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输液范文

2024-07-10

智能化输液范文(精选6篇)

智能化输液 第1篇

目前, 公知的输液报警装置都是在患者输液结束后, 通过输液监控器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护士站或护士手持终端发送报警信号, 护士根据收到的报警信号再进行相应的处理。这种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处理。以护士站为中心接收报警的为例, 每次护士都需要回到护士站才能得知有没有新的报警, 而没法在处理完一个情况后立即处理下一个情况。以护士手持终端为中心接收报警为例, 有时可能几个护士同时都去处理一个情况, 而不能指定某一护士去处理。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没有使护士护理效率最大化。

针对上述不足, 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输液监控管理系统。

1 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1.1 系统拓扑结构

本文介绍的智能化输液监控管理系统包括一台输液中心管理PC机、一个输液中心管理器、多个输液监控器、多个护士手持终端和多个中继站。输液中心管理PC机和输液中心管理器置于护士站, 输液监控器使用时置于病房的输液管上, 护士手持终端使用时每位护士一个, 中继站每个楼层置一个。输液中心管理器和输液中心管理PC机以串口线相连。考虑到有的病房和护士站距离较远, 如直接由输液监控器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射信号的话, 可能会因为多道墙的阻隔而导致丢包率上升, 因此本系统在每层楼道上增加一个中继站, 同一楼层病房内的输液监控器向该中继站发送信号, 再由中继站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射信号, 输液中心管理器直接或通过中继站向护士手持终端发射信号, 这就减少了无线信号被多道墙阻挡导致丢包的问题, 从结构上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本系统采用的是树型拓扑结构, 如图1 所示。

1.2 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输液监控器的传感器把测试到的输液液位、点滴速度信息及呼叫、摘换瓶和欠压信号, 由无线模块把信息发送至输液中心管理器, 由输液中心管理器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再根据相关规则, 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报警处理指示, 转发至护士手持终端, 医护人员根据护士手持终端提示进行操作, 同时输液中心管理器通过上位机将数据上传至输液中心管理PC机, 方便查看、管理患者输液情况及调度护士进行报警处理。

2 硬件电路

本系统主控芯片都采用ATmega16L单片机, 外接8 MHz晶振, 芯片内有模拟比较器、10 位A/D转换、看门狗及电源管理等功能, 无线通信模块都采用SRW1012模块, 工作频率为435 MHz, GFSK调制方式, 采用3.7 V锂电池经XC6206P332MR稳压芯片稳压到3.3 V作为系统电源。

输液监控器采用槽型红外光电开关作为输液液位、点滴速度检测传感器, 点滴速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作为ATmega16L模拟比较器的负极输入信号, ATmega16L模拟比较器的正极输入作为检测门限, 输液液位检测信号作为ATmega16L的A/D转换输入。输液速度调节器采用微型步进电机作为伺服机构, 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使电机正传或反转带动夹持器夹紧或放松滴管, 从而达到调节滴速的目的。并设置4 个功能键, 8 位数码管作为键盘显示单元, 分别显示病房号、床位号及点滴速度。输液监控器硬件原理框图如图2 所示。

图3 为输液中心管理器硬件原理框图。时钟模块采用DS1302 时钟芯片, 作为输液信息的记录时间, SD卡用于存储输液和报警信息, UART接口采用MAX232作为上微机电平转换芯片, 采用LCD液晶屏作为显示屏, 设有4 个功能键, 声光振动报警单元包括一个LED和一个蜂鸣器。

图4 为护士手持终端硬件原理框图。护士手持终端为方便显示输液信息及报警情况采用LCD作为显示屏, 设有4 个功能键, 并设有LED提示灯、蜂鸣器和振动马达作为提示。

图5 为中继站硬件原理框图。中继站主要完成将输液监控器上传的数据转发至输液中心管理器和建立网络的功能, 这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运行, 所以中继站的功耗较大, 最好能够工作在有外接电源或容量较大的电池供电的条件下。

3 软件设计思想

3.1 通信协议

输液监控器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送的输液和报警信息有:病房号、病床号、输液信号、换瓶信号、摘瓶信号、呼叫信号、欠压信号;输液中心管理器向输液监控器发送应答信号。

