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理科学生

2024-08-22

高职文理科学生(精选5篇)

高职文理科学生 第1篇

国外对英语 (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 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学生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的英语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研究近年来才出现, 既有针对某一具体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又有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作总体评价与分析, 而根据高职学生不同生源背景对其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少有较深入的研究。

事实上,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 适当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且不同的学习背景和经历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一个因素。根据高职院校的不同生源结构, 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以便日常教学和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培训。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高职文理科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上有无差异?如果有, 是何种差异?文理科三校生 (职高、中专和技校毕业生) 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上有无差异?如果有, 是何种差异?

2. 调查对象

我们在全院范围内随机抽取文理科普高生源班各两个, 分别有99人和91人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卷95份和84份。以同样的方法抽取文理科三校生源班各两个, 分别有104人和88人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卷97份和70份。

3.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 问卷的设计参考采用了国外学者R.Oxford[1] (P294) 的研究成果。调查表第一部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的调查, 第二部分是策略调查部分, 1—9题是记忆策略, 10—23题是认知策略, 24—29题是补偿策略, 30—38题是元认知策略, 39—44题是情感策略, 45—50题是社会策略。为了便于量化统计, 所有选项都采用里克特量表 (Likert Sale) , 共分5级: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 2:经常不符合, 3:有时符合, 4:经常符合, 5:完全符合。对回收的共346份有效卷用SPSS11.5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对有效卷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 结果 (参见表1和表2) 表明:所有被调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英语学习策略, 但根据Oxford的策略量表的得分标准,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策略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仅属中等水平。

表1显示文理科普高生在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P>0.05) 。从整体上看, 理科生使用各种策略的频率均略高于文科生。所有这些学生都相对较多地使用补偿策略, 可能的原因是被调查学生的外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知识水平都比较低,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和交流中只好采用各种手段来进行补偿。文科生最少使用的是社会策略, 其次是记忆策略, 而理科生最少使用的是记忆策略, 其次才是社会策略。社会策略的较少使用, 说明学生们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经常有许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生们没有重视记忆策略的使用。

表2说明文理科三校生在六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同样没有显著的差异 (P>0.05) 。与普高组不同的是, 文科三校生在策略使用的频率上均高于理科三校生。这些学生均相对较多地使用情感策略。这可能是因为三校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碰到困难和挫折, 也更容易产生害怕、厌烦等多种消极情绪, 这就要求他们经常用一定的手段调控自己的情绪。文科三校生较少使用的是记忆策略和社会策略, 而理科三校生较少使用的则是社会策略和记忆策略, 这说明学生们在记忆某些英语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也不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启发与对策

本研究表明, 学生总体使用策略的水平一般, 不论是普高生源还是三校生源, 文理科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在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方面给了我们诸多启发。

1. 策略培训的必要性

尽管调查中有许多学生表示对学习策略略有知晓, 但对学生进行普遍的策略训练是必要的。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策略训练当作是简单的学习方法传授, 更不能认为给学生作几个讲座就能达到目的。可以调用一定的学习时间给学生作专门的学习策略培训, 也可以把策略培训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更理想的是两种方法并举。

2.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元认知 (即监控系统) 起整体控制和协调作用, 其发展水平直接促进或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2] (P57) 而学生们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偏低, 因此在策略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元认知策略,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 通过各种训练活动,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具有了这两种能力, 即使离开了老师, 也能举一反三地继续学习新方法。[3](P205)

3. 兼顾知识积累与交际能力培养

简单地认为“学好英语必须背单词, 提高词汇量的捷径就是大量背单词”是偏激的, 但在英语学习中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语言知识不足, 又没有较好的策略使用能力, 因而给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记忆策略培训是当务之急, 使学生们掌握适合自己的策略, 多快好省地积累起必要的语言知识, 这可谓是“授之以渔”。

语言知识积累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交际。由于应试教育烙印的存在, 各种考试因多方面原因而重笔试轻口试的情况仍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造成师生对交际能力培养的忽视。在课堂内外, 教师要尽量营造氛围, 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力争听说与读写并举。

摘要:本文作者运用R.Oxford针对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 以我校部分文理科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其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整体使用情况一般, 文理科学生在策略使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高职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比较

参考文献

[1]Oxford, 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 York House Publishers, 1990.

