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腹泻病诊治

2024-05-29

仔猪断奶腹泻病诊治(精选9篇)

仔猪断奶腹泻病诊治 第1篇

1 发病情况

2012年4月23日, 崇礼县动物疾病预控中心接到某养猪场仔猪发病报告, 当日赶到养猪场进行调查。该场共计饲养生猪386头, 其中能繁母猪28头, 仔猪57头。断奶后近10d左右的时间内, 发病仔猪35头, 死亡6头, 表现为拉稀, 食欲不振。严重的出现急性腹泻, 拉出水样稀粪, 有的突然休克死亡。且不断加重, 因而前往本中心门诊求治。

2 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2周, 第7d发病达到高峰。急性的表现为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突然死亡, 死前没有任何症状或有短暂病史, 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量减少, 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 直检体温正常, 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晚期病猪脱水, 精神萎顿。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 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猪尸体发绀, 小肠臌气、水肿和充血。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耳部发绀。全身脱水, 后躯沾满稀粪, 小肠胀满, 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结肠系膜水肿。

4 发病原因

断奶仔猪腹泻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群, 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

(1) 仔猪生理功能不完善, 仔猪断奶后, 由于仔猪的消化机能还没有发育健全, 使消化酶分泌不足。

(2) 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哺乳期仔猪补料不足, 实行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前提条件, 就是要在仔猪哺乳期强行补料。强行补料一是弥补了母乳的不足, 二是可锻炼仔猪的胃肠机能, 以适应断奶后以玉米豆粕型为主的饲料。

(3) 应激反应, 断奶时的驱赶、捕捉、运输, 母仔、同胞分离的心理应激;新环境寻找食物、饮水, 休息、排便等的环境应激;在群体中的等级排序打斗应激。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引发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腹泻, 有的单独感染, 但实际上多为混合或继发感染, 导致断奶仔猪因腹泻而死亡。

(5) 部分猪场缺乏科学的用药知识, 造成滥用抗生素的恶习, 这样更加重了该病的病情。

5 防治措施

5.1 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35d和7d, 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 肌肉注射各1ml。仔猪断奶前7d, 2ml/头。妊娠母猪于产前40d和15d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疫苗, 5ml/头。口服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按疫苗瓶签注明的头份, 用凉开水稀释成每头份10ml, 给断奶仔猪灌服, 50日龄时再免疫1次。

5.2 搞好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

圈舍每天要清扫, 清除舍内的粪便、垃圾和污物。一般猪舍应每隔3d消毒1次, 对猪舍、猪栏、饲槽等用具进行彻底清洗, 再用3%火碱溶液喷雾消毒。每周进行1次带猪消毒, 可选用对皮肤无刺激的消毒药物, 如0.3%的过氧乙酸、0.5%的百毒杀等。

5.3 及时补料、补铁和补硒

一般仔猪从7日龄开始进行诱食补料, 有利于仔猪增重, 也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 增加消化机能, 减少断奶后某些饲料对仔猪消化道的敏感刺激。

5.4 一旦发生腹泻, 可应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研究进展 第2篇

中药治疗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研究进展

仔猪早期断奶是将传统的仔猪8周龄以后断奶提早到3-5周龄断奶的`生产技术,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圈舍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母体向仔猪传播疾病的几率,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后期的胴体品质[1],但由于早期断奶时仔猪自身存在免疫力低下等各种生理缺陷,使得仔猪腹泻问题已成为此项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瓶颈.

作 者:贺培益 王米 孟新宇 赵枝新 杨锐乐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200241 刊 名:中兽医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8(2) 分类号:S853.74 关键词: 

仔猪断奶腹泻病诊治 第3篇

一、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升高达41.0~42.5℃,精神沉郁,叫声嘶哑,两耳竖立,出现流涎、口吐白沫和呕吐。前肢抱于胸前,后肢向前伸,后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强迫驱赶运动时以臀部为中心做圆圈运动。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呈腹式呼吸。濒死前呼吸困难,耳部发紫,出现抽搐、关节肿大等症状。

二、病理变化

剖检4头病死仔猪,可见喉头、扁桃体水肿,并有点状黄白色的坏死灶;肺水肿,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黏液,心包积液;胃底大面积出血,淋巴结特别是肠系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充血、水肿;胸腔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和脾脏表面被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所覆盖,脾脏肿大,质脆易碎;脑出血、水肿;后肢关节腔内有混有絮状物的积液。

