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保障范文

2024-06-21

指导保障范文(精选6篇)

指导保障 第1篇

一、学法指导与教学教法设计相结合

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思维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课本诠释、老师讲解、课堂灌输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 学生更多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理解去吸收知识。初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再仅仅取决于老师多讲几个短语、多灌几个单词、多改几页作业, 而在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 “面面俱到”不如“因求点到”;“全面覆盖”不如“举一反三”;“滔滔不绝”不如“精讲精练”。可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比如, 教学英语阅读Reading部分时这样处理:第一步, 泛读, 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预习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自己进行泛读掌握大意, 宏观把握文章内容;第二步, 精读, 参照Part B部分的相关题型, 如:T/F题、WH题、表格信息题等, 指导学生精读细化处理文中的关键信息, 并根据相关信息再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进行交流处理;第三步, 品读,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 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梳理, 充分利用手边相关资料来消化学习重要知识点, 老师提醒、集中解决一些典型知识点并作一些变式训练;第四步, 固读, 回顾复习文章内容和关键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同步阅读训练或者续写、改写文章来巩固知识点和阅读方法。长期的循环训练, 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明显进步。

二、学法指导与学情实际相结合

教师必须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 加强对学生已有知识及学习状况的调研, 找出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 教材涉及内容较多, 知识体系的难度较大, 除单词表以外的学习材料无汉字, 基础不好的同学容易因为看不懂、学不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单”,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化难为易、化整为零, 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这样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有利于学生对学法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堂设计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兴趣切入点等, 仔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识记和应用的可接受性, 进行分层实施目标要求、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分层设计背诵项目、分层布置作业。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 使其不断体验到“跳一跳摘得到果子”的滋味。

三、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相结合

实践表明,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计划性不明确, 盲目学习, 事倍功半。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的环节不能衔接或者自己打折扣, 影响学习效果。学生不去主动学习, 老师的传授只能是灌输。老师批量抛出, 学生囫囵吞枣, 根本不能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单词教学中教师可用如下方法有效尝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第一, 识记讲方法。单词的记忆必须抓牢“音—形—义—性—链”五个环节。如, pleasure是一个常考词, 首先根据音节来搞定其pronunciat ion和spelling, 再比较记忆其词性和词义, 最后在与此词相关的单词关系链中来比较运用:pleasur e-pl eased-pl easant的区别与应用。第二, 背诵求勤快。鼓励学生随身带自制单词卡片, 随时随地都可以把单词拿出来背背比比, 这样就能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机结合, 确保长效巩固。第三, 应用讲语境。单词的长久记忆和正确应用必须在相应的语境中完成。如, Wit h pleasure.It’s my pleasure对应的不同答句在交际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总之, 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学法指导, 让学生乐于“先学”, 善于“先学”, 成于“先学”, 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成为初中英语效益教学的生命之源。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学法指导,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将学法指导与教学教法、学情实际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相结合, 使“先学后教”的教学效益最大化,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 第2篇

本课程考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占20%,包括网上记分作业、期中测验、学习表现三个部分。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由上海电大命题组统一命题,采取试卷库的形式。

二、考试题型、分值及要求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需准备2B铅笔、橡皮);

(二)连线题(用直线连接能够匹配的A组与B组项目,每项2分,共8分);

(三)是非题(判断命题正确与否,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仅对错误命题在“改错”处改正;每小题5分,错误命题判断2分、改错3分,正确命题判断5分,共25分);

(四)论述题(共20分,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叙述通顺;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五)案例分析题(17分,要求:正确理解案例内容,选用合适的理论依据;分析时紧扣案例内容和所选择的理论依据,分析过程层次分明,叙述合理,符合逻辑,具有说服力;分析结论观点可信,结论的引申推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复习指导

(一)不定项选择题:教材范围,参考附件客观题汇编

(二)连线题:教材范围

(三)是非题:教材范围

1、答题步骤

(1)按照题意找到教材相关章节;

(2)需对照教材内容找逐字核对题干;

(3)判断命题正误,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如用其他文字或符号回答一律不得分;

(4)仅对错误命题在“改错”处改正。

2、答题提示

(1)如题干有误,仅有一处错误;

(2)对错误题干,遵循“改少不改多、改前不改后”的原则;

3、例题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社会成员的助人意向,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错: 社会成员的助人意向 改为法律规定

4、参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民间组织,国家或政府只是补充。

社会保险的承办主体是企业。

社会保障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商业保险受社会保险法的法律约束。

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产生与20世纪20-30年代的英国,成熟于40-70年代,是介于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一种思想流派或价值体系。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通过法定程序,怡各种方式强制建立起来的用于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融使用的货币资金。

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办,通过国家立法保障退休老人最低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将平等与效率相结合,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企业年金是企业依法为增加养老福利、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举办的社会保险。

医疗保险费是按照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收入高者多缴,收入低者少缴,所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机会和水平与缴费多少有关。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美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模式是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在国民健康保险模式中,公民看病时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

中国农村现行的医疗保险模式是以自愿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为主。险

瑞典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

失业就是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状态。

英国是最早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一般情况下,多数国家规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算失业。失业保险津贴一般应低于最低社会保障金,这样才能刺激失业者尽快找到工作。

