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及注意事项

2024-07-26

优势及注意事项(精选12篇)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1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主要优势,具体应用,注意事项

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在工程建设中, 工程测量的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PS定位测量的技术凭借着其准确的精度, 高额的经济效益等等优势, 现已被广泛得应用于工程测绘当中。GPS定位测量为工程测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为工程测绘的精度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为工程建设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从而促进了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加速了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大方向和趋势。

1 GPS测量技术的主要优势

(1) 测站与测站间不需要通视。GPS测量对于测站和测站间的要求规范不复杂, 相互间无需通视, 只要留意测站的上体空间是宽阔的, 没有干扰物, 使GPS的系统不会受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这一优势将大大节约测量工程的造价成本。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 就可以更加便捷、自如得选择点位, 可以按照实际工程的要求来确定位置所在, 从而节约了大地网测量当中的过渡点和传算点的测量任务。

(2) 定位的精度较高。通常双频接收机GPS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 而红外线其精度是5mm+5ppm, GPS测量得到的精度和红外线的精度差不多, 随着距离的拉大, GPS测量出的精度越精准, 优势显现得越清晰。通过种种应用的实践认为:GPS相对的定位精度不超过50km时, 能够达到10-6。当GPS的相对定位的精确度处于100km~500km范围内时, 能够达到10-7。当GPS相对定位精度达至1000km时, 能够到10-9。然而当范围在300m~1500m时, 工程精密定位测量的过程中, 长达1小时之上观测的解, 平面位置的误差小于1mm, 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进行比较, 边长较差最大是0.5mm, 校差中误差是0.3mm。

(3) 观测的时间比较短。一般设置GPS的控制网, 每个测站的观测的时间大约为30-40分钟, 若通过运用快速静态的定位手段, 则将会缩短观测的时间。如果是通过运用实时动态差分法 (RTK-Realtime kinematic) , 能够在短短的5秒之内就测算出测点的坐标。

(4) 提供三维的坐标。GPS的测量在进行精确得测算观测站的平面位置之时, 能够精准得测算出对于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5) 操作简单便捷。随着GPS测量的系统接收机的步步完善和先进, 自动化的水平也随之逐渐得提升。接收机的重量和体积的减小, 使外业测量的工作人员减轻了工作强度,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程度。如今的GPS接收机愈加小巧, 操作也越来越简单便捷, 测量人员只用把天线进行对中、整平、然后量取天线的高度, 开启电源, 就能够轻松得获得自动观测效果。将所得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的软件简单处理就能够算出测点三维的坐标。此外, GPS的测量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 且不会受到来自天气、气候的干扰和影响, 简捷得多。

2 GPS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

(1) GPS测量方面的技术设计。①《城市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及工程测量合同的要求, 是GPS测量的技术设计依据。②设计精度要求。根据测量区域和工程实际要求, 一般可以选取城市或者是工程二级GPS网来用作于测量区域的首级控制网。为实现精度的准确目标, 通常平均的边长在1km以内, 最弱边的相对误差药在1/10000范围内, 而对于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a≤15mm, 比例误差的系数b≤20×10-6。③设计的基准和网形。工程实例当中, 控制网一共是12个点, 其中的2个联测已知平面控制点, 5个高程控制点。网形布设成边连式, 架设GPS接收机3台进行观测。④编制作业调度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应根据卫星的可见预报图和几何图形强度, 选择最佳观测时段。

(2) GPS测量外业。①选点。由于GPS测量测站点之间无需通视, 所以选点比较方便, 网形结构比较灵活。但是要求测站上空开阔, 测点周围高度角15°以上不要有障碍物, 以便于卫星信号的接受。②观测。根据GPS作业调度表的计划进行观测, 卫星高度角15°, 观测间隔10秒。在三个点上同时架设三台接收机天线, 量天线高, 开机进行观测。当各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时, 根据接收机给出的提示进行相关数据的输入, 那么接收机自动进行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记录观测手簿。

3 GPS测量技术的应用方式

(1) GPS测量外业的操作和实施。①选点。点位的选择要遵循容易设置接收设备、视野宽阔的地点。选点时要着重考虑:A每一点与某一点进行通视, 为接下来的测量工作中的使用提供便捷;B视野周边范围的高度角在15°以上的避免有障碍物的干扰, 保证信号的畅通;C点位的周围, 不可以存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 (例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等) , 距离不能低于200米, 距离高压的电线不能低于50米等, 要防止电磁场对信号造成干扰和影响, 从而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干扰和影响;D点位应选择位于交通方便、地面基础稳固、容易保存、能够方便和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系的地方, 以利于观测以及日后的使用;E选点之后,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埋设标石, 标石的要求须稳固, 而且要填写点之记。②观测。外业观测的内容有:天线安置、开机观测、气象参数测定、观测记录。并且尽快得把数据转到存储设备之上, 观测人员要记录观测手册。

(2) GPS测量数据的处理。把GPS接收机得到的观测的数据传输至存储的设备以后, 需要将分流数据。就是说通过原始的记录, 经过解码过程, 把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将无效的观测数据和信息删去, 从而形成各数据文件, 比如观测文件和测站的信息文件等等。数据文件的格式进行统一, 把各种类别的接收机的数据进行格式上的记录, 项目及采样密度和观测值得数据单位统一作为文件格式的标准, 从而能有利于一起进行处理。通过多项式拟合法, GPS卫星的每次发送的轨道参数平滑, 从而将观测时段的卫星轨道进行统一和标准化。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观测值需要必要的改正, 于GPS观测值的中间进行对流程的修改, 单频接收观测值的中间进行电离层的修改。为了净化观测值进行预处理, 从而提升观测值的精准程度。通常数据处理软件均是运用站星双差观测值。

4 GPS测量技术的注意事项

(1) 与常规测量一样, GPS测量应先复核起算基准点的精度, 起算点应为高等级的控制点, 且与观测点之间具良好的位置分布。

(2) GPS测量中测站点选点会影响到观测精度。所以选点要求站点上空开阔, 周围高度角达到15°以上无障碍物。

(3) GPS测量并不是万能的, 在信号较弱的区域, 会出现信号浮动状况。如果出现类似实测4.4不同型号GPS测量的成果同样会出现误差, 在外业测量, 应避免使用不同型号的仪器。

