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024-07-30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精选8篇)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第1篇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是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 (包括景点解说、路径指示、导游线路等) 的各种信息的表达和标志的符号。它是以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 包括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等, 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内容一般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对景区标识系统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主要成果集中在景区标识系统的概念构成、标识系统的构建和改善上, 这为景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整体来看, 国内的研究较国外晚, 主要是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景区进行了实际的规划构建。另外, 在对标识系统的规划类别上, 学者们将标识系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4]。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发展较好的湿地游, 从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将其标识系统分为景点标识、路径标识、设施标识及安全警示标识四类。

二、杭州西溪湿地旅游标识系统现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的西部, 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西溪是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罕见湿地, 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由于公园面积较大, 笔者选择了公园内几个主要景点的环形路线, 对公园的标识系统进行调查, 发现公园标识系统的设置具有一定合理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选材合理, 放置方式多样

由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较大, 以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为主, 因此, 合理的旅游标识系统会对游客的游览活动提供直接的引导作用。从旅游标识系统的选材上来讲, 标识牌的制作材料最好就地取材, 既节省成本, 又能与景区的环境相协调。西溪湿地标识的制作材料大多以木材为主, 金属类为附属, 只有需以图表显示的时候加以玻璃、乙烯基化合物相结合。同时, 在标识的放置方式上, 采用了蹲式、躺式、悬挂式等形式, 使标识系统在无形中成为公园的旅游吸引物, 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 提高了游客的游览兴致。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游客对公园标识的选材和设置方式的满意度都很高, 满意度分别为86%和81.6%, 远远超过了不满意的人数比例。

2. 设施标识牌造型、色彩变化多样

旅游标识的造型、色彩应根据景点的不同性质进行相对应的变化。该公园景点之间沿途道路上的垃圾桶全部是天平模型, 以杠杆支撑, 两边各一个石质材料的桶, 桶上面还分别有两个青铜金属制成的铲子样式的桶盖, 增加了无数的趣味性。而在休息区, 垃圾桶就又变成了平时大街上放置的木质材料垃圾桶。另外, 旅游接待中心的标识采用鲜明的黄色绸缎材料, 高高悬挂于接待中心建筑顶部, 色泽突出, 导向明确。这也成为游客对设施标识的满意度最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抽样问卷调查, 23个游客最满意设施标识, 满意度达到了46%, 其次为安全警示标识, 游客满意度为28%。

3. 统一语言文字记载, 图文结合、字迹清晰

西溪湿地的所有景点标识牌上都采用了中、英、韩、日4种语言, 比起其他的景区, 这确实是突出之处, 给来此旅游的境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 木质标牌上面的文字都采用阴面雕刻的形式加以记载, 可以防止由于时间久远导致的字迹模糊、脱落现象。而且, 在解说标识上采用图文结合样式, 符合游客的审视角度, 经调查发现, 在25个喜欢解说标识的游客中, 有72%是由于图文结合而喜欢该类标识的。

三、目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关于旅游标识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 旅游规划也正处于发展与探究的阶段, 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 发现该公园标识系统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标识牌放置地点不恰当, 导向不明确

标识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游客, 因此, 必须要让游客在第一时间能够找到标识的位置。然而, 在公园售票口前的停车场处, 却找不到停车的标识。后来才发现这个标识设置在竹林旁, 完全被竹叶所遮盖住了。同时, 路标牌设置的也不合理, “深潭口”的路标牌看起来哪里都有, 很容易给游客一种进入迷宫的感觉, 减少旅游兴致。而且, 矮路灯标识设置的太矮, 很少有游客往下看, 这样刻在路灯的距离标识就很容易被忽略掉, 起不到引导作用。同时在从西溪草堂返回的途中, 会经过一条三叉路口, 但是在这个交叉点却没有标识牌, 因此很容易让游客迷惑, 不知该走哪条道路。标识最基本的作用是要导向明确, 公园内虽然有各景点的线路引导图, 但是, 图中的线路太烦琐, 而且方位不明确, 很难让人清晰而且快速地分辨指示方向。游客对公园的路径标识的满意率仅为18%, 由此可见, 公园标识的路径引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2. 解说标识信息内容不充分, 科普含量低

公园内指路标识仅侧重于表示方向及前方目标, 缺少表示出距目标的距离及步行所需时间。虽然矮路灯上有距离标注, 但是这对游客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矮路灯并不是在各个沿途道路上都有的。同时,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随着湿地旅游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湿地知识, 但是湿地公园内关于解说湿地知识的标牌很少, 只是简单地介绍湿地的定义, 无法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在不满意解说标识的26个游客当中, 认为由于解说内容设计的不好从而导致对解说标识的不满意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到了58%。

3. 标牌受到损坏, 管理力度不够

在湿地的大多数景点, 标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的都不错, 但是也有一些景点, 标识受损严重, 尤其是位于游船码头休息区的位置示意图, 由于它是游客进入公园内的第一个位置示意图, 也是了解其他景点分布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游客经常用手来触摸图示线路, 时间久了, 示意图上的景点间的线路以及所刻的景点名称就被摩擦脱落了,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西溪草堂位置示意图上, 图上的“游船码头”的标识点已完全脱落, 看不到了。另外, 表示景点间距离的沿途金属小矮路灯, 也有明显的锈迹, 影响周围景点的美观。

四、改进的建议与方案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景区同样存在, 虽然旅游标识在旅游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关旅游人员对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 这种认识还停留在一般水平, 从总体上来讲, 缺少与国际水平看齐的意识, 因此, 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置管理。