我国城镇企业失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最好的失业预防是不让失业发生,最好的失业补救是帮助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技术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

工伤和公伤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法律上明确表明了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者个人不缴费的原则。对职业病进行工伤认定时,只要确定该疾病是因职工的职业活动引起的就可以了。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表明法律覆盖范围内的用人单位是我国工伤保险的实际缴费主体。

在我国,用人单位如果是风险较小的行业,工伤保险费率是不实行费率浮动制的。生育责任的承担者只包含女性。

“父育假”只属于父亲,假期是在母亲产假期间。

新中国的生育保险基本上是一种职工生育保险,其覆盖对象主要是城镇就业职工,未就业者不在覆盖之列。

我国现行生育保险制度规定职工个人需要缴纳生育保险费。

中国计划生育保障与诚镇职工生育保险属于一个系统。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总体上完成了从“企业保险”到“社会保险”的新旧模式交替。广义贫困主要集中于物质的貧乏,通常是指没有足够的收入维持生活水平的一种状态。汉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救助发展的“黄金时期”,救助机构大量出现。

世界银行在1990年采用了370美元作为衡量各国贫困状况的国际通用标准。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主要有二个来源,即财政拨款和市场运作。

在所有的贫困计算方法中,市场菜篮子法发展最早,方法最为成熟,与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目标具有一致性。

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保障”的同义词。

按照社会福利的受益对象来划分,可以将社会福利分为全民性社会福利与选择性社会福

利。被誉为“福利国家橱窗”的瑞士等北欧福利国家,均为高福利.全民福利国家。

儿童福利的目标取向应从过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化向人性化和多样化过渡。在市场化改革大潮下,我国城镇福利性单位分配式住房制度走到了尽头。

社会优抚保障对象最狭义的理解是将军人.民警及其家属视为社会优抚的保障对象。社会优抚是一个与军人社会保障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国家明确规定:“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略高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社会安置,从狭义上讲,仅指对享受安排工作待遇的一部分退役官兵的安置。

我国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必须贯彻“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

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表现出单位保障与国家救助相结合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课题,社会保障进入市场化阶段。

1998年,国务院将农村社会保险管理职能划入新成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行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

2001年国家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扶贫工作的重点从以县级瞄准转向村级瞄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扶贫目标的精准性和扶贫的效果。

社会保障管理的客体是社会保障目标和任务。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回答的是“谁来管”和“怎么管”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采取的是以单位管理为主的方式。

根据“大数法则”的原理,社会保险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更有利于发挥风险分担的功能.德国和美国是实行政府和公法机构共同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四)论述题:教材范围、联系实际

1、答题步骤

(1)解释、分析问题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2)扣题分析→主要部分(注意层次,用“第一,第二,„„”标出,先答中心句,再展开论述,如题目要求结合实际说明则必须结合相关实际展开论述)

(3)结合实际分析

(4)总结(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用简略的语言归纳答题论点)

2、答题提示

(1)有层次、有逻辑,字迹清晰;

(2)遇到不会的题目先按字面意思解释,再按自己的理解回答,不留空白;

(3)试卷所留答题空白页面最好能够写满。

3、参考知识点

分别说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原则。

试述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试述医疗保险制度的几种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试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

描述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

(五)案例分析题

1、答题步骤

需按以下步骤详细分析案例,试卷所留答题空白页面最好能够写满,如仅按照分析提纲中心句回答只能得该题目40-50%的得分。

第一步:回答案例的提问,并介绍分析本案例所引用的社会保障学相关理论。要求引用的社会保障学相关理论是与案例内容相匹配的、合适的理论依据,介绍内容应准确、简明扼要。

第二步:根据前述理论观点,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要求紧扣案例内容,逐点分析,分析过程层次分明,叙述合理,符合逻辑,具有说服力。

第三步:归纳、总结出对本案例分析的基本结论,并说明这一结论的推广(引申)意义。要求分析结论观点可信,结论的引申推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参考案例:

案例一:单位不缴费我该怎么办?

张某2003年8月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成了一名失业者。不久,经朋友介绍到本市某单位开通勤车,但由于张某是失业者,单位不愿意为张某缴纳社会保险费,3个月后,张某被一个“协保”人员替代了。去年5月在一位热心朋友的引荐下,张某到一家私企开车,可老板还是不为张某缴社会保险费,张某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把参加社会保险的事提了出来,老板要张某自己到外面找地方缴。张某今年年龄也不小了,怕丢失现在的工作,想暂时不提缴费的事了,等以后离开单位后再说,到时让他们一起“补”。可张某心里没底,这样做有问题吗?

案例二:不签合同就可不缴社会保险费吗?

去年6月张某被本市某公司招用。进入公司后,他们说要对张某的能力进行摸底,提出试用六个月,满意后再签合同。由于张某比较喜欢这项工作,再说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比较自信,所以也就同意了。然而,半年过去后,张某却等到了公司辞退通知。为此,张某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张某让公司为他办理退工手续,公司说试用期没有用工手续。张某问在六个月期间公司为他缴过社会保险费吗?公司嘲笑张某不懂法,没签过劳动合同还缴什么社会保险费?该公司这样做是对的吗?

