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024-07-0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精选12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第1篇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 可以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 对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贵州而言, 农村电商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1.1 市场主体状况

农村电子商务最直接的市场主体是农村地区的农民和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

农村空壳化问题也困扰着贵州, 农村地区20~50岁的年轻外出务工, 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十几岁的孩童和50岁以上的老人, 这个群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 会使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的人很少。

农村电子商务的另外一个主体——电商企业, 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具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电商企业入驻, 给农村地区引入资金和技术才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几年,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扶持政策, 使得一部分的电商企业纷纷进入贵州市场, 有阿里巴巴、苏宁、上海华联超市等知名电商企业, 在贵州成立了贵州省云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贵州省乡里乡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贵州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贵州铜仁上海华联超市有限公司、贵州百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 并且创立了都匀云商城、贵州电商云、黔特网、黔都2016等网上商城。

知名企业进入贵州市场, 开启了贵州电子商务发展的大门。调研发现, 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规模。以都匀云商城平台为例, 该平台由都匀市工信局与贵州百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搭建, 是阿里巴巴与诚信通授权的贵州地区推广商。平台立足于黔南州中小企业, 通过电子商务手段, 助力黔南优质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该平台自建立以来, 月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 除去各种开支之后企业盈利很少。

1.2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主要发展模式

在对黔南地区进行调研后发现, 目前, 该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电商网站两种销售模式。

1.2.1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贵州省较多的农村地区都建立有电子商务服务站。这些电子商务服务站主要有三个功能: (1) 现销功能。这些电子商务服务站内陈列有各类生活日用品, 例如烟酒、食用油、大米和各种农产品等, 农民可以在服务站内购买到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 (2) 代购功能。因为贵州省较多的农村地区居民为孩童和老人, 他们无法掌握电子商务的使用方法, 因此, 这些服务站的功能就是提供代下单服务。 (3) 代销功能。这些电子商务服务站建立有专门的网上销售商城, 当地农民将自己种植的各类特色农产品交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经过审核后, 会把合格的农产品展示在网上商城, 帮助农民代销农产品, 并按规定的方式收取佣金。

1.2.2 电商网站, 即中型的电子商务公司

在贵州省有关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 有一部分企业进驻贵州, 与政府或者当地企业合作, 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公司。这些电子商务公司通过与当地大型的制造企业合作, 主要是当地生产贵州特色产品等企业, 例如服饰、烟酒、茶叶等, 帮助其进行网上销售。

1.3 当前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

自2012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来, 贵州省力图立足贵州、打造电子商务生态圈,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使农村经济得到显著提升。近四年来,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具体年交易规模状况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贵州省商务厅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四年内增长幅度迅速, 2012年~2015年四年间实现了交易额番七翻。其中, 2013年~2014年年交易规模增长速度最快, 同比增长132%, 该年网络零售额达到342亿元, 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近6万人。2015年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首次突破一千亿, 同比增长41%, 增速超过了全国14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底, 贵州共有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3万多家, 电子商务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39万人, 从业人员数为2014年的4.3倍。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但是在全国市场中所占份额非常小。以2014年为例, 根据贵州省商务厅的数据, 2014年全国电商交易额2000亿元, 贵州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58亿元, 占全国的0.58%。另外, 贵州和周边省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比, 差距非常大。2014年贵州电商交易额只有重庆的六分之一, 湖南的四分之一, 广西也超过贵州1200多亿元。贵州与东部地区相比,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差距更大, 比如2014年广东省交易额达到2.63万亿元, 为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的34.7倍。

1.4 信息网络和配套物流现状

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近年来, 贵州省农村信息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到2015年, 在全省70个县、84个乡、163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 共建成乡镇信息站130余个, 村级信息点230余个, 农民多功能服务站40个, 为农村电商提供了基础条件。

贵州省物流企业都较小且分散。近几年贵州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摸, 但其中大多数注册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下, 企业规模较小, 分布散, 缺少具有龙头地位的物流企业, 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本地物流企业还没有出现。从对黔南地区的调查来看, 物流企业大多以夫妻店、兄弟店为主, 规模小、辐射地区有限。

2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主体弱小

与其他营销模式比较, 网络营销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更高, 如营销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市场调研与管理决策等活动, 都要求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贵州农民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低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在贵州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农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

2.2 特色农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

贵州特色农业有较严重泛化趋向, 一些地方规划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过多过泛, 力求面面俱到, 重点不突出, 区域布局不合理, 难以形成其特色和竞争优势。目前, 多数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仍是小而全, 商品率低, 市场竞争力弱, 市场供求不均衡, 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发展和特色产业效益的提高。

2.3 信息网络和基础交通支撑不够

尽管贵州“大数据”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 但是发展的成果尚未普及到农村地区, 贵州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运行效率不高、信息传播渠道缺乏有效整合。在物流上, 贵州省农村地区物流中的问题重点体现在物流成本高, 物流辐射范围窄而且运输速度慢。目前, 国内较多的物流配送公司, 例如顺丰快递、圆通快递、申通快递等的配送服务止于城镇地区, 而未进入农村地区, 特别是地势险峻复杂的偏远地区, 大范围进入农村地区的仅有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销售的产品是农产品, 农产品具有生物属性, 容易腐烂变质, 其属性决定了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 而目前存在的物流服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2.4 政府扶持方式落后

政府为发展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 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落脚点集中在大力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上, 鼓励电商企业入驻贵州省。目前, 贵州省已经建立起一些较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如贵州云商城、贵电商、都匀云商城等, 然而从这些网站的月销售量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政府比较强调电子商务的建设, 后续扶持工作还不到位, 如对平台的宣传、引导当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等。平台的知名度不高, 导致生产企业销售业绩提升不明显, 会淡化乃至终止与平台的合作, 电商也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3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思考

3.1 对市场主体进行扶持

走引进和本土培养相结合的路子。首先是利好国家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 积极引进知名电商, 引领贵州本土电商。其次是引进先进物流企业、扶持仓储物流企业。再次是注重培养本土电商人才, 政府应加强中职教育, 培养更多电子商务人才, 并通过鼓励政策使他们留在贵州, 为贵州的电子商务发展做贡献。最后是对农民进行信息普及教育。乡镇可以通过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 对农民进行信息普及教育。提高农民运用网络搜集农业信息、整合农业信息的能力。

3.2 提升龙头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特色农业资源, 以纵向一体化加强产前研发、产后营销能力, 以横向一体化构建不同产业链间的产供销、贸工农横向交织和有机互动的立体网络。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塑造知名品牌 (尤其是地理标识和产区品牌) , 扩展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率, 加强特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动贵州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3.3 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

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贵州省由于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 项目建设成本较大, 近年来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有较大投入, 现基本实现“村村通马路”, 但交通对物流的制约仍然没有根本改善。贵州省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不足及信息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 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 政府必须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加强电信和移动通信设施建设。

3.4 强化市场推介中政府的带头作用

政府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扶持方式, 给予电商企业更多方面的帮助。帮助宣传成立的电商平台, 扩大平台知名度。政府可以在电商平台发展初期通过鼓励政策引导当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电商平台, 例如按生产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情况给予入驻的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 使更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电商平台, 扩大电商平台的规模。

摘要:本文选取贵州省黔南州作为调研对象, 实地考察了贵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梳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包括市场主体弱、交易规模小、交易模式单一、信息网络和物流配套滞后、政府扶持不够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网络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服务业发展处.2013年贵州省服务业发展情况监测分析报告[Z].2014-3-11.

[2]贵州省通信管理局.贵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Z].2014-5-23.

[3]肖克, 刘久锋.借力“云端”出深山——农村电商发展的贵州实践[J].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 (13) .