1. 明确解说标牌的内容, 合理放置标牌

解说标识系统属于动态标识, 其主要目的是让游客了解景点的典故、概况、特色, 因此, 在表达上要求语言流畅, 通俗易懂。内容的设定上一定要包含景区环境的基本概况、景点设施情况和文化内涵, 将有利于游客了解的内容标注上去。同时, 应该注重标牌的放置情况, 比方说放在交叉路口比较显眼的位置, 即将到达目的景点的主干道处以及代表性景点的必经之路, 总之要让游客在第一时间清楚地明白自己下一步将通向哪里。对于西溪梅墅—西溪草堂—出口之间的三叉路口应该再增加设置一个标明出口的标牌, 以便对游客加以引导。如图1所示, 公园内在 (2) 、 (3) 处都设有标牌指示, 但是在 (1) 处却没有任何的标识牌, 虽然 (1) 处的岔道最后和主干道相汇于休息处, 但是依然有必要在此处设立三个标识牌, 一个指向西溪草堂方向, 设置西溪草堂方向指示牌, 另一个指向休息处方向, 设置出口方向指示牌, 这样就有利于从水阁方向返回的游客直接找到出口, 避免走上岔道多走冤枉路。再一个标牌设置成厕所标牌, 指向岔道厕所方向。

2. 正确地选定标识形式, 规范设计标识牌

旅游标识的形式方面, 要考虑到应与当地的景点特色相符合, 在保持当地原始的生态美的同时又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 注入情感的、心理的、历史文化的因素, 使旅游标识具有人情味, 富于生命感, 和所处环境与资源特色相一致。标识的尺寸应依据具体地点而定, 距离以能看到为宜, 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 选用木料、石材或其他材料, 在文字书写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标牌内容要简练, 文字要均匀, 避免用单一的印刷形式表现, 正文、段落之间有足够放入空隙, 便于游客阅读。同时, 最好能够图文结合, 以便于游客理解。

3. 管理维护标牌系统, 及时进行评估反馈

任何设施设备都要靠管理人员的维护和保养才能使用的更长久, 旅游标识更是如此, 因为它所处的场合比较特殊, 很容易受到来自自然及外界的损坏, 一旦如此, 就会影响景点的美观以及游客的游兴, 因此, 这就要求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 时常四处巡逻, 及时修复或更换受到破坏的标牌。同时要对标识有一个统计与分类, 以便于制作出更多适合景区特点的标识。另一方面, 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评估反馈, 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作必要的修改, 最后定稿, 由专业人士及单位生产实施。同时也要对当前已经放置的旅游标识进行评估, 比如, 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发给游客, 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于游客”为第一原则对标识进行整治修改。

五、结语

通过对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的分析调查, 发现西溪湿地现今的旅游标识系统在外观造型、放置方式、选材方面还是较为合理的, 其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挥。但是, 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还是存在着问题, 这些问题在国内其他景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 解决好这些问题便成为今后景区管理者应该关注的事情。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旅游有关管理部门应提高对旅游标识作用的认识外, 还应该设计出规范完整的与旅游景区环境相适应的旅游标识。同时, 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 应该不定时地对景点标识系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 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使其更加方便于游客。

参考文献

[1]张立明, 胡道华.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86-87, 123.

[2]王丽梅.旅游景区标识设计浅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 (6) :81.

[3]于曦颖.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部旅游解说系统的改善[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6) :554-556.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第2篇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 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 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肺”。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 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 致。西溪和西湖,钱塘江,运河构成了贯穿杭州的水溪,是“江南水乡”杭州的旅游名片。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巴士游”经过西溪。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

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

如今,作为东台地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溪旅游景区开发工程近期将全面启动。西溪旅游区即将启动的线路工程为“三区一园”,即“梨木街”仿古商业文化街头游憩区、“泰山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盐文化”三贤祠旅游区和“天上

人 间”主题公园。东台市将同时着力进行西溪人文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搜集整理历史遗迹、传说、诗词、佛教、古物等,呈现西溪旅游新景象。

生态优先原则,被列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六大原则之首。至今,综合保护工程在“生态优先”方面作了何种努力?“生态优先”最终又将以怎样的“版本”亮相于世人面前?昨日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日本、英国与中国三国专家共同解密生态西溪。

“生态西溪”的目标,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少雄的描述中,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当然,这幅画卷绝非普通的修饰之词,其中暗含着水质、空气、声音、动植物种类及百分比等多种指标的科学考量。

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来自日本的生态景观设计师、日本一级造园技师奥原健次先生说,自去年介入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后,奥原公司已经提交了11份保护生态的建议书,很多建议都和中方不谋而合,并在规划和工程中得到实施,诸如工程摒弃了生硬的石坎,采用了柳树桩的生态护坎,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又如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 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 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地面铺装尽可能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置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今后,西溪的游览方式也将与西湖不同。据周少雄教授透露,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 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平台,能让人 悄悄地接近鸟类,方便近距离的科考活动。西溪将力争成为一个生态教育的大课堂。

环保论文

绿色是时尚的代名词,绿色是树之名,绿色是小溪的欢歌,绿色是花儿的枝叶,绿色象征着生机。

人类,地球的“破坏者”,动物,人类的伙伴,为什么动物濒临灭绝?因为偷猎。树木,动物的家园,失去家园,动物何处容身?湿地,在中国已经遭到破坏,盲目 地围垦、掠夺开发、污染加剧、过度利用等因素,全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湿地面临被改变、丧失的危险。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工厂大量地排出废气、废

水、废物,使环境质量恶化。地球资源本来可以再生,可人类却滥用化学品,致使本来再生的资源不能再生。

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的家园,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地球只有一个,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我们再也不能迟疑了。全人类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再也不要出现在武威、民勤的这种危害人类的事发生。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呢?我认为,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首先,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讲究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善待地球,保护地球,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只有每个人都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使明天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保护环境

“我想有个家,我想有个家,我想有个家„„家!在哪儿呢???”这是一对无家可归的可怜小鸟所说的一句话。就这一句话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们。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屏障;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臭氧层是大地的保护伞;淡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不过人们总是把环保挂在嘴边,而没有采取保护行动,人们要知道:环保重在实际啊!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更何况西溪湿地是罕见的湿地,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还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让杭州人民为止感叹,也让世界为中国骄傲。

中国的人民对环保的意识并不强,所以导致中国在世界各大‘污染榜’上名列前茅啊!难道这不让你为止羞愧吗?