[2]刘振前等.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高职文理科学生 第2篇

07月30日

湖北高考自愿查询系09湖北艺术类分数线湖北师范学校学院艺术

湖北高考自愿查线湖北师范学校学院艺术询系09湖北艺术类分数

湖北艺术成就查询湖北高考自愿查询系09湖北艺术类分数线

湖北艺术成就查查询系09湖北艺术类分数线询湖北高考自愿

“近3年我校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昨日,武汉铁路生业技术学院招就处李玮处长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增加757个招生规划,就是根据往届学生的就业率而定的。无独有偶,武汉船只生业技术学院等高职录取分数线也在逐年走高。据了解,近年来分数线持续走高的多为办学实在的力量凸起、专业有特色的部分工科高职院校。

高考落榜,分数低,成就不抱负的同窗请点这儿进入咨询:61095

沈阳医学院录取查询|高职专科院校录取查询

09普招专科(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报名查询

理科类高职湖北11选5开奖视频专科批院校录取结果

辽宁20高考专科高职录取

09年海南省理工类文史类体育运动类专科高职学校招生录取

年天下高考专科|本科|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查询

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结束高职(专科)自愿填报

辽宁专科高职院校录取名册查询|专科录取查询

高职专科录取查询|专科院校录取查询|高职专科院校|湖南高职专科院校|提前录取高职院校

五年制高职理科学生的英语教学 第3篇

一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之现状

教育部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制定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的方针。根据五年制高职高专的培养要求, 全国各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都在努力探索最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英语感到困难, 教师开展英语教学也觉得困难, 这已成为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难题, 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使得人们在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之间失衡,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 他们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 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尤其是网络的负面影响, 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 更有学生整天抱着手机不放, 影响正常的学习。

三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之整改措施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增强个人核心竞争力。五年制高职理科专业学生更应注重英语的学习。

1.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理科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 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不高, 长期以来不当的教学模式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而,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 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 以学生为主角, 教师为配角, 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 (1) 设法记住学生的名字, 点名回答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也在注意他 (或她) 。 (2) 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 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尤其是能增强差生的自信心。 (3) 由学生点名叫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如玩“接龙”的游戏, 回答完毕的学生点名叫下一个学生来回答下一个问题, 这样既回答了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英语了。 (4) 提问的同时也要有板书, 简单的词组或句子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教导学生书写英文要规范, 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不是教师“教会”的, 而是学生“练会”的, 因此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还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是伴随学生一生的一种能力, 当学生们离开校园, 走向工作岗位, 学生掌握的自学方式, 会让其终身受益。从以往理科班的教学来看,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较差,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鼓励学生提出跟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如词汇问题或者句子的翻译等, 改变以往只是被动接受的习惯;另外, 教师根据所讲解的知识,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转播实时的新闻热点,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后可以布置一些阅读题, 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培养好的习惯并长期坚持, 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3.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 如果教师长时间采取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当有了全新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自然就要生动活泼得多,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 就可以请学生们两两组合进行朗读对话, 也可以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对话内容, 模仿对话, 比较精彩的对话还可以请学生们上台来表演。在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之后, 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英语歌曲或英文电影, 使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生活中, 从而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

4. 英语学习的外延化

英语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室, 课堂也可以突破教室的限制, 而这种教学地点的改变也比较适合学习理科的学生。因此,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如 (1) 开设英语角, 让学生在放松自由的状态下开口讲英语。 (2) 英语表演, 让学生编排和表演英语话剧, 展示其才华, 发掘其潜能。 (3) 网上学习英语,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视野。

总之, 五年制高职理科专业的英语教育工作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 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上课下通过多种形式来学好英语这门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周晓凤.对学困生的英语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 2004 (Z2) :7~8

文理科学生写作思维差异性分析 第4篇

作文教学历来颇受重视, 但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文出发, 还是从人出发?从文出发, 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 积累了许多经验, 如议论文的写法、记叙文的写法等, 学生经过训练以后, 懂得了写作的基本要素, 能写出一般水平的作文, 但要进一步提高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认为“从人出发”才是抓住了写作的根本, 因为人是写作的主体, 写作教学只有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 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符合写作的客观规律, 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从人出发”, 关键应该抓什么呢?最关键的是抓住人的思维。因为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 文章是思维的果实。写作从起始阶段对于客体自然信息的反应与选择, 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的自为信息, 然后编码组合为新的人工再生信息。这整个流动的过程, 无不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在写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起主要作用。只有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入手, 传授学习策略, 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较大提升。

