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传染性鼻炎防治

2024-06-16

蛋鸡传染性鼻炎防治(精选7篇)

蛋鸡传染性鼻炎防治 第1篇

1 病原学

鸡嗜血杆菌呈多形性。在初分离时为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菌, 其两极染色, 不形成芽胞, 无荚膜, 无鞭毛, 不能运动。24 h的培养物, 菌体为杆状或球杆状, 大小为0.4~0.8×1.0~3.0μm, 并有成丝的倾向。培养48~60 h后其发生退化, 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 此时将其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恢复典型的杆状或球杆状形态。

本菌兼性厌氧, 抵抗力弱, 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时能存活两周, 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亡, 其对热及消毒药也很敏感, 在45℃条件下存活不过6 min, 而在真空冻干条件下其可保存10年。

2 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的鸡, 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 其潜伏期较短, 而病程长。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 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病菌通过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染, 其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雉鸡、珠鸡、鹌鹑也能发病, 但病的性质与鸡不同, 一般具有毒性反应。

本病的发生与一些造成鸡只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有关, 如拥挤, 不同年龄的鸡混养, 通风不良, 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 或鸡舍寒冷潮湿, 缺乏维生素A, 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发病。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 也是导致传染性鼻炎的诱因。本病多发于秋冬两季, 这可能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发生变化有关。

3 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为鼻流清液, 以后转为流黏性分泌物, 有时打喷嚏。眼脸肿胀或水肿。食欲及饮水减少, 继发大肠杆菌病的体重减轻。病鸡精神沉郁, 脸部浮肿, 缩头, 呆立。仔鸡生长不良, 成年母鸡产卵减少, 产蛋率降低, 蛋色变白, 损蛋、沙壳蛋、软壳蛋增多。公鸡肉髯肿大。

如炎症蔓延至下呼吸道, 则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的黏液甩出, 咽喉亦积有分泌物的凝块, 患鸡最后常窒息而亡。

4 病理变化

本病发病率虽高, 但死亡率较低, 流行的早、中期很少有死鸡出现。恢复阶段, 死淘增加, 但不见死亡高峰, 这部分死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剖检变化也复杂多样, 有的死鸡具有一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有的鸡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常见继发症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病鸡多瘦弱, 不产蛋。

鼻炎患鸡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 黏膜充血、肿胀, 表面覆有大量黏液, 窦内有渗出物凝块, 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 其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见气管黏膜炎症, 偶见肺炎及气囊炎。

5 诊断

本病的症状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禽痘及维生素缺乏类似, 仅从症状上诊断有一定困难。此外, 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 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并发感染的可能。如群内死亡率高, 病期延长时, 则更须考虑混合感染的存在。

6 防治

鸡场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鸡舍通风, 做好舍内外消毒工作, 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工作。鸡场应做到全进全出, 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消毒, 消毒后空置一定时间方可让新鸡群进入。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一般用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加抗继发感染类药物 (氟苯尼考类) 合用, 或用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加泰乐菌素合用。

规模蛋鸡场鸡传染性鼻炎诊断与防治 第2篇

1 发病情况

某蛋鸡场年存栏蛋鸡3万只,每年按常规开展了鸡免疫接种,但未接种鸡传染性鼻炎疫苗。发病前,当地阴雨连绵,鸡舍潮湿,气温较低,潜伏期1~3天,先是28只2月龄的雏鸡发病,2天内,2~4月龄的育成鸡、产蛋鸡群和种母鸡也相继发病,发病率约为12.4%,死亡率约为5.3%。发病后,用恩诺沙星治疗,病鸡症状减轻,数量减少,但是,一旦停药,又复发。

2 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咳嗽、流鼻涕、鸡冠和面部肿胀,眼结膜发炎、流泪,严重者眼睛因肿大而失明,食欲下降,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明显,有病鸡湿音。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病变集中在鼻腔、眶下窦和支气管。鼻腔粘膜充血、红肿,内有分泌物堵塞,面部皮下组织水肿,眶下窦内布满粘液样分泌物和干酪性坏死物,粘膜充血肿大,喉和气管粘膜充血,卡他性炎症,其它内脏和淋巴结并无明显病变。

4 诊断

由于该病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是要注意与临床症状相似的其它疫病鉴别,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4.1 染色镜检

挑取病死鸡眼部、鼻腔内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单个、成对或单链、两端钝圆的粉红色短小杆菌。

4.2 生化试验

挑取窦腔分泌物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皿上,置于20℃,18~24h,纯培养,然后,无菌挑取细小的露状、卫星样菌落分别接种生化反应管。山梨醇、蔗糖、葡萄糖、甘露醇、果糖呈阳性;尿素酶试验、吲哚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不还原硝酸盐。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