现在西溪湿地也在遭到人民的肆意破坏,难道你们不心疼吗?你们听到眼泪的声音了吗/那是西溪湿地在哭泣啊!上苍既然把它赐予我们------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的保护它呢?非要把它弄的遍体鳞伤才甘心吗?

绿色学校教会我们一个真理:绿,必须永恒!

站在绿色学校放眼望去:

晶莹的蓝天和深沉的黄土地孕育出清新透亮的绿。

绿色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生命之色。

看群林披翠,万山青葱,那一片片绿带给我们的尽是欣欣向荣的美感。

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自省、鸣叫的昆虫都是神圣的。

树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渗透了我们亘古以来绿色的记忆。

绿色啊!你怎能抛弃湛蓝的天空、温馨的大地? 你怎能不要新鲜的空气,晶莹的流水?

当我们醉心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成果,高踞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宰者和统治者地位的同时,生态危机“狼狈狰狞的幽灵”已经开始向我们袭来。

人类抬头看看天,它还有一小块是蓝的么?

人类低头看看地,还有几条像样的河流?

人类四下里看看草木,还有几株是真绿真青的?

人类再看看人类自己,失去绿色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绿色学校在提醒我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向大自然无休止地贪婪地索取,绝不是能真正摆脱贫穷与困境的良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朝一日,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假如人类的人格矮化速度继续下去,再也不能诞生出保护地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群体生存资格的真正殉道者。

假如有人用带着血丝的喉咙喊出慑人心魄的呼号,而他的呼号仍转化不了多种的同向意志--政权的,法令的,人心的,文化的,那么地球的消亡不仅是一种必然,也是不配享有任何颂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污染,就增加一次死神对人类的招唤!

每再增加一次污染,便使这种招唤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浓烈!这一切的一切,绿色学校在唤醒我们: 生命要永恒,绿,必须永恒!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重温去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让人们在发展中注意生态保护,不再任意毁林开荒。

21世纪是人类科学发达的一个世纪,由于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从而使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大大减弱。虽然现在人类已经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在大力推广要保护环境,但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国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首先在城市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衢江倾情建设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 第3篇

乌溪江湿地的生态地位

乌溪江湿地地处浙江省钱塘江源头,生态区位重要,是浙江省惟一的省立法保护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浙西中心城市——衢州市的居民生活用水、我国大型化工企业——巨化集团的生产生活用水,均取自乌溪江。通过“江南红旗渠”——乌溪江引水工程,清澈的乌溪江水被输送到金华、衢州两地的六个县市区,浇灌着数百万亩农田。

乌溪江“一江两湖、两岸青山、山水相连”,是高峡水库的典型代表,低山区库塘湿地、河流湿地的典型类型,栖息地面积辽阔。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类群。据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科学考察,有维管束植物1186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2种、Ⅱ级保护植物7种;湿地维管束植物93科254属369种,占浙江省湿地维管束植物种数的33.5%,有4个湿地植被类型27个群系;有水生无脊椎动物45种,脊椎动物240种(占浙江省脊椎动物种数的27.9%),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Ⅱ保护动物18种。

乌溪江湿地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众多。修建于建国初期的黄坛口水库(九龙湖),是我国水电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由于调节洪水主要由上游仙霞湖承担,下游九龙湖常年保持固定水位,滨岸带湿地植被发育良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茂密,自然景观秀丽,空气负离子含量最高达15000个/cm3,平均4770个/cm3。水环境质量良好,其水质达Ⅱ类水标准,属优质饮用水源。

乌溪江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

近年来,衢江区委、区政府在湿地所处的四个乡镇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库区环境污染整治、下山出库异地脱贫等一系列工程。区划界定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2.3万公顷,建成高效笋竹基地5000余亩、无公害有机茶基地4000亩;投入2.5亿元资金,整体搬迁了9个自然村,异地安置群众1926户,7156人;关停活性炭、玻璃拉丝等企业10多家,取缔网箱养鱼面积2万余平方米、灯光诱捕捕鱼设施446只;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等一批环保设施,大大减少了乌溪江湿地的污染源。

在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初步形成了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湿地保护的良好局面。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区农业局、林业局在湿地周边地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区林业局启动实施了“黄坛口水库库尾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和“环九龙湖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工程”。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下,农办、林业、交通、环保、规划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西侧“廿项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洁化、美化、绿化和整治秩序即“三化一整治”为重点,补种行道绿化苗木,建设景观绿化点,初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景观带。

坚持以人为本,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乌溪江湿地资源,努力发展湿地经济。对现有的“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进行改造,提升档次,提高接待能力。目前,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已有旅游接待床位600多个、餐位1800多个。去年一年,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618万元。利用乌溪江湿地的优质水资源,发展生态渔业。产自乌溪江湿地的石斑鱼、银鱼、清水鱼、小鱼干等水产品,倍受前来休闲旅游的消费者的欢迎。

加强乌溪江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加强乌溪江湿地保护管理,把一江清水送出衢州,是衢州人民的庄严承诺,是衢州市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乌溪江湿地保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给浙江西部两颗璀璨的绿色明珠——九龙湖、仙霞湖,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全面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处的湿地保护管理的能力建设。优先加大湿地科研监测体系,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按照“一园一法”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建立由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林业、国土、规划、科技、水利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好建设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湿地公园实施有关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开展湿地保护管理日常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要精心组织实施湿地保护重点工程,着力提升乌溪江湿地生态功能。在做好乌溪江湿地主要污染源控制的同时,加强“一江两湖”滨岸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等重点工程,修复水体天然生态链,营造更加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进一步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产业、湿地生态渔业等湿地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社区共管机制。要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宣教功能,增强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在建设试点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社区共管机制,让湿地公园所在地群众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得实惠,能致富,不断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作者系浙江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

(责编:耿国彪)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第4篇

(一)景区基本情况

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城区西部,120°02′~120°16′E,30°15′~30°17′N,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是杭州市仅存的城郊湿地。区内以鱼塘为主,其余部分为由河港、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属于次生湿地。湿地内水面率高达50%以上,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具备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兼有物种与栖息地保护作用的湿地风景区域。