案例三:不缴社会保险费的劳动合同

2008年4月,刘某等四人应聘到某公司,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从职工工资中每月扣除300元。刘某等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办社会保险,也没什么关系。于是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规定每月工资200O元,对社会保险事宜公司不予负责。2009年12月,劳动保障部门在进行检查中发现该单位没有依法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遂对其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要求该公司为刘某等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该公司则认为,公司不负责社会保险是经双方协商同意,在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对其宣讲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双方依法修改了合同内容并为刘某等办理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案例四:公司这样做是否违法?

何某五年前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本市一家公司任驾驶员,起先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一年后该公司与其签订为期四年期劳动合同,今年10月底何某与公司合同期满,双方终止了劳动关系。今年11月初何某到区社会保险中心查询个人社会保险帐户,发现该公司只为其缴纳了四年社会保险费,而未为其缴纳刚进公司一年的社会保险费。公司方面认为,何某刚进公司因未签合同,故未给他缴费,合同签订后公司即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这是几年前的事,何某才提出来,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该公司这样做是否违法?

案例五:自由职业者参保有年龄限制吗?

冯某是1963年7月出生女性,1986年10月参加社会工作。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她没有参加过社会保险,因此,个人的养老保险帐户也没有。目前冯某已拥有上海市常住户口,也有合法的经济收入,她想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本市的社会保险,不知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满多少年后可以退休?

案例六:辞职后医疗费无着落该怨谁

老王的儿子原在本市某酒店工作,前不久,因其身患疾病,向单位提出请病假治疗。单位的部门领导在了解了情况后,“劝” 老王的儿子写份辞职报告,单位多发一个月工资,等病好了再来上班。由于老王的儿子不懂政策,稀里糊涂地交了辞职报告。后经几家医院诊断,老王的儿子患上了一种慢性病,且今后对脑神经也会产生影响,医生说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老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与他单位联系,希望能对患病的儿子通融、照顾一下。但单位以辞职报告不可更改为由,一口回绝。老王不知道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老王该怎么办?

案例七: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受理李某的仲裁申请吗?

李某是本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员工,2000年1月应聘进入该企业工作,在生产车间从事操作工工作。李某与企业签订、续订劳动合同至2004年7月中旬。2003年10月下旬,李某在工作时间因工负伤。2004年1月初李某身体恢复后来上班。2004年7月中旬李某的劳动合同期满,李某向企业提出终止劳动合同。企业为李某办理退工登记手续。之后,李某要求企业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企业没有同意,李某经与企业多次交涉未果,于是,只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要求企业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受理吗?

案例八:离退休不满二年的“协保”人员可领失业保金吗?

金某现已满58周岁,且为“协保”人员。由于自己技能缺乏,年龄偏大,身体也不好,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努力地找工作,却未能如愿。这几年,只能靠妻子每月900元的退休养老金维持生活。据金某反映,街道、居委对他们家的情况也十分同情,也为其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年龄最终成了他再就业的障碍。前不久,金某在里弄的《劳动保障报》上看到,失业人员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二年,一直找不到工作,可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他看到后一阵高兴。但又感到有些怀疑,象他这种情况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吗?

案例九:工伤的认定

李某是某私营运输企业经理,赵某是其聘用的司机。2008年 9月,李某的朋友张某请李为其运输一批货物,李便指派由赵完成,要求越快越好,时间可以由赵某看着办。为了尽快完成李某指派的任务,赵某牺牲“十•一”放假休息时间,加紧运输。10月1日晚九点多,在运输途中,由于路况不好和连日劳累,不幸撞车,造成重伤。事故发生后,李某指派专人到医院照顾赵某,主动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和赵某住院治疗期间的全部工资,还特别赠送赵某家5000元作慰问。赵某一家对此表示感激,但由于伤势过重,出院后赵某落下了重度残疾,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去年6月,赵某找到李某,要求为其申报工伤,享受工伤待遇,被李某拒绝,二人发生纠纷,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求解决。李某提出,赵某不能算作工伤,理由有三:第一,赵某负伤时从事的工作,虽是受自己指派,但并不属于企业正常业务范围。第二,赵某负伤时间在节假日,而且是晚上,根本不在工作时间内。第三,赵某已经远远超过工伤申请时效,无权再申请工伤,劳动保障部门也不应再受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经审查,很快作出认定:司机赵某的负伤为工伤,应享受工伤保险有关待遇。

案例十:工伤的认定

指导保障 第3篇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现状

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建立从2004年开始,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从调查评估的结果来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建立, 主要表现在既有对教学目标、计划、教学过程、学生信息反馈和教材质量等方面的监控, 又有对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评估。在对教学目标、计划的监控上, 高职院校对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监控比较重视, 能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就业上岗调查和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式, 建立明确的并能随时校正与调控的学生应知应会标准;普遍重视教学文件的建设, 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用来规范与指导本院的教学工作。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上, 各高职院校考试纪律严格, 实行了领导与任课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员制度及学风检查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 加强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秩序。在对学生信息反馈的监控上, 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聘请学生为教学信息员, 通过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各种反映。在对教材质量的监控上, 不少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特点构建了教材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 如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估, 建立教材质量反馈制度等。在内部教学评估方面, 各高职院校均实施了一系列教学评估制度, 对教学计划、课程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学生素质、毕业生质量等进行评估, 有的学校还利用ISO9000标准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估。