三、实验室检查

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胸腔、心包积液,肝、肾、心以及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大小不等,短小杆菌、球杆形、丝状等多种不同形态细菌。美蓝染色两极浓染,革兰氏染色阴性。

2. 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猪的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分别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未见有菌落生长。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出边缘整齐、小而透明的菌落,未见溶血现象。将此菌落涂片检查,其形态和染色特征与直接涂片的细菌相同。

3. 动物试验 取两个兔鲜血琼脂平板:一个先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接种分离的细菌;另一个直接接种分离的细菌,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结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周围生长出灰白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的小细菌,呈卫星现象;未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上无生长菌落。

4. 伪狂犬病乳胶凝聚试验(LAT) 采集6头发病仔猪的血样,用伪狂犬乳胶凝聚试验(LAT)检测,结果4头呈++++,2头呈++。

5. 蓝耳病、支原体病和弓形体检测 采集病死猪肺、颌下淋巴结病料4份,用PCR法检测蓝耳病,结果为阴性;用PCR法检测支原体病,结果为阴性;用血清学法检测弓形体抗体,结果为阴性。

6. 药敏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细菌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上,划线均匀后贴药敏纸片,在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结果该菌对头孢噻呋、氧氟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高敏,对环丙沙星、土霉素、氨苄西林中敏,对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低敏。

四、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伪狂犬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五、防治措施

1. 治疗 ①5%头孢噻呋混悬液,1毫升/20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5天;同时在猪体另一侧肌内注射猪白细胞干扰素,每瓶用蒸馏水6毫升稀释,摇匀后肌内注射,3毫升/头·天,连用3天,或肌内注射转移因子15毫升/头·天,可连用3天。②用左旋氧氟沙星8毫升+12.5%维生素C注射液5毫升+30%安乃近2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混合后肌内注射,2次/天,连用5天,效果也较好。③对于假定健康猪全群给药,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复方黄芪多糖(含黄芪多糖、抗病毒因子)300~500克/吨,拌料喂给,连喂7天,停药3天,再加喂3天;同时在饮用水中加入复方阿莫西林,200克/吨水,连用5~7天。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天,不再出现发病猪和死亡猪,除有2头重症仔猪死亡和3头发病时间太长导致身体衰弱而无治疗价值的仔猪被淘汰外,7天后猪群的病情得到控制,患猪精神、采食均有所恢复,10天后痊愈。

2. 预防 ①猪伪狂犬病。为了预防伪狂犬病,要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一定要隔离、检疫,确诊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平时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对猪舍内的粪便、尿液、垃圾和污物每天都要清除,并运往猪舍下风向500米以外的地方,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一定要深埋或焚烧,对于病死猪污染的地方也要用3%氢氧化钠溶液全面喷洒消毒。鼠类也是该病的传染源,所以猪场要消灭鼠类,防止犬、猫等动物进入。仔猪断奶后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基因缺失苗),每瓶用灭菌的磷酸盐缓冲剂或生理盐水40毫升稀释,1毫升/头,臀部肌内注射,可获得免疫。②副猪嗜血杆菌病。该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其流行与严重程度日益增加,尤其是规模养猪场,应注意其危害性。该病治疗效果不佳,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猪舍要经常通风、注意温度调节,饲养密度不要过大,注意减少各种应激,猪患病后要及时隔离,并对猪舍进行认真冲洗,严格消毒。母猪可选用进口灭活苗(西班牙海博莱或勃林格)免疫,初产母猪产前40天首免,产前20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天免疫1次即可。一般情况下,2~3周后产生免疫力,母源抗体可保护6~7周龄的仔猪。

一例仔猪断奶腹泻病的诊治 第4篇

1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仔猪表现为短暂性呕吐, 并伴有水样腹泻 (喷射状) , 部分患病仔猪出现大便失禁, 即水样粪便从肛门处不由自主地流出;粪便颜色为水样乳白色、黄绿色或者灰色, 有时粪便中带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 并伴有恶臭;外观可见病猪消瘦、衰竭以及脱水等症状。对患病仔猪进行剖检, 主要检查病猪的肾、小肠以及胃。剖解结果显示:患病仔猪的胃异常胀满, 并含有一些没有消化的凝乳块, 胃黏膜表现为出血、充血等症状。病猪肠道鼓起、异常扩大, 肠壁变薄, 并变为半透明状, 肠内有黄绿色、白色等液状内容物, 肠黏膜脱落, 回肠、空肠绒毛萎缩。部分病猪肾出现肿胀和脂肪变性, 且肾盂出现尿酸盐沉淀。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剖解变化以及流行病调查等, 初步判断患病仔猪腹泻是由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1,2]。