西溪湿地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面积可达60平方公里,是杭城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西溪湿地已经被大量占用而变的面目全非。2003年起,杭州政府开始对西溪实施综合保护工程,把仅留的1/6湿地开发成“湿地公园”。工程分为三期,一期2003年8月开始启动,,面积为3.46平方公里,2005年5月1日正式开放;二期面积4.89平方公里,2006年5月启动,2007年底基本完成并实现有限开园,同时三期工程启动工程涉及五常范围内的3.353平方公里,2008年10基本完成,2009年5月开园。目前,区内已经开发开放的景点有烟水渔庄、深潭口、河渚街、秋雪庵、高庄等共15个。

二、景区资源概况

(一)地理资源

西溪湿地属于“自然——人工符合型湿地”,目前已没有原生湿地景观,由长期的江南渔桑农业逐步以渔业、农耕业为主;湿地区域内,70%是河港、湖漾、溪流、池塘等水域,而沼泽地、陆地仅占30%,且陆地绿化率达到85%以上。西溪的水资源丰富,有河道100余公里、水塘1万余个,星罗棋布,呈鱼鳞状分布。水陆交错,风光优美,形成“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质朴景致。

(二)生物资源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西溪湿地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其中鸟类共有15目39科126种;已鉴定的昆虫共有133科417属477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鱼类14科35属45种,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兽类5目7科14种。该区的自然植被类型也很丰富,可划分为6个制备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以水生植被型和沼泽植被型的草本沼泽植被亚型为主。

(三)文化资源

西溪湿地的历史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清全盛、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的过程。西溪自古就有隐逸之美名,被文人墨客视为世外桃源,苏东坡、唐伯虎、康有为、郁达夫、马一浮等一大批名人以及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游览过西溪,并留下不少诗文和书画作品,成为西溪文化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蒋村端午的“龙舟盛会”,还有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

三、景区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演化和人为干预,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渐遭损坏,原始景致日渐衰微。同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剧了西溪湿地面积的萎缩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此基础上,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挽回湿地生态,维护杭城难得的景观资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对于这项造福后代的工程,由于缺乏前期的科学分析研究,也存在着严重的景观生态影响和资源保护问题。特别在近年来实施旅游开放以来,相关影片的宣传使得西溪湿地的名气骤增,西溪湿地屡次迎来旅游高峰期,仅2013年上半年,入园总人数就达到338.9万,数量巨大的旅游人群,无疑给西溪湿地的环境造成了新的压力,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实施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西溪湿地面临的新问题。

(一)人口增多,水体污染加重

首先,自西景区开放以来,西溪湿地的接待量与日俱增,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6月,西溪入园总人数已达到338.9万人,平均日接待量过万。为了接待庞大的旅游人群,西溪景区内及周围近年来建造了大量的餐饮、住宿设施,庞大的旅游人口所带来的食、住用水和排水对景区内的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打着“西溪”品牌的房地产业近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居住者前来置业和生活,这些人群所带来的生活用水的排放以不免被难入西溪的水循环之中。再者,西溪北临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校区已于2011年5月开始动工,该校区是浙江大学本科教育的主体校区,将带来大学8万名师生将在这里进行日常生活、教学和科研,庞大人口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必将辐射到西溪景区,西溪的水环境将面临又一威胁。此外,西溪周围还分布着建材、机械、服装加工等为主工业用地和一些养殖业、农业用地,这些用地和人群所带来的排水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西溪的水环境和水质量,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和鱼塘受损和河道拥堵等情况。

西溪景区内外及其周边聚集的越来越多的人口,使得各项排水增加,其中以生活污水排放为主,这些排水中还有大量的氮和磷,进入西溪的水体环境中,对西溪的水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杭州市环境检测中心的余海霞、何平等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他们根据河道分布状况、功能区划选取6个代表性样点在2008-2013年度对西溪湿地水体水质连续进行采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西溪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三年来,西溪湿地水体总体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二)湿地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遭破坏

杭州是宜居住的旅游城市,随着“旅游西进”脚步加快,再加上西溪湿地保护区生态效益的催化,城西已成为继西湖之后住宅开发的又一热点,这些楼盘最大的卖点是“紧邻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条件优越”,很多楼盘甚至伸入西溪湿地的中央区域,(如大华——西溪风情、华立——江南水乡两大楼盘、通策——在河之洲等楼盘)。这些楼盘在实现居住功能的同时带入一些诸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不仅占用了大量仅存的宝贵湿地资源,还改变了西溪湿地的生态景观特色,对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历史保护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如紫金港以东的由原属蒋村乡骆家庄村、五联村改建的文新街道,以及古荡街道,已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新的商住区,环境风貌已完全失去湿地性质[12]闲林,五常一带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其湿地功能已经退化,大片的芦苇、水网遭受到破坏,使得鸟类的原始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许多鸟儿不得不离开这片原本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目前,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一大威胁,加之养殖业、工业用地和教育用地(浙大紫金港校区)不断的向西扩张,西溪湿地面临的环境压力正在日渐增大。

(三)旅游密度不断增大,景区生态承受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杭州西溪湿地作为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必然受到游客的青睐。加之近年来的不断宣传推广,西溪湿地的名气骤增,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旅游高峰。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5月-2007年4月西溪湿地已累计接待游客145万人次,而到2010年西溪湿地全年累计入园人数到360余万人,而到了2013年,仅上半年(1月—6月)入园总人数已达到338.9万人,平均日接待量过1.89万人。这对于湿地内的生态承受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事实上,旅游客流量的增长直接导致了西溪湿地内游客密度和旅游空间密度的增加以及人均旅游生态足迹的减少,而且旅游客流量季节性特征明显,旺季客流量往往超过了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与此同时,旅游者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者的不良旅游行为如采摘、踩踏、乱扔垃圾等直接的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环境,并且,随着大量旅游这的到来,西溪湿地内清幽静谧的氛围被破坏,动物的栖息和繁殖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打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威胁。