[4]沈怡君.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贵州农产品物流探讨[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1 (3) .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第2篇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如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当前物流企业的热点难题。首先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对策,为促进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

一、引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农村人口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所占比重为30.1%,人数达到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人。伴随着我国教育和农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网民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以及网络购物,从而扩大农产品销量,降低销售成本,并且通过网络购物,便捷农村网民生活,从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农村物流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很多企业无法适应农村电商的要求,在送货及时性以及服务质量上存在很多的技术难题,如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当前物流企业的热点难题,本文所研究的“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研究,为破解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提供决策参考。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电商规模迅猛扩张。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的人数为7714万,同比去年增长2229万,年增长率为40.6%,网络购物成为互联网在农村网民发展速度最快的应用方式。

(二)农村网民的电商网站平台多样化。据网络调查,我国73.6%的农村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购物平台是淘宝和天猫,18.8%的农村网民还会选择1号店、京东等自营平台。在网络购物中,网民用户在意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配送、支付安全以及商品的类别等。

(三)国家政策加强扶持力度。2015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我国范围内培养一批有典型带动效应的农村电商示范县,通过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强化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10项方案,从而来改善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问题。中央财政计划对200个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进行20亿资金的投入,着重扶持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和县域电商服务中心的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以及逐步推动农村物流、农村电商和农村电商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电子商务企业逐步完善农村物流配套服务。(1)京东率先推出先锋站计划和“京东帮”服务店:a.执行京东先锋站计划,逐步完善自营站网络。京东为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各县乡组建京东配送站,为网民提供物流配送、商品换新、货到付款、上门取件等相关服务。b.构建“京东帮”服务店,解决大家电“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2)阿里巴巴实行渠道下沉战略,联合旗下的天猫电器城、淘宝、聚划算三个平台,通过前期与各大物流公司构建的菜鸟平台物流配套服务,对覆盖规模达到2600多个区县、50多万个村,提供大家电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真正通过电商便捷了农村网民生活。(3)苏宁完善物流设施功能,将原来的家电维修点升级为服务站。截止2014年底,服务站的数量达到200多家。该服务站的功能主要包括批发销售、售后维修、代客下单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等。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网民数量与日俱增,从而不断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但是针对农村电商的规模扩大,当前的物流服务仍存在很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针对农村市场的物流配送网络大部分是覆盖至县区,很多的乡镇仍无法送货,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物流服务更是一片空白。农村网民通过网络购物下达订单,供货商委托物流公司交付订单,由于当前的物流网络体系不健全,导致很多物流公司不愿意收单送货,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配套制度与政策不健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针对网络购物的管理制度以及农村网民的安全意识,仍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普及。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对物流平台构建的支持。

(三)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紧缺,物流服务水平较低。虽然我国的电商物流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人才培养上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近两年高校开始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物流市场,尤其是农村电商物流人才,还是极度匮乏,大部分的从业者仍然是农村当地人员,在服务理念和发展战略上制约着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网民的购物体验。

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由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为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需要政府在融资、税收、基建等方面提供相关优惠措施,进而提升农村物流基础建设,提高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由于物流网络前期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很多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无法进入农村市场,面对农村的潜力市场以及物流企业扩张战略的部署,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扶持优势企业整合行业资源等方面,不断开阔农村电商物流市场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公司设置综合服务点。传统的农村物流网点设置在超市,网民通过超市上门自提,或者直接利用客运班车进行随车配送,这种物流配送服务水平较低,并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各个物流公司可以进行资源整合,根据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物流服务网点的整编,综合物流服务站可以为农村网民提供综合化物流服务,诸如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等服务,从而可以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水平,降低资源浪费,提升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物流公司加强与邮政的深度合作。中国邮政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初步构建了完善的邮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拥有经营网点24万多个,基本上覆盖我国高达86%县市和超过35%的行政村,物流配送可以直接送至村乡,物流公司通过加强与邮政的合作,直接利用中国邮政已经铺建的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设施,从而降低了农村物流市场的自建成本,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研究,当前我国的农村电商规模迅猛扩张,农村网民的电商网站平台多样化,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逐步完善农村物流配套服务,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但是当前现有的物流服务在服务水平、网点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为促进我国电商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在农村电商物流的政策支持,物流公司应一方面联合邮政物流,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合作,在不同地理区域设立综合服务站,促进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在“互联网+”大的背景下,电商及物流企业如何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26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以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显示,自2012年以来,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将突破4600亿元。同时,农村生产的产品也将通过淘宝和天猫等平台实现与更大市场的对接。

吉林省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率先探索实践,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电子商务试点之一,吉林省在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配送点的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破解了困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流通业瓶颈问题。2015年,吉林省的通榆县、蛟河市、桦甸市、通化县、敦化市、临江市、伊通县、延吉市等8个县(市)被财政部、商务部确认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3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等政策效应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平台作用,大力推广 ‘互联网+流通+服务 ’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吉林省已经逐步显现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农村电子商务路径。不仅实现了农资下乡、日用品到户、农产品进城、大宗农产品贸易四项电子商务服务,还不断加强基础建设。至2015年12月,吉林省农村电商项目已经涉及39个县(市)、覆盖1300多个行政村,合作对象包括阿里、京东、苏宁、一亩田、邮政等电商企业。城乡居民和企业开设的网络店铺总数在40万~50万个。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直属单位主导的“开犁网”年销售额达1.5亿元。在智力支持方面,2015年吉林省农村电商联盟成立,汇集农村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校、金融机构、风投、创业者全力推动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较上一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指出,商务类应用成为农村网民发展最快的应用。由此可见,农村信息化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具有一定的农民基础。

二是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够。虽然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但仍然有大量的农民没接触过互联网,或不了解电子商务,尤其是对这种“不见面”的交易方式感到不可信。

三是物流业体系不健全。整体上看,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物流业体系不健全,很多物流公司在县级都有营业部,但一涉及进村入户则望而却步,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此外,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不完善、售后服务缺失、质量监督困难等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更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政府应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大资金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与农民提供指导服务等方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仓储、物流体系的全面提升,才能破解网络、交通、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制约。

三是加强农业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农产品的标准与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顾虑最多的问题,因此,应以农业信息化为基础,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业,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网络销售模式,对产品进行适当包装营销。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农产品。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严重缺乏自有品牌。政府应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参与电商的农民,坚持特色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的发展思路,规范市场竞争,打造个体品牌和集体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五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政府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进农村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群体。还可以通过建设学习和培训基础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正向农村地区不断渗透,农村也正被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而改变。政府、企业和农民应着眼于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林,卢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J].商,2015,(42).

[2]李子晨.探析农村电子商务新思路[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5,(03).

[3]康春鹏.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第4篇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加快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的网民占比28.4%,规模达到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同时,2015年12月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26%,比2014年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加快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CNNIC《报告》显示,与网民总体的年龄结构相比,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和学生群体。农村网民中30岁以下群体所占比例高达69.2%,而在全国网民中,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61.5%。通过调查分析来看,农村网民的年龄段上升空间较大,因为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创新,以及国家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和市场的激励措施,可见,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还会保持不断攀升的趋势,将加快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2.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动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全面完善,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已基本实现广播全覆盖。中央卫星频道农村覆盖率是94.2%,省级卫视农村的覆盖率是74.6%。农村家庭拥有的电脑数量为每百户17.6台,电话每百户为78部。同时,农村地区网络设施的不断改善、联网便捷性提高,农村居民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增强,推动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 在“互联网+”背景倡导下,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式增长。

近来,在国家提出“互联网+”大背景下,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越来越多的电商参与进来,更是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式增长。据《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网站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垂直生鲜电商平台,拥有线下生产、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另一种是综合型电商平台“跨界”,开辟农产品流通新板块。京东、阿里、苏宁等电商进军了农产品领域,实现了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改变了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式。这些电商巨头都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比如阿里巴巴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投资项目总额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总而言之,农户借助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和市场高效对接、流通和销售,农户把回笼的资金用于再消费、投资。可见,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并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人才、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部优越于西部。农村经济状况也是如此,西部农村落后于东部,在网络建设上东部农村比较完善,而西部偏远的、落后的山区,农村网络的覆盖率几乎为零。在我国中部的农村虽然接上了宽带,但是存在网速慢、上网成本过高等问题。尽管政府重视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受财力、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投入与需求比例严重失衡。农村电子商务是依靠网络为载体发展的,而目前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地域因素及其他条件的影响,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交通运输设施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是公路的宽度不够,技术质量等级低,有的公路缺乏管理和维护,路况很差,给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带来了不便,成本费用高,货物不能及时运送到目的地,甚至有些偏远的山区没有公路,更是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 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

