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危险源范文

2024-05-24

施工危险源范文(精选11篇)

施工危险源 第1篇

安全问题, 是一个老生常谈又永不过时的话题。安全问题就得天天讲、月月讲, 时时刻刻都要强调。因为, 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所承担不起的, 那些事故的背后是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悲痛欲绝的凄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安全隐患也像一个“隐形杀手”潜伏在我们身边。一些毫不起眼的东西, 如:烟头、钉子、玻璃、插座等物品,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就是危险源, 稍不留神, 便会酿成悲剧的发生。

2014年12月20日开始实施的《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 是山西省交通系统积极响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规范我省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实际举措, 对预防安全生产隐患、减少公路施工生产事故、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 第2篇

厂区土建及设备安装工程

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

广西裕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三、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四、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规定,特编制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南宁市平里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楼,结构层最高层数为4层,楼面为全现浇板。

本项目建筑工程等级为三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二)土方开挖工程;(三)模板工程;(四)起重吊装工程;(五)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七)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

险性较大的工程。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1、模板工程;

2、脚手架工程。

详见各专项施工方案。

三、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根据本工程重大危险源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详见基础分部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施工前施工项目部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备查,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施工现场应当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要位置与施工现场图牌一起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并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时,严格按照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实施,且必须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施工现场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1、定期安全检查:公司每半年一次,普遍检查;项目部每季一次,普遍检查;作业班组每月一次,普遍检查。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前,普遍检查。由各级主管施工的领导、项目经理、班组长主持,安全技术部门或安全员组织,施工、技术、劳资、机械等部门参加,工会配合。

2、季节性安全检查:防暑降温、防风、防汛、防雷、防触电、防倒塌、防淹溺检查,一般在夏季。防火检查,一般在防火期,全年。防传染病检查,一般在春季。参加人员及部门同定期安全检查。

3、临时性安全检查:施工高峰期、机构和人员重大变动期、职工大批探亲前后、分散施工离开基地之前、工伤事故和险肇事故发生后,上级临时安排的检查。参加人员及部门同定期安全检查,或由安全技术部门主持。

4、专业性安全检查:起重设备、焊接工具、高空作业、吊装、深坑、支模、拆除、爆破、车辆、易燃易爆、尘毒、噪声、辐射、污染等。由安全技术部门主持,安全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参加。

5、群众性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操作、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用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安全隐患、安全纪律。由施工员、班组长、安全员组成检查。

6、安全管理检查:规划、制度、措施、责任制、原始记录、台帐、图表、资料、表报、总结、分析、档案等以及安全管理小组活动。由安全技术部门组织进行。

安全检查方法,根据公司安全手册及公司安全检查表: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表;班组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根据JGJ59—99检查评分,最后汇总得分及保证项目达标与否进行施工现场安

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分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7、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1)公司建立重大危险工程施工台帐,每周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

(2)邀请监理单位参与重大危险工程的施工检查,并对公司开具的隐患整改单及整改情况予以确认。

(3)凡被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工程,必须经常与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沟通信息,每月将由监理签证的安全检查及问题整改情况报送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及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确保重大危险工程施工的信息畅通。

四、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一)、总则

为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重特大安全事故应 急处理责任,最大限度的控制事故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安全许可证条例》,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建设局的领导下,分级分部门 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应急救援的义务,都必须服从应急处理机构的指挥。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为了使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救援预案落到实处,我公司成立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符阳 电话:1 39 09 0 068 6 0 副组长:沈培柱 电话:

组 员:覃庆 卜伟 唐浩 吴虹艳 郑喜全

2、现场抢救组织: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

3、现场医疗组织:项目部医疗小组。

4、后勤服务组织:项目部保卫组。(三)、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机构职责

1、在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抢救和善后处理:

负责向上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争取 上级政府的援助;

负责配合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做出抢险救灾具体方案和措施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落实。

负责组织对伤员抢救,保障事故抢险和救灾过程中急需设备、器材的供应。

2、现场抢救组织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医疗组织职责:对抢救出人员尽快送医疗抢救。

4、后勤服务组织职责:负责交通车调配,紧急救援物资征集供应。

(四)、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责任划分

公司对办公场所,工地安全事故负总责,各施工现场负责人对本现场安全负主要责任。

(五)、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遵循的原则

1、迅速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单位或事故发生地的负责人、事故当事人或目击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建设局报告,由建设局迅速报告安监局、政府。

2、主动抢险原则。在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各企业、每个公民,都有尽最大可能抢救受伤人员和公私财物的义务和责任。对有能力、有条件实施救助而坐视不管,或事故单位负责人、当事人见死不救,甚至逃逸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惩罚。

3、生命第一的原则。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要把救受伤人员、确保群众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实施救护,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群众。

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事故抢救过程,要迅速判明事故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严防发生次生事故,避免抢救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控制事故蔓延。

5、保护和抢救出的公私财物,确保重在设施安全的原则。特大事故发生后,要积极抢救所有能抢求出的公私财产,把事故损失

降低到最小程度。

6、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在对重特在事故实施救护过程中,要尽可能对事故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日后查找事故原因,正确处理事故提供依据。(六)、伤亡事故的等级

1、一级重大事故:死亡三十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

2、二级重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二十九人以下,重伤二十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

3、三级重大事故:死亡三人以上,九人以下,重伤二十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

4、四级重大事故:死亡二人以下,重伤三人以上,十九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

5、重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亡事故。

6、轻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面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职工歇有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的事故。(七)、重大事故的报告的现场保护

1、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

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安监机构报告。

2、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当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 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

3、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事故发生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应当做出 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八)、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1、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直接领导报告,直接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用电话,电报或其它快速方法立即将施工简况报告公司安全科、.主管经理;公司视伤害程度分别报告市建设局、安监站、公安局、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

事故的正式快速报告须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报到公司安

全科,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与企业名称,伤亡人数及人员情况,简要经过,初步原因及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

2、项目部、公司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严肃认真及时、准确地调查报告,并对事故调查的全过程负责。(1)轻伤事故:由分公司负责组织调查,公司视情况派人员 参加,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将登记报表及时报到公司。(2)重伤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派人员参加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拟定事故整改措施,由项目部填写《职工伤亡、重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7日风报公司,公司呈报市安监站及有关部门。

(3)死亡事故:公司会同市区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调查组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拍照或者录像。收集伤亡事故当事人现场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有关当事人、生产、技术和诊断资料。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拟定整改方案提出处理意见,分公司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15日内报告公司。公司按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3、发生事故的单位领导和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好现场。如因抢救负伤人员或为防止事故扩大而必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时,现场领导和现场人员要共同负责弄清现场情况,做出标记、记明数

据,度画出事故的详图。

对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贪污 追究法律责任。

4、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依照程序批准后方可清理现场。(1)轻伤事故现场清理,由项目经理报经分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2)重伤事故清理,由分公司报请有关部门批准。(3)死亡事故现场清理,由公司报请有关部门批准。

