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2024-09-12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精选12篇)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1篇

一、英语课堂情绪策略的意义

1、良好的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常为自己的情绪所控制, 良好的情绪能推动认知活动的进行。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学习, 接受力会提高25—40%, 记忆力会提高1.5—2倍以上。有人认为中等愉快水平进行学习的效率最好;适宜的焦虑能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完成, 但焦虑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

2、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其需要情绪策略

英语是一门习得课,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只有在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状态下才能克服心理障碍和实际困难, 才敢于开口。据此, 《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分级目标。

3、实施情绪策略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情绪策略是尊重学生,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为其今后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需要。

二、英语课堂中学生情绪的主要体现

1、好奇。

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意识到他们某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时就会十分好奇, 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事物的愿望。好奇往往是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迸发的诱因。

2、兴趣。

指欲求认知、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前者是学生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后者是在某一特殊情景中, 参加某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

3、愉快。

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当学生完成了与他的技能相匹配的任务时, 就会有成功的体验, 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愉快适度能促进学习, 过低或过高都会阻碍学习。

4、焦虑。

当学生感觉到不能胜任任务, 同时又体验到成绩的要求和压力时就会产生焦虑。研究证明, 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则相反。

笔者认为,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中, 必须注意这几种情绪的内在整合, 注意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和不同教学目标对这几种情绪的调动应恰当偏重。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情绪策略

1、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

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相互尊重, 消除彼此间的意义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 有利于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从自身着手, 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

(1) 确立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应放下架子, 摆正位置, 时刻想到学生是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的生命个体, 并以组织者和协助者的身份参与课堂交际活动。

(2) 英语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的应是对学生的关爱、得体的装束、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优美的语言、饱满的情绪、乐观愉快的精神状态, 这样会感染学生, 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语言活动。

(3) 教师应帮助学生调整情感。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的兴趣, 克服优越感和自卑感, 把良好的情绪带入英语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2、好奇策略

好奇策略主要运用于新课导入, 教师可单刀直入, 直接提出问题;也可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知详情, 就看课文”的心情。如在SEFC BOOK II Lesson 46的教学中, 笔者是这样引入教学的:

Have you ever seen a lion at your place?

If you had seen one, where could it be from?

What would you do after that?

Mrs.Cousins found a lion in her garden.Where was it from?What did she do then?

Now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这样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新奇, 引导他们进行探索。

使用好奇策略要注意:创设情景, 设置矛盾, 制造悬念;呈现新颖、奇特的刺激;更换刺激呈现的方式, 比如可采用音乐欣赏法, 自动谈话法、表演法等。

3、兴趣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可见, 增加问题本身的吸引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刺激, 要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深厚的迷恋之情, 并在良好情感驱动下, 不断生成新问题, 良性循环形成后, 就能激活学生问题解决的内在动力。

所以挖掘教材本身内容激趣, 合理的内容整合编排是非常重要的。备课时要明确标注重点、难点, 讲解一般内容时, 只要精心、合理安排, 而重、难点内容则要列为有意注意, 并间隔地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述。恰当有趣的例子,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 以积极掌握这些内容。例如: (1) 抓导语设计, 引发猜想激趣。如学习《Country Music》时, 可让学生先欣赏Country Road的MTV, 并通过对画面和歌词的讨论, 引出Country Music这个话题, 进而说明乡村音乐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2) 抓关键词句, 引导扩想激趣。在学习Disneyland这单元时, 笔者在课上向学生展示21st century (1999-11-3) 全版刊登的于2005年完工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彩色模型图, 并作必要的介绍, 创设“辐射式”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疑问, 缩小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引发学生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 抓课文结尾, 引起续想激趣。有些课文, 特别是文学作品, 不止一种结尾, 教师可提出假设, 让学生安排结局。在学习SEFC:1B Unit 1 8“The Necklace”时, 先就故事细节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 最后提问:

1) What else could Jeanne say after she told Mathilde that her necklace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and 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the most?

2) If Jeanne returned the real diamond necklace to her, what would Mathilde do?等等问题。

采取兴趣策略要注意: (1) 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 贴近学生的生活。 (2) 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相一致。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幻想。 (4) 教师语言谐趣幽默。

4、愉快策略

愉快策略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新发展区”设置与学生技能相匹配的任务驱动教学, 使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 从而激发愉悦的进取心理。

(1)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擅长, 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 使更多学生获得更多愉快感。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 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 (Free-talk) 、演讲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2) 让学生体验成功。如《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教师事先通过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 再由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 在上课时进行表演导入, 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 容易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3) 多鼓励, 少批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确的反馈,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

(4) 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无“威胁”的心理环境, 学生的心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所以更能放松地投入学习。

使用愉快策略要注意: (1) 教学任务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完成的, 难易适中, 使学生能体验到成功。 (2)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安排任务,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3) 教学方式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

5、焦虑策略

教师应尽量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 安排跳一跳能摘着苹果的任务, 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潜能, 取得最大的收获, 并要对学生的参与进行合理的评价。

(1)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安排合适的任务。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任务要求, 将学生认为困难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小阶段来完成, 从简到繁, 循序渐进, 则可避免学生产生高焦虑情绪。

(2)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一起分析原因, 减少能力归因, 多鼓励, 少批评, 以降低学生的高焦虑。

(3) 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能有效地克服语言焦虑感, 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

使用焦虑策略应注意: (1) 把握好任务的难度及完成时间, 以调节焦虑感。 (2) 学习犯错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包容学生犯错, 鼓励改正错误。 (3) 强调个别谈话, 减少公开批评。 (4) 强调自我比较, 减少社会比较。 (5) 强调小组间竞争, 减少个人间的竞争。 (6) 强调努力归因, 减少能力归因。

课堂情绪的合理调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灵活采用调节课堂情绪的教学策略, 通过诱导良好的情绪使学生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感驱动下, 调控具体学习任务中的情感和行为, 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摘要:该文结合英语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 在肯定情绪策略的意义、阐述课堂中学生情绪的主要体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情绪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绪,意义,体现,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德俊, 田宝.情绪调节模式的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0 (5) .