(四)生态建设存在误区,景观生态美遭到破坏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功能和结构密切相关。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是指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景观结构控制着景观的功能与变化。景观的各类自然要素是形成景观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基础。自然要素连续性的日渐破损和丢失会导致功能的故障,因而,也会影响地理环境,迫使其做出调整。生物性和地理性应该是一个景观首先要被保护的自然价值。

自21世纪初始,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开发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一开始的思路主要出于经济开发方面的考虑,加之对如何进行湿地生态建设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与论证,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存在较大误差。在西溪旅游开发中,不仅拆除了大量地域民居,而且还填埋了许多河湾与小池塘,重新开拓了大面积水景,并造就了连片的新土地以利于建造旅游设施与人工景点,使河塘堤岸的水陆边缘形态以及原有小尺度蜂窝状池塘结构等景观空间格局均发生了改变。许多原生态的湿地要素被加以全面的人工化改造与“翻新”,整个景观风貌逐步向西湖靠近,特有的野趣不复存在,原有的生物链结构也可能被彻底打乱,湿地原始的生态景观美遭到破坏。

(五)人工改造过多,传统文脉遭到破坏

千年西溪,河港纵横,苇花飘荡,清溪绵延,由于它邻近西湖山水,与杭城有着千丝万缕的文脉联系,是杭州“江、湖、河、溪、泉、井”等水域景观系列中的一部分,强烈体现了杭州的景观特色。在那些池塘、小河旁与农居大树下,处处都有农妇洗衣与船只停靠的场面。这种展现湿地环境人们的生活场景是最生动美丽的,充满了景观文化的魅力与地域活力。可见湿地居民的生活劳作也是一种独具个性的文化旅游资源。然而,大规模旅游开发迫使湿地农民大量外迁。许多原本与湿地空间紧密联系、唇齿相依的传统村落、民居消失,一大批远离现实环境、毫无历史沉淀与时代气息的假古董与“标本化”人造景点代替了湿地的人文景观;毁灭了西溪湿地的景观历史,切断了与杭城、周边大背景的整体联系,割断了历史文脉的可持续性,改变了历史形成的空间结构,破坏了西溪湿地原本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特色。没有了西溪独特的景观品质也就失去了旅游观赏的吸引力,景观资源的文化美学价值就基本丧失了。

四、应对策略

面对西溪湿地公园在开发中的以上问题,我们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保护和修复西溪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美,使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采取方法改善湿地水质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因此,保护西溪的水体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治理西溪水体污染也显得特别迫切。首先,应消除水体污染的来源,将西溪湿地附近的污染企业迁出,其它生产生活污水应通过专用通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尤其是控制湿地周边的生活污水,切断西溪湿地的主要污染源,避免湿地内水体进一步恶化,使其尽快回复水网系统;其次,景区内部还要严格控制旅游人数,使用先进技术降解污染物,能够较好的对西溪湿地进行保护;此外,还应该提高周围居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宣传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尤其是对湿地的保护知识,使居民和旅游者能够合理的利用湿地内的水资源。

(二)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调整西溪周边土地利用情况

城市在进行规划时,应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对土地进行相应的应用,应适当减少和控制房地产的用地。西溪湿地作为杭州“旅游西进”的重要方向,其开发应该建立在“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同时,西溪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斑块,考虑到整个杭州市的绿地规划系统,应将其西溪湿地通过道路和水路生态廊道与其他生态斑块进行连接,实现城市生态化。在对西溪湿地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协调湿地与其周边的区域的关系,应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设置相应的缓冲带,减少周边人为活动对湿地公园的干扰;同时修补和增加各种生态廊道,使湿地内与周边区域的物种和能量进行交流,增加湿地公园与外部生态景观的连接度。

(三)以湿地生态容量为准,严格控制游客人数

西溪湿地的游客人数,以湿地环境承载力为指标,实现游客容量控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保西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设施的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同时,针对淡旺季人数不均现象,也可以采用季节差票价、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系统实现旅游预定、丰富旅游产品等方法,有效缓减旺季时的客流压力、提高淡季湿地内容量利用强度。此外,针对景区内局部景点超载现象也应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可采用内部分流措施和轮休制度,即有利于景区内热点生态系统的恢复,又可以充分利用区内旅游设施,达到各个景点的均衡发展,达到理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环境保护规划,恢复湿地自身系统

西溪湿地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立足长远,立足整个杭州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大环境生态改良。根据湿地内生态安全状态,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生态安全动态,建立生态安全警报系统,如针对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等,制定长远的生态安全保护规划,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提高污染物处理处置力度,设法实现旅游区资源循环利用。对于西溪内部的规划上,要注意对于西溪湿地是一个人工——自然湿地,池塘分布广泛,但相同率较高,而且斑块碎化程度较高,不同斑块之间缺少廊道连接,不利于湿地内的生态恢复和物种保护。因此,规划时应该增加各种生态廊道:在池塘和河道内通过植物进行连接,如恢复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廊道,同时应该设计不同的景观,增加湿地内池塘的异质性。保护好柿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些次生湿地的标志,并采用自然式的生态驳坎,对湿地的入口、道路、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

(五)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促进传统文脉的延续

在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上千年来西溪湿地形成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护、应予保护。西溪湿地范围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一般不拆,“应保尽保”,修旧如旧,再现历史文化风貌。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28]水乡渔火、龙舟竞渡等西溪民俗风情画,也要重现于世,在现代都市保留一曲“田园牧歌”。此外,有必要将陆续选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要保留“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也应予以保留,恢复西溪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使这些民俗活动也成为为游客参与度很高的旅游特色项目。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第5篇

ICS 65.020 B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LY/T 5132-199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湿地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做成或成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4 总则 4.1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体现特色;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湿地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时要因地制宜。4.2建设目标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设立的基本条件 5.1 面积

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应在20hm2以上。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面积一般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5.2 整体风貌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设施、人文景观及整体风格应与湿地景观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5.3 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