5、对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于事故的有关领导和责任者不查处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1)真实、客观的查清事故。

(2)公正、实事求是的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严肃认真地制定并落实预防类借书证事故重复发生的防 范措施。

6、对事故责任者,要根据事故情节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触犯刑律的贪污追究刑事责任。(1)经济处罚:按公司《安全生产奖罚制度》的规定执行。(2)行政处分:行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责任者,应给予处罚或处分,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

(2)扣压、拖延执行“事故隐患通知书”造成事故的。(3)对新工人或新调换岗位的工人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而造成事故的。

(4)组织临时性任务,不制定安全措施,又不对职工进行安 全教育而造成事故的。

(5)分配有职业禁忌证人员到禁止其作业岗位工作而造成事 故。

(6)因设施、工具有缺陷或原材料、辅助材料不合格而造成 事故的。

(7)因施工现场环境不良而造成事故。

(8)因不按规定发放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而造成事故的。(9)拒不执行命令、听从指挥的。(10)违抗指挥部令拒不提拱援助的。(11)阻挠抢险人员调用物资和占用场地的。(12)贪污、挪用抢险物资和资金的。(13)哄抢国家和个人财物的。(14)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15)阻碍事故处理人员执行公务的。

(16)有特定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坚守岗位,临阵脱逃或玩

忽职守的。

(17)对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造成其它危害的。(九)、现场急救是指施工现场发生伤害事故时,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前,在现场实施必要和及时的抢救措施,是医院治疗的前期准备。

1、触电急救常识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首先迅速拉电闸断或用木方、木板等不 导电材料,交触电人与电器部位分离开,然后抬到平整的场地施行人工急救,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

2、摔伤急救常识

当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摔伤及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因不正确的招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

3、食物中毒急救常识

发现饭后多人有呕吐、腹泻等不正常症状时,要及时向工地 负责人报告,并拔打急救电话120。

亚硝酸纳是搅拌混凝土的添加剂,其形状很像食用的大粒盐,有人叫它“工业用盐”,它是一种有毒物质,千万不要当作食用盐使用。

4、煤气中毒急救常识

冬季采暖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安装炉具并设专人负责管 理;不得随意安装炉具,防止发生煤气中毒。

发现有煤气中毒时,要迅速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或将中毒 者穿暖抬到室外,施工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

5、毒气中毒急救常识

在井(地)下施工中有人发生中毒时,井(地)上人员绝对不要盲目下去救助。必须先向下送风,救助人员必须取个人保护措施,并派人报告工地负责人及有关卫生主管部门。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及时拔打119、110或120求救。

(十)、救援器材的配备

公司配救援面包车一辆,配齐担架、医疗器具、口罩、服装、差药等供应急救之需。

(十一)、应急组织培训、演练。

为了使应急救援组织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公 司针对本行业特点,在冬闲时节将对应急救援组织进行培训和现场演练。

培训内容:

1、触电急救常识。

2、摔伤急救常识。

3、食物中毒急救常识。

4、煤气中毒急救常识。

5、毒气中毒急救常识。

6、工地发生伤亡事故应立即做好三件事。

7、发现火险的处理方法等。

培训完后,戎公司将组织现场急救演练并请专家指导,使我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真正发挥作用。(十二)、有关要求

1、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指挥办公室值班电话: ***

浅谈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第3篇

【关键词】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化;控制

1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控制是指生产组织对工程相关的危险源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依照对危险源的鉴定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一旦出现超出安全范围的危险源时要马上采取措施,以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让施工项目仍能按预定的进程实施,最终目的是安全实现生产施工活动的目标。危险源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2.1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建筑安全体系中可能会释放意料之外的能量的危险物质或者载体。这些危险源能量的意外释放是引发事故的物理本质。在建筑安全体系里,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重力能、压力、拉力等是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源。控制不好这些能量就会演变成危险源,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另外,有毒物品、爆炸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

2.2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類危险是指造成能量措施失效的种种危险因素。在建筑施工的体系中,第一类危险源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那么要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人的危险行为、人的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三个方面。然而上述三个危险因素大多是因为管理失策导致的。

3 控制危险源的原则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消除和降低危险等级为基础,保证系统安全,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3.2 一预防为主,结合控制手段,预防方案与应急措施联合保障。

3.3 保持动态跟踪,有重点地控制危险源,制定好应变的策略。

4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4.1 技术方法

控制危险源最基础的手段是利用技术和具体措施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安全保护的设施。如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采用新型且安全的工艺,改善材料的危险性和改进施工办法,设备方面要及时更新,采用安全性更高的机械设备,最好使用整体性、模数化构配件的模式进行生产,达到降低构件综合、材料、机械装备以及设施综合危险性的目的。

4.2 管理方法

控制危险源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是管理。管理包含组织、计划、控制、协调和指挥等基本功能。通过对机械、设施的综合危险性;材料、构件综合危险性;技术工艺危险性;现场管理危险性;作业环境危险性等进行管理改进,就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人、机械、材料以及环境等危险源的目标。

4.3 人的行为控制办法

通常因为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和人行为上的失误是关系很大的。人的行为失误主要表现在操作失误、判断失误、指挥错误或者粗心、厌烦、缺乏安全意识、懒散、紧张、疲劳、生病以及错误使用防护设备、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可以先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等办法提升人员安全意识,达到人的本质安全化;第二,通过训练符合生产的技术方法,达到生产人员操作安全化。由此得出,通过人的行为控制,减少人为失误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也是一种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手段。

5 危险源控制的本质安全化

20世纪60年代在电气设计中提出了“本质安全”这样一种设计思想,该思想逐渐被各行业的工程师接受,慢慢地“本质安全”也成为了设计产品以及设计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标准。本质安全化指引了现代工业生产如何预防事故,如何做好保证安全的发展方向。如今,本质安全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延伸,不仅表示机械和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还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械设备以及管理人与物等方面的本质安全水平。

5.1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本质安全化

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为主导施工进展的纲领性文件,项目的施工活动能不能安全进行,依靠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可行。在组织设计的方案中,要镶入施工项目本质安全化的理念,落实好本质安全化的各项工作。例如,在设计施工组织的技术时,要做好控制危险机械、危险作业程序等周密的防范方案,最好经过实地验证,确保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也保证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在设计人员安全行为模式上,可以通过讲解企业文化和安全施工精神,让施工人员自发地形成安全意识,除此之外,施工组织要经常性地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必要的安全知识;最后,通过在施工作业的设计,对施工工艺的组合以及工作单元进行有效划分,这样能够全方位地认清施工项目的危险源,最终设计一套系统强、针对性强的控制危险源实践办法。