[2]戴景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6) .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2篇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伴随着压力,有时还会发一些火气,面对学生有时有着些许无奈,甚至有时会把工作归结为一个字:累。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学会了自己减压,会寻找工作方法,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情绪管理,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情绪管理——教师的新型必修课。

首先,教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教师本人的情绪对工作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庄伟教授所说:“情绪是人类社会里对人影响最大,同时最被人所忽略的东西”。是让情绪控制理性思维还是让思维控制情绪?我想我们常常做的是前者,但学习之后我要努力做到后者。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属于学生,就应考虑自己的情绪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其次,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的调节十分必要。情绪积聚在我们心中,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但是释放有道,乱发脾气,迁怒他人不是良策,庄伟教授提出的几种特殊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1、给大脑提供维生素B族。我们以为情绪只是人的非理性的东西,原来,情绪也可以通饮食来调节大脑,这是一项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2、多饮水。水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不但能够提供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功用,还能对我们的身心进行有效调节,繁忙之余,一杯清水就可轻松解决心中烦扰。

再者:教师在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管理辅导好学生的情绪。以前,我们的管理很多是基于自己的主管臆断,教师更多地时候是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习了庄伟教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学生的情绪有其深刻的内涵原因,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找到根源,做一个循循善诱的的心理医生。从书中学到几种方法:

1、与学生交谈要设定目标。解决学生心理情绪问题不能单纯地看表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心理原因,并以此确定心理辅导的目的,明确目标所做的一切才会围绕目标,才会有所效用。

2、“停止做错即是值得立即赞美的小小进展”。回顾我们自己的教育经历,的确,我们有时候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小小改变,重视错误过于重视进步。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不要仅仅局限于已有的长处和优点,“进步”这才是教育的痕迹,肯定学生的进步就是在肯定教师的付出,肯定教育的力量。

英语课堂教学与情绪教育 第3篇

本文在情绪教育概念和重要性的阐述中提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们思想和内心的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们的心灵。”然后分析探索英语课堂中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并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英语课堂教学中若干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 积极情绪 理健康 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珏强调——“情绪教育”对孩子未来很重要。不过,情绪问题在在教育中并没有被重视,教师、家长关注的仍是学业。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小孩比外国小孩少笑50%,韦珏说,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孩子学习时有一个好情绪,脑子消耗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神学进去,没有好的情绪就不能学进去。因此,韦珏呼吁,必须在最基础的教育中开展“情绪教育”。

所谓情绪教育,简言之即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英语课堂教学与情绪教育是相互制约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的情绪,对英语学科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良好的积极情绪又能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二、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的调查

虽然学生有他们的共性,但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对班级部分学生作了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英语简单吗?英语课没有兴趣吗?上课为什么不听英语?上课为什么做小动作?上课为什么做别的作业?调查结果表明:80℅认为英语很难,50℅的同学对英语的兴趣只是一般,40℅的同学认为听不懂英语,30℅的同学上英语可能要做小动作,10℅的同学自己已经放弃学习英语。

(二)成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情绪不佳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业竞争的压力;人际交往烦恼;家长过高的要求;英语学科成绩不理想。

(三)英语课堂教学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1.英语教师的情绪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任何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英语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领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堂好课,教师的心情是良好的,教师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工整适量的板书讲授课堂内容;学生则能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当教师情绪不佳时,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教师情绪低落,课堂就缺乏生气和活力;教师心烦意乱,学生就会思维混乱,疲于应付;教师情绪冲动,学生就会情绪压抑,思维的积极性受挫。

2.学生的情绪因素影响英语课堂教学

一个学习习惯比较好的班级,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能够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通常在

班级里能够把英语教学完成比较好;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教师要及时引导。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同学们督促,通过同学们的批评,可以减轻被取绰号同学的不良情绪。应该说同学们之间的情绪影响是频繁的,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良好情绪也能够保障他自己上好英语。

三、教学策略

(一)教师情绪的培养

要保持教师授课时始终有良好的情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锻炼,强身健体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具备良好情绪的前提。虚弱多病的身体不仅会使自己的情绪不佳,而且还会使干任何工作都感到力不从心。②修心养性,泰然处事。作为教师,应该一心献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到遇困难时绝不退缩、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斤斤计较、对待挫折不悲观丧气,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能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③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如课前发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可以采用静坐、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课堂上由于偶发事件使自己情绪不佳时,要暗示自己,也可以稍稍加以停顿,既可稳定情绪又可稳定课堂气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有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二)学生情绪的培养

1.降低英语学习要求、激发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针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适当降低要求,制定可行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对班里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好的同学要求背诵课文甚至默写课文。中等的同学要求背诵词组或者默写词组。对于最差的同学,我也只能要求他们能够读出来,能够进行书写就可以了。903班的孙同学和杨同学,他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不会读英语单词,更不要说是课文。所以,我给他们的要求就是抄写单词和词组,完成后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们,他们上课从此变得很积极。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优点,并积极加以肯定及引导。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是很重要的。

3.通过英语内容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绪,达到情绪教育目的,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我对学生要进行英语内容教学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提高: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②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我在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英语教学中,当中有很多的单词和词组。如:used to/have curly hair/black/with light on/be afraid to/hate him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他们。主要采取了上课听写和默写。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一个一个用这些单词和词组说出句子。最后让学生用这些单词写成文章。从904班的同学的作业来看,他们掌握的很不错。特别邵同学写的文章很好。文章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语句通顺。可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是可以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当然,对英语也就有了兴趣。

在讲到第三单元的时候,学生情绪也是很高涨。主要是围绕学生身边的一些事情。如穿衣服、开汽车、带耳环、穿校服等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当说到要用be allowed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等来表达的时候,903班的同学男生表现得很活跃。

其中。一个男生还说到了“谈恋爱” We should not allowed to fall in love with girls. 我还特别用一节课开辩论赛。说说他们自己真正的想法。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老师也能明白学生的心理活动,他们情绪良好,那么英语课堂的情绪也就不在话下。

我想只要上课时,多注意对学生的能力提高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学生的情绪也就自然比较好。英语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完成。

四、结论与反思

情绪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动力。老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不足,正朝自己定的目标前进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注意把英语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情绪教育做到有机结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反思:教师要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也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我们应把握自己情绪,学着做个快乐的自己,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如何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作为教师尤其应该重视,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能尊重孩子的人才真正懂得尊重人,作为教师理应如此。尊重孩子的情绪,对其合理的引导,才能使他们与好心情同存。

参考文献:

1.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反馈,情绪影响

英语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近年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已经由传统的“如何教”逐步转变为“如何学”, 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课堂反馈是指教师根据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反应、参与学习的意识、学习合作情况、配合教学情况、情感变化等, 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 课堂反馈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课堂反馈的形式及特点

