制度。各项资金要分别列支划清资金渠道。购置贵重、大型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大型修缮,要进行专家评议和可行性论证,要避免资金的浪费。医院修缮和设备购置时,由设备科和总务科提出用款计划,财务科进行审核其是否能纳入预算计划。对于没有纳入预算计划的开支必须经医院领导研究,重新追加预算开支指标才能办理支出。医院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运用的最佳效果。严格按照审批的计划和预算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财务制度,做到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能花,不该批的钱绝对不能批。

3、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通过预算,全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对资金流量的控制,医院要实现“一支笔、两条线”相结合管理医院资金。“一支笔”是资金在预算的前提下,只有一位领导负责安排。“两条线”是指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实行财务统管。医院各渠道、各部门的资金都要纳入财务预算统一使用、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绝不允许部门自设“小金库”。医院的所有经济体都要接受监督检查,即所有的资金都由医院财务部门调剂使用、集中收入,确保药剂、医疗、后勤、基建资金的需求。

4、医院要加强财产物质管理

药品管理的效果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工作状况。医院要建立药事管理组织,保证用药的科学安全。药库管理、采购人员负责药品的采购供应工作,根据药品消费动态,编制药品采购计划,须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才能进行购买。药品购买时要注意解决药品积压和药品紧缺之间的矛盾。在保证业务需要的情况下,要努力降低药品的库存,减少消耗,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的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医院应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要根据财务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监督、联系。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制度,加大约束力,完善经费开支制度,使医院的资金高效地运用,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结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通过完善医院财务制度,高效地运用资金,合理、高效分配资金使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定期考核、检查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医院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更新财务管理工作观念, 保障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院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芳.浅谈如何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J].中国商界, 2008 (3)

[2]刘彬.健全医院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新一代, 2010 (4)

基于因子分析的电力财务效率评估 第9篇

电力综合财务效率指标的构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众多的财务指标有效的综合成一个能合理、有效的反映公司财富的综合财务效率指标, 包括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运用什么方法综合众多的财务指标。二是综合哪些财务指或者说应该综合哪些财务指标子类。

1.1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由于要把众多的财务指标综合成一个财务效率指标。如果把一个指标作为一个变量, 那么利用众多财务指标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标的过程是降维过程。因子分析法正好能以原有变量 (指标) 的信息的基本构建元素, 以提取主要信息为目标, 有效减少变量 (指标) 的个数, 实现降维的第一步。然后, 可以利用新提炼的每个因子在整体信息中的信息贡献比重作为权重, 构建一个以因子信息含量为权重的加权综合变量——综合财务效率指标。因子分析是从个可观测的原变量中以不损失信息为前提提取少数的、互不相关的、抽象的综合指标即因子;同时, 每个原变量可用这些因子的线性组合表示。根据各个因子对原来多个变量信息总量的贡献度, 可以人为的选择公共因子的个数。所以, 因子分析既可以降低原来变量的维数, 又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

1.2 财务指标的选取

选择需要综合的财务指标, 应该从财务效率综合指标构建的基本目标出发, 选择能体现其基本目标的财务指标类。公司股价最大化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1) 考虑公司财务成本、收益和财务风险的平衡;应为在最常用的股票估值模型——Gorden模型中就充分体现了每股收益和公司财务风险的平衡。所以, 既要选择运营效率类、盈利类指标, 也选择了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的偿还能力指标。

2) 反映公司财务质量的指标。公司的现金状况是反映公司盈利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选择了公司现金流能力指标。

3) 股东获利能力不仅是公司财务效率的直接体现, 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关键因素。所以, 以股东财务最大化的财务效率指标构建中还应该选择反映公司股东获利能力的指标。

4)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短期和长期增长的有效平衡。只有保持持续的增长的公司, 股东财务才可能增加。所以, 选择了公司长期增长能力指标。

2 研究方法运用

1) 检验财务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检验:

使用SPSS17.0中分析工具栏下的降维命令栏中的因子分析指令, 对要进行因子分析的多个变量进行Kaiser-Meyer-Olkin 检验。该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用于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标的各个指标之间偏相关性是否足够小。Kaiser-Meyer-Olkin 检验的检验值如下:

undefined

其中rij为变量i, j的简单相关系数, aiji, j的偏相关系数。检验值00.9时做因子分析比较理想;而当K<0.5时不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SPSS17.0的检验结果表明, Kaiser-Meyer-Olkin检验的K检验值为0.875。这表明选择的多个财务指标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2) 因子抽取:

一般系统默认为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 也可以人为的选择方差累计达到一定水平的因子个数。因子的特征值反映了因子对于构建因子的所有指标的信息贡献大小。因子方差越大, 因子对于所有指标提供的信息的贡献就越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降维的过程中就是要在减少因子个数和不损失多个财务指标的信息中进行权衡。一般选择与指标类个数相同的因子, 而且按照因子的方差大小依次选择方差较大的因子个数。抽取了5个信息贡献度较大的因子。

3) 因子旋转:

对于第2步抽取得到的因子, 通过因子旋转按钮下的最大方差方法进行正交旋转, 并得到如下正交的因子。获取正交因子主要是为了在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 使得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 使得因子之间的信息重叠尽量降低, 便于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标。

4) 因子的命名:

每个因子是选择的多个财务指标的线性组合。因子1提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成长性上, 所以可以称因子1为成长性因子。根据各个因子的得分系数集中方向, 依次可命名因子2为盈利能力因子、因子3为财务质量因子、因子4为财务风险因子、因子5为运营效率因子。对于众多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在不损失信息的前提下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变量个数。通过因子分析将22个财务指标减少为5个财务因子, 提炼的5个财务因子反映了原来22个财务指标72.162%的信息。实现了将维和信息提炼的良好平衡。其次, 通过因子旋转使得因子之间两两正交, 使得各个因子之间减少了信息的重叠。因为因子之间两两均不再线性相关。因子的正交旋转处理为构建综合的财务效率指标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因子提炼结果表明5个财务因子中信息贡献度最大的财务因子是成长性因子1, 这表明公司财务效率构建中公司的持续增长性是公司财务效率评估中排在首位的指标。

5) 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数:

各个因子反映了公司不同层面的财务效率, 同时各个因子的正交性保证了因子之间财务效率信息的不重叠性。另外, 因子对于总体财务效率信息的信息贡献度可以通过其方差在总体方差中的比例来体现其贡献以及其重要程度。所以, 可以根据各个因子的信息贡献度 (因子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比重) 作为权重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数, 公式如下:

undefined

其中, R为综合财务效率指数, ϕi为第i个因子的信息贡献度。第1个因子的信息贡献度为undefined。

根据财务指标的取值计算每个公司综合财务效率指数取值, 并根据取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通过综合财务效率指数的同样比较, 可以得到两个维度的重要信息。首先, 可以通过同行业的综合财务效率指数识别财务效率比较高的公司。在对财务效率好坏有了相对评价后。可以根据综合财务效率指标的构成, 发现财务效率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因子得分对比可以发现电力财务效率相对比较低的原因, 从而得出解决办法。

摘要: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效率指数, 着重分析了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数财务指标的选择原理和构建综合财务效率指数的因子分析方法。

关键词:电力公司,综合财务效率,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小军.我国电网企业经济效率评价基准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5:36-37.

[2]余小琴.电力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探讨[J], 中国证券期货, 2011, 02:80-81.

效率财务 第10篇

关键词:超效率DEA模型,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发生着重大的变迁, 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后,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2001年9月19日, 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开业, 从此拉开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制度变革的大幕。为适应三农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江苏省各农村信用社围绕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了股份制产权制度和“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结构, 截至2012年末, 江苏共组建58家农村商业银行, 各项存款余额9 898.8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7 123.1亿元, 农业贷款占省内金融机构的比例达96%, 为促进江苏农业持续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已成为拥有地方金融资源主要份额,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主要渠道, 服务惠及社区主要人口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另外根据证监会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 吴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 常熟农商行和无锡农商行处于“初审中”。

但是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不良贷款比例上升、内部控制风险应对不足等, 因此在进行内生制度重构和外部市场博弈中, 发展中的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而是财务与治理问题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如何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效率进而提高其经营绩效是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 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居于全国前列, 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 本文以江苏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效率为视角来展开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研究借鉴价值。