电子商务的特征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借助于浏览器,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网上的商品交易。在买卖过程中,物流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能够推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物流体系还不健全,一是县(乡)镇的物流园区数量少、规模小、位置分散、物流设施落后,导致配送成本高;二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度,必须依靠先进的运输设备和冷藏技术;三是有些商户是等商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才配货运送,商品无法按时达到买家手中。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的物流体系发展缓慢,严重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是借助网络进行商品的交易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经济,网络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目前我国农村懂网络信息技术、网络维护、网上支付技术等专业的技术人才缺乏,成为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一是农村中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不能深入地学习网络知识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二是大批的电子商务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由于农村生活环境艰苦,他们不愿意到农村去。由此可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个困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下,如何使电子商务的专业人员到农村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农村传统观念的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农民的购物渠道一般到超市、集市和县城较大的商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网购虽然具有便利性、快捷性特征,但是对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来讲,对网购的商品质量和网络支付安全缺乏信任,农民不易接受,农民的思维只停留在实体交易的环境中。电子商务是在网上进行商品买卖。目前农民没能完全掌握网络知识、不能熟练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接受电子商务的能力不强,电子商务进入农村仍需要一个过程。由此,农民受思想观念的制约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障碍。

5. 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同质化严重。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4000家,只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这种结果的产生与农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市场的无序竞争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农产品企业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品牌意识,比如中宁枸杞、吐鲁番葡萄、烟台苹果等等,但是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短缺,比如中宁枸杞,消费者知道中宁枸杞好,但在中宁生产枸杞的企业有多家,你不知道哪家企业生产的枸杞才正宗。农产品电商不仅要发展线下的大品牌,而且也要培育网上的品牌。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 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015年国家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互联网逐渐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在依靠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型发展。因此,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网络覆盖到位。《宽带中国战略》明确给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100%覆盖城乡;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 Mbps的目标。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应将“村村通信息”提高到与过去“通水、通电、通路”的高度来开展建设工作。国内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应设置农村信息建设补贴资金,并明确扶持政策(如光网进村入户建设补贴;增加信息补贴项目,鼓励农民使用高速宽带、智能手机或惠农应用);同时应设立农村信息化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大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为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首先,地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联合商务部门对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民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学习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以及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最好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懂电子商务的青年、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或者对城市中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提供优越条件,吸引他们到农村创业,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巨头电商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有针对性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聘请电商专家讲解案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输送人才。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方式做好宣传,使电子商务渗透到农民的生活中。县(乡)镇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宣传,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普及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给农民讲解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重要是引导农民学习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教会农民实际操作,使农民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要领,使农民从全面认识电子商务到逐渐接受电子商务,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消费模式、生活生产观念,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4. 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物流体系。一是建立农村物流的货物配送地点建设,鼓励城市物流企业与各类涉农机构合作,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特点,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体系,如农产品的储藏、冷藏、终端低温配送等,整个过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提高公路质量和技术标准,为物流运输提供便捷的条件,实现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目标。

5. 农产品品牌由同质化转向差异化。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刚刚进入初期阶段,发展的潜力很大,农产品企业必须走品牌化道路,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产品重复、同质化严重现象,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使产品由同质化跳向差异化。农产品企业要开发出与其他企业与众不同的产品,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改进创新,满足不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线上销售,或者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打造出个性化品牌在线上销售,只有这样产品在农村电子商务中才能保持或增加交易额。

参考文献

[1]张传秀.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学,2016(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第5篇

[提要]农村电商的发展和普及对于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不仅能破解农产品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还能带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伴随农村电商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因地制宜的“重产轻销”问题依然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电商人才缺乏以及金融体系不完善也是三大掣肘。对此,建议要突出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强化农村电商标准化建设和电商人才培养,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互联网+”;典型模式;发展

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推进农村电商”,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单独条目陈列出来,为农村电商产业指引了发展方向。

一、新时期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性

(一)接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因农村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持续攀升,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出国际市场,小规模、分散型农业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现。国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价格机制等原因,使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重要任务之一。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单独条目陈列出来,农村电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农村电商,有助于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区域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农村电商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三农”,使农民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掌握一手供需信息的同时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方向;其次,我国农产品产出受区域性影响较大,通过线上电商平台极大地简化了区域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农资购买成本,使农产品品种选购更加多元化、精准化;最后,随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不仅贯穿农产品生产、营销环节,更进一步拓展至农村金融、农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等环节,创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

(二)助力精准扶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扶贫时间紧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电子商务为扶贫攻坚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批农民工及在外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农村就业机会增加。据阿里研究院调查显示,与类似村庄相比,有网商村庄外出务工人数平均比无网商村庄少133人,2016年全国农村网商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约1,200万人;其次,通过电商平台宣传,农产品从传统的重产轻销模式向重产重销模式转变,农民整体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改善;第三,农村及贫困地区的潜在经济发展动力得到挖掘,实现精准帮扶,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秀农产品被人们熟知,一些因丧失劳动力而导致贫穷的农村人群通过开设网店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支点。

二、农村电商典型模式

(一)一县一品生态经济模式。

“一县一品生态经济模式”就是以某一品类农村特色产品或品牌为起点,以县区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区域带头人为宣传载体,多维度、系统化地通过在线上线下塑造本地化地域品牌,即风采一品、领先一品、创新一品、榜样一品,通过一县一品为切入点,树立农村品牌,发展农村电商经济新模式,从而通过“一县一品生态经济”农村电商模型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将当地的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二)集散地生态经济模式。

“集散地生态经济模式”就是利用区位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物流产业,通过物流发货的高性价比,吸引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聚集于此发展电商产业从而形成“集散地模式”,带动当地电子商务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达的仓储物流、完善的电商体系、较强的整合当地资源的能力。

(三)产业链生态经济模式。

“产业链生态经济模式”又称为“跨域整合某一品类生态经济模式”,是以某一品类的产品为切入点,所有与该产品有关的县(区)共同参与,制定产品分类标准、建立溯源体系(农产品类)和服务标准(服务业),按统一的标准进行产品加工,统一进行品牌宣传,打通该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生产/种植、加工、质检、追溯、仓储、物流、销售、售后等)。

三、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商规模增速迅猛,区域性差异缩小。

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已有1,500亿元的农产品电商、2,800亿元的农资电商规模。已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点35万个,行政村覆盖率已超过50%。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8,945.4亿元,占网络零售总额的17.4%。农村物流业务量平均指数为191.5,增长速度接近200%。高出同期总业务量35.4,增速超过30个百分点。从区域性来看,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明显,但东部地区依然保持优势,中西部网络零售额为3,284.6亿元,季度环比增速达16.6%,高出东部地区增速3.2个百分点。但东部地区依赖电商基础较好、渗透率高,网络零售额达5,660.8亿元,占比超过六成(63.3%)。区域农产品结构变化明显,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服务型产品网络零售额逐步增加,实物型产品网络零售额逐步降低。东部农村地区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以实物型为主,占比达到73.9%,中部地区实物型和服务型产品结构占比差距相对较小,占比分别为56.6%和43.4%。西部地区服务型占比较高,占比为63.6%。随着电商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物流配套等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加上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红利,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城市信息化增速空间小,农村电商迎来蓝海。

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异依然较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其中农村网民人数2.01亿人。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城乡普及率差异较2015年的34.2%扩大到36.0%。我国农村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娱乐等基础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方面与城镇地区差别较小,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在4个百分点左右;但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娱乐、沟通类基础应用依然是拉动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应用,另一方面也显示农村网民在互联网消费领域潜力仍有待挖掘。未来全国信息化普及的主要增长空间在农村,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更深入的认识,农村市场正逐渐成为电商掘金的下一个黄金市场。城市的电商之间竞争已经白热化,相对而言,农村和农产品市场,像蓝海一样在等待企业布局。