输液中心管理器向护士手持终端机发送的数据有:护士手持终端机地址、病房号、病床号、输液信号、换瓶信号、摘瓶信号、呼叫信号、欠压信号、报警处理建议信号、撤销报警信号;护士手持终端机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送的数据有:护士手持终端机地址、开关机状态、正在处理信号、处理完毕信号、处于空闲信号、应答信号。

3.2 各节点软件设计

3.2.1 输液监控器软件设计

(1) 病房号、病床号设置:按“设定”键, 可依次选择病房号和病床号, 选择某一位时, 该位数码管将闪烁, 按“置数”键在0~9 循环改变其数值, 设定好后, 再按“设定”键, 退出病房号、病床号设置, 进入滴速设置;

(2) 滴速设置:此时滴速显示数码管将闪烁, 置数方法和病房号设置一样, 设置好滴速后, 液滴速度会自动通过滴速调节器及滴速检测传感器将滴速调节到设定的滴速;

(3) 摘/换瓶报警设置:按“摘换”键, 按键按下表示换瓶报警类型, 反之, 按键弹起表示摘瓶报警类型;

(4) 输液报警:液输完毕, 输液监控器的阻断装置将自动阻断输液, 防止回血发生, 同时蜂鸣器将发出“滴-滴”的鸣叫声, LED指示灯闪烁, 提醒患者, 并自动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送换瓶或摘瓶报警信号;

(5) 一键呼叫:如果患者有特殊护理要求, 按“呼叫”键;护士站接到呼叫信号后, 指令护士处理。

3.2.2 输液中心管理器软件设计

(1) 报警处理规则:输液中心管理器接到输液和报警信息, 发出“滴-滴-滴”的提示声, 迅速将报警情况转发给全部在线的护士手持终端机及输液中心管理PC机;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换瓶、摘瓶、呼叫、电池欠压、输液的报警顺序和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显示, 并按照显示的顺序, 指令护士轮流处理;

(2) 信息共享:当护士处理完指令事项后, 护士要发处理完指令事项的信息;输液中心管理器将收到处理完毕信号, 此时会向所有在线护士手持终端机发送撤除该条报警信息, 并存入FLASH存储器, 以备查看;

(3) 异常情况:在有患者输液但没有护士手持终端机在线时, 输液中心管理器将发出长“滴-滴”的告警声音, 直到有护士手持终端机在线, 接受指令后, 停止告警。

3.2.3 护士手持终端机软件设计

(1) 开关机设置:护士手持终端机开机后, 自动向输液中心管理器报告开机信息, 护士手持终端机开机的数量将代表护士值班人数, 护士手持终端机每次开机时, 会接收到输液中心管理器发来的所有当前输液情况;护士手持终端机关机时, 将自动发送离线信号到输液中心管理器后再断电, 输液中心管理器将不再发送信息至该护士手持终端机;

(2) 报警提示:护士手持终端机接到输液中心管理器发来的指令, 第二声光振动报警单元的蜂鸣器会连续发出两次“滴-滴-滴”的声音提示信号, LED指示灯连续闪烁, 振动马达会连续发出“嘟-嘟-嘟”的振动提示信号, 提醒护士接收报警信息和处理指令;

(3) 处理方法:护士按照输液中心管理器发来的处理建议, 通过按“确定”键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送接收该处理指令;护士处理完事项后, 再按“确定”键, 护士手持终端机会自动向输液中心管理器发送指令处理完毕信号, 此时该条报警信息将删除;

(4) 状态设置:按“状态”键选择处于工作状态还是空闲状态, “状态”键按下表示处于工作状态, 反之, “状态”键弹起表示处于空闲状态, 处于工作状态时则不能接收报警处理建议。

3.2.4 中继站软件设计

(1) 转发数据:转发输液监控器输液信息至输液中心管理器, 转发输液中心管理器的应答信号至输液监控器;转发护士手持终端所在位置及状态信息至输液中心管理器, 转发输液中心管理器的报警信息及处理建议至护士手持终端;

(2) 优先级:优先转发输液监控器给输液中心管理器的信号, 其次转发输液中心管理器给护士手持终端的信号, 再转发输液中心管理器给输液监控器的信号, 最后转发护士手持终端给输液中心管理器的信号;