湿地生态需水应得到保证。

湿地水质应符合GB 3838-2002的要求。5.4 科普宣教

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5.5 管理条件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有管理机构,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6 功能分区 6.1 分区结构

国家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等区域。6.2 分区内容 6.2.1 湿地保育区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区域。

需要保护的湿地区域一般具有相对明显的湿地生态特征和完整的湿地生态过程,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或是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或迁徙通道。对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受损湿地,进行湿地恢复。

在湿地保育区内,可以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的繁殖地或原产地设置禁区或临时禁入区。6.2.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6.2.3 湿地体验区

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分布的湿地区域。

可以体验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示范湿地的合理利用,本区域允许游客进行限制性的生态旅游、科学观察与探索,或者参与农业、渔业等生产过程。

6.2.4 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是指在湿地生态特征不明显或非湿地区域建设的可供游客进行体憩、餐饮、购物、娱乐、医疗、停车等活动,以及管理机构开展科普宦教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场所。7 主要建设内容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7.1.1 保护工程建设

针对需要保护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开展的工程。

包括隔离设施、管护站点和保护警示标识等设施建设。7.1.2 恢复工程建设

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以及水文水质恢复等内容,可以建设水中生境岛屿、开阔水域、河流片段、浅水滩涂以及带水沼泽等,以营造或恢复适合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

湿地基底恢复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维护基底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动物放养、鸟类招引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所用的动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

湿地水文水质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质的改善。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可通过补水、滞水等措施来实现。湿地水质的改善可通过控制进入湿地公园水体的污染源,改造植被结构来实现。7.2 景观建设 7.2.1 水体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溪流、泡沼、滩涂以及库塘等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建设。

水体景观的边坡宜采用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7.2.2 植被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以雏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植物的配置与管理。应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为主。

应考虑植物种类和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的需求,所用的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7.2.3 人文景观建设

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建设。

应与周边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应优先采用生态材料和工艺。7.3 宣教工程建设

7.3.1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建设

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宣传湿地和环保知识的材料及相关设备设施。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立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等,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应设置合理、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国家湿地公园应配备充足的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展示设施。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环保要求。7.3.2 宣教中心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应有固定的场所,一般设在服务管理区内。宣教中心应展示国家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况及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等。

7.4 科研监测工程建设

包括科研监测仪器的配备、科研监测设施的建设等。7.5 游览设施建设 7.5.1 指示牌

国家湿地公园的边界、出入口、功能区、景观、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指示牌,以表达界限、指导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提示警告等信息。

指示牌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指示内容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7.5.2 游步道建设

一般道路不建议使用柏油、水泥等人工材料,游步道建议采用生态材料铺设。7.5.3 交通工具

各种旅游机动车(船),应以电瓶车(船)或石油液化气车(船)为主。7.6安全、卫生工程建设

按照LY/T 5132-1995中6.5“安全、卫生工程”条款的相关内容进行建设。7.7管理能力建设

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及经营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应配备必要的管理巡护设备。参考文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第6篇

关键词:滨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健康;鸟;鱼;水环境

X37

一、活动提出

1984年,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将保护水质安全的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2000年,山东省颁布实施《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旨在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2012年,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强保护水资源。

临沂滨河湿地南起刘家道口枢纽,北至临沂城北外环,总长度106 km,水面面积36 km2,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并有多种珍稀禽鸟,形成了18个大型生态园区。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已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大型开放式的生态风光带。滨河城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对于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滨河湿地汇入祊河、汶河、柳青河等十几条河流,流域内林草茂盛、沙洲绵延,湿地资源丰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湿地系统,呈现出了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内有鸟类120余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13种,哺乳动物24种,鱼类21种,水生植物146种,木本植物53种,观赏性树种56种,有效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水体自净,可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每天可制造氧气2000多吨,吸收二氧化碳3000多吨。

以临沂滨河湿地主要水体为生态健康体验活动对象,现场监测水体水温和pH,实验室分析水体Chla、TN、TP、SiO32和Fe2+,观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细胞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切实体验临沂滨河湿地水环境生态健康;现场观测鸟类“白鹭与落霞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盛景,尽情畅游碧波水草间。我们为临沂滨河湿地水环境保护、维持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我们将科技活动结果进行宣传和巡回展示,惠及临沂四中和临沂一中所有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以激发公众爱护水环境的意识,保护我们的“城市之肾,候鸟天堂”。

二、活动目标

1、广泛宣传水环境保护,呼吁同学们关注和保护家乡的水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共同倡导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提高保护人类家园的自觉性,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

2、通过查阅资料、专题讲座、调查研究、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分析、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1.1活动类内容

(1)滨河湿地放鱼节活动

(2)滨河湿地观鸟活动

(3)滨河湿地环境小卫士活动

(4)校园宣传展示活动

1.2研究类内容

(1)滨河湿地蓝藻水华爆发与预警的研究

(2)滨河湿地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3)滨河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与水质评价

2、活动计划:

(1)体验活动:组织队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放鱼节活动、观鸟活动和环境小卫士活动,用心观察,亲身体验。

(2)調查研究:组织队员,设计调查方案,实地调查、现场监测、采集水样送交实验室观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3)宣传展示:制作宣传板和宣传海报,进行校园宣传展示活动。

3、安全预案:

(1)外出体验活动和调查研究时由教师全程陪同监督,控制人数。

(2)实验室观察和分析时由教师跟踪指导,并负责实验室安全。

(3)宣传活动展示时,提前做好海报。

四、活动实施

10月13日,我们参加了由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沂河放鱼节。此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放鱼活动。看着活泼泼的鱼儿被放进清凌凌的水里,在美丽的沂河欢快地游着,大家心情格外舒畅。本次活动意在引导全社会关注河流健康,确保水生生物养护,更好地保护我市水域生态环境,以便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8月2日,我们组织了观鸟活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说这么美的景象只有在画里才能看到。数百只白鹭在湿地公园的水面上嬉戏、觅食。它们或展翅飞翔,或独立于河道中间沙洲上,宛如美丽的仙子,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年来,随着临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滨河湿地公园内栖息的白鹭等鸟类也越来越多。