5 结论及建议

(1) GPS控制网无需通视, 所以选点更为灵活, 布网很方便, 在测区复杂或是通视性的区域, 优势更为明显。

(2) GPS接收机观测自动化还有智能化, 观测的时间不长, 作业的强度不高, 观测的质量大多被观测时卫星的空间分布以及信号的质量所影响。所以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选点, 并选取最佳的时段进行观测。

(3) GPS测量, 保障接收卫星信号的质量以及已知数据的精准度和数量, 即能算出符合精度目标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为了保证控制点高程精度, 应联测足够的已知高程点。

参考文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徐绍铨等,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斌, 浅谈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科学之友, 2011, (12) .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2篇

3.1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不是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

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

改革的正确方向。[3]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3.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首先,不能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其次,评价一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培训。[4]

3.3适时、适量、适当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可以由教师讲清楚,由其他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在中学数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函数图像问题、定值问题、轨迹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较难画出的图形。[5]

并非一堂课全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其它教学手段又无法实现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能体现其价值,防止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

教师设计课件,不要只注重外在形式,应注重实效,应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注意力规律。

3.4注重交互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及时反馈

计算机辅助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计算机和学生可以进行对话(当然不是以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在设计课件时+不要只出现简单的“对话”,比如可以采用超文本结构,学生与教师可以在课件运行时改变与控制教学活动的内容和顺序,不仅能呈现信息,而且能接受学生对指定问题的回答,并对回答给予判断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实现自主学习创造环境,避免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现象,实现因材施教。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如前所述,反馈信息带有一些启发性,不仅仅是“你真聪明!”或“再思考!”的字样。

事实看来计算机已经走入了中学数学课堂,但并没有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信息素养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水平有待提高,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少。计算机辅助

[1][2]下一页

数学教学,应增强启发性、交互性、针对性以及反馈的多样性。

笔者以为,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目前一些课本搬家的练习软件令人担忧,应进一步开发。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外包;优势;主要问题

一、企业实施财务外包带来的优势

(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形式也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手工记账模式逐步被财务软件取代。企业财务工作要实现电子化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电子化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及投入。此外,由于软件信息的快速发展,还要求企业不断对软件及硬件进行更新换代,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这一资金投入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些小微型公司,这项投资产生的收益并不明显。而对财务进行外包后,企业不需要为购置必须的软、硬件设备而耗用大量流动资金,也减少了进行日常维护及更新换代而支付的费用。财务外包减轻了企业财务工作的人工成本。企业财务外包减轻了维护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雇佣的IT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成本,尤其是IT维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往往高于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此外,实施财务外包还可以为企业减少大量的附加人力成本,包括财务人员的休假、福利、加班费等开支。

(二)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精力发展主业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财务外包不仅可以集中财力和物力发展主业,还可以帮助企业借用外部机构的专业优势来实现和挖掘财务数据的潜在价值。财务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知识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领先者,他们都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财务外包不仅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效果,而且可以使企业的相关人员接触该行业的先进财务管理方法,这对企业自己的财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最直接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外包服务商还可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财务透明度

财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真实性,获得最真实的财务信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实施财务外包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财务信息的规范和透明,一方面,服务商派出的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执业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能够避免会计信息造假,从而保证财务信息质量。服务商是作为第三方独立存在的,由它们操作的财务信息应该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而且服务商一般在业界具有较高的声誉,上市公司通过财务外包产生的信息,更能获得监管机构和外部投资者的认可,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开放的市场对服务商也有较大约束,服务商泄漏信息的风险也不会高于企业自行处理财务业务的风险。

二、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合理划分对外承包的事项范围

对于企业来说,一些核心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工作必须自己完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财务工作都能给外部承包商做。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发展之本,当然不能被外部人控制。任何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牵涉到一系列的活动,核心职能业务需要其他非核心业务的支持。如果拟外包的职能对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控制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就不宜为了短期目标实施外包策略。也就是说,企业在考虑该事项是否外包的时候,不能过分强调短期效益。因此,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潜在的商业秘密泄露风险,合理确定财务外包边界。企业应将财务资金营运管理中的弱势资源外包出去,同时保证外包策略的实施不会损害其它部门的利益或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二)从市场上选择专业的承包商

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专业的财务外包机构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选择好的外包商是财务外包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对外包商的选择出现失误,将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影响企业财务执行的合法、合规性,并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考价值。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一定要谨慎。一般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质量承诺。承包商提出的质量承诺是否符合企业的预期目标,是否能为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意见;(2)价格因素。价格是企业选择外包商的主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进行财务外包的主要因素就是降低运营成本;(3)外包商的专业化水平。企业提出外包需求的一般都是些比较基础的财务工作,主要是为了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而采取的补救行动,因此必须选择专业的外包商才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工作。(4)外包商的行业地位及市场熟悉程度,这关系到承包商能否提供被各方面认可的财务服务,也关系到财务外包的价格是否合理。

(三)严格要求承包商对商业秘密采取保护措施

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经常会接触到企业的核心经营和管理信息,财务工作的核算及统计内容也会涉及到业务计划、经营战略、定价策略和客户关系等,这些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在选择合适的财务外包机构时,应当首先关注拟外包企业以往的业绩及行业声誉,选择职业纪律比较规范的企业。在确定承包商之后,应及时与承包商签订保密协议,督促承包商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对外包公司为保守商业秘密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尤其对外包过程中商业秘密的保护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控,确保企业商业机密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孔庆娟.财务外包的中国模式发展研究.硕士论文.保存单位:同济大学,2008.