(3) 工作状态:在未转发数据时处于接收状态, 先接收到的数据先转发, 未发送成功的, 经短暂延迟后再发, 直至转发成功, 处于发送状态时不接收数据。

3.2.5 上位机软件设计

输液管理中心PC机负责对全部的节点进行可视化的管理, 包括对网络节点的实时监控、数据处理、滴速异常报警、输液完毕报警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软件使用VB进行开发, 本输液监控管理软件主要适用于静脉输液监控管理系统的全部工作过程的控制, 采用菜单式界面, 直观明了、操作简单, 具备监视、控制、设定、记录、查档、打印、出现输液故障语音提示等功能。

4 结语

通过实际应用表明, 该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可靠、组网灵活、提前预警、统一分配信息、智能调度护士和输液信息集中管理等优势, 护士随时随地对整个病区的所有病房的详细输液信息一目了然, 从而为患者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以及医院的智能化、网络化、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极大地保障。该系统可进一步推广使用在其他医疗监护领域, 如获取病人的血压、体温、心率及其他病理信号。

摘要:介绍了一种医用输液监控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台输液中心管理PC机、一个输液中心管理器、多个输液监控器、多个护士手持终端和多个中继站。输液监控器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输液液位和滴速信息, 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中继站, 中继站再将信息转发至输液中心管理器, 输液中心管理器将信息集中处理后分发至在线护士手持终端机, 并调度处于空闲的护士处理报警, 同时通过上位机将数据上传至输液中心管理PC机进行可视化的管理。该系统具有无线接收患者输液和报警信息, 统一分配信息, 智能调度护士和输液信息集中管理等优势。

关键词:静脉输液,远程监控,无线报警,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1]姚运萍, 张育斌, 陈宇, 等.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输液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 28 (4) :83-87.

[2]吴飞, 杨宏桥, 张瞩熹.基于ZigBee的医院病区护理智能化无线监护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8 (10) :13-15.

[3]陈宇, 王玺.基于光电技术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9, 29 (5) :1149-1153.

[4]刘贺, 余成波, 杨数强, 等.自动输液监护系统设计[J].中国测试, 2009, 35 (4) :80-82.

[5]陈劲松, 徐学群.基于以太网的医院病人体温远程自动检测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11, 34 (11) :60-62.

无线便携式智能化输液控制器的研发 第2篇

医院输液治疗过程中有一长期困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问题:

1.1 就普通门诊来讲,高节奏的现,工作生活一般很少有患者有条件一直有亲友陪伴,再有来诊病人本来体质就已经很虚弱,原本就。非常的疲劳,而输液往往要病人经常性的察看药液是否已经滴完。不能很好的休息恢复体力。实在累的不行,一不留神小睡一下又往往已经回血或者药液趋于耗尽,接下来当然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嚎叫,往往输液休息大厅都是人声嘈杂呼来叫去的喧嚷。医护人员往往也很被动的疲于应付这样的常规性的突发事件。病人得不到良好的休息环境,而医护人员也得不到良好的工作氛围。

1.2 现有的临床重症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必须采用输液泵进行输液监控。如癌症病人的化疗和病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灌注,通过调节输入的速度和时间将化疗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这样既能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另外糖尿病人也需要以一定的速度给他们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药效作用时间也较短,需一种流量和流速能控的持续输送装置,来输送少量的药物并精确控制其输送速度和流量。还有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输送某些特殊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硝普纳、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等时,输液速度和用药量尤其需要认真精确控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目前市面上的输液泵体积庞大笨重,安装使用不便,售价也非常的昂贵,不能够大面积的普及。

1.3 我们研究的智能输液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护士工作站与输液点无线通讯连接。各输液点在输液过程中能够精确控制液体流量,当药液输入完毕时,控制电路立即推动控制机构自动截止输液,在中止输液的同时将信息反馈到护士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显示屏会有报警提示。智能输液器能够智能化自动化的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突发事件,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

2 研究内容

智能输液器将突破传统进行超前的研究。

2.1 传统智能输液泵的功能:

(1)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2)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3)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4)能对气泡、空液、滴数不确、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

2.2 无线便携智能输液控制器除了拥有传统的输液泵的功能,还具有以下特点:

(1)小型化,产品可方便的附着在输液器上。(2)内置电池,提高使用的方便性,不需要连线。(3)无线通讯,可以讲输液器的状态连续的汇报给护士站的服务器。

3 系统结构和技术路线

3.1 智能医用输液泵系统主要由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组成。

微机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泵装置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检测装置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报警装置传感器感应到的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和声音报警等。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多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和LCE液晶显示。泵装置的种类很多,分类也多种多样,就驱动原理来说可分为电磁泵、气动泵和压电泵等。