6月26日、7月3日、10日和17日,临沂滨河湿地蓝藻水华爆发与预警的研究创新研究小组进行了4次取样调查,根据11个取样点的44组水样数据,显示蓝藻水华的预警区间为:水温26℃—27℃区间和pH 7—8区间。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渔业管理,科学适度的休闲垂钓,适当投放鳙鱼,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移除人工堤坝,重造自然堤坝,种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恢复其原生湿地生态。

五、活动建议

我们建议加强整个滨河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对围湖建筑、开荒取土和无序采沙进行规范、约束和整治。

我们建议执法船只要经常巡逻,对捕捞鱼类船只实施准入制度和总量控制措施,及时清理和取缔电鱼、药鱼和迷魂阵捕鱼。

我们建议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救护制度,及时受理有关救护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者被困的野生动物或鸟类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第7篇

1.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 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 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 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类似于小型保护区, 兼有物种及

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体现“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 是建设在湿地及其外围, 以突出生态保护和旅游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园形式, 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湿地公园作为以湿地景观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 融自然景观与园林绿色空间为一体, 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建筑与自然景观、旅游发展与湿地承载力和谐统一。因此, 湿地公园是解决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良好途径之一。

2. 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我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 (不含江河、池塘等) , 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 位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目前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38处, 面积36万公顷。我国湿地的特点, 一是面积大、分布广, 类型比较齐全, 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 区域差异也非常明显。随着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越发重视, 近3年来, 国家共投入近10亿元用于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 全国共建立湿地保护区553处, 保护面积占总湿地面积1/3, 近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 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并存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湿地工程顺利

[14]邸丛颖, 田立新.成品油供应链优化模型研究[J].决策参考,

[15]范体军, 胡清淮.大型供应链设计的基本数学模型与算法研

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4, 12 (6) , 46-51.

[16]潘永刚, 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模型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7, 5.

[17]王召波, 李华, 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

实施, 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 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示范模式也在逐步形成, 一批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3. 临海市三江湿地公园

3.1 概况

临海市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临海灵江上游两岸, 以六公里的江岸线两岸50米~100米为中心保护地带, 因重点特色保护区在永安溪、始丰溪及灵江三江汇聚处, 故名之为三江。三江汇流, 潮汐与淡水的结合, 形成世界上典型的潮汐湿地公园。规划区域南北长约1300米, 东西长约6000米, 包括6公里长、250米宽的灵江江面, 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

3.2 总体规划

三江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地域单元, 规划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 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 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 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 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 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

根据三江湿地的资源特征与临海古城的渊源关系, 同时考虑临海市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三江湿地现状生态结构构成等, 规划三江湿地公园分为六大功能分区即“一江两岸五节点”, 包括沿江湿地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 、湿地生产区、三江民俗村、湿地游览活动区、湿地中心管理区、湿地展示区。

沿江湿地保护区规划的重点以灵江两岸防护林带为中心, 以水上杉林为依托, 适当布置度假游乐设施, 开展以水文化和湿地生态文化为主的休闲和科普活动。湿地生产区主要是利用溪滩洼地及茭白地、滩岸等建设花卉基地。三江民俗村包括水果采摘基地、蔬菜认养园、三江民俗村落、白马山景区、水田作物区、水上垂钓园等。湿地游览活动区主要分为野营区、乡土乐园、风筝放飞、军体乐园等。湿地中心管理区安排有管理服务中心用房、美食楼、公厕等。湿地展示区划为水生态园、湿地生态园和旱生生态园。

3.3 保护和利用措施

三江湿地不同于黄山、庐山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是城景相邻, 城市的活动影响着湿地公园的保护;根据三江湿地公园的游览活动与周边区域内人类的生产活动密不可分的特点, 确定了以下保护措施:

1) 保护灵江水域水系和水源, 严禁污水、烟尘和有害气体任意排放。

2) 保护三江湿地公园内植被和动植物资源, 严禁在湿地公园内挖沙、砍伐花木、毁坏草坪、植被, 保护三江湿地公园水域内的鱼虾、飞禽、芦荻等水生动植物, 禁止擅自捕钓、捉鸟、采摘、放牧、狩猎等活动。

3) 三江湿地公园的建筑应保持以农居风格为主体, 对已建好的农居采取改良的方针, 使其达到景区需求。在三江湿地公园内不得新建、扩建与湿地保护无关的建筑物。

4) 保护点的建设应符合规划要求, 应与湿地环境相协调, 新建建筑只能点缀, 从属于湿地自然生态环境, 密度宜疏不宜密, 体量宜小不宜大。除风景园林中塔阁等建筑外, 对其余建筑物的高度要有所控制, 造型要与景观相协调, 以坡层顶为宜, 色彩宜淡雅。

在以上的保护措施和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三江湿地公园的环境特点, 在分级保护区的划分中, 不设特级保护区, 划定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 在湿地公园范围外, 划出外围保护区, 在共同遵循保护措施的基础和要求上, 按不同的保护要求, 采取分级保护措施。

在对三江湿地的利用方面, 注重自然环境、演进历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湿地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等价值重大的几个方面。三江位于古城西南部, 距市区仅十多分钟的路程, 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是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理想基地。灵江的历史文化遗迹, 对进入其中的游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而言, 是陶冶人文精神所不可缺少的良好教育资源。将设立湿地研究中心以及湿地公园展览馆, 并且在各功能区内设多种形式的科普点, 如观鸟点、湿地农业生态示范基地、湿地植物生态净化水质模拟演示区、植物科普区、建筑风貌展示、历史碑刻画卷图片陈列等, 以及柿基鱼塘、杉基鱼塘等灵江生态农业模式的复建区。