[2] 马茹.关于企业财务外包的几点认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9):46-47.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4篇

一、整合的优势

1. 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美丽生动的画面,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先播放在网上下载的一组受灾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看着这揪心的场面,学生的爱心油然而生。学生们当时就坐不住了,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有人捐10元,有人捐5元。此时笔者提出:班级共有46人,一共得到捐款385元,问有多少人捐了10元,有多少人捐了5元?以此引入课题。

2. 利用信息 技术强大 的交互功 能 , 完成知识建构。信息技术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3. 优化知识总结与延伸。为了将零乱的知识变得系统,可以适时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其特殊的优势,它不仅显示清楚,而又快捷方便,还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口述总结或板书费时等弊病。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清晰的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找出最佳思考方法。在技巧方面总结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每一种方法的难易归类展示给学生,师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全面吸收本节内容的精髓。在进行知识拓展延伸时,利用信息技术很方便地展示该知识点,还可以解决类似的实际生活问题。这样,对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加速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及数学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注意事项

1. 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度。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外观精美的课件固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若界面色彩过于艳丽、界面过于花哨,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本身上来,对其内容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2.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不能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这一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专业翻译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第5篇

随着中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超市都在食品后加上了英文标注,而有些翻译经常会让人啼笑皆非。比如“肉松”,被翻译成“肉做的松树”;“童子鸡”被翻译成“没有性生活的鸡”。这里涉及到一个英文标牌专业翻译的问题,显然以上例子的翻译都不够专业,那么相比之下,专业翻译有哪些优势呢?接下来以365翻译为例。

第一,用词地道、专业、精确

365专业翻译涉及领域广阔,在新闻文化、金融法律、汽车机械、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都配置了专职的相关专业翻译人员。在专业术语的运用掌握上可以保证专业翻译的地道、专业、精确。

第二,忠实于原文

在做专业翻译时,不同于一般公司采用的机器翻译,本公司采用纯人工翻译,初译完全由资深的翻译专家完成,对于专业翻译我们坚持忠实于作者的原意,在原著的基础上保证译文忠实准确地传达作者思想。

第三,翻译流程严格监控,三级审核,双重校对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6篇

柔印纸箱的优势

与胶印相比,柔印具有独到的优势。

1.工艺流程简单

胶印瓦楞纸箱工艺流程相对复杂,生产周期长,而且需要等待印刷面纸,一旦印刷面纸不能按时达到,瓦楞纸板裱贴及后序的模切、粘箱必被拖延,就不可能保证啤酒瓦楞纸箱的供货时间。而柔印瓦楞纸箱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制好的瓦楞纸板可在纸箱水性印刷机上直接印刷、模切,然后粘箱,可保证瓦楞纸箱的供货周期。

2.效率高、成本低

从生产效率来看,水墨印刷和圆压圆模切的单班产能远远高于胶印+裱贴+模切几道工序,生产效率高于后者。从生产成本来看,柔印工艺印版耐印力高,油墨价格也低,纸张利用率高。而胶印工艺印刷成本高,光油和润版液、裱贴胶等原辅材料消耗相比增加,人工成本也高。

3.抗压强度高

柔印工艺采用轻压力印刷,对瓦楞破坏较小。柔印瓦楞纸箱的含水率低,瓦楞挺度高,抗压强度高。胶印瓦楞纸箱含水率相比较高,瓦楞挺度低,抗压强度低。同种箱型、同种原材料制作的瓦楞纸箱,柔印瓦楞纸箱与胶印瓦楞纸箱相比抗压强度至少可提高400N。

4.含水率易控制

柔印瓦楞纸箱的含水率容易控制,瓦楞机施胶后,胶液在瓦楞大线烘干带内部即可干燥,瓦楞纸箱含水率受环境温湿度影响不大,含水率在5%~8%之间。胶印瓦楞纸箱裱贴施胶后,原材料吸水润涨,随着胶液的自然干燥,原材料脱水会导致尺寸缩小,含水率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不易控制,胶印瓦楞纸箱含水率在9%~13%之间,远远高于柔印瓦楞纸箱含水率。

5.透楞现象轻

因为柔印瓦楞纸箱含水率低、含水率变化范围小,瓦楞纸箱尺寸变化不大,透楞现象轻微。而胶印瓦楞纸箱含水率高、含水率变化范围又大,瓦楞纸箱尺寸变化较大,透楞现象比较严重。

工艺转换注意事项

虽然柔印瓦楞纸箱具有以上诸多优势,但瓦楞纸箱生产企业也不可盲目地用柔印工艺替代胶印工艺,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笔者认为,瓦楞纸箱生产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具体分析是否适合转为柔印工艺。要达到完美的工艺转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纸箱图文

啤酒瓦楞纸箱共六面,要观察每面的图文效果。当某一面的图文出血较小,或与其他面相接的图文无过渡色时,不宜转为柔印工艺。

例如,图1所示的胶印瓦楞纸箱就不宜转为柔印工艺,原因是其两个大面的压痕线与纸箱图文边缘完全重合,既无颜色的过渡,也无出血。即使转为柔印工艺生产,也无法保证瓦楞纸箱的精度,从而影响瓦楞纸箱整体美观效果。

图2所示的胶印瓦楞纸箱从图文和模切效果来看,出血合理,整个版面主题颜色单一,所以适合转为柔印工艺,无需考虑瓦楞纸箱成型后“露白”。

2.套印精度

柔印工艺的套印精度低于胶印工艺。一是柔印工艺直接在三层瓦楞纸板上印刷,若瓦楞纸板表面弯曲不平或弯曲度不一致,就会导致套印精度差;二是设备精度不同,柔印设备的精度一般在±0.25mm,印品精度一般的套印误差<0.2mm;三是制版精度不同,柔印工艺受印版缩版率影响,印刷精度低于胶印。所以,对于套印精度要求高、套印色组较多的瓦楞纸箱,不要轻易转为柔印。

当然,转柔印工艺并不是不能实现,一是减少套印色组,就是消色,如图1中的红色,一个专色红加黄网完全可以再现,无需四色;二是线条、文字等直接叠印,如图2中的黑字和线条,无需挖空,黄墨铺底;三是做好陷印过渡,如图1主面的“易拉罐”图片属于挖空,红版陷印值要做到0.5~1mm。

3.渐变效果

柔印瓦楞纸箱要想达到胶印瓦楞纸箱的高品质印刷效果,必须是高网线印刷。但柔印工艺的网点扩大较为严重,且细小网点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干版、丢失,所以只适合印刷网点在10%~90%范围内的印品,对于10%以下细小网点的复制还原性非常差。所以,当瓦楞纸箱版面图文的高光处网点小于10%或者网点由100%渐变到10%以下,则柔印工艺难以实现。

4.色彩饱和度

高档柔印机一般为6色,黄品青黑四组加一组专色和一组光油。柔印采用水性油墨,油墨黏度低,印品的色彩饱和度低。但诸多啤酒瓦楞纸箱钟情于满版和大面积实地印刷效果,当某些版面色彩非常艳丽的胶印瓦楞纸箱转为柔印工艺时,可印刷两遍,即再叠印一组专色。如图2大版面色,可在印刷满版黄色后,再叠印一个专色黄。