外部的质量保障制度已逐步形成目前, 我国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外部宏观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逐步加以完善。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国务院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教育事业的管理, 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估和监督制度。”原国家教委分别于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发布了《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使我国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化, 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价奠定了基础。2003年上半年, 教育部出台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并在下半年对26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试点评估, 2004年推广到五十多所, 2005年已全面铺开。为了搞好评估工作, 教育部高教司建立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 成立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目前,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通过或正在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质量水平评估。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已基本建立, 外部的质量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 但受长期精英教育观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精英教育,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教育提供者没有充分考虑质量问题。尽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但由于办学经费困难, 往往出现重数量、轻质量, 重收益、轻实效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缺乏全员参与和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刻, 认为教学质量问题仅仅与教学有关,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包括高职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概念, 因而未能从系统的组织结构、任务、特定学科的条件和标准等诸多方面考虑质量问题, 只重视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和课程的质量, 忽视学生的质量和基础设施及学术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往往停留在表层, 力度不够。

重视外部质量监控, 忽视内部质量监控外部评价的结果不仅是一种荣誉, 而且会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因而在外部质量监控方面, 学校往往能根据外部提供的标准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 包括实施一些造假行为, 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能真正发现问题的内部质量监控活动, 由于其对学校的形象不会有较大的外部影响, 加上员工彼此非常熟悉, 很难严格照章办事, 对不合理的事情很难进行严肃的、有针对性的处理。

对教学监控与评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跟踪和有效解决从各高职院校实行的教学检查与评估的情况来看, 在检查评估的结果中提及的往往只是发现的问题, 而没有解决的方法, 或虽有解决的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 更没有限期整改以及到期进行整改。因而在上一年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年中往往依然存在。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笔者认为, 要使高职院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实现其培养目标, 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借鉴西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转变观念, 树立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与服务观, 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高等教育质量观已由统一走向多样化,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单一走向整体, 由僵化走向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突出素质教育,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如果高职院校死守原有的管理目标, 不考虑社会、市场及其他消费者的需要, 培养的人才就难以为社会所接纳, 学生就无法实现就业, 学校就难以生存。因此,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切实转变观念, 树立现代高职教学质量观,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努力营造本校特有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校风校貌, 切实把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积极借鉴国外高职教学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在汇集国际先进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形成的, 对其他行业及教育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将以往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对教育过程、教育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 从而能够按照标准严格衡量教学质量, 使教育程序有章可循, 通过管理规范落实行为规范, 并使之上升为一种质量文化。

突出特色, 注重“过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素质劳动者, 适应性、特色性与多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因此, 高职院校应把注重能力培养和操作技能考核放在重要位置,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另外,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与学校所有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关, 而且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有关, 市场调研、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考试评估等诸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注重对教学工作中每一环节的管理, 可以使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高职教育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培养人的活动, 这种活动质量的高低, 只有在学生工作几年后, 才能由用人单位做出正确、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 要保障高职教学质量, 必须根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征, 抓好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使每一环节都围绕培养目标,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 任何结果都是通过过程实现的, 只有保证过程质量才能保证最终质量。贯彻全过程管理与全员管理思想是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的唯一途径。

全员参与和系统管理实现全员参与和系统管理不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更是高职院校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只有全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为学校带来最大的效益。因此,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使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能理解学校总的宗旨和目标, 知晓学校的环境与现状、机遇与挑战, 并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规章和岗位责任制, 使他们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了解其工作的质量管理目标、内容以及达到目标的要求与方法, 理解其活动结果对下一步以及整个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从而了解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 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树立以校为家的思想, 在各自的岗位上主动负责, 发挥个人潜能, 努力寻找机会增强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经验, 自觉地为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社会服务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努力。教学质量问题不仅仅与教学有关, 它是一个包括高职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概念, 是一个系统, 包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优化教师队伍与生源、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充实教育资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教育管理与教育服务等等。因此, 应从系统的组织结构、任务、特定学科的条件和标准等诸多方面考虑质量问题, 既重视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和课程的质量, 也重视学生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学术环境的质量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管理。

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坚持持续地改进和提高质量, 可以使高职院校始终处于一种“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因此, 高职院校应通过不断广泛地调查, 挖掘学生与社会对本校的需求, 持续改进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学生与企业及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建立在校生对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和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网络系统, 及时了解学生与社会对教学质量及毕业生质量的反映, 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实现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切实落实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高职院校的质量保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也是全国通用的标准, 但它只是一个宏观的控制标准, 高职院校自身应在充分理解与分析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挖掘和拓展本校的特色, 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符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细则标准, 丰富评估指标的内容, 切实落实评估指标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措施, 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到2010年, 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这是一个宏伟的教育蓝图, 说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实现这个蓝图,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并在政策上切实扶持高职教育的发展, 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提高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增加经费投入, 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驾护航经费投入少, 办学困难, 是目前我国高职教学质量保障的最大障碍。只有加大投入, 才能使学校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 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政府应把“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理顺经费安排, 使高职院校同样享受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 尽一切可能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高等教育筹资机制, 在努力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同时, 增强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对高职教育融资的积极性, 尽可能利用好社会资金, 为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保驾护航。

积极稳妥地发展中介机构, 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目前, 我国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是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虽然这一评估对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毕竟还是属于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 这种评价难免有失偏颇。而国外高等教育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已经开始实施由中介机构执行的第三方评价, 笔者认为, 我国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发展由教育界、用人单位、专业团体与新闻媒介等组成的中介组织, 独立地对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价, 随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能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这样不仅能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 而且能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杨晓江.高等教育观必须与时俱进[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1) .