1. 课堂反馈的形式。

关于课堂反馈的功能和特点, 不同学者的观点有所区别。从广义上来说, 课堂反馈是指所有有利于语言学习的会话, 而从狭义上来说, 课堂反馈是指“用于缩小学习者当前知识水平与预期知识水平之间差距的信息”。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研究结论, 都能够看出教师的课堂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激发学生情绪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 课堂反馈的主要特点。总结起来, 课堂反馈的主要特点可以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课堂反馈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很多学者提出, 根据课堂反馈活动的主要特点, 其反馈形式具有极强的多样性, 既可以是描述性的, 又可以是评价性的。换言之, 教师的课堂反馈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概括和描述, 亦可以是对其学习效果的认可的评论。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根据反馈的内容进行划分, 课堂反馈还可以分为“认知性反馈”及“情感性反馈”。

2.课堂反馈具有双向度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不同, 教师的课堂反馈具有鲜明的信息传播双向度的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大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向是单向度的, 虽然教师也会偶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 但是反馈效率很低, 对于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发作用不明显。

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大量地运用课堂反馈教学技术, 学生可以随时掌握和认识到教师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和满意程度。除此以外, 教师的课堂反馈都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 这也是一个信息双向度传播的过程。因此说, 课堂反馈具有鲜明的双向度特点。

二、课堂反馈对于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

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课堂反馈对于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课堂反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与高中阶段的英语应试教育模式不同,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更多地是强调英语语言能力培养,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很多大学生在刚刚进入高校学习之时,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

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非常重视运用课堂反馈技术, 当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逐步转变以后, 会及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通过课堂反馈活动,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也将能够有效地克服学习方式方法转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其尽快适应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大有裨益。

2. 教师课堂反馈能够对学生情绪进行适度引导。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课堂反馈活动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即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绪进行适度的引导。

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从起初的畏难性情绪, 到经历若干中间阶段, 最终进入平稳性情绪阶段, 期间会经历若干个情绪变化和起伏。教师通过运用课堂反馈方法,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情绪起伏变化采取适当的反馈方式, 将会极大地有助于学生激发积极情绪, 疏导和化解负面情绪, 尽快进入学习情绪的稳定阶段, 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水平的建议

1.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 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反馈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突出性问题:

一是对于课堂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对于课堂反馈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将课堂反馈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认为只要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是课堂反馈手段单一。从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来看, 还有部分教师存在着课堂反馈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的课堂反馈都以评价式反馈为主, 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对与错”的区分。在这些反馈活动中, 教师的反馈大都以直接反馈为主, 反馈形式过于直接, 有时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 对于提高课堂反馈水平的思考。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反馈的效果和水平,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要提高对课堂反馈重要作用的认识, 将课堂反馈活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课堂反馈作为重要的教学技术加以应用。

二是要丰富课堂教学反馈的方法。针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应当适当增加以解释性和说明性为主的话语性反馈内容, 降低评价性反馈的比例, 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 采取适当的课堂反馈策略。教师在选择课堂反馈策略的过程中, 还要综合考虑学习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因素等。

参考文献

[1]王春辉.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反馈策略探析.中国西部科技.2014 (8)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5篇

篇一: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的结题报告

如何调控小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的结题报告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黄贵钰

在长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接触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当与同学相处不如意时就会情绪激动难以控制,甚至发生一些过激行为,怎样正确地疏导学生的情绪呢?我一直对这一问题思索着。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说是情绪主宰健康。情绪被界定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国内心理学家认为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包括如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克服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度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而影响思维,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去理解别人,如何激励自己克服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内容。情绪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控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提出了对《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以“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理论”。

1.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

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2.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3.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理论: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恐惧悲伤,但不应过分偏激,肯定的情绪应多于否定的情绪,快乐应成为儿童的主导心境。儿童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应充满憧憬与希望。有人认为,用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如果学生经常愁眉苦脸,垂头丧气,那么,他一定是位心理不健康的人。

(二)实践依据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严重的消极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人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印证,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 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

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全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在逐年提高,儿子杀母骇人听闻,中学生离家出走已司空见惯。基于此,我们应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克服情绪障碍,使他们保持健康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事情虽发生在中学里,但思想得从小学抓起。大量的事实表明: 有的人能力一般,却能冷静的处理判断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智力发达,但情绪却不稳定。因而改变了其成功的发展方向。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消极的情绪、情感,阻碍人们的活动,消蚀人们的活力,甚至引起错误的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适合研究对象的可行的方法,使他们摒弃不良情绪,保持优良情绪,使他们成才、成人,使他们的人生更顺利!学生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以至超过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只有指导学生采取各种有效的调节机制来稳定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了解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类型,探究其成因,摸索良策,帮助他们调节自我的机制以稳定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学会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内容

对小学低年级进行情绪教育的内容要侧重于“认识情绪”,这是情绪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表情的识别和表演,提高小学生对情绪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认识人的基本情绪。对小学高年级则应侧重调控情绪,调控小学生消极情绪,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二)研究方法

以个案的形式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法、集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比较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等。

(三)研究对象

1-5年级的小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验要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依据学生的身心及个人特点,认真制定科学的实验内容,并科学操作,注意积累资料,做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提高实验的科学水平。

2、差异性原则。学生在态度、情感、意志、能力、习惯上存在着差异,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并同时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究其原因,寻求合适的教法和学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一致性原则:教师、学生、家长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要有统一的认识,在研究中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家长的支持,家校配合共同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

1.拟定方案,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

2.先问卷摸底,再确定研究对象并开始跟踪教育,建立个案原始档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情绪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二个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2月)课题实施阶段 1.深入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跟踪教育对象,重点研究其情绪心理问题,分析成因,采取对策,进行详细的个案分析,建立档案。

2.制定详细的月达标计划,定时进行测评,研讨。

第三个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整理案例资料,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成效得失。

2.撰写结题报告,准备出版稳定学生情绪的方法的案例集。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见了一套儿童情绪教育绘本的丛书中的《我好生气》,这册书描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兔,遇到了不少令他生气的事。如:有人取笑他的时候,他玩得正高兴又让他停下来干别的活,他要去游泳天却突然下雨,尽了最大的努力画也画不好……面对这些“生气”的事情怎么办?小兔兔想了好多办法,终于不生气了,还懂得了下次再生气“我该怎么办了!”