总之,柔印工艺长短版印刷皆适宜,高质量柔印将是今后啤酒瓦楞纸箱的主流印刷技术。

浅谈电化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7篇

一、多媒体整合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 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积极探索的内在因素。传统教学采用的是一张嘴, 一支笔, 一块黑板, 教师平白陈述一讲到底, 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兴趣低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 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 寓知识教学于趣味教学中, 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 给学生以新鲜、有趣、形象、直观的感受, 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在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变不想学为喜欢学, 变喜欢学为以学为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有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 其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只是课堂的观众, 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提倡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外界条件来主动获取知识, 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多媒体就是一个重要的外界条件, 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为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优化多媒体课件中鲜艳的色彩、滚动的文字、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可以代替课本中的插图与图片, 更加便于学生观察, 激起学生的探索欲,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探索活动。电化教学为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双方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 充分体现了电化教学的优越性。

(三)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的各个单元都有重难点, 教学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此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 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都非常重视教学重点的突出与教学难点的突破以及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一是教学重点的突出与教学难点的突破。多媒体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自然便于突出教学重点。之所以称为难点, 是知识较为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与掌握, 而多媒体图文并茂, 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特点, 可以化无形为有形, 化静态为动态, 化抽象为具体, 便于学生观察, 激发学生想象, 启迪学生思维, 便于学生对抽象难懂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二是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相关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味觉, 获取的信息比重分别为83%、11%、3.5%、1.5%、1%。多媒体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 学生所获取的信息自然要比传统教学单一的听要多。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关于知识保持的实验表明:不同方式获取的知识其记忆持久度也不一样, 一般为阅读的10%, 听到的20%, 看到的30%, 听到并看到的50%, 得到知识并进行交流表述后的70%, 而学生通过多媒体获取知识的方式为听到与看到的结合, 同时在双主教学模式下, 又参与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讨论与交流过程, 这样可以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运用时需考虑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 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合理选材

每学期的课时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最好的效果是广大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这就涉及选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最主要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合理选材, 考虑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使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一些运用常规教学法就可以收到较好教育效果的内容没有必要运用多媒体, 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课件,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 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 科学运用色彩

一位计算机专家提出:对于用户, 界面就是系统本身。这指出了界面的重要性, 而在界面的各要素中, 色彩又是其中最重要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情绪影响和心理暗示作用。在设计课件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消除色彩的消极心理效应。初中阶段的学生趋于成熟与理性, 富于幻想, 大多喜欢蓝色、红色、黑色等代表理性、智慧的颜色和让人产生遐想的颜色如紫色和粉红色。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将色彩进行合理搭配, 科学运用色彩。界面清晰明了的课件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三) 实用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重实用性。但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是实行了现代教育, 在教学中大用特用;或是自身制作运用技术不熟, 造成课件重点不突出, 结构散乱, 无重点无中心, 从而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要科学选用, 合理运用, 方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8篇

以下,我将从两大方面简要谈谈信息技术在数 学教学中 运用的优 势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多媒体计 算机主要 是指以电 脑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计算机能够进一 步把电视 机所具有 的视听功 能统一起来,并具有可操控性。通过人的操控, 从而达到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而传统的教学 ,从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到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以教师在讲台讲并在 黑板不断 板书和演 示为主的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的进行。而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和可操可控的显著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的 “要我学”到“我要 学”的转变, 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

(二)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

前面已经提到,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能够产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见 ,多媒体计算 机所提供 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大脑获 取知识和 保持知识 都是非常 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多媒体计算机所具有的视、听这两种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类大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 比单一地 听老师讲 课强得多。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确实深 深体会到 多媒体计算机 提供多样 性的外部 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秒”如果但从字面上认识它———秒是 比分更小 的时间计 量单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不用说对知识的保持。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知“秒”,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 ,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作为切入点。用课件在背投上呈现了一个大钟面,通过操控电脑,让学生用眼观察钟面上秒针一小格一小格地转动,同时让学生用耳倾听秒针每转动一小格所发出的“嘀哒”声,并且让学生 根据秒针 的转动和 “嘀哒”声数数 ,当学生数 到60时 ,我操控电脑让钟面的秒针暂停转动,然后让学生观察这时分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发现当秒针走了60小格 (即转动了一圈),分针也正好走了一小格,从而学生不但很快就认识了“秒”,并且知道1分=60秒。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课件,可实现对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

充分利用 多媒体计 算机和相 关的软件(例如POWERPOINT幻灯片软件、AUTHORWARE和FLASH动画软件等 )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将可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通过对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 ,大大优化教 学过程 ,提高教学 效率 ,提升课堂教 学价值 ,主要表现 在以下两方面。

1.模拟情境,将抽象术语直观化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所用到的术语例如“对称、对称轴”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抽象难懂的。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模拟情境,将抽象术语直观化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二年 级上册《观 察物体》这 一课时,首次出现“对称、对称轴”这类术语。于是我通 过利用动 画课件为 学生模拟书中的蝴蝶和蜻蜓在花园飞舞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观察蝴 蝶和蜻蜓 的两只翅 膀在飞舞 中由张开到完全合拢地不断重复现象,很快就理解了“对称”的定义。同时通过将蝴蝶和蜻蜓的中线设置为闪动线,使得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图形的“对称轴”,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2.转换空间,将抽象公式形象化

数学的学 习必须建 立在理解 的基础上。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周长 》时 ,书中介绍 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3种方法。但是第3种方法:(6 + 4) ×2=20(厘米)即(长+宽)×2,由于书中 没有具体 的图形也 没有一个具体的解析过程,并且如果只是利用教材来进行 教学是一 个相对静 态的教学过 程不利于 学生对此 知识的理 解和学习。于是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来帮助学生学习。 通过利用课件转换空间动态地逐层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从而形象地帮助学 生理解了 长方形周 长的第3种计算方法,实现对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

充分合理 地利用现 代教学资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大大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理念。

(四)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并且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增进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同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21世纪的小学数学学习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二、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计算机是作为辅助数学教学的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的,计算机性能的 成熟和技 能的掌握 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 ,因此 ,在教学过 程中不能过分依赖于计算机。

(2)我们教师应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来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不能为了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际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长处,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3)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我们要关注网 络安全以 及信息污 染对学生 的危害,指导学生健康地利用网络资源。