二、文献回顾

对于财务治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6年詹森 (Jensen) 和梅克林 (Meckling) 的资本结构契约理论, 此后, 罗斯 (Ross) 的信号传递模型、格罗斯曼 (Grossman) 和哈特 (Hart) 的担保模型、阿洪 (Aghion) 和博尔顿 (Bolton) 的控制模型等具有广泛影响的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极大丰富了财务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威廉姆森 (Williamson, 1988) 在《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 (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中指出:应综合考察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 如负债与股权融资, 不仅仅是可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 更是可相互替代的治理结构。1991年12月, 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卡德伯瑞 (Cadbury) 报告在英国产生。报告的题目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 (The Finance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 该报告的研究除了着重突出公司治理中财务的重要性之外, 还注重研究了董事会的控制与报告职能和审计人员等问题, 该报告对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

我国财务治理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治理内涵、财务治理体系、财权配置研究方面, 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治理效率和案例研究方面, 其中财务治理效率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效率实证研究中, 直接触及“财务治理效率”主题的主要有:姚晓民等 (2003) 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 因此, 外部相关者 (尤其是债权人) 利益的保护成为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关键。熊瑞芬 (2004) 从独立审计的角度触及了财务治理效率问题, 认为要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 就必须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控制信息不对称对各方利益的影响, 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张荣武 (2009) 较为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的核心是剩余财务索取权与剩余财务控制权对应, 其基本衡量标准是财务治理收益与财务治理成本对比。衣龙新 (2011) 构建了“财务治理行为———财务治理效率———经营绩效”三层次体系, 提出构建财务治理指数来衡量财务治理效率, 并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检验。郑少锋等 (2011) 使用DEA方法计算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 并明确影响财务治理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 对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实证研究相对缺乏, 而单独关于财务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更是甚少。在综合考虑前述财务治理效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财务治理效率是财务治理的根本目标, 是财务治理投入而引起经营绩效变动的体现, 它通过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经理层结构的合理配置, 进行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机治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本文以江苏农村商业银行为决策单元 (DMU) , 将其财务治理行为作为投入变量 (Input variable) , 经营绩效作为产出变量 (Output variable) ,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从静态角度对2013年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的超效率DEA值进行测算并排序, 从全新的角度对财务治理效率进行测评, 并对研究改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效率提供实证依据。

三、模型、变量及数据

(一) 超效率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是由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s等 (1978) 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根据对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指标数据判断决策单元是否为DEA有效, 本质上判断决策单元 (DMU) 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目前使用较多的模型主要有CCR和BCC模型, CCR模型对决策单元有效性的判断是以锥性定理为假设的, 即被考察的决策单元可以通过投入而等比例地扩大产出, 即规模报酬不变假设;BCC模型是不考虑生产可能集满足锥性的DEA模型, 即在CCR模型中引入约束条件从而将其转化为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但无论是CCR或BCC模型, 其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值均为1, 无法对决策有效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排序。在DEA模型的基础上, Andersen和Peterson (1993) 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 (Super-Efficiency DEA) , 以区分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之间的差异, 从而对所有需评价的决策单元进行有效的排序。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 (DMU) , 每个DMU均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 其中xj= (x1j, x2j, …, xmj) T>0, yj= (y1j, y2j, …, ysj) T>0, xij为DMUj对第i种输入的投入量, yrj为DMUj对第r种输出的产出量 (j=1, 2, …, n;i=1, 2, …, m;r=1, 2, …, s) , x0=xj0, y0=yj0分别为决策单元DMUj0的输入和输出, 且1≤j0≤n, 因此对于选定的DMUj0, 判断其基于输入的CCR模型如模型 (1) 所示, 其中si-和si+分别为剩余变量和松弛变量, 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一般取ε=10-6。基于输入的超效率DEA模型如下所示。