5 防治

5.1 治疗

对病鸡群饮水中加入磺胺类药物,按1:1000的比例在饮水中加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连续饮水3~5天;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吨加入500g,拌料,连用3天;对病情严重的鸡群,肌肉注射链霉素,0.2mg/kg,连用1~3天;同时,全群饲料添加中草药,每吨添加板蓝根50g、益母草10g、猪苓20g、半夏10g、黄芩15g、桔梗10g、甘草10g。连续用药3天后,病鸡数量下降,症状减轻。

5.2 预防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认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冬季要加强鸡舍保温保暖工作,使鸡舍温度恒定,也要注意鸡舍通风良好,对该病的防控应采取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有条件的养鸡场可增设供暖装置与自动控制通风设备,同时,注意降低鸡群饲养密度,合理配比饲料,注意维生素的补给,特别是维生素A的补充。降低粉尘;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菌在养殖环境中生存机会;加强人流和物流管理,用0.3%过氧乙酸与2%火碱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福尔马林以42ml/m3对鸡舍熏蒸消毒,杜绝病原菌进入生产区等综合防治措施。

做好免疫接种预防,副鸡嗜血杆菌有A、B、C三个血清群共9个血清型,各个血清型菌株可诱导产生针对本型菌株的特异性保护抗体,但不同血清型之间不完全交叉保护。3~5周龄和产蛋前的鸡只要接种鸡传染性鼻炎多价灭活油剂疫苗,可有效抑制本病的流行。在鸡群发病时,需要紧急接种同时配合药物(中西药)治疗,能够较快控制本病传播,最大程度上减少养殖损失。此外,对于康复鸡只,鉴于其长期带菌成为疫病传播源,因此,不可做种用和做肉用,应坚决淘汰。同时要同健康鸡相隔离,避免将病菌传染给其他健康鸡。

摘要: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呼吸道疾病。某规模蛋鸡场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随后采取对症治疗,治愈效果较好。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第3篇

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各种天龄的产蛋鸡都有发病, 以4~12月龄的鸡发病最多;2周龄以上的育成鸡也有个别发病。当空气不流通、湿度较大、气温突然变化时, 在鸡舍角落的鸡首先发病。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浆液性鼻液、摇头甩鼻、流泪、眼周围湿润、严重者面部肿胀、由面颊逐步扩展到一侧或双侧;后期不能睁眼、鼻液变得粘稠、常在鼻孔处形成结痂、严重者腹泻和排绿色粪便。

2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和病重鸡, 可见面部水肿, 鼻腔、鼻窦和气管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粘液, 鼻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样坏死物。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料采集及病原鉴定

将发病明显的病鸡宰杀后, 用消毒棉拭子无菌采集病鸡的窦内渗出液或气管粘液, 均匀涂布于2%胨琼脂培养基上, 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一直线。将培养皿放到带有点燃蜡烛的螺旋盖广口瓶中, 旋紧螺盖, 让其中的蜡烛自然熄灭, 37℃恒温培养, 36小时后观察, 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小而透明呈露滴样的小菌落, 呈“卫星”样生长, 距葡萄球菌越远菌落越小。挑一菌落涂片, 美蓝染色、镜检、可见呈明显两极浓染的卵圆形杆菌。

3.2 平板凝集试验

以无菌操作采集病鸡血清, 用生理盐水5倍稀释;在洁净的玻片上分别滴加平板抗原和被检血清各1滴, 充分混匀后, 不断摆动, 4分钟后出现明显的凝集。

3.3 动物试验

取培养物接种于5只健康鸡的眶下窦内, 均在2天后出现鼻炎和面部肿胀等症状。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卫生管理

首先应防止病原菌侵入, 避免从外场购入带病原菌的雏鸡;被病原菌污染的鸡舍和用具, 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其次应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 同时注意防寒, 把通风换气和保温有机地统一起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 避免过分拥挤。

4.2 适时接种菌苗

用药物预防本病、停药后容易复发, 有必要考虑用菌苗免疫接种。国内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菌苗是含A型和C型副鸡嗜血杆菌的二价油乳剂菌苗, 一般采用两次免疫、35天龄前后首免、115天龄前后二免。

4.3 药物治疗

可供治疗本病的药物虽然很多, 但效果都不理想, 一般只能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和消除鸡群带菌状态, 在治愈后常常复发。笔者在临诊中采用甲砜霉素和环丙沙星合用, 治疗40多个鸡场的鸡, 效果良好。具体的用量和用法:甲砜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混入饲料投服, 每天2次。盐酸环丙沙星按0.01%浓度混入饮水中投服, 连用5~7天, 发病后越早用药治疗效果越好。