先说说我自己,只读了其中一则就已深受其益,继续读下去,多年的工作、生活给自己心中带来的郁闷、生气、难过,面对未知情境的害怕等等都被一一承认、接受,好像心已去掉了束缚,变得轻松起 篇二:中学生物理厌学情绪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物理情绪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 徐建恒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宣传给学生减负,可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减负并没有起到增效的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甚而对一向视作“宝”的分数也不再看重。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这个学习阶段可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命运.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适宜的出现厌学心理,是我们的同学、家长和老师所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尤其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为突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许多的一线物理教师解决学生厌学的情绪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在教育的这块园地里,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厌学情况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乡镇有,城市有,初中有,高中有,技校有,就连小学也有,而且所占的学生比例还不少,令人十分的吃惊。

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小学毕业不想读初中,初中毕业不想读高中,高中毕业不想读大学,总想着出去打工赚钱,认为读书比打工辛苦。还有些学生,就算到了学校也不是来学知识,求学问,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混日子,最后弄张文凭。他们在学校里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老师在上面讲她的,台下他们自己玩自己的,老师批评还批评不得,似乎厌学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的厌学表现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乱交朋友,乱谈恋爱,还带领其他同学不学习,甚至带着其他同学在学校里赌博,抽烟,偷抢勒索,干着学生干不该干的事,严重的败坏了学习氛围。厌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令家长和老师整天的为他们担忧。

三、研究的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能找到学生产生物理厌学心理的原因, 使同学们认识到产生厌学情绪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努力消除厌学心理,为了长大后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奋发学习。同时,通过此次的研究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由此我们分析出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伊始,所以尤其注重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的培养。初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索能力、科学探究精神,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很多的物理问题设计简单的生活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好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很多物理规律,必须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中很多会涉及复杂的情境和繁琐的计算。

因此,要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数学功底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对学生要求比较高,这也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2、学生自身的原因

文化基础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随着现在课程难度的加深,有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导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于是就抄同学作业,老师是应付过去了,可是考试成绩却令自己不满意,然后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网络游戏、QQ聊天、言情小说等吸引着学生,因为学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就差,所以外界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容易就把学生的魂勾过去了,学生自然就会没心思学习,整天心神不定,心情浮躁,就产生了厌学心理。思想政治素质低。有相当部分的厌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是“双差生”,平时纪律松散,缺点毛病不少,坐立不安,因而就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学生只要考试考不好,就放弃学习,一点都不能振作起来,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3、社会原因

经济飞腾的现代,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诱惑着学生,使得学生一天到晚想看,无心学习,于是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学生,给学生灌输了一些陈规陋习甚至丑陋的东西,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今又很多人找工作都拉关系,走后门,这些不正之风使得学生觉得学习并不重要,因而就排斥学习,最终产生了厌学心理。在当今,不少企业、公司等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不看水平,使得青少年对学习有了糊涂的认识。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都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工资还很低,名牌大学的学生还卖猪肉等,这些现象使得学生讨厌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不良影响通过各种媒介、网络等途径传入,使得学生在人生的追求,对事物的判断有了偏转。

4、家庭教育影响时学习动机缺失

由于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开通了,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动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了一种畏拒感。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周末孩子都要学习,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压力,孩子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如今很多家庭都很富裕,家里就只有一个宝贝,因此钱紧着孩子花,孩子的经济就非常宽裕,使得厌学有了条件。

5、学校原因

有些学校教学教学方法落后,总以书本、课堂、教学为中心。老师上课就是一味的满堂灌,整个物理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对本来就比较抽象的物理更难理解,所以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在学习物理学科时,不能够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校教学实验等设备不齐全,很多实验课老师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呈现,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少了实验的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往往会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加大,这正是学生厌学情绪的元凶。学校在管理上,“严”得多,“宽”得少,学生课余活动单调死板,少了该有的生动灵活。

6、教师原因

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素质不高,与学生期望值相去甚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四、如何解决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开展,我校正在积极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才会留心自然和观察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各种生活现象。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了,才能想学,爱学,学好。那么如何解决呢?

(1)、从教师层面,教师要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

感因素,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使学生得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使整个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开展和很好的落实。整个教学效果就能达到理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精心的设计。达到最好的导入效果。(2)、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最有效、最直接凸径。将物理实验和探究式教学结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探究性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老师都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不给出唯一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

(3)、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增强授课的艺术,提高学习的效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是厌学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物理课堂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作业的布置要适量、适宜。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的布置的题型选择上要精心挑选,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要区分,题量也有区别,努力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不掉队,都能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够获得成就感。

(4)、家庭方面,父母要及时培养、传授中国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让孩子养成自强、自力的品质,让孩子有竞争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心灵上的关怀教育,而不是多给物质上的关照。父母平时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给孩子正确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一些家长对孩子严宽不当,孩子领教惯了,于是变得固执或自卑,对学习就极其不利。

(5)、学校方面,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让学生满怀需求入学,真真正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加强学校实验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在学生管理上,要宽严结合,学习要求上严格标准,课余生活中自由灵活,让学生课堂上学得主动,课余活动玩得开心,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与人环境。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学生个人,学生自身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对待外界新奇事物的出现。学生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努力学习。要有上进心,不懂就要问老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在不久的将来,厌学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信心来学习!

“厌学”这一主题非常的贴近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因此我认为这次研究性活动非常的有意义。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厌学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可怕啊??其实定下心来想想,学习是多么有趣的事,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交到朋友,是很幸福的,这是很多不能读书的人都很向往的生活,可是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同学讨厌学习呢?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知道学习的快乐和它的重要性,让正在沉睡的人能赶快的苏醒过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心钻入学习的领域里,在每次的检测中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就不会对学习再有厌恶感了!

五、课题组感想:

厌学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走到了一起,而这个课题正是将我们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在搜索、调查、咨询、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虽然我们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更多的是快乐,拥有的是彼此相互之间的信任。在这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厌学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只要有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把事情

做好。我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信任,学会了执著,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协作。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堂哲理课,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合作,什么叫团队精神,什么叫信任。

课题组成员:徐继伟、丁菊、尚运通、罗松科、王明杰

偃师市翟镇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12月

《关于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物理情绪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徐建恒

偃师市翟镇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12月

篇三:《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2年6月

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于2008年4月10日申报,经市、省教育学会课题专家组评审后,于2008年5月审核通过立项并顺利开题,现历时四年。在省、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实践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

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官林二中是一所乡镇农村中学,随着凌霞实验中学的创办和外来民工子女的逐年增加,官林二中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三个年级中有一半多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气氛极其沉闷;教师情绪浮动,师生关系紧张,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发现: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已经成为农村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理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教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2.有效教学的含义:

①有效

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

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为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改变。

2.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3.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变化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并通过尝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学科有效的教学方式。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课堂有效学习活动组织行为、辅助管理行为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官林二中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组际间集体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五、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第一、课题界定、开题论证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举行开题论证会。