2 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2.1 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一旦在养猪场发生该种疾病, 一般很难彻底消除。该病一般发生在1—2 月, 诱导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变化和饲料的改变。哺乳期断奶仔猪获得免疫力的主要来源是母猪, 在这时进行断奶, 由于断奶应激、饲料的改变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诱发该病。断奶仔猪患有该病时, 主要表现为突然性呕吐、腹泻, 且粪便有腥臭味, 该病发病急、传播快, 因此应该将患有该病的病猪进行隔离和处理[3]。

2.2 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大肠杆菌是导致仔猪腹泻的常见有害菌之一, 该菌主要寄生在猪的消化道内和仔猪的结肠内。仔猪在未断奶前可以从母猪体内获得一些抗体, 进而抑制大肠杆菌在体内繁殖, 所以未断奶仔猪很少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但是当仔猪断奶后, 其是失去了大肠杆菌抑制抗体的来源, 加上由于饲料的改变, 其胃肠黏膜发生改变, 消化酶水平降低, 免疫力下降, 导致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进而发生腹泻。

2.3 应激

由于仔奶、饲料的改变、温度的变化以及圈舍调换等都会对断奶仔猪产生应激, 加上仔猪由依附母猪生长突然变成独立生活, 而且断奶仔猪体重小, 神经调节尚未发育完全, 适应能力差, 遇到这些刺激容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 导致腹泻发生, 但是该类腹泻大多以未消化的粪便为主, 且死亡率较低, 危害相对较小。

3 预防措施

3.1 合适的生长环境

断奶仔猪的最佳生长环境为30~40 ℃, 在41~61 日龄的仔猪最佳生长温度为21~22 ℃, 而60 日龄以后最佳生长温度为20 ℃, 相对湿度均为65%~75%。在冬季应该对猪舍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保证猪舍处于合适温度;同样在夏季, 应该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 以防止温度过高。猪舍湿度过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应该将猪舍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及时对猪粪进行处理, 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漏网形式的猪舍, 这样可以保证粪便和污水及时排走, 减少仔猪接触污染源的几率, 有效预防腹泻的发生[4]。

3.2 提高饲料品质

断奶仔猪由液体温热易消化的母乳突然变为固体难消化的干拌料, 饲料的改变也是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因饲料导致腹泻的出现, 应该在仔猪7 日龄左右开始训练其食用一些乳猪饲料, 并在20 日龄时进行强制补料, 尽可能地使仔猪在断奶前体重达到15 kg以上, 这样有利于帮助断奶仔猪适应饲料的改变。同时, 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促进仔猪消化的微生态制剂等益生素, 协助仔猪进行消化。

3.3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大量研究表明, 80%的断奶仔猪腹泻与致病菌和病毒有关, 如传染性胃肠炎、细菌性腹泻等。而且由于养猪量大, 大量的粪便得不到合理的处置, 其会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提供生长繁殖环境, 导致致病菌大量滋生,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有效减少致病菌和病毒的数量, 降低因病毒或者致病菌发生腹泻的几率。在哺乳期时, 应该坚持每2周对仔猪进行一次消毒, 在仔猪断奶后应该至少1周消毒1次, 如果仔猪因病毒或者致病菌出现了死亡, 应该及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进行消毒, 以防止疾病扩散。

参考文献

[1]张莉, 朱雯, 吴跃明, 等.断奶仔猪腹泻成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饲料工业, 2010, 31 (9) :48-51.

[2]范时超.规模猪场断奶仔猪腹泻防治措施探讨[J].兽医导刊, 2014 (增刊1) :18-19.

[3]边传周, 王老七.黄芪多糖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及腹泻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 2005 (1) :10-12.