5 讨论

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本病与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粘膜型鸡痘相区别。本病用有效药物治疗及时, 能很快达到治愈的目的。很多资料介绍, 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对本病有治疗效果, 但在实践中用后效果不佳, 可能是由于长期用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 而甲砜霉素在家禽中还较少应用, 属于高敏药物, 因此用后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接种菌苗预防, 菌苗保护率只有80%, 仍有部分鸡发病, 但发病症状较轻、传染较慢、康复较快。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综合诊治 第4篇

1 发病情况

抚顺市某蛋鸡饲养户, 饲养蛋鸡3 000只, 按常规蛋鸡免疫程序对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进行疫苗免疫。鸡只出现流泪、打喷嚏、咳嗽、甩鼻、鼻孔流稀薄黏液等现象, 呼吸困难并伴有罗音;大多数病鸡发热, 有的下痢或排绿色粪便;饲养户按感冒治疗5 d未见好转。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鸡群采食量下降, 鸡只出现流泪、打喷嚏、咳嗽、甩鼻、鼻孔流稀薄黏液等现象。随病程的延长, 鼻液由浆液性转变为脓性, 鼻孔周围粘有饲料。一侧或两侧的鼻窦部肿胀, 鼻孔流出黏稠分泌物, 干燥后结成黄色脓痂, 除去痂皮, 气味特别腥臭。眼结膜发红、流泪, 眼睑周围组织发生炎性肿胀。呼吸困难并伴有罗音。大多数病鸡发热, 有的下痢或排绿色粪便。出现沙壳蛋和畸形蛋, 白色或褪色蛋。

3 剖检变化

剖检7只病死鸡, 见鼻腔、眶下窦及气管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 鼻腔及眶下窦内充满水样灰白色黏液 (见图1) , 黏膜表面有渗出物凝块和干酪样分泌物 (见图2) ;眼结膜充血、肿胀;部分鸡可见下颌及肉髯皮下水肿 (见图3) ;气管环充血、出血并附有黏稠的液体;卵泡松软萎缩, 充血或出血;病鸡十二指肠黏膜充血、肿胀。有的鸡有气囊炎、腹膜炎。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鸡眼、鼻腔、眶下窦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 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且呈多形性存在, 偶尔呈纤丝状, 菌体无芽孢有荚膜。

4.2 分离培养

取病料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做平行划线接种, 然后用葡萄球菌与原先的划线垂直交叉接种, 在蜡烛缸内37℃培养48 h, 可见圆形、光滑、边缘整齐、无色透明、露珠样针尖大小的菌落生长在葡萄菌周围。取培养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见有革兰氏阴性的椭圆形小杆菌。

4.3 血清平板凝集反应试验

取哈兽研鼻炎血清和菌液各1滴0.5 ml, 放在反应玻璃板上充分搅拌混合后, 置于温度20~25℃室内, 2~3 min内出现明显的凝聚颗粒。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诊断为蛋鸡传染性鼻炎。

6 治疗

磺胺六甲氧嘧啶原粉每100 g拌250 kg饲料连用7 d, 阿奇霉素原粉每100 g兑水1 000 kg连饮5 d, 脸部肿胀的鸡每只注射干扰素4头份, 并用链霉素水清洗鼻腔, 2 d后肿胀消失。

经采取上述措施, 3 d后病情得到控制, 7 d后采食恢复正常。约15 d后追访, 鸡群的产蛋量恢复到发病前水平, 再未复发。

7 小结

7.1

鸡的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 产蛋鸡易感, 秋冬及早春季多发。本鸡群的发病期正是秋冬季节, 未进行免疫接种, 且鸡舍通风效果不佳, 氨气浓度过高, 鸡舍内外消毒不彻底, 促使了本病的发生。7.2确定本地区副鸡嗜血杆菌的流行菌型, 选择优质鼻炎疫苗免疫接种, 在5~6周首免, 开产前3~4周2免, 每只鸡肌肉注射0.5 ml, 免疫期可达6个月。

7.3

蛋鸡发生传染性鼻炎的诊治体会 第5篇

1 发病情况

开始鸡群突然发现部分鸡槽内明显剩料, 鸡只打蔫, 表现为呼吸道有啰音, 流泪, 5d的时间几乎全群发病, 产蛋率严重下降。发病后养殖户曾对鸡群用四环素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2 病鸡临床表现

病鸡手摸有发热感, 鼻孔有泡沫样鼻汁, 有的鸡呈一侧或两侧的脸肿、肿头, 严重头插入翅膀下面, 萎靡不振, 不食, 排绿稀便。肿头、肿脸的病鸡一般眼睑粘到一起睁不开, 用手用力能够扒开, 影响视力。有的病鸡下颌和肉垂肿胀。病程长的个别有死亡。