5.2 施工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

施工人员的本质安全化,是指利用本质安全化方法控制人的行为失误。通常组织设计中原本就存在导致事故因素而造成的防护措施失败,称作潜在失效。而因为人的失误或违规,造成预防控制措施无效,引发的安全事故称作现行失效。潜在失效主要体现出如何和为什么发生事故的原因,现行失效则体现出事故的表面原因,虽然说,不存在没有潜在失效的组织,但潜在失效如果没有人员操作行为的错误或者技术失效作为触发原因,是很难引发事故的。一个健康的组织或者个人虽不能摆脱潜在失效,可是他们能从人员自身的本质安全化做起,尽量减少行为失误,从而减少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危机的产生。

5.3 施工环境无害化处理

施工作业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和宏观的环境。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指文明施工的现场,包括现场布置的合理性及施工活动科学性。而宏观的环境则指施工作业的政策法规环境。

施工的环境还可以分为施工现场的化学环境、生物环境以及物理环境三个方面。生物环境和化学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须依照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执行。物理环境所包含的时间环境和空间环境的本质化安全可采用定置管理的办法,也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安排工序的顺序,实行人员定岗,设备定位,以及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定置等,这样才能做到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做到有序生产、科学组织和本质安全化生产。

5.4 施工中的人员机配合本质安全化

通常施工空间狭小,环境特殊,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处在同一个空间工作,相互影响。此外,施工环境的废弃物摆置,明暗程度等又不同程度影响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安全度以及影响设备的运作,容易造成人员机械的配合不当而出现事故,因而,重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训练,操作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中人机配合本质安全化程度。

6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危险源的种类,阐述了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法、管理法以及人的行为控制法,并通过阐述如何预防控制危险源的本质安全化,着重强调了在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施工作业环境的无害化处理以及人员机械配合本质安全化等办法对控制施工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兵,丛培经,萧利民.建筑业行业及企业发展战略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贵生,孙晋,陈松.建筑施工领域危险源的类型与分析[J].山西建筑, 2007,2月,第33卷第6期.

[3]刘苑. 建筑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探讨[J].建筑与工程,2009,35期.

施工危险源 第4篇

制定本指南的背景和过程

纵观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领域的安全管理历史, 虽然一步步走向了重视、规范和标准化, 但始终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可参考, 更缺乏一个在施工实际操作中对危险源辨识的工具类的指导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弥补这项空白,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山西路桥集团”) 经2013年2月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23号文件批准立项, 开始编写本指南。经过20个月的精心调研、整理、编写, 顺利通过了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等阶段的评审, 最终形成总校报批稿报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山西路桥集团作为省内公路工程施工的龙头企业, 自成立以来, 先后参加了省内20多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 并成功进入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公路建设市场。自2008年以来, 在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 引入了总承包施工管理模式, 承揽了近320亿元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中, 注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 落实安全人员责任, 识别危险源, 制定各类应急措施, 做到预防为主, 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风险管理经验, 为编写和完成本指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1.编制的主要原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下4项编制原则:

全面性。在编制过程中, 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对通用作业、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各单位工程进行分部分项划分, 以单位作业为单元进行危险源辨识, 第一次增加了山西省特有的采空区、黄土隧道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危险源清单。以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目标, 充分考虑了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工艺和方法, 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危险源辨识。

先进性。本指南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交通部2007年第1号令)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制度和规范, 满足新的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 切合新《安全生产法》中隐患排查治理的主导思想, 结合新的施工工艺和工序流程进行辨识。

及时性。本指南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重点监督管理的对象, 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进行推广应用, 提高了项目施工的生产效率。

实用性。本指南综合考虑了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各分部分项工程, 对存在的各类施工隐患进行了有效辨识, 为公路工程现场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

2.编制的主要依据

(1) 分部工程的划分

依据交通运输部部颁标准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将公路工程划分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工程 (不含机电和房建工程) , 以此进行各种施工条件下的危险源辨识。

各分部工程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通常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2) 通用作业

依据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 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工程 (不含机电和房建工程) 中均涉及到的单位作业活动, 合并为通用作业, 便于查询。

(3) 事故隐患类别

依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将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分为20类, 进行隐患辨识。

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指南共分为前言、正文、附录三大部分。为了增强其使用中的关联性, 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并参考部颁标准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分类方法, 将正文部分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通用作业、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共十个章节。

本指南在对分部工程和单位作业划分后再进行危险源辨识, 能够使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技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准确和快速的辨识所在施工环境下的危险源和存在的隐患。其中, 通用作业:18类, 57项危险源, 包括基础管理、钢筋作业、支架及模板作业等;路基工程:6类, 30项危险源, 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涵洞、通道等;路面工程:4类, 13项危险源, 包括基层、底基层、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等;桥梁工程:12类, 34项危险源, 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上部结构预制和安装、上部结构现场浇筑等;隧道工程:10类, 31项危险源, 包括明洞工程、洞口工程、洞身开挖等;交通安全设施:5类, 5项危险源, 包括标志、标线、突起路标等。

在附录部分, 列出了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工程和单位作业清单, 并增加了黄土隧道、瓦斯隧道等较具地方特色的危险源, 便于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和安全技术方案的制定。

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公路桥梁工程中所涉及的危险源多数耦合于施工作业活动中, 与施工所采用的具体施工方法及工艺紧密关联,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 应对施工活动进行合适分解, 并使作业活动之间界面清晰, 形成各自单元, 便于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开展。作业活动分解应按有关桥梁工程标准规范将工程划分为单位工程, 再分为分部分项工程;根据实际需求, 可进一步将分项工程划分为单位作业, 一般情况下, 单位作业 (如模板作业、钻孔作业、脚手架作业、吊装作业等) 具有特定的专业属性, 在作业活动中由相应工种完成, 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桥梁工程中通用。

在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地质、地形情况, 与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结合起来, 通过全员参与对现场危险源的分析与辨识, 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安全基础。

实施预期效果

本指南可为我省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安全监督提供依据;可使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准确辨识出危险源的类别和危害程度, 减少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预防各类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伤害;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现场因危险源和隐患发生所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 降低施工项目的经济损失或停工损失;可及时有序的对事故隐患进行预控处理, 实现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稳定可控;能为日后公路工程危险源评价标准的编写起到基础依据作用;能够为其他省市标准规范的编写和应用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施工危险源 第5篇

【关键词】危险源;体育场馆;控制方法

一、前言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误, 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危险源控制的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 横向包括人、机械、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纵向涉及施工项目系统的各个层次。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 一是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 构建系统安全, 落实个人防护; 二是预防为主, 防控结合, 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三是动态跟踪, 重点控制, 应变策略, 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

二、体育场馆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分析

1、技术控制方法

控制体育场馆施工危险源, 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技术控制方法, 是指采取技术措施对体育场馆施工的危险源进行控制。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前者在于约束、限制系统中的能量, 防止发生意外的能量释放; 后者在于避免或减轻意外释放的能量对人或物的作用。主要采用的技术控制方法有: 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危险源、坚固防护设施、消除薄弱环节、不接近或靠近危险源、闭锁危险触发、取代操作、警告警示、冗余技术、个人防护等。施工现场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存在状态, 以及施工企业能够采用的技术、财力、人力、物力, 有选择地采用上述技术措施以达到消除、控制、防护、转移危险源的目的。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措施有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设施两个方面。 一是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 是指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安全要求和标准, 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如机械设备、材料构建等的危险属性如温度、压力、强度等加以控制, 避免一旦约束失效导致失控产生事故。另一方面, 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装置执行能力, 如高空作业防坠落保护装置、紧急过电保护装置、机械突发事件紧急停车系统等。二是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指一些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手段,如工地消防设施(消防水、消防车、灭火器、其它灭火装置、消防通道等)、危险源监控系统、检测报警系统和防静电设施等。只有当我们切实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 才可能有效地规避管理失误导致的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 避免事故产生。