3.2 研究技术路线:

(1)采用现代的微电子技术,采用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器件实现产品的通讯,控制,显示和操作功能,极大的压缩产品的电子电路的体积。(2)采用现代的数字化结构设计,用极高的结构精度,确保产品的结构合理、紧凑、小巧、可靠。(3)研发高传动比微型马达,精确控制滴速。

4 预期结果

智能输液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体积小、控制精度高、信息反馈及时准确,使用非常方便和,所有需要输液的患者均适用。使用智能化输液控制器可以避免输液过程中因时间误差导致的医疗失误,同时还可以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在护士站就可方便监控到每个输液站点输液情况,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输液控制器。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同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占领输液行业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徐明.便携式智能化医用输液系统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CNKI:CDMD:2.2006.171419.

[2]言南萍.简易加压输液泵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1,23(5),1198.

[3]田建君.单片机控制的输液泵系统设计[J].中小型电机,2004,3,1:53-56.

基于智能手机的输液监控系统研究 第3篇

临床输液是复杂的护理工作, 输液的滴速需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年龄及药物性质进行调节。同时, 液体滴完后要及时换瓶或拔针, 护士需要不断的巡视病房, 劳动强度大、护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而且如果输液完毕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则会发生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据资料记载[1], 微量气泡连续进入的致死量为2ml/ (kg·min) 。因此需要一种经济有效的自动检测装置来改善现状。

2. 系统硬件设计

本装置包括四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制动和报警模块[2]。

数据采集模块采用光-电方式采集信号。由2个红外发光二极管提供光源, 2个红外接收管接收光线。位于上方的一对红外对管可以检测有无液滴滴下。当有一滴液滴滴下时, 由于其会遮挡穿透光线, 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将会发生变化, 我们则可以根据这个变化来检测是否有液滴滴下。下面的一对红外对管用于检测液面是否过低。如果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 则说明液面已经过低。该模块的采集头采用封闭式设计, 而且内部设计为黑色, 避免了红外光发射和接收过程中自然光线的干扰。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单片机、电压比较器。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号送到电压比较器, 然后将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TTL电平信号送入单片机, 在单片机内部进行信号处理, 计算出每分钟滴数, 最后通过无线传输[3]将信号传入手机app。

制动模块主要由电动机组成[4], 报警装置由蜂鸣器组成。当滴数高于或低于设定临界值时, 手机app进行报警, 制动和报警模块启动, 电动机带动阻断输液齿条卡死输液管, 同时蜂鸣器发出声响。

3. 手机app设计

根据本系统设计的app是基于Android设计的。Android系统是完全开源的系统, 且该平台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上层的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都不存在任何阻碍产业创新的专有权障碍。程序之间能够通过content provider进行数据访问。开发语言是java语言, 其具有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安全、健壮、可移植、性能略高、多线程等特点。Android程序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些特点。Android开发环境是Eclipse软件和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插件组成。

医护人员使用软件时, 首先需要登录注册, 对用户进行认证。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进行认证, 用户认证需要填写用户名和密码, 填写完毕用户名密码后手机端软件会对其进行验证, 将其与数据库中user表匹配, 匹配成功则用户可以登录, 然后进行操作。登陆界面如图1所示。

软件可以进行个人中心设置, 包含编辑资料、我的病人和我的消息几个选项。通过打开“编辑资料”可以编辑输液的液量等内容, 打开“我的病人”可以查询病人的病历等信息。图2为个人中心设置界面。

手机app启动后会自动查询各个病床的情况, 包括输液类型、滴速、预计结束时间等数据, 每2s更新查询一次。在手机app显示方面, 每个病床对应一个输液进度条, 显示每个床位的输液量等信息。当进度条呈蓝色时, 表明输液过程正常;进度条呈红色时, 表明输液滴速过低, 小于30滴/秒;进度条呈黑色时, 表明输液速度过快, 需及时进行处理;进度条呈黄色时, 滴速、时间值无效, 表示输液过程中发生断流, 恢复输液后进度条变为蓝色, 滴速、时间值有效。图3为软件运行中显示输液进度的界面。