鱼虾混养模式优势分析与注意问题 第9篇

1 优势分析

1.1 净化调节水质

池塘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池塘养殖的对虾和鱼类品种如何搭配,是影响水体内各物质间转化、补偿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对虾精养池塘中,高密度的对虾精养造成了大量的残余饵料和代谢物质的沉积,池塘中的有机污染极其严重。同时,由于养殖品种单一还会导致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群单一。如此则会造成池塘水质的恶化。在混养池塘中,残饵和鱼虾粪便所分解出的无机盐,在光合作用下制成有机物,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浮游植物能够起到有效的净化调节水质的目的。但如果浮游植物大肆生长,超出一定的量又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此时通过鱼类可有效控制包括藻类在内的浮游生物的数量。

1.2 防控疾病发生

专家研究分析认为,在对虾精养塘中,由于生物单一直接导致了有机物质的循环不畅通,为弧菌等异养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在养殖的中后期,如遇阴雨天气,有害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残饵、粪便、生物尸体等大量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被分解、脱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对对虾产生毒害作用,从而暴发疾病造成大量死亡。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认为,推行鱼虾混养模式能有效切断病源,降低对虾的发病率。采用鱼虾混养模式,由于鱼的活动,增加了水质活力,改善了水环境条件,改变了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创造了对虾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条件。鱼对病虾有攻击力,减少了病原体的快速繁殖和传播,控制了病原体数量的增加,使健康虾得到了后天免疫,增加了健康虾的抗病能力。

1.3 节约饲养成本

鱼虾混养的养殖成本主要为饲料和电费,尤其是饲料的投入。在混养模式下,鱼虾的饵料除了来自投放的饲料,鱼类还吃浮游生物与病死虾,而虾的饵料还有一部分来自鱼类粪便所形成的有机物以及鱼类的残饵。如此循环往复,可以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各种资源,水体中的营养结构合理、物质转换分解和再生较为顺畅。

不但充分利用了投入的营养物质(饲料)和池塘自生的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还能有效控制饲料对水体的污染,维持好鱼虾的生长环境,做到无公害养殖。

1.4 促进稳产稳收

鱼虾混养,除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单位产量,还可通过鱼吃病虾这种方法有效控制对虾发病传染死亡,提高对虾成活率。的确如此,采用鱼虾混养模式,较之单一的精养虾相比,避免了“一旦发病,全军覆没”风险的发生,提高了养殖成功率。虽然虾的产量相对低了一些,但混养的其他种类的总产值上去了,效益仍然相当可观。

2 注意问题

2.1 养殖密度

采用鱼虾混养模式,鱼虾种苗的投放密度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总无机氮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随鱼虾放养密度上升而急剧升高,如何确定两类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维持总无机氮及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在合理范围内,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论证。以“对虾与鲤鱼、鲫鱼、花白鲢”的混养为例,肥水后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陆续放鱼苗,放鱼密度为鲤鱼100 g/尾,300尾/667 m2;50 g/尾,200尾/667 m2;花白鲢200 g/尾,50尾/667 m2。5月中下旬即可放1 cm左右虾苗,2万尾/667 m2左右。放虾苗时,应选在天气好、水肥、水温15℃以上时,虾苗运到池边,要将整袋虾苗放入池中,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打开塑料袋,把袋中虾苗倒进大盆,然后把盆中虾苗慢慢放入池中。

2.2 品种搭配

采用混养模式,并不是哪种鱼都可与虾一起混养。如塘角、鲟鱼、鲶鱼等一些攻击性强的中下层鱼类,往往会对虾类造成大的伤害,在混养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饲料系数高,单价低,经济效益差,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引起水体浑浊,不利藻类生长,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一般也不搭配投放。

在山东省滨州地区已获得养殖成功的鱼虾混养主要模式有: (1) 南美白对虾与淡水白鲳混养。一般每667 m2投放南美白对虾苗4万~6万尾,投放淡水白鲳鱼种150尾~200尾,投放白鲢鱼种100尾。 (2) 南美白对虾与漠斑牙鲆混养。一般每667 m2投放南美白对虾苗4万~6万尾,投放漠斑牙鲆鱼种100尾~150尾,投放白鲢鱼种100尾。 (3)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 (4) 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

2.3 饲料投喂

调查发现,许多养殖户对混养料的要求为:外观上,颗粒结实,无粉尘,颗粒光滑,耐水性达2 h以上;气味上,养殖户要求鱼腥味重,诱食性好。目前使用较多的鱼虾混养饲料品牌主要有“恒兴”、“粤海”、“粤佳”、“珊瑚”等。当然有些养殖户为了减少饲料成本,鱼虾混养以低档鱼料、鸭料为主,少部分会投喂鱼虾混养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养池塘中鱼、虾的产量。在投喂方式上,一般以鱼为主的混养池塘中采用投饵机投喂,而以虾为主的混养池塘采用四周遍洒的方式喂料。在投喂时间上,应考虑到季节天气的因素。冬春季节天气多变,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长速度快,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过饱。投喂节奏:开始慢投,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鱼群开始离去时,投喂放缓。

2.4 用药选择

鱼虾混养过程中鱼、虾生活于同一池塘内,针对鱼类的用药难免作用于虾类,反之亦然。环境改良剂与微生态制剂对鱼、虾均有利,生产中较易操作。但鱼、虾对杀虫剂等渔药的敏感性不同,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不能使用,而含氯消毒剂、阿维菌素等的使用也需慎重。鱼病或虾病的口服用药应结合投饵技巧,使药物充分达到预期用药目的。

2.5 水质调控

采用鱼虾混养模式,水质调控的具体要求为: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要内容,尤其是虾苗下塘时一定要做到肥水下塘,一般鱼苗下塘早至5月上旬。由于水温不高,池塘底质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此时可施用含有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肥,以保证肥得快,肥效持久。养殖中期,随着水温升高、投喂量的增大,水体的肥度不断增加,此时可根据情况及时使用微生物调水剂,帮助分解过多的有机废物。养殖后期,池塘种有机物非氧化分解沉积在底部,造成水体下层长期缺氧,可采取泼洒生石灰、底质改良剂或添加分解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的活性菌制剂及增加溶解氧的方法改善底质。必要时可视具体情况,每月加注一次新水。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10篇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认为, 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 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 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问题) 做出新的解读, 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 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 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 二者可相辅相成, 平衡发展。其研究主题集中于积极的主观体验, 如快乐、幸福感等;积极的个人特质, 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等;积极的社会环境, 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 即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系统。积极心理学尤为强调在积极体验中实现积极改变。