2、管理控制方法。控制体育场馆施工危险源的另一重要方法是管理。体育场馆施工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危险源管理活动, 有效地控制系统中的人、材料、机械和环境等危险源。这其中包括安全制度的完善及落实; 工作人员的安全态度、技术水平; 安全组织机构、企业内部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一是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工程项目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与此同时,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的用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周详考虑, 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办法, 确保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二是明确安全责任, 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子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具体负责人, 并明确各自具体职责。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 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领导的不定期督查等。三是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 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 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 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 按规定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 并作好整改记录; 发现重大危险隐患,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组织紧急处置。四是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 并力求量化。

3、人的行为控制方法。一是加强教育培训,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他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 危险源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应急事故处置等。目前, 建筑市场上工人的流动性很大, 导致大部分工人无法得到定期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建筑企业在教育培训上也往往流于形式, 无法做到全面系统。另外, 当前建筑企业工人大多是农民工,素质和技能参差不齐, 无证上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酿成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 加强教育培训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岗位操作标准化。体育场馆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 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比较多。在施工中要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和工艺特征, 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 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体育建筑施工中有大量的机械作业, 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岗位操作标准化,严格按照合理可靠的操作规程施工作业, 才能在源头上保证人机混合作业情况下的施工安全。同时, 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三是制定施工和工艺操作步骤, 确定施工流程控制规程。体育场馆一般都是采用超高、大跨度的钢结构屋面, 这意味着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高空吊装作业和焊接作业, 施工过程人机混杂, 事故易发, 所以施工流程的规范化很重要。在整体上, 应采用安全性高的材料和构配件替代传统的现场拼装或浇筑式施工, 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和作业强度、作业复杂程度; 采用工厂化生产, 化集中施工为分散生产, 变立体交叉混合作业为单位固定生产。

三、结语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保障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 是施工生产中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尽管国家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 但由于建筑施工环境条件复杂、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在现阶段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安全装备落后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致使项目施工中危险源层出不穷, 且特点多样, 不易控制。在诸多建筑项目中, 体育场馆建筑超高度、大跨度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体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非常复杂的人机混合作业的环境, 这使得体育场馆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施工更易于产生危险源, 对危险源的控制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建设工程事故专项分析报告[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徐华安, 伍先礼, 等.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J].安全、健康和环境杂志, 2002

建筑施工危险源分析与管理研究 第6篇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定义及类型

通常而言, 能够对人生命健康、财产和工作环境带来破坏因素的统称为危险源。因此, 在建筑施工领域, 危险源的定位为对人员、财物和工作条件造成破坏的因素, 这种因素的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 危险性, 主要是指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损失程度;第二, 危险性在建筑施工工作当中存在的条件;第三, 危险源发生的影响因素。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程施工实践经验来看,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主要包括物体高出坠落、施工机械故障、火灾、触电、坍塌、爆炸等基本常见危险源。

2 施工中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现状

建筑工程与人们生活和工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建筑, 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当前, 我们国家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大多采取的是“事后型”控制方法, 缺乏对安全危险源识别和管理的意识。

2.1 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强

就当前发展的主要情况来看, 大多数施工的单位将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位置, 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 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意识不够, 经验不足, 即便是采取了措施来辨识和管理, 而大多停留在表面上, 难以符合规定标准, 危险源管理和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这给建筑施工过程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态度不认真

很多单位在辨识和管理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即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危险源, 也会进行一般处理, 在检查报告当中“动手脚”, 故意降低危险性。出现这样的情况很难确保风险识别工作的客观性, 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加上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不认真, 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工作只在办公室进行, 对现场实际情况了解并不深入, 对危险源的评价机制更是缺乏科学客观的方法。

2.3 相关部门缺少合作性

当前建筑施工结构模式大多是一个总包单位, 下面分包给了诸多分包单位, 对不同施工部位进行分包施工。因此, 个施工单位不仅在经济上存在联系, 在安全责任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很多分包施工单位对于自身所要承担的安全责任范围并不清楚, 不同分包施工单位对于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工作也很难做到统一, 因此, 在实际的安全事故当中, 各分包施工单位会相互推卸责任。主要原因是各分包施工单位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工作上缺少协调性, 很容易在管理衔接上出现问题,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就找不到责任人。

2.4 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缺少时效性

建筑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 建设的周期一般非常长,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危险源, 因此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 需要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同的危险辨识和管理, 而不是一时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将危险源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才能随时掌握危险源的动态, 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

3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作为施工单位, 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建筑施工单位要在内部大力宣传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让一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了解到, 安全施工生产大于天。必要时建筑施工单位要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播放一些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的安全管理事故视频, 让他们了解一般危险源存在的地方, 如何进行安全自救。

3.2 加大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不仅仅要靠施工单位的自觉, 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积极行使自己的职权, 对建筑施工单位的不合理行为进行规范, 加大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对于建筑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建筑施工单位, 并责令限期进行整改, 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来规范施工单位的不作为现象。

3.3 完善建筑施工中的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 消除已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对于一些基础设施, 如高空作业的模板、老化的电路, 火灾易发部位进行更换和整改, 及时处理产生的建筑垃圾, 对建筑工具和机械进行改装。通过采取这些预防式的方法将危险源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除此之外, 建筑施工单位要及时给一线施工人员配备齐全安全装备, 防范于未然。

4 总结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为了排除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 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建筑施工单位就必须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将危险源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施工人员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 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要善于发现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危险,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莉园, 李艺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人-机-环系统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 (1) .

[2]金聚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14) .

[3]建设部发出《关于近期一些地区发生重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情况通报》[J].建筑安全.2008, (12) .