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 第5篇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猪场现存栏16 200头猪, 入冬以来仔猪舍一直比较稳定, 无疫情发生。2月4日大雪后气温急剧下降, 初生仔猪陆续发病, 多始于2~3日龄, 呕吐, 然后水样腹泻, 便色黄绿。病猪体温升高, 达40.0~41.2℃。发病猪食欲下降直至废食, 因脱水严重而眼球凹陷, 消瘦, 四肢无力, 站立不稳, 2~5 d后大量死亡[1]。其显著特点是疫情在产房内呈跳跃式传播, 同舍母猪所产仔猪, 有的很健康, 有的却发病。以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最高, 初产母猪所产43窝仔猪计450头, 其中39窝共计325头发病, 发病率72.22%, 已死亡272头, 死亡率60.44%;而经产母猪所产仔132窝计1 526头, 其中仅23窝共计153头发病, 发病率10.03%, 已死亡78头, 死亡率5.11%。产房母猪除食欲下降和泌乳减少外, 其他症状不明显。育肥猪无症状。

2 病理变化

剖检濒死的发病仔猪, 可见部分脏器因脱水导致外观干燥 (11/14) , 胃内积有大量凝乳块 (10/14) ;肝脏不同程度肿大 (8/14) , 色淡 (7/14) ;脾脏肿大 (12/14) , 边缘有锯齿状隆起 (9/14) ;肾脏肿大 (11/14) , 有针尖状出血点 (10/14)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4/14) 、出血 (13/14) , 切面外翻湿润 (7/14) ;大小肠管扩张 (13/14) , 积气积液 (13/14) , 部分病例肠壁变薄 (11/14) , 剪开可见充满液态内容物 (12/14) , 色呈黄中透绿 (13/14) 。其中个别病例的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4/14) 。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取肝脏、脾脏病料各14份, 分别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 未见细菌。

3.2 分离培养

各种肠杆菌科培养基和鉴定用生化试剂均购自北京陆桥科技有限公司。无菌操作, 将采集的发病仔猪肝脏、脾脏、肾脏、肠内容物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培养基上, 37℃培养24~36 h[2]。经过增菌和分离鉴定, 仅获得1株大肠杆菌。主述:猪发病后曾分组试用多种新一代抗生素治疗, 却疗效甚微。据此推测该株大肠杆菌很可能是采样分离过程中操作不当污染的, 非病畜体内原生菌。

3.3 病原学检测

用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公司的猪瘟RT-PCR试剂盒、蓝耳病RT-PCR试剂盒、猪伪狂犬PCR试剂盒、猪圆环病Ⅱ型PCR试剂盒, 购自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多重RT-PCR试剂盒, 针对上述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有12份圆环病毒PCR检测呈阳性, 9份猪瘟病毒RT-PCR检测呈阳性, 且其中有5份圆环病毒和猪瘟检测均为阳性[3]。其余检测项目均为阴性。由此可知, 该场送检猪只主要感染了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瘟两种病毒 (见图1、图2) 。

4 综合防治

4.1 全场加强消毒

密斯托消毒剂, 产房每日喷雾消毒, 圈舍走道和舍间走道隔日消毒;门口消毒池中投浓度为2%~4%的烧碱液, 每隔3 d更换1次。

M.核酸Marker;1.1号样品RT-PCR扩增产物;2.2号样品RT-PCR扩增产物;3.猪瘟阳性样品RT-PCR扩增产物;4.阴性对照。

M.核酸Marker;1.阴性对照;2.PCV-2型阳性样品PCR扩增产物;3.1号样品PCR扩增产物;4.2号样品RT-PCR扩增产物。

4.2 严防疫情扩散

产房工作人员15 d内不得离开所属生产区;配送饲料、兽药、购猪等外部车辆禁止进入场区, 需消毒后在隔离缓冲带由场内车辆完成交接。

4.3 发病猪的治疗

发病仔猪群隔离治疗, 连续3 d肌肉注射抗猪瘟血清 (每千克体重0.1 m L) 和干扰素, 每天1次;发病母猪则以投药为主, 每100 kg饲料添加黄芪多糖200 g、强力霉素300 g、多维素50 g, 拌料饲喂4~5 d。

4.4 未发病猪的免疫预防

未发病猪群紧急免疫猪瘟细胞苗, 4头份/头;初生仔猪则于第1, 4, 7日龄注射干扰素;哺乳母猪紧急接种猪瘟细胞苗, 8头份/头。

采用上述防控措施后, 所剩及新发病猪病情好转, 场内疫情渐趋稳定, 除37头危重猪最终不治外, 其余287头病情好转, 5 d后大群痊愈。治疗过程中病死率11.42%, 治愈率88.58%。