第二、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第四、策略形成阶段(2010年9月—2012年3月):根据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制定第三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攻关骨干教师队伍,出台教学研究课方案,开设课题研究课、骨干示范课、行政督查听课、实验教师会课及对外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进行强势推进,开展“问题---困惑---小课题”的校本化问题即课题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构建官林二中“自学,展示,反馈”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体系。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6篇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这种状态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行为的变化。本文提及的情绪管理,既指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又指对学生的情绪指导和教育;如教师应加强自我认识,借助科学方法和手段,调适好自身的情绪,发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效益等。

教师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生活和自身的诸多压力,属于易引发情绪问题的人群。而教师又恰恰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和核心人物,是施教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教师的情绪反应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甚至是人格塑造。我们很难想象,郁郁寡欢的教师能培养出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满脸倦容者会打动感染学生,情绪不佳者会致力教学、热情从教。因此,作为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从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意义重大。

从教师情绪管理策略上看,就其外部环境而言,社会有义务进一步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对教师有要求但不苛求;学校有责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注重教师需求,给予人文关怀。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昭示我们,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改变完善个体的应是个体本身,加强情绪管理关键在于自助。落实在操作层面上,可以用完形治疗理论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加以指导。完形治疗理论侧重鼓励个体体验自己心中真实的情绪,了解自身真正的需求,对负面情绪不压抑、不逃避,用健康的态度加以对待。该理论的指导意义在于帮助个体明晰——坦然面对负面情绪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可通过“日三省乎己”,建立对情绪的正确认知,而后将情绪调适到心由境转、境由心生的境界。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侧重于分析引发负面情绪的原因,继而从认知出发,挖掘深层问题进行解决,清理情绪垃圾。综上所言,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教师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实践等方式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个人素质修养,培养快乐情绪,不断完善自己的情绪管理,尽快达成情绪成熟。

二、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对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有了大致了解。进人学校后,他们接触的环境更丰富,引发的情绪问题更多。从此时起,学生学习处理情绪的经验逐步积累,进而形成学习的情意或信念。正向情意将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推动力;而若形成负向情意前未及时妥善处理,一旦信念形成将难以改变。由此可见,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大有必要且必须尽早介入。

学生情绪管理常见的策略有三。一是以认知策略增进学生情绪的认知能力,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努力消除消极情绪,注重对其积极情绪的研究和培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培养积极情绪。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更为理性,更具有分析判断能力,扬长避短形成健康心理,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养成较好的意志品质,达成学习上阶段性乃至长期的成功。二是以行为策略增进学生情绪表现的适当性。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开始,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增强及减弱作用,改善其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妨建立特殊行为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扶正纠偏,抓住问题凸显的学生和凸显的问题,反复抓,抓反复,不断渗透,不断引导,于潜移默化不断积淀中引领学生向着正向情绪引导下的正确行为接近再接近。三是以情感策略增进学生情绪的感受能力。正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所揭示的,人的各类实践活动不单纯受理性和意志的支配和调节,同时要受情感的驱使。脱离情感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塑造安全、温馨、平和以及让学生感受到完全被接纳的心理情境,便于使学生较自由、开放地进入同伴的情感世界,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学生遇有情绪问题,也会不因压抑而变质,有能力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受找到出口。在这方面教师要有同理心,善于走近学生,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情感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三、构建新型课堂的路径

情感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即为情感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是构建知情交融新型课堂的重要之举。在《教学心理学新视点》一书中,张大均教授提到: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作为教师,在构建知情交融的新型课堂过程中不妨运用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音美配合法、实物刺激法、师情感染法等有效方法,多关注生动、形象、负载正性情感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集知识性、教育性、情感性、艺术性于一体;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破除师道尊严、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将其作为首要法则。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势必充满激情、活力又不乏理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与教学内容中的丰富情感产生共鸣,自己先入境,再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只有教师饱含激情,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只有教师善于利用有利于发挥教学功能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正性情感。有情感的课堂才是知情交融的新型课堂,才是活生生的灵动的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为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让我们切实关注教学的本源和实质,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一条新型课堂的构建之路,一条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浅谈小学生课堂情绪管理 第7篇

一、课堂情绪管理现状

情绪管理研究经过了一个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心理学家们从个体研究出发,在强调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基础上, 将个人的自我情绪管理引入企业员工情绪管理,通过合理引导员工情绪、创造积极的情绪环境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融洽度。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 一般只要求教师合理宣泄自身压力,管理自身情绪,对处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学生并无情绪管理的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注意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导致课堂氛围凝重,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如何将情绪管理引入课堂

1.给平静的课堂及时丢颗“石子”。平静的课堂最容易沉闷,学生也最容易厌烦照本宣科的老师。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避免课堂氛围出现沉闷,尤其是部分比较枯燥的课程。如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课前搜集一些和体育理论紧密相关的案例或笑话, 在讲解理论时穿插进去,增加课堂活跃性。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发现学生情绪较消极时及时给平静的课堂投入一两颗幽默的“小石子”,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2.制造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好奇心比较强。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 进行情景教学或诱导教学,通过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置趣味竞赛、自制体育器械、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环节, 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的同时设置一些有一定挑战性但又通过努力很容易完成的小目标,这样一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接纳程度。

3.合理引导学生情绪。部分学生因为外向型性格,在课堂上表现过于活跃。这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放得开而收不住,造成注意力只集中在自我表现上,忽略了所学内容。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该合理疏通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 将他们的兴奋点引导到具体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如发现学生情绪过于高涨,过于追求课堂表现,可以适时向这些学生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适度压抑其兴奋度。

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内向型性格, 课堂表现不活跃。这类学生心思比较活跃,但表现不佳,教师要对症下药,用眼神、幽默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三、针对两类学生的情绪管理

除了课堂实施教学中需要从学生表现的积极与否来适当管理学生情绪, 在连续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区分对待,用不同的激励和抑制方式管理他们的情绪。以便达到积极乐观的情绪目标。

1.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设置较低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课堂表现会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不敢回答问题,甚至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等。

针对这类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这样的学生每人都制定一个课堂参与问答的任务表, 这些任务可以是简单的、容易达到的。在课堂上,可以挑着容易的问题来点名让他们回答。这样一个个的小成就感会激励学生,让他们一步步敢于参与课堂互动,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2. 避免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容易眼高手低, 对一些简单的课堂问答环节不屑一顾。这种情绪如果经过长时间累积,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傲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他们设置一些较难但又不至于损害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和任务, 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同时,这部分学生一般好胜心较强,教师也可以用激将法引导他们去钻研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