施工危险源 第7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重大危险源评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管理抵消因子

0 引言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强度高, 工程建设参与单位多、立体交叉作业复杂、大型施工设备应用广, 人员流动性大, 且大多数属于野外作业和洞室作业, 受地形、地质、气候影响较大, 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的危险性, 决定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很多。这一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取决于施工工程各单元的危险性, 还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技术措施、施工环境、监督管理、施工人员[1]等施工企业的综合安全生产能力有关。因此, 要准确、客观地描述重大危险源是比较困难的。目前, 我国尚缺乏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评价依据, 因此, 研究施工类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发布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 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 以求建立一个适合施工类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1 国内施工类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概况

目前, 国内施工类重大危险源评价主要是参照危险化学品行业, 主要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法) , 以及由LEC法演化发展的MLEC评价法。该方法主要的研究如2009年, 刘浩[2]用MLEC评价法对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进行评价。2009年朱渊岳[3]考虑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数量较多, 没有体现“重大”理念, 安全管理重点不突出, 管理效果亦不理想, 强调了管理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在LEC法3项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介入了“管理抵消因子”, 对LEC法进行改进, 用于水利水电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010年曾倩彬[1]选用层次分析法, 同时将多个定性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量化指标, 将水利水电施工众多危险因素按其性质分为目标层、中间层和最底层三个层次。其中, 中间层分为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六大主要影响要素, 对水利水电施工重大危险单元用LEC法进行评价。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主要的研究如2009年, 侯志强[4]从风险的基本概念出发, 制定事故后果衡量指标的分值评定标准和事故可能性衡量指标的分值评定标准, 对水运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 (工序) 的定量评价和分级。2011年, 张岚[5]考虑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分成工程地质地形因素、水文气候因素、设计与工程施工因素、组织管理五个影响因素对水利水电施工进行了风险评价。

2011年李旭信[6]采用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 利用风险评价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水利水电隧洞开挖的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价 (同时确定其等级) , 建立电源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危险源评价表、危险源预控措施表和重大危险源动态控制措施表。

上述两种评价方法, 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都是用危险概率和危险后果来表示危险大小, 不同的是它们一个是对系统单个因素的安全评价, 另一个是对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方法是从综合分析系统中与安全有关各个要素来估算整个系统发生危险 (事故) 概率。LEC法是一种简单好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广泛应用在国内的危险性作业评价中。但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 受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评价过程不能与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有机结合起来[2], 对施工类工程项目危险源评价有一定局限性。由LEC法发展而来的MLEC法, 目前对管理抵消因子M的取值各不相同。

2《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简介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0年发布的, 替代2003年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77—2003) [7]。标准中规定,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企业市场行为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5项内容进行考核。

(1) 安全生产管理评价为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的考核, 其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文明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等6个评定项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评价为对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考核, 其内容包括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配置,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措施) , 安全技术交底, 危险源控制等5个评定项目。

(3) 设备和设施管理评价为对企业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 其内容包括设备安全管理、设施和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等4个评定项目。

(4) 企业市场行为评价为对企业安全管理市场行为的考核, 其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等4个评定项目。

(5)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为对企业所属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考核, 其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安全文明资金保障、资质和资格管理、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设备设施工艺选用、保险等6个评定项目。

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

有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三级, 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具体见表2。

3 基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步骤

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为“人、机、料、法、环”, 生产经营及管理方面的失误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 对于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除了需要利用LEC法进行操作方面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及现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评价, 以保证风险评价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对施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施工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的概念, 将其作为危险源的管理抵消因子, 利用MLEC法, 对施工工程类项目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

3.1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流程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有自己的特点。就某一具体施工工序而言, 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地理位置, 施工的风险大小都可能不一样[2], 因此, 虽然危险源的危险性是由环境危险性、物质的危险性和工艺的危险性所决定的, 但是, 如果在危险源岗位的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 施工现场有严格的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有优秀的安全生产能力, 都能够大大抵消危险源的现实危险性。因此, 本文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的概念, 将其作为管理抵消因子, 与LEC法一起来评价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重大危险源。具体评价流程图见图1。

3.2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步骤

该方法主要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用LEC法确定施工单元的危险性, 确定该施工单位的危险级别;第二步: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评分标准和指标权重进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第三步, 用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作为管理抵消因子, 确定该施工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具体步骤如下。

3.2.1 LEC法进行作业危险性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通常用于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主要针对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 (K.J.Graham) 和金尼 (G.F.Kinney) 提出的, 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该方法认为, 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LEC法用公式表示为:

式 (1) 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具体取值和计算方法可参见文献[8]。

3.2.2 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 (M)

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这个概念的来源是危险性抵消因子, 主要是考虑到影响施工类工程危险性的因素很多, 如果施工企业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能力, 则可以大大抵消危险源的现实危险性, 所以, 本文用此因子作为管理抵消因子M。

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77—2010) , 有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评价主要有: (1) 安全生产管理; (2) 安全技术管理; (3) 设备设施管理; (4) 企业市场行为; (5)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5个评价指标。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可根据标准中的具体评分依据, 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后, 根据标准中的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汇总后的分值即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分值。

具体如下: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分实得分A= (1) ×0.3+ (2) ×0.2+ (3) ×0.3+ (4) ×0.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得分B= (5) ×0.4

该施工企业综合得分S=A×0.6+B×0.4 (2)

再根据表2, 确定有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综合评价等级确定M。

3.2.3 施工工程重大危险源确定

参照危险性抵消因子, 结合改进的LEC法的思想, 本文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因子M作为管理抵消因子, 与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法) 相乘, 来定量的评价和确定施工重大危险源。具体计算公式为式 (3) :

式中, DS—危险性大小值;LS—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S—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CS—危险严重度;M—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

4 工程应用

以某电站的石方洞挖工程为例, 该石方洞挖工程存在软弱、松散破碎带开挖作业, 由于工期紧, 需要施工队每天连续工作时间至少8小时, 工程开挖断面大, 由某施工局负责。该施工局属于特级企业一级资质, 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三类人员持证上岗率为85%。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 未持证上岗。根据实际需要, 编制了相应应急预案, 但预案未定期演练。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无专人由于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管理。具体计算如下。

4.1 用LEC法确定危险作业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以往事故发生情况, 确定洞挖施工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S值、危险严重程度CS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S值对照表, 具体见表3-表6。

根据表3-表6可确定该危险源分值。具体取值依据和分数情况见表7。

4.2 计算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部提供的资料和对施工现场查证: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资质为特级, 项目部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三类人员持证上岗率为85%。安全培训制度落实不够, 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 未持证上岗。安全责任制考核不过硬, 安全目标管理不清晰, 部分管理人员安全履职差, 技术交底不够全面。编制了相应应急预案, 但预案未定期演练。施工设备、特种设备、特种设施管理比较混乱, 安全监测制度未落实, 未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 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无专人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管理, 现场安全警示标识不符合标准。

对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77—2010) , 得出该施工企业得分情况如下:

(1) 安全生产管理=70

(2) 安全技术管理=70

(3) 设备与设施管理=70

(4) 企业市场行为=75

单项评分实得分A= (1) ×0.3+ (2) ×0.2+ (3) ×0.3+ (4) ×0.2=7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评价B分数为75分

根据式2, S=A×0.6+B×0.4=71×0.6+75×0.4=72.6, 根据表6, 可得M=7。

4.3 洞挖施工工程重大危险源评价

针对危险施工单元内涵盖的危险作业分别进行计算, 以计算结果来判断施工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分值DS=LS×ES×CS×M=10×6×10×7=4200。根据危险源等级划分表7, 可见该工程施工单元为高度危险, 为二级重大危险源, 需要立即整改并重点控制和管理。