将输液报警器夹到莫菲氏管两侧即可。打开开关后, app将实时显示输液的每分钟滴数。如果滴数高于或低于设定临界值时, 手机进行报警, 弹出显示病人床号的窗口, 同时蜂鸣器响制动装置将输液管卡死。该装置稳定性、可靠性及准确性高, 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4. 结语

这是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输液监控系统, 系统可以提供液体滴速及状态并将各检测点输液信息传送至手机并对各监控点进行监控和统一管理,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 可自动卡死输液管, 并通过手机app报警, 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处理。而现在智能手机已非常普及, 也为基于智能手机的输液监控系统开发提高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智能手机的输液监控系统通过手机app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护理的效率, 使其更加便捷并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和护理成本。本系统契合市场的需求, 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喆, 余学飞.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监控系统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1 (6) :13-14.

[2]方宝花.消除静脉推注时微量空气进入人体的方法.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6) ;61.

[3]杨光伟.一种新型智能输液监护系统的研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3-10.

刍议智能输液保温器的研究与开发 第4篇

关键词:智能输液,保温器,总体结构

输液作为当前医学中具有效果好、方式简单的医疗手段, 被广泛地运用。但是, 由于药液的温度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冬天, 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不舒适感。因此, 笔者认为, 对智能输液保温器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相关的探讨对我国当前医疗手段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智能输液保温器的研究现状

智能输液保温器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将输液的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 实现患者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下完成输液过程的目标。而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包括医学在内的智能化仪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医疗输液温度偏低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 我国之前研究过一种保温性的静脉支架, 这种设计可以对输液的过程通过温度调控的开关来进行自动的控制, 但具有很大的弊端, 最大的问题就是系统的目标温度太高, 对药液的化学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药液的分解也会对其疗效产生不良的影响, 同时, 该设计忽略了输液的滴速问题, 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而在国外, 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已经研制出了相应的输血温度监护器和输血加热器来进行解决。

二.智能输液保温器的设计思想

(1) 自顶向下的设计原理。智能输液保温器的开发首先要对整体目标进行考虑, 然后再对仪器的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进行详细的规划, 且每一个模块的控制都要满足自顶向下的调试原则。 (2) 软硬件折中选择的设计原则。对仪器软硬件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整体的功能、开发的成本以及相关的研制事项。在保证仪器规格的基础上对软硬件进行择优选择。 (3) 高性价比与高可靠性。要在保证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高性价比的简单方案, 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自诊断技术、容错技术以及避错技术来提高智能输液保温器的可靠性。

三、智能输液保温器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这个系统的结构由温度显示、数据采集、固态继电器、模糊控制、以及加热元件和单片机8031组成。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采集温度的信号, 并负责将信号输入8031单片机[1]。而单片机则通过模糊控制的技术来对固态继电器的开、关时间进行相应的控制, 并对加热元件的时间进行一定的控制, 最终实现药液温度的控制目标。系统中的温度显示模块主要是对室温和输液口的药液温度进行显示。

智能输液保温器的设计选择了模糊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模糊推算的算法来实现智能输液保温器的温度控制。在主程序开始工作时, 先对单片机8031的每一个输出口都进行初始化的操作, 比如说, 驱动的输出, 中断的类型以及显示等等。当有按键开始按下时, 要先对按键的类型进行判断, 即是快键、慢键还是中键, 然后再由单片机根据流速以及当时的室温计算出相应的时间来对固态继电器的开、关进行控制, 最终实现智能输液保温器对温度进行控制的目标[2]。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 还将会涉及到子程序的工作流程。

智能输液保温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为:先由传感器来对室温进行测量, 然后再根据按键的情况来进行流速的具体判断, 再按照模糊推算的原理来算出合理的t1, t2, t3, t4的值[3]。其详细的流程如下分析:

(1) t

四、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 输液作为一种被当前广泛应用的医疗手段需要我们对智能输液保温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 针对我国当前智能输液保温器的研究现状, 我们需要对智能输液保温器的研制原理进行更深入的掌握, 对其工作的总体结构进行更为细致的了解, 进而推动我国智能输液保温器的进一步研究, 最终实现其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为我国医学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述谦.集成式智能医疗仪器及设计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 2009 (04)

[2]汪定江, 刘非凡, 孙英.医用一次性输液自热保温袋[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03)