二、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可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优势:具有新颖性和操作性, 易被接受;具有灵活性和即时性, 大大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快捷复制、覆盖面广等特点, 可让更多人受益;具有自主性和自助性, 能较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并举”;具有平等性、双向性和交互性, 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心理健康双向调节机制的建立;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有助于心灵的真正开放;此外, 网络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的结合, 可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 使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更生动有趣、印象深刻。因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可充分利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 故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通过网络对中小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多方位多形式进行: (1) 学生的有些心理需求因各种缘故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没表达出来, 而是通过网络宣泄出来, 故可积极发挥网络的需求表达、情绪宣泄作用, 并通过网络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积极需求, 应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需求, 要正确引导, 以促使其心理需求的有效表达。 (2) 通过网络, 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评估、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 网络的快捷性、便利性、隐蔽性等特点为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 可通过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等媒介进行心理知识渗透、心理问题辅导和心理潜能激发。 (3) 通过网络, 可采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创建青少年文学网, 传播优质文学, 陶冶其情操, 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在校园网或青少年类网站中刊登学生的文章, 这既有利于提高其写作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也有益于其心理倾诉和自我分析。 (4) 通过儿童青少年音乐网, 可使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身心、陶冶情操;通过网上点播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影片和电视节目, 可使其在影视欣赏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5) 通过网络, 可培养学生的意志。何时上网, 何时不上网, 上何种网站, 这些抉择过程能锻炼其意志。同时, 学生沉迷网络往往反映了其自控力差, 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示对这些人应增强其自控力, 加强塑造意志品质。 (6) 通过网络, 可及时、全面地了解优质书刊信息, 并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 从而更好地实施阅读疗法。 (7) 通过网络, 可下载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尤其是视频资源和图片资源, 从而为多元化、多感官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资源支撑, 使学生能形象化、体验式地学习心理知识和技巧。

2. 通过网络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素质, 改善家庭和学校的心理环境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潜能的发掘不足, 往往与其父母心理知识缺乏、教养方式不当和家庭环境不良等有关。通过心理专业网站、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家长论坛等, 家长可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并与专家、其他家长进行亲子教育交流, 从而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 更科学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更能根据孩子的状况采用合适的教养方式。家长也可在网上接受心理咨询, 提高自身心理功能, 进而改善家庭心理环境。中小学生因心理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特殊性, 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与治疗) 的过程需要心理教师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具备相应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等。网络为其学习这些知识、技术提供了丰富资源和良好渠道。心理教师应重视通过网络了解国外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与治疗) 理念和技术。其他科任教师也可通过网络习得心理知识, 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或查找心理机构为学生心理服务, 从而能更有效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值得重视的是, 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任课教师渗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此外,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较紧缺的现状下, 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心理师资培训无疑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良好途径。

3. 通过网络构建“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综合运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为更好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提供了条件。首先, 学校、家庭和社会 (社区、医院等) 可通过网络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 学校可通过网络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可通过网络与社区、医院等的心理健康服务部门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共建一些优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网站。学校应调动多方力量加强校园网络监管, 尤其是对校园网的评论、留言版块进行监管, 以净化校园网络心理环境。再次, 学校、家庭和社会 (企业) 可合作开发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成长的网络游戏, 不仅能使学生远离不良的网络游戏, 增加其积极体验, 也能促进其心理潜能开发和心理健康发展。此外, 学校也可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上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以兼职的形式聘请咨询师到校开展心理咨询, 或进行电话/网络心理咨询, 并协助心理教师的工作。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 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 (课堂教学、心理讲座) 、心理咨询 (面询、电话咨询) 与心理辅导、校园文化渗透 (板报、校园心理活动) 、学科教学渗透等形式来进行[5]。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已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例如, 可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现场评估;可对学生进行周期性的网络心理健康知识教学。但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存在服务对象数量有限、个人教育成本较高、时空制约作用明显、心灵开放程度偏低、师资培训难以跟上等局限性, 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又能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故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教育的相互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能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四、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 树立科学的网络观, 因势利导, 挖掘潜能, 促进发展

网络 (尤其是网络游戏) 可能会给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但我们不能就对学生灌输“孩子上网是不好的”观念, 不能全盘否定网络游戏的作用, 否则易导致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性差, 造成其对网络的误解, 对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兴趣减弱, 使其信息技能偏差, 不能较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过分压制学生的网络认知和网络行为, 也往往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如产生网络恐怖心理、网络强迫倾向) 。教师和家长应因势利导, 发掘学生在网页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的潜能, 使其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沉溺网络的学生, 应努力探究其沉溺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以标本兼治的原则应对此类问题, 并以问题为契机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此外, 教师和家长本身不能滥用、沉迷网络, 而应成为善用互联网为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榜样。

2. 加强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道德教育, 注重在积极体验中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

网络的多面性易使个体丧失自我, 故网络时代应更注重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使其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超越自我, 铸就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网络世界道德的缺失, 警诫我们必须更注重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应对学生进行上网教育, 使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树立良好的网络自我道德。同时, 应塑造学生积极的思维模式和信念, 让其看到并发展自身的美德, 看到大多数人的美德, 相信“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好的”。研究普遍发现, 有些人格 (如内向、冲动性) 是网络成瘾的易感因素, 有些人格 (如感恩、心理韧性等) 则是网络成瘾的抑制因素。中小学生的人格正处形成时期, 关注并塑造其积极人格, 是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心理学家认为, 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故应大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寓教育于快乐之中, 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形成积极人格。

3. 注意引导学生有效使用网络上的心理信息和心理健康服务

学生有心理困扰而在网上寻求帮助时, 往往会看到先前一些有相似困扰的求助者的求助信息, 而给予求助者反馈的作答者可能因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而从常识上给予求助者开导, 或其给予的心理学知识回答存在误区。同时, 网上的有些心理学信息可能因多次网络传播而被曲解原意。学生在浏览这些内容时, 往往因自身辨别能力有限而全盘加以接受。当涉及心理问题的诊断时, 这些误区或曲解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困扰贴上更消极的标签, 或使其轻视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而错过心理疾病的早期治疗, 或使其无视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而忽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此外, 网络上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参差不齐,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更是鱼龙混杂。故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效使用网络上的心理信息和心理健康服务, 建议学生浏览优质、权威的心理网站。心理教师应多浏览或参与网络上的心理求助问答, 这既可增强对心理问题的全面领悟, 提升心理问题解决能力, 也可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易错知识点, 进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就这些易错点进行辨析, 优化学生心理知识结构。