[3]邓岳敏.浅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2, (10) .

指导保障 第4篇

1、明确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1.1安全生产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人身死亡事故;杜绝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杜绝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无重伤及以上事故,尽量减少轻伤事故。1.2为确保证现场作业施工安全,维护工地正常生产秩序,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形成主要职责管理体系 2.1 安全生产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该工程设专职安全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2.2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书面交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安全卫生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卫生培训制度》、《安全卫生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卫生设施维护制度》等制度。

2.3 大、中型机械设备实行验收制:凡不经验收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2.4加强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周安全活动制:经理部每周要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作出必要的交底,使广大工人能做到心中有数,从意识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2.5 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经理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要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作出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2.6 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年审制,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进行,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2.7 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与事故报告制

危急情况停工制: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即刻报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2.8 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需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

3、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技术规程、文件,认真执行工程招标文件规定的施工安全要求和规定,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专项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3.1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和减少各类因工伤亡事故、职业病与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3.2制定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3.3 制定设备及物资存放安全管理规定,搞好设备、物资存放,安全地投入工程建设

3.4制定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用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3.5制定高处作业安全规定,高处作业的标准: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和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3.6制定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定,本规定中所指危险物品系: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品。

3.7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车辆使用单位应认真组织、合理安排各类车辆的施工作业

3.8制定安全档案资料管理规定,安全档案是重要的技术档案,为方便工作和总结经验教训,应重视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及时收集、保存、积累和整理各类安全管理资料入档。3.9制定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规定 3.10制定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日常工作由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各级安全员检查后,由施工队负责人组织整改落实完善。

4、施工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4.1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安全管理规定。油库、氧气、乙炔库应布置在边远人少的安全地点,易燃材料库要设于拟建工程的下风向。与非燃烧材料库间隔15m。与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职工宿舍、易燃材料库、各类木材堆等间隔20m。

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空气的沥青熬制、石灰熟化等。选择施工现场的下风方位。距建筑物及易燃物不近于20m。尽量减少热沥青的水平运输距离。

电气设备及变配电设备的位置。变压器应设在施工现场边角处,并设围栏,避免高压线穿过工地;进入现场的主干线尽量少,根据用电位置在主干线的电杆下部宜设分电箱,避免维修电工经常上电杆带电接线,以减少电气故障和触电危险。

土石方、砼设施的堆放位置。标明土石方的堆碴场,弃碴位置。砼设施应与槽、坑、边坡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坍方;应与机械设备保持一定距离,便于安全操作与维修。塔吊、门机与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其回转的安全距离与搭设脚手架及安全网的需要。井字架、龙门架及其它主要施工机械的位置都应满足使用与维修的安全距离。以上设施都应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标明定位,不得在施工过程中临时乱定位。

临时设施管理:施工道路、人行通道,机械设备停放、物资存储,施工用电,加工场所,人员住房,办公地点等的布置均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集中办公和人员居住之处的入口或醒目地点应有施工公告牌、安全纪律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区域平面布置牌,施工概况牌等。施工现场要有明显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4.2在高边坡、山坡附近进行开挖时,应加强安全监测措施。在大风、大雨和照明不足的情况下,禁止在边坡上工作。更不得在危险的边坡、峭壁处休息。

4.3现场施工用高压线及设备禁止使用破损或绝缘性能差的电线,严禁电线随地走,电器设备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和接零,传动装置有防护罩。

4.4加强防火消防管理,切实加强火源管理,易燃、易爆制品指定专人管理,焊工作业时必须清理周围的易燃制品、消防工具、器材要齐全并安装在适当位置,制定专人负责清理定期检查。

4.5上岗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浇灌时,活动漏斗上和吊车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4.6安全用电,电器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输电线路须按规定连、架设,如不能架设,必须铺设安全可靠的电缆。

4.7所有施工设备在使用前一定要试运行,确认正常后再正式运行。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禁止使用。

4.8吊装时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信号不明确或可能引起事故时,应暂停操作,各种电动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必须拉闸加锁。

5、施工质量安全保护措施

在各地块基础的施工中,必须确保安全,严格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与措施,并要做到有效地预防。若万一发生事故,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本工程人工挖孔墩所在部分位置为新近回填土,且回填时间短,施工时需密切观察,保证施工安全。