小学生的情绪管理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看起来比较繁复,但如果管理好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起到正面催化剂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管理小学生这一群体的情绪,让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中健康成长,还需要许多教师同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继续探索。只有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8篇

作为理工类学生普遍开设的重要基础课, 大学数学的教学正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 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 成绩不够理想, 甚至出现掉队现象。因此, 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是高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和加强内涵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数学课堂中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一) 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的功利性较强, 迎接高考成为许多中学的主要目标, 高考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作为选学或干脆不教, 由此造成部分内容与大学数学脱节, 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3]如有些三角公式、反三角函数、极坐标、平面几何及立体几何中的有关结论等均属初等数学的范畴, 许多学生不了解或了解不多, 而在大学数学中均作为已有基础直接利用, 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

中学阶段, 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 学校和教师几乎安排好了学生每天的学习进程, 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 主动精神缺乏。同时, 中学数学课堂的容量较小, 训练巩固的时间相对充裕, 各知识点可能涉及到的题型, 教师基本上都能讲到, 学生大多是模仿练习, 为了迎接高考, 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训练, 围绕某个知识点反复做题加以巩固, 单元测试、章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更是枚不胜举, 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大学数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减少, 对学生的影响力降低, 大量的时间需要学生自主安排, 由于缺乏主动精神, 许多学生限于应付作业, 大量时间浪费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同时, 由于教学时数和教学进程的限制, 大学数学课堂容量大, 复习巩固时间少, 教学注重概念、原理及实际的应用, 题型训练相对较少, 对于依赖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知识的学生, 明显能适应, 甚至不能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三) 思维方式的转变

与中学数学相比, 大学数学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很少有固定的解题套路, 而且需要深层次思维、逆向思维。如“极限”概念, 许多学生感到抽象, 对极限思想的理解存在困难。再比如, 概率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 与研究确定性现象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学生对概率的定义、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估计和检验等问题感觉抽象难懂。

(四) 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中学习环境相对单纯封闭, 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考大学是大部分学生的明确目标。进入大学之后, 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大学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对宽松, 大量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 由于习惯了中学被动的学习生活方式, 许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 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有的忙于各类社团活动, 有的沉迷网络或游戏, 学习目的不明确, 思想松懈, 造成学业困难。

二解决大学数学课堂中厌学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等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常量, 而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变量, 是初等数学的继续与延伸,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对大学数学涉及的中学数学知识, 要积极引导学生加以复习巩固, 实现从中学数学向高等数学的顺利过渡。对于高等数学中的某些问题,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先利用中学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分析, 然后再引入高等数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加以解决。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问题, 可以先利用不等式等初等方法加以分析, 然后再引入导数来解决。

(二) 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 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课本内容搬上讲台, 而是经过教师反复加工整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以及数学基础, 坚持“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架好适合学生通过的桥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意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搭建起步的台阶, 为优秀的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 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帮助学生建构大学数学认知结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采用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和学生独立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其中启发式教学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 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 课前要对难点充分估计, 找出突破口, 由浅入深, 有的放矢。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时在备课时并没有全部估计到,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听课的反应信息, 随时加以调整。

(三) 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数学所具有的形式化、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使得许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困难, 兴趣不高, 成绩不理想。无论是理工科还是其他学科的大学生, 虽然学了多年的数学, 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很肤浅, 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 数学素养不高, 而这些数学素养是让人终生受益的精华。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适当穿插数学文化教育, 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 结合一些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介绍,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人文情怀。[4]

(四) 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去

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无疑是前人研究的成果, 这些知识的产生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其中不乏艰难与曲折。只是为了简明起见, 编写教材时所有数学知识不仅都以定论的形式出现, 而且几乎全部略去了知识发生的过程、命题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探索过程。长期以来, 数学教学停留在现成知识结果的教学上, 既不注意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又不注重揭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了“概念+例题”、“定理公式+例题”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了书本知识, 却不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 更不知道该如何实际应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有一条河穿过哥尼斯堡市, 河中有两个小岛, 岛与两岸之间、岛与岛之间有七座桥相连。人们晚饭后沿河散步, 常常走过小桥来到岛上, 或到对岸。一天, 有人猜想能否不重复地一次走过这七座桥, 但却没有人能够成功。有人请教数学家欧拉, 欧拉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把岛和岸都抽象成“点”、桥抽象成“线”, 做出该问题的图形, 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如果图中以某点为端点的线有奇数条, 就称此点为奇节点, 否则称为偶节点。于是, 不重复地一次走过每一座桥等价于“图形中的奇节点不多于两个”, 由于该图形中有四个奇节点, 因此猜想不成立。欧拉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决, 回答了无法一次走过每一座桥的原因, 充分体现了建模思想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建模:一方面, 要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把数学知识蕴含的建模思想“显化”出来。如概率统计中常见的分布就是一些数学模型, 以二项分布为例, 教师在教学中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共性, 经过归纳总结, 得到二项分布的分布律, 这一公式可以处理任何符合二项分布的随机现象。另一方面, 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能使其产生解决愿望与兴趣的题目, 与他们一同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如购买彩票的中奖率问题、估计一种新产品在未来市场上的畅销率、工程上的产品质量评价、大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医学中的新旧药品治疗疗效的比较或疾病诊断等问题。学生运用所学“概率统计”知识,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创新实践能力, 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5]

(五) 课堂教学要重视情感激励, 构建师生和谐的教学文化

情感激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中介, 引起需要, 激发动机, 影响行为的心理过程。首先, 要利用语言进行激励, “良言一句暖三江, 恶语伤人气难消”, 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是金钱买不到的。其次, 要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激励, 人际交往过程中, 情感相容者交往频繁, 关系密切;情感不合者难于沟通, 甚至于互相排斥。因此, 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来赢得学生的信任, 以情激情, 以情感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6]再次, 利用尊重进行激励, 教师肩负着育人工作, 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 并帮助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功。最后, 还要通过信任进行激励, 信任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能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形成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 形成教学的生存方式, 这就是教学文化。教学文化一旦形成便反过来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文化, 消除学习进程中的各种障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琪.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徐继存, 车丽娜.教学文化研究引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 (4) :18-22.

[3]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实然诊断与应然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 :31-34.

[4]张俊列.教学文化及其变迁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9) :28-31.