5 结论与讨论

1) 猪圆环病毒病前些年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 故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本病例中发病猪却是初生仔猪, 表明本病发生有提前趋势。另一方面, 根据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再结合以往的经验很难判定病因, 最后依靠PCR和RT-PCR检验方法才确诊本次发病为猪圆环病毒病Ⅱ型和猪瘟混合感染。经对症治疗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 说明诊断结果正确。

2) 目前各猪场种猪圆环病毒Ⅱ型的阳性率很高, 若产房被病原污染或者哺乳母猪本身带毒, 又遇上恶劣气候, 极易造成圆环病毒病在产房仔猪身上原发;而该病属于免疫抑制病, 不但可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还会严重影响多种疫病诸如猪瘟的免疫效果, 最终继发猪瘟, 这正是该猪场此次发病的原因和机理。

3) 这次诊治过程说明, 发病后尽早确诊, 及时用药, 并做好产房卫生和消毒等综合措施, 是获得较好防控效果的关键。

4) 猪圆环病毒病不是农业部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 但近年该病疫情严重, 发病日期提前, 造成的损失惊人, 发病猪场今后应大力加强针对该病的防控, 尤其是免疫工作, 可于母猪产前20~40 d免疫猪圆环病毒Ⅱ型疫苗, 目前国内市售的有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猪圆环病毒疫苗、上海海利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的圆毕净以及江苏南农高科的圆克清等。

摘要:对某猪场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PCR和RT-PCR病原学检测, 并结合临床观察和解剖, 确诊为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瘟混合感染, 采取全场加强消毒、减少与外界联系、对发病仔猪投药治疗、健康猪紧急免疫预防等综合防治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关键词: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病,细菌分离鉴定,PCR,RT-PCR,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陈强, 曾丽莉, 俞伏松, 等.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调查[J].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 (1) :8-13.

[2]王生祥, 傅义娟, 林元清, 等.仔猪腹泻发病现状初步调查与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 42 (1) :29-30.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第6篇

1 仔猪断奶时做到“三过渡”

即换圈、分群逐步过渡, 饲料改换逐步过渡, 饲喂顿数由多到少逐步过渡。具体做法是:仔猪断奶时先隔离母猪, 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3-5d再混群, 以使仔猪心理应激与混群应激不在同一时间发生。天气变化及寒冷时, 要注意保温, 减少环境应激。提供优质易于消化的乳猪全价料, 定时定量饲喂, 并在饲料中添加乳酶生、胃蛋白酶各2片, 减少营养应激。

2 喂有机酸

有资料表明, 柠檬酸、延胡索酸、蚁酸钙和乳酸是目前世界上获得一致好评的有机酸味剂。常用乳酸、柠檬酸和延胡索酸, 用量为1%~3%, 或使饲料PH达5,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5%~8%, 并可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有害菌, 减少腹泻的发病率。

3 饲喂低蛋白日粮

大量研究发现, 低蛋白日粮可以防止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且可降低日粮成本, 两者结合足以抵消增重的损失。

4 提早补料, 促进断奶仔猪对饲料的适应能力

仔猪断奶后不可突然改换饲料, 特别是断奶第1周, 避免增加应激反应。在饲料中添加肠道保护剂:用次碳酸铋, 每头每次0.3~0.5g拌于饲料中, 每日3次, 自断奶之日起连用1周。

5 对已经腹泻的仔猪要及时补液

用口服补液盐 (ORS) (配方:水1000ML、葡萄糖22g、氯化钠3.5g、小苏打2.5g、氯化钾1.5g) , 让仔猪自由饮服, 直到腹泻消失为止。

6 治疗办法

仔猪断奶腹泻的防治 第7篇

1 流行特点及其症状

断奶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2周, 10 d左右发病达到高峰。其发病率、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措施有很大关系, 严重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在80%以上, 甚至导致全群覆没, 一般的经产老母猪带仔发病率高, 初产或青年母猪带仔发病率低, 断奶早的发病率高, 断奶迟的发病率低, 使用市售颗粒乳猪料的发病率高, 使用自配乳猪料的发病率低。急性的呈剧烈水样腹泻, 排泻物中夹杂未消化饲料, 往往突然死亡, 有的耳及腹部呈蓝色或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量减少, 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 直检体温正常, 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晚期病猪脱水, 精神委顿。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 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病猪尸体发绀, 肠管以小肠膨气、水肿、充血为主要特征, 或小肠充满稀薄的内容物。肠壁变薄, 大肠往往排空无内容物,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 发病原因