写作实际上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 是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写作者思想与认识的思维活动。在写作活动中, 思维的主要功能是由写作活动的性质决定的, 它服从于这一活动的需要并为这一课题的解决发挥能动的作用。不论是写作材料的搜集, 还是写作主题的提炼;不论是写作篇章形式的谋划, 表现技法的选择, 还是语言风格的确定, 整个写作过程都是在写作思维的引导下为了特定的写作任务和课题而展开的。可见, 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不是片断、零碎、临时的, 而是系统、完整的, 思维始终贯穿于写作过程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写作思维虽然要起到认识的作用, 但是主要的还是一个组织、物化纷乱思绪的过程, 是寻求发现并创造语言文字表现心理内容的形式和方式的过程。

但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发现一种现象, 有些方法在文科班的教学效果很好, 但是在理科班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反之亦然。由此有必要对文理科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探究, 从而找到针对文理科思维差异性的不同写作教学方法, 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了解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写作思维的差异性, 我们成立了《普通高中文理科写作思维差异性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本文是这个课题的一个子课题。

2. 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以文科学生为中心,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全面探讨他们与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并据此研究文科班作摇文摇教学策略, 为提高文科班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3. 调查量表

为更好地掌握文、理科学生在写作思维能力的差异, 我们通过几组作文题进行测试, 希望测试出来的结果更为可摇信摇、真实。

3.1 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我们随机选择了我校高二年级的六个文科班、六个理科班, 高三年级的五个文科班、五个理科班及国光二中高三年级的两个理科班, 样本容量:文科:558人, 理科:510人。我们共发出问卷1068份, 回收1068份, 其中有效卷1055份, 我们用电脑对问卷进行逐份统计, 现将统计结果予以报告。

3.2 调查量表的内容及结果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 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 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 弟子们都来了, 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 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2: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 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 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 并精心饰以金边, 然后, 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裙子不但卖了好价钱, 还一传十, 十传百, 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 生意十分红火。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调查结果充分表明文理学生在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追根究底就是写作思维上的差异。

4. 文理科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分析

4.1 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理学生在对待同一作文题时, 由于他们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异, 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借助形象思维分析问题, 理科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抽象思维的逻辑思考, 文科学生面对作文题时常常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 理科学生往往是局部、孤立的。文科学生往往能够通过多个不同角度对作文题中本义、引申义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审察和对比联想, 并尝试移植方法, 使问题熟悉化、简单化, 而理科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认知”阶段, 就概念论概念, 或虽有深入, 但不善分解转化概念。文科的优秀学生观察事物经常具有“动中窥静”的良好观察品质, 他们能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运用运动和静止等辩证关系来观察、分析和处理作文审题问题, 将原来抽象的概念视为形象的, 原来单一的视为丰富的, 使审题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4.2 学科选择上的差异

文科生接触的东西文字性很强, 他们没有什么既定的公式定理, 都是用事件去评价人物, 用意义去评价事件, 不管是多数人的感情还是少数人的, 一直都是人的感情在做主导, 所以就显得较理科生感性多了。

理科生则与文科生相反。理科生相对来说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感兴趣。他们长期沉浸于加减乘除和静电、化学方程式中, 只有做出一道数学题或其他理科的一道难题才激得起他们的斗志。他们接触的东西大部分是数据, 那是现实存在的,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他们所接触的都是公式、定理等。所以他们习惯用数据说话, 逻辑性较强, 习惯于用严密的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就比较理性。