(三)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四重困境。

随着政府推动和社会资本的持续支持、农村网民数量的逐渐攀升,未来五年将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受农产品经营“小而散”、农村物流网络不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四重因素掣肘,亟待突围。一是产品“小而散”。目前,农村电商最常用的模式是将农产品从集贸市场直接转换到互联网,因此极易出现“小而散”的问题,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等,导致地方农产品无法形成品牌化效应。二是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薄弱。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规模总体较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不足,不能充分适应农产品季节性、易腐性、品种多等特点。三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农民老龄化兼业化、农村服务业落后、农业主体引进人才难等造成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加上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强,农民上网操作水平仍然较低。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大都具有季节性,存货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各地农村电商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信用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困难,而金融贷款大都需要抵押,且十分有限。

四、农村电商发展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的制度环境。成立农村电商发展领导小组,引入专家型团队,科学制定农村电商发展规划;设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组建以电商为主体的行业协会,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分工合作;设立农村电商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电子商务的宣传、培训、研究及奖励;建立健全农村电商统计制度,强化农村电商统计队伍建设。第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发展。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选取一批优势显著、特色鲜明、辐射空间广阔的本地企业作为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定期开展“农村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网店”评选活动。第三,构筑电商载体,形成产业集聚。依托各地优势产业,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聚电商公共平台、人才培养和创业基地等功能,为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各类电商企业入驻产业园;主动对接高端资源,提高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合作,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商销售平台;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商平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网站。

(二)完善农村电商标准化建设。

部分农村因小微型电商低价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地方品牌形象受损。应注重农村电商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组织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相关协会在聚集发展、规范市场、规范行业标准与行为、促进企业协作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信用评级体系,通过购买信用评价服务,建立大中小各类网商企业和个人信誉的等级认证制度、信誉认证中心和电商信誉等级数据库等,及时记录与测评,以保障农村电商交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三)强化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电商人才缺乏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掣肘。农村现有的人才储备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完全达不到要求,而城市的互联网人才又不肯到农村去。只有把“人”这道坎做通、做透,才能攻下农村电商的最后关节。一是把电子商务列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阳光培训内容,创办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业主体、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转业转岗农民开展电商创业;二是通过联合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鼓励在校大学生网络创业等方式,打通网商与所需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的障碍;三是将网商的人才需求纳入已有人才政策体系中,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通过专场招聘会、赴外招聘、网络招聘等形式,为农村和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电商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民素质;信息化

1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指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产品流通的商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子商务。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2.4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8.4%,规模达 1.95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1694 万人,增幅为 9.5%;城镇网民占比 71.6%,规模为 4.93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2257万人,增幅为 4.8% 。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 2 倍。为此,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纷纷加快农村电商布局。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通过信息的快速获取,解决市场供需不一致导致农产品价格过低,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其次还有利于增加农村的市场营销市场,提高农民的收益,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改变传统的农村自给自足的市场状况,促使农民工回流。最后还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2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普及成本高

由于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商务活动,如果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备,则无法正常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散,交通不发达,互联网普及率不高。虽然在东部地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但中西部农村地区,安装宽带的农户仍然很少。由于农村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农民自身收入不高,一方面互联网安装的成本要高,另一方面安装宽带对于农民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上网的青年通常常年在外打工,基本回来的次数很少,而年纪大的往往不会上网,这也是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少的原因之一。

2.2 农民自身素质不高 对网上购物不信任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长期生活在乡镇,思想相对封闭,信息化素养偏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消化能力不强,农村特有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使得农民对于网上购物不信任,农民接受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低,很多农民不会使用电脑,就算会也只是简单的上网打游戏或者聊天,基本不具备电子商务操作能力。因此,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需要提高农民素质。

2.3 农村物流配套服务薄弱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快捷方便的物流体系。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农户比较分散,交通不发达,有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物流配送只能配送到县或者乡镇,无法送到农户家门口,尤其是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物流配送更是无法覆盖。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本身附加值低,而且具有易变质、保质期短等问题,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高。这些原因都将导致物流配送的成本增加,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不利。

3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备的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没有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空谈。首先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备的投入,也可采用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投资方式,加大投资,确保农村地区信息设施的齐全和完善。其次要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得成本,鼓励农民。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对于电脑的需求在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家电下乡活动对于购买电脑的农民进行补贴,同时与当地的宽带公司进行协商适当降低农村地区的宽带资费,尽可能实现村村通网。

3.2 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加大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能力。定期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聘请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开展讲座,让农民能真切地体会到电子商务的方便和带来的利益。重点培养一批接受能力强,且具有潜力的种植养殖大户,协助他们进行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并让专家定期对他们指导,让农民感受到他们的成功,农民大部分具有盲从性,如此以来,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将会更加热情;最后要鼓励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农村,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愿意留在农村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指导的人才给予高额补贴,特别是本地农村大学生,更是可以采取以协议方式提前资助。政府可以采取与本地高校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方式,鼓励毕业生留在农村,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力。

3.3 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体系

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并对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做出相应的规划,完善农村地区交通,使农村地区交通快捷便利,为物流公司的良好服务打下基础。

农产品具有品种繁多,易腐易变质难包装等问题,因此对于物流配送具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要配送及时,冷冻技术要求高等。但是农民对于物流问题并不擅长和熟悉,因此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一些农产品生产的集聚地或者在交通枢纽建立物流转战中心等,加强流转中心、农产品现代化仓储中心的建设,保证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安全性。

3.4 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法律的制定往往会落后于问题的产生,电子商务问题尤甚。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对于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制定一些法律和政策措施,让电子商务问题的产生有法可依,有利于文化素养比较低,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农民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为农民大胆的进行电子商务提供保证。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和国内已经存在的城市电子商务问题,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同时要由于网络购物的风险性,虚拟平台的技术性,因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要大于面对面交易,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监管,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简化手续等手段来提高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宏,刘茜.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4):78-80.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的发展研究 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 我国各地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工作, 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然而目前农村建设任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生产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 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 具有:效率高、低成本、实时性、透明性等突出的优点, 可作为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 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度。大力推动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处于探索阶段, 很多条件和因素还没有满足, 还面临着观念转变较慢, 认识不到位、农民上网比例低、农业网站分布不均匀, 利用程度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 农业本身缺少投资的积极性, 即使有条件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地区, 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极小。虽然全国涉农网站有6000多家, 但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一成左右, 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不到0.8%, 全体网民中农民只占1.6%, 而且绝大部分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 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京沪和广东、江浙等地区。

1.2 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 农民仍保持传统的“眼看”、“手摸”、“耳听”、“口尝”的交易习惯, 认为电子商务虚无缥缈, 可信度值得怀疑。相当多的农民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 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 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

1.3 农村生产规模小

目前国内的农村大多采取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 土地比较分散, 农作物生产规模较小, 这样就导致单个农民不能提供足额的农作物供给, 进而丧失网上交易的竞争性。

2 电子商务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电子商务作为现阶段最先进的交易方式, 它的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其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 电子商务可以让农民更及时的了解市场信息

农民选择生产作物的对象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和往年的销售情况, 可以说, 农民从来没有根据市场行情发展趋势或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生产, 这就决定了农民生产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然而电子商务的开展将会给农民以更多可靠的消息, 农民在网上可以了解现阶段市场上对各种农作物的需求情况、价格趋势以及各种原料的相应性质, 进而通过可靠的市场动态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才能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电子商务业务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2.2 电子商务可以解决我国农业中出现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单个农民作为生产的主题, 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造成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分散的独立生产者所生产的大宗农产品要汇集到城市中, 分销给众多的消费者, 需要一套有组织的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但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 并不能支撑起日益庞大的农副产品市场的发展, 单个用户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 即中介缺失而非市场缺失。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就会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3 电子商务活动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