4.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 统一规划, 产业引导。对已建成的农居, 采取改良的方法使其达到景区建筑审美需求。对村民加强产业方面的引导, 利用溪滩洼地及茭白地、滩岸等建设花卉基地、生产绿色农副产品、建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 既可以生产、销售, 也可向游人展示各类现代高科技在农业中应用的成果。

2) 在深入调研、准确定位的基础上, 合理划分功能区, 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和居民居住的规划方案。同时应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标一致, 以湿地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以经济发展改善湿地自然环境。针对目前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人需要的现状, 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2]。

3) 建立长效机制, 做好抢救性保护, 不断强化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野外保护监管, 扎实提高对现存物种和自然湿地保护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与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 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 鼓励合理利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 通过不断规范经营利用行为, 减轻或消除人类过度利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压力。

5. 结语

我国对于湿地公园、湿地旅游的研究刚刚开始, 对旅游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关系研究较少。为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实现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和谐发展, 必须建立一种技术与管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多层面的协调机制———根据区域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现状, 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3], 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采掘与破坏程度, 缓解湿地生态环境发展压力, 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任海, 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穿过西溪湿地的雾气 第8篇

若某日,雨,读一首诗,想一个人。

好像总是这样,一旦空闲下来,内心仿佛有一只长久蛰伏、突然苏醒的怪兽,一下下地挠着心房。这时我总会败下阵来,明明自己没有那样的闲暇,明明要起早贪黑,明明埋在成堆的作业和课本中,却还是拎起背包,带上一本诗集就走,坐半个小时车,赶在雾气散开之前走进西溪湿地。

蒋村在西溪湿地里,一个算不上低调的小镇,可我喜欢她慵懒高傲的样子。那年黄梅之季,阴雨绵绵,下了几天都没见停,雨时大时小,藕断丝连似的怎么也甩不开。悬浮在湿地空气里的微凉水汽,从四面八方弥漫过来。

几家养蚕,叠起来两丈高的团匾里铺满桑叶。

西溪的柿子颇负盛名。每年金秋,全村老少都聚集在柿子树下,有人拿着长网兜套住柿子一拉,红彤彤的柿子便落入网兜,然后被取出放进筐内,不一会儿筐就满了。一筐筐硕果被挑到岸边的乌篷船上,运到别处去贩售。

现在,西溪(湿地)与西湖遥相呼应,成为杭州又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一年一度的“火柿节”上,西溪盛产的柿子总是被游客一抢而空。

河边也未得清闲,小伙戴着头巾,拉起昨晚撒下的网,将活蹦乱跳的鱼倒进箩筐带到集市上去卖。

还有人挖笋,间或和几只飞来的水鸟一起行走,互不相干又彼此陪伴。

路的尽头,天未亮之前就挑着担子赶来的人们在地上铺上蓝底白花的印花布,将自己的东西垒好摆开。

那便是最早的蒋村集市了。

偶尔下着雨,雨水沿着青瓦的缝隙滴落下来,浸润青苔。染不红樱桃,却绿了芭蕉。

曾以为湿地就是漫无边际的河流、树木,绿色与蓝色交汇,落霞与孤鹜齐飞,除了那些色彩鲜艳的花就别无其他。可无意中找到的这条街让我极为惊喜。

沿街的店铺门口插着七彩的风车,起风的时候,风车飞速旋转,幻化成一个圆圈。清晨的露水在一张张木桌上和一扇扇玻璃窗上留下水痕。店员拿着布来擦拭,他吹着小调,有时会用手指在上面画几个看不懂的符号。时间像是凝固下来了,慢到你感觉不到几里之外层叠的香樟树叶后面,那飞驰而过的、你每天都在追赶的“快一些”。

带外国朋友去蒋村,她用蹩脚的中文说“好漂亮”,一双澄澈迷人的蓝眼睛里透出兴奋的光彩。她说在美国也有很多咖啡店,但是很少开在湿地里,这里风景很美,很安静。

我笑了笑,是啊,美的地方当然要常常去,恨不得天天去。

它从来不在我的人生计划之内,不在我的“必去十大地方”之列,但我就是喜欢它,纯粹的,烂俗的,掏心掏肺的。

最有趣的是,看到几家店关了门,门边竖了一块小黑板,用彩色粉笔写着:“就这么任性,放年假了,明年见。”朋友看后笑了好久,她说:“天啊,为什么这么好的生意放着不做,却给自己放假,真的好潇洒啊!”我先是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又觉这才是这条街的味道,这才是这里人的味道,悠哉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遥想当年,若赶上给村里某家老爷祝寿或是正逢端午,村里便飘着酒香,不管张三李四,来者都能尝上一碗。这是蒋村人自家酿的、略有些浑浊的米酒,长途赶来的人看来,甘冽解渴妙不可言。

村子里还有各样的活动,踩高跷的人神气地踱着步,敲锣打鼓的地方一定有舞龙可看。

水面景象更是壮观,壮汉们坐上精心制作的龙舟开始比赛,手中的桨划开水面,划开又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至于河边,几张大木桌,一块幕布,就搭成一个简易的戏台。随意泊着十几只船,人们闲散地坐在船上看戏。浓妆艳抹的表演者咿咿呀呀地念着唱词,曲罢引来一片叫好。一曲接一曲,从山岚起,至落霞生。

蒋村街曾被称为陈家门,那年恰逢陈万元五十做寿,他邀好友马潮水前来,力劝他唱台戏,好友不想扫了寿星的兴,众人就用几张八仙桌搭了戏台,村里男女老少都来凑热闹,一曲《珍珠塔》竟成了越剧在吴越的首演。

一千铜钿,一斗碎米,是九松亭。

一尾桃花眼,一碗浊米酒,是蒋村。

飞鸟从林间展翅,传来翅膀扑棱划破空气的声音。而蒋村,从故时,到现在,始终以她慢的姿态存在着,既温柔,又苍老。

我很想穿过她谜一样的雾气,走到尽头的茶馆,要一盏煮了许久的茶。

而在这里,我得到了最真实的平静与归属。

上一篇:走进数学对话教学下一篇:急诊异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