4.3 课外阅读的差异

为了切实了解文理科学生思维差异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我做了一项课外阅读调查。在“爱读什么书”一项中, 理科生最爱看侦探破案类和科幻类书籍, 而文科生则偏爱史书和其他文史哲学方面的书籍。在“最喜欢的作家”一项中, 文科生最喜欢的作家依次是三毛、张小娴、张爱玲, 理科生最喜欢的作家依次是周国平、史铁生、季羡林。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称这是“思维的第二次诞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一种新的能力出现:青少年的大脑开始使用新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 它超越了中小学少年儿童字面的、图标的思维方式。青少年这时开始探究逻辑思维的、清晰的、非感情的方法, 他们突然看到了因果关系, 注意到思维和行为的二分法性质。当他们感到自己可以自由思考时, 他们欣喜而振奋, 急切地进行思考, 探索因果关系, 苦苦思索抽象的理论。而这一思维特性在理科生中尤为明显。侦探类、科幻类书籍给他们提供了借鉴, 他们可以尽情地进行逻辑推理, 探索因果关系。

5. 对策研究

5.1 培养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

对于文科和理科, 人们向来只能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而往往忽视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其实, 文学与逻辑这两者并非对立————逻辑是文学的基础, 而文学不过是以形象来演绎逻辑而已。

抽象思维 (也叫逻辑思维、科学思维) 和形象思维 (也叫艺术思维) , 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法。高尔基在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曾说:“思维和认识, 就不外乎是我们的‘生活印象’、‘体验’, 经由技术及许多手法——观察、比较、研究, 依着哲学而完成或形态化为思想, 依着科学而完成或形态化为假说和理论, 依着艺术作品而完成或形态化为形象和技术及手法。”他还说:“在科学和艺术文学之间, 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文学,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 是观察, 是比较和研究;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都必须有想象和推测——‘直观’。想象和推测, 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这就是说, 不管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 它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 都是通过实践由感性到理性, 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由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手段不同, 方法不同, 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 因而作家、艺术家的思维活动, 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 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 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 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分析。所以, 我们的理科生如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自己作为理科生长期积淀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样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就是认识到了这两种思维方法的共通之处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红楼梦》。

5.2 思维的融合应从课外阅读的融合做起

“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培养。”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不喜欢静下心来读书, 这是很让人担忧的, 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怎么会提高呢?写作能力的提高要依靠阅读实践。课外阅读是在没有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 在他们的阅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以及阅读内容过杂和泛泛而读、不求甚解, 等等。不少学生所读之书没有经过严格挑选, 不懂得通过选读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懂得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来建立自己的才技“核心优势”, 更不懂得带着问题精选书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的文学类作品阅读面相对来说还是很窄。学生往往对言情类、科幻类、武侠类作品的阅读兴趣比较浓厚, 其中, 言情类的作品比较受文科生的偏爱, 科幻、武侠类作品比较受理科生偏爱。比如卫斯理小说, 我们发现很多理科生一本不落地读, 在时间和精力都非常少的情况下, 高中学生大量地进行这种重复性的阅读是一种很大的浪费。高中学生阅读畅销书的多, 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比较少。四大名著及国外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或者作为任务强制性要求他们阅读, 很少有学生阅读。然而,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读书, 将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关键的作用。

5.3 有意识地训练写作思维

应该充分发掘逻辑思维的优势。有的老师向学生宣传文科的学习规律与理科不一样。理科强调逻辑思维, 文科只需要形象思维,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同样也体现着逻辑性。例如,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论证的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性;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同样需要有逻辑思维的头脑。而长期的逻辑性思维的训练, 使得许多认真学习的理科生具有较文科生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作文写作过程中, 同样需要有逻辑思维头脑。我们的学生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思维优势。只要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充分认识, 积极训练, 我们定能将之转化成理科生作文得分的增长点。

有效防范高一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 第5篇

一、以九科成绩总分作为文、理科分班的新依据

惯常的分班依据是:以文、理分科成绩作为分班标准, 即文科以语、数、外、政、史、地六科计分班总分, 理科以语、数、外、理、化、生六科计分班总分, 并按分数的高低排名进入不同类型的班级。如此, 部分学生认为只需要学好六科就可以了, 因为其他三科的分数不计入分班分数中, 更不会影响其进入理想的班级。这种分班依据不利于有效防范上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