(二) 变量和样本数据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效率是其财务治理投入和产出能力的测度, 反映了其财务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受不完全竞争、资金等问题的约束, 农村商业银行并不在最优规模上运营, 因此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更结合实际, 本文选择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超效率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 本文选择资产负债率 (DTAR)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3) 、高管人员薪酬 (MS) 作为财务治理投入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总资产 (TA) 作为财务治理产出变量。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原则, 本文选取如下页表1所示15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 时间选择2013年的投入产出值进行评价。数据来源于各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站及公开的年报 (2013) 。

四、财务治理效率实证结果及分析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 本文运用Max DEA 5.2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其财务治理技术效率 (TE) 、纯技术效率 (PTE) 和规模效率 (SE) 的超效率DEA值如下页表1所示, 并对各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进行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15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技术效率均值为0.8127, 达到比较有效率的状态, 反映出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财务治理得到良好的改进, 且有3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超效率值已达到1以上, 达到有效率状态。因为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 即TE=PTE×SE。从纯技术效率分析, 15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556, 有9家农商行的纯技术效率值在1以上, 反映出各农村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利用财务治理投入使产出最大化, 各投入要素在使用上达到有效率的状态。从规模效率分析, 15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均值为0.8568, 仅睢宁农商行和江南农商行规模效率值在1以上, 反映出各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投入与产出的规模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规模效率需进一步优化。

五、结论

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 (DTAR)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3) 、高管人员薪酬 (MS) 作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的投入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总资产 (TA) 作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的产出变量,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江苏15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各农村商业银行的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好, 20%的农村商业银行达到超效率DEA有效。而通过对总体技术效率的分解分析, 60%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达到超效率DEA有效, 13.33%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达到超效率DEA有效。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内生制度重构和外部市场博弈中, 财务治理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 财务治理效率达到较高水平, 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但是受财务治理规模效率的影响, 财务治理技术效率没能达到有效状态, 而导致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股东持股比例不合理、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不完善、总资产收益率偏低以及资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等等, 这说明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在迅速发展的进程中, 其财务治理结构存在进一步优化演进的必要性, 需要构建正向激励机制, 合理确定财务治理的投入和产出规模, 优化规模效率, 强化适应结构性危机的能力, 最终达到财务治理效率的进一步有效提升, 促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不断提高, 从而实现服务农村社会经济演进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晓民, 何存花.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J].财贸经济, 2003, (4) :56-58.

[2] .熊瑞芬.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 (7) :60-63.

[3] .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 (4) :43-47.

[4] .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基础理论与实证检验[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5] .郑少锋, 黄庆华.基于DEA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评价[J].经济问题, 2011, (10) :58-61.

[6] .Charnes A, Cooper W.W, 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32 (2) :429-444.

[7] .Andersen P, 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 1993, 39 (10) :1 261-1 294.

[8] .Allen R, Athanassopoulos A, Dyson R G, et al.Weights restrictions and value judgmen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Evolution,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J].Annals of Operation Research, 1997, (73) :13-34.

[9]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10] .吴文江.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1] .褚保金, 程恩江, 卞月波.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8) :40-45.

效率财务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经理;管理职责;效率

建筑企业,财务经理的管理职责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效率的提升,才能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为生产做好服务。无论是财务经理的职责还是管理办法,都需要按照制度与规则进行。

一、建筑企业财务与项目资金管理

对于大企业来说,管理模式要非常完善,包括: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物流管

理等等。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则要有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就可以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个人觉得要设置的管理应该建立客服部、财务部、建筑部应该就可以了。建筑企业财务部是公司履行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整个公司的资金统一管理,公司的一切收支一律由财务部统一收付并管理,任何项目和个人无权自行收付,具体包括,所有项目的工程款必须由财务部开具正式预收工程款收据,汇入公司指定账户,分公司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项目经理以借款或由建设方代付材料等其他形式逃避公司对项目资金的监管。

二、财务经理职责与管理权限分析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财务经理主管审批财务收支工作。对于重大的财务收支,须经财务经理和总经理批准。拟定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工程款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协助公司经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发展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等问题作出决策。参与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制止或者纠正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签署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和费用计划、信贷计划、财务专题报告、会计决算报表。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除会计制度允许变动的以外,不得任意增减或者合并会计科目。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围绕公司的经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负责编制公司财务计划和费用预算,有效地筹划和运用公司资金。做好公司各项资金的收取与支出管理。定期汇总管理处的经济运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司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好财务统计和会计账目、报表及年终结算工作,并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档案资料。