4. 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学习与借鉴

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会出现新的特点, 故教师应与时俱进, 学习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论。例如, 针对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尤其是网上性信息的泛滥化, 可深入学习网络心理学、网络教育学、网络社会学、青少年性心理学等, 对学生加强“健康上网”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和性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网络过度使用问题, 可灵活应用内观疗法;针对中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青春期学生有叛逆心理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借鉴积极心理治疗理念和方法, 尤其是注重讲故事、寓治疗于故事中的方法;针对言语表达能力欠缺, 或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学生, 可借鉴绘画疗法或沙盘游戏疗法的相关技术了解并辅导学生;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紧, 有心理问题又羞于求助心理咨询师, 而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寻找心灵解惑之道的特点, 可灵活应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和阅读疗法, 研习网络心理咨询。

5. 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追踪辅导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不应仅停留在心理问题解决层面, 而应透过问题看到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弱点,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其积极情绪情感构建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 而能力的培养、品质的塑造需较长的过程, 故应注意对个别学生 (尤其是有过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或遭遇过严重创伤事件的学生) 进行较长时间的追踪辅导。网络为这种追踪辅导提供了便利性和保密性, 即使学生转学、升学后, 仍可通过网络进行心理辅导。这种追踪辅导, 能巩固前期辅导效果,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 减少问题的复发率, 更稳定地发掘自身潜能、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此外, 网络也方便心理教师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进而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转介追踪辅导。

6. 注意正确理解和把握“积极”

提倡让学生有积极的体验, 要注意防止对学生的溺爱, 注意预防其享乐主义思想的滋长, 注意“积极体验”之来源途径的合理性;提倡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要注意兼顾其消极心理品质的克服;提倡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要注意预防对学生的过分保护, 注意预防学生产生过分依赖心理, 防止其把自己的一切问题归于无积极的环境。同时要意识到, 无论是学生积极体验的获得, 还是其积极品质的塑造, 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自助作用, 让其有能力去获得积极体验, 让其能主动去铸就积极品质。对于自感没有良好环境也无法改变环境的学生, 既要努力协助其改变环境中能改变的因素,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用积极的视角解读环境, 用积极的潜能超越境遇。心理健康教育应让学生谨记:靠沉溺网络世界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环境, 获得所谓的“积极体验”, 终将导致个体现实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现实积极体验的进一步缺失和现有积极心理品质的进一步异化。

参考文献

[1]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中国学校卫生, 2007 (9) .

[2]任俊, 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 .

[3]周嶔, 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 .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11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多媒体 优势 问题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整合。而信息技术就是现如今中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这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知识,服务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现今中学课堂的授课手段和授课内容,使得今天的学校教育无论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都有了更高层次的结构和收获。因此,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

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习者,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思维神经,促使他们主动抽取学习的意念,从而对课堂内容能形成自身知识建构。这一点是普通的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办到的。例如,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形态、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然后再配上有关草履虫的录像,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那么,不仅学生的兴趣高涨,而且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增大生物教学内容中观察的可见度。中学生物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观察,然而枯燥的课本既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有的知识图形又不能让学生清楚地去观察,从而就会引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到位。然而,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录像等形式,学生观察起来就显得相当容易。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只凭教师的解说和书上的图例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切体会的,而且在生活中也无法看得到。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细胞的分裂过程制成动画,无疑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常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大量板书和学生的大量记录,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而课堂始终停留在课本知识本位的讲解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更多能够让学生扩展知识面的信息。但是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应用,就有利于缩短课堂授课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们广开思路,通过各种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这是常规教学手段不容易办到的。如讲“血液”这一部分内容时,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情况时,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几小时)才能出现结果,即使出现结果,也往往不明显。为了配合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完实验操作后,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结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浆,哪一层是血细胞。在此试验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一些其他血液知识的讲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讲出一些例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能高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有利于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有效注意

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拥有着极大趣味,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欢迎。当讲到重点、难点时,若配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这一重难点有一定困难,既不容易观察,又不便讲解的情况,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容的讲授之中,将是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因此,如何能使电教媒体准确自如地运用于每一堂课中,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笔者觉得,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之外,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问题,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孙永建.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1).

[2]周斌,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优势及注意事项 第12篇

关键词:图书馆,馆藏,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馆藏文献数字化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图书馆从外部通过电子图书的购买、网络资源的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文献或信息, 增强馆藏数字化程度;二是在图书馆内部将非数字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在传统的图书馆中, 文献形式主要是印刷品, 工作人员对这些文献很少加工甚至不做加工, 而在数字图书馆中馆藏文献通过数字化这种深度加工, 形成了更为有序的信息资源, 使文献的资源价值更加显著和突出。换言之, 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既可以很好地保存传统文献, 又能使被数字化的文献成为其他馆的虚拟馆藏, 成为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共享资源, 既可以丰富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又能促进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优势

尽管馆藏文献数字化主要表现为图书馆现有馆藏形式的一种转换, 但它却涉及信息管理、信息保存、信息服务和信息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可以降低原件丢失与损坏的风险。

脆化的纸质文献、发黄褪色的照片均可以转换成数字文献对原件进行限制性使用, 避免或减少用户直接使用原件, 将原件存放在适宜保存的环境中, 达到既保护原件又便于利用的目的。对一些珍贵文献, 利用其数字化拷贝提供利用, 可避免原件丢失, 并扩大其利用的范围。

2. 可以使图书馆更有效率地管理馆藏与提供服务。

馆藏文献数字化拷贝可以支持传统图书馆的多种需求, 为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 可以承担较低费用与风险对馆藏文献进行拷贝与馆际互借等。

3. 可以满足用户对文献的多种需求。

馆藏文献数字化后对存取最为有利, 它允许用户对某些文献、某些章节进行快速阅读, 按需浏览与保持随机存取;它允许用户自己查找、检索、研究与处理资料;它能保证用户共享资源与及时存取资料。