5.1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 吊能力.5.2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 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5.3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并加0.8m高圈栏围护.5.4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5.5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5.6 井下通讯联络要畅通,施工时保证井口有人,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井下是否存在塌方、涌土和流砂迹象,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并通知有关单位及时处理.5.7 墩孔开挖须进行施工降水.5.7.1 降水方法应根据地质和水文资料,充分考虑墩孔开挖深度及降水影响区域内的基坑支护结构, 周边建筑物,地下埋设物等对降水反应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并按保证相邻建筑物、地下埋设物的有效措施后方可施工.5.7.2 在设计降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和施工程序时,应采用整个场地地下水位相互平衡措施,严禁大量抽水外排,应预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影响区内原有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基坑支护结构应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等有效措施.5.8 墩孔孔底挖至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后,经有关部门(勘察、设计、质监、监理、甲方代表等)人员鉴定,经认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孔底扩孔,扩大头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要求.5.9 人工挖孔墩墩长应小于15米,墩长大于15时米应经相关部门报备,并经专家审核后方可施工。5.10 本工程所处场地地层较不稳定,岩土层层面起伏变化大,人工挖孔墩,相邻墩长不宜相差太大应满足相应规范及规定要求, 相邻墩长大于规范要求,应采取相应构造措施进行处理。

5.11 施工单位应提出开挖顺序、施工组织方案后方可施工 ,按实际情况应先施工长桩后施工短桩

5.12 当墩距较小(≤2.5米),地下承压水较高,软弱土层、残积土、坡积土、砂土等地基不应采用全面开挖,应采用间隔开挖,间隔开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待第一批墩浇灌混凝土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0%时,再开挖相邻墩.5.13 成孔挖土与护壁灌注交替进行,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完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500~1000mm,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5.14 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根据土层渗水情况经设计单位同意后可使用速凝剂,护壁模板的拆除一般应在24小时之后进行,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5.15 钢筋笼堆放及运输过程,严防扭转及弯曲,安放要吊直对准孔位缓慢下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要注意钢筋笼的下掉与上浮,若下笼受阻不能强行冲击,必须提笼扫孔重新下笼。笼体起吊要直,接头焊接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进行。吊筋要牢固地焊接在钢筋笼上,并将以上端固定,以防其下掉与上浮。

设计负责人:

xxxx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x月x日

一般有四项措施:

(1)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这是从物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2)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是从人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3)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指导保障 第5篇

关键词:党员发展,学习型党员,学习型政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征程续写这一伟大篇章,就要更加注重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

1 学习型政党理论综述

1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发表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创造性学习的历史。

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邓小平同志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给我们揭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并把学习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用于中国实际,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继承和弘扬了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体现了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

2“学习型政党”理论对党员发展质量的指导意义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是: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机制,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以人为本,让全体党员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党员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和生命的意义,具有快速应变和持续创造能力。

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由点到面的扩展,由基本的学习型个体积极加入党组织,发展成为学习型党员,在团体学习中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同时,学习型政党也不应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尤其是在保障党员的发展质量上,涉及的是一个入党前的考察,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预备期与转正后长效学习机制的构建与落实的动态过程。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念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在高校有其全新的操作空间和理论创新点。对改变高校唯成绩论发展资格的传统做法和对高校学生党员的认识,拓宽党员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途径,进而为我党引入更多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3 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新途径的探索

学习型政党是一种组织,组织是把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按一定规范安排在一起的系统,把学习型政党看成是一个系统来探讨,可以寻找到学习型政党组织要素。第一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成员,在此可以扩展为每一个有待发展的学习型个体。第二,客体是存在于组织内外的知识,学习型政党应该要掌握和运用。第三是学习,通过组织中主客体联系来完成。第四是组织本身,组织是一个平台,是全体党员完成学习的场所。(如下图表示)四个要素构成学习型政党系统,其中学习是核心,包括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即学习型党员的自主学习和党组织的团体学习。运用学习型政党理论和系统论对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作出探讨分析,涉及了对具有学习力的学习型个体的重点培养和引进;在高校党员群体中开展学习型党员培养,对于党员个体学习知识的具体要求;党组织开展学习型建设的多种活动以保证党员学习的持续性和长效机制。

3.1 注重学习力——发展学习型个体

学习力是学习型政党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有三大要素构成:学习动力,表明有学习的欲求;学习毅力,表明能够坚持下去的恒心和意志;学习能力,表明学以致用,能够应用学习的东西于生活工作中去。在人类社会长河中“一次性学习时代”已经告终,人类进入终身学习时代,因而学习已成为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核心的竞争力。学习力是来自学习主体积极向学的内在诉求,来在于经久不衰的学习热情,自觉克服潜在惰性,主动迎战各种困难和挑战,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渴望,是人的本质生命力的表现。这种生命力和发展欲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社会条件不尽如意而遭到抹杀,使人的发展受到限制,在困苦和挫折面前产生消极、不求进取的失望情绪。学习型个体就是能够克服这种失望情绪,通过自觉的引导把潜在的自我超越欲望发掘出来,能够激发全面发展欲望的个体。他们能够不断的创造条件实现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全身心的投入,把学习和整个人生联系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人生状态。

3.2 开展系统学习——培养学习型党员

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第一、思想理论学习是培养学习型党员的的中心环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经验和优良传统。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关心国家大事,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

第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第三、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本身就是学习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以学习为前提。高校的广大党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不断掌握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搞好理论知识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竞争力;提高高校基层党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3.3 搞好发展衔接强化学习培训