三、关于提升资金、现金、费用管理效率

财务部要加强对资产、资金、现金及费用开支的管理,防止损失,杜绝浪费,良好运用,提高效益。银行账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银行账户的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银行账户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出纳保管,法人代表和会计私章由会计保管,不准由一人统一保管使用。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由其委托他人代管。银行账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账,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以收抵支记账。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未达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根据已获批准签订的合同付款,不得改变支付方式和用途;非经收款单位书面正式委托并经总经理批准,不准改变收款单位(人)。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不得以白条抵作现金。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余款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款与银行对账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账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账数额相符。因公出差、经总经理批准借支公款,应在回单位后七天内交清,不得拖欠。非因公事并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借支公款。严格现金收支管理,除一般零星日常支出外,其余投资、工程支出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不得直接兑付现金。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报总经理报批。

另外,财务经理需要按照要求,及时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它财务资料。积极参与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通过筹集资金的活动,尽量使资金结构趋于合理,以期达到最优化。配合公司业务部门对项目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监督管理。自觉接受上级主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检查指导,并按其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成木:论施工企业财务支付风险的防范。科技经济市场[J],2006,(4).

[2]徐佩敏:浅谈民营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海建设科技[J],2005,(4).

基于财务信息的企业生产效率评价 第12篇

在现代经济中,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定量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愈来愈引起许多学者和管理专家的重视。技术进步测算有生产函数数法、指标体系法、最优化法等多种方法。其中, 在实际使用中用得较多的是生产函数法。最基本的生产函数是CD生产函数 (即Cobb—Douglas生产函数) , 它不仅可以用来测算技术进步, 而且可以用来分析规模经济、最优投入结构等问题, 许多生产函数都是在CD函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外一种CES生产函数 (即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 它在形式上较CD生产函数复杂, 但从理论上要优于CD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用数学表达式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与其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即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投入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与其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以写为:

其中, Y—产出;K—资本;L—劳动力;A—技术。

1928年, Cobb和Douglas建立了Cobb—Douglas生产函数, 简称C—D生产函数, 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生产函数, 即, Y=ALαKβ, (α+β=1) ;1937年, Douglas等建立了C—D生产函数的改进型, 即, Y=ALαKβ (α+β≠1) ;1957年, Sol low建立了C—D生产函数的改进型, 即, Y=A (t) LαKβ;1961年, Arrow等建立了具有不变替代弹性的CES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生产函数, Y=A (δK-ρ+ (1-δ) L-ρ) -vρ, 由于该生产函数的许多优点, 目前应用也较为广泛;1968年, Sato和Hoffman建立了具有可变替代弹性的VES (Variabl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生产函数;1973年, Christensen和Jorgenson建立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在中国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较多地运用CD生产函数, 因为它简单易行;国内也有人开展过有关CES生产函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但总的来说, CES生产函数的实际运用不如CD生产函数普遍。

传统生产函数的缺陷: (1) 样本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同行业的企业截面 (或时间序列) 数据只能用于该行业企业生产函数的估计, 不可以将由此得到的生产函数用于整个行业的总量分析。 (2) 传统生产函数模型应用于经济活动时, 无法解释产出为负数的情形;没有考虑实际经济活动中各要素的比例性要求、优化配置要求, 例如, 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形下, 盲目增加某一种要素可能会导致总体产出下降。 (3) 由于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不具可比性, 例如, 相同要素投入在不同时期其产出是不同的, 而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却忽略了这一点。因此, 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 在经济学原理上, 存在致命的错误。

一、企业生产效率的定量

企业生产效率一般定义为产出与投入之比。由于传统生产函数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 在此, 我们采用实际产出与理论产出之比来衡量企业生产效率。因此有:

其中, γ表示生产效率, Y表示实际产出, f (·) 表示理论产出, L表示劳动力投入, K表示资本投入。

当产出为负时, 需要对上述模型做出修正, 修正如下:

二、模型拟合及参数估计

为现实系统建立其完整的数学模型是比较困难的, 但由于各种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所以人们可以利用某些数学模型来拟合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设系统的优化模型为:

利用多变量麦克劳林级数 (Maclaurin Series) 来拟合, 即有

式中, β0, βj, βij, βijk, …, 为待估参数。在通常情况下, 运用二阶级数来拟合经济系统生产模型就可以了。在估计出各参数之后, 就能够按照数学优化方法寻求系统最优解。

选取P个样本数据, 设样本产出为y1p (p=1, 2, …, P) , 要素投入为xpj (j=1, 2, …, N) , 要求E= (1/2) (yp-y1p) 2达到极小, 其中yp为系统响应值。

将上式代入, 可以得β0, βj, βij的偏导数, 令各偏导数等于0, 即可求出所需各参数。

三、规模报酬率分析

采用二阶麦克劳林级数来拟合生产函数, 有

其中α, α1, α2, α11, α22, α12为系数, L>0, K>0, o (L, K) 为无穷小。

定理1常数α=0。

当投入要素L和K都等于0时, 产出Y等于0, 所以我们可知常数α=0。

定理2系数α11<0, α22<0。对L, K求导, 可得

鄣Y/鄣L=α1+2α11L+α12K鄣Y/鄣K=α2+2α22K+α12L

依据经济学原理, 当K不变L逐步增大时, L的边际收益将会逐步下降, 直至为负数;当L不变K逐步增大时, K的边际收益也将会逐步下降, 直至为负数, 因此可知

上面级数简化得

(一) 规模报酬不变

当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形, 设系数β>1, 即βY=f (βL, βK) , 我们有:

化简, 得:

当时, 方程无解, 此时

当时, 满足时, 规模报酬不变。可见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是很苛刻的。

(二) 规模报酬递增

对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设系数β>1, 即βY

化简, 得:

规模报酬递增。

(三) 规模报酬递减

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 设系数β>1, 即βY>f (βL, βK) , 我们有:

化简, 得:

规模报酬递减。

推论1当α212-4α11α22<0时, 系统规模报酬递减。

四、案例分析

作为例子, 我们选择某年49家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数据作为分析案例 (如表1所示) 。

采用欧拉法求解, 跌代步长为10-8, 初始取值为α1=1, α2=1, α12=-1, α11=-1, α22=-1。计算机求解结果如下:

计算得知α212-4α11α22=-0.0027661<0, 依据推论1, 系统规模报酬递减。

计算结果 (如表2所示) 。

从P154表2可知, 在该年中国物流企业中, 高速公路企业的生产效率普遍较高。在22家生产效率大于等于0的物流企业中, 包括了我们样本中的全部14家高速公路企业。航空运输企业中, 除了厦门空港 (厦门机场) 和深圳机场外, 其他企业生产效率全部为负。样本中的三家铁路运输企业生产效率都大于0。总体而言, 除了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企业, 在该年中国物流企业生产效率欠佳。

通过对中国主要物流企业某年生产效率的分析, 我们发现中国物流行业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因此, 对于中国物流行业管理者来讲, 没有必要将提高企业规模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也没有必要过度追求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 而是更应该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在提高公司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上, 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目的, 从而加强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结束语

我们提出了一个企业生产效率定量模型, 对模型参数估计及特点作了详细分析, 并给出了分析案例。在模型应用方面, 模型还存在改进的空间。我们的二阶模型存在拟合误差, 因此, 可以应用更高阶的拟合模型, 来提高求解精确度。

摘要:探讨运用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 分析传统评价模型的一些缺陷, 然后建立新的企业生产效率评价模型, 并给出模型分析示例。

关键词:财务信息,生产效率,企业

参考文献

[1]Cobb CW&Douglas PH.A Theory of Produc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28:18.

[2]Douglas PH.Are There Laws of Produc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48:XXXVIII.

[3]Solow R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1957:39.

[4]Arrow K, Chenery H, Minhas B&Solow R.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1961:43.

[5]Sato R&Hoffman RF.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Variable Elasticity of Factor Substitution:Some Analysis and Testing.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1968:50.

上一篇: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一篇:企业所得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