2.1 生理因素

仔猪的胃肠功能不完善, 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 胃酸少, 胃肠道菌群失调, 食入饲料不能完全消化, 引起消化不良, 导致腹泻, 此为腹泻发生的根本原因。

2.2 饲养管理不善

断奶后, 仔猪由以母乳为主要营养来源过渡到以饲料为唯一营养来源, 采食量必然大幅增加, 加重了胃肠负担, 进一步促进了腹泻的发生, 此为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

2.3 应激因素

包括心理应激 (母子分离) 、环境应激 (猪舍变化、温度、湿度、咬斗等) 和营养应激 (母乳转化饲料) 。最严重的应激是仔猪日粮从液态的母乳变为固体饲料。由于断奶应激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肠道损伤, 使胃肠酶的水平和吸收力下降, 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

2.4 病原微生物感染

由于日粮和应激引起肠道结构变化, 消化功能障碍, 破坏了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引起病原微生物感染。

2.5 不适当的饲喂方式

过度限饲及过度饲喂, 可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提早开食开料, 充分补料

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 方法是在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少许乳猪颗粒料, 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 强制其吃料3~4 d, 当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时, 便可采用料槽。补料时, 要尽量少添勤添, 一般每天喂5~6次, 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把剩余部分舍弃, 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实践证明, 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 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适应植物性饲料, 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锻炼和适应。大大降低仔猪断奶后的腹泻率和死亡率。

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 保证适宜的蛋白水平。一般而言, 早期断奶仔猪宜多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如鱼粉、蚕蛹粉等) 并通过平衡氨基酸来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 逐步实现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向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过渡, 以便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 改善饲料的利用率, 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断奶后6~7 d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 具体做法是:每天乳猪料的饲喂量以断奶前每天饲喂量的80%为准, 分3顿饲喂, 只给充足饮水, 不给任何其它饲料, 要保证饲喂半小时后饲槽内无饲料,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以下药物:每头仔猪每天用乳酶生6片, 酵母片6片或用复合VB溶液2 mL饮水, 以促进消化, 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如此连续饲喂1周以上, 然后酌情增加饲喂量, 其间如出现粪便稀软则全群停食1顿, 必要时进行强弱分群, 以免个别猪只采食过多, 引起腹泻。

断乳后维持“三不变、三过渡”, 减少断奶应激:三不变:原饲料 (哺乳仔猪料) 喂养1~2周、原圈 (将母猪赶走, 留下仔猪) 、原窝 (原窝转群和分群, 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过渡: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

加强平时的卫生管理措施, 主要是做好防寒保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防止细菌感染, 同时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 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 26~28℃;3~4周, 24~26℃;5周后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最佳。

3.2 治疗纠正脱水及补液

腹腔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 mL, 每天2次, 连用3 d。口服补液盐让猪自由饮用。

抗菌消炎:一般情况可肌肉或静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 mL, 青霉素10万~30万U和链霉素15万~30万U;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 日剂量30 mg/ (kg体重) , 口服4~7 d;还可用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物, 用法用量参照说明。

调节菌群平衡, 采用微生物制剂:一旦发生抗菌药物无效, 即可改用微生物制剂口服, 以扶持肠道正常菌群, 如双歧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等。

断奶仔猪腹泻防治对策 第8篇

1 腹泻原因

1.1 环境因素

仔猪由舒适的产房转入保育箱, 特别是由保育箱转移到保育舍, 温度、湿度的变化, 以及离开母猪的环境应激, 由依附母猪吃奶变成独立采食饲料生活的群体, 易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1.2 营养因素

仔猪由吃奶或奶加料变成完全吃饲料的适应性应激, 乳仔猪饲料中油脂含量高, 饲料霉变, 或饲料存放时间太长, 青、绿饲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 食盐含量超标,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不足, 钙和磷比例失调, 饲料配方不科学而引起腹泻造成仔猪生长滞缓。

1.3 疾病因素

由于仔猪免疫系统不健全, 所含母源抗体又随时间推移而成倍下降, 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导致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如仔猪黄白痢、副伤寒沙门氏菌病、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弓形虫病、焦虫病、慢性猪瘟、冠状病毒病、轮状病毒病。