目前农村最困难的就是“卖难”, 农民生产出农产品,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 生产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 这就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通过电子商务, 农民可以在网上公开出售自己的农产品, 进而更多的采购商可以从网上获得农产品的信息, 采购商和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讨价还价, 在网上进行交易。

2.4 电子商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与城市信息隔绝的现象。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所谓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 实现整个商务 (买卖) 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电子商务在我国城市地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特别是B2B、B2C、C2C几种模式发展十分迅速。电子商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流通费用, 提高流通效率。在农村地区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 将更具现实意义。农村地区一般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发展电子商务, 可以克服农村流通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实现现代化流通的发展。

目前, 我国农村也在加紧电子商务的建设。如河北的“好日子”, 云南的花农依靠互联网将各种鲜花、棕竹和草类等特色植物销往国内外, 山东农民上网销售石材, 四川农民上网卖辣椒等就是结合农村实际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一电子商务平台将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相结合, 集电子商务、连锁终端、自有体系规模配送为一体, 服务于农村的新型商业服务体系。其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 拓展农村连锁超市业务、服务领域, 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服务站, 以店养站, 并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 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 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随着农村电信网络建设的加快, 更多的农民成为互联网用户, 农村电子商务将会发展更快。而且我国涉农网站正呈增长的态势, 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网站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满足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真正使现代科学技术服务生活。

4 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对策

开展农业电子商务, 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民自身状况, 通过前面对农业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的调查情况来看, 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 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

4.1 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提高农村家庭电脑拥有量, 设计功能符合农民需求, 降低价格是农民能承受的电脑产品是一条可行之路。农民用电脑成本很低, 但功能齐全, 可以帮助缺乏电脑知识的农民熟练使用电脑。还可以尝试在有条件的农村建立“村村通”的网络体系, 实现每村至少有一台联网电脑, 对于互联网的利用可综合农村现有资源。总之,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增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保证。

4.2 提高农民的素质, 加大对农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培训

随着我国“三农”建设的开展, 各地农业院校送知识、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以经常性的形式固定下来。在这种模式中组织多种形式的送信息、送知识下乡活动, 有针对性的定期对农民进行上网知识和切实有效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常识培训, 从目前的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看, 农民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得信息和发布信息, 更不懂电子商务相关知识, 所以解决农民信息化素质低的问题也是我们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问题。

4.3 借鉴国内外已成功的农村电子商务实例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比较落后, 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 很难一下子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开始普及农村电子商务, 因此完全可以将国外先进的农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和经营经验应用到我国广大农村中去。同样, 国内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的电子商务实例也是要学习的对象。

4.4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监管

发展电子商务要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市场监督, 改善信用环境, 使电子商务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充分借鉴在信息立法以及其他法规上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 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用法律规范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农村网上市场的监督机制, 保证网上交易渠道的正规化, 形成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

总之, 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先进的生产力, 其潜在优势是不可估量的, 在网络上实施农产品的交易, 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追逐与世界经济同步发展的今天, 不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还是全球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 我们都希望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 相信它将会引领中国农业走向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EB/OL].[2010-07-27].http://money.163.com/10/0727/10/6CJESV3600253G87.html.

[2]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9) .

[3]林丽蓉.论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J].湖北经济学院报, 2007 (1) .

[4]刘芳.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模式分析[J].北方经济, 2008 (9) .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策略研究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应用策略

1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在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可以看出, 我国电子商务一直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通常都是以国民经济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网络上的零售市场发展较快, 在2012年的时候增长到13110个亿, 根据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计算, 也就是2068个亿美元, 而那时候美国的网上零售是2255个亿美元, 所以我国的电子商务零售当时与美国的发展较为接近。在2013年的时候, 我国在网络上的零售交易规模达到1.85个亿元, 电子商务发展顺利挤进世界第一, 且2013年的双十一, 阿里巴巴产生的交易额是350个亿元, 可以看出我国在电子商务的网络零售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此外, 从政府出台相关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报道里分析可以看出, 在2013年我国整个电子商务在市场交易方面的规模是10.2万个亿, 相比2012年的8.5万个亿增长率达到百分之29.9。就电子商务细分行业来说,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规模在总规模中占到百分之80.4, 在2013达到8.2个万亿的交易额, 增长率为百分之31.2, 网上零售的交易额在总规模中占到百分之17.6, 高达18851个亿元的交易规模, 增长率达到百分之42.8, 网上团购占百分之0.6的比例, 其他的交易额占到百分之1.4。

虽然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就当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局限性看来, 农村电子商务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中, 贡献不大。就目前而言,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许多相关的服务业迅速发展, 且逐渐趋向完善, 自身有一个发展体系。第二, 电子商务零售化的平台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各个平台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 因为市场经济体制, 部分产业逐渐将市场垄断, 导致市场出现寡头竞争的局面。第三, 当下电子商务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这就形成了政府监管跟网上企业合作的新型市场管理模式。第四, 现在的电子商务不再局限于本国市场, 跨境交易高速发展, 只是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发展模式。第五, 电子商务在区域的发展还不够平衡, 现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例如珠三角与长三角以及首都北京, 且越来越向这三个地区集中。较为偏远的西北地区网络发展滞后, 采用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可能性较小。

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2.1 基础的工作水平不高, 大型实用的数据库欠缺

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所以农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还影响着环境保护。我国占地面积较大, 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加之原本基础工作相对落后, 建立大型的数据库, 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资金, 这方面近些年有明显的进展, 只是并不完善, 各方面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虽然目前数据库基本上普及各个地区, 但是可以真正投入使用的较少。尤其在科技落后的农村, 使用数据库更是重重困难。此外, 制作单位为了自身利益, 在数据库保密的问题制作上不够严谨, 数据库真正的作用难以发挥, 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2.2 农民在电子商务上的认识不够, 且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农村人民对当下的互联网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 在网络技术方面更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无法更好的理解电子商务与网络知识, 在农产品的流通、物流与配送以及农业的生产资料相关方面认知度欠缺, 可以直接运用网络销售产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一些农村领导往往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与工作限制, 无法兼顾与推广网络技术跟电子商务应用。此外, 近些年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不足, 缺乏相关的基础设施, 建立起来的项目没有及时更新, 与城镇比起来相对落后, 农村所有的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设备也较为落后, 致使网络通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曾经的部分农村电视网络也覆盖到每一个家庭, 但是后期维护的经费欠缺, 农民因为享受了免费的电视网络, 也就不愿意出力维修, 数字电视就只能中断, 因此, 农民就必须自己购置卫星电视, 只是卫星电视的技术没有实行统一, 农户的卫星电视没有任何联系, 就形成了各顾各且被动的局面。

2.3 虽然目前农村普及了电子商务的网站, 但实用性与专业性不足

当下农村并不缺乏电子商务的网站, 只是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相似度较高, 没有自己的特色, 以及缺乏实用性跟专业性, 且现在的农业发展还没有一个关于信息服务的体系, 无法真正的用电子商务实行农产品出售。就目前而言, 地方网站的建立水平较低, 基本都是模仿别人的网站实施建设, 内容没有新颖性, 缺乏创新。只能简单的对农产品进行宣传, 或是服务领导, 真正适用与指导农业发展的有用信息不多;通常都是直观反应信息, 能帮助决策层、与协助农民生产的信息不多。当下的农村网站不能宏观的指导农业发展, 系统的信息服务不完善。与此同时,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商务网站只是简单的发布信息与行情, 基本上不能对市场情况进行预测, 也没有一个较好的评价系统, 地方种植的基本信息情况不能更好的呈现出来, 无法正确指导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

3 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3.1 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强

目前许多农村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还不完善, 甚至于偏远的西北地区根本就没有网络, 这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迫切需要加强, 只有网络设施得到强化, 才能实施电子商务, 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

3.2 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在物流方面的基本建设设施

只有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在物流方面的基础设施, 才可以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电子商务在物流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只包含网络, 还有农产品的保鲜地、物流的集散基地以及商品支护的平台等都是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基础设施。通过从多种渠道凑集资金的策略, 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 融入大量资金, 全方面建设农村电子的商务物流。