智能化输液 第5篇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上应根据药物和患者病情适当选择输液速度[1]: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过慢可能会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生命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对于交通事故、各种灾害等造成的外伤、失血和脱水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控制性快速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2]。

一般严重创伤可导致大量失血或大量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心搏出量明显降低,微循环灌注量下降,组织细胞因微循环障碍而发生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细胞坏死和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给救治带来较多的困难。因此,对因外伤导致的失血、脱水性患者,为预防休克,在院前急救、野外和战场救护守则中都要求在第一救护阶梯和后送途中能对其进行快速液体补充,以尽早提高患者循环血量,使患者得到充分复苏,挽救患者生命。据统计,有50%的一线重症伤员在得到救治前都需要进行快速液体补充[3]。

然而,在各种灾害救护、三军联合演习的镜头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为给一名患者实施现场、阵地或后送途中输液,往往要另一名手持输液袋(瓶)的人员跟随,靠这个人高举输液袋(瓶)对伤员进行连续输液。由于没有适于院前急救、野外、战场使用的急救便携可控快速输血输液装置,往往无法控制液体快速输注,甚至要被迫中止对伤员进行液体输注,难以展开抗失血、脱水性休克救治。如何实现院前急救、野外、战场快速补液是军事医学、急救医学研究的热点[4]。因此,研制院前急救便携可控快速输血输液装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目前常用的输液装置按照原理分为以下几种:普通输液器、加压输液器、输液泵、便携输液器等。

2.1 普通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是依据重力原理,利用液位差压力向受体输注液体,即需要悬吊液瓶与受体体位形成液位差来进行输液。由于重力输液具有简易性和快速应急性,因此它是目前急救医学的标准方案[5]。如要使用这种输液器实现快速输血输液,则需同时在多个位置进行输注,这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对于一些特殊条件如战灾伤员的担架护送,车、船、飞机运输伤员时的应急输液,采用这种输液装置进行输注将更加困难。普通输液器缺少报警功能,如气栓报警、阻塞报警、药液输毕报警等,增加了护理负担[6]。

2.2 加压输血输液装置

充气加压是在充气时利用手动或电动方法向输液瓶、输液袋内注入气体,利用气体产生的气压压注液体进入人体[7]。其优点是装置简单,可实现快速输注;缺点是所充气体对液体存在污染、气栓输液的威胁。

机械加压的原理是利用手动、机械或电动方法向软包装液体袋施加压力,从而达到加压快速输液的目的。此类装置已具备了一定的院前急救、野外、战场救治的功能,但由于其并未从根本上弃用莫非氏滴管,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一袋液体输注结束时,液体袋更换操作不便也会延误救治。

2.3 输液泵

国外对输液泵(INFUSION PUMP)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如日本的泰尔茂株式会社的TE-135型输液泵、TOP型输液泵;美国IMED公司的Gemini PC-2TX型输液泵,可实现四路控制;德国贝朗(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 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Infusomat P型和Infusomat fm S型[8]输液泵,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型号众多。

国产输液泵的研究生产起步较晚,大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例如北京科力丰、宁波涌星、深圳深科等公司研制生产的系列产品。

输液泵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蠕动泵、容积泵、脉冲泵、注射泵等[9],以步进电动机驱动的蠕动泵为主[10]。输液泵技术先进、智能化程度高,既能应用于急救时液体快速输注,又适用于特种患者的低速精确输液。输液泵输液速度范围为0.1~2 000 m L/h,精度为0.1 m L,具有空气、堵塞、排空报警监测报警功能。其优点为使用范围广、精度高、误差小、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院内急诊、ICU、CCU等;缺点为体积、质量、功耗大,工作环境需要输液支架、市电,即使部分输液泵自带充电电池,但因一次充电使用时间太短(≤1 h),不适宜院前急救、野外、战场的救治需要。

2.4 便携式输注装置

常见的便携式输注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普通注射器预先将药液注入弹性囊(膜),使弹性囊(膜)膨胀,输液时利用弹性囊(膜)的回缩压力,以基本不变的流量将药液压出,直至排空囊内的全部药液[11]。这种装置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多用于长时间或间断输液。但此类装置仅适宜于镇痛、化疗等微小剂量药物的低速输注,且因其直接接触药液,每使用一次都需要灭菌才能重复使用,所以灵活性差。