2 预防措施

2.1 产前防控

产前半个月, 母猪料中加入0.3%生大蒜, 既可杀菌。又增强母猪食欲, 提高采食量。并配备大蒜酊, 用去皮大蒜200g, 60%以上食用白酒200m L, 黄连10g捣碎, 甘草5g捣碎, 浸泡 (密闭) 10d, 用前纱布过滤。产前半个月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K99苗防黄痢。部分农户反映其预防效果不明显, 可能其抗体产生的滴度和母猪向仔猪传递方式有待进一步论证。另外, 要注意圈舍干燥干净和母猪体表的清洁, 临产前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给母猪全身擦洗梳刮1次。

2.2 加强饲养管理

管理混乱、卫生状况恶劣的猪舍容易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 无间歇产仔计划, 频繁引进外地猪易发传染性胃肠炎。因此, 要及时消除粪尿污物, 定期清洗器具, 进行彻底消毒, 定期通风换气, 使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清洁。断奶仔猪免疫力低下, 对温度骤变也不适应。断奶幼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日龄为21~22℃, 41~60日龄为21℃, 60~90日龄为20℃, 所以要尽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20~25℃) 。

2.3 早期补料

从仔猪7日龄开始抓紧早期补料, 尽可能早开食, 既有利于增重, 也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 减轻断奶后某些饲料对仔猪消化道的敏感刺激。有资料证明, 断奶后第1周的泻痢发生率与断奶前消耗的饲料量成反比。因此。抓好断奶前补料可以预防腹泻发生。早期补料要抓好2个关键:一是饲料的诱食性, 二是仔猪补料的配方要全价营养, 并容易消化。

2.4 调整饲料营养成分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 因为蛋白质是日粮发生超酸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 降低蛋白水平可减轻肠的免疫反应。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 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 有利于增重, 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2.5 在饲料中添加多种制剂

在饲料中应添加多种制剂, 具体有以下几种: (1) 添加维生素E, 以保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提高免疫力。 (2) 应用微生态制剂, 如抗痢宝、乳康生、促菌生、乳酸生等, 这类制剂适用于细菌性腹泻的预防, 同时也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3) 应用酸制剂, 降低p H值, 增加胃内酸度,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有利于胃肠道内有益菌生长,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保持胃肠道微生物乎衡。 (4) 应用酶制剂, 酶制剂应用于早期断奶仔猪, 可以弥补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 保证猪的正常消化功能, 消除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常用的复合酶制剂有保力胺、八宝威、溢多酶等。 (5) 应用药物纯中制剂, 效果也很好。

3 治疗

3.1 补液疗法

对被毛粗乱、皮肤干燥、眼窝下陷的仔猪要及时补水。当下痢猪失去身体水分的10%时即面临死亡威胁, 因此对腹泻仔猪应及时进行补液。可用口服补液盐 (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 加温水1kg) 让猪自由饮水;也可腹腔注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 L, 或10%葡萄糖盐水10m L、地塞米松2m L、10%VC 2m L和适量抗生素, 2次/d, 连用3d。

3.2 抗菌药物疗法

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无条件的则用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注射或灌服。如每头猪肌肉或静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m L、青霉素10~30万U和链霉素15~30万U;每天用土霉素或卡那霉素30mg/kg·bw拌饲料投喂, 连用4~7d。

3.3 治疗仔猪黄痢

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防治 第9篇

仔猪早期断奶是一项提高生猪饲养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路桥区新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猪场普遍采用28 d或35 d早期断奶。一方面, 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增加产仔数。如一个标准化饲养的百头母猪场, 实行35 d或28 d早期断奶, 年多得断奶仔猪330头或440头 (与60 d断奶相比) , 另一方面, 早期断奶可降低种母猪饲料用量和提高断奶仔猪的饲料利用率, 一般来说, 哺乳母猪每天需5 kg左右饲料, 而空怀期间每头每天需3 kg左右饲料, 怀孕期间仅需2 kg左右饲料。与依靠母乳相比, 断奶仔猪通过对自身摄入饲料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 可以提高20%~30%的饲料转化率。然面早期断奶也给仔猪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食欲差、消化不良, 生长速度下降、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差,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腹泻。由于腹泻, 若治疗不及时、用药不合理或措施不当极易造成仔猪致僵或死亡。为有效地降低因早期断奶带给仔猪的负面影响, 过好早期断奶这一关, 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分析