3.3对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优化

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交易, 或是企业与消费者模式对农村电子商务有很大的限制, 为了使农村电子商务取得更好的发展。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3.2.1 B2F的模式

B2F的模式事实上也就是从企业到家庭的模式, 通过这种经营模式, 农户可以向指定的人家提供产品, B2F平台较常使用许多LAN (内部的局域网) 计算机的基站跟因特网结合构成一个网络销售的平台, 计算机基站不只是B2F平台的因特网总站, 还连接着其他站点, 其主要发挥系统的管理、资金结算与数据支持作用。一般都是通过中心站点与销售企业及生产单位相互连接, 再连接到农产品的销售站点, 进而构成推广农产品的平台, 给农民的产品销售提供特有服务。B2F模式的结构从如图1就可以反应出来。

其中B2F操作的流程如下面所示:首先, 农民在购物之前的相关准备。 (1) 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自动的将一些流动资金预先存入相关的银行之中, 银行再将资金转换成电子的货币。 (2) 销售的企业首先就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建一个网站, 再将自己农产品特有的性质介绍出来。

其次, 农民的消费购物。 (1) 农民要学会上网, 尽可能联系距离较近的基站, 全面了解商品。 (2) 农民购物过程中, 直接将钱交到基站, 然后基站工作人员会开具相应的发票, 发票可以作为农民的凭证。 (3) 基站的工作人员能直接输入密码, 将转账的指令发到银行。 (4) 银行确认基站工作人员的身份无误之后, 再向企业账目转入等量的电子货币, 并及时告知基站的工作人员, 以便工作人员可以成功划账。 (5) 基站的工作人员再将产品销售与转账成功的消息告知企业。 (6) 销售的企业把商品配送到基站的站厅。 (7) 基站将企业配送的商品给农户配送。B2F的模式在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遍布各地, 甚至于深入每一个村落, 农民可以在家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 或是附近基站也可以购买, 也就是不管有没有网络, 农民都可以享受便利的服务。

3.2.2 农村电子商务实行第三方的平台模式

第三方的平台模式结合了B2C与B2B的优势, 实行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但是第三方平台模式并不是实体农贸市场也不是商务的信息网站, 是提供农产品服务交易与农业信息的一个平台。同时第三方的平台模式还建立中介体系, 为了方便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更好的进行销售或是方便农户及时选购自己满意的产品。模式流程具体表现图2。

综上所述, 当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充分运用在农业生产中, 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 农村的电子商务不是传统的实体销售, 而是一个新型销售模式, 对信息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也符合农村建设需要。因此, 农民要及时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 积极的投入并勇于创新变革, 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与运用, 进而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骆莹雁.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以沙集淘宝村为例[J].中国商贸, 2014, 24 (02) :72-73.

[2]程丽丽.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构建——以台州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34 (01) :35-37.

[3]陈锋, 杨锐.浅析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 2012, 23 (05) :7-9.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第9篇

一、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范围内,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 实现买卖双方的沟通与贸易行为, 利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 相较于实体店商务消费更具便捷性。电子商务是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双重结合, 既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头脑, 也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可有效带动经济的增长和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 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势, 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之中,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 为农产品、农村生产技术等寻求了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有利于农民获得市场信息。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 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农村经济带来了福利, 为农村提供了发展契机, 实现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农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得第一手资料, 了解当前市场的供求情况, 获得有益的市场信息。农民获得足够信息后, 会根据市场的运营状况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有效的调整, 并借鉴往年的销售经验做出更为科学的定位, 对农产品的销售具有推动作用, 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推广。

农产品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不同地区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农产品特色, 花生、大豆、各种水果等都属于农产品的范畴。对于农村而言,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是采用集市或菜市场的形式进行销售, 对农产品的推广只局限于很小的区域, 不利于农产品的推广。电子商务的出现, 为农产品的推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 将农产品的信息传输到网络平台上, 可供采购商进行网页的浏览, 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对农产品的销售, 有利于推动农产品销售额度的增加。

3、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一般情况下, 农村的生活水平相较于城市普遍较低,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生活水平始终处于滞后状态。电子商务的出现, 农民在意识与思想上得到了进步, 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 网购已经朝着常态化发展,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电子商务技术在农村的普及, 使得农民的素质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提高, 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 利用网咯平台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 农村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 农村的计算机设备、网络技术等还未得到普及, 网络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 农村开展电子商务缺乏有效的条件与设备, 是当前农村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首要挑战。

2、农民的思想意识存在滞后性。

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发展时间还相对较短, 农民在思想与认知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 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信息技术, 对新鲜知识的接受与吸收能力相对较强, 制约着电子商务技术在农村的传播与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存在滞后性, 是当前面临的基础性问题, 同时, 电子商务相较于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风险, 更会让农民在心理上产生恐慌, 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1、增强农民的思想意识, 提高农民的计算机水平。

电子商务要想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理想的效果, 应增强农民的思想意识, 认识到农村需进步、需发展的重要性, 应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具体性的分析, 将具备现代化特色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之中, 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农民具备前卫的思想, 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接轨, 了解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的销售、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方面的优势, 应对计算机技术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可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创造条件。因此, 村委会应以发展农村为目标, 对电子商务进行宣传与推广, 在村头的文化长廊里张贴有关电子商务的宣传页, 让村民了解电子商务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优势。另外, 电子商务的风险性问题使农民产生恐惧的心理, 加强对农民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 很多风险问题是可以被控制的, 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知。

2、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条件。

电子商务技术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重要条件, 应对农村的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 是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及时认识到网络基础设施对电子商务开展的重要性, 注重对网络系统的建设,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与基础设施。政府可以主张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在网站中可以承载多个村, 每个村部都可以将农产品信息、种植技术等信息上传至网络, 并添加相应的详情描述, 有利于采购商获取农产品信息, 为农产品的推广与宣传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

3、加大政府的重视力度, 为农村提供相应专业性人才。

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来发展农村经济, 政府应加大干预力度, 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提供专业性人才, 是提高电子商务技术操作效率、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适当的提高人才的薪酬与福利, 以此来吸引人才前来, 可有效保证电子商务操作技术的专业性, 在农产品信息的上传、图片的制作、与采购商的沟通、下单与物流配送等方面更趋专业性与全面性, 有利于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另外, 应加强对农民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训, 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 对农民进行现场的专业性培训, 提高农民的素质, 对电子商务平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普及, 是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4、优化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以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水平。

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 与普通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相同, 只不过将淘宝、京东中的电子商务转化为农村电子商务, 将产品转化为农产品, 采购商下订单后, 商家应安排货物的物流配送, 对于农村电子商务而言也同样如此。一般情况下, 农产品的订购量相对较大, 对物流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 物流配送的质量备受关注[5]。因此,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应优化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提高物流配送技术, 降低物流配送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可将第三方物流作为发展目标, 可有效提高物流水平, 共同服务于高农村电子商务。

四、结束语

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当前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国家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为了让农村经济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应融入现代化、信息化元素,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利用电子商务的优越性来辅助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电子商务背景下,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优化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等, 为农村经济的电商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黄雨婷, 李浩澜.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家电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互联网天地, 2014, 08:67-70.

[2]杨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品牌, 2014, 11:35.

[3]邱淑英, 纪晓萃.基于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 2012, 04:155-156.