为改变这种现象, 可以设立新的分班分数依据, 即:以九科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 的考试总分和文科或者理科的考试总分作为分班的成绩依据。如此, 学生为了分到理想班级, 不敢有极端的文、理科偏向。因为任何一个理科或者文科偏向生, 都必须考虑其他三科成绩在其分班总成绩中的地位。如此, 则可相对避免前文所述不良后果。例如:甲学生极端偏向于理科, 其理科总分可考600分 (满分750分) , 按惯常的分班成绩依据, 他可进入他理想中的A班。但在新的分班成绩依据下, 由于他没学好政史地, 这三科最多可考150分 (满分300分) 。如此, 其新的分班成绩就大打折扣, 严重影响他进入理想中的A班。因此, 为了进入A班, 甲学生就不能抛弃政史地三科的学习。如此, 少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防范。

二、把学生的文、理综合素养作为其“评优、推荐”的重要考核指标

几乎每一所学校每年都有一定量的“评优、获奖、推荐”指标。惯常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学生的文科或者理科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指标也不利于有效防范上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新的考核指标应着重于学生的文、理综合素养。这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前者如阅读名著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后者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例如:甲学生极端偏向于理科, 且理科成绩很优秀, 科学素养较高。按照惯常的评价标准, 他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可能性极大。但是, 在新的文、理综合素养考核指标下, 他的文科成绩很弱, 从来没有读过名著, 人文素养式微。如此, 他就很难被评为“三好学生”。其被遴选为某些知名大学的“免试生”或者“推荐生”的可能性就更小。如复旦大学接受“理科推荐生”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部分身为博导的考官, 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往往都是:“你读过诸如《苏菲的世界》、《时间简史》或者一些哲学、历史学、自然科学史著作吗?”有个学生就因为读过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 结果挤掉了另一个没读过什么名著的学生。如此考核, 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少数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

三、从成才角度加强文、理综合素养价值的宣传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成长形成期, 他们极端的文、理偏科的价值取向是可以通过价值熏陶加以纠正的。其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历史人物 (如思想家) 故事介绍影响学生;二是加强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宣传。

关于前者, 试举一例:康德本来是一个天文学家, 他和拉普拉斯共同创造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但他后来却成了著名的哲学家, 写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等奠基性的哲学著作。又如, 英国的罗素, 他是数学家, 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 写成了《数学原理》一书。他又是哲学家, 提出了“中立一元论”, 创立了分析哲学, 并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有重要贡献。同时, 他还是文学家, 1950年以《道德与婚姻》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都说明:要成才, 文、理综合素养很重要, 不能过于极端地偏狭于某一个或者一类学科。

关于后者, 试举一例:专家认为, 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往往是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要求个人在某个专业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技能, 还需在其他非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素养。简而言之, 其特点就是多才多艺。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例如:大学生毕业求职时, 在你的求职表中总会有“特长和业余爱好”一栏。这实际上就是求职的综合素养要求。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能写出优美散文或者管理学方面的文章, 他往往更容易受到领导的重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 如果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 , 其处理结果往往会令双方满意。这些事例都说明综合素养价值的重要性。因此, 高中生应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 不能仅仅偏狭于文科或者理科。

四、影响家长的文、理偏向观念

部分学生极端的文、理科偏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学理科比学文科好, 因为“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理科毕业生好找工作, 文科毕业生找工作比较难。基于此, 部分家长不顾自己孩子文、理科成绩的强烈偏差, 强制孩子学理科。殊不知, 自己的孩子理科成绩很弱, 某些科目甚至是一窍不通, 如此下去, 孩子连大学都难以考上。与此相反, 该学生的文科成绩较好, 如果选择文科继续努力, 可能考一个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家长的传统观念甚至是无理干涉妨碍了该学生正常的选科取向。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呢?著名教育专家、云南大学副校长林文勋教授曾说:“无论文科还是理科, 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 并无就业前景的优劣之分。因为就业前景的好坏不在于你学什么科, 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 而在于你学得精不精, 你的综合素养高不高。如果你学业不精, 综合素养不高, 即使你的专业再好, 也是很难找到工作的。”例如:文科中的“历史”是所谓的“冷门”专业, 但是近几年的就业报告显示:历史专业的就业率往往并不低。相反, 部分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却较低。学校不妨以家长会、宣传单、家访等各种形式影响家长的传统文、理偏向观念。如此, 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学生的极端偏科倾向。

上一篇:标准规范下一篇:保障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