美国ZOLL公司与美国沃特雷德军事研究院(Walter Reed Institute of Research)共同研制了世界第一款专为战场和急救的特殊条件设计的电控便携液体复苏泵[12]。这款泵的设计和技术水平很高,体积比手机电话稍大,质量为12 OZ(1 OZ≈0.028 kg),由6节AAA电池驱动,可以在最高控制流量(6 L/h)下连续运行8~10 h。它曾搭乘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完成了一个人体组织的科研项目。但该便携电子输液泵采用微电动机驱动复杂精密的传动装置,导致装置的阻尼与功耗增大,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至今仍未获得FDA认证。至于国内文献报道的用于院前急救、野外、战场救治的便携式输液泵[13,14,15,16,17,18,19,20,21,22],其实质上仍是适用于院内急诊、ICU、CCU等工作环境的输液泵。

综上所述,目前院内救治虽然具有可控精确的各种输液泵,但因其体积、质量、功耗大,液体输注需要交流供电,无法在院前急救、战场使用。而现有加压输液器、便携输注装置因其结构简单、技术缺陷、操作不便,亦无法充分满足院前急救、战伤救治需要。由于受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真正适宜于现场和院前急救、战伤救治使用的便携可控快速输液输血装置至今在军内外各级医疗应急分队仍没有装备。

我们正在研制的适宜现场和院前急救便携智能输血输液装置类似美国ZOLL公司专为战场和急救的特殊条件设计的世界第一款电控便携液体复苏泵,是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动力学与微细加工(LIGA)理论而研制的微电磁驱动器,和集单向活阀双泵、空气消除膜片与探测电极于一体的输液(血)板的关键技术与制作。该课题的成功研制有望实现现场和院前急救所需输血输液装置的低功耗、微小型化要求,使得便携、可控、干电池供电、长时间快速补液的院前急救输血输液装置成为可能。

摘要:对于交通事故、各种灾害等造成外伤和失血、脱水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控制性快速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目前,由于受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真正适宜于野外、灾害现场、后送转运等院前急救的长时间使用的可控快速输液输血装置在国内尚属空白,主要原因是现有此类装置功耗、质量与体积过大,操作不便。因此,研究便携、可控、低功耗、小型化适宜现场和院前急救的便携可控输血输液装置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输液 第6篇

1原有的输液流程

患者挂号到分诊室测体温后就诊→缴费→药房取药→输液室登记→护士核对药品→护士配液→配好的液体交家属→到穿刺处穿刺→到观察室至输液完。

2原有输液流程存在的问题

2.1 配液室与注射室两室相连, 房间处于开放状态, 达不到控感要求。

2.2 患者多, 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 陪护家属多, 环境吵闹, 导致护士精神不集中并影响患者的舒适度[1]。

2.3 患者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优先输液, 互相插队秩序混乱, 而护士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个体化基本要求, 导致患者家属产生焦虑、烦躁、不满等情绪, 而且容易将不良情绪转移到护士身上而产生护患纠纷。

2.4 护士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

3规划设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发现问题, 找原因, 再通过参观学习, 规划设计出合理的工作流程: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静脉药物配制室与智能排队语音叫号系统三者集成建设并联合应用。

3.1 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

在穿刺室与配液室成品间设计一“L”形中间直径为95cm、两头为360°圆弧形轨道 (传送挂钩共有300个) 。本系统由铝合金轨道、滚轮滑座、弧形挂钩、不锈钢钓竿组成。

3.2 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

患者家长挂号后, 导医系统后台程序自动将该患者的信息传输到各坐诊医师的电脑中, 医师点击“顺呼”将患者就诊信息显示到门诊候诊室的电子显示屏上, 语音叫号系统会通知患者家长带孩子到指定的诊室就诊。患者看完病, 缴费, 交处方取穿刺排队号后直接到穿刺室外等候语音呼叫输液。

3.3 门诊静脉药物配制室

设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配置操作间、生物安全柜、成品间。净化消毒要求:根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净化消毒要求相关规定标准严格执行。配置净化空调设施、静脉药物配置间为1万级, 净化台局部为100级, 排药间、成品间为30万级;一更衣区10万级, 二更衣区1万级。我院门诊静脉药物配置室与药品针剂室、静脉药物穿刺室仅一墙之隔, 药师在审方间审方、在排药间排药, 排完药后通过传递窗口传至静脉药物配制室配液。