3 解剖病理变化

将病鸡鼻孔和眼睛中间剪短, 挤压鼻腔可见充满灰白色粘稠的粘液或泡沫状粘液流出, 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颌和肉垂剪开可见胶样水肿, 喉头有粘液, 其它器官无明显异常。

4 投药情况

(1) 清除鸡舍内粪便, 用百毒杀带鸡消毒, 每天1次。

(2) 注意保温、通风, 增加舍内新鲜空气, 减少氨气浓度对病鸡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3) 鸡群全部饮水左旋氧氟沙星, 每日2次, 连用4d。

一例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第6篇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饲养了300只蛋鸡, 60日龄, 发现有10多只鸡出现异常, 精神沉郁, 采食下降, 眼睛睁不开, 即使抓取等刺激眼睛也不睁开。用青霉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仍未见效, 特来诊断。

2 临床症状

观察病鸡精神委顿, 缩头, 呆立, 闭目, 眼睑肿胀。体温升高, 病鸡鼻孔被分泌物凝块附着, 畜主描述其他鸡鼻腔流稀薄清液, 有的是脓性分泌物, 打喷嚏, 病鸡常摇头欲将鼻中粘液排出, 个别鸡伴有下痢症状。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粘膜充血肿胀, 呈急性卡他性炎, 粘膜表面覆有大量粘液, 窦内有渗出物凝块。眼结膜充血肿胀, 呈卡他性结膜炎。其他各器官无明显病变。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

5 防治

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 磺胺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常用治疗药物。

磺胺甲基异恶唑 (新诺明) :拌料, 每千克饲料加1~2 g, 连用3~4 d。

复方敌菌净:每千克饲料加30 mg, 每日2次, 连用3 d。

链霉素:肌肉注射0.15~0.2 g, 每日1次, 连用3~4 d。

硫氰酸红霉素:饮水, 每千克水加1 g, 连饮4~5 d。

治疗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每天帯鸡消毒1次, 连续2周。

采用上述方案治疗4 d后, 病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病情得到控制, 采食量、饮水量逐渐恢复正常, 再无新发病例。

6 小结

本病的发生与一些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密切有关。如鸡群拥挤, 通风不良致使氨气浓度大, 贼风应激, 或鸡舍寒冷潮湿, 缺乏维生素A, 受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发生重要措施之一。

本菌的抵抗力很弱, 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 对热及消毒药也很敏感, 要从鸡场中清除病原, 必须首先清除感染鸡或康复鸡, 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空闲2~3周后再重新饲养。

一起产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第7篇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3年5月我镇一养殖户捉养草鸡1600只, 以林下放养为主, 饲养期间经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等有效防疫, 9、10月份出售小草鸡1000只左右, 留有500只草鸡产蛋, 年底出售母鸡。11月26日发现鸡群采食量下降, 部分鸡出现呼吸困难并有音, 病初表现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随着病程的发展, 有的病鸡一侧或两侧的鼻窦部肿胀, 眼睑浮肿, 鼻孔流粘稠分泌物, 干燥后结成黄色浓痂, 有难闻的臭味, 后期出现下痢, 排黄绿色稀粪, 产蛋率下降, 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

2 剖检变化

临床剖检5只病死鸡, 发现大部分病死鸡鼻腔和鼻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 黏膜充血发红肿胀, 表面有大量粘液, 窦内有炎性渗出物凝块, 眼结膜充血肿胀。病程较长的鸡可见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内有干酪样物质, 面部及肉髯皮下组织水肿。

3 诊断

3.1 涂片镜检

取病鸡鼻腔粘膜的分泌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下后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菌体周围有荚膜。

3.2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集病鸡鼻腔粘膜的分泌物直接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经37℃, 10%CO2环境中培养48h, 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1.0mm的菌落, 取单个菌落涂片镜检, 细菌为革兰氏阴性, 多形性存在。

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诊断为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

4 防治措施

4.1隔离病鸡, 加强鸡舍的消毒。

4.2对隔离的病鸡用复方敌菌净按25mg/kg喂服, 2次/d, 病重的鸡同时注射青霉素5万U和链霉素20万U, 1次/d, 连用3d后病鸡症状出现明显减轻, 5d后病鸡基本痊愈。

4.3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4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和碳酸氢钠拌料, 饲料各2片/kg, 既可以预防病情的发展, 也可面减少磺胺类药物对产蛋的影响。连用4d后鸡群健康状况逐步好转, 产蛋率逐步提高。一周后回访, 鸡群各方面基本恢复正常。

5 小结

上一篇:高职篮球教学现状下一篇:电气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