[4]马凤兴, 郑功帅.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社科视野, 2013, Z1:57-60+56.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第10篇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会助力农村经济, 也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平衡产生积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 突破了时空界限, 降低了成本, 解决了农民对接市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 发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果, 实现跨越发展。新一代农民在家门口当老板, 改善农村“空心化”。它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 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为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城乡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二、“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

多年来,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国家投资兴办了许多涉农网站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组织引导农民开展电子商务。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近年, 在江苏沙集、河北东高庄、浙江青岩刘村、江苏堰下村、四川青川、河南辉县、福建中闽弘泰、浙江北山村、浙江遂昌和福建兰田等地涌现了农民依靠自己, 借助社会第三方网络平台和其他社会的资源开展电子商务, 形成一类新型的自下而上式的农村电子商务。这两套电子商务的动力系统不一样:前者是靠政府为主导的外在力量推动农民做电子商务, 是他组织;后者则是靠农民自身的动力开展电子商务, 是农民自组织。

沙集镇的几个农民最先从事网上卖家具, 后来带动整个镇的农民网上经营家具的集群模式。由一个基核, 进行复制, 形成多个, 不断裂变, 形成家具产业群落。因而, 沙集被评为江苏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可见, 沙集模式基本依靠的是农民自我组织, 自我发展, 依靠的是农民的内生动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农民自组织模式。

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推动方式, 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但也带来一些问题。自上而下的规划很容易脱离地区实际, 忽略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容易导致村民参与感的缺位。同时, 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 但有些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农民并不买账。在一定程度上, 政府投入很多, 花了大力气, 但对改善农民生活,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而导致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和农民对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都不太重视。但是, 反观江苏沙集模式, 政府在最初并未做专门的投入, 但是当地农民借助淘宝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其它社会资源, 迅速发展壮大, 不尽解决了当地农民的致富问题, 而且使当地社会稳定和谐,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树立了一个典范。

三、自组织模式的SWOT分析

那么作为以江苏沙集为代表的农民自组织模式, 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 面临着怎样的机遇, 存在哪些威胁, 自身又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呢?

1、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是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 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形成有结构的系统。作为一种组织形态, 主要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自组织的发展动力在于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或者输入外部负熵, 在系统内部子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下, 使系统演化有序发展。协同学创始人哈肯认为, “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 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 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 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

2、机遇

(1) 优良的政策环境。目前, 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各部委的政策, 都特别支持农村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各项示范工程和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 使农村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日益改善。各个地方政府, 也结合各自的特殊情况, 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如政府联合电信运营商为农民提供网上交易服务的“浙江模式”与“海南模式”。

(2) 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大力发展。如以淘宝网及各地区自建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代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大力发展, 为农民从事网上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农民无须自己做太多投资, 只需要基本的上网设备或者是通过手机, 就能实现网上交易。即便对打字不熟, 通过一个手指的敲字输入法, 也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实现财富的增加。

(3) 农村一部分网商的成功经验, 为其他农民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效仿, 投入电子商务的大潮之中。

3、威胁

(1) 部分地区对农村的工业化主导发展政策。一部分地区, 极力强调招商引资, 通过引入大的工业化企业, 进行工业生产, 而忽视了农民这种自发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实, 工业化与农民自身的电子商务, 同样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目的都是让农民致富, 是应该和谐统一的。工业化本身离不开信息化, 而信息化尤其是农民自发的电子商务模式, 更能因地制宜, 切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因而, 对于地方如何发展经济的思路, 是应该更为开阔和灵活的。

(2) 农民对于电子商务的自我组织、自我发展, 在最初, 都能促进大家的就业与经济收入的增加, 可是发展到一定阶段, 容易导致彼此的无序竞争, 造成某种混乱。如何引导这种自组织模式的发展, 使其上升到一种更为高级的模式当中?是摆在政府及农民自身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3) 电子商务存在的法规与安全问题。目前, 我国在电子商务交易方面的法规还不是特别完善, 而在电子支付及信息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隐患, 因而导致一些农民及其他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还不是特别放心。

4、优势

(1) 市场信息透明。通过电子商务, 原来在农村的“企业+农民”模式, 变成了“农民+网络+企业”模式。农民通过网络, 对商品的价格, 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走向, 都有了更为清楚地把握, 消除了原来的那种信息不对称, 从而在交易当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更能维护自身的权益, 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2) 交易快捷。通过电子商务, 轻点鼠标, 一笔交易就能完成。相比传统的交易模式, 不但交易成本降低, 而且快捷了很多, 适应了当前信息化社会的高效要求。农民也不用象以前那么辛苦了。随着信息化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有望告别以前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模式。

(3) 交易的地域范围的扩展。通过电子商务, 农民不止能够实现跨市、跨省交易, 还能进行国际贸易。这在以前, 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5、劣势

(1) 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还不够完善。很多农村地区接入互联网的成本较高, 而且网络的速度较低, 稳定性也较差。

(2) 农村的金融支持有待加强。农民贷款比较困难, 在抵押物和担保方面, 农民都存在很多限制。因而, 如何让解决农民的贷款问题, 让农民有更多的资金发展电子商务和其他产业, 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其他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农村的物流如何发展, 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如何培养等等。

四、结论

尽管农民自组织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政府引导得当, 这种由农民内生动力发展起来的模式, 必将在农村以燎原之势, 蓬勃发展, 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9.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电子商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3-03

信息化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每个行业及领域都汇聚了大数据,它为“三农”问题提供了各种数据和权威参考。使用好以及管理好大数据,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会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话题和研究如火如荼,数据被认为是一种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资源,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宝藏。据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能力革命,针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找到这些数据相对应的人群,再将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总结,并以此展开个性化的服务逐步成为可能。农业数据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构成,数据量大,涵盖领域广、数据类型多,属于典型的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目标内容广泛,个性化需求强烈,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为农业和农村新型服务带来革命性进展,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进步。大数据的概念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有学者提出搭建一个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设想,但对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技术还不多见。农业信息服务要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必须着力克服目前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和发展新型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形成农业大数据体现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农业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影响重大,是信息时代获取农业数据的重要渠道,也是利用数据直接调节生产、消费的重要平台,是当今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

一、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应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会,把重点放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数据的重要途径反映数据价值逐渐形成,从地区位置上看,要以国内数据为核心,以国际农业数据作为参考,这不仅包括在国家重要数据,还包含省级市级提供具体区域研究。从专业角度看,应该实施有效步骤,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个专业的数据资源,其次应循序渐进地规划数据资源。如市场需求的猪、牛、鸡、鸭等动态数据,每年农业研究活动都有大量数据集成,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对现代农业发展极为重要。

二、 农业大数据力助农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另一方面,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基础铺垫。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之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模式,调动生产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因此,农业生产中我们必须注意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数据的采集、数据挖掘、数据的统计,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变化,方便预测或者调整农业生产、资金投放、技术改进等。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指导,收获与预期误差比较大;使用农业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避免数据的丢失现象,分析所有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精准度,在农业生产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可以为选育新品种、化肥的使用现状、收获的成长提供信息。

三、农业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于某些领域,但人们对于农业数据仍存在着错误的理解。首先,大数据有过度炒作的嫌疑,许多人还认为大数据只是海量存储,是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缺乏核心价值。其次,一些人过分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认为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将被大数据取代。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大数据的存在和发展是信息进步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并用其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大数据概念、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大数据预测结果并非准确无误,只是依靠算法和过程提供可能性,更多的还需要人来指导。

四、我国农村发展电子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 亿,相比2012年增长 2101万人。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这也预示着其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在淘宝发布农村淘宝全国各省TOP10排行榜中,广西购买量排名前十的土豪村都在南宁市横县。据悉,今年7月21日,横县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农村电子合作协议,成为全区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

农村淘宝全区TOP10排名:

1.校椅镇校椅街,2.陶圩镇陶圩街,3.六景镇八联村,4.云表镇蓬塘村,5.六景镇良圻农场,6.校椅镇东圩街,7.校椅镇横塘村,8云表镇宿龙村,9.平马镇苏光村,10.校椅镇六凤村。

五、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三农,让广大农民成为受益者。如今,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县(区)政府的足够重视

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乡镇基层政府缺乏专业知识技术人员,硬件设施差,电脑数量少,利用率低,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二)市辖县(区)缺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平台、网商、供应商、服务商五个主体组成部分需求网状交织在一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保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而广西许多市县(区)缺少这样的平台,无法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无法挖掘地方特色产品,提供平台对接与进行营销推广;无法培育、支撑、服务县(区)电商发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

很多地区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农村市场的配送范围却很有限。除了中国邮政外,顺丰、圆通等主要的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能设到乡镇,并且乡镇的网点布局也并不全面,有些乡镇都没有网点。尽管有的配送范围能够到乡镇,但仅提供自寄自取服务。由于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和电商的介入,农民即使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了。