4优化后的输液流程

患者就诊→缴费→药房交处方 (取穿刺排队号) →药师审方→排药→传入配置室→护士核对后在生物安全柜内配液→再次核对出舱→成品室护士核对后连接输液器挂在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上→传送到静脉穿刺室→穿刺室护士按物理呼叫器呼叫患者穿刺号 (并显示在穿刺室显示屏上) →病人听到语音叫号或看显示屏→有序到静脉穿刺室输液→到观察室至输液完。

5优化后输液流程的组成及作用

5.1 优化后输液流程

由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静脉药物配置室、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组成。

5.2 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

智能分诊排队系统的建设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就医分诊、候诊、取药模式, 切实解决了门诊“排长队”的问题, 使患者就诊更加舒适、快捷、方便。

5.3 门诊静脉药物配制室

根据医师用药医嘱, 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师或护士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药物用药进行集中调配, 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药物注射的药液[2], 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5.4 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

从静脉药物配置室配制好的液体经传递窗传送到成品间, 护士再次核对后连接好输液器, 挂在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挂钩上, 直接传送到静脉穿刺室的穿刺台上方, 护士按物理呼叫器, 患者听到呼叫直接到穿刺室输液,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6效果

三者联合应用以来,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因为流程设计科学规范、简化、人性化,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排队环节, 患者不需经过取药环节, 在就诊、缴费、等候输液环节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杜绝了插队现象, 消除不满情绪, 减轻护士工作量, 提高静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 保证了静脉用药安全, 减少护理差错, 降低投诉率, 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体现了我院的现代化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7讨论

7.1 流程设计科学规范, 布局合理, 人性化

药品针剂库→静脉药物配制室→静脉输液穿刺室三间房屋按顺序相连, 符合简化流程的要求。患者就诊后缴费, 交处方取穿刺排队号后直接到穿刺室外等候呼叫输液, 取消了患者取药、交药、取配好的针水、提着针水找护士打静脉繁琐的流程, 减少了排队环节, 缩短了患者站立等待时间, 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7.2 输液信息网络化

信息化系统建立后, 患者及家属只需坐在候诊区等待呼叫, 无需不停的探望和询问, 给医院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就医环境, 也给医务人员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做到忙而不乱。患儿家长在等候穿刺时, 有的带着孩子玩耍或休息;观看我院通过视频给家长播放的疾病预防知识和儿童保健知识, 再也不必为反复排队而烦恼, 大大提高了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7.3 输液配置安全化

配液发放过程中由药师、护士多次核对把关, 特别是药师在审方过程中, 利用其专业优势, 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护士规范使用药物, 保证了药品配置的质量和输液安全[3]。

7.4 输液用药合理化

静脉药物配置室配液增加了药师审方、核对环节, 让药师对药物剂量、疗程、配伍禁忌把关, 参与制定用药方案, 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指导医师用药, 有效的减少了差错, 确保用药合理化, 保证了输液安全。本项目运行以来, 临床因配制引起的输液反应发生率降至零。

7.5 人力资源运用高效化

合理的输液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护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节约了护理人员, 真正体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综上所述, 循环式输液传送轨道、静脉药物配制室与智能排队语音叫号系统三者联合应用, 是三项非常实用的新技术的集成化完美组合, 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优化服务流程, 为患儿提供优质、方便、安全的优质服务。方法:采用智能分诊排队语音叫号系统、儿科门诊专用静脉药物配制室、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 (实施集中静脉穿刺) 三者联合应用, 取消患者反复排队、取药的环节。结果:优化就诊及治疗流程, 减少排队环节, 缩短等待时间, 杜绝插队现象, 消除不满情绪,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三者联合应用, 可提高护理质量, 节约护理人力资源, 提高门诊窗口服务的工作效能, 缩短了患者输液等待时间, 减少医疗投诉和纠纷, 保证输液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循环式输液穿刺传送轨道,门诊静脉药物配制室,智能排队语音叫号系统,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位琼, 黄艺仪, 刘向群.流程再造管理在救治危重患者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2) :44-46.

[2]刘新春, 高海青, 主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能化输液】相关文章: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09-14

智能化检索05-06

智能化焊接05-13

信息智能化05-17

智能化基地05-18

产品智能化05-31

小区智能化07-12

体育智能化07-15

智能化施工08-03

远程智能化08-15

上一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下一篇:内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