4. 可提高原始文献的利用率。

传统文献转换成数字格式后, 图书馆可以通过在线陈列充分地向用户介绍馆藏, 使用户及时发现自己曾不知道的图书馆资料与有关服务, 通过提高用户对馆藏的知晓程度而促进用户对传统馆藏的利用。所有的数字化产品都易于检索, 通过内嵌资料的链接可增强对原始资料的应用程度与应用范围, 使数字化文献比原件更易按需浏览并保持随机存取, 因而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利用率。

5. 可以产生忠于原件而功能性更强的数字资料, 可以支持新型研究或扩大研究对象。

文献数字化后的影像可以支持长达几分钟的定格观察, 使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放大功能在屏幕上仔细地鉴别图片, 这使得极小的可视资源图像 (如照片、图形、图画) 能被浏览, 某些图像还可以在高解像力下仔细观察, 以利于比较、鉴别。例如, 手稿字迹鉴别过去极为困难, 如今手稿扫描并经图像放大后, 使文字研究者可以在屏幕上更仔细地考察作者笔迹。扫描后的手稿经图像放大后, 甚至可以分辨出打字时文字的重叠部分。

6. 更便于有偿服务。

馆藏文献数字化后, 可刻录到光盘上自用或进行商业发行, 或是制作网络版放在服务器上供远程检索。通过电子商务系统, 便于在线有偿服务与订购。

二、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局限

尽管数字化馆藏在快速增长, 但它绝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印刷型文献, 传统的文献和图书馆以其不可替代性将会永远存在。这是因为:

1.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由于纸张需求量不断增长, 纸质印刷文献也会不断增长。

据统计, 在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中, 全球图书、杂志、报纸出版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如20世纪90年代新成立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蒙特利分校, 建校时没有建图书馆, 也没有采购纸质印刷文献, 想用数字图书馆替代。但经过几年实践, 他们发现网上已无法找到他们所需资料, 不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于是他们又重新补购了大量的纸质文献。

2. 所谓数字图书馆也要依赖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印刷品转换为

数字化信息资源, 所以未来的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纸质印刷型文献的继承和发展。

3. 传统图书馆已收藏的印刷品文献数量极大, 如转换成数字化

文献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大量的资金, 即使是已转换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原纸本印刷品仍需要继续保存, 特别是图书馆保存有许多的“珍本”、“善本”及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献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们会越来越珍贵。这类书刊资料也标志着图书馆的品位和价值, 图书馆也将永远把它们作为收藏重点和镇馆之宝。

4. 在阅读利用方面, 纸质印刷型文献一是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以各种方式阅读, 无需任何设备。

特别适合于各类人员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阅读, 也适合于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具有某些方面兴趣的人们的欣赏。二是传统书本的阅读更能够体现阅读的功能和作用, 它能够学习语言、锻炼思维, 体会阅读的美感, 丰富想象、再现生活情景, 享受阅读的快乐。而数字化文献这种强调信息检索和利用功能的媒介则不能完全体现出这些书本文字所具有的功能。

5. 纸质文献信息具有原始记录性, 而电子文献由于便于修改、

拷贝和难以防伪等, 容易使人们对其原始性失去信任, 所以一些重要的具有证实和确认意义的文献仍将以纸质印刷型或纸质手抄型存在, 并继续发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

三、馆藏文献数字化应注意的问题

馆藏文献数字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 它涉及许多环节, 这众多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若不加以全面考虑, 或仅仅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因素, 例如仅侧重考虑用户需求或过多考虑当前技术能力等而忽略其他相关因素, 都可能危及转换后的数字馆藏的长期使用问题。

1. 文献资源建设问题。

馆藏文献数字化之前必须看其是否有利于馆藏建设, 如果目标读者群不支持使用该文献资源, 就不值得对其进行数字化了。另外必须考虑的问题是, 该馆藏的数字化是否与本馆的馆藏建设政策一致, 该文献的数字化对当地或国家的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是否有帮助, 甚至应当考虑对国际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否有利。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数字化对象时应参考其他馆与国际上已有的回溯资源数字化规划, 制定数字化对象的选择策略, 使本馆的数字化工程与国家甚至国际数字图书馆建设相衔接。笔者认为, 要做到这一点国家有必要组建数字化指导委员会, 对已有的与正在开展的回溯资源数字化工程进行指导与协调, 使之利于国家与国际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避免重复开发与资源浪费。

2. 效益问题。

馆藏文献数字化还要考虑到市场效益。D·Hazen提出馆藏文献数字化工程必须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是是否有效益。他通过五个方面的问题来检查数字化工程是否给图书馆带来效益, 并认为只有这五个方面均可受益, 该数字化工程才是成功的。

3. 标准化问题。

第三个应当考虑的因素是标准化。尽管标准也在不断地随技术进步而改变, 但它毕竟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用户对该数字化产品的广泛存取, 还可为今后数字产品的技术迁移带来便利。在标准化问题上, 模数转换必须考虑:模数转换所使用的标准是国际标准还是国家标准;产生的数字化资源可否得到各种硬件平台支持;用于递送该数字化产品的软件可否容易得到;元数据是否符合已有的国际标准, 如都柏林元数据标准;是否考虑到了今后硬件、软件与数据迁移的安全, 是否满足了数字信息归档管理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等。

4. 管理问题。

要使回溯资源的数字化达到所需目的与要求, 必须对有关的管理因素进行认真思考。数字化需要充分的投资, 如果有基金资助还必须使数字化产品满足资助部门的要求。数字化工程还必须对拟数字化文献的版权情况有充分了解, 因为版权所有者可以控制该文献的发布权, 不支持图书馆免费存取其作品。与版权所有者磋商是要付出费用的, 因而在数字化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存取政策与控制措施、费用机制与付账程序等。受版权保护的文献, 可使用口令、直接付费、权限控制等措施控制使用;对不必控制使用的回溯文献数字化产品, 则可以对阅读、下载与打印规定不同价格, 对不同用户以不同规定加以管理。在管理问题上还必须考虑, 数字化转换的费用是否可与取得的效益相平衡, 以证明该项馆藏的数字化是合理的。

5. 馆员素质问题。

馆藏文献数字化也给馆员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已不再仅限于对传统纸质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组织、管理, 而是将会面临更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服务方式, 必须要学会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总之, 图书馆工作者应当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 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 也是信息用户的导航者。

参考文献

[1]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复成.数字图书馆:馆藏、管理及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 (2) .

上一篇:学生视野下一篇:项目清单计价