2.1 仔猪饲料消化吸收不良

仔猪消化吸收不良与仔猪营养消化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仔猪乳糖酶的活性在出生后2~3周时达到顶峰, 然后很快下降。相反, 淀粉酶以及消化谷物中其它化合物的有关酶的活性在出生时很低, 在乳糖酶急剧下降时, 这些酶活性却逐渐上升。但断奶对仔猪消化酶活性增长趋势有倒退影响。故消化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1~2周期间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初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 以后随年龄增加。仔猪断奶前, 主要通过乳糖发酵产生的乳酸来维持胃内酸度, 断奶后由于乳糖的大量降低, 导致乳酸的生产下降使胃内的总酸度较低。同时由于饲料中的一些蛋白质及无机阳离子也会与胃酸相结合, 最终导致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障碍及仔猪胃肠道病原性微生物的繁殖, 从而破坏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由于以上生理消化特点的限制, 当仔猪断奶后常不能适应饲料由易消化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难消化的断奶饲料的转变, 同时, 由于断奶等应激因素的影响, 造成仔猪在断奶后1~2 d内拒食、少食, 而2~3 d后, 当仔猪饥饿时, 又大量进食, 短时进食的大量营养物质在仔猪胃肠道内又难以消化, 造成消化迟滞。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出现发酵, 打破大肠腔内和细胞内物质平衡, 并且也让肠道中一些病原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于是就出现腹泻。

2.2 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 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低仔猪的腹泻程度, 可能的原因是:蛋白质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抗原物质, 进入仔猪消化道后, 发生局部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道的损伤。

但是日粮蛋白质本身可能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 因为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反应。有关试验表明, 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 其中植物性蛋白质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有试验用3周龄断奶仔猪研究补料和开食料中不同蛋白源对断奶后的过敏反应和腹泻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源引起的腹泻最为严重, 腹泻开始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据测定大豆蛋白质中的抗原成分为大豆球蛋白和B—聚球蛋白。

2.3 病原微生物

引起仔猪腹泻的关键是日粮和应激引起的肠道结构变化, 而使病原微生物和毒素有机可乘。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有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猪轮状病毒。还有大肠杆卤、C型魏氏梭菌、霍乱沙门氏菌及伤寒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主要细菌及一些球虫。实际上排除饲养卫生环境差的情况, 导致仔猪腹泻的直接因素主要是日粮的可消化性及日粮的成分, 而病原性微生物导致的腹泻则是继发性的。

3 腹泻的治疗

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症中最为突出的则是腹泻, 若腹泻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都有可能造成仔猪的死亡或致僵。治疗分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也可在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药物, 进行大面积的腹泻控制。由于断奶应激的影响, 仔猪的腹泻原因最为复杂, 有的是因消化道菌群失调引起, 有的是消化酶的分泌抑制引起消化不良、有的是吃料过量引起的腹泻, 也有因受凉引起腹泻, 小肠绒毛损伤引起的腹泻, 当然也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因此, 对断奶的后的治疗应采取辩证施治的原则, 不能干篇一律。

一般而言, 若一栏之中有30%以上仔猪腹泻, 则除在料中添加抗生素外, 还应控料, 若大气冷, 空气潮湿, 还应防寒、防潮, 然后对腹泻较严重的猪口服抗生素治疗, 并给以口服补液盐等其它电介质药物进行对症辅助治疗。若在以上治疗1~2 d效果极不理想的话, 则应腹腔或静脉被液给药, 这时更应从多方面给药, 除抗生素和葡萄糖、生理盐水外, 还应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和地塞米松以提高抗病力, 同时也应加入适量NaHCO3防止酸中毒。从临床的实际治疗效果看, 腹腔被液治疗较静脉输液安全, 且效果相当。而静脉输液人多采取的是推注, 若给药速度太快, 极易造成仔猪心衰死亡, 最好是进行滴注输液。对心脏衰弱及微循环衰竭的可适量加入山莨菪碱或安钠咖进行综合治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仔猪断奶腹泻病诊治】相关文章:

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08-01

仔猪腹泻病防治06-13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防治06-26

仔猪链球菌病诊治06-24

仔猪腹泻症05-25

预防仔猪腹泻06-05

仔猪腹泻的治疗06-27

藏仔猪腹泻范文05-21

仔猪腹泻原因范文06-12

仔猪腹泻的原因范文06-30

上一篇:智能采集装置下一篇:责任高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