(四)农村缺乏素质高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普遍没有受到职业培训,对于商品收集和传播信息、社会的反馈缺乏了解,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农民会使用计算机还比较少,农民使用的物流配送方式落后,冷冻与保鲜的方式落后也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六、农村信息化发展探讨

(一)要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以通过政府服务外包的方式,以招标形式来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应具备如下信息:

1.三农政策信息、扶贫信息,包括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扶贫地区的各种扶贫、惠民政策,文件及扶贫措施。让贫困群众及时了解,灵活运用有效政策,提高贫困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贫困地区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人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家庭财产,致贫原因等信息,要保证贫困信息的透明公开。帮扶责任人信息,包括帮扶措施方式、责任、脱贫进展情况等扶贫单位或引导考评信息。农村产业开发信息,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推广信息,如各市县地方特色产业,农化各产品发展信息,流通信息,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

2.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即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等信息。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形成一批有质量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养殖大镇,形成一村一品,引导农民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盟。农村金融扶贫信息,要主动发挥区域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进行金融扶贫工作。如广西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借助金融扶贫数据平台,推进扶贫工作,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学习推广借鉴。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包括安居工程、生态移民、道路修建等信息。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包括社会力量对口帮扶、跟踪帮扶、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农贷担保等服务信息。农村教育扶贫信息,包括扶贫家庭学生资助、技能培训、就业培训信息,提升贫困户的就业功能。

(二)政府要做好实地研究,制订发展计划

电子商务要在农村地区发展,政府必须做好发展的计划和融资政策,利用国家相关发展政策对农村进行适当的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并同企业联系沟通,让企业能参与其中。此外,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倾听农民的意见和观点制定发展规划。

(三)加强知识教育,进行分批发展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独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农村电子信息的宣传,使一部分人先主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这部分人学会利用电子平台后可以带动其他人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让他们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改善农村电子商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正一点一点地走上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排除困难。

[ 参 考 文 献 ]

[1] 涂兰敬.专家观点:“大数据”与“海量数据”的区别[J].网络与信息,2011(12).

[2] 白云川.迎接大数据时代[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2).

[3]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4] 韩蕊.淘金大数据 业务创新才能赢[J].互联网周刊,2013(11).

[5] 王爱萱.新农村视角的农业电子商务风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6] 徐先海.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 马存.广西农业产业化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8] 刘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现状与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9] 石鲁达.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10] 王珏辉.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第12篇

一、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 初步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系统。

河北省相继建设并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 11个设区市, 138个县的农业信息网络, 形成以河北省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为龙头, 以市县网络为骨干, 以乡村信息服务站为基础, 连接省内34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1450个龙头企业, 4500个中介组织, 10万余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村经纪人的农村信息体系。已有80%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近年来, 河北省加快了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 先后建成了河北农业信息网、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网、河北民营经济网、燕赵粮网、农村信息户联网、农村经济信息村村通网六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建成农业网站850多个。这些网站的使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有了较快发展。

河北省许多地区都有区域特色农产品, 比如沧州小枣, 深州鸭梨, 鸡泽辣椒, 迁西栗子, 清河羊绒、安国药材等, 这些农产品在全国甚至有些产品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围绕着这些特色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 河北省建立了一批以农副产品产销为主的特色网站, 如沧州的“中国枣网”在全国农业网站百强评选活动中位居第一, 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 作为全国14000家农业网站信息惠农的示范代表被展示。再如河北省鸡泽县的“中国辣椒网”使鸡泽县的辣椒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价格得到了提升, 已经成为国内辣椒行业影响最大、最权威的网站。此外河北省安平县的“中国丝网网”、沧州的“中国管件信息网”、唐山的“中国板栗网”、“中国养殖商务网”、“中国钢锹网”、“中国北方食用菌网”等特色农业网站不断涌现,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网站的建设不但使这些特色产品的竞争力会迅速提升, 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也会增大, 有力的促进了河北特色农业的发展。

3. 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覆盖范围不断加快。

截止到2007年底, 河北省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4403.9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0.5部/百人, 而宽带网用户仅283万户, 相对而言, 宽带用户还比较少, 利用电脑获取涉农信息的农民更少。鉴于这种情况, 河北省不断创新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模式, 涌现出了一些典型:如藁城市的三电一厅 (电脑、电视、电话、农业科技服务厅) 模式, 即充分利用和整合电话、电脑、电视等媒体及设施的信息传播优势, 建立起功能完善、快捷便利的“三电合一”立体信息服务网络;黄骅市的“三位一体” (信息、技术、农资) 模式;盐山县的综合服务 (电话语音、专家应诊、农资配送) 模式, 有效扩大了信息覆盖范围, 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成绩, 收到了实效, 但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 河北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 约80%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足10%。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其信息素质, 表现为对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反应迟钝, 缺少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利用的积极性, 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农民本身没有利用网络工具的能力, 而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很少有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的, 造成了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的局面。

2. 农民获取电子商务信息费用较高。

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而进行电子商务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投入, 使得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较低。据估算一户农民购买一台低端配置的电脑也需要3500元左右, 还要通过电话线或者宽带上网, 年上网费也需要支出500元左右。2007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93元, 也就是说农民购置一套上网设备需要付出将近一年的纯收入。这对处于小规模经营状态下的农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尽管许多农业网站都开通了通过手机短信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但这种方式的信息费用一般农户也是难以承受的。例如, 从某农业信息网上订购农业信息短信每条信息的收费就0.5元, 众多的农业信息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且所购买的短信不一定全部对农民有利用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短信的平均成本。过高的信息获取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因特网的普及, 阻碍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

3. 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河北省的许多市县电子商务网站还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网站的特点是一般同时具备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政务信息管理的双重身份, 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和政务服务功能混杂, 因而网站结构往往不够清晰, 许多栏目设置没有体现农业特色。多数网站实时性和交互性较差, 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方面还不够迅速, 而且网站的更新周期也较长。网站的静态信息内容占了一大部分, 以单向信息发布为主要功能, 缺乏交互性。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不属于真正的电子商务, 只能称为交易前的电子商务。

三、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 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一是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 制定中长期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 建立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教会农民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从网络上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 以及电子化交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调动农民利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二是明确培训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等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 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 培训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 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效率。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扶贫”, 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四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网上培训, 扩大培训范围覆盖面, 加快培训步伐。

2.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信息获取费用。

制定和健全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政府要通过与相关电脑厂商合作, 并拿出专项补贴资金, 为农民提供一批性价比高, 具有品质保证的电脑网络设备, 鼓励和帮助农民上网,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在沧州、衡水、承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广播电视网, 大力推进“三电合一”模式, 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 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同时, 政府要与有关部门协调, 降低农民上网的管理维护费用, 降低或减免“三农”短信定制费用。信息获取费用的减少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村电子商务。

3.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力度。

河北省近年来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对于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全省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增强, 这类网站在数量上需要进一步发展, 在质量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应规范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采集、上传等工作, 增加网站的实用性、时效信息, 促进网站上档升级。同时应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更多的涉农企业及中介组织参与和使用电子商务网站。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投资较大, 建议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政策, 并努力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4.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首先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由于电子交易中买卖双方并不会见面, 交易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成为交易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河北省部分农产品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 但与发达省份和地区的农业标准化程度相比差距很大,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并且对已有的标准执行力度不足。由于标准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生产成本, 一些农民为了获得更大利益, 偷偷使用违法违禁药物、添加剂等, 使得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比如最近频频曝光的苏丹红事件、毒韭菜事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等, 这些事件反映出河北省的许多农产品还处于粗放式生产状态, 生产管理中标准化程度严重不足, 产品缺乏质量竞争力, 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建议政府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化的控制力度。尤其是在生产监管环节, 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控制应由政府、企业成立专门机构来监督执行, 改善农村及涉农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状况,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宏刘: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 (2)

上一篇:河北高职院校下一篇: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