[5]王伟华.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3) :85-88.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9篇

既然情绪调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我们教师更应该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以积极的情绪状态、理性的自我调控来建构课堂, 以精彩的言语表达、合理的表情留白来丰富课堂, 在情与识、情与景、情与情的交融和共话中,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促进课堂智慧的和谐共生,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相长。

一、积极情绪:诱发学习兴趣的心灵动力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 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 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 是整个人活动的动力。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自觉性, 还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来作为动力支撑。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 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试想,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教师的反馈只是面无表情的一个点头, 那接下来还会有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吗?当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应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 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许与肯定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充满信心。当然我们的表情很重要, 即使有些学生听不懂, 但是也能从我们赞许的目光中看出我们是在表扬他。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积极思考, 勇于交流, 而且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向上的情绪。

二、自我调控:捕捉智慧生成的教学机智

一节三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 笔者和学生进行简单的free talk, 问了How are you?笔者本以为学生都会回答, 结果一连问了几个同学都答不上来, 于是笔者的情绪受到了影响, 接下来的课讲起来也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学生的情绪也随之受到感染, 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发言人数也极少,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后, 笔者总结了这节课失败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没能调节好课堂情绪。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调控者, 教师既要调控自己又要调控学生, 还要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而所有这些调控都建立在教师对自身心理调控的基础上。自我调控, 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尽管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像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琐事, 即便是在课堂上, 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 我们难免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的时候, 但我们必须学会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 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抛脑后, 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 实现自己的情绪转变, 并以自己快乐、饱满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以亲近平和、有容乃大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 善于捕捉住每一个可能生成智慧的瞬间, 以机敏、睿智的教学机智调控好课堂。

三、言语表达:传递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

言语表达是所有表达方式中最直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 而且还应该注重教学言语的生动、活泼, 使其富有情趣和感染力, 以便使教学言语不仅能传递语言知识, 而且能传情。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过这样的实验:在领读单词的时候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先用降调领读第一组, 发现学生读单词时有气无力, 似乎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操练;随后用降调和升调结合起来领读第二组, 笔者惊喜地发现, 第二组和第一组的效果大不相同。用升调和降调读单词, 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 学习效果相对也好。笔者还发现, 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拉长等, 同样会让学生热情高涨, 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否则, 只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

现在, 笔者上每一节英语课前, 总会把每个句子反复听录音, 反复地读, 反复体会, 并力求做到使每个句子都富有表情色彩;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对话时, 尽量深情并茂, 同时还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拉长等, 努力把学生的情绪融入到课文所蕴涵的意境中去,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表情留白:超越教学文本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脸部表情、体态姿势等不仅能加强教学言语的作用, 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而且还能起着替代教学言语, 甚至超越教学言语的作用。比如在讲"I can't find my bag."这句话时, 教师一边做出非常着急的样子, 到处去寻找事先已藏好的包, 一边不停地念叨"I can't find my bag.Where is it?" (学生已经掌握Where is it?) 无需多言, 学生已经全然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丰富的表情不仅能提高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的科学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情绪,课堂教学,科学管理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 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表现。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但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一般来说, 积极情绪如愉快、兴趣等,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 消极情绪如忧愁、沮丧等, 则起破坏、阻断的作用。那么, 我们语文教师又应该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呢?

一、学着体察学生的情绪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关注每位学生, 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发展, 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也是学校教育成为真正关注“人”的教育。我们每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就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的学生现在的情绪怎样?例如:当你走进教室学生一片吵闹而无法静止, 你可以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活动让他们兴奋得难以抑止, 还是上节课某老师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让他们回味无穷, 还是……”当你正滔滔不绝地讲解而你的学生昏昏欲睡时, 你可以想想:“是我的学生对我所讲的话题不感兴趣, 还是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心不在焉, 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激动不已, 当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垂头丧气时, 你都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学生今天的情绪怎么样?他们的情绪我又该如此掌控呢?有许多教师也许只是很单纯地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应该有情绪, 所以不愿也不肯承认学生的情绪存在, 更不去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一些消极情绪。可是, 我们要知道, 人一定会有情绪的, 一味地忽略学生的情绪, 无视学生的积极情绪, 压抑学生的消极情绪都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着体察学生的情绪, 是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二、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显而易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情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我们教师该如何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当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流露出消极情绪如冷淡、厌倦等, 我们又该如何巧妙地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 使其转化为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绪呢?在课堂四十多分钟的教学中, 我们尤其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前期、中期、后期的情绪变化, 做到适时调节, 张弛有度, 松紧有致。

(一) 课堂前三分钟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前三分钟的教学对整堂课的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前三分钟的教学有吸引力, 可以把学生的情绪从躁动的课间十分钟拉回到课堂学习中, 使学生的情绪与课本学习融为一体。很多艺术类、感人的、有趣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 学生往往对此是既有兴趣, 又能抒发情感。那么在课堂前三分钟的教学我们不妨为学生朗诵一首精美的诗, 为学生唱一首动听的歌, 为学生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 也可以让学生猜一个有趣的谜语, 当然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挖掘, 既能使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 又能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的铺垫。例如, 当我走进教室时, 学生还在为上节课的某个数学题争论不休, 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四周, 深情地对学生说:“我们不仅要做个数学知识海洋的冲浪者, 也要去尝试着做个语文世界的探索者, 领略语文的魅力。”接下来, 我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小诗:“一双赤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并动情地诉说着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 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 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 !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 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随即导入新课, 亮出课题——“背影”。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诵、深情地叙述中躁动的情绪归于平静, 并对所要学的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语文教师对课前短短三分钟的教学进行艺术化的设计, 创设一种具备语文特点的导入情境, 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而且能较快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因此, 如何组织好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是调节学生情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 课堂中间时段教学

每一节课的中间时段 (课上15分钟—35分钟) 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期, 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得到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时段, 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高涨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拉 ? 弗雷德里克森说:“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 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健康与圆满。”那么我们教师强化并利用好学生的这种积极情绪, 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时段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等生机勃勃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像花儿一样“开放”, 学生也会看到的更多、想到的更多、创造的更多, 和老师、同学建立更和谐、更亲密的关系。例如, 在教学梁衡的《夏》一文时, 我主要设计了赛读这一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选择文中1—2个景物描写片段, 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氛围,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以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读出了夏天到来时的热烈和强大气势, 读出了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活力, 学生的积极情绪也随着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而得到了强化, 整个课堂充盈着他们喜悦、激动、自豪的情绪, 这种情绪了也更加推动了学生对“夏”的特点的理解。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情绪为着落点, 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情绪和教学内容得到有机的统一, 达到互为促进、互为增效的目的。