5 结束语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 安全隐患比较多, 施工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的危险性, 决定了施工过程总的危险源很多, 必须准确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 防止各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该文考虑了施工类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既取决于施工工程各单元的危险性, 还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有关的特点, 结合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 利用LEC法对施工工程的重大危险源 (工序) 的判定实现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化, 引入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因子作为危险性抵消因子, 建立了一个适合施工类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对某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危险源 (工序) 进行定量计算, 以实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可作为以施工作业为主的施工类工程 (建筑施工、公路工程、水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曾倩彬, 赵伟亮, 赵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量化分析与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 2010, 123 (6) :96-100

[2]刘浩.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的MLES评价法[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 23 (10) :62-64

[3]朱渊岳, 付学华, 李克荣, 时训先, 刘骥.改进LEC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4) :51-54ZHU Yuan-yue, FU Xue-hua, LI Ke-rong, SHI Xun-xian, LIU Ji.Application of im proved LEC method to hazardevaluation in hydroelectric project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4) :51-54

[4]侯志强, 刘敏燕, 彭思义, 徐宏伟.水运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5) :135-139HOU Zhi-qiang, LIU Min-yan, PENG Si-yi, XU Hong-wei.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MajorHazards in Port&Water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9, 19 (5) :135-139

[5]张岚, 韩世栋, 蒋裕丰.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J].西北水电, 2011, (S1) :181-185ZHANG Lan, HAN Shi-dong, JIANG Yu-feng.Hazard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igh slope in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J].North-west Water Power, 2011, (S1) :181-185

[6]李旭信.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危险源辨识与控制[J].西北水电, 2011, (1) :82-88LI Xu-xin.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hazard sourcesduring excavation of headrace tunnels for hydropower pro-jects[J].Northwest Water Power, 2011, (1) :82-88

[7]JGJ/T77—201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8]隋鹏程, 陈宝智.安全原理与事故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8

施工危险源 第8篇

当前, “距离”的概念正在慢慢变弱, 地球村正在逐步形成, 所以交通系统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铁路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复线、电气化、房建等工程项目, 其特点是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1]。由于铁路工程施工具有以上的特点, 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跟一般的工人相比, 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在野外, 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工作环境一般涉及到高空和地下作业, 作业环境相对比较危险。若遇到高空坠落、坍塌和自然灾害等事故, 其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这就决定了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高。因此需要加强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危险源辨识培训工作, 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意识到有哪些危险源存在, 从而规避危险。同时项目相关主管人员也要对风险控制理论加强研究, 根据此理论对风险进行预见性控制, 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项目的效益。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2.1 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危险源, 化学性危险源, 生物性危险源, 心理、生理性危险源, 人为性危险源和其它危险源[2]。

2.2 铁路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

在铁路工程施工中, 对于危险源辨识工作往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 从施工过程的工序进行分析。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以施工进行的先后顺序为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工序的划分, 确定施工过程需要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做好相关的计划并灵活掌控。第二,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范标准逆推危险源, 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经验法。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 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出现就是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 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可以结合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再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第三,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辨识危险源, 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的同时也有其必然性, 相应的一件事故的发生肯定有其相关的原因。那么这件事故会不会发生连锁反应, 来导致另一个危险的继续发生, 两个危险之间有没有相关联系。这就要求我们项目管理人员举一反三, 从相关事故中要进行总结反思, 对以往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对反馈意见进行评价, 这也是提高危险源辨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2.3 风险控制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风险控制的含义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风险的概念。不同的领域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 在经济的领域, 风险意味着金钱的损失;在投资领域, 风险则意味着投资的失败;而在本文所涉及到的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 风险则意味着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可能包含设计不合理、发生安全事故和资金无法回收等多个影响因子。总之, 风险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而项目风险控制则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的, 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 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及时预见并应对铁路工程项目运营周期内的风险[3]。

2.4 风险控制方法

在风险控制领域, 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四个步骤。

(1) 风险识别, 即是把风险识别出来, 只有保质保量完成这一环节的工作, 才能为以后风险控制工作打下基础。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 风险识别就是对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风险, 对风险进行归类。其中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清单法、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指标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

(2) 风险评估, 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定量的、充分的估计和衡量。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部分, 风险评估不是简单的估计, 它是有方法的估计策略, 这一环节在风险控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 风险防范, 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风险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在铁路工程施工项目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风险:工程实施风险、商业风险和环境风险。针对工程实施风险而言, 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加以重点培训;针对经济风险工程而言, 项目在建设前就要请相关经济学家对项目的建设进行评估,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材料支出、员工工资和设备损耗等因素, 在项目运营时应采取合适策略来保证项目的盈利;针对环境风险而言, 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环境的影响, 铁路工程施工对环境应该具有比较大的破坏性, 所以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应力争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 做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工程。

(4) 风险监控, 即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 对可能发生危险的环节进行监控, 以确保风险能及时得到控制。此环节作为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前三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 针对监控状态下出现的问题, 及时调节并改进前三个环节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3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对策

在进行铁路工程施工的阶段, 必须注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相关工作。本文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 结合铁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 从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和预见性四个角度提出了进行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四个对策, 以期帮助铁路工程施工人员更好地辨识危险源, 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帮助铁路工程施工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 使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该体系在公司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建立并对其进行完善, 主要是针对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管理。一旦职工的健康安全出现问题, 可以马上向体系内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并维权, 这套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从制度上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以保障。

3.2 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两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就是分工明确, 管理更有针对性, 真正实现术业有专攻。双重管理也意味着双重保障, 也体现了两种管理思路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辨识危险源工作的完成质量将直接影响风险控制工作。

3.3 动员全员参与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工作中, 因为项目风险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子比较多, 所以需要全员参与来进行项目风险的管理。铁路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在可能的条件下追求项目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优的多目标决策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注重全体员工的工作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全体员工的全员性总结。

3.4 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所以在项目实施前, 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判, 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尽量在实际阶段就规避风险。

4 结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 要求做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铁路系统的要求。因此, 本文引入了铁路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这两个概念, 本文首先介绍了危险源识别的含义和分类, 然后介绍了风险控制的概念和方法, 最后介绍了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四个对策, 对策分别从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和预见性四个角度提出。综上所述, 铁路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 是一项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管理技术, 希望本文能为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交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相应的铁路工程的建设也应该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铁路系统的要求。鉴于此, 本文引入了铁路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这两个概念, 介绍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最后从体系建设、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和预见性四个角度提出了进行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工作的四个对策。铁路工程施工项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 这项工作必将为铁路系统的发展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铁路工程,危险源,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前进.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2]李前进, 李明.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J].中国铁路, 2009 (8) :49-51.