第一学年,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发挥新生党员骨干作用,带动新生理论学习。在考核测评的基础上,经过团支部的“推优”,将学习型个体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入二级党校学习。第二学年,扩大党员的规模,做好学习型党员发展和转正等组织建设工作。重点发挥党支部的作用,逐步把支部建立在专业(或班级)。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习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影响力。第三学年,以党员入党再教育为重点,以毕业班工作为抓手,建构学习型党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帮助学生党员形成长期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3.4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组织是个体活动的平台,确保党员在发展后的先进性,保证其先锋作用,就要在组织中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发挥组织的整合功能,以集体学习的平台和氛围保证党员的不断进步,使每个党员和组织持续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生命意义。获得快速应变能力和持续创造能力。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指明了方向。第一、完善和坚持学习制度,在完善坚持党员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培养党员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党员接受党员教育的自觉性。重视党员的继续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党性意识。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就是每隔一定时间安排一次党的活动, 用以研究和布置工作、进行党的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引导学生党员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增强党员的原则性和战斗力。第二、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新途、新方法。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在党内开展各种自我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388826.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徐长江, 钟晨音.学习型组织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04 (8) .

[4]李维民.民办高校党建与督导工作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7 (5) .

指导保障 第6篇

2013年12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实际, 近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会同市规划、国土、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十一个委办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自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此, 北京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将实现“绿色保障性住房和产业化建设”100%全覆盖。

一、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涵盖了保障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性、实施范围、实施原则、实施标准、各方责任、实施程序、激励政策、技术支持与产业链培育、监督管理等九大方面内容, 共十七条款。

(一) 重要性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设绿色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产业化, 可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 是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的重要手段, 对北京市节能减排、减少环境及大气污染, 实现住房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将做出重大贡献, 对推行绿色建筑具有示范效应。

(二) 实施范围

指导意见明确:2014年起, 凡纳入本市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率先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通过分类实施产业化方式循序推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三) 实施原则

指导意见提出:保障性住房实施产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工作纳入绿色建筑行动统一管理。对纳入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范围的保障性住房应遵循经济、适用、环保、安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 在全面推进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精细管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四) 实施标准

1、执行标准: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执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 (建办[2013]195号) , 导则未作具体规定的, 执行国标、行标及北京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2、分类实施标准:

除遵照执行导则外, 按照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特点, 制定了具体实施标准。一是对规模较大的公租房要求最高。指导意见提出5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 需要应用工业化结构体系, 实施装配式装修, 大力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环保技术, 倡导使用绿色建材, 并形成一批绿色保障房示范区等, 这些标准远高于对商品房的要求。为的是在政府主导的公租房项目中, 尽快形成一些较大规模的示范项目, 以引导全市保障房项目开展绿建行动。对于5万平米以下的公租房项目, 要求必须采用内装的工业化方式装配式装修, 鼓励采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体系, 应用四节环保技术等。二是针对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新建项目, 除执行《导则》外, 要大力推广应用预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阳台板、空调板等预制构配件。三是针对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其他类保障性住房, 应大力推广应用预制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阳台板、空调板等工业化预制部品部件;试点实施装配式装修。

(五) 各方责任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大, 指导意见明确了参与的各方责任:各区县人民政府是落实所辖区域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责任主体, 有关委、办、局 (主要说明了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科技等委办局的职责) 应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推进落实。建设单位对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负总责, 并相应界定了设计、审图、施工单位的各自责任。

(六) 实施程序

此次指导意见在实施程序上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描述, 起草过程中各委办局间充分沟通协调, 针对具体操作环节从计划、立项到规划设计、土地供应、招标投标、施工验收等的流程一一落实到位, 为的是清晰指导实施单位如何操作。

(七) 激励政策

政策激励方面, 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扶持和培育若干家全产业链集团企业的系列政策。为积极引导内装工业化以及结构主体工业化建造方式, 指导意见提出:对非政府全额投资的, 并实施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符合北京市绿色建筑相关规定的, 可享受财政资金奖励, 奖励标准为:二星级标识项目22.5元/平方米, 三星级标识项目40元/平方米。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中执行《导则》并按照产业化方式建造的项目, 可同时享受面积奖励政策。

(八) 技术支持与产业链培育

对于技术支持和产业链培育, 指导意见提出应不断完善地方相关建筑标准体系, 加强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 及时完成并发布相关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导则、指南和图集等, 以满足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构件生产等各环节的需求。鼓励引导参与绿色建筑行动的相关企业实施产业升级、转型, 加快建立产业化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培训机制。

(九) 监督管理

在监督管理方面强调一是检查落实:每年年底, 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等部门应对各区县相关部门落实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年度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纳入对区县人民政府的年度绩效管理考评。二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的项目, 应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依法处罚情况, 计入企业、个人诚信档案。

二、主要特点

考虑到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特点, 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如何落地和可操作性, 形成管理机制方面的七大创新和技术方面四大创新。

(一) 在全国首次探索将绿建与产业化工作机制进行整合, 提出“保障性住房实施产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工作纳入绿色建筑行动统一管理。”绿色建筑是总体目标、方向,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和手段, 是绿色建筑的工业版, 整合机制后将进一步统一认识, 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参建各单位负担, 有利于推进在保障房中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工作。