(三) 课堂后五分钟教学

课堂后五分钟这一时段学生常常会出现疲惫、懈怠等消极情绪。在这一时段, 我们教师可以在前一时段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 引发学生更为深层次的思考, 刺激学生的消极情绪, 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让他们再次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 在教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时, 我们可以在课堂后五分钟设计以下的问题:1父亲用大半辈子造一个高台阶的新屋到底值不值得?2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和《台阶》都是写父亲的文章, 在立意和选材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台阶》中的“父亲”这一农民形象和鲁迅的《故乡》中的“闰土”这一农民形象有何异同, 当今的农民这一群体和他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把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引向了深处, 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还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课堂后五分钟的教学中, 学生的情绪同样不可忽略, 调节好学生这一时段的情绪将使课堂教学由浅入深, 留给学生无限的思考和展望。

三、乐于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情绪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和冥想。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语文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主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即“说”和“写”来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一) 说一说

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给予学生发言权, 把他们的情绪尽情地表达出来。这种情绪的表达可以是对课文的质疑, 对老师和同学观点的不认同, 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两点想法。这种“说”的情绪表达使认知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也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

(二) 写一写

除了“说”, 我们也可以通过“写”这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情绪, 比如写一首诗、填一首词、对一句对联、续写一个结尾等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表达。但是, 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 我们要能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融合到写中去, 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一个契合点, 做到情绪的厚积薄发而又不露痕迹。如, 教《囚绿记》一文时, 我引导:如果, 有一天, 作者和常春藤再相见, 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常春藤, 并尽情地抒发你内心的情感。如, 请学生结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内容, 写出下列对联的下句: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 这种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用“心”施教, 用艺术化的方法, 用正确的方式, 体察学生的情绪, 理解学生的情绪, 然后调节学生的情绪, 从而使学生的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 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本职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切, 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叶素贞, 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 第11篇

既然情绪调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我们教师更应该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状态、理性的自我调控来建构课堂,以精彩的言语表达、合理的表情留白来丰富课堂,在情与识、情与景、情与情的交融和共话中,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智慧的和谐共生,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相长。

一、 积极情绪:诱发学习兴趣的心灵动力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活动的动力。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自觉性,还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来作为动力支撑。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过程”,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试想,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反馈只是面无表情的一个点头,那接下来还会有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吗?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许与肯定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充满信心。当然我们的表情很重要,即使有些学生听不懂,但是也能从我们赞许的目光中看出我们是在表扬他。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勇于交流,而且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向上的情绪。

二、 自我调控:捕捉智慧生成的教学机智

一节三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笔者和学生进行简单的free talk,问了How are you?笔者本以为学生都会回答,结果一连问了几个同学都答不上来,于是笔者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接下来的课讲起来也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学生的情绪也随之受到感染,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发言人数也极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后,笔者总结了这节课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没能调节好课堂情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调控者,教师既要调控自己又要调控学生,还要调控整个教学过程,而所有这些调控都建立在教师对自身心理调控的基础上。自我调控,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像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琐事,即便是在课堂上,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我们难免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的时候,但我们必须学会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抛脑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实现自己的情绪转变,并以自己快乐、饱满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以亲近平和、有容乃大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捕捉住每一个可能生成智慧的瞬间,以机敏、睿智的教学机智调控好课堂。

三、 言语表达:传递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

言语表达是所有表达方式中最直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而且还应该注重教学言语的生动、活泼,使其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以便使教学言语不仅能传递语言知识,而且能传情。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过这样的实验:在领读单词的时候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先用降调领读第一组,发现学生读单词时有气无力,似乎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操练;随后用降调和升调结合起来领读第二组,笔者惊喜地发现,第二组和第一组的效果大不相同。用升调和降调读单词,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学习效果相对也好。笔者还发现,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拉长等,同样会让学生热情高涨,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否则,只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

现在,笔者上每一节英语课前,总会把每个句子反复听录音,反复地读,反复体会,并力求做到使每个句子都富有表情色彩;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对话时,尽量深情并茂,同时还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拉长等,努力把学生的情绪融入到课文所蕴涵的意境中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表情留白:超越教学文本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脸部表情、体态姿势等不仅能加强教学言语的作用,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而且还能起着替代教学言语,甚至超越教学言语的作用。比如在讲"I can't find my bag."这句话时,教师一边做出非常着急的样子,到处去寻找事先已藏好的包,一边不停地念叨"I can't find my bag.Where is it?"(学生已经掌握Where is it?)无需多言,学生已经全然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丰富的表情不仅能提高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马卡连柯指出:“凡是不善于模仿,不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情绪调控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情绪属于人的感情层面,要真正做到以情生情,以情促智,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共生、教学相长,使英语课堂成为“铸造人的精神世界”的“氧吧”,还需要我们英语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 第12篇

(一) 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1

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 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Thompson (1994) 指出, 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 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 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 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 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Master (1991) 指出, 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情绪管理前, 会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的主观意义以及自身应付能力进行认知评价, 最终决定如何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 (1995) 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 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 以适应特定环境。

(二) 国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徐元红认为2, 所谓情绪管理,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王泽华认为3, 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 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 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纤解情绪。而师曙光将情绪管理界定为4, 通过有效的方法, 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飞飞在综合国内外情绪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5, 情绪管理是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 积极寻找情绪策略, 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 情绪管理是个体有意识地觉察、表达、控制自我情绪的行为, 从而达到个体身心适应良好的状态。情绪管理包含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三个部分。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一) 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据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1]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2], 在18个备选项目中, 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可见, 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 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 情绪起伏波动大, 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 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3]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 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 防患于未然, 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 科学进行情绪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认可,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对人的各个方面、各种需要给予关注:要求我们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智商, 还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不但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 还要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 还要交给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4]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科学分析自己的情绪成因, 合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三) 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 反之, 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从狭义上来讲,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 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 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 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 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一)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 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 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 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另一方面, 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 通过“情绪管理”教育, 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 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 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5]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 学会察言观色, 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的感受,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 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二) 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 改变认知法: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 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 (刺激因素) 、生理状态 (生理因素) 、认知过程 (认知因素) 三个条件所制约的, 其中, 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6]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 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 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 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 消极情绪就会改变, 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因而, 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 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 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 合理表达法:

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 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 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 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 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 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 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 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 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 控制法:

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 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 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 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 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 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 通过倾诉 (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 、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 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摘要: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情绪问题是核心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内涵、情绪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情绪管理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合理管理情绪的目的。

关键词:情绪管理,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控制

参考文献

[1][6]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 8.P12

[2][4]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科学创新导报, 2007, 36.

[3]冯维, 吴晓雷.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5]林文.试论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3.

[7]徐元红.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3.

上一篇:心理素质研究下一篇:小儿支气管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