施工危险源 第9篇

1 重大危险源辨识

1.1 辨识的基本原理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在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录入的数据信息基础上,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事故模型,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快速评价和分级, 以满足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宏观分级监控和管理的需要。

进行危险辨识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分析主要事故模式 (潜在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后果等) 。 (2) 系统了解各评价单元固有危险状况信息, 包括本质安全化状况及设备、设施、工艺缺陷等。 (3) 确定各危险因素被触发造成事故的危险严重度, 并估计其发生频度;确定各评价单元的管理级别。

常用危险辨识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危险度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 (FMECA) 、事故树分析 (FTA) 、事件树分析 (ETA) 等[1~2]。事故树分析是典型的逻辑分析法之一, 它能对系统的危险性予以辨识和评价, 并按照故障事件的逆过程, 以演绎的方法探讨其直接和间接原因, 研究各事件间的逻辑关系, 把研究结果制成事故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产使用中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以便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深入分析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几种重大危险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关系, 本文特别对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几种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 为系统危险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1.2 重大危险源辨识系统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系统如图1所示。

1.3 重大危险源辨识程序的建立

危险、有害因素的系统发掘是危险辨识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 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各种事故发生模式, 本质安全化水平, 设备、设施、工艺缺陷, 作业环境缺陷, 危险暴露程度等。实际操作中综合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等方法, 然后结合FTA结果以及国内外有关事故案例, 较全面地发掘出各种事故模式, 并逐个登记在设计好的危险辨识登记表上。

危险源辨识的工作程序如图2所示。

2 高层建筑重大危险源的研究

2.1 高层建筑施工伤害类型分析

建筑施工作业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 由施工作业人员、电器和机械设备、环境 (施工现场) 、管理四个方面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即事故的原因取决于人、物、环境三个因素的联系, 它们的状况又受管理状态的制约。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中, 来自人方面的原因有个人的知识、技能、体质以及是否按客观要求办事的行为准则;来自物方面的原因有材料、机械设备、工具器材等固有的危险特性;来自建筑业自身原因有:环境条件多变、操作多方位交叉、各专业工种混合作业等。因此, 进行危险源辨识需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 在已有安全经验教训、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整个工程中各种危险因素作全面综合分析, 同时结合自身工艺流程、设备装置、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 对建筑施工中的事故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筑施工事故分类图如图3所示。

2.2 高层建筑施工主要危险源研究

通过高层建筑重大危险源辨识系统的研究和建筑施工事故分类, 以及根据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特点分析, 在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阶段存在的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有四大主要危险源。

(1) 机械和起重伤害。

起重机械常见事故有:吊物坠落、挤压碰撞、坠落事故、触电事故、机体倾翻事故。吊物坠落占全部起重伤害事故总数的1/3左右, 挤压碰撞占30%左右, 触电占10%左右, 坠落事故占8%左右, 机体倾翻占5%左右。

(1) 重物失落事故:起重机械吊物坠落事故是指起重作业中, 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

(2) 挤伤事故:造成挤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指挥人员, 现场从事吊装作业和其它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从事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所致。

(3) 坠落事故:坠落事故主要是指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 从起重机机体等高空处发生向下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

(4) 触电事故:在施工现场从事起重运输作业的自行式起重机的动力源非电力, 但出现触电事故并不少见。这主要是在作业现场往往有裸露的高压输电线, 由于现场安全指挥监督混乱, 常有自行式起重机的悬臂或起升钢丝绳摆动触及高压电线使机体连电, 进而造成操作人员或吊装作业人员间接遭到高压电击伤。

(2)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和类型:在建筑施工中, 由于高处作业工作量大、操作人员多、员工的流动性大, 加上多工种的交叉、立体作业, 并且临时设施多, 现场条件差, 因此, 各种不安全因素多, 高处坠落事故也就特别多。而高处坠落事故往往使人员受到较严重程度的伤害, 非死即伤,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 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行业施工“四大重大危险伤害”中第一大伤害, 在高层建筑中尤其明显, 归纳其有如下特点: (1) 事故发生频率高。 (2) 易发事故部位多。 (3) 群死群伤严重, 事故危害性大。 (4) 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工人事故发生率高。

(3)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 打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 由于物体打击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在事故中占很高比例。

(4)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为:触电事故中, 因人为责任引起的占很大比例。据统计, 全国发生的触电事故中, 有一半以上都是因违章作业、执章遵规不严、违章指挥而造成;有1/4是因安全措施不完善或根本无安全措施所致。除此之外带电范围不清、工作任务不明、设备编号不规范、监护不到位、人员素质差、设备质量低劣、接地电阻不合格及安全用电宣传不力等, 也是造成触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3 结语

在高层建筑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高层建筑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程序, 辨别了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重大危险源。特别强调了其中的“四大危险源”——触电事故、机械事故与起重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为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指标。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程量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建筑施工期间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高层建筑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伤害类型, 并对其进行分类。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提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程序, 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 为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重大危险源,辨识,现场施工

参考文献

[1]李士轩.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10.

[2]李坤宅.建筑施工安全资料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8.

[3]罗凯.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手册[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4, 12.

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危险点分析与预控 第10篇

关键词:线路施工;配电线路;危险点;预控

变电站和线路工程是国家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线路工程根据输送电压的不同分为送电线路和配电线路工程。本文主要分析配电线路施工中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即低于220千伏电压等级的线路,其中最高电压等级不超过66千伏。与配电线路相对的是送电线路,也称输电线路,即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1000千伏以及10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电力线路施工危险性大、事故突发性强,容易发生各种伤害事故,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及拆除工程倒塌等方面,需要特别加强安全管理水平与方法,电力线路施工危险点预控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 危险点预控

危险点预控即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点加以预测、预防,是一种安全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危险点分析辨识与危险点预防控制。危险点辨识也叫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辨识危险点,技术层面指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或者避免事故造成损失的一系列安全技术。危险源查找、分析、辨识是预防、控制危险点的基础与前提,要从线路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动态控制危险点,单位与个人明确预控重点,责任到人,建立重点突出,层层把关的预控网络,从而保证线路施工安全有效进行。

2 电力线路施工特点

电力线路工程施工的工作场地在室外,施工环境差,社会环境以及雨雪等自然环境对施工的限制性较大,施工期间存在巨大的风险;需要进行大量的高空作业与交叉跨越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要经常在深山峡谷中施工,交通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施工人员作业环境与生活环境差;需要多工种动态配合,作业环境多变,作业设施具有临时性,人与机械设备流动性大,造成施工人员、机械、作业材料动态聚集,施工安全隐患复杂、形式多样、安全风险大、管理难度大。

3 查找危险点

3.1 前期准备工作 核实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安全防护以及安全操作知识,防止高空坠落、触电风险;在安全措施编写方面,如果没有安全技术措施或未交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不严密、不完善,人员选派上违反规定,指派不符合电力线路施工要求的人员上岗,可能导致起重伤害或者触电伤害;线路复测阶段,要防止深山密林中的动物伤害,对施工人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3.2 铁塔组立阶段 该阶段安全风险较大,施工人员多,技能很难保证,独立施工时间长,监护相对缺乏,高处作业,机具影响较大,需要尽量避免交叉作业。主要危险点包括:地锚埋深过浅;工具器械有缺陷;起吊物下方停留、行走;擅自更改作业方案,未经技术人员同意;随意拆除受力部件、临时拉线,不按规定使用拉线;安全带使用错误;高处作业人员随意向地面抛扔工具、器械以及物料等;高处作业人员转移位置过程中失去保护,随身背带器材上塔或在塔上移动;高塔作业没有采取垂直、水平的保护措施。