(二) 强制与激励相结合。首次将绿建和产业化相关要求明确写入规划条件, 并在供地环节中严格把关执行, 使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的要求在基本建设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得以保证, 从制度上确保实施。

(三) 因地制宜, 率先提出分类指导的实施原则。针对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经适房、限价房的不同建设管理特点量身定做, 分类指导, 重在落地, 并遵循经济、适用、环保、安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总结了前些年在保障房中实施产业化的经验, “一刀切”的标准不切实际, 推进效果不理想。必须实事求是, 充分结合实际, 精细化管理, 制定适合的实施标准分类指导。

(四) 整合各类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指导意见整合了财政、规划、住建、科技、国资等多部门对于绿色建筑及其产业化的激励政策, 形成了政策激励导向机制。例如:财政的资金奖励、规划建设的面积奖励、科技对于研发的支持、国资的资本预算政策等均在指导意见中有所体现。文件编制过程中发现, 各部门对绿色建筑、产业化的支持政策都有一些, 但是出发点不同, 加之信息不对称, 政策效力较分散, 充分沟通后, 将政策整合在一起, 就可能放大政策激励效应, 形成1+1>2的作用。

(五) 明确了各方责任和工作流程。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区县人民政府是落实行动的责任主体, 各有关职能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推进落实。建设单位对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负总责等。同时, 对实施程序从立项到验收全过程作了详细界定, 指导操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时, 有反馈意见认为程序方面写的太繁琐, 但是得到各实施单位的肯定, 认为以往文件虽有, 但就是不知道具体每个环节怎样办理, 指导意见就应该明确操作流程。

(六) 首次提出将积极扶持和培育若干家集设计研发、施工安装、生产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团企业或联合体, 以对我市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形成有力支撑。是绿色建筑行动、住宅产业现代化设计的产业链条长, 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没有一批全产业链集团骨干企业是支撑不了大规模建设的。此次指导意见将扶持培育全产业链企业或联合体作为重要内容提出, 一是考虑当期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要求, 二是从中长期考虑全市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要求。

(七) 创新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 (EPC) 总承包模式等一体化招标模式, 以适应全产业链建设模式, 降低采购成本, 为企业减负。传统建设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中间采购环节, 大大增加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的成本, 使得绿色建筑、产业化建设成为“奢侈品”, 实施单位谈“产业化”色变, 总承包模式一体化招标就是为了在招标环节实施改革试点, 减少中间环节的采购, 为实施绿建行动和产业化扫除障碍。

技术方面的四大创新丰富了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的内涵。一是在全国首次提出“装配式装修”的内装工业化要求。装配式装修是指“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进行现场装配施工的装修工法, 是工业化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法施工、工厂化制造、现场装配, 将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垃圾、噪音, 降低污染, 提升装修质量, 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大大降低维护成本。二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 结合实际, 应用适合的工业化结构体系, 确保工程质量。目前, 在北京市保障房中已开展了不同工业化结构体系的试点, 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钢结构、自动化现浇体系等, 需要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标准, 健全产业链条, 培训专业队伍并改革创新质量监管模式, 稳中求进。三是大力推广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特别是针对北京市环境资源禀赋特点, 重点在节地、节水、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做好引导, 大力推广。四是推广应用工业化部品部件。通过总结以往实施经验, 将工业化预制部品部件中最成熟、最易操作且综合效益较好的构件予以明确, 重点将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等构件作为必须实施项。例如, 仅一块叠合楼板的应用, 可大量减少木材使用, 如真正落实, 其社会效益相当可观。经初步测算, 使用3平方米叠合楼板就可以少砍一棵树, 近年来北京市保障房年度开工规模在1000万平米左右, 如全面使用叠合楼板, 就等于保住了300万棵树, 相当于6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能实现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

三、北京市保障房实施绿建、产业化进展情况

我市自2007年以来在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中都明确了产业化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环保的绿色建筑要求, 并在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严格把关, 使得一大批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保障房进入保障家庭。截至目前, 按照绿色建筑理念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约40万套, 近3000万平米。同时, 加大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产业化的工作力度, 纳入实施产业化计划的项目已累计超过600万平方米。图为实施了内装工业化以及主体结构工业化的装配式住宅 (公租房) 。应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质量精度高;采用装配式装修, 绿色环保, 适用耐久且便于维护, 深受百姓喜爱。

四、下一步工作

指导意见已经正式发布, 下一步将结合指导意见加大宣传力度, 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文件、技术标准。如, 装配式装修技术要点、装配式装修图集、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系列导则等。编制并发布全产业链集团企业目录, 扩大专家队伍并完善专家库管理办法, 建立实施项目数据库, 加强实施项目监管, 建立保障房是是绿色建筑行动产业化联动工作机制, 重点抓好绿色保障性住房示范区的建设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指导保障】相关文章:

激励保障05-08

联勤保障05-10

保障工程05-14

电子保障05-16

信用保障05-17

保障作用05-19

保障原则05-22

规范保障05-29

科研保障06-04

检察保障06-08

上一篇:高中音乐分层教学下一篇:呼吸方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