3.3 架线施工阶段 该阶段的危险点主要包括:架线前没有对器具进行仔细检查;通信设备障碍;挂瓷瓶时人在垂直下方作业;展放导引绳时在没有专人看护的情况下跨越架;导引绳临锚在跨越架上;抗弯连接器不符合要求;离带电线路距离达不到安全要求;未按要求进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就进行作业;挂线时耐张绝缘子串不安装临时接地线;放线过程中牵、张机没有接地措施;站在线弯内侧处理被挂线,站在圈内或转弯的内角侧展放余线;中断信号的情况下放导引绳、紧导地线;跨越即将离地的导地线;在没有撤离导地线前就拆除临时接地线。

4 危险点预控措施

4.1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地区的地势地形与电力线路施工作业特点对照分析,在危险点辨识的基础上,编制安全施工策划,准备教育培训,做好策划工作。预控措施主要包括:切实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明确安全职责,强化安全操作技能培训;重要危险性较高的作业以及分部工程都需要编制安全措施,经交底、全员签字后才能正式施工,对没有安全措施以及交底的情况有权拒绝施工;认真调研,编制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安全施工措施,严格审批,未经审批的措施不能进行现场施工;严禁不符合施工要求的人员上岗施工,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作业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严禁无证作业、无证驾驶;在野外施工时,应携带必要的防护用具、器械、保卫器械以及药品,取得当地群众支持,采取防护措施。

4.2 铁塔组立阶段 工作票上注明挖坑尺寸,地锚埋设前由专人测尺检查,检查后在工作票上签字确认;按作业指导规范规程配置工具器械,应符合技术检验标准,带有许用荷载标志,对规格进行严格检查,严禁不合格器具投入使用;加强现场监督,严禁擅自更改作业方案,更改方案需要经过原编审人员同意,合理安排工作程序,起吊物垂直下方严禁人员逗留行走,避免上下交叉作业;在采取补强措施的情况下才能拆除受力构件;高处作业人员塔上移动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用绳索传递物品,严禁抛掷,塔上、地面设监护人员,监督提醒作业人员,参加定期体检,严禁患有职业禁忌症人员参与施工。

4.3 架线施工阶段 架线准备工作应仔细检查相关工具器械,派专人监护施工,严禁违规操作。临近带电作业首先应申请停电,若无法停电则需要编制特殊的安全措施,经总工批准、运行单位同意后,按规定办理推重合闸等手续,运行单位需派人监督施工,带电线路附近施工需设警示牌;按要求办理停电工作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未经许可严禁作业,若汇报送电严禁再次登杆作业,严禁约时停电送电。附件安装时,在挂耐张串之前将耐张瓷瓶用金属线短接,在附近安转作业前挂好保安接地线;上下瓷瓶串必须使用下线爬梯和速差自控器;导地线附近安装完成后,人员没有全部撤离前严禁拆除临时接地线,竣工验收后再进行拆除。

5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危险点预控的内涵,简要介绍了电力线路施工的特点,并分析了施工准备阶段、铁塔组立阶段以及架线施工阶段危险点的查找与相应的预控措施。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危险点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黄龙.论运用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方法进行送电线路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

施工危险源 第11篇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国际上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技术发展较快, 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建筑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监督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方法落后、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等。

1 危险源的内涵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在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 可能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这些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等。

2 危险源的类型

2.1 第一类危险源

建筑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能量 (能量源或能量载体) 或危险物质统称为第一类危险源。一般存在于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和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和场所, 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 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以及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中。

2.2 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 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 不会发生意外释放, 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 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 (故障) , 则将发生事故。建筑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统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的因素。

2.2.1 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一般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各种生产事故, 其原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都可以说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导致不安全的环境因素被忽略, 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 还可能造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的发生。人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是社会、政治、心理、道德和其他因素交织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2.2.2 物的故障

在建筑生产活动中, 物的故障一般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 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设备和装置的缺陷、作业场所的缺陷以及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三个方面。物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 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设备和装置的缺陷指机械设备的装置的技术性能降低、强度不够、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物理和化学性能达不到要求能。作业场所的缺陷指施工场地狭窄、立体交叉作业组织不当、多工种交叉作业不协调、道路狭窄、机械拥挤、多单位同时施工等。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有化学方面的、机械方面的、电气方面的、环境方面的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 是事故的基础原因, 它可以由一种不安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不安全状态, 由微小的不安全状态发展为致命的不安全状态, 也可以由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物质。事故的严重程度随着物的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2.2.3 环境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是指环境的不良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不仅会影响人的行为, 而且对机械设备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建筑生产活动是一种露天作业比较多的活动,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深地下、高空的作业, 因此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普遍。环境因素不仅包括气候、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 还包括人为的施工现场环境。自然环境容易带给人季节性的反应, 如冬天的寒冷容易造成施工人员动作迟缓, 夏天的炎热容易使施工人员中暑, 还有下雨、刮风等天气, 容易影响施工现场的活动, 而施工现场环境容易带给人工作的不便和情绪的烦躁。

3 危险源的辨识

施工现场必须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可采用现场交谈询问、经验判断、查阅事故案例、工作任务和工艺过程分析、安全检查表法等方法。危险源的确定程序一般如下:

3.1 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生产材料、物品、设施或设备、各种能源 (如电、磁、射线等) 的性质和某个系统、生产过程的工艺及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活动状态。

3.2 对两类危险源所包括的因素进行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的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 用逻辑树把这些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

3.3 将危险源分出层次, 找出最危险的关键单元。

3.4 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通过对危险源伤害范围、性质和时效性的分析, 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3.5 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危险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 和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和紧急) 情况下的危险, 通过半定量的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 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危险的大小。

3.6 确定危险源。按危险性大小依次确定危险源的顺序。

4 危险源的评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通常采用作业危险性评价法来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从而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级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用符号L表示)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用符号E表示) 和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符号C表示) 。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值越大, 说明危险性越大, 当D值超过一定界限时, 就认为该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

5 结束语

建筑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尽管在实践中已开始重视安全管理, 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但对于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还有待于进一步加钱相关法规与行规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方东平, 黄新宇.建设项目安全投入与安全业绩分析[J].建筑经济, 2001 (3) :9-12.

[2]田元福, 李慧民.中美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 2003 (2) .

[3]李敏.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0) .

[4]汤菁.浅谈建筑企业如何强化安全约束力[J].中国建设信息, 2004 (06) .

[5]田元福.建筑安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11) :119-122.

上一篇:城市综合体开发悖论下